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保医师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医保医师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医保医师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指纹识别;条码处理;贵重药品;毒麻药品;EAS系统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09-02

国家在药品管理法中明确了药品管理的相关办法,但在实际管理中却不能尽如人意,贵重药品的和毒麻累药品流失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如何改善医院药房对贵重药品及毒麻药品的管理并提高药品管理水平,广大医务科技人员在完善药品管理、领用、贮存、核对有效期的相应措施的同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贵重药品的流失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造成了药房内库存的混乱,而导致药物应用率出现错误,毒麻累药品的流失更给社会秩序带来紊乱。在现有药房管理的探讨中更多的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的论述,在方法和技术上没有更新,导致实际管理的滞后,在资金投入方面,在医疗检查设备上院方肯投入,在药房管理却很少投入资金来完善药品的管理,特别是有些医务人员通过便利条件和药房管理存在的漏洞向吸食、注射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品、造成犯罪的,不仅给医院造成损失,更给社会带来安全隐患。有些工作人员和患者家属明知某种药品属于品或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该药品提供给吸食、注射者的行为。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这种行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成瘾癖的品、的”是指行为人明知某药品属于国家管制的品、而向走私、贩卖的人提供该药品的行为和以获取金钱财物为目的,向吸毒者提供该药品的行为。这种行为与贩毒行为的主观故意和危害后果完全一样。

因此,本文针对现有药房在贵重及管理存在的漏洞设计出以指纹条码识别报警系统在医院贵重药品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来杜绝相关药品的流失,避免造成社会吸食及贩毒人员获取成瘾药品的来源具有实际意义。

指纹条码识别报警系统在医院贵重药品管理中的应用的系统制作及流程:

选用EAS的工作原理:

(1)在医院药房设立贵重及毒麻药品专区并设置检测器,检测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当发射器以特定的频率发出信号,由接收器接收这一信号,进而产生一个监测的区域。当未经过专人处理的EAS标签通过检测区域时,就会触发声频报警。

(2)专人管理系统:贵重及毒、麻醉累药品的专人管理实施指纹识别用以开启条码识别仪器,出入库药品须经信息录入将药品信息录入到报警系统。

(3)通过该系统院方可随时掌握药品使用状态,达到科学系统的药房管理。

流程:药品入库信息录入EAS系统 指纹识别 开启条码识别器 药品扫描 出库付药

特点:

(1)本系统旨在没有经过信息扫描的药品在通过EAS标签通过检测区域时,就会触发声频报警。

(2)指纹识别开启条码识别器是指经院方指定的人员将本人指纹信息录入到指纹识别器,确保条码识别器的正确启动来完成药品信息的处理。

指纹条码识别报警系统在医院贵重药品、毒麻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的对现有贵重药品和毒麻醉类药品的流失予以控制,杜绝在管理中出现的人情方、便利方而出现的走药问题,对社会上的隐君子和贩毒分子可得到一定的抑制,对社会和广大医患人员在使用贵重药品和毒麻醉累药品应有正确的理解,从而达到科学管理,科学使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运.朱.顾嘉钦.张元星.建立库存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医疗机构贵重药品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9年11期

[2]顾嘉钦.许海静.朱.冯运..基于HIS系统的贵重药品优化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中国药师》. 2009年9期

[3]朱琚.顾嘉钦.医院贵重药品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践.《中国药师》.2011年2期

[4]王黎芳.浅谈我院住院药房贵重药品的管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年8期

篇2

药店医保自查报告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医保管理责任体系

接到通知要求后,我院立即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自查领导小组,对照有关标准,查找不足,积极整改。我们知道基本医疗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医疗保险工作,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健全管理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定期对医师进行医保培训。医保工作年初有计划,定期总结医保工作,分析参保患者的医疗及费用情况。

二、规范管理,实现医保服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几年来,在市劳动局及市医保处的正确领导及指导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基本医疗保险转诊管理制度、住院流程、医疗保险工作制度、收费票据管理制度、门诊管理制度。设置“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栏”和“投诉箱”;编印基本医疗保险宣传资料;公布咨询与投诉电话3117050;热心为参保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妥善处理参保患者的投诉。在医院显要位置公布医保就医流程、方便参保患者就医购药;设立医保患者挂号、结算等专用窗口。简化流程,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参保职工就诊住院时严格进行身份识别,杜绝冒名就诊和冒名住院现象,制止挂名住院、分解住院。严格掌握病人收治、出入院及监护病房收治标准,贯彻因病施治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无伪造、更改病历现象。积极配合医保经办机构对诊疗过程及医疗费用进行监督、审核并及时提供需要查阅的医疗档案及有关资料。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无自立项目收费或抬高收费标准。

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以科室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学习了《xx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汇编》、《山东省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支付目录》等文件,使每位医护人员更加熟悉目录,成为医保政策的宣传者、讲解者、执行者。医院设专人对门诊和住院病人实行电话回访,回访率81.4%,对服务质量满意率98%,受到了广大参保人的好评。

三、强化管理,为参保人员就医提供质量保证

一是严格执行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二是在强化核心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普遍健全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及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院、科、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责任制,把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将检查、监督关口前移,深入到临床一线及时发现、解决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规范早交接班、主任查房及病例讨论等流程。重新规范了医师的处方权,经考核考试分别授予普通处方权、医保处方权、麻醉处方权、输血处方权。为加强手术安全风险控制,认真组织了手术资格准入考核考试,对参加手术人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和手术观摩。三是员工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积极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服好务,同时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自身的沟通技巧。四是把医疗文书当作控制医疗质量和防范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对住院病历进行评分,科主任审核初评,医院质控再次审核。同时积极开展病历质量检查和评比活动,病历质量和运行得到了有效监控,医疗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五是强化安全意识,医患关系日趋和谐。我院不断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质量责任意识,规范医疗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细致地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慎于术前,精于术中,严于术后。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通过调整科室布局,增加服务窗口,简化就医环节,缩短病人等候时间。门诊大厅设立导医咨询台,配备饮水、电话、轮椅等服务设施。设立门诊总服务台为病人提供信息指导和就医服务,及时解决病人就诊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实行导医服务、陪诊服务和首诊负责制,规范服务用语,加强护理礼仪的培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加强妇科门诊的私密性,合理安排患者就诊,实行一医一患一诊室,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使得诊疗活动更加人性化、舒适化。重视细节服务,对来门诊就诊的陪人一天两次免费发放冷饮和热饮,中午就餐时间,为做治疗的患者和陪人免费发放面包。多年来一直实行住院病人免费发小米稀饭,对患者护理服务热心,护理细心,操作精心,解答耐心。由经验丰富的产科、儿科护理专家组成的产后访视队,对出院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宣教与指导,得到产妇及家属的高度赞扬。通过一系列的用心服务,客服部在定期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人满意度一直在98%以上。

四、加强住院管理,规范了住院程序及收费结算

为了加强医疗保险工作规范化管理,使医疗保险各项政策规定得到全面落实,根据市医保部门的要求,病房采用了医疗保险参保病人专用绿色床头卡,病历盖医保专用章。经治医师均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强化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临床用药,经治医师要根据临床需要和医保政策规定,自觉使用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因病情确需使用《药品目录》外的自费药品,[特]定药品,“乙类”药品以及需自负部分费用的医用材料和有关自费项目,经治医师要向参保人讲明理由,并填写了“知情同意书”,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签字后附在住院病历上,目录外服务项目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控制在15%以下。。

五、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

医疗费用是参保病人另一关注的焦点。我院坚持费用清单制度,每日费用发给病人,让病人签字后才能转给收费处,让参保人明明白白消费。

六、系统的维护及管理

医院重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及时排除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障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根据市医保处的要求由计算机技术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要求医保专用计算机严格按规定专机专用,遇有问题及时与医疗保险处联系,不能因程序发生问题而导致医疗费用不能结算问题的发生,保证参保人及时、快速的结算。

篇3

关键词:医保管理;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管理成效

随着医保管理在新时期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医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乎着医院的发展前景。因此,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传统医保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在传统的医保模式的实行中,是按照人次进行医保付费以及特殊病种付费。这种付费方式不利于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时不利于医保制度的合理实行。人次付费的方式难以有效的控制医疗成本,将医疗风险全部转移给医疗组织,一旦医保付费超过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医疗组织无法承担,因而会出现拒付的现象,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并且会影响医疗组织的声誉,从而使患者不再相信医保失业[1]。

人次付费的医保模式管理难度较大,并且政策保护性较强。由于管理制度的不严格,致使在医保付费中存在冒名住院和作假等现象,十分不利于医保事业的发展[2]。

2 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对策

2.1成立医保管理组织 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除了按照医院的要求设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和护理管理质量委员会等组织之外,还需要建立农合质量管理委员会,其主要保证农合医保的管理质量。具体工作包括对农合医保的计划、考核和改进等。成立农合医保委员会可以将医保体系建设成为全面的质量管理网格。

2.2建设管理队伍 在医保事业的发展中,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建设完善的管理队伍[3]。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随着医保人员的不断增加,医保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在医保事业的管理中,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并且逐渐调整人力资源配备,努力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提升医保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加强对医保流程的审核,进而可以确保医疗事业的顺利发展。

2.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传统的传力制度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医保管理需要。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医保支付制度等。只有完善了医疗保险制度,才可以保证医保失业的顺利进行,继而可以保证百姓参保的积极性。另外,医院要加强对流程的管理,以便方便缩减百姓的参保流程[4]。

2.4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 在医保体系的执行中,传统的评价标准是以医院的收益为准,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标准,要对医院科室的医保组织、医保管理质量和医保服务质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只有完善医疗评价标准,才可以更好的对实行过程中的缺陷进行改进,继而可以更好的完善医保管理制度。

2.5将管理与绩效挂钩 在新时期医保管理的实行中,将医保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将其和医院的绩效进行挂钩,传统的医保与医院的收益是分开进行的,难以促进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5]。将其与绩效考核利益挂钩,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继而可以使工作人员积极的拓展业务,并且会严格按照执行标准进行工作。进而可以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患者积极的进行参保。

3 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成效

3.1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 随着我国医疗费用的增长得到较大程度的限制。人均增长费用相比于以前有较大程度的减少,由此可见,医保管理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是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新时期将医保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6]。

3.2拒付金额逐年下降 根据卫生部最新调查显示,将医保纳入医院的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逐渐的减少医院的拒付金额。根据资料显示,相比于去年,我国医疗保险的拒付金额下降0.3%。由此可见,医保事业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保事业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保证患者的正常就诊[7-8]。

3.3自费的比例逐渐下降 在新时期的医保中,将医保管理纳入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增加患者的保证额度。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可以逐步减少自费的指出,从而可以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9]。

4 结语

在传统医保的实行中,按照人次付费的方式难以保证拒付的概率,同时难以提升医保管理效率[10-11]。针对这种现象,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可以最大程度的限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同时可以逐渐降低拒付金额和自费比例。对于新时期的医保事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玲,王昌明,杨新艳,等.建立医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4,04(01):46-49.

[2]张群,张蘅.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在医保管理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2015,01(12):54-56.

[3]李中凯,姚晓叶,潘雯,等.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02(16):93-95.

[4]王昌明,彭玲,范乐勇.定额结算下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构建及成效分析[J].中国医院,2013,09:43-45.

[5]范雪琴.探索品管圈在病区质控护士医保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09:518-519.

[6]练坚贞,甘达强.深圳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成效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21,(12):1887-1889.

[7]侯,黄德弘,张友平,等.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122-2124.

[8]董懿珍.抗菌药物规范评价管理成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266-267.

[9]宓轶群,张李琼,刘霞.我院对口支援云南省县级医院的成效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1):266-267.

篇4

一、扎实推进五项改革

一是推进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统一管理、分类核算、全市统筹”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整合和理顺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结算经办机构,力争全市实现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统一结算经办机构,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基金使用效益。二是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在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及新农合全面推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按照“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双方共管,风险共担”的原则,住院医疗费用结算采用"次均定额预付、部分单病种付费、差额后付、指标考核、稽核管理"的结算办法,次均定额预付后,经年底指标考核计算后,根据统筹基金支付能力支付差额部分。三是推进普通门诊统筹改革。完善门诊就医补偿政策,减轻参保人员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负担,降低住院率,城镇职工普通门诊统筹起付线为1200元,1200元到3000元部分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标准支付。城镇居民门诊统筹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接轨,不设起付线,每人年封顶线400元。四是推进医保周转金拨付制度改革。市、县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各定点医疗机构上年度拨付住院统筹基金的月平均额为基数,预拨一个季度的资金为周转金,缓解定点医院资金周转压力。五是推进医保举报奖励制度改革。市、县两级财政部门设立举报奖励资金,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和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违规行为进行举报,经查实后予以奖励。

二、严格强化五项管理

篇5

关键词:医疗保险;病案质量;对策

病案是医务工作者为病人诊疗护理过程进行全面记录的重要医疗档案。对医疗保险来说,病案不仅具有原始凭证作用,也是医疗保险公司对参保人是否承保,理赔的主要依据。因此病案在医疗保险市场主体之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加强病案管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本文谈几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病案中存在的问题

1.1.有些病案首页记录病人的姓名、与投保人实际情况不符,如姓名中出现“立”与“力”、“小 ”与“晓”不分,甚至将患者的姓名写错,如“章虹”写成“张红”。身份证号码是病案资料最可靠的标识,他可以准确地识别某一病人,而大部分医师填写身份证未带或乱编身份证号。性别写错、婚姻状况写错、职业笼统填写为“工人,干部”,工作单位及户口地址填写不详细,城镇无具体门牌号,农村无村组,甚至将户口地址填写为x x x派出所。联系人与患者关系不问清楚,写个“亲属”了事,致使保险机构对投保人住院治疗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1.2.某些投保人为了骗取保费,或者由于投保前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有意向医生隐瞒病史,或对入院症状作虚假陈述,致使病案无法如实地起到应有证明作用。还有一些投保人员家属假冒投保人姓名住院,因医院很难做到每一位住院病人与身份证核对,故保险机构无法从病案记录中发现问题,导致利益受损。

1.3.医师未按规范填写病案首页,诊断名称填写不规范,不符合ICD-10的要求,填写太笼统,如“颅脑损伤”。诊断主次颠倒、选择不当;确诊日期写成出院日期;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填写过于简单,如“车祸、外伤、中毒”等。因此影响到主要情况的选择。医疗保险机构是按病种与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支付费用的,主要情况的选择错误会导致统计数据失实,医院要支付病人实际费用与医疗保险机构定额支付费用的差额,造成医院的损失。主要情况的选择又直接关系到单病种费用,而各医保医院同一病种费用比较,又是医保患者选择医院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诊断的选择错误也可导致医疗纠纷。

1.4.病案记录不够详细或有误,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的描述,对保险理赔至关重要,现病史是医生对病人主诉的进一步阐述,医生记录不详细或有误;医嘱用药是否合理、有无理赔和定额给付疾病以外的检查治疗;医嘱以外的检查、护理、治疗等费用,保险机构拒绝赔付医疗费用,由科内、院内承担;不是医保保险项目录用药,未经病人同意,而给医保病人使用的,病程记录中无记录等因素的存在;则造成医患之间、保险公司和医院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1.5.出院病案不按时归档或归档出现差错,出院病案有时由于病人不及时结账,或有的医生由于某些原因不及时完成,个别检查报告单延迟报告等,影响病案的及时归档。病案经常被医务人员因各种原因借出使用,不按时归还;有时由于病案管理人员工作繁忙或责任心不强,个别病案归档出现错误,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医保病人、保险公司和医保中心对病案的使用。

2管理措施

2.1推行患者住院实名制,做为一项规定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时主动出示有效身份证明,住院处人员必须对患者姓名、性别、详细住址、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作详细核对,并录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医师接诊后,认真核对病人的基本信息,以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2.2加强住院处人员对基本信息录入重要性的教育工作,详细录入每一项内容,清楚每一项内容对医保病人、医保机构的重要性认识,将医保卡交到病区医护人员核对验证后,在进行治疗,防止冒名顶替事件的发生。由于急诊入院的医保病人证件不全,为不影响治疗,应由经治医生在病人住院期间,将病案首页中遗漏部分补充完整。

2.3.加强培训,举办病案首页填写的知识讲座,因为部分医生对于如何填写病案首页不清楚,对国际疾病分类不够了解。我院将加强学习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知识,与时俱进,经常参加培训班学习。遇到疑问的诊断时,认真查看病情记录,多与临床医生沟通。病案录入人员对录入的病案进行核查,发现缺陷及时纠错补漏。强化职责、明确责任,各级医师对疾病诊断的书写都负有责任。加强对各级医师进行病案首页填写意义重要性的教育工作,加强质量意识,加强医生对病人、医院和医保单位的责任感,强化疾病诊断名称对医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好病案规范化和病案质量管理的有关内容,详细采集病史,做到及时、准确,制定自控、互控、院控三级管理制度,不但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病人、医院、保险机构负责、做到医务人员对所做的每项工作都有详细记录,增加保险机构对医院的信任度。

2.4.病程记录是指住院后,对患者病情和诊疗过程所进行的连续性记录。包括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措施及效果、医嘱更改及理由等重要事项.规范用药是医保审核的重点,而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了用药的重要依据,也是医保支付药品费用的依据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医生要认认真真、详详细细记录病程中的病情变化,用药的依据,用药的途径,用药的剂量,用药的适应症。明确记录医嘱执行、停止的时间。尤其注意贵重药品和贵重耗材使用应及时记录在医嘱单上,由于病情需要,但又不符合医保报销规定,在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情况下使用自费的项目,需逐条签订文字协议,保留在病案中备查,同时也作为医保费支付的重要依据。加强医保管理,医保管理人员既要了解临床流程、医学基础、熟悉医保法规制度,又要善于沟通。在费用申报前,医保办公室进行费用审核把关。对预审清单中有疑问的可查阅病历,在病程记录中需要相应的描述、医嘱单需有准确的记录,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如发现问题与医生及时沟通,做到查漏补缺。结合医院信息化发展建设,将医保规定和限制条件直接整合医生工作站,当医生操作时,计算机直接提示相应的复杂多变的医保政策。如超剂量、超疗程、超范围用药等提示,当违规操作时,系统进行强制锁定,做到及时避免违规行为发生,将“事后惩罚”提前到事前控制“做到以预防为主,减少纠纷。

2.5完善监管管理制度并严加落实,对出院病案归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医务科和质控部门制定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病案管理制度,对病案归档时限做了明确归定。对超期归档的病历与各科医疗质量管理挂钩,与奖惩挂钩。建立完善的病历监控机制成立了病案三级质控小组,一是各临床科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的病案质控小组。做好出院病案出科前的把关、尽量把问题控制在科内,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临床医生病历书写的技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是医务人员书写病历的准则。医务人员病历书写应客观,准确及时,完整规范。病案室与临床医师经常沟通,对于不及时归档的病案,或借阅不及时归还的病历,负责通知科主任或主管医生或借阅医师归还。对于特殊病案和少数未签字的病案,及时通知科室到病案室补签。及时与科室主任协调沟通,督促科室积极改进。病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要处处从法律责任的高度来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确保每一份病案完整、准确、可靠,严防丢失或损坏与弄虚作假,以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好病案管理,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保证医疗和病案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吴晓云,赵卉生.病案回收管理电子化{j}中国病案,2009,10(5):36-37

<2>晏晨阳,郑兴东,等.医疗保险总额预付制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3>张灵宝.病案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05,6(10):29-30.

篇6

关键词 门诊费用 总额预付制 医保管理

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统筹基金收支平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的关键手段。随着医保政策的改革,医保经办机构在部分定点医院实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费用总额预付的管理方式,收到了较好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市于2009年又对三级医疗定点机构实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门(特)诊总额预付管理,使门诊总量预付管理和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的使用成为医保管理的重点。现就门诊医疗费用总额预付制下的医保管理分析报告如下。

门诊费用的构成

门诊是患者到医院就医的第一环节,也是人们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诊治的地方。医生开具的检查、治疗费及药品费用是门诊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

门诊医保总额预付的特点、结算和风险分担方法

门诊医保总额预付特点及结算形式:社保基金先行垫付,缓解了医院垫付基金的现状,使经办机构和定点医院双方相对处于低风险管理状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总额控制、风险分担、结余留用的原则,对医院实行门诊联网医疗费总额预付管理,并根据基金征收规模、医疗机构服务量标准及医院服务能力等确定各医疗机构总额预算基金年度指标。预算指标的确定,应在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略有结余的前提下,同比上一年全部协议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支出略有增长,其增幅应控制在5%~10%。社保中心按每月预算额度的94%向医院拨付基金,6%作为考核预留金,半年调整,年终考核结算,根据年终考核情况对医院进行等级评定和拨付考核预留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采取此结算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医院的利益,调动了医院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积极性,使其逐步向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等过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保基金的流失。

风险分担方法:①对医院超额完成年度服务总量导致年度门诊支付总额超标,且人次与人数的比例、次均门诊费用符合控制指标的部分,按规定比例分担,超出控制指标的社保基金不予分担。②对符合规定的超出部分按如下比例分担,一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10%以内,社保基金应支付超出额70%,医院负担30%;二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20%以内,超出预算总额10%以内的部分按以上办法拨付,但超过预算总额10%以上的部分,社保基金要支付超出额30%,医院负担70%;三是实际支出超过预算总额的20%以上时,社保基金对超过20%以上部分不再予以分担。

实行门诊总额预付为医院医保管理带来的挑战

医院外部压力:实行门诊医疗费用预付制后,医院将面临医保管理部门、医保患者的双重压力。首先医保管理部门要求医保指标不能超出,而面对医保患者,医疗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不能下降。这两个方面相互影响,如要保证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的增长,势必会导致医疗费用增加。作为医院就会控制次均费用和服务数量,但患者来院就诊即使限号也会引起患者的不满,这样就使满意度下降,造成医院复杂的外部压力。

医院内部压力:医院医保总量限制以后,其业务总收入也受到了限制。诊疗过多反而需要医院来承担,医院在日常医保管理中面临更大压力,既要根据医保统计信息及时调控工作策略,防止过度用药和检查治疗,又要保证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费用控制还限制了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科的发展,这些都是医院所面临的内部压力。

门诊总额预付的管理对策

制定医保制度,实行科室绩效管理:首先医院要加强医保规范化管理,严格履行医保服务协议,在费用控制的基础上要求合理的诊治过程,提高社会满意度。其次要完善医院医保管理制度,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如门诊医生出诊须知、医保药品使用限定、大型设备管理等,同时把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作为考核指标,建立门诊特殊病审核规范及医保目录外项目告知制度,并根据相关内容制定科室绩效奖惩办法,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应用。

加强医护人员医保知识培训:要利用局域网或门诊大厅开设医保政策宣传,实时播放最新医保动态,供医务人员和患者了解学习。并将医保相关政策知识装订成册发到每位医生手中,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过程。同时要对医生进行医保政策培训,让医生了解总额预付制的基金给付方式,要求医务人员既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还要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医保基金的使用。

严格控制门诊医保医疗费用:医生诊断检查、治疗费用及药品费用是门诊医疗费用的主要构成,因此应从规范医疗行为、合理用药方面着手,依照医保药品使用规定及诊疗目录,制定门诊医生诊疗规范。杜绝大处方和点名开药及检查,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应用。要将医保合理用药和检查纳入临床科室绩效管理范围,对违规科室及个人给予扣罚,使医保相关违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统计总额预付基金使用情况并及时调控:总额预付基金使用情况是医疗保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控制医保医疗费用,医保科对每月上传的医疗费用及上传人次要及时监测,根据次均费用情况反馈科室并及时对门诊用药天数及处方量进行调控。并对重点科室和重点医生要进行实时监控,以控制医保医疗费用。要按月、季度、半年、年等对总额预付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有异常及时纠正和整改,积极调控。

加强与医保管理部门的沟通:①要及时了解医保政策及要求,完善医院医保管理制度,促进医院医保管理工作改进;②让医保管理部门了解医院的学科技术优势、新设备的引进、病种收治特点、影响医院费用的客观因素、医院医保管理的措施以及在医保费用控制方面作出的努力;③在实际运行中,医院应把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社保管理部门,共同推动医疗保险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保险人群的扩大,门诊医疗服务逐步向定额预付开始过渡。在运行初期,作为医疗保险管理部门既是先行者也是实施者,因此,医院应积极探索医疗保险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效率,以达到适应医疗保险政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晓祥,陈涛,张亮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影响及对策.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2):49.

2 姜关亮,柴萍,赵江.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对医院管理的影响.中国医院管理,2008,15(1):163.

篇7

与此同时,为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付费的医保制度,在现阶段是以“低水平、广覆盖”为前提的基本医疗保险,医保基金运行以“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为原则,医保基金是极其有限的。医保基金在使用和支付过程中,现行管理制度付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机制滞后性,主要表现在对医疗服务和医疗消费行为的监管不力和监管效果不佳。一方面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象存在,一方面是医保基金尤其是统筹基金支出的持续快速增长。

一、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的构成与流向分析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组成。个人账户金额按个人收入划入,主要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统筹基金由参保单位缴纳,主要用于住院医疗费和其它统筹基金范围的支付。制度设计的目的是按照保险大数法则,提倡个人账户积累,小额医疗费由个人账户支付,大病大额医疗费由统筹基金支付。随着制度运行,个人账户按收入而非按医疗需求划入,当个人账户不足时,统筹基金成为医疗消费的主要目标。

二、目前医保基金支出监管难点

我国现行的医保基金监管主要目的是对医疗费用合理性的监督,即由医保管理机构代表参保人员通过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购买医疗服务,同时对医疗供方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医疗需方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监督审核。但这种监管存在滞后性。医保监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对就诊结束患者的病史进行审核,对医疗机构提供的不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进行拒付或惩罚性措施。医保对已发生的不合理检查、用药拒付医疗费用只是事后行为,而且只是对部分被查到的不合理现象扣款,难以做到控制医疗费用和医保基金支出增长的目的。

现阶段,医保基金监管体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给基金安全带来隐患主要表现:一是监督法规不健全;二是监管政策滞后;三是对医疗服务的监管缺乏技术标准;四是医保基金监管力量薄弱。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实现全民医保目标,提高保障层次和水平,基金支出规模快速增加趋势下,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显然与之不相适应,迫切要求对此加以研究和探索。

三、完善预警监控机制、加强基金支出各环节监管

1、建立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

按照现行政策,在一个参保年度内,一个统筹地区缴费人数一定,缴费基数一定,缴费比例一定,则一年的基金收入就一定。而一个统筹地区人均医疗费用增长、人均基金支出增长与地方经济增长、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人均基金收入增长应保持同比增长。

在编制基金预算的基础上,按照当年各项基金预算收入对当年医保各项基金支出额度进行切块预算管理,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实行总额预算。

2、建立医疗基金运行指标,提高对医保基金监管能力。

基金预警分析不只是事后分析,应做到实时预警,分析指标应该细化。建立医保基金监控统计指标体系,充分反映出医疗费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具备费用分析功能,对医保基金支出的构成和流向做出及时全面的统计分析、判断处理。

医疗保险监控指标主要有:参保人员的人均住院费、平均住院日、住院率、住院患者在不同级别医院的分布情况、定点医院平均住院费及构成、住院费用构成指标:住院各费用段人次和费用;各级医院住院个人负担比重;当期平均日住院费用;住院费用增长率;重复住院率;门诊转住院率等监控指标。

3、完善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协议制度

作为医疗消费的供方,定点医院在医疗保险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医疗保险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产品;保证医疗保险的质量;调控医疗保险资金消耗。定点医院的行为对整个医疗保险系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从实施效果看,目前协议更多强调对定点医院“面”的宏观管理。为建立的医保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应将医保服务管理延伸拓展到对医生服务行为“点”的管理,不断强化落实医师的责任,真正把医保服务管理管实、管好,达到看好病、不浪费的目的。通过协议医师的申请登记、政策考试、协议签订、项目审核、费用确认、积分制考核、诚信档案建立、信任医师评选等一整套制度,提高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管理效率和管理层次。

4、创新医疗保险基金付费方式

随着医保监管部门的不断探索,医保付费方式也从过去单一的按比例核销付费发展到现在单病种付费、总额控制付费、超额分担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但是由于疾病的多样性、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医学的不断发展,任何一种单一的付费方式都不能解决某些特殊情况(或者是医生所说的“特殊性”),这就需要医保经办机构,在保障参保患者利益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付费方式,如组合式付费、按科别付费等综合付费方式。

5、完善医保监管方式、加强对医疗费用形成过程中关健环节的监控

加强医疗费用产生过程的三个关健环节即事前监控、事中检查、事后审核,对不合理的医疗消费和医疗行为提前做出预警,最大程度缩短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反应时间和距离,扭转后付制结算的弊端。

事前监控是对参保人员住院身份按照《医疗保险病种目录》标准,通过医疗住院费用日清单的传送,对参保人员的入院病情诊断,费用日清单进行检查,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可对参保人员住院费用情况、科室等信息了如指掌,及时监控医院收费行为,同时日清单不作为最后结算的依据,对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住院情形提前作出预警监控。

事中检查是审核医疗费用发生的合理与否的重点。医保经办机构人员可将在院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如数码影像、指纹信息和历史费用信息下载至便携设备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检查。如对住院参保人员的人、证相符情况检查,防止冒名住院;对住院参保人员治疗时间在位情况检查,防止挂名住院;对住院参保人员用药情况,治疗手段和方法的检查。

事后审核可分为住院费用初审和最终审核。住院费用初审就是医保监管人员根据系统提供的出院参保病人的费用明细、病案首页和相关资料,对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必要时调阅完整病历,找出不符合医保管理规定的医疗费用项目,标明扣除原因和扣除金额。

6、探索引入第三方协作监管机制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由于统筹层次和统筹地区间的政策、管理差异等原因,医保管理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按照签订的医疗服务协议明确相互之间的责、权、利,一定程度存在着相互博弈的关系。

篇8

1 医院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不到位 医院及药房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但一些药剂人员没有遵守,比如迟到、早退、脱岗等。对于近效期药品没有做到先进先出,没有及时检查近效期药品,造成药品资源浪费。麻精药品没有及时做账,空安瓿没有回收。虽各个药师设置了不同的权限,但都用负责人的账号,谁都可以进行药品的出入库,药品库存混乱

1.2药学专业人员知识匮乏 医院对药师重视程度不够,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下临床的机会少,药师的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提高。药房人员少,药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大量的配方、发药、领药等日常事务上。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给出专业的解释或满意的回答,这样患者及家属对药剂人员的专业水平产生质疑,更谈不上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1.3医院重视不够 医院历来重医轻药,特别在医改的方针下,取消药品零加成,药房没有任何盈利的情况下,医院就更不重视药房。医院对医疗设备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医院药房、药库的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药房条件差,防鼠设施不完善,药品质量不能保证。药房值班室条件简陋,值班费低。药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1.4医院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 患者看完病,必须到药房窗口排队刷卡取药。药房就要专人刷卡,这样病人等待的时间较长。HIS不够完善, 有时院内医务人员对药房一些药品的购进信息、效期药品信息及新特药信息均不甚了解,不便于临床用药,也不利于药品周转。而患者要想了解药房某种药品有无,也要通过在药房窗口询问获取。无形使药师工作量增大。

2医院药房改进措施

2.1无规矩不成方圆,药房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保证其正常有效实施。定员、定岗,把责任落实到个人,使药房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具体化,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提高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此外,药房也要制定本部门相应的奖罚制度,根据药房人员的执行情况及量化考评指标,使药房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2提高药房人员素质,吸纳新人,必须加强药学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白学为主,脱产学习为辅,对不同层次的人员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可以选派药房人员到国内外著名药品生产企业进行培训,或到大医院进修,同时通过参加学术交流等活动,了解国内外医药学的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吸收更多的知识最后,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药房人员的整体

水平,使药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3提出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临床药疗新课题的不断出现和人们对药品使用安全性的需要,为医院药师的职能转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医院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药学的核心就是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药师的工作不应局限于药房本身,而要深入临床,让药师走出药房开展药疗监护工作。通过这种做法,改变以往医师凭经验选药、用药的不良习惯,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素质。使药师的工作得以重视。医院投入资金,购进自助刷卡取药机,患者可自行拿着医保卡或就诊卡刷卡,病人的就诊信息可以查询,一目了然。不仅减轻了药房的工作量,也是病人等待时间缩短,大大增加患者就医的满意度。

2.4 网络管理系统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是医疗机构不可缺少的部分,药房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对药房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及时对全院的医务人员以及病患提供最新的药品信息,以此减少医护人员以及病患在药品使用中的错误做法,实现医学资源的共享,同时提高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医院药学信息现代化将直接提高临床药师服务的效率,还能节省患者及家属的很多时间。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的医院是锦州市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

1.1.2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2011年1月1日至3月31日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的出院病案共6489份进行1500份随机抽样调查,并结合该医院医保住院病人电子病案医疗费用支付明细单和医院相关病案管理制度规定等进行分析。

1.2方法

利用文献法和抽样调查法对上述6489份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的出院病案进行1500份的调查分析,并结合相关材料分析该医院医疗保险病案存在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具体抽样过程如下:医院有内科17个、外科15个,共32个科室。按月份分别从32个科室出院的医保患者病案中每科每月随机抽取15份病案,3个月共1440份,再从每个月的医保病案中不分科室再随机抽取20份,3个月共60份,最终抽取1500份病案。

2.结果

2.1基本情况分析

共抽查病案1500份(全部为医保病案),其中合格病案1278份(占85.2%),不符合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对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范围、项目、费用等要求的不合格病案222份(占14.8%)(见表1)。

2.2不合格医保病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不合格的222份医保病案中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见表2)

2.2.1首页信息漏填或不完备。有129份病案存在首页信息漏填或不完备现象,占58.11% 。如病案首页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药物过敏史等一些能够确认病人身份,避免各种诈保行为的真实性信息漏填或家庭住址就写锦州市,没有具体的地址。

2.2.2字迹潦草、不规范,无法辨认。有12份字迹潦草,不规范,无法辨认的不合格病案,占5.41% 。如一些医师把患者姓名、年龄连笔书写,导致病人基本信息的失真,“X涌X”写成“X诵X”、“51”写成“57”,姓名是投保病人身份标识;年龄是理赔数值的多少的根据,没有确切的病案信息医保机构不能给予理赔。

2.2.3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有43份病案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占19.4% 。医院向投保人提供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自费药品、自费诊疗项目、自费材料、特殊服务等)需投保人员承担费用时,应征求投保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否则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如(附录)中,医保病人孙××在住院治疗时,使用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类别为乙类或丙类药品,丙类药物属自费药物类,全部由个人自负药品费,如果没有患者及家属签字,病人或医保机构就可以拒付费用,这样会直接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2.2.4“搭便车”现象。有25份病案存在“搭便车”现象,占11.3% 。投保人员家属在投保人住院期间借用其各义开药、做检查、甚至住院治疗,而病案内容不能真实反映,保险机构无法从病案记录中发现问题,导致医保机构和医院的利益受损。

2.2.5 过渡医疗问题。有13份病案存在过渡医疗问题,占5.9% 。由于少部分参保病人思想观念仍未从公费医疗制度转变到医保政策上来,一旦住院便要求医生进行所谓“全面”却与疾病无关的检查或特殊治疗。如一个肺炎参保病人本来病情无碍非纠缠医师或找熟人托情要求做CT检查,一些责任心不强的医生便会无视法规,这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被医保中心一旦查明便不会予以支付,而且还会损害医院的利益和信誉。

3.对策及建议

3.1认真落实患者住院实名制

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主动出示有效身份证明,住院处人员对患者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作详细记载并录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共享,医院各临床、医技部门在给患者检查治疗时,应将患者情况与微机系统中病人基本信息认真核对,以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杜绝少数不法人员弄虚作假骗取保金,造成保险机构的损失[2]。

3.2 规范职业行为,增强法律意识

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提高病案书写质量的重要性,在医疗活动中规范职业行为,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实事求是的对患者住院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在病案中予以反映。病案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病案管理规定,加强对病案资料的保护,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案,防止任何人对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检查报告等重要内容做出有可能导致病案信息失真的篡改。

3.3加强全员对医保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认识

医保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广大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医院是医改工作中各种矛盾的交汇点,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对全员进行医保政策法规,包括医保用药目录、服务目录等的培训考核,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医保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际操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医务人员对参保人进行诊疗的同时也是宣传、讲解医保有关政策的过程,以融洽医患关系,减少或避免涉保纠纷。

3.4 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使信息充分共享

医院必须重视医保部门的监督,同时加强自身监督力量,建立一支专(兼)审核队伍,进一步做好医院内部的审核工作,监督医院对医保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发现和纠正违反医保制度的行为,重点监督检查内容为:参保人的定点医院确认,保险资格认定,以及医疗费用报销范围的审核,特别是在费用审核时重点应注意医生检查及用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医疗行为,是否有报销目录外用药及诊疗项目。医院要高度重视医疗保险部门反馈的检查结果,对确实存在的质量问题,须及时加以改正[3]。

3.5加强病案的规范管理,加大病案质量检查力度

狠抓病案内涵质量,确保病案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严格落实病历三级质控管理,层层把关科主任对病案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病案质量和医疗质量,每份病历出科前都必需要住院医师自查、质控员把关、科主任再次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不合格病历不出科。相关主管部门定期到各临床科室抽查运行病历的各项内容书写是否及时规范,同时对出院、归档病历按一定比例定期抽查,进行质量分析。医保科和病案室对归档病历进行终末质控,质控率为 100 %,保证终末质量,发现缺陷及时通报相关人员限期到病案室整改[4]。

3.6加强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

《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必须以科学态度、规范的操作程序施行治疗计划,合理合法的为患者服务,以取得医院、患者、医保机构的信任,特别是投保患者的支持[5]。因此,医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篇10

1.1身份识别制度

在JCI评审标准中突出强调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保证患者安全的理念贯穿于其中,尤其重视对患者身份管理:①要求使用两种确认患者身份的方法,不包括使用患者的房号和床号;②在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前要确认患者身份;③在抽血和采集其它临床检验标本前要确认患者身份;④在进行治疗和操作前要确认患者身份;⑤医院有制度或程序确保在所有情况下或不同地点对患者身份确认的方式是相同的。

1.1.1所有新入院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后,佩戴住院号(ID)条形码的腕部识别带前由住院部工作人员与家属共同核对患儿身份,同时核对家长身份(告知以后就诊时需带齐身份证、户口薄、医保卡,挂号前鼓励家长出示以上证件)。

1.1.2在查房、测量生命体征等,如果未即刻(录入)写入病历,记录在笔记、便条上的患者信息,不能只写床号,必须有住院号、姓名。

1.1.3患者入院后,所有操作、检查前均采用PDA核对患者身份临床工作中住院患者会因各种原因发生床号的改变、同一个病区也存在收住相同姓名患者的现象。因此,使用具有唯一性及能被简单识别的患者身份管理模式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首要条件。医护人员可以在医院任何区域随时使用手持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管理,即使患者在非治疗区域发生突然的意识丧失,医护人员仍能通过PDA扫描病人的腕部识别带,快速识别患者身份,并获得患者综合信息,使患者在第一时间接受正确的救治。

1.1.3.1PDA应该储存患者的图像。如果没有此功能,在使用PDA识别患者的身份时,同时应该采用开放式提问、查对腕带姓名和住院号两种方式识别。

1.1.3.2患者的各类化验标本盒、试管、病理切片、所需用的药品、血袋、奶瓶及其他临床检验、检查标本上的患者身份识别码必须与患者的两项识别码信息一致。

1.1.3.3在患者进人手术室前,病区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使用PDA扫描患者手腕识别带上的条形码,核对手术患者的身份,使手术患者的身份管理更科学和安全。

1.2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

JCI要求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因为由误解口头或电话沟通的医嘱、检验和检查结果而引起的医疗错误:①接受者要记录下完整的口头或电话医嘱或检验结果;②接受者要复读所记录的完整的口头或电话医嘱或检验结果;③下达上述医嘱或报告检查结果的人员要确认医嘱或检验结果;有制度或程序确保在口头或电话医嘱下达时,能进行准确交流。

1.2.1有效沟通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并易于被对方明白。最容易出错的沟通是口头或通过电话给患者下医嘱和报关键检验结果报告时。

1.2.2医院规定只有在抢救、手术中深度镇静治疗等紧急情况由医师或麻醉师开具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

1.2.3电话沟通时:呼出者告知自己科室、姓名和工号,询问并记录对方科室、姓名及工号并予以确认;内容登记在“电话通话记录本”上;接听者必须按照记录的内容回读一遍,呼出者确认是否正确无误。

1.2.4在抢救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要清晰准确(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前,要复述一遍,医师要确认无误并回答“正确”后,护士方可执行。

1.3跌倒坠床预防

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对患儿及陪护家长进行跌落预防措施的宣教和记录,床头悬挂“跌落、坠床高风险标识”;根据跌落高风险患者的风险因子变化,及时进行再评估。高风险患者(评分≥3分)每周进行再评估和预防措施宣教记录二次;跌落风险评估为1分或2分时,如跌落风险因子无改变,每周再评估一次。发生跌倒坠床后,应及时进行不良事件讨论,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再发生。

2做好JCI标准下病区药物管理

2.1备用药品的管理

2.1.1对病区备用药品,采取“基数管理”,向药剂科申请储备数量,每班进行交接,使用后要进行用途登记,并及时补充。

2.1.2病房需建立重点药物观察,第一次使用重点药物后5min、15min、30min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药物反应观察记录,如无不良反应,以后每班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2.2急救药品的管理

对其实行上锁封存管理,抢救车内实行各项物品做到“四定”(定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维修)、“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消毒灭菌、及时补充)。建立口头医嘱登记本和抢救药物使用登记本。抢救患者时,护士要保留用过的空安瓿,并及时记录在抢救用药记录本中,具体内容为:患者姓名、住院号、医师的姓名和工号、下达口头医嘱的时间和口头医嘱及各项紧急处置的内容、执行时间。

2.3高危药品的管理

JCI提出的高危或高警示药品是指那些存在出错风险的药物,这些错误能够导致明显的不良后果。本院确定的特殊高危药品包括胰岛素、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药物、品、第一类五类。JCI咨询专家刘继兰曾说过经常被引用的用药安全问题之一是“因疏忽而误用浓缩电解质溶液”;减少或消除这种错误最有效的方法是制定高警示用药的管理流程,并将浓缩电解质溶液从病房移至药房。为了保证用药安全,本院除手术室、NICU、PICU、急诊室、感染科、CCU等因临床救治需要,可单独存放外,其他病区均不能存放。高危药品应存放在专门的抽屉或药柜内,以“白底红字”警示牌提醒,对特殊高危药品必须上锁管理,实行严格的数量和存放管理,做到专人管理账物及钥匙,每日账物相符。

3依照JCI标准,实施有效的预防控制感染措施

3.1成立科室感染控制小组,进行院感知识的培训

制定了预防院感的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如: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洗手制度,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预警机制,食物感染性疾病报告流程等。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制定地面管理制度和清洁卫生工作制度;制定冰箱管理制度,布类管理制度等。

3.2正确处理医疗废物

严格按要求分类,固定地点存放,满3/4即用扎带封口。废物存放处应上锁,避免患者接触,按医院时间交接废物,防止医疗废物外流,在运送废物时,由专人专车按固定路线运送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运送过程需封闭,桶加盖并扣紧,人与污物电梯分开。

3.3强化洗手的重要性

做好新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与医院感染监控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知识不断更新。改善消毒、卫生设施:所有病房外走廊、治疗车上均放手消毒液,洗手池旁张贴“七步洗手法”的图片,培养家长及患儿洗手意识,并举行知识抢答赛。定期督促检查,持续改进目标:每月抽查医护人员(含医师、护士、工人及其他人员)的洗手依从性,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洗手依从率达50%以上。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