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加快推进我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工作,根据《XX县2019年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土地复垦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2019〕X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对全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安置后全部腾出的旧房屋、宅基地及院落等附属设施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拆除旧房将宅基地和附属设施占地进行复垦,充分使用土地资源,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因地制宜、精准实施原则。
充分发挥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和村级组织在宅基地复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搬迁户自愿自主复垦宅基地,注重迁出地土地开发与生态修复。
(二)分步拆除、整村复垦原则。
先对已经签定《搬迁复垦协议》的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户腾出的旧房屋、宅基地及院落进行拆除,再对易地扶贫搬迁旧房进行拆除。待两种类型的搬迁户全部旧房拆除后,整村进行复垦。
(三)责任明确、协作推进原则。
旧房拆除、复垦所在地常店村党支部、村委会是项目实施主体,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是本村旧房拆除及复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亲自指挥,确保于2022年10月31日前全面完成旧房拆除及宅基地复垦工作任务。
三、实施内容
(一)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对象。
(二)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2020年6月30日前)。
常店村两委干部到高家庄、任家庄等自然村搬迁户中,广泛宣传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及复垦政策,引导农户支持和参与旧房拆除与复垦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二)审核公示(2021年7月31日前)。
常店村两委对测绘公司测量旧房拆除及复垦面积进行逐户审核看是否测量到位,并将测量情况进行公示,做好留存影像资料等。
(三)组织拆除(2021年8月1日—2022年7月31日)。
1、对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由常店村两委委托专业队伍统一实施拆除工作。
2、对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对象参照实施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旧房拆除工作,按照测绘公司测量和估价结果,补足差价后,进行旧房拆除工作。
3、对不属于2012年XX县扶贫异地搬迁和2019年XX县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对象的房屋进行拆除,按照测绘公司测量和估价结果,补偿房价后,进行旧房拆除工作。
4、旧房拆除复垦地块质量要达到:复垦地表上的砖瓦、木料和原房屋基础基石等建筑物要拆除清除彻底,并及时清运干净,地表平整、可直接垫地。
5、要严格执行政策。即搬迁户原有的旧房要全部拆除,严禁将拆偏房、圈舍、烤房等冲抵旧房拆除,严禁弄虚作假。
(四)实施复垦(2022年8月1日—2022年10月31日)。
由常店村两委委托专业队伍或有实施复垦工作的村民进行土地复垦,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实施,经镇政府和县自然资源部门验收合格后进行复垦费兑现。
完成复垦后,由常店村委会选址统一规划农具点和粮食临时堆放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成立XX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组,成立常店村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指挥部,分别承担督察指导和具体实施工作。
(二)明确责任,确保落实。
1、常店村支部、村委是农村危旧房拆除工作的责任主体,村支部书记要亲自安排、靠前指挥,做到底子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到位、资料完善。要做好旧房拆除前、拆除中和拆除后的影像资料的收集,拆除前照片包括旧房及附属设施远景、近景图片(其中近景照片必须能辨别户主及房屋结构),要确保旧房拆除地块复垦位置准确,四至边界清楚,工程建设内容与拆旧复垦方案相一致,并妥善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2、镇财政所负责对旧房拆除复垦工程施工费预算进行审核,并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3、XX自然资源所负责竣工验收资料的编制工作,并对复垦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旧房复垦耕地质量进行验收;编制竣工验收资料。
(三)严格督查,严肃问责。
XX镇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组将采取“一周一调度、一旬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的督查机制,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予以通报。
篇2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利用
地质灾害是人类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灾害。地质灾害对人类的伤害较大,危险系数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若是某一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当地的地质环境也会受到影响或者是发生改变。地质灾害有很多种类,像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随着人们对地质的不断研究,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众多地质学家的重视。地质灾害的形成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从人类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我们要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整合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和地质环境的利用工作。本文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试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
一、地质灾害概述
1、概念。
地质灾害属于地质现象的范畴。通常情况下,不良地质现象称之为地质灾害。板块运动容易使地质灾害产生。人类对地质环境的活动较为频繁,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地质环境的恶化,容易促使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时地质灾害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地质灾害会危机人类的生命,损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延缓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进程。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滑坡、土地沙化、黄土湿陷等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现状。
我国受地质灾害的侵扰较为严重,我国拥有较为宽广的国土面积,绵长的边界线,地质条件较为多样。从世界受灾程度上看,我国无论是对规模、强烈程度以及危险系数的统计,相对来说数字较为庞大,可见我国受地质灾害的程度较为严重。我国西南地区降雨丰富,物资充沛,但暴雨现象也比较常见,西南地区山体受暴雨的冲刷,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表现为滑坡或者是泥石流,对该区域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对当地的通讯设施和经济建设有所破坏。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土壤贫瘠,人群较为密集,使得土地沙化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延缓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四川等地多年来深受地震的困扰,对当地以及国家带来严重创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大,致使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呈上升趋势。地质灾害防治问题急需要被解决,防治工作必须被落实。
二、地质灾害防治系统
我国深受地质灾害的侵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倍受众人所关注。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上级到下级都有较为合理有效的安排,形成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系统。我国通过对国民普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常识以及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工作等方式,强化国民意识,避免因慌乱使地质灾害中人员伤亡率上升。我国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心放置在“预防”上面,有利于对地质灾害做出及时有效的整治方案,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区划调查。
地质灾害发生会给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影响。有关人员调查地质灾害发生地的地质环境情况,并做好记录整理归档,作为评价地质灾害潜在危险系数的资料依据,然后对评估风险并做区划。统计各地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做好区划调查工作,有利于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监测警报。
监测指的是监测地质环境的变化,并对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掌握可能诱发灾害的隐患资料。警报是构建灾害报警系统,依据监测的结果,向居民发出防灾预警信号。监测警报对技术和行政有较高的要求。监测警报系统的完善支撑着后续防治工作。
3、搬迁整治。
上述两个系统为搬迁治理系统奠定了基础。搬迁是指对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区,采用搬迁避让的方式,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将该地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治理是运用工程治理措施,从根本上治理地质环境,清除灾害隐患。二者主要以调查监测地质灾害的数据为根据,评价地质勘测的结果,分析诱发地质灾害的隐患,确定灾害隐患地点。
三、环境利用评价系统
地质环境的利用具备公益性、基础性、服务性,评价系统的构建要从地质环境利用自身出发。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系统是在弄清某地地质环境利用实况的基础上,分类设置实施方案,从而提高地质环境的利用率。地质环境若是能够被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缩短地质灾害的波及面,减轻危害度,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服务的功效。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系统中开展评价活动要以体现地质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为目标,考虑活动是否符合实用的要求,是否可以实行的问题。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系统,评价的范围涉及地质环境条件及变化,环境质量,灾害成因、风险级别等等。评价系统的思维模式不能固定于一种模式上,要有探究意识,勇于革陈出新。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灾害防治调控、功能区域的划分等都属于地质环境利用评价系统研究的内容。评价系统遵循评价结果好用的工作原则,考虑工作方案是否符合区域特征和服务目标的要求。在工程方面,构建地质环境安全系统,有利于人员实施凿山建隧等大型工程时,降低对地质环境的损坏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构建工程地质环境安全系统,为工程的实施提供安全保障。结束语综上所述,地质灾害的不定时性和不可避免性,会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伤害。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地质环境的探究。我国深受地质灾害的侵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倍受众人所关注。我国的地质防治工作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本文从地质灾害入手,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概述,试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和环境利用评价系统,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洪,冯薪霖,周芙蓉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
[2]陈国金,陈松,陈江平等.巴东城区规划发展的地质环境综合效应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38(4).
篇3
一、“三项行动”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由局办公室牵头,矿管股、地质环境股结合全县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研究起草全县国土资源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国土资源所、机关股室,建立起工作机制。
二是明确工作重点。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及省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我局立足于部门实际,把“三项行动”细化为三大类,即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四个阶段、三个内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三个阶段)、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三个内容)的具体工作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三是落实责任主体。我局成立了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领导组织机构,制订出具体工作方案,以保证本单位“三项行动”的稳步实施。
四是严格指导督促。我局近期配合相关部门派出检查组赴各乡镇督促、指导“三项行动”的开展。并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对各地排查治理非煤矿山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的无证开采、超层越界、尾矿库违规排量的矿山,违反地质环境管理法规,造成严重地质环境破坏和地质灾害隐患等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二、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进一步提高对矿山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防止麻痹大意的思想,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毫不松懈地抓好工作,认认真真分析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形势,找准薄弱环节,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开展好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加大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力度,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深化专项整治,消除事故隐患,全力推动我县安全生产状况的进一步好转,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意识
一是深刻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形势,多找差距,不盲目乐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厌倦情绪,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立足超前防范,认真组织安全检查,落实主体责任,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巡查记录,确保巡查工作不留盲点和死角。
二是加大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采取有效措施立即进行整治。整治工作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人、完成时限、措施等。
三是加大监管和执法监察力度,促进整治措施的落实。对一时难以整治的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要制定监控措施,落实专人负责监控,做到万无一失。
四是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了行业专项安全生产会议,研究安排好安全生产工作,对照与县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组建工作班子,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五是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应急工作机构,把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领导重视,措施有力,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三)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专项整治
工作中本着什么情况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严重就整治哪里的原则。加强对矿山、采石场的安全生产监管和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及监测工作,并进行重点进行专项整治。通过专项整治,责令停产或取缔关闭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和采石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日常工作中,每年“元旦”、“春节”、“五一”、“安全生产”宣传月、“十一”期间,我局都要会同县公安局、安监局、乡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采矿行为,维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行业安全生产。今年1-5月,分别深入乐红、龙树片区,在乡镇政府的支持配合下,重点对龙树乡辖区内白岩、石灰窑、徒家坟砂石料开采点进行了检查,发现多处非法开采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针对存在问题,检查人员对向太府、苏正检、李家顺、李太恩、李雄恩、李宏正、马大贤、李才军、李毛进、王高正等人,一是做耐心细致的安全生产、矿产资源和治安管理处罚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二是由公安机关依法没收炸药4公斤、导火索4米、雷管3枚,并对有关当事人作出了行政处罚;三是由国土资源局下发违法开采通知书9份,依法责令停止了非法开采,作业人员立即全部撤离了现场。但当检查人员深入现场时,没有非法开采,当检查人员撤离现场后,又出现了炸石取材的情况。在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县国土资源局、公安局、安监局和乡镇人民政府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动态巡查,通过蹲点守候,抓获了非法开采者,当场没收钻机1台、钻杆2根、撬杆5根、炸药6只,处理非法开采者3人。
(四)切实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监管
一是重点检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情况。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非煤矿山的安全监管。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有效防止和查处、打击矿产资源非法开采行为;坚决关闭非法的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井,严厉查处已经取缔关闭又擅自恢复生产的非煤矿山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进一步检查和核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发现和掌握隐患点变化情况,检查监测人员的值班监测情况,督促和指导监测人员搞好监测,做好监测值班记录;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的检查督促,加强矿山环境调查、监测和灾害防治,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20*年,*认真开展了矿山专项整治工作,20*年至2009年,又深入开展了治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秩序工作,成立了领导组织和办公室,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坚持动态巡查,对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打击一直保持高压态势。目前,金属矿的开采已比较规范。在砂石料开采方面,因*“11.15”、“11.26”和“8.10”地震后恢复重建的需要,以及龙树片区砂石料资源相对紧缺,导致非法开采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农村,冬春季节,砌房盖屋多,农民自采自用确实存在,且点多面广,难以发现和及时有效制止。
四、相关建议
篇4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安排部署年度工作。
及时召开全州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对本年度的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将**年度国土资源目标责任制、**州**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责任制、**年省委省政府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年全州19项重大建设项目40项重要建设项目9项重点前期工作20项重点督查工作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国土资源局和本局各科室,明确了具体责任人,成立了督查办公室,对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促。
(二)努力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土资源部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和监管工作的通知》及省有关配套文件精神,认真做好资源保障服务和保护工作。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制定了我州贯彻落实的政策措施并要求三县严格执行。将新增中央投资计划项目和省重点建设项目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在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下,优先安排用地,重点予以保障;主动服务,积极做好新增中央投资计划项目、省重点项目和州级重点项目用地前期工作,按要求和时限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衔接工作和建设用地预审工作。按照省、州的要求,积极组织完成中央投资重大项目投资建设项目的预审工作,目前我州的十一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已全部通过省国土资源厅的预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工作也已完成。具体项目是:小中甸水利枢纽工程、德贡公路、武警**支队直属大队、德钦县城整治和拓展工程、香格里拉县垃圾处理场、维西县市政二期基础设施建设、维福公路、香格里拉县城环境建设、维西县永春乡政府搬迁、去学河水电站、维西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总用地规模1678.54公顷,占用耕地295.73公顷。协助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事务中心完成了丽香铁路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和预审工作。
(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进展顺利。
上半年完成了全州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部分的外业验收工作,通过了省级专家验收,三县二调农村部分外业工作都已验收合格,已转入内业工作。三县(城镇部分)的地籍调查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预计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四)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今年上半年,全州范围内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和州内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有16个。其中去年已动工的2个,今年动工建设的6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已经落实建设资金的3个,开展前期工作的5个。以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占补平衡项目中已落实的11个项目总建设规模达1073.5公顷,预计新增耕地385.91公顷,总投资为3559.84万元。
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着手制定全州国土资源系统内的中低产田改造方案,编制改造项目计划,积极为争取资金作准备。
认真开展2008年度耕地目标责任制履行工作和“双保行动”。根据省政府的通知精神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要求,开展了全州2008年度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针对我州扩大内需项目用地情况正在开展保增长保红线的“双保行动”工作。
严格执行《云南省州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农户,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保护工作责任到人。按时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任务;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先补后占规定,确保做到补充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
(五)切实做好我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三县一区在汛期前编制了**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州政府印发了《**州**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明确了重点防治区及点,落实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根据迪督字[**]8号《督促检查事项办理通知书》的督办要求,要求三县一区国土资源局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力度。现已进入汛期,为了使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防灾减灾常识,下发三县一区国土资源局防灾宣传画900张,《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折页500份。德钦县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上半年已投入资金1800万元。
(六)加强规划工作。
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部署,进一步督促专业队伍推进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进度,两个规划的大纲和专题报告已经通过了省厅的审查;编制了我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参考指标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解方案上报州政府审批下达。
(七)加强矿政管理和矿产资源整合工作。
积极为矿山企业服务,做好矿业权的年检工作,积极配合省厅处理好探矿权的遗留问题。按照省厅和州政府的要求,制定我州的矿业权整合方案上报州政府审定。按照省厅的要求,积极开展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目前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编制了实施方案上报省厅审批。
受经济危机影响,今年矿产品价格还处于低迷状态,我州大多数矿山企业已经停产,探矿工作也收到了极大影响,今年1至6月份矿业固定资产投入才有1.4536亿元,仅达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八)积极开展宣传调研工作。
针对今年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上半年重点对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双保行动两项工作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在第十九个“6.25全国土地日”的宣传活动中,香格里拉县和德钦县除了在县城开展宣传活动外,还结合香格里拉县金江镇国土所和德钦县奔子栏镇国土所办公设施的建成挂牌活动开展了宣传活动。6月26日参加了由州纪委监察局等五部门举办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通过广播电台宣传了目前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
结合今年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深入开展调研活动,5月份局党组马成伟书记到三县及开发区就深化基层国土所体制改革,加强州局对县级以下国土部门的人事管理方面开展了调研;6月份王建国局长与杜云胜副局长带领耕保科长、矿管科长等相关业务人员对德钦县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情况、矿山生产情况、地质灾害点的防治情况等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检查组认真的到德钦县的每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矿山、地质灾害点作了实地核查,对各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7月份计划到香格里拉县和维西县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国土资源管理队伍急需得到加强。
国土资源部门既要保护好有限的土地和矿产资源,又要保障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是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部门。要履行好我们的职责、行使好我们的权力,必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队伍作为保障。而我州国土资源系统现有的人员数量已满足不了工作需要,人手紧缺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工作难以及时完成。各县国土资源局人员也较少,大部分人员参加二调工作而影响到局机关日常业务的开展。另外,目前大部分国土所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储备土地紧缺。
我州的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已成立多年,由于缺少必要的收购资金,目前基本上没有储备土地可供使用,是导致私下交易土地行为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由于土地使用者直接向农民卖地,一方面导致城市规划难于实施,另一方面造成城区地价普遍上涨,致使我们的统征土地难度增大,执法任务加重;同时也导致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深度、广度不够。
(三)地质灾害频发,而专项治理资金紧缺,防灾减灾任务艰巨。
我州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环境极度脆弱,特别是德钦、维西两个县城都时刻处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威胁之中,需要尽快地到治理;另外我州大部分乡镇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需要及时治理,但我州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建设任务重,资金不足,难以挤出较多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需要我们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防治。
(四)业务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我州社会经济发展较慢,地方财政难以满足国土资源各项业务工作经费,而目前开展的二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等工作需要资金保障,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继续深入开发“双保行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州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协调,加大力度,切实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优先考虑全州19项重大建设项目40项重要建设项目9项重点前期工作20项重点督查工作项目用地。全面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进一步摸清存量土地家底,努力在盘活存量上下功夫,走建设用地内部挖潜之路。按照“双保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认真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确保全州耕地总量不减少。
(二)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
结合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按照我州实施方案确定的整顿规范的内容、要求以及工作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强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和规范工作。对各类违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对勘查项目全面检查,对矿产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查办,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全面推进探矿权、采矿权招拍挂出让制度,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着力提高经济效益。年底争取完成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任务以及州政府下达的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三)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认真落实《地质灾害治理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建立和完善监测防治体系,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动态变化情况。加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制度和建设用地地灾危险性评估制度,减少人为地质灾害发生。
(四)加强土地市场建设与规范,积极为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努力将土地矿业开发整理储备交易中心的全部职能发挥出来,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一步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继续搞好我州闲置土地的清理整顿工作,以查处重大典型案件为突破口,坚决遏制土地违法上升的势头,禁止单位或个人私下向农民集体购买土地,制止乱占滥用土地的行为,为我州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篇5
【关键词】山洪;地质灾害;成因;分析;预报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江西省是山洪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地质灾害。万载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全县17个乡镇大部分为山区乡镇,受地形限制,许多农民只能依山建房或者切坡建房。而万载的地形地貌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切破建房后加剧了岩石的风化,很容易发生崩塌和滑坡,带来了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研究山洪地质灾害,是防灾减灾领域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山洪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形成的条件,建立健全山洪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制定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将山洪危害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二、洪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1、强降水致灾成园分析
(一)、山地雨量分布特点
山区降水较多,差异较大,其水平分布是北部多于南部,随地势升高,湿度增大,地形雨较多,故降水的垂直变化大。一般从低到高,雨量增多。
(二)、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决定暴雨的发生
暴雨的出现,必须有充沛的水汽,如果没有水汽,作为降水的“原料”就没有了,而水汽输送,对于暴雨而言主要是由于水平输送而决定的。当冷暖气流交绥时,暖空气源源不断地被抬升一疑结一降雨。故当500hpa图上存在风的切变、有低槽,锋面存在时,极易形成暴雨过程。
(三)、地形抬升作用加剧强降水的发生。
山高坡陡,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形成上升运动把承汽能量补充给降水云团,从而使云团继续增长,并在山区长时间滞留,形成局部强对流性降水。
(四)、降水是山洪地质灾害的诱发条件和主要动力。
山地由于其森林覆盖率高而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常维持在80%左右,偶尔发生一次暴雨过程,通过渗透分流,地表尚不会形成大的径流,但在短时期内连降大暴雨.浅层土壤就会迅速饱和,地表迅速形成径流,带动山体滑坡,形成灾害。
(五)、人类活动因素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人类活动愈趋强烈。人既是治灾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致灾的主要因子。因人口急剧增长、人多地少以及过度开发土地、自然资源,侵占水面、河道,必然导致土地退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环境系统失稳。
(六)、河道淤积阻塞
由于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对河道的不断侵占,造成河道不断淤塞,河道的泄洪能力不断下降,这是山洪灾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现有防洪标准太低
我国各个地方现有的的防洪标准较低,只有很多原因造成的,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山洪是自然灾害,难以控制。
三、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点多线长面广。防治难度大
我国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大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群众居住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加大了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难度。
2、工程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
我国病险水库很多.除险任务大.河道堤防工程防洪标准低,急待治理,因此抗洪抗灾能力很弱。
3、认识不够.导致灾情加大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山洪地质灾害是天灾,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防御手段,在河道边、易涝区、陡坡下乱挖、乱建、挤占河道,造成河势不稳,河道泄洪能力大大降低,往往导致小洪水有灾难,大洪水严重泛滥的严重后果。
4、防治无有效措施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协调统一,缺乏有效的防御措施。
四、山洪泥石流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
1、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
针对汛期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灾害,我们建议制定以下措施:
(一)、高度重视,提前部署极端天气下的各项应对工作
要扎实落实政务值班制度,加强信息报送工作,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加强监测预警和预报,及时预警信息,提早安排部署防范应对工作;要层层落实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责任制,确保工作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要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集中进行排查;要建立有关职能部门日报制度。
(二)、加强协调,部门联动,建立畅通有效的应急联动机制
国土、住房城乡建设、气象、水利、煤炭、安监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加强协调合作,按照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要切实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作为气象部门要做好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做好极端高温、局部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各种灾害性天气信息的及时,做好中短期的预报工作;及时制作短时临近预报,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
(三)、进一步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要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保障能力;要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要整合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救援设备、装备的准备工作;要提前制定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案,落实应急预案中的各项保障措施;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不断强化公众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做好防洪避险知识的宣传。
(四)、建立思想保障体系
(1)、制定有关山洪地质灾害的法律、法规、条例和办法,以此来约束人类的社会活动,规范行为规则,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大力宣传有关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的有效措施,使危险区域的群众从思想上认清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性,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预案。
(3)、强化预防意识,加强相关技术培训,对于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山洪地质灾害,要制定相关村规民约,通过有益的社会活动,预测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趋势,破坏其产生的条件,形成安全稳定的整体,并将相关预防知识长期培训,达到家喻户晓。
(五)、建立应对保障体系
(1)、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验收制度。加强水保执法,严格监督各矿产开采者,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实行责任期终止时,必须对水土保持方案进行验收,对落实不力者要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并实行再次申请开采一票否决制。
(2)、建立监控资料档案和预警数据库。县级以上山洪地质灾害预防机构,设置数据采集储存库,并由专人负责对各危险期采取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出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的规律,及时掌握动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降低灾害发生概率,降低灾害损失。
2、以下三种条件下已发生山洪和泥石流
(1)陡峭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2)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如果某地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气象部门应高度警觉,做出预警预报,预防泥石流的发生。发现山洪泥石流袭来时,千万不能顺着山沟的方向往下游跑,而应马上向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两侧山坡高处跑。只要大家提高警惕,预警和防范措施到位,一定可以降低伤亡。
五、预警系统项目建设
1、预警系统分析
系统具有基础信息查询、水雨情监测查询、气象国土信息服务、水情预报服务、预警服务、应急响应服务、系统管理等功能。系统可进行拓展升级和信息共享,并给气象、国土等相关部门留有接口。预警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实时雨水情数据库、山洪灾害预警专题数据库及进行数据交换的临时数据库。
2、项目目建设总结
要做好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项目建设主要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因地制宜,合理加密雨水情监测
按照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因地制宜确定发生的临界雨量(水位),在山洪灾害易发区加密建立监测站点,同时布设监控设备,为人员转移避险提供科学依据。
(2)坚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施工
搞好规划设计是项目建设的首要前提。
(3)优化实施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通过进一步掌握技术标准,设备参数、设备性能,结合项目建设实际,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
(4)注重预警,落实群策群防措施
手机信息的传递.大量现代化高科技的非工程措施体系运用。提升了快速有序主动避灾的能力。
六、结束语
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自然灾害的危害是巨大的。即使如此,在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人类也可以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做到不同程度的下降。山洪是自然危害之一,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对山洪成灾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预警措施,将其危害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王志禄,张燕,孙畅.陇南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及预警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1):105-110.
[2]吴囤生.平潭虎潮山体滑坡成因分析及其治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 [3]锡稳.陶建红.冯军.陇南“5·31特大泥石境灾害成因分析[J].气象,2004,30(10);45~46.
篇6
一、实施时间和范围
实施时间:2009年--2011年
实施范围:全市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举办的所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工作目标:通过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开展抗震加固、提高中小学综合防灾能力,使全市中小学校校舍达到国家规定的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主要任务:从2009年开始,三年内重点完成:1.对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完成迁建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任务;2.对存在消防和雷击安全隐患的中小学校舍的设施完成整改任务;3.在选址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完成集中重建、对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完成改造加固任务。
三、工作步骤
(一)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按照国家的校舍安全技术规范,集中全市的专业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对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不包含在建项目)进行逐栋排查鉴定。做到"县不漏校,校不漏幢",并逐校、逐幢形成评估鉴定报告,建立每幢校舍综合安全档案。
校舍排查工作要于2009年8月31日前完成。校舍鉴定检测工作必须在2009年12月31日前完成。
(二)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根据排查、鉴定结果,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正在实施的破旧校舍维修改造,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三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的实施计划。2009年度加固、改造计划在2009年8月31日前编制完成,三年总体规划及2010年、2011年加固改造计划在2009年12月31日前编制完成。
(三)区别情况,分类、分步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对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根据评估分析论证结果确定治理或避险搬迁;对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进行加固改造;对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进行集中重建;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应废弃的危房校舍,确保立即拆除;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
校舍安全工程要按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建设。新建校舍选址必须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并避开有隐患的河流水库、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储灰库等建筑物下游易致灾区。
部门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校舍安全工程由举办方负责实施。
四、资金安排和管理
政府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纳入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予以保障;高中段学校按隶属关系和办学体制统筹落实校舍安全工程资金。部门办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由举办方负责,政府给予指导和实施监管。
按照"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管理,规范使用校舍安全工程经费,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款。学校举办单位要保证按工程进度拨款,不得拖欠工程款。制定和落实有关规费的减免政策,切实节约投资。
要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跟踪监督。对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减少政府投入以及疏于管理影响工程目标实现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校舍安全工程实行国务院统一领导,省政府统一组织,市、县政府负责实施,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为扎实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市政府成立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市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立排查鉴定组、项目实施组、资金筹措组、监督检查组等若干专业组,由相关部门领导担任组长,具体负责。
市校安办和各工作组要在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举全市之力,统一组织对校舍的逐幢排查和检测鉴定,审核每一幢校舍的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具体组织工程的实施,落实施工管理和监管责任,按进度、标准验收,建立健全所有中小学校、所有校舍的安全档案。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的校舍安全工程。
各有关部门要抽调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按时完成所分担的任务:市教育体育局负责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总体协调,校舍的迁建、重建和加固改造;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等负责校址避开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有隐患的河流水库、淤地坝、蓄水池、尾矿库、灰库等建筑物下游易灾区的排查鉴定和整改方案制订;市建设局、建管局等负责中小学校舍结构、质量安全的排查鉴定和检测,逐校、逐幢形成评估鉴定报告,提出加固改造建议方案,协助市教育体育局完成D级危房的重建和C级校舍的加固改造;市气象局负责校址避开台风易灾区和存在雷击安全隐患中小学校舍的排查鉴定和整改方案制订;市消防大队负责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中小学校舍的排查鉴定和整改方案制订;市科技局负责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中小学校舍的排查鉴定;市财政局负责校舍安全工程所需资金的筹措和拨付;市监察局、审计局负责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监督和审计。其他部门负责相关任务的完成。
篇7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战略。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前地质工作者的首要课题,也是矿业城市发展的理论依据。根据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治理现状,分析因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危害,探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矿业城市地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
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可持续发展;下花园区
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曾经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煤炭、电力工业基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规模的开采始于20世纪30年代,下花园共有国有煤矿4家、乡镇和私营煤矿85家,平均年产原煤236×104t,直接和间接从事煤炭产业的人员近5万人,占全区人口的1/2,煤炭工业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1.13%。下花园是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工业城市,过去曾因资源而富足,如今资源枯竭已成为现实,城市地质环境质量急剧下降,昔日煤炭资源的优势已成为弱势。2009年3月,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本文以下花园煤矿、兴隆山煤矿、前山煤矿、鸡鸣山煤矿为例,论述矿业城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
1矿业城市地质环境概况
下花园位于河北省西北,矿区地处冀西北低中山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花园组地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砂页岩为主,间夹炭质粘土及煤层,总厚约99.14m。全区构造较复杂,东部有古城梁穹窿,北为莲花山逆断层,南为鸡鸣山逆断层,中间为玉带山向斜,两山两侧各有一个由南向北推覆的大逆断层,断层以南形成黄土港倒转背斜,磁炮窑倒转向斜和磁炮窑倒转背斜断层、褶皱构造的存在和发育,是采煤诱发的地下水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采煤引起的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客观地质条件。矿区地下水类型分别为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层间水。多年地下采煤,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污染地质环境,造成生态失衡、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矿业活动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煤炭资源的枯竭与耗竭,同时诱发了一系列突发性、缓变性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矿坑突水等。
2矿业城市采掘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
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矿山开采堆积形成的大型矸石堆,占压土地资源、含水层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
2.1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危害由于长期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上覆岩层的应力平衡被打破而产生岩土体变形,逐步沉降引发地面塌陷,地表塌陷已形成了12.5km2采煤沉陷区,最大限度下沉值6.773m,最大水平位移值为2.04m,塌陷坑面积达26974m2,导致各煤矿区周围村庄房屋变形、开裂、倒塌等不同程度的损坏,损毁耕地,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煤层开采后,部分地段形成采空区,不均匀沉降地段形成地裂缝。其中一部分是随地面塌陷伴生的,一部分是独立发生的。与地面塌陷伴生的地裂缝多呈弧状,一般延伸不长,深度比塌陷坑小,宽度不大;独立发生的地裂缝一般呈线状展布,并具有条带状并列分布的特点,长度可达数十到上千米,裂缝宽度0.5~0.67m,深度可达2~6.5m,地裂缝多沿280°~320°方向展布。导致地表建筑物变形,主要发生在下花园煤矿、兴隆山煤矿、前山煤矿、鸡鸣山煤矿矿区及矿区影响范围内的部分村庄,破坏的民房近万间,主要表现形式为墙体开裂、地面开裂、地基下沉,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且这些地裂缝在阴雨天还会有毒有害气体渗出,直接威胁着矿区及矿区影响范围内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2不稳定斜坡及其危害不稳定斜坡位于下花园区鸡鸣山西坡,为土质斜坡,碎石土厚5~15m,下伏寒武系红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灰岩,产状115°∠29°。斜坡坡面长91m,坡长200m,坡高70m,碎石土的碎石含量约70%,粒度5~10cm,占80%以上,最大可达50cm,坡体中下部坡度30°~50°,坡上部坡度20°,坡向244°,目前斜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威胁公路、铁路各段长达200m,且对鸡鸣山景区造成危害。
2.3土地资源占压及其危害土地资源的占压及危害表现在2个方面:一为矸石占压、污染土地;一为地面塌陷损毁土地。经统计,治理区内较大规模的煤矸石堆有29处,煤矸石堆占压土地面积137128m2,体积约1071921m3。地面塌陷损毁耕地近千亩,使得土地丧失可耕性。
2.4含水层破坏及其危害开采煤层疏干地下水,矿区长期大规模抽取地下水,并超越补给幅度,严重破坏了含水层,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同时,土壤含水性下降导致的风沙化,严重影响地表植被生长、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2.5地貌景观破坏及其危害煤矿开采造成治理区内土地产生大量塌陷坑、地裂缝及煤矸石堆,不仅使区内耕地绝产,而且与自然景观极不协调,对区内地貌景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3矿业城市地质灾害治理现状
目前已治理下花园煤矿采空区,治理面积为3623000m2,对采空区的塌陷坑进行了回填,煤矸石清运工程,不稳定斜坡的治理,坡面面积18200m2。完成部分乡镇煤矿及其影响区的生态恢复及水利配套工程,面积为6km2;完成洋河两岸的生态恢复及水利配套工程,面积为7.15km2;在采空区范围内布设监测网点,监测面积3623000m2。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针对地面塌陷、地裂缝,采取采空区勘查工程,钻孔充填压浆工程进行治理,并对变形区开展长期监测工作;针对区内塌陷坑、煤矸石堆采取地形整治工程、浆砌石挡墙工程措施;针对治理区地貌景观破坏采取植被恢复工程、浇灌工程;对不稳定斜坡采取削方减载工程、挡墙护坡工程、挂网喷播工程。土地资源占压采取挡土墙工程、塌陷坑回填、采空区充填工程。
5城市地质环境保护规划与建议首先对下花园区内的各个矿山及受灾严重的村庄进行调研,在充分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技术方案,根据治理区的具体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政策主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结合下花园区各类规划及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布置治理工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中,要将国家政策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开发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将生态环境治理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彻底治理地质灾害隐患,恢复采空区地质地貌、增加可利用土地资源、推进产业集聚区和生态旅游区开发,做到改善民生和加快转型同步推进。如今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正按照“一个平台、六大产业”的转型思路,“一个平台”是指玉带山产业集聚区。“六个产业”是指新型能源产业、矿产开发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环京服务业。经过3年努力,使昔日破败萧条的煤矿废弃矿区变成了极具发展潜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要把生态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提到一个新高度。摆脱资源能源的路径依赖,加快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玉带山园区正成为下花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引擎,使下花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又一试点。
参考文献:
[1]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兴隆山煤矿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及一期工程设计[R].沧州:河北省地勘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质大队,2007.
[2]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矿产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设计方案(2010年度)[R].北京:北京华源地质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1.
[3]朱训,曹凤中,金鉴明,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代会的总体工作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民生保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重点”,充分发动群众,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开展灾后生产重建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根本出发点,按照先生命、再生活、后生产的要求,逐步解决。
2.坚持多方投入。广泛动员受灾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自力更生。各相关部门加大对上资金争取,推动灾后恢复重建迅速开展。
3.坚持基础先行。重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应急交通抢修、应急水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恢复重建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校舍安全工程、地质灾害点搬迁等工作相结合,保障恢复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4.坚持民生保障。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房住、有水喝,有病能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不受较大影响。
二、工作措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把生产自救、恢复重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定信心,不等不靠,及早谋划,迅速推进生产自救,切实做到“六个确保”。
(一)妥善安置灾民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市政府紧急下拨救灾应急资金,主要用于灾民的生活妥善安置等。各乡、镇、街道要把安排好受灾群众的吃、穿、住、医作为当前第一要务。乡、镇村组干部包户包人,采取亲帮亲、邻帮邻、就近转移安置等方式,对辖区内倒房户、危房户进行妥善安置,尽快做好毁损住房的认定和鉴定工作,摸清住房受损情况,搞好居民住房维修加固和新建住房规划选址并加快建设。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确保重建质量。对搬迁恢复重建的,要加强农村旧宅基地复垦工作。
(二)加快乡村道路恢复,确保群众正常出行。按照“先通后畅”的原则,全力组织抢修受损中断的公路及通乡公路。同时,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做好水毁村道的抢修,确保道路畅通。交通运输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水毁“村村通”路基、桥涵、护坡等工程,采取以奖代补政策,由各乡、镇、街道组织机械施工,清除悬空水泥路面,并对塌方处回填砂砾石。对大型桥梁、护坡等单项工程,采取“一事一议”办法解决。林业部门重点做好林区道路恢复重建。
(三)加快水毁水利恢复,确保农田灌溉需要。各乡、镇要积极发动群众采取一事一议、投资投劳、群众会战和专业施工相结合的办法,积极修复水毁水利工程。重点要抓好水毁沟渠河堤、安全饮水工程、农业灌溉设施等水利设施抢修工作,为防汛保安及抗击可能出现的高温伏旱做好准备。水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险塘险库及洪水易发地段的监控和管护,制定抢修加固方案,确保安全度汛。
(四)抓好农业生产自救,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业部门要指导各乡、镇、街道加快沟渠排灌水系的清淤除障工作,对受淹稻田尽快排水,努力缩短浸渍时间。对成灾农田作物,要及时清洗泥沙,倒伏秧苗要及时扶正护苗。要抓好改种补种,因水淹、冲毁造成绝收的早稻和中稻田以及水毁的秧田,要因地制宜,选择旱中熟品种及时补播种、育壮秧,安排晚稻生产。因沙土冲压一时难以恢复种水稻的,要指导改种玉米、大豆等旱粮,做到不空田、不荒田。同时,要利用山坡地、边杂地等扩种、套种,弥补因灾损失。加强动物防疫,促进畜牧业稳步发展。林业部门要加大林业技术指导及服务工作。
(五)加强地质灾害排查,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国土部门要尽快完成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评估,特别要查明全市交通干线、校舍、集镇和人口集聚地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对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要及时治理,切实防止地质灾害造成事故发生。加强对切坡建房及强降雨诱发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强化预警预报、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确保受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主要隐患点居住的农户和受灾户,因村制宜地重新规划选址,实施房屋整体搬迁,脱离灾害隐患点,以此达到防灾治本目的。
(六)加强社会公共服务,确保市场保持稳定。加强市场巡查,保障食品安全。突出重点食品、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开展日常巡查,重点防范淹死家禽、变质产品等各类不合格食品上市交易,保障群众食品消费安全。商务、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蔬菜、猪肉及日用食品等必需生活物资的调度与管理,严防哄抬物价,确保市场稳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6.15”洪灾灾后生产重建工作领导组,下设生产重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民政局。各乡、镇、街道及市直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构,保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二)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一是市、乡镇两级财政安排一部分资金。二是各级各部门积极对上争取财政救灾、地质灾害治理专项、基础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旧房改造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三是要深入传发动,动员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迅速投入到生产自救当中来。四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有效缓解市财政恢复重建的压力,保障恢复重建工作顺利实施。
(三)创新重建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实行市领导包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包村(社区),乡、镇、街道包社,干部包户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资金统筹机制。市财政局要将市级财政救灾资金、各部门向上级争取的项目资金、市级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统筹用于灾后恢复重建。三是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恢复重建项目要坚持质量第一,坚持进度服从质量。重大工程项目要实行公示制度、招投标制度、监理制度和项目业主制度,严把项目设计关、施工准入关、日常监管关,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推进。各乡、镇、街道对救助对象的受灾情况和补助情况要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篇9
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此次全县安全生产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行动工作会议, 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县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全县“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午,103地质队专家还将对各乡镇及监测员进行业务培训,请与会人员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回去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全县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对全县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评价 安全生产是高压线,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矿山安全工作又是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目前,全县共有煤矿企业16家,非煤矿山企业181家(露天矿山87家,地下矿山31家)。4~5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地下矿山36家,露天采石厂101家,排查安全隐患106条,下达整改指令26份、行政处罚告知书22份。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成绩:一是协同配合不断增强。通过此次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县安监、国土、公安、供电、工商等部门已逐步形成协调配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在办理相关证照中相互配合,通过缴纳工伤保险、风险抵押金等环节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对48家部分证照过期的矿山企业,通过县安委办函告公安、供电部门进行停止炸材供应、停止供电措施,有效防止了非法建设行为,为矿山安全整治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隐患排查不断深入。从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全县所有矿山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出和平镇、塘坝乡的2家露天采石厂、1家地下矿山无证作业并立即予以关停。三是依法整治不断夯实。在整治行动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对拒不执行监管指令的泉坝乡马路坪重晶石矿进行了严厉处罚。通过整治,已有48家企业足额缴存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对17家小、散、乱的露天采石场整合为7家,有效解决了矿山企业长期存在的重生产、轻安全,重眼前、轻长远,重效益、轻投入现象,督促企业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专项整治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矿山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安全条件不高、开采水平较低、矿工安全意识差、现场管理不够规范、安全投入不足、动态监管不到位等。二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开采现象仍然存在,开采秩序混乱,事故隐患不同程度存在。3月15日,淇滩就发生矿工触电死亡事故。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继续抓好矿山安全整治,花小钱治大患,通过提高管理和开采技术,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创新方式,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社会高度,把开展好此次宣传教育活动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切实把“安全生产月”活动抓紧、抓好、抓实。县安委办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沟通衔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响应、通力合作、周密组织、认真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主题明确,突出重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的各项目标要求,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各种安全知识,深化全社会对“安全发展”科学内涵的认识,让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安全生产、关注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尤其要开展好6月14日的“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相关的实施方案已下发,县安委会办公室要搞好协调,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领导要亲自参与,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安全生产与社会每一成员、家庭息息相关,关系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结合本辖区、本行业实际,在机关、社区、 学校、商场、车站、交通道口、渡口、码头、娱乐场所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张贴安全宣传条幅、宣传挂图、安全标语,悬挂安全宣传气标,利用各种宣传载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真正实现全民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四)开展演练,提高技能。活动期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应急演练(各乡镇可与地灾应急演练一并开展),使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充分参与,达到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技能,检验预案、完善机制、锻炼队伍、教育公众的目的,全面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认清形势,扎实开展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行动 3月31日,和平镇黄板村白杨湾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灾害,共损毁房屋7幢22间,涉及农户63户222人,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目前进入夏季,降雨密集,加之工程性开挖较多,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____〕20号),按责任分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____土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要求,认真担负起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深入抓好宣传培训、演练、巡查排查、预报预警等防灾制度和措施落实。要立足于抗大灾、抢大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力求周密,重在可行。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再一次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到机关、学校、社区、工厂、矿区、项目建设现场,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切实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二)加强隐患排查,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构建全方位覆盖的预警预报及监管监测网络体系,健全群测群防群治、全社会参与的长效防灾机制。要组织力量抓好危路、危桥、危库、危塘、危房、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隐患巡查排查,建立到点到户的地质灾害隐患资料档案,巩固群测群防基础。县国土部门要牵头完善县级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并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工作;县气象部门要掌握雨情、水情信息,认真分析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县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快危桥危路的排险,避免道路施工引发塌方、泥石流等灾害,确保通行安全;县安监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彻底排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县水务部门要对全县所有水库、山塘进行地灾排查,针对不同情况,完善应急预案,落实有效措施,消除灾害隐患,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县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整改,落实监测防御措施和责任,加大学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严密防范,杜绝因地质灾害导致学生伤亡事件;县住建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排查整改,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其他各部门要加强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准备,确保临灾时指挥便捷、运转有序。各乡镇要健全乡镇、村社两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并将两级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名单、应急抢险队伍名单及时报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条例》及省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个危险区(段)和隐患点都要制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预报预警方式、躲灾避险路线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实到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要建立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抢险救灾技能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确保出险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及时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合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调(勘)查、宣传、群测群防网络、预警体系建设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抢险救灾等防治工作。要配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监测设备等,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治理费用,直接危及公路、水利、市政、电力、通讯等设施和学校、旅游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负责。
(五)加强配合协调,严防人为引发灾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项目建设要严格工程建设的审批程序,对未按规定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或未按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配套设计地灾治理工程的,县发改局不得批准立项,县住建局不得办理 规划许可和批准初步设计,县国土资源局不得办理用地和采矿许可手续,县安监局不得批准安全生产许可证。县住建局还要加强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预防监管,严禁在地灾易发区和受危岩、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直接威胁区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无关的工程建设。
篇10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规划目标
[中图分类号] TD16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20-2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矿山,打造生态通辽市,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及诱发的地质灾害,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维护勘查、开采秩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概况
通辽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是自治区东部乃至东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已初步形成带动通辽市工业加快发展的龙头企业,并有力支撑通辽市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引发了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通辽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为了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必须做好通辽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历史悠久,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在“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思想影响下,矿业开发一拥而上,在当时,虽然为通辽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矿山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只注重矿业开发,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致使通辽地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1)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地貌景观;(2)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3)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4)矿山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
2.1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
矿业活动对土地(植被)占用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貌景观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露天开采矿山主要是占用土地资源,如办公生活区、工业广场、废石场等;地下开采矿山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破坏土地;废水废液排放造成土壤污染;滑坡、崩塌、泥石流对土地(植被)的破坏。
全市矿山破坏土地主要是露天采场以及塌陷破坏土地植被,占用土地主要为固体废料堆积占地及工业场地占地等。根据采矿权数据库及野外实地调查,截止2009年底,全市矿山用地面积784.18km2,因矿业开发占用破坏土地面积约326.73km2,占矿山用地面积的41.7%。
2.2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
通辽市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2.3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
矿业开发造成的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主要表现在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疏干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地下水水质变化、地下含水层对生产生活用水水源的影响等。尤其是地下开采对水资源影响最大。矿山在建矿、采矿过程中的强制性抽排地下水以及采空区上部塌陷开裂使地下水、地表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径排条件,导致矿区及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流量减少或断流。矿业开发对含水层的破坏在全市各类矿区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煤矿区破坏更为突出。据霍林郭勒市统计分析表明,霍林郭勒市矿山矿坑水年产出量可达800万m3。除少部分综合利用外大部分就地排放,造成水资源大量流失;集中采煤区的地面塌陷还引起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漏失,使原本缺水的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4矿山废水、废液及固体废弃物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
矿山的水土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地表水体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矿业废水、废液直接或间接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围土壤。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淋滤污染、扬尘与土壤污染等。
3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
矿产资源开发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产业之一,客观地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矿产资源开发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如果无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无序开发和采用落后的技术工艺,势必会造成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预测是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依据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影响因素(矿区环境问题量变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保护与治理工作)分析,结合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预测,对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做出的分析和判断。
4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4.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现状
近年来,通辽市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把矿山地质环境与防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贯彻实施《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的同时,2008年组织编制了《通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规划体现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切实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目前,通辽市及所属旗、县、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组织矿山企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工作正在有序进行。2009年5月1日实行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更加推进了全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4.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
随着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政府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管理力度逐渐加大。从2004年至2009年年底,由中央财政、自治区财政、企业配套资金共投资6331.23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5550万元、企业配套资金891.23万元)对7处闭坑、无主、计划经济老矿山展开了治理工作,治理工程共13项。
5规划目标
确保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贯穿于矿山整个开发过程,约束矿山企业依法合理规范地进行开采活动。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为构建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贯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与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开展重点区域内重点矿山(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本解决计划经济时期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在新建及在建重要交通工程而引发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其可视范围内禁止一切露天采矿活动。
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部署
(1)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按轻重缓急逐步治理,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危害严重的矿山(区)部署治理工程;
(2)对城镇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严重占用破坏土地、破坏地貌景观的闭坑矿山(区)安排治理工程;
(3)对闭坑无主矿山及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老矿山部署治理工程。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确定原则,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的无主闭坑矿山;自然保护区、城镇周边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的闭坑矿山;对人居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危害重、治理效益显著的老矿山;生产但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矿山在规划期内安排治理工程。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及治理后效益明显程度,治理工程又分为:近期治理工程和远期治理工程。
近期(2010―2012年)开展完成治理面积32.96km2。在规划期近期内32个闭坑矿山(煤矿8家、采石矿5家、砂矿4家、粘土矿15家)应得到全部治理,霍林郭勒市浑迪音煤矿区、露天煤矿区及砂矿区等历史遗留矿山得到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主要治理内容是煤矿井工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的清理、清除废弃掌子面危岩体)、排土场、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和污染等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远期(2013―2015年)开展完成治理面积32.70km2。主要进行扎鲁特旗煤矿区、石墨矿区及城镇周边采石场等治理(固体废弃物的清理、清除废弃掌子面危岩体)、植被恢复、地质灾害等内容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废弃排土场基本复垦完毕,生产矿山地质环境得到改善,初步形成边开采边治理的矿业开发秩序,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区内的矿区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和有效的治理。
7资金筹措方式与渠道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所需经费应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多方筹集,并逐步建立起以矿山企业为主体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投资体制。目前,通辽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投资渠道有: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和社会融资,按照矿山建立的时间、生产状况和企业所有权的差异,实行不同的筹措方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3]).
[3]《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第44号令[2009]).
- 上一篇:医保岗位责任制度
- 下一篇:煤矿安全工作的反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