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田标准化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及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命脉,近年来,各地区都比较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管理的正常进行。因此,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的探讨,十分必要。下面先讲一讲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管制度缺失,施工单位的违规行为(如使用劣质材料,不按图纸施工等)难以被及时发现;②缺乏统一规划,无论是施工前,施工中还是施工后,都缺乏统一的依据及评价指标;③施工人员素质问题;④资金投入问题。
2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措施
2.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审批机制
规划是工程建设的开端和前提,只有进行科学规划才能为工程的标准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只有细致规划、合理决策,才能确保工程建设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发挥出工程最大价值。为此,地方政府在修建水利工程前,必须向上级部门进行申报,明确工程建设的地点、规模、工程投入、投资计划等。
2.2加强监督管理
从施工开始到工程验收,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监督管理。要明确监管目标,制定监管计划,掌握质量标准,尤其是要加强对原材料及工程质量的管理。在施工前,要确保一切准备工作都可以满足施工所需;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材料、施工人员、施工方案的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必须根据预案采取应对措施,积极处理;在施工后,要对工程的验收进行监管,对工程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估。
2.3加强技术力量
高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保障。所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员,无论是一线工人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接受严格、专业的培训和学习。对于一线施工人员,一定要接受思想培训及技术培训,持证上岗,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对于管理人员,一定要在提高其业务水平的同时使其具备基础的施工只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管理。
2.4提高施工规划水平
施工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确定规划方案,做足施工准备。首先,要进行前提调研,收集各种资料和数据,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为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在分析和处理各项数据、资料后,专业人员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明确管理目标,施工进度,规定各工序、环节的施工标准,验收标准,并加强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及协调;最后,要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落实责任制,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
2.5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突出难题,施工人员的培训,先进设备的采购,老旧设备的养护,工程施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相关部门、各级政府有必要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从长远来看,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收到更多的回报。
2.6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因而,要大力推广各种先进适用的农村水利科技成果,尽快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水利技术和方法,针对农村水利的技术难点,组织科技攻关,研制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农村水利设备,建立农村水利技术开发、推广和服务体系。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抓好工程建设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相适应。
3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其建设只占很短的时间,而维护管理却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可以说,有效、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大大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质量,而不到位的农田水利工程必然会影响工程功能的发挥,甚至酿成各种风险。就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来说,以下几个问题表现突出:
3.1农民参与程度低
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受益者,但是,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农民群体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并不高,并没有把农田水利工程当做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设施。在很多农村地区,农民们不但不知道与农田水利工程相关的决策、管理,也不知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需要建立管理组织,不知道管理组织的成员如何产生,很少有农民自愿去管理,或是投票选举管理人员。群众基础的缺乏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3.2重建设,轻管理
重建设,轻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普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①产权不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拨付、乡镇自筹等,投资主体不明确,工程一出毛病,谁也不愿管;②管理经费没有落实,工程越减越多,管理经费包袱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③部分领导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意识。
3.3管理水平不高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不高的表现主要有: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功能开发较为单一,到了使用较少的季节就被荒废;管理机构既不是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单位,员工的待遇增加、保险办理难度大,管理积极性被严重挫伤,等。
3.4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当前工程设施的分级管理策略,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受益人是当地农民,主要投入方是当地政府,因此这两者应对其管理负主要责任,可以借助加大投资来改善工程运行状况,提升水利服务能力。但目前而言,后续管理及维护不足是国内农田水利工程所面临的通病,多数工程建成之后,便不在增加管理资金,导致后期管理十分散漫,设施损坏严重,未能发挥出应有的农业服务功能。
4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
4.1转变观念,全民参与
农田水利工程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保障。首先,各级水管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各项水利工作方针,改革并完善管理体制,明确“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的理念,向管理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其次,要调动各阶层的管理积极性,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管理积极性。农民是农田水利工程使用的主体,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广大农民踊跃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允许广大农民投票选举信任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团队;最后,要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用工程收益吸引社会各方的管理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法律等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
4.2明确管理主体,依法管水
目前,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属于国家和机体,中央、地方、农民都有份,这是导致农田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管理责任不清晰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产权与水权来确定管理主体,在确定管理主体后,可以允许其通过租赁、经营、拍卖、股份等方式实现共产保值增值,只要能够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有利于农村稳定及农民增收,就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水利法规政策,重点在于将这些法律落到实处。要加强水政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提高其执法能力,消除执法疲软现象,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涉水案件,严厉打击偷盗、破坏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为,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水事环境。此外,也有必要加强水利信息的自动化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建设节水型社会信息项目。
4.3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性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专业、稳定的水利工程管理队伍。其次,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其岗位工作的重要性,把水利工程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使命来对待。第三,要强化财务会计监督,督促水利建设管理部门按时做好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保证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的专项专用。第四,对于工程建成后形成的资产应如期交给相关企业及个人,为其确权颁证,或者实行专业性的管理维护策略,通过拍卖、经营、承包等方式,构建一套符合地方情况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确保新旧农田水利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下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确保其安全运行,发挥其功能效益,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当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技术、资金、管理、人力等各方面提供支持,结合国情、县情、乡镇情况,做好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及管理,保障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舟云.农村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24).
[2]宋小三,刘俊南.浅谈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施工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2).
[3]黄韦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7).
[4]高皓君,雷兆伟.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问题;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枯竭与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水利工程发展非常关键,其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所以,在水利工程中,加强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灌溉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首先,灌溉系统老化,导致土壤结构改变,渗水、渗漏现象比较严重,不但影响渠道体系的正常使用,还会导致农田周围出现杂草,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影响到农田庄稼的正常生长。其次,由于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还不够完善,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水平较低,已无法满足开荒造田与现代农业水利灌溉发展需求。最后,农田水利灌溉缺乏专业负责人,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灌溉效率更是难以提高,使得农田水利灌溉现状令人担忧。
2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的问题
2.1管理规划制度不够科学、合理
一般,我国水利工程多建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地方政府管理也不到位,所以,节水灌溉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与科学。虽然国家提倡科技兴农,但该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地区财政管理部门重视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角度规划水利工程灌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灌溉工程的重修与管理费用,不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此外,在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前,没有做好调查,不重视区域发展情况,使得财政收支不平衡,使得农民的经济负担日益严重。
2.2灌溉工程质量不高
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先进技术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技术标准必须要规范,同时还要根据项目所在地地理环境、水文条件及产业结构等,科学、合理地制定设计规划方案,增强其应用指导价值,顺利实现节水节能目标。但,目前相较之西方国家标准化建设,我国节水灌溉设计主体投入还较低,在实际建设中,设计规划参数不够标准与严格,施工结束后,节水灌溉工程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得不到保障。此外,一些规划设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与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自身专业知识不足,没有一套完整的设计思维体系,理实不相符的现象比较常见,工程运行中,各种问题不断出现。
2.3盲目开展规划设计
在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因其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所以必须要实事求是,根据农业灌溉实际、产业结构与渠道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但,必须要注意,我国节水灌溉设计理念发展时间不长,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一些地区在落实节水灌溉设计理念时,缺乏先进设计理念与思维的指导,受资金影响设计方案不断缩水,从而无法很好的满足时展需求,最终完成的设计方案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另外,根据相关调查现实,在部分节水灌溉系统中,一些单纯的喷灌与微灌工程中,缺乏规模较大的、自动化喷灌系统,且具体灌溉水量大小设置也没有相应的参考标准依据,使得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2.4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1)灌溉工程建设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不足,管理实力较差,特别是在节水灌溉方面,专业知识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使得施工中无法利用专业知识客观判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最终造成严重质量事故。(2)节水灌溉中的监理由水电工程监理人员负责,但新型灌溉节水技术不足,特别是目前节水灌溉工程量大的情况下,规范的专业指导不足,对节水灌溉工程难以实施全面监理。(3)节水灌溉工程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部分施工企业整体技术素质水平缺乏专业性,人员结构不够稳定,技术人员不足等,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3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策略
3.1实事求是,加强配套科学管理
各地区在水利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季节性农作物生长等条件,实事求是的开展建设。项目设计要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实力需求,以免水利工程建设损害经济发展。同时,要把农业发展作为重点,从根本上实现水利灌溉的农业与经济双重效益。
3.2明确设计主体资质,加大规范化执行力度
对于目前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主体资质不足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要针对设计人员能力与水平较低的现象,坚持公平与公正的原则,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招标具备资质、且设计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并严格规定评审程序,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水利节水灌溉项目加大执行力度,保持科学认知、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整个项目设计与规划中贯彻落实节水灌溉标准,以此为节水灌溉投入与产出、高效运转奠定基础。
3.3对设计人员加强培训
对于水利节水灌溉项目而言,要想提高其规划与设计水平,就要对设计人员加强培训。目前,我国水利行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因此,相关单位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特别是专业设计技术培训,以此掌握先进节水技术,创新设计思路,在水利工程中全面推广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3.4加强科学、标准化设计方案的优选
在方案设计中,要认真分析地区相关信息,从技术可操作性、资金、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优选,综合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合适的方案,并确保其科学与标准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因而相关设计单位与个人,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正确分析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的不足,制定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波,王铁,魏家慧.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265.
篇3
关键词 工程建设;措施;目标;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234-02
西部大开发10余年来,彭阳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建县方针不动摇,大力弘扬“勇于探索、团结务实、锲而不舍,艰苦创业”的彭阳精神,立足县情实际,抢抓发展机遇,不遗余力地以改土治水为先导,调整结构、培育产业,奋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取得生态显著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辉煌成就。
1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工程
牢固树立经营生态理念,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以实施生态保护、流域治理、退牧还草、农村清洁、避险搬迁“五大工程”为抓手,以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生态文明示范村、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县城“四级联创”为载体,着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实现人与生态和谐共生。力争到2020年,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生态文明示范村100个,建设环境优美乡镇12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重大地质灾害能够得到及时有效预防[1-2]。
2 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工程
按照发展现代农业总体要求,做大做强林果、草畜、蔬菜、劳务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建设林果、冷凉型蔬菜、无公害肉牛、朝那鸡、食用菌五大基地,大力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打造提升“彭阳果脯”“优质肉牛”“朝那乌鸡”“红河辣椒”“六盘山珍”等农产品品牌和“聪慧勤劳、诚实守信”劳务品牌,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机构升级优化。预计到2020年,建成以杏、核桃、花椒为主的优质林果基地3.33万hm2,打造仁用杏之乡;建成以辣椒为主打产品的冷凉型蔬菜基地6 666.67 hm2和25万头无公害肉牛养殖基地、300万只无公害朝那鸡养殖基地以及食用菌种植基地666.67 hm2。
3 能源工业强县工程
依托煤炭、石油和风力自然资源优势,改造提升王洼煤矿,加快开放草庙煤田和石油开采,大力推广天然气和新兴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着力打造宁南山区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壮大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争取到2020年,原煤产量达到2 000万t,石油开采量达到50万t,风力发电装机达到20万kW,天然气利用率城镇达到100%,农村达到40%。
4 城乡基础建设工程
4.1 城镇基础建设工程
以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建设生态文明县城为目标,全面加强城镇道路、供排水、防洪、供热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优化小城镇布局,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力争到2020年,县城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新拓展面积达到10 km2,县城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乡镇达到8个,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0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40%。
4.2 农村基础建设工程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重点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饮水安全、库井灌区节水改造[3-4]、过境高速公路、王洼至原州运煤专线、国省县道改造提升、电网改造和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五改”“六到农家”,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面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交通运输网络便捷、畅通,农村供电、通讯信号、广播电视入户率和宽带网络接入率均达到100%;乡乡建有文化中心,村村建有图书阅览室、篮球场和标准化卫生室[3-4]。
5 民生工程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点实施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幼儿园规划建设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兴建乡镇卫生院住院部和卫生人员周转房,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完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实施好农民住房安居、县乡敬老院、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工程,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重点实施好“三馆两院”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重点项目,培育发展具有彭阳特色的文化产业;加大乡镇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5]。
6 加快现代服务业工程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径,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现代信息、市场服务和旅游业,重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红色、生态旅游景点。预计到2020年,第三产业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22%上升到30%,把彭阳县建成连接宁南山区各县(区)的重要物流景点。
7 结语
为全面实施以上“六大工程”,县委政府组织编制完成了《彭阳县“十二五”重点项建设计划》《彭阳县2010―2015年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彭阳县“十二五”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计划》《彭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彭阳县经济林发展规划》《三河源生态移民计划》《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规划》《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计划》等8个规划,各部门也在抓紧编制《“十二五”部门行业规划》。彭阳县水务局牵头编制完成了石家坪水库设计优化方案、新集与姚河灌区节水改造、退牧还草工程、古城中学学生宿舍楼与档案馆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48个项目建设方案并上报区发改委。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城镇集污工程、县城水回收利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集约与环境保护工程、公路网络及农村道路建设、电力建设、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农村中学抗震设防设施建设、中小学教师周转房、中医院住院部楼等51个项目建设方案正在编制之中,以水利先行的战略思维加之扎实的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国务院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8 参考文献
[1] 郭玮,刘爱平.浅谈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布置[J].现代农业,2011(7):92-93.
[2] 葛子辉,陆维斌.新农村建设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的关系[J].节水灌溉,2008(5):54-56.
[3] 闫春妹.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 确保工程质量[J].民营科技,2011(9):236.
篇4
关键词:水稻;质量;经营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02-1
1 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示范区面积发展到1.5万公顷,覆盖了白城市6个乡(镇)。示范区带动农户达到了1万多户。水稻单产由8990千克/公顷,提高到2012年的9 290公斤/公顷,年平均总产量达 13.5万吨。水稻年平均产值达4亿元,现有4个水稻全程机械化村和1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
2 示范区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与示范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政府累计投入300 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2 完善标准体系
在充分吸收、借鉴绿色水稻国家、行业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洮北区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标准体系既涵盖了水稻种子质量、检测、种植标准,还涵盖了土壤、农药、肥料使用准则标准,同时还涵盖了其产品大米的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检验方法标准、农产品包装、标识、运输、贮存标准。其中包括通用标准29项,技术标准30项,管理标准10项,工作标准5项,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到产品的每一环节都有科学、实用和可操作性的标准所依。
2.3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舆论先行、宣传引路、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制作了《绿色水稻标准化种植技术》科教片,并利用电视讲座等形式向农户普及,推广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标准化培训,至今累计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制成各种宣传手册下发到农户手中,使其家喻户晓,人人会用。
2.4 建立溯源制度
建立从浸种、育苗、插秧、田间管理、收获,到大米加工全过程的生产档案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水稻种植农户姓名、地块、农药化肥施用品种、使用量、病虫害防治情况等全过程的生产纪录,消费者可以追溯到大米生产源头,从而实现了农产品标签的可溯源性。
2.5 发展产业化经营
把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与发展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在培育、扶持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引导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区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的企业已发展到5户,年实际加工量在500吨以上的大米加工企业发展到20户。企业和农户签订定单,要求农户按照示范区建设标准进行生产,从备耕生产开始,就实行全程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用肥、统一用药、统一用水、统一栽培技术。实现了示范区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协调发展。
2.6 打响大米品牌
通过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确保了大米的品质和特色,进一步打响大米品牌,使其影响力不断加大。大米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
3 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成果
3.1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得到全县认可
在种田观念、科技种田、规模化种植等方面,标准化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各有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示范区建设工作在认识的转变和加深过程中起到了推进作用。农业标准化已深入了千家万户,标准化种植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3.2 农民在标准化种植中得到了实惠
随着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已有95%的示范区乡(镇)获得订单,成为大米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稻谷平均收购价高出市场价格20%~30%,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3 推动了龙头企业的发展
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为大米加工企业搭建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广阔平台,大米加工企业由原来的几户发展到了20余户。
3.4 形成了多种农业标准化生产模式
绿色水稻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使农民从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的标准化生产方式,涌现出了“龙头企业+农户+订单+标准”、“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基地+标准”以及“公司+基地+标准”等典型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农户所需的生产资料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全部由公司统一供给,费用年末收购时扣除,这样能有效保障了农业生产资料供给符合绿色食品质量要求,成为“龙头企业(公司)+农户+订单+标准”的典型标准化生产模式。
3.5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从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入手,将标准实施落到实处。从肥料、种子、农药到水稻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按标准化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3.6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有效运行
以实验室为依托,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从生产资料投入、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一直到大米成品实行全过程跟踪监测。以每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有效发挥质监部门职能,集中力量开展“金质惠农”、“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活动。
篇5
关键词: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机制;莆田市
农村水利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长期以来,福建省莆田市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坚持贴近民生、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在改善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粮食连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上作出积极贡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莆田市主动对接国家资金投向,谋划生成项目,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加快推进全市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一、莆田市农村水利概况
莆田市农村水利建设以中央、省级财政投入为主,以市级、县区财政配套为辅。在2012年水利普查中,全市共建成小(2)型以上水库219座,总库容5.4亿m3;建成塘坝6472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8座;建成引水工程1482处,引水规模99.46m3/s;建成提水工程1640处,提水规模14.87m3/s,年供水量16.8亿m3;建成堤防554.4km(海堤274.8km、江堤279.6km),保护耕地50多万亩(1亩=1/15hm2,下同);建成灌区工程922个,灌溉总面积78.51万亩,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以上灌区37个。“十二五”期间,农村水利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全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民生水利统筹发展。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全面提升。按照“巩固成果、提升水平,注重质量、确保安全”总要求,在基本实现“村村通、户户用”基础上,统筹使用上级补助资金,统一规划自来水厂,合理布设供水管网,由市水务集团集中建设整合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市共完成投资9.5亿元,保证了120.1万群众饮水安全,超额完成43.9%。建成东圳水库分层取水、湄洲岛跨海供水第二通道等工程,重组整合国有、集体水厂12家,涉及人员1000多人、资金20多亿元。二是农田水利建设有效加强。投资3.07亿元完成涵江区、仙游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秀屿区、荔城区、城厢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各年度任务;投资1.97亿元建成秀屿区初级水利化县和东圳灌区、萩芦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投资0.3亿元建成山地水利示范片13片、面上项目106个;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1万亩,新增除涝面积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三是水工程全面加固。投资4.95亿元完成加固31座小(1)型水库、150座小(2)型水库、200座山塘;投资3.43亿元完成新一轮海堤强化加固一至五期工程共42条61.68km。四是水土流失生态治理。审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9个;编制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 划,在书峰、社硎等9个乡镇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完成投资0.48亿元,治理面积达12.1万亩。五是中小河流治理全面推进。投资4.94亿元,完成列入全国规划的21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长达98km;正在推进荔城区中小河流重点县11个项目区的河道水系连通整治项目,总长为25.5km。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①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有待巩固提升。虽然莆田市的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群众饮水卫生安全意识薄弱、建设标准不高、水源保证率不高、供水入户率未达到100%、市水务集团对民营水厂整合进展不力、相关县区重视不够等问题。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快。虽然全市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但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时间长,设施老化,带病运行,部分渠堤边坡不稳定,渠道渗漏严重。特别是灌区末级渠系问题尤为突出,末级渠系大多数为基层社队自建自管的土渠,渠道后续投入不足,部分已衬砌渠段管护投入不足,破损渗漏严重,造成渠尾无水灌溉,部分地方出现毁渠弃灌现象,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严重。③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重建轻管现象长期存在,建后运行管护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大部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产权界定不清,产权和责任主体不明确,导致部分工程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农民真正参与公益性强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并不高,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责任难以真正落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后的效益难以发挥。④农村水利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其根本在于投入不足和投资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直接影响了一些地方政府投入农村水利的积极性。水利、农业、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移民等部门未能统筹安排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建设,且市、县区财政投入不足,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社会资金不愿投入,融资难;群众投工投劳不足,缺乏热情。特别是工程建后管护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发挥。⑤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全市虽然设置基层水利工作站42个,落实编制137人,在岗人数116人,但是基层水利工作站大多以乡镇管理为主,人员关系移交乡镇管理,水利部门对水利工作站只是业务指导的关系,这种分散分割的管理模式带来了人员难以调配、职能难以发挥、人才难以留住、队伍难以管理等诸多弊端。同时,已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大都挂靠在村委会,缺少运行经费,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农村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建设管理难度大,当前又是水利基础建设的大好机遇,农村水利建设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投入、管理、运行机制,健全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和监督体制,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效益。
1.2016—2018年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
①建设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供水安全。按照水源相连、管网相通、布局合理、水质安全、管理科学的要求,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38个,解决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升级的农村人口数128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90%,加快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和加强水源地保护,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全面建成市第三水厂、妈祖城水厂、埭头水厂及配套管网、南日岛供水第二通道、湄洲岛供水第一通道修复等供水工程;全面改造、升级、联网供水管网500km,覆盖全市沿海、平原、海岛乡村;山区分散式供水工程按要求全面配备、使用和运行管理水质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
②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服务农业发展。坚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原则,加快秀屿区、荔城区、城厢区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改善灌溉面积16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20个现代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溉面积6万亩,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山地水利设施100片2万亩,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
③建设农村河塘综合整治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河塘综合整治170km,综合治理9个乡镇水土流失面积27km2,建成水土保持生态村3个,建设重要水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
④建设防洪排涝保安工程,确保安全运行。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分片实施的原则,加快木兰溪全线105km干流及主要支流综合整治,建设集挡潮、蓄淡、生态于一体的宁海闸工程,改善木兰溪主城区河段水环境;加快建设萩芦溪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玉湖、东阳湖、木兰湖、江东湖等滞洪区和石门澳、石象、前海、东吴园区、妈祖城等沿海防洪排涝滞洪区;完成东圳、东方红等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建和加固妈祖城、岩下、赤岐、东林等海堤23条58.35km;建设大东溪、院里溪等2个山洪沟治理项目8.5km,全面实现海堤、水闸、水库达标建设和安全运行,建设农村水利信息化系统,基本建立防洪减灾工程体系。
2.健全完善农村水利管理制度
市、县区、乡镇政府应树立“建管并重”意识,在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水利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清、责任明、管护实,着力解决水利工程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每一处农村水利工程都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要落实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政府主体责任和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跟踪问效,切实强化责任制的刚性约束。要建立健全“河长制”,切实落实河长、河段长牵头管水职责,建立河道保护管理机制,成立专门巡河督导组织,做到管理范围、职责、内容、资金、监管“全覆盖”,确保责任到人、有水必管、不留死角。要落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全面提升全市乡镇水利工作站服务能力,加快培育、发展和指导农民用水户协会,严格用水计划,落实农村饮水工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措施,全面推进依法管水。要探索管护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专业化集中管理、物业化打包管理、企业化经营管理等多种管护模式。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力发展滴灌、微喷、渗灌、喷灌等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
3.探索多措并举的农村水利投入机制
莆田市要有效利用国家加大水利投入的机会,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和多形式投入机制。落实农村水利财政投入主体责任,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提取10%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县(区)财政配套10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经济杠杆和引导作用,带动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用水者协会、种田大户及农户等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落实管护经费,通过农民自筹、农业水费由县区财政直接补贴支付和争取上级专项管护资金等方式,保障基层水利管护巡查人员的薪酬;通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用以在日常运行管理中对发现问题进行维修、加固等。要利用中央实行量化货币宽松政策支持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信贷融资;采取购买服务、探索PPP等筹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管护和运营。要加强资金监管,杜绝挪用、截留资金等行为,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确保农村水利资金规范科学管理、合理高效使用。
4.创新机制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莆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把农村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深化改革作为水利发展的新动力,填平农村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沟沟坎坎。①下放管理权限。除因建设跨流域、跨区域涉水工程或需上升国家、省级立项,确需由市级审批外,农村饮水安全、水库和海堤除险加固、农电技改、水土保持等水行政审批事项能下则下,下放由县区负责审批,市级加强监管服务。②整合涉水资金。市、县区政府要整合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和移民等部门资金,按照农田水利规划,统筹安排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中的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地集中连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③简化前期手续。对投资规模较小或技术要求简单的水利项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合并审批。对列入部、省级工程建设专项规划的农田水利项目,直接审批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未涉及新增用地(用林、用海)报批的,由项目主管部门审定工程建设方案后,直接设计、施工。对于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下、技术要求简单的农田水利项目,可由项目业主直接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在相关行业审查同意后报发改及行业主管部门备案,作为控制投资概算的依据。对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更新改造等建设中不涉及新增用地的,不办理土地、规划、环评等审批手续,改为事后监管(备案)。④统一委托设计。县(区)水务局可成立项目公司作为项目前期业主,按海堤、水闸、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乡村河道治理等分类别,以县区为单位,统一招标投标选择设计单位,一揽子委托项目可研、初步、施工图等设计,缩短前期工作时间。⑤改进审批服务。在保障补偿资金到位基础上,供水管道建设涉及临时用地的不需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工程实施后尽快恢复原貌。对于配水管网施工需要横穿公路等破路的,项目业主要制定施工方案,减少交通影响,有关部门应予以支持协助,并依法免收有关费用。⑥加快水价改革。实施灌区农业灌溉水费财政补贴政策,完善灌区管护费用财政转移支付,市、县区财政各承担一半,解决农业灌溉水费征收难、到位率低以及水管单位管养经费短缺等问题。推进原水价格保本提价,建立水价联动调节机制,市水务集团、各水管单位配合全面梳理供水运行情况和价格成本情况,制定提价方案,建立稳定的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
5.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篇6
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确保2012年完成410亿斤目标的实施意见》精神,现就我市深入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明确目标,坚定抓好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信心
稳定粮食生产,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重要举措。我市是粮食主产区,既有粮食生产的基础,又有粮食实现了连续八年增产的经验,深入推进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将进一步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水平,巩固我市粮食主产区地位,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达到960万亩,总产385万吨。各县(市、区)要切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为抓手,坚持把项目引导、行政推动和技术指导更好结合起来,夯实基础,稳定面积,主攻单产,防灾减灾,促进粮食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不断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勇于创新,认真落实粮食稳产增产十大行动措施
(一)认真落实政策支持行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将中央和省、市的各项惠农政策全面及时落实到位,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各项粮食补贴资金要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的一卡通,要努力争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水稻政策性保险范围,加大对粮食生产的个人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认真落实粮田建设行动。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快所有涉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以赣粤高速和泰井高速沿线垅田为重点,统一规划,科学制定2012年度投资计划和建设任务。加快2011年度粮田项目建设进度,科学安排好在建田间工程,确保2011年整合资金粮田建设项目如期完工,不误农时,早日见效。所有高标准粮田项目建成区必须种植绿肥,培肥地力;必须开展高产创建,切实提高单产水平。
(三)认真落实科技促进行动。一是加大集中育秧示范推广力度,确保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二是大力推广超级稻及其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重点县不少于20万亩,粮食主产县不少于10万亩,其他区、市不少于5万亩,力争全年超级稻应用面积达到125万亩以上。三是大力推广抛秧等轻简栽培技术和继续开展“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技术推广活动,力争全年应用率稳定在90%以上。四是大力开展百名农技人员下基层活动和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增强基层农技人员科学种粮技术服务能力和指导水平。
(四)认真落实高产创建行动。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粮食生产责任状要求,进一步加大高产创建工作力度,不断扩大创建规模和示范范围,全面完成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和粮食高产示范户的建立,切实推动高产创建再上新水平,促进全市粮食生产大面积均衡增产。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高产创建,不断创新生产资料供应、专业化技术服务、订单统一收购等新模式,积极探索高产创建的新机制。
(五)认真落实良种推广行动。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完善新品种展示示范服务体系,加快新品种推广应用。要及时掌握新品种生产经营及推广供求信息,每个县(市、区)单季引进水稻新品种20个以上,建立一个现代农业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片和5个水稻小区比对试验点,全年组织2次以上由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种子企业和种子经销商代表为主的现场观摩会,加大新品种的宣传普及力度,促进优新品种成果转化推广步伐。要及时筛选确定辖区水稻主导品种,制定推广方案,畅通主推品种宣传推广渠道,引导农民正确选用良种,确保实现主导品种应用率达82%以上,新品种年更换率20%以上,良种覆盖率95%以上。
(六)认真落实配方施肥行动。2012年在安福县所有乡镇,吉州曲濑镇、青原富滩镇、吉安县敖城镇、峡江水边镇以及永新、井冈山、遂川、万安、泰和、吉水、新干、永丰8个县(市)选出的48个村整建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示范县(乡镇、村)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要在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示范户及测土配方整建制推进示范县(乡镇、村)全面推广配方肥。每个县(市、区)建立2个以上测土配方施肥万亩示范片,在15个行政村各建成1个20亩以上的示范方,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8场次以上,在100个行政村各选定1个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和肥料经销网点,设立固定的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公告专栏,悬挂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施肥指导方案和科普挂图,方便农民了解掌握科学施肥知识。确保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970万亩以上,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积194万亩以上,推广秸秆腐熟还田面积29万亩以上,种植绿肥面积80万亩以上,力争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
(七)认真落实统防统治行动。一是要鼓励和引导农药公司、农资经销商、种植大户及种植业合作社创办专业防治组织,开展专业化防治服务。引导专业防治组织按照“运作市场化”、“管理制度化”、“人员专业化”、“作业规范化”、“技术标准化”、“设备现代化”、“服务优质化”的标准发展,使专业化防治朝着健康有序、可持续方向发展。二是要加强对专业防治组织的培训和指导,病虫防治信息及时送达机防组织,帮他们解决防治技术问题。三是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一个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开展标准化专业防治服务。鼓励开展全程承包服务,每个县(市、区)至少扶持发展一个全程承包服务面积不少于1000亩的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力争专业防治全程承包服务面积增长20%。大力推广非化学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面积不少于1000亩的绿色植保农药减量示范区。力争高效安全对路农药使用面积达到50%以上,生物农药使用面积增长10%,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
(八)认真落实农机应用行动。一是要继续开展“推进机插秧、创建高产县”活动,积极参与水稻高产示范区创建,全市确保建设12个省级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技术推广、机手培训、现场指导、机具补贴、农机农艺结合等手段,加快我市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步伐。二是积极做好“百万农机闹春耕”、“农机双抢大会战”和“农机化秋收冬种”等关键农时农机服务活动。三是抓好农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农机具三包维修和配件供应等技术服务工作。通过以上措施,调动广大农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的积极性,提高我市农机作业水平,力争今年我市机耕、机收、机插秧面积分别达到755.4万亩、590万亩、156.1万亩,机耕率、机收率、机插秧率分别达到85%、66%、17.5%。
(九)认真落实防灾减灾行动。各地气象和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力做好主要农时季节农业气象灾害趋势分析,及时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到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有效减灾。加强病虫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完善公共植保体系建设,落实乡镇植保员制度,做到监测系统、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宣传到位。各地要切实做好灾情调度和灾害损失评估以及灾后生产自救指导,积极争取救灾种子储备项目,大力实施水稻防早衰工程,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技术落实到位率。
(十)认真落实农资整治行动。各地要抓好化肥、农药、秧盘、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调动和储备,优化电力调度,保障粮食生产物资供应和用电需要。要加强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的资质审查,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经营农资的单位和个人,强化对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和经营门店的日常监管。要认真开展好种子执法年活动,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以打击套牌侵权违法行为,特别是要抓住春耕备耕、双抢、冬种等重要农事季节,加大对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农资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坚决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启动农业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增加执法经费投入,改善执法装备和条件,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积极推行“检打联动”,确保农资合格率整体上升1个百分点。
篇7
20__年省政府批准我市为“扩权县”,水务局抢抓有利时机,加强能力建设,迅速适应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办事规则,提升素质、转变作风,连续两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和新的突破。
一、扩权强县政策落实到位
省政府20__年扩权政策下发后,省水利厅落实办法中详细明确了扩权项目,涉及我市共计七项17条,在工作中已全部落实。
1、计划直接上报(2条)
①水利基本建设年度投资建议计划,会同发改局上报。
②省财政或中央水利专项项目预算建议计划,由水务局直接上报,并报市局备案。
2、直接上解省级收费(1条)。
3、项目直接申报(3条)
①符合上级政府规划,不需国家省市投资的水利基本项目,自行审批;需国家和省审批的,会同发改局上报省厅,并报市局备案。
②我市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指标申请、开工验收等审批事宜,直接报省厅,抄报市局。
③省级以上水利科技项目,直接报省水利厅。
4、证照直接发放和项目审批(涉及3条)
其中:取水许可证、项目建设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批、支流小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已全部落实由我市直接审批。
5、统计上报(1条)
综合统计及各类专项统计数据由市局上报省并做单列。
6、信息直接获得(4条)
包括与省水利厅直接进行信息交流,直接上报防汛抗旱各类信息,直接获取省厅“水利简报”等,向省厅、省防办报文及直接参加省厅水利工作会议和专项培训。
7、相关内容(3条)
包括:根据省政府文件制定本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具体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办法、参加“海河杯”评选申报。
以上项目分别由我局(会同有关部门)直接上报省厅,或由市政府常委会和市长审批,均已按文件政策实施。
二、上级市局工作支持到位
上报省厅的计划和项目,按要求同时上报了上级市水务局备案,并在市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了相关业务工作。
一是防汛抗旱工作,在市局统一指导下,进行调度和管理。域外调水工作,市局统一安排部署和落实,按要求去冬今春我市完成引黄补淀的清障、打坝和期间管理工作。
二是编制了“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南水北调项目配套建设规划、城区防汛抗旱预案、水厂建设规划等工作。
三是实施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入河排污口审批与管理。如20__年6月,我市__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按市局专家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通过评审,作为该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的技术依据。对我市水资源保护和统一管理具有示范作用。
四是促进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厅《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要求,在市局的积极帮助争取下,积极推进目标管理,20__年我市两座排水站被评为省级工程管理达标单位,标志我市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扩权强县带来新机遇
1、信息渠道更加灵敏通畅。省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与市水务局同步传达到我局,从而更加迅速地掌握上级政策和规划,了解国家宏观水利投资动态,工作先行一步,取得主动权。同时,我市水利工作信息、情况反馈直接相向省厅汇报。扩权以来向省厅直接报送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信息40多篇,省厅直接了解和掌握我市水务工作动态,从而更好的指导工作。
2、工作程序更加迅捷。扩权之前,上报项目意向和争取上级资金,先上报市局研究后再上报省厅。扩权后直接向省厅申请工程立项,更加快捷,时间缩短一周。同时厅局领导到我市实地考察,为取得上级决策支持提供一手资料。如我市__干渠__桥、__河的__桥,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两桥位于主河道干支渠上,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由于年久失修,加之近年车辆增加,载重量加大,造成桥体受损,成为险桥,群众反响强烈,但由于建设资金大,受财力所限,一直未能解决。通过厅有关领导到我市调研,勘察,积极运筹,匹配资金__万元,重建工作很快纳入日程,两桥分别于05年和06年竣工。
3、项目建设力度更大。我局利用扩权强县政策,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强了项目储备工作,保证了水利建设年年有项目、有资金、出效益。两年来共争取到国家和省级以上水利建设资金____万元,完成重点工程项目__项,有效地推动了我市水务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大发展。
四、水务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省政府授予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__杯”一等奖,我局被省水利厅、__市局评为水利工作先进单位。
1、人饮安全建设进程走在全省前列。一是国家项目建设人饮安全工程,对我市人饮安全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06年已实施国家人饮安全项目村*个,其中中央省投资__万元、自筹__万元。今年将继续实施项目村改造*个,总投资__*万元。二是带动了我市非项目村建设,拉动乡村自筹资金近两千万元。到06年底共实施人饮安全项目村__*个,每个村打深井一眼,自来水管道入户;解决了取水难、收费难、管理维护难等诸多问题,成为我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亮点工程。
2、农田水利建设再创新。两年来农村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迅猛,铺设地下防渗管道__万米,控制面积*万亩,其中省级投资__万元发展节水灌溉管道面积*万亩,投资__万元发展新型咸淡混浇新型节水工程__处,节约了地下水资源__*万方。
3、防洪保安建设
成效大。实施了总投资__*万元的千里堤加固除险工程、__撤退路工程、__扬水站重建工程;整修__公里千里堤堤顶路面,极大地提高了防汛应急能力。4、桥梁建设进度加快。我市共有桥梁__*座,闸站__座。维修重建任务繁重。20__年以来年完成小型水利工程维__座。两年省级投资__*万元修建我市干支渠桥梁*座。20__年已列入计划的我市干渠桥梁建设总投资为__*万元,已落实省级建设资金__*万元,市财政配套__万元。
5、城市供水体系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适应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城区管网改造工程成效明显,水厂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水厂扩建已纳入省级投资规划,经省发改委核准我市城区供水工程项目总投资____万元,其中国债资金__*万元,省补__万元,企业自筹__*万元,其余____万元由市财政配套,完善水厂设施和建设输水配套管线,建成后从根本上提高我市供水水平。
6、水政水资源管理向规范化迈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利用上级资金引路,吸收社会群众投资在__镇建设了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实施灌溉用水计量;在__等乡村建立了农村用水协会,通过立规矩,定章程,落实奖罚措施,实现用水管理的良性循环,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自觉节水。被评为省级节水先进单位。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基层工作在适应省级主管部门的业务程序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熟练。和省厅有关处室的接触还要加强,还要不断向省厅主管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业务咨询。
2、建议省直部门要对扩权县对口部门领导进行全面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扩权县政府各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提高县一级政府的行权能力。
3、在项目的立项和筹划上,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做好项目申报和建设,真正做到科学立项,科学申报,通过项目引路,促进水利发展。
4、在水利行政执法、自行审批的许可证及有关计划项目上,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局业务人员的素质,把抓好队伍作风建设、提高水务工作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做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抓好。
篇8
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目的很明确,主要是安排部署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及安全生产工作。刚才县国土局王局长和张局长对全县矿业管理工作讲了比较具体的意见,县安监局苟局长也通报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借此机会,我再强调讲三方面。
一、正视差距问题,认清严峻形势
近年来,我县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总体上比较好,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矿产资源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矿山布局不合理。“小、散、弱、多”尤为突出,一些矿产资源已近枯竭,后备资源不足,优势资源不优,矿山企业不强,资源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不好。二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一些矿山企业不执行开发规划,不落实环保措施,违规作业,乱挖滥采,很多矿山企业根本不知道要履行环保手续和生态保护,严重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大幅增加,严重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是资源开发与安全生产矛盾突出。一些矿山企业单纯追求利润,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轻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矿山事故居高不下,群众案件有增无减,人民群众正当利益诉求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四是矛盾纠纷层出不穷。矿产资源在创造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受利益分配不合理等因素影响,社会矛盾日趋增多。一些矿山企业社会关系复杂,行政干预难度较大,引发企地合作不和谐;有些矿山企业对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意识不强,不按照环境评价方案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行治理,激起民愤,矛盾不断;部分矿山企业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执行不到位,引发矛盾。上述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国土、安监部门和采矿企业的高度重视,要认真研究,把握关键,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克服解决。
二、突出重点难点,抓好安全生产
针对一些采矿企业破坏环境,违规作业,不合理开采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扎实整改。要进一步靠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现场管理,快速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严格按照矿山开发规划作业,坚决杜绝出现私挖乱采行为。要规范矿产品流通市场,做到合法交易,足额纳税,坚决杜绝私下交易、非法交易行为。要加强矿产品运输环节的管理,杜绝偷运矿产品的行为,特别禁止出现运矿车辆载人的现象,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要继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加强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复产安全监管,对未按要求验收的企业,一律不准恢复生产;对擅自复产的企业,一律严肃查处。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中,要以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治“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为重点,严厉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督促企业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大投入、强化教育,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特别对黑砖场、黑砂矿等生产经营企业,要从原料采购、水电供应、产品运输等环节全方位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三、转变经营观念,强化执法管理
篇9
关键词:农网改造;环境复杂;资金;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能够完善农村电网的网架结构,有效增强农网的供电能力,提高电能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目前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在稳步推进,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2 农网改造升级概述
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审计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农村电网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然后才能选择合适的改造方法及准确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农村电网主要指电压等级在110kV及以下,为农村提供电力服务的农村地域的电网结构。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更注重社会效益。农村电网规划更多体现了社会效益和外部效益,使得农村用电负担减少、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有些社会效益可以用金钱衡量,比如农网改造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但是有些社会效益却不能简单用金钱衡量。农网改造能够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经济提供支持,时间越长,农民受到的好处越多。但是目前来看,潜在的社会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经过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
第二,农网改造升级项目一般以省为组织者,而县是实施单位。从全国来看,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能够有效增强内需的拉动,能够在宏观的经济上产生良好的效益。而在县的区域范围内,这个效益能够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第三,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作为农村重要的基础建设,其既服务于生活,也服务于生产。农村电网不单纯为个别企业服务,而是为整个农村社会提供服务,包括了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农业排灌、农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用电等。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是社会公众利益及电力企业自身利益的结合,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需要将国民经济、社会效益、风险等因素考虑进来,以充分发挥社会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公众需求。
3 农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设施老化
经过近些年的农网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但是农村电网中依然存在较多老旧设备,运行年限超过15年的设备所占比例依然较高。这部分电力设施投运时间早,一方面导线截面积小,一方面老化情况严重,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很多农电事故都是电线老化断线造成的。同时,农村电网自动调压及无功优化功能不完善,许多线路供电半径短、线路损耗大、布局不合理,其经济运行水平及供电可靠性很低。
3.2 供电能力较低
改造前的农网主要是基于多年前用电水平而建设的,主要负责农村居民照明用电等,大容量的家电较少,负荷率较低。但如今农村用户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空调、电视机、冰箱等大容量家电被广泛使用;农村地区也出现了较多的工厂,大大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用电需求,原来农网的供电能力相对与当前用电水平远远不够。
3.3 电网结构薄弱
农村电网结构抗风险能力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农村电网覆盖面积比较大,而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分布相对缺乏,110kV线路联络比较薄弱,容易发生大面积停电。同时农村电网负荷特点为农业负荷比例加大,但负荷密度低,导致农网部分35kV、10kV线路长度过长,其带负荷能力不强,并且线损较大。以某地电网建设规模情况为例,见表1、表2。
3.4 管理水平落后
农村电网管理存在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对电网基础数据进行统计整理的过程中,其技术手段落后,操作起来存在较多不规范的地方,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在电网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数据统计工作也将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采用当前的工作方式将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第二,在农网员工培训方面显得薄弱,人员技能水平也较低,对农网的科学管理存在一定不利影响。
4 农网改造问题原因分析
4.1 自然及社会环境复杂
农村电网的地形复杂,既有平原地区又有山区,在农网进行建设和维护时会造成较大的困难。而农村地区地域面积大,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其负荷分布及发展较为不均衡,导致农村电网建设不完善,部分基础建设以及维护工作难以到位。
4.2 农网建设具有较多阻力
虽然农村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当进行电力建设时常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以及阻力。比如在进行变电站选址以及电力通道建设时,会遇到较大的难度;由于部分农网地处山区,其地势险峻,能够用于农网建设的用地资源日益紧张,农电设施点多面广,变电站站址较难确定。在农网改造施工过程中,电力建设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较多,比如沿线村镇或群众为谋取利益,对电力施工进行阻扰,漫天要价,造成农网建设更多的困难。
4.3 农网建设资金不足
近年农网建设速度明显变快,对农网建设的资金需求也同步增加,而每年用于农网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对于农网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通常由各县先自筹资本金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而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部分不富裕县,在进行农网建设时将遇到一定的资金困难。存在农网建设资金短缺导致工程不能正常推进的情况。
5 农网建设几点经验
5.1 明确责任主体
在进行农网改造过程中,首先确定基建业主项目经理,将相关负责人在这个改造项目中的责任及义务明确下来,完善档案管理、物资管理、设计管理、造价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等多项业务。安排各负责人对基建项目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全程负责。做出责任矩阵,确定项目每个细节的责任归属是谁,以确保项目能够高效率地推进,尽早完成农网改造。
5.2 加强协调管理
农网改造项目涉及的人员及其他方面较多,比如施工人员素质、占用耕田、砍伐树木等情况,牵涉到各种赔偿,需要制定对应的方案。如果赔偿没有处理好,可能导致群众的意见很大,严重时可能会阻碍农网改造的正常施工。因此,在进行农网改造中,项目部要做好协调管理,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施工之前做好舆论宣传。让当地的群众清楚了解到进行农网升级对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为农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其生活水平和城市相比将缩小差距,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当群众理解到施工将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后,他们会对农网改造给予支持。宣传的手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比如通过当地电视台、新闻广播、宣传栏等进行舆论宣传。特别是可以将其他农村地区在农网改造前的情况与农网改造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则可以清晰地向当地居民展示出农网升级的成果以及给他们生活将带来的便利。
第二,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沟通。沟通的对象包括当地政府、村委会以及当地群众,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进场施工前一定要让当地政府、村委会以及当地群众知道施工的时间、地点、范围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对违反合同或赔偿条例的,由当地村民代表实施监督和举报;项目管理员对村民的意见进行汇总,针对意见对项目的施工进行改进,尽量减少对村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第三,主动作为。施工管理人员要主动深入农村各家各户,一方面向群众介绍清楚项目的基本情况,一方面说明农网改造中可能会对农田、农作物造成的影响。这样让群众心中有数,能够得到谅解,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或纠纷。对于没有预计到的破坏农田等情况,则要及时与对应农户进行沟通,提前行动以获得谅解。
第四,做到合理赔偿。农田对于农民相当重要,农网改造过程中造成的农田专用或农作物破坏,必须与当地群众及时沟通,以及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进行赔偿。对于对群众财产造成的预料不到的损失,要按照合同及时赔付,做好群众的安抚工作。对于超出设计的情况,则要对施工方案最佳优化,使得施工对群众造成的损失最小,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只有对群众损失进行合理赔偿,才能使得当地群众与农网改造施工配合,使施工顺利进行。
5.3 做好规划设计
农村电网改造之前,会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于各项基建项目需要通过层层审批,原则上进行标准化建设,对于没有根据标准设计的项目,需要高一级权限审批。农网改造项目施工方案的最终确定,需要通过严格的现场调研,确定各地区的用电负荷,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在做线路规划时,要选择最佳路径,按标准确定导线截面积,并使用绝缘导线,既降低线损又提高安全。合理规划配电台区,适当超前设计,优化配变容量,尽量满足10~20年内该地区的负荷增长需求。
5.4 加强工程各环节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工程各环节管控,实现安全施工。
第一,在农网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对采购、施工、质量管理等环节重点关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互相交流和沟通,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工程各环节做好管控。
第二,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施工流程,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险明确出来,并做好防护措施。对于安全紧急情况做好预案,确定安全事故责任人。与施工方签订安全协议,做好安全宣传,强化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第三,做好档案管理。工程档案对于日后的维护检修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将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一起重视。根据工程档案管理规范,需要对工程资料的格式、内容进行规范,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整理,将工程施工以及档案管理同步实施,以确保工程资料完整,包括项目的审批文、合同、设计图纸等。
第四,强化物资管理。要对物资现场领取、验收把好关。为了防止不因物资迟缓影响施工进度,要做好物资催交机制。让专人负责物资催交工作,与物资相关厂家及时沟通,实施掌握物资的生产、运输情况。对于供货迟缓的厂家,则要通过电话、现场监造等形式,以确保物资能够及时送到。
5.5 统一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及管控标准
在同一个农网改造项目中,尽量减少设备种类,统一设备选型,能够在工程物资管理上更加简便,同时也降低了相关设备的备品备件储存数量,有利于后期的维护。统一施工工艺,便于制定统一的施工规范,能够充分利用对施工的质量提供保证。对于工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实施“闭环”管理。对违章。违规人员进行出发。按标准化进行设计、施工、管理、验收,使得项目管理更加规范。
结语
本文首先概述了农网改造升级的相关概念,从基础设施老化、供电能力较低、电网结构薄弱、管理水平落后等方面叙述了农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网改造问题分析了原因,最后给出了农网建设中几点经验,如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协调管理、做好规划设计、加强工程各环节管理、统一设备选型、施工工艺及管控标准等措施。从文中可知,完善的项目管理和责任机制能够使项目顺利开展,与群众通畅的沟通机制能够避免施工中不必要的纠纷,加强工程各环节管理和工艺管理,能够加快施工速度并降低改造后的线损。综上所述,农网改造升级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茂俊,张伟,杨秀芬.农村电网改造的经济效益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02):67-70.
[2]冯见君.基于节能降耗的变电所供配电系统改造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6.
[3]DL/T 499-2001,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S].
[4]刘成祥,徐广平,康介伟.电网改造效益分析系统[J].农村电气化,2009(03):37-38.
[5]杨卫红,顾巧荣,黄韵璋.新时期配电网规划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电网技术,2006,30(增刊):588-590.
[6]范明天,张祖平,岳宗斌.配电网络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67-69.
[7]杨红磊,盛万兴,王金宇,等.基于模糊评价方法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效果分析[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5(02):55-60.
[8]赵果萍.浅谈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进度管理[J].价值工程,2014(16):92-92,93.
[9]杨荔.解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造价预算及其控制[J].广东科技,2014(22):19-19,11.
篇10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安全;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24 文献标识码: A
一、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1、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往往会破坏生态平衡
增加耕地面积是土地整治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土地整治中为增加耕地面积,往往对原有河沟进行裁弯取直,从而改变河沟的自然状态,使河流流速、流量发生变化,不利于水生生物栖息和繁衍;其次,许多地方在土地整治项目区域中,进行了大面积的填埋河沟和坑塘,不仅损害了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还会减少区域内的水面率,减弱滞蓄能力。
2、项目不具有可持续性,可能会引起土地退化
有些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前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深度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往往不考虑项目后期效益的可持续性和管理的便利性。如在项目区的选择上,可能某一区域较适宜耕种,但远离农村宅基地,农民耕作很不方便,由于人力物力不足,项目结束后许多经营管理活动随之停止,造成整治后的农田,往往第一年还在耕种,第二年就开始撂荒,项目后期效益难以实现。
3、忽略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可能会加剧水土流失
土地整治活动中容易出现各种土壤侵蚀的诱发因素。如土地平整过程中,地表扰动改变了土壤的原有结构,使土壤质地更加疏松易蚀;农田埂坎、田间道路建设往往形成陡坡;大面积增加耕地的同时,植被覆盖率降低,尤其是处在体闲期的农地基本无地被物等等。由于土地整治甚少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设计,即使有林草措施,大多也只是沿沟渠、田间道路两旁营造防护林,施工过程中保护环境措施薄弱,因此忽略生态环境的大规模土地整治有可能造成新的土壤侵蚀和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加剧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4、缺少生态景观规划,可能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
土地整治中,农田景观结构被较大程度的改变,多处水域、荒草地、林地、园地等转化为同一利用类型的耕地,降低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异质化程度和景观多样性。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及科学的生态景观规划,黄土高原的土地整治若不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对景观文化的保护,盲目追求“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树成行”的标准化建设,使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布局不当,结构单一,极易引起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使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及适应力下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并导致孕育地域文化的乡土风貌受损。
二、完善土地整理的对策和建议
1、注重生态环境治理,真正实现土地整治由数量向质量转移
⑴ 建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体系
开展农田林网、护堤、田螃、坡面防护和沟道治理等工程建设,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区防洪标准、沟、路、渠绿化率、应保留的水体面积及其周围应设置的自然植被缓冲带等。
⑵ 做好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搞好坡耕地治理、沟道治理、成片造林、退耕还林与退林还耕、沼气池等建设,综合治理。同时对于农村新建居住小区要搞好村庄内部规划,并且安排相应的环境保护工程,填埋和焚烧垃圾相结合,注意村容村貌建设,并考虑村庄内部绿化。
⑶ 重视土地平整
土地平整工作内容不是简单的开方挖填平整,还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确定土地平整方案,结合灌排沟渠、道路、林网布局,考虑机耕和田间灌水的要求进行耕作田块建设,在平整过程中还应采取合理的地力保持措施以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后的耕地质量。
⑷ 提高耕作层地力
土地整治工程不仅要保证项目区耕地在数量上有所增加,也要保证耕地的质量在工程实施后不降低,即达到提高上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目的。因此,土地平整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对耕作层的破坏,需对原有耕地平整时,应采取地力保持工程措施。
2、加强生态环境分析评价,因地制宜开展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应依据区域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进行广泛深入的基础调查,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特点和总体规划进行适宜性、可行性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选择合适的土地整治区域,并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和类型,推进差别化土地整治模式,实行多样化的技术标准、目标要求、管理模式与保障措施。在水土保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土地开发的重点应转向沟道造地。保证建成后的土地整治项目具有可持续性。
3、科学制定土地整治规划,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根据区域地形地貌特点与水土流失规律,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让耕地、道路边坡等径流产生区和林草等径流滞纳区在流域空间上相互平衡,可以有效控制流域的水土流失;同时,通过合理规划耕地、道路、林网、坝系等景观,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可以使生态系统结构多样化,提高景观空间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脆弱的状况,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在涉及废弃宅基地复垦开发、空心村整治的土地工程中,根据空心村演化的“生命周期”规律来科学制定中长期战略及规划,同时注意乡村景观的生态价值和文化背景的融合,把丘陵沟谷、河川平地等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土地整治中梯田、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营造优美的农业和乡村景观。
4、强化生态化设计,营造保护型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过程中应考虑生态化设计。如防治水土流失,一方面,农田采用自流或喷灌的灌溉方式,可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增加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农田的土壤侵蚀;另一方面,综合考虑开挖面、道路沟渠、沟头、坝坡埂坎等易发生水土流失区域的林草建设,并修筑淤地坝、谷坊、沟头防护等水土保持工程,采取林草和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护坡治沟,拦蓄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在稳定生态系统方面,道路、沟渠等承担着生物迁徙、物种交流功能的廊道,应进行生态化设计面非过度硬化;林草建设时构建乔灌草相结合、针阔混交的防护林带,不仅可以提高林草植被的成活率,而且能够增加区域内物种种类,使植物群落结构多样化,健全区域生态系统。
5、重视生态效应评价,提高土地整治效益
鉴于土地利用改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在土地整治中应重视生态效应评价,以水土流失等生态过程为主,明确辨别影响景观生态环境的因素,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各个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和程度,为今后地区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可能产生的加剧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充分的预测和评估,从而全面提高土地整治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结束语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重于乡村的生态环境保护,遵循土地多功能性、生态性、乡土性、地方性、景观性等原则,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的“三位一体”的综合整治活动,传承乡村的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奇胜,刘红萍,张安录,我国农地整理中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J],生态经济,2003(10):169~171。
- 上一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
- 下一篇:税务行政管理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