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培训的目的意义

篇1

世界银行包括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两大机构,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以及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共同组成世界银行集团。世界银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始终致力于以消除极端贫困和推动共同繁荣为目标,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资金和智力的支持,来帮助其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银行创始会员之一,目前已是第三大股东国。

近几十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外汇储备不断攀高,在利用世行贷款资金方面整体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在社会发展、社会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和知识投入日益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投入力度逐年递增,在促进就业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尤为突出。

我国世界银行贷款社会保障项目的回顾

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在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建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领域与世界银行开展了8个合作项目,即世行贷款“职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项目(共2期)、“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项目、“企业住房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项目、世行赠款“城镇医疗保险改革能力建设”项目、世行第三期技援贷款“国家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子项目、世行技援中国经济改革实施项目“中国工伤保险体系建设”子项目,参与了技术援助“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发”项目、“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正在实施),援贷款累计总金额1.1千万美元,8个项目共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多个市县。

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基本情况

在我国就业形势更加复杂的背景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作为我国利用外资执行的一项民生工程对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项目总贷款资金规模5000万美元。

项目旨在探索建立综合实用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帮助农民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就业环境。按照实施计划,各项目单位围绕项目目标,开展了技能开发、就业服务、权益保护、政策研究及监测与评估四个项目。

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管理特点

世界银行通过对债权国的资金援助和技术援助,以项目作为载体,积累并开发了一整套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监测、项目评估的管理框架和模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的整体管理规划在借鉴世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特点,形成了以纵向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为主,同时以横向监测管理、评估管理为穿插的形式,实现了项目软管理和硬管理相结合的网状管理模式。具体有以下特点:

1.组织管理

项目整体按照统一协调、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根据项目在国家、省(区)和市(县)三级实施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面负责协调项目实施并组织中央级活动,由跨部门间的项目指导委员会(PSC)提供政策指导并全面把握项目方向,明确项目主管,负责管理和监督项目整体实施,并向项目指导委员会汇报。同时在中央、省(区)、市(县)分别设立项目办,负责项目具体执行,并向项目主管汇报。

在分级管理的基础上,成立项目技术支持小组(PTT)和专家小组(EP),PTT成员为政府相关技术主管部门核心人员,任务是从政策和技术角度向项目主管和项目指导委员会提供建议,并协助确定项目期间所需要的技术援助、评估投资决定、撰写任务大纲、检查和评估专家建议、监督项目进展、协助推广项目经验并评价产出,以保证项目实施的总体质量。EP成员为项目关键领域的专家,如劳动经济学、技能开发、劳动力市场、监测和评估等领域的专家,任务是在项目具体内容和项目建议方面提供咨询服务、监督项目进展、评价结果、分析本项目支持的研究工作、总结国际和国内的相关经验、在项目管理和决策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

2.制度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执行国内相关行业规章制度的同时,根据世行相关规范和指南,制定了一套适应项目管理要求的配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包括采购管理办法、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手册、实施管理手册、管理文件范本汇编等文件,同时针对项目综合管理制定了工作简报、学习交流、实地调研等工作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工作流程的健全完善,进一步强化了制度管理对项目过程的监督和控制,有效地提升了项目整体管理水平。

3.监测管理

世界银行项目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过程监控,基于受众参与式的指标监测是其重要手段。项目设计初期,根据项目建设特点量身定制了适合评价的监测指标,依据其指标,设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监测手册,同时开发监测数据库系统。通过监测技术和方法,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并按年度提供监测分析结果,以帮助管理部门充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重要依据。同时,通过阶段性的督导检查及备忘录、进度报告等手段,进一步提高项目执行的透明度。

篇2

在各类行业以及企业进行选拔人才的时候,通常都已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对其技能水平进行考核与筛选。同样对于高校来讲,技能大赛选拔优秀人才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

1 技能大赛的目的意义

自08年以来,再教育部的精心指导下,确立了规范的竞赛制度,倡导“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竞赛思想,充分展现了教育部对院校举办技能大赛的鼓励与支持。从而使得对于普通高校选拔有高考制度,而职业教育人才选拔有技能大赛的局面。

技能大赛真正的目的在于真正的作为高职人才选拔以及培养的检验手段,并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推动力。通过开展技能大赛,能使各院校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考核,从而检验出学生的缺陷与不足,对以后的培养方向奠定基础。

2 机电一体化的安装与调试

机电一体化是将电工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统一的集合在一起,并应用到实际生产当中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机电一体化在发展史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作为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初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就去更好的完善机械性能,刺激机械产品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第二阶段,于七十-八十年代。此阶段里,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都有了一定的成果,这就为机电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认可,极大的促进机电一体化的飞跃发展。第三阶段: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此时信息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时期,进一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这就带动机电一体化进入微时代,通信技术,光学等技术融入到机电一体化中,微加工技术渐渐站崭露头角,延伸出光机电及微机电等技术分支。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安装与调试成为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能更好的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与应用。

3 技能大赛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对于院校培养的技术性人才大多定位在生产一线具有高素质性的技术人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多院校在培养人才上出现定位的偏差,仅仅对其技术水平培养,而忽视了在技术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的培育,从而造成学生在仅仅掌握技术却难以适应生产环境的不良后果。技能大赛恰恰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因为在技能大赛中,学生能够通过真正得到实践操作来感受未来的生产环境,同时锻炼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沟通能力等,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以助于以后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能够把技能大赛当成锻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让技能大赛更好的为专业培养服务,将是一条非常有益的途径。

3.1教学形式――以机电一体化为例

对于技能大赛涉及到的实际生产操作,需要到具体的生产工厂进行现场操作培养。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为例,可以制订如下培养计划:

第一学期:以富士康为例。起初安排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基本流程,对真实的企业生产以及管理有一个大体的框架,熟悉基本生产运营规范,为以后的实际生产打下基础。为期在5-8周。

第二学期:让学生逐渐接触生产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技术指导与交流,学会简单的机电操作,尽快的进入真实的生产操作中。为期在5-8周。

第三学期:开始安排实践操作内容。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操作,通过技能大赛,让学生学会使用亚龙 YL-335B、康尼生产线 KNT―M601以及固高 FMS等机电仪器的安装,调试以及操作。为期在8-10周。

第四学期:在第三学期操作实习的基础上,进行岗位分配实习。这时候可以换其他有关机电作业的公司,如三星电子,松下电子等。为以后真正的就业打下基础。通过不同企业的实习,花更多的了解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在生产运作流程,既增加了实习机会和阅历,又锻炼了技术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为期在12-15周。

第五,六学期:这时候实习经验已经很丰富了,可以试着去到企业参与就业,真正意义上的上岗。成功的将技术人才输出到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3.2多样的合作方式

技能大赛能够促进校企联盟的合作方式。在专业学习中,如数控加工,机床故障排解等教学内容,由企业技术员进行亲自指导与培训,使用企业培养标准,建立完善的以院校为纽带,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企业实训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企业入驻院校的方式,促进企业与院校的沟通,建设“院中厂,厂中校”的新型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技术人才培育合作,实现校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作用的共赢局面。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洽谈与技术交流,争取达到培育技术人才的效益最大化。

3.3技能大赛与课程体系的协调

依附于技能大赛为载体,势必要占用一定课程教学的时间,这时就要讲求两者的协调。从相关调查可以看出,机电一体化相关的安装与调试项目课程,以自动机与自动线的安装,调试以及维修为主。涵盖自动机与自动线的工艺生产,传动装置,定位机构,送料单元相关检修以及维护等方面。如2004年开始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2007年在日本举行的静冈世界技能大赛,以及到2011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有很多与机电相关的项目,如自动线的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自能楼宇等。比赛一方面强调安装技能,更重要的强调系统的涉及与调试,并兼顾通信系统的应用,可谓综合性很强。

篇3

一、当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主要特点

(一)企业承揽的工程业务投资额大、周期长

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范围按其企业资质来分,包含房屋建筑、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工程、铁路工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里的每一项工程规模从几十万至数亿元不等,投资额高。

周期长,首先是指一项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建设周期长,且投资额越高,建设周期越长。其次,周期长是指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从一个项目的立项、项目考察、项目跟踪到签署合同承揽项目的过程漫长。经营活动周期漫长是由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决定的,如墨西哥高铁项目,2014年11月3日,墨交通部宣布由中国铁建牵头的国际联合体中标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铁项目,却由于外界质疑和墨国内压力而在3天后宣布取消中标并将重新招标。在重新之后不久又突然宣布项目将无限期推迟。而中国铁建早于2013年9月就开始跟踪这个项目,目前该项目还无重启迹象。

(二)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

建筑企业从经营生产的领域看,主要为房建、公路、水利、市政、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稍有闪失,出现质量或安全事故,将对国计民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从多方面进行监管。首先,在市场准入方面,采取了企业资质分类分级的方式对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建筑企业按照企业的资金、人员、设备及工程施工业绩等方面综合评定,确定企业资质类别及等级,并以此为基础在相应企业资质等级范围内从事经营工作。其次,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管,确保建筑市场的公正与公平。最后,政府对企业的工程施工进行过程监管,从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监督企业的生产施工活动。

(三)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挂靠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建筑业企业挂靠,是指一个施工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企业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的行为。资质挂靠有众多危害:首先,借用资质的一方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往往导致管理疏松,出现建筑工程的质量低劣,并形成重大安全隐患。其次,资质挂靠使得有资源和关系的人能够获得将关系变现盈利的渠道,滋生了。最后,资质挂靠推动了建筑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扰乱了建筑市场公平竞争。

二、中小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主要问题

(一)企业的经营与生产脱钩

建筑施工企业依据组织分工原理设计了经营部与生产部门,却人为的导致了企业内部人员的分裂。从事经营工作的人员只管经营,而从事生产工作的人员只搞项目管理。经营的不懂生产管理,由于不懂项目的工艺过程甚至不懂工程材料型号类别,可能导致在投标报价过程中,企业提交的清单价格不能如实反映工程的成本与利润,出现报价与项目真实价值分离的现象。不是报价超高,业主方不能接受,就是报价过低,企业无法承担工程费用。此种情况下的投标报价往往具备竞争力,直接在竞价中败退而无法中标承揽工程项目。

(二)企业自主经营主动性不强,经营主要服务于资质挂靠

当前部分中小型国有建筑企业自主经营主要依靠于主管部门的投资项目,反过来主管部门的投资项目也多会倾向于选择内部的下属建筑单位承担工程的建设。除此之外,这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市场上承揽业务的比例小,以至于企业内部负责经营的主管无动力开展相关经营工作,建筑市场业务的开拓非常滞后。

除了少数的自主项目外,大部分时间被用于挂靠项目的经营活动中。《建筑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因此,资质挂靠是法律明文禁止的,进行挂靠经营的建筑企业将面临巨大法律风险。

(三)企业存在机构臃肿现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不高

由于长期以来受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的影响,市场尚未形成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筑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规模相当、业务雷同。普遍存在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造成相应的基础技术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复建设。

大部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成本管理仍属于粗放型管理。企业在施工生产中随意性强,未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是空白。

三、中小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

(一)培养高素质综合性经营人才队伍

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社会繁荣的重要力量。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建筑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培养高素质经营人才队伍,首先是加强职工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既有丰富的市场经营能力又有深厚的项目管理知识,甚至包含基本的财务管理、法律常识等素质。其次,是培育经营人才队伍,针对性地提高其市场经营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只有企业具备了一批能够在市场中开疆拓土的战士,公司的经营业绩才会有所改观,公司才能够获得发展的资金源泉。最后,培养经营人才队伍要注意人才的层次与储备,确保各层次的人才都有涵盖,并合理地储备人才,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后盾支持。

保持经营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和适应经营工作的可动性。经营人员还要掌握联营分包,劳动力市场资源以及一些其他社会资源,使有些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或转嫁风险。对外要发展一些社会资源提供可靠市场信息;要有专人从政府计划部门,规划部门,设计院等获取源头信息;要熟悉建委,招投标,招标等招标管理部门。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建筑企业

现代社会已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竞争也发展为知识的竞争。信息技术的运用,如企业OA平台的建设使得企业市场开拓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部署先人一步,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争取主动。不言而喻:采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建筑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必然采取的技术途径。

(三)是对市场细分和经营结构的要求市场细分

坚持紧盯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的经营方针不动摇,同时在企业内部,经营结构布局要合理、系统、科学。要对经营区域进行划分,设专人专区负责,作精作透这些区域、这个行业。实现信息和关系资源共享。

(四)加强项目管理,创精品工程,提高品牌效应

干好现有项目,其实就是展示了企业形象和实力的过程,是取得业主信任,变成业主寄予很高期待的过程。如果我们项目干得好,这种期待得到了验证,我们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就得到了加强,反之就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负面影响传播很快、很广,很长时间难以消除,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干好现有项目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干好现有工程,通过现场托市场,现场硬管理,交好一方朋友,是开拓一个市场,一个行业的根本出路,也是最经济、最见成效的经营方法。

(作者单位为湖南有色地质工程测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