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体系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责任体系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模式创新,按“规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5年推出了CSC9000T的总则和细则,并于2006年了实施指导文件,随后相继开发了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管理工具、培训教材、研发报告,2008年又完成了体系扩展与升级工作。
阎岩介绍,该体系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参照相关国际公约和惯例,同时考虑了纺织行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实施模式进行创新,按照“规划-实施-检查-改进”循环,使企业通过持续改进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CSC9000T已经与欧洲外贸协会等国际组织达成了体系互认。
通过试点,企业从管理和国际贸易两方面获益
在加强CSC9000T的推广实施方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先选择1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试点实施,然后启动了“十百千”工程,即从全国100个产业集群中选取了11个有代表性的作为试点产业集群,再在这些产业集群中确定100多家骨干企业进行CSC9000T体系建设试点,并围绕试点产业集群,对上千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普及工作。
“至今已有近200家纺织企业跟进CSC9000T体系建设,1000多家中小企业近20000名管理者与员工代表接受培训。”阎岩介绍,通过CSC9000T的试点实施,促进了企业管理观念的转变,使企业落实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的创造力得到重视,改变了过去被动应付验厂,追求短期效益的做法,企业从管理和国际贸易两方面已经获益。试点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满意度提高,员工队伍稳定性大大提高,劳资关系更加和谐。
CSC9000T培训和评估专家超过50位
篇2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孙瑞哲副会长、开平市市委书记赵瑞彰、市长吴平超、常务副市长谢伯欣等领导、开平市10家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试点企业以及相关企业代表等230余人出席启动仪式和普及培训活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副主任阎岩主持启动仪式。这是继2007年5月26日“10+100+1000”项目进入产业集群启动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抓紧社会责任建设落实的又一重要举措,此举不仅标志着该项目在开平的执行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而且将对提升开平纺织服装行业整体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促进开平产业发展的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起到历史性的作用。
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10+100+1000”项目即在十个左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选择百家骨干企业建立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对上千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培训,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备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及中小纺织服装企业培养1500名左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人员,整个推广活动简称“10+100+1000”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提升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自律树立企业、行业良好形象:营造公平贸易环境,构建负责任的供应链;通过项目实施以点带面,促进社会责任建设,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10+100+1000”项目将按照自我评估、初始评估、培训及试运行、复评4个阶段进行,历时近两年。目前为止,共有11个纺织产业集群的114家骨干企业已确定参与本项工作。自2006年12月启动以来,该项目整体推进工作中的第一阶段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企业自我评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内,各产业集群的项目启动仪式和普及培训活动会陆续举行,从而将各地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向新的,并为下阶段的初始评估等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在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后,开平市以此为契机和转折点,抓住侨乡优势,进一步紧抓产业整合和提高,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思路,以科技为手段推动产业坚实发展。全市现有纺织企业456家,从业人数超过3万人次,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出口总值达4.9亿多美元,全市60%的税源来自于纺织服装产业。开平纺织服装产业从发展的第一步起就拥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化纤产品一直在华南和华东市场占有相当重的份额,牛仔布年产量近2.2亿米,出口量占广东省的三分之一,牛仔服装年产约1.2亿件,出口到世界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纺布产量达1.03万吨,继续保持国内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的地位。近50家纺织企业的技术装备目前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织机无梭化率达100%。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将为开平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与企业品牌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篇3
威海市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探索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引导机制,通过理念教育、制度约束、活动引导、社会评估等方式,在规范企业守法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企业的“守德”意识,助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和谐发展。
作为山东首批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的三大地区之一,在经过了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后,威海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区域责任竞争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威海市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的创新和实践,在显著提升区域责任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稳步提升区域责任竞争力水平、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威海市企业信用与社会责任协会认真贯彻山东省协会《关于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化建设年”主题活动实施意见》,并按照活动内容和各阶段时间安排,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贯彻落实,有力促进了协会日常工作的规范运作和创新提高。
理论体系建设成果丰硕
认真学习《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研究》,先后发表经验做法、调研文章62篇,初步形成有地方特色、打造区域责任竞争力的威海模式,《wTO经济导刊》先后三次专题报道。2011年11月,有关学者又亲临威海深入企业、机关进行专题座谈调研,形成了专题报导向全国推广,威海市委《工作情况交流》刊发专刊,向全市推广市工商局、市协会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验做法。
评价体系建设特点鲜明
组织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全省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和《全省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考核办法表》的修订和撰写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完成首批省、市、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试点工作,及时启动省、市、区第二批试点企业。目前,已对2011年度全市的2家省级、13家市级和经区420家试点企业考核完毕,初步建立起政府及协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
组织体系建设初见规模
组建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工商、协会、财政、劳动保障、环保等职能部门及镇、办事处等13家单位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举办培训班,先后为600余名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编印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制度》,有效加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作指导。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细化标准,丰富内容,严格程序,组织各责任单位认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实行月考核,按要求向联席办提报月考核结果和工作信息;每年5月和11月,联席办牵头组成专门小组到试点企业进行半年考核和年终考核,并向社会公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和考核结果;拉开考评层次,实行百分制,成绩在90以上为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80分至89分以内为良好企业,60分至79分以内为合格企业,低于60分为不合格企业,第一批试点企业省级、市级全部达标,经区213家试点企业中13家获优秀企业、186家获良好企业、11家获合格企业、3家企业不合格。目前,正在筹备对2011年度试点企业表彰奖励事宜。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整合以往对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的各类奖项,设立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奖,鼓励试点企业争当履行社会责任的“全能冠军”,每年年终对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进行隆重表彰奖励;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对社会责任严重缺乏的企业,限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的企业,在评选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及其他评先选优中实行“一票否决”。
推进体系建设扎实有效
篇4
2007年12月1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以人为本,承担责任,科学发展――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会”,显示出纺织服装行业一年来大力开展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同时,此次年会邀请了供应链上利益相关方代表开展推进社会责任建设的务实性对话与交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纺织工业协会在指导推动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注重行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喜人成绩,并对纺织工业协会今后推动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工作提出了五点意见(讲话见66页)。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大会上指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是纺织服装行业实现转变增长方式,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举措。围绕党的十七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纺织工业确定了行业主攻方向――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社会责任是纺织服装行业自律四个内容之一。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杜钰洲说,CSC9000T启动顺利,经过去年首批试点企业和2007、2008年的“10+100+1000”试点项目的开展,部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管理能力、制度建设得到了有效的提高,CSC9000T有效地增强了跨国供应链的合作机制;社会责任自律得到了国际有关组织的认同,使中国纺织工业融入全球化地位有所提高,信誉有所增强;CSC9000T在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杜钰洲认为,贯彻CSC9000T的任务很艰巨,需要更好的总结经验、交流经验,研究更好的措施,下决心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全行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贯彻水平。
篇5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困难及对策
1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1.1外部动因。
信息的外部需求是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大动因,根据外部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外部动因进行分类:强势影响动因、半强势影响动、弱势影响动因。强势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政策。半强势影响因素主要是媒体和大众舆论的力量,这些因素能够引起强大的社会反映,制造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和企业体制创新。弱势影响因素主要是指的消费者,消费者是影响农业上市公司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但是也是最弱的,只有当涉及自身的利益时才会引起反应。
1.2内部动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农业上市公司来看,其内部主动披露的原因可以从企业文化、利益提高、组织结构和创新需求方面来考虑。企业成立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其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也是企业进步的主要原因。从亚当斯密强调分工以来,企业的社会价值就是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的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
2我国农业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困难
2.1我国农业企业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查阅现阶段大多数农业企业发战略,不难发现,他们没有把承担社会责任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中,在大多数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很少把社会责任包括在内,有效的责任型政策更是无从谈起,并且有较少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农业企业在内在驱动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形下是无法正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情况。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弱化了其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指标。农产品在原材料质量保证、生产环节、技术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披露很少。
2.2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相比西方国家落后近40年,在很多领域处于空白或者起步阶段,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无法形成体系,建立标准。现阶段的大多数成果是在国外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而来,但缺乏创新,没有同我国经济基础紧密结合,不适应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再者,与传统的会计理论比较起来,社会责任会计是不能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实践中企业需要一些特定的方法和相应的程序,该问题也是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中的一大难题。
2.3较高代价的社会责任信息公布。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这是新的披露领域,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门研究和学习,开始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注入财力、物力、和时间。并且核算内容比较复杂,有些不易量化:公农业企业受益的社会余暇贡献,是否保护生态环境负责、是有益于社会公益负责、是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负责度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负责度情况等等,投入相对较高的财力才能完成社会责任会计成本报告的制作。
3推进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1提高企业自身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把自愿同强制性的原则相结合,根据自身企业的披露水平,现在较为可行的披露方式为相关信息明细项目增加在原来会计报表项目上。同时,激励农业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公示各自相关信息,通过这样的步骤就会慢慢的完善这个报告体系。农业企业应该认识到披露信息同时也是在履行本身的职责,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其树立自己希望的形象。与固有的标准相比,社会责任标准以及成为保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此外,要加强农业企业领导者对自身社会责任的管理,将其理念融入企业理念文化中。为了使企业员工认识和行动相对一致统一,必须对企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社会责任教育和培训,让企业成员把这些责任规范从内心里加以认可。
3.2构建和完善相在我国比较适合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完善会计准则,提供统一的规范。社会责任会计要想有自己的独立的核算体系,也要逐步跟进责任特点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框架体系。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不完善,所以我们在吸收西方和借鉴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在结合本身已有的比较成熟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国自身国情和本土企业特点的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必需性和紧急性,必须在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得到充分认可。请相应专业的权威人士对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是国家部门理所应当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制定出符合当前的社会情况的准则。
3.3适度加大社会投入,加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培训。
会计人员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特点和农业信息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在会计人员之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中,把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知识学科添加融合进来。会计雇主对会计人员知识的期望要求,已经不仅仅限制于传统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应该在原有会计信息披露基础之上,拓宽其领域,在社会责任方面与农业进行特点结合,深入分析农业企业业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会计人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只是企业自身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适度降低企业披露成本。国家也应认真思考社会责任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合理规划、认真实践、拓宽服务、看清趋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晋伟,李冰欣.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与审计研究,2012(5):123-128.
[2]冯韦.基于可持续建设理论的建筑工程招标文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12-13.
篇6
关键词:社会责任绩效;商业银行;层次分析;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06-0059-05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运行枢纽,不仅要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还必须对社会的稳定与安全负责,因此商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范围比一般企业更广,对其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也就成为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第一,基于不同理论构建的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现有研究成果包括三种思路: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保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由此构建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王艳丽、叶瑛,2011;王楠、苗迪,2012;陈永丽、邹航,2012);根据卡罗尔(Caroll)的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构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在内的多层次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叶陈刚、曹波,2008;周旭卉,2009;蔡月祥,2011);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构建针对股东、员工、客户、政府、环境的多维度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辛杰,2008;赵杨、孔祥纬,2010;赵天燕、张雪,2012),目前该种方法应用最广泛。第二,分行业构建的社会责任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由于行业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衡量不同行业的社会责任绩效并不合理,因此结合具体行业的社会责任关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成为重中之重。刘文纲、梁征伟、唐立军(2010)根据零售行业特点,构建了包含20个指标的零售行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齐二石、朱永明(2011)以煤炭行业为例,应用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赵越春、王怀明(201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了七维度食品行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对于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评价体系还未成熟,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虽然依据的理论相对成熟,但所选取的指标因其可操作性差,数据不易获取,不具有普适性,不能很好地衡量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且有些指标以绝对值列示,忽视了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可比性。二是现有研究集中在指标的设计研究,缺乏对指标的应用研究,或者由于研究样本过少,难以检验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三是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食品、纺织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以及煤炭、火力等重污染行业,缺乏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研究。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枢纽,更应积极探索并履行社会责任,但是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在研究时一般会剔除金融企业,致使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研究比较匮乏。因此,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特点,构建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以期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研究提供科学的评价基础。
二、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重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本文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12―2014年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不同种类利益相关者出现的频次,归纳了股东、监管机构、客户、员工、环境、政府及社会六大重要利益相关者,并分析商业银行对六大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1. 商业银行对股东的责任。股东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投资者,与银行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因此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责任是保障股东利益,以良好的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及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确保股东的投资回报。
2. 商业银行对监管机构的责任。商业银行作为经济运行枢纽,与社会、公众关系极为密切,必须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遵守相关法规,按照监管机构要求调整各项指标,保障资产安全,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从而维持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
3. 商业银行对客户的责任。客户是利润的来源,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增强网点建设,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以公平合理的成本收益率吸纳存款、发放贷款,最大程度提高客户满意度、维护客户关系。
4. 商业银行对员工的责任。员工是企业在当今激烈竞争中得以生存的竞争力资源,商业银行的长久发展离不开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因此,商业银行有责任和义务支付给员工劳动力报酬,保障员工就业机会,改善员工工作条件,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并完善长期激励机制与培训晋升机制。
5. 商业银行对环境的责任。商业银行不仅要解决自身的环境问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低碳经营;还要积极支持绿色信贷政策,合理分配信贷投向,增加对水利、环境行业的贷款比例,降低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贷款比例。
6. 商业银行对政府及社会的责任。商业银行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府及社会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必须承担合法经营、足额纳税等基本要求;第二,要响应国家政策,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西部地区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第三,要积极支持公益事业,参与慈善捐赠,减轻政府负担。
(二)指标设计
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对重要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基础上,参考赵天燕和张雪(2012)、马善俊和孟枫平(2015)的研究,遵循可操作性、可比性和简便性的原则设计了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共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权重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等主观赋权法和因子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客观赋权法。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层次分析法,该种赋权法能够在多层目标结构下将专家经验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增强结果的科学性。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借助Yaahp 6.0辅助软件降低计算难度。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构建比较矩阵,区分每个层次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本次问卷共发放60份,调查对象包括社会责任专家、从事社会责任研究的高校教师和银行高管,被调查者均采用Satty1―9标度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打分,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3份;其次,通过与被调查者沟通并反复修正后,结果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综合计算各层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确定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并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得到的权重结果如表2所示。
(四)评价结果
在获得原始数据后,采用Z-score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成为没有单位的纯数量。根据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和相应指标权重,可以计算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绩效得分。计算公式为:。其中,表示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表示指标权重,表示社会责任绩效得分。根据本文的评价体系,越大,银行社会责任绩效水平越高。
三、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16家上市银行2012―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应用分析。研究对象涵盖了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种性质的商业银行,有利于进行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对比研究。资产、收入及部分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其他数据来源于各银行网站、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通过笔者手工查询,逐条补充。
(二)应用分析
1. 评价结果分析。基于构建的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本文计算了16家上市银行2012―2014年的社会责任绩效得分,并在图1中描述了前10名的具体情况,同时绘制了平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折线统计图(见图2),以此进行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
(1)横向分析。2012―2014 年上市银行平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呈现出与规模相符的情形:大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最好,股份制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表现次之,而城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最差,不同性质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差异显著。社会责任绩效与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特罗特曼和布兰得利,1981;鲍卡斯和尼尔,1991;沈洪涛,2010),因为银行的规模越大,人力、财务及其他冗余资源越丰富,越有能力负担社会责任成本,开展社会责任实践,从而呈现出更好的社会责任绩效。
对比各家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绩效情况,成绩最佳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兴业银行,三年的排名均为第一或第二,表现非常稳定;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社会责任绩效表现也比较优异,略有波动。各家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表现与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兴业银行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并建立了一系列措施落实战略目标:组织结构方面,兴业银行设有社会责任工作领导小组,并任命多名部门负责人为环境官员;制度体系方面,将社会责任指标作为内控考核指标和绩效考评指标,纳入分行考核体系,管理层定期召开社会责任履职会议,审阅本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文化方面,在全行推行社会责任理念,培育可持续发展文化,并推出《社会责任专刊》供员工学习,取得良好成效。
(2)纵向分析。从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来看,大型商业银行2013年平均社会责任绩效维持了2012年水平,但在2014年显著增长;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2013年略微下降,2014年大幅增长;城市商业银行平均社会责任绩效水平持续增长,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究其原因,2012年底到2013年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举措,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也取得巨大进步;2014年4月还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增强,但是限于时间以及各行不同情况,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并未取得明显进展;但2014年,各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社会责任绩效较2013年大幅提高;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一直以来的落后局面,自然要抓紧赶超,因此其社会责任绩效增速更高。
从绩效结构分析,2012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对监管机构、客户的责任绩效最好,对环境、政府及社会的责任绩效较低;2013年、2014年呈现相反情况,对环境、政府及社会的责任绩效大幅提高,成为表现最好的项目。
2. 对策建议。根据以上评价结果,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工作的开展提出以下建议,以期提高银行业的社会责任绩效水平。
(1)要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社会责任绩效水平,必须给予众多中小型商业银行更多优惠与补贴,减轻中小型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从而削弱规模、资源的限制,督促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2)加强社会责任制度建设。从正式制度来说,要重视社会责任法制建设,提高制度的违规成本,增强其约束力;企业层面也要完善制度体系,调整治理结构,将绿色信贷、低碳金融落实到企业制度上来。从非正式制度来说,增强社会成员社会责任意识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企业要培育社会责任理念,建设可持续发展文化,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驱动力。
(3)银行应重视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均衡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内部结构发展并不平衡,近年来整体社会责任绩效虽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对监管机构、员工的责任绩效逐年降低。各商业银行应均衡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实现社会责任的良性发展。
四、研究展望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绩效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随着银行体系不断发展,需要对其不断优化,后续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适当设置一些定性指标,如绿色信贷制度是否完善、员工晋升与培训是否合理、信息披露是否及时并公开,以更全面、合理地评价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第二,改进赋权方法,可采用模糊评价法、因子分析法,或者继续使用层次分析法,但是将问卷调查的样本数量和范围扩大,以期获得更精准的数据。第三,在进行指标体系应用研究时,继续扩大样本量以检验其普适性。
参考文献:
[1]Carroll,Archie B. 1991. 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7).
[2]Clarkson. 1999. 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4).
[3]施婵娟.商业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陈卫平.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我国商业银行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1.
[5]赵天燕,张雪.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财贸研究,2012,(6).
[6]赵越春,王怀明.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J].青海社会科学,2013,(6).
[7]赵杨,孔祥纬.我国 CSR 履行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分项评价模式[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6).
[8]刘文纲,梁征伟,唐立军.我国零售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1).
[9]马善俊,孟枫平.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实证分析[J].西部金融,2015,(4).
[10]华立群,朱蓓.中国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方金融,2009,(2).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内部督促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1)05―0074―08
近年来,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潮流在国内外蓬勃兴起,可持续金融以及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已经深入到金融业的每一个角度。不过,与国外同行相比,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并不如意,无论是在环境、雇员、消费者还是在社区等领域,大多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例如,对于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至今“绿色信贷”更多的仅是停留在一种口号的宣传上,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初始动机远超出其社会责任的意识。再如,目前国内银行业长时间的强制加班、加班不付加班费、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性别歧视等几乎成为普遍现象,这使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工会法》以及相关的劳工保护政策处于空转无效的状态。此外,国内银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金融垄断地位以及保护银行利益的特殊金融政策,在与消费者的关系上一直在扮演着“店大欺小”的角色,深为广大消费者诟病却又无可奈何。无疑,造成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滞后的原因很多,但内部督促机制的建设滞后,显然是重要环节之一。
一、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的建设
从实践角度来看,近年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完善内部督促机制的重要性,并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中国银行业协会在2010年颁布的《中国银行业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指出,我国银行业各金融机构积极完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建设,从理念上、组织框架上探索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制度化与常态化。
至今,大型商业银行及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建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工作管理团队,如中国工商银行的“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国家开发银行的“教育培训局”、兴业银行的“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和社会责任办公室”、交通银行的“企业文化局”、中国建设银行的“公共关系部”等。其中,交通银行已于2007年在董事会下设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交通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工作条例》,在境内上市公司中可谓首开先河。目前,交通银行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由行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根据相关工作条例和董事会授权开展工作,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交通银行社会责任战略和政策,审核涉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授信政策,对交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审批对外捐赠事项。交通银行部分分支机构也成立社会责任管理领导小组,通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并积极落实社会责任管理事项,切实加强对履行社会责任的组织领导,确保社会责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除建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团队外,大型商业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银行业也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具体的银行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例如,作为较早关注节能减排、倡导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兴业银行首创效能融资,积极发展低碳金融,以有益于环境和社会的方式发展融资业务,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兼容。为此,兴业银行制定了严格周密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其依据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外部规范。我国关于环境、健康、安全及其他有关银行信贷标准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第二,内部规范。兴业银行内部关于环境、健康、安全问题的信贷指引、风险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及内部管理规范。第三,特别规范。包括《赤道原则》、《国际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绩效标准》和《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等。兴业银行承诺将持续关注并不断改进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措施,根据不断变化的外界情况,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保证环境与社会管理体系的充分适用性。依据以上标准,兴业银行构建了一整套的银行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流程以及具体运作体系。另外,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及其他部分银行也逐步建立社会责任的披露制度。
二、内部督促机制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近年来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不过,从法律的视角观之,国内银行业在社会责任管理的“内部督促机制”建设上,无论是在公司治理方面将践行社会责任融入到决策程序,还是在践行社会责任问题上提供专门的机构支持,以及建立并完善具体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体系,都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社会责任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银行决策中难以贯彻社会责任理念一
在实践中,除交通银行率先在董事会下设立了企业社会责任专门委员会外,其他大型商业银行以及一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仅设立了层级不一的社会责任主管部门,而除此之外更大多数的银行在公司治理架构上甚至尚未对企业社会责任提供机构支持。同时,即使是已经对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建立管理团队的商业银行,在技术设计上仍然很不完善。
首先,目前相关立法没有要求国内银行必须在董事会建立负责社会责任事项的专门委员会。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9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40条仅要求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当建立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注册资本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应当建立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从目前实践来看,国内除交通银行外多数银行都未在董事会下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委员会,如中国工商银行仅将其“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部”置于高级管理层“综合管理部门”之中。显然,这种做法不足以督促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工作的充分开展,至于如何将践行社会责任问题融入决策意识更是枉谈。
其次,有关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职权以及董事的遴选标准及关注事项的现有立法,缺乏关注银行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的内容。第一,对于商业银行董事会的职权,《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2条提到,“董事会应当诚信、勤勉地履行职责,确保商业银行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切实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并关注和维护存款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但在董事会的具体职责方面,却没有将之贯彻落实,即没有将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视为董事会的具体职责。第二,对于董事的遴选标准,相关立法只考虑了董事在经济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而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在实践中,国内银行对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董事选聘标准考虑的基本上是金融与经济方面的能力,如独立董事的人数刚超过1/3的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对董事选聘的主要依据是:“充分考虑
被选任人员的素质、能力、责任感和独立性,并在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等方面能够互补。其中执行董事均多年从事银行经营和管理工作,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普遍具有丰富的金融、经济方面的工作经历。”第三,在董事的具体职责规定中,也没有明确提到董事(包括独立董事)必须关注银行经济责任以外的其他社会责任。对此,《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50条规定,董事对商业银行及全体股东负有诚信与勤勉义务。董事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商业银行章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商业银行和全体股东的利益。同时,2010年12月实施的《商业银行董事履职评价办法》对于董事与独立董事必须关注的重点事项的规定,也忽略了关注商业银行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实际上,由于内部董事跟公司经营所存在的千丝万缕关系,必须更多依赖于独立董事在实践中推动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因为他们是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_6’不过,至今规定独立董事职责的最权威文件,即《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对于独立董事的职责的详细规定,虽然也会对上市公司践行经济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有所涉及,但从总体上并没有明确以及直接要求独立董事必须关注上市公司践行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无疑,一旦立法没有要求银行董事必须对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问题兼顾,在实践中必将造成董事对银行经济责任之外的其他社会责任的漠视。
再次,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的比例,对于他们是否能在公司决策中照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独立董事所占比例明显偏低,难以在公司决策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如交通银行董事会共有14位董事,其中4位为执行董事,5位为非执行董事,5位为非执行独立董事。显然,交通银行的这种董事会结构安排决定了即使在董事会下设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也难以保证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平衡。至于其他未能在董事会中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委员会的各大中资银行,独立董事所占董事总数的比例也偏低。例如,中国农业银行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数目只有4个,不到13名董事中l/3,且都为非执行独立董事;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共有17名董事,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6名,刚超过董事总数的1/3;中国银行的董事会由13名成员组成,其中6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接近董事总数的1/2。另外,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数目也仅超过1/3。无疑,仅从当前国内五个大型商业银行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来看,很难保证公司决策能够平衡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国内相关立法显然也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试行)》第54条仅规定:“董事会应当根据商业银行的规模和业务状况,确定董事会合理的规模和人员构成。为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中应当有一定数目的非执行董事。注册资本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商业银行,独立董事的人数不得少于3人。”显然,这种规定以及低标准要求,无法要求银行建立平衡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董事会机构。虽然,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第5条第(四)款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的薪酬、审计、提名等委员会的,独立董事应当在委员会成员中占有1/2以上的比例。但在国内上市银行董事会的实际运作中很难做到这一点。
最后,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容涉及对女性员工的特殊照顾、公平信贷权乃至对社区的责任等方面,如果要在决策机制中照顾到这些方面的利益,就必须把性别、区域等因素适当地考虑进董事的遴选标准,即董事来源必须多元化。而目前国内银行业对于女性员工的健康保护、公平信贷权等方面践行的社会责任,仍然相当不够。至于社区的社会责任,则根本就没有进入大多数国内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或体系之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董事来源没能实现多元化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在花旗集团董事会的董事遴选中,为了充分照顾到性别平衡与地区平衡,主要是通过董事来源的多元化来促进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平衡。截至目前,花旗集团董事会中女性董事占2人,包括董事会主席与首席执行官在内的5位董事分别为亚洲人、黑人以及西班牙移民。至今,国内银行的董事选聘标准的立法与实践都未将此项内容考虑在内,功利性的选聘标准基本上是唯一标准,而没有照顾到性别、种族以及地区等因素,这就无法保证在银行决策上对利益相关者的各方面权益进行均衡。如果说目前多数国内银行的利益相关者都在国内,董事遴选中人种方面的因素可以不考虑的话,将性别、地区等因素考虑进董事遴选标准中则是能够做到的。
(二)多数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体系
至今,除少数国内银行,大多数银行都没有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对外金融业务以及内部经营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统观国内商业银行的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在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上存在的重大缺陷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多数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对外业务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例如,为落实绿色金融政策,银行应该建立和配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赋予相应权限,使他们在日常金融服务中能保证有关政策的执行。银行有无绿色金融专责部门,在研究制订行业、特定客户和项目的准入标准和政策,对绿色信贷政策和标准进行跟踪、分析和评估,为业务监管提供技术支持,开发创新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是大不一样的。但根据各大银行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在中资上市银行中,仅有兴业银行成立了专门管理环境相关事务的部门――可持续金融室,招商银行在总行成立了由不同部门人员组成的绿色金融小组,其他银行尚没有成立类似的专门部门。一些大中型商业银行将具体的环境事务分配到原有不同部门分别执行和管理,规模较小的几家银行则尚无资料显示其在这方面的表现。
第二,国际银行业所广泛接受的践行社会责任的国际规范(诸如《赤道原则》、《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联合国全球契约》),还未能完全纳入国内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在各大银行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兴业银行明确表示已将《赤道原则》、《国际金融公司可持续发展政策与绩效标准》和《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健康与安全指南》纳入了公司的对外金融业务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体系之中。截至2010年底,只有国家开发银行等少数几家中资银行加入了《联合国全球契约》;而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的国内中资银行也只有上海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4家。虽然银行业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并不意味着就要加入各种通行的国际规范,但这些国际规范代表着整个行业在这些方面的成熟做法,融入国际规范体系的程度不足确实是国内银行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缺乏制度化、长效化机制保障的一个反映。
第三,就银行经营中存在的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包括兴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与一些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展了诸如“绿色办公环境”之类的行动,具体方案包括“业务电子化”、
“办公无纸化”、“开会视屏化”、“节能减排最小化”等诸多方面。不过,通过对各大中资银行的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全面考察,可以发现存在两个重大问题:一方面,除国家开发银行披露已制定的《关于国家开发银行绿色采购的实施意见》、《总行节粮节能工作指导意见》和《垃圾分类岗位责任制》,以及兴业银行披露制定的《办公节能管理办法》外,多数银行将关注内部节能环保视为一种“活动”,而没有将其上升为一种践行社会责任意识并将之进行制度化管理,因而未能将内部环境问题的管理制度化、高效化并专业化。另一方面,尚未发现有哪一家银行披露,已把国际通行的诸如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EMAS环境审核规则等国际标准融入内部环境管理体系之中,并开展与之相关的认证活动。此外,“绿色办公环境”仅是针对环境问题,而对于人的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除中国民生银行制定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工作手册》,成为第一个接受了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认证的中资银行外,至今未发现其他中资银行针对员工制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制度的信息披露。而且,也没有哪家银行披露自己通过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认证。
二、完善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
无疑,在完善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外部督促机制的同时,建立与完善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尤为关键,其功能在于使银行机构能够自主、积极、能动地践行社会责任。
(一)改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培养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在意识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在性质上很多都属于“自我规制”型的责任,因此,如果让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成为一种内在与自觉的行为,就必须改造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融入公益责任观,培养践行社会责任的内在意义。商业银行必须认识到,践行社会责任已不仅仅是从商业利益角度的考虑,而是一种经过长时期的文化熏陶,逐渐成为一种根植于企业内部的自觉意识,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上,国内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的培养,不仅需要领导层的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及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紧密配合,更需要建立与完善银行道德规范或行为标准,从上到下遵守执行,建立银行社会责任的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定期的银行社会责任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践行社会责任意识及能力,乃至建立与完善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激励制度与实施制度等。只有通过这种日复一日加强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社会责任文化以及践行社会责任能力的培训、教育、宣传等活动,才能使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这种意识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从而使得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从外部压力转变成企业“内生”行为。
(二)建立与完善银行决策机制中保障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权力架构体系
社会责任的践行需要银行内部决策机制中相关机构和制度的支持,决策机制中适当的权力架构安排与制度建设成为保障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具体而言,相关方面包括:第一,改变董事只向股东承担信托义务的做法,将这种受托责任向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者扩展,明确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应尽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法律义务。第二,完善董事会结构,增加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并将其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代言人。第三,建立与完善监事会制度,通过增加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比重,明确监事会的监督职权,规定其在涉及利益相关者事务的决策和执行方面的监督权力、程序等方式,来达到维护公司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目的。第四,明确银行社会责任目标,督促公司建立有效的管理社会责任问题的制度体系,健全严格的问责机制。第五,成立代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银行社会责任顾问委员会。若企业的经营决策将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造成较大影响时,社会责任顾问委员会有权对董事以及其他管理者提出相关意见和政策建议,也有权对企业执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情形向社会公众予以披露或告知。
(三)建立与完善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管理机制
一份对知名跨国银行与欧盟地区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状况的调查表明,多数受调查银行已发展出了一套处理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机制,同时也遵循管理对外金融业务的社会责任问题的各种国际准则,并要求它们的业务合作伙伴遵守各种责任标准等。同样,对我国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内部督促机制的改善,除了规定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以及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委员会,将社会责任意识上升到企业决策层次以及强化监事会的权力外,建立并完善银行社会责任的具体管理机制对于提高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尤为关键。
首先,建立与完善负责践行社会责任事宜的专门管理团队,给予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机构支持。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的好坏跟社会和环境责任在组织内部的机构支持紧密相关,社会责任涉及银行的各个方面,需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性质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例如,对欧盟地区银行践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调查发现,在受调查银行中,“气候变化”主要由功能性机构来管理,这可能是由于目标的直接性,如减少浪费、减少纸和水的消耗、节约能源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至于打击贿赂,大多数银行(占样本银行的71%)由执行或非执行董事负责,几乎所有的银行(有一家例外)都规定,这方面的责任同时也分配给合规控制/审计机构。而“两性平等问题”的责任架构最高,有11家银行(占样本银行65%)由高级管理人员责任。无疑,这三个问题领域的组织结构安排跟银行对这些问题的战略意义的认识关系密切。大多数银行认为减少气候变化有较高的战略意义(占样本银行77%),并分配给专门的功能组织负责。而其他两个问题领域则并非如此,它们被赋予更不重要的战略评价。无疑,欧盟地区银行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国银行在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时借鉴,即必须根据具体的社会责任的性质或重要性安排级别不一的专门机构负责。同时,必须规定专门负责机构适宜的具体职责,只有做到职责分明、权责相符才能真正发挥专门管理机构的作用。例如,对于项目融资的管理,花旗集团除在纽约设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核心部门和团队成员外,还分区域设有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和审批部门。其职责包括:运用诸如“赤道原则”和“碳原则”等环境和社会风险政策,建议和审查项目融资业务,并在审批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监督这些交易;为花旗集团的雇员提供社会和环境风险政策的相关培训;在与《赤道原则》有关的问题领域,作为利益相关群体和花旗集团之间的主要联系平台;与其他加入《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一起推动《赤道原则》的最佳实践;在必要的时候,修改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
其次,建立与完善银行对外金融业务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对于个体银行来说,践行社会责任的好坏除了与外部机制紧密相关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即是否建立有效的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内部管理制度。如果说银行有没有践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跟其社会责任意识或者企业文化紧密相关,那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就与其有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执行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根据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与完善国内商业银行对外金融业务的具体社会责任管理制度,
是提高国内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水平的关键性环节。同时,期待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赤道原则》等国际规范或标准的国内商业银行,也必须关注相关国际规范或标准对金融业务社会与环境问题的管理机制建设要求。
例如,赤道原则秘书局规定,承诺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在承诺后的第一年期间为赤道原则执行过渡期,旨在根据《赤道原则》要求进行内部制度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不要求对项目融资按照《赤道原则》要求开展环境与社会风险审查。据《中国银行业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及民生银行等正在开展实施《赤道原则》的预备研究,力争早日将自己的绿色信贷政策与《赤道原则》接轨。显然,这些银行必须关注在加入《赤道原则》后,如何将《赤道原则》纳入银行有关项目融资方面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的问题。事实上,兴业银行在宣布加人《赤道原则》后的一年里,相继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政策》、《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管理办法》、《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分类指引》、《环境与社会风险专家评审规范》以及适用《赤道原则》项目融资的示范合同文本、配套示范文本以及相关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
再次,建立与完善银行内部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商业银行本身也是环境资源的消耗者,加强银行办公运营过程中能源的消耗控制也是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在建构银行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时,ISO 14000或EMAS等提供了良好的参照示范。例如,ISO 14000所包含环境管理的五大部分,即环境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等,是建构国内银行内部环境管理机制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而该标准所包含环境管理的各个要素,包括环境方针、环境要素、法律与其他要求、目标与指标、环境管理方案、机构和职责、培训、意识与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监测、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以及管理评审要素名称等,是建构国内银行内部环境管理机制时必须考虑的重中之重。同时,EMAS所涉及的核心原则,即执行度、可信度和透明度等,可以用来作为评价国内银行构建内部环境管理机制有效性的关键指标。面对这些核心原则,国内银行必须努力做到:披露每年最新的环境政策、目标以及实践,并必须得到执行和评估;尽量采取由独立审计员的第三方认证的方式,提高银行内部环境管理方面的可信度;必须定期公开环境声明,保证公众能及时、准确及完整获得有关银行环境影响和表现的信息。当然,银行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不仅包括内部环境管理,也应包括对人的社会责任管理。与ISO 14000或EMAS关注点不同,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更侧重于人,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在银行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国际实践中,许多践行社会责任的先锋银行都接受了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并将其融入到内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之中。与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国际标准。因此,国内银行在构建自己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时,可以参照其内容,力争取得相关认证,从而使得国内银行能够较快地走出国门,在国际金融市场开拓业务。此外,与SA 8000社会责任管理标准认证一样,OHSAS 1800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系统认证对于完善银行的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篇8
【关键词】 社会责任; 会计报告; 体系
一、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的意义
(一)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我国企业所处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
国家以对子孙后代负责和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态度,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传统的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不可取的、不可持续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片面追求高利润,从而使得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规律在面对有关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社会问题上显得无能为力。而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能从社会的角度去披露企业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效益,特别是能从社会责任的成本和社会责任的效益对比中确定其社会净贡献,避免了传统会计报告只从经济过程本身来披露其经济效益的弊端。只有将与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来评价企业的效益,才有可能消除企业经济行为的“内部经济性”而外部“非经济性”的现象。因此,在我国急需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
(二)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新《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运作行为不仅关系股东、职工等内部利益关系人的利益,也对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司及其股东、董事、监事在追逐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新《企业财务通则》第三十九条规定: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法律制度要求企业要履行其社会职能,以使企业的社会目标得以体现,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已势在必行。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有能力且愿意承担部分的社会责任。通过编制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披露有关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所以说,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我国企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所要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的规范
我国外贸企业,特别是那些以劳动密集型为核心的出口加工企业,要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融合的潮流中,为拓宽生存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借助国际标准的实施,加快我国外贸企业并最终在全国所有企业中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必将促进我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
二、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的现状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生产经营中只考虑经济效益和经济成本,而不重视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同时履行社会责任又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所以企业一般都不太愿意甚至逃避履行其应履行的社会责任。这种仅仅将企业看作是一个单纯的盈利组织的传统思想必然导致企业对社会责任目标的忽略。实际上,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之一,其运行显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这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保护以及维持责任只能靠生存在这一环境中的每个组织和成员来共同承担。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统一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国家管得过死,对企业职能和责任认识不清,国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得到的利益为国家所有,对社会造成的损失由国家承担,这也导致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淡薄。
(二)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有关法规尚不完全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约束机制。社会责任的履行从法律上看,属于义务的范畴,可无论是在社会责任意识强,道德风尚高的国家和地区,还是在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社会道德风尚差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和保障公民和组织履行其应有的义务都是必要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阶段,加强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法律制度还有很多空缺,虽然已制定了《公司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仍未全面规定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造成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没有法律依据,或主观随意性大,给具体实施造成很大障碍。
(三)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我国研究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很少有这方面的专著,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许多领域还是空白。这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不够,无论政府还是会计职业团体都未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多大的兴趣,当然更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规定。理论界虽有不少学者对其研究,但由于未得到政府的支持,进展也较缓慢。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会责任会计出现了许多用传统会计方法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实务界关于企业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也只是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十分不规范和不完整。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上缴利税、劳动就业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情况反映不足,无法满足国家管理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这已成为会计信息披露的重大缺陷。
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的设想
目前,我国会计界对企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尚未统一,但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和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的经验,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括:企业对投资者、债权人的责任,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对客户的责任,对周围社会的责任,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披露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企业在发展人力资源方面所从事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企业职工结构、招聘录用、劳动保护条件、技术培训、职务轮换、确定合理的工薪水平、企业文化、培养职工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以及增进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相互信任,促使职工和企业目标的协调一致等等。
(二)产品质量及相关服务情况
企业成败取决于市场,取决于消费者,所以企业必须给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合格产品。这包括消费者的权益,产品的性能、安全保障措施、售后服务和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改善与顾客的关系。
(三)其他相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企业要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有毒物质等对环境的污染,尽量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对环境保护有益的产品。企业需要使用社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也有义务对社区作出相应的贡献,如:提供人财物资助、发展社区的公共事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等。在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中还需要反映企业对政府履行义务的情况,如:缴纳的有关税金、教育附加及有关费用。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是社会责任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覆盖面远比传统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覆盖面广得多,并且他们更关心和要求的是精炼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CSR 企业社会责任 意义 途径
“CSR”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英文缩写,它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它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履行经济职能的基本责任,包括产品、就业以及经济增长等责任;第二层次是对经济职能涉及的社会问题的责任,如环境保护、平等雇用、保护消费者、相关信息提供与披露等;第三层次包括新出现但还不明确的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在全球生产链条上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发源于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悄然兴起,在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
一、实施CSR的意义
1.实施CSR,有利于改善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自身良好形象的树立,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潜在的利益。企业的责任感与其市场竞争力相辅相成,共存共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不可能拥有竞争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是维护企业长远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互利”行为,这一行为对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
2.实施CSR,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激励机制:它激励企业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激励企业更加注重员工权益的保障及福利的改善,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满意感;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大的利润。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
3.实施CSR,有利于中国企业攻克国际贸易壁垒,走向国际市场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西方的兴起本身就是为了建立一套企业行为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形成符合人类社会和谐发展要求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它通过一系列评价指标对企业行为进行评判,并将评判结果作为鼓励或惩罚企业的依据。因此中国企业只有严格按照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要求发展,才能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减少国际贸易纠纷,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立足之地。
二、实施CSR的对策
1.企业应转变观念,加快建立内部社会责任体系
企业是社会责任履行的主体,社会责任能否得到切实实施,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发挥其能动性,积极参与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与执行当中。因此企业应转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长远影响,并将其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确保企业发展与行业进步,与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相和谐,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应吸收、借鉴国外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成果,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立企业内部社会责任行动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各项评价指标都能得到科学的评价与测量,保证社会责任体系实施的可行性。
2.完善激励制度,加强对企业的正面引导
企业社会责任的大力推进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使企业能够在履行社会责任后获得某种鼓励,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持续进行,否则只能是一种临时的、随机的行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产生持续的激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咨询,采取教育、培训等措施帮助企业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牢固树立社会责任理念;(2)加快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建设,完善配套措施,坚持赏优罚劣,鼓励企业形成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3)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开展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3.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完全靠企业家自身的觉醒形成的,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发展尚未成熟的条件下,政府在领导市场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政府在引导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也应实现自身职能的转变和角色的转型:(1)当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政府不仅应完善现有法律法规,而且应该积极介入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制定,以便尽可能地发挥我国的作用和影响,使未来制定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尽可能避免出现与我国政治法律制度相违背与我国国情不符的内容;(2)当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推动者。政府可以通过运用行政资源,推动公众和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认识,倡导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率先实施社会责任,为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做出表率;(3)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区分开来,不搞盲目引进或对投资者采取放任态度,将高污染、低信誉企业排除在外。
4.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要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监督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有效实施,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以法律监督为基础、社会监督为补充的全方位监督机制:(1)强化政府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身份,建立和完善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约束体系;(2)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褒奖,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曝光;(3)建立企业自身监督机制,采用财务、环境、社会责任三者相结合的业绩汇报模式,增加企业运作综合效果的透明度,畅通企业对内对外的信息沟通体系。
三、结语
总之,推动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企业应当把履行社会责任,获得社会的尊重当成追求的目标,这是加强中国企业道德公信力和企业伦理意识,促使中国企业远离浮躁,致力于坚实的业绩,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信息
一、引言
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新在1968年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从此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随后,法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也开始普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我国会计学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较晚,目前通常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描述为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探讨的是如何满足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把社会责任同会计学有机结合,以会计方法全面地反映和核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企业不可能做到绝对独立,其经营离不开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支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效益最大化。从而有利于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抑制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与过去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不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而是从宏观上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当前我国正努力将社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生态的平衡发展、环境的合理保护,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传统会计在会计目标、会计方法、会计报告和会计监督等方面都已无法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有助于国家宏观职能部门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掌握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社会公益事业等相关信息,从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以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波社会责任运动,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策略。国外各种企业排名显示出当前评价公司声望的指标已不再局限于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等经济项目,而更多是侧重于创新能力、发展与吸引人才能力、产品服务质量、社区和环境责任感等方面,这些指标都体现出社会责任标准评价公司的趋势。我国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取得与国外跨国公司平等的竞争地位,就必须加大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力度,与国际接轨。企业通过社会责任会计披露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业绩,体现企业对社会的关爱,对环境的爱护,对职工的关怀,可以充分展示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建立企业形象及信誉。同时“社会责任标准”(socialAccoumahility 8000,简称SA8000)也是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新的国际贸易标准,它强调保护企业内部劳工的权利,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一系列最低要求。企业如果通过了SAS000的认证,就能更好地证明自身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公众的信任,突破非关税贸易壁垒,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因此,我国要加大出口力度,企业必须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兼顾局部利益和社会全局利益,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运用。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的“三鹿奶粉事件”使人们开始反思获利不应该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一个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就必须兼顾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取得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否则,企业的发展是不健全的,企业的成功也必然不可能持久。也就是说,要构建和谐社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环境、资源和员工福利等问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中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已迫在眉睫。通过科学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合理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灵活选择计量方法,有效建立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从而真实记录企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情况,并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政府也可以利用社会责任会计提供的信息,考核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包括人才培训储备、吸收失业人员就业、职工福利改进、劳动条件保护、企业环境美化、与员工交流等方面。此外,通过社会责任会计,运用会计手段定期反映企业提品和服务的质量,监督企业履行对社区及政府的责任,推动企业设立社会公共事业,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分析
(一)理论研究 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仍然很不健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界定模糊,也尚未确立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缺乏独立系统的核算体系。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制定也滞后。2006年我国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却没有涉及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准则。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从而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众多学者也开始对社会责任会计各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理论渊源、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情况介绍、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学科之间的比较、社会责任指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计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思路,初步架构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但理论方法体系尚不成熟,在许多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高质量的文献专著也较少,很少研究是将会计学与社会学、经济学、计量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的。许多研究仅是借鉴国外已有成果,且往往避重就轻。与传统会计相比,社会责任会计还存在一些尚未突破的理论难题,如计量方法和报告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难以推广。
(二)社会实践 早在20世纪8代,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就要求企业编制报送关于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但这类资料一般信息使用者很难获得。中国证监会在1999年要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在法律意见书中要注明公司是否由于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动安全等原因产生债权债务。财政部在2002年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中专门增设了“综合社会贡献”指标,用以考核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深圳交易所于2006年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交易所于2008年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均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充分关注职工、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以及社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国资委也于2008年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不仅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也详尽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但由于我国大型知名企业不多,
科技含量也不高,缺少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基础。尤其与传统会计相比,对社会成本和效益予以确认和计量较为困难,需要企业去做大量的数据调查与核实,导致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偏高。因此,目前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施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会计核算内容模糊不清,计量方法缺乏标准,非货币计量方法较多。同时,社会责任量化信息披露较少,基本以文字性描述为主,且往往只愿意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而鲜少揭示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导致社会责任会计在计算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时往往存在主观臆测,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银行均了社会责任报告书,但其报告水平并未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由此可见,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是大势所趋,但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目前,各个国家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依靠企业自愿性披露。然而,社会责任的履行属于企业的社会义务,当社会义务与经济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企业就可能不会履行这一责任。因此,从长远来看,为了规范社会责任信息,制定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强制性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是必然趋势。从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发展历程和实施经验来看,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等方式规范社会责任会计,明确规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强制企业执行,使企业行为得到调整,促进企业步人良好态势发展。例如,法国政府在1975年就提出了《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建议各家大公司每年公布企业的“社会报告”。之后还先后制定和修改了相关法律,强制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组织要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除此之外,英国制定了《工作和健康安全法》、《就业保护法》、《就业法》、《水资源安全及质量法》、《空气污染检查法》等一系列法律,美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如《环境政策法案》、《空气质量标准法案》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各国政府分别规定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推动了本国社会进步。我国虽然也颁布了一些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的法规,但主要侧重于环境方面,且比较空洞,对企业社会责任规定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建议我国政府部门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具有实务可操作性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其内容应涵盖环境资源、社保、公共事业、劳动、产品质量和税收等各方面。同时,政府还应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落实各执法环节,严格监督企业的社会活动,修正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目标,做到奖惩分明,使企业在国家机关的监督控制之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此外,社会责任会计也必须建立一定的准则和制度,这是企业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开展对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研究,规定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责任收益等具体内容和信息披露方式,使企业会计核算、披露信息时有相应的规范和准则可循,用以指导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践。
(二)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实务上的操作往往需要经由理论知识的指导,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尤其是在计量、报告环节上的研究盲点,使得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停滞不前。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我国会计界可参考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的社会计量委员会机构,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个机构除了包括会计界的专家学者外,还应吸收经济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计量学、组织行为学和企业文化理论等学科的专家或学者,集百家之长,解决社会责任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在构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过程中,还应注意到社会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改变传统会计的思维模式。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不再仅限于经济效益;其核算内容不同于传统会计核算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是企业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的多样化,传统会计里的货币计量会计假设也不再适用;除了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外,社会责任会计还需要增加社会性、政策性和强制性等原则;由于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社会责任会计在会计要素上也需要进行创新;与传统企业会计主要是从数量、金额方面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比,社会责任会计既可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也可运用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收益表、增值表和环境损益与效益对照表等数字形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报告。只有通过分析比较。建立起一个不同于传统会计的理论体系,社会责任会计的实务操作才能真正实现突破。
(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会计至今仍然存在较多的理论难题,且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准则的约束和监督,从而导致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自主性高。因此,企业作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其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程度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否披露、披露是否全面。由此可以看出,要提高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首先就必须先加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发达国家,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会计理论界和社会公众都非常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意义,创造条件培养企业自愿披露意识。反观我国,普遍存在着劳动合同不规范,工作环境恶劣,频繁的生产事故,以及污染环境、资源浪费等问题,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政府也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责任观,组织社会责任方面的讲座,充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尤其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者长期形成的只重视经济利润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如环保意识、人本意识等。教育企业管理当局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既要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要考虑社会的整体效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考评,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应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促使企业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也是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推动。美国正是由于社会公众勇于指出企业各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掠夺式经营行为,要求他们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从而推动了美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因此,我国除了需要在企业界广泛开展社会责任的讨论和教育以外,也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使社会各界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相关利益者就会抵制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有维权意识的企业职工和消费者也会使得只需求经济利益的企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广大的舆论压力和新闻报道也会迫使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社会责任。这些都为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教育 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关键,会计人员的观念、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效果。目前尽管有部分上市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已经开展了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但其内容相对简
- 上一篇:农林牧渔项目计划书
- 下一篇:节约集约用地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