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篇1

1)电力工作者缺乏对电力安全管理规范的理解和执行。近些年,电力系统已经建立了许多电力安全管理相关规范。但是,在理解与执行方面却不够到位,其中缺乏强制性的规范和惩罚措施。导致很多电力企业的员工对安全管理制度认知不足,在理解方面产生偏差,最后引起电力安全事故频发。

2)电力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位。当前,大多数电力企业拥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未能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或者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欠缺,这些情况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中的细节问题缺乏思考,在惩罚措施的施行中监管不严,失去了制度本身的震慑效果。另外,一些电力企业不注重安全培训,或者培训的有效性较差,达不到让电力工人切实掌握安全知识的目标。

3)电力安全管理的考核制度不合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对于电力企业管理尤其重要,而只有建立与电力安全管理标准相符的考核制度,才能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是,在电力企业中,很少能够正确认识到考核制度的重要性,也就不能对安全管理人员做出定期的考核评定,在考核制度的执行与贯彻方面的落实效率较低。部分企业只是通过采取惩罚措施进行管理,这种管理办法只会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安全管理的目的,还可能为员工带去心理负担,造成员工出现不满情绪,影响员工工作效率,起到负面作用。

2落实电力安全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人为本当前,电力企业要想大力发展,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增强社会责任心,把工人的人身安全放到第一位。在此基础之上,让员工去确保电网、设备安全运行。

2.2做到精细化管理电力企业要想落实电力安全管理,应该做到精细化管理,第一,坚持“两会一活动”的管理策略。其中两会包含工作前的会议和工作后的会议,一活动是指组织安全教育活动;第二,坚持“两票三制”的完善。两票包含工作票和操作票,三制分为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检验更换制;第三,坚持“四项原则”。1)一级查一级、层层抓落实。2)全面覆盖、各负其责、互不替代。3)隐患和问题“四不放过”。4)谁用工、谁主管、谁负责;第四,坚持“四个凡事”。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

3提高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实现途径

1)不断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思想。思想理论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电力生产的性质决定着电力公司的战略方向,即要求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并且在安全管理的把握上应遵循较严格的标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对各项工作从源头抓起,始终贯彻安全管理的思想。安全思想应该在管理的过程中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内心,让大家共同为实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做出努力。因此,安全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将安全思想工作落实并做好。逐渐加大安全培训力度,让电力工人虚心领会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和方法,将安全警示牢记于心,为职工提高安全意识和生产技能打好基础。同时,注意吸取教训,对频发的事故提高警惕、认真总结,不断完善解决办法,并编制出具体的、实用的规章制度,强化相对薄弱的环节,让每位员工清楚地了解各自岗位的安全防护措施。此外,还应做好事故通报汇编工作,事故通报汇编是血的教训,是经验的积累,必须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从而杜绝重复事故发生。

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程制度,规范安全工作行为。我国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规程、制度。这些“财富”下发到变电站及各个电力工人手中,不是让我们束之高阁,而是留给我们从中学习、理解,便于在实际的电力工作中应用和执行。当然,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全部按照上级制定的规程制度执行工作,因为难免有些内容过于陈旧或是不好把握。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符合原则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工作对上级制度改进、细化,重新规划工作细则。同时,还要加强规范安全作业行为,避免出现违章乱纪现象。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项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每个人都自我规范安全工作行为,才能确保电力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推进。

3)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的评价工作。要想实现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开创与国际安全管理水平接轨的新措施,开展安全性评价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传统的安全管理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电力企业的时展需求,它无法做好充分的事故预见,不具备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在安全性评价策略之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先进理念,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措施积极促进生产操作中全员、全方位、全程闭环管理的安全运行。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能够充分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对安全工作做出有效诊断,做到心中有底。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开展是对电力企业全员的培训,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同时拓展员工的业务能力。全体员工通过参与安全性评价工作能够深入学习安全生产各项规程和规章制度,充分提高安全意识,对电力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定、制度等通通加以熟悉和掌握。

4结束语

篇2

Zhou Jianlin

(Fujian Quanzhou Expert Committee on Construction Industry,Quanzhou 362000,China)

摘要: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领导是关键;做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建立简洁高效的体系文件;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重视企业内部的审核工作标准;是企业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重重之重。

Abstract: The leadership is the key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occupational health. We should do well the propaganda and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 simple and efficient system documents, master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internal audit standards, which is key to an implement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occupational health in enterprise.

关键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做好宣贯 掌握各要素 重视内部审核

Key words: establish and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occupational health;do well the propaganda and implementation;master the elements;emphasis on internal audi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131-02

0引言

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并保持其有效运行,是一个企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核心,也是贯彻实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关键。但是并非每个企业所建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能够保持并有效运行,因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和具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深入理解和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构架,正确合理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并对体系以后的运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相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由于施工周期不定、施工条件变化大、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的频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多因素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因此,企业要面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本企业施工组织模式、施工作业场所、技术工艺状况、员工素质做科学的、细致的分析,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如何才能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呢?我就此问题如下几点看法。

1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组织领导是关键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管理科学、理论严谨、系统性很强的管理体系,将其先进、高效的管理方式,科学、系统的管理理念引用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企业传统安全管理模式中相对独立的管理环节,并将其融合在一起,同时将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施工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成为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从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但是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企业最高管理者有效的推动,因为企业最高管理者是企业负有批准并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的人,具有企业的决策权,企业最高管理者重视安全,在工作中真正坚持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明确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改善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将有利于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纳入企业的全面管理策略,就可以在资金投入、机构、人员上满足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需要。

实践证明,最高管理者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决心与承诺,不仅是企业能够启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动力,而且也是动员企业不同的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保证。企业最高管理者的承诺与支持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效果和实施的有效性。

2做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

建立完全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管理程序文件和体系支撑性文件,首先要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企业在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要通过宣贯,使员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有机的结合,消除员工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思维误区。其次,体系的宣贯不能仅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因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面对的是企业的全体员工。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不仅是预防各类风险发生的基本手段,也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

3企业应建立可行高效的体系文件

篇3

关键词:土建 工程 安全 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现已发展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就建筑行业的生产现状而言,国家制定出相关的安全生产条例,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实施,并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安全施工组织,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提供相应的安全生产技术。在现在的管理市场中,由于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大,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并逐渐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建筑市场中由于竞争较激烈,因此就产生了一系列压价的行为,影响到建筑方在生产中的安全投入,同时也严重影响到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一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没有将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安全管理对于建筑施工的重要性,管理者对于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标准执行力度不大,不能够及时的贯彻传递到每一个施工的环节中,这样将会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影响。除此之外,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施工者的文明施工意识都欠缺,经常会出现由于施工场地地面高低不平,排水系统不发达造成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乱推乱放的现象,安全管理者对此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施工道路不通畅,给施工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加之大部分的安全标志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数量不多,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很多人到不到工程安全管理的需要,致使管理工作出现薄弱的环节。加上一些安全管理者,尤其是一线的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安全防范的意识和安全操作的意识欠缺,甚至是一些管理高层人员对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工作也缺乏了解,这一现象严重制约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企业对安全管理的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工作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要做到位,这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的建设资金投放不到位,存在着不正当竞争现象,违法分包转包的现象也经常出现。由于建设资金的投放不到位,一部分施工现场在没有任何安全网防护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这样将会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四)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

由于在项目建设中,存在较多的建设者,对各种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又因为我国存在地区差异大、区域不平衡的发展特点,在许多企业中,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较差、且没有规范、整齐的技术装备与资金实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且是的经营、管理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目前,由于存在较为单一的安全管理手段,许多人都会借助以往的经验,这将会对统一安全检查标准的工作有了一定的难度,且较难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标准。

(五)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现场中普遍存在场地布置混乱、道路不畅、施工材料放置较随意、在施工现场缺少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等现象。在一些施工现场中不能够对施工现场进行封闭,施工人员进出较随意,现场中的使用设施不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放置。在施工现场中多数情况下要进行露天生产作业和多工种的同时作业,因此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强,在进行施工管理中,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就会出现高空坠物、电线外露和建筑部分面积坍塌等事故,不仅对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伤害,还会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进度和施工方的经济效益。

二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

要想保证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首先需要提高各相关人员对于这一理念的认识,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国家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群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以这种监督力的作用来提高管理者的认识。当前状态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已经在逐渐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也建立起了以保证工程质量为核心的安全管理机制,但是和其相配套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这样就影响了管理者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所以说需要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为安全管理认识的提升提供理论和体制的支持。第二,需要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问题始终贯穿在施工过程的始终,这样相关者能够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受到安全管理意识的熏陶,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也将会提升。

(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要提高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首先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施工环境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以便能够实现最大的培训效果。成功的安全管理者需要具备很强的独创性和灵活性,要能够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管理措施,所以说要提升管理者的水平和综合素质,还需要培养他们的独创思维,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施工项目,为此,需要制定具体渗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方案,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包括产品的质量、施工的工艺和方法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能等具体的内容,尽量的做到具体。

(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有经费的支持,所以说需要在保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经费的前提下,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供支配的资金,建立起专款专用的制度,并贯彻落实建筑工程意外伤害的保险制度。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单列工程项目的文明施工以及安全生产管理的经费,要独立于投标之外,设立独立的资金账户,这样能够避免安全管理资金和其它建筑资金的混淆,在报建时要进行统一收取,并且要通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监督机构对施工各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价。采取分阶段拨付款项的措施,以保证专项经费能够正常的运用,避免出现违规违章挪用安全管理资金的现象,也能够保证资金的充足。

(四)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应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强化建筑工人的安全意识、企业内部应组织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技能的实施与演练,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充分运用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监督建筑工程安全规范的落实。要建立起安全管理动态监督机制,能够实时的掌握施工中发生的各项安全问题;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保证管理单位的统一思想,要将安全管理工作始终作为重点工作去抓;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定期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加入不定期检查制度,这种制度具有突击性,能够没有预兆的对施工项目进行检查,这样能够更好的发现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

(五)做好现场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

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大对于施工中的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的费用的落实,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施工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方法,对安全生产费用中的组成部分和使用作出明确规定,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有效的改进,保证各项费用及时到位,为施工生产的安全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结语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逐渐提升,安全管理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安全管理是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并且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引擎,但是安全管理的投入、绩效以及损失依然不能够和质量和成本因素一样被看做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动力,所以说建筑企业更应该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分析,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两个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达,李前川.浅滩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科技资讯,2012(12)

篇4

关键词: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of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traditional safety management, discusses how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on the promotion of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work can achieve the safety "after management" to "advance management", from "passive management" to "active management".

关键词:深入 推进 安全生产 标准化

Keywords: advancing the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中图分类号: F530.69 文献标识码:A

前言: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行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已步入正规轨道,不过从实际运行状况的情况来看,标准化工作还没完全被运用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在做法上仍存在着差距,如何做到“标准日常化、日常标准化”还需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探讨。

一、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识推进标准化的重要性。

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清楚推进标准化的重要性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首要条件。我们应知道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含义及其推进对我们的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

1、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2、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符合安全管理的基本规律,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

3、实践证明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成功经验与主流发展的趋势,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升华,并与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因此,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比较科学、比较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同时也是衡量安全管理水平的标尺。

二、理顺标准化与传统安全的关系,明确其安全管理地位。

理顺两者关系,明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地位是深入推进的前提条件。部分人认为推进标准化仅为了获得“通行证”,甚至认为是额外的负担,流于走形式。只有理顺关系、明确地位,才能不孤立看待标准化,才能更好地运用标准化的方法和思路指导我们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坚持我们成熟的管理经验和好的做法来确保标准化的有效运行,标准化与传统安全的联系与区别如下表。

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传统安全对比表

类别

区别 安全生产标准化 传统安全管理

管理关口 源头 事后

管理重点 危险源 事故

管理原理 PDCA(循环管理) 捉漏、补漏

源动力 持续改进 方向不明

管理人员 全员 安全员

联系 传统的安全管理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传统安全管理的再升华。

从上述表格的对比中,可以清楚“危险源”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是管理的核心。只有做好对危险源的管理,才能降低、减少和避免风险对人员的伤害。例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危险源的一种,传统的安全管理做法是开展不同形式上的查违章活动,查了考、考了查,结果是违章屡禁不止,员工也有各方面的牢骚。如果,我们从危险源的管理思路出发,找出发生违章的原因也不过几个方面:①意识不到危险源;②不经意的错误;③故意违章操作;④不知道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⑤不具备相应知识、体能和技能;⑥低估风险发生和危害程度,低估安全工作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等。我们如果能够从源头上辨识出这些危险源,针对发生原因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确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相信违章会大幅度的减少,特别对深层次违章和隐患尤为重要,这种从源头上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真正实现从“事后”到“事前”的转变。

2、正确理顺关系,不能完全否定我们以前好的做法和管理经验。标准化是系统管理方法,是指导和检验安全管理的指南,具体的安全工作方法要结合企业的特点来制定,例如考核办法,检查办法等。

3、明确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地位。标准化是系统方法,循环管理是具体的管理方法,检查、考核的办法等是具体工作方法。

三、清楚各自职责,发挥各自作用。

清楚各自职责,发挥各自作用是标准化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标准化的有效运行特点是整体性和关联性,不能只靠某些人或某些部门,更不能割断联系单独评价某个单位或部门标准化的完善性,标准化是否有效运行和完善应该放在大范围内来评价。但是,又不能忽视局部作用,标准化的有效运行要充分发挥所有人员和部门的作用,而职责有人员职责和组织职责,不能越庖代俎。例如:通过危险源的辨识、风险的评价等发现公司内存在不等级别的风险和违反法规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必须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及完善安全技术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的风险程度,这些靠个别员工是无法解决的,则需通过标准化管理制定目标和方案才能降低风险程度,确保生产的安全。

四、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员工意识和应用技能。

普及标准化知识,提高员工意识和应用技能是标准化深入推进的关键条件。因为标准化的有效运行要全员参与,所以只有员工对标准化知识理解了,才能提高对其推进的意识,只有意识提高了,员工才有能力并自觉地履行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才能主动地参与标准化的管理,才能使其推行不流于形式。目前,标准化推进的最大难度就是员工对标准化知识不了解,对公司推进标准化工作不理解。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员工的标准化知识的培训。

五、遵循“PDCA”循环管理原则,保持持续改进的态度。

遵循循环管理原则,坚持持续改进态度是标准化深入推进的必要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就是通过标准化管理对安全风险的有效管理,避免或减少风险对人员的伤害,不单为了“推行”而推行,而是标准化本身就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所以,标准化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不可避免的问题,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如何遵循“PDCA”循环管理原则,如何坚持持续改进的态度,努力改进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的标准化管理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安全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最终达到标准化管理的目的。

六、用动态的观点来管理,务实的态度来应用。

用动态的观点来管理,务实的态度来应用是标准化有效运行不可缺少条件。危险源的种类、数量、状态,风险程度的大小和控制措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来管理,无论是管理方针、目标和方案以及危险源的其他控制措施都要及时评审和修订,充分保持其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控制措施的有效应用是危险源管理的最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是对员工的培训教育,还是设备检修过程中的安全交底等环节都应该注重对危险源控制的应用。目前有很多岗位把危险源辨识出来后,就束之高阁,抛在脑后,不要说控制危险源,就连岗位有哪些危险源员工都不太清楚,等到事故发生后,才意识到缺乏相应的控制或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也就是说危险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失控状态,实际做的与标准化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存在脱节,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总之,影响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入推进的因素很多,需要不断地深入摸索和总结,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深入推进有助于我们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应不遗余力推进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班组长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329-01班组是安全生产最基础的管理单元,班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兵头”―班组长既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管理者,又是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对班组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设备车间认真贯彻落实“严、实、细、和、创”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应对生产布局调整、运修分离机制运行等重点工作在班组安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强化班组长懂管理、善管理队伍建设,保持了车间安全生产稳定态势。

1 剖析班组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对车间班组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剖析,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1)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班组长不能较好的运用政策和政治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不能较好的适应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简单粗暴,总认为职工只要坚持上班,完成当天任务,就是好职工,即使出现问题也是一味的采取罚款等硬手段,而不去思考出现问题的思想根源,不去研究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如职工对上级方针政策不懂,对有关制度措施不理解时,有的班组长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政策理论进行宣传、解释、说服,引导职工理解、支持,不能充分调动和挖掘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班组安全管理如一潭死水。

(2)业务管理水平不适应。有的班组长不善于或不愿意钻研业务技能及管理方法,仅凭过去有限的业务技能和经验办事,不能较好地预测和判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惯用老一套,缺乏必要的处理办法。如车间工具室在段实施运修分离后,对从原来只管理工具包、录音笔、手持机发放工作,增加到全面管理所有机车工具配品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能够较好的理顺工作环节,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出现的新问题无法对症下药,以致多次出现工具检查漏项、台账填记不准确等问题。

2 强化班组长管理的对策

工班长是基层安全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车间班子成员注重班组长的培养,关心班组长的成长,强化基层管理。主要采取以下3方面帮促工作:

(1)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做好思想工作能力。车间班子成员通过日交班会、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帮促班组长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使其认识到思想政治是“软科学”,不是简单的“灭火器”,克服思想政治工作难做的消极思想,树立做好班组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和决心。同时使工班长认识到只有通过直接、间接或正面、侧面等不同角度和方式了解职工的思想特点,把握职工思想动态变化,如工班长方法简单粗暴,采取高压态度,而不是进行细致耐心的教育疏导,对有思想情绪的职工无疑是火上浇油,势必产生厌恶、抵制、逆反等心理。车间班子成员通过频繁对工班长帮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工具室工班分配到三名新入路人员,由于运修分离后工作量较以往增加两倍,需要轮换上夜班,同时春节期间只能轮换休息不能回家过年,三名新同志思想波动较大,认为同是学员有的部门就能过年放假,而设备车间还要坚守岗位轮换倒班休息,工班长掌握到这一信息后,首先能及时向车间汇报,同时能摆正自己的位置,采取“零距离”和“情感”作用,倾注感情,与三名职工真情交流、沟通,及时消灭了不稳定因素。

(2)加强管理知识指导,提高安全管理的能力。结合段生产布局调整、设备更新换代等情况,这就需要工班长的业务理论知识不断更新,管理思想也要新陈代谢,车间按照打造“学习型”班组的原则,车间班子成员一方面引导工班长加强自身现代管理的学习,积极探索班组管理的新路子、新方法,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预见性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工班长在分配工作时不仅要将任务交待清楚,还要对职工讲明该项工作安全注意事项,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预防对策。如针对工具室在运修分离机制运行后出现的管理忙乱情况,车间班子成员集体多次对工班长进行了专题帮教谈话,先后从管理思想、方法,具体管理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指导,通过集体帮教工具室管理从先前的忙乱逐步理顺了日常管理。

(3)增强竞争意识,发挥班组长的表率作用。按照标准化班组建设的要求,依据“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必然会带来班组长竞争的局面,车间一是加强班组长的形势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推举群众基础好、技术业务强、办事公道、组织协调能力较强、接收新知识新事物快、应急应变能力、思想政治工作有力的同志担任班组长。二是强化工班长岗位履责情况督导,促使工班长学管理、懂管理、善管理,对班组长自己的岗位职责履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促使工班长有在其位干好事的思想,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坚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

篇6

【关键词】水电站;检修;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前言

当前,我国水电站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中中小型水电站为缓解我国当前的能源短缺状况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保障电力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水电设备检,确保水电站设备的正常运行成为水电站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作为一名水电站设备检修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为了保证设备完好率而进行检修的过程当中,如何更好的去控制控制检修安全管理的理念。一下就如何提高水电站检修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预防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此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目前中小型水电站检修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水电站检修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故分析,并结合自身日常工作,笔者认为水电站检修安全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经验主义现象相当严重。很多检修师傅 ,现场检修班组组长及相应的负责人员、技术人员等虽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检修经验,但是缺乏对检修现场的安全风险和安全管理的知识,因而在检修工作中只抓技术而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

2、有些检修人员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认为自己干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谈什么安全管理就是多此一举。检修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3、检修作业缺乏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跟必要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

4、忽略事前控制,许多水电站检修安全管理人员仅仅注重事后控制 ,当检修现场发生安全事故后才采取补救措施和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而此时已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

二、中小型水电站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完善方案

1、重视对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的是各级主管领导心中必须要时刻关心安全管理工作,使其认识到安全管理对于保障检修工作顺利开展乃至保障水电供电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意义,并使他们意识到水电站检修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源等等。对此应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水电站领导应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水电站领导只有关心检修现场安全问题,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使各级检修人员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目前许多水电站领导对检修现场安全问题认识模糊,对安全管理问题常常忽略,造成检修现场安全管理长期流于形式而未落到实处。对此,水电站领导应以身作则,严抓安全管理工作,从而使水电站全体人员树立安全生产意识。(2)检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水电站检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执行者,如果他们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对此,检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树立 “安全无小事”的工作意识,对安伞隐患、安全事故、危险源等问题要 “小题大做”,只有这样才能使检修人员提高警惕,重视安全问题。(3)营造安全氛围,有关部门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氛围与事故成反比。从往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每年的检修技改期间是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峰期,所以越是大修工作紧、任务重的时候,越有必要展开严格的全民抓安全的活动,营造出“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安全从我做起”的氛围。

2、提升检修现场操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目前,我国许多水电站检修现场各项技术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很低,违章操作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也是造成一些检修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 因素。检修作业指导书能够科学地指导检修现场各项技术操作,如果能严格落实检修作业指导书中的各项要求,就能使水电站检修现场作业流程更为规范,检修工作更为科学有序,同时显著提升检修工作效率,从而大大提升检修现场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同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水电站领导及安全管理部门应联合检修技术部门推行检修作业指导书,依据检修作业指导书对检修现场实施全过程管理,从而使检修工作更为高效、优质和安全。

3、水电站在自身企业技术员工的管理监督方面还需要不断增强,完善管理制度。刚刚建成并开始工作生产的水 电站或刚刚进行重大维修过后的水电站,要在投入生产前用正确的科学方法对其进行安全试验,确保在投入运行过程中发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水电站还要经常对企业的各种技术性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使设备能在一个安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正常工作,尤其要增强对水电厂仪器仪表的监督工作。仪表需要准确无误的进行工作,所以要经常对仪表进行校验、调整、维修,防止仪表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误差,使企业得到损失,使仪表能在一个完整准确的状态下工作。

4、养成良好的科学检修习惯

良好的检修习惯是避免检修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 ,对此应强化对检修技术人员的管理。检修人员在每天的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清理检修工作带来的废料及垃圾等,必须做到:完工场地洁净,做到文明施工,给生产现场创造一个整洁、卫生的工作环境。对那些因工作原因移动过的安全防护设施必须及时恢复,杜绝留下任何安全隐患。

三、结束语

水电站设备自动化程度逐渐提高,这对水电站现场检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的增加。所以我们要引入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在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水电站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适应水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现场检修安全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篇7

关键词:房屋安全 鉴定 管理

1 强化政策宣传,不断提高居民群众房屋安全法制意识

房屋安全管理是政府赋予房管部门的重要社会管理责任,工作中我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社会宣传手段宣传房屋安全的重要性、宣传房管部门的房屋安全鉴定的职能,特别是《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等法规,并抓住一些影响力较大的鉴定事项进一步阐明房屋安全鉴定的必要性。以此契机,多方宣传。具体做到:一是对上宣传。其对象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让他们了解房屋安全鉴定工作的内容,以及房屋安全鉴定的重要性,以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提高各级领导对房屋安全鉴定管理的重视程度。一方面结合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重点工程遇到的实际困难处置机会进行宣传。例如今年我市在东塔广场拆迁过程中,对毗邻房屋的影响所造成的工作推进难度;在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基础施工过程中,周边群众因相邻房屋安全问题引发的阻工,甚至到市政府上访。为了平息阻工、上访现象,我们房屋安全鉴定管理部门与老百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讲明具体做法、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等细节,通过我们的介入,使老百姓从不理解、不放心到理解、支持与配合。二是对下宣传。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向广大的居民群众进行房屋安全知识宣传普及。一方面利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坚持常年面向社会广泛宣传房屋安全鉴定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材料。另一方面,我们还结合我市直管公房解危工程的安鉴工作,公开房屋安全鉴定办事程序、服务承诺、监督电话。通过多方位、多形式的宣传和报道,提高了广大公众房屋安全法制意识。

2 房屋使用安全观念淡漠

建筑行业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重建设,无可厚非,只有根据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建造建(构)筑物,才能确保房屋交付使用后能满足质量安全方面的需求。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一般的房屋只需要两三年就能建成,而且至少能使用五六十年,所以,必须做好房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目前,房屋使用安全也被划在了社会公共安全的范畴,但政府以及相关行政部门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我国等省会城市以外的部分地区,很多地市级城市并不具备完整的房屋相关的法规。房屋使用者或产权人为满足使用要求,盲目地建造或拆毁建筑物,更有甚者毫无根据地私自改变其使用用途,难免造成了房屋安全隐患。近几年,我国各个地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因盲目加层、扩建及野蛮装修导致的安全事故,有的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国家、集体、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违背了我国当前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

3 以拆代修,重复投资,造成社会资源和财政资金的浪费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已建成各类建筑约400亿m2,并以每年5亿的速度增长。人们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财富得到改善以后,大部分居民对房屋的居住质量和办公环境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一些地区的拆代建现象开始泛滥。大多数被拆建的建筑物本来整修后就能继续使用,但人们只是一味的追求建筑物美观而盲目拆建,势必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并在人民群众心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4 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房屋安全鉴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鉴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还要求鉴定人员熟练掌握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提高鉴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十分重要。稳定的人才队伍为鉴定报告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合市、局开展的机关作风建设、行风建设,狠抓单位从业人员的执行意识、严谨意识、求真意识、廉洁意识,做到定期回访当事人,让承诺服务落实到实处。房管部门的行业优势是房屋安全鉴定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核心,只有充分挖掘行业优势,才能带动相关职能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依靠房管部门的优势,不断拓展安全鉴定业务。一是加强横向联动,配合消防、文化教育等主管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二是积极主动与安监局联系,加强对工矿企业生产厂房安全的普查;三是利用厂房补办房产证的时机,实施安生鉴定。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工作是房屋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它关乎房屋整个使用期的检查、维护及房屋突发安全事故的处置等,理应提到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一样重要的位置来进一步强化和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努力工作,为推进房屋安全管理和鉴定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5 房屋安全管理建议

房屋是与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朝夕相伴的。据统计,人的一生,在房屋内度过的时间大概有60%一70%。社会公共安全也包括了房屋的使用安全。目前,我国的住房制度不断深入,对于一般百姓的生命财产而言,房屋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房屋在使用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引发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 建立全周期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全周期管理,即从房屋的勘察、设计、施工、验收、使用,直至报废拆除,建立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单位应该清楚每个阶段的管理办法、管理任务以及管理重点;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追究哪个环节的责任。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前期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验收方面的制度体系。

5.2 建立定期房屋使用安全检查制度

政府责令整改以后,相关部门对全市各类房屋进行安全检查和定期检查,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组建了房屋健康档案,根据各类房屋的构造用途、安全及使用状况现状,分门别类进行登记,全面了解住房的安全程度。发生重大事故或者自然灾害时,做到重点预防,为决策提供第一手依据。

篇8

【关键词】质量;安全;项目管理;HSE管理;培训;综合治理

1 引言

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质量或安全事故造成的工期和经济的严重损失的事例比比皆是。现今的施工企业(含各施工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的建立不可为不完善、不健全、不周到[1-3]。现实的种种事列,又不断给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实施过程中造成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提倡“以人为本”的如今,工作过程中,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较为严重的事故已经成为项目管理者和各级人员不允许犯的错误。

2 现有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困惑

在已成型的有关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4-5],各级管理者对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措施、管理要求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各级管理者总结出的管理经验之言不剩枚举,这些要求对施工企业从业人员思想意识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存在着的巨大的质量、安全方面的压力,已使项目的管理者对项目的质量、安全的管理产生极大的困惑,而这种困惑对许多管理者来说又是无法言传的。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级管理者不断地强调和各级管理层的不间断提高对质量、安全的要求,甚至给质量、安全方面管理者的权利不断加强、责任的不断增加,都体现出这种困惑。究其困惑的原因是:管理者对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是到位的,但对通过怎样的、那些具体的管理措施、管理程序才能做好质量、安全的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

事实上,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通过怎样的具体的措施,通过那些具体的实际操作,乃是如何真正能够做好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说:如何进行具体的管理方面的操作比如何进行管理方面的要求,在项目管理的实际中更重要,因为通过具体的操作是完成达到目标的唯一手段。恰恰此方面的又是大多数管理者较容易混淆的地方,在管理的技术层面的薄弱点。

3 HSE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中的建立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的绝大多数企业和项目在管理中,都引入和采用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6],对企业和项目的质量、安全进行体系化模式的管理,虽然这两种体系管理模式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能说是最完善的、最全面的,但在现阶段却是最好的、最有效的。质量、安全体系化模式在项目管理中的目的和意义应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质量、安全工作的职责;二是明确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质量、安全工作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这两点是做好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基础。

具体的项目管理是一种对目标的管理,体系化模式下的目标的管理,要求项目在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如下的程序和规程组织质量、安全的管理策划和实施:目标―策划―组织―职责―制度―培训―实施―监测―评价―考核―总结。这一系列程序和规程的重点是策划,因为任何决定都要比执行重要,但相对于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执行阶段,培训是核心。需要明确的应该是,培训的时机应该重点选择在项目施工开始的阶段。

创立了质量零缺陷管理理论的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克劳士比认为“缺乏知识”是“人为什么会干错事”的首要原因,并且特别强调,管理的过程应“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并且在组织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一定要在深层的意识中摒弃掉“改进质量、安全的观念和行动必须从自身的实际经验中学习得来”的意识和思想。

有理论支持指出“全过程”的管理,但管理者不准确的理解或片面的理解,照成不准确的强调和疏漏,而不是在按照应有的程序、次序和时间点进行必须的根本性工作操作,这在施工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是有极大的“危害”。因为项目管理过程每一项遗漏、忽略和随意所产生的“恶果”,都将让后续实施的全部过程为其“买单”。这也是造成许多领导管理者巨大压力,而不知缘由的原因之一。

4 项目质量、安全的管理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益、工期、质量、安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管理者错误的认为质量、安全对目标实现后的结果具有“无形性”,而在实际的过程管理中被有意、无意的忽视。

项目的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困难性根本原因就在于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之间,所追求的目标本身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又往往是“不可调和“的,这对许多管理者来说也是充满“矛盾”的。对所有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来说,工期的长、短决定项目的综合效益的好坏,工期的快、慢对项目的过程质量、安全的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项目管理的层次、组织之间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因而为彻底做好项目的质量、安全的管理,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要求也需要项目管理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这种“综合治理”的措施应当包括:①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的结果是“有形性”;②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对项目的综合目标、效益(投资)和工期有着同等重大的影响;③项目管理的各个层次组织都不得因效益(投资)的原因,减少对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④项目管理的各个层次组织都设置合理的工程项目工期;⑤当工程项目的目的(目标)本身之间存在“矛盾”时,要以质量、安全管理为重。

5 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培训

企业的质量、安全培训的重点是对员工进行质量、安全技能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技能和质量、安全意识。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对全体参战人员进行全面的岗位工作职责、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的培训;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工作程序的培训;对各类操作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HSE技术交底(HSE作业指导书)的培训;事故案例的培训也是不可缺少而且是极其主要的。

工程项目质量、安全岗位工作职责必须是相对具体的、健全完善的,做到“组织到位”的前题下,更重要的应该是注意做到“职能到位”。列如:执行操作规程和进行技术交底、HSE技术交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在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后,还必须要监督、检查、操作规程和交底的执行情况,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的应是辅的监督、检查。(专职管理人员在对现场的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该是,首先检查操作人员是否得到了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工序进行了完善的交底,然后在检查操作规程、HSE交底的执行情况)

6 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是最有效的管理

劳保着装、组织每日进行班前现场风险提示、班前安全讲话、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完善施工工序的技术、HSE交底、等一些最基本的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是经过许多实践总结和检验出的最简单一些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方法,是项目施工中质量、安全管理的最基础的工作环节,(而这一点往往被所谓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创新忽视)始终坚持落实,是做好工程项目现场质量、安全现场管理工种的最有效的手段。各级技术、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都应当将这些最基本的管理措施和工作手段的“落实”当做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

7 结束语

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完善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国家、企业、乃至社会全员的共同学习、参与。

参考文献:

[1]李三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机械工业出版设,2003.1;

[2]洪生伟,《质量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陈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探讨,工程项目管理,2009;

[4]石少华主编,《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知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05第3版

[5]国务院法制办农业资源环保法制司等编,《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释义》,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6]国际化标准组织ISO/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1996.01;

篇9

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都是市场需求比较大,就业率比较高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大学生们往往最终成为建设工程的主力军,在建设工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发挥自己的才华,因此可以说他们的专业能力决定了中国未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由于近几年来城市的不断发展,高楼大厦的建设速度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而人们对建设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建设的原材料、工艺、手法等等多个方面都在不断改进,但是安全问题也逐渐随之而来,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让人们痛心疾首,也越来越重视建设工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同时,应当时刻审视社会的要求,积极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改革,让大学生注重安全管理的内容,并掌握具体的行为方式,在建设工程当中将危险防患于未然。目前在高校的安全管理课程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应当进行梳理并改进。(1)安全管理的教学没有落实:通过对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调研可以发现,目前很少有高校设立工程安全管理的专门课程,所有的学校都将重点放在的专业的工程课程当中,并将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内容与职业健康等课程进行杂糅,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介绍具体的知识内容的时候,顺便提一下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比如教师在介绍施工技术课程的过程中,教材中提及到而来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教师会在课堂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简单介绍与施工技术有关的工程安全管理的内容,学生对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接受的比较零散,并没有形成具体的系统。(2)实践运用机会少: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大学课程的认真学习,对基本的建筑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还应当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的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书面上,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工程安全管理的学习机会是非常少的。一方面,学校的环境比较闭塞,很多学生并没有尝试过自己走出校园,走向工地,锻炼自己,还有的是因为大学生的身份原因,不愿意从基层干起,总觉得自己毕业之后应当不会从事地层劳动而放弃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并不多,和企业的交流比较少,实习的机会非常少,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教学工作。还有的企业对来实习的大学生抱着一种应付的心态,认为大学生也不能成真正的员工,就让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跑腿打杂,一些比较重要的施工场所都不让大学生进去,以防止出现危险难以交代,很多大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的收获。(3)学校与企业的衔接脱节:目前学校对学生的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法律法规和生产规范等方面,一些具体涉及到的机械和设备都是很久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长时间都没有进行更新,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已经被企业所淘汰,很多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之后,对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完全没有相关的理念,在学校学习的那些知识已经逐渐被企业所淘汰。

2剖析原因

(1)重视性不足:目前高校的关注主要重点是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得好职位,因此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投入能够收获比较高的就业率,带动学校的发展,但是工程安全管理技能并不能像专业素质一样获得很明显的回报,学校考虑到课时等方面的原因,就不会安排工程安全管理的课程,实际上还是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重视不足的原因。(2)认知有限:高校对工程安全管理的问题不够重视,施工单位比较注重的是完成工作的时间和投入的成本,对于一些安全问题也认识不足,政府的监管力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监督效果并不显著,一些施工单位出现安全事故就隐瞒,政府发现的不够及时,而且不能大力惩处,如此循环往复,各方对工程安全管理的观念都认知不足,导致工程安全管理不能得到重视和实施。(3)师资力量不足: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应当对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背景,然后还要对实践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有自己切身的体验,这样才能在教导学生的过程当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真正让学生们学有所成。

3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进策略

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解,并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对我国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下面是对工程安全管理课程改革的几条建议。(1)引起高校的重视:在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中需要开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专业课,首先学校必须对工程安全管理足够重视,看中它在未来的建设工程中的发展前景,以及目前重要地位,然后做好传达工作,让高校中的教师也足够重视安全管理课程的教学,最后在设立专业课的同时,要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在给孩子们讲课的同时,也要注重介绍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意义,让学生明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之后,学生自然就会自主去学习[6]。(2)项目法:运用项目法进行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安全管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能学会团队协作,并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3)教学方法多样化:由于工程安全管理的知识体系比较复杂,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也比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困难,很多问题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这也加大的教师教学的难度,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当中,容易分心,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8]。(4)优化师资力量:对于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应当多提供学习的机会,可以是到国外短期学习,吸收国外的优秀指导意见,还可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真正学习到实践知识,不断提高高校中教师的工程安全管理的专业能力,在学校里面逐渐培养出能够教授学生的优秀教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对于教师而言,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也是成长的契机。

总之,通过对目前高校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高校改进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策略,希望能为高校工程安全管理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作者:张哲弘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在体系运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的MS系统,利用MS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施工过程管理等模块,对体系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进展情况,达到“绩效测量和监测”的体系监督作用,对测量和监测中得到的来自于基层操作与日常管理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向管理层反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规范管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使信息的流动严格有序,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绩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目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