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5 17:4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院校;经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92-03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高峰的到来,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逐渐形成的良好就业立体建设体系,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急剧增加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仍导致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有明显下滑的趋势;同时,从近两年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中发现,多数毕业生出现对首次就业不满意、跳槽频繁、职业发展目标迷茫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完善适合高职教育发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稳定的职业指导体系,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现状
1.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也已经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未能对职业指导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等仍阻碍着职业指导工作职能的充分发挥。
2.职业指导课程缺乏全程性指导和落实。有效的职业指导能够使大学生正确择业、成功就业、稳定从业。这就要求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当前,大学生就业成为了每个高职院校的重中之重,为了促使大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重视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学方法简单、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安排上也未能达到国家标准的节数等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些院校课程开设过晚,最后一个学期才匆忙地对毕业生进行指导。这种指导,仅注重于提高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方法手段、技能技巧的内容方面,但是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帮助很少,使得很多学生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规划,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初衷有所分离,且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职(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
3.职业指导工作团队的专业化仍需进一步提高。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职业指导师资匮乏和专业素质不高仍是个影响职业指导工作的大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和成立专业的教师团队,上职业指导课的老师往往身兼数职,承担多种工作,无法专心致力于高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另一方面是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不高,专业师资缺乏,多数职业院校采用就业干事、辅导员、思想政治课教师等直接承担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这些情况会造成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的深度和广度严重不足。除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还存在教师水平不高,缺乏对就业市场了解等问题。职业指导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新兴课程。不但要求教师对社会敏锐的关注,还与管理学、礼仪学、心理学、职业规划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知识密不可分。职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也与职业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信息掌握及实战经验也有非常大的关系,而单一知识结构的老师并不能胜任如此广泛的学科知识要求。
4.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未能及时跟上。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构建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在许多实践领域取得了不少的突破和进展。然而,当前我国整个高职教育职业指导还不够成熟与完善,还处在探索阶段,且目前有限的理论探索远远无法满足工作实践的需求。比如对高职学生就业的特点和规律的调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高职学生就业原则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够透彻,无法系统的对职业指导工作进行理论指导,职业指导工作尚未达到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高职生职业指导理论体系也还没有具备系统性和自身特色。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转变观念,实现职业指导制度化。通过观念的转变,达到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职业指导的要求,并能提高职业指导的覆盖面以及多样化。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对职业指导课程的计划和职业指导过程主要环节的要求列入当年《就业工作评建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二级学院的院长签订责任状,此举不但明确职业指导课程的课时和要求,还对整个职业指导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同时,还明确规定经费的专项使用,确保经费的支持。通过形成职业指导的制度化,使得职业指导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2.改革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首先要调整的是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安排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课时的同时,做好本门课程的规范化、科学化设置安排。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职业指导课结合学生第三年在外定岗的特点,把60个课时安排在前四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大学生活适应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意识教育。第二学期则着重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道德培养,第三个学期学生求职技巧的培养和提高,第四个学期则进行就业程序、法规政策的指导。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学习框架体系,逐步提升学生知识积累和技能的体系。其次,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还需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转变,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比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职业指导课的教学。将“场景模拟、模拟招聘”等环节化解成一个一个实训项目,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完成项目,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再次,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活动促进学生意识的提高。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参加讲座,带领学生赴人才市场或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学习等,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企业、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战技能的提升。
3.优化教师团队,实现职业指导专业化、全员化。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建立一支具有职业指导专业技能的专兼职工作团队。首先,不断完善校、院级两级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机制,使学院级领导小组发挥更大作用。其次,加大专职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免费选送十几名优秀的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和考试,来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并由已获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老师来制定本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规划,并对任课老师进行职业指导培训,带领、指导全校教师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形成职业指导专业化。同时,聘请著名教育专家和学者、企业家、成功创业者、高级职业指导师、心理辅导专家和人力资源专家等担任兼职职业指导师,这支队伍实践经验丰富、说服力强,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再次,利用对毕业生的就业进行跟踪与管理的机会,组织职业指导教师到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深入招聘市场体验就业与择业的过程,从而提高职业指导教师实践素质,真正成为学生的“业师”。最后,学校积极树立全员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识,要求任课教师在上专业课程的同时,积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影响,适时引导学生养成合理的职业理想,以过硬的职业素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并教给学生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
4.注重研究总结,实现职业指导科研化。在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问题,通过不断地总结、研究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来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的创新与突破。首先,可以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申请课题组织人员研究等方式来实现职业指导的科研化。其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回访毕业生,到企业调研等方式,形成调研报告,为职业指导课形成第一手有利资料。再次,要求职业指导课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借鉴,并善于总结,积极撰写论文,提高科研能力,为职业指导课的发展添砖加瓦。2011年底通过对我校近300名学生的职业指导认知进行调查,85%的学生认为开展职业指导对他们的一生都非常重要;83%的学生认可学校现行的职业指导方式及职业指导课程模块,认为比较有特色,对自己以后就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75%的学生认可教师职业指导教学水平;73%的学生认为职业指导课程的考核方式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就业技巧及相关能力。由此可见,本文介绍的经验及做法对学生职业指导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总之,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我们在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整体建设时,除了在校内完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还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将教学知识实践化,将实践经验课堂化,构建起能培养学生可持续职业发展力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使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艳蔚,芦永刚.创新机制,大力开展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J].职业,2009,(24):118-120.
[2]马彦.基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高校职业指导对策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2):53-55.
篇2
【关键词】职业指导;困境;对策
一、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内容
(一)职业指导的含义
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对“职业指导”的解释是: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思考
大学生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相对于其他就业群体来说,文化基础较好;家庭负担相对较轻,就业压力较小;没有经受过挫折的磨砺,缺乏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生活经历相对单一,对劳动力市场没有足够的认识;自我设计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较欠缺,面对职业选择常常茫然无措。这些特征决定了针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该突出如下内容。
1.职业观念的指导。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的影响,分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择业就业观念变化的轨迹,引导大学生学会从社会需要、社会现实问题、市场规律、职业发展等多角度认识择业与就业现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这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2.职业目标的指导。清晰的职业目标会提高效率、信心、热情与动力。要帮助大学生分析确立目标的影响因素,如所学专业、兴趣和专长,还要考虑现实的市场供求关系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帮助大学生掌握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具体的、可量化的、能够实现的、注重结果的、有完成时间期限的有效目标。
3.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爱岗敬业、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开拓创新等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要帮助学生明确想做好工作离不开职业道德的自律力量的观念。
职业能力是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追求自我职业发展的立身之本。
4.求职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在搜集招聘信息、准备应聘材料、选择求职方式、参与招聘过程等求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有可总结的经验技巧,职业指导就是通过传授求职经验给大学生以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二、高质量职业指导面临的困境
1.职业指导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有调查显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就业期望值也有所提高,不愿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希望一毕业就成为白领、拿高薪,否则宁愿在家等待。这说明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特别缺乏对求职者职业观念的指导。
一些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时热衷于开大会、做大报告、大宣传,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职业指导中忽视了职业咨询、素质测评和职业设计等具体的职业指导内容,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使职业指导流于形式。
2.职业指导时间明显落后,缺乏过程化的渗透。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仅仅是停留在毕业年级单纯的就业指导方面,指导的内容更多地停留在就业选择和就业技巧,指导领域较窄。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学习过程的教育和指导。
3.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指导师资严重不足,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就业市场的复杂化,使职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具体体现在职业指导程序规范化、方法科学化、手段信息化等方面。
三、实施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通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教育是十分迫切、必要的。
1.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不应只针对毕业学生,应面对所有学生,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对学生个性化、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家认为,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如果从大一开始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无疑会让学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占尽先机。因此各高校可将大学生在校的时间按阶段划分,并在各时期内各有侧重的进行就业指导。
2.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职业心理辅导,使就业指导走上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道路。我国的就业市场己完全开放,因此,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是必须而必要的。就业指导中心和各院系应该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既熟悉学生工作又了解就业市场的师资人才,能经常性地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并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
各高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狠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通过专兼结合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校人学生心理咨询工作队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实施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并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董丽君.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13).
[2]何鹏飞.张卫新 吴进军.多元职业指导应用之路[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3,(7).
篇3
关键词:体验式 职业指导 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59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根据地方性院校的生源结构及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与探讨,并就应用在职业指导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自身的研究,以下就院校在职业指导方面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引用“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进行有效管理进行推介。
1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产生的背景
高校传统的职业指导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应运而生。此处先就当前社会就业形势及传统职业指导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
1.1 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压力
自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同时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东莞地区的高校普遍是以东莞本地生源为主,这种在家门口办学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弊处,特别是独立院校的学生生源结构就决定了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及价值观多样化,这使得他们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具体表现为学生依赖性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未来缺少规划,往往在学生毕业时,他们会感觉到彷徨与迷惘。
1.2 传统职业指导方式的不足
传统职业指导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确实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随着就业形势的改变,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传统职业指导把“学”与“实践”割裂开来,学生仅仅获得“被告知”的知识,永远只能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至于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决策能力、适应社会和环境变化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都无从谈起。在传统培训中,学生是被动式的参与,仅停留在感知的程度上,而就业是一个实践过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提高就业综合素质,提高择业成功率。
2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介绍、功能与作用
“体验式管理培训法”培训的对象是从业人员或预备从业人员,除了进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的培训外,更多的是让学员通过各种体验方法进行企业文化、职业道德、献身精神、人际沟通等技能素质的培养。把“体验式管理培训法”结合高校职业指导的实际情况,创新了高校“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
2.1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介绍
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引入“体验式”培训理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一般而言,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特点是让受教育者系统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或一个领域和一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合理移植将会给传统的高校职业指导带来以下转变:学生将由“被动接受” 向“主动拓展自我素质”转变;教学内容将由“单纯的政策法规讲授”向“更广泛的职业素质的训练”转变;教学中心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将由“单纯课堂讲授”向“多种方法并用”转变;教学重点将由“注重课程本身”向“注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转变。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专业化,构建了高校相对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建设。
2.2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功能
2.2.1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导向功能
一切的职业指导都是以人为本,“体验色”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导向功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不同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培养职业角色意识,了解企业文化,价值、经验和规范,从而确定个人职业理想,懂得个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职业道路。
2.2.2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定向功能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定向功能主要是基于运用多种测评方法与人职、能职匹配相结合,帮助得出学生对职业选择上能有更客观与科学的判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择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对个人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起到了重要作用。
2.2.3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信息提供、能力训练功能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信息提供、能力训练功能是一个整体功能。其包括在职业指导中根据学生针对目标职业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能力训练以及在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总体而言,“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信息提供、能力训练功能能让学生在增强自身能力与选择目标职业中处于有利位置,取得了求职、择业的主动权,也为了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2.2.4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促进发展功能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促进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促进职业发展与职业心理健康发展两方面。通过认知、选择、总结、反思这四个“体验式”的核心步骤,不断完善职业发展的方向,最终促进了学生在个人能力、个人发展空间、为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有比较大的提升。
2.3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作用
2.3.1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可以帮助职业选择
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是“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应用的最基本的作用。通过“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求职者解除“职业意识缺乏”、“难以定夺职业决策和策略”、“职业信息匮乏”、“自我认识不足”等各种有碍于职业选择的问题。
2.3.2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可以帮助职业选择稳定
许多求职人员在进行职业选择进入了岗位后,由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或难于融入企业文化等问题造成的职业选择不稳定比比皆是。“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从一开始就相对科学、客观地给求职者做出测评、并给予指导,协助其完成职业规划。“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同时强调跟踪服务,强调过程服务,排除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帮助职业选择稳定。
2.3.3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可以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
“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重视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在指导求职者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会以比较系统的理论与操作去帮助求职者做出相对完善的规划。伴随着求职者职业生涯的发展,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职业指导会全程化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更好的分析与建议,从而让求职者在其职业生涯上有长久稳定的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职业指导新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于学生在职业目标定向、人职匹配认知、职业能力训练与职业生涯发展意识等方面水平的提高都有着显著效果。对于其存在的不足,要进一步总结地方性独立学院其他职业指导方式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不断完善,并且加大工作力度,让更多的同学从中受益。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学校职业指导理念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下,更多为广大同学所喜闻乐见的辅导方式会应运而生,地方性独立学院的职业指导体系将更完善。
参考文献:
[1][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薛保红.体验式培训师培训教程[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4]章义伍.共赢领导力:提升领导能力的五种技术(第一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EB/OL].教育部网站,http://,2008-2-24.
[6]韩威,祁金利,魏搏.多层次、综合式大学生职业辅导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15).
[7]韩威,魏搏,蔡甄.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
[8]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
[9]吴旭红.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关系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
[10]陈健源,于海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实践探索[J].阅江学刊,2011,(3).
篇4
1 提高职业指导质量的意义
就业影响到社会和谐与稳定,影响到国民生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高等学校教育普遍化进度加快,每年高校毕业生以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我国的就业制度正从“包分配”的就业方式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过渡,在校大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方式带来的改变,表现为就业能力不足、职业意识薄弱,求职方法、技巧欠缺,择业期望值的过高或过低,带来对就业前景存在的渺茫或恐惧的心理等,成为大学生就业时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就需要加大高校职业指导力度,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综合性大学学生人数多、涉及到的专业多,这就增加了职业指导的难度。因此,综合性大学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综合性大学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合理选择职业的数量;有利于用人单位更好地招到合适、理想的人才,从而使人力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有利于国家、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2 综合性大学职业指导质量欠佳的原因
2.1 职业指导形式化
第一,混淆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的概念。职业指导的本质是为求职者(这里指大学生)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的过程。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起步阶段,而多数学校的职业指导正处在就业指导阶段这个起步阶段,把就业指导等同于职业指导,殊不知职业指导包含职业的培养、职业测评以及职业选择培养等更丰富的内容,使得职业指导形式化,职业指导的质量不高。
第二,职业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众所周知,综合性大学是指学科比较齐全,文、理、工、商、法皆有,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宏大,科研实力强劲的大学。这种大学的特点学科专业较多、涵盖范围广、就业涉及行业多,但是现阶段综合性大学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不深,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普遍适用性较高,很少有针对学生所学学科专业的特点以及本学科专业学生的特点做具有职业倾向性的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流于表面,没有针对性,学生兴趣不浓,导致学生对于就业观念、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能力培养没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导致职业指导质量不高。
2.2 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职业指导队伍主要是由学校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辅导员以及职业指导课教师组成。经调查,首先是指学校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在人员招聘上只按照一般行政人员标准招聘,很多都没有一定的学科背景,也没有考取过相关的职业证书,入职标准不高;职业指导人员工作中大多忙于处理如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办理违约、改派手续等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职业指导的具体工作,造成职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不高。其次,从事一线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少有职业指导的经历和经验,学校职业指导机构的不健全,使得辅导员也缺乏系统、专业的相关培训。最后,从事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职业指导课程的老师一般都是由其他教师兼任,授课内容理论多,实践少,对不同学科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了解较少,缺乏专业性。
2.3 创业教育在职业指导工作中发展较慢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上找到了一条出路,但从现状而言,创业教育在理论讲述上较多,在实际的支持、帮助上显得力不从心,创业教育以及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有待完善。
3 综合性大学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对策
从上述质量不高的原因来看,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提高职业指导质量的对策,为综合性大学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提供一些参考:
3.1 指导内容上,构建丰富的职业指导体系
目前的职业指导在指导内容上主要以“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以及毕业前的就业讲座为主,所以要丰富原有的指导内容,增加新的有效的指导内容。如,职业指导课程可按职业生涯管理、自主创业、职业能力拓展等分类教学;职业指导讲座也可按职业选择、职业兴趣、职业前景分析等内容,这样精细划分后更有针对性。职业指导课程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增加学生对本学科专业实际能力的培养,如与企业共建职业指导实习基地等,在指导内容上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3.2 指导机构上,建立完善的学院二级职业指导体系
综合性大学的职业指导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更应该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机构体系,即主要对学院职业指导机构进行完善,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工作能力强,团结进取,充满活力的专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实现这支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职人员队伍结构上划分为以下四类:(1)专门从事职业指导研究和咨询工作的辅导人员;(2)专门从事开发大学生人才供需市场的公关人员;(3)专门从事人才、政策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和人员;(4)专门从事就业安置工作的管理人员。使各类人员的工作蕴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从指导机构上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3.3 指导模式上,实行四年全程化的职业指导
只局限于大四阶段进行的一系列动员会和指导讲座只能称之为就业指导,做好职业指导一定要贯穿到大学四年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大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要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了解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本学 科专业、发展前景的了解;大二阶段指导重点帮助学生制定行动计划以及职业生涯决策;大三阶段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拓展,参加、观摩招聘会;大四阶段进行职业选择,通过自办模拟招聘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在求职技能、面试技巧、求职心理调适等方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给自己准确定位。在指导模式上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3.4 建立健全的职业指导成效考核评价体系
好的职业指导需要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定期评价,能够发现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更高质量上的职业指导。因此,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用科学、实用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评价就尤为重要。可选取在校生、学校、用人单位三个方面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面的可量化的二级指标,可通过调查问卷、经验总结法、对比法选出对每个一级指标具有重要影响、可量化的二级指标,定期对职业指导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价,找出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修正和改进,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最终达到学生就业满意的效果。每项指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学校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改,使此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问题更客观、更实用。
综上所述,在综合性大学提高职业指导的质量,让学生不仅当时满意,还能达到就业之后的满意,减少违约、毁约率,是一项长期、复杂又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工作,要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参考文献
篇5
职业指导教学和专业教学对培养学生技能和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同样重要。将职业指导与专业课程相渗透,结合专业教学来进行,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本文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为例来阐述如何将职业指导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以更好的做到:(1)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自我评价;(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高职业认同感和适应力;(3)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关键词】
职业指导;专业教学;ERP沙盘;渗透
1 职业指导教学与专业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1.1 职业指导的作用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为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职业指导能有效的宣传就业信息,进行职业指导,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顺利就业,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
1.2 职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普遍存在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的问题,大多通过课堂教学、知识讲座、就业咨询会、人才交流会等途径开展职业指导教育。但职业指导课的课程内容设置和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当前多数高校的职业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就业政策指导和就业形势分析上和就业的技能等方面。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一,授课多以讲座为主,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较差,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对课程的满意度评价也较低。
1.3 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发现,对专业知识学生只是表面的认知,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很少能有效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来解决实训或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这就说明即学生并不能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关系、专业与职业之间的联系,也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了。
1.4 两者相结合渗透的优势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专业教学和职业指导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专业教学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学生走向职场的基础。职业指导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日显重要。因此职业指导应融入专业教育过程,应当具体化,即要根据专业及就业岗位特点来进行职业指导,而不仅只是招生办或就业办人员和辅导员来授课。
2 职业指导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的渗透
2.1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简介
真实的经营交易环境是提高经管类学生实训(实习)的关键。ERP沙盘模拟实训是一种体验式教学,其主要特点是:(1)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让学生扮演CEO、营销总监等主要岗位角色来完成企业的六年的经营管理,第一年都有结果的反馈,并由教师进行分析和点评,使学生能进行当年经营的总结并做好下一年的经营规划(2)也是一种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涉及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及财务会计等课程内容,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各种知识应用到经营过程中,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3)选择人才的一种手段:企业在选拔经营管理人才时,可通过观察应征者在参与模拟活动中的表现来确定合适的人选。(4)也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方式:该实训模拟企业六年的经营管理活动,学生通过对一系列动态案例的连续不断的分析与决策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且每年都有决策执行结果的及时反馈。该实训能使学生直观地体验知识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2.2 职业指导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2.2.1了解职业及其相关概念,理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大学生择业盲目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职业的概念是模糊甚至是没有概念的。ERP沙盘模拟实训中的管理分工恰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职业和岗位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实训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学生分别担任执行总裁(CEO)、财务总监、生产总监、营销总监和采购总监等岗位,并有相关的岗位职责要求。
2.2.2了解行业(企业)运作机制,树立规范意识
ERP沙盘模拟实训使学生了解生产型企业的经营流程,通过营销规划、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的运作,理解各种业务的内在关系。学生通过财务、营销、生产、物流等相关部门的业务操作,了解了各部门的主要业务活动,而经营的结果则会让学生了解并明白各部门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各部门密切协作才能完成企业的整体目标,从而使企业发展得更好。通过实训,学生掌握生产型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而扩展到一般企业(相关行业)的运行机制。并了解了该行业(职业)的运用机制和一般规则。树立规范意识,养成遵章守法,做事严谨的良好职业作风。
2.2.3了解职场规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行有行规,每一行业,第一个岗位都有它应该遵守的制度和规则。每一位职业人都要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ERP沙盘实训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了企业中不同的角色应该尽的职责以及要胜任这个角色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2.2.4仿真创业经营,培养创业精神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通过模拟经营,在一定的启动资金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经营。通过六年的经营,有的企业成功了,有的企业失败了。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决策的结果,这等于完全是学生自己创业并得到了结果的反馈。经营的成败让学生明白了创业需要的条件和因素,并真真实实的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进一步认清自我与创业,深刻体会资金并不是决定创业成功的唯一因素,即使有了资金创业也不一定会成功,树立理财意识,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方法。
2.2.5 提高自我认知,理解人职匹配的内涵
个体特征包括个性的因素以及自我形象、社会角色,是一种相对持久的个体行为的特点,不同的职业活动,所要求的个体特征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各种个体特征中,对于职业影响最大的就是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是分析绩效的一个重要维度。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也说明了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对自己的个体特征并不太了解,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与个人的专业和个性、兴趣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择业的盲目性和初次就业的高离职率。
3 结论
本文只是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这一门专业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结合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来进行研究并证明职业指导和专业教学两者是可以融合,并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但该课程具有特殊性,至于如何更好的将职业指导渗透到其它的专业理论和实训课程教学,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篇6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 威海 264210)
【摘 要】在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形势下,职业指导服务显得更为重要。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引入到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有助于促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和就业的质量,最大可能的做到人尽其才,人职匹配。
关键词 精细化;职业指导;高校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精细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和运用。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优[1] 。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可以引入到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精细化职业指导是职业指导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新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1 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涵义
精细化职业指导,是面向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发展特点、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群体,除了给予普遍的、常规的共性职业指导和培养外,还需要分门别类的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就业指导、职业辅导和资源匹配,对学生做精细培养,不仅达到使学生成功就业的目的,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还能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1]。
2 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途径
2.1 提高对职业指导的认识
很多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不够重视,观念落后,投入不够,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仅仅局限于毕业生,将职业指导与毕业生就业指导混为一谈,没有认识到职业指导是一种全程化的教育体制,而不是阶段性的教育环节。职业指导的内容狭隘,主要局限于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
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就是要把职业指导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从大一入学开始,实施分年级指导。针对一年级的学生,职业指导教师要面向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意识。通过各种评估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引导他们制定一份适合自身的学业发展计划。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有意识的搭建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全面发展自身素质。引导学生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要进行一些法律法规的解读,求职技巧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及时了解就业信息。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完成角色的转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最终就业夯实基础。
2.2 制定健全的职业指导工作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保障精细化职业指导落到实处的根本。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多个部门的工作。只有遵循健全的规章制度,采取科学的态度,对工作内容做好精心规划,细化工作流程,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才能保障职业指导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
2.3 建立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
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多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就业指导课的教师。职业指导教师的数量不足,而且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学校要为职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学习提供条件,加强职业指导教师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专业教师也要参与到职业指导工作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灌输相关的职业知识,穿插本专业一些新的就业动态政策等信息,有效的加深大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发展的认识。
2.4 开辟多元化职业指导模式
2.4.1 调整职业指导教学计划
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要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职业指导课程按照内容分别设置一些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过教学计划上的模块设置,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满足学生不同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4.2 开展系列职业讲座
聘请专家为学生进行系列职业指导讲座,通过专题讲座、实践演练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力素质的要求,开阔视野,更新择业、创业观念[2]。
2.4.3 开展多样化的职业指导实践活动
整合学校相关部门资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创业、创办就业社团、优秀毕业生访谈和模拟招聘会等。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2]
2.4.4 建立职业指导信息网络
职业指导网可以涵盖就业指导远程教育网络、就业培训的平台、心理咨询辅导网、用人单位就业信息网、学生咨询交流的平台等。学生通过职业指导网学习有关职业的知识,进行心理咨询,实时搜索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还可以与教师、专家或用人单位互动交流。
2.4.5 校企合作,创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创立大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了解自身专业,吸收经验,检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找出差距,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2.5 以人为本,开展个性化服务
职业指导应该做到以人为本,点面结合,即为全体学生开展的共性指导和为学生个体提供的个性指导相结合。共性指导是指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的基础性指导。个性指导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开展个性化的咨询和服务。个性化是职业指导精细化的突出特点。个性化的职业指导要利用各种测评、咨询手段,帮助学生客观、充分的认识自己,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使学生的职业选择既符合自己的志趣,也适应社会的需求。
2.6 建立精细的、全面的信息数据库
要想更好的为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必须以精细的、全面的信息数据作为基础[3]。
一方面,要全面、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情况。学校通过各种测评软件和咨询,给学生建立个人的信息档案,并做好跟踪调查,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学校根据学生的档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充分的认识自己。及时收集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跟踪服务调查,了解进入用人单位的毕业生是否能顺利通过试用期,适时进行监控,并随时提供帮助。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要全面、准确的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学校通过走访调查用人单位,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和变化,从而为学校的招生、教学乃至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3 结束语
精细化职业指导是职业指导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大学生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有助于促进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能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职匹配。
参考文献
[1]张小燕,尹杰.“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6):89-91.
[2]徐春艳.高职院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89-92.
篇7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就业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市场存在明显供求矛盾。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显现,毕业生就业是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如何在大学过程中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是大学生大学生涯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却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首先,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就可以看出好的职业指导是多么重要。
从大学生自身因素方面,就业前大学生如何选择职业,是需要对自身能力综合的认识。一个人的个性往往对人选择职业和事业成功有很大影响。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兴趣是爱好的推动者,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同的职业,其对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人们在进入某种职业时,除受能力的制约外,还受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用人单位方面,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的一些要求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想要选择何种职业,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是听别人的建议择业,导致工作不适合自己。如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用工单位的这些条件,无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在高校专业改革方面,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以大学生的年龄,智力已趋于成熟。十多年的学习,他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无论这种方法的差异如何,至少我们可以自己主动去获取,好多东西我们应该自主学习。只有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学习包括更新自己原有的专业知识,掌握新技能,结合各门学科知识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加深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对其自身的要求,我认为首先就是教师要拥有稳定的精神状态。一个教师稳定的精神状态来自对自己职业教学的理性把握。如果他没有正确的认知与思考支撑,没有独立的审视精神,没有一定的思辩能力,教师就很容易在世俗的浪潮中湮没自我。所以教师自身不仅要用更加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还要从阅读过的经典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著作中做出一定的理性思考。
面对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非常关键。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身的调整。大学生应转变观念,还应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抓住机遇,发挥一技之长,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大学生要注意不断培养自身的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这样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才会具有持续的较强的竞争力。
第二,高校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开设实践课程,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合理的指导目标。首先明确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明确的职业目标。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以及为什么选择某种职业,通常都是以其职业理想为出发点的。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其次,指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然后,指导大学生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依据。一般来说,进入岗位的新人,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
大学生要树立好择业的观点,调整好就业心态。当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职业指导理论铺天盖地,可谓是层出不穷。可是它们真正的价值却是参差不齐的。当下职业指导是时代主流,每天都有知识在出现和发展,每个人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着先进的教学理论。通过职业指导理论的学习,通过总结,将理论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给养。
参考文献:
[1]李志春. 大学生就业难的综合症.
[2]李帆.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分析变业观念的转变.
[3]郭宗海,孙朝晖. 用科学分析为求职导航.
[4]刘万永. 教育部官员解析大学生就业难.
[5]孙祥. 当前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其对策.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阶段性教育
大学生的成长不同于其他团体成员。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学习直至就业,整个过程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学生本人,均需在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前提下,制定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在竞争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征是:对知识和成功非常渴求、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客观评价自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亟须形成一定的教育机制、管理措施和专业队伍,结合课程设置和学生发展实际,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能力、性格和兴趣进行辅导和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有助于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且采取各种积极行动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①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普遍表现出以下特点:
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全面。大学生没有了中学升学的压力,紧张与繁忙之后是对自身的放松,生涯规划更无从谈起。很多大学生知道有就业指导中心,但仅知道这个部门负责统计毕业生信息、搜集并张贴用人单位信息、开设就业指导课等。一旦被问及如果自己在就业方面遇到难题,会咨询就业指导中心吗?回答往往不令人满意。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遇到就业难题首先选择咨询家长,其次是亲朋好友,再次是老师,最后才是向就业指导中心求助。这说明,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的心目中只是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机构,而没有起到给学生很好的引导和提供帮助的作用。
就业指导中心师资队伍不完善。据笔者了解,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有10多位,分别负责对外联络部、职业发展部、就业管理部、网络信息部、办公室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而且各部室的工作还进行了细分。而国外大学的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更好。比如哈佛大学共有12个学院,各个学院都设立了自己的职业指导中心;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高,很多人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士学位;职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与毕业生学生比,数量多、工作队伍力量强大。另如,肯尼迪政府学院每年大约有500名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就有8名。②目前国内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只是忙于事务性的工作,对于如何开设生涯规划课,如何针对全校学生的普遍特点及个性特征整合资源开展具有创新性的工作等,还不够重视。高校需要在提高学生认知的前提下,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及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对生源及就业市场调查、总结和宣讲的力度还不够。如何建立起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来指导和支撑招生、就业工作,指导生涯规划课怎样开设,怎样引导每位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及公司信息等,还有待高校做进一步的思考。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个性特征建立学生档案,档案除包括反映学生基本情况的客观资料外,还应以动态、发展的方式对学生的生理状况、思想品德、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志向等内容进行全面跟踪分析与了解。加强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个体咨询,切实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③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
最初的职业指导是帕森斯(Parsons)于1908年在波士顿为就业困难的社会青年提供的帮助。哈佛大学的职业指导培训则开始于1911年。④国外的职业指导从此初见端倪,在大学或社会团体中被广泛用来规划个人的人生发展。众多理论研究成果与成功实例向我们说明,人生需要规划才能获得更大成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帮助刚入学的青少年确定未来成才目标,解决青少年学生在理想、信念和自我实现中的困惑,如自我迷失、对未来不确定、对生存缺乏安全感等,使学生能放眼未来并立足当前,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⑤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用人单位选人的第一标准,其次是知识和能力。开设生涯规划课,督促学生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对学习生活进行安排,分阶段地发展自己。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教导学生做人和做事,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标准,除去功利、虚荣和浮华的外衣,得到学术上、思想上和心灵上的真正宁静。
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择业、就业相结合。职业生涯目标确立后,有利于教师制定生涯规划课的内容和形式,更有利于学生有重点和有针对性地去发展。把学校教育与社会联系起来,特别是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更清楚地定位自己,仔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在择业时就不显得盲目,能尽快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合理设置课程,将生涯规划课纳入教学计划。首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要明确,学校的整改措施要到位、准确,学生才能自觉地用以指导自身的职业发展。其次,可以将生涯规划课设为必修课或限选课,丰富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在教师安排方面,由校领导或博士生、主管各二级学院的领导或者毕业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在内容方面,除了介绍就业形势,还要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引导。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按大学生感兴趣程度高低排列的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依次为:求职技巧;面试辅导;职业前景及行业资讯讲座;专家一对一咨询;职业测评;网络职业生涯规划辅导。⑥在上课形式方面,可以采用团队报告、印刷辅导书、职业生涯专家讲座、企业观摩等。最后,可以将服饰礼仪、人文素质修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等分章节编排在生涯规划课中,既整合了资源,又能给学生全面引导。
壮大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整合各种资源,优化队伍。高校应对就业指导机构加派足够人力物力,明确方向,划分任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多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整合各种资源,安排专业心理教师、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外聘企业家等经验丰富的人员给学生上课。上课内容可以加入模拟面试、强化求职技巧、锻炼临场应变力等实践活动。此外,可以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教育:大一时引导学生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大学生活,尽快熟悉学校规章制度和校园环境,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及比赛;大二时除了担任各社团干部干事、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外,还应该把能力延伸至社会进行锻炼;大三时确立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努力,比如考研、出国或就业、创业等,并开始做准备,同时在假期制作好自己的简历;大四时整合自身学习成果,整理人脉资源,主动出击,寻找就业机会。
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服务于社会。学校要清楚地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在生涯教育中,明确规定学生每年应该做的事情。无论是送学生到校办企业或实践基地实习,还是把企业请进来,与企业长期合作办学,都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更有学习热情和干劲,也更能实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与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引导学生。多数大学生对社会缺乏充分了解,社会阅历比较单薄,容易受家庭、亲戚朋友和同学的影响。⑦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这要求学校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学生毕业前,由二级学院毕业生辅导员写一封给家长的信,提及当今就业形式和学校就业情况,谈及家长正确引导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提出对家长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和给出好建议的希望,从而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
建立职业生涯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及生涯规划课的实践,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生涯评估体系,使就业指导工作形成系统的学科知识,并不断进行研究、创新和实践。此外,要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当前形势的熟悉程度、对课程设置的建议以及最关注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要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建立档案,搜集学生就业建议和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及资料,确保就业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作者单位: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注释
①刘淑艳:“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思考”,《教育探索》,2006年第4期。
②萧淑贞:“哈佛如何开展职业指导”,《中国教育报》,2005年4月1日。
③花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指导的调查与分析”,《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④龙立荣,李晔:“职业辅导思想的历史嬗变――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⑤沈烈敏,王玉凤:“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探索》,2007年第4期。
篇9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院校;实施与策略
我国高校扩招以来,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全国普通高校2012届毕业生总数为680万,比2011届多20万人。高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给全社会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恐慌,“毕业即失业”已是现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侧面写照。反观高职院校,招生、就业率却不断攀升,源于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的高度重视。为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更好的提高就业率,笔者认为,要重视职业指导,开展积极有效的职业指导实施策略,真正把握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将从基本情况、实施与策略、重要意义三个方面来论述。
1 基本情况
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2011年秋季面向18个省市招收全日制大专生2167人,大专新生报到率为87.2%(按国家计划加投放计划共2485人为基数计算),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截止2011年7月1日)达85%左右(最后以省教育厅的数据为准)。2012年,湖南省高考生源下降3万人的情况下,我院仍招生2688名,报到率92.69%,比2011年上升5.4%。且三本线以上的考生占近40%,生源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招生与就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院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截止2012年8月1日)达89.09%。其中 “订单”学生1602人,“订单培养”率达68.8%。2013届毕业生中订单学生1799人,“订单培养”率已达79.5%,比2012年高出10.7%。大专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位于全省同类学校前列。学院通过各种形式的反馈与调查,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达96%,用人单位对我院就业工作满意度达97%,专业对口率为91.25%,学生就业安全率100%,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的局面。为此自2011年以来,我院连续两次被省教育考试院授予2011年度招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湖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我院的招生与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题采访与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2 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是指为学生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也称“就业指导”。结合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其他相关兄弟院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良好的职业指导的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
一是加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选派相关10人次参加了全国高校高级创业指导师和全省中、高级职业指导师培训与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质。
二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将职业指导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滚动式模块教学,凸显学与练的统一。每一个老师负责一、二个模块,使老师集中精力广泛搜集信息,对自己负责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2.2 就业指导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一是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各个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法律法规以及创业教育等。二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素质教育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模拟招聘会、成功人士报告会、课外活动、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基层等急需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和顶岗实习。“十一黄金周”期间和春节前后,我院组织铁路专业千名名学生参加铁路旅客组织工作;通过实习帮助学生准确定位,克服学生择业时出现的眼高手低和就业后频频跳槽等现象。
2.3 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
一是建立了及时、有效、全面、完备的网上就业信息收集与服务系统,对内服务毕业生,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以便学生随时查询;对外服务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招聘信息,接受网上就业服务推荐、自荐,方便学生和企业在网络上进行直接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二是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准确的优势,完善了校园就业信息网,并与教育部就业服务一体
系统、中国企业人才网、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省、市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相关轨道类企业等网站实现链接或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2.4 学生职业咨询全面铺开
一是建立职业咨询室,面向全体人员,开放、公平、义务服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接受一对一的专业咨询。职业咨询室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以及各种途径,如面询、电话咨询、邮件咨询等,采用模拟个案研究法、情景模拟法等技术帮助学生澄清困惑,解答疑难。
二是通过专题讲座或谈心的形式,经常与学生谈思想、谈就业、谈发展,以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引导毕业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对于特困生,重点帮扶,解决其后顾之忧。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建立联系,特殊人群特殊关注和帮扶。
2.5 帮助大学生创业实践
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制度和创业基地,进驻株洲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并创建了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指导等全过程服务,每年举办并组织多名学生参加了syb、gyb创业培训班。通过创业教育与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提升了毕业生的创业能力。2012届毕业生中已有2个团队10名毕业生成功创业。
2.6 结合市场需求帮助学生找准定位
专业的设置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只有准确的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脉搏,适时调整办学方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以我院信息技术系为例,系领导带领职业指导师们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了解到我国铁路由普铁向动车、高铁逐级攀升发展迅速,急需大量的专门技术工人,且铁路近十年来没有招收技术工人的信息后,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将人才培养定位在服务于“铁路”这个核心上,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具体。新开设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专门为铁路和地铁输送专业的信号工、通信工。依托和发挥铁路系统的就业优势,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铁路与学院的无缝对接。让专业服务于行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的办学方针落到实处,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明确的定位和专门的出路,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学生未毕业就一抢而空。
3 重要意义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对改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职业指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对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准备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需求。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不断进行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竞争、挑战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对于我国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 reardon,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侯志瑾,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5.
[3] 肖丽玲.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救助策略[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028(5).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2007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495万人,2008年更将达到559万人。因此,在未来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很有必要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科学认识就业环境,树立明确的目标,在四年有限而宝贵的时间里掌握有效的知识和技能,发挥个人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及其意义
职业生涯是指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由于心理、社会、经济、生理以及机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工作、职业的发展变化。职业的发展是个人发展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它跨越人的整个一生并涵盖个人的自我概念、家庭生活,以及个人所处的环境、文化氛围的方方面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评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在就业时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的放矢。通过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进行合理的、全面的定位,并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大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职业生涯中的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再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扩大自己所需要的人生资源,并将不同的人生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规划,实现动态的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还比较淡薄。目前,虽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真正普及还远远不够。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没有进行过职业生涯的思考和规划,尚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对自己人生发展与就业的意义。他们在大学里除了读书和参加相关活动之外,对“将来如何发展”、“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等问题从未做过认真考虑,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缺乏认真的准备。有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于学校、老师和家长。另外,一部分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没有向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宣传。
2、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个人的自我规划和学校、社会的职业生涯指导结合起来进行,不是仅靠几个指导教师和几场讲座就可以完成的。目前,有些高校还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比例投入资金和人力来发展职业生涯教育。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安置、派遣等层面上。由于缺乏对学生的系统培训和教育,使学生把职业规划与求职技巧、参加招聘会等同起来。
3、缺乏专业和有针对性的测评工具。测评是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它包含了对个体的生理、认知以及情感的测量和评价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跨学科的技术。职业测评能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特点,作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的参考。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测评工具是针对社会群体开发的,并不适合大学生这一群体。国内的测评,也主要是引进欧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这种“引进”会因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差异和翻译偏差而产生问题,但本土化的修订还远远不够,一些测评软件中的常模也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学生的特点。
4、缺少专业化、职业化、长期稳定的工作队伍。全国大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一般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来进行的,专业化水平有限,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和专业技能。专职的授课教师比较少,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的专门人员尤其严重不足。呈现出从事就业指导实践工作的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从事理论研究的没有从事就业指导的实践工作,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由于部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还没有普遍推开,在从事一定时间辅导员工作后就会面临“转岗”的局面,也造成了这支队伍的不稳定。
三、解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社会的发展深深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进而影响我们对职业的规划和追求。作为社会剧变的产物,生涯规划已成为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重要任务。首先,高校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育理念。其次,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规划中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和广大学生中开展起来。
2、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计划之中。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科研机构等机构,学校领导、专业工作者、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人员组成,各类人员齐抓共管,共同发挥作用,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咨询,并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研讨活动。重点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从学生一进校就进行职业教育,第一年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接触和了解;第二年要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兴趣和专长;第三年要帮助学生收集企业、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的感受;第四年指导学生进行写求职信,参加面试等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举办各种就业市场活动。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就业能力和做好就业准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关键。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针对不同的专业,编写相应的就业指导教材,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践活动、文化素质等教育课程,课程的设置要有前瞻性,使学生了解学科相关职业最前沿的动向与发展。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缩减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之间的差距。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以及案例教学法。
4、选择和开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测评工具。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测评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教育和职业选择中的作用。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凭借内部人员或与外部的测评机构共同开发。通过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毕业生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高校在选择和开发适合的测评工具时,应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5、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强、素质高的职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根本在于教师。一个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要通过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才测评与统计、就业求职心理研究、劳动人事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培训。使他们熟知大学生就业政策、就业管理业务、就业教育方法。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