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3-03-26 11:5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脱贫攻坚工作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脱贫攻坚工作制度

篇1

自我区人大常委会召开扶贫脱贫攻坚、大气污染防治、优化营商环境联动监督动员会议以来,我镇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多次与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沟通交流,现将我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脱贫工作。我镇辖33个村,共113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25人、涉及5个村,占全镇总人口比例为0.6%,贫困户均为因病致贫。在贫苦户识别工作全程公开透明,做到了公平公正。安排部署两次“回头看”工作,密切关注,动态管理,目前全镇没有新增申请2户。全面落实帮扶责任人制度。并且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了脱贫方案。但扶贫脱贫工作仍然存在四个问题:

1、精准施策不到位。目前,我镇1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贫原因明显,帮扶措施中只停留在基本的医疗保障,没能做到一人一策,量身制定医疗帮扶方案。

2、精准帮扶不彻底。部分帮扶责任人仅仅停留在节日走访和慰问上,没能真正地深入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的具体需求和发展意愿,没有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不能做到每月入户常态化,大都停留在单位组织的集中入户,为应付检查而入户,部分选派人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

3、工作进展不平衡。帮扶责任人与帮扶责任人之间、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工作推进的力度和进展不平衡,部分贫苦户发展动力不足,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不愿改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帮扶政策不熟、情况不清,对脱贫形势盲目乐观,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4、扶贫资金、人员不足。扶贫投入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我镇财政比较紧张,扶贫资金投入有限,与我镇脱贫攻坚实际需求有差距;加之由于人员编制原因,帮扶人员均为其中从各部门抽调的工作人员,大部分还承担着单位安排的任务,不能有效地集中精力开展工作。

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镇同各村签订了《**镇2017年度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责任书》33份,同辖区内重点企业签订了《**镇2017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出动宣传车30次,散发传单800份,悬挂横幅50条。2017年我镇涉及散乱污企业20家,其中19家企业予以取缔拆除,1家整改完成。涉及煤改气独立轧钢企业5家,全部完成改造进行试生产。涉及燃煤锅炉改造任务5台,均经环保局验收合格。我镇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大气污染防治战线是严峻而长久的,在整个工作中我们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乡镇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建设滞后,今年我区为各乡镇着急解决了车辆、人员编制等问题,但乡镇工作人员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人员没有执法资格,缺乏专业知识,日常巡查只能做表面文章,不能充分明白环保设备的运行原理。对企业是否严格运行环保设施缺少判断依据。与上级职能部门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对企业施压和处罚的力度不够,存在“上面热、下面凉”的现象。 

2、网格化管理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负责人和村干部对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工作认识不到位,自我约束的意识不够强。开展环保隐患排查不够彻底,仍有个别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致使我镇出现散乱污企业反弹及新增现象。特别是今年环保部督查组在我镇某村发现疑似散乱污企业,充分表明个别村干部存在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不能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

3、大气污染防治形式单一。目前我镇对大气污防治工作还主要停留在企业检查和秸秆禁烧两个方面。缺少其他工作重点,特别是在煤改电、煤改气的工作推广中存在畏难情绪,停留在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的情况,。

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我镇把优化营商环境动员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同确保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机关服务效能充分发挥的各种障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实现既定的各项任务目标。但在工作过程中但我镇还存在一些问题,成为制约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

1、营商环境要素缺乏竞争力。创业意识淡薄、与先进地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较大,“走出去”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惰性思维,阻碍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支持企业力度还缺乏实打实举措,一些文件规定的支持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2、服务意识差。个别对群众办事不热情,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上班迟到、下班早退,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篇2

坚持依法推动,立足本职促规范

坚持依法治贫、推进法治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县乡人大切实抓好法制宣传和工作监督,努力把扶贫开发引向法治轨道。一是宣传扶贫开发深入人心。通过专题法制宣传和人大代表进村入户宣讲,宣传好扶贫开发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同时,利用县人大常委会网站,积极宣传各级人大代表在扶贫攻坚中的工作实践和先进事迹,推动形成“主动脱贫”和“我要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实施执法检查不打折扣。将开展《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作为县人大常委会本年度工作重点,精心制定方案,深入了解情况,认真提出意见,严格督促整改,推动《条例》有效实施。三是督促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医疗服务和新风正气塑造等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通过视察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询问等方式,督促全县各级政府依法推动扶贫攻坚工作。

发挥能动作用,依托主体促发展

以实施“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为抓手,各级人大代表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赞誉。一是增进交流。实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化机制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联系沟通、激励约束、服务保障、建议办理”四项工作机制,每名农村人大代表每月结对联系10户选民,每月参加接待选民活动至少两次,每年全覆盖联系选民一次以上,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代表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更加有效。涌现出带领群众谋发展的王甲堂代表和为特困户垫资修建新房的吴化江代表等一批先进典型。二是抓好活动。突出“脱贫攻坚、民生改善”主题,推进代表小组规范化建设,组织引导代表小组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视察或调研活动,每两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聚焦扶贫,助力攻坚。自2015年4月以来,全县112个代表小组开展调研视察561次,召开小组会议382次;1050名代表联系走访选民30万余人(次),形成专题报告240件、建议953件,推动1000多个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三是强化督导。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乡镇人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以“定期阅看、督促推动、约谈提醒、奖惩通报”四项指导制度逗硬奖惩;完善县级人大与乡镇人大、乡镇人大与代表小组信息共享、经验交流互动机制,督促推动扶贫攻坚。2015年以来,约谈提醒8名乡镇人大干部,重点督办代表建议36件,通报优秀代表建议32件,充分展现代表履职风采。

篇3

202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两委”成员帮助下,协助第一书记积极做好驻村工作。现将本人2020年驻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驻村工作情况

(一)严格驻村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与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坚持驻村工作,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外出报备等日常工作制度。

(二)狠抓自身建设,提高扶贫工作水平。作为队员,同第一书记参加村党总支“”、“党的主题日”、“民主生活会”等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政策,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力争做到自己受教育,为群众做好服务。

(三)协助第一书记完成各项工作。重点进行扶贫工作资料整理、完善,掌握贫困户详细信息,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等。做好今年扶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排查边缘户和监测户,整理好习惯资料并上报。尤其是今年7户预脱贫户“双认定”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开好评议会,按照工作方案要求完成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相关材料。

(四)协助村委做好相关工作。通过参加村两委工作会议,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当前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排查扫黑除恶线索、耕地地力调查、清产核资工作、预防溺水和一氧化碳中毒宣传、危房改造户排查申报、低保户评议工作、卫生整治等村民所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看法,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参与村委企业正原食品公司的建设、验收和投产工作,通过网络和到市里的五金市场购买各种设备、工具、原料等,为食品公司的正式投产做好准备,同时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为产品打开销路。此外,协助并参与村委镇人大代表及党代表的补选工作,全程参与选举过程。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贫困户并没有想着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来努力脱离贫困,而是在等待政府、社会的救助。每当我们工作队入户座谈时,听到的都是他们如何贫困,收入如何的少,或者家里有多少病人,都在极力展示他们的贫困。

2、除扶贫政策能覆盖的项目外,存在较多的事项由于资金问题,很难落实,群众反映强烈,例如垃圾清运问题,也让我们感到压力很大。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严格驻村工作纪律要求。协助第一书记和村委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篇4

围绕完成2020年度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全局再动员再发动,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紧扣最新脱贫标准和程序,在对象识别、资金投入、政策落实、精准帮扶、脱贫成效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效果。

1.压实单位包村任务,强化单位包村职能。

班子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工作,广泛收集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制定包村工作制度、分年度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班子成员与村干部召开座谈会,就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加强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探讨。干部职工继续实行脱贫户一季度一走访未脱贫户每月一走访工作机制,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脱贫设想,就如何帮助已脱贫户发展经济,未脱贫户如何脱贫共商计策。

2.落实干部职工包保任务,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排查。

为切实解决帮扶工作单一化,要求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结合走访帮助贫困户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建立互信互助的帮扶关系,随时掌握贫困户家庭信息变化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帮扶措施。6月份,为全面贯彻落实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扶贫开发小组要求,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用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专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们对包保工作的满意度。

3.深入推进抓党建促扶贫工作,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上半年继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协助帮扶村选配好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成员,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贫困村积极开展“三变”改革,发展村集体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脱贫攻坚。

5.开展访贫慰问活动,以救助帮扶为辅助措施,进行思想扶贫

一方面以救助帮扶为辅助措施,切实解决贫困户困难。针对不同的类型,对造成贫困的对象落实各项救济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上半年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对包保村的贫困户进行慰问。由帮扶责任人自行捐助,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米、油、春节对联大礼包,深得贫困户的好评。另一方面加强与贫困户沟通,进行思想扶持。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扶贫工作见成效。上半年通过加大力度宣传教育,激发广大贫困户的热情与积极性。通过思想教育发动贫困人群积极投身于扶贫工作,通过与各村联合制定的脱贫计划,使更多的贫困户通过自身的劳动取得了“公益岗”岗位,稳定脱贫成果。下半年,将继续加大力度,将通过加强思想交流谈心,促使其增加脱贫信心与参与务工的热情,使其投入劳动来使自己脱贫。

(二)集中力量,全面开展专项整改活动

对照相关文件精神,开展《县脱贫攻坚“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促攻坚”专项集中行动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工作专项整。自5月初针对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通过开展全面、彻底的查找和逐村、逐户、逐项摸底排查,将查找出来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部门与责任人,限定整改时限逐一进行整改,确保全县脱贫质量持续稳定,脱贫成果巩固提升。

1.设立机制、专项排查。局领导班子按乡镇分小组对全县扶贫“十大工程”双基工作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局综合规划股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对各乡镇交通扶贫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内业等方面进行专项督查,局财务审计股对扶贫资金投入是否到位、扶贫资金拔付支出是否及时等方面要进行自查,确保扶贫资金拔付使用及时精准。

2.查找问题、限时整改。各小组到分包乡镇主要查看内业资料、实地查看扶贫项目工程整体推进情况及扶贫资金拔付使用情况,本着“实地查找、限时整改”的原则,对各小组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限时销号,整改到位。对排查出来的个性、共性问题都切实加以整改。

二、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年初工作计划,扎实推进交通扶贫项目建设,助推脱贫攻坚。

(一)任务及进展情况:

2020年,县交通运输局计划投资2.76亿元,改造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436.49公里。全县实际施工838条,长度436.49公里,涉及20个乡镇(阙店、开发区没有建设任务)。截止2020年6月7日,未招标道路9条28.850公里,占比6.61%;正在招标道路90条53.178公里,占比12.18%;招标完成739条354.462公里,占比81.21%;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118条71.075公里,占比16.28%;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工512条207.167公里,占比47.46%。

(二)存在问题:

1.乡镇间进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施工已接近尾声,部分乡镇仍在招标进度,无实质性开工。

2.程序资料报批不及时,完工道路施工资料与进度不同步等。

(三)经验做法与下半年计划

(1)压实目标、全力推进

紧紧围绕年度目标,提前制定工作计划,督促乡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在早、实、快上下功夫。

(2)强化监管、加强调度

为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每个项目在路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施工中都要有技术人员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实现每旬一调度,并将通报发送至县政府和乡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扶贫工作微信群”中。

(3)严控质量、督促整改

针对农村公路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原材料质量不稳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从材料、施工质量管控抓起,从管理源头抓起,要求项目乡镇尽可能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质量风险环节。县交通局定期开展质量巡检,22个乡镇(开发区)全覆盖,针对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对照问题,严格整改并反馈结果。

(4)奖优促后、突出考核

年中和年底,按照《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考核办法》进行打分、排名,将畅通工程考核结果纳入县民生部门对乡镇的考核。对先进乡镇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后进乡镇给予通报批评,以此促进工作开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yanemd”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某镇脱贫攻坚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某镇脱贫攻坚总结

大顺镇是农业大镇和江淮分水岭乡镇。全镇辖9个行政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302个村民组,2019年末总人口为15133户40130人。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镇共有贫困户2932户8364人,贫困发生率为21.55%,位居全县最高,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截至2019年底,全镇4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其中新集村2016年出列、长岗村2017年出列、袁湖村和官塘村2018年出列,共脱贫2916户8033人。今年以来经过四次动态调整与自然减员,总建档立卡为3158户8467人,目前还有未脱贫277户502人,通过干群努力,可实现顺利脱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顺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镇工作的头等大事,聚好双包工作“帮扶力”,把好动态调整“精准关”,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织好政策兜底“保障网”,打好双基建设“组合拳”,奏好巩固提升“加强曲”,“六好”协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聚好双包工作“帮扶力”。严格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双包”工作制度,全镇共有1个省级单位、3个市级单位10名队员驻村帮扶4个贫困村,镇成立6个工作队帮扶指导6个非贫困村。共有41家单位701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镇班子成员联系包保10个村。成立了镇扶贫工作站,配备6名专职人员,10个村配齐配强扶贫专干。镇、村主要负责人带头开展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

把好动态调整“精准关”。坚持精准识别退出常态化,严格执行“申请、评议、比对、公示、公告”程序和“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原则,及时开展动态调整。2015-2019年,新增1496户3085人,整户退出947户2627人,户内增员1197人,户内减员1465人,自然销户275户。2020年1-10月户内增员56人,户内减员143人,退出、并户48户。几年来,通过精准识别,有1496户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序列,做到了应帮尽帮、应扶尽扶。

唱好产业扶贫“重头戏”。几年来,共申报实施贫困户自身特色产业发展项目45个4505户次,累计投入资金达1030万元。安排到村产业项目62个,累计投入资金达3678.87万元,其中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8个,参与带动的新型经营主体24个,带动贫困户702户。全镇14座村级光伏电站自建站以来共收益307.87 万元,212座3 Kw户用光伏电站自2016年以来共受益254.24万元。结合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设立7个村级物流点。贫困户共借小额扶贫贷款1501户次5821.96万元,目前到期贷款已全部还清(尚有贷款77户362.46万元,均为户贷自用发展产业,其中今年新增贷款70户335.4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逐年增长,2016年61.3万元、2017年79.8万元、2018年212.17万元,至2019年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306.56万元,比2016年增长4倍;2020年推进实施温氏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可年增10万元。依托村级光伏电站收益资金设置公益岗位262个(目前在岗203人)、村级公益事业安排贫困人口临时务工就业125人,共发放资金65万元,将w今年疫情的不利影响降到了最低。

织好政策兜底“保障网”。健康扶贫上投入80余万元,对全镇9个村医疗室进行“四统一”改造提升;全镇贫困户住院治疗享受综合医保补偿 7789人次,报销6604.25万元,享受门诊治疗综合医保补偿129569人次,报销2063.62万元;办理慢性病证10889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755人次。教育扶贫上共投入1900余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建顺利通过认定;共享受教育资助1.111万人次;共发放雨露计划补助1343人次1422学期213.3万元;共发放助学贷款250人次192.71万元。今年疫情期间,1177名贫困学生都能在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其中14名贫困学生学生受到县级资助,每生享有240元的网络流量包补助费用,5名贫困学生享有校级资助,免费接通电信网络、赠送网络流量包、电视机等,确保线上学习有了保障。就业扶贫上先后举办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脱贫培训14班,828人次参加;为在外务工就业贫困人口发放交通补贴0.98万元;今年克服疫情影响,开发安置乡村扶贫公益性岗位149个,帮助149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发放扶贫公益性岗位工资16.7万元。社保兜底上为1731名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71名贫困人口享受特困供养待遇,1069名贫困人口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07名贫困人口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0户贫困家庭享受一户多残补助,102名贫困精神病人享受精神病人药物补助,共打卡发放资金4800余万元。实施危房改造456户,补助资金496.8万元,实施房屋修缮计划636户,补助资金448.36万元。

打好双基建设“组合拳”。几年来各类资金不断投入,镇村“双基”建设大大提升。先后投入扶贫资金4600余万元,共实施了路、桥、渠、涵闸、抽灌排涝站、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广场、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113个。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在大顺街道、仇集2村新建6个台区工程,资金投入238万元;对余埠-街道-陶巷-九井110线路进行改造,资金投入344.4万元;2020年在长岗、新集、街道3村实施8个农网改造项目,资金投入734万元。实施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受益2575户;灾后投入24万元,打井2口作为自来水备用水源;投入200万元,在九井、陶巷2村17个组,实施自来水管网疏通工程。实施了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投入780万元的长岗村高标准农田项目,修建涵闸112座,渠道衬砌7.6公里;投入80万进行十里长沟水库整治;投入18万对6座小二型水库进行整修;投入40.4万打井44口,解决农业抗旱用水,投入6.2万元,塘坝清淤扩挖8口。实施了行蓄洪区居民迁建项目,在街道、仇集、余埠、官塘、袁湖等五村,建设安居房6处,解决1088户迁移安置问题,总投资2.38亿元。实施“四好”农村路项目,2016-2019年投资3700余万元,修建水泥路50条,长68.52公里;2020年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水泥路14条,长14.53公里。实施了土地复垦增减挂项目,2016-2019年分别在街道、余埠、新集、袁湖、仇集等五村共复垦土地1310亩;2020在老嘴、袁湖2村复垦土地562亩。实施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6-2019年共投入136万元,建成余埠、袁湖、街道、长岗、官塘、仇集、新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020年投入38万元,在老嘴村进行文化舞台建设并对镇综合文化站进行改造。实施了环境整治项目,2020年共投入300余万元,在袁湖、官塘、长岗3村实施7个项目。

篇6

第一,实现“两基”,是各级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结果。年,国务院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两基”攻坚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摆在重要地位,制定并全面实施了“两基”攻坚实施规划。将“两基”攻坚和教育工作列入各州(地、市)党政领导班子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目标,以民族地区“两基”攻坚为重点,认真组织实施重大教育项目,大力调整农牧区教育资源,扎实改善办学条件,为全面实现“两基”目标提供了保障。各有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通力合作,认真解决“两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的合力,有力地推动了“两基”目标的顺利实现,形成了全社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第二,实现“两基”,得益于“两基”工作机制健全有力,保障到位。省政府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两基”攻坚领导小组;各州(地、市)、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全面推行“六三制”,要求各地在战略、策略、目标、制度、行动、措施等六方面逐一落实,同时建立了“两基”工作报告制度、县级自查自评制度、“两基”攻坚进展报告及公报制度、评估验收工作制度、联点督查制度等,为“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年全省“两基”迎国检工作启动以来,制定了迎国检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全省开展了四轮全面督查。开展了“两基”预检,及时督促整改,提高了“两基”质量。以迎国检为契机,加强“两基”工作宣传,形成了街道有横幅、墙上有标语、手机有短信、报刊有专栏、广播电视有声音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舆论氛围,在全省掀起了一股“两基”宣传的热潮。

第三,实现“两基”,得益于因地制宜,勇于创新,措施得力,注重实效。为了实现“两基”目标,省结合本省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切实加大教育投入。自年起,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全省教育经费由年28.73亿元增加到年的94.92亿元,成为省历史上投资最多、力度最大、办学条件改善最为明显、群众最满意的一个重要时期。二是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出台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指导意见,确定到年全省基本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向40个县(市、区)补充特岗教师5034人,缓解了农牧区教师紧缺的矛盾;实施师范生顶岗实习计划、教师见习岗计划,改善了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全省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64%、98.94%。四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采取依法“治流”、明责“堵流”、治乱“减流”、助学“控流”、劝学“回流”和教改“防流”等有效措施,做到“三个所有”,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上学,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入初中,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都不能辍学。年全省小学、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11%和0.74%,取得了明显效果。五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开展“祖国意识、法制意识、民族团结意识”三项教育、把《省情教育读本》纳入中小学课程、建设县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义务教育课改中,建立了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家长、社会考评,教师自评的评价制度。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双语师资和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六是大力推动民族地区、困难地区实施“两基”。坚持“政策倾斜,优先发展,切实加强”的工作方针,采取特殊政策,大力扶持民族地区的“两基”工作。特别是地震灾害发生后,迅速组织抗震救灾、学校复课和学生转移,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协调落实灾区学校恢复重建。七是加强扫盲教育。坚持把扫文盲与扫科盲、脱盲与脱贫结合起来,组织扫盲对象和脱盲学员参加扫盲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全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内,省扫盲领导小组被授予“世宗国王扫盲奖”。八是大力实施农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全覆盖。

篇7

1、减税降费见实效。肺炎疫情期间,为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坚决落实省、市医疗保障局等部门印发《关于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通知》文件精神,对区内参保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于2020年3月至5月实行减半征收,同时对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企业,经申请、认定后,可缓缴职工医保费,缓缴期限可继续延期至疫情解除后3个月。缓缴期满后,参保企业在期限内补缴职工医保费的,免收滞纳金。截止5月底,已为150家企业减半征收医保基金120余万元,为13家企业缓缴医保基金近7万元,此项举措惠及企业职工2192人,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的正常生产,同时也保障了参保人当期医保待遇享受不受影响。

2、优化流程不跑腿。为进一步解决医保经办服务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实现医保经办服务更加便民、高效、快捷,全面实行一网、一线、一门、一窗、一站、一次“六个一”医保经办标准化服务,借力“赣服通”平台推行备案业务网上办、查询服务掌上办、大厅业务马上办、证明事项简化办“四办模式”,努力实现“一次不跑”或“最多跑一次”承诺,全面梳理医保经办事项,取消不必要环节,合并相近环节,公布不同事项办理时限和业务流程,优化14项医保经办流程,形成简化、畅通、信息共享的经办流程,做到群众“来了能办、马上就办、一次办结”。

3、民生指标不打折。2020年我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共参保340154人,参保率达98%以上,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参保任务,基本实现全民参保。今年,已结算467861人次,基金支出11163万元,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共备案1927人次,直接结算1711人次,结算费用1433.53万元,同时加大基金监管力度,努力实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基金管理目标,民生指标完成情况目前居全市前列。

4、作风建设抓得牢。为全力打造“满意医保”,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不放松,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制定了《机关考勤管理制度》《窗口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严明工作纪律,助力作风建设工作。同时加强了干职工政治、业务学习教育,全面推进工作人员在思想、廉洁、认识等各方面的学习培训,加强窗口服务意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升医保队伍素质,努力为我区参保对象提供高质量、有效率的医保经办服务。

5、“五型政府”强保障。紧扣“五型政府”建设要求,着力化解医疗保障领域“堵点、痛点、难点、焦点”问题,在服务上,将贫困户二类慢性病审批录入权限下放给乡镇卫生院,同时推行贫困户慢性病认定业务主动上门服务。在机制上,将异地就医结算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并推行电话、微信小程序、网络等便捷化备案,异地就医看病结算难得到缓解。在监管上,切实加强两定机构监管,精准监管重点,攻克监管难点,有力遏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追回基金百余万元。在作风上,结合加强医疗保障系统行风建设工作,着力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严格执行我省“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等政策,重点抓好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医保药品带量采购等工作的落实落地。同时,持续开展“怕、慢、假、庸、散”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医保干部队伍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了全区医疗保障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篇8

2015年是“十二五”扶贫攻坚规划的收官之年,省委、省政府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大力推进以罗霄山片区和贫困县为重点的扶贫开发,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2015年一年就召开了两次全省扶贫开发会议,出台了《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等“1+5+23”政策框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重大工程,为“十二五”完美收官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一)主要成效。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幅下降。2015年全省减贫72万人,贫困人口下降到200万。“十二五”全省贫困人口减少238万人,减少54%;贫困发生率由12.6%降至5.7%左右,下降6.9个百分点。二是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2015年25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80元,增长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十二五”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三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十二五”全省累计用于3400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专项资金达到近30亿元,同时较好地整合了新农村建设、村组公路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和资金,用于村庄整治建设之中,五年完成了1.5万个贫困村村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任务,这些贫困村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贫困村由3400个调减到2900个。五年来江西省整合各级资金,投入300多亿元,帮助34.6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和农村重点污染区,搬迁到城区、工业园区、乡镇和中心村。四是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扶助贫困户子女参加职业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达20多万人。不断扩大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资助面,提高奖助标准,基本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

(二)经验做法。突出体现在做好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扶贫开发融入全省发展大局,高位推进。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省“三农”工作、民生工程的重点任务,以及纳入全省战略布局的全局中谋划。按照全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制订“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工作总体规划以及各方面工作的专项规划;根据“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理念,出台《江西省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江西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产业扶贫规划》等。特别是党的十以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听取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扶贫攻坚促进小康提速的意见》以及《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等,加大投入,支持产业、保障、安居三大扶贫攻坚战,高位推进全省脱贫攻坚工程。

二是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根本实施方略,帮扶到户。江西省早在2012年便开始科学测定当年贫困人口在各县、乡、村的分布,这项工作比国家部署要早一年。2013年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完成了25个贫困县、3400个贫困村、119万贫困户和346万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对当年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调查核实和建档立卡,全省贫困农户全面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上,以贫困问题为导向,根据“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要求,在找准切入点、提高精准度、确保实效性上瞄准扶贫对象精准发力,做到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三是坚持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工作主线,转型发展。近年来突出推进工作制度改进,主要是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改革,加大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建立了与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相适应的增长机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调整项目论证审批时间,下放项目审批权限。强化了专项扶贫机制的创新,积极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探索“五个基本”搬迁扶贫新路径;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创新“四位一体”产业扶贫到户新模式;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四个转变”转移培训新方式;统筹加强村庄整治建设,实现“四个渠道”村庄整治新举措。这些探索创新,在全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四是坚持把五级联动作为重要组织保障,合力攻坚。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了扶贫开发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了完整的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架构,有力推进全省精准扶贫攻坚深入开展。省级层面,重点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全国首创“四个一”组合式扶贫,由省领导带领有关省直部门和中央驻赣、省属大型企业定点扶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省财政连续十年每年每县安排10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领导力度。据统计,2012年以来,相关帮扶单位投入帮扶资金及物资折款达33.5亿,新增行业扶贫资金116.1亿,新增贷款42.4亿。市县层面,强化组建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设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结对扶贫等七个工作组,确保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镇)层面,每个乡镇组建或强化了扶贫工作站。贫困村层面,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对贫困村选派一名“第一书记”,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五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构架,为我省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是坚持把社会行业作为重要补充力量,动员参与。创建了定点帮扶新机制,开展了“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十二五”291个省直单位参加帮扶工作,共投入帮扶资金4.16亿元。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新发展,“十二五”各地组织30多万名干部结对帮扶近70万户贫困户。精心组织开展“扶贫日”活动,搭建社会扶贫平台,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扶贫开发多元投入机制。“十二五”以来,共筹集社会各界扶贫捐赠资金及物质折款6.72亿。

春节前来到江西视察,对江西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更高要求,并对江西省把扶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帮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积极谋划和推进2016年及“十三五”全省脱贫攻坚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时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开发是最大“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扶贫战略思想、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具体要求,谋划推进“十三五”脱贫攻坚,为全省“提前翻番,同步小康”作出更大贡献。2016年及“十三五”脱贫攻坚措施,我们提出的思路是“1234・10”。

第一,紧紧咬定一个目标,层层分解落实任务。江西省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是:确保到2018年提前两年实现2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90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和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脱贫攻坚成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的样板区。为了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总体目标,部署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任务,层层传导压力,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摘帽有序推进。2016年到2018年,25个贫困县按年度分别摘帽退出2个、9个、14个;2900个贫困村按年度分别脱贫退出500个、1000个、1400个;200万贫困人口按年度分别实现脱贫70万、70万、60万,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第二,正确处理两大关系,统筹协调综合推进。一是正确处理精准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脱贫是一个突出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因此,要强调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首位,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和推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一些同志在观念上还存在把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放在解决贫困县发展水平上,工作措施想的还是推进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区域发展可以代替扶贫开发,所以扶贫资金往往被整合到大的基础建设项目或者龙头企业发展中。从社会进程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了,贫困对象也有发展,但如果不同时进行扶贫扶弱,势必造成更大的发展差距。因此,必须坚持把精准扶贫放在首位。当然,单纯扶贫开发也不能代替区域发展,那只能是低水平的扶贫,所以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理念,战略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区域发展是系统工程,精准扶贫攻坚是细胞工程,处理好系统和细胞的关系,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二是正确处理开发扶贫和保障扶贫的关系。在我省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发性扶贫对象和保障性扶贫对象分别占建档立卡总人数的73.6%和 26.4%。因此,要突出开发性扶贫和保障性兜底两轮驱动,今年2月19日,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的实施方案》,重点使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最低生活保障人口在区域分布、对象识别方面实现基本一致。首先要做好比对工作,一种情况是扶贫人口多于低保人口,理论上此种情况低保人口应全部纲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但实际工作中可能由于识别标准不一样或认定方法不一样,比如建档立卡按户识别,而低保认定按人识别,因而部分低保对象没有进入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对此要注明没有进入的原因。第二种情况是低保人口多于贫困人口,即所谓“倒挂”,那么贫困对象应该从低保对象中识别。经比对后,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十三五”期间,江西省将加强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统筹协调,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4.4%,到2020年我省农村低保标准将高于同期全国扶贫标准40%。

第三,建立健全三大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一是脱贫攻坚考核机制。中央已经出台了对省级党委和政府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我们也正在研究并出台对设区市党委和政府精准脱贫成效的考核办法。去年已经出台了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将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考核总分值为300分,扶贫开发占60%,引导各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主要精力和各类资源放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今年3月初省里正式启动对25个贫困县2015年脱贫攻坚实绩考核,3月底前将会出考核结果, 5月底前省委省政府将召开表彰会。今后对贫困县的考核,将于当年11月份开始,争取当年底完成对当年的考核,数据考核依据为上年的11月份至当年的11月份。对定点扶贫单位的考核,国家也正在研究,我们在适时也将根据国家部署研究制定。同时研究制定对省级23个出台了行业扶贫实施意见的部门考核。二是精准脱贫退出机制。我们已经出台《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退出的工作原则、退出标准、退出程序、退出后的扶持政策、退出规划的年度计划。贫困户的退出要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作为主要衡量指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及五保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方,凡纳入低保或五保的家庭,其收入视为稳定超过国家贫困标准。贫困村的退出,以贫困发生率和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完成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原则上退出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应低于4%,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全部完成。贫困县的退出,其贫困发生率应低于3%。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至2020年,继续享受中央、省级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三是投入分配整合管理机制。江西省将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2020年省财政将筹集专项扶贫资金200亿元以上。省级每年安排的扶贫资金,原则上按因素法分配,由县级政府包干使用,统筹用于扶贫工作,自主确定扶贫项目。市县财政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增加金融投入,鼓励和引导商业性、政策性、开发性、合作性等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建立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加强扶贫资金监督检查、项目管理和绩效考评,完善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确保资金项目安全有效。

第四,构建完善四大体系,提供坚强有力保障。一是政策支撑体系。在已构建“1+5+23”( 也就是:1个纲领性文件,即: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5个配套文件和23个行业实施工作方案)构成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出台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的实施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完整的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有力支撑脱贫攻坚的实施。二是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省市县乡村五村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重点加强乡镇扶贫工作站建设,进一步配好配强贫困地区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三是信息网络体系。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完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监管系统,实现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建立扶贫信息系统数据的部门对接和共享机制,推进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对扶贫指标数据的相关信息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一键搜索”,使扶持对象一目了然。依托扶贫大数据平台,提高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精准度。充分运用扶贫信息数据系统,把握减贫工作进程,监管扶贫资金使用,考核精准扶贫实效,科学作出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决策。四是社会帮扶体系。对接好国家部委和央企在贫困县定点扶贫和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对口支援,完善省级领导协调随同省直部门、国有企业开展驻县定点扶贫,扎实开展各级部门定点扶持贫困村,选派干部组成工作队驻村扶贫。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为每户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鼓励政策,发挥“10・17扶贫日”引导作用,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培育多元社会参与主体,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行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搭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平台。

第五,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围绕江西省产业脱贫攻坚战、保障脱贫攻坚战、安居脱贫攻坚战,从增长收入、改善条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即;产业扶贫工程、就业扶贫工程、保障扶贫工程、搬迁移民扶贫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村庄整治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生态扶贫工程、健康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等。

三、当前需要着力把握的几项重点工作

关于精准脱贫问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是对我们党的共同富裕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境界,开辟了新时期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江西省明确提前两年到2018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要实现精准脱贫目标,首先必须打牢建档立卡工作基础,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全省范围内完成了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脱贫攻坚就是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工作。但是建档立卡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订的过程,按照“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回头看,第三年规范运行”的要求,需要对信息定期核查,对遗漏的、返贫的、新致贫的要纳入,对造假的、脱贫的要退出,不仅要摸清楚贫困人口数量,还要搞明白贫困程度和致贫原因,做到信息准确、不错不漏、能进能出。前两年通过“回头看”清理不合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4万,2015年底到现在通过再次 “回头看” 核查,全省共退出贫困人口27.31万人,新进符合条件人口19.56万人,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建档立卡是各项扶贫举措能够精准的基础和前提,务必要精益求精。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明确脱贫的标准。现在有个倾向,就是简单以农户家庭收入多少来衡量是否脱贫。判断是不是贫困户,收入是个重要指标,是对贫困状况的综合判断,但其最核心的还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既考虑了基本生存需要,也兼顾了长远发展需求,是农户跳出“贫困陷阱”的度量衡,也是实现小康的基准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紧紧扣住“两不愁、三保障”这个标准,问题就会更聚焦,思路就会更清晰,措施就会更具体,从而打破惯性思维,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坚持扶贫到户,按照“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要求,瞄准贫困户,一家一户摸情况,逐村逐户搞帮扶,把扶贫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实好。落实好针对贫困人口的特惠性政策,提高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的瞄准度。通过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进而完成贫困村退出和贫困县摘帽的任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的《关于建立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对精准脱贫退出机制作了明确要求。3月中旬,根据部署,由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牵头组织大专院校等相关专家和民主人士组成核查评估组,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和贫困县进行第三方评估,以增强公信力和诚信度。

关于扶贫资金整合问题。扶贫资金整合提了很多年,但这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最近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对此已经作了研究,很快将出台支持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试点的目标是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新格局,激发贫困县内生动力,支持贫困县以摘帽销号为目标,以减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基本原则是:渠道不变、充分授权,县抓落实、权责匹配,精准发力、注重实效。就是说对纳入整合范围的财政涉农资金,仍按规范的渠道下达,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贫困县,贫困县作为实施主体,根据本地脱贫攻坚规划,统筹整合使用,并承担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的具体责任。试点统筹整合资金的范围是各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中央层面主要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林业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农村综合改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农业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中涉及农村公路部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扶贫资金、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省级统筹部分)、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对农民的直接补助除外)等24项之多,还有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也要结合脱贫攻坚任务和贫困人口变化情况,完善资金安排使用。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表态将积极支持整合,谁不整合重点审计谁,谁违规插手干预资金整合就处理谁,解决“整不动”等问题。试点要求各省、市也要参照上述资金范围,明确本级财政安排的涉农资金中贫困县可统筹整合使用的资金范围。

关于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驻村工作队相当于村级扶贫办,是推进脱贫工作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把扶贫资源精准地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目前全省省、市、县共有3792个部门单位,10656名干部定点帮扶2900个贫困村,确定30万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摸清情况、资金监管、政策宣传、培训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地要明确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一是做好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二是编制好脱贫规划和年度计划;三是组织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四是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到村到户政策;五是保证扶贫资金使用公平公正。需要说明的是,贫困户对驻村帮扶的满意度已纳入中央对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的考核作为指标之一,我们也将对此纳入对设区市党委和政府工作脱贫攻坚的考核作为指标之一,请各地要高度重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加强培训、指导和协调。

关于产业扶贫问题。充分发挥省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资金使用上重点瞄准贫困村和贫困户。从扶贫产业业态角度看,有种、养、加等特色产业,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等服务业,以及光伏扶贫产业;从经营方式角度看,有自营生产型、资产收益型、自营生产和资产收益结合型;从组织模式角度看,有“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五定”产业扶贫模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主要扶持发展自营生产型或结合型产业发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主要是资产收益型。今后随着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退出,将加大对资产收益型的投入。扶贫产业组织形式上,支持贫困地区建立“选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一笔贷款风险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贫困村继续推行“五定”的产业发展模式。现在还有电商扶贫,今年在贫困村组织推进900个农村E邮等电商扶贫,各地要高度重视。

对于旅游扶贫,因其投入大、局限性强等特殊性,不宜过多扶贫资金投入。特别是,随着县级整合资金力度的加大,不能以扶贫的名义,整合扶贫资金投入到旅游扶贫中。对于产业扶贫,我们将于4月中下旬召开现场会,专题部署推进这项工程。

关于健康扶贫工程。从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分析,因病因残致贫最为突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患长期慢性病、患大病和残疾人占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 31.4 %。同时,因病因残致贫又往往与其它致贫原因交织叠加。因此,无论是预防新增贫困人口,还是减少已有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都要把医疗救助保障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在转发赣州市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就是鼓励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减轻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近期将研究出台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意见,参照赣州做法,为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设大病商业附加保险。

关于村庄整治工程。重点抓好“十三五”2900个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将省级贫困村中的重度贫困村组全部纳入省级新农村建设点。省级贫困村以外的重度贫困村组,各市县要自筹资金,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面整治工作,2900个贫困村全面消灭“满目疮痍”村组。

关于教育扶贫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和办学质量。对农村贫困家庭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把“雨露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贫困大学生。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保证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

关于搬迁移民扶贫工程。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搬迁的范围与搬迁对象的关系,在搬迁的定位上,要把自然村或居住点的整体搬迁放在首位,再把搬迁地的所有居住人口全部纳入搬迁的范围,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搬迁重点扶持的对象,努力做到应搬尽搬,做不到整体搬迁的,优先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他们搬得起,搬得出,能脱贫。二是以前搬迁和今后搬迁移民的关系,由于前后补助标准相差较大,已搬迁的群众可能会产生一些心理影响。三是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的关系,新的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同步搬迁人口差距较大,给搬迁工作的组织实施带来了新挑战,搬迁工作的矛盾也将发生转变。在过去,搬迁的补助标准不高、差别不大,是困难群众不想搬,不敢搬,搬不起,而条件较好的群众希望搬,主动要搬。而现在是,同步搬迁人口补助标准相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助标准偏低,他们可能会有攀比思想,产生抵触情绪,搬迁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搬迁的组织实施难度会增大。因此,各地要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的同时,采取奖励性和组合式补偿的政策和措施。

关于扶贫宣传调研和信息报送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打好舆论战、宣传战和信息战。宣传工作既能造声势,又能鼓干劲,还能推典型。要全面宣传江西省扶贫事业取得的重大成效,用信心凝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的方针政策,要生动报道各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探索和实践,通过鲜活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促进脱贫攻坚不断深入。

篇9

(2020年3月10日)

一季度以来,**镇坚定“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信心和决心,思想上高度统一、认识上及时跟进、行动上坚决执行,一方面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收官之战,推进消薄进度,为实现**镇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一、高合村“千企结千村”项目推进情况

自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千企结千村”结对帮扶计划,5月份,高合村与省金控开启结对帮扶,9月份,启动“青丝”民宿项目。去年3月,我们进一步梳理了项目推进计划,按项目设计、立项、规划审批、用地审批、工程招投标等五大任务,逐项落实具体责任人和时间表,县镇村三级、集团驻村工作小组和杭州市城建设计研究院协同联动分级抓好落实;4月底,开展了项目的土石方平整工程和通民宿道路两旁的大庭院整治;5月底前,先后完成了项目可研、初设的批复;7月份,完成项目施工图纸设计;8月份,完成村庄规划调整,土地农转用报省资源规划厅审批;9月份,启动工程招投标程序;10月份,县长特批,在全县建设用地指标极其紧张的形势下,第一批就落实本项目的用地指标;10月中旬完成招投标,中标价1055.11万元,并于11月5日正式开工,年前五幢建筑物基础工程已经完成。今年2月底工程复工,预计今年9月完成竣工验收,10月正式营业。

关于“青丝”民宿建设,接下来将着重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严格按项目施工合同约定,敦促施工单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充足的人工和机械,合理编排施工计划,加快项目推进;二是加快民宿营业人员的培训,确保在5月前签约一批合格的管理、服务人员;三是加快民宿软装方案策划,确保8月底前采购安装到位;四是及时启动营销宣传,力争在营业前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吸引充足的消费客源。

二、1—3月份消薄进度

今年1--3月份,21个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中5个村实现集体创收,其中高合村8.7万元,主要来源于为“千企接千村”帮扶结对企业省金控集团下属企业配送矿泉水、笋干等农副产品等收入;龙村村9.2万元,为店铺出租和山场出租收入;麻坞村2万元,为老茶园出租收入;和平村6.24万元,为山场出租收入;大堑村3.67万元,为山林租赁收入,共完成29.8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其余15个村中霞田创收2.33万元,金溪村创收5.7万元,共完成8.0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全镇一季度共完成37.84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从一季度集体经济收入来看,大多为场地租赁收入,产业项目发展收入几乎没有,下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增加产业收入。

一是要筹建项目库,实行“一村一项目”。镇党委把消薄工作作为中心工作进行布置,做实基础准备。针对各村实际情况,以项目为“王”,制定“一村一策”措施,建立村级项目库,并要求各村项目必须入库报批才能建设,准确把握消薄难点。

二要加强经营,盘活闲置资源。摸清家底,统计各村现有办公用房、会堂、老校舍、厂房、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支持和鼓励村集体以“开发、出租、利用”等形式盘活闲置和低效使用的资源,或对有一定开发价值的破损集体资产进行评估,将改造后可实现持续增收的村级资产适当进行修复,进一步搞活存量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如星田村利用老茶叶加工厂装修成为家宴服务中心,老大会堂租赁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村集体造血功能。

三要抱团发展,联合作战。深入抱团“消薄”的豆制品加工、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谋划。由秧畈村、星田村、石柱村、等11个村共同集资371万元,建设物业仓储中心。由徐塘村、麻坞村、等7个村共同集资90万元,建设淘宝创业园。由姚家源村与塘坞片联合共同集资410万元建设豆腐干加工厂。建设投产后预计经营性收入每个村每年可达5到10万元以上,抱团发展实现村村创收。

四要开发产业,探索创新增收点。鼓励各村深挖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如姚家源村盘活现有水上乐园、聆泉宛餐饮餐饮住宿、来料加工点,通过招标承包三个项目,去年实现经营性收益12万元。

三、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镇低收入情况

截止目前,全镇纳入省级扶贫重点村15个。2019年初低收入农户总数1435户2381人;至2019年底低收入农户数1243户1848人,其中低保户996户1307人、低保边缘户219户513人、特困供养户28户28人。2019年度共减少低收入农户192户553人。

(二)1—3月份帮扶工作开展

1、做好督促指导工作。对于帮扶村提出申报的扶贫项目,进行详细了解与指导,进一步确保扶贫项目的可行性与实际性;督促指导相关村上报的光伏小康工程收益分配使用实施计划,将于下周下发收益分配使用通知;

2、做好政策普及和宣传工作。如去年12月底入库的高合村小青枣项目,积极帮忙与县农业农村局对接,帮助帮扶村更好的了解学习最新出台的扶贫相关政策,指导帮扶对于自己村的扶贫事业进行更为详细的谋划。

3、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积极向各村推送各种优良招工信息,鼓励各村提供公益性岗位时优先考虑低收入农户。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结合我镇实际,全面完成全镇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压实责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村两委责任制,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工作制度,对重大事项主动安排、主动督促、主动落实,确保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

篇10

同志们:

经请示市委、市政府同意,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即将迎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即将迎接暗访的关键时期,我们在这里召开动员会,对迎检及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我们表扬了2018年度市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家庭和第二批“创建标兵”,昭萍主席通报了督查情况,相关单位做了交流发言。借此机会,对获得荣誉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战斗在创文创卫工作战线的每一个辛勤付出的同志表示诚挚的感谢!下面我主要强调三方面意见:

一、成绩显著,必须持之以恒抓长效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推动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双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我们以优异的成绩(第一名)通过检查。今年,我们高分通过省爱卫创国家卫生城市测评,走在了全省一方阵。在大家勇于担当、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下,“双创”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一是突击性工作变成了常态性工作。去年,为迎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我们探索了实行了建立督导小组实地发现问题,责任单位限时整改销号的打突击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为了迎接国家卫生城市的暗访,我们继续坚持这一方法,但随着暗访日期的不确定性,短期的突击性工作变成了常态性工作,同志们的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压力很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双创”的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短期突击能够管当前但是不能管长远,只有把“双创”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坚持下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才能成功、才能保持下来。大家现在辛苦一下,把工作坚持下来,把问题解决到位,以后的工作就会越来越轻松。若果大家现在就放松下来、不坚持,可能以前的努力都会白费。

二是少数人参与变成了多数人参与。“双创”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四大家班子领导都带头示范,沉下身子,到一线去、到现场看,蹲在点上、抓在手上,一线指挥、亲力亲为。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协调,分管负责人和广大干部扑在战斗的最前线,全身心抓好组织实施,带头推进工作落实。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干、持续干,有力的宣传发动引导了群众,特别是我们通过入户发放“双创”工作宣传资料,让更多地群众知晓创建、拥护创建、参与创建,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卫生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领导干部到广大群众,对“双创”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度都越来越高。

三是表面上光鲜变成了立体化光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创”工作,先行安排了3000万元用于保障工作开展。大家紧盯双创工作的重点、难点、痛点,合力攻坚,把工作的力量从主干道、人员密集场所向背街小巷等地延伸渗透,从容易短期整改的问题向需要持续发力整改的问题攻坚。随着“双创”工作的深入渗透,大家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超过了1万多个,整改落实问题达1万多个,城市“面子”更干净的同时,“里子”也越来越清爽,整个城市日渐立体化光鲜。

这些成绩都来自不易,归功于各级各部门勇于担当、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归功于一线攻坚同志的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归功于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衷心拥护、广泛参与。借此机会,对大家的努力付出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任务艰巨,必须瞄准问题抓整改

“双创”工作的成绩,大家看在眼里、有目共睹。但成绩不说跑不掉,问题不说不得了。当前我们的“双创”工作,还存在几个反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控制性工程”问题。控制性工程,就是“双创”工作中必须达到的一些硬性的指标。比如,市住建局就要牵头负责排查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教科体局就要牵头负责学校文明创建,让小学及高年级以上学生能熟练背诵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都有具体的测评标准。目前,市文旅局负责的“三馆”建设任务中,图书馆、文化馆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美术馆还没有场馆。市市监局负责市场管理任务中,一些一些农贸市场的的环境“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市综执局、交警大队等部门负责的规划设置停车位的工作进度还不够理想,老城区内停车位少,车辆乱停乱放行为比较明显。一些老旧小区道路坑洼不平,绿化带杂草丛生,一些车辆直接停在绿化带上,楼道内堆满杂物。这些都是我们“双创”工作的硬件短板,我只提了一些,没有点到的单位也要举一反三,尽快对标要求补齐短板,尽可能保障迎接测评不丢分、少丢分。

二是工作不平衡问题。“双创”工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的光荣使命,关乎到大家的集体荣誉。但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效果有好有坏。至今还有一些单位、一些人(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对创建工作重视不够,在对待文明创建和迎检工作上习惯于被动应付,只求差不多、过得去,不求没问题、过得硬,指望蒙混过关。在前一段创文创卫工作中,有的单位做的较好,有的单位做的较差。比如:“五个+”文件机制里面明确要求,建立常态化问题自查机制,工作日内上报问题图片,保宁街道、七里街道就做的比较好,但住建局和商经局就完成的较差,没按要求完成问题图片上报;在问题整改上自规局、人社局、行政审批局整改落实的好,但人武部、航道段就完成的较差;在开展创建工作上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管局、园林局完成的较好,商经局完成的较差。这些部门都是“双创办”通过日常工作客观作出的评价,所以对这些完成的好的单位,今天在会上再次进行表扬,该加分的就加分。对于完成较差的单位,严肃提出批评,该扣分的“双创办”一定要逗硬,希望大家知耻而后进。

三是反弹比较多问题。随着“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克服了不少困难、整改了不少问题,也成功通过了一系列检查考核,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疲惫、倦怠的情绪,有些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也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一些突出问题再次反弹。例如,“乱丢乱扔、乱张乱贴、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屡禁不止;学校、医院、市场和一些小区周边的游摊散贩众多,骑门占道经营现象有所反弹;交通秩序混乱,机动车随意停放、非机动车横冲直撞、行人不遵守交通秩序等现象时有发生;城乡结合部、农贸摊点和背街小巷等区域,乱搭建、乱贴画、乱堆放等现象还较为严重;个别建筑工地还存在不围挡或围挡不规范现象,建筑垃圾随意倾倒,场内垃圾成堆成片。如果,我们不对这些反弹的问题进行强力整治,再以这种状态去迎检上级检查,通过验收的可能性就不会高。

四是宣传不到位问题。目前,我市的“双创”工作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只做不说,明明工作开展了,不管是在单位网站,还是自媒体,或者全市的新闻媒体上,都没有体现,这是没有把“双创”工作当做最重要的大事的体现,整体的宣传氛围还不够浓厚。这方面,前段时间的交警大队就做得不错,不仅在正常推进工作,宣传工作也没拉下,大家要多向他们学习。同时,全市的新闻媒体对双创工作也存在阶段性的宣传报道,一段时间要密集一点,一段时间又不见音信。双创工作的宣传要常态化开展,不能紧一阵松一阵,不能搞一阵风宣传,要时刻紧盯,既要报道正面的,又要曝光反面的,真正形成创卫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三、时间紧迫,必须压紧责任抓落实

目前,“双创”工作已经进入全面攻坚、全力冲刺的阶段,对各级各部门使命担当、能力水平、工作作风是一次严峻考验。大家要凝心聚力、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勇往直前,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力量要再整合。我们一直在按照“领导包点、部门分片包干”原则,推进“33个市级领导牵头主抓,80个包片部门具体负责”工作制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好的制度,同时进一步整合力量,其中的重点就是各片区的片长。各位片长要牵头负责,围绕各自片区“双创”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一方面要及时向联系片区的市级领导汇报,协调领导到现场办公,争取领导的力量解决各项疑难杂症;另一方面要整合社区、责任单位和行业部门的力量,共同完成各项整改工作,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迎检无死角。各乡镇也要设置片长,由乡镇分管领导担任,具体职责参照市区各片长,每日向创文办报送问题图片,及时销号处理。各责任单位,也要把行业领域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比如教科体局就要广泛发动教师学生,卫健局就要广泛发动医护人员,总值要把社会各界的力量都充分调动起来。文明办和爱卫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工作要再梳理。今天,我们在会场上下发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题整改任务分工表》等资料,请大家对照任务抓落实。这里就几项紧要任务作一强调。有网上申报任务的58个市级部门和所有乡镇街道,请于10月22日将资料报创建办进行初步审核。各街道办事处,要组织每个社区组建文明劝导队伍,配合公安交警、城管做好文明劝导。辖区内垃圾箱、供电箱外壳、城市空白墙面的建设进度,要在11中旬全面投入使用。市综执局,要加快第一批10个大型LED显示屏建设和城市灯杆道旗的承包建设进度,在11中旬全面投入使用,对全市所有单位和商家店铺的LED进行规范引导,置入“双创“宣传内容滚动播出。同时,与交警大队、住建局、街道办配合,在城区内新增规划2万个停车位。市人民银行,负责做好各大银行窗口的创建工作,在各银行大厅展示“双创”公益广告。各片长单位,每天要安排单位志愿者到责任区开展文明服务,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红绿灯十字路口必须要有交警志愿者联合执勤和文明劝导。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对照目标任务,抓好责任落实。这几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请“双创办”专题督查。这里再强调一点,各责任部门对自己的控制性工程要加快推进,涉及资金由各部门向市级分管领导汇报后,上报主要领导,在财政中解决。

三是宣传要再普及。从现在起,创建的舆论宣传工作要全面升温,把声音调到最大、把氛围造到最浓。宣传部门要利用一切形式、一切载体,开展全方位、广覆盖、多形式、接地气的宣传造势,既要开展正面宣传,又要加大反面典型曝光力度。特别是文明办和爱卫办要提供宣传内容并严格把关,既要做到“铺天盖地、举目即见”,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又要保持城市美观整洁,不能让小标语漫天飞,科学、美观地开展城市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加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应知应会知识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两微一端”、城市LED显示屏等平台,充分利用退休老干部、青年志愿者、热心市民等各类队伍,最大可能地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激发全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特别强调一下,公益广告的设置问题。政治主题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讲文明树新风类、诚信建设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类五类公益广告“缺一不可”,确保“应有尽有”。同时,按照公益广告设置标准,在城市出入口、重要交通路口、公共广场等场所的大型公益广告和商业大街、背街小巷、小区、窗口单位等场所的公益广告均要按照要“公益广告、商业广告各占50%”的总体原则进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