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馆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图书馆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长期保存;保存技术;数字馆藏;数字馆藏评价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手段,包括自购、联合采购、自建、联盟共建的模式,对已经建设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技术和方案进行了汇总和分析,对需要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类型及长期保存技术类型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部分指标。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4-0041-03

图书馆数字馆藏是借助电子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数字资源总和,主要有虚拟数字馆藏和实体数字馆藏两种,构建方式分为自建式和采购式两种[1],学科性、海量性和技术性是其三个主要特点。目前,数字资源建设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中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建设方案包括数字资源的采购、自建、长期保存和评价四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的主要手段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类型主要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图片、视频、就业信息、培训信息等类型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设方式主要是采购和自建两种模式。

1.1数据库采购模式

1.1.1建立本地镜像。该种模式是将数字资源库安装到本地服务器上,根据IP来限制局域网的访问范围,不需要认证,也没有人数限制,而且访问和数据的传输都比较快,数据的更新方式一般是采用硬盘或者通信的方式进行追加更新。该模式的优点是:数据稳定,没有通信费用,一次性购买数字资源能终身使用,方便进行构建一站式检索。不足之处有:硬件投入较大,系统维护成本较高,数据更新不及时。

1.1.2包库。该模式是向数据库商获取授权进行数据库访问,一般是提供IP限制或者漫游账号的方式进行,在一定时间内不限制访问次数和下载量,用户可以随时访问最新的数据。该模式的优点是:图书馆不需要购买服务器,资源更新也比较及时。不足之处有:不能增加馆藏资源的数量,一旦停止购买就不能再使用该数据库。

1.1.3购买阅读卡。读者用阅读卡提供的账号和密码登录数据库网站进行检索和下载,按照下载量计费。阅读卡一般分为机构卡和个人卡两种,没有IP限制,使用方便。该模式的优点是:无须硬件投入,无须人工维护,总体成本较低。不足之处有:阅读卡需要不定期充值,按照下载页数收费,平均单页费用较高,仅适合使用率不高的数据库。

1.1.4购买光盘。该模式是将数据库光盘安装到本地服务器上,包括数据的资源和检索,一般适用小型特色数据库[2]。该模式的优点是:规模小,价格低,增加图书馆资源,不限量使用。不足之处有:只能在规定的地点使用,服务面小,数据更新不及时。

1.2数据库自建模式

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除了购买,还可以进行自主建设与开发。高校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强势专业、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等资源构建自己的特色数据库,也可以综合本校教师的著作、专利、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等构建数据库。数据库的自建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①独立建设。由高校图书馆独立进行构建,该模式对技术要求较高,资金成本较低。②与公司联建。由高校图书馆提出构思并提供资源,软件公司进行系统的开发,虽然该模式的资金成本较高,但设计出来的数据库比较先进。③联盟共建。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由各个成员馆共同建设数据库,技术与资源共享,建设成本均摊。该模式需要考虑知识产权和数据库维护等问题。

1.3数字馆藏建设的建议

笔者认为,各高校图书馆在购买数据库的时候,应考虑以下三点因素:①本校读者的需求情况。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学校学科建设、用户数量及数据使用数量。②本馆硬件与软件的情况。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环境、存储情况等;软件包括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数字资源的技术维护力量等。③经费情况。指当年或者未来几年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经费预算。

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主要看各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如果能够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共建不仅可以节省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成本,还可以扩大自建数据库的资源数量和种类。同时,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在资源类型的建设、技术和手段选择、数字资源整合、数字资源保存方面可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另外,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初期就应考虑好长期保存的技术和方案[3]。

2数字馆藏长期保存方案研究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建设是一个资源积累的过程,数字资源不同于纸质资源之处在于其保存对实体空间的占用比较少,所以不像纸质资源那样需要定期进行剔旧。数字资源需要考虑更多的是资源的积累和长期保存方案。

2.1数字资源的缴存制度

这里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或者高校图馆联盟自建数据库的缴存制度,其应从学校的层面建立相关的制度来保障数字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保存。笔者认为,高校应从以下三点确保数字资源库资源的来源:①明确收缴的内容。如:学校教师和学生出版的论文、著作和专利等;没有正规出版的研究报告、博客、学位论文等;机构和个人活动的记录,如会议文献、PPT课件等;学生实习或实验的作品。②明确收缴主体[4]。学校每个部门应指派一名教师专门负责上传或者上缴数字资源,责任到人。③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对按时缴存的教师实行定量的积分制,根据积分赋予其不同的权限。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建立一套奖励制度来鼓励读者上传其数字资源。

2.2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技术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主要包括:①拷贝。就是将图书馆原有的数据直接拷贝到新的服务器或者数据库中。该模式操作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但对数字资源的保护效果有限,不能解决因硬件老化引起的长期保存问题。②数据仿真。即在新的数据系统中搭建一个兼容环境,可以运行原来的数据和设备,达到数据继续使用的目的。该模式对软件的要求较高,并且多次的仿真可能会影响系统的兼容性。③数字迁移。这是目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主要手段,即将信息从不稳定的系统迁移到稳定的系统、将多样化的信息迁移到标准化的信息格式中。该模式方便信息的组织,但是在数字迁移过程中容易造成资源的格式信息丢失。④建立数字资源档案馆。该模式是将老化的计算机软硬件进行保存并读取数字资源。但其维护和使用的成本较高,不宜采用。⑤封装技术。即将数字资源及其运行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打包保存,从而实现程序在其他环境下的运行。但该技术提取元数据困难,使用时需要进一步讨论。⑥标准化技术。即将数字资源转换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形式进行保存。该模式的维护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但是降低了数据使用的灵活性,格式保存上也容易存在失误。⑦虚拟计算机技术。虚拟计算机技术是IBM设计的一种数字资源保存方式,是在不断革新的硬件和软件上设置一个层,方便进行数字资源的仿真和迁移的数字程序。虚拟计算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其应用范围较广。⑧基于风干的保存策略。基于风干的保存策略就是在保存数字资源的同时,保存一个简单、可运行、低质量的数字运行系统。该模式是一种附加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式。⑨数据再造技术[5]。即从原始的数字资源中提取数字流来恢复数字资源的原貌。

金玲: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方案研究 2.3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建议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本馆情况,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制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方案。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①确定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源类型。②确定长期保存的技术手段。图书馆应根据资源种类及本馆实际情况确定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技术手段。③积极开展图书馆联盟的数字资源保存合作。这不仅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经费,还能提高长期保存的质量,同时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标准。④拓宽长期保存的资源类型。除了图书馆购买的数据库、自建的数据库、镜像,学校的教师、专家、馆员、学生的学术性电子邮件、微博、博客、朋友圈等数字资源也应列入数字资源保存的范围。⑤拓宽保存途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互联网商合作,将本校师生的网络数字资源进行下载并进行长期保存。

3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评价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也是长期保存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字资源的评价结果对数字资源保存的类型、保存的方案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图书馆对数字馆藏进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同时其也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一部分。

制定数字资源评价指标的原则主要有以下两点:①通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不可能只为一个数据库服务,需要评价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并找出它们的共性,基于这些共性来建立指标体系。②定性分析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分析是对事物本质的内在规律进行抽象研究,定量是通过一定的数据及运算对事务进行评价,将二者结合可以将模糊的对象清晰化,方便用户进行分析。

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长期保存的数据主要是购买的本地全文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图书馆联盟建设的数据库、光盘数据、办公数据等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评价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①数字资源的采购。数字资源采购时应考虑质量、成本和内容,质量主要考虑的是核心收录率、下载次数、被引次数等参数;成本考虑的是资源价格、设备价格和管理成本等参数;内容包括学科覆盖率、资源质量和馆藏结构。②数字资源的使用。数字资源的使用主要包括检索系统、用户服务。检索系统的评价要综合考虑检索技术、检索手段、检索程度、输出排序等,用户服务包括校外访问系统、用户参考咨询功能等。③数字资源的存储。数字资源的存储主要包括存储设备和存储技术。存储设备应该考虑设备的稳定性、扩展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存储技术应注重其兼容性、传输速度、数据保护能力等。

数字馆藏指标体系建立前要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6],关于权重的指标可以设置为“绝对强、很强、强、稍强、同等重要”五个层次,对比的关系要考虑“内容与质量、内容与成本、质量与成本”。对被调研者的层次、性别、工作性质等进行综合考虑,最后根据定量计算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权值,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目标数字资源库进行评价,从而来确定其是否需要进行长期保存和长期保存需要投入的成本。

4Y语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馆藏建设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因此其建设、保存和评价也一直是图书馆界研究的重点。由于数字资源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保存和评价等方面应积极开展馆际合作,形成图书馆联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更好地实现数字馆藏的价值,为社会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雷菊霞,李易宁,卿蔚,等.学科馆员在建设数字馆藏中的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4):91-92.

[2]赖彤.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进展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9):47-53.

[3]熊倩.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

[4]邢军.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现状与研究[J].数字与缩微影像,2011(4):18-22.

[5]刘龙.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导公众开展个人数字信息保存的举措[J].图书与情报,2015(1):87-90.

[6]林玉辉,林岚.美国图书馆领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实践进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1):43-46.

篇2

关键词:图书馆 设计 建议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具有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机构的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为此,在建造图书馆时要全面科学地做好图书馆的设计,只有设计好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高校图书馆多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在图书馆设计时的一些看法,供大家探讨。

1.图书馆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把提高馆员素质,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来抓

(2)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观念,把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图书馆发展的重点来抓

(3)树立特色化发展观念,造品牌效应,促图书馆发展

(4)树立网络化发展观念,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5)图书馆要树立全面、协调发展观,做到速度和质量、规模和效益的统一。

2.图书馆设计理念

(1)现代化的外观设计

(2)满足图书馆业务的需求

(3)最新及前瞻的技术整合

(4)完美的使用效果

3.图书馆场所及各控制系统功能描述

3.1图书馆设施与应用

图书馆主要分为三个场所:公共场所主要功能是接待公众;专门场所主要功能是提供文献服务;业务场所主要功能是进行文献加工、文献收藏。

3.2建筑楼宇控制系统主要指安防控制系统和消防控制系统

安防控制系统主要指视频监控系统(阅读区的监控、书库内监控、车库及的监控)、一卡通门禁系统(一卡通软件)、值班巡更系统(值班巡更软件及设备)、车库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及设备);

消防控制系统主要指火灾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水喷淋系统、防火卷帘门禁系统、水泵控制系统和消防通讯系统;

3.3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和电话网)、光纤网络(接入口)、本地局域网(馆内网)、无线局域网(笔记本电脑)、卫星系统(接收与)、数据广播系统、手机网关、数字电视。

3.4业务自动化系统主要指业务集成管理系统和数字图书馆系统

业务集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业务集成系统(采访模块、编码模块、流通模块、连续出版物模块、参考咨询模块、联机书目检索、管理与统计模块)、采编工作环境(计算机终端条码阅读器、书刊运输车)、读者服务设施(阅览室、自助借阅设施、复制设备)、RFID系统(标签加工、自助借书设备、自助还书设备、检点设备、系统处理)、

数字图书馆系统主要指数字资源采集系统(电子资源缴送、网络资源采集、数字资源外购)、数字资源加工(元数据加工、元数据整合、资源库加工、知识组织加工、文献数字化)、数字资源管理与存储(数字资源管理流程、数字资源版权控制、数字资源调度、数字资源保存、数字资源备份)、数字资源与服务(数字资源、网站资源整合、虚拟参考咨询、网上注册、网上借阅)。

3.5读者管理服务系统主要指读者证件管理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借阅管理系统、读者服务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和远程培训系统。

3.6内部管理系统主要指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审批、馆内通知、馆员意见反馈)、财务管理系统(文献采购经费、文献数字化经费、文献加工外包经费、业务设备采购经费、业务设备维护经费、馆舍维护费用)、档案管理系统(行政档案、业务档案、基建档案)、会议系统、工作人员门禁系统。

4.图书馆建筑风格建议

4.1一个环境舒适的学习场所、一个多功能的交流与活动平台、一个专业化的研究中心

建立以图书馆为核心的文化基地,陶冶情操,建立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氛围,超前的理念和功能,吸引社会资源投入到大学校园,成为能够举办及参与的高的学术价值表现基地。当今,在Google、百度等网络资源越来越便捷、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时代,图书馆已经从信息中心向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中心转变。因此,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丰富的、可方便获取的信息的同时,更应注重馆内物理环境的营造,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个环境舒适的学习场所、一个多功能的交流与活动平台、一个专业化的研究中心,通过图书馆将广大读者联系在一起,通过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建筑与室内环境将更多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

4.2一个观摩台及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思想抒发地

理工大学几大重点学科的体现,根据馆藏资源的分配,将重点学科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并引入相关学科的典型标志成为群楼的组成,参照深圳大学图书馆建设的思路成为“和氏璧”的造型设计。不仅是一个实用化的建筑,还是一个观摩台及理想与现实碰撞的思想抒发地。

4.3以用户为中心――建立4C的设计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建图书馆都广泛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模数式”、“大连通”、“通透性”、“开放化”等建筑新理念,并充分考虑了“以用户为中心”, 4C:客户价值(Customer Value); 客户成本(Customer Conven-ience); 客户便利(Customer Conven-ience); 客户沟通(Customer Com-munication),离校不离教,发挥社会服务职能对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的资源服务。建筑设计环境要求舒适性“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现代管理中广泛应用。反映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上,就是十分强调建筑物对环境设计的要求。良好的环境既能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满足读者的生理需要,又能满足读者的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轻松愉悦的心理效应,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我国传统的图书馆建筑思想十分讲究环境空间设计,如“馆中建园、园中有馆”的设计思想一直为图书馆建筑所采用。它还特别强调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注重绿色生态环境的营造,这都是需要继续发扬的优秀传统。

5.馆舍功能结构建议

5.1综合服务系统包括办公、人事、财务、物业、档案等管理子系统和消防、空调、保安、能源、给排水、电梯和地下停车库等楼宇保障子系统.图书馆楼宇保障系统中各子系统的联动是非常必要的.

5.2建立书法美术馆展览室,3个厅,学生厅(大),社会厅(中),名家厅(小)

5.3建立馆间互换功能,引入更多的社会精品展览,提高理工大学图书馆在社会文化当中的绝对地位,实现真正的开放,用思维引导公众舆论和提高知名度等社会地位。

5.4建立一个仿古设计的典藏经典范本的查阅及阅读室,筑巢引凤。恒温恒湿的控制及书架的风格和阅读区域,弘扬历史遗产和中国文化。

篇3

关键词:中国 数字图书馆 现状 策略

通过对20世纪社会与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可以预见21世纪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将会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数字图书馆概念出现于20世纪后期,目前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局面。因此,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的社会,以及不同科技、人文和经济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及其有关操作规程、技术要求、建设途径,以及策略实施等都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如何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如何确定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战略,如何正确实施相关战略,又如何使我国的图书馆领域广泛合作与协调,最终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之目标,均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也是信息的重要汇聚场所。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如何选择合适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等相关问题愈来愈格外地引人注目。

一、图书馆的发展趋向

图书馆是社会的产物,它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需要而演变。也就是说图书馆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向以业务管理高度自动化、开放的网络化信息服务、信息资源数字化和电子化、开展网络下的信息增值和经营为基本特征的信息化图书馆转变,才能和信息化的社会相协调。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传统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条件。

现代图书馆行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图书馆的业务自动化管理建设、本单位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联合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二、建设规范问题

图书馆信息化是全社会信息化重要环节之一。信息技术本身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同时也需参照有关国际或国家标准;毫无疑问,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否规范,是其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宏观背景

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早期,对于自动化的评估主要是针对传统业务流程是否能进行自动化审核,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仅仅能提供公共目录查询和图书馆业务管理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已不能适应技术与时代的发展,需要从整体的、系统的、信息化的观点来考虑。

四、建设内涵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内涵日趋丰富。合适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至少能够支持国际主要网络通讯协议,从而实现网络互联,支持网络检索协议,提高网络服务能力,适合多种开放标准的软硬件平台,具备国际化用户界面,并支持多种语种环境。又应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评估标准

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项目评估涉及到图书馆业务、管理、设备、软件与硬件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制定一套评估的标准体系,使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最终逐步走向规范化,方便全球范围内的用户使用。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于尚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我国必须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

六、图书馆信息化已步入快车道

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图书馆的管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的发展?如何通过信息化的图书馆来提高我国的信息服务水平?这一系列课题,对数以亿计的广大读者而言,有着非常紧迫的意义。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而言,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环境

现代数字图书馆本质上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海量数据库及其应用。网络操作系统为当前的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0/XP,unix或Linux等。网络环境以Internet为基础进行设计,网络功能要强大,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如TCP/IP、ISO10161等。

2、硬件设备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路由器、防火墙和存储设备等。

数字图书馆服务器的组织与安排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充性。软盘、CDROM、DVDROM、硬盘、硬盘阵列、光盘阵列以及NAS等是数字图书馆常见的存储设备。在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中数据的灾难备份及恢复也是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对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硬件设备选型时,应参考第三方评测及推介机构在大量横向对比分析基础上的推荐结论和建议。—个信息化图书馆建设投资的重点是在数字资源,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昂贵的硬件设备是不合时宜的。

3、软件系统平台

完整的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软件系统平台包括制作系统、系统、应用平台等。应用平台对于用户和读者来说是进人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入口,为用户和读者提供了使用界面,并将网站管理平台、全文检索系统、阅读器等集成在一起,提供用户和读者使用。网站管理系统应包括数据追加、网站维护、用户管理、流量监控等功能。

4、数据库

在选用或使用数据库时应考虑数据库的易维护性、易升级性、开放性、通用性和可靠性。虽然自行开发数据库价格便宜,但其维护、升级、通用性都很差,因而在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应优先考虑选用性能,价格比较高的大型商用数据库。如Oracle、Sybase等。

5、数据库资源

数据库资源是信息化图书馆的核心。通俗地讲,在图书馆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如何选择性能价格比最高的数据库资源对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数据库资源应能处理图书、期刊、特种文献及电子媒体等信息资源。

篇4

关键词:治理能力现代化;决策;执行力;调控力;协同力;改革

一、图书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探究

(一)现代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治理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网络时代,更是知识经济和科技兴国的腾飞时代,信息资源的更新层出不断,更新周期也在缩短,传播速度增快。在“面向历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图书馆作为知识传递重要的载体,扮演着承接历史开启未来记录现代,展示世界的重要角色,图书馆的治理是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又常称为后现代主义文化、信息社会文化、后工业社会文化、跨国资本时期文化以及后资本主义文化等,它是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美国迅即又风靡整个西方发达国家并迅速向世界各国、各地区渗透的一种国际性社会文化思潮。大多数人认为图书馆治理需要的是现代化的科学与理性,可是随着后现代化思潮的涌动,人们逐步认识到人们对待科学的态度,阅读的兴趣,经典的选择等意识理念都深刻的影响到图书馆管理能力建设和服务的方向。对于图书馆建设事业而言,虽然在理论上对后现代文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从客观上来看已经受其影响很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断缩小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世界正在打造对外开放和谐共同处的发展环境。人们对知识、真理的态度确实已经发生了改变。后现代化思潮下图书馆的建设再也不是有多少名贵的藏书永恒的经典而是如何使图书馆资源在流通过程中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的服务不再仅仅是教育职能而是以读者和用户为中心以其需求为导向,图书馆管理者与用户之间也不再是机械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更加和谐。后现代思潮的蔓延使得图书馆治理需要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潜在市场。

(三)图书馆治理能力存在的偏颇

1、图书馆治理要素协调不畅

图书馆的治理机制一般由图书馆治理主体、客体、治理过程三要素的统一协调而实现。社会公认的治理主体包括政府、高校师生、以及与图书馆有着相关利益的群体,客体是指图书馆治理中所指向的一系列客观内容,治理过程包括图书馆的招聘、决策、组织、控制等。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主体间通常存在着责任模糊,职能界定不明确,有些治理结构不合理,造成治理主体间的责任重复而又有缺漏的情况,三要素不能很好的协调,主客体之间沟通不畅,治理过程不顺,管理的错位、越位等协调困难。

2、图书馆治理中决策能力失误

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治理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要求都发生着转变。第一,图书馆决策主体的多元化,问题的复杂性; 第二,图书馆决策实施影响的受众面积广,领域宽;第三,图书馆信息化对时间维度的要求严格。综上所述,现代化图书馆治理的高要求高标准使得特别是在决策方面,由缺乏专业技术多为国家任命的行政人员担任决策者,决策水平和能力有限,决策方法多为经验式,已然不能很好的适应图书馆发展。

3、图书馆治理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都是在一个封闭独立的环境体系中完成的。图书管理人员大都是事业行政人员,缺乏专业技术性综合素质不高,传统的行政体制结构下图书馆治理职能不明晰,治理责任不明确,缺乏监督。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治理能力和执行力度。

4、图书馆利用不充分,管理事务的复杂性

图书馆规模扩大,特别是电子信息化增强。过去的图书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畅通性导致数目有限,书的类别也有限,电子科技的发展,使得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网络化和信息化使得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极为提升,这无疑也加大了图书馆治理的难度。在信息资源过于庞大的图书馆中,很多高校认为它只是辅的教学设施,使得馆内的管理难以独立于教学,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制约了图书馆的功能充分发挥。同时图书馆治理由于涉及多元主体,管理事务琐碎复杂,治理难度系数较高。

5、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较低

很多图书馆的藏书和信息资源的收集不是以读者或客户的需求为导向的,对自身的发展没有进行合理的定位,这表现在:一是采购时没有顺应时展读者需求,购买了很多重复而单一的图书,收集的信息也比较落后,只有数量缺乏质量的资源使其功能被虚化;二是借阅模式的落后,图书流通性受阻不能很好的传递信息与知识,这也造成资源的浪费;三是单从图书馆这一组织机构来看,缺乏源远流长的组织文化,使得这一组织缺少活力与文化气息。

二、构建现代化的图书馆治理能力

(一)图书馆治理决策能力的科学化、民主化

图书馆治理能力决策的科学化是要求我们始终以科学求实创新的态度来了解图书馆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用善治的思维方式和辩证的来设定合理的目标以及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选择最优亦或是最满意的方案。图书馆治理能力的民主化是为了选择更为科学的决策方案而要求广泛群众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集思广益。图书馆治理能力的民主化是其科学化的基础和前提,反之,图书馆治理能力的民主化又是科学化的本质归宿。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做好二者的统一,才能提升图书馆治理决策能力。

1. 科学化、民主化的确定图书馆治理决策目标

在图书馆治理决策过程中,领导者可以通过图书馆管理中心系统,或员工的反映,管理咨询委员会或是实地调查了解图书馆治理的现状,发现管理漏洞,或是预测可能出现的治理危机,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评估,按紧急难以程度进行优先排序,抓住关键问题。然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后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对目标进行分解,榻一步拟定备选方案做铺垫。

2. 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定和选择图书馆治理决策的备选方案

在确定图书馆治理决策的目标后,通过头脑风暴尽可能多的收集制定各种解决方案,其次再运用德尔菲法向图书馆治理方向专家和有经验的人发送方案进行评估,征询异议,拟定选出最优或最满意方案。

3. 科W化、民主化的实施备选决策方案

图书馆的领导者在实施最佳备选方案之前可以公开透明化,最广泛的民主,接受馆员,客户读者以及社会的相关建议,给出备选方案优选落选的解释,以便能更好的落实执行最佳备选方案。根据决策目标管理的方法,对决策方案的实施进行分级管理,及时分步骤跟踪,最大限度的反馈信息,了解图书馆决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或是各部门执行情况,加强监督管理和问责制的建设,从制度是保障图书馆治理过程中的决策能力的科学化、民主化。

4. 科学化、民主化的评估总结决策方案实施的效果

在图书馆治理决策方案实施信息反馈后,管理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及时对决策方案的实施目标与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为分级目标的改进,人员调整,方案更新做好各类数据和资源的收集工作。同时形成综合性的文案文本,记录方案的实施全过程,为以后图书馆治理过程中类似决策提供科学的蓝本,节约成本。

5. 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示图

(二)图书馆治理执行能力的公开化、法治化

1. 优化图书馆治理中决策执行的环境

一项科学民主化的图书馆治理决策只有切实保质保量的执行后,才能发挥其效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图书馆的治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馆,站在图书馆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审视问题,排除一切干扰,遵守国家有关图书馆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公开透明化图书馆政策环境,确保高效的治理政策能得到公平公正的落实。

2. 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图书馆职能,提高执行力

传统科层官僚的图书馆治理体制严重打击着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容易滋生腐败行为。图书馆的治理需要加强行政体制的改革,引进优秀专业的管理人员,使图书馆治理体制活性化,同时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让图书馆成为独立的单位,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不再是教学的附属机构,而是有着自己独立的运行人事财务体系,将图书馆职能由传统单一的学习辅导组织转向为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平台。独立的运营模式可以保证自主的治理,从而提升执行力。

3.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图书馆治理人员的素质

人作为决策的执行者,是影响决策执行的核心要素。要想提升图书馆治理中执行能力,图书馆治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必须从“选”、“育”、“用”、“留”四个角度来把握。首先在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招聘甄选中畅通公开透明化求职渠道,要设定相关的岗位职责要求,保证招聘的人才的专公开性和专业性,再则定期开展图书馆治理的职业和道德培训,提升馆员的综合素质,保证馆员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能适应和推动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图书馆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对图书馆人员的运用,必须使得人岗匹配,以岗定人,保证用人的公开化,竞争上岗,人力资源最大优化配置,获得最佳用人效率,同时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评制度,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治理者,设置宽带薪酬和激励制度,为图书馆的治理吸引和储备优秀人力资源。

4. 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和多维监督机制

问责制和多维监督机制的确立是图书馆现代化治理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图书馆的执行力提升首先必须建立领导对下属,同事之间,下属对领导,自我评估和客户评估的360度考核监督机制,明确职责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内容。图书馆问责制的和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健全制度,配套充实图书馆文化,改善图书馆信息不公开,图书馆人员民主参与度不足等问题,切实提高新型图书馆建设,提升图书馆决策执行效率,培养优质人才,强化“3E”的图书馆治理执行理念。

(三)图书馆治理能力的协同合作化

图书馆的协同治理主要体现在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上,包括:图书馆单位,行政单位,图书馆的用户,市场相关者等。多主体之间都存在着理性,都在为了各自的利益群体而博弈,很难形成合力促使图书馆治理的制度化,高效化和良性的互动合作。协同合作化治理的实质是治理主体素质的提升,利益的均衡化,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协同治理的价值理性是指公正公开谈判对话,协调磋商,使个博弈集团能够建立深层次的信任理解机制,这样有利于决策的落实。协同治理的工具理性是指创建一个公正公开的融洽的氛围,要求每个人都能按照制度规则办事,履行职责,使办事氛围透明公开化,广泛民主化,这样有利于建设持久高效的图书馆治理机制,保障图书馆稳定的运行。

1. 兼顾协同合作治理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则

在图书馆协同合作治理过程中,主体多元性和利益述求多样性与集体统一性的冲突频繁,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矛盾等都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协同治理效率。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处理好二者关系。首先必须尊重每一主体多样性的需求,其次要权衡利益:利益大小,长短,但更为重要的是要用系统和长远的眼光来处理图书馆的协同合作问题,以图书馆的公共利益为先,充分地协调必要时辅以强制手段加以平衡。

2. 坚持平等的原则和科学的多数人原则

平等是协同合作治理的前提,然而在图书馆治理的多元主体中由于人有限的理性和财产背景的不同,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的行使决策等权利。多数人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合理的,但是它也存在着“三人成虎”群众暴乱等不足,所以我们要科学的看待平等和多数人原则,在不伤害集体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小团体,少数人的意见和建议,从思维理念上和制度上保障平等和多数人原则同步升级,实现利益的均衡,图书馆协同治理功能的优化。

篇5

【关键词】因特网公益数字图书馆

据统计“数字图书馆”目前已经有不下一百个定义,有技术的、资源的、服务的等各个层面的含义。每个定义都从自身的角度理解和阐释“数字图书馆”,也从自己的领域为“数字图书馆”做贡献。在这些领域当中,传统的图书馆行业可能是最兴奋的,数字图书馆的提出为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1、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从何而来

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然而对于因特网来说,图书馆却是一个信息资源最为贫乏的机构。在传统的社会经济法律框架下,图书馆对其占有的绝大多数信息,除了“保存”和供有限的使用(即“合理使用:fair use”)之外,并无多少“处置权”。这一点可能与大多数人的想法相反。因特网的威力使大多数以信息为生的行业感到恐惧,呼吁更严格的保护制度,而图书馆的产生就是为捍卫人类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通过国家机器的强制形式,与信息私权天然对立的,在社会运行的规则没有彻底改变之前,图书馆也只能按照现行的规则行事。

图书馆的馆藏不能任意无条件地上网,除了属于公共领域的信息外,图书馆上网的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授权,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服务(例如校园,或图书馆的局域网,或向“注册用户”提供服务——类似于发行商的角色)。这常常降低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热情。一些图书馆或漠视知识产权保护,或在各类限制面前束手无策。

近年来国内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已经形成了两种模式,一是类似于CNKI和北大方正电子书库的做法,获取来自著作权人和出版商正当的电子版授权;另一种是类似于CALIS和国家科技图书馆所采用的成立虚拟联合体的形式,在与出版发行商的谈判中争取更大的授权。不论何种方式,数字图书馆建设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只有直面并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有所作为。

2、数字图书馆:技术不够用怎么办?

目前数字图书馆与其说是一个应用领域。还不如说是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开发的领域。在技术上数字图书馆面临一系列前沿问题,在实际应用上,数字图书馆还不存在成套的解决方案。

从数字图书馆的理念出发,现有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必须采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在应用中图书馆只能奉行“拿来主义”,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很有市场。而实际上这些方案大多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依靠一家公司的产品是无法建成真正的开放系统的。

按照我们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数字图书馆对技术的最大需求在与整合资源和整合服务,正和资源的目的是通过一个门户入口提供知识导航,整合服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的有利条件,尽可能方便地向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服务。

数字图书馆可以看成是互联网上建立在一系列高层协议基础上的虚拟资源体,标准规范是数字图书馆存在的基础,是技术进步的主要体现,然而此类协议的建立又并非是纯技术的过程,还伴随政治的、人文的和法律方面的影响。目前这一领域的发展很快,大都采用一种开放论坛的方式。只有计算机专家、图书馆员和具体的领域知识专家通力合作,才能促进数字图书馆相关技术的成型和成熟,在这一方面图书馆员相对参与的比较少,应该充分参与,更多地影响数字图书馆新兴技术。

3、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和模式

教育部建设了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分别建设了面向科研人员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和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全国党校系统和部队系统也建设了各自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已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较为完备的行业数字图书馆系统。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将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始积极部署推动本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建设了一批省、市、县级数字图书馆,在为区域用户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各地方结合区域特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建设模式。一个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4、数字图书馆:资金和人才

图书馆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其本身不可能承担建设数字图书馆所需的庞大费用及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其建设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数字化,例如出版、影视、广播、教育等全方位的数字化,而图书馆在其中仍然扮演传统图书馆对于传统社会的角色:知识和信息的保存、传播、教育、娱乐等等,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而且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技术,这些技术可能使图书馆的形态也发生彻底的变化,图书馆的多样性可以千差万别,甚至找不到一点传统图书馆的影子,甚至可以不叫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数字化和维持一个合理、高效的服务系统(资源整合和服务整合)。它所需要的资金应该是政府根据有关的政策法规拨给的。这一点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数字图书馆的特性来说,地域的限制应该可以很好地克服,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和合作应该能够更加方便地开展,文化部、教育部等国家一级的政府机构应该可以进行协调,使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数字图书馆的人才缺乏是一个与投入相关的瓶颈问题。也是依靠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力——图书馆行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大投入,或者引进新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机制,或者制定一些宏观引导性政策,吸引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多地进入这个领域,扩大队伍,打好基础,改变目前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晓娟.论数字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1996(1).

篇6

引言

在使用总分馆制的过程中,图书馆应当根据当前创新服务要求与特点等,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在创新服务的过程中,创建基础的科学平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在总分馆制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问题,以便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可靠性与有效性,发挥集中管理与分布管理工作优势,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现代化管控体系,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增强管理工作效果。

一、总分馆制分析

在我国各个区域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在合并与扩张的过程中,部分图书馆建立了分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作为科学研究与读者服务的阵地,图书馆的服务规模逐渐扩大,在实际发展中已经开始拓宽研究渠道。对于管理模式而言,我国已经有一些图书馆开始使用总分馆制,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集中类型的管理模式,就是针对各个图书馆区域进行集中化管理,统一聘用工作人员,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集中开展培训与考核等活动,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第二,分散类型的管理模式,各个科室对自身工作进行管理,更好的协调各个管理区域之间的业务关系,不具备一定的集中约束力,能够根据每个区域的发展特点与需求开展管控活动。

二、总分馆制在图书馆创新服务中的重要性分析

1.有助于创建个性化服务模式

图书馆在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读者的便利性,还能根据重点学科与项目等,建设相关服务主题,逐渐丰富工作内容与形式,在专题活动支持之下,搭建读者与自身的资源沟通新渠道,以便于图书馆对读者的真实需求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需求的情况下,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促进读者的长远进步。

2.有助于创建科学化的服务模式

科学化服务模式与传统服务模式相较,具有参考咨询服务的优势,能够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创建科研项目创新服务,在深入研究服务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与科研活动形式,围绕学科建设要求等,建设现代化科学资源管理机制,提升专业信息的控制效果,在增强服务针对性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1]。

3.有助于创建全面模式

图书馆在应用总分馆制的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等融合在一起,联合数字技术,对信息数据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拓宽读者的资源获取渠道,改变传统的工作与服务方式,在提升读者依赖性的情况下,更好的创建服务空间。同时,图书馆能够做好定位工作,扩大自身的服务空间,不仅可以向读者提供网络枢纽服务,?能提升其信息数据的获取效果,建立现代化图书馆的管理机制,通过网络平台的支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以便于完成当前工作任务。

三、总分馆制在图书馆创新服务中的应用措施

1.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图书馆相关部门应当根据读者的实际要求与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定期开展信息推动工作,合理使用先进的过滤技术,建立现代化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在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减少信息冗余问题,减轻读者信息筛选方面的压力。第一,图书馆可以开展读者评价活动,由分馆组织定期向读者发送相关资源,收集读者的建议,以便于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第二,图书馆可以将读者分为几个小组,对其进行采访,在了解读者实际需求的情况下,对相关工作进行创新[2]。

2.创建科学化的服务系统

图书馆在创新模式构建中,应当根据读者的实际发展需求,对自身资源建设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总分馆制的发展前景,在细化读者需求内容之后,集中开发信息资源,通过深加工与整合的支持,提升服务效果。同时,还要建立一体化管理系统,改革传统的分散式文献资源管理模式,创建现代化管控机制。

3.建设技术性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在使用总分馆制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各类资源,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将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的,对总部与分部之间进行统一管理,创建统一编制与借还管控系统,在系统化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工作,将服务工作联系在一起。在此期间,图书馆要搭建专门的技术平台,将分布资源建设作为基础内容,在统一平台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自动化改革,以便于完成当前服务任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管理工作效果[3]。

在建设图书馆分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根据技术平台的建设特点与要求,创新服务形式,加大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力度。例如:建设数字化书目检索系统,对总部与分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形成OPAC系统。同时,还要使用WEB网站技术,凸显其信息服务的先进功能[4]。

4.创建终端路径

在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读者已经开始应用先进技术学习知识,图书馆应当合理使用此类方式,创建网络技术机制,创新移动多媒体服务终端,建立专门的平台机制,以便于拓宽服务范围,提升读者的满意度,满足当前发展需求。[5]

篇7

【关键词】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

一、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起源发展及结构组成

基于我国科学技术起步慢、社会吸收能力有限等因素,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其中包括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创建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等发达国家。然而,经我国专家的刻苦研究,结合客观发展情况,我国的数字化图书馆从1995年开始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2002年成立旨在促进数字化图书馆建立与发展的“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化图书馆联盟”,到如今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资源配置、目录索引等多方面发展,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众多人力物力的投入之下取得很大的进步,并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商家企业的崛起。即便如此,我国的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依旧只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更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高精尖技术仍处于开发研究阶段,我国数字化图书馆未来将如何发展,发展前景如何等诸如此类问题仍值得探讨。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来源

(一)共享图书馆联盟数字化文献资源

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渠道,是通过各类图书馆联盟共享其他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其中既包括商业性文献资源,也包括非商业性文献资源。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联盟发展迅速,已经基本形成了具有各种鲜明特征的图书馆联盟体系。其中,有体现区域特征的地区图书馆联盟体系,如“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长三角高校图书馆联盟”“河南新乡地区图书馆联盟”等;有体现类型特征的各类型图书馆联盟体系,如“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全国师范院校图书馆联盟”“中国煤炭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有体现专类图书馆工作特征的各种专项工作图书馆联盟体系,如有体现专类图书馆管理工作特征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图书馆学术交流与文献互助联盟”,有体现专类图书馆服务工作特征的“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广东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等。

(二)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

这是民办高校图书馆通过自己的力量建设本馆数字化文献资源的途径,这种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模式类似于民办高校图书馆自建的高校机构知识库。其中主要是以本校教职员工出版的专著、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等各类文章为主,还有本校学生写作和提交的学位论文等各类文献的数字化电子版本文献资源。另外,还有对于图书馆馆藏中那些具有长久保存价值的重要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扫描处理版资源。由于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不仅存在工作量大的问题,而且如果信息获取不畅通和不及时,还极容易出现将已经实现数字化的文献资源重复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无效劳动情况。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对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需要谨慎对待,不可盲从,以免造成浪费。

三、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进程、步骤与方法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进程

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期进程为规划准备阶段,包括制定整体建设方案和备选方案,选择首批建设或突破的文献类型,确定分批建设计划及连续性建设计划。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中期进程为检索获取文献资源阶段,具体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适用的浏览器,进行试验性检索文献资源,实际验证文献资源,进行下载获取方式实证确认、确定文献资源的利用方式,如在线阅读利用或下载获取利用;确定文献的保存方式,如原网站保存、下载获取保存、下载后网络存储。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后期进程为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总结建设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两项;其一为建设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分类型数据库,将每种文献的题录信息记载其中,具体内容包括文献类型、网站、网址、格式、数量、下载获取方式、开放获取类型等;其二为建设数字化文献资源网站,可以利用如“凡科网”等免费建站网站提供的技术支持,将已经建设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分类型数据库的文献资源挂上网站,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文献资源共享利用服务。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步骤

为了彻底改变目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的落后局面,在进行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时,要在制定总体规划与方案的基础上,精心组织人员与相关技术设备。在正式建设前要进行试验性建设,这是以某种特定文献类型为例进行的小规模试验性建设,目的是了解所需要建设文献资源的数量多少、难度大小、获取程度、文献价值等。正式建设步骤是根据总体建设方案和规划的要求,利用各种途径、技术、方法,全面展开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补充性建设是在正式建设工作完成后,为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所建设的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完整性与全面性,需要利用一些辅助方式进行补充性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分析研究建设成果,这是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成果,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目的是找出其中所存在的某些规律性。建设数字化文献资源数据库,以及数字化文献资源网站上线,为用户提供服务。

(三)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方法

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常用检索方法,包括利用文献检索的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交替法;主题词检索法中的关键词法、标题词法、单元词法、叙词法,以及抽词法、上位词法、同位词法、下位词法。数字化文献资源获取方法,包括在线阅读获取法、直接下载获取法、自动下载获取法、工具下载获取法。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分类方法,包括《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分类法》,以及其他网站自己的分类方法。数字化文献资源整序方法,包括重复文献筛选剔除法、年代排序法、类型排序法、题名排序法、责任者排序法。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分析方法,包括对文献类型、年代、格式、价值、引用、参考等因素的分析。数字化文献资源的验证方法,包括网站验证、全文验证、开放获取验证、开放获取程度验证、下载获取方式验证。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存储方法,包括原始资源网站存储、下载获取存储、网络硬盘存储、分享资源网站存储等方法。数字化文献资源的翻译方法,包括外文文献资源的中文翻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献的汉语翻译,中外文文献的双语翻译,不同外文文I资源的互译,以及各种不同语言文献资源的语音翻译方法。

四、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中心建设构想

(一)图书馆应该营造更舒适、更适宜的文献传递氛围

图书馆应该打破传统的文献服务模式,让学生从进入图书馆时就能感受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以电子阅览室为例,数字化的图书馆应该模糊电子阅览室固定区域化的概念。每一个进入电子阅览室的学生目的各有不同,音频、视频资料的使用会造成读者间的相互干扰。因此,读者在资料查找、使用时需要一定的独立空间。图书馆应该将计算机作为文献传递的重要手段,切合读者的实际需要,将电子阅览室打散,将其功能合理地分散在图书馆各个功能区域。

部分数字化文献资源(如磁带等),虽然在内容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随着必要的配套使用设备逐渐被淘汰,已渐渐处于无法使用的尴尬局面。作为数字化服务手段的一部分,不应听任宝贵的数字化文献资源被潮流所淘汰,可以将磁带库中的磁带、纯音频的光盘资料统一制作成媒体播放格式,参照新华书店光盘试听模式,采购多个单人音频文件试听设备,设置在图书馆各个部分,形成更适宜的数字化文献服务体系。家具及设备摆放以舒适为标准,以有一定的私密性、互不干扰。加强图书馆现有资源的宣传推广,营造图书馆独有的文化氛围,让数字化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主动服务,而不是被动地要求学生来图书馆寻找数字化文献。

(二)数字化服务团队建设

服务内容重复、冗余的数字化文献服务部门间的整合,主旨是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字化文献服务。与各二级学院的联络、数字化文献服务功能的开展及维护、数字化项目的建设都需要专业团队的支持。数字化服务团队的服务与以往的传统科室服务观念不同,更倾向于主动性、服务性以及前瞻性,所以对从业者自身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应该通过考察、培训、学习等手段实现团队的建设及完善。

五、结束语

为了满足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需求,笔者采用互联网数字化文献资源调研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实证来源分析等方法,分别从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来源、进程、步骤、方法等方面,对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进行研究,以期为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陈浩.安徽省民办高校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2]严丹.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评估指标及对策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4(12):34-38.

篇8

【关键词】图书馆;多元化;建设;发展

最早研究多元化主题的是美国学者安索夫(H. I. Ansoff) 。他于195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多元化战略》一文中强调多元化是“用新的产品去开发新的市场”。[1] 1971年加拿大在结合实际情况下,依据以“多元化”为指导的方针下,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将“文化多元主义”上升为国家政策与法律。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机构,应顺应多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文化需求。事实上,开展多元化服务已经受到国际图书馆界的充分重视。目前,国际上相关的指导性方针、宣言主要有:《澳大利亚规则》、《多元文化社会:图书馆服务指导方针》(1998年版)等。

一、当下图书馆的建设、发展

1、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现状;

当前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图书借阅为主,其主要模式分别为传统人工型图书管理模式和在基于数据库下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传统人工型图书馆管理模式:主要是大量的实体藏书为依托通过比较多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图书的整理、分类、借阅、以及新书的购进和过旧书籍的处理等一系列书籍管理工作,其中主要以图书的借阅和整理为主;二是基于现代化、信息化下的以数据库为依托通过强大的信息网络处理系统和少数图书管理者来完成图书的借阅和整理等工作。在这俩种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中,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图书的借阅、整理、图书更新。基于这样的建设、发展图书馆的运作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

2、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运作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同时也制约着图书馆的发展。主要体现图书馆建设效率低、区域间图书馆建设发展不平衡、图书馆现代化、科技化程度低、等几个方面。

(1)效率低下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图书馆效率是图书馆管理、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解决图书馆效率问题是图书馆长效发展的重要课题。早在20世纪90年代范并思指出:“ 以效率为核心是一种理论观,也是符合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的理论观。看看我们的图书馆学理论,凡是接近”以效率为核心“的分支学科,往往就是发展较快的学科,如检索语言的研究、藏书建设的研究。反之一个科学就得不到真正的发展。”[2]图书馆的整体效率较低,图书馆的投入和产出之比并未得到优化,虽然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图书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资源利用和服务效率却未见相应的改进和提高。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低,运用的管理数据库技术、整个系统的紧密程度还有待提高,主要还是依靠工作人员来完成图书的借阅、归还整理等工作;这无疑增加了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但效率还不明显。

(2)地区图书馆建设发展不平衡也是制约图书馆发挥作用,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一大障碍。城市内图书馆建设和乡村图书馆建设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从建筑规模、图书存量、以及图书的购进所体现出来的差距是巨大的,目前在我旗苏木要、乡镇、村图书室基本成型,但图书藏书量少。在图书知识量、存储量、更新度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样,地区建设的不平衡使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城市图书馆的图书资源闲置,而乡村图书馆的资源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图书馆建设的现代化、科技化程度低,数据库信息系统应用程度低。就现在绝大多数的图书馆是以纸质图书资源为主,依靠的主要是人工借阅的处理形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的部分少,而且不成规模。相应的电子图书的建设力度薄弱,共享的电子图书数据少,更新慢;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对图书的借阅、归还、更新管理只有少数成规模的图书馆。

(4)图书馆文化宣传的方法、手段没有创新,不突出。现代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资源管理的一个机构,在面对文化知识渴求度高的人民群众,图书馆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开放式的宣传方法和手段,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其中像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微博图书馆、微信图书推荐等等宣传的方式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推广力度不强,影响范围较小。面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结合时代的发展,图书推广方式也将会是图书馆管理中的一门“必修课”。

二、图书馆多元化建设发展的必要性

在建设精神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图书馆必须发挥其“前沿阵地”的作用。但是在整个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并没有将图书馆的知识、文化,更好、更有力的推向大众,推向所需要的社会群体。因此图书馆多元化建设发展势在必行,以下将通过几点来阐述图书馆多元化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性:

1、新时代下社会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其别是对于提升文化素质及特长技能图书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以传统单一的图书馆运作方式下的图书借阅引进不能满足广大人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个人终端科技服务在信息时代的比重不断增加。科技终端的服务形式、质量都不断升级,像电子阅览、在线图书等可供选择的方式不断增加。如深受大家喜爱的在线图书阅览、微博阅览、微信图书阅览等多种方式,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个人终端方式。

3、基于区域之间经济、科技等条件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需要以多种方式来改善这种情况,进而满足基础条件较差的区域对图书知识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像构建流动图书馆与自助图书馆等多种灵活的方式。

4、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加深,时展的要求越来越趋于便捷化,图书馆的管理运作必须改变这种依托单一模式的状况,必须将电子信息系统管理全面的推进到图书馆管理、建设层面中,通过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应用,可以大力的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等管理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图书借阅的方便性和快捷性,以合理的图书管理网络和系统提高了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将信息系统和电子时代多元化的阅读方式相结合,扩大图书馆在文化需求满足过程中的影响力,改“被动”发展为“主动”进攻。在各大图书馆电子信息系统的应用不断加深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多元、便捷。

这种结合了现代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单一仅仅以借阅为主的图书馆建设体系中,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便捷化管理、科学化发展提供了“基石”,使图书馆的自身管理达到了精简、高效、合理。

三、图书馆多元化建设的原则

1、合理性原则;

坚持合理性原则,图书馆多元化建设一定要结合图书馆自身的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从实际出发,根据图书馆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图书馆管理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评估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长远性的多元化建设方案,方案不仅要着眼于现在还要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经综合评估后选择最满意的方案,最终实现图书馆的多元化建设的合理性。

2、经济性原则;

坚持经济性原则,图书馆在实行多元化建设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多元化建设的成本及效益二者的关系,在经济性原则下以合理的投入取得显著地成果,即使“投入”和“产出”实现最完美的黄金比例,既不会阻碍图书馆现在的发展成长,也不影响图书馆未来的规划建设 。

3、时代性原则;

坚持时代性原则,多元化建设最基本的一个切入点就是时代特征这一点,将时展的特征和在这特征之下展现的时代需求,契合在多元化建设之中,让图书馆在多元化建设过程中把握时代性,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时代要求下文化精神文明“需”与“供”的完美解决。

4、便捷性原则;

坚持便捷性原则,图书馆的多元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最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多元化建设必须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快速、便捷的服务享受。在现在电子通讯、网络技术发达的时代下,实现便捷建设是多元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5、广泛性原则;

坚持广泛性原则,图书馆多元化建设不能拘泥于单个图书馆、个别地区的多元化建设,必须将特定区域内的多元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区域内资源、服务的共享,建设、发展的共同进步,建立图书发展战略联盟,使多元化建设的成果影响范围更广。

四、图书馆多元化建设、发展建议

1、结合地区自身发展的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图书馆多元化发展道路,在不断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同时,有取向的选择其他形式的发展模式,最终能够实现多角度、立体的图书馆建设发展;并且针对区域图书文化、精神需求层次的不同而在图书采购选择上有所侧重。

2、建设发展的长久机制,不断规范发展的方向。基于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要“阵地”这一中心方向,图书馆多元化发展必须建立长久机制,有制度的保障和合理的规划才能使图书馆的多元化建设实现“稳扎稳打”。

3、坚持创新发展,伸展多元化角度和方法。图书馆多元化的建设、发展必须突破现有的传统模式的限制,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基础上结合时展的要求,将创新发展作为多元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使图书馆多元化建设的灵活实现。从方法、形式等各个方面实现多元化、多角度。

参考文献:

篇9

1.1坚持“三统一”原则与可行性难以统一结构问题

图书馆建设要遵循“藏”“借”“阅”这三个宗旨,而“藏”、“借”、“阅”就是所谓的“三统一”原则,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不仅要遵循“三统一”原则,还要保证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一般来说,图书馆在建设之后,就会形成固定的结构、格式以及建筑风格,但是图书馆一旦建成,就要经过多年的沿用,用时非常大,所以,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就是说,图书馆在建成之后,一定会有或大或小的扩建、改建甚至翻修,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建筑设计时就充分体现其可行性。图书馆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藏”“借”“阅”“三统一”原则和可行性之间的结合,以便于通过这两者的结合来确定图书馆的结构,以达到图书馆既可以“藏”、“借”、“阅”目的,又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图书馆的可行性。

1.2建筑师的设计与图书馆专家的意见需要进一步统一

建筑师说白了就是一位艺术家,他们眼里,图书馆和其他建筑物一样,是他们所创作的一项艺术品,他们修筑图书馆的意义就在于怎样去完成一件优雅独特的艺术品。而图书馆专家不一样,他们作为一名文化人,他们眼中的图书馆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功能上,都能够沿用到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之后。所以,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不管是外在的美观或内在的功能,他们的意见都会有一定的偏差,这在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建筑设计中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2实现图书馆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节能降耗

为了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耗,降低运营成本是非常有效的措施。虽然,国家及相关政府给图书馆建设的经费都在逐年增多,但是,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宗旨,我们还是要做好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在图书馆建筑的初期,就应该做好建设过程中的一切预算,所有的成本资金都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馆修筑以及运营的成本。而且在修筑图书馆时,要利用一切新能源、新技术来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比如说,图书馆的灯一定要用最节能的灯来照明,而且取暖降温也要用到最新节能的能源来实现,图书馆修建负责人要做好图书馆的人群分布设计,争取尽可能地实现用最小的空间容置最大数量的人群,最好利用无害的施工材料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2.2讲究环境效益

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讲究环境效益,要打造一个优美、雅致的阅览环境。首先,图书馆要利用一切自然环境,让图书馆尽可能的与自然环境接轨,还要充分利用阳光,让图书馆有足够好的采光效果以及良好的视觉效果,让人们在眼睛疲劳的时候能够远眺舒适呢自然环境,或者给人们提供坐在盎然的草坪上能够惬意的读书。图书馆要有广阔的空间,其交通要道也要足够好,让读者能够有一个畅通的读书环境。还有就是图书馆的电子管理设备以及系统都应该达到一流的水平,让人们不管是要查找资料、书籍,还是复印书籍都能够畅通无阻,不用浪费无谓的时间和精力。

2.3实现图书馆结构功能的灵活使用

图书馆的使用时期非常之久,有时要达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所以图书馆里面的扩建、改建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图书馆的修筑设计有足够灵活的结构功能,尽可能地为以后的扩建、改建提供最有利的条件。但是还有一点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图书馆的建设一定要遵循“三统一”原则,这两者在建设上很难统一。首先,我们应该采取自然采光为主,人工照明为辅的原则对图书馆进行照明,其次,图书馆内部业务的用房应该相对固定,荷载的取值可以较轻,这样,我们就可以适当的把图书馆的“三统一”原则以及灵活使用的原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4对设计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监管

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它需要实现图书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图书馆中的各种原则理念都科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还需要充分将图书馆的文化、思想以及理念都体现出来。所以,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高难度的工作,这需要许多建筑设计专家以及图书馆专家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及时地沟通交流,并且经过科学合理的论证,最后得出一个优秀的设计方案。确定了设计方案之后,还需要对图书馆的修建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保证图书馆的修建是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严格符合设计理念,只有这样修建的图书馆,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篇10

摘要:文章以苏州图书馆的实践为例,阐述了在立足于总分馆服务体系下,如

>> 城市与农村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中分馆资源建设的定位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浅析在延边地区构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与建设图书馆总分馆制 “联盟+总分馆”模式的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联盟+总分馆”模式的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浅谈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 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模式分析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服务效益分析 浅谈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与服务模式探索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思考 武进城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均等化建设的实践研究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盐城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研究 “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现状与展望 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之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我国民图书阅读率较1999年下降5.5个百分点[N].中国青年报, 2013-5-2(7).

[3]世界儿童图书日:当儿童遭遇“阅读危机”[EB/OL].[2013-7-15].http:///2013-04/03/c_115262464.htm.

[4]邱冠华,于良芝,许晓霞.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07.

[5]江少莉,杜晓忠.公共图书馆的城市阅读推广策略——以苏州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13-16.

[6]陈永娴.阅读,从娃娃抓起——英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01-104.

[7]张彬.图书馆空间的审美化与阅读环境设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28-38.

[8]中国图书商报:中国儿童阅读生态缺点钙[EB/OL]. [2008-1-24].http:///system/2008/01/24/0106601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