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2:5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沟通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沟通管理论文

篇1

沟通与绩效管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绩效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对于绩效管理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企业来讲,它可以传达管理者对职工所创造的的绩效所赋予的期望和态度。通过沟通管理者可以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工作进展信息。对员工来说讲,他可以从沟通中及时了解企业动向、企业目标调整,然后在恰当的时间改变个人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绩效目标。第二,在沟通中塑造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绩效考核体系,传播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只有不断地发现并改正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企业成长,而这正是沟通的价值,所以说沟通的过程也是企业绩效管理能力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管理者传播企业文化的过程。第三,沟通使绩效管理顺利进行。虽然它存在于绩效管理环节中,但却是必不可少并被广泛运用。企业要使绩效目标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关键是要做好沟通,使绩效管理顺利进行下去。

二、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1.沟通有助于制定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计划的过程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的双向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所要制定的目标,防止了管理者的硬性分配任务、员工被动接受的情况,员工对自己确定目标的认识会大大提升。感受到管理者的全力支持,对完成目标充满信心,斗志高昂地投入工作。因此,绩效计划阶段沟通的主要作用就是管理者与员工就绩效目标和指标经由讨论达成一致。沟通在绩效辅导中能促进绩效目标顺利完成。通过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努力,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通过沟通联络感情、增进了解,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管理者应当正确认识绩效辅导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帮助员工提升业绩水平和绩效能力,促进绩效目标顺利完成。

2.沟通可以使绩效考核公平公正,深入人心。沟通使绩效考核在相对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管理者通过听取员工对自己工作的总结与评价获取员工信息并对员工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同时,由于员工亲自参与了考核过程,所以其对考核结果也更容易接受,考核结果才会顺利运作。绩效反馈的过程中,沟通让员工和管理者相互之间有更多地了解,共同改进,增强企业凝聚力。绩效反馈,不仅是将绩效的结果告知员工,而是建立企业在发展战略中的的传递系统,引导员工的行为,因人而异,实施差别化的绩效激励措施。

三、提高绩效管理中沟通效率的方法

1.在各个不同的绩效管理环节中选择恰当的沟通方法,全面的了解到存在的问题,更有效的实现绩效目标。在绩效计划阶段,为使绩效目标更加公平全面,就要从员工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沟通采取面谈形式。上级指定目标时应和下级进行充分沟通,使上下级之间就绩效目标达到一致的意见。在绩效辅导阶段则较多采用日常性非正式沟通的形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绩效目标的达成。在绩效考核和反馈阶段采取一对一的正面沟通,在沟通中,上级就下级在考核期内的工作业绩、工作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估,指出下级的优点和不足,对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与下级进行沟通分析,共同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重点。

2.通过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沟通技能,使绩效沟通更加有效。为达成绩效沟通目的,对管理者进行沟通能的培训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讲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基本沟通技能训练,让管理者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第二,沟通技能的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提高管理者的绩效沟通技能。只有管理者掌握了沟通的技术,沟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否则,不会沟通的管理者,只会使员工反感,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

3.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和良好的沟通文化,使员工积极主动的沟通。对企业来讲,营造企业沟通文化的根本在于完善企业绩效沟通机制,企业拥有了良好的沟通文化后,企业的绩效沟通就顺理成章,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都应掌握优秀的沟通理念,培养主动积极的沟通意识,倡导积极的沟通文化。对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讨论。对员工来讲,也需要转变已有的沟通方法,积极参与到绩效沟通中,通过沟通寻求帮助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

四、结语

篇2

通过有效沟通做好风险的正确识别与评估。企业要不断的认识和识别风险,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要对企业的经济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也应关注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对企业盈利能力有所冲击的事情,并据此去评估风险的大小,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风险防控的预案,有效为之后风险的防控、风险的决策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在事前购沟通中的重点是做好准备工作并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如当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中集各个部门进行相关的事前沟通,要与本单位中各个部门进行相关制度改进的工作沟通,充分听取意见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包括对税务、银行、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切实做好准备工作。

二、企业财务管理沟通的原则

企业财务管理沟通主要坚持整体系统、整体协调和整体最优的原则。因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是要为企业管理的效率提升做出贡献,同时财务管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职能,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沟通中应保证财务管理不脱离整体,形成协调统一且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益。首先,企业财务管理沟通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尽管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相对独立,但财务管理离不开公司的系统整体,也难以脱离系统的整体,要在公司的管理全局上进行财务管理的沟通,一切以公司整体的大局为重,保证企业管理的整体系统性。其次,要坚持整体协调的原则。在财务管理中要做好企业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沟通的协调性,同时也要保证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有效进行沟通和协调,为企业做好财务工作和企业整体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再次,要坚持资源优化配置最优的原则。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充分沟通,充分快捷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并针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其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通过系统要素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产生整体性的功能,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资源整体最优的要求。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沟通机制建立的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企业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渠道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企业上级与下级的沟通交流。正式的沟通渠道可以采取月会、周会、座谈会、企业内刊、公告栏等方式促进各部门以及上下级的有效沟通。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平台、QQ群、周末旅游和小型聚会,这样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沟通的方式,有利于为员工的沟通提供和谐轻松的环境,促进沟通效果的提升。同时管理者不论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都要向员工传达准确的信息,且要进行有效倾听,能够使员工在沟通交流中畅所欲言,不要打断其发言或批评其的发言有误,管理者应充分的相信和依靠员工,全力支持员工的工作,有效注重沟通的情感交流,做到真诚和换位思考,真正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保证员工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并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沟通机制的建立和健全。

(二)完善沟通程序

要促进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建立交流的机制,要完善沟通的程序。首先要从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业务协调会的召开做起。这种业务协调会要求财务部门经常召开,针对财务工作中发生的突出问题和财务制度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以及可能引发的隐患进行相关的讨论。有效促进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其他部门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监督。其次,企业其他部门应邀请财务部门参加其部门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针对各部门在其工作中发生的财务问题与财务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有效沟通,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有效保证信息沟通的畅通性,完善沟通程序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再次,要将会议的召开的时间定下来,形成企业的沟通重要方式之一,如内季度召开财务制度讨论会议,每周进行员工座谈会,每年进行相关的培训会,开展专题培训等,每半年召开员工交流会等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制定,将沟通的程序进行完善,有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沟通机制的建立健全。

(三)分清责任权利

篇3

1.一致性问题

管道工程物资采购合同是上级主管部门统一下发的标准文件,通用性强。但下级单位没有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修订,采购不同的管道工程物资仍使用同一种版本的合同的情形时有发生。如工程材料和工程设备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包装和售后服务等要求不同。另外,一些需供货方安装调试、报验的“交钥匙物资”,与简单的建筑材料采购合同要求相同显然是不合适的。过于简单会造成合同约束不全,给以后的执行带来隐患;过于复杂则会造成许多条款不适用。

2.霸王条款问题

一些采购合同的付款条件近似“霸王条款”,只允许“卖方货到并现场验收合格后,买方按合同约定付款”。对于一些买方市场的物资,供方为了尽快销售物资,勉强能够达成协议;但对于一些卖方市场或合同管控较严格的物资,双方则很难达成一致。如果买方要求“货到并验收合格后付款”,而卖方要求“款到后发货”,双方如何达成一致,又如何实现“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条款模糊问题

一些采购合同规定迟交货要缴纳一部分违约金是合理的,也是必须的。但合同内容上却并未规定具体交货时间,只写“接到甲方(采购方)通知后××日内”,造成卖方必须提前把产品生产好,随时等候买方通知,一方面买方在物资仓储、保管等都需要再支付一定的费用;另一方面某些物资如果长期存放于不满足保管条件的地方,其使用价值会降低,对双方都没有益处。

4.现场服务问题

管道工程建设所需设备大多需要专业人员来安装、调试,有些需要供货商的配合。对于需要供货商配合安装调试的设备,采购合同没有约定卖方需到的现场次数及超出次数后“有偿服务”的条款,致使卖方到现场服务几次后,配合现场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或经多次协调后才能到现场且提出一些“有偿服务”的要求。由于合同中没有做出相关约定,无法根据合同向业主或委托采购单位再收取费用,给合同地执行带来困难。

5.质保期问题

管道工程的建设周期较长,有的甚至长达7~8年,对于此类工程,采购合同仍规定物资的质保期从物资到达现场验收合格之日起1~2年。也就是说,物资在工程竣工之时已超过其质保期5~6年,极容易出现质量隐患,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将很难追究供货商的责任。

6.内外有别问题

根据规定,管道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应与供方签订HSE协议,这是管道工程施工现场HSE管理的要求,也是GB/T24001、28001标准和Q/SY1002.1-2013标准的要求。它作为约束双方环境、健康和安全行为的文件,与采购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但不应只要求国内供方签订HSE协议,对国外供方则也要有这方面的强制要求,必须做到一视同仁。

7.货款拖欠问题

管道工程建设具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特点,工程建设物资一般都需先期到达施工现场,有的甚至提前一年或几年。由于管道工程业主按施工进度进行拨款,采购物资到货验收合格后无法按合同约定付款,过程一旦延期,支付合同尾款就会“无限延长”,一些供方不得不靠“律师函”来索要货款。

二、解决方案

1.根据实际修改合同文本,使其适应不同物资的采购要求

采购合同是物资采购的法律文书,对需方和供方具有相同的约束力,合同双方都应本着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的态度,避免造成合同的随意性。因此,合同双方应根据所采购物资的固有特性,确定合同所需签订的条款,修改表述不明确、易产生歧义的条款,删除无用的条款,增加必须明确的条款。

2.合同双方充分协商,按阶段付款

在管道工程建设中,需方与供方的关系是互利互惠的,管道工程建设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众多供方的支持和配合,签订“霸王条款”是一种短期的行为。由于管道工程建设物资一般都有一定的制造、运输、验收、安装调试及试运行等阶段,因此,需方可按其供应的不同阶段支付一定比例的货款。如制造阶段支付10%~20%,出厂验收合格支付20%~30%,现场验收合格支付10%~20%,安装调试合格支付10%~20%等。对于需要支付预付款的货物,采购单位应向商和生产商同时索取近

3年的经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若审计报告没有负面评价且近一年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75%、净资产收益率均高于7%、近3年平均资产负债率平均低于70%、净资产收益率平均高于8%,则说明该供货商破产的风险较小,可以支付。对于其新材料、新设备的试制,可预先支付一定数额的预付款。为防止合同风险,这部分款项占合同总价款的比例不宜超过30%。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大宗、常用的材料、设备设施,经双方协商可不支付预付款。

3.强化沟通,掌握物资交货时间的主动权

尽管管道工程有其固有的特性,如工期问题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制约而有时无法事先确定,致使一些管道工程物资采购合同无法规定具体交货时间,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强化沟通来解决。在采购合同签订前,作为采购服务方,一方面,要加强与工程项目部的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工程进度和面临的问题,及时调整采购进度计划,在合同中明确物资大致的供货时间;另一方面,要及时与供方沟通,随时掌握所采购物资的生产、运输进度,一旦施工现场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供方调整生产进度。

4.在合同中明确供方到现场无偿服务次数、有偿服务价格等内容

获取合理的利润是企业的追求,要求供方长时间的无偿服务必将导致矛盾产生。要调动供方到现场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其服务水平,就必须使其“有利可图”。因此,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时,要明确供方到现场无偿服务次数和有偿服务价格。管道工程项目部要加强对施工单位及现场的管理,在要求供货厂商现场服务前,应确保施工现场具备服务条件,以便厂商人员到达后及时完成服务,减少服务次数,降低供货厂商的现场服务成本,提高其现场服务质量和积极性。此外,采购单位现场服务人员应积极与项目部协调,主动掌握现场施工实际,以便后方人员协调供货厂商现场服务,做好各项工作。

5.正确区分质保期和保修期,规定阶梯式的质保或保修费用

质保期是指厂商承诺的产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危及人身或财产安全的时间段。质保期的终止时间没有法律规定,一般由生产者自行确定。保修期是指厂商向消费者出售商品时承诺的对该商品因质量问题而出现故障时提供免费维修及保养的时间段。确定保修期要解决的问题是,标的物在使用过程中因质量出现问题而无法正常使用时,其出卖人或承揽人在一定期间内负有维修以恢复标的物正常使用功能的义务,并承担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费用。管道工程物资采购合同要明确质保期和保修期,不能将其混为一谈。在具体确定质保期和保修期阶梯式费用时,管道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可参考家电行业的相关规定。如质保期1年,保修期1年内收取合同价款的0.5%,2年收取合同价款的1%,3年收取合同价款的1.5%等,由工程业主或承建单位选择。这样既照顾了供方的利益,提高其服务积极性,又避免了超过质保期供方不愿意再服务的情况。

6.签订HSE协议,国内外供方应一视同仁

管道工程物资采购合同中与供方签订HSE协议是约束供需双方在物资供应全过程中相关事项的规定,它与采购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既然规定采购物资必须签订HSE协议,就不应内外有别。一旦涉及违反HSE协议的法律责任问题,签署协议的可以依据协议处理,没有签署协议则将为日后的纠纷处理埋下隐患。

7.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及时拨付货款

合同是约束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书,一旦签订,双方当事人必须严格执行。作为管道工程建设业主,要在建设合同中明确规定采购物资货款的支付方式及违约的处罚方式,工程项目部应严格执行与业主签订的建设合同。采购单位应及时按照采购委托协议的要求,向管道工程项目部申请进度款;项目部审核无误后,应及时向采购单位拨付,降低供货厂商的成本,提高其供货质量和服务积极性。

三、总结

篇4

关键词:原燃料结算合同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1采购结算

1.1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钢铁企业生产,消耗的物料品种繁多,结算方式多样。对于大宗原燃料的结算一般采取优质优价的方法。优质优价包括“按质论价”结算和“按质论量”结算。按质论价结算,就是在原燃料采购过程中,以供需双方签订的工矿产品合同的价格为基础,依据与合同相关的计价条款和原燃料的实际检验结果确定原燃料的最终结算价格;按质论量结算,是不依据物资的检斤量做为最终结算量,而依据检斤量与理化检验结果确定的干基量确定最终结算价格的结算方法。大宗原燃料采购结算的特点是紧扣合同,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确定不同的结算方式。

1.2采购结算与合同条款钢铁企业原燃料产品的合同条款一般有标的、数量、质量标准、价款及交货时间,验收标准、质量加减价约定、运输方式、结算方式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其中合同价格、质量加减价条款和验收标准是结算的的重要依据。

1.2.1合同价格:即合同的的基价,其他有效成份的加减价都在此基础上进行。通常合同的基价有三种:含税包干到厂价、车板含税价和车板不含税价。

1.2.2验收标准:①计量、化验均以买受方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②计量、化验均以出卖人为准,按日结算(按批次结算)。③计量以买受方为准,化验结果按出卖人方结算。④计量以出卖人方为准,化验结果按买受方结算。

1.2.3质量加减价条款约定的内容钢铁企业大宗原燃料合同根据物料有效成份的不同,加减价方式不同。通常在结算当中按合同加减价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结算类型分为有效成分累加类型、简单计算类型、折吨计算类型、等级判定类型、中间换算类型等。这一部分条款是优质优价结算的核心内容。

1.2.4运输方式:汽车运输或火运。

1.2.5结算方式:①一票结算,开据17%增值税票。②两票结算。即含税包干到厂价减运费,其余开据17%增值税票。

1.2.6争议解决方式:当合同双方发生争议时,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在需(供)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1.2.7其他约定事项:①合同履行有效期。②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1.3原燃料采购结算员的工作程序①审定合同:结算员收到业务科签定的采购合同,必须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推敲。②收集资料:收集交库单、化验单、磅单等原始票据,了解掌握企业调价及合同条款变更、异议处理情况。③结算:结算员按照合同结算条款类型,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据各种数据指标和对应关系,计算采购价格出据结算单。

2合同管理

2.1合同管理的概念企业合同管理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是市场经济的外在表现,通过合同管理,现代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平等的制约和权利,从而为当事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

2.2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1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需要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作载体。可以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

2.2.2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

2.3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3.1认识根源对合同与合同管理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一旦合同签订了,合同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合同管理的问题大多数产生在中期和后期履行阶段。但这并不是说前期阶段就没有问题,前期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急于签成合同而过于草率。

2.3.2法律意识:企业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不强,最明显的表现是不认识合同与合同法律的关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签就怎么签,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我们说,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合同要依法订立。

2.4加强合同管理,把好合同结算关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顾问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现代企业若能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根据合同的订立、履行、结束的时间顺序来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应对三个阶段,并且是以合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应对处理为辅的合同管理方式。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是既要保证自己严格按合同约定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也促使对方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就是做好合同履行记录,跟踪合同履行过程,把好合同的结算关。

2.4.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4.2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培训不断加强签约人的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合同法律意识。合同管理员应该是既懂业务又懂法律的人员担当,可以起到事前防范的效果。

2.4.3履行监督和结算管理。采购结算是合同履行的主要环节和内容,采购部门结算人员同财务部门密切配合;把好合同的结算关至关重要,这既是对合同签订的审查,也是对合同履行的监督。

3充分发挥结算作用,完善合同结算条款

做为原燃料供应的源头部门,为充分发挥结算的作用,我们几次号召全体业务员对合同进行自查、自纠,对合同条款进行全面整理、调整结算方式,规定更为合理的奖扣区间。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在保证供需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同管理,堵塞业务漏洞,有效地降低了采购成本。

3.1防止以次充好,改变月加权平均结算为单批结算方式结算中我们发现,月加权平均结算与单批结算两种计算方法对于奖励封顶而处罚却不封顶,并且处罚比奖励力度大的采购合同,其结果尤为不同。供应商如果按月加权平均结算,在一个结算周期所送的煤平均不超标就可能有奖励,常常逃脱其中个别超标批次的处罚,有可能以次充好,不能保证进厂原燃料质量的均衡性。为此,我们协助业务科对此类合同结算条款进行了修订,喷煤灰、硫指标月加权平均结算变为单批次结算,一个化验批次一个结算价格,显示质与量的对应结算,为供需双方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3.2针对精粉水份严重,合同条款规定加倍扣水曾有一阶段,进厂精粉出现了水份严重超标,致使储料厂无法码垛,入炉料配比不准,对入烧稳定性产生影响。为了加强进厂原料的质量,提高入烧炉料的稳定性,综合各方意见,从合同上加以约束,即:“水份≤12%时,按化验水份干基结算;12%<水份≤14%时,按公式[12+(化验水份-12)×1.5]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14%<水份≤16%时,按公式[15+(化验水份-14)×2]扣除水份进行干基结算;水份>16%时,拒绝进厂。”水分大于12%加倍扣罚,水分超标现象及时得到遏制。

3.3保证炉况顺行,结算条款规定球团返矿不付款球团返矿由于抗压强度不够造成的球团粉量增大,对高炉的冶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优化粒度组成的的关键是筛除小于5mm的粉末,一般<5mm的应不超过3%-5%。

为此,我们建议合同结算条款改为“含粉<5mm不超过5.00%,含粉超标部分不予结算。”这一结算方式的改变,使进厂球团矿的含粉率大大减少。

3.4规定合理磅差,严谨供货合同各大矿务局炼焦煤的结算以对方发货时的检斤为准,我公司的检斤化验只作为下转厂矿成本的依据,双方检斤化验结果存在较大误差,虽然在煤的采购中矿务局煤炭结算以对方为准是全国惯例,但我公司承担着较大的途耗及化验结果不符带来的经济损失。如何约束矿务局的质量检验结果?我们从实现的时间上,要求对方在发出物资时立即报出水份。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研究,我们对双方水分差超过4%的月份做了统计,及时与供方沟通协商决定,我们在合同中增加“水分差超过4%的部分,双方各承担一半损失。合同生效后,制约了对方化验水分过高现象。

3.5发挥集团整合优势,及时调整计量检斤结算办法2008年上半年,钢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原料价格一直上扬,焦炭和有些炼焦煤种一度出现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个别品种的合同条款向供货商作了倾斜和让步,例如焦炭和1/3焦煤合同验收标准规定“以出卖人出厂检斤过磅、化验结果为准”。

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我们认真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价格走向,掌握各钢铁企业的采购信息,充分利用集团优势、从8月26日始,焦炭、部分1/3焦煤的检斤、化验结算方式改成以买受方为准,降低因供方检斤、化验为准可能在途耗、化验误差方面带来的“潜在”经济损失。

篇5

指员工必须遵守组织中的权利等级和正式指导方针,执行企业的行为规范。而要做到这些,必须通过沟通才能把企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员工,并把员工的不满和抱怨反馈给管理层,以适时调整,使控制真正得以实现。有效沟通使公司决策得到准确理解,迅速得以实施。在实际的有效沟通运作中,决策的描述应该是准确、清晰、简洁的,决策的表述应该能够充满活力,引起职员的注意力和共鸣。有效沟通往往考虑到下属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以及对他们现有工作状态的影响等。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经过这么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公司的新决策才能得到准确,有效地实施。

二、协调

有效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部门,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途径。一家公司的部门间能否及时消除误解,密切合作,不仅关系到同事间的团结,而且关系到公司中心工作的顺利完成,严重的会影响到公司的安全收付。如业务部门间合作一笔业务,在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合作、交流,并且难免会有一些误解,甚至利益分配上的冲突,此时就需要两部门认清目标,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进行有效沟通,即在实际操作中互相补充,互相信任,避免暗箱操作。每个部门要想做到有效沟通就应该擅长相互理解,正是差异的存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沟通风格,保证信息的接收和理解的准确性,这样才能保证部门间合作沟通所依据的信息的客观和准确性,即沟通的有效性,促进部门间的团结和合作,保持工作的高效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的发生。

另外,一个企业要提高整体形象,要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要全体员工全身心的投入。管理者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全体员工及时、清晰、准确地认可、遵守和执行,并且不断地深化,灌输“员工以企业为本,企业以人才为本”的双赢理念,创造良好企业文化。使其真正成为一种极有价值的软约束和软激励。

三、激励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每个员工都有要求得到他人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对于员工来说,他们能否有效地工作,是否会对企业及其经营目标萌生出责任感、忠诚心和热情,以及他们能否从自己工作中得到满足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与员工之间“心理契约”的实现程度。构建“心理契约”过程,是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智慧的过程,也是保证员工产生高水平的内聚力和承诺(表现为高能量、延长工作时间、意愿多干并对工作满腔热情等)的过程。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关心、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成绩才能构建“心理契约”。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沟通转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通过激励使职员从拖拖沓沓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潜力,把员工改造成充满乐观精神、积极向上的人。

在实际的沟通激励工作中,对待不同的职员,管理者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激励方式。如对待年轻员工,管理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经常与他们交流,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直接传达给他们,并多给他们鼓励和提醒,必要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时机成熟时,给他们自主行动的自由,让他们独自承担和完成较重要的工作,保持经常的接触,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肯定成绩和进步,公开地表扬和奖励工作优秀的员工等。对待资历深的老同志,首先要把他们看作是财富而不是负担因为他们的经验、责任还是年轻员工所缺乏的。管理者应尊重他们,把他们安排在适合的岗位,经常与他们交流,适时给予培训和提高,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这样,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同样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管理者的有效沟通一定能创造出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气氛,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对公司的归属感,激励员工成为绩效接触者

四、交流

在国际化时代中,对于现代企业,跟其它企业交流可以说是今后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实际的有效沟通运作中,公司的观点、意愿及立场首先应该是准确、清晰、简洁的,富有说服力,引起对方的注意与共鸣。“无论多伟大的思想,如果不传递给其他人并被其他人理解,都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选择通过何种方式传达和沟通,是用书面形式还是面对面商谈,是坚决还是委婉,是肯定还是留有协商余地,是告知方式还是警告方式等,应根据事情的具体内容和其重要性以及双方合作熟悉程度选择合适的传播沟通方式、方法。在信息时代有不少企业完全没见面对面洽谈过,然而合作非常成功。有效沟通应考虑到对方的理解能力,共同之处以及对对方企业的影响,达到双赢的目标。沟通只有建立在信息准确、清晰、简洁和具有活力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而有效沟通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使信息准确、清晰、简洁乃至生动地传达下去。

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时难免会有些误解,甚至利益分配上的冲突。能否及时消除误解并达成协议,关系到公司千万美金的安全收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双方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和权利,进行有效沟通,即在实际操作中互相补充、互相信任,避免暗箱操作,遇到特殊情况双方随时进行沟通,这样就能及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把企业之间合作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猜测、误解和矛盾得到化解。企业合作的最重要一环是资金的安全收付,在此过程中,需要双方密切合作,及时沟通、消除误解从而确保公司资金的安全收付。

五、小结

曾经多次在各个公司合作谈判会上充当翻译,我深刻地感觉到,有效沟通是企业正常运转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管理和经营当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职员的主观能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能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取决于管理者与其沟通的效果,所以,高效率的管理和经营离不开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刘光友.《经理人员的管理沟通及其发展趋势》[J].《JOURNALOFGUANGDONGBUSINESSCOLLEGE》,2002,(3)

[2]丁岳枫,刘小平.《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及策略》[J].《商业研究》,2003,(13)

[3]曾吴.《营销危机中的公众沟通管理研究》[J].《JOURNALOFGUANGDONGBUSINESSSTUDIES》,2005,(1)

[4]张晓青.《论企业的管理沟通》[J].《理论平台》,,(1)

篇6

关键词:砖砌体构造柱组合墙

1组合砖墙轴心受压承载力

1.1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结果

砖砌体和钢筋砼构造柱组合墙,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于砼柱、砌体的刚度不同和内力重分布的结果,砼柱分担墙体上的荷载。不仅如此,砼柱和圈梁形成一种“弱框架”,其约束作用使墙体横向变形减小,同时该框内的砌体处于双向受压状态。此外,砼柱对提高墙体的受压稳定性也是有利的。

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1],在荷载q作用下,墙体内竖向压应力明显向构造柱扩散;两柱之间的砌体,竖向压应力在中间大,两端小,其应力峰值随构造柱间距的减小而减小;当层高由2.8m增加到3.6m时,构造柱内应力的增加和砌体内应力的减小幅度均在5%以内。因而可知,影响这种墙体受压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构造柱的间距,房屋屋高的影响甚微。此外,从多层墙体与单层墙体的受力状态来比较,上层墙体对下层墙体的整体工作有利。因此选取单层墙进行试验,将得到构造柱对墙体承载力提高的最小值,以此作为设计依据是偏于安全的。

墙体有限元非线性全过程分析的墙体裂缝的出现、分布和发展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对开裂荷载,有限元分析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很接近;对极限荷载,试验值较计算值平均高20.4%(见表1)。

表1试验值与有限元分析的计算值

试件编号

№.1

№.2

№.3

№.4

№.5

柱间距(mm)

900

1000

1250

1600

中间1根柱两端无柱

砖强度(MPa)

7.35

6.55

7.35

7.35

7.35

砂浆强度(MPa)

2.79

5.96

2.79

2.95

2.49

砼立方体强度(Mpa)

19.76

20.30

19.76

22.16

19.93

钢筋屈服强度(Mpa)

290

290

290

290

290

开裂荷载

(N/mm2)

试验值

2.30

2.83

2.11

1.92

1.55

计算值

2.45

2.65

2.13

1.96

1.64

极限荷载

(N/mm2)

试验值

3.75

3.90

3.20

2.88

1.99

计算值

3.11

3.15

2.62

2.28

1.79

1.2设计方法

根据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结果,组合墙与无筋墙体的轴心受压承载力之比,即强度提高系数可按下式确定:

γi=1+2e-0.65s(1)

式中s为沿墙长方向砼构造柱的间距。

按式(1)的计算值与试验值(γ0i)的比较见表2,γi/γ0I的平均比值为0.844,在试验数据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取值是稳妥的。

表2γi与γ0i比较

柱间距(m)

γ0I

γI

γi/γ0I

1.8

1.982

1.679

0.847

2.0

1.918

1.602

0.835

2.5

1.705

1.446

0.848

3.2

1.530

1.293

0.845

对于砖砌体和钢筋砼构造柱组合墙的受压承载力,新规范采用了与组合砖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相同的计算模式,但引入强度系数η来反映其差别。按式(2)和式(3)推算的强度提高系数γic与式(1)γi的比较见表3。

表3γic与γi比较

柱间距(m)

γic

γI

γic/γi

1.0

3.139

2.098

1.496

1.5

1.998

1.813

1.102

2.0

1.632

1.602

1.019

2.5

1.453

1.446

1.005

3.0

1.349

1.331

1.104

3.5

1.281

1.245

1.029

4.0

1.234

1.181

1.045

由表3可知,除柱间距为1.0m的情况外,γic与γi的值十分接近。

在有限元非线性分析中,当砼柱间距小于1m后,其计算得到的极限荷载与按组合砖砌体构件公式得到的极限荷载很接近。因而按式(3)计算当s/b<4时取s/b=4。这样式(2)具有与规范中组合砌体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的衔接的特点。

在影响这种组合墙受压承载力的诸多因素中,柱间距的影响最为显著。对于中间柱,它对柱每侧砌体的影响长度约为1.2m;对于边柱,其影响长度约为1m。构造柱间距为2m左右时,柱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造柱间距大于4m时,它对墙体受压承载力的影响很小。

2组合砖墙的截面抗震承载力

2.1对文献[5]方法的讨论

对于砖砌体和钢筋砼构造柱组合墙,截面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有多种,但计算结果的差别较大,,主要原因是这些方法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不同,且有的方法在概念上不尽合理。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JGJ/T13-94)中规定,当隔开间或每开间设置,且墙段中有2根及2根以上构造柱时,可考虑构造柱对截面抗震承载力的有利影响。分析表明,本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随着砌体弹性模量的提高,组合墙的截面抗震承载力反而下降;

(2)构造柱砼承担的剪力偏大

(3)构造柱参与墙体的工作系数的取值未考虑构造柱所处位置的影响;

(4)设置构造柱后,组合墙的截面抗震承载力的提高幅度过大。

2.2新规范建议的方法

新规范采用的计算方法较之现有的计算方法作了较大的改进,除考虑砌体受构造柱的约束和作用于墙体上的垂直压应力的影响外,还考虑了构造柱砼和纵向钢筋参与受力,并针对端部构造柱和中部构造柱,引入不同的构造柱砼参与抗剪的工作系数,较为全面,且公式形式合理、概念上也较清楚。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旅行社

一、中国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旅行社人力资源结构严重失衡

目前,我国旅行社人力资源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结构失衡。这种失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历结构。旅行社业的发展呼唤着素质高、外语好、专业知识扎实、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的旅行社行业,导游队伍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从业人员总量的18.9%,旅行社经理队伍中这个比例也仅为26.9%。(2)等级结构。中国目前旅行社的导游队伍中,充斥着大量低水平的导游人员,高等级的导游却太少(中、高、特级导游的人数总和比例尚不到4%,特级导游人员全国只有27人),这与中国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不太匹配,而且还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一一高级导游的流动率过高。(3)语种结构。目前,中文导游的数量已经达到供需平衡,在有些地方甚至供大于求;但外语导游却供不应求,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的数量更是缺乏(见下表)。(4)地区分布结构。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却大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也就是说,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东西部各有优势。但在导游人员的分布上,东部10省(市)和中西部21省(区、市)基本上各占一半(分别为51.3%和48.7%),很明显的比例失调。(5)专业结构。从横向看,旅行社人力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既有实践经验又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旅游人才难觅。

(二)机制不灵活,人员流失严重

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留住人才,提高旅游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益。调查中发现,我国旅行社行业的人才流失现象非常普遍。在导游人员中,不同等级的导游人员流失率也各不相同,持资格证书者和特级导游员流失率较高,初级、中级、高级导游人员流失率较低。在持导游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其中,持资格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45.3%,持初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6.4%,持中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4.6%,持高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0.1%,持特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37%。

(三)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意义认识不清,缺乏专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

调查中发现,多数旅行社还没有设立人力资源部,而是把人力资源管理与行政管理归属于一个部门,缺乏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专门人才。通常由办公室的行政人员承担规划、招聘、考核、薪酬、福利、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忽视业务市场需求对人才的要求,不重视人才的培训,低水平激励,把人力资源等同于一般资源看待。

二、可持续发展的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

快速多变的环境和动态的需求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停留在运营(职能)层面,无法满足企业竞争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企业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为人力资源的瓶颈状况而处于下风。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思考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才可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不偏离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也具有了人力资源保障。也只有从战略的高度审视人力资源的状况,才能真正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融入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

在一年中的不同时间段,旅行社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是不均衡的。如果不把人力资源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一到旅游旺季旅行社就招聘人员,而一到旅游淡季却又解聘人员,从而造成员工更迭频繁,忠诚度下降,既增加了旅行社的人工成本,也损害了旅行社的声誉。而实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就可以避免这种状况。通过分析旅行社的内外环境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保持一定量的人力资源储备,或者提前招聘、租借一些临时人员等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二)对人力资源实行分层分类管理

按“价值性”和“唯一性”两个维度将企业的人力资源划分为四种形式:独特性、辅、核心和通用性人力资源(见下图),针对不同的人力资源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对企业来说,最为关键的是核心人力资源,他们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因此企业要尽最大可能留住和激励核心人力资源。

从前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导游人员的流失率是相当高的,流失率最高的又恰好是头和尾西部分——持导游员资格证书的(45.3%)和持高级、特级导游员证书的(分别为10.1%和37%)导游员。这其中固然有地区经济水平失衡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旅行社没有对其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管理,或者做得不到位。持导游员资格证书的员工流失严重可以解释为有许多人报考导游员并非出于职业选择,而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如游览景点可以免门票等)或出于一时的兴趣;但高级导游和特级导游的高流失率就与旅行社对他们的管理和激励严重缺位有直接关系,而他们正是旅行社的核心人力资源。

(三)建立完善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并保持合理的员工交换率

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动有两种方式:内部流动(如升迁、轮岗等)和内外流动(如招聘、辞退等)。对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说,人力资源的流动要兼顾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尤其是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机制。员工的内部流动具有许多优点,如可以减少招聘和培训员工的费用,提高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等。而且适当的员工内部流动可以使组织充满活力,保持员工的创造性张力,减轻他们对重复性工作的厌倦程度,同时也间接地为企业储备了人力资源。但仅仅依靠员工的内部流动尚不能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企业必须定期、不定期地淘汰一些绩效不佳的员工(如采用末位淘汰制等方法),同时从外部招聘新的员工来补充。通过员工内外交换,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使企业获得新思想和新观念。

(四)建立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知识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大量数据与信息的收集,在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仅有信息管理还不够,企业必须具备知识管理的能力,把企业信息上升为企业知识,实现质的飞跃。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平台,形成知识共享网络。

旅行社经营的路线通常有很多条,有地方的、跨区域的、全国范围的以及国外的线路,只靠单个导游人员从书本上获得的有限知识是无法满足游客和旅行社发展需要的。旅行社可以通过组建知识管理网络,将游客需求、导游员已有的知识加上每一次导游所积累的经验等信息整合成为旅行社的独特知识,并将该知识管理网络向员工开放,使每一位导游人员都成为多面手。同时,旅行社也可以在需要时从系统里找到足够的信息支持来解决某些突发事件。

(五)重视企业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

未来最具竞争力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其核心是企业教育。对旅行社而言,企业教育除了正常的导游人员和经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年审培训之外,还应包括有目的地安排导游人员的轮岗(如导游线路轮换)等,这也是完善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一部分。这样,不但可以消除导游人员对固定工作的厌倦感,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要求他们不断学习与进步,既满足了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又保证了旅行社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开放其旅游市场,使得中国公民有了更多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同时这也给我国的旅行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只有通过持续的企业教育和员工学习,使旅行社的导游人员和经理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才能满足这种持续增长的需要。

(六)构建区域(地方)乃至全国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中国每年有两个黄金周以及一个春节长假。在这些时段内,出游的居民数量非常大,旅行社的接待能力经常达到饱和甚至超负荷状态,对导游人员的争夺也会达到白热化程度。但对导游人员短时间内的过度无序竞争只会从整体上给当地的旅行社行业造成损害,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而且也无法保证导游的质量,每年大量的游客投诉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有导游人员道德缺失、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诸多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系统化管理问题。单从一个旅行社的角度出发是难以解决导游人员短期失衡与长期平衡的矛盾,只有通过组建区域(地方)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单个旅行社的人力资源纳入系统内进行管理和调配,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导游人员的长期均衡。

篇8

【关键词】SaaS 高校学位论文 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

1 引言

近年来,SaaS模式逐渐成为信息行业和软件开发的新热点,相关的概念和产品也陆续走进我们的视野。考虑到SaaS软件模式在图书馆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优势明显,本文主要研究基于SaaS模式的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创新模式。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购买、构建和维护软件的需要。SaaS具有部署简单,配置简单,使用便捷等显著特性。

SaaS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由B/S模式建构实现,并且系统设计动态库结构,管理员可以随意添加库,并设计不同的库结构,每个子库可以作为单独的提交系统使用。系统运行于SaaS服务模式下,安装在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器上,服务提供方掌握“系统管理员权限”,可以为用户新建和设计库。并把每个库一个单独系统的形式租用给服务使用方。服务使用方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并且从服仗峁酱获得“库管理员”权限。这样他们就拥有了单独库的最好权限。可以按照需要建立不同权限的管理员。并可以完成从提交到归档的所有功能。完全就像使用一个为自己定制开发的系统一样。省去了购买服务器的成本,也省去了安装系统,维护系统的人力成本。系统数据都存贮在服务提供方的服务器上,并按时进行备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这样的服务模式,适用于由较大规模图书馆或者地区中心等有技术能力和设备能力的馆作为“服务提供方”,而小规模图书馆(往往技术和设备能力欠缺)作为“服务的使用方”。“使用方”只需要付给“提供方”少许的租用费用,即可使用系统。系统的表结构,操作流程,都可以按照“使用方”要求进行定制,相当于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套系统。

3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实现

3.1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

系统由若干个库组成,管理员可以增加、修改、删除库。每个库都有其基本的结构,每个库中有两个核心表:加工表和归档表,再配合一些辅助表,如属性表等等。除了库的基本结构为固定结构外,每个库的表结构和运行的逻辑都是配置的,这个配置由系统管理员再初次建库的时候确定,一旦库建好后,就不可以再做修改。除此外每个库有自己的管理员,可以当一个独立系统使用。加工表和归档表的基本功能如下:

加工表:以数据的提交和加工为目的,采用流水线结构,表中数据可以在多种状态间变化,最终加工和的数据可以通过归档,复制到归档表。

归档表:以保存,后期加工和为目的,采用数据仓储结构,表中数据可以设定不同状态,并可以提供后期处理功能,可以通过来给浏览用户提供服务。

3.2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的几种用户类型

系统用户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系统管理员、库管理员、加工表管理员、归档表管理员、提交用户、浏览用户。其中管理员都是以用户名密码验证,提交用户和浏览用户可以通过用户名密码验证(可以注册),IP地址验证,DLAP统一认证,不认证(游客)等验证方式。主要类型的功能和权限如下:

系统管理员:整个系统的管理员,可以对库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备份等操作,定义库中表的结构,添加属性表和其他附加表,定义数据都有哪些状态,定义某一个状态需要哪些行为(库管理员与用户),规定用户验证方式等。但无权管理库中的数据。

库管理员:对自己管理的库有绝对权限,可以管理数据,管理属性表,也可以给其他管理员分配权限。

加工表管理员:只能管理加工表数据,能看到的数据字段和要做的操作有库管理员设定

归档表管理员:只能管理归档表数据,能看到的数据字段和要做的操作有库管理员设定

提交用户:给系统提交数据的用户,登陆界面和管理员不同,可以提交的条数和提交文件的限制由系统管理员配置。对自己提交的数据有管理权限。

浏览用户:可以浏览系统好的数据的用户,系统提供DRM数字版权保护的同时也可以对浏览用户进行限制。

3.3 SaaS服务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动态配置行为

系统中所有的操作(除数据的检索以外),都定义为“行为”,行为分成如下几种类型:

(1)全库行为――触发按钮在主菜单下。如:数据提交,数据导入,修改属性表等。

(2)单条数据行为――触发按钮在数据细览页面和数据列表列中。如:修改数据,变更状态,下载回执单,删除数据,归档,等。

(3)多条数据行为――触发按钮数据列表上方,如:归档,,变更状态,删除数据等。

(4)附加行为――附在在归档,提交,和变更状态等动作之前或之后的行为。如:计算提交数据大小或页数,计算应收费用,操作确认等。

4 结语

目前国内高校论文提交流程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点,而SaaS模式下论文管理系统摒弃了原有系统中的固定表结构,固定权限,固定操作流程,而是把系统中所有涉及的对象都抽象成“角色”,“状态”,“行为”三种类型,以方便灵活配置。系统设计的目标是:适应所有以“提交-审核-加工-归档-”为主要流程的管理系统。综上所述该系统更接近于一个“数据加工系统”并可以应用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流程化的数据管理系统,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天津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系统.[2016-112-31].http://202.113.6.247/papers/admin/admin_login.jsp.

[2]姚宏宇,田溯宁.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叶玲莉.SaaS发展趋势与挑战[J].计算机世界,2016,(第4期).

[4]http:///wiki/Cloud_computing.

作者简介

冯坤(1980-),女,天津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天津大学图书馆,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检索,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管理。

马胜(1980-),男,硕士学位。天津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系统研发,软件设计。

篇9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德育管理论》的出版,结合《德育管理论》的内容,阐述了研究和创新德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概括了《德育管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肯定了《德育管理论》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上的突出贡献,高度评价了《德育管理论》在德育管理本质研究上的独特视角、对德育管理原则体系的科学总结和创新以及关于德育管理技术的引进和转化。

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人们逐步把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光聚焦在德育管理上。由我主编的《德育哲学研究丛书》现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德育管理论》是其中的一部。《德育管理论》是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赵志军教授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德育管理始终是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德育管理问题,虽有少量著述发表,但随着近些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前后人类世界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思想文化的深刻变动,加强系统研究和创新性开拓,仍属一个重要的前沿性迫切性课题。在我看来,德育中的“管理”乃至一切合理性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规范或者说是某种社会共同体性规范,它本身就具有德育的意义。因为它总要现实地或潜在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怎样做是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因而总是蕴涵着人的价值观导向和思想道德追求。好的管理,一定会使人习惯养成好的德行。单就德育管理而言,它“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各种德育要素”(参阅鲁杰、王逢贤《德育新论》),在这里,重要的还不在于发挥管理的约束功能和惩戒作用,而是通过管理,自觉规范、组织德育活动,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有序性、制度化、组织化的程度,使之成为德育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实践表明,只有把广大德育工作者组织好、调动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只有把“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与“科学规范的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做到“爱”与“严”、自律和他律、激励与约束的统一,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只有加强德育的整体规划、科学管理,才能增强德育的整体实力和有效性。可以说,赵志军教授创作《德育管理论》,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力图解决这一重要课题。

作者认为,加强德育管理研究是实现德育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时俱进的需要。时代的发展决定了管理思想的发展变化。从国际上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日趋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冲击;从国内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学生面临着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的很大考验;从教育自身来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人,学校德育工作在目标、任务、途径等方面必然要做出深刻变革。新的形势下,德育工作究竟应该怎样加强和改进?这是德育管理研究需要回答的课题。德育的社会条件变化要求德育管理思想、德育管理理论随之发展。

《德育管理论》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回答了德育管理是什么的问题。作者综合哲学和管理学两个研究视角,从德育资源的有限性与德育任务的艰巨性的矛盾运动中揭示德育管理的本质,揭示了德育管理的六条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德育管理的价值以及德育管理的思想先导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从而进一步回答了德育管理是什么的问题。

作者论述了德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坚持哪些原则才能使德育管理更有效的新观点,主张不能把一般管理原则简单套用到德育管理上。根据德育管理的本质和基本原理以及国家对德育的要求,结合德育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坚持科学的德育发展观,即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坚持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原则、坚持德育的多管齐下原则和坚持德育工作有效性原则。 作者认为,德育管理包含许多环节,如调研、预测、决策、计划、执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检查、激励、教育、评价、总结等等。他将德育管理内容系统归结为五个重要方面,阐述了德育目标管理,德育计划管理,德育组织管理,德育队伍管理,德育过程管理的内涵、作用和方法,探索性地构建了德育管理内容体系。同时,从德育组织管理的角度对“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的高校德育领导体制、做了深人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领导体制的意见。

在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上,作者认为,德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道法自然、不管而管、自然而然、无为而治。为此,他提出要搭建定向驱动、自动调控、长效运行的德育管理新机制,并充分阐述了德育管理导向机制、德育管理激励机制、德育管理协调机制、德育管理约束机制的内涵及其构成,旨在联接德育管理主体、德育管理客体、德育管理目的、德育管理环境和德育管理信息等五个要素,使其构成有机整体向着实现德育管理目标的方向运行,促进学校德育协调、有效和可持续地发展。

为了帮助人们提高德育管理的绩效,作者阐述了德育管理的主要技术。主张管理是实践的哲学,德育管理技术是德育管理体系中实用性最强、最贴近实际、对管理效果影响最直接的要素,也是德育管理研究最欠缺的问题。认为德育管理最需要提高四项技术:德育管理者自我提高的技术,德育人员甄选及任用的技术,德育管理中的沟通技术,德育管理中的授权技术。对每项技术作了细致、具体的阐述,以作为德育管理研究的落脚点,为提高德育管理的实践水平、增强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据我所知,赵志军教授本科是学工业企业管理的,后来又获得吉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在东北师范大学先后攻读了思想政治教育二学位和博士学位,为其从事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并且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有多年在高校党委宣传部、省教育科学院、省委高校工委等部门和高校领导岗位工作的丰富阅历,了解高校德育状况,积累了大量德育管理经验。同时,他曾做过知青、当过工人,勇于实践、发愤进取、善于反思、勤于著述,恐怕也是他选择这样一个课题做博士论文的重要缘由。在学期间,他就出版或发表了较多高校德育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还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科研奖励。这些,都为写就这样一部著作奠定了基础。

篇10

论文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分析—以安徽信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

要做好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要正确认识成本控制,理解房地产企业的特点以及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构成要素。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在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成本控制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赢得最终的胜利。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二)房地产企业的特征

1、房地产企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综合性

现代城市建设中的房地产企业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1],不仅对房屋的建设要有详细的规划,同时对周边的公共设施也要进行全面协调和建设。

2、房地产企业的建设过程具有长期性

房地产企业从最初的资金投入到最终的资金收回,从可行性研究报告到最后的房屋交付使用,要经历好几个阶段,比如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成本管理论文,施工阶段,物业管理阶段,每个阶段都要耗费一定的规划时间,而有时还会出现工期延后的现象。

3、房地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众所周知,房地产是不可移动的,因此房地产商在选择项目开发时,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它的地理位置,那么,房地产商的就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地方经济发展趋势来进行综合评价,做出最后的判断。

4、房地产企业具有很强的风险性

房地产的风险性便是由房地产企业资金密度高演化而来,每个房地产所开发的项目都要耗费巨额的资金,而筹集资金是有一定的风险,比如银行利率的升降、汇率的变动、政府的政策、市场经济等等这些经济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资金实际数额的变动。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构成要素

图一 房地产企业成本构成要素图

从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来看,构成房地产企业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有:地价、拆迁费用、成本、税费、利润这五个组成部分,要提高房地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需从这五个构成要素出发,压缩开发项目中的地价、拆迁费用、成本、税费,同时,从企业经济效益来看,要扩展企业的利润,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的。

二、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现状

(一)安徽信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最新项目——信达· 水岸茗都项目概况

1、项目规划

小区占地167.5亩,规划建筑面积22.3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57万平方米,绿地率近40%,建成后可容纳近1800户居民入住,小区配有停车位1400个,停车率近80%。小区配套设施有:社区幼儿园、五星级洗礼会所、超大露天游泳池、商业街等,十分齐全,让你足不出户及可满足日常的生活、休闲、娱乐所需小论文。

2、项目位置

“信达· 水岸茗都”综合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翡翠路与习友路交汇处,是安徽信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继“银杏苑”、“花样年华”、“文景雅居”、“格兰云天”等项目后又一高品质综合住宅小区。“信达·水岸茗都”位于新城市中心的地段,南靠十五里河环城公园,向西沿习友路步行十分钟即可到达奥体中心成本管理论文,北距天鹅湖仅一公里之遥。优越的大配套环境及完善的社区配套设施成就了信达·水岸茗都良好的居住氛围,也形成了信达·水岸茗都良好的性价比,让业主们轻松实现了品质居住。

(二)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程序介绍以及阶段划分

图二 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图

根据上图的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流程图,我们可将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整个过程划分成如下几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实施阶段、后期的物业管理阶段[2]。

1、项目的决策阶段

项目的决策阶段是项目开发能否取得成功的奠基石,房地产所开发的项目经董事会批准初步立项后,转由企业战略发展研究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行性研究按五个步骤进行:(1)项目公司接受委托或集团公司董事会立项;(2)调查研究;(3)方案选择与优化;(4)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5)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的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它占整个开发费用的比重只有1.4%-2%,但设计的效果以及它的可行性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力能够达到74%之大,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设计的重要性。

3、项目的招标阶段

招标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避免“特级企业投标,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不正常现象[3]。选择价格低廉同时质量有所保证的投标公司。

4、项目的实施阶段

工程建设中最让人头痛的事是“三超”,即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这是长期以来都难以破解的难题[4]。这个阶段的所要做的工程量大,经常会出现些变化的因素,工程时间久,因此,这是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核心所在。

5、物业管理阶段

物业管理基本上可以分为经营、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它所执行的原则是: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

(三)“信达· 水岸茗都”成本控制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土地成本费用高

费用核算项目

前期估算费用(万元)

实际发生费用(万元)

差额(万元)

土地费用

7500

8400

-900

拆迁补偿费用

7260

8100

-840

基础设施配套费

1420

1470

-50

各项建设手续费

4988

5100

-112

规划、建筑设计费

456

425

31

小区配套设施费

2280

2100

180

财务费用

2660

3100

-440

管理费用

865

645

220

销售费用

1250

955

295

(二)利用套期保值策略来规避材料价格变动

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原材料价格的升降成为成本控制中的一个难点,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动的情况下,房地产商可以利用套期保值策略来规避这一问题。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化的一致性和到期的收敛性,房地产商应根据套期保值数量相等、时间相同或相近、方向相反、品种相同的操作原则,来进行选择套期保值的操作手法,套期保值策略的选择原则是尽可能冲销风险,当公司损益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正相关时,适宜做空头套期保值成本管理论文,反过来,当公司损益与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呈负相关时,则适宜做多头套期保值,同时,房地产商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其主营业务上,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其面临的价格、利率、汇率等风险最小化。这样,就可以回避现货价格波动风险;发现市场价格的基本动力;锁定产品成本,稳定公司利润;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有利赢得时间,合理安排储运;有利提升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成本核算对象的正确确认

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原则是:应满足成本计算的需要;便于成本费用的归集;利于成本及时结算;适应成本监控的要求。房地产企业应根据上述原则,参照下列条件,结合项目开发地点、规模、周期、方式、功能设计、结构类型、装修档次、层高、施工队伍等因素和管理需要等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成本核算对象。如下例子:

1、单体开发项目,一般以每一独立编制设计概算或施工图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2、在同一开发地点、结构类型相同、开竣工时间相近、由同一施工单位或总包的群体开发项目,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对象小论文。

3、对于开发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开发项目,可以结合项目特点和成本管理需要,按开发项目的一定区域或周期划分成本核算对象。

4、根据核算和管理需要,对独立的设计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的配套设施,不论其支出是否摊入房屋等开发产品成本,均应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对于只为一个房屋等开发项目服务的、应摊入房屋等开发项目成本且造价较低的配套设施,可以不单独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发生的开发费用直接计入房屋等开发项目的成本。

(四)从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来有效控制工期

1、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前期阶段,应有效控制建筑设计的时间。当出现设计和施工同步进行的情况时,我们要依照工程建设的预定时间,马上向设计部门提交没个时间段所需要的施工图纸和相联系的基础设计资料,以保障施工现场的需要。

2、房地产项目开发的中期阶段,应做好招标工作,同时保证机械设备以及所需材料的事前供应。通常在工程建筑过程中,会由于资金拖欠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原料的供应出现脱节,房地产商因事前与供应商达成好协议,此外,还要处理好采购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原料采购与发放及时沟通的环节,避免内部出现不可协调性。

3、在签订合同时成本管理论文,需对工期的延期以及延误所造成的经济赔偿和相应的责任进行明确的条款设置,用以避免或减轻所产生的纠纷和赔偿。

4、对施工过程进行一个循环的计划管理。通过把预先设计的总工期计划于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想对照,查出施工过程的薄弱环节,对此,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形成一个未完工计划,再将未完工计划结合到总工期计划,不断根据实际的完工情况来更新总工期计划。

图四施工计划管理流程图

四、总结

文章通过对成本控制的含义、原则、意义的了解,以及明确房地产企业成本构成要素,总结当前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相关问题,例如:土地成本高、工程建筑中各类材料的变动、成本核算未能适应项目的需求、工期延误等,并对这四个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