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政策知识范文

时间:2023-04-12 05:5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脱贫攻坚政策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脱贫攻坚政策知识

篇1

(四)贫困识别、动态调整遇到哪些问题?

答: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计算,劳动力资本难确定,特别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大病慢性病患者家庭的隐性支出。

(五)产业扶贫有哪些措施?遇到哪些难题?

答:产业扶贫措施主要有:因地施策,按照“南林北果+特色畜牧”发展总体要求,在全县紧紧围绕贫困户脱贫目标大力发展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猕猴桃、畜牧养殖等产业,建立了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户工作机制。通过扶持生产脱贫一批等方式,截止2017年底,累计已帮助全县11个贫困村1495名贫困户顺利实现产业脱贫。

遇到的难题:

1.产业同质化问题突出,存在简单化、跟风现象,容易产生市场风险。集体经济比较单一,贫困村产业扶持周转金(15—20万元)使用谋划不够到位,存在“量少质弱”的问题。

2.全县贫困村贫困户数量多而分散,进村部分局机关工作人员,因为肩负全县各乡镇业务指导工作,进村帮扶干部平时工作量较大,下乡入户的时间紧迫,工作压力大。

3.贫困村产业基础薄弱,汶川县贫困村大都位于高半山,道路、灌溉沟渠、人畜饮水等农业基础设施因地质灾害极易受到破坏,从而影响到产业头脱贫的进程。

4.是村民的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的意识强烈,缺乏主观能动性,使的帮扶工作成效不足;

5.协调能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重大困难无法解决。

6.极端的气候条件,由于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是我县特色水果遭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特色水果减产、影响贫困户增收。

(六)全县推进劳务输出有哪些举措?

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劳务输出,一是统一思想;二是加强领导;三是制定方案;四是开展宣传。截至目前,全县转移和输出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8873人次,实现劳务增收0.9514亿元。

篇2

一、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

1.认真学习贯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扶贫论述摘编》、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学原文原著,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脱贫工作重要论述中蕴含的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和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深化成果运用。坚定不移用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总书记指示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效果,坚持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集中优势、集聚资源、集结力量,持续在“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上用实劲、求实效,确保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生根。

二、认真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

3.压实整改责任。坚决落实政治巡视要求,坚持从严从实,聚焦突出问题,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整改工作格局。

4.落实整改任务。认真对照巡视反馈的问题,主动认领、深挖根源、由点及面,逐项研究制定分解整改措施,制定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细化举措,切实做到“四确保四不放过”。

5.用好整改成果。强化工作举措,扎紧制度笼子,拧紧脱贫攻坚责任链条、聚力落实精准帮扶举措、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强化脱贫攻坚风险防范、深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全力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用“绣花功”啃下“硬骨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扶贫举措

6.对包保的未脱贫3户7人的贫困现状再进行详细调查和了解,并针对需求,积极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每名包保干部年入户要达到20次以上。

7.开展法律援助大走访活动。在10个镇(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窗口,针对贫困户中因经济纠纷、意外事故等涉法原因产生的贫困,组织公证员、律师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帮助贫困户依法维权。

8.对于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协调相关部门为其提供免费畜禽动物疫病免疫所需疫苗和养殖技术,提供部分畜禽保健药品等,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养殖业。

9.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患有慢性病、五保户、子女就学等相关情况,协调联系相关部门,落实相关政策。

10.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计划发放法律小册子2000本以上,以加强贫困户的依法维权意识。计划每年搞1次培训,内容包括法律知识、农业种植、养植知识和实事政治的学习等,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拓宽致富途径。

篇3

[关键词]远程教育模式;脱贫攻坚战;MOOC;微课;应用

2016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了《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报告指出,参照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自1978年至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由7.7亿减少至0.5575亿,总量减少约7.14亿。同期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5.7%,降低了91.8个百分点,中国为全球贫困事业的推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战推进过程中还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贫困户文化素质总体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产业脱贫发展缺乏支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纵深发展,基于网络、面向大众的在线课程呈井喷式发展,涌现出了MOOC、微课等新的远程教育模式。这些新的远程教育模式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由于参与方式更多维,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而可以有效地面向所有人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培训。如何依托新技术新教育模式的优势,补齐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户方面的短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问题

(一)贫困户在精神层面“缺动力”

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贫困问题,从表征上看,是物资匮乏型的“物质贫困”,但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究其根源是“人穷志短”的“精神贫困”在作祟:贫困户进取意识不强、自我发展意愿不明,内生脱贫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脱贫”,一些贫困户把现在正享受的扶贫政策当成一种理所当然政策利待遇。因而,尽管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脱贫,但主观上仍不愿意失去享受扶贫政策的权利,不愿脱贫。二是“不敢脱贫”,一些贫困户由于地处偏远,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等不明了,担心没有了扶贫政策的支持,仅凭一已之力,就算侥幸脱贫,返贫的机率还是很高。三是“不能脱贫”,一些贫困户主观上有脱贫的意愿,特别是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继续受穷吃苦,只是囿于资金和生产技术匮乏,没有寻求到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而举足不前,脱不了贫。

(二)贫困户在智力层面“缺支持”

贫困户之所以没有能力摆脱贫困,除了精神层面的动力不够外,还有智力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对于非在校贫困户,表现为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从而导致缺少脱贫致富的理念与办法。比如,对于自家养的鸡,在大部分贫困户眼里,只是一只逢年过节或是平常改善营养的食物,而不是通过一定的包装与宣传,通过增加农副产品的产业链和附加其上的价值,转身变成特色农副产品、绿色农产副品、无公害农副产品,来获得更高的收入进而脱贫。甚至,守着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而难揭开锅的贫困户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对于在校的贫困学生,一些因为家庭困难,尽管心里依依不舍,也不得不中断学业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去谋生。还有一些贫困学生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侵蚀、冲击,动摇了通过读书改变贫困落后现象、改变命运的决心和信心。

(三)贫困户在产业层面“缺路子”

在现实中,大部分的贫困地区集穷、老、少、山、石、库于一体,这些贫困地区不仅道路、水利灌溉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都相对比较落后薄弱,一些地方的田地还零星分布于石山当中,土地贫瘠,种植成本高,产出低。生活在这些地区的贫困户,还面临着发展资金匮乏、信息不畅、抵制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适应市场波动能力近乎为零等先天不足,难有“路子”依靠自身力量去发展现代化农业,有效参与工业的各个过程。

二、远程教育模式应用于脱贫攻坚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远程教育模式在软硬件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大规模在线教育为特征的第四代远程教育模式在近几年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第四代远程教育模式既保留了以往三代不受时间与地地域限制,有效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的网络办学体系和大容量资源的优势,还以更经济实惠的方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答疑的翻转课堂,做到了随时随地随处学,增添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更迅捷、更方便。另一方面,贫困户教育培训的特点与远程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对接。与传统教育比较,远程教育的教学可以冲破时空限制,通过微视频,增强课程对贫困户的吸引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陷,针对贫困户的学习时间零碎化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的真实需求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贫困户在精神层面、智力层面、产业发展层面的供给水平,推进脱贫攻坚战攻坚拔寨阶段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三、远程教育模式应用于脱贫攻坚战的可行性

(一)理论上的可行性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可以借助教师与同伴的帮助,在一定的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来获取。由此可以推断出,如果贫困户作为学习者,也可以在教师、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同伴的帮助下提升各项技能。即可以利用新的MOOC、微课技术,先由教师团队根据各级扶贫平台收集到的大数据,梳理出贫困户的需求情况,然后以贫困户的需求为导向,制作有针对性的学习微视频、课件、动画,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知识。课中或课后,贫困户也可以在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把在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向同伴或教师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存生产技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远程教育模式运用于脱贫攻坚战具有理论基础支撑。

(二)软硬件方面的可行性

首先,第四代远程教育兴起于2012年,经过近5年的不断创新发展,教师团队可以利用手机、直播室、录课室等制作微视频、课件,为实施远程教育运用于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其次,移动4G网络、无线网络的大范围覆盖,为贫困户在他人帮助下,实现随时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远程教育可以有条件提供在线的涵盖农业常识、农业种养新态势、农业发展、就业创业职能技能等翻转在线课程,供贫困户自主学习。再次,可以有效反馈贫困户的学习情况。基于信息技术的MOOC、微课等远程教育平台已经可以实现记录和存储数据,教师团队可以根据这些大数据分析贫困户的学习特点、发现新的学习需求,进而提供更适合、更个性化的课程内容。最后,课程众包交互学习方式可以帮助贫困户有效学习。在学习方式上,MOOC、微课以众包交互为特点,在这些学习平台,既有大量的教师团队,也有其他的学习者,利用好这些团队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和有机互动,可以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远程教育模式应用于脱贫攻坚战的路径

(一)在贫困户精神层面的应用

扶贫先扶志,帮困先疗心,如果不注重贫困户精神层面上的改变,贫困户自身主观上仍认为脱贫是政府和帮扶干部的份内事,行动上仍不作为,政策再好,资金再多,外力再强,可持续脱贫也终将是一句空话。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把其他贫困户创业增收的先进事迹、实现就业创业、古往今来通过自身不断奋斗获得成功的经典故事、优秀人力资源激励的案例以视频短片的方式来引导贫困户,让他们意识到,有了外力的帮助,还要自身的努力才能摆脱贫困、战胜贫困,帮助贫困户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树立起“懒惰可耻”和“我要脱贫”的志气,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解决好贫困户“不愿脱贫”“不想脱贫”的问题。

(二)在贫困户智力层面的应用

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给钱给物,虽能解一餐之饥,治一时之困,终归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越是在攻坚阶段,就越是要充分发挥“智力”的关键作用,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一是远程教育平台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依托MOOC、微课等网络平台,为贫困户可以借力教师团队、海量学习资源、多元的教学学习方法,学习到更适合自身需求的实用技能技巧提供现实可能性。二是远程教育平台可以提供效果更高的学习。课堂教学中插入MOOC、微课教学视频,或是在这些视频当中穿行相互交流讨论、游戏、现实操作等互动环节,一方面吸引了贫困学员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贫困学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观看,在反复观看中,理解所学知识,或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三是远程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的优势,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为贫困孩子提供优质学习视频,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在贫困户产业层面的应用

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证明,产业是贫困户发展的根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要依托,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攻坚战,都会成为无源之水,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远程教育模式在贫困户产业层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创新产生式、混合式教学策略,以推进贫困学员学习效果的提升。就是要围绕产业发展所亟需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种养殖技术、就业创业技巧等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借助远程教育信息化技术,按类收集、存储,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归纳这些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分析这些共性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明确基于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产生式教学策略,引导贫困学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采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部分情景再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移动APP推送、产业发展能手在技术技能、经验经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现场视频传帮带的学习培训方式,帮助贫困学员加快成长的速度,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找到产业发展的路子,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2]莫光辉.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J].求是,2016(10).

[3]夏冬梅,程千.远程教育中新型产业工人的学习特点与教学策略探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4]杨颖,殷明,席晓.“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快速落地[J].通信世界,2016(04).

篇4

一、总体目标

深入学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面打贏脱贫攻坚收官战,通过全面开展理论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狠抓市镇村扶贫干部、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产业指导员、致富带头人等群体能力建设,为高质量打贏脱贫攻坚战提供理论和知识保障。以推动贫困户就业、创业、产业为目标,开展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实用技能、职业技能等培训,切实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确保脱贫不返贫,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二、培训对象

市、镇级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新上任乡村干部和新选派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行业部门干部,帮扶责任人,产业指导员,致富带头人,有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口等。

三、工作安排

(一)在岗参训“素质能力”线上培训班

培训对象:村“两委”干部、驻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全市各包保部门帮扶责任人。

培训目标:因疫情影响,前期主要采取网络培训方式开展,充分利用省脱贫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网络专题培训”、州委组织部“全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网络专题”等网络培训资源开展培训,将省州优质资源及时传导到基层,有效解决因疫情影响无法开展集中培训的问题,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培训人数:300人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二)教学试点“素质能力”专题班

培训对象:村级“带头人”队伍、部分致富带头人

培训目标:采取实地走访“中心村”党委试点村,集中学习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乡村治理等工作,提高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发展能力,学习典型经验,提升连片连域发展、产业带动发展、

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力提高村域发展质量。

培训人数:76人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三)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素质能力”轮训班

培训对象:各镇党政负责人、新上任的镇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各级驻村干部、部分致富带头人。

培训目标:集中学习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论述、乡村振兴、党风廉政、产业发展、扶贫政策等内容,力促各级领导干部、各类帮扶主体提升政治素质和指导实践能力,掌握我市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制定并落实各项任务开展,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培训人数:370人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四)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

培训对象:行业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业务科室负责人、帮扶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帮扶责任人。

培训目标:结合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相关会议重要指示精神、脱贫攻坚具体业务知识、做好脱贫攻坚普查注意事项等内容,每月至少组织全市扶贫工作人员开展大型脱贫攻坚培训1次,聘请师资力量和邀请省州扶贫领导进行授课。全市各部门单位也要适时组织干部进行培训,确保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培训人数:500人次

责任部门:市扶贫办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五)产业指导员能力提升班

培训对象:各镇村产业指导员

培训目标:分批分级开展产业指导员培训,明确到户帮扶承担的产业发展指导职责,更好的解决到村到户到人帮扶措施未全面落实、政策宣传不到位、产业选择不科学、帮扶项目没落地、技术指导不到位、产销对接不顺畅、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

培训人数:1500余人

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六)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有劳动能力和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

培训目标:结合各镇、村产业发展实际,准确掌握贫困户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自主脱贫能力。

培训人数:100人

责任部门:市人社局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七)贫困人口农业实用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人口

培训目标:结合各镇村实际情况,对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人口全面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

培训人数:200人

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八)贫困人口产业发展能力培训

培训对象:有志参与产业项目的贫困人口.

培训目标:围绕我市特色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农村电商、产业经营等方面培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培训人数:100人

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商务局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九)创业致富带头人

培训对象:创业致富带头人

培训目标:通过培训及时补齐致富带头人技能短板,为促进和带动各镇、村经济工作夯实基础,带动贫困户逐年增收。

培训人数:177人

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妇联、残联、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

完成时限:2020年11月30日前

四、有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培训工作作为扶贫干部掌握政策提升能力水平、贫困人口提升脱贫技能和提高增搜能力的重要手段,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培训宣传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本部门单位实际,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建立健全活动基础台账,将每次开展活动情况详实记录,并注意收集整理相关素材。

篇5

第xx考核组

按照省扶贫开发和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3月31日至4月1日,由河北调查总队党组成员、赴总队长贾宝群带队,赴三河市开展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工作,深入3个乡镇、7个非贫困村。入户走访50户贫困户,50户非建档立卡户,召开座谈会x次,座谈干部x名,收回问卷x份。现将考核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根据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入户调查、座谈、现场检查等情况,对三河市2017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实地考核实际得分x分。

二、做法与成效

(一)讲政治,高站位,不让一人掉队。多年来,三河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每年达到50亿元以上,连续八年位居河北省县级首位,连续多年是全国百强县。2017年8月开展建档立卡 “回头看”工作后,三河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市的工作安排部署,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各项要求,本着“宽进严出”原则,三河市着力把好入户评估、村级评议公示、镇级审核公示、信息比对、纠错召回等“五关”,做到应纳尽纳。特别是在纠错环节上,制作了《三河市回头看数据分析汇总表》,对贫困人口数据进行分析复查,依据家庭实际情况,实施错剔召回,最终确定贫困户685户、2071人,识别户数、人数均占廊坊市总数三分之一,真正做到贫困户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二)真重视,齐上手,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成效。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三河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议、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召开了全市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市直单位、各镇、帮扶责任人共计600余人参加了会议。按照既定部署,三河市四大班子领导深入到所包镇,亲自入村入户核查,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贫困户识别工作,亲自分析致贫原因,亲自制定帮扶措施。全市上下形成了市、镇、村齐抓共管,市直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

(三)重业务,准识别,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回头看”工作伊始,三河市从73个单位抽调483名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入户做好贫困户排查工作。为做到精准识别,民政部门组织了3次业务培训会,印发了《政策汇编》,人手一份,做到个个都是明白人。为便于业务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三河市建立了“精准扶贫微信工作群”,包括市镇村三级领导干部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共200多人,群里随时交流工作经验,集体研究讨论实际问题,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第一轮识别1838户5840人,经过多轮核查,共剔除1151户3752人,避免了错评、漏评问题发生,做到了信息识别精准,为脱贫工作夯实了数据基础。

(四)定政策,重实效,提高贫困人口幸福指数。三河市根据上级政策,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健康脱贫、社保兜底脱贫、助残脱贫、教育脱贫、危房改造脱贫、产业就业脱贫六类实施细则,对脱贫专项行动进行了适当拓展。特别是在教育脱贫上,根据《河北省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精神,三河市制定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履行相关评选程序后,在落实国家助学金基础上,三河市自2015年起建立了“三河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基金”,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等非寄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每生每年1500元生活费。对从三河市公办高中考入高等院校的应往届大学贫困生按大专3000元/生/年,本科5000元/生/年资助。系列实施细则的制定,明确了各类贫困人口脱贫解决措施,贫困户根据贫困原因可直接对号入座,寻求脱贫办法。各帮扶工作队经过业务培训,熟悉掌握了各项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制定切合实际脱贫方案,确保了脱贫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五)勤对接,多举措,帮扶阳原县尽早脱贫。三河市在积极做好本市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河北省的工作安排部署,积极与对口帮扶县张家口市阳原县对接,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六次带领有关部门到阳原县进行走访交流,对阳原县需要帮扶的具体项目进行沟通洽谈,制定了《2017年度对口帮扶阳原县实施意见》,落实帮扶资金3600余万元,解决了部分危房户改造、就业培训、产业帮扶等实际问题。2018年,三河市又制定了年度帮扶计划,安排预算1100余万元,准备实施敬老院维修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卫生医疗、技能培训、农业产业、贫困村一对一帮扶等措施,促进阳原县能够尽早脱贫。

三、问题与不足

一是三河市扶贫攻坚工作于2017年8月才开始启动,由于有效工作时间短,识别的贫困人口多,工作任务繁重,造成部分档案资料归纳不系统、不全面。

二是三河市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人数多,缺乏劳动力;且贫困人口布局非常分散,通过产业帮扶脱贫难度较大,造成通过社保兜底脱贫的比重较高。

三是虽然三河市领导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会议部署,基层督导,压实责任等有效措施,但仍存在着个别村街干部思想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业务知识不熟,政策把握不准问题,造成有的政策不能及时落地,迟缓了贫困户脱贫进程。

四、意见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建议3-5个。

特此报告

篇6

----孙中田脱贫事迹案例简述

孙中田,今年48岁,家住堰口镇大光社区大西组,全家现有人口3人,夫妻两个,一子在校读书。自成家另立门户以来孙中田不知道如何创业,一直在家务农。父母独居,年龄大,身体不好,母亲因患肝病需要长期治疗,作为长子,赡养老人责无旁贷,给原本就贫穷的家庭增加了许多负担。一家人虽然勤劳能干,但由于没有致富的路子,又没有资金来源,全家只能靠孙中田一人家里1.4亩耕地和代耕父母3亩土地收入维持生活。

2015年,脱贫攻坚全面打响,镇村两级干部挨家挨户调查摸底,最终确定了一部分特别需要帮扶的困难户,孙中田家因缺土地和其子上学负担重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帮扶工作开展后,镇、村的帮扶干部就来到孙中田家中,与他结对子、交朋友,在询问了解了具体情况后,帮扶干部分析出他家经济来源单一,没有致富产业,发展资金缺乏成为了脱贫致富的主要制约因素。要想脱贫致富,还是要从产业发展上想办法。

坚定信心,积极发展脱贫产业

针对孙中田家实际情况,帮扶干部多次入户与他家沟通交流做工作,从思想上激发了他发展的信心和动力,鼓励他大胆干。按照帮扶干部帮助制定的脱贫项目,孙中田与家里人沟通协商,逐项分析,最终决定新建养殖鸡舍,发展养殖肉鸡的脱贫致富项目。有了项目,资金又成了问题,帮扶干部带着孙中田,大清早就到来镇信用社,为其协调办理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最终享受到了1万元的资金扶持,当年养殖肉鸡500只,并获得产业补贴4000元。

辛勤劳作,科学管理增加收入

孙中田深知,养鸡不难,但要养好并不容易,既要科学饲养,又要有实干精神。帮扶干部也积极邀请镇兽医站技术员专门为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平时,孙中田也经常清理圈舍卫生,整理圈舍杂物,查看鸡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饲料的搭配还是圈舍周围的环境,每个细节都不放松,在2016年养殖业疫情蔓延的情势下,他饲养的肉鸡也没有受到波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孙中田用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在肉鸡养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效益,当年实现收入30000元,当年光荣脱贫。有了收入上的改观,加上镇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他更加坚定了发展产业来脱贫致富的信心。

服务群众,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篇7

孙伍营村共有人口1485 人393户,有党员35名,耕地面积2400亩。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32人,其中低保户15户26人,五保户3户3人。

现在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32人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义务教育有保障,且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做到饮水安全。

一、2020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

2019年5月以来,村民委员会全体干部,认真履行各项工作任务,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对村民的情意与希望,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提高村委班子的自身工作能力和学习水平,边工作边学习,担负起各自的角色,不断拓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用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自己的工作。用过硬的工作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的工作精神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一年多来,为农业增效、为村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孙伍营村主任张英磊同志带领村两委干部对我村20户贫困户进行了遍访排查,全面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从细节抓起,仔细查看脱贫路径,安全饮水等政策的落实情况,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1.疫情期间,对贫困户进行全方面的防疫,每周喷消毒液一次,给他们按时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

2.给他们进行各项政策宣传,给他们讲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让他们提高认识。

3.为他们分别进行院内室内环境治理;让他们的家庭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的生活感到很愉快。

为了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提升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镇党委政府对贫困户实行了扶志气长志气从外在到内里的细致化管理。有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组成帮扶队伍,对我村的贫困户从生活到工作各个层面进行激励、帮扶。通过各种细致有效的措施办法,贫困户的转变很大,极大的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贫困户家里的户容户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主脱贫的干劲也更足了。

篇8

【?P键词】政策;审计;扶贫;策略

【Keywords】policy; audit;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39.2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57-02

1 引言

目前,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针对一些贫困地区,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实施了精准扶贫政策,坦白说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各个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将扶贫这项工作做好。审计机关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如何在新时期转变思路、创新方法、全力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成为当前审计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分析

2.1 认真贯彻基本方略

2015年12月15日,“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会召开,会上扶贫办主任刘永福表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就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项基本方略的实施,变革了现有的扶贫思路和方式,更为形象地来说,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就是将“输血”转变为“造血”,来实现贫困地区的自主脱贫。以往扶贫项目的重点放在了GDP的增长上,现在要转变为注重脱贫的成效,也就是说要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前文我们提到了精准扶贫政策主要涵盖了“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其中六个精准包括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五个一批包括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2.2 精准扶贫、脱贫的工作方案

按照《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和《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进度安排,不断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深入推进“五个一批”,扎实开展十大扶贫行动,深化社会参与扶贫,实施好“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瞄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最困难的地方、最贫困的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解决深度贫困摆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还要建立扶贫项目资金整合和监管机制。抓紧出台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具体意见,把管好用好扶贫资金作为最重要的任务,集中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防止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3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3.1 是适应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就是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在此背景下,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审计部门作为重要的基层职能机构,要深入分析新常态,深化审计重点,强化跟踪审计精准扶贫等重大政策、方针的贯彻落实情况,将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提高精准扶贫的实效性[1]。在新常态的新要求下,要与时俱进,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助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

3.2 是实践“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开放、绿色、共享、协调,这些是新常态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就要根据这些理念,本着解决社会公平公正问题,遵循以人为本,践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开创共同富裕道路的新局面,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了“十三五”时期,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收关期,扶贫攻坚应取得阶段性成果。所以,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工作,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同时也是贯彻统筹分配、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3.3 是实现精准脱贫目标的保障

从顶层设计来看,精准扶贫是一项较为全面的政策,也被称为“点穴式”扶贫,其主要内容涵盖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五个坚持”等多个层面。精准扶贫的关键点在于解决扶贫中的难题,突破以往扶贫的瓶颈,将扶贫具体落实到特定的困难地区、特定的困难群众中。审计机关的工作就是要及时跟进产业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帮扶跟进机制的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只有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显著提升,才能保障整个扶贫工作成效,帮助真正贫困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4 强化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策略分析

4.1 完善精准扶贫审计新机制

在新形势下,精准扶贫政策的跟踪审计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时效性,这就需要完善审计新机制。具体来说,一是要对审计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规划部署,对审计项目的思路、重点、方法进行细化,提高审计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有效落实;二是要提高审计整合工作的协调性,精准扶贫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开展跟踪审计时要准保把握扶贫地区的优劣势,实现审计工作的多维度融合,针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实现,要做好及时沟通与协调工作,按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强化跟踪审计监督效能;三是全面梳理、总结、分析审计工作的经验,以及相关的工作情况,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转变跟踪审计理念及审计方式,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2 加强高素质、高水平??计队伍的建设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离不开审计队伍的支持,审计人员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审计的职业化水平,引进新的技术方法,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积极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力量。具体来说,审计队伍的建设包括:一是建立健全审计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以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为基本标准,构建能上能下的任用机制,确保干部能够正确引导审计工作。二是加强职业化建设,优化审计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尤其是基层审计机关,需要进一步加快审计职业化建设。审计工作其实是一项涉及学科很广的工作,包括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做好审计工作,所以针对在职人员,必须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审计队伍。三是坚持依法文明审计,加强审计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审慎客观,文明规范,取信于群众、社会、党和政府。四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审计管理系统,高度重视跟踪审计过程中关联数据的分析,有机整合数据分析与实地审计工作,以精准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有效提升审计水平。

4.3 加强精准扶贫的跟踪审计监管

精准扶贫政策跟踪审计的结果应做到及时报告、依法公开,让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能够及时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情况,可以利用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平台来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尤其是对政策不落实,或是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应重点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信息,加强精准扶贫的跟踪审计监管,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篇9

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扶贫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但是,如何才能做到精准扶贫,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让政府的惠民政策和有限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与作用,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统计是前沿科学,统计连着你、我、他。统计不仅关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现,更影响着大数据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质量与水平。而身为脱贫攻坚帮扶人员,我们务必深刻领会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以及统计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性。

精准扶贫工作务必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挂村工作队员、后盾单位帮扶人员必须对所包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进行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全面细致地掌握包扶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气候、人文景观的信息资料,必须对包扶对象致贫原因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展生产规划和贫困户认可的脱贫致富目标,为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翔实、准确、全面的统计信息资料咨询服务。统计调研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只有切实开展统计调研,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脱贫发展规划。

我们通过统计调研所取得的各项数据,虽为精准扶贫全面了解人口、资源、气候、环境等信息资料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怎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准确地脱贫致富计划,提高包扶对象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就必须对调研资料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分析。发展哪些产业,产业中又优先发展哪些,发展规模程度如何,发展的时机,需要政府提高哪些政策与资金扶持,产品的市场前景与效益如何,包扶单位和个人应该做哪些工作和准备等等,都必须进行扎实安排和提出具体地实施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扶贫扶真贫,才能避免空喊口号走过场。科学地统计分析是精准扶贫的必然选择,也是扶贫工作高效推进的社会需要。

篇10

关键词:扶贫,小康

 

2010年是铜山县“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最后一年,面临全面总结检验的关键一年,上级提供这么多惠农政策,投入了这么多扶持资金,究竟效果如何呢?贫困户现在脱贫怎么样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铜山县的21年乡镇的贫困村进行调研,发现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有些乡镇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因乡镇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效,使希日的贫困村变成今日的小康村。而有些乡镇通过几年的扶贫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效甚至越差,扶贫项目见效绶慢,甚至有些乡镇贫困户没有享受过国家的任何优惠政策,反而为达标验收增加了负担。本人是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通过这几年的调查研究,走访贫困户,从中发现了不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如:一是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少、规模小、水平低;二是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联接不够紧密,部分龙头企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辐射带动力不强,直接扶贫效果并不明显,还没有真正形成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贫困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四是扶贫资金的投入与实现目标需要的投入差距较大;五是劳务扶贫培训政策约束条件太多,限制力太大,可操作性不强;六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贫困乡村缺乏扶贫开发的思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争取项目不积极,个别乡村实施项目的能力不强,少数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仍把扶贫看作给钱给物,对扶贫开发等待观望,对改变困境没有打算,对发展生产不想门路。。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从中学习好的典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真正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物质文化建设步伐,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众多成功的典型经验面前,认为铜山县单集镇的扶贫工作独有特色,值得向大家推荐。

单集镇位于徐州市东郊,邳、睢、铜三县交界处,属革命老区,经济较为落后。全镇共有21个行政村,人口6.3万。2006年,该镇有7个村被列为全省经济薄弱村,9个村被铜山县列为贫困人口集中村,贫困人口共有6131户,15857人,2009年以来,该镇通过开发式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劳动能力人口脱贫7408人,无劳动能力人口脱贫4522人。有劳动能力人口实现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上,无劳动能力人口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以上,脱贫率达75%。由于单集镇把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今年单集镇又制定了新的脱贫目标任务,计划脱贫人数是39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人数为3720人,无劳动能力人数为207人,培训劳动力1637人。今年单集镇扶贫工作量仍然比较严峻,但他们有信心为早日全面达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该镇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制定扶贫方案。。单集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门领导分工负责的组织体系。领导小组主动配合市、县扶贫工作队员制定脱贫攻坚方案、措施,明确专人协助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二是细化执行责任。单集镇农经中心具体负责扶贫、脱贫攻坚日常工作和低保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发式扶贫工作;民政办具体负责五保户、低保户救助式扶贫工作;统计办配合农经中心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财政所负责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的规划安排、预决算等工作;劳服所负责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工作。镇纪委、审计所负责对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同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头上,实行问责制度。

2.是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单集镇围绕“抓产调、促民富,抓稳定、促和谐,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工程”,通过党员“干给群众看、组织群众干、帮着群众干”,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

干给群众看,党员带头搞产调。引导全镇党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如闫庄村党员马世平,租赁本村土地近300亩,建立高效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不仅个人逐渐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有力地带动了周围群众规模种植的积极性。2008年以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全镇流转土地2600多亩,规模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100-300亩的增加到11户,10-50亩的达到52户,逐步收到了集约用地、规模种植的经济效益。。

组织群众干,党员牵头建协会。镇党委立足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户数较多、面积较大的特点,鼓励各村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专业协会,创新经营模式。贺庄村吴书栋牵头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按土地面积入股,对于不愿入股的,协调与其他农户的承包田或机动田进行互换。现已建立了500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入股农户达到103户,预计每户每年按股分红可达1-2万元。姜集村党支部牵头组建起农业协会,建立了1500亩的西瓜、300亩甜叶菊种植基地,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协议,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

帮着群众干,党员靠上送服务。在土地流转方面,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各党支部帮助村民签订合法、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并帮助疏导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群众权益。在生产服务方面,各村成立了党员综合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惠农政策、种植技术、供销信息等服务,促进农民群众靠农业增收致富。

3.培训一个技工,脱贫一个家庭

按照县委县政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类实施、有序输出”的指导意见,该镇不断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去年,新建村级劳动保障站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26500多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50万元,1000余户农民在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后,解决了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800多户成功脱贫。

3.1落实好农民培训的各项政策

该镇不断加大订单、定向、合同培训力度,对全镇贫困农户中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民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培训促转移。在培训专业的设置上,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车工、钳工等一线技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扶持农民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对不能转移、从事农业的农民,组织农林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对其进行现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增收能力。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通过这种典型带动、宣传引导,增强广大农户自主、自立、自强意识,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不断激发创业激情。

3.2组织协调科技下乡

该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田间地头,开展设施蔬菜、草莓、食用菌、奶牛肉牛饲养、水产品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实际印发《农作物田间管理手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普宣传资料,近三年来,全镇共计组织协调科技下乡18次,受益群众达到1.12万人次。使贫困农户在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的农业科普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全镇覆盖。

针对目前农民创收观念不强,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小等实际问题,我认为扶贫工作应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簿弱村加快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这中心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务求实效的方针,对单集镇的扶贫工作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要求。

(1)认真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 。以贫困户为政策扶持的对象,以产业调整为重点,做大做强蔬菜种植产业,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农村经济人。(2)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培训。聘请专家讲解和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推进贫困人口的就业。(3)积极扶持贫困户参与高效农业。对享受政策扶持或奖励的高效农业、合作社等,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劳动,获取劳务报酬;通过科技服务、项目支持、创新机制等形式,帮扶贫困户自身发展种植、养殖业项目,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将所承包的土地采取租赁或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高效农业项目,增加资产性收入。

4.加大对贫困户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力度

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资金规模,整合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大对贫困户的生活资金补助的扶持力度。推进单集全面小康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