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清扫保洁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卫清扫保洁项目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卫清扫保洁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一、项目实施情况

2011年4月,在充分研讨分析的基础上,石景山区制定了《石景山区精细管理美化市容工作方案》,确立了建立健全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的基本思路,经过洽商委托负责石景山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系统设计的三友测绘公司负责系统开发。为方便系统开发工作,由区监督指挥中心主抓,区市政市容委、区园林绿化局、区环卫中心、区水务局、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指定1名联络员,会同测绘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小组,协调推进系统开发和本单位相关工作任务的落实。项目实施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制定技术方案,选定地图底图。二是实施数据采集,建立数据库。实施步骤有八项,分别是地形图的修补测、责任区地图指认、赴现场采集调绘、按标准整理成果、赴街道核实数据、整理遗留的问题、面对面集中交流、对成果确权认定等。三是实施数据图层入库,属性表录入,初步形成电子地图。四是做好辅助软件开发,完善系统监督、考核、评比、分析功能,初步形成信息系统。五是导入平台数据,实现互联共通。

经过为期一年的多方努力,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初具雏形。完成了《石景山区市容环境责任区统计表》第三次修订,划分责任区块3875个。其中环卫中心740个、园林局1036个、街道147个、小区物业315个、社会单位686个,在施工地、沟渠等951个。根据现有地形数据,道路清扫责任区细化到主干路、步道、门前三包及绿地(首钢绿地)等。城市绿地细化到园林自管绿地、环卫中心保洁绿地和公园自管绿地三类。街巷胡同责任区初步划分完成。完成了全区9个街道辖区的数据图层入库工作,初步形成电子地图。属性表录入重点在老山街道进行了试点应用。

二、实践经验与思考

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需要对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辨别和分析,工作量较大。有些台账统计数据笼统模糊,口径不一,不够真实、准确和完整,或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数字早已发生了变化,而台账并没有实时更新。二是需要对责任区划有争议的问题进行综合协调,工作难度较大。既要实地调研,又要多方论证,有些因历史原因或产权纠纷等确实难以落实责任人的则要发挥决策、决断的作用,指定一家单位负责。三是属性表的录入和信息系统的对接有一定难度。按照相关计划,石景山区把市容环境责任区信息系统作为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建设,两者间即相对独立,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

项目实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容环境责任体系更加完善。依据《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本市实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责任人、责任范围、责任标准则是奠定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基石。传统的责任区台账四至范围以表格文字描述,具置难以判定,容易造成盲区、扯皮和交织。采用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后,责任区划分更形象,更直观,信息存储量更丰富,有利于实现统计台账、电子地图与地理位置的有效统一,方便城市环境的管理与监督。

二是环境卫生考评工作更加全面。依托《石景山区环境卫生考评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区级环境卫生监督巡查和考核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监督指挥平台等各渠道反馈的有关环境卫生问题进行自动分类和跟踪督办,结合区级环境卫生检查队伍的监督巡查,从履行职责、落实重要任务及日常检查三部分实施考核。考核结果自动生成,减少人为操作因素。统计分析功能更加强大,可按街道、按社区、按类型、统计分析市容环境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和事件,为落实环境卫生考评工作提供依据。

三是成本核算工作更加明晰。电子地图生成后边,各单位承担的环境卫生作业面积均为实地勘测后的实际数据,可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纳入环境卫生作业经费预算体系,有利于道路清扫、街巷保洁、绿地保洁等相关作业经费的精细化核算。

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升综合管理水平,服务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简化日常工作流程,解决部分责任区划不明晰的问题,达成各部门对自有作业范围的确认实施和对他人作业范围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信息沟通和交流。简单一句话说,信息系统是为日常管理工作服务的,应充分地反映日常管理要求,并随着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调整完善。因此,在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服务日常管理”这一工作目标,明确实施步骤和工作流程,根据工作需要搭建科学、合理、简洁、易操作的系统框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复杂的系统设计,高、精、尖的技术性用,花哨而不实用的统计图表。

篇2

一、 重组织、造氛围,凝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合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前提在统筹。针对环境综合整治任务重、难度大的工作实际,我们按照“县主导、乡组织、村自治、社会参与、村民唱主角”的工作原则,层层压实责任,处处宣传引导,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城乡联动、统筹规划、梯次推进的工作态势。工作中,做到了“四动”:一是谋划先动。按照我市城乡做美战略安排,在农村环境建设上确定了“点上示范、面上推进”的总要求和“一年打点、两年连线、三年铺面”的工作思路,形成建点连线、以线促点、串线扩面的梯次推进模式。即:利用一年时间集中力量完成我市溪河镇、白旗镇、法特镇、开原镇、上营镇等区域节点镇环境整治,特别是着力打造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实现美丽乡村“典型化”;利用两年时间以点连线,集中力量整治国道、省道沿线乡镇村屯的环境,形成“远看有形象,近看有亮点”,实现美丽乡村“整齐化”;利用三年时间,以线带面,促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巩固、扩面、提升,实现美丽乡村“全面化”。二是责任推动。市委、市政府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上日程、抓在手上,多次召开常委会、常务会,研究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逐级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环境整治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制定了《舒兰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屯、党员包户”的“四包”责任机制,形成市、乡、村三级联动、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部门联动。建立了由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12个责任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优化整合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形成了推进环境整治的合力。累计召开联席会议11次,协调解决重大问题18个。四是群众主动。我们通过电视、网站、农村广播等媒体,采取建立宣传队、设立宣传栏、发放倡议书、悬挂宣传标语、开展科普讲座等方式,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强化宣传引导,增强村民对环境整治工作的认识,使村民“唱起主角”,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在溪河镇溪河村集中开展“清柴草”整治行动中,村民开始都不理解、不配合,全村124个柴草垛经村干部反复做工作才搬走43个。但随着砌边沟、植树绿化、修建文化墙、改厨改厕等工程的深入开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庭院成为绝大多数村民的共识,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支持村里的工作,81个柴草垛仅用一周的时间就搬到了村里指定的存放地点。溪河村在这些柴草垛的存放原址建设了一个村民休闲广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补短板、强建设,配套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在建设。我们结合东中西三大产业带布局,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打造了节点型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有效示范带动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中,做到了“三个突出”:一是突出资金支撑。为了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难题,我们采取市里补资、村里出资、部门助资、社会筹资、农民自筹、向上争资的办法,有效整合了农村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农村道路、植树绿化等涉农资金,打捆使用,集中投入,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资金保障。2016年,全市投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7560万元,其中,用于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资金3750万元,用于其他乡镇人居环境整治资金3810余万元。资金来源,争取上级资金3570万元;农民筹资筹劳760万元;社会捐款捐物价值达到480万元;本级财政投入2750万元。二是突出规划引领。结合人文资源、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制定乡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规划,努力形成建设有序、环境整洁、特色鲜明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风貌。在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设计上,我们坚持“一镇一特”和“一村一策”,充分聚合各种资源和发掘村庄元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溪河镇凤凰山乡村游、白旗镇农特产品集散中心、法特镇满族民俗小镇,提升美丽乡村的吸引力和发展力。三是突出设施建设。加快农村道路、文化广场、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2016年,改建乡村公路101公里,铺设上下水管线12575延长米,新建文化广场20340平方米,安装路灯615盏。

三、抓整治、改方式,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关键在整治。我们在注重保持田园风貌,在不损毁乡土元素、不破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围绕“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开展“三大工程”,着力改变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开展生活环境整治工程。突出公路沿线,小城镇和农贸集市、畜禽养殖小区、乡村旅游区、卫生管理死角等“八个重点部位”,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集中力量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2016年,仅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带就建设边沟34840延长米、围栏13320延长米,铺设条石彩砖27500平方米,绿化植树17000株、美化栽花90万株,喷绘墙体9200平方米,布置移动花箱180个。二是开展乡风文明营造工程。我们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强化文化营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讲文明、树新风、讲卫生、爱环境,持续提升农民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以文化墙建设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突出村居风貌和地域文化,努力在文化特色上实现一村一“符号”。2016年,新建文化墙12860延长米,大型户外宣传牌7块。同时,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不断完善乡镇图书馆、村屯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设施,广泛开展全民阅读以及环境卫生星级户、“干净人家”和“美丽庭院”等特色评比活动,实现了以文化营造引领农村道德新风尚,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三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全面打造优美生活环境的同时,以大气改善、厨房改造、厕所革命为重点,积极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在工作中,积极推进实施秸秆“五化”利用项目。目前,聚烽生物质5万吨秸秆成型燃料、天众和8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19个项目已落地实施。实施了生物质锅炉改燃试点工程和生物质粲寐具示范推广工程,全市已改燃吨位36.5蒸吨,改燃供热面积12.6万平方米。已试点整屯推广生物质户用炉具2000台,改造卫生厕所1900户。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广户用生物质炉具1万台,改造室内卫生厕所5000户以上。

篇3

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情况汇报

(11月17日)

各位领导:

自以来,我县按照省、市关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总体部署,立足实际,细化举措,强力推进,通过三年努力,“三年大变样”各项刚性指标一一得以落实,城市建设累计投资90亿元,实施重点项目52个。城市规划区面积13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3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7.5万人。现就我县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三年大变样”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牢牢贯彻“以高档次规划提升城市品位,以高质量建设完备城市功能,以高效能管理改善城市环境,以宽渠道融资增强发展活力”的总体思路,提认识、重投资、推进度、上规模,持续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直接挂帅,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的三年大变样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办公室协调调度,精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并与各工作目标领办单位负责人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同时,展开强大宣传攻势,营造强烈舆论氛围,为“三年大变样”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快速推进。按照“切合实际、灵活稳妥、拆建结合、以建促拆”的办法,三年总计完成各类拆迁51万平方米。拆27.9万平方米,位居全市榜首,拆迁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局面之稳,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好评。同年,利用不足四个月时间,将主街区大型户外广告牌匾全部拆除,重新审批安装满汉文对照的新型广告牌匾900多块。,完成拆迁面积19.7万平方米。今年完成拆迁任务3.24万平方米。和谐有序的拆迁工作为城镇面貌大变样目标的推进创造了有力条件。三是强力调度。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加强对各部门工作调度的密度和协调的力度,强力推进城建规划、项目建设和城市管理等工作,确保关系民生的重点项目如期交付运营,改善了民生,确保了项目落实,促进了社会和谐。

二、任务目标完成情况

(一)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实施了一系列城市环境景观建设工程,城市环境质量得到快速有效改善。以多元融资方式投资2.2亿元实施的集中供热、管道燃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四大民生项目顺利投入运营,县城138台分散式燃煤锅炉全部关停。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城市主次干道、广场、出入口、迎宾线、外环线等重点部位绿化植物配置合理,修剪齐整,景观艺术效果好,无缺株、斑秃现象,尤其注重新建住宅区绿地面积建设,基本达到居民生活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县城滨河公园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建成,实行免费开放;老城区部分主干道绿地率达到20%、城市新建主干道路绿地率达到20%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0%和40%以上。县城空气质量符合标准,,so2年均浓度0.05毫克/立方米;no2年均浓度0.05毫克/立方米;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357天。

(二)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高

(1)道路交通。三年来,实施包括路网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20亿元,仅投资就超过3亿元。重点实施了包括城市路网改造升级、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投资1.4亿元完成了12条街道18万平方米铺油,16.3万平方米人行道改造,3.78万延长米路缘石铺装工程。城区281条支路背街小巷全面完成整治,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平方米。完成城市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规范设置。城市公交车运营情况良好。(2)供水排水。供水设施完善,城市集中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全部关停自备水源,并完成应急用水源建设,县城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85%。排水系统健全,排水管网密度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新建城区全部做到雨污分流,老城区随着路网改造同步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达到国家a级排放标准,并实现了在线监控,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水环境质量优良,集中式饮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区段水质达到ii级水环境功能区要求。(3)供热供气。县城集中供热、集中供气项目投入使用后,集中供热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城区楼房供热普及率达80%。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4)城市防灾。县城广场、公园等城市避灾场所公共饮水等救生设施达到了相应要求,制定并认真落实城市消防规划,消防站、消防栓、消防装备、消防车通道达标。(5)垃圾处理。强力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立起了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和回收网络,废物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85%。

(三)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观

三年来,审批的商住开发项目总量达到150万平方米,开工120万平方米。城市安居工程建设投资超过30亿元,实施县城旧城改造八片联动和阳光水岸、京北新城新区开发项目达100万平方米,使1万多户 居民喜迁新居。认真落实省市有关城市住房政策,三年来,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投资4亿元,建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为户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难问题。完成配建廉租住房192套,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今年全部竣工交付使用。最近,又开工590套廉租房。完成全县农村危房改造1200户。发放住房补贴280万元,住房保障工作覆盖全县26个乡镇。

(四)城市现代魅力初步显现

本着“社会参与、部门合作”的原则,围绕城市景观提升及城市功能完善,着重实施了自来水改造,空中光、电缆入地,供热、燃气工程续建,公园广场建设,绿化、亮化等工程。一是完成了总投资1000万元的光、电缆入地工程;二是投资万元的滨河公园景观长廊建设顺利完工;三是投资600万元的自来水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四是占地84亩,投资120万元的停车场和汽配城项目已经投入使用;五是完成了总投资310万元的大树进城和城区街道、机关单位、住宅小区、东西两山、公路沿线的绿化工作;六是完成投资100万元的宁丰路、胜利街、永安街路灯改造、安装工程;七是继续按照“标准统一、字体统一、内容文明、体量美观,并加注满文,体现民族特色”的总体要求,加大窗口地段和重要节点部位广告牌匾治理力度;八是拆除临建、违建房屋376间,面积19630平方米,拆除迎风150座,面积1100平方米。实施拆墙透绿面积880延长米。在强化城市景观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精品工程建设。现代购物中心丰华商贸城、新天地星级酒店等主要建筑作为县城精品标志性建筑正在加紧施工,县城北新区小川诗歌文化广场正在与投资商洽谈,计划近期开工建设。

(五)城市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1、规划管理。我县始终将城市规划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县情,不断及时调整城市建设思路,完善城市规划体系,高起点、大手笔聘请引进高资质、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参与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规划委员会,形成专家领衔、公众参与的规划论证审批模式。全面完成县城总体规划编修报批,强化规划执行力度。城区近期建设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并全部依法审批。由承德规划院先后完成了10平方公里,人口12万的《县总体规划修编(—2020)》、《县城市总体规划(—2020)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专题论证报告》、《县城市消防专项规划》和《城市供热、燃气专项规划》,由北京工业大学编制完成了县城市绿地系统、排水系统专项规划。明确了县城南部工业园区、北部行政办公区、中西部旧城商贸区、东部滨河住宅新区四大功能分区;完成道路交通体系、灯光体系、绿化体系、水系建设、城市功能等五大体系规划;今年,我县按照建设具有浓郁满族风情的京北山水生态旅游名城的定位,又着力对县城进行更大气魄规划修编,按照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调整,城区建设用地扩大到38.6平方公里。同时,正在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郭小川诗歌艺术主题广场规划》、《九龙山公园规划》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结合新民居建设完成了大阁、凤山、大滩等8个重点小城镇10个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同时全面启动了镇、乡和村规划,实现规划的全覆盖,以各乡镇为责任主体的城乡统筹工作正在按要求有序推进。

2、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既是三年大变样工作的核心,又是一项系统庞杂的社会工程。特别是,举全县之力开展了以“整治环境卫生,整顿管理秩序,提高接待水平,提升服务形象”为目标的“双整双提”活动,倾全力全方位推进城市管理。一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重新调整和明确了城管部门职能,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使城管工作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充分发挥“12319”城建便民服务热线作用,增进城市居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管理权。二是逐步加大设施和人力投入。今年投资280万元增加垃圾清运车、装载车、洒水车、清扫车等环卫车辆。投资80万元对县城所有公厕进行全面清理、维修和粉刷,同时翻建4座,新建15座公厕。按照“主街保一流,小巷保功能”的目标,全面加强城市小街小巷管理,今年硬化巷道面积12万平方米。三是进一步强化管理。认真开展“双整双提”活动,以城建环卫部门为主,发动社会各部门下大力度对县城“四路六街”、小街小巷、旱河等部位进行彻底清理。采用“统一规划、部门牵头、商业运作、逐步实施”的原则,全力抓好平安汽配城、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清真牲畜屠宰厂、北区建材市场等“新四场”建设,目前,北区建材市场正在规划中,随着其他“三场”陆续投入使用,县城综合秩序明显好转。

3、市民素质。我县提出了“六城同创”(创建省级文明城、省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省级环保模范城、双拥模范城、省级生态城)的目标,制定了详细创建方案,通过抓典型、树标杆、广宣传、严治理、建机制,积极引导市民信守《城市市民文明公约》,践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标准,广大居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热爱丰宁、建设丰宁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县城政务环境、商务环境、社会服务环境、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 下一步工作安排

今后一段时期将以城市容貌 “三年大变样”为重点,注重强化三大特色。一是做足山水文章。按照“显山露水、借山用水、治山理水、融现代城市构架于山水风光之中”的原则,筑坝蓄水,围滩建园,亲水进区,营造滨河景观,增加城市动感;倚山就势布局,城中显山,山外围城,彰显山城韵味,筑建山城水韵的精品城市。二是突出建筑风格。借鉴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外优秀的建筑艺术成果,注重单体建筑和建筑组团的基调统一,注意建筑风格和综合配套细节的营造,形成多种风格交融和谐的城市风貌。三是体现满族风情。深入挖掘满族内涵,以自然风光为依托,以现代建筑为韵律,以满族文化为底蕴,将自然风光、现代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将满族文字、艺术和风情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延续历史文脉,融入城建肌体,彰显城市特色和魅力。

具体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超前搞好规划,精心打造现代魅力品牌城市。牢牢抓住规划龙头,树立规划即法,规划即纲的思想,突出规划的配套性和超前性。一是完善规划体系建设。按照省对环首都13个县的具体要求,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新调整全县总体规划,以建设中等城市为目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提升,并编制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要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20xx年1月10日前将完成总规成果。城镇空间布局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凤山、大滩、黑山嘴三镇为次中心的城镇群和以国省公路、铁路六条交通干线为发展带的“一心、三点、六带”的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区规划范围扩展到土城、汤河、五道营、南关,面积达到13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5万人。二是严格规划报批。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增强规划的法定性。提高全民参与规划编制、监督规划落实的良好氛围。严格规划审批程序,加大“整体拆迁,净地出让,区域开发,综合配套”的规划建设力度。三是确保规划依法落实。完善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能,开放规划设计市场,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及建筑设计方案实施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二)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完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六城”同创为目标,依照县城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加速推动九龙山公园升级、九龙湖公园建设、东山别墅区规划、滨河景观长廊规划建设等项目实施。在高质量完成好街道改造、人行道硬化、路缘石改造中心公园广场、“四场”二期、新“五场”建设、公厕、小巷治理、新民居、拆临拆违、“拆墙透绿”、主街旧楼“穿衣戴帽”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同时,借鉴张北等地经验,克服困难,破解资金瓶颈。注重县城风貌的保护,突出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城市建设中,建筑小品、雕塑建设,达到特色突出。围绕突出丰宁特色,体现民族风貌做精品、做产业、做文化、做民生,全力打造山水园林之城、文化魅力之城、宜游宜业宜居之城,为全面提升丰宁城市品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