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5 17:5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镇人才工作调研报告

篇1

关键词: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078

1 砀山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农技人员基本情况

1.1 人T结构

共有编制20人,实有19人。现有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6人,普通技工2人。年龄结构:50~56岁的2人,36~49岁的共有16人,38岁以下的1人。

1.2 工作经费

砀山县农机推广站人员工资由县财政供给,基本办公经费由县农机局供给,县政府没有安排专门的农机推广经费。

2 针对基层农技人员的扶持倾斜政策落实

由于多年以来没有进新人,基层农技人员也没有享受到扶持和倾斜政策,基层农技人员的职称评定还是只靠填写几张表,几个评委说一下就可以了的事,没有真的和能力接合起来。

3 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人员不足

3.1.1 人才出口分流严重

主要的方面是编制部门没有给基层增编计划,前些年的几次乡镇机构改革,基层农技体系都是改革的重点,人才出口分流严重。

3.1.2 不平衡的观念

次要的方面是基层技术人员的地位不高,待遇不高,常年工作在农村条件艰苦,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认为没有前途,宁愿去大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再进农门。

3.2 缺乏必要的考核手段和激励措施

基层人员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工作层面上不容易出成绩,造成基层政府对基层技术人员有偏见,认为工作没有做好。好多基层农技人员在乡村都干几十年了,每年都一个样,干好干差也都一个样,考核手段跟不上,激励措施也没有,人员状况多年不变,时间长了不免产生人浮于事的情况。基层农技人员缺少上进的动力,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针对砀山县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情况发展提出建议

4.1 探索公益性推广机构和社会性推广机构相结合的推广体系模式

农机推广和农艺推广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一家一户的小农机时代已过去的现在,推广对象主要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推广对象相对集中,公益性推广力量也要相对集中,过去的体制设置证明如果每个乡镇1~2个人也很难发挥作用。建立县、镇、村3级推广体系,力量配置要合理,县级推广站技术力量应该在10~12人,在中心镇设立区域站,辐射周围镇,每个区域站技术力量应该在6人左右,村级推广力量以社会推广力量为主,主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县镇村3级推广机构的职能不同。

4.2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

4.2.1 颁布奖项

对于省、市推广先进集体和个人,应重奖。如:先进集体可奖1~3万元,先进个人可奖3000~5000元。

4.2.2 考评改革

考评体系应由单位考评和服务对象测评组成。单位考评应由:工作完成情况、考勤、单位内部互评和单位负责人意见等几部分组成。建议单位考评占80%,服务对象测评占20%;单位考评:工作完成情况占60%,考勤占10%,单位内部互评占20%,单位负责人意见占20%。

5 结束语

基层优秀人员也可以在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之间流转,给有能力的人提供晋升的机会,吸引大学生人才从农技基层做起,使他们的前途更光明,成长得更快。

参考文献

[1]金晓鑫.新型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02):41-42.

[2]赵志华.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情况调查[J].农机科技推广,2012(10):28-29.

[3]单巍.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J].南方农机,2013(06):

篇2

近年来,恩施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三服务”为核心,突出办公室四项重点工作,求真务实创新,做到有为有位,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一、强化时效性、构筑党委信息主渠道

市委办公室按照“常规信息每天报,问题信息如实报,重大紧急信息及时报”的原则,在狠抓“四点”上下功夫。一是紧扣“关注点”,在对路适用上下功夫。摸清上情,把上级党委和市委领导的要求作为信息采编的主攻方向,定期结合上级党委办公室(厅)信息约稿要点和市委领导的要求,拟定全市信息报送要点,并以文件形式把任务下发到有关单位,报送党委亟需了解、掌握的信息,不断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抓住“闪光点”,在特色信息上下功夫。我们把挖掘特色信息作为提高上报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各行各业的亮点,突出围绕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家园文明新村建设、招商引资、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编报特色信息。仅2004年前三季度,就有8条反映我市各种成就的信息被省委办公厅采用。三是捕捉“热难点”,在问题信息上下功夫。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重大社会动态,坚持快速作出反应,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瞒报。同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生活中隐藏或逐步暴露出的一些事关全局的矛盾和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各种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的信息,为党委提供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为了获取第一手材料,办公室人员多次深入现场,广泛调查,及时捕捉各种信息,服务领导决策。四是把握“增长点”,在深层次信息上下功夫。对简单、零碎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对信息背后隐藏的信息进行深挖掘,从整体上开发其深层次价值,不断拓宽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由于抓住了以上“四点”,上报信息的质量和采用率进一步提高,在全州党委办公室信息工作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增强针对性,开展高质量调查研究。一是开展综合调研出思路。主动探讨一些带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研究课题,为领导多出思路、快出思路、出好思路。为科学谋划全市2005年工作,办公室组成4个调研专班,分赴16个乡镇(街道办),对乡镇财政体制、农村产业发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等事关全局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报告。二是开展个案调研剖典型。市委办公室立足于高起点,着眼于大政策,开展个案调研,解剖典型,见微知著。同时,通过发现问题、防患未然,树立典型、学优创先,达到抓点带面、推动全局的效果。村务公开既是我市2004年工作的亮点,又是州领导关注的热点,为了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市委办公室积极配合州委办公室、州委政研室深入村组调研,撰写的“两审两会一公开”和“村务公开日”调研报告被州有关媒体采用,作为成功经验在全省交流,并在全州推广。三是开展超前调研提预案。中央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出台以后,办公室主动向市委请缨,组织专班深入16个乡镇办和60多个市直部门,就加强我市人才工作求教于基层,问计于群众。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形成了《关于加快人才兴市的思考》等调研文章,为市委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突出实效性,抓好高效率督促检查。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市委办公室不断创新督查方法,增强督查权威,提高督查实效,确保政令畅通。一是大员上阵,营造良好的督查环境。“领导抓,抓领导”是抓好督查工作的重要保证。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很敏感的问题,督查难,易反弹。为切实落实州市关于改善发展环境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批示督办,每季度召开一次民营企业代表座谈会,要求相关部门定期解决民营企业提出的问题,由市委办公室督办落实。针对开会迟到早退、自由散漫等问题,市委主要领导要求办公室就会风问题在全市通报,并亲自过问督办,有力地促进了会风的好转。同时还实行领导带队督查制,对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点项目每推进到一个阶段,市委常委会都要进行阶段性总结部署,由市委分管领导带队,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督查活动。二是突出重点,纵深推进督办检查。重点围绕上级党委、市委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组织了“三观”教育活动、民营经济发展、防汛抗灾和安全生产工作、集中处理突出问题等督查活动,指导有关部门开展了安全隐患督办整改、部分村村务公开问题等督查活动。三是注重时效,认真处理领导批示件。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创新办理方式、明确办理要求,批示件办结率达到100%。尤其是办公室对重要批示件的落实进行跟踪督查,对问题多、困难大的事项进行现场督查,提出解决对策,效果很好。四是完善制度,认真开展新闻督查。严格执行舆论批评稿件及时报送、部门负责、报告反馈、限时办理、逾时催办、联合调查、跟踪督办等制度。对媒体刊载的批评报道,明确专人及时收集,报送市委领导阅批,督促相关部门负责查处整改,承办单位要在规定时限内反馈办理情况,并向有关媒体通报整改情况。办公室采取明察暗访的形式到现场督查,确保做到深入细致的“查”,铁面无私的“督”,实事求是的“报”,诚心实意的“改”。

四、注重权威性,搞好综合协调。围绕市委工作大局,统一协调各乡镇各部门,保质保量地完成市委和市委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加强对一些部门、单位无法协调的重大工作安排、重大活动的协调,如重大接待活动、大型调研活动等的协调。在协调工作中,我们坚持谋事在先,虑事周密,主动提前介入,制定好预案,加强部门、乡镇的联系沟通,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注重把握好度,既理直气壮、坚持原则,又不颐指气使、越俎代庖。

篇3

×县关于农村实用人才的调研报告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各类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把农村人才开发作为整体性人才开发的重要内容,通过造就一大批直接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为农民致富、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业增收的强有力保证。为适应“三农”发展新形势,进一步做好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县农业局党委组织有关人员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现状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全县农村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人。其中农民技术人员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人,发放绿色证书人,农业种植果树、蔬菜(包括食用菌养殖)等农业方面人才人,林业包括育苗、花卉等人,畜牧饲料、家禽家畜养殖、兽医等人,水利农田水利、水产养殖等人,农机机灌、机耕等人,经济经济管理、营销大户等人,能工巧匠及其他人才人。

、我县农村人才开发培养。从年代以来各乡镇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了种植、养殖业和技艺性培训共计人。今年,我县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核心户培训的同时,依托农口各部门、农广校等在有限电视频道开办了农民教育课堂,扩大了教育培训力度。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期,参训人员达名,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期次,培训余人。从今年起,依托农广校、职业中专等学校开展了农村人才的对口培训,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网络有针对性地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依托本地的“田专家”、“土秀才”带动广大农民进行传、帮、带,培训内容突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紧紧围绕畜牧、食用菌、名优水果等主导产业开展培训,重点围绕优质肉羊、瘦肉型猪、食用菌养殖、速生丰产杨、苹果、网箱养鱼等农户开展培训,为发展农村经济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到今年已建立农村各类经济合作协会个,带动农户加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完善了农民技术员、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初级评审委员会。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以来,共评定各类农民技术员人。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发展,迫切要求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但是,目前我县农村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人才十分匮乏,这与我县推进农村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工作思路

一是农村急需的人才类型为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种、养殖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建筑和适合外出务工人员的机电、机修、家政服务等。二是农村人才的培训内容主要为法律法规、科普知识、技能技术、经营管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三是农村人才的培训方式突出以乡镇为基础,“支部协会”为载体,主管涉农部门为主体,将培训课堂直接办到基层生产一线,面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四是培训时间视培训内容和对象而定,培训经费上,社会公益性方面的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应以个人出资为主。五是农民技术员职称的评定,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规范评审颁证行为,防止出现多头评审颁证的现象。

三、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及早规划。建议尽快制定《加快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做好十一五期间,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规划。

、组建机构。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组及其办公室、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配备了人才办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全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各涉农部门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中的职能职责;二是在全县各个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和人才服务所,专门考察配备专职事业人员到该岗位工作,为搞好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供组织保证。

、培养人才。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业和技艺性培训;规范完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突出抓了公共知识的培训,依托各职能部门开展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同时,在农村人才培训方面,突出以乡镇为基础,主管涉农部门为主体,“支部协会”为载体,将培训课堂直接办到基层生产一线,面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开展了向基层农村选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开展帮扶工作,与广大农民零距离接触,共同寻求科技致富之路。

、职称评定。进一步完善农民技术员、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初级评审,评审工作做到一年开展一次活动。

、人才表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和表彰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包括国家、省、市、县各级先进模范人物、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树立典型,形成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科技化。

、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口大中专毕业生等,引入到农业生产指导、教育行业,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人才市场。一是完善人才服务中心,依托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人事人才服务工作;二是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四、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建议

、解放思想,营造氛围。一是对农村人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建立一支养得起、留得住、用得上的“土专家”、“田秀才”队伍。农村人才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扎根农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努力钻研科学实用技术,以自己的模范行业和示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二是把农村人才开发作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向农村延伸的突破口,切实为“三农”服务。三是树立大人才观,摒弃传统的以学历和资历论英雄的旧观念,农村中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是人才。

、完善政策,整体开发。首先在人才的选拔上,通过调查摸底,将那些懂经营、会管理、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汇集起来,登记造册,建立相应的人才信息库,并以此为重点,建立优秀乡土人才选拔与引进并举的工作体系,努力在人才数量方面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农村人才培养上,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永久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人才效应。在农村人才的选拔上,建立优秀乡土人才选拔与引进并举的工作体系。在农村人才的管理上,要采用“分级管理、政策激励、盘活人才、促进发展”的方针,激活人才的运行机制,形成人才的运行机制,把各类优秀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角,推向农村干部领导岗位。在农村人才的表彰上,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规模效益并带动周围群众脱贫致富的农村优秀人才,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以营造开展好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良好环境,给农村优秀农村人才更多的实惠。在农村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激励机制,打破人才部门壁垒、城乡壁垒的界限,支持和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富余人员到农村进行科技服务活动,大胆使用农村人才。

、优化环境,聚集人才。一是优化人才“硬”环境。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创事业平台,增强全县对各类人才特别是农村人才的聚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二是优化人才“软”环境。各有关部门要主动服好务,努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共同营造优良的人才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篇4

1月12日,__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林业和园林局局长向国宏同志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__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听取了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工委《关于全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会议认为: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依托全县得天独厚的林业优势和多年来的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因地制宜、科学实施。目前,全县林业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尤其是林业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延伸、拓展,形成了以川珍实业、唯鸿食品为代表的林业产品加工企业,林业特色产业促农增收呈现强劲势头。全县林业特色产业正在由粗放型、单一化向多元化、科技化、生态化、特色化的林业特色产业强县并重发展。

会议指出:当前,我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对林业特色产业认识不到位,产业布局不科学、结构不合理;二是林业整体管护工作有待加强。管护责任缺位、管护力量缺乏,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科学技术普及不深入,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及科技人才少,只栽不管或重栽轻管现象较为突出;三是新型生产、投入、经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没有规范的《章程》,没有正常运转,在管理方面与农户的权益关系,特别是“责、权、利”不明确。四是监管指导工作需进一步落实。部分乡镇自主采购种苗、品种,质量监管不到位,非示范片种苗栽植不规范,技术指导不到位。五是对乡镇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会议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林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一是扭住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不放松,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全县林业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使广大群众变被动主动,自觉参与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真正把__变成林业产业强县。二是制定切合__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层层落实责任,从长远上考虑并完善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目标管理,因地制宜,根据乡镇不同产业制定产业差异分类考核机制,逗硬考核制度,强力推进全县林业特色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林业大县和特色产业强县并重发展。

(二)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新型的投入、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一是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加大非耕地流转力度,不断壮大新型的投入、生产、经营、管理为一体的经济实体。二是针对不同合作组织,按照不同的方式,理顺“公司和农户”,“公司和基地”,“公司和基层组织”之间的权益关系,按照《章程》和法律规定做到社有《章程》、户有合同,各司其责,共同推进产业发展。三是完善新机制,加强对新型的农户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转。

(三)强化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职责。一是加强宣传、强化措施,逐渐改变部分农户重栽轻管现象,积极主动搞好管护。二是县人民政府应根据乡镇发展的不同产业下达目标责任逗硬考核,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加以落实,尤其是要加强对银杏、油橄榄、核桃等重点产业后期管护的督查。三是层层落实管护责任,做到乡、村、社、农户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四是落实适量的特色产业管护经费,确保林业特色产业管护投入。

(四)加强品种改良工作,确保全县林业特色产业良性发展。一是巩固现有的核桃优良品种“__1号”的培育和推广工作,力争二至三年内“__1号”在全县普遍推广。二是全面推广“豆果、科拉蒂”等油橄榄优良品种,提高油橄榄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培养和推广森林种植新品种,不断壮大全县森林经济产业。

(五)强化科技培训,提高产业服务质量。一是广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引得进来留得下,使之服务于全县林业特色产业。二是充分挖掘现有人才,给他们提供良好平台,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划片区、包产业,要让他们全心投入林业特色产业工作。三是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培养人才,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指导各乡镇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四是抓好层层培训,加强乡村干部和产业大户的技术培训力度,要使每一个乡村干部懂得1-2门林业特色产业实用技术,林业产业大户每户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

(六)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畅通产品销售渠道。一是继续抓好“川珍实业”、“唯鸿食品”等特色产业加工企业技改工作,不断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二是持续发展电子商务,不断畅通林产品的销售渠道,确保全县林产品产得出来,售得出去,为全县林业特色产业提供优质的销售服务。

篇5

近年来,为加快发展步伐,保亭县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和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环境,举全县之力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一、穷实人才工作基础,谋划人才发展未来

(一)完成人才队伍综合调研工作。成立人才工作联合调研组,历时3个月时间,形成了《明晰现状,谋划才队伍建设新局面》的调研报告,摸清了我县人才队伍现状,找准了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优化、强化县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下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完成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认真编制了《保亭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全县人才发展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制定出台了《保亭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三)完成人才信息建库工作。将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和乡土人才纳入县人才管理范畴;同时,结合我县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着手抓好紧缺人才开发目录编制工作。

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政策环境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大力实施高素质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等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每年选送部分乡镇干部、年青农村能人到对口高等院校学习深造。去年选派了80名机关和乡镇干部到中国人民大学、海南大学进行培训。继续举办“保亭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到保亭讲课,去年共举办11期,直接培训各级领导干部4500人次,为广大干部推动跨越发展释疑解惑。二是实施科技人才“666”培训计划,依托省内现代农业培训院校或产业基地,培训60名县、乡级技术指导员,即每村一名;依托技术指导员,培训60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依托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6000名骨干专业农民,通过实施此计划,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村干部带头人,培育一批种养科技大户。如我县引进王丽娟女士,创办海南皓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立黎锦花卉园,培养了400多名具有兰花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带动了150多户农户致富。形成了“引进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链式效应。三是建立政府、个人双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政府负担学费的90%,个人负担10%),每年引导200名各类人才通过成人教育和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教育。四是加大挂职锻炼力度。与广东惠州市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每年相互选派8-10名科级干部到对方市县挂职锻炼。

(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出台《保亭县引进人才引进暂行办法》,放宽条件,计划每年引进公共管理、教育以及旅游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10-20名。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变引人为引智,对一些高层次人才、急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临时聘请、借用、兼职、技术指导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引进人才智力为我县服务。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智力扶持作用。目前,保亭住了近千名候鸟型人才,去年我县先后两次开展候鸟型人才资源调查,建立了候鸟型人才信息库,这些“候鸟型人才”中有不少是大学教授、政府官员、医疗、建筑等方面的专家。根据“候鸟型人才”专业,县人才办主动与有关部委办局和事业单位对接,聘请“候鸟型人才”当顾问、专家。目前已与36名候鸟型人才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四是对带项目、带技术来保亭创业的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并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三)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针对不同行业和人才类别分别制定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标准,并将非公企业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纳入职称管理范围,每年对其中的优秀者评定职称,颁发企业管理人才和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四)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积极推行竞争上岗、职位竞聘、交流轮岗,扩大竞争上岗任用领导干部的比例,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途径。今年来,通过日常管理信息报送、“竞岗+任期”等办法,共调整不胜任、不称职干部14名。同时,改革事业单位进人用人办法。今年上半年计划在县电视台等事业单位推行改革,打破身份,实行副台长、中层领导等岗位竞聘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三、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优化人才服务环境

(一)健全人才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县、乡(镇)、村三级人才工作网络体系,除县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 办公室外,乡镇、村成立人才工作室,并逐级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相应数量专职人员。

篇6

一、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以“文体活动月”、“全民健身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体活动。包括武清区第十六届象棋、围棋比赛、“三八”妇女健康杯体育健身赛,豹鸣杯乒乓球赛;社区健身操、舞展示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通过各项活动既活跃了节日气氛,又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组队参加了天津市农民象棋比赛。积极做好参加天津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

二、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制定各乡镇分配方案,4月上旬将进行实地踏查,并提出建议性设计方案;对全区体育设施进行了检查、修缮,并配齐了健身社会指导员;进一步整合了现有体育设施资源,为群众提供更多身边健身场地;对区体育中心规划建设调研报告方案进行洽谈合作框架协议。

三、业余训练工作有新起色年初完善了教练员、运动员奖惩办法,对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教练员加大了奖励力度;根据市体育局统一安排,调整项目布局,增加跆拳道等训练项目;做好天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的组队、参赛工作。

四、体育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以体育馆为主阵地,充分>:请记住我站域名/

五、干部队伍整体工作水平有新提高

以“下基层、办实事、解难题、交朋友”、“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在建立组织、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的基础上,由主管局长带领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乡镇、村街搞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群众对健身需求服务群众的同时,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密切领导干部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完善了机关管理制度,规范机关工作人员行为,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过去的时间里,经过全局上下的艰苦努力、团结协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全局上下恪尽职守,扎实工作,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奋发谨慎的精神状态。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与群众需求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一是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有的乡镇领导重视程度高、对体育投入大、搞活动比较多,从而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需求;有的地方投入少,集体组织的体育活动几乎没有。

二是体育场地和健身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篇7

社会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农村,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健全机制,形成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合力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难度大。因此,我们从建立健全机制入手,形成开发合力。

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乡镇政府负责、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工作格局。县成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乡镇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二是建立政策机制。去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任务以及培养、选拔、使用农村实用人才的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县、乡(镇)两级财政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基金。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培训机构,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渠道。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对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各类项目的培训经费,要实行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使其真正用于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以技术、资金入股,兴办股份制经济实体。大力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承包、租凭企业。农村实用人才兴办经济实体,承包经营企业的,可优先获得生产贷款、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评定农民技术职称,作出突出贡献或获得科技成果的,可破格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可推荐参加各类专家的选拔;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奖励专项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拔尖人才给予奖励。对选拔为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的,给予1200元的资料补贴等等。

三是建立责任机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我们通过划分各部门的职责,建立职责分明的责任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履行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指导、协调、选拔、管理等工作职责。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推广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财政、扶贫、移民等部门主要负责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资金的支持力度。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主要负责开发青年、妇女人才,使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青春和巾帼风采。

二、打造环境,营造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着力打造环境,促使农村实用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规范选拔环境。为了规范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我们制定出台了《××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县乡土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暂行办法》对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对象、范围、条件,以及选拔程序、管理制度和享受待遇给予了明确规定。根据这两个《暂行办法》,近几年我们选拔了2名省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名市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7名市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11名县级优秀农村实用人才、60名县管农村乡土拔尖人才。

二是营造舆论环境。为了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我们采取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事迹,在全县营造了“尊重农民劳动、尊重农民创造、尊重农村人才”的良好氛围。我们在每届农村乡土拔尖人才选拔结束后,举行隆重的仪式为他们颁发证书,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事迹。2004年,我们与电视合开办专栏,集中宣传了拔尖人才的创业史和取得的业绩。这对进一步激发拔尖人才的斗志,更好地发挥领头作用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过程中,注意发现典型,用典型的创业史感染人,用典型的事迹打动人,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郭家坝镇王家岭村柑农谢宗华,今年58岁,他身残志坚,相信科技,大胆探索,成为闻名全县的柑桔专家,被市、县命名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对他的宣传和他对科技知识的传播,激发了全县柑农科学种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了“××脐橙”品牌的质量。

三是优化管理环境。为了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状况,2004年我们会同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统计局等单位,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配合各乡镇,深入到全县186个村,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全面普查,按照种植业、养殖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加工业、其他服务业、民间艺人等8大类进行了分类统计,对每一大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通过调查,比较详细地掌握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状况。通过调查,全县共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9127名,回乡大中专生2026名,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299名。为了让这些农村实用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了专题调查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议,县委办全文转发全县参阅。同时,我们将调查取得的资料汇编成《××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料册》印发全县,并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按门类建立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三、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

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紧紧抓住使用好农村实用人才这个环节不放松,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这个主旋律,积极引导,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让农村实用人才大有作为。

一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农村实用人才围绕县委“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有力的促进了专业村的建设。县管乡土拔尖人才、杨林桥镇白鹤洞村农民秦学全,自学蔬菜种植技术,带头示范,并引进谷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当地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容积300多立方米的冷库,使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实现商品量6000余吨,出口2000余吨,蔬菜单项实现收入500余万元。

篇8

农业技术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全面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按照xx市农业局要求,我于2月1日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农业科技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趋势凸显。

我们活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同时,加快推进了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东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杂粮混合种植的粮食生产优势板块,连续三年实施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特色农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营、新安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以平安镇为主的绿色水稻种植;以溪河、白旗为主的肉鸡养殖;以法特、亮甲山为主的生猪养殖;以朝阳、舒郊、二道等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等等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现在,我市本着早认识、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出成果七个方面,在行动上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坚持农业科技攻关不动摇、坚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动摇、坚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不动摇、坚持扎实农民科技培训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惠农政策农民致富不动摇。在工作上重点完成七项工作: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双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村科技创新工程。

(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示范辐射效应正在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市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先玉335玉米良种推广,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特别是我市今年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产粮大县。

二、当前xx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已经迈开了可喜一步,部分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得到了发挥,但仍蕴藏的巨大可挖掘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我市幅员辽阔,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于水稻、玉米、小杂粮、药材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政府政策有力推动

市委政府十二五期间提出实施五大战略的宏伟构想,其中在农业富民战略中对今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在科技为先导引领,政策为主导推动,利益为根本驱动的前提下,全市17个乡镇都具有产业基础,且初具一村一品雏形的特色产业显露端倪,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农业新技术运用与推广势头强劲

到目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从体制上、规划上有了较好基础,开局良好,广大农民群众已经认知,产业发展中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举步维艰,基础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我老秘网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全县10万亩沟坝地,可谓旱涝保收,但种植单一,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扩大再生产能力较弱,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三)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老秘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被转、并、撤,乡级农技推广网破线断状态,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门槛高,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少,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商业贷款程序繁,利息高,担保困难,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二是门槛高,贷款数额少,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六)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土地流转渠道不畅。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淡薄,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今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七)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延伸不长

农产品加工领域,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完整产业链系统没有建立,产品流通领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统。

三、 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

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协调全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制定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应该抓紧组织农业各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全市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有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农业科技发展投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围绕粮食、蔬菜、药材、食用菌、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推进基地建设,提高基地标准、打牢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农业招商,以招商为载体,紧盯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力争在引进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新的投资重点,完善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对农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项目落户我市,适时举行和参加名优产品展示展销会,做大做强产品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主打品牌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场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其扩规模、提档次、升水平,提高其辐射带动力。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出台并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创建农产品产加销和信息化服务新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乡镇站、区域站建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大力推行农技人员联合作经济组织,联企业、联基地、联专业大户制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提高社会化水平。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科学生产和就业创业能力。

农业技术调研报告范文(二)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当前,农业正逐步进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新时期,这将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现代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在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施明生同志的带领下,组织农口部门领导和部分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开展了详细调研,同时考察学习了XX市XX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市XX区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情况

XX区白鹿原现代农业区位于XX区东南部和东北部,包括席王、红旗、灞桥、洪庆、新筑、狄寨、新合7个街道办,128个行政村,农业总人口24万人,耕地总面积80000亩。规划区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特色鲜明,重点突出,适当集中,接二连三,关联互动的规划思路和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深度挖掘农耕文化与白鹿原文化,集示范性、效益性、生态性与休闲性于一体的三区、两带新格局,其中白鹿塬核心区形成一心、三带、六园、九点格局。

(一)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XX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结合该区植被茂盛、特产丰富、自然风景秀丽、又靠近城市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加快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和各项社会事业。

(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2015年全区耕地面积18.7万亩,农业总产值21.75亿元。其中以小麦为主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0万亩,年产粮食5.2万吨;以樱桃、葡萄、猕猴桃及小杂果为主的特色水果基地9万亩,年产各类水果12万吨;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蔬菜基地1.6万亩,年产蔬菜15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5%,形成21.5万亩林地;奶牛存栏量达1.3万头左右,年产奶类6万吨;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8个,认证无公害产品23个,灞桥樱桃、灞桥葡萄获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荣获2015年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的南果、北菜、沿河生态的基本格局。

(三)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发展现代农业意识不断增强

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91元,是201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1.6%,增长在XX市排名第一。全区已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和龙头企业9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化组织121个,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55个,白鹿原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XX市统筹发展示范区和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

(四)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全区重点发展了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园、广茂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兆龙有限公司、西安东方乳业有限公司、白鹿塬生态农业观光园、洪塬鑫养鸡场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了一批初具产业园区化、生产规范化、组织合作化、环境生态化的加工龙头企业和公司龙头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小区。目前,全区注册的农产品品牌有灞苑牌葡萄、白鹿塬、东李牌樱桃、新合牌蔬菜、东方牌乳品、兆龙牌牛肉、洪塬鑫牌鸡蛋等10余种,有力地促进了示范村果蔬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五)农业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XX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和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近年来,在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给(排)水工程、电力电讯和热力工程等方面,区政府先后投入数十亿资金,对其进行了整修和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二、南康现代农业的现状

20**年10月,我市被省农业厅列为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后,我市为实施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充分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把我市打造成集规模种养、精深加工、商贸流通、科研实训于一身,融低碳示范、客家风情、民俗文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一流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聘请了西南大学和中柑所的农业规划专家精心编制XX市芙蓉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财政拨付规划编制费80万元。力争把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三星级休闲农业旅游区。

我市立足本地实际,按照三园五化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循环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创业园,生态化种植、清洁化养殖、合作化推进、品牌化经营、标准化建设),创建了面积超过19.69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循环农业,坚持规划先行,高标准开发建设,推行猪沼果立体开发模式,做到山顶带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果园之间种植生物隔离带,水保措施同步跟进,力求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示范园区打造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前,根据农业资源条件及产业特色,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打造出特色突出、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一带、四区的布局结构。即 一带:章江滨水景观-休闲农业带 四区:(一)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二)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区(三)现代农业科教园区(农三所)(四)绿色甜柚产业示范区)。

三、南康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提升园区建设档次、增强科技研发水平、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整体效益有待提高。从我市园区来看,都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广种薄收和政策扶持来维持的,从中反映出我市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不强,尚未真正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园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经济、社会、生态三合一的综合效益还没有完全显现。

2、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的短缺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园区技术人才普遍不足,科技力量薄弱,尤其缺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园区建设周期长、投入大、周转慢、回报低,受到业主资金有限,信贷额度不高,国家扶持不足等影响,资金缺口较大。部分乡镇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缓慢,大面积连片土地供给不足。

四、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和对策

1、统一认识,强化领导。要充分认识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深层意义,应以建设工业园区那样的热情来建设农业园区,要对农业园区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制订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引进业主。成立园区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为园区建设提供服务。

2、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充分考虑农业生产要素的区域差异性,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要运用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手段,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使园区成为农民、市场、企业三者相连的桥梁。要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和机制,要把政府主导转变为政府引导、业主主导。政府主要是增强服务职能,加强调查研究,提供信息,抓好典型推广,在制订政策、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引导发展上多下功夫。有选择的引进新品种,让园区在新品种的引进、研发、试验、推广上起到农业科技孵化器的作用。要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并重,要在致力发展农业园区的同时,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3、多方筹措,增加投入。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扶持政策,同时要管好和用活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资金,整合涉农部门的力量、资金、项目资源,向园区建设重点倾斜。另一方面要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各类社会资金。在搞好园区规划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业主,广泛吸引龙头企业进区开发建设,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技术入股或进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承包开发。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篇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履职,与时俱进,人大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关注职业教育发展

就业难、招工难、招生难是影响百姓安居乐业和企业及职教学校发展的难题,人大常委会给予高度关注,将职业教育作为破解“三难”的关键环节,纳入人大常委会重要议题,组成调研考察组到外地考察,组织代表对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视察,形成了关于发展我县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积极的支持政策、加大投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整合培训资源,调整优化职教专业,打造职教品牌,建立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意见建议,县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组,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县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职业教育建设规划(2011-2015)》以及《县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了“”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推动我县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和制度的保障。

(二)关注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和视察,。对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强化、残疾人生存状况得明显改善、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提出了要进一步重视残疾人事业,把关心关爱残疾人事业纳入民生工程,提高残疾人低保、教育、就业、康复水平,形成尊重残疾人、善待残疾人、关爱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等意见和建议,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县政府对人大常委会建议和意见认真落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生问题,人大常委会督促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药品监督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月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讨论了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情况的汇报。建议加大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及用药的环境。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到位与否直接关系着千家万户消费者肉食品安全的源头,为切实保证广大群众吃上“放心肉”,月份,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通过听汇报、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对生猪定点屠宰工作进行深入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乡镇定点屠宰管理权属不明、产权模糊不清、区域发展不平衡、屠宰场布局和设置不适应发展需要、屠宰加工费标准过低等问题形成了《关于我县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引起县政府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百姓饮食用药安全。

(四)关注人口计划生育和母婴保健工作

人口计划生育和母婴健康关系到人口素质和可持续发展。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认真听取了我县计划生育和母婴保健情况的报告,提出要重视计划生育解决好人口结构矛盾,发展养老事业,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全面推进健康家庭行动;要加强母婴保健工作,整合教育卫生资源,提高婚检率,降低新生儿缺陷率,设立贫困家庭新生儿缺陷救助资金,保护母婴健康等意见建议,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县政府正按照主任会议的意见,加紧调研、论证,制定实施意见。

(五)关注农林业生产工作

常委会紧密结合我县实际,以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法律法规为重点,开展贯彻实施情况检查。县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听取了《种子法》执法检查报告,就《种子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扎实宣传、加强质量监管、加大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审议意见,县政府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认真分析研究,强化工作措施,对审议意见逐一整改落实,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维护种子市场正常秩序,切实保障了全县农林业的健康发展。

(六)关注群众反映的问题

常委会高度重视来信来访的接待和处理工作,在健全人大代表参与接待制度的同时,为了了解和掌握工作的信息,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法院、检察院、局、政法委加强沟通和联系,建立了工作情况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全县问题的协调解决。对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大督办力度,使这些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余人次,来电余个,共登记处理案件件,已办结件,办结率%。

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关注民生,维护民利,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体现针对性,牢固树立民本思想,把维护民生利益作为第一监督目标,悉心体察群众感受,用心研究群众要求,积极回应群众期待,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监督,有效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同时,人大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质量有待提高,审议意见的督促落实有待进一步改进;调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群众的联系还不够紧密,推动解决代表建议意见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等。

二、几点建议

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要始终围绕抓大事、议大事的原则开展监督工作,努力提高监督实效。紧紧抓住长远的、根本、重大的,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监督,才能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加强对民生改善情况的监督,切实让群众得实惠。对县政府提出的惠民实事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这些惠民实事办实办好,惠及于民。着眼推进素质教育水平,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着眼改善居民医疗服务水平,对社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视察。着眼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居民增收的途径和创业、就业情况进行调研。着眼促进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对落实农转城人员的社会保险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对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改善型家庭住房保障情况调查,并对弃管楼院物业管理进行视察。着眼提高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对健康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健全和完善人大工作机制,坚持按照统一受理、综合分析、对办、定期报告、督导检查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案件的办理实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10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我对全县的电商扶贫工作情况开展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认真学习借鉴**经验,着力推进全县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坚持走电子商务促农增收的新路子,全县现有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一处,有13家本地电商企业入驻,签约服务精准扶贫户3096户。目前已建成乡级服务站6处,村级服务点15个。2018全年网上销售额500多万元,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网上销售额120多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站点建设滞后。2015年投资建成的6家(乡级站4家,村级点2家)服务站点目前没有一家正常运转;2016年24家(乡级站4家,村级点20家)站点建设任务没有完成一家,32万元建设资金被县财政收回;2017年的21家服务站点建设任务于今年三月份刚刚完成,四月份通过验收交付使用。2018年的45家(乡级站4家,村级点41家)服务站点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二)电商专业人才匮乏。本县虽然注册了13家电商企业,但缺乏懂操作、善宣传、敢创新、会经营的电商人才,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难题之一。贫困户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对网络的便利和益处知之甚少,不会用网、不敢用网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偏远的贫困村,农产品相关信息和大部分村级电商服务点由大学生村官、创业者来操作,但由于多方原因,多数不能专门从事电商服务工作。再加上行业主管部门缺乏电商专业管理服务人员,人员年龄结构整体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对电子商务等新生事物的接受度低,指导行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三)农产品小散乱、规模化不够,缺乏自主品牌的主打产品。全县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都在散户农民手里,如山野菜等土特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即使有产业,如**粮油,没有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且未进行特色农产品质量认证,缺乏有效品牌宣传和推广,产业集聚效益无法凸显。全县注册商标的电商企业只有**集团、**牧业、**粮油等极个别企业,即使有订单,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提供满足客户的商品。有些电商企业虽然靠政策在网上做了一部分订单,一旦失去政策的扶持,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将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和生存。

(四)存在物流成本高、仓储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一是物流成本高。调研中发现,产品价值较高的,如羊肚菌、土鸡、蜂蜜等,还是有利可图的;产品价值低的,如醋、山野菜,除去物流费用,所剩无几。二是网点覆盖不足。目前全县电商服务点乡村两级共有21家,加之物流企业不愿把网点布局到乡村,没有小型的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三是配套服务能力严重缺位。目前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所配套的培训服务、金融服务、技术研发等保障要素较为薄弱,代运营、技术培训等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机构空白,全县没有一个大型物流仓储中心。

三、意见建议

(一)夯实筑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产业基础。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产业做支撑。一是做大做强特色农业。通过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依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培育发展骨干产业,打造有特色的农产品,逐渐向合作化、规模化方向迈进,如**牛肉、**当归蛋。二是做优做特网货产品。立足于市场需要什么就销售什么,打造一批优质网货。农业、食药监等部门要从源头上保证网货产品质量;商务、质监等部门要抓好流通环节的质量监管。三是要做大做实网店规模。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电商平台和网商、网店,发展一批专业从事网货销售的品牌网店,尤其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帮扶,促进网店经营提质增效,不断扩大农产品销量。     

(二)健全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配套体系。一是推动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机构建设,打造由物流企业、快递企业、邮政公司、产地集配中心等市场主体构建的电商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二是争取每个乡镇配备一名专职电商专干,每个贫困村和重点扶贫村至少要培养1名电子商务带头人。三是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要以主打农产品、品牌农特产品为重点,全面建立电子商务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质量追溯体系。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应用企业、服务企业,引导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乡镇建立长期紧密的帮扶合作机制,与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五是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推动4G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整合农业、扶贫以及社会信息资源,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大数据建设。      

(三)强化农村电子商务创业人才支撑。一是要用好青年“创业大军”。青年人接受新事物快,创业思路活,是最活跃的农村电商创业群体。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上网“触电”,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培育出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二是要加强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基础培训和创业培训,着力打造一批“会上网、会开店、会经营”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