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计算机教学教案

篇1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将更有助于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现职业教育特点。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分析

1.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搜集和整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分析案例时,对案例中涉及到理论知识进行简明的介绍。其次展开案例讨论,学生从自身角度对同一案例进行剖析,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等职业学校就是要培养实践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利学生熟悉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把理论和案例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易懂性,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改善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不是被动的学,对案例产生兴趣,让学生和教师有更好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也可以从和学生的交流中找出自己教学上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有时,学生的一些好的想法也对教师会有比较大的触动。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案例准备。案例要和教学大纲相吻合,要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到案例中去。案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学生的水平如何?掌握的知识是不是到位?会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等。做到案例和学生息息相关,巧妙地进行案例设计,让学生对案例产生浓厚的兴趣。

2.案例讨论。案例讨论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java程序设计的应用为例:java程序设计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枯燥的,但是这些知识对于以后的发展又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于类、对象、方法和多态等基本概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讲授,而以学生信息系统的形式给出案例,并提出如何创建系统的界面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按钮,图标等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思路做出不同的界面,产生不同的界面功能。

3.总结归纳。先让每个小组阐述本小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和得出怎样的结论,然后每个小组对别的小组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根据每个小组表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讲评,案例的最终结果由每个小组共同商量得出,教师重点强调案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方法,特别的是不同方法实现的优缺点。

四、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对于案例的选择应该慎重。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一个好的案例会给教学带来良好的开端。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断产生新的状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状态,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3.在教学方式上,让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完美的相结合。不要片面的追求案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状态,选择案例教学和传统教学不同的比例,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篇2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模式引入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

(一)基本含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二)核心

项目教学法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

(三)步骤

项目式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为: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计划: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3.实施:学生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先由学员自己,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行为特征等。

(四)作用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五)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测试和安全防范技术实施的技能,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弱点和漏洞的测试方法,能够分析信息系统安全需求,选择和运用安全防范技术的基本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素质。

(一)设计思路

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合广泛的市场调研,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

(二)项目的选取

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的内容都要以项目来贯彻,项目确定后,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所以项目的选取是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要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在网络安全中“攻与防”一直是矛盾的焦点,学生对此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确立以贴近学校生活的校园网为学习情境,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设立三个大的项目情境:校园网受到的各种攻击分析、校园网采用的主要防护技术分析、校园网主要操作系统平台配置,在每个大的项目情境下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案例和相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

(三)项目的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首先对项目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模块化教学;第二阶段,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第三阶段,各个小组成员确定各自的分工以及合作的形式并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工作。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压迫注意把握好尺度,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

(四)项目的评价

项目完成之后,每个小组必须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然后对项目实施及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教师评价。最后就是对项目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吸取经验。

三、网络安全项目教学的几点设想:

(一)理想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项目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我们要把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观念,转变成为学生工作能力是否具备;要把看似漫长的、浪费时间的探索实践过程,看成培养学生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业务能力的过程;要从手把手教的过程,逐步过度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

项目来源与企业,应该是现实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了解网络安全产业的市场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如果让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业教师的岗位实践能力会更强。

(二)设备的完善

一个项目的制作需要每个人都能上机操作,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知识很好地衔接上,尽快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次,设备的配置和完善,也将对项目教学的成功开展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三)校企合作

1.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学校的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根据企业的市场需求设置课程。

2.有效地借助企业资源。学校的硬件设备有限,比较基础,一些高尖端的网络安全设备学校是没有的,通过校企办学,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些硬件资源,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昶.计算机网络安全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 高中 计算机教学

目前,许多省份已经将计算机教学作为学生在校考核的重要标准。但由于高中的计算机课程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等问题,计算机的教学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程度。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加大力度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分层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的目标。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分层教学法,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而提出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执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借此让每位学生在目前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解决自身的学习问题,最终达到实现全体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目标。

分层教学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分层教学法是抛开教师个人偏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及非智力因素。其次,分层教学法中不仅体现在课堂的分层,还体现在备课、教材、教学资料等的分层。再次,分层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原则。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的应用价值

(一)进一步锻炼计算机教师的组织调控与应变能力

利用分层教学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长期的训练中,有助于锻炼自身的组织调控能力,如教师在辅导A组学习,突然遇到B组学生发问,这时候需要及时转变思维,提升自身应变能力。假若教师能够坚持运用此方法,对于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和积极性

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不管其知识水平如何,都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教师给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的内容,对于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接受的内容不难,能助于增强自身学习的信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学习编程、代码等知识,增加学习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助于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会的同学永远都会”“不会的同学一直不会”,造成整个班级的计算机成绩偏低。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按照循序渐进的程序,遵循因材施教的策略,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升尖子生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的效果。

三、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编组

分层教学法的核心部分就是“分层”,所以运用这种方法之前,首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编组。计算机教师,可以对整个班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思维能力和性格兴趣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可以将本班学生分成一二三组,第一组是完成课程基本要求的学生,第二组是稍微高于基本要求,第三组是具有创新与挑战能力的学生。另外,这种编组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学习成绩和学习表现机动调整组别。

(二)做好分层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以往的教学方式,由于未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此只需要被准备一个教案即可。现在运用分层教学,就要准备多个教案。最起码计算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清楚为一二三组的学生分别准备什么内容,尤其是对于第三组的学生,要准备一些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加强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

授课是整个教学中最核心的环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这对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带来较大的挑战。可以采用“组长管理”的方式,给一二三组分别选出一位组长,让他们协助教师进行纪律和学习管理。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学生的沟通,同时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四)加强学生分类指导

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一方面,教师可以成立相应的课外活动小组,鼓励学生参加,如“打字比赛”“PPT制作大赛”,鼓励第一组的学生参加“打字比赛”,第二组学生参加“PPT大赛”,第三组学生参加“写代码比赛”“编程比赛”等。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组安排不同的内容。

四、分层教学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注意事项

(一)教学分层,关爱不分层

作为教师,对待学生始终要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不能有所偏袒。有人认为分层教学法,容易让教师对学生区别对待。这种方法仅仅是在教学上对学生分层,但是教师内心对学生的关爱要一视同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提升每位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引导每个小组的同学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不能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计算机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角色。

(三)教师要多鼓励学生

运用分层教学法,教师仍然要多鼓励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在对学生编组后,对于第一组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对于他们的微小进步都要给以肯定。对于第二、第三组学生,要激励他们勇往直前,向更大的困难发起挑战。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分层教学法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教师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在改进对策上,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编组,做好分层备课,加强分层教学的课堂管理,加强学生分类指导。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Methods of High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Meng Junxia

(Hebei Cangzhou Cangxian School,Cangzhou061017,China)

Abstract:Computer teaching is an advanced teaching methods.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 and networks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necessary puter applications in teaching,for students to create a learning environment,develop a learning space,a program to promote personalized,daily life,systematic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So,how to make computers more mastery and knowledge of teaching,teachers also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Keywords:School;Computer;Teaching;Method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计算机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能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的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的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这些都是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多媒体计算机进入了课堂迎来了教学的春天。教师通过计算机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配以大量的视听,动漫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技术在另一方面,还满足了中学生的“好奇”心理。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好奇”是中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中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单纯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现实世界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日益衰减,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如果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之特点,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以图、文、声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学习的情境,就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

二、准确表达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教学手段落后,往往很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虚拟实验,大多数课程的实验,甚至现实环境很难实现或无法实现的实验项目,都可以用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形式,模拟实验全过程,借助有关的教学软件,学生可以随时在电脑上“重温”实验过程。这样不但节省实验经费,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在多媒体课堂进行教学时,可边讲解理论知识边演示实验步骤,指导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而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中,既能学到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操作技能。

计算机教学的优点还有不同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表达,有的可通过文字来表述,有的可通过图片来说明,有的可通过声音来体会,有的可通过视频或动画来感受,有的可通过实物展示来理解,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多媒体技术就可以使这些途径在课堂上按需要随时得以实现,这就决定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能较快地分解所学知识的复杂度,减少知识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多媒体技术还具有信息灵活呈现的随机控制能力,它便于教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式教学,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是调动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形式。

三、体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不同资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水平、知识能力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传授与理解教学内容上存在着必然的差异。传统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全体学生是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方面抑制学生的智力发展,另一方面使后进生感到学习吃力,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对教学信息进行组织管理,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就是具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在课堂上实时给学生展示各种教育资源,包括用磁盘、光盘等存储的事先准备好的资源,进行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

前几年全国实施的中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很多学校就已经配置了多媒体设备,并有相应的教育资源可以使用,包括现成的光盘,还有利用卫星传送的教育资源。此外,现在许多学校的计算机教室接通了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还可以找到更多的各种教育资源,例如中央电教馆的网站上就有丰富的中学教育资源可用,其中有现成的课件,也有制作课件的素材,可以进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浏览这些网站资源,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进行多媒体计算机个别化教学。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例如,可按教学所需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模拟实验用具、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子教室又是一个实验室、语音室、资料室和图书馆。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师只需坐在教师机前,就可以快捷检索信息,将大量多媒体教学素材集中展示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也可以通过学生机共享上述所有资源。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利用教学示范、语音对话等功能;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则可以上机练习;利用监控管理功能,可以将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利用电子举手功能,学生可以方便地提问;利用辅导答疑功能,教师可以进行“手把手”个别指导;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也可以在全班进行示范等等。这样,将诸多的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中学版),2010,5

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1 引言

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的普及,要求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明确要求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以及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与基本原理,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表达与交流,利用Internet进行主动学习,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专业课与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专业也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更高和更加具体的要求。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基础组承担了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及几门校级选修课程的教学任务,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是校精品课程。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完成不断扩增的课程内容、为了适应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高校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着改革,我校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2 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中小学及家庭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跳离了原来的“零起点”,但高校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相差较大,原因是:非高考科目,各中学要求不到位;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高中学生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城市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计算机教学有差距。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仍占有一定比例,而在中学学习过信息技术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的不系统、不全面,仍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参照教执委的要求,2005级本科学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重新作了调整,内容覆盖面广,远远超出原来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基础、网络基础与Internet的应用、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基础及应用、常用办公软件等内容。当时,有个别基础较好的学校已经不在课堂上讲解Office套件等操作性的内容,已把它移至实验教学的环节,但考虑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保留了课堂讲授Office套件内容,但学时缩减为6学时,即Word、Excel、PowerPoint各2学时。而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更偏重于系统性、实用性及中学时没有涉及的内容,如Word当中目录的自动生成、大纲视图的应用、插入脚注、公式的编辑等;Excel中增加了函数图形的绘制、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线性方程求解和矩阵计算等实例。实验内容增加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VB编程基础、Access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Photoshop的应用、Flash应用)、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等。

3 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分类教学(理工科与文管类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由于大学新生入学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开设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同时,每个周六的下午设有课外讲座作为主课程的一个补充,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其一,为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开设了校级选修课程“计算机实用技术”,选修人数多达700人,人数名列校选课程第一位;其二,为零起点学生或基础较差学生开设了“操作基础培训班”,两层次课程讲授内容见表2。

对于吃不饱的学生既满足了求知欲,学到了新内容,又获得了校选修课学分;而对于吃不好的学生,利用开“小灶”的方式使他们能够尽快与其他同学同步学习新课程。虽然两层次课程有些名称上相似,但深度和广度上是有区别的。“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的内容更加实用,以后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会不断进行调整。这既是对必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补充和扩展,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另外,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还采取教师重点辅导、“小助手”协助的方式。就是教师在机房上实验课时为这些同学重点辅导,每班选出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协助教师辅导操作的内容,作为奖励,“小助手”可以获得期末成绩加分。这样做,既能保证全部同学达到基本教学要求,又能使学有余力同学更加努力并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4 教学资源的建设

4.1教材建设

几年来,计算机基础课程一直是使用本校教师自编教材。按照教执委最新的要求,我们重新整理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及配套实验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2005年9月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在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应用的基础上,知识面广,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目前,正在积累和探索下一步教材内容的更新,为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发展做好准备,并编写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MATLAB基础及应用等选修课教材。

4.2教学网站建设

由于网络教学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的限制,可以把网上教学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利用学校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eYou网络平台,把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电子教案、实验指导、CAI课件、考试大纲等教学文件全部上传到网上,这样非常利于上课教师和学生的查看及使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通知、大作业布置和提交及每周两个下午的实时答疑也在网络上进行;学生在学完教材每一章之后,均可登录网络平台进行本章的自我测试并查看测试结果;此外,我们还设置了讨论区,类似于BBS,学生的疑难问题在这里均可以得到答案。通过先进的网络平台,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

5 持久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大学计算机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做到学习期间不断线。我们曾对高年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抽查,不定期举办计算机与专业应用相关的专题讲座。2004年秋举办了“计算机网络信息搜索”竞赛,目的是加强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005年春举办了“办公自动化软件”竞赛,选拔出的学生代表学校参赛,在首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技能大赛办公自动化组竞赛中,分别获得北京赛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名。这些活动的开展,均强化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我们还把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由专门的教师辅导,参加老师的应用开发工作,如利用Flash、Autherware等编写课件,指导学生把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光盘驱动器工作原理等不易理解的内容制作成CAI动画课件。这样做,既是对有余力同学计算机能力的再提高,也分担了老师一部分的教改工作。

另外,为学生选修计算机课程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我们新增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MATLAB基础及应用”等校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