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对帮扶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结对帮扶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19年以来,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高度重视、扎实推进茶桑产业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切实将行业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现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将2019年本中心行业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帮扶村基本情况
按照县扶贫工作统一部署,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结对帮扶全县两个重点贫困村,漫水河镇平田村和东西溪乡杨树口村,2019年安排19位干部职工参与结对帮扶55户183人。2018年度结对帮扶的平田村和杨树口村两个村已出列,结对帮扶对象已脱贫53户172人,还有2户6人拟2019年度脱贫。
(一)平田村辖23个村民组,606户,2228人。2016年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87户276人,贫困发生率12.8%。至2018年已脱贫73户24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85%,2019年计划脱贫13户19人。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现安排9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帮扶对象24户88人,2018年底已全部脱贫。
(二)杨树口村辖20个村民组,398户1460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394人,贫困发生率26.9%。至2018年度全村已脱贫120户35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3%以下,2019年计划脱贫3户11人,2020年脱贫3户7人。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现安排10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帮扶对象31户95人,2018年已脱贫29户86人,2019年拟脱贫1户3人。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全县43个贫困村都确定了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种养业专业村全部达标,其中确定特色主导产业的是茶叶的有37个村(杨树口村和平田村在列),15个贫困村实现了“一村一品”达标认定,其中十一个村是茶叶,占比73%。
二是2016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801户、32102人, 2019年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贫困户6589户,项目覆盖率达76%,其中2019年茶叶产业发展占比79%。产业奖补23368亩茶园。截止目前,共采购良种茶苗桑苗819.49万株,新建良种茶园桑园基地3210亩,15个乡镇,2401户贫困户受益。其中茶苗747.72万株,新建茶园2492亩,12个乡镇,55个村(社区),2205户贫困户受益;桑苗71.77万株,新建桑园718亩,
2019年杨树口和平田两个贫困村累计免费发放茶苗76.8万株,桑苗5000株。
三、帮扶举措
1、组织有力,责任明确。成立领导小组,安排专人分管负责,制定年度扶贫工作计划和帮扶工作制度。明确包保工作任务,定期研究部署扶贫工作。
2、定期开展调研。主要领导定期到村开展扶贫调研,认真查找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形成调研报告,为结对帮扶村出谋划策。同时包保干部定期开展走访,扶贫领导小组根据走访反馈情况,认真开展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全体扶贫帮扶干部业务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脱贫攻坚工作。
3、主攻特色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篇2
一、宣传发动(4月上旬)
1、建立组织,明确责任。成立由台长为组长的主题实践活动工作组。工作组负责落实主题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4月上旬)
2、根据景委办[**]15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台实际,制定《****自治县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工作计划书》。(4月上旬)
3、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组织开展专题民主生活会,广大干部进行自我剖析,找准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和服务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人整改方案。(4月中旬)
4、实行公务接待中餐快餐制。严格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四条禁令”,在工作日或公务活动中“禁止中餐饮酒”的基础上,实行公务接待中餐快餐制;实行领导干部“三不”承诺:不公车私用私驾、不公款自请互请、不公费玩乐消费。(自活动开始起实施)
二、开展“蹲点调研谋发展”活动(4月中——下旬)
全面开展以“下基层、作风、谋发展、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台领导班子成员蹲点调研活动。台领导班子主要成员要抽出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选择一个乡镇、一个村、一个产业(企业)、一项重点工作或群众集中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集中进行蹲点调研,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树立“先调研、再发言,先论证、再决策”的良好风气。蹲点调研做到:确定一个主题;形成一个调研报告;理出一个工作思路;帮助联系单位解决一个以上实际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到联系单位上一次党课。
1、根据实际情况,对台领导班子成员蹲点调研工作作出统一部署。
2、蹲点调研重点围绕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1500元一下低收入群体的增收问题来开展。通过蹲点调研,掌握实情、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形成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服务。
3、调研结束后,组织台领导班子成员交流研讨,推荐汇编优秀调研报告,上报县委组织部。(5月上旬)
三、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推行“实事承诺”制度(4——12月)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座谈会精神,结合为民办实事公开承诺。每位台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分工,督促抓好所负责实事的落实。
1、结合县党代会、人代会确定的工作目标,制定**年“为百姓办实事”的活动方案。班子成员的分工与职责。
2、积极探索,努力形成“为民办实事”、“实事承诺”的长效机制。
四、开展台领导干部“联万家、送温暖”活动(**年上半年开始)
实施“三个结对”,台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台党员与农村1500元以下低收入困难户全部结对,农村在家党员与流动党员全部结对。台支部要为结对的农村支部办理一件以上实事,台党员要为自己结对的低收入困难户进行一次以上联系、走访、慰问,在家党员要为结对的流动党员做好相关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台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结对1-2户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普通群众家庭。坚持经常上门走访,帮助解决困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中。建立台领导干部“民情分析会”制度,台领导干部按照市委组织部“通知”中“七个一”(就住村联心工作听取专门汇报一次;作一次专题调研;召开一次民情恳谈会;与乡镇干部进行一次交流;召开一次民情分析会;提出一项住村联心建议措施;进行一次专门督查)要求把工作抓实。
1、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明确每位班子成员联系结对1-2户生活困难的老党员、老干部和普通群众家庭,在“七一”前走访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形成长效机制。
2、按照“住村联心”工作制度的要求,台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村。
3、台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结对帮扶情况报县委组织部。(4月下旬)
4、配合市委组织部报道我县开展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成效。
五、召开台领导干部“树新形象、创新业绩”座谈会
利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学习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刻苦钻研,营造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
1、结合调研活动,组织在台领导干部中开展“作风建设改什么”“我为**广电发展做什么”大讨论活动和研讨交流会。
2、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每位台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一线,向干部群众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结合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加速年”“移民工作决胜年”“深化项目推进年”“工业发展攻坚年”“特色文化提升年”“旅游开发突破年”等“六个年活动”,以此为主要内容,开设“领导干部论坛”。对热点难点问题及工作典型案例深入探讨。
六、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
在年底,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为主要内容,运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中的民意调查方式,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群众满意度测评”。结合满意度测评,分析领导班子运行情况,提出整改措施,进一步激励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树好自身形象。
篇3
各系统、乡(镇)、街道、有关基层工会:
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协助党委政府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区工会决,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以“扶贫济困解难事,温暖和谐进万家”为主题的送温暖活动。现就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全区工会系统本次送温暖活动从2006年12底开始至2008年春节前结束。
二、活动内容
1、明确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各系统、乡(镇)、街道、有关基层工会要对困难职工(含农民工)普遍进行一次走访慰问,重点对因患大病或遭受重大灾害致贫的职工和农民工、生活困难的劳动模范、国有改制企业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职工进行走访慰问。要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应急救助、安置就业、医疗服务、政策优惠、献爱心结对子、技能培训以及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等送温暖活动,尽最大努力为困难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2、做好农民工平安返乡工作。各系统、乡(镇)、街道、有关基层工会要主动与铁路和交通部门协调,采取各种措施,使农民工春节返乡走得及时、走得有序、走得安全、走得满意,切实感受到党、政府和工会组织对他们的关心。
3、开展困难职工群体状况的调研。各系统、乡(镇)、街道、有关基层工会要在2008年元旦之前对困难职工群体状况进行一次调查,重点反映当前困难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要根据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2008年元旦春节期间的送温暖活动方案。
4、在送温暖活动中要做到“三个结合”。即要与检查困难职工档案建立完善和进行动态管理的情况相结合,与检查对困难职工状况调查研究的情况相结合,与检查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作情况相结合。
三、具体的要求
1、各系统、乡(镇)、街道、有关基层工会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活动方案,突出活动主题,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2、各系统、乡(镇)、街道、有关基层工会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力度宣传送温暖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3、区工会赴各系统、乡(镇)、街道开展送温暖活动的人员和时间,另行通知。
篇4
精准扶贫群众满意度及需求调研报告
黄豆豆
作为某县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今年必须保证户脱贫、村出列的任务。但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走访的反馈,满意度是水田坝村户脱贫、村出列的拦路虎。为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狠抓落实政策宣传,我们通过召集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上门走访贫困户和一般群众代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查找不足,思考对策。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造成满意度不高的原因
1、群众对于精准扶贫政策了解不够或者了解片面。
1)年轻人在外面打工,对精准扶贫政策了解不够。大部分家庭年轻人外出务工,对精准扶贫工作了解不多,对扶贫政策、工作举措及取得的工作成效,知之甚少。
2)留守家中的老人和小孩,由于受到教育程度的影响,加之我们宣传政策时对于他们讲解得不够通俗,导致这部分人群对政策了解不明白。
3)精准扶贫工作和扶贫惠民政策基本只针对贫困户宣传,对一般群众宣传极少,导致接受调查时群众满意度不高。
2、帮扶干部工作责任感不强。有的帮扶干部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帮扶工作不认真,走访过程中存在走马观花现象,与贫困户交流谈心少,没有了解贫困户真正的困难,与群众有距离、关系欠融洽。同时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得到实惠能力不够,贫困户对帮扶干部的帮扶工作不满意,影响群众的满意度。
3、三保障政策的落实,非贫困户受益少。当前,扶贫户脱贫的工作集中在三保障问题,贫困户适龄儿童读书有补贴,贫困户住院有保障,另外住房保障问题让我们的贫困户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的住房。这些政策的实施导致非贫困户群众意见比较大,特别是那种边缘户。影响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满意度。
4、医疗惠民政策没有具体情况具体落实。贫困户全部纳入了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提高了慢性病的报账比例,贫困户住院治病的费用控制在了10%以内,有效减轻了贫困户的医疗费用负担。但是患病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特别是患癌症等恶病、重病的一般群众代表,医疗费用负担重,又不可能临时纳入贫困户,导致有的群众认为不公平,影响了部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5、部分群众对贫困户“等靠要”的表现不满。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意识差,不愿主动发展生产,也不愿打工增加收入,满足于依靠低保、五保收入过日子,依赖政府的救助救济。部分群众对这种“好吃懒做”的懒汉意见很大,认为政府扶贫不应养懒汉,影响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二、下一步工作及对策
1、抓实干部结对帮扶工作。认真抓好结对帮扶干部的管理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懂政策、会帮扶、愿帮扶的帮扶干部队伍,帮扶干部不仅要保证帮扶次数和时间,更要注重帮扶质量和成效,特别是要通过实实在在为贫困户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把贫困户当亲人、当朋友,增进感情,与贫困户促膝谈心,用实际行动赢得贫困户的理解和认可,自觉提升贫困户对精准扶贫工作和干部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2、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宣传力度。
对不同的人群,针对性的进行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开展的扶贫工作、赢取工作成效。
1)对在外务工人群,多电话或微信交流,传递对家里扶贫帮扶情况及他们对帮扶的愿望。
2)对政策理解不明白的老人和小孩,与村支两委成员配合,将政策通俗化进行讲解,以便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群众知晓度。
3)通过召开屋场会,面向群众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认可、支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营造精准扶贫工作浓厚氛围,扩大扶贫工作的参与面,更广泛的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
3、扶贫项目安排、扶贫政策执行过程中统筹兼顾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兼顾好一般群众代表的诉求和合理意见,加强改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让精准扶贫政策惠及广大非贫困群众,来弥合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
篇5
年龄结构老化,学习积极性不高。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较大且文化程度低,少部分农村党员还不识字,特殊情况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加之子女大部分都在外务工经商,家庭责任较重,学习积极性也普遍不高。另外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环节对农村党员要求过高。建议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时,对农村党员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要求可适当放宽,同时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到农村党员当中。
外出流动党员较多,开展活动难集中。农村外出流动党员人数较多,而且分布范围广,开展活动很难集中,学习很难做到全覆盖。建议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时,按“流入地为主、流出地为辅”的原则开展活动,流出地主要采取邮寄资料、电话交流、网络平台等方式,配合流入地抓好学习实践活动。同时组织在职在家党员与外出流动党员结对帮扶。除寄送学习资料外,还要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学习进度等情况。
文化层次差距较大,学习效果难保证。部分乡镇支部党员人数较少,有的支部党员总数不足5人,分开组织活动人力、物力消耗较大;党员知识文化层次差距较大,乡镇机关支部部分党员已具本科文化程度,农村党员文化程度大都在高中以下,学习活动效果难以保证。建设在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时,将党员人数较少支部的学习实践活动纳入乡镇机关支部或采取就近原则纳入党员人数较多支部进行,同时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党员进行分类指导,指出不同要求,既能保证了学习效果,又能提高了学习效率。
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笔试者”为你整理了这篇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巩固提升井冈山市脱贫攻坚成果,10月中旬,市统计局对井冈山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召开座谈会、与市政府职能部门深入交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我市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基本情况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实现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后,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明确“产业为根、立志为本、机制为要、党建为基”总体思路,实施“产业增收、能力提升、兜底保障、党建引领”四个全覆盖和可持续,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井冈山自2014年到2019年底,实现脱贫入口4751户17172人,剩余未脱贫21户8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8%降至2019年的9300元。2020年预脱贫21户86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05元。井冈山率先脱贫“摘帽”,并用改革思维和创新办法推进精准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吉安市的高度认可以,获得了多项殊荣:被评为2017年全国十大新闻、2017年中国改革年度十大典型案例、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2019年江西省及时奖励集体三等奖,井冈山脱贫攻坚实践的成功安全参展“决战2020脱贫攻坚展”。
(一)聚力工作格局更加坚实。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深入推进“党建+” 扶贫。实施“321”党员帮扶机制,实现领导挂点、干部包户、第一书记驻村、党员结对、技术人员指导的帮扶力量“五个覆盖”。向17个乡(镇、场、街道)全覆盖派驻扶贫团,2017年以来,各级扶贫单位统筹帮扶资金达1.168602亿元。选派了124名第一书记协同扶贫驻村工作组全程驻村,实现了贫困户家家有帮扶责任人。推广“支部+全作社+农户”、“ 支部+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带动群众致富。同时坚持“志智”双扶,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二)政策保障体系更加扎实。在政策落实方面,在原有的产为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继续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对脱贫攻坚实践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跟进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脱贫政策更接地气、更为精准、更有底气。加快了产业扶贫的提质增效,培育了“井冈山九丰农业”、“井冈山夏一农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长塘古韵民宿产业、大仓村全域旅游扶贫产业示范点等民宿、研学扶贫产业。同时进一步健全了产业扶贫的利益联系机制。2019年,4579户贫困户有3993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获得产业扶贫资金的扶持,参与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605元。全力帮助扶贫对象就业创业,全市贫困劳动力9710人,实现就业8034人,其中园区企业,农业合作社以及就业扶贫车间就业1485人,外出务工3148人,公益性岗位就位1995人,从事旅游以及第三产业就业1406人,扶贫对象转移就业率达82.83%。增长率扶贫覆盖贫困学生从学前到大学各个阶段的一揽子帮扶资助政策,仅2019年财政资金和社会资助资金共计972万元,资助学生7446余人。健康扶贫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并加强了村卫生室的管理,17042余贫困人口享受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了村民就近、便捷就医、缓解了基层群众“爱病难”、“就医难”的问题。提高了重大疾病救助保障能力,10种大病免费救治、21种重大疾病实行专项救治;提高了贫困人口住院医疗和门诊特殊性性病待遇;贫困人口免费参加城乡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附加险,通过建立和完善“四道保障线”,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近观贫问题。
(三)扶贫工作作风更加严实。创新脱贫“三大纪律”。严守政治纪律,树立党员干部正确的脱贫政绩观,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严守群从纪律,驻村帮扶决不增加群众负担;严守经济纪律,紧盯扶贫资金使用,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以作风攻坚促进了脱贫攻坚,涌现了一批感人先进扶贫事迹,密切了党群干群血肉联系。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极少部分脱贫户仍有返贫的风险。目前我市对极少数贫困户的帮扶措施仍然停留在单纯的给钱给物“慰问式”帮扶或政策性扶贫层面,对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实现稳定脱贫的办法不多,帮持措施助推脱贫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此类没有家庭劳动力、没有稳定产业支撑、没有稳定就业渠道的脱贫户和贫困边缘户很容易因病因灾返贫或致贫。
(二)极少数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极少部分脱贫户思想消极,脱贫增收的主体意识不强,自我脱贫的技能和内在动力欠缺,“等、靠、要”依赖思想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以致出现“上急下慢、外热内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属于被动脱贫。
(三)部分扶贫产业的脱贫基础不牢固。一是贫困户劳动技能和素质偏低的现象比较普遍,自我发展能力较低,部分到户的特色种养扶贫产业项目规模小,农产品盈利能力弱,部分项目可持续性不强。二是我市虽有较多新型经营主体,但大型龙头企业不多,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扶贫产业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部分经营主体产业链条不长,产品品牌化建设滞后,订单式产业比率较小,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扶贫产业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三是部分产业扶贫带动脱贫业内稳定脱贫增收的利益链结效果不佳,部分农民在部分扶贫产业中分享土地出租+务工收益,只能实现基本生活保障,交没有充分共享扶贫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红利,难以达到产业扶贫重在帮助贫困户受益的目的。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巩固长效机制,遏制返贫致贫现象发生。
建立完善的全市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重点在于继续保持现有的扶贫到户政策一定的时期内继续延续,并对产业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结对帮扶、财政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予以细化。一是实行政府兜底保障机制。关注潜在的可能因病因灾等情况导致的返贫致贫群体,根据不同的贫困成因“量身定做”,制定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差异化巩固帮扶措施。将“低保户、五保户”等年老、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对象单列出来,实行政府兜底保障。二是构建长期“造血”机制。对于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家庭,要继续通过技能培训、扶持发展可持续产业、转移就业等切实可行的方式帮助其致富不返贫或致贫,将短期“输血”解围与长期“造血”脱贫有机衔接,确保脱贫户长效稳定脱贫,有效遏制脱贫户返贫和新增贫困户现象。
(二)进一步实施“志智”帮扶,激发自主稳定脱贫意识。
篇7
一、基本情况
2009年3月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委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局党支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学习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在学习调研中,全局干部特别是局领导班子认真学习中央规定的“一个文件”、“三本书”,全面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促进科学发展,问计库区移民群众”调研活动中,局领导班子围绕库区发展稳定和联系村委会经济发展开展调研,形成了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进一步提高了局领导班子和领导个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为了找准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局党支部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后,认真开展党员干部交心谈心活动。在此基础上,5月27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成绩经验,分析查找问题及原因,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了整改意见。在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交局领导班子进行集体研究,呈送县委指导组审阅把关,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工作重点进一步突出,工作目标切实可行,工作作风也有明显转变。
在整改落实阶段,召开党支部会议专题研究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按照既要全面整改落实,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抓紧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又要从打基础谋长远出发,积极为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逐步创造解决条件的原则,明确了整改落实的目标、措施、责任和时限,对于涉及库区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分别由局领导牵头和科室负责落实整改,限期整改到位。
二、主要成效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在着力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局干部特别是局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移民工作直接面对移民群众、库区群众,尤其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县移民工作。
第一,必须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要求,着力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思路不清,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切实把发展作为解决库区问题的关键。
第二,必须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着力改善库区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确保库区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移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移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把提高前期补偿补助与加大后期扶持力度结合起来,把解决移民温饱问题与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把国家扶持与移民自力更生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移民增收、生态环境改善的长效机制,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移民工作,着力解决了一批事关移民民生问题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局党支部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大力搞好移民产业开发、尽力维护库区社会大局稳定等方面的成绩。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查找了近年来局领导班子存在的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落后、基础工作薄弱、工作缺乏主动性、移民诉求重视不够、班子建设有差距、机关作风不适应工作需要等方面的问题,从主客观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对策和措施。同时,边学边改,讲求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突出的民生问题。
为尽快完成《××县戈兰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和《土卡河水电站移民安置实施规划报告》评审工作,2009年6月17日,州人民政府、州移民开发局、××县人民政府与云南大唐国际水电开发公司在昆明就李仙江流域戈兰滩水电站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工作的相关事宜召开会议,并对有关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一是同意在编制的移民安置规划中对补偿费不足以建人均20平方米砖木结构(或相当于砖木结构)基本用房的移民户,计列建房困难户补助费。二是同意将省道s214线、s218线的规划设计、预算投资列入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的内容。三是同意戈兰滩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仍由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并按照国务院第471号令相关规定编制,即按调概后的补偿标准一步完成。四是同意专业项目省道s214线、s218线复(改)建工程按设计征用的土地、施工影响占地,路基及边坡坍塌方、边坡减载、线路设计变更影响的实物指标,由大唐公司与××县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对确认,以便编入还建公路占地处理报告。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推进我县移民工作健康发展
我局努力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来抓,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次召开各种会议,分析研究,理清发展思路,确保我县移民工作健康发展。
1、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到位。根据国务院(17)号文件和省、州有关文件精神,我局积极开展移民后期扶持证发放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建立和管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账册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把后扶资金发放到移民手中,确保移民资金运转安全有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近期可以兑现。
2、编制《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按照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长远发展、轻重缓急,重点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农业发展、提高移民素质上,优先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行编制。
该规划项目总投资500万元,现已州人民政府批复。
3、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坚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关心群众的原则,深入挂钩联系的村委会,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中,县移民局干部职工与大黑山罗布巩村委会10户困难农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并积极筹措资金8000余元,购买化肥分送到结对帮扶农户手中。
4、加强移民和移民问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省委书记白恩培针对群众来信反映比较集中的基层班子干部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最近从群众来信来访中了解到部分村委会、乡镇干部在工作中自律意识不强,法纪观念淡薄、宗旨意识不牢、工作作风漂浮,导致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在群众中造成较坏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村委会、乡镇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基础,是党在群众中最直接、最现实、最有力的代表,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班子干部队伍,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从长远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真心关爱基层班子干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基层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法纪观念,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成为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领路人。对来信中反映的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尽快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经我们的工作实效取信于民。”
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白恩培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对农村移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分析问题,积极化解影响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纠纷。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未出现一件移民发生,未进州进省进京上访人员,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以及工程施工区正常施工建设。
三、基本经验
(一)领导带头是关键。为我局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保证,局领导班子成员除了中心组学习外,带头搞好自学,主动搞好分管科室干部学习的辅导,切实把学习的成果体现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思想觉悟上,体现在提高能力素质上,体现在推动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科学发展上。根据县委的要求,局领导深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联系村委会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根据分析检查阶段查摆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局领导又带头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并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二)解放思想是前提。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培训和深入调研,全局干部特别是局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形成了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发展的新观念:即发展目标由一般的前期补偿补助向引导移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转变,发展方式由一般小生产向产业化规模经营转变。进一步促进了移民产业发展,移民收入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三)结合实际解决民生问题是根本。从查找问题到分析原因,从调查研究到整改方案,从发展库区产业到维护移民权益,从解决民生问题到加强智力移民,局领导班子始终把解决移民问题放在学习实践活动的突出位置,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加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体现移民部门和移民群众的意愿,更加富有实际意义。
(四)队伍建设是基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机关建设和移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按照“团结、高效、务实、廉洁”的要求,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局机关各项规章制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推行绩效考核,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办事效率。通过开展“进一步净化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切实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为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不足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一是有些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整改落实难度比较大,比如增加投入改善基础设施问题,实现移民收入持续增长问题,妥善处理移民遗留问题等等;二是有些问题整改涉及到其他部门,协调难度比较大,比如贯彻执行移民法规问题,涉及到地方政府、项目业主和其他部门;三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教育面还待继续扩大,成果有待巩固。
篇8
一、完善基层网络,夯实履职基础
1、完善阵地建设。县人大常委会指导各乡镇(场)人大高起点配齐“两室两电”,即:“两室”是有至少2间办公场所;“两电”是有工作联系电话,有工作联网电脑;高标准完善“两卡三图四簿”,即:“两卡”是代表联系选民卡、代表“双联、双带”卡(双联:联系一户困难重户、联系一户经济大户,双带:带头致富项目一个,带头帮扶选民一户);“三图”是代表履职活动服务网络图、规范化建设十项制度图、代表履职绩效目标图;“四簿”是接待来信来访簿、选民反映记事簿、代表办好事实事记录簿、代表议事记录簿,并悬挂“十佳代表示范基地”及“优秀代表示范基地”铜牌,充分展现人大代表的典型性、先进性。
2、完善服务网络。全县已初步建立乡镇(场)、村(分场)、代表三级服务网络,即:乡镇设立“服务人大代表窗口”;村(分场)级设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点”(有市、县和乡镇人大代表的村委会、分场都要设立联系选民点,配有接待室、记事簿、便民信箱,同时确定2—3个示范联系选民点,并做到“三个”上墙,即:一是联系选民网络图,二是代表小组活动制度,三是代表小组长职责),为代表主动履职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完善交流平台。县人大常委会指导各乡镇(场)人大有针对性地搭建代表联系选民桥梁,以村为单位,建立“代表之家”、“代表活动室”等,并由乡镇(场)人大统一制发人大代表联系卡,公开代表职责及联系电话等信息情况。开通人大信息网,形成全县人大系统网络化办公。认真组织开展“代表接访日”、“代表活动日”和“代表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家”等活动,全面推行代表与选民之间“结对子”,及时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
二、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履职能力
2、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各乡镇(场)人大根据“十个一”、“五个带头”、“四个作用”的基本要求,严格制定代表履职绩效考核办法,针对代表“履职绩效”台帐记录情况,按照“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考评,实行一年一评比,一年一表彰,并向选民公布结果,扩大影响力,营造学习典型的浓厚氛围。2009年评出“十佳”县人大代表10名,优秀县人大代表40名,在县人代会上予以表彰,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
3、健全履职培训机制。坚持以代表履职素质能力培训为抓手,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让代表在充分了解情况、掌握政策的情况下更好地开展活动、履行职务、发挥作用。先后举办了六期代表培训班,聘请省、市有关专家授课,199名省、市、县人大代表系统学习了宪法、代表法、监督法、预算法、选举法等知识,为全县人大代表印发“履职手册”,免费为代表订阅各种学习资料,通过代表工作现场会、代表活动月等方式,有效增强代表政治意识、民主意识和履职意识,为执行好代表职务奠定坚实基础。
三、围绕打造亮点,增强履职实效
篇9
序 言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统计,xx村共有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12%,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一、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44.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46.7%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部分留守儿童拜金现象极为严重,帮家里干活之前,要先讲好价钱才会去干活,让人痛心。
(二)、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
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害怕老师,也不希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愿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
(三)、学习压力大
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4%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就害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我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中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1.8%,有79.5%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1%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
(二)、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很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9.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经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服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去年我村就有四名留守儿童因触犯法律被判处十几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让人值得深思。
(四)、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
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顾,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该给予重视的。
(五)、留守儿童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如留守儿童独自在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在采访一陈姓村民时我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悲剧,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镇江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里附近的河中溺水身亡的案例,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家庭教育方面
1、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二)、学校教育方面
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莲~山课件 ]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政府及社会方面
第一,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定期到留守家庭了解孩子们的生活、教育情况。把学校与村委联系起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定点帮扶,及时发现报告留守儿童们的情况与动向,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保证。
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 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实现和谐。
篇10
一、困难群体基本情况
陶庄镇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五保户、低保对象、孤儿、特困残疾家庭、特困优抚对象、低保边缘户、大病医疗救助对象等。其中:前四类人群已纳入定期社会救助范围。截止今年9月底,我镇定期社会救助人数达到429人,约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
(一)困难群体的成因
从掌握的情况综合来看,困难群体成因主要有六种因素:(举例)一是失业致贫;二是家庭缺乏收入来源致贫;三是大病致贫;四是年老体衰等生理原因致贫;五是重残致贫;六是其他非正常原因致贫,如婚变、超生、赌博、服刑等。如:改革发展产生一些遗留问题。一是土地征用建设用地大幅增加,无地农民越来越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征用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安置途径单一,采取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费方式,一些被征地农民处于“失地、失业、失保”的境地;征地补偿较低,大多数没有建立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些征地补偿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企业改制问题。其中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引发的企业重组、兼并、破产后资产处理和职工安置问题,企业改制中引发的职工利益保护,拖欠工资、工龄买断引发的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二)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了保障,但其在社会的生存和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其心理上仍然承受着巨大压力。
一是生活难。基本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靠低保金过日子,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年龄在40-50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压力很大。有些农民在城市缺乏保障,缺乏生存的本领,生活非常艰难。二是就业难。相对于其他群体,这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能力较弱,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存在就业无门问题。三是就医难。大部分有病无钱医,特别是重症病人根本看不起病,现在虽然有农村合作医疗,但报销比例偏低。合作医疗也必须是先自己拿钱看病,然后进行报销和救助。四是教育难。主要是子女上学问题,有限的生活费用很难支付起高额的教育费用。五是住房难。
二、困难群体救助情况
(一)城乡低保基本实行应保尽保。自1997年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低保制度日趋完善。低保标准经过了多次调整,截止XX年10月底,全镇共有低保对象298户394人,月发低保金49110元。从XX年起,增发了物价补贴,今年1-9月按人发放城镇410元,农村255元。对困难人员开展医疗救助,从XX年开始对低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100元的门诊医疗券,五保对象每人每年200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保人员看病难的问题。1-9月共救助21人22次77274元,帮助因病致贫的家庭度过难关。将所有低保对象纳入合作医疗保险,每年帮助贫困家庭学生从学校获得国家助学金,对品学兼优困难家庭子女考取大学、高中的,通过慈善救助资助特困家庭学生30多人。通过开展“和谐爱心手牵手,回报社会献真情”结对帮扶活动资助56名学生。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及“结队帮扶”捐助等活动。对其他困难群众制定了相应的救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