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疗保险 医保档案 完善内容
一、建立医保档案管理制度的原因
建立完善的医保档案管理制度,是医保制度在我国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对医院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说是新形荩一是因为医疗服务对象变为参保人员,用医保来支付的医疗费占到医院收入的60%到90%,且相对来说,用医保作为支付手段不会出现欠医疗费的情况。
二是因为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对医疗行业的服务行为产生了一定的激励和制约作用,比如,用医保作为支付手段,依靠的是医疗保险的经办机构作为患者和医院之间的第三方来经办,这就让患者和医院在支付医药费的过程中,医院不再是控制费用的一方,而是经过和患者之间的谈判来决定。
所以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因为医保档案管理可以作为辅助医院决策层做出科学医保决策的依据,为医院在未来实现科学的医保管理,以及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随着医疗保险在我国的全面施行,各个医疗单位对医保的服务越来越看重,但是对医疗保险档案的建立却并不重视。很多医疗单位都没有建立专门的医保档案,而是将医保档案和其他资料放在一起,甚至还有些医疗单位根本就不把医疗档案作为重要信息,不给予储存和整理。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医保档案在全国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所以参保患者就医的比例很小,没有让医疗单位引起重视,更谈不上去管理。
因此提出对医疗单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促进我国医保工作的开展,和对医疗单位做好医保档案管理都很有针对性。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内容
各个医疗单位在建立医疗保险档案的时候,应该以医院和医保共同发展为前提,以做好医院和医疗保险的服务作为核心内容。
具体分为一下几个部分,1.建立医疗保险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档案,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和各个地区出台的关于医疗保险的律法政策等,方便医疗人员的查看。2.医疗保险服务档案的建立,主要包括医疗单位和医疗保险相关服务的制度,以及医疗单位医保服务内容和流程、质量、规范等内容。3.参保就医患者的档案。包括年龄构成、就医次数、费用等内容,以及参保人群的病例档案、各个时期住院和门诊患者人数、以及医疗费用等各类费用的占比。
3.建立医疗保险绩效档案,包括医疗人员患者好评度、荣誉、等内容,以及医疗单位在医疗保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创新成果。
对于医院中所有和医疗保险相关的资料都应该进行存档管理,因为这些信息在将来都会成为医院改进医保运行的重要信息依据。
三、医保档案管理制度要点
1.医疗单位的医疗保险档案必须施行统一收集、整理、管理,保证档案的书写规范和完整,以及归档科学排列有序。对于各个档案和病例的借出要做好登记工作,保证资料的及时归还。
2.建立电子档案
相对于目前很多医疗单位的纸质档案来说,建立医保电子档案能更能方便档案的储存和查阅,而且电子档案储存的信息量大,在联网的情况下医院的相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
3.规范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确定医疗保险档案信息收集涉及的范围,以及用什么方式去分类,档案室要有专门的人员对医保档案进行归类和保管。其次,建立医疗保险发展进程的管理,例如,新出台的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效等,都要进行归档管理。再次,建立文件上交制度,确保医院各类和医保相关的资料及时上交,确保不遗漏任何档案。最后,建立责任制度,对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方法
1.规范医保档案管理流程
制定《医疗保险管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把医疗保险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纳入相关工作程序,列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要将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自分管的业务科室及具体人员,把档案管理列入各科室日常工作,确保新产生的业务档案与业务经办的无缝对接;进一步优化业务档案立卷归档流程,使档案整理归档职责清晰、移交顺畅。
2.建立医保业务档案各项工作制度
应建立文件材料的收集、接受、整理、鉴定、归档等方面相关制度以及借阅、利用、移交、销毁制度,从而完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设置专用档案库房。配置防潮、防光、防火、防高温、防盗、防有害生物等设施设备,库房湿度、温度达到标准,确保医保业务档案安全。
二是使用密集架。将标注保管期限的各科室所涉及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等业务档案全宗卷,上密集架归档,这样做就保存了历史记录,保持了档案连续性。三是加强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按照“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分类方法,将真实、合法、有效的材料收集齐全,进行分类、排列,再结合保管期限进行组卷,编页号、目录。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因此特别重视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向档案管理好的单位学习,学习档案管理法规、档案管理标准和档案具体业务,加强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不断提高本单位档案管理水平。
4.建立医保卡电子健康档案
通过信息化的推动,逐步实现劳动保障资源与卫生资源、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可以根据医保参保人员的年龄层次不同,免费提供一般检查、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等在内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服务,并根据体检结果为每位参保人员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同时,对建档人员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为医保人员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既能让每位参保人员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对疾病进行提前防治,有效降低发病率,达到实现医保跟踪一生、服务一生的目的,同时,也为医疗保险运行情况分析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参考文献:
[1]李晓丽.浅谈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企业,2014,(3):31.
篇2
一、概况
县医疗保险局是20*年6月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批准成立,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隶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管理,在2002年2月配备了局领导,3月正式挂牌,同年7月启动了我县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我局现有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名,内设秘书股、基金管理股、保险管理股,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医疗保险的改革方案和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管理工作,承办和管理全县近8000名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业务,负责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及其他各类补充医疗保险等多项业务工作。
二、主要工作情况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要做大基金总量,增强抗风险能力,只有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为此,我局在加大宣传力度上狠下功夫,营造了一个全社会关注医保、参加医保的良好氛围;主要通过散发宣传单、标语、到参保单位上门宣传以及电话联系、实地走访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从2004年起,充分利用每月一期的《健康之路》刊物,就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享受的待遇以及中老年参保对象如何进行养生保健进行广泛宣传,截止目前已出刊22期,发放《健康之路》刊物10000余份,同时,在每年重阳节期间还与老年体协共同举办了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深受广大中老年人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坚持“以人为本”,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我县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大工作力度,已初步构筑了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一是从20*年7月起启动了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医疗保险(崇府字[20*]50号文),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医疗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二是出台了《崇义县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困难企业职工、已改制企业职工、失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等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三是为彻底解决农村户籍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险问题,在全市创新地出台了《崇义县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农村户籍的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三个统一”政策,即统一由民政部门缴交520元,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团体补充医疗保险手续;统一为优抚对象设立个人帐户,每年一次性划入个人帐户150元;统一为优抚对象办理住院保险和慢性病保险,由县医保局统筹使用,用于支付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的补助和慢性病医疗费的补助;城镇户籍的重点优抚对象,按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截止20*年9月全县参保人员已达7347人,完成市政府年初下达任务的102%,征缴基金291.3万元。
3、健全制度、完善政策、加大了对“两个定点”的监督管理
我县目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量小,参保人数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才能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一是去年率先在全市出台了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处方权制度,对已取得处方权资格证书的90多名医生实行档案管理、违规情况登记制度,对三次以上违规的医生在《健康之路》刊物上通报有关违规情况,情节严重的由县人事劳动局行文通报批评,其晋升工资、职称等将受到影响,二是加强了住院登记、转诊转院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各项操作程序;三是加强了医疗费用的报销管理。住院患者病愈后须凭定点医院开具的结算收据和住院费用清单,经医疗监督人员对各项费用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后交局负责人审批,方可办理报帐手续;四是加大了医疗监督力度,坚持了每周一次的医疗监督检查,建立了有效的事前、事中监督机制,有效地控制了一些不合理费用的支出;五是加强了慢性病住院治疗的管理。以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医保患者慢性病住院治疗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暂定糖尿病等10个病种为慢性病,且对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治疗的办理程序、报帐手续、费用负担等作了相应的规定;六是制定了《崇义县定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守则》,《守则》从十个方面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进行了规范,促使他们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广大医保人员满意就医;七是加强了对“两个定点”的监督管理,建立了定点机构信用等级评议制度,出台了我县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信用等级管理暂行办法,客观公正地对定点机构实行信用等级管理,建立了准入退出机制,引导其恪守诚信、规范运作。
4、离休干部、副县级以上待遇和企业干部的医疗待遇得到保障
按照建立离休干部医药费两个机制的要求,已把全县78名离休干部和30多名副县以上待遇人员的医药费实行了单独统筹、单独核算、专户管理、台帐登记;根据上级的统一要求,为全县的企业军队转业干部办理了医疗保险手续,确保了他们的医疗待遇;同时,积极为离休干部提供优质服务,今年五月上旬,组织全县的离休干部进行免费身体健康体检,并建立了《崇义县离休干部健康档案》,及时向他们反馈体检的结果,受到了离休干部的一致称赞。
5、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医保管理水平
首先是完善学习制度。坚持每周五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政治理论、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和医疗保险业务知识学习,并要求做好学习笔记实行不定期检查;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工作责任制;三是规范了医疗保险工作各项操作流程,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努力做到为参保人员提供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让群众满意,树立医保经办机构的良好形象;四是完善了医保计算机网络建设,提高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从去年元月开始,为方便广大参保职工,提高各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竞争意识,我县的医保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已与7家定点机构联网运行,参保职工的个人帐户已全部实行IC卡消费;今年五月一日开始,全县所有参保人员可凭医保IC卡在全市范围内的定点服务机构进行刷卡就诊和购药,简称“医保一卡通”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形式单一不够新颖,覆盖面小,抗风险能力不强。
篇3
1、医保档案是医保发展的历史凭证
医疗保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环节多,业务管理繁杂。应运而生的医疗保险档案不仅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的真实记录,也是支付各种医疗保险待遇和计算机数据录入的唯一依据。而且,医疗保险档案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完善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医保档案是社保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实记录医保业务工作的重要资料,可以全面反映参保人履行缴费义务、享受医保待遇的真实情况。由此可见,医保档案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真实而客观的记载着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凝结全体医保工作者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认识和把握医疗保险工作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2、医保档案是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每个参保者从办理参保手续之日起,到退休直至死亡,数十年的参保缴费、待遇享受,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医保档案来记录。例如参保资料是参保人员的原始资料,参保信息资料可以准确地记录信息变更、费用发生和缴费年限等参保情况,是医保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有的参保人员既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又参加了商业保险,出现两头报销的情况,参保人员当时不知道要将发票、医疗费用明细清单、住院出院小结等资料复印下来,事后就需要到医保经办机构来调阅档案;还有的参保人员转外诊到外地大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转到参保地进行康复性治疗,而参保地医院的医生往往需要参照参保者当时在外地医院的诊断、用药情况作出新的诊断,这时也需要参保者到医保经办机构调阅档案;参保人员办理医保退休手续需要调阅档案等等。如果我们医保经办机构对这些重要的档案保管不慎,势必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3、医保档案是领导作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随着医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数量的增多,档案承载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医保各项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都需要充分、完整、高质量的资料,领导如果在决策前准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能开阔决策视野、增强决策的前瞻性、提高决策的效率,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决策。医疗保险管理主要是对医保基金的管理。科学、规范的档案,有利于数据统计、会计核算和基金收支分析,可以及时向领导报告基金运行情况,有利于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②所以医保档案管理越科学,为领导提供的文件和数据越充分,参考价值也就越高。
二、当前医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不高。有些工作人员对档案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的认识程度不够,对档案管理的知识所知甚少,仅考虑个人或科室平时工作的方便,经常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随意存放在科室里,导致日常许多有价值的档案丢失或者损坏。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精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致使档案管理工作许多的新的做法和经验得不到及时的学习和借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档案管理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全。虽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在2009年颁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是由于医保工作业务性强、涉及面广,各医保经办机构对医保档案内容界定不清,管理范围不明,仅根据各自的理解和实践进行分类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及时纳入归档范围。
3、档案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良好的档案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一些单位由于办公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有的医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设备陈旧,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互联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都没有配备到位,更不谈上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这些都制约了医保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对医保档案管理的一些设想
1、强化工作人员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医保档案管理是医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列为议事日程。要通过会议、参观学习、典型事例等各种形式来加强档案业务的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医保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建立全员档案意识。档案管理员要认真学习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不断加深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档案的价值,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加大对兼职档案员培训力度,使其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注意保存有价值的资料。
2、完善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根据医保工作的实际,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把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完成档案工作任务的前提,坚持制度上墙、制度归档,严格遵守、定期检查。按照制度认真细致地鉴别、收集、分类、整理,实行档案综合管理,对各种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及有关资料实行统一管理,集中保管,始终把问题解决在档案归档之前,确保案卷质量。对档案的转入、转出、档案的查(借)阅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保证档案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使档案管理与医疗管理同步发展。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夯实档案管理基础。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结合自身组织架构、建立由专人负责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在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同时,协调内部各部门配备兼职档案员,共同负责做好医保各类档案的收集和传递。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作、纵横交织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档案资料的流失,而且可以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将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医疗待遇享受、门诊慢性病资料、定点管理信息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③与此同时,要及时对需要保存的电子数据进行刻录备份,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库,建立档案资料查阅平台,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料共享,使档案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
篇4
关键词:社会化管理;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社会化管理水平评估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200-02
众所周知,养老保险是对劳动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以后的生活进行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形式,养老保险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一种必不可少的福利。今天养老保险实现社会化管理,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坚持这一管理制度的前题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将会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继续的成长。
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1.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我国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的主要管理机构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和养老保险统筹企业。社会保险事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养老保险金、适时适度的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接收企业移交的退休人员,并按居住地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养老保险统筹企业主要责任是加强与社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联系,共同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工作。
其中,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包括: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做好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为退休人员提供各种政策咨询和各项查询服务;跟踪了解企业退休人员生存状况,协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帮助死亡退休人员的家属社情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津贴;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建立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组织退休员工开展文化体育健康活动等。
从服务内容上可以看出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是社会化管理的主要机构,直接涉及到对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高低。
1.2 进行社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竞争性,国家经济的主要细胞就是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激励员工,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经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必须事先社会化管理,使企业从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原有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过分的强调了单位的作用,员工的生活与企业息息相关,这将不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也容易造成企业办社会的怪现象出现。僵化的体制完全不利于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必须引入新的社会化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这种新的养老保险管理模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维持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都存在深远的意义,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化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从而促进社会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分析
2.1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内容
(1)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人员以及设施的配备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机构,必须配备负责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的专门工作人员,这些专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保障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聘用社区服务人员,辅助专门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日常事务的处理以及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得社区生活的退休人员能够享有快乐的晚年生活。
为了使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能够达到正规化,拥有较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固定的办公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办公场所的环境必须能够达到普通办公机构的标准,必须给办公人员和服务人员配备完整的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办公效率。这就要求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必须能够处于较高的支付水平,财政对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支出是社会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评估指标。
(2)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各项工作制度必须明确并易于落到实处。
首先必须规定社区服务机构中的专门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各种岗位职责,这样才能够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必须制定完整的日常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人员在工作时有章可循,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对生活在社区的企业退休人员开展管理与服务工作,明确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标准的制定水平能够反映出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
(3)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内容及其实施情况能够反映出社会化管理水平。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基本信息实行社会化管理,发放程度和管理程度能够反映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引导社区居民在企业退休人员中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和互助服务组织,这样就能够作为社区服务机构的有利补充,从而提高社会化管理水平;社区服务机构提供社会保险查询服务,包括当面进行政策咨询,建立社区信息查询系统,实现信息网上查询等服务功能;掌握企业退休人员的生存和流动情况,不多修正数据库,实现领取养老金认证工作的信息化;协助社区医疗门诊等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经常性的组织企业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003年,养老金实发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人数,1415720,社会化发放比率100%。
2006年,城镇社区服务社区数6576,社区服务单位个数226,城镇便民利民服务店10262。
2.2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评估指标分析
(1)从以上指标与数据中可以认识到,我国的社会化管理已具有一定的水平。
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已经实现, 社区服务机构数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各种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立表明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趋近完善,服务单位个数增加,职工人数相对减少表明管理效率提高,人均享受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从总体上看,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正在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2)在良好的形势下,仍存在着某些问题。
财政支持的力度不够,影响更多的服务项目开展;社会上部分劳动者对社会化管理服务认识不足,对社会化管理服务有若干顾虑,不愿意转为社会化的管理服务;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制度中缺少相应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的列支科目,致使经费不能落实,影响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社区需要建立养老服务信息查询系统,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 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规范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深化社区相关服务。
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上,不断的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加强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和专业化服务的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质量,引进并开发更多的管理服务内容。逐步在社区中的退休人员提供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以满足企业退休人员除享受养老保险之外,能够享受更多的便捷的服务。提高退休人员的组织化程度,提倡退休人员自我管理与互助服务。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发展退休人员公寓,为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社区服务,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2)做好信息查询工作,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水平。
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向企业退休人员直接提供服务,可以直接与企业退休人员进行交流,这样就必须做好重要信息的传播工作,一方面宣传有关的政策法规,提供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社会化发放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服务。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以及社区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如下的查询服务:柜台查询,社区服务机构设立专门的咨询柜台,安排专业人员,解答相关问题,听取企业退休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社区不定期的组织咨询活动;印制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社区退休人员有关养老保险管理方面的意见和信息;电话查询,这种方法较为便利,但是会出现某些沟通障碍;再有条件的社区,提供网络终端进行查询,现行的网络终端主要有两种:触摸屏和电脑终端。
(3)完善社区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平台,将各项社会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街道和社区作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的载体,社会化管理工作平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目标的实现。社区社会保障事务机构的编制由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提出方案,确定相应的社区服务机构。机构人员的确定和工作经费,由当地的财政部门拨付,现阶段应该加大财政的支付力度,为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动力。相关机构的工作经的落实,社区服务机构的相关政策落实,直接影响社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在完善社区工作平台的过程中,也必须完善相应的行政监督机制,以促进社会化管理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候文若.社会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2).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7).
[3]吴国卿.居家养老和社会化服务[J].社会生活,2000,(12).
篇5
(一)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和分析研判,落实更加有效的就业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就业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推动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和民营企业,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稳慎实施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用于促进和稳定就业政策。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7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0人,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二)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继续实施“三支一扶”和基层公益性岗位计划,落实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补贴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一线就业。加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服务,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深化开展“春风行动”等各类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工作,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有序市民化。完善城乡就业援助制度,实施分类帮扶,解决好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继续做好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创业工作。
(三)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创业扶持资金的有效使用率,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充分发挥创业指导中心作用,规范创业服务标准,加强创业信息服务,打造特色创业品牌。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工作力度,加强发放对象的审核,继续推行“整贷直发”模式。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做好省级创业型城市考核评估的相关工作,并逐步开展创建创业型县(区)活动。继续开展创业培训工作。
(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城乡统一的职业培训政策。以促进就业为重点,扎实推进就业技能培训民生工程,调整就业技能培训工种目录和补贴标准,推行“直补企业、直补个人”的培训补贴办法;以稳定就业为重点,围绕现代服务业和经济园区,大力开展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面使用职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年组织就业技能培训1000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600人。
(五)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体系,推进市场中介机构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投入力度,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绩效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试点。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络等信息化建设,完善失业监测预警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基本信息库,运用人事软件提供人才服务。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帮助主导产业、园区企业及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
二、以城乡统筹发展为重点,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完善保险制度。落实国家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等政策,按照省、市政策,稳妥做好老农保、村干部养老保险过渡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工作。巩固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成果,稳步推进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和大病保险工作。完善工伤保险奖惩机制,做好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实施工作,开展工伤认定、工伤康复和工伤预防工作。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制度,指导开展企业年金工作。
(七)扩大覆盖范围。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引导适龄居民积极参(续)保缴费。以高风险行业和事业单位为重点,不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事业单位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生育保险实施范围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全年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96万人、3.81万人、0.7万人、1万人和0.79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86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
(八)提高待遇水平。严格执行企业职工退休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按照省、市要求,提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完善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进一步提高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及时足额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
(九)强化基金监管。配合全市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继续跟踪督促整改。积极推进医疗保险总额预算管理,探索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严格医疗费用审核结算。完善社保基金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认真执行要情报告制度,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督,按照要求实施社保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工作。做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工作。
(十)提升经办能力。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大厅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服务大厅建设,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流程,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做好市内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网络应用和省内外异地住院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工作。落实社会保险关系市内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继续开展经办机构“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保持在85%以上。
三、以“两高”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做好政府人才工作。
(十一)着力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重点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高端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特色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配合做好专家服务基层工作,推进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规范职称评审和资格考试工作,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十二)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深入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技师培养带动工程。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基层平台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技工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全年培养技师15人,培训高级工100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1500人。
(十三)着力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加大引智项目申报执行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力度,提升引智工作效益。积极组织实施2013年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活动。重点实施好2013年“茶树上联苯菊酯类农药防治替代技术研究”和“国外优良牧草引种驯化关键技术”2个引智项目。继续抓好省第四批千村引智示范项目——药谷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金银花GAP种植与精深加工技术推广跟踪考核工作。
(十四)着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健全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加快形成统筹推进政府各项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推动人才工作创新。
四、以科学规范有序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十五)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组织实施2013年全县公务员考录工作,继续开展公开遴选工作。加大“四类培训”、对口培训和依法行政培训力度,强化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表彰奖励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监督约束机制,规范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十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参与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后管理工作,规范聘用合同管理。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四级岗位人选核准工作。认真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强化监督指导。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落实安置任务,改进自主择业干部管理服务,切实做好部分企业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
五、以完善工作机制为重点,合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年”活动,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向乡镇、街道及社区延伸。加强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宣传贯彻工作,开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专项行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继续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7%以上,企业集体合同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加强对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管理,推动带薪休假、高温劳动保护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政策的落实。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
(十八)建立劳动薪酬增长机制。做好企业工资分配指导调控工作,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完善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加快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十九)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积极推进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在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示范。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和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加强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案件处理力度,仲裁结案率达到92%以上。
(二十)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两网化”覆盖率达到70%。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执法活动。加大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超时加班、非法用工等突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及时查处重大违法案件。开展“诚信用工、诚实劳动”活动,推进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建设。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监察执法效能。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到97%以上。
(二十一)扎实做好农民工工作。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方向,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作政策措施,做好城乡一体的农民工就业、培训、维权等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推进农民工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实施家庭服务业培训工程,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
六、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二十二)加强人社工作调查研究。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研和专题业务调研工作机制,局领导全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0天。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围绕中心工作,加强对全局性、制度性政策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促进调研成果转化。深入研究经济形势、社会风险等因素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提高调查研究服务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十三)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设施建设和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乡镇(社区)、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站)管理服务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创文明服务窗口、争当岗位标兵”活动,加强科室、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启动金保工程二期建设,推进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建设,年内全县持卡人数达到3.72万人。继续实施人事考试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加强人事考试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等各类考试服务和安全工作。
(二十四)强化规划、宣传和法制工作。开展“十二五”人社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组织实施2013年人社事业发展计划。加强新闻报道和信息宣传工作,提高人社各项政策法规群众知晓率。加强舆情监控和引导工作,及时有效应对社会舆情热点。深入贯彻落实人社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及时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积极开展法律实施监督检查。继续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上一篇:小学语文活动课教案
- 下一篇:劳动教育课程总结报告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