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一要提高认识。各乡镇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旧村复垦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发力点,要再造声势,多渠道宣传旧村复垦补偿标准及工作的重要意义,让群众真正感受旧村复垦带来的实惠,引导更多的群众积极主动参与。

二要严格要求。各有关乡镇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及工程监理制,应组织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统一拆旧复垦,确保项目实施安全有序。复垦新增的耕地质量要达到《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中相应二级工程模式耕地等别五、六的技术指标要求,面积要大于省厅核准的面积,且实施位置、范围准确。

三要坚持标准。项目实施面积按省国土资源厅初审核定的实施方案面积为准。实施前,对有核减面积的地块,各有关乡镇要与拆迁群众重新确认面积,并重新签定拆迁补偿协议书。同时,要做好拆除前、拆除过程、拆除后即复垦的影像录制工作,并制成光盘保存。

篇2

 2009年以来,土地整治工程政府投资***县500万元以上的工程有财政部同国土资源部支持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9个,项目建设总规模12万亩,新增耕地4176亩,计划总投资2.184亿元。项目建设期三年,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底完成。

近日,县纪委组织专人对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进行调研,重点抽查了经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批准下达实施的2010年度三个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主要情况如下:

一、项目实施内容

    根据2010-2012年《安徽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总体方案》及《***县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方案》安排和要求,确定全我县开展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工作任务及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有三项:1、2010年田集镇土地整理项目及方集镇、三塔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2、2011年段郢乡、柴集镇、王家坝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3、2012年公桥乡、朱寨镇、王堰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总规模3234.56公顷,计划总投资7097.57万元,建设工期2年。

具体组织实施内容:

 1、2010年第一批计划批准实施的***县田集镇土地整理项目

(1)项目概况:项目在田集镇境内,涉及田集村、赵吴村、程寨村、庞老村、王大村、东岳村、张集村、孙寨村、任庙村共9个行政村,建设规模1751.52公顷,计划投资3778.5万元,新增耕地面积3.15公顷,建设周期2年,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4月,竣工时间2013年4月;

(2)项目组织实施:2010年6月23日省国土资源厅(皖国土资[2010]208号)文件批准立项;2010年10月15日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皖国土资[2010]1966号)文件下达第一批项目实施计划;2010年11月17日经县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导小组批准施工招标;2011年2月11日省国土资源厅(皖国土资函[2011]185号)批复项目实施方案;2011年3月8日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安徽合普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完成招标任务,并确定6个施工标和1个监理标招标。它们分别是:1标段:濮阳光河水电公司;2标段:明光天河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3标段:***县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4标段:潢川豫龙水利水电工程公司;5标段:当涂县振兴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6标段:安徽天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个监理单位:阜阳市聚星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中心。4月26日项目项目实施正式开工。

2、2010年第二批计划批准实施的***县三塔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1)项目概况:项目在三塔镇境内,涉及葛庙村、花园村、胜华村共3个行政村,建设规模533.33公顷,计划投资1237.20万元,新增耕地面积3.2公顷,建设周期2年,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6月,竣工时间2013年6月。

(2)项目组织实施:2010年11月10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皖国土资[2010]372号)文件批准立项;2010年12月13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皖国土资[2010]410号)文件下达第二批项目实施计划;2011年6月6日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目前正在等待市国土资源局审核上报批准后,申请组织施工招标。

3、2010年第二批计划批准实施的***县方集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1)项目概况:项目在方集镇境内,涉及范庄村、任岗村、大张湾村共3个行政村建设规模949.71公顷,计划投资2081.87万元,新增耕地面积3.12公顷,建设周期2年,计划开工时间2011年7月,竣工时间2013年7月。

(2)项目组织实施:2010年11月10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皖国土资[2010]372号)文件批准立项;2010年12月13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皖国土资[2010]410号)文件下达第二批项目实施计划;2011年6月6日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市国土资源局审查,目前正在等待市国土资源局审核上报批准后,申请组织施工招标。

  二、项目进展情况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方面 

1、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是项目立项审批的第一个环节,编制要求有相应的工程咨询资质单位来完成。由于重大工程项目属于部省以协议方式,由中央支持和省、县级地方配套项目,因此上级要求项目建议书需有市、县政府审核加盖公章上报,以确保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任务。

2、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最关键的环节,是一种投资决策,在这个阶段,要求对准备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政策规定、项目群众及相关部门意见、投资效果、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全面研究、论证和评价。可研报告要求要有相应的工程咨询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单位进行编制。在审批可研报告前,省、市、县三级要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可研编制单位要根据专家给出的评审意见对可研报告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可研报告称为“可研报告修改版”,经评审单位审核通过后,由省国土资源厅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合并审批。

3、初步设计与预算。初步设计与预算是项目实施依据,因此要求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初步设计在批准前,也要由项目审批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进行审查后,由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共同批复下达项目实施计划。

4、规范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要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立项、规划设计与预算、施工竣工、工程实施、竣工验收、资金财务、档案、后期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

5、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依据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择项目,执行有关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造价标准的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管理。

6、加强项目实施监管。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下达后,县国土资源局及时申请县政府成立项目领导组及办公室,明确职责与分工,协调各方利益,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7、项目实施管理严格执行五制,即:公告制、合同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8、项目设计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规划设计与实际不符是很正常的事,因此要严格按照有关设计变更规定,及时依法合规地进行项目变更审批,提高工作效率。

9、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在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

 (二)招投标活动方面

2010年第一批计划批准实施的田集镇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招投标,由项目承担单位土地整理心申请县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导小组批准,同意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施工招标后,委托安徽合普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实行招标。为此,机构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项目小组,明确项目组人员的责任与任务,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有关法律和法规要求编制招标文件,配合业主和设计单位将本项目合理地划分为六个标段,设计单位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05年标准) 编制各标段工程量清单,财政局编制控制价。公告。

2010年 12月3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县政府采购中心、安徽合普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网招标公告。报名时间是2010年12月3日~2010年12月9日。***县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接受报名,并实行了严格的保密制度,业主单位和机构均不知报名单位明细。

开标会于2010年12月29 日在***县水利水务局1楼会议室召开。会上机构接收登记投标文件,投标单位分标段依次递交文件。同时,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并介绍主席台就坐领导:***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中心、纪委、检察院、财政局、***县政府采购中心有关单位代表。

项目招标投标活动规范,目前未发现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监管不力等问题。严格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杜绝了任何形式的转包和违法分包。

(三)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管理方面

  1、委托监理单位对工程上使用的材料和施工质量负有赋予检验权。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及国家质量标准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有权通知承包人停止使用;对于不符合规范和质量标准的工序、设计、分项工程和不安全施工作业,有权通知承包人停工整改、返工。承包人得到监理机构复工令后方能复工。

2、在落实工程质量制度建设上,依据土地整理项目管理要求,对施工单位队伍技术水平及技术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查;同时对监理单位人员的素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防止存在部分监理人员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不熟悉,没有做好控制、协调和管理,对隐蔽工程验收签证不能及时完成,甚至弄虚作假。

3、加大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考核力度,力求建设取得实效。土地整理中心实行“质量工程”项目进展每月报告制度,每月最后一天上报本月本系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委托监理单位及时编制“质量工程”工作简报,定期召开监理会议,相互交流并报告本项目进展情况,公布国家、省关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最新动态,加大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督考核力度,真正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四)物质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

  1、物质采购

 对工程建设投资在政府采购限额标准(30万元)以下的项目,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工程建设投资5万元以下或工程追加费用不超过预算费用10%的报经政府采购中心进行协议采购。

  2、资金安排使用

(1) 项目资金预算。严格执行项目资金预算下达的投资预算,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建设投资规模,相关标准按照工程项目设计批准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总投资预算等控制使用资金;工程监理单位依法、依规对承担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实施监督。

   (2)设计变更增加费用。设计变更增加费用严格按规定履行相关报批手续,不存在擅自调整建设内容、规模或提高建设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问题;不存在拖欠工程款问题。

(3)财务管理。项目资金县财政局确定财政局基建股进行报账拨付管理,单独设账,分项目核算。项目工程施工费和前期工作经费均由项目承担单位土地整理中心依据实际发生费用后,向县财政局基建股直接报账。资金支取方式:由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到工程施工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和提供劳务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资金使用纳入财政国库动态监控范围,实行动态监控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4)建立资金财务管理与审计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审批依据与程序、定期稽查。根据项目实施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专门账户,实行独立核算。县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对项目资金半年进行一次阶段审计。

三、存在问题方面

  1、施工招标实行低价中标,拖延工期。由于大部分施工单位只考虑工程成本,而不考虑企业管理人员费用,脱离实际,恶意竟争,进行最低价中标,造成省厅计划下达的项目预算形同虚设。在此情形下,施工单位利益空间减少,对施工单位管理困难重重。

  2、当前工程所需的可研、勘察及设计单位资质证书有省土地协会颁发、有工程咨询协会颁发的,也有建设部门颁发的,业务技能不一,管理困难。采用低价中标的各家服务单位,完成的工程质量不高,虽然通过专家评审,仍不能满足施工细部要求,致使工程拖后,影响政府开展工作形象。

  3、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没保障。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开支报销是一项日常性工作,目前面临的却是依靠个人先期垫付资金,不能及时报账的尴尬局面。县财政局管报账,县国土局监督管理,而土地整理中心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承担着业务管理工作,账却无处报,已造成项目可研、勘测、设计编制经费约600多万元,土地清查及业主管理费10多万元,中标单位得不到钱,项目承担单位积极性又调动不起来,政府承诺失信。同时,由于土地整理中心没有工作经费先期支付,也不能正常组织水利、农业、林业、环保、建设等部门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质量没保障。

 四、建议应对措施

    1、强化招投标后期监管。落实相关制度:1、施工企业领导带班制度,要求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关键环节要有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在现场带班,各公司合理安排带班人员。如果发现无负责人带班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负责人按擅自离职处理,同时给予该企业经济处罚。没有负责人现场带班而发生事故的,对企业给予不良记录及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2、施工现场打卡签到制度,施工现场建设单位的业主代表,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质检员和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务必按制度执行,打卡对象外出或请假的,需要按照规定履行请假手续。3、关键岗位人员保证制度。施工作业处于混凝土浇筑、结构吊装、预应力张拉、重要隐蔽工程施工等重点时段和关键环节的,以及高大模板施工、深基坑和沟槽开挖、塔吊拆装、附着式脚手架开降等重大危险源之一的,关键岗位人员必须保证在岗在位,不得请假。

 2、尽快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平台。整合水利、交通、土地、政府采购等资源,多渠道宣传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尽快完善投标单位诚信档案,加强执法宣传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证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并对投、中标单位进行详细认真的考察,重点落实中标单位项目经理(主要技术人员)施工与投标不一致、结算价与中标价严重偏离、施工单位未履行投标承诺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等问题。

3、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纪检监察部门可充分发挥监督效能,督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切实解决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没有保障的问题。

                                         ***县纪委

                                        2011年10月

篇3

紧密围绕和省会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环境“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区重点流域和区域最为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示范,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我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及统筹城乡建设等工作的有机结合,为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连片整治重点示范区域

(一)示范区域选取原则

1、已有一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基础(包括已经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整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等),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在1~2年可以取得明显成效。

2、环境问题相类似,通过集中连片治理可使多个村庄同时受益或通过建设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设施,可以同时辐射受益。

3、示范片区可在一个乡镇行政区范围,也可跨乡镇行政区实施。

4、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集中安置区等。

5、优先支持乡镇政府积极性高,配套资金有保障,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落实,管理措施到位,方案编制科学合理的示范区。

(二)重点示范区域

选择饮用水水源保护任务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畜禽养殖污染较严重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难度大的江流域和敖江流域为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

三、工作重点、预期目标与示范效应

(一)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部署及全省、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是实施“三清”示范工程。即: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示范工程。

(二)目标任务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水源清洁”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区内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基本完善,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逐步搬迁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村民,使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家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得示范片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整治村庄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田园清洁”示范工程,使得示范片区村庄畜禽养殖布局符合当地政府划定的畜禽养殖“两禁”区要求,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通过集中力量实施以上示范工程,在三年时间内,集中连片整治一批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村”,使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三)示范效应

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在有效解决示范片区的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的同时,取得以下示范效应。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通过示范工程实施,促进农村环保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农村环保的经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资金效益。在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同时,为农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条件,提高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能力,实现资金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是推广农村环保实用技术。以示范工程为载体,推广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维护的农村环保实用技术。

四、配套资金筹措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资金由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其中中央补助50%,省级配套40%,市、区配套10%。原则上,整治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按市、区各承担50%的比例配套。区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时优先支持示范片区,共同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区完善配套设施。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我区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顺利开展,区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

1、市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区政府副调研员

成员:区发改局副局长

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区环保局局长

副主任:区财政局主任科员

成员:各有关部门主管科室负责人

区政府将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开展情况,适时增加有关乡镇和部门领导作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成人员。

2、职责分工

根据市里工作要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市直部门抓点促面、督促检查、协调指导,区政府总体负责、组织落实,区直部门协调落实配合开展有关工作,乡镇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区政府对辖区内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负总责,并根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建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连片整治工程的组织落实、协调推进和考核验收。示范片区所在乡镇政府对本辖区整治工程具体负责,设立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片区筛选,实施方案编制,落实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并组织实施。

区环保局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牵头制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会同区财政局负责示范片区的申报、下达,落实环保配套资金。指导推动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负责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建设工程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财政局负责牵头制定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市级配套资金,督促乡镇配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统筹中央和省、市级配套资金的安排使用,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农林水局指导推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和“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在“田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方面,负责对农村畜禽养殖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整治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方面,负责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片区的筛选、配套资金的落实和安排、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国土资源分局指导推动“水源清洁”示范工程涉及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工程。负责对矿山污染农村饮用水源整治建设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城管执法局指导推动“家园清洁”示范工程。负责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区的筛选、实施方案编制的技术指导,负责工程建设过程的督促、协调和指导检查。并负责指导1个连片整治典型示范点。

区发改局结合统筹城乡工作,配合各部门推进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合力打造示范亮点。

其他相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确保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整治任务的全面完成并达到连片整治的预期效果和目标要求。

(二)措施保障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由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示范片区所在地政府负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组织落实,并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示范工作的组织实施提供各项保障条件;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2、健全队伍,抓好落实。区环保局应设立负责农村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农村环保工作。有关乡镇也必须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确保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专人管理、推动和落实。

3、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按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科学制定整治规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细化工程项目,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4、加强管理,监督考核。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对示范工程的组织管理、整治任务、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示范片区所在乡镇政府要建立通报制度,由乡镇政府每季度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本辖区内项目实施情况;区环保、财政、农林水、城管执法、国土资源等部门对示范工程进展和成效、资金使用、设施运行、群众满意程度等进行考核,并予以通报。

篇4

关键词:赫章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13-2

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在已有基础上再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此举对于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深化和扩展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建成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十二五”时期农村土地整治的核心任务[2]。通过对项目区“山、水、田、林、路、村、人”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质量等级,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对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贵州省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及《贵州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贵州省百万亩土地整治工程规划》和《贵州省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选择贵州省赫章县德卓、河镇乡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申报项目区。本文立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际情况,以期对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参考意见。

2 项目区基本概况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渡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是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发祥地之一。项目区所在赫章县德卓、河镇乡属于黔西北中山高原区,被列入国家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备选区域。项目区地处东经104度15分22秒~104度20分39秒,北纬27度18分31秒~27度21分38秒之间,地貌类型属于高原丘陵地貌,处在山川之间的缓坡坝地上,平缓地向周围冲沟处延伸,具有明显的起伏变化界线,坝地方向受地质地形地貌河流构造的影响,受地形地貌构造控制,展布方向不一,地形相对起伏较大,项目区海拔在1995~2289.6米之间,平均海拔2142.3米,根据赫章县水资源调查和实地勘查分析,项目区水资源丰富。项目区农业总人口有9961人,但贫困人口就有1949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有718人。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根据赫章县提供的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分类统计,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72.68公顷。其中:水浇地78.92公顷,旱地704.19公顷,果园0.66公顷,茶园11.59公顷,其他园地0.14公顷,有林地202.28公顷,灌木林地39.77公顷,其他林地18.15公顷,其他草地17.86公顷,公路用地12.00公顷,农村道路11.20公顷,河流水面47.41公顷,内陆滩涂0.12公顷,田土坎175.98公顷,裸地6.33公顷,村庄39.75公顷,采矿用地6.32公顷。

3 项目可行性分析

3.1 项目区基础设施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3.1.1 主要道路 从东至西北横贯项目区的“赫章县至威宁市”县道,从南至北的“河――奎”县道,全长为13.33公里,为项目区主要交通路线。项目区内的田间道路设施建设标准低,多为土质路面,遇雨天,路面积水,行走困难,影响农民田间耕作。田间生产主要靠村民行走自然形成的小路,不能用于农机的使用,农业生产不方便,增加了农业耕作成本。村庄公共道路宽度不够,多为断头尽端路,道路等级低、局部道路断面过窄,不足2米,道路系统不完善,给村民出行和田间耕作带来很大困难。

3.1.2 灌排设施 德卓河由东向西流经整个项目区,项目区灌排沟渠多为土质沟渠,多为农民自发挖掘形成,田间灌排设施严重不足,项目区灌溉与排水系统不完善。

3.1.3 解决措施 在田间道路工程上,改善项目区交通条件,完善项目区田间道路系统;在灌溉与排水工程上,增设斗渠、农渠和排水沟,对灌排工程进行统一的全面规划,灌溉与排水相结合,完善项目区的灌排系统。使项目区道路与灌排系统更加完善,建成旱涝保收地高标准基本农田。

3.2 项目区资金整合功能组装计划(多部门资金整合)

在保持现有资金渠道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为主体[3],更好发挥其引导和示范作用,聚合农村公路修建、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以及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电力通讯等涉农资金,发挥资金整合的规模效应[1]。经过对项目区的实际调查和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得出相关部门配套资金情况有:项目区内县财政部门的《赫章县2013年度德卓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521万元,规划修建防洪渠6条,总长3300米,简易便道桥10座,机耕桥5座,排涝沟2800米,修建机耕道2条,总长2900米,修建生产便道4条,总长4300米。县水利部门的《赫章县2011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水利工程德卓乡德卓河防洪工程》已投资330.01万元对德卓村老街沟约1.2千米河段进行了整治。烟草部门的《赫章县德卓乡坝塘、水炉等村烟田土地整理项目》投资2139.95万元,进行田土坎归并,归并区域为67.01公顷,整修排水沟6436.3米,新建田间道3.5米宽5460.70米,新修2.5米防洪堤长18928.8米;新修河道拦坎36座。多部门资金的整合投入,为项目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了资金和技术的保障。

3.3 项目区工程规划布局

项目区符合省、市、县的相关规划,并且与相关部门的投资建设不重复,在它们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布局,最终形成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使项目区形成路成网,田成方,田间道路与灌排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3.4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3.4.1 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对田、林、路、村的综合建设整治,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建成的农田旱涝保收, 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 防止农村人口的外流。能够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增强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团结。

3.4.2 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目总投资预算为4265.96万元,按整理面积1008.82公顷计算每公顷投入4.23 万元。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在整理耕地面积种植玉米和烤烟,一年一熟。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实施前项目区每年经济纯收入为854.90万元,实施后项目区每年经济纯收入为1210.7万元,每年净增产值355.80 万元。按还本年限法进行静态分析,预计投资回收期为12年。

3.4.3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项目建设,修建防洪堤、排洪沟、蓄水池和沟堤等水利设施,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减轻了土壤侵蚀动力。促进了生态环境平衡、提高土地的再生产能力、加快项目区人民的脱贫致富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5 项目实施措施的保障性

赫章县德卓、河镇土地综合整治片区建设实施有保障。为了保障项目实施,赫章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了县政府主导、国土部门搭台、多个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责任机制,通过规划统筹,推动、引导项目科学有序进行。且赫章县国土资源局对该项目的现场进行了多次调研,并对本项目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经前期调研,项目区农民渴望参与该项目,并希望尽早实施。

4 结论

研究表明,该项目有充分的建设技术保障,在贵州省重点投资的扶持下,同时通过多部门资金的整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通过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责任机制,项目的实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因此赫章县德卓、河镇乡2013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刘新卫,李景瑜,赵崔莉.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1-5.

[2] 吴海洋.高要求与硬任务迸发新动力――谈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J].中国土地,2011,10:16-

18.

篇5

1、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围绕应确权农户颁证率达90%并完成区级验收的市改革任务落实,积极创新农经体制机制,部门各项工作定目标,督促各乡镇、各测绘单位上足人头、倒排工期、保证质量,定期组织督查,及时通报情况。严格按照法规政策办事,规范操作,重点把好农户签字确认和公示审核关,同时完善档案资料,及时调处好矛盾纠纷。同时加快确权颁证成果运用,积极试点经营权抵押融资,目前正在与江苏汇隆担保集团洽谈合作事宜。

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一是推进全区壮村工程。根据全区实际,结合市目标要求,制订全区壮村工程共性目标并及时分解到各乡镇、区直帮扶单位。同时,对2011年以来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市扶持村级创业点项目进行回头看。二是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土地耕作服务社项目为农服务中心建设及土地耕作服务社建设、标准厂房、生猪养殖等多种发展形式,积极争取财政部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督促指导乡镇做好项目包装,完成全区试点项目方案上报及评审答辩工作。经过努力,5月份我区获批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区,获得国家财政资金3200万元的无偿支持,是全市唯一一家。为做好项目实施,牵头草拟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力争项目早实施、实施好。

3、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根据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乡镇全覆盖的目标要求,强化督查考核产权交易乡镇二级平台建设,要求各乡镇按照“六有”(有人员、有场所、有牌子、有台帐、有信息服务平台、有档案)标准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目前乡镇的二级平台建设已基本完成,并配备了区乡两级交易市场必备的办公设施,在5月份组织召开了乡镇操作员业务培训。同时督促乡镇扩大交易品种和交易额,要求各乡镇对相关农村交易的项目应进则进。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是发展壮大土地耕作服务社。完成2015年度市财政扶持服务社项目招投标及农机交接,即将拨付资金。着力提升耕作服务社发展水平,邀请省、市专家就现代农业技术对全区耕作服务社理事长进行全覆盖式培训。同时,结合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择服务社能力提升试点对象,努力做好试点项目实施。二是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创新发展。围绕“规范、创新、提升”的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农民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实行动态管理,完成合作社2015年度财务年报工作,按流程公开遴选列入政府优先扶持名录。开展示范社动态监测,完善省、市示范合作社评定标准,初步遴选国家、省、市示范合作社培育创建主体,并组织农民合作社积极申报2016年度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三是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完成2015年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及市级示范家庭农场项目验收、拨款工作,督促乡镇加大培育力度。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是组织开展全区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印发《__区农村集体“三资”处置专项整治活动暨“挂图作战”复查工作方案》,并就如何开展好复查工作进行细化培训,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在工作中,突出集中民主理财和审计,积极排查问题线索,在认真组织村级自查的基础上,督促乡镇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审计,对发现的问题限期纠正,并及时组织人员对26个村财务区级会审,以便找准问题。同时,围绕专项治理的内容和要求,加大指导推进和督查力度,实行问题线索、工作进度周报制,适时到乡督查,及时谈话提醒,搜集上报问题线索,力保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二是认真谋划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确定__镇__村、__镇__村、__乡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5个村为试点村。

6、农业农村保障服务。一是切实落实减负增效政策。认真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抓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完成全区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工作,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部署安排2016年度财政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及追加道路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及施工等各项工作,抓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维护好农民权益。二是扎实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按时间要求做好有关险种承保工作,小麦、内塘螃蟹水文指数等险种承保规模及保费收入均超去年水平。做好农险理赔,督促承办保险公司与各乡镇农经站、乡镇协保员及时沟通,组织8组查勘队伍,对全区小麦受灾情况进行全天候查勘定损,目前理赔工作正在进行中。对养殖业较大金额赔案,会同财政、农业及市区两级保险公司共同查勘。督促承办保险公司积极争取建设三农保险服务站,目前__镇服务站在建中。

7、市农业农村考评工作。5月下旬市《2016年度农业农村工作考评办法》下发后,我部作为区牵头部门,立即认真分析市考评内容,分解细化考核目标,起草我区考评办法,拟将考评结果纳入区级大目标,以进一步加强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考评管理,并积极提请区领导召开专题会议,保证任务早落实、责任早下压。

1、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跟踪督查,在确权颁证微信群每日通报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每月底进行书面通报。提请区领导在区相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确权颁证工作的重要性,对各乡镇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按月完成序时进度,年底前全区90%以上的村完成任务。同时

,进一步与金融部门探讨合作,研究抵押评估办法,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极大发挥农村产权效益。2、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督查推进壮村工作。做好财政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经营机制落实,完善出台试点项目管理办法等,研究项目合理的经营管理体制和收益分配办法,明确序时进度和推进措施,力争把项目做好,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典型。协同扶贫办,财政局做好银河湾门面房招租管理工作。

3、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全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行为,明确区乡两级各自的权限、职责,明确交易程序,规范合同签订。要求所有农村集体产权的交易都应纳入交易平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有序,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确保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地运转。延伸农村产权交易内容。逐步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一定数目的办公用品集中购置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影响。广泛收集各类农村产权交易项目,进一步摸清资产、资源信息,通过多种方式信息渠道,不断扩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影响,引导农村集体组织、农村经营主体和农户进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交易。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在农民合作社工作上,围绕《中国农民合作社法》宣传工作,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组织参加省、市农民合作社专题培训班,举办一期全区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使用培训班;跟踪督查推进2015、2016年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合作社动态监测基础信息数据库软件的安装和试运行;开展市财政扶持合作社发展项目资金项目的立项申报和跟踪推进。在家庭农场培育上,加大培育力度,确保全年新培育180家,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9万亩。同时突出__片区家庭农场发展集中区域,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经营规模适度、综合效益较好、社会影响力强的示范性家庭农场,规划家庭农场集聚区,促进家庭农场抱团集聚联合发展。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在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上再发力、再推进,加大排查督查力度,努力实现查问题、排隐患、堵漏洞和促进“三资”处置规范化的预期效果。进一步强化审计,重点审计审核2013-2015年各村集体“三资”使用、分配、承包和租赁等情况,深挖细排问题线索,对重点村重点关注、重点审计。进一步强化督查,对各乡镇农经站工作进度、效果、存在问题及其纠正情况和履行监管职责情况进行区级督查。进一步强化整改,排查风险源点,对发现的问题线索以及上报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及时梳理上报,做到不遗漏、不拖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打好工作主动仗。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排出试点时间表,将试点计划和责任落实到村,督促试点村制订完善具体政策规定和操作方案并予以实施,确保试点的5个村年底通过市级验收。

6、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配合财政部门对各乡镇实施的2016年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抽查复验,部署2017年度一事一议项目立项建库。

篇6

下发本年度财政性资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加强跟踪检查和协调指导。明确本年度实事项目和重点工程计划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并组织实施。基本确定新一轮生态岛建设行动计划。召开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研究完善2013年度县级机关、乡镇和县属企业考核办法。继续推进本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完成本年度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前期相关工作。推进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做好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工作。完成2012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工作。确定2013年招商指标并分解落实到各招商主体。筹备县农村工作会议。

产业发展工作

筹划组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市区开设农产品销售网点50家。出台新一轮蔬菜扶持政策。制定本年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计划。启动25个150亩以上规模化周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推进3500亩公益林建设。加强绿肥种植管理和评估工作。做好国家级生态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创建的总结工作。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和集体土地流转规范工作。启动50个“三资”管理示范村和3个农村土地流转示范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供水集约化建设,启动崇西水厂前期清障工作和堡镇水厂厂区建设。继续实施新河港、涨水洪、界河等县级河道综合整治和新海中心河、陈家镇琵鹭河等生态河道治理。继续推进2012年度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推进2012年度5000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继续推进工业园区总部经济园内人民西路新建工程及无名河景观工程。协调推进裕源电子、晋通光纤等落户企业项目建设。完成富盛经济开发区收储地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地面资产评估,签订征地包干协议。做好长兴产业基地丹华海事项目、航海仪表仪器项目的入驻选址工作。根据中船重工704所入驻节点计划,做好供地方式确定等前期协调工作。督促待开工企业确定开工节点计划。继续深化海洋科技港项目规划方案。做好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公司组建工作,推进总部大楼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浦帆路、层海路二期、瀛湖路、碧庭路土地收储工作,初步完成园区信息化规划编制,着手开始融资准备工作。做好企业申报2012年度县扶持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工作,组织开展2013年度各类市级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做好走访企业活动各项准备工作。确定本县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和名单。督促2012年度调整项目拆除生产线。开展春节前安全生产综合大检查。推进明珠湖地区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三岛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东滩科旅一体化管理的签约工作。制定2013年自行车嘉年华活动方案策划。启动2013年森林旅游节总体方案策划。针对浙北、苏南地区开展旅游市场推介活动。完成移动短信平台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完成森林公园二期改造项目设计方案并报批。签订宝岛度假村项目拆迁补偿协议,启动地块拆迁工作。推进明珠湖活动中心项目及森林公园周边建设镇1、2号地块项目建设。配合市商务委进行商业网点规划部分修编和白山羊定点屠宰场规划设置调研。做好2012年农民售粮补贴工作。

城乡建设和环境管理工作

继续抓好2011年度卫片、2012年度巡查和土地例行督察剩余18宗违法用地的消除工作。完成庙镇镇区、新海镇镇区、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等控规的编制、报批工作。推进陈家镇国际论坛商务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附加图则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长兴地区开发建设。按照第三阶段的节点要求,继续全力做好中船长兴二期征地动迁工作。继续加快推进陈家镇地区配套商品房建设,6—8期项目施工完成50%,9-13期项目完成施工招投标准备工作。推进陈家镇地区11条道路建设。加快自行车公园启动区建设步伐,完成一期A区项目清障和基础施工。完成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基础施工。按节点计划推进滨江1-4号地块相关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城桥新城商务中心建设。力争完成县档案馆和县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基地项目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招投标等工作。完成8号地块配套商品房项目的施工招投标。基本完成宝岛路(瀛州路-大道)桥梁工程及路基工程。继续推进崇州路(瀛州路-大道)建设。继续推进看守所、拘留所项目。按节点推进北陈公路和蟠龙公路建设。推进东引路(一江山路—大陈路)、工农路(石岛路—长岛路)、石岛路(大通路—大顺路)等市政道路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好2012年度村庄改造市级验收工作,做好本年度村庄改造计划向市级申报工作。完成农村桥梁改造(200座)和农村道路建设(约500公里)项目报批和桥梁设计。继续抓好申能燃气电厂、天然气主干网岛管道工程、北部垦区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相关工作。编制完成县生活垃圾焚烧厂工程工可报告,成立项目公司。加快横沙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做好迎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验收准备工作。继续推进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做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总结、科技创新行动项目征集及评审工作。启动电子政务第二批试点单位建设。开展生态科技馆展品展项深化设计。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i-shanghai)覆盖建设。开展县社会信用体系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继续推进与黄浦、静安教育合作项目,启动两区优质学校与优质学校结对签约。开展区域“新优质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医教结合”工作。继续推进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工作,做好迎接教育部验收准备。推进庙镇小学、裕安中学抗震加固工作及新建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长兴平安小学迁建工程完成开工准备。继续加强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运行管理工作,统筹各类优质文化资源对乡镇进行免费配送。提升新城三馆功能,利用“东方大讲坛”、“上图讲坛”、市文联讲座及本地专家学者资源举办好“瀛洲大讲坛”。做好山歌、鸟哨、灶花等三个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推进县博物馆基本陈列调整改造项目方案设计和立项工作。做好民间博物馆建设的引导和服务工作。启动首届市民文化节相关活动。完成2013年环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2013年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杯赛事相关筹备工作。推进社区健身房、健身点、灯光篮球场、百姓健身步道等体育健身设施项目建设。启动编制200公里自行车健身绿道布局与修建规划。完成“百万市民体育大联赛”本县工作方案。编制体育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加快实施县体育场馆整体改造维修工程。开展体育服务下乡、进社区活动。完成高级教练员引进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与新华医院签订新一轮三级医院建设协议书。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做好卫生部评估验收准备工作。完成县第三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建成本县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指挥中心。推进县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制定并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期规划方案。继续推进居民签约就医工作。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加强孕产妇全覆盖孕情监测和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工作。

民生保障和社会管理工作

继续推进新农保和城居保试点工作。制定2013年提高农保养老金标准方案。妥善处理被征地农民落实社会保障相关工作。加强对企业裁员和劳务派遣的规范指导,加大检查力度,重点查处恶意欠薪、欠保及业主逃匿等严重违法行为,及时化解因欠薪等原因在春节期间引发的。组织开展春节期间的帮困送温暖和走访慰问工作。组织开展节日期间的双拥活动。做好示范、模范、和谐居委会、自治家园考核验收工作。启动实施9家政府办养老机构达标建设工作。做好冬季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完成县残联换届工作。结合历年新增廉租家庭实际情况,研究调整新的补贴标准,做到“应保尽保”、“愿配尽配”。继续开展共有产权保障房申请供应工作。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长兴产业基地配套生活区一期单位租赁房建设项目抓紧竣工。加快长兴产业基地配套生活区二期单位租赁房和陈家镇一期公租房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加快推进2012年旧住房综合改造和售后公房改造工程以及东平、新海两镇2012年平改坡工程。做好市“两会”和全国“两会”期间以及春节期间稳控劝返工作。召开全县工作会议。召开县2013年度人口管理工作会议以及实有人口信息采集延伸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议。研究制定本年度本县图像监控系统及高清车牌识别系统建设规划。推进本县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研究制定2013年度本县消防实事工程项目及建设计划。组织开展全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设施排查工作。研究制定本县非法客运整治工作方案,继续加大对本县2个“零容忍区域”和1个重点地区非法客运的整治力度,确保客运市场平稳可控。制定并下发2013年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意见和县食品安全(2013-2015年)行动计划。召开2013年县食品药品工作会议。开展春节前食品安全工作检查。继续抓好食品摊贩规范化管理、无证照生产经营食品专项整治、农村自办酒席保险制度试行、市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等食品安全工作。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有关工作。继续推进拆违工作,制定新一轮拆违止违计划。

篇7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1、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完成并通过双创双建项目高产验收工作,启动粮食双创双建工作,落实1万亩的水稻示范片2个,落实玉米、红苕示范片各1个。引进水稻新品种5个、玉米新品种12个,抽检种子202个,备案水稻品种96个。

2、果蔬产业质量稳步提升。大力推进蔬菜等优势产业标准化、设施化生产。建设蔬菜大棚450亩、露地蔬菜标准园12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7870亩,蔬菜播栽面积达16.97万亩,总产达24.14万吨;在实施冬草莓异地育苗150亩、落实生产基地2000亩,启动建设5000亩枇杷、梨、葡萄等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片,推行水果设施栽培4000亩,全县水果产量达11.1万吨。

3、畜禽产业稳步推进。实施能繁母猪人工授精配种6.08万头(窝)、奶牛人工授精配种350头。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生猪项目,完成1285户现代农业生猪圈舍改造。加强对全县98家备案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实行三级监管与日常抽查相结合,抽查备案畜禽养殖场51家,基本建立了健康养殖档案,检查饲料经营户300家,形成种养结合面积达到10万亩。月,全县生猪出栏41.7万头,肉牛出栏1026头,羊出栏2.93万只,禽出栏1280.5万只,兔出栏201.2万只,肉类总产量4.75万吨,禽蛋产量3717吨,牛奶产量4800吨,畜牧产值达10亿元。

4、农业加工和物流加快推进。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促建工作,拟入驻的初加工园区的12家企业顺利通过环评,5家企业取得工商注册,2家企业用地问题初步明确。整合农业现代物流信息中心、农产品展示配送信息平台和供销社农资配送信息平台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物流企业,进一步完善农业物流基础设施,规范38家农业物流企业经营秩序。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1、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一是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积极抓好项目储备、招商服务,引进冷链物流和润园猕猴桃项目,到位资金1.01亿元。积极跟踪服务集团万亩蔬菜基地、投资有限公司打造初加工园区、花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力促项目“引得回、安得下”。二是农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落实项目促建例会制、重大项目跟踪负责制,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现已完成6大类21个重大项目申报工作,成功申报4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是农村市场经营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引导农民、城市居民、企业业主等投入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围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无公害畜禽、林业水产等优势产业,扶持壮大市场经营主体,新成立各种形式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8个,打造示范性专合社20个、培育效益型家庭农场30个、效益型现代农庄5个。

2、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深化。一是农用地规模经营质量进一步提高。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农户采取转包、入股、出租、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新增农用地规模经营面积2.1万亩。二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截止目前,洽谈16个农业项目,签约6个,包括三好生态休闲农庄项目、盛源投资有限公司葛根产业园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产业项目、科技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景观市场项目、农庄项目,协议总投资2.02亿元,协议规模经营土地1530余亩;招商引资新、改、续、扩建项目到位资金8738万元(不含各镇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其中新建项目投入资金6680万元,续建项目投入资金2058万元;新增土地规模经营面积7736.9亩。三是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以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发展,建立水稻示范片2万亩、玉米示范片0.1万亩、葡萄示范片2000亩、枇杷示范片1万亩,实施草莓棚架栽培2400亩、枇杷大棚栽培1000亩、葡萄避雨栽培600亩,建设有机蔬菜基地7500亩。

3、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开展以有机农业为重点的标准化生产,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9项,启动建设有机蔬菜、有机枇杷、有机草莓、有机梨示范基地1万亩。二是农产品质量监管扎实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抽检生产基地蔬菜水果样品918个、“三聚氰胺”牛奶样品21个、“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猪尿74个,样品合格率100%,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采样及检测任务。生猪屠宰检疫26.8万头、牛羊587头、禽兔76.3万只,生猪屠宰检疫率达100%。产地检疫生猪29.6万头、牛羊736头、禽兔90.9万只,检疫率达100%。三是动植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计划免疫制度,应免疫率均在99%以上。加大定时定点持续监测力度,实现了“无疫病流行”的目标。大力推进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积极推行专业防治,组织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15.5万亩,植物调运检疫95批次,建设水果蔬菜绿色防控示范片1520亩、有害生物防治示范1000亩。四是品牌创建成效显著。积极抓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新增有机产品认证2个、有机转化产品认证1个、无公害产品认证4个,16个农产品正在申报。农产品生产基地、无公害畜产品、农产品的复查换证分别达14个、13个、25个。五是加强农业投入品安全执法。组织综合执法检查80余次,集中清理整顿5次,检查农牧经营点260家,集贸市场30个,开农产品和农牧投入市场抽样检查48个,共立案查处10件,结案率为100%。

(三)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回头看”整改扎实推进。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编印整改工作资料,建立对口联系制度,指导镇、村、社作好承包地实测复核、勾绘上图和确权颁证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全县涉及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的社均已完成实测复核工作,新建了承包合同、承包台帐,实现了土地、台账、合同“三个一致”,地块勾绘上图已完成80%,国土“二调”已完成内业建库10%。

2、农村扶贫开发深入推进。一是加快推进扶贫工作。落实仪陇县帮扶资金300万元,确定5个帮扶村,建成村道2.5公里和社道1.5公里的基础工程,整治蓄水池5口,补植、改良经果林60亩,发展蔬菜250亩。落实帮扶工作帮扶资金110万元,确定11个帮扶村。县内确定的15个经济发展缓慢村、30个经济发展缓慢组,已完成帮扶项目25个,在建62个。二是加强移民后期扶持。切实抓好移民维稳工作,无重大事件发生,按时逐月发放移民养老保障金,下达落实后扶建设项目并加快推进。继续加大力度,抓好2个移民示范点建设。积极推进移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强移民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完成今年省市安排的移民后期扶持信息化系统管理基础数据录入及上图工作。

3、农村环境建设扎实有效。一是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编制完成示范片建设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村落民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规划,拟定了年示范片建设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等10个村(社区)建设。结合快速通道田园城市示范线的规划,确定4个镇26个村、社区为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并聘请规划公司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二是环保生态文明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争创省级生态县工作,确定了社区等15个村(社区)创建环保生态文明村,并按创建要求逐步完善指标。三是农村能源建设加速推进。加快建设规模养殖户大型沼气池工程,已申报10个养殖场11个沼气池5300立方米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四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有效。加大对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监管,实现了零排放。积极开展“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和秸秆综合利用,新建立示范片5个,推广免耕覆盖栽培技术、“走道式”秸秆还田技术等,秸秆综合利用面积达26万亩。

(四)切实加强“三农”服务,农民增收能力不断增强

1、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个标准化农业综合服务站软、硬件建设全面完成并试运行,6个镇的农业综合服务站已进入地勘阶段。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引入部分专合组织入驻农业综合服务站,新建扶农枇杷、助农草莓等8个产业技术服务合作社。

2、农民增收培训扎实开展。结合主导、优势和特色产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民自身条件和就业市场需求开展转岗就业培训,共开展农民增收培训2.9万人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等针对性农民培训3077人,完成开展植保、农机、水果专业人才培训120人。

3、农村信息服务深入开展。农牧110服务技术资料2100余条,疫情、重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1.2万余条,开出“农牧110现代农业服务处方笺”480张以上,提供各种技术咨询1.68万余次,在西部农业在线信息720余条,在双流三农网信息3600余条,“三农热线”接受咨询2400余次,农信通信息系统发送信息26.4万余条。农村新型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最近喜获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4、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实施。截至目前,邀请省市农业科研院校专家和组织本地专家20余人,组织22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220余户,辐射带动农户3500余户。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8个2.35万亩.引进新品种31个,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16项,引进推广新机具150台,开展科技“三下乡”12次。积极与农大、农林科学院合作,开展有机草莓生产示范、油菜美化种植示范等新技术的实验性推广项目,完成机插秧15680亩。开展创业技术培训1000人次,大学生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咨询2000余次,跟踪回访大学生创业户120余户,新发展大学生专合组织4个,包装各种创业项目40余项,初步打造了如休闲体验区、养殖基地等大学生创业集中示范区,涌现出了如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秦千等一批大学生创业明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农业企业用地指标制约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方面,还存在入驻难,启动难,发展难等问题。受规划、土地指标等条件制约,现代农业园区整体建设步伐还比较慢,新进驻企业投产周期较长;新确立的重点示范园区需尽快提升形象,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需加大探索力度。

(二)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面,还存在支农资金杠杆作用不明显,农村经济未盘活的问题。支农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支农资金使用效益还有待提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成果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农村土地、房屋等集体资产尚未盘活,以农村房屋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融资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在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的问题。有机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物流业及农业总部经济等产业特色还不够突出,有机种植基地面积还不够广,现有的有机粮食、有机果蔬、有机畜禽生产基地还需进一步提升完善,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快建设;产业特色不够突出,科技含量不够高,冬草莓等特色产业保持独特优势的难度较大,种苗脱毒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还不够高,农业加工、物流业还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在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方面,还存在力度不够,实效不足的问题。农业服务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作用发挥还比较有限,在成立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推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方面的探索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农民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仍然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在培育市场经营主体方面,还存在竞争力不强,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全县304家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普片存在规模普遍偏小、管理制度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市场经营主体产业特色不够突出,同质化程度较高、农户参与面、带动率还比较低等问题,农民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要实现到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的“两率先两示范”目标压力较大。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一主线三战略五加强”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县委“135610”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在示范带建设、项目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大力推进综合示范带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

一要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在前期已形成示范带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及时上报县委规委会审定“一环一线”和双流农博园总体策划、规划,待县委规委会审定通过后,统一协调并督促相关镇结合各自交通条件、地形地貌、景观资源、农业基础、人文风俗等实际,坚持一镇一主业、一镇一特色,制定详细规划,确保总规、详规区划、功能协调相容。各镇明确工作重点、发展定位、建设点位、规模和时间节点。

二要多措并举推动示范带建设。突出抓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符合条件的加快其土地整治项目的立项实施,以土地整治为抓手,充分运用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的成果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种养大户在“一线一环”两侧和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家庭农场,大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现代农庄;借鉴“198区域”建设经验,加强招商选资,采取直接招商、整体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引进有实力、有真实投资意愿的公司参与建设示范带。

三要加强督促协调。我局将牵头协调县级有关部门加强对示范带及14个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督促,优先将各类项目安排在示范带,推进“一线一环一片”建设。

(二)大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一要加快建设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成新蒲快速通道农业观光旅游线建设,提升九江农业花卉苗木基地、做亮葡萄产业基地、重塑菜篮子基地。加快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在等镇加快建设等特色精品农业基地。利用级旅游风景区资源,进一步提升产业,加快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在加快发展优质粮油和畜禽产业,打造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在快速通道沿线镇,加快提升枇杷、草莓、梨等产业优势产业,打造“接二连三”发展示范区。在等镇,打造精品果蔬生产示范区。

二要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加快建设1万亩优质马铃薯循环农业示范区和3000亩优质粮油示范区;加快推进1000亩蔬菜标准园、1000亩有机蔬菜基地、300亩有机二荆条辣椒生产基地、1000亩有机小米辣生产基地的建设,打造全省蔬菜产业基地强县;建设500亩冬草莓异地种植生产基地,使我县冬草莓逐渐向新区扩展,加快建设1000亩有机枇杷示范园和1万亩低产果园更新和高改;积极建设反季节鹅、生态野养鸡、鸭、兔等小家禽生产基地,抓好养殖场规模管理,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大力植树造林,建设低碳农业示范区1000亩,推行林草、林菌、林畜(禽)等林下种养,建设生态特色渔业养殖500亩;重点打造三星加工基地,加快建设籍田、加工基地,在工业集中区启动建设1000亩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建设冷藏库5万立方业,购置冷藏车5台,推动农产品物流业健康发展。

三要着力提升产业效益。围绕产业发展加强招商选资,以建设现代农庄为抓手,优先打造农业园区核心区,加快产业“接二连三”,提高产业经营效益。采取“大园区、小业主”、“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模式,创新优势产业规模经营方式,加快打造有机葡萄园及太平、白沙、永兴精品枇杷园等现代农业园区,促进优势产业集体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建设双流农博园,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业主)投资建园,充分运用产改成果加快农业园区项目建设。大力扶持农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园区建设,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着力做强园区特色产业。

(三)大力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一要大力培育农村市场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村市场经营主体开展劳务合作、技术合作、资本合作和营销合作,互为成员,抱团发展,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大力扶持产业特色突出、运转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市场经营主体,重点在成新蒲、三岔湖、东山快速通道和双黄路、麓山大道沿线打造示范性专业合作社30个,家庭农场50个、现代农庄10个。引导其采取农村产权出租、转让、入股等方式,做强精品种植和特色养殖,支持其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观光旅游等领域发展,加快制定具有普遍指导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庄相关标准。鼓励各类市场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力争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万亩以上。

二要完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全面完成17个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深入开展村级服务外包工作,探索试点社级服务,努力构建新型县镇村社四级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培育社会化农业综合服务队伍,切实抓好农技服务、农机服务、疫病防控、质量监管、信息服务和农业市场六个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服务社会化。充分利用县校、县院合作平台,积极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培训一批种养能手。引导优势产业技术服务合作社围绕农业重大项目开展定向培训和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双流三农网”等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启动农业信息手机短信服务,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深入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建立农业再保障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三要进一步深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进一步健全村级公共服务的分类供给机制,加大政府提供服务项目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健全市场供给服务机制,加快将动植物防疫、农技服务等经营项目推向市场。进一步完善“事前决策、事中监督、事后评议”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民主管理议事规则和程序。

(四)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一要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整改工作,进一步加快产权流转。探索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丰富资源,逐步建立健全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合理流动。进一步研究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风险防范机制。

二要创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村社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造,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服务方式,规范内部管理机制。引导农民整合、互补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单独或联合发展适度规模特色种植、养殖。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与社会资金联合发展精品种植、农业体验和农业观光旅游。

篇8

关键词:土地置换;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034-2

0 前言

土地置换工作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抓手,搞好土地置换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它不仅对于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提高和改善我县农村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起着积极影响。霍山县下符桥镇新农村示范点圣人山村土地置换项目是经安徽省政府批准的霍山县第一批次建设用地置换项目,是县委、县政府针对该镇地处横排头淹没区水平线以下的地势低洼和涝灾频发地区而实施的民生工程,也是该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

1 主要做法

根据县政府有关精神,该镇按照“自愿、合法、有偿”的原则个“统一规划、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综合开发”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置换工作。为此该镇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1 基础工作做得细、做得好

如成立专门组织,宣传政策,确保宣传到位。并及时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政策,认真征求意见,实现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了使这项民生工程能真正惠及该镇低洼区的农民,为此镇政府对项目区的村民组进行了逐户调查土地权属、地类等,确保不错、不重、不漏。

1.2 实施科学的规划设计

在安置点的选择和规划设计上坚持“合理选址,科学规划”的宗旨和“尊重民意,合理选址和规划先行”的原则。为此镇村干部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反复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会同县国土局、规划局及搬迁户代表,确定搬迁安置点。并交县规划局进行规划设计,力求做到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3 多方筹措资金,解决资金不足

据测算,完成首批易涝地区农户的搬迁安置工作,资金的需求量大,因而县项目工程领导组通过多种途径来筹措资金;如使用置换计划的用地项目已收取的报批费用;水务部门争取的洼地治理移民搬迁补助资金等,从而短期内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

1.4 组织土地复垦,实现农业集约化生产,推动城镇化进程

居民搬迁后,应按照建设用地置换复垦方案,由县国土局和该镇政府共同实施复垦,两年内完成复垦任务。对于复垦的土地采取招标的方式招标进行承包,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和产业化经营组织集中,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

1.5 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对于安置点的建设,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加强对规划的搬迁安置点的供水、供电、排污、道路、通讯、绿化、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实现一次性配套到位,完善小区的硬环境。同时,积极推进新农村社区化管理,成立社区管理机构,拟定社区公约,实现民主化管理,提升小区的软环境,着力将安置点打造成全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2 意义及成效

2.1 有效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和零散村庄进行综合整治,较好地解决了村庄用地存在的分散、零乱用地粗放等问题,促进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有利于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

2.2 有效地解决了建设用地指标

本批次建设用地置换项目可置换近500亩用地指标,用于全县城镇、工业企业建设,对于推进我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2.3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通过对项目区内居民实施统一规划,整体搬迁和集中建设,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因此,建成后的每个安置点都将是集安置房建设和水、电、路、通讯、排污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高标准住宅小区,大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更好的促进了民生工程的实施,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2.4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

通过土地置换项目的实施,将其转化成农民进城就业创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实现了城乡资源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有利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从而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

下符桥镇建设用地置换项目是通过土地置换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区群众彻底摆脱洪涝灾害的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善当地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土地置换中,农民自愿是前提条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农民都能意识到土地置换后所带来的巨大改善,由于传统意识浓厚和狭隘的个人利益,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旧房拆迁、补偿、搬迁等方面较为被动、主动性不强,这给项目的整体推进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把农村变为社区、农民变为市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更是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内容。

3.2 项目本身的局限性

此次的土地置换和土地开发都在该镇的圣人山村完成的,它是以洼地治理为前提,这是由圣人山村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的,因而在政策、资金支持、规划、各部门配合方面并非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此次的土地置换是在我县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范区,紧邻县城,区位优势明显,这对于我县占比例较大的深山区要实施此项工程则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4 建议与思考

4.1 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促进农村各项工作良性互动

要组织人员开展调研,摸清适宜土地置换的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镇村总体建设规划,编制土地置换与新农村建设专项规划,明确土地置换项目的模式和任务。土地置换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土地置换工程中,要加强民生工程资源整合,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规划时要与中心村建设、集镇建设、工业集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水利兴修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用规划整合这些工作,统筹兼顾,捆绑推进,争取到更大的政策支持。

4.2 把握关键,攻坚破难,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又稳发展

在土地置换工作中,调研普查、项目编制、土地整理和上报审批是四个阶段,也是四个关键。在调研普查阶段,要深入现场,摸清实情,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项目编制阶段,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综合考虑复垦成本、置换成本等因素,排出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抓大放小先易后难,循序推进。在土地整理阶段,要严格按规划好的方案;要制定更加优惠的安置补偿办法,让农民得实惠;要做过细的群众工作,让农民乐于拆迁、愿于聚居、安于生活。

4.3 要把推进土地复垦置换工作放到拉动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经济建设的全局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土地置换复垦工作,要立足全局,长远发展,统筹城乡发展。

4.4 要逐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搞好土地置换工作也要从当地农民的长远利益出发,因此不仅要落实当地农民的就业、创业。同时也要把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实现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努力朝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迈进。

4.5 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篇9

一、以积极主动保发展为首要任务,促进服务质量大提升

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多渠道争取建设用地指标,采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争取点供、争取独立选址计划和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我市建设用地总规模。积极实施扶大促优战略,将用地指标向“一带两区三园”重点骨干企业倾斜,推动机械电子、船舶海洋工程、高新技术等产业做强做优。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作用,继续全力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争取和依法依规做好重大、重点项目的土地利用规划局部修改工作,合理安排新增投资项目的用地规模和布局,按照挂钩试点“先垦后用”,项目区实施规划整体审批的要求,细致做好挂钩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查和各项报批工作,保障基础性产业项目的用地空间。

大力提高项目用地审批效率。不断优化征地工作流程,加强与各镇(区)、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以最快速度完成征地报批、公告和补偿等程序。积极主动参与建设项目的前期论证,加强对项目建议书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涉及用地的服务和指导,协助项目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进一步提高用地预审效率。科学调整土地供应程序,提高土地供应速度。深入推进土地登记联网审批制度,实行“坐标式”管理,做到各环节主体明确、责任清晰、前后衔接,不断提高发证效率和准确率。

努力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能力。切实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用地形势的研究与分析,着力调整和优化土地供应结构,科学合理地确定出让地块的区域、数量及结构。适当控制房地产宗地上市规模,加快完成拟出让地块的前期开发,实行“净地”出让,完善出让地块基础设施配套,吸引更多开发商前来竞买,形成良性竞争态势。积极开展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和城镇地价动态监测工作,准确把握土地市场运行态势。把握土地储备重点,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等作为储备土地的重点。依法、规范、妥善处置已供经营性用地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土地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不断深化国土资源形势分析。及时分析我市经济形势和产业用地走势,适时在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时序上做出必要调整,顺应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强化资源利用分析,对耕地资源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安排、土地供应与结构、土地违法违规形势进行定期分析研究,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二、以坚决落实两个“最严格的制度”为重中之重,促进管理水平大跨越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按照新下达的耕地保有量指标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迎接上级部门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考核。充分发挥“三级两网”耕地保护作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对耕地保护工作的认识,从政策支持、多元投入、整合力量、规范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调动各方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形成耕地保护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充分利用省返还地方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集中资金安排一批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改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建成一批高产稳产良田。利用二次调查成果,对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抓好部统一颁布公示牌的普及覆盖工作。对全市无证砖瓦企业非法用土进行集中整治,大幅度提高全市粘土资源出让底价,通过市场调节的手段,进一步引导砖瓦企业利用淤泥制砖。

全面推进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突出抓好已入库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抢抓有利施工季节,在实施进度和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确保项目竣工验收通过率达到100%。积极推进十总镇新的省级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抓紧完成骑岸国投项目的组织验收工作,确保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积极稳妥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工作,认真落实“一条方针、两项置换、三大结合,四个坚持”,编制切实可行的万顷良田建设方案,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中建设连片标准农田,以实现居住集中、资源集聚、用地集约、效益集显的目标。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对已供土地利用情况开展检查,对新建和扩大投资的项目,严格把好用地监督关。全面落实我市出台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和《盘活存量土地奖励办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盘活企业关闭、重组和改制等形成的存量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新增投资计划项目。建立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镇(区)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积极性。对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空闲土地实行动态监管、定期上报制度。针对部分工业项目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申请延期建设、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问题,要主动研究对策措施,在尽力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确保土地资源不浪费。

提高土地违法行为防范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健全完善“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执法监察工作机制。及时收集和掌握土地违法违规信息,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专报制度,及时主动向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实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责任告知制度,在第一时间将巡查中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向所在地党委政府、违法用地者、科室和国土所进行责任告知,共同监管,有效制止,切实减少违法违规用地的实际发生率。加强“片警式”执法监管力度,将分片监管、包案查处的目标、职责和责任真正落实到位,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惩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与监察、公安、检察以及法院等单位的沟通联

系,构建以联席会议工作制度为核心,以案件移送制度、执行配合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协作配合机制。开展创建“土地执法模范镇”活动,全力争创“土地执法模范县(市)”,推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切实履行共同责任,实现土地执法监察工作的规范化、长效化。

三、以关注和保障民生建设为根本前提,促进社会和谐大发展

切实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调查研究,对流转取得的集体建设用地,可用于除商品住宅以外的各项建设,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更好地致富农民。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与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相结合。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换发证工作,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发证到组和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工作,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执行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和征地告知确认听证制度,推行征地、补偿、基本保障“三同步”,实现应保尽保。

全力做好涉地工作。实行“每周报告、每月汇总、急事急报、季度通报”国土资源工作制度,及时获得信息,争取早发现、早化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系统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处理事项过程中,坚持综合施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不欠账,不留尾巴,不引发新的矛盾。对积案难案等非正常上访案件,坚持严格程序、分类处理、依法答复的原则,按照三级终结程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对“结而不了”的案件严格落实国土资源事项首办责任、领导包案责任、责任倒查机制,力争案结事了。建立大工作协调沟通机制,各单位对阶段性国土资源形势实行信息互通,对重大国土资源问题实行联合办公,搭建起联合处理问题的平台,促进问题有效解决。

四、以筑牢夯实基础业务为重要保证,促进国土资源工作大突破

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已经完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在确定规模的前提下,科学安排空间布局,进一步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发展特色经济、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等空间布局的重要作用。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已规划项目和拟规划新上项目,切实发挥规划对投资项目的统筹和管控作用。

加强地籍测绘工作。全面推进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力争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城镇土地调查,10月底前完成二次调查的全部目标任务。加大土地登记发证覆盖面,符合法律规定的土地使用证发证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加快农村宅基地发证工作,对历年来宅基地发证材料进行清理,做到档案齐全、台帐清楚。建立土地权属争议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促进各类土地权属争议依法及时解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测绘资质管理,建立统一开放的测绘市场,推进测绘项目招投标制度,规范测绘项目承发包行为。做好测绘成果汇交与项目备案工作,避免重复测绘。

加大基础工作创优力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制,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机制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实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网站,争创省厅优秀门户网站。继续深入开展档案达标升级活动,力争今年全系统档案达标率达100%。全力配合做好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专项审计,依法规范财务收支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开展国土资源重大问题调查研究,确定一批战略性、前沿性课题或焦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力争将调研专题转化为实用成果,提高国土科学决策能力。

五、以大力推进效能建设为主要措施,促进整体素质大提高

创造最优办事效率。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亲民务实塑形象、提速增效促发展”效能建设主题活动。严格执行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提高即办率和办结率。实行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将工作细化、量化为可操作、可考核的项目,落实责任人,形成立体责任体系。根据各项重点工作制订相应的检查、督查办法,对重要事项、重点工作,进行全程督查、跟踪管理,督查考核做到常态化,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进一步理顺办事环节,实行工作间有机衔接,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程序,除法定的程序外,能减少的尽量减少,能简化的尽量简化,努力把全系统打造成行政效率最高、办事成本最低、服务环境最优的部门。

篇10

镇党委、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当前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着力抓好春耕生产,研究部署我镇的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下面,我就全镇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以及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讲三方面意见。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我镇一季度经济工作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冷冻灾害的影响,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步伐开始放缓。各项工作逆水行舟、知难而进,经济运行较上年同期发展态势有所下滑,总体表现为“一个力争、两个确保、三个加大”。

(一)力争经济总量增长。截止3月底,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13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完成1.05亿元,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完成2.32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完成1.7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45%和34%。

(二)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受霜冻灾害及水稻立、青枯病的影响,全镇第一季度农作物损失较为严重。受灾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小春损失大春补,农业损失工业补、农村损失城市补”的指导思想和“优粮、旺畜、扩菜、壮果、稳桑、育林”的发展思路,全镇上下及时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工作,充分调动全镇人力、物力和筹集救灾资金15万元用于抗灾减灾。目前,各项灾后扫尾工作已全部结束,确保农业经济平稳增长。

一是春备耕生产顺利进行。2009年,计划全年粮食总播面积37755亩,总产量1665万公斤,其中计划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7000亩,产量1399.2万公斤。

二是蚕桑生产稳定发展。全镇现有桑园面积6205.7亩,其中新植桑园15亩,去冬今春,改造低产桑园350亩。2009年全年计划养蚕20000张,计划收购蚕茧400吨,实现蚕桑收入1000万元以上,其中春蚕计划饲养2500张。

三是烤烟生产继续做精。按照标准统一的原则,全镇共建商品化育苗基地两片,分别由3个大户承包育苗502池,实现集中连片育苗,品种以nc102为主,漂浮育苗率和商品化育苗达100%,培育100%适龄无病壮苗。烤烟农用物资钾肥就位34吨,复合肥就位840吨,地膜已用32吨。2009年全镇计划种植烤烟1667亩,收购烟叶5000担,中上等烟等级合格率达100%,实现产值500万元。

四是蔬菜水产进一步扩大。2009年,计划蔬菜、水产、水果总产值达4860万元。全年蔬菜种植面种17000亩,第一季度完成9000亩,占53%;水产养殖面积2130亩,第一季度完成1500亩,占70%;水果栽种面积5450亩,低产果园改造250亩。

五是积极发展养殖业。计划全年肉猪出栏165569头,肉牛出栏704头,肉羊出栏5500只,一季度肉猪出栏25693头,肉牛出栏165头,肉羊出栏1035只,实现畜牧业产值7600万元,畜牧业收入3949.75万元,20*年狂犬病预防工作我镇成效显著,按责任书规定,每捕杀一只狗补助5元,到6月份由畜牧站组织兑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领域,鼓励投资者参与市场建设、中介服务、物流配送等各项事业投资,使我镇招商引资工作逐步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争取省、市规划立项范围的菜园至中纪农村公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二期工程、社区服务站建设和土地整理4个项目。目前,使用面积46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和面积460平方米的计生服务中心已正式改造并即将投入使用,引进投资达4000多万元的云南惠滇物流项目也落户西桥并开工建设。

(四)加大非公经济发展。全镇完成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总数达5198个,从业人员达15191人;全镇劳务输出达811人,其中县内劳动力转移503人,县外输出3*人,实现劳务收入240万元,为我镇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整合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二期工程已进入验收阶段,能保证春耕前完成,受益农田有望达10000多亩;同乐大道南延线拆迁完成,环城小学新建教学楼主体工程也顺利完工。

二、当前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全镇中低产田地改造

一是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要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的比重。今年以来,省、市、县分别召开了相关的工作会议,对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可以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政策措施采取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也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目前,全镇现有的42000亩常用耕地中,仍有28000亩的中低产田地,占全镇耕地的74%。这些中低产田产出效益低下,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要。近年来,我镇粮食生产已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增长,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830.6万公斤。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生猪、肉牛、肉羊等为主的畜牧业的加快发展,以及食物消费结构的不断改变,对粮食生产了更高的要求,粮食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要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和经济作物争地的种植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确保粮食安全,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

从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每年改造中低产田地40万亩以上,到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400万亩,使全市高稳产农田地达到800万亩。对*、特别是*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转变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更加完善政策措施,更加突出工作重点,更加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实施。镇、村两级要协同配合,迅速行动,把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提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这项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着力抓细抓实抓好。

二是提高认识,明确中低产田地改造的要求和目标

目前,我镇28000亩的中低产田地,普遍存在土壤肥力质量较差,灌排基础设施薄弱,耕作层浅薄贫瘠、坡度大、等障碍因素,特别是城外几家社区的部分中低产田地形复杂,耕作困难,生产条件差,基本处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成为了制约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过去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中,虽然我镇和县农业、国土、农开办等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强势推进,大手笔、大连片规划。

贯彻落实市、县工作部署,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步伐,必须立足我镇的耕地资源现状,改进以往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镇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大连片、大规模、高效益为突破口,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相结合,以水利为基础、城外社区为重点、农民为主体、投入为保障,以社区为单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连片推进。通过逐步治理改造,把中低产田地建成“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园田化、生态化”的高产稳产农田,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镇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按照市、县的总体规划,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初步确定的目标是:从2009年起,坚持用10年两个阶段的时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8300亩。其中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3500亩;第二个阶段2013年—2020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800亩。

三是强化措施,加快推进中低产田地改造步伐

要实现既定目标,任务艰巨、工作繁重,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掀起中低产田地改造。

首先要坚持原则。一要坚持高标准规划、大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照高标准、高起点、大手笔的要求,以“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园田化、生态化”为标准进行高规格、大连片规划,实行项目大集中、资金大整合、群众大参与,把农业、国土、水务、扶贫、烟草、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级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切实做到各尽其力,各尽其责,各记其功,合力推进。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城郊和城外不同的特点,本着“强化城外社区、完善城郊社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分坡耕型、缺水型、溃涝型三种类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地一策、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技措施,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实现坝区园田化、山区台地水浇化、作业机械化、水渠管网化、区域生态化的改造目标。三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认真总结借鉴新农村建设的机制和经验,按照“政府大投入、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要求,以政府补助为引导,以各级各部门相互配套,集中资金投入为主;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吸纳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改造。四要坚持统一部署、分别实施的原则。把各级各有关部门项目实施的要求与我镇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强部门上下和社区之间的协调统一,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金、统一实施、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形成统分结合、上下协作、部门协调、全面推进的良好格局。

其次要科学规划。规划是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龙头’’。编制规划,一是要彻底搞清需要改造的28000亩中低产田地分布及土壤状况,在此基础上本着田、地、水、路配套的原则,对综合治理、产业选择等做出详细建设规划。二是规划的编制要以镇为单位,由农业部门牵头,会同发改、财政、国土、水务、扶贫、烟草等相关部门,统筹考虑田网、水网、路网、林网和产业建设,制定全镇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和相应的技术规程、建设标准,确保中低产田地改造目标任务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农户,此项工作要求8月份以前完成。三是规划要重点选择在土地增产潜力较大,交通较为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并具有一定水源条件和耕作基础,土地相对集中连片,能够达到能灌能排的区域开展建设。四是要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竞争择优”的原则,充分考虑实施难易程度、组织领导措施扎实程度、群众积极参与程度、投资效益优良等情况进行规划。

最后要加强领导,整合资金。中低产田地改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切实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办所(中心)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要求各社区和镇农业、扶贫、国土、水务等所涉及的部门要相应建立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综合协调机构和联系机制,全力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各项工作。同时,领导小组工作机构要组织研究制定中低产田地改造实施意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制定完善中低产田地改造配套管理办法、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全镇中低产田地改造顺利推进。在工作中,要细化明确镇、社区两级在中低产田地改造中的职责,形成条块结合、统分结合的工作格局。镇上要做好“统”的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指导、统一验收;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合”的工作,整合项目,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各社区要做好“分”的工作,分项目、分地块、分区域,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改造中低产田地,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受益一片。

镇党委、政府对中低产田地改造的补助,采取“统分结合”的办法。“统”,就是把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烟草等涉农部门的资金有效整合起来,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新增预算资金投入,县、镇、社区三级也要进行财政和群众投工投劳折投入以及社会捐资,形成建设合力,共同推进。同时,每年市财政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分”,就是按照规划任务要求,根据部门职能以及工程性质、资金多少分解到各部门牵头落实,由烟草、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发改、水务、扶贫部门负责完成。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掌握这些政策,根据市、县的整体部署,分门别类积极与市直、县直部门对接,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到的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入到规划建设的项目,不零星安排,不零星使用,坚决摒弃撒胡椒面的片面做法,要优先整合,重点使用,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切实抓好当前春耕生产各项工作

开春以来,全镇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l号文件,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月3日全县春备耕生产动员大会的安排部署,深入调研,研究出台了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位,真正做到早发动、早准备、早部署。目前,全镇共发放支农资金1660万元,农用物资2342吨,种子45吨,新购置各类农机具26台,完成耕作面积8000亩。总体上来看,全镇春耕生产主动扎实,思路清晰,特点显明,总体形势较好,但是也要看到,当前的春耕生产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疏于应对。一是3月13日的霜冻灾害给全镇的小春生产造成极大损失,预计减产60%,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万元,完成全年农业生产各项任务的压力加大。二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全县的雨季将于5月中旬前后相继开始,尽管这几天出现了部分降水,但初夏可能会发生中等偏重干旱。三是农产品价格下行,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目前,我镇除粮食因政策扶持价格小幅上扬、蔬菜价格上涨较大外,生猪和其他一些农产品价格持续下滑,加之去冬今春以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减少,投入春耕的能力明显减弱。四是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步伐放缓。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对我镇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部分农产品市场前景不明朗,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步伐放缓,部分农产品加工和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建设缓慢。五是种粮比较效益不高,个别地方对粮食生产重视不够。我镇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丰收后,个别地方盲目乐观的情绪有所抬头,加之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抓粮食生产的精力有所转移,对春耕生产的重视不够。

对于上述问题,希望全镇各级各部门必须在思想上弓|起高度重视,工作上做好充分准备,把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尽可能研究得更透彻一些,各项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充分一些,并且要逐一抓好落实,确保全镇春耕工作不误农时地全面推进,确保全年粮食产量达1650万公斤。

一是要着力加强分类指导。抓好小春的中后期管理,尽量使小春少减产,没有受灾或受灾较小的社区,要尽量不减产或多增产。我镇3月中旬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农作物造成了巨大损失,各社区和镇直涉农部门要分不同作物、不同的损失情况,采取措施抓好补救,加强中后期管理,尽量少减产。

二是要着力抓好“三苗”管理。要确保烟苗、秧苗、树苗(以泡核桃为重点)质优量足,苗齐条壮,以满足烤烟、粮食以及的经济林果的需要。要实行全面的层层督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多少补多少的要求抓落实,抓到位、抓到地块田头。

三是要着力抓好粮经作物的适时栽插。抓住了节令就抓住了关键,失去了节令就失去了一切。农业生产的一切措施都要以节令为基础。各社区和涉农部门要把服务春耕生产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想农户之所想,急农户之所急,帮春耕之所需,形成推动春耕生产的整体合力。镇农科部门要加强春耕生产技术培训指导,搞好春耕生产技术服务。水务部门要做好水的调度,确保人畜饮水、小春抗旱和春耕生产用水三不误,以水促栽、以水控栽。农业、供销、工商、安全环保等部门要认真组织化肥、种子、农膜等农资供应,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和农资打假力度。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春耕生产等方面的深度报道和广泛宣传。并积极协调县气象部门加强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为全镇春耕生产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确保粮烟作物在最佳节令内满栽满插,确保5月20日前基本完成,特别是烤烟要缩短移栽时间,4月下旬至5月5日前要基本完成。

四是要着力抓好良种良法的普及推广。目前,全镇的良种良法普及还比较粗放、不到位,潜力就在于提高普及的质量。已经普及的要提高普及的质量,要使粮烟良种良法做到全普及。在良种落实上,马铃薯主要以合作88、会-2号为主;包谷以宣黄单、会单和靖单系列为主;水稻以云粳优15号、滇杂和楚粳系列等为主。同时,要认真落实并完成推广粮食间套作任务。这项工作请镇农科部门认真研究,要把好事办好,组织到位,要快、要准、要实。今年要确保大春粮食良种覆盖率达100%,确保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确保不误节令、不发生大的病虫害。

五是要着力办好各级各类样板。今年,全镇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以省部级万亩水稻示范高产创建为实施重点,整体推进高产创建活动。要求社区领导要亲自协调、亲自指挥、亲自落实、亲自干。通过层层举办高产、优质示范样板,使示范样板成为对农民推广、普及良种良法的培训基地,成为大面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示范基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植积极性。

(三)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国家在实施粮食直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一事一议”、能繁母猪保险等惠农政策后,又启动了家电下乡,我们已经以政发[2009]8号文件印发了《*县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一是积极宣传家电下乡的政策及主要内容。农民购买家电按销售价格13%给予补贴;补贴的产品是彩电、(单价不超过2000元),冰箱(含冰柜)(单价不超过2500元),洗衣机(单价不超过2000元)和手机(单价不超过1000元);时间为2009年2月1日—2013年1月底,为期4年。

二是强化协作。各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协作配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家电下乡的政策要求,切实将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做好做实。

(四)切实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是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商铺向市场集中、居住向小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规划,在农业产业方面,坚持新盘江以东为水稻主产区,以西为经济作物主产区的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着力发展粮食、蚕桑、畜牧、烤烟、蔬菜、林果等产业,挖掘培育一批新兴特色农产品。优化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提升农业科技含量,构建“一村一品”格局;在城镇建设方面,各社区都要认真分析自身所处的区位优势,准确定位发展目标。目前,我镇有几个社区做了一些工作,4月8日,县委张副书记专门到*镇调研城乡一体化建设,在看了真理社区准备在大觉寺周围建一个农贸市场、西朝冲整村异地搬迁、西桥物流中心建设、南门社区抓住中医院新建的机遇建设农民小区、环城小学新建工程、菜园春光路街口房屋建设后。对我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了充分肯定。

二是认真学习宣威和麒麟相关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经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城市、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积极性。探索社区“一站式服务”格局,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要求,改变社区目前存在的“小马拉大车,有限权利,无限责任”的尴尬局面。

三是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增加就业为目标,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建立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与生活型服务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民营经济中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一批亮点行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城市建设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乡自由人”的转变,力争2009年实现劳务输出和转移2*0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五)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安全生产方面。责任重于泰山,目前,正值春耕生产大忙时节,安全生产最大的难点是拖拉机、农用车载人现象尤为突出。农机、公路、安全环保、*等部门要联合起来,对拖拉机、农用车载人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整治。各级各部门要针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道路交通、煤矿及非煤矿山、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把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行业、落实到具体生产环节,要强化方方面面的安全意识,包括机关、学校、居委会、办公场所的安全,不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扰乱正常的办公和学习秩序。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安全生产这根弦,

环境保护方面。特别要要加大四河、阎芳桥、窑上、大泼、茶花、中纪新盘江沿岸环境卫生整治,禁止一切往河岸乱倒垃圾的行为,各社区必须认真研究制定一套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规范群众垃圾堆放点,并抽出一定费用,请县环卫站代运垃圾,做到年年讲、年年抓,月月讲、月月抓,天天讲、天天抓,

(六)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工作

全镇要始终按照“发展为第一要务,稳定为第一责任”的要求,围绕构建平安和谐*这一目标,推进依法治镇进程,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各项工作。

一是着实抓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部门要前移关口,下移工作重心,规范渠道,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并继续坚持党政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协调各方利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加大司法调处力度。司法部门要加强普法工作,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细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积极探索人民、行政、司法调解三级联调路子,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依照法律和政策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社会和谐。

三是加大平安建设力度。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启动辖区单位平安创评活动,深入开展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工作,全民动员打好新一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坚决控制和减少吸毒人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七)切实抓好各项社会事业

通过开展理念建设、体制改革、机制运行、重点支持和制度保障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好政策好措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切实保障民生。

一是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年内完成盘江、茶花、盘新三所小学3866平方米危房改造;盘活环城小学现有校舍资源,已完成易地新建主体工程,确保了今年秋季顺利招生。4月底前,菜园、环城必须完成环城小学门口道路和小广场的征地工作,受益的村民小组和街两旁的住户要承担50%的基础设施征地费和相关建设费。

二是严格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以加快建立460平方米计生服务中心和流动人口管理站为平台,以城区计划生育集中整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力争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计生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是加强耕地保护,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组建土地流转咨询服务中心,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合作经营土地。结合旧城改造,不予审批没有进行乡村统一规划土地的建房,旧城改造区域内严禁私自进行拆旧翻新,坚决制止乱占土地行为,特别是西门片区旧城改造过程中,少数农户想钻空子、乱打乱建,下步在进行补偿工作时,坚决不予认可。落实县政府制定的被征用土地按20%留给村组集体发展经济的政策,县建设局已确定在窑上师古湾片区中兴南路延伸处征地30亩建污水处理厂,我们已争取把街面留给群众,但必须保证街面后公益建设用地的需要。

四是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参合率达95%以上。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健全镇、社区两级卫生服务网络,让广大居民享有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好广大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近期,请镇人大主席团对我镇新农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进行督查整改。

五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成460平方米镇文化活动中心的设计工作,目前也已顺利开工建设。支持各社区和居民小区完善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展,弘扬社会正气。

六是关心弱势群体。要确保在资金、政策、信息上对贫困群众、特困家庭有所倾斜,依托镇中心敬老院做好孤寡老人的赡养和托养工作,认真落实县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实施意见,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被征地农民和失地少地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和养老问题。

三、明确目标,转变作风,落实责任

一是各社区、站办所(中心)要认真思考各自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落实责任,狠抓落实。镇党委、政府已经制定下发了《2009党政领导联系重点工作和任务分解方案》,2009年镇党委、政府不再以责任书的形式签定考核目标,而是直接印发《*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09年度综合考核奖惩办法》,具体明确了工作任务,这个考核办法更突出了工作的全面性和协调性,哪一项工作没抓好,对其他工作都有影响。

二是强化工作纪律。今年从4月10日到5月20日,实行无会无假月,原则上无特殊情况不外出学习,不外出考察,不开与农业生产无关的会。全体干部要加强协作,增强信心,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春耕生产,要层层包保、层层分解、层层挂钩,确保良种、化肥、农药等物资及时到位,搞好资金、技术、信息服务,满足农民的需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多用身子指挥,少遥控指挥,多到田间地块、老百姓家中,与老百姓面对面,及时指导、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要切实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成效在一线体现、经验在一线积累。镇党委将组成由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组,深入各社区对春耕生产进行督促检查,社区也要组成干部带队的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包村包户抓好春耕生产措施落实,为春耕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