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发展概况范文

时间:2024-01-15 1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行业发展概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行业发展概况

篇1

>> 我国通信服务行业诚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服务行业的服务补救分析 SAP 新业务分析软件服务行业客户 汽车服务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中国自助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英语专业学生在移动通信语音服务行业就业情况及前景分析 浅谈金融服务行业创新 留学服务行业优秀品牌 浅谈服务行业如何选址 服务行业品牌创立研究 信息通信技术在服务行业的实际性运用 集群化发展:电力技术服务行业成长路径探析 论我国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转向服务行业还是高科技行业 加强工程技术服务行业发展HSE管理的分析 博弈论维度的服务行业消费者维权分析 我国服务行业投入产出分析 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知识管理的分析 福州物业服务行业安防人员流失问题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现状及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09.

[3]张厚明.我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问题研究[J].发展研究,2014,( 08) .

[4]尤靖.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信息界,2014,( 06) .

[5]史炜.节能减排应变被动为主动[J].世界电信,2015,( 04) .

[6]刘炜.通信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20) .

[7]马秋卓,宋海清,陈功玉.碳配额交易体系下企业低碳产品定价及最优碳排放策略[J].管理工程学报, 2014.

[8]赵道致,史功明.节能服务公司参与的低碳供应链减排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5.

篇2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分析依据

第二章 电线电缆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电线电缆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电线电缆行业准入政策

三、电线电缆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三章 电线电缆项目总论

第一节 电线电缆项目背景

一、电线电缆项目名称

二、电线电缆项目承办单位

三、电线电缆项目主管部门

四、电线电缆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电线电缆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电线电缆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电线电缆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电线电缆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四章 电线电缆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电线电缆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电线电缆 行业发展规划

二、电线电缆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电线电缆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电线电缆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电线电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电线电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电线电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电线电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五章 电线电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

第六章 电线电缆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电线电缆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电线电缆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电线电缆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电线电缆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电线电缆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电线电缆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电线电缆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电线电缆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电线电缆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 电线电缆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电线电缆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第八章 电线电缆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

第一节 资源和原材料

一、资源评述

二、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三、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第二节 建设地区的选择

一、自然条件

二、基础设施

三、社会经济条件

四、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第三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多方案比较

二、厂址推荐方案

第九章 电线电缆项目应用技术方案

第一节 电线电缆项目组成

第二节 生产技术方案

一、产品标准

二、生产方法

三、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四、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五、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六、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一、总平面布置原则

二、厂内外运输方案

三、仓储方案

四、占地面积及分析

第四节 土建工程

一、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二、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三、建筑材料

四、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第五节 其他工程

一、给排水工程

二、动力及公用工程

三、地震设防

四、生活福利设施

第十章 电线电缆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一节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一、电线电缆项目的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三、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四、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五、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六、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七、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八、交通运输情况

九、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十、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

第二节 电线电缆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主要污染源

二、主要污染物

第三节 电线电缆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第四节 治理环境的方案

一、电线电缆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电线电缆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电线电缆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四、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五、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第五节 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第六节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第七节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第八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一、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二、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四、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一节 企业组织

一、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工作制度

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十二章 电线电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一节 电线电缆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电线电缆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第二节 电线电缆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 电线电缆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电线电缆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电线电缆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二、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 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二、电线电缆项目筹资方案

第三节 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四章 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一、生产总成本估算

二、单位成本

三、销售收入估算

第二节 财务评价

第三节 国民经济评价

第四节 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一、电线电缆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二、电线电缆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三、电线电缆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

四、电线电缆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

五、电线电缆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

六、电线电缆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

七、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第十五章 电线电缆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

第一节 建设和开发风险

第二节 市场和运营风险

第三节 金融风险

第四节 政治风险

第五节 法律风险

第六节 环境风险

第七节 技术风险

第十六章 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促进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的对策

第二节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电线电缆行业投资机会及发展战略分析

一、电线电缆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二、电线电缆行业总体发展战略分析

第四节 我国电线电缆 行业投资风险

一、政策风险

二、环境因素

三、市场风险

四、电线电缆行业投资风险的规避及对策

第十七章 电线电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

二、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三、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四、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五、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六、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第二节 我国电线电缆 行业未来发展及投资可行性结论及建议

第十八章 财务报表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投资受益分析表

第三节 损益表

第十九章 电线电缆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附件

1、电线电缆项目位置图

2、主要工艺技术流程图

3、主办单位近5年的财务报表

4、电线电缆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

5、电线电缆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6、主要土建工程的平面图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摘要表

8、电线电缆项目投资概算表

9、经济评价类基本报表与辅助报表

10、现金流量表

11、损益表

12、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13、资产负债表

14、财务外汇平衡表

15、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16、流动资金估算表

17、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18、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表

19、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篇3

关键词:工程机械;发展前景

1 工程机械的范畴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国防建设工程、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世界各国,对这个行业的称谓基本雷同,其中美国和英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设备,德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装置,俄罗斯称为建筑与筑路机械,日本称为建设机械。在中国部分产品也称为建设机械,而在机械系统根据国务院组建该行业批文时统称为工程机械,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国对该行业划定产品范围大致相同,中国工程机械与其他各国比较还增加了铁路线路工程机械、叉车与工业搬运车辆、装修机械、电梯、风动工具等行业。

2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概况

2.1 发展规模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形成能生产18大类、4500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蓬勃发展活力的重要行业。中国生产工程机械产品规模以上的企业约有1000家,其中外商独资合资企业130余家。

2.2 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工程机械产品需求及增长幅度与GDP、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行业景气度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基本上呈同步正相关的关系。

2.3 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现状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中国政府随后出台了十大投资措施和4万亿元投资规划,再一次表明了政府通过加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心,有利于工程机械的国内需求。在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下,扩内需促工程机械发展态势回暖。

金融危机之下,工程机械行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回暖态势。总体来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进入了低速发展的阶段。

3 未来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前景

关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总的看来是乐观的,预计以 8-10%左右的增速发展,还应该持续10到15年,最终应该稳定在20000亿左右的销售水平,理由是:

3.1 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拉动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目前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拉动的,而大规模基础建设,从目前的势头看,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能源、城镇建设、住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规划看,建设规模、投资强度都很惊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目前仅47%左右,到2020年要提高到55%以上,届时城镇人口将达到7.8亿,大约增加1亿人口进城,需要住房236亿平方米,年增刚性需求5.8亿平方米,其它新增道路、公共设施数量之大可以想象。而随着闹道理成本的提高,施工机械的使用比例也必然上升,因此市场容量还是相当大的。

3.2 基础建设之后的发展空间

从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看,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之后,在经济水平全面提高的情况下,道路养护、园林作业、小型建筑工程所需的小型功能工程机械将很快发展起来,在欧洲,小型挖掘机的销售很早就超过了大型挖掘机。所以我国即使大规模建设基本完成后,工程机械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保有量,不完全统计有450万左右,但是如果按照人均货地均计算,我国人均使用的工程机械,或每平方公里所拥有的工程机械数量则不是很高,比一般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荷兰,丹麦都很低,说明我们的施工机械化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篇4

【关键词】物联网 传感器 U-Korea 轨道交通防恐系统

1 物联网全球市场发展现状

1.1 全球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在201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上,航天信息董事长于滨曾表示,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保持接近25%的年增长率,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3 500亿美元。近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连”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防入侵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未来十年物联网将实现大规模的普及与发展。其中,微加速度计、压力传感器、微镜、气体传感器、微陀螺等器件已在汽车、手机、电子游戏、生物、传感网络等消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成熟技术和产品为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物联网应用被视为巩固综合国力,促生经济动力的重要手段。据思科最新报告称,未来10年,物联网的将带来一个价值14.4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思科预计,未来1/3的物联网市场机会在美国,30%在欧洲,而中国和日本将分别占据12%和5%。

1.2 中国物联网市场发展概况

从2009年以来,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2011年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在政策的培育下,物联网产业在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期,2010年我国物联网的总产值约1 900亿元;2011年的产业规模超过2 600亿元;2012年已经超过3 600亿元,年增速接近40%。赛迪顾问预测,2013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5 000亿元,是2010年1 933亿元的2.59倍;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 500亿元;至十二五末,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2017年将超过万亿元级。而未来3至5年物联网核心细分产业(如传感器等)将会维持3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据“物联中国”网站报道,传感器产业已直接从中受益。2010年,我国传感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440.27亿元。在物联网市场规模大幅增长的带动下,2015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 200亿元以上。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从2010年至2015年之间中国传感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1%。

2 主要发达国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欧、日、韩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并启动了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地球”、“物联网行动计划”、“U-Japan”、“U-Korea”等国家性区域战略规划。

2.1 美国

美国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后,迅速得到了奥巴马政府的响应,《2009年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提出要在电网、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带动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应用,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美国推动经济复苏和重塑其国家竞争力的重点。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表的《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把物联网列为六种关键技术之一。此间,国防部的“智能微尘”(Smart 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也都把物联网作为提升美国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以思科、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等企业为代表的产业界也在强化核心技术,抢占标准建设制高点,纷纷加大投入用于物联网软硬件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2013年开幕的CES展上,美国电信企业再次将物联网推向了。美国高通已于2013年1月7日推出物联网(IoE)开发平台,全面支持开发者在美国运营商AT&T的无线网络上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双方预计,该物联网开发平台将在2013年二季度提供给开发者。与此同时,思科与AT&T合作,建立无线家庭安全控制面板。思科还获得“2012年度物联网行业突出贡献奖”的提名,2012年思科了一款物联网路由器ISR819,同时借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思科大力地推广了其物联网技术。

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到2016年,仅在美国,为计算机和手机之外设备提供无线连接服务将为一些公司带来近10亿美元的收入。

2.2 欧盟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通告》,以确保欧洲在构建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通告提出了14项物联网行动计划,了《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在2010年、2015年、2020年三个阶段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以及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物联网技术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2009年11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以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

为了加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的管理规则,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尽责地履行管理职能。为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欧盟提出持续监测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问题,修订相关立法,加强相关方对话等;执委会将针对个人可以随时断开联网环境开展技术、法律层面的辩论。此外,为了提高物联网的可信度、接受度及安全性,欧盟积极推广标准化,执委会将评估现有物联网相关标准并推动制定新的标准,确保物联网标准的制定是在各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下,以一种开放、透明、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

2.3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泛在网”战略的国家,2004年日本政府在两期“E-Japan”战略目标均提前完成的基础上,提出了“U-Japan”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都可受益于计算机通信技术(ICT)的社会。物联网包含在泛在网的概念之中,并服务于U-Japan及后续的信息化战略。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始推广物联网在电网、远程监测、智能家居、汽车联网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的应用。2009年3月,日本总务省(MIC)通过了面向未来三年的“数字日本创新计划”,物联网广泛应用于“泛在城镇”、“泛在绿色ICT”、“不撞车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等项目中。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发表了《I-Japan战略2015》,作为U-Japan战略的后续战略,目标是“实现以国民为中心的数字安心、活力社会”,强化物联网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2012年全日本总计发展了317万多物联网用户(放号量),其中NTT DoCoMo现有超过150万物联网用户,主要分布在交通、监控、远程支付(包括自动贩卖机)、物流辅助、抄表等九个领域;KDDI虽然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就追求高速大容量的物联网通信,通过推出可车载、小型、轻量、廉价的物联网通信服务,在交通、物流行业发展了超过100万用户;而Softbank因为最迟涉足物联网行业,目前仅25万多用户,大部分是数码相框等个人电子消费品,还有少量的电梯监控和自动贩卖机业务。

从日本物联网业务发展现状来看,最热门的业务无疑是自动贩卖机、交通运输管理、监控及电子钱包业务。日本通信行业对物联网发展寄予厚望,预计将来会在遥测、交通运输管理、电子支付、安全监控、数字标牌、数据备份等行业大力发展物联网,以此突破日本市场业已饱和的手机放号,从而带来新的巨大商机。

2.4 韩国

与日本类似,韩国也将物联网这一技术的发展纳入了信息产业的范畴。从1997年推动互联网普及的“Cyber-Korea 21”计划到2011年对RFID、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明确规划部署,14年来,韩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多达8项的国家信息化建设计划,其中,“U-Korea”战略是推动物联网普及应用的主要策略。自2010年之后,韩国政府从订立综合型的战略计划转向重点扶持特定的物联网技术——致力于通过发展无线射频技术、云计算等,使其成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推动力。

2004年,韩国提出为期十年的U-Korea战略,目标是“在全球最优的泛在基础设施上,将韩国建设成全球第一个泛在社会”。2006年,韩国《U-IT839计划》提出要建设全国性宽带(BcN)和IPv6网络,建设泛在的传感器网(USN),打造强大的手机软件公司;把发展包括RFID/USN在内的8项业务和研发宽带数字家庭、网络等9方面的关键设备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为推动USN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并进行商业化,韩国在食品和药品管理、航空行李管理、军火管理、道路设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试点应用。

2009年,韩国通过了《基于IP的泛在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传感器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确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构建基础设施、应用、技术研发、营造可扩散环境等四大领域的12项课题。韩国通信委员会(KCC)决定促进“未来物体通信网络”建设,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通信,由首尔市政府、济州岛特别自治省、春川市江原道三地组成试点联盟,建设物体通信基础设施。其中首尔市的建设重点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业务,济州岛聚焦于建设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环境测量智能基础设施,春川市江原道则致力于打造智能化娱乐化城市。韩国已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增长动力,据估算至2013年底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达50万亿韩元。

3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在标准方面,据工信部透露,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我国已成为国际传感网标准化的四大主导国(中国、美国、韩国、德国)之一,在制定国际标准中享有重要话语权。由中国提交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于2012年3月30日经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

在技术领域,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2009年8月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物联网行业在资金和政策上均给予了大量的支持。2011年底工信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培养物联网产业10个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2013年2月1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明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此次政策将有相关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配合。行业内纷纷预期,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将进入新一轮的提速发展阶段。

在国家高层的推动下,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也扬鞭奋起,北京等28省市开始制定物联网产业的规划政策,努力打造无线城市、发展物联网示范工程、培育物联网产业、攻坚物联网核心技术、举办物联网主题展会,积极抢占物联网发展的制高点。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之首。

在应用发展方面,目前占据中国物联网市场主要份额的应用领域为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其中智能工业占比最大,为20.0%。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自建成以来,投资金额已达到10亿元。其主要用于云端产品的开发,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教育、金融、市政管理、城市安防等领域。不仅如此,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都已将物联网业务提升到战略层面,并均申请了物联网专用号段。

4 结束语

当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的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以期在未来的智能化建设中占据高地。中国物联网产业不是在技术成熟条件下催生的,也不是在强大应用拉动下水到渠成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全球主要国家的物联网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跟进”的结果。

中国作为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积极响应者,有自己独特的驱动因素与阻碍因素,有自己独有的产业特点,并已经形成一定的细分市场。但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在进行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创新物联网应用模式、建设自身的标准和规范、打造中国物联网自身核心能力的同时,仍需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物联网技术发展和社会应用的先进经验,注重与国外厂商合作。只有不断地引进、学习、消化、吸收,才能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井志强,李文龙. 物联网与移动核心网融合的网络架构研究[J]. 移动通信, 2013(1).

[2] 蒲竹君. 基于物联网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J]. 移动通信, 2012(17).

[3] 王滨,李方正,李志国. 基于TD-SCDMA与物联网融合的研究[J]. 移动通信, 2011(19).

篇5

关键词: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WTO;

中图分类号: F830.33

1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研究

(1)业务处理自动化和管理系统的现代化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迅速推进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2)业务经营综合化。从业务范围上看,商业银行通过电子银行网络和代客理财形式,实际上已经可以为任何单一客户提供包括银行业务、证券买卖、保险、各种社会服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逐步成为无所不能的“金融百货公司”。

(3)金融活动受国际银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金融自由化、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国际资金的流动,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利率变动对我国银行业的业务经营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随着入世后我国对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资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增加,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也会日趋明显。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将明显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扩张和发展将更加引人注目。

2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调整与创新学说的研究

(1)李小可在《商业银行理论与实务》一书中针对由于主客观的原因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低,能力比较薄的情况,以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谈到了商业银行业应以技能为主线的服务业务方面的创新。

(2)张洪营在《商业银行服务营销》一书中探讨了在面临新的竞争格局时代的商业银行如何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建立系统的营销创新来提升银行竞争能力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3)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方面包含了网络银行方面的创新,而影响网络银行的因素又包含了微观的市场环境,迈克尔•波特分析出的5种决定市场或细分市场长期内在吸引力的力量就存在其中,并影响网络银行的发展。

(4)美国经济学家J•A熊彼特1934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新的结合,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5)谢辉、肖静华在《网络银行》一书中提出,金融创新还体现在网络银行,具有独特的技术构成,组织构成和业务构成,同传统的银行业相比,网络银行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6)美国彼得•S•罗斯在《商业银行管理》一书中提出金融创新是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整个世界金融发展便是一部创新的历史,西方国家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包括:经济的发展放慢,金融业的发展,新技术革命涉及到金融业,资本过剩而国际贸易的加速,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减少。

3 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调整与创新的内容

(1)积极推动业务创新全面开展。

首先,继续加大开展资产业务创新的力度。首先要做好贷款业务创新工作以保持该项业务的优势。其次,努力提高负债业务创新的水平。一是在资本业务创新方面,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尤其是附属资本过低的问题,除了让效益较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银行通过公开上市、增资扩股或购并等资本营运方式增加股本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补充资本金的不足。二是在存款业务创新方面,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存款工具和业务手段的创新。大力发展个入银行。再次,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创新。我国商业银行应在表外业务有限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各自在信息、网点和人员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创新业务品种,抢占市场份额

(2)突出重点,着力发展三方面创新业务。

其一,个人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是由商业银行开办的通过对个人金融资产的重组与再利用而使其得以保值增值的新型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和业务竞争的热点。其二,投资银行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要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限制和政策支持范围的前提下开展该项业务:①开展融资安排业务;②为企业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提供咨询、策划和安排,提供资金融通、购并贷款;③以财务顾问角色开展或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企业境内改制上市业务,但不介入发行、承销和交易工作。其三,离岸金融业务。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跨越国界的金融活动,是适应金融全球化而创新的业务活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具备经营离岸业务的实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挤身世界1000家大银行之列,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有着坚实的基础。

(3)全面提升业务创新型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和售后服务水平,实现创新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在创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其次,在创新产品的销售阶段,应恰当运用促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实现创新产品规模经营。最后,要重视创新产品的售后服务。创新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业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在创新产品售出尼,要注意跟踪调查和质量改进,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并对客户的建议和投诉设立有效的接纳渠道和快捷的处理程序。

(4)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并重,实现业务创新的良性发展。

首先,积极创造适合业务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在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动力不足和非国有银行缺乏创新激励和创新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改革固有的制度安排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成了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建立符合现实国情的业务创新风险管理体系,以加强对业务创新的监督管理。业务创新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易产生金融风险。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业务创新监管体系,以规范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行为,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时应循序渐进,并注重同业间的合作。

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面临的问题

(1)面临管理体制的问题。国外银行大多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上不受政府干预,而我国金融业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低,大部分银行还不熟悉国际惯例,不适应在统一规则下进行管理的要求。尤其是我国的银行业则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竞争规则和效率原则进行管理,一些银行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国家虽要求国内的银行依据市场规则而不是按国家计划去贷款,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承担着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性职能,扮演着政府出纳的角色。

(2)面临经营模式的问题。我国金融业目前推行的是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按照商业银行法,国内的商业银行不允许开展投资业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国外银行大多采取混业经营的管理方式,即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证券、保险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当综合化的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银行业在竞争中无疑将处于劣势状态。

(3)面临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的问题,加入WTO,我国将在金融业务创新和优质服务方面处于劣势,而国外一些大银行在这方面的发展已很成熟。我国银行目前仍主要采用传统的业务经营方式,并且发展业务的着眼点主要集中于存款市场份额上。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我国银行业经营传统人民币业务的风险上升,平均利润率下降,而且容易造成涉外业务、中间业务和新的贷款业务发展缓慢,致使国际结算等业务的流失,使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后劲不足。

(4)面临技术手段和金融产品的问题。国外一些大银行由于技术设备先进、科技化程度高、信息网络健全(银行业务全球联网)、创新能力强,使他们在金融业务和产品方面显现出了全球化、自动化、电子化、标准化的趋势,并且在技术手段创新和衍生金融产品等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由于金融产品的多样性,国外银行可以从各项业务、多种渠道中获得盈利,以弥补某一方面的亏损。这种竞争对我国银行业是不利的。我国银行业由于实行分业经营使业务被限制在非常狭小的存贷款领域,并且基本服务对象主要面对国有企业,造成盈利渠道单一,提供的金融产品传统,从而造成银行的金融风险更加集中,竞争力持续弱化。

(5)面临融资风险的问题。加入WTO,由于我国的金融资产形式和融资手段过于单一,将加大我国银行业的融资风险。我国目前这种过度依靠银行的巨额储蓄存款所形成的单一金融资产结构现状,是由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甚至严重滞后造成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不仅已经难以适应WTO体制的要求,而且会增大银行的经营风险。

(6)面临不良资产的问题。据调查,如果考虑银行账外贷款和绕规模贷款(贷款科目之外的其他资产科目中隐藏着实际属于贷款的资产,是一种逃避规模控制的违纪行为)因素,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实际不良贷款的比例还要比账面高出10个以上的百分点。如果再把实际的呆账全部冲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可能资不抵债。银行不良资产的扩大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也是制约银行业健康运营和入世的重要障碍。

5 总结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已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但与此同时,业务创新带来的一系列潜在风险日益显现。因此,必须加大对业务创新的研究力度,探索出趋利避害的可行性方案,引导业务创新向好的方向发展。当今,在世界范围内活跃发展的金融创新,给金融业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金融创新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工具、新技术和新市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革新了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方式,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促进了金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新的国内外金融背景下,积极致力于创新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法则

和现代商业银行运作规则,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鲍静海,尹成远.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

[2]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李志辉.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2).

篇6

银行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初期,为其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这种支持对于建设双方及用户而言都是有利的,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对于银行而言,通过电子渠道扩展了客户,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而言则是由银行提供了网关支付接口,发展了支付结算业务;而对于用户而言则是使用了网上银行进行了电子支付,享受了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的服务,减少了交易成本。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不论在业务运营模式及规模,还是业务发展范围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模上,2013年一季度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01万亿元,虽环比下降4.4%,但同比增长高达31.2%。且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增速明显,在移动互联网支付市场中占据近七成份额,已成为除银行以外不可或缺的支付领域重头。同时,伴随第三方支付平台功能不断扩大,其业务模式也由最初充当银行网关的支付平台的单一角色,扩展到支付中介及交易双方信用中介的双重角色,这更加剧了其与银行业的竞争。虽然有人曾将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间的关系形容为“大动脉与毛细血管”,但实际上整个银行业已听清了马云等支付大佬们传出的声音――“如果银行业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支付脱媒”一词开始为银行业人士耳熟能详。

2、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第三方支付平台门槛相对较低,故其业务主要走“薄利多销”的路线,但由于业务规模的扩大,这种模式已遭遇瓶颈,它迫使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大佬们开始尝试更多的经营模式,向传统金融业发起了更多挑战,这必将使得银行与三方支付平台关系由原来的相互协作向相互竞争过渡。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当前这个市场上看似资源已接近充分利用,很难出现通过对经济资源的再分配实现在不使得一部分人景况变差的条件下使得另一部分人变好的情况,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开展竞争是否有利于银行或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析。

2.1、竞争将有助于支付结算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提升

在没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前,支付结算业务市场主要由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联构成,消费者办理资金结算业务仅能通过银行完成,因此整个市场是一个寡头市场的格局,资源配置效率及生产技术效率均未达到最优配置,形成了银行结算费用居高不下的状况。而随着三方支付平台的进入,虽然银行业仍依托完善的支付结算工具在支付结算市场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第三方支付企业通过优质快速的服务,抢占了支付结算业务的市场,迫使银行降低了支付结算费用,使得市场总体交易费用水平有所降低,而支付结算效率得到了提升。支付结算市场由原有的寡头市场向垄断竞争市场过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有所提升。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3》数据中显示,2012年,我国支付清算市场发展迅速,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各类银行卡业务保持增长态势,全年银行卡刷卡交易渗透率达到43.5%,首次突破40%。随着政策红利进一步兑现、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日益普及以及电子商务消费的繁荣,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支付清算市场的业务增长点。

2.2、竞争将有助于支付结算市场资金清算效率明显改进

2003年以前,支付结算业务主要使用人行清算系统、行内清算系统以及SWIFT国际清算系统,资金清算到账时间一般在两小时到数日不等。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形成,倒逼银行业加快了支付结算类产品的研发。2005年前后,人民银行开发完成了“人行二期支付系统”、“速汇通”等一系列支付结算工具,银行间资金清算效率得到明显提升。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研究数据统计:2012年中国非现金业务达到411.2亿笔,总金额达到1286.3万亿,同比增长21.6%和16.5%,远远高于GDP增长,不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三方支付平台其支付结算业务均进入了高效率时代。

2.3、竞争将有助于支付结算市场产品创新显著加快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非现金支付必将逐步替代现金支付。根据统计显示,现金交易成本是非现金交易成本2.6倍。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其技术及监管优势,开始扛起了支付结算市场中产品创新的大旗,在支付结算领域中不断做大了“蛋糕”,发掘出更多的业务空间。

2.3.1、在电子商务支付中担当信用中介角色。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支付领域中所扮演的信用中介角色,它增强了网络购物的安全性,提升了在线金融交易的活跃度,促进了商品服务的更好流动。

2.3.2、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产品创新提升了双方对客户的黏性。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其技术及监管优势,大规模地开发了多种支付模式,在吸引客户的同时更将支付结算的蛋糕越做越大。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不断扩展,银行借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触角将业务扩展到更多领域,起到了对银行原有体系的补充与增值作用。

3、未来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虽然银行业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竞争在不断增大,但就整体而言,支付结算业务的“蛋糕”也在不断的扩大,而这样竞争将会进一步促进市场进一步实现帕累托改进,使得市场中的经济资源得到更好的分配,从而促进支付结算市场乃至整个社会净福利的提升。

3.1、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法律法规

从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上来说,从发卡银行、银联到支付企业、收单商户甚至是最后的消费者,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有效的监督才能降低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上所有环节的风险,保证安全高效,才能使第三方支付行业真正为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为社会带了更多福利。

篇7

关键词 改性塑料 模板 优越性 绿色环保

20世纪80年代起,改性塑料行业便已产生,其后更是迅速发展,充当促进整个塑料加工行业发展的先锋作用,“十一五”期间已基本实现了行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功能化。改性塑料赋予塑料材料新功能,扩大了塑料材料应用领域,它是指在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的基础上,经过填充、共混、增强等方法加工,提高阻燃性、强度、抗冲击性、韧性等性能的塑料制品。因此,改性塑料加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以多品种、多规格,针对性极强地提供相应的产品给下游用户。

改性塑料模板,顾名思义,是指将改性塑料加工为建筑用模板,使其符合一系列建筑模板需要的性能,并以此替代建筑中常用的钢模板、木模板和方木等,从而实现我国建筑施工“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目标。

而将改性塑料模板生产线建立在欠发达地区有其很大的优越性。主要分为如下几点:

一、从国家发展绿色环保建筑角度本项目的优越性

2012年住建部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并明确规定,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将达到8亿平方米。可以肯定的是,“绿色住宅”、“生态社区”仍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首次将绿色建筑等作为约束性条件纳入区域总体规划,要求北京、天津等特大城市执行更高水平的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或接近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水平。该《规划》同时对“十二五”节能建筑规划设定了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5月底,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再次公开表示,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而此举措的目的旨在大规模推进国内绿色住宅消费,壮大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

2013年5月6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这是我国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多位业界人士分析,国家力推绿色建筑,将催动建材、化工、新能源等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业界也期待着绿色建材在技术和政策配套方面取得双突破。

改性塑料模板行业具有原料资源化、产品可塑化、环保可再生等优势,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凸显出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二、从节能环保角度的优越性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建材产业要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发挥建材行业消化利用工业固体废物优势,提高对工业废渣合理开发利用的规模能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和综合利用废物的新型建材产品,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生产能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而改性塑料模板的主要原料为废旧聚丙烯PP、ABS、PVC、PE颗粒及粉煤灰等。目前我国塑料生产企业已达3万多家,年产量超过2000多万吨,每年产生的废旧塑料在240万吨~480万吨左右。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塑料垃圾必将成倍增长,通过本项目可以将废旧塑料回收利用,解决当地“白色污染”。

与此同时,该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只有少量可控的三废排放,其产品塑料模板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钢模板、木模板、方木,能实现“以塑代木”,可节约木材。同时产品周转次数能达到30次以上,还能回收再造。所以改性塑料模板是一种节能型和绿色环保的产品,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措施。

三、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越性

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塑料制品行业发展的不均衡性。对于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东南沿海与西南、西北地区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发达,沿海地区比内地发展快。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人均产量和消费量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沿海塑料工业快速发展的经验表明塑料工业发展快慢与本地区的石化原辅材料工业和塑料加工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以及周边经济环境、外贸进出口等都有关。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省是中国塑料工业发达的省份。这些地区塑料制品加工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制品产量上都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建设规模大增长高,在建设过程中对建材需求很大,模板是建设过程中使用面广、用量大的建材。但欠发达地区塑料模板生产企业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模板都从外地购置。因此,若在欠发达地区建立改性塑料模板生产线可以满足当地塑料模板的需求,并供应其周边地区。

四、政府资金扶持的优越性

因为塑料模板具有很多木模板和钢模板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已被公认为绿色环保型产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塑料模板从世界范围来讲也好,从我们中国来说也好,应该是一种趋势,是建筑的发展方向。因此,引起政府和投资方以及需求方的关注,从而为进一步吸引社会资金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塑料模板生产技术在不断发展中,项目计划引进浙江省较先进的设备,将对项目建设当地招商引资工作产生支持作用。

总而言之,改性塑料模板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建筑业和建材业的政策导向,能提升欠发达地区建材工业的产业发展水平,能满足当地建材行业对产品的需求,同时能吸引社会投资,因此有必要建设,并有必要获得地方政府的扶持。

(作者单位为兰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英俊.我国改性塑料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及“十二五”展望[J].

[2]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Z].

篇8

关键词:金融租赁;实体经济;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3.3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3-72-03

一、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兴起

金融租赁,又称融资租赁,根据银监会2007年颁布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中明确定义,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

(一)金融租赁业的出现

金融租赁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当时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经济由于没有受到战争的正面冲击而发展较快,美国工业化生产逐渐出现过剩。以设备生产厂商为例,为了尽快推销自己的产品,他们开始采用分期付款、寄售、赊销等信用销售的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以刺激销售。但由于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同时转移,设备厂商只拥有对客户的债权,导致厂商在坏账率上升的同时缺乏有效的手段维护自身权利。于是有部分厂商开始借用传统租赁的模式,将相关设备的使用权让渡给客户,而设备的所有权则保留在厂商自身。直到客户以租金的名义支付完毕全部设备款后才将所有权转移给客户,而这种方式正是“金融租赁”的雏形。

(二)我国金融租赁业的兴起

我国最早的金融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4月,是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北京机电设备公司和日本东方租赁公司共同创建的。同年7月,中信公司与国家物资局等单位共同成立了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它们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租赁业的诞生。之后,租赁行业蓬勃发展,租赁总额快速增长,经营范围也日益扩大。但风险管理不到位、资金短缺和政策约束成为金融租赁发展的致命隐患,随时威胁整个行业的成长。1997年以广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海南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和武汉国际租赁公司为代表的金融租赁公司由于严重资不抵债纷纷倒闭,金融租赁业进入萧条阶段。

随着金融租赁相关的法律、监管、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金融租赁公司终于走出寒冬,迎来发展春天。特别是2007年银监会颁布修订后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设立或参股金融租赁公司,为金融租赁行业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

(三)2012年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概况

2012年是我国金融租赁业高速发展的一年。从行业内企业数量来看。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反应了行业发展的情况,直接体现出一个行业的兴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册运营的各类融资租赁公司(不含单一项目融资租赁公司)共560家,比年初的296家增加264家,增长89.2%。其中,银监会审批的金融租赁20家,没有增加;内资租赁80家,增加14家;外商租赁增加较多,达到约460家,比上年增加250家。

二、金融租赁的优势

面对上述令人振奋的数字,可能会有人惊讶于金融租赁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不但没有受阻,反而迎来高歌猛进,迅速壮大。其中原因除了得益于国家对金融租赁行业四大支柱(法律、监管、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外,更源于金融租赁行业自身的独特优势。

(一)有利于企业“融物”而“融资”

前文已经介绍过金融租赁最早产生于美国的设备厂商的促销行为。由于当时设备购买者无力一次性支付高额的设备款,为了扩大再生产则必须向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通常门槛高、手续复杂、资金用途狭窄、贷款周期短,无法满足众多设备购买者的需求。而此时厂商以金融租赁模式为其融入设备使其能够顺利开展生产,用之后的经营所得分次以租金形式偿还,当所有设备款偿还完毕后设备即转移至购买者名下。在这种模式下,解决了设备购买者资金不足的问题,起到了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作用。金融租赁业务正是基于真实资产买卖和使用发生的投融资服务,在经济发展时期可以发挥融资功能,在经济萧条时期又可以发挥促销功能。因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金融租赁业保持了稳定的发展。

(二)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租赁不同银行贷款、股票融资、信托融资、债券融资,其交易结构中的租赁物一定是真实资产,而且金融租赁中的出租人一定要先将租赁物买下才能再出租给承租人。在这一买一卖中,对于租赁物的销售方而言,出租人是购买者,可以帮助其扩大销售、快速回笼资金,以便其开展下一段的再生产;对于租赁物的承租人而言,出租人是设备的提供者,可以帮助其技术升级、扩大生产。金融租赁中的任何一方都是实体经济单位,都因金融租赁而受益,共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金融租赁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对承租人的选择不仅仅依赖其过去的财务状况,而更多的是对其租赁设备后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这样对承租人历史上的资产负债情况相较银行而言不高,这对于那些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产权不清、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的中小企业而言,尤其是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是莫大的福音。只要承租人新上项目或设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可以通过金融租赁的模式融到该设备,从而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金融租赁作为解决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金融租赁的业务模式决定了其更加鼓励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且有效的降低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本,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改造。试想,当我国企业总是能够率先使用先进设备,迅速采取新技术、新工艺用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那么将必定更好地推进我国企业产业技术改造,推动我国由制造中心向创造中心、设计中心转变。

(五)有利于企业匹配现金流

金融租赁的租金支付更具灵活性,它可以根据客户购进设备后经营产生现金流的情况设计特定的租金支付方式,以达到与客户经营最大程度的匹配和契合,如根据项目的不同可设置宽限期、租前期、利息资本化、租金前低后高收取等方式缓解客户不同阶段的资金压力。而这往往是银行信贷、股票融资、信托等方式做不到的。

(六)有利于企业优化税务结构

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如果承租人采用金融租赁的方式购置设备,可以享受加速折旧的优惠政策,这样企业可以在税前提取折旧费,以减少前期税费的支出。如果按会计上的经营租赁核算,则可以不列负债,所有租金可在所得税前以经营费用列支,这样既优化了税务结构,同时又改善了负债结构。

三、金融租赁的不足

尽管金融租赁业在我国发展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行业仍有整体规模偏小、融资渠道狭窄、人才储备不足、行业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金融租赁的发展,也限制了金融租赁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

(一)金融租赁行业整体规模较小

租赁市场渗透率,是衡量租赁业发展程度的国际通用统计指标,主要有“设备渗透率”和“GDP渗透率”。设备渗透率是指年租赁交易量与年设备投资额的比率,GDP渗透率则指的是年租赁交易量与年GDP的比率;前者自1980年开始使用,后者自2001年开始使用。

以设备渗透率为例,2012年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进度指标,各行业城镇投资情况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比值作为估算基础,当年设备渗透率平均仅为5.98%,而早在2008年日本融资渗透率为8%,德国为18%,美国则在30%以上。

以GDP渗透率为例,2012年金融租赁行业整体规模达到15500亿元,而2012年我国GDP总额为519322亿元,GDP渗透率为2.98%。而美国2010年金融租赁行业整体规模为5200亿美元,当年美国GDP为146602亿美元,GDP渗透率为3.55%。可见,我国金融租赁业与国外发达国家比较仍有较大差距。

(二)融资渠道狭窄

金融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是困扰我国金融租赁发展的棘手难题。由于金融租赁公司的主要业务集中于设备购置、技术改造等项目,使其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时间长等特点。在目前现行的规定下,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主要通过母行交叉授信和增加资本金来扩大资金来源;而非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无母行优势,只能通过银行信贷和增加资本金来解决资金问题。但随着租赁行业的跨越式增长,这些传统的资金来源已无法满足金融租赁公司的需求。从本质上讲,金融租赁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金融租赁业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谈不上发展。

(三)人才储备不足

金融租赁是一个边缘性、多学科交叉的行业,其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需要既懂金融、法律、管理和外贸等基础知识,又要熟悉和掌握租赁物的性能、技术等专业知识,因而其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还应具备能创新的基本素质。而目前我国金融租赁方面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极端短缺。另外,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金融租赁公司等单位长期从事金融租赁业务的专业人才不多,理论研究人才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行业管理不够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金融租赁管理部门,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速度、规模、重点缺乏统一的安排和部署,审批权分散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等部门。由于政出多头,各家金融租赁公司所面临的监管、执行的行业政策也多有不同。多头管理必然导致金融租赁各自为政、管理混乱,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四、我国发展金融租赁的建议

(一)拓宽金融租赁公司的融资渠道

金融租赁公司融资能力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所以政府应在政策上进一步改革,为金融租赁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在银行借款、补充资本金之外,应积极鼓励并采取相应措施使金融租赁公司能够通过融资租赁协议转让、租赁+信托、租赁+保理、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以更快速度、更低成本融到资金。

(二)适当加大对金融租赁业的税收优惠

金融租赁在交易过程中尽管也涉及资产的购买和权属的转移,但从本质上而言,金融租赁是融资行为,与正常的销售购买行为有着本质的差别。国家和地方财政及税务部门应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针对金融租赁的交易特点给予特别的税收优惠。此外,从减轻承租企业税负负担、鼓励企业技术升级、推动我国产业升级的角度,还应加大对金融租赁的税收优惠,如对以金融租赁方式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减免部分关税。以此降低金融租赁交易双方的融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金融租赁行业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培养一批掌握深厚的金融租赁专业知识、具有敏锐战略眼光和市场应变能力的高级管理决策人才和具备法律、技术、财务等特点专业的技术能手,将极大促进金融租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应加强对人才的引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国际租赁专家来国内讲学,同时派国内人才到著名的国际租赁公司进行培训学习。同时,各高校也应加强金融租赁的理论研究,同时开设相关专业,定向培养金融租赁的专业人才,推进金融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四)理顺金融租赁的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的不同性质,审批权分散在银监会、税务总局、商务部乃至各省市商务厅、商务局,从而缺乏统一的行业政策和监管要求。未来可以结合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由国务院确定一个综合管理部门作为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设全国租赁协会,颁布统一的行业自律管理办法,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这样,必将有利于金融租赁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京晏.对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1,(05).

[2] 贾立立、吴丽娟、王俊锋.浅析融资租赁业务[J].活力,2012,(04).

[3] 苏跃辉、尹庆伟、胡继成.我国金融租赁业发展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 2009,(07).

篇9

关键词网络视频;网络视频行业;GE矩阵;行业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 G20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5-0007-03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us a review of the internet video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is industry. The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rnational analysis model GE Matrix from which we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et video industry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the prospect of internet video industry is proposed.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internet video industry is prospected.

Keywordsinternet video;Internet video industry;GE Matrix;industry attractiveness

互联网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知天下事。网络视频可谓互联网世界中的新贵。网络视频平台,改善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而且作为web2.0的重要实践,为用户提供了分享视频的平台和途径。网络视频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使业界看到了其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商业价值。

1我国网络视频行业概况

2005年与2006年是中国视频的元年,中国众多视频网站纷纷在这两年间获得第一批风险投资,建立起运营网站,初步进入网络视频行业。2006年10月9日,Google公司以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网站,创造了社会网络网站交易的历史。这一交易极大地推动了国内视频行业的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在2006年和2007年均大幅度加大了在网络视频行业的投入。网络视频行业掀起新一轮的融资。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内网站数量快速增加,视频网站功能服务和宽带水平均大幅改善。2006与2007年的快速发展,使网络视频行业初具规模。据艾瑞尔市场咨询公司的《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简版报告》,2006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会达到6300万,网络视频用户约占网民总数的47%。同样艾瑞市场咨询公司的《2007―2008中国网络视频企业竞争力评估专题报告》中指出,2007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已经达到了1.7亿,约占网民总数的81%,中国视频网站引入的风险投资也已经高达20 亿元。网络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涌现出一系列的社会道德和网络侵权等问题。因此,2007年12月29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原信息产业部联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规定》。根据这一规定,从2008年1月31日起,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企业,必须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网络视频公司此前存在的盈利和版权等经营层的问题,也因这一规定的出台,而变为战略层次的合法性的问题。网络视频行业正式进入行业的规范与整合发展期。

2 GE矩阵分析法

通用(GE)矩阵,又称行业吸引力矩阵,最初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一种投资组合分析方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行业和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GE矩阵的纵轴用多个指标反映产业吸引力,横轴用多个指标反映竞争地位。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地位的值决定着分析对象在矩阵上的位置。影响市场吸引力的因素,有产业增长率、市场价格、市场规模、获利能力、市场结构、竞争结构、技术及社会政治因素等。评价产业吸引力的大致步骤是,首先根据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定出各自的权数;然后根据产业状况定出产业吸引力因素的级数;最后用权数乘以级数,得出每个因素的加权数,并将各个因素的加权数汇总,即为整个产业吸引力的加权值。影响竞争地位的因素,有相对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买方增长率、产品差别化、生产技术、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评估竞争地位的方法与评估产业吸引力的方法是相同的。

align="">

从矩阵图9个方格的分布来看,左上方3个方格最适于采取增长与发展战略,应优先分配资源。处于右下方3个方格,一般就采取停止、转移、撤退战略。处于对角线3个方格,应采取维持或有选择地发展的战略,保护原有的发展规模,同时调整其发展方向。

3 基于GE矩阵的网络视频行业分析

笔者应用GE矩阵对网络视频行业进行产业吸引力评价分析。首先需要建立基于GE矩阵分析评价的完整指标体系如下:

GE矩阵――产业吸引力评价因素

> 市场增长率

> 市场规模

> 盈利性

> 竞争对手

> 进入壁垒

评分标准:

> 1分 毫无吸引力

> 2分 较少吸引力

> 3分 一般

> 4分 比较有吸引力

> 5分 非常有吸引力

基于上述指标体系,采用用户访谈法、文献调查法和参考互联网报告等对一级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分别给出权重与评价分值。并且,分别给出相应分值的特征与原因说明。相应网络视频行业吸引力评价结果如下:

4 我国网络视频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策略探讨

4.1我国网络视频行业面临的问题

YouTube的成功,为网络视频盈利创造了成功的模式。在中国,无论是投资业还是IT及其相关的行业,都在网络视频上投入大量资源,试图在中国成就YouTube的成功模式。但是,几年的发展,网络视频行业无法探索出一个适合中国本土的盈利模式。同时,其还面临版权和合法性等问题。

1)营销策略的同质

任何商业上的成功,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在过去的几年发展中,过分强调概念和技术,对企业本身成功起关键因素的营销策略缺乏有效的规划、实施和评估。营销策略的规划和实施需要与网络视频本身所提供的内容和盈利模式相互协调。成功的营销策略不仅能够使企业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地位,而且可以使企业拥有稳定的盈利模式。过去的几年中,网络视频行业往往追求短期效益和短期营销,利用社会短暂热点关注问题,或采用侵犯版权等营销方式。这样的营销或许可以在短期为企业带来点击率和效益。但是,企业的营销策略应是长期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稳定市场地位的。

2)内容定位不明确

中国网络视频业提供的内容众多,包括电视节目、电影、网络原创剧等多种形式。中国国内各大视频网站提供内容同质化严重,而且提供内容缺乏连续性。对于喜欢特定主题内容的用户来讲,一段时间观看某一视频网站,下一段时间可能该网站已经不提供该主题内容或者提供更新速度较慢。这样导致目前用户的流动性较大,视频网站难以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国外YouTube的视频源来自用户,是一个基于用户共享的视频网站。从国内行业的发展和用户视频共享的情况看,共享模式还未在网络视频行业内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3)盈利模式的缺失

盈利模式是商业运作的核心之一。网络视频网站从最初的创立,到不断的发展与融资,再到当前行业的规范与整合,盈利模式的预期与实际考核都在每一步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广告是可以预期的盈利模式之一。网络视频行业的广告主要以视频贴片广告为主。有网站也在研究如何在原来的缓冲、文字滚动和网络视频网站页面等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广告形式,或者利用数据库和用户数据挖掘来为客户提供更精确和有效的广告投放。其次是收费视频服务等形式为代表的增值服务。比如土豆网和上海东方龙移动信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充分利用优质内容出让播放权,或者是提供优质内容的收费观看,或者知名电影的网络发行后与发行方的收入分成等。

4.2我国发展网络视频企业的策略建议

从网络视频行业本身来看,当前行业存在营销模式同质化、内容定位不明确和盈利模式缺失等问题。网络视频企业需要更紧密结合中国网民特点和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特有的文化和用户消费习惯,探索本土化的营销模式。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规范条例初步实行,行业面临整合与重新洗牌。行业进入壁垒随之提高。一方面拿到国家牌照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合法性,寻找投资;另一方面,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而未获得牌照的企业可以积极与国有企业资本或已经获得牌照的企业进行合作。从国际宏观经济和IT行业大背景看,金融危机席卷主要的金融大国,IT行业相对稳定的发展。在宏观经济背景不乐观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市场,稳定经营,是未来快速发展的关键。

1)网络视频行业投资策略

网络视频行业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受到了投资界的青睐。一方面过去几年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网络视频行业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在美国已获得初步的成功。进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到各个行业。中国国内投资界的谨慎与观望,政府相关管理条例的出台,使得网络视频行业吸引力有所下降。但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未来网络视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的成熟,网络视频行业战略将从选择细分市场或选择性投资逐步演变为发展性投资与成长渗透型战略。

2)网络视频监管机构策略

网络视频行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并且初具规模。同时,网络视频行业为争取用户,争取市场份额等存在大量违规,甚至网络违法现象。所以,无论从行业发展现状还是行业未来更好更快发展角度,网络视频行业都需要政府监管的介入。但是,政府的行政监管需要适度进行。网络视频行业作为新兴的网络经济,其资本构成、传播文化、内容选择、技术模式、营销策略和盈利手段等方面不尽相同,同时也不够成熟。政府需要在涉及网络视频行业的各个方面,根据其特点,分别进行监督和管理,绝不能一刀切或一站式管理。

5结论

政府对网络视频产业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以及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将驱动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竞争格局向追求规模优势和追求差异化两个方向发展。前者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提供全面和稳定的网络产品与服务,后者以追求细分市场上的领导地位、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综上分析,当前网络视频行业应选择细分市场或选择性投资战略。未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快速发展,网络视频企业经营策略会逐渐成熟,行业投资策略会逐步精确,监管机构与政策会不断完善。这样,才能真正涌现一批高质量的能够良好满足用户需求的,大型综合化视频门户与专业化视频网站。

参考文献

[1]王方华,陈继祥.战略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振锦.GE矩阵在战略制定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企业,2005,(4):44-46.

[3]袁松.GE矩阵在建筑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20):5426-5429.

[4]原毅军,侯小康.基于GE矩阵的环保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J].科技和产业,2008,8(1):29-32.

[5]李航.探索网络视频营销模式蓝海.成功营销,2007,(11):38-40.

[6]李默风.视频网站不再“火爆”不同营销模式关乎个案生死[J].IT时代周刊,2007,(5):58-59.

[7]杨帆.视频网站热潮下的思考――以YouTube为例[J].青年记者,2007,(2):68-69.

[8]尹乐.左走多元右走竞合.网络视频路在何方[J].数码世界,2008,(7):31.

[9]闫云霄.网络视频.如履薄冰的二八年[J].传媒观察,2008,(7):20-21.

[10]杨蕾.探析网络视频分享网站的突围之路[J].中国科技信息,2008,(17):313-316.

篇10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发展泡沫;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015-02

1 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概况

1.1 经济型酒店的含义

经济型酒店在国外被称为“床和早餐饭店”。简单来说,它的模式是在保留了星级酒店的客房设施水平的基础上,简化会议、娱乐、餐饮等附加功能,通过统一的品牌、设施、连锁化经营,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人员配备,从而为人们提供性价比高于星级酒店的一种标准化酒店服务。

(2)经济型酒店发展概况。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业优先发展入境旅游的方针导致满足入境旅游者的高星级酒店大规模发展,而满足国内旅游者需求的经济型酒店发展滞后,经济型酒店和高星级酒店的比例是1:73。 综观我国经济型酒店短暂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4。(1) 起步阶段(1997 年-2001年)。1997年2月锦江集团推出了第一家名为“锦江之星”的经济型酒店。 (2) 全面兴起阶段(2002年-现今)。如家快捷、莫泰168等国内品牌的迅速崛起引起业内外人士广泛关注;速八、宜必思等国际知名品牌的相继进驻, 出现了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国际化竞争的局面。

商务部与中国饭店协会联合的《2007 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5指出,截至2006年底,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品牌已达100家,已开业店数超过1000 家,与2005 年相比市场高速增长,品牌数及市场供应量均翻了一番。

1.2 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泡沫

(1)经济型酒店泡沫的经济学阐释。

经济学的泡沫指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向上偏移。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与预期相关的过度投机行为、规范失灵、诈骗行为和道德风险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泡沫现象的原因。经济型酒店过热的投资已经导致经济型酒店价格出现上涨趋势,这与经济型酒店的本质要求是相悖的。

(2)理性看待经济型酒店的“泡沫”。

①经济型酒店的投资热潮及投资风险

目前,国内外知名的餐饮酒店集团和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以及风险投资都对经济型酒店表现出巨大兴趣,这是是造成经济型酒店过热的原因之一。中国饭店协会《2007中国经济型饭店调查报告》透露,2007年国内经济型酒店经营状况继续下滑。统计显示,近期此类酒店的平均门市价下降119元,平均出租率下降7%。

②经济型酒店发展泡沫的本质分析

经济型酒店投资过热确实造成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泡沫,但并非马上破灭而令人恐惧。随着投资规模的加大,泡沫越来越大,但现在仅是一种威胁的现状。因此,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将该泡沫逐步压缩到最小化,并最终实现柔性破灭。虽然投资过热带来了供给过剩、竞争加剧以及和入住率的下降,但就整个中国来看经济型酒店的需求还没有充分得到满足。

2 经济型酒店发展泡沫的成因

2.1 定位模糊不清,无差异化优势

现有的经济型酒店有不少是从原来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招待所改造而来的,它们在装修后就直接换上商务经济型酒店的招牌,盲目追求市场时尚,而迷失了定位方向。经济型酒店需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具体的瞄准学生群体、商务人群、司机客源等某个细分市场,进而展开深化的特色服务,创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缺乏清晰定位造成的同质竞争的关键原因在于行业发展不成熟。

2.2 管理水平有限,服务能力较低

经济型酒店多采用加盟连锁形式,这些加盟酒店原本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为了应对竞争和盈利才决定依托知名品牌加盟连锁经营,但加盟后,仍不能短期内适应统一化、标准化管理。比如酒店员工缺乏全面的培训,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能力较低,而经济型酒店要求员工是“全面手”,能胜任多个岗位。

2.3 物业成本偏高,利润率受影响

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07年经济型酒店的物业成本比2006年增加了40%。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型酒店急于通过扩张规模吸引投资,人为抬高了物业价格。如今,原本每天每平米不足1元的租金标准被抬高到2.0元/m2,又从2.0元/m2跳到2.4元/m2,不少经济型酒店在保本的基础上稍有营收就会将物业收入囊中。致使成本偏高直接使利润受到影响,《2007年经济型酒店调查报告》显示6,2006年经济型酒店的平均门市价格从2005年的328元/天下降到2006年的208元/天,出租率从89%下降到了82.4%。

2.4 规模扩张过快,人才储备不足

大规模扩张的同时,人才匮乏也成为经济型酒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快速扩张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而传统星级酒店的从业人员,很难适应经济型酒店复合型工作要求。国外的经济型酒店的员工要求是一人多职,一人多岗,从而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经济型酒店客房与服务人员配备比是1:0.3。这对酒店管理、财务、标准化服务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

2.5 行业标准空缺,竞争格局无序

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型酒店是指二星级酒店、一星级酒店、社会旅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而对经济型酒店的标准还没有权威的严格界定,致使经济型酒店遍地开花,鱼龙混杂,竞争无序。“经济型饭店”本身是一个舶来的业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在中国旅游市场的明晰化,需要市场中的领导型品牌所赋与的旅游者认知程度,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标准引导,当然,也需要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参与讨论。经济型酒店在国内还是一个有待于在实践中发展的业态概念,有必要在现实发展中给予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3 全面而有效的市场应对策略

3.1 理性投资避免过热,差异化的策略

经济型酒店发展泡沫存在的关键在于缺乏理性的投资分析和同质化的定位,而且,差异化的定位和经营深入不够。进行差异化经营首先要有准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随着住宿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细分化,在中国住宿市场的多元结构中,经济型酒店的产品也必然更加多样,并以其经济、现代、个性的特色,开创出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新时期。例如青年旅社定位于自助旅游者,而如家则定位于商务旅行者,不同的定位使得他们在酒店设施配备和服务项目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

3.2 多方合作拓宽渠道,维护客户关系

激烈的竞争促使合作联盟和共赢显得日趋重要。既有强强联合,也有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合作,国外的酒店集团品牌凭借资金、品牌、规模等优势多采用并购的形式。此外,经济型酒店之前大多委托旅行社带客人,或与携程旅行网签订合作协议以寻找客源,但这样做的弊端是合作的同时,也失去了每间房几十元的中间费用利润。为此,他们导入了自订房信息系统,把所有连锁酒店联网进行动态管理,并推出相关优惠措施和客户计划以增强房客的粘性。对于单体的经济型酒店则可以通过网络预订平台寻找客源,并且费用远低于携程网。

3.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校企联合

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投资规模,中国的经济型酒店需要尽早弥补人力资源的短板。国外经济型酒店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成熟的发展模式、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所以,一方面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专业人才,以尽快实现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标准化、统一化、专业化。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的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刚刚起步,教学方案、理论研究和师资方面还亟待完善。可以通过完善“管理培训生”人才培养机制,储备新生力量,推动校企联合,有针对性的开展经济型酒店人才的培养。

3.4 谨慎选取扩张模式,综合比较权衡

经济型酒店的特征是规模化复制和扩张,只有快速的规模化才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但对于区域经济型酒店,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单店经营和规模化扩张。采用特许加盟方式,能便于迅速扩张,但是,这就要在管理力和控制力上做出牺牲,甚至会因对加盟店缺乏有效指导和管理,给品牌带来风险。采取直营连锁模式,虽然管理和品牌的控制力得到强化,并保有合理的利润空间,但又势必要以牺牲发展速度为代价。所以,要综合考虑权衡而选择合适的模式。

3.5 节省成本提升服务,增强盈利水平

经济型酒店一大特点就是在战略发展和市场定位清晰化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节省成本和费用,并使各项工作尽可能地标准化以利于扩张时的复制。提升服务要坚持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即企业通过剔除和减少产业竞争所比拼的元素而节省成本,又通过增加和创造产业从未提供的元素提升买方价值。随着时间的延续, 优越的价值带来高销售额, 成就规模经济, 从而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具体如表1所示。

3.6 加快行业标准制定,规范市场发展

旅游饭店星评标准并不涵盖经济型酒店,导致经济型酒店的规范化程度不高。适时适度地对经济型饭店进行规范已成为保障经济型饭店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据悉,经中国商务部正式立项,由中国饭店协会主持起草的《经济型饭店经营规范》国家行业标准将提交即将成立的经济型饭店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讨论8。经济型饭店行业标准的重点将考虑在产品功能配置、服务流程、尤其是涉及到广大消费者利益的健康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方面提出相应的规范。

参考文献

[1]薛秀芬,尹晓华.中外经济型酒店比较启示[J].商业经济,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