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5 17:4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100―02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科学选用教学方法,可以确保教学达到理想效果。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表现,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关键性的影响。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活跃而重要的因素。它既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渠道,又是影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关于高校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的教学观念始终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讲授知识力图面面俱到,多多益善,更多地注重了“讲”;而学生端坐在座位上,眼手都紧跟老师的节奏,一味地听、写、记,课堂上很少有时间独立思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忽视了。这种教学模式很少关注学生的“动”。虽然老师知识面广,知识量丰富,讲课劳心又费力,急切地想让学生知道更多的未知世界,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但是这种一味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独立性的培养以及创造性的发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影响至深。
(二)高等院校教师本身存在的因素
1.许多教师担心学生所学知识不够全面,怕完不成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放弃自己原本熟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并且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推陈出新的改革,所以,许多教师宁愿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丰富教学内容上,也不愿意花时间去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许多高校科研任务繁重,教师经常忙于科研实验,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少数教师缺乏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对教学工作仅局限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就造成高校教学方法在创新性方面的严重缺失。
(三)高等院校学生自身的因素
1.高校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都是通过传统课堂讲授进行知识获取的,习惯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因此,大多学生面对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会感觉不习惯、不适应,甚至出现了排斥教学改革的现象。在他们心目中,教师上课就得讲,不讲就感觉不像是在上课。
2.许多学生上大学后学习热情下降,对自己要求降低,以为上了大学目标就实现了,只想混过四年拿到文凭。而且,大学校园各类活动较多,分散了他们的精力。因此,许多学生对高校的教学方法改革漠不关心, 当教师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时,学生们往往表现出不关心、不主动、不配合的态度,这对高校教师的改革热情是一种打击。
(四)高等院校管理方面的因素
1.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高校把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研究型大学要求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成“研究者”,所以许多高校出现一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并且许多高校把科研项目、论文的数量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指标,而降低了对教学效果、教学创新性的要求。
2.很多高校尚未建立真正的教师聘任制度,在教师职务聘任考核上,对教师是否达到任职要求,是否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也缺乏有效监督。往往使得合同书流于形式,使聘任制变成了走过场。
3.很多高校缺乏适合本校的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教学改革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激励结果最后变成了平均主义,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结果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改革积极性。
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一)进行传统教育思想观念转变
要进行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师不是讲授得越多越全面,学生不是上课听得知识越多,记得越多就越好,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把思维方式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而学生在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同时,要有怀疑、批判、创新的精神,要有对知识自我思考的能力。当高校的老师和学生共同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好,彻底地深入人心。
(二)激发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热情
1.教师是教学改革的设计者,在教学改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中的任何教学改革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要激发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热情,高校应给予教学改革足够的重视,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可以灵活掌握,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整,不再死搬硬套,给教师的教学改革留出更大的空间。
2.加大教学改革的资金扶持,积极组织教改科研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尤其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的扶持,鼓励更多有创造性的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当中去。
(三)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1.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主角,教学改革的实施离不开广大学生的参与。从入学教育开始就要让学生知道: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将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很容易被淘汰。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将来的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2.加大对教学改革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学生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例如,组织高校中的各类社团深入到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还可以举办各类关于教学改革的知识竞赛、调查问卷、教学改革讨论等活动,由此获得更多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
(四)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
1.任何教学的改革都离不开学校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广大师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一个完善的制度,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其中蕴涵着无尽的生机和力量。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重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制度要在精细化管理中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不断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校要进行教学改革就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应把教学改革作为核心工作来抓,树立起重视教学创新之风,特别在年终考核、职务评聘、晋级、奖励等方面,把教学改革作为对教师的主要评估指标。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要统计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的数量,而且还要监控监测教学过程、评估教学质量及效果、评定学生成绩。总之,完善高效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无尽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韩海霞.高校顶岗实习现状与解决方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9).
[2]孙俊俊.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和述评[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3]沈国星.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12).
篇2
关键词: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成因;改革措施
G642
随着经济管理类专业就读学生的逐年增加,如何培B合格的经管类拔尖人才成为高校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经管类拔尖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困境,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正如刘宝玲(2007)指出,长期以来我国许多高校的经济类课程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师、教材和课堂三个中心开展,教师以教材为依据,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通过课堂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源自于教材的知识,从而导致了教师讲课没有创造性,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教学效果没有务实性[1]。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探讨经管类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成因和措施,为经管类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借鉴。
一、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成因及措施
(一)经管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成因
1.教材选择存在失误
经管类教学存在过于热衷使用国外教材,忽略国内教材的问题,从而会产生脱离中国经济体制而进行理论研究的现象。例如,李刚(2009)提到,目前部分高校在经济学教学中直接使用国外原版教材,由于这些教材依据的是西方国家的具体经济体制和具体经济实例,学生学完课程之后,只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体制如何运行,却对中国经济体制运行状况不甚了解,从而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在研究我国的经济问题时简单套用美国范例来对照,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2]。
2.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少
大部分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对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较少,经管类课程实验和相关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缺乏,难以满足学生的应用需求。尤其在硕士教育中,部分高校注重专业硕士实践教学的安排,而忽略了学术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造成学术硕士只通晓理论分析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现象。
3.课程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
课程内容是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现实中仍存在课程体系落后于实际需求、课程内容滞后、教材版本陈旧等问题,进而导致社会岗位和人才需求不匹配。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
1.优化经管类教材建设
在经管类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国内经典教材为主、国外教材为辅的模式,即选择国内高水平经典教材,例如规划教材、获奖教材等进行主讲,同时,由于国外教材保证了知识发展的前沿性、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因此可辅助于国外教材,从而形成合理的教材体系,既符合我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际情况,又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前沿性和系统性。此外,还可鼓励教师出版适合本校拔尖人才培养和专业特点的教材,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自主的、适应自身需求的教材体系。
2.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可按照课程开设经管类实验课程,例如经济金融专业可开设金融分析软件操作、证券分析、保险实践、期货实践等课程;财会类专业可开设财务管理软件操作、会计软件开发技术操作、会计实习模拟、财会办公软件应用等课程;管理类专业可开设管理实践课程、企业经营战略模拟、供应链管理模拟等。此外,还通过建立经管类实验室,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经管类实验课程中,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来模拟经济管理环境,使学生运用软件进行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推动教学内容改革以社会需求为依据
跟踪市场需求及就业需求的变化。深入考察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留学、升学、创业等等方面的流向,对目前高校的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整合与优化。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优化,打造优势突出且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力求做到大学毕业生能够以己之长适应社会某一邻域的具体需求,增强人才培育的方向感与适应性。
二、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成因及措施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和问题。
(一)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成因
我国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正如张静(2010)指出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方法仍然以讲授法为主,方法比较单一、重教法轻学法,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不能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性未得到充分尊重、教学方法和研究方法脱节,教学方法缺乏探索性、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发展等问题[3]。
1.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课堂教学方法依旧以灌输式讲解为主,教师仅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进行讲解和演示,学生只负责听和记,缺少参与、思考、探索,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课堂主角错位
目前高校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老师为课堂主角,主导课堂进程,而学生被边缘化,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被迫跟随老师的讲课节奏,全盘接受老师讲课内容,从而使得知识仅仅是单向由老师流向学生,互动机制断档,从而降低了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效率。
3.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呈现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的趋势,而青年教师由于步入教师岗位时间短、积累少,通常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且实践应用能力较低,尤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教法较为欠缺。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1.丰富教学方法
第一,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于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统一起来,要打破知识和信息由老师向学生的单向流动,创造师生互补互动的高效课堂。
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施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事先提出问题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后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探究知识规律、n堂进行个人汇报,从而既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完善和调整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
2.转换师生角色
第一,创建学生的讲台、教师的课堂。在课堂上形成教师 “去中心化”、学生“中心化”的教学模式,实施从“教”到“导”的转变,教师更多扮演建议者和辅佐者的形象,引导学生们走上讲台讲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观点,教师走下讲台倾听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同时学生可以根据疑惑之处给教师“留作业,提问题”,并由老师解答。
第二,建立师生平等关系。传统课堂中教师具有绝对权威性,虽然教师的权威性有效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但过度的权威却起着反作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不敢反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因此,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走下权威的“圣坛”,形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三、高校经管类课程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成因及措施
(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成因
1.学生轻视课堂学习
现阶段部分高校的课程考核仍存在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和平时积累、应对考试采取临时突击法的现象,从而使得课程考核很难考察和真实反应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造成学生的投机应付心理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2.闭卷考试存在不足
闭卷考核方式通常内容固定、形式单一、过于死板和教条,学生只需要背诵固定范围和固定内容,将记忆的内容临摹到卷子上就可拿到高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此外,闭卷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在考试过程中作弊,违反了学术诚信、违背了考试的公平性、甚至导致学业中断等严重后果。
3.应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应试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而知识又是能力的来源,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就没有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没有能力的提高,最终只能是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双重缺失,进而导致素质的缺失。因此,以应试为主要考核方式的教学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素质,更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经管类拔尖人才。
(二)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
1.注重课堂平时考核
鼓励教师将授课内容阶段化,注重课堂平时考核与阶段考核,而不是将知识内容一次性集中在期末考卷上,从而可追踪和反应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努力程度。例如,随机的课堂考试;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等等。此外,为保证平时成绩的质量,教师在设置平时考试内容的时候难易程度应当合理,不可因为是平时考试而降低考试难度。
2.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
多样化考核可以采用撰写学术论文、课外调研报告、项目计划书展示等等形式。为了保证论文和报告的撰写质量,应当综合考察论文选题、报告内容、框架设计、语言规范性和表达性,并依据这些指标设置评分标准。考核方式可通过小组形式,或是个人的课堂讲演来进行,并由学生和老师的共同评判给出成绩。通过实施这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弥补传统笔试考核的不足,进而达到既重视考试结果也重视平时学习效果的目的。
3.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体系
在完善理论课程考核体系的同时,还应进一步规范实践课程的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考核对学生未来考研、毕业、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经管类的实践课程考核的方式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性质进行,例如考核模拟公司经营的效果,考核金融相关软件的操作、考核计量软件的操作等。
参考文献
[1]刘宝玲.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44-46.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实践
高等学校首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任务主要是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通过大学教学的实践过程来实现。在大学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培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形势下,大学教学方法通常与教学效果和高等教育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如何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加强课堂教学方法管理,是高校管理者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实践研究的意义
教学方法改革是当今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教学方法对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重要影响,为实施素质教育理念,高校教师都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对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教学方法创新和改革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但是,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如何结合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推进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教学方法改革达成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也不系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形势下,高校课堂教学方法通常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学方法必然从“重视教”向“重视学”转变,高校管理部门、教师也从“研究教”向“研究学”转变,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实施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一个学校确立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把握科学的改革原则,找到有效的改革实施方式,经管理实践验证后将改革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推广,将对高校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重视度不够
学校各级领导虽然重视教学方法改革,但大多数院校、系部领导多为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或某个学科的专家,绝少是教育家。他们在办学理念、思维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是技术主义的,缺乏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刻认知和准确把握,最典型的就是,重科研轻教学、重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培养、重数字化的刚性管理轻人文化的分类管理。在教学方法上,同样以技术主义相对待,只是强调教学的规范性、严谨性,很少有激励教师探索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可行性措施,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
2.教学管理部门观念陈旧狭隘
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是小事,只是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问题。没有认识到教学方法是关系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问题,是一个涉及到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政策环境等的系统工程。由于观念陈旧狭隘,所以,教学方法改革仅仅被看作是教师个人的事,没有从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上加以重视,没有形成从上到下、从干部到教师、从教学到管理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3.基层单位在教研活动中对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较少
高等学校的教研室是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对提高育人质量具有直接且重要的作用。教研室在教研活动中,虽然经常研究教学改革,但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调整、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的协调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而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及其相关经验的交流较少。这种状况反映出,在基层教学管理中,对教学方法改革尚缺乏有力的推动。
4.教学检查中对教学方法改革状况的检查和分析较少
高等学校的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在各项教学检查和工作总结中,对教学方法改革状况的检查和分析较少。随着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工作的开展,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益完善、各项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力度加大,如教师的教案检查、多媒体教学课件检查、试卷和毕业论文检查、实践教学环节的各项检查等,对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各种相关检查乃至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总结中,都少有针对教学方法改革状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这无疑难以从宏观层面上对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
5.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教学方法的指导被忽视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一年都有大批青年教师走上课堂。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各高校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学校专门组织了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包括师德师风、教书育人、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等内容的培训,但对青年教师站稳讲台,改进教学方法却缺乏具体、深入的指导;有不少高校还对青年教师实行了导师制,选派了较优秀的中老年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一些青年教师反映,大多数指导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指导较少。因此,很多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时,不知怎样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满堂灌”或“读讲稿”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需加强教学方法的指导。
6.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广力度不足
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视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每一所高等学校涌现了一批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他们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学习和推广。但调查发现,这些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或者没有系统地归纳总结,或者只是在一定范围的教学研讨会上稍微提一下,就被搁置一边,很少由学校、院(系)有组织地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学习和借鉴。因此,许多教学方法改革的宝贵经验和做法难以得到广泛、深入地认知和推广。
7.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
高等学校对使用多媒体技术培训力度不足。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对采用信息技术教学重视不够,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接受老师灌输的被动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教学媒体充当了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违背了“认知学习理论”,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的实践
1.提高认识
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功能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学过程要使学生不仅习得知识,而且在课堂上也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行培养,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讲,不参与思考和分析,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教与学不能互动,培养上述种种能力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可见,必须充分认识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育人功能的极端首要性。
2.加强领导,保证改革有序进行
校、院(系)两级都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手段改革工作的领导,各院(系)要制订相应的措施,保证改革有序进行。高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要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战略高度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等观念落实夯实,改变重科研轻教学、重规范管理轻方法创新的工具主义做法,制定有利于调动教学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性的政策,大力营造提倡教学方法改革的氛围,加大力度,全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关心改革,并把实施改革的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和评优的重要内容。
同时,学校将积极以奖励等形式从经费上支持实施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基于现代技术的学习、网络教学,视实际效果确定奖励额度。各院(系)要积极划拨配套经费,同时保证奖励经费合理分配到有关教师,充分保护和发挥教师改革的积极性。
3.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方式上由“倡导改革”到“有组织的革命性变革”
大学教学方法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彻底的超越,必须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革命性变革,必须在高校内部形成自表层到深层协同转变的规模效应,必须有明确和实际的举措,形成一种文化和制度。大学教学方法的革命性变革,应是大学物质层、技术层、组织层和模式层的协同转变。物质层,比如多媒体教室及其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计算机、投影仪、实物展台等),是表层化的东西,也是比较容易转变的。技术层,涉及师生日常教学的基本活动和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辅助活动,技术层面的变革基本上是渐进性变革,它对原有能力的改造和提升不具根本性,实际上“倡导改革”的着眼点往往在这一层,改革缓慢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长期滞留在这一层不再继续深化。组织层,包括组织结构、教学流程、管理制度、高层管理等,与技术层主要是在单个价值子系统内实施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不同,组织层才从根本上涉及教学工作的全面,影响所有教学环节的运作,决定更大和更高层面的转变。模式层,它是决定教学系统本质特征的关系结构,主要包括大学教育教学的机制、体制和大学文化,大学教学方法革命性变革是一种哲学,是一种心法,核心和终点都在于模式层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只有模式和文化成功进行了转型,大学教学方法的革命性变革才能成功。
4.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
对青年教师教学方法的指导,需要从多个层面展开,着重抓好3项工作:一是在教研室内部,讲授同类课程的中老年教师,结合此类课程特点,与青年教师多作教学方法的交流。二是指导教师在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把教学方法的指导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高度关注,并适当跟班听课,了解青年教师的上课情况,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作深入具体的指导。三是在学校和二级学院举办的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中,把教学方法的培训列入重要议程,聘请优秀教师言传身教。当然,青年教师也要主动和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争取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并勇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5.加大教学方法研究、交流和推广应用力度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不同时间段,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特点,以及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方法都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各级教学管理中,要把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教研室应利用教研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交流。二是学校和二级学院(系)召开的教学研讨会,应该将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较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探讨和研究。三是在各类相关的教学检查和总结中,应对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树立具有优秀教学方法的教师典型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典型,并对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及时宣传推广和应用,从宏观层面上将教学方法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6.提高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效果
(1)切实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的管理。多媒体教室由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使用,并负责协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技术保障和资产管理,确保多媒体设备的正常运行,努力提高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扩大采用多媒体授课的课程门数,提高采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时数,并做好多媒体设施利用情况的登记、汇总工作。
(2)有重点有选择地实施多媒体教学。各院(系)应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有重点地选择实施多媒体授课的课程,严格审查不适合运用多媒体的课程,防止不适合的课程占据多媒体教室。在实施形式上,要避免“一刀切”,允许采用全程多媒体授课、部分多媒体授课等多种形式,可以购买课件,也可以自制课件。院(系)要加强对多媒体授课效果的检查。
(3)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务处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组织多媒体设备使用的技术培训、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和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鼓励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
7.大力推进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
(1)切实加强对教学设施的管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设施,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技术保障和管理,后勤集团(或物管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及清洁卫生,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使用,各院(系)负责安排和培训专业教师,推荐和提供教学软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技术培训与网络教学培训,图书馆负责对师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培训。
(2)努力提高教学设施的利用率。语音室、自主学习中心、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微格教室等要加强管理,全天开放,引导学生将先进技术手段用于学习。相关部门要制定语音室、自主学习中心、英语在线学习系统和微格教室的《使用细则》,各院(系)要明确规定各年级各专业学生的使用总量和频率。全体教职工都要引导学生将网络用于学习。
(3)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优化网络教学平台。学校将把数字化教学资源(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作为今后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考核验收指标,凡校级优秀课程必须实施网络教学并取得较好成效。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重点是不断完善与优化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使用的主要载体是网络课程课件(光盘和文字教材可以作为辅助的载体)。课件的设计要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和学校制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和管理办法》。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应具备教学资源库、网上作业系统、网上讨论系统、网上测试系统等。网络教学平台必须随着课程计划的变化而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对已经实施网络教学的课程要切实做好维护工作,使之不断优化。
(4)分层次实施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可分为2个层次开展:第一个层次是以网上课程为核心,将教学的全过程计算机网络化。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校园网)实施多媒体化的理论教学、课内外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测验、提问,以及进行网上考试、师生双向交流等。第二个层次是网络辅助教学,即在保留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情况下,把网络作为传统面授的补充,主要是借助网络拓宽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在网上提供电子教案(或课件)、参考资料、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答疑、讨论、测试等。
8.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1)教师角色由“播音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在当前,这种“口语+粉笔+黑板”的传道授业模式正逐步被有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的多媒体形式替代,教学过程由讲授说明的过程转变为通过情境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掌握新的知识,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主动地进行构建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定性东西的传声筒,照章行事的盲从者,而是发掘资源的向导,思想和技术咨询的指导者,教师的作用就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认识情境、架设认识桥梁,为学生发现知识作铺垫,让学生自己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发现新知、认识新知,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的地位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演员”,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发现者、探究者和创造者。
(2)由教“知识”转变为教“方法”。教学应该把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转移到以发展学生智能为主要任务;把侧重学习内容,转移到侧重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法的指导,通过理论的讲授,将学习方法和举一反三的思路教给学生。
(3)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那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学生乐于接受的程度,才决定着教师的主观愿望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呢?主要靠感染。这种感染是用教师的职业精神去感染,用教师对学生深情的爱去感染;用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去感染;用教师风趣幽默、抑扬顿挫、音容笑貌去感染。这样的课堂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致勃勃、思维活跃。
(4)以学法带教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传统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目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现代教学必须突出学法指导。一是在教学中体现学法,使教和学统一起来。二是不仅给学生知识形成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三是指导学生会迁移。四是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
(5)突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运用哪种教学方法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如分析判断能力、概括综合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等。教师要把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6)改革评价方式,培养创新品质。过去,我们判断正误,学生得分高低的依据是学生的答案是不是符合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是否照老师讲的方法去做。正是这样的评价机制,导致了学生只会围着教师、书本转,养成了安于现状、没有主见乐于抄袭的学习态度,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改革不合理的、不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评价机制。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学习如能及时、适度地作出评价,就能保持、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评价中启发、点拨学生,就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陆海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误区、盲点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68-169.
篇4
【关键词】高校 体育 教学改革 问题 应对
体育教学对于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非常重要。以往高校体育教学并不受到重视,但是在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等教育理念的提出,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也受到了诸多院校和教师的关注。就目前而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并不够完善、彻底。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应当深入教学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
一、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直在深入。但是仍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理念落后。终身体育教学提出后,诸多院校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也开始渗透这一理念。然而由于受到我国应试制度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理念的更新逐渐流于形式。尤其是高校学生并未正确认识到终身体育的内涵,消极对待体育改革。二是教学方式落后。实际上,诸多高校的体育课程安排已经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但是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中,很多体育教师仍是习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健美操、散打等教学课程中,基本是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机械模仿为主。另外,很多学生在选修科目之时主要考虑的是学分,并非是兴趣。三是体育课程单一。由于受到经费、师资力量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大部分高校都是选择一些较为常见的体育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如篮球、健美操等。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场地的限制,并未开设较为常见的足球课程。显然,课程的单一化直接导致了教学内容的传统化,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致于影响到高校体育改革的质量。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应对措施
1.创新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理念不仅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为了将体育教学理念深入贯彻在体育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和院校都应当结合教学实际,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在高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改革氛围,保证体育教学理念能够落到实处。
若要真正落实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因而,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结合教学实际和当前体育教学体育发展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并明确终身体育这一教学理念,采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改革。二是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方法、功能等,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认识。并促使高校体育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创新体育课堂,优化体育教学理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高校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拓展高校体育教师视野,彻底转变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三是体育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角度改革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最终使学生认识到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总的来说,创新并落实高校体育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学生、高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丰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丰富体育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最多高校已经实施学生自由选择体育课程,高校体育在改革教学方法要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质量。
正因为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体育课程,也导致了学生基础能力层次不齐的现象。可能有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体育课程的知识,而有的学生却一无所知,仅仅是因为兴趣才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高校体育教师,要自己转变思路,结合当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教师采用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欲望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独创性习惯,引导学生由传统的“学会”向“会学”转变。或者是采用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体育课堂的学习氛围。另外,高校体育教师在丰富教学方法时要重视淡化竞技,注重健身。毕竟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统一评价指标,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总的来说,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创新体育方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加强课程建设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模式等。而且实际上体育理论实践课程融合、实现体育俱乐部等课程改革方式也逐渐受到诸多高校的关注。因而,为了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高校应当结合实际,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首先,从理论课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增加健康体育方面的理论教育,如保健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真正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其次,高校应当结合教学大纲,适当增减体育课程。如增强休闲、健身等方面的课程,或者是增开必修课和专项选修课,保证学生在高校期间都能够全程参与体育教学。最后,高校应当重视加大师资力量建设,逐步完善高校的体育设施建设,从而为改革体育课程奠定基础。如建立足球场,开设足球课程。与此同时,还应当重视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和体育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教学实际丰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要加快课程改革,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叶蓁. 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及应对措施[J]. 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06:137-138.
[2]陈智峰.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 当代体育科技,2016,29:108+110.
篇5
《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来,教学效果极差。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
商务谈判;教学方法;改革
结合我院的《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及实施原则,对本学期所担任的课程《商务谈判》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特制订本改革方案。
1 《商务谈判》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商务谈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已经多次开设此门课程。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基本上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基本上是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即使有训练,也是短时间的课堂模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被动接受学习内容,教学效果极差。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2 《商务谈判》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以老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教师只是作为一种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
3 《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在《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3.1 整合教学内容,按谈判的进程以及谈判人员岗位能力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商务谈判的程序包括谈判的准备阶段、开局阶段、磋商阶段和签约阶段,在每个阶段都需要培养谈判人员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因此,将整个谈判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分别为理论基础模块、谈判过程模块、谈判中的技巧的运用模块。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系统的掌握教材体系,掌握商务谈判的知识又很大的帮助。
3.2 积极开展《商务谈判》课程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营销专业群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商务谈判》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
3.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环境,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的积极性。在《商务谈判》中可以尝试采用如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期末阶段,组织学生采用分组进行模拟谈判的形式来对学生所掌握的谈判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1)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商务活动的情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通过真实情景的模拟,达到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比如,在谈判的开局阶段,可以设置商务活动情景,让学生进行创造良好开局气氛的模拟,通过参与情景的模拟,能确切的理解如何创造开局气氛,并且其他同学可以对表演者进行综合评价,如表情、礼仪、语言等,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由老师做出评价和指导。再比如,在价格磋商阶段,可以进行双方讨价还价的情景模拟,在打破僵局阶段,可以进行如何打破僵局的情景模拟。通过学生进行情景的模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通过分析和研究现有的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在《商务谈判》教学过程中,搜集一些商务活动的案例,特别是对那些在商务活动中出现差错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通过分析案例,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而且还开阔了眼界。
(3)分组讨论法:针对一些特定的问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在整个小组的活动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的合作精神。
(4)模拟谈判教学法:模拟谈判在《商务谈判》实践教学中运用,通过在整个谈判活动过程中进行角色的扮演,就是要让学生熟悉商务谈判的内容,熟悉并掌握商务谈判的流程和谈判中的各种技巧。通过模拟谈判,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把较枯燥的理论融入生动有趣的实践过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模拟谈判既在《商务谈判》课程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谈判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又把它作为一种期末阶段的考核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和小组之间的模拟谈判,模仿真实场景,扮演相应角色,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掌握的商务谈判的知识进行考核和检验。
4 《商务谈判》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保障
(1)学院大力提倡教学方法改革;
(2)管理系教师的大力支持和提供帮助;
(3)任课教师认真备课,积极钻研各种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182-02
我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家长的重视,这是因为幼儿期是人类各种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表现力、感受力、理解能力和创造力,通过美术欣赏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发展其智力,以促进儿童全面协调发展。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存在问题,严重阻滞了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因此,要对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美术课程重新设置,改革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解决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作为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与众不同,应该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但大同小异的教学并没有彰显出院校的特殊性,培养出来的师资不能与现代幼儿教育相适应,相反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其他高校一些共性问题。例如课程设置不完善,理论脱离实际;教学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很强;课时比重分配不均,美术课时严重不足;课程内容受到压缩,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形式不灵活,课程组织实施缺乏差异性;美术教材内容陈旧滞后,缺少与各领域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师缺乏专业认知,教学方法单调枯燥,缺乏创新意识;普通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实践教学缺乏,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当前很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是来自纯美术学专业,他们缺乏相应的学前美术教育经验,运用纯美术专业教学方法严重脱离了幼儿美术教学的心理特点;他们大都不具备儿童心理学和儿童心理教育学知识,不能采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独特教育教学方法;缺乏学前教育知识学习背景;缺乏系统合理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没有较为系统的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往往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技能学习。因此,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改革形势严峻,必须进行大胆改革,方能进一步促进学前教育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全方位的改革措施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与一般美术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有区别的,除了培养能够胜任幼儿教育的师资之外,还要培养一批适合聋哑幼儿教育的师资。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美术技能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修订美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通过美术课程教学计划的修订、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案制订和培养目标的改革,培养出一批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扎实、艺术综合素质高的合格教师。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通过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制作、幼儿园环境设计、板书设计等知识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他们良好的艺术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将来能够熟练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服务于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往的美术教学内容就是简笔画、色彩、素描等一些美术基础知识,以及手工制作。美术教学内容应增设一些能够培养大学生具备儿童画创意能力、美术教学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和环境创设能力的课程。在以往开设的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版画等美术基础课之上,增加诸如手工制作、简笔画、舞台美术、美术欣赏等特色专业课程。例如:在必修课方面开设线描写生课程、色彩造型课程、儿童画课程等;在选修课方面开设西洋画、国画、版画、装饰画等一些具有拓展性的绘画工具课程,还可以开设诸如PowerPoint、Photoshop、Flash等作图软件课程,还要让学生学会操作数码相机、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之间的联接和转换。环境创设方面可以开设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和黑板报、墙板、布告栏和宣传广告等版式设计。从而改变以往只重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轻视技能的现象,彻底改革学前教育领域里的美术通识、美术专业教育、美术技能教育和美术实践教育等课程内容,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美术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就是要把美术课程内容细化为: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制作、应用实践四大块,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主要有:素描、线描写生、色彩写生、装饰色彩等;儿童画教学内容有:简笔画、儿童画、装饰画、版画四部分;手工制作教学内容有:装饰画、泥塑、折纸、布艺等;应用实践教学内容有:教具制作、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制作、板式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方法使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认知。由于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比较薄弱,现有美术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比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还要采取个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把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有效地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探索美术知识。加强美术实践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拓展学生自由思维空间。通过一些实践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校内外搞师生绘画、书法、手工艺等作品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和学习激情;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去附近幼儿园进行美术课堂见习和实习教学,让他们亲身感受学前儿童教学的特点和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还可以聘请幼儿园优秀美术教师和园长给学生上课,这样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地指导学生实践学习。
(四)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关涉到美术课程设置的改革,每个院校学前教育实际发展情况不同,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美术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可以增设培养大学生儿童画创意能力、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创设能力的美术教学课程。注重大学生的创新、专业、审美等能力培养。做到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试教、见习、观摩等实践活动。在以往开设的素描、色彩、速写、油画、国画、版画等专业美术基础课程之上,增设舞台美术、美术欣赏、民间美术等特色专业课程,美术课程类型设置要多样化,建设一个系统化的美术教学体系,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同时,还要改革以往那种问卷考试的评价方式,改为以实践实习为主的评价,如对学生在幼儿园进行的试讲开展实践性评价,通过多种角度、多个方向、丰富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提高美术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美术课程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要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除了绘画、手工等技能技巧训练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中外美术史和美术作品欣赏等美术理论课程和欣赏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水平和艺术审美能力;增设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版面设计、电脑美术、课件制作和幼儿园美术教材教法等课程,全面均衡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素质和综合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美术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例如与幼儿游戏课、音乐课、舞台剧等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细化课程设置和突出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特点,把儿童文学与绘画结合起来进行绘画创编,将美术理论与技能学习结合起来,以便将来更好地胜任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工作。
(五)教学方式的改革。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是教学方式改革的一大亮点。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信息为美术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美术课件的教学手段,通过影像、图片、声音等更加直观的教学形式,把授课内容更清晰条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起学习的欲望。运用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引导他们兼收并蓄的外向型学习。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搜集各种美术学习资料,建立班级QQ群,形成网络资源共享,业余时间自学美术知识。在美术作业布置方面不要限制学生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思维,鼓励他们出新、独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激情。
三、结语
幼儿美术教育在当前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在这个独生子女时代,很多家长害怕孩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因此对于学前教育特别的重视,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培养方面给予加强和提高,对现阶段的美术教学进行不断深入的改革,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体系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与策略,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美术教师也要积极参与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研究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崔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3).
[2]刘沛芬.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
[3]杨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3).
[4]薛正.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04).
[5]龚春艳.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作者简介:
篇7
关键词: 中职会计电算化 教学改革 教学思考
会计专业是我校开设较长的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为适应中职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成立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课题小组,我担任组长,组织任课教师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与探索。改革试点工作中,根据教改运行情况,市场调查分析、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意见和建议,使本课程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项目有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改进,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有关措施和规划也得到阶段性的落实。现就进行教学改试点以来会计电算化课程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改方案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1.制订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了组织好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有计划、有目标地实施,我们制订了会计电算化改革与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市场对会计人才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了教学改革的目标、组织领导、内容和步骤,为试点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制定了指导性框架。
2.修改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在校2014级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了较大的的调整和改革。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是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的,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参照。
3.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高,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以软件内容为主设置的有关项目,教师讲授时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即根据授课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将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模块,学生主动操作,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项目中的所有模块。这种类型的项目比较简单,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方式完成任务。也就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会计职业教育,真正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积极进行教学手段改革。根据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调整,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有了较大的进步。针对财经学生专门开设了财经专用机房,大部分教师都开发了适合自己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共享文件方式,让学生们可以有好的学习资源共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教学管理。学校和会计进行两级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模式,教务处与会计组都成立了教学督导小组,进行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检查。如课堂巡视、听课、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常规检查、公开课的交流、定期组织学生谈心、每班建立教学信息员制度,以及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如教师日志、学生课堂日志、学生反馈意见,以“一包三表”即学习资源包、行动导向表、学生学习导向表、学生学习评价表的形式汇总等。同时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工作职责、教学环节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较为完善的规范条例,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推动专业试点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2.师资建设。为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鼓励教师取得双师证书,同时,为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多参加相关财务软件公司组织的培训,或进入企业实践会计电算化工作,丰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适应教学,服务教学。
3.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会计电算化专业结合各方面的实际和专业性质,将继续在课程中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即“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教中学、教中做、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这样,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上课时,学习气氛更活跃,教学效果更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手段方面,全部课程已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讲解,使用“一包三表”让实务操作教学更直观。
4.建立合理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训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只需配备实训专用的桌椅即可;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即会计专业专用机房,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在实训室备有相关商品化财务软件,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在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和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应先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手工模拟实训,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然后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按不同项目,利用用友教学软件进行操作。
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网络教学必须具备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即课程网络课件)这两个基本条件。在教学实践中,借助校园网和课程网络课件(课件内容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视频、实验指导、实验习题、练习题库、疑难解答、自测考试等模块),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面,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安排,掌握学习主动权,实现个性化。
5.考核方式改变,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第一,重视平时的训练过程,不能把期末最后一次随堂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课程成绩。因此,按课程单元训练的比重及重要性分布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平时成绩源于学生课堂表现,促使学生认真上好每堂课。
第二,考试内容理论加实践。期末考试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理论题约占30%~40%,主要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另一部分实践题占50%~70%,这部分内容分成若干相对独立项目,按项目测试学生的上机实际动手能力,已取得较好效果。
总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的工作,我们的课题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改革,我们会不断探索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今后的电算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设置,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所存在的缺陷,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我国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相当差。
一、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普通初中毕业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英语不感兴趣。面对这种多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原有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也偏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教材方面,由于学生生源复杂,知识结构、层次不一,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符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在设备方面,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语音设备简陋、落后及资料缺乏等问题。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亟待充实和提高,使其在提高整体英语教学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师方面,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师资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有些学校英语教师比较紧缺,甚至借用其他专业的教师上英语课。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中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首先,应转变把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点,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质量的尺子的错误观念与认识。在这方面的做法是实现“五个转变”,即教学内容必须从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学应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篇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在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处理好两对“关系”,即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前者要树立学习知识是基础、培养能力是关键、提高学生综合索质是目的的思想,后者则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
(2)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英语教学内容包括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英语的语言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创造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现场使用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和先进技术的原始资料等。另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的使用已十分普遍,人机沟通能力成为必备的职业素养。英语教学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提示信息、通用和专业软件的使用说明、互联网络调用命令等都可纳入教学内容,成为高职英语教学十分实用而生动的教学内容。
(3)优化教学方法,向改革方法要质量。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教学方法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的总和。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探索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目前,英语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颇。英语教学在整体规划和科学性、系统性方面欠佳,教材、教法有待改进。在教改中应该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重点,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实验设计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作业的设计性、连续性和复杂性,倡导研究性学习。在考试方法上,改变一统天下的闭卷考试为开闭卷相结合。
(4)完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广大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建设起一支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来。
(5)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当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加“双师型”比例,不仅影响职业教育职能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学校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与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我们在能力和素养方面对其还有特殊的要求:①行业职业道德;②行业职业素质;③组织管理能力;④协调交往能力;⑤创新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篇9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普遍感到药物制剂技术内容繁杂、信息量大,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学时细化单元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教学。以上述问题为例,可把共有的基本操作设为单个项目,进行单项教学和实训,而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制备这4个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能力提高的需要选择某一个或几个单元项目进行学习和实训。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习负担,又可节约时间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方法改革
2.1改革项目———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流程教学法、比较归纳法、实物演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既消除了传统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弊端,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存在问题———教学方法多样但教学资源有限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资源有限成为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如任务驱动法中胶囊剂的制备,长期以来以阿司匹林胶囊制备为任务,案例教学法中胶囊剂的制备,以“毒胶囊”事件为案例,多样性体现不足。
2.3解决措施———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多渠道收集教学资源。可从药品生产一线(如合作生产企业),药店、医院等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收集;从各种教材中收集,如从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用书中收集;从各类报刊中收集,如《中国医药报》、《中国药业》、《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中国药事》等中收集;利用互联网收集。另一方面将收集的教学资源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针对性的选编,力图教学资源事例典型、内容精炼、贴近生活实际。
3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3.1改革项目———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简单的理论和实训独立开展的教学模式,向“教学做合一”转变,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在对药物制剂技术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对实践环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科学分解和组合,将每一模块细分为多个项目,每一项目按“选、定、做、查、演、评”六环节教学组织形式实施:(1)选项目,做准备;(2)定方案,分步骤;(3)做项目,练技能;(4)查问题,改方案;(5)演操作,说要点;(6)评优秀,谈体会。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技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存在问题———教学模式新颖但实践条件不够完善
将“教学做合一”贯穿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改革中,诞生了六环节教学组织形式。此项改革既要求师资队伍职业技能娴熟,又要求学院有满足学生校内外生产实训的条件。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一线工作实践经验,且自身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加之高职院校现有的生产实训条件只能进行常规剂型的实验室制备,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工作任务真实化、管理模式企业化及基地功能多样化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教改的实施。
3.3解决措施———企业培训,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篇10
【关键词】高职 无机化学 教学问题 改革措施
《无机化学》是高职化学、化工、制药及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审视高职《无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问题的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一、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的主旨是积累化学知识和科学素质,培养高技能的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由于受传统普通高等教育的长期影响,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定位不明,与课程标准和人才市场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出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教学理念落后,拘泥于传统人才培养规格,对教育部强调的“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指导方针认识不够透彻,忽视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对接。第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中过多关注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教学体系主要是围绕物质结构基础知识、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本原理、化学“四大平衡”计算等展开,对化学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以及化学原理与方法在化工领域的应用等涉及较少。第三,教学方法僵化。教师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和思维都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完成,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特别是缺乏高职教育必需的实践性教学,无法让学生了解企业和社会,严重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和以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学评价单一。以书面笔试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的对应性和激励性不足,难以很好地体现评价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三维”要求。
二、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针对高职《无机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学生就业导向为指南,积极探讨富有建设性的有效改革措施。
1.优化教学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使学生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必须遵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研究社会职业岗位要求,明确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这一大前提,积极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他们的主要就业竞争优势。只有摒弃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理念,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不过分追求课程理论的高深性,重视校内学习与未来实际工作的对应性,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2.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无机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性课程,要让学生获得未来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通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处理上打破统编教材的设置与结构,以少、精、新为原则实施教学内容的调整。具体内涵包括:①以介绍《无机化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适当增删组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针对性。如将原子、分子结构、化学键和配位键理论放在一起讲;介绍热力学平衡理论时,删掉高中学习过的平衡移动内容;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平衡整合在一起。③增加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无机化学》研究新成果,确保学生专业素质与岗位新需要的有效对接。
3.改革教学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教学的重点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动地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工作任务为导向,学习课程知识,形成职业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剖析无机化学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项目教学法(师生共同以某一生产项目为依托,将教学课题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等教学方法,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培养。
4.创新教学评价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情绪表现、学习态度、情感意识、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进行科学的判断。要做到对学生的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就应有所创新。要本着欣赏、发现和激励的原则,运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等多种方式。使教学评价有针对性、贴近学生心灵,在教学评价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的完美发挥中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
立足于求职就业导向的高职《无机化学》教学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认识和发现这一规律是每个高职《无机化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要明确教学中业已存在的问题,瞄准市场需求,本着够用为度、应用为主、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鲜活、精彩、灵动,切实推动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双妹.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