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13 10:4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教育

篇1

【摘要】审美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的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文、寓教于情、渗透在作业之中有利于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 初中数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具有思想教育的潜在功能;通过美育,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在培养非能力因素(动机、兴趣、意志等)中起到积极作用;通过教学审美方法的训练、逻辑思维和非逻辑能力得到提高。

那么,在初中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呢?

1 寓教于文

所谓“文”,是指数学知识教学。美育必须在数学教育知识中进行,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始终,即在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审美教育。超越于教材内容单独说教或课前后的娇柔造作地引入一些环节,则对审美教育没有积极作用。具体地说,完成美育的过程也就是完成智育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学习,将它融洽在知识的传授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找准知识内容与审美因素的结合点,将美育不失时机的渗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教学审美因素,使学生塑造数学之美。

1.1 简捷美:数学家们常以简单性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简单性是数学美的基本表达形式,著名数学高尔基说:“去追求一种最美和最简捷的证明,及是吸引我去研究的动力”。“数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美的解答则是指一个困难、复杂的问题简单解答”。初中数学中,蕴含着众多简捷美的因素,例: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方是乘法的简便运算,代数式是将自然语言数学化的简单式子,数学中的数学符号都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捷美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把握时机逐渐渗透,以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唤发出求知的欲望。

1.2 和谐美:“和谐美”可谓“统一性”,是指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呈现出来的和谐、一致。在数学中,体现在推理论证的严谨性和矛盾性,在一定意义上的不变性。数的概念不断扩张而运算法则,定律不变;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可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中去;园的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可统一成园幂定理;有理数的除法统一成乘法等。要启发学生对数学结构统一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进行和谐美的熏陶和教育。黄金分割是几何学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充满着和谐美,教学中可适当介绍其应用,如照相时,取主要景物为黄金分割点处,效果更好。这充分体现了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小学的分数与初中的分式对比讲解,既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上的统一美。

1.3 对称美:所谓对称美是指成某一事物或对象的两个部分的对等性,给人以美的感受,数学形式和结构的对称性;数学解题的对称方法往往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简捷明快,这些都是对称美的具体展现。对称美是数学发明与创造中的重要美学因素。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这些因素,渗透审美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对称美。例:“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与“两直线确定一个点”根据对称性,帮助学生理解定理的实质和对称线的记忆,打破机械识记的呆板模式,同时体会定理的形式和结构的对称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喜爱,陶冶美的情操。

1.4 奇异美:奇异美是指教学中原有的习惯法规和统一格局被新的事物的突破,或出乎意料,超乎想象的结果,所带来的新颖和奇特。教学中要抓住有关内容去启发学生去追捕奇异美,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增强认识的鲜明性,使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甚至久久难忘。例:两组边及其中一边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未必全等,但满足上述条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却全等,这出乎意料的结果打破了学生平静的思维,产生奇异的观念,课本中诸多此类的题材较多,教学中把握机遇渗透奇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寓教于情

在美的享受中启迪人的心灵,唤起精神的升华,以人物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具有生动性、情绪性的特点,它能使学生激动、惊奇、欣喜、奋发、震憾学生的心灵,唤发出朝气蓬勃的学生动力,开发非智力因素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2.1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人物的高兴品质,塑造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中,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实际,适当介绍数学家的光辉业绩、高贵品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造就学生的美好心灵。如华罗庚去掉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为祖国的数学研究事业贡献毕业精力,这些事迹,对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有很重要的作用。

2.2 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潜移默认: 大教育家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教学中运用优美的教学形式,绘制漂亮的数学图形,使用优美的数学语言,书写精美的板书,老师衣作整洁,教态优美等,都会给学生以数学美的陶冶。从而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愉快地获取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老师的言行之美。

2.3 教学过程的艺术化,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学过程的艺术化有三个标准:(1)教师的理解、兴趣、爱好与学生理解、兴趣、爱好产生情感共鸣。(2)教学过程寓于变化,波澜起伏。(3)教学过程井然有序,环环紧扣。教学时,善于运用知识的魅力巧设悬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入课题,设计趣味性的例题等等,都是教学过程艺术化的具体表现。

3 在作业中渗透审美教育

学生作业既是运用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也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刻苦钻研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从中领悟到:数学结构的和谐和统一美,解题方法的简捷美,逻辑思维的不断完善――数学特殊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高尚的审美情操。

3.1 利用数学题结构,渗透审美教育。数学题结构的和谐,对称等可让学生领略到“统一美”、“对称美”。例如:《几何》中正三角形的边距:半径:高=1:2:3。此题结构显得多么和谐有序。用代数式表示应用题,感受到简捷美,编拟精选思想内容好的应用题,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3.2 通过作图训练,培养学生对称美、和谐美。适当的作图训练,只要严格要求,学生无意识地感受到图形的美。学生画函授图象时,要求学生用坐标纸画图,再用平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画图中受到数学美的教育。作抛物线时,学生对对称、和谐美有深刻体会。作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也是渗透美的好教材。

篇2

初中数学课堂是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场所,赏识教育的运用为初中数学的教学营造出更富有情感的教学过程,为数学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生命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赏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取得了诸多成就。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赏识教育

初中数学的教学条理性与理论性都有一定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出现较多的困难。由于初中数学知识较多、较杂,学生在学习中难以全面地掌握知识,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进行肯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赏识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以尊重和理解,尤其是学习稍差的学生,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学生得到很大鼓励,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例如,我班里有个学生生性内向、不善言辞,在学习中也极少发言,走路都会低着头不敢直视教师与同学,但是我发现在一次数学习题的练习中,他的答题习惯非常好,运算的步骤清晰,有逻辑。因此,我抓住了这次机会对他进行表扬:“数学学习要具有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保持答题步骤的清晰会对后续检查和学习有很大帮助,老师相信,只要你保持良好的答题习惯,就会在数学学习中不断进步,甚至超越其他学生。”这样的鼓励与肯定,使他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逐渐对自己产生了信心,摆脱了自卑心理,在后续的不断努力中,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上数学课时逐渐变得更加积极活跃,数学学习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2.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耐心

数学教学因为理论性较强,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很难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足够的兴趣和精神。根据学科特点,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垂线一课时,教师通过开设疑问:“经过直线L外一点N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挑战心理。对于这种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与同学进行交流、分析、讨论,能使自己的想法得到真正展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对于学生各种形式的回答不要急于肯定或批判,让学生自由地进行创新,从而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宽松环境下,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中,有时学生在不经意间迸发的想法是极具创造性的,富有大胆的认知以及出乎意料的想象,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赏识性评价,引导学生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与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善于因材施教,对每位学生负责。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对于教学中的统一要求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每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的教学和作业的布置。例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课时,教师布置作业时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的运算,学会运用方程式解决问题;对于中等生,则要求他们在一些常见综合题中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了解它的现实意义,并学会运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优等生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开发课外资源,满足优等生的探知欲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并掌握了学习知识后,教师要善于采用表扬的手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做错了数学习题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批评教育,要善于分析、总结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认真指导,鼓励与安慰,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从内心深处喜欢数学,从而增强自信,端正学习态度。此外,还有众多赏识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对学生长时期观察,抓住时机表扬,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教师要注意将赏识教育与适度批评相结合,以防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心理,无法端正态度进行学习。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赏识与批评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

作者:孟玉银 单位: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篇3

(一)重视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数学科目建模能力的培养

有人将数学比喻成认识世界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语言,成年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能否把数学的运用能力发挥极致。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大纲中规定:“通过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培养其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能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初中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就要重视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许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会被抽象成数学的概念和规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在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所学数学知识的来源,对数学知识原型的介绍和分析给予重视,以便更好的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用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加强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学生能充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重要前提,是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就是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问题的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从教材中选择一些应用问题,或者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科技中选取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建模训练。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把构建的数学模型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例如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市场调查、实地测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教育经验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挖掘出数学教材里蕴含的启发性材料,通过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去启发学生对数学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求知的过程中他们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氛围中,通常会萌发出大量的新思维,此时,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知识的传授。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气氛,而不是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要激发初中生对学习数学的欲望,主动去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初中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观点,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思想。为了让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增进师生感情,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把学生从过去枯燥的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开放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产生创新思维。数学是一门用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学科,其教学模式不再是只要求学生背公式、解答问题,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达出来。活泼的、不被约束的课堂氛围,可以将学生禁锢的思维打开,让学生畅所欲言,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懂得学生的诉求,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心灵的对话者。教育工作者授课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也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场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并在充分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后,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观不断被激发出来,从而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与学生保持平等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平等学习的权利,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因材施教,不拘泥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探究学习。通过教育工作者实施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学好数学很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将数学知识充分应用实践,切实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自觉地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逐渐形成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手段上,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突破自己,不断地寻求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保证素质教育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实施,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加强自我知识体系的更新。

二、总结

篇4

一、数学的文化现象以及数学文化的存在价值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早已被人们所熟悉和认同。古希腊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可谓是“盛产”文化名人的时期,而这些名人当中,很多都是数学家出身的,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他曾描述“上帝乃几何学家”,而他在自己学园的门上赫然地写着:“不懂得几何学的不得入内。”而爱因斯坦、达・芬奇、希尔伯特等也都是数学文明的缔造者。可以说,人类对数学的探索、传承就始终蕴涵、伴随着积淀科学知识、文明结晶、文化精神的育人价值。

数学是人类在探索大自然时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总结,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文化的特性。美国《科学》杂志主编哈蒙德把数学称为“看不见的文化”。数学,如同一条涓涓流动的溪水,在人类的文化史中源远流长着,从最简单的数字认知,到方程,再到函数等等的应用,数学它都以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而我们个人则根据各自的素质对它作出相应的反应。也可以说,数学就是人对数学文化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二、初中数学文化的教育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人们对数学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和透彻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笔者的感触是――数学文化逐渐走进中学课堂。教师在执教时,更多地渗入实际数学教学,更多地讲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更多地渗透数学的历史和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数学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与价值,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看到,现行新课标配套教材中针对有关数学文化的背景材料增加了很多,主要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以期以数学文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例如在七年级方程的教学,教材介绍了方程史话以及丢番图的墓志铭;在八年级教学著名的勾股定理时,教材介绍了勾股定理史话、美丽的勾股数与著名的“葭生池中”问题;九年级上册教材《样本与总体》向学生介绍了空气污染指数,下册教材《数据分析与决策》中又谈到了收视率问题。通过阅读这些内容,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文化史实、数学的应用价值。可见,数学教育本身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而文化不仅具有工具性的应用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具有育人的内涵与价值。

三、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中的教育价值

谈到数学文化,自然离不开数学史。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中的教育价值以及自己在加强数学文化教育的几点做法。

1.在教学中展示数学美。罗素曾说过:“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样。”初中数学中有大量的美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及时揭示,学生必能引起共鸣,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数学美还体现在数学方法上,如巧妙解题能平添数学魅力,使其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

2.在教学中渗入数学史。在公元前3000年,巴比伦人就已经总结出等比数列1,2,22,23,……29的求和公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等比数列的经典问题,如13世纪斐波纳契在《算盘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设计:7个妇女去罗马,每个人牵着7匹骡子,每匹骡子负7块面包,每块面包配有7把小刀,每把小刀配有7个刀鞘,问妇女、骡子、面包、刀、鞘各多少?”在《九章算术》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女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阿拉伯数学著作中还有著名的棋盘问题等。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引入这些数学家,就能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思想,这样,对培养全方位的思维能力,理解数学的多元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家的经历故事,并不是期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家,而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奋斗经历,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篇5

关键词:数学 创新教育 尝试

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应开创以培养学生具有数学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学新局面。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数学创新教育呢?

一、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

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可以通过运用课堂教学艺术,来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碰撞迸发出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因时制宜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创新性学习的乐趣。例如,讲授三角形分类时,我没有直接将分类结果告诉学生,让学生去记忆,而是设置了两个问题:“三角形按角分,分为哪几类?按边分又分为哪几类?”结果通过自己探究,除了得出了教材中的结论外,创造性地定义了“等角三角形”“不等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等说法。创新性地定义科学概念,创造了“自己的数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尝试了创新的乐趣。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探究结论,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数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科学的教学设计,生动地导演,让学生亲手操作,独立思考,大胆地猜想和论证,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大有裨益。

3.巧“问”善“启”,开启学生创新意识的闸门。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巧妙地设置一系列的承上启下的问题,运用提问技巧,循循善诱,层层启发,逐步开启学生创新的闸门。例如在讲授二次函数的性质第二课时,当要求学生探究函数的最值时,可先请同学回答一系列问题:值是多少?进一步问若前面各小题中完全平方数的系数为3时,它们的最值又是什么?最后还要问:求最值时你认为应注意什么?经过这一系列的巧问、启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功地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也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教师要将数学思想和方法贯彻于教学过程中

在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整体思想、化归思想和归纳思想。在代数中的思维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参数法、消元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方程法等;在几何中的思维方法有:全等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面积法、平移旋转与对称法、代数法、三角法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不能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更应让上述思想和方法贯彻于整个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求解方程时,按常规是分三种情形求解,但是若能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求解,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要重视数学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数学想象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增加感性材料,进行形象化教学。应努力使用实物、实例、实验、教具、挂图、幻灯、投影、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获得较多的表象,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重视几何图、体的组合、训练,使用简洁明了的数学符号,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力。

篇6

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如果利用高效的方式,将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并且逐步的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而选择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对于特殊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讲也是同样重要的,笔者针对情景创设这一学习模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

特殊教育;初中数学;情景创设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来讲,更是一个需要探究的课题,要想实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就要找寻一种时刻维持高效性的途径来使得这些特殊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初中知识的学习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来讲是困难的也是抽象的,所以,利用情景创设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可对此进行充分的探究。笔者就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教学为例对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究。

一、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时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利用活动所带来的趣味性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得这些特殊的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知识,在情景的发展中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格外活跃,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学生在对合并同类项这样的数学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归类”的游戏方法,通常情况下,学生懂得教师的游戏指令之后,都会很兴奋并且积极性都会很高,这时,教学就要对规则进行讲解,安排参与情景创设的学生们分为两队,并且利用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对自己队伍中的队友进行鉴别,假如非本队的队员就会“被清除”,“被清除”之后就要利用知识把自己分配到相应的队伍当中,在几轮的游戏模式下,学生们对于游戏的热情依旧会很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对合并同类项的宗旨实现了良好的掌握,这样的最终结果就使得学生在遇到这类的问题时就会情景再现且记忆深刻,不容易与其他的数学知识相混淆,这样使得这些特殊的学生通过新式的情景创设来体会数学知识的奇妙,也会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教学转变为有趣的数学游戏[1]。

二、通过悬念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

对于悬念的创设也是情景创设所包含的一种,它可以使得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关注度,并且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教学问题上,这样的方式,可以逐渐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自主性有大幅度的提高,也使得学生在问题的探求下对新的知识求知,从而训练了学生的智力应用能力。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所面对的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在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时往往不会对初中数学产生较高的兴趣,从而对数学逐渐的失去了兴趣,那么特殊学校的教师就要有效的避免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悬念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最终实现这些特殊学生的智力发展[2]。比如,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就可以通过悬念的创设来吸引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讲解“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过程,以及关于它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在讲解了这些故事后,就可以运用“悬念”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还要继续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可对秀才与兵的故事进行编排,具体内容如下。“在古老的希腊王国,有个秀才和一个士兵同时去埃及旅行,在参观了金字塔之后他们对其的高度都非常感兴趣,起先他们都对此表示疑惑,但是秀才表示:‘咱们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吧,谁量对了要完成对方的一个愿望,怎么样?’士兵对此表示同意,因为士兵认为他有一身力气一定可以先获取金字塔的高度信息,但是,秀才首先量得了金字塔的一边长度,没过多久他就把金字塔的高度说出来了,而士兵却依旧手足无措,无从下手。”这时对同学就要进行提问,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位秀才究竟通过哪种方式得出的金字塔高度的?他所算出的高是否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呢?留下这样的疑问之后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接下来进行课程的讲解,在讲解之后学生可以对“金字塔的高”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并且首先回答出的同学予以奖励,这样就可以使得这群“特殊”的学生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而且在这个悬念的创设可以使得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发现数学,且将数学良好的融入到实践当中,逐渐的养成探索知识并且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3]。

三、通过引导的手段来使得学生参与数学探索

在进行初中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中具有很多规律性的知识,而对于这些知识来讲,在进行情景创设时就要充分的把握知识的发展,同时给予论证以及结论,从而最大程度的使得这些“特殊”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来源以及实践应用,而且在这个解析的过程还要对数学知识的奥妙进行引导,通过切实的、合理的、科学的引导使得教学模式不断地满足这些学生的知识需求以及心理需要,也能对学生们的求知欲望进行激发,从而使得学生在“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初中数学知识所包含的趣味性。且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将语言表达尽可能的通顺并且易懂,还有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出发,从而创设与实际生活相符的情景,并且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利用引导和点播的作用使得学生逐渐的养成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生在聚精会神的探索过程中很容易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这就会使得学生出现一种“胜利”的喜悦感,在这种喜悦感的趋势下,会让他们逐渐的养成爱数学和爱探索的习惯。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内容的不断落实和提倡,使得特殊教育学校越发的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提升使得特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才能使得他们更好的接受诸多学生口中的“枯燥的数学”,而通过情景的创设就是很好的途径,这一途径你不仅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极大的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解决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情景的创设可以对他们数学成绩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对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最终为他们日后的良好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万里 单位: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高国富.怎样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J].大观周刊,2012.

篇7

为此,我根据布卢姆有关情感领域的理论,依据因材施教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原则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实践,着重研究了培养学生情感的途径及情感目标的评价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明确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拓展教材内容,增添情感色彩,唤起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针对个别情况,实施诊断评价。第一,可以通过起始课帮助学生树立近期目标及未来远大目标,鞭策学生为了达到此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学习;第二,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发挥榜样效应;第三,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要改变这种现象,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教材,进行情感处理,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愉快地发展自己。

1. 利用数学史料,激发数学情感。丰富的数学史料,常常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数学背景材料,海王星发现的故事;希伯斯为发现无理数而献身的故事;美国第二十任总统加菲尔德梯形证明勾股定理,至今世界上四百多种证法。著名的数学问题及数学中的趣闻轶事,使学生获的榜样作用。

2. 揭示数学价值,渗透数学情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的内容设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问题,恰当的运用故事.图片.动画和实际生活事例等方式创设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使学习过程始终处于自觉的激发状态,优化教学系统。例如在“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章内容的引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青春期男孩和女孩身高曲线统计图”,如果直接提出常量.变量.统计图等概念,八年级学生会感到非常抽象,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在什么年龄段,男孩的平均身高大于女生的平均身高?在什么年龄段,女孩的平均身高大于男孩的平均身高?然后问:你的身高是大于,等于,或小于平均身高?学生感到数学课堂还有那么多自身息息相关,于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好.

3. 展示数学美,丰富数学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有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只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数学中也有美比如有字母表示数字,将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就体现出数学的简洁美;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志教授阐述道: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例举报幕员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一些例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

二、端正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节学生的情感,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持续学生的情感。

教师必须将这些数学素养渗透到点滴的知识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随时随地随机地进行评价。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中例习题进行教育。如,学习有理数后,要强调细心,不要发生因粗心掉负号而改变了数的性质的现象;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后,利用书中习题,说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意义;学习“统计初步”时,介绍本章多与数据打交道,显得有些枯燥无味,但它的实用性很强,因此要认真细致,马虎不得。另一方面,可用因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例来佐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持续学生的数学情感。1.要养成学生按时预习、复习、独立作业的习惯。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先感知教材内容,为上课更深刻地掌握目标内容奠定基础。课后复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学生作业独立与否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掌握目标情况的质量。2.要养成学生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调节好无意注意,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造良好氛围。3.要养成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民主地位,平易近人地对待每个学生,为学生大胆提问创造和谐前提。其次,要教育学生只有“问”,学习才会进步。

三、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实现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加强教学的情感设计,通过恰当地途径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实现师生情感交流。

1.加强直观教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逐步向抽象过渡。如几何第一册的彩页“北京立交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模型”等几何直观图形。其次,教师要充分制作数学模型,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直观理解。如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时可制作其直观演示模型,让学生理解若一图形绕其中心旋转180°后能与原来图形重合,则它为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这样,学生判断中心对称图形时便能回忆起直观演示时的情景,很快就能作出正确答案。

2.精心设计提问。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既做到把握时机又做到难易适中、精练明确。如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问:怎样图形中的角度是180°?学生很快回忆起平角的度数或平行线下的同旁内角的度数和,为将三个内角转化为一个平角或一对同旁内角扫清了思维障碍。

四、磨炼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深化学生的情感

篇8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现状

1.当前初中数学教育模式过于僵化

经过新课改工作的持续开展,我国初中数学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硬件设施还是在教育模式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未改革彻底,尤其是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上过于僵化古板。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会把自身教学的目标定在学生对书本及课堂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最终通过考试评分作为其教学成果的考核,最终造成了以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考试应试能力的训练教育为工作重点,以学生考试试卷评分作为最终目标。最终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基础知识灌输―做题―讲题―复习―考试。这种教育模式在表面看来短期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能够在短期内明显的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考试的分数。但是这种模式注重的是一种填鸭式的灌输思想,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觉性的行为习惯的训练忽视非常严重。最终导致学生对自身学习数学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吃不透,掌握不彻底。此种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初中数学教育面临的难题,更是整个初高中各科教育面临的难题,即使新课改的实施也未能有明显改善,形势极为严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初中数学教育理念落后

新课改已经进行一段落了,在很多方面改革力度明显,创新成效显著。但是初中数学教育理念落后这个顽疾还没有得到根除,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努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但是其又能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且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深深的影响着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年纪较大,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等僵化古板,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新课改后很多学校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例如多媒体教学仪器、电子阅览室等等。很多教师认为这些作用不大,学习和教学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正是这些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导致这些教学设备难以发挥电子教学的优势,难以使之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现状对策探析

当前初中教学教育在新课改实施后相比之前已经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但是不良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对策进行探析。

1.创新教学模式,将初中数学教学生活趣味化

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从小就与数学打交道。教师在对数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变换教学思维,改变教学中心,以学生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心,创新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将数学教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将学生真正的融入到生活式的数学教学场景中来,学生才能高效的接受数学教育,才能真正的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认识数学到了解数学最后到欣赏数学,从而自主自觉的去钻研学习,从而真正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和要点。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概率”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传统的讲解方式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自觉性结合起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准备一个硬币作为教学工具,让全班每人抛一次,将正反面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从而将教学目的引出。正反面出现的概率各是多少?抛一次出现正面的概率是多少?只有这样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亲手抛过才会知道其中的乐趣,才会对其印象深刻。抛掷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概率各为1/2,这个学生都能理解。因此学生就能明白为什么全部在进行硬币投掷时会出现正反面出现的概率都接近1/2的结果。但是又为什么不是恰好各为1/2呢?这就是实际与理论的差别,学生通过此实验能够明白实践是依附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但实践与理论又因为各种外界因素而与理论产生微小的差别,同时还能深入的理解概率的概念,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2.提升教育理念,将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化技术充分融合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和技术也在持续进步。在数学教育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理念的改变以提升,充分运用好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着重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在于只要够努力够吃苦,哪怕环境再艰苦,条件再有限也能够克服,学习和教学成绩也不会差。其实这种理念并没有错,只是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教育本身就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传统的“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和讲义”走天下的教学应该向具有声音、图形、录像的生动有趣的“屏幕教学”转变。借助于先进的教学硬件设施和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积极、自由的学习环境,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总结

初中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环节,数学在初中教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却并没有彻底改变。本文对当前初中数学教育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并针对其现状提出了一些策略。教师需要对其教育模式进行改变,改变自己传统教学理念。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自由和民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培养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的创新型国家栋梁。

参考文献:

[1]杨丽.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3(06)

[2]张君红. 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趋势[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1)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教育理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48-01

创新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还要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创新素质、创新教学策略、培养情感智力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就是要通过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方法、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逻辑严密、形式抽象等特点,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初中生敢于探索、勇于提出问题,因此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创新素质

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要进行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良好的创新素质不但可以指导学生创新,还能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积极地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思考问题,并不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的创新素质包括:

1、渊博的知识

创新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进行科学的加工和运用才能得到创新结果,因此没有渊博的知识,很难进行创新。

2、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

在进行创新教育时,教师要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创新理论,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虽然创新是由知识加工而成的,但没有科学的方法,很难做到。通过自己掌握的创新理论影响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意识感染学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

3、灵活的创新教育方法

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方法很重要。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方法不当,则会打击学生创新的兴趣,让学生不愿尝试。

4、尊重学生个性,提倡标新立异

在创新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多创造一些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创新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便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创新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创新的教学策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对课程展开讲解,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要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就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让这种思维习惯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良好的思维习惯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也形成较好的思维习惯,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数学方法体系,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如在讲解平行线判定定理时,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直线,让学生进行探索,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问题。

四、培养情感智力

虽然每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但很少有人能够将自己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极致。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情感智力往往会影响到创新能力的发挥。当一个人过度紧张、愤怒、不安时,他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判断能力等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让积极的情感智力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根柱,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0.(13).

[2] 肖大明,浅谈初中数学创新教育[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09).

篇10

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相对比较枯燥,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应该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也是初中数学创新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有探究数学理论的欲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思考是非常关键的。只有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才能够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思考,进而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在“圆的周长”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用线绕成一个圆,测量圆的直径,然后量出自己使用的线绳的长度。学生会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关系,这样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深化理解,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创新应用

1.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数学知识的相关规律,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数学教师需要按照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教师不能单纯地讲解数学概念,而是应该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从现实生活实例出发,对数学原型进行抽象和概括,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强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巩固创新教育成果。

例如,在讲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这一数学定理,笔者让学生进行演示。由两名学生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然后另一名学生按照不同的路线由起点走向终点,学生发现直接走向终点且不绕道的距离是最短的,这样就深化了学生对该数学定理的理解。

3.构建合理的数学教学模型

数学教学工作中的有些内容离不开相应的数学模形。在教学工作中,可以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开展教学工作,学生也可以利用数学模型辅助学习,这样就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三、对学生的?笛Т葱滤嘉?进行有效的培养

开展初中数学创新教育需要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主要参与者是学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是开展创新教育工作的关键。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不断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帮助学生缩短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发现一些潜在的因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拓展。

例如,笔者在讲授“平行线”知识时,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看起来不相交的直线,学生认为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应该为平行线,笔者问学生:“如果将两条直线无限地延长,那么它们也不能相交吗?”当笔者的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会对自己原有的判断产生了动摇,笔者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会发现自己原有的判断有一定漏洞。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所发展,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