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9:5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装备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张仁杰 周汉兴 单位:PMP国际项目管理专家 台湾醒吾技术学院旅运管理系助理教授
本文以整体后勤支持计划书的角度,其内容与格式应该如何呈现,在此作一个提纲挈领的示范:根据不同的系统装备应有一套ILSP,项目装备管理团队并须持续维持其有效。装备项目管理阐明装备ILS经理的责任,若为集团式企业,其主管应为技术总监。装备管理单位应组成整体后勤支持管理团队,负责装备的妥善与运营期可靠安全的责任,还应随时更新ILSP,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使之确实可行,提前发现运营操作与后勤支持的问题,对系统装备后续的支持进行规划,确保各里程碑目标能完成。
后勤支援要项(1)通论。概要叙述企业对其后勤支持概念。(2)维修阶段规划。针对系统装备定义,属于哪一种性质(机械类、液压系统、电机类、车辆或是工程装备等等)。维修方式定义,一般包括预防性维修(清洁检查更换等保养工作)、场站式维修(针对系统装备之结构)、修正性维修(诊断失效组件总成与更换)。维修阶层的定义,如单位级(一般日常维护工作)、中间场站级(可否达到需按照维修能量须视同步建立、或是供应商以合约即时电话叫修服务)、基地级(如供应商的大修厂,总成件为例,先行以周转的总成件备料更换,损坏的总成再送供应商大修厂维修后返还)等。(3)供应支持。装备备料,采用供应商合约方式来获得支持还是自行建立支持供应体系,需求与库存数量、其支持的条件、合约的要求等。矿山生产基地的备料就可与供货商协商选出高价的总成由供货商备件库供应,签订固定的供应支持协议,矿山生产基地可以有效降低库存成本。(4)训练与训练支持。系统装备的训练方式,区分为操作与维修训练课程,依据操作与维修人员的需求,应有基础、进阶、种子教官与管理人员等级的课程区分,如油压钻机的操作训练与维修训练、发动机的进阶维修训练等。(5)支持与测试装备。这是指系统装备的采购应配备必要的支持与测试装备,如安装工具、支架、压力测试仪器、测试计算机与软件、完善的支持测试与状况排除程序、模拟器、吊车及现场维修支持车辆等,以利训练与运营期操作维修,上述附属装备的规格需要列表讨论确认,并列入采购计划,编入项目预算。(6)人力与人员。有关人力的要求是指该装备操作与维修应使用多少人力资源(数量),有关人员的要求则是各项不同的人力岗位的应有工种等级与人员训练要项(含专长技术的训练投资)。另外,应同时计算出其人力资源的单位成本(不仅指薪资与福利),并必须可以展开成为生命周期成本的基本依据,提供整体后勤支持全系统生命周期的评估。(7)包搬储运。包搬储运是指系统装备在包装、搬运、储存、运输上的条件要求,另外由装备产出的产品如有包搬储运的要求与规范也应该同时做出规划。如在高速公路上的桥梁通过时,车辆高度限制条件。(8)设施。使用该矿用装备的现场需先经过勘查,必须符合使用该装备的条件,如安装部分选矿设备需预埋桩基、先安装装备再盖厂房,或是排污管路等。安装、维修或设置系统装备所需的设施规划与设计要求需先行定案,纳入项目建设之中,故系统分析的结论、评选系统装备的决策必先早于设施与动线设计。(9)计算机资源支持。关于计算机支持的部分,包含计算机的操作、后勤信息的支持、数据库的建立,ERP或MRP系统与装备操作生产系统计算机图形化界面的整合,将使装备的生产更有效率。(10)技术数据。装备的技术资料应纳入初期规划,应有内容需先行列举,如CAD/CAM电子蓝图、零件备品设计规格(特别是一般性商品的采购或可能成为消失性商品的零件必须自制)、操作程序手册、维修手册、零件手册、训练手册、电源方案规范、紧急应变措施和故障排除程序等。此一部分与供应商的支持能力有很大关系。(11)设计界面。装备在评估采购前应在减少装备生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决策,其规划支持的资源能确保提高可靠度与维护度,以达到高度的妥善率(完好率)目标。后勤工程装备的规格要求,例如,钻机、挖掘机与卡车的完好率与矿山的生产效率有关联性,所以采购的装备数量与产能效率能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
其他项目支持(1)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系统装备的人力资源需求管理与预算是纳入装备生命周期成本预估的基本依据,运营以后人力成本与成长趋势应作预估,并非每年一成不变。(2)构型管理。系统装备的设计与生产制作的构型需先行确认,设计变更应做成项目文件管理,以利后续运营期间技术数据管理,如装备有变化,修改的部分应留下设计蓝图,以便追踪修订文件。(3)生命周期成本。供应商应依据目前该系统装备的使用经验预估其生命周期成本并提供数据,如没有相同的构型设计,应以类似构型的装备耗用经验提供数据,项目技术人员应逐一审查,成本预估应在系统分析时纳入评估,采购人员要考虑装备的具体使用环境,经过系统分析所选购的装备应该是生命周期成本最低,而非采购单价最低。(4)规格。还应确认系统装备的规格与其他系统装备之间的整体规格一致性,如接口的尺寸大小、压力、外径、电压电流量等。(5)其他。例如品质保证,是指系统装备的生产与制造、装备后续的操作运营所依循的质量制度应详细叙述,如供应商必须符合ISO9000的质量制度要求。系统效能监控是指按照装备系统规格的设计,在整体后勤计划中必须先行规划监控装备的服役情况,例如产能效率、平均失效时隔、可用度(完好率)目标的设定,特别是重要备件项目的维持成本或装备操作后损坏问题,以便提前寻求解决方案。系统安全议题在计划中必须明确定义,还需提出其符合的安全标准与环境健康等要求,不仅包括避免事故发生的硬件设计安全和操作程序,也包含软件系统的安全,如服务器的数据备份、防火墙的设置和装备的软硬件的修订更新与监督管理机制等,以确保系统符合安全环境健康的规范,如选矿装备使用后排废、含重金属水污染的议题,尾矿库的安全维护。里程碑(项目管理)项目里程碑。计划中还需列出项目投资的所有重要里程碑与计划工作的过程,包含项目部成立、需求建立、决策、采购、建设、测试验收(硬件软件)、安装试运营及部署运营。后勤工作里程碑。相应项目的里程碑应执行的后勤工作,例如制作ILSP草案、定义后勤工作需求、ILSP完稿、装备采购合同、验收安装、人员训练、第一年维修与初次运营效能评估、后续支持方式验证和修订更新本ILSP。当项目管理的进度修订时,后勤工作里程碑与ILSP需一并修订。分析与结论项目装备的整体后勤支持计划ILSP是以一种全面性的角度,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提供架构式的计划格式,避免项目因为个人的经验不足造成计划上的缺失。如果项目团队在项目前期的整体后勤支持计划(ILSP)中未能检查到应有的后勤工作内容,将会无法在项目的采购计划中预先编列预算,显然会造成项目进行中不断追加预算与结案前必须补救的情形,提高项目进入运营期的风险性,另外也会因评估与计划不够详细而造成决策失误,使运营期成本大幅增加,甚至不得不使该装备提前报废。此时只有专业的系统装备供应商以此架构为客户提供专业支持,特别是预防性维修、总成件失效频率、运营期的生命周期成本与后勤工程可靠度等分析数据,才能缩短项目的完成时间,所以有条件提供专业支持本ILSP的供应商才可以作为合格的供应商。
篇2
当前,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军方试验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薄弱,承研承制单位维修保障效益不高;二是建、管衔接机制缺失,难以实现全寿命的维修保障优化;三是维修资源难以统筹,资源使用效益不高;四是维修过程管控不严,维修质量效益偏低;五是维修体系不健全,难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为解决此类问题,在试验装备维修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中,首先应建立基本职能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其中包括差别化机制、沟通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和全过程管理机制。还应建立发展机制,主要包括自强化机制,主要解决试验装备维修管理工作自适应性问题。
2试验装备维修规范化管理运行机制设计
根据试验装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在维修资源管理、维修过程管理、维修保障力量建设与运用等方面分别建立和完善差别化机制、沟通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全过程管理机制和自强化机制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试验装备维修管理系统运行的有序度。
2.1差别化机制
系统科学认为,系统中每个元素发生变化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由于元素有层次之分,其对整个系统的作用和影响也存在着差异。面对日趋繁重的试验任务保障需求,在维修保障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依据试验装备在试验任务中的重要程度,采取有差别的维修保障策略完成试验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是明智之举。差别化机制主要体现在多种维修保障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上,其目的是使部队明确“谁来修”“怎样修”,如何有效解决当前维修保障力量使用不规范,维修保障效率、效益不高的问题。在试验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上,根据试验装备在科研试验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区分核心装备与非核心装备,在维修保障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核心装备和非核心装备应采取差别化的维修保障策略。对保障核心装备和非核心装备的维修保障力量也应采用差别化的建设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试验装备核心维修保障力量。在试验装备维修保障力量运用上,运用差别化的管理理论策略,对于核心试验装备可以采用“以军为主”的维修保障模式;对于非核心试验装备,可以视情采取“民主军辅”或“军地联合”的维修保障模式;对于部分在研、停产或待停产的非核心试验装备适宜采取“军地联合”的维修保障模式。
2.2沟通协调机制
试验装备管理部门多,其维修保障涉及的单位多,不仅包括军队内部的相关机构、部门,也涉及地方的诸多单位。这种建、管衔接缺失造成试验装备难以实现全系统的维修保障优化,为确保试验装备维修保障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就必须建立以军方主导从总部到基层、从军队到地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维沟通协调机制,理清各维修参与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保证维修保障活动高效有序开展。试验装备大中修工作主要由承研承制单位、地方企业承担,在沟通协调方面主要分为2个阶段,一是维修准备阶段的沟通协调;二是维修实施阶段的沟通协调。
1)维修准备阶段。维修准备阶段的沟通协调是实施试验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开始,是指由军方维修保障需求信息到承修单位反馈信息,最终达成合作协议的过程。沟通前双方应指定相关人员组成协调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军方根据试验装备维修项目的重要程度确定维修信息等级,可将维修保障需求信息分为秘密级、内部级、公开级,不同密级的信息采取不同的方式。承研承制单位、地方企业在接收到需求信息后做出反馈,向军方提出合作意向。试验装备维修管理决策层与承修单位决策层进行沟通协调,就维修的进度、质量、费用等内容达成基本共识后交由双方管理层实施,有分歧可经过协调委员会进一步磋商解决。如经多轮沟通协调后仍存在根本性分歧,军方可另寻新的承修单位。
2)维修实施阶段。在维修项目实施过程中,双方执行委员会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组织维修保障工作的实施,同时也负责对维修作业实施阶段产生的分歧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在维修项目完成之后,执行委员会将所有的项目执行情况上报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评价,并视情提出下一步合作意向。
2.3资源整合机制
试验装备维修保障资源是指用于试验装备维修保障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的统称。为解决试验装备维修资源难以统筹、维修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需要对整个试验装备维修保障系统内的维修保障资源进行充分整合,高效保障。试验装备维修保障资源主要分布在试验基地、技术总体单位、承研承制单位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立试验装备维修资源整合机制就是将试验装备维修保障资源视为一个系统,利用系统工程思想,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资源整体最大功能,实现资源整体最大效益。
1)维修信息资源的整合。试验装备维修信息主要包括试验装备信息、试验装备故障维修信息、技术资料信息、维修设施设备信息、器材备件信息和维修人员信息等。其来源主要包括装备论证部门、研制部门、生产部门、器材备件的生产供应部门、试验装备使用部门等。试验装备维修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是由试验装备信息管理体系围绕试验装备维修信息的生命周期,采集、存储、传递、使用、销毁5个阶段,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实现对分散的维修信息资源重新整序和充分共享,从而增强维修信息在维修活动中的“倍增”作用,并使试验装备维修信息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维修经费资源的整合。维修经费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在保障有限经费情况下,用最少的费用消耗,保持试验装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技术状态。针对当前小修标准化供应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维修经费难以统筹问题,应通过有效的整合措施实现小修费按标准计领、大中修按规范实施这一模式。建立试验装备全寿命费用协调规划、统筹安排的机制,探寻科学预测维修保障费用的方法,顺畅试验装备维修经费保障渠道,实施大中修维修经费单列的方法,将分散在各系统中的大、中修经费集中起来,形成独立的维修经费。由试验装备维修主管部门和财务主管部门共同下达大、中修专项计划,通过维修计划的逐级下达,使维修经费最终落实到具体的试验装备维修上。
3)维修人力资源的整合。试验装备维修人力资源包括试验装备维修人员及相关辅助人员,其核心是人员的质量和数量,以及维修人员在不同专业中的数量比例。由于人力资源是试验装备维修资源中最能动、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因此试验装备维修保障人力资源的整合是试验装备维修资源整合的核心。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要遵循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结合试验装备维修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目标是建立高水平的试验装备维修人才队伍。
4)维修物资资源的整合。试验装备维修的物资资源主要包括实施维修活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器材备件等。试验装备数量多、涉及的专业面广,设施设备、器材备件等物资资源需求量大,做好维修物资资源的整合不仅能有效解决目前维修资源难以统筹的问题,而且有利于资源的节约。设施设备的整合主要体现在成立相应的非编维修保障中心上。器材备件的整合主要是围绕试验装备维修器材备件的管理流程,按照相应规范的程序,采取积极措施实现试验装备维修器材备件及时、齐备地供应。
5)维修技术资源的整合。实现军、地试验装备维修技术资源的整合对于快速获得维修需求、快速做出维修决策响应、快速获得维修资源,进而快速恢复试验装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十分必要。试验装备维修技术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2项措施:一是依托总装所属科研院所自行开发相关技术;二是吸收引进国外、军外相关维修技术。
2.4全过程管理机制
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使得试验装备维修过程按照科学合理的秩序进行,是确保维修活动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进行的有效途径。在试验装备维修活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管理内容与目标。试验装备全过程管理机制通过从全过程出发协调各个动作、程序、阶段、子过程的关系,能够使各个机构、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解决目前试验装备维修效率、维修质量和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确保试验装备维修活动科学高效进行。全过程管理机制规范了维修工作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使得维修参与主体明确了“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有助于确保试验装备维修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完整的试验装备维修过程应该包括制定维修计划、组织维修准备、维修作业实施、维修状态监控、验收交接、总结讲评等环节。
1)制定维修计划阶段。需要建立维修计划统一管控的机制以加强装备机关对试验装备维修活动的管控,有效解决试验装备维修工作管控不及时、维修计划制定不科学等问题。此外,实施维修计划统一管控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各维修参与主体的优势,确保维修活动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开展。实施维修计划统一管控主要是指无论大、中、小修,都需要向上级主管机关上报计划,批复后分层次实施。
2)试验装备进场检验与诊断阶段。入场检查和诊断是为了全面了解试验装备的技术状态,为后续维修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入场检查时应充分做好送修单位与承修单位之间的交接工作。
3)维修准备阶段。各维修参与主体按照维修计划,共同做好维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维修工作高质量、高效益开展。首先是筹组维修人员,并开展维修作业技能培训,使其能有效胜任维修工作。其次是筹措维修物资,主要包括维修所涉及的设施设备、器材备件等。再次是做好维修经费的统筹工作,依据小修按标准计领维修经费,大、中修使用专项经费的模式做好维修经费统筹。最后是做好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维修方案,在方案中明确维修的范围、标准、进度等要求,并做好维修技术资料的准备工作。
4)维修实施阶段。由承修单位按照既定的维修策略、运用维修资源,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质量要求、时间要求实施维修。在维修的同时,应做好维修质量、进度、费用的监控工作。若发现维修质量不合格,应责令承修单位重新维修,以确保维修质量。
5)竣工验收阶段。在试验装备维修接近完成时,承修单位应通知送修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做好竣工验收工作。
2.5自强化机制
自强化机制属于一种发展机制,主要解决试验装备维修规范化管理模式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实现长效发展的问题。自强化机制以整个试验装备维修管理系统内的物质资源、智力资源为载体,通过学习来实现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通过对要素维、结构维、运行维的调整来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自强化机制的运行按照能力需求的提出,能力现状评估,能力比较,提出能力建设计划,实施能力建设计划,试运行,进行推广应用的逻辑思路进行。
1)能力需求的提出。在这个阶段,主要由试验装备的主管机关结合国家科研试验战略、科技发展水平等形势任务,在科研院所、技术总体单位等部门的智力支持下,提出未来一段时间试验装备维修保障能力需求,并将能力需求进行分解,明确能力需求在工作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从而在战略层面上指导试验装备维修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能力现状评估。由试验装备的主管机关组织专家组对各试验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并广泛收集各基地反映的新情况、新问题。
3)能力比较。试验装备的主管机关依据未来试验任务保障能力需求,根据试验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现状,在技术总体单位、科研院所、专家组的协助下,通过比较找出能力差距,并分析出能力差距产生的根源。
4)提出能力建设计划。试验装备的主管机关依托智力支持机构,依据能力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试验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计划。
5)实施能力建设计划。试验装备的主管机关根据能力建设计划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各单位在能力建设计划中的职责分工、使命任务。各单位依据既定任务量开展相应的研究、实践工作,提出相应的改革途径或方案,并上报试验装备的主管机关。
6)试运行及推广应用。试验装备的主管机关组织专家组对各单位提出的方案进行评估,提出相应修改意见,批准试验单位按照新能力建设方案进行试运行,以检验有效性。试验装备的主管机关根据试运行情况决定是否将试运行的相关措施转化为相应的工作机制并进行推广应用。
3结束语
篇3
【摘要】:贝雷片组装现浇梁支架有效解决高墩、墩间高差大、山地陡坡、跨越河沟、防止洪水冲刷等问题。它的检算内容包括荷载计算,每片贝雷桁架梁承受荷载计算,支座反力,临时墩顶横梁检算,钢管临时支墩检算,贝雷梁纵向挠度的计算。
1工程概况
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第一标段,起点桩号为K194+176,终点桩号为ZK196+721和YK196+930,主线里程长2.754Km,总工期30个月。
本标的逍遥溪特大桥位于黄山附近的山岭重丘区,沿逍遥溪展布,下部为常流水,两侧山岩比较陡峭,植被发达。逍遥溪特大桥墩高大部分在10-25米之间,最高墩高为27米,上部设计为35米和40米跨径的现浇连续箱梁,预应力现浇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梁高250cm,梁底宽度565cm,箱梁顶宽1220cm。由于当地环保要求高,两侧地形坡度大的特点,墩高且高差大,使得此桥大部分地段不能搭设满堂支架施工现浇箱梁,因此我们单位提出了贝雷片组装现浇梁支架的施工方案。
2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方案
本项目现浇箱梁设计为逐孔现浇、分次张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根据施工现场的地形情况,现浇箱梁支架拟采用钢管柱做临时支墩、贝雷架做主纵梁,组合形成现浇支架,以解决高墩、山地、跨越河沟、防止洪水冲刷等问题,代替常规的满堂支架法施工。
支架的结构形式为:把钢管支墩制作成排架结构形式,每排单根的钢管柱用型钢联结成整体,作为支架支撑墩;上部用贝雷架和专用的横向联结构件组成桁架梁作连续梁式支架,作为箱梁现浇支架。用固定在贝雷架主弦杆上的方木作标高调整构件。钢管柱直径采用416mm、δ=6mm(按照最不利管径取值),贝雷架为321型(高1.5m,每节长3.0m),支墩排架则按照四跨布置。整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3现浇连续箱梁贝雷片支架的设计
3.1贝雷片桁架的设计
每跨箱梁现浇混凝土的数量为350m3,贝雷桁梁每片外形尺寸为150cm×300cm×18cm(高×长×厚),重量270kg,Φ50mm插销,剪力Q=50t,容许弯矩[M]=75。沿箱梁横向布置贝雷片12道,间距均匀布置,其容许承载力[m]=900左右。桁架顶部横向布设10×10的方木,间距50,用铁丝或铁钉与贝雷片的主弦杆绑扎牢靠(为调整底板的高程,在主弦杆的顶面预先绑扎调整方木),在箱室肋部,方木加密一半,间距25;使用长度为3m的方木交错布置,使得同一贝雷片上的方木接头不得超过50%,作为底模板横肋,同时作为支架的上部水平连接系。沿支架纵向每1.8m设置横向钢结构连接系一道,以保证贝雷片整体受力。
3.2钢管柱支墩的设计
支架基础为明挖扩大条形基础;临时支墩为钢管柱,采用416、δ=6钢管。每跨纵向共设四个支墩,横向靠近墩位的临时支墩每排设4根,跨中的双排钢管桩横向每排设5根,一跨内共计28根钢柱;钢管柱顶沿桥横向布设2根I40并排工字钢,工字钢上沿桥纵向布置12片标准贝雷桁架,纵梁统一采用槽钢联结成一体。
4现浇连续箱梁贝雷片支架的检算
4.1荷载计算
按《桥规》的规定,经计算各部分荷载如下:
①新浇筑钢筋混凝土自重
按设计图纸40m跨径梁部混凝土数量为350m3,混凝土自重约为。不计墩顶的实体部分,平均到整个跨度内为。
②模板和支架自重
模板自重:(47米外模重量为103t,内模:0.63t/m)
支架自重:支架顶部铺设的方木和横向连联系杆,按贝雷架的0.3倍计入。
③施工人员和料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荷载:
按《桥涵手册》下册第15~16页的参考值取,整跨的匀布荷载为
④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按《桥涵手册》下册第15~16页的参考值取:,整跨的匀布荷载为
根据桥规:验算支架纵梁强度时荷载组合为
227.5+28.215+14.04+18.75+8.75=297.255KN/m
验算支架纵梁刚度时荷载组合为227.5+28.215+14.04=269.755KN/m
4.2每片贝雷桁架梁承受荷载计算
(1)验算贝雷纵梁强度时作用在每片贝雷纵梁上的荷载为:
=
(2)验算贝雷纵梁刚度时作用在每片贝雷纵梁上的荷载为:
=
4.3计算结构简图
4.4支座反力
式中:
、、、———各组贝雷纵梁各支点处反力;
、、———三跨等跨连续梁受均布荷载时的剪力系数;
———每片贝雷纵梁上受均布荷载。
则相应各支墩顶承受荷载为:
式中:、、、———钢管临时支墩的所受的力。
4.5一片贝雷梁承受24.77kN/m时的弯矩图
由交通部交通战备办公室《装配式公路钢桥使用手册》可知一片贝雷架的允许弯矩为788.2
356.7<788.2满足施工要求
4.6一片贝雷梁承受24.77kN/m时的剪力图
由交通部交通战备办公室《装配式公路钢桥使用手册》可知单层一片贝雷架的允许剪力为245.2KN,而中间支墩的最大剪力为178.3KN。
178.3KN<245.2KN可满足施工要求
4.7计算临时墩顶横梁
(1)墩位旁临时钢管墩顶横梁:
为计算方便,把12片雷贝架按均匀布置考虑,取,以两端悬臂中间三跨连续梁为计算模型,如图所示(长度单位为厘米)临时墩顶横梁剪力图为:
,满足施工要求。(工字钢截面积取自《桥梁施工手册》)
横梁弯矩图
弯曲应力,满足施工要求
(2)跨中临时钢管墩顶横梁:
为计算方便,把12片雷贝架按均匀布置考虑,取
以四跨连续梁为计算模型,如图所示(长度单位为厘米)
临时墩顶横梁剪力图为:
剪应力,满足施工要求
横梁弯矩图
弯曲应力,满足施工要求
(钢材应力取值参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表3.4.1-1)
4.8钢管临时支墩
钢管采用外径416mm,壁厚为6mm的规格,墩位边临时支墩按单排布置,与相邻跨墩位边支墩竖向每隔7米采用[10的槽钢连接,形成稳定结构;跨中支墩按双排布置,竖向也是每隔7米在用[10的槽钢连接成稳定结构。
(1)钢管桩的承载能力
钢管桩横截面面积
钢管桩横截面的惯性矩
钢管桩的计算长度,根据槽钢的连接约束作用,可知
由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录附C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表C-1b类截面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钢管为焊接螺旋管采用B类截面)查表并用线性内插
根据横梁的剪力图可知,跨中临时支墩中受力最大的为:
(2)钢管支墩的整体稳定性的验算满足施工要求
4.9贝雷梁纵向挠度的计算
施工阶段作用于贝雷架上的荷载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自重、模板自重及木方自重、施工操作荷载及贝雷架自重等。上述荷载均可看作沿梁跨方向不变的均布荷载,并由12片贝雷架承担。
采用图乘法,结构计算简图如结构计算简图和图所示,在均布荷载q作用下,贝雷架弯矩图如图所示,考虑贝雷架为梁式结构,可按下式进行计算(不考虑支墩和销栓的非弹性变形)
(n=9)
根据与在杆件同侧乘积取正,异侧取负号的原则,即得
(满足桥涵施工规范对支架挠度的要求)
其中E和I分别《钢结构设计规范》和《装配式公路钢桥使用手册》查得。
5现浇连续箱梁贝雷片支架在施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篇4
论文摘要: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施工安全的重要控制点,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工程设备的安装不仅仅影响到工程施工整体进度,其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点。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保障工程设备安装质量,已经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点。文中就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设备的安装作为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安装质量对于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管理与监督,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现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设备安装项目种类较多,电梯、中央空调、给排水设备、消防设备、高低压配电设备等。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采用招投标形式进行,但是许多承包单位在将整体工程投标后,分包给多个小公司进行,本身只通过现场派驻几名技术人员跟踪。而派驻的技术人员也并非全天在现场。加上小公司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齐全,常常造成工程设备安装施工过程留下了设备隐患。因此,加强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从源头抓起,通过材料审核、安装过程监理等多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工程设备安装质量。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过程的管理
由于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涉及多种类的设备的安装,因此在此我们根据施工过程的不同方面,而不是针对一种设备的安装管理进行论述。
(一)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进现场必须通过双人复核来检查进料质量,并通过材料现场检查、与设计图纸标注材料是否一致。例如:在进行供排水设备安装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首先在管材进场时要检查管材管径是否与标注管径一直,其次根据图纸对管材材质的要求检查管材材质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最后核对进场物料数量。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来保障供排水设备安装的质量。另外对于工程设备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辅料,也必须加强监管。例如:中央空调工程安装过程中使用的密封胶,必须采用合格厂家出场的产品,避免假货的进入。材料管理员要时刻注意,进场物料的保质期、厂家等。通过主要材料与辅助用材料双重监管,保障工程施工使用材料符合要求,为建筑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
(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首先,施工阶段的技术质量管理。设备安装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各项技术质量交底目前通过检查仍然是工程质量的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与“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脱节,与实际现场施工项目脱节,起不到真正指导施工作用。内容空洞,仍然大量抄自国家标准、设计说明和地方工艺标准,没有针对本工程具体情况,但仍然顺利通过各级审批和监理的认可。有相当工程是同一专业系统只是不同部位分包,分包单位各编各的施工方案,互不交底,相互矛盾,同一个工程没有统一质量控制管理。有的施工方案甚至不能称为“方案”,就是“原则指示”,没有具体的质量、技术成品保护措施,没有施工进度计划,缺少认真审查,也无法执行贯彻。这种现象年年讲,但改进不大,原因主要是“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施工项目甚至没有真正的专业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很多又是从设计院退休或其他非施工单位转业的人员,缺少实际施工管理经验,所以不能真正起到把关、控制质量管理的作用。其次,多数施工企业操作人员很少有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工人,真正的暖卫及通风空调技工很少,高级技工几乎没有。一方面是施工中使用的大多数是农民工,所以操作质量难以有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多数施工企业缺少企业工艺标准,均使用北京市编制的地方工艺标准,该工艺标准已编制多年,有相当部分内容已不适用。尤其目前推广应用的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方面,老的工艺标准没有这些内容。(三)设备安装过程的安全管理
怎样在提高工程质量及减少工期的同时,增加安全保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是现阶段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企业的又一重要问题。首先,就是要增加施工现场安全装置,经常检查施工现场的“四口”、“五邻边”等地区的防护装置,减少因流动性大、人员繁杂及建设施工单位的问题造成的无防护或缺少、意识的现象。虽随时检查增补,做到防护严密。其次,要增加施工中器材的机械性强度试验和电器绝缘检验,对于使用的保险绳、吊篮架等要定期进行强度测试,避免出现由于缺少检查和强度试验造成人员伤亡。因为监理人员工作特殊性,监理工作的是否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增加监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使监理人员在注重工程质量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提出要求。例如在脚手架搭建过程中监理人员熟知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对其提出要求必将增加脚手架安全性,从而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三、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展,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大型工业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品种多、数量大、技术含量高,具有跨学科、跨行业的特点。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其设备工程投资通常占项目总投资的50%左右,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设备投资比例更高,可达70%以上。特别是在以后的清洁能源建设中设备制造和投资将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而设备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也将越来越重要。因工业基建项目、水电工程项目、风力发电项目等设备投资大,技术水平高,质量要求严,所有项目的成套设备及关键工艺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案和设备选型是否合理,设备制造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安装、调试、运行是否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等专业性问题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设备工程监理服务对象也由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向政府、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设备制造单位、设备采购单位或设备安装、调试单位等延伸,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都可能需要设备工程监理单位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内容也由对重要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储运、安装、调试等过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实施监督过渡到设备工程的全过程或全方位的咨询和管理。最终通过第三方监理对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
结论:
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工程的增加,以及科技带来的工程内设备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市场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监理以及工程施工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工程设备安装人员及监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人员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品,以一对设备安装过程中科技的提高。相信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加上我国管理部门不断加强的管理力度,我国的工程设备安装施工的发展将对向着良好的方向飞速前进。
参考文献:
[1]周树林.建筑工程设备安装与监理[J].安全生产,2005,2.
[2]张伟东.建筑工程设备安装技术[J].中国建筑,2006,3.
[3]方东平.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安全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
篇5
关键字 人力资源管理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 市场经济
Abstract: at present,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do a good job i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ork of power equipment enterprise, is the enterprise to further adapt to the competitive market economy demands to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fully tap the potential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transforming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mode. In this paper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power equipment enterprise discussed.
Keyword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power equipment enterprises in market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人类经济已然发展到以知识经济为主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其发展基础。当前的经济竞争无论是从国家,企业来说归根到底都是体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优质的人力资源,并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成竞争优势,谁就会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抢占市场经济的制高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近年以来随着企业改革和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转型速度的加快,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面临着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参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现实课题。在此情况之下,如何提高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助推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实现和谐发展,已成为摆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一、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它冲破了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的约束,不再把人看作是—种技术要素,而是把人看作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因素,看作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不再把人置于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之下,而是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劳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不再容忍人才的浪费和滥用权力造成的士气破坏,而应像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爱护自然资源一样珍惜爱护人力资源。要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投入,来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二、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在近几年来的改革和调整中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人力资源环境的不断变化,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面对这一现实状况时显得难以适应。极大地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和谐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的发挥。总结来说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布局不合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兼具了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特点,在企业中既要有大批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的高素质技工人才,同时也需要相当部分的普通生产装备工人。 目前,在许多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在人力资源的布局中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一方面,文化素质低,技能水平不高的普通工人大量存在供过于求,另一方面,企业发展所急需的既懂生产又懂经营管理、市场法律法规、金融证券的现代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却严重缺乏。
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后,科研人员创新意识差。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思想意识到工作方法都明显落后,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中没有把人当作是一种技术要素和资源优势来开发。而是简单地把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为简单的按规章制度管理员工,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企业的科研人员创新意识淡薄,对于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缺乏足够认识,受企业人才评价和晋升体制的影响,大多数的科研人员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前途命运,放在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最后,高级技工人才严重奇缺,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实际上高级技工的奇缺不只是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存在,在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体系中这一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在对技工人才要求比较迫切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这样的问题比较严重。据劳动部门统计,我国现有技术工人 7000 万人,其中初级占 60%左右,中级工占 35%,高级工仅占 3.5%,而且高级工年龄偏大,临近退休年龄,存在断档现象,这种结构与企业的迫切需要极不相称。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由于高级技工的缺乏,许多高精度的设备无法组装,有些设备即使勉强组装质量也难以保障,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缺乏竞争力。
(二)、问题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步,人力资源管理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仍然存在着下列问题:
首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人员招聘、培训开发到绩效考核、职业技能鉴定、保险福利等各个环节都没有很好地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运作,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能充分调动被管理对象的潜能和主管积极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按规章管理员工”的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上。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其次,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现在,多数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都舍得花巨资引进高素质人才,但是引进人才之后企业又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许多高素质的人才在进入电力企业几年以后学到了实践经验,本事练好了,翅膀长硬了,于是就跳槽外企甚至出国。企业成了别人的人才实训基地,苦心经营只为他人作嫁。目前差不多所有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都鼓励员工专研创新,立足岗位自学成才,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甚或对员工的激励奖惩制度只是停留在纸上,挂在墙上。终究难以把制度健全和落到实处,其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在员工中形成“干好干坏一个样、出不出成果一个样”的懈怠思想。严重影响员工刻苦专研,积极学习的工作积极性。
最后,人才聘任制度落后。多数企业的人才评定和职位聘任尚未完全分开,一方面,许多企业的重要管理和技术工作岗位人员的任用没有严格按照绩效考核成绩来评价,而是过分迷信于高学历,通过对外招聘的方式直接把高学历应聘者提拔任用到关键管理和技术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在人才的任用和评价中存在着“重行政职务”“轻技术职务”的普遍现象,企业高层领导机构人员组成中,行政领导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许多专业素质过硬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产品研发人员被排除在企业核心决策层外,严重影响了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最终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改进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企业决策者要把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改变过去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管纪律”“管考勤”“管工资”的传统认识和做法,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理念,采取主动、积极、形式多样的办法做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
(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按照“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人员招聘,配置和任用选拨中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工作奖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优胜劣汰,及时解除企业内部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和管理者。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竞争和奖励约束机制,使企业中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上的来,有功的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奖励,引进的人才能够留得住。通过良性竞争使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三)、完善企业的聘任制度,提高对员工培训力度。
企业的聘任制度要坚持评聘分开,加强对任用人员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的考核,引入民主测评,专家参与等考核方式,确保聘任人员能够胜任职位要求,保证优秀人才能及时被聘用到相匹配的岗位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通过对员工传授先进生产技术,知识和技巧间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企业要把员工培训当作一项发展战略来抓,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分步骤有目的地实施。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制定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把员工的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四)、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科学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组织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提供依据。使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状态。对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管理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绩效考评可以及时发现优秀员工,加以爱护和合理任用。另一方面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培训,以弥补其不足。对于员工来说绩效考评可以帮助企业为员工建立合理的薪酬和职位晋升制度,实现内部公平,从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因此,作为应对目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问题的有效对策,企业应该尽快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各种手段和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合理利用,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挖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对此应该给予必要的重视,按照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通过制定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度,以最小的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益,帮助企业快速高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书福《论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机电工业》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