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产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12 17: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低碳生产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农业;烟草;生态环境;烤烟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
1 低碳农业
低碳农业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其特征是实现农业产业链物物质和能量梯次闭路循环利用,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业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那么发展低碳农业从何入手呢?从循环经济角度看,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四个方面。
一是减量化的运用――推行“九节一减”。在“九节一减”中,九节即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节柴(节煤)、节粮,一减就是减少从事“一产”的农民人数。
二是再利用原则的运用――做强加工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有时其效益会超过主产品的效益,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三是再循环原则的运用――发展“白色农业”。进入21世纪,依靠水土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将接近或达到承载能力的临界状态,这就需要寻求新的出路。新的出路之一,就是微生物的利用,专家们称之为“白色农业”。它是把传统农业的动植物资源利用扩展到微生物资源利用,创建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目前农村微生物运用最广泛、最有成效的是沼气。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新的出路之二,是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深度利用。
四是再思考原则的运用。包括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调整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其中,在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中,有机农产品不施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绿色农产品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化肥农药,少用化学合成物,多用有机肥。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大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2烟草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对农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农场化的生产活动,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利益机制为联结,以企业发展为龙头的农业,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产销一体化经营的农业。现代烟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部分,具备现代农业的基本属性,但又有其独特性。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是指运用现代工业装备、先进适用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烟叶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一基四化”,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3烟草现代低碳农业-烤烟的低碳高效生产技术
3.1创新生产组织模式,提高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水平
以烟叶生产生态村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平台,大力提倡适度规模生产模式,加快土地流转进度,适应规模化种植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确定合理的种植规模,提高烟叶农场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推广烟叶生产大户种植模式。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懂技术会管理、发展潜力大的烟叶种植户,进行积极培植和重点扶持,在承包土地面积扩大、密集型烤房建设、水利设施配套、化肥农药供应、优质烟苗提供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引导和促进种烟农户向种烟大户发展。建立烟叶生产专业服务队(在示范区建立起育苗专业队、机械服务队、植保专业队、烘烤专业队、分级扎把专业队5支专业队伍),落实专业化的各项措施,建立统一的服务模式和标准,扩大服务范围和规模,提高烟叶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在稳定和增加烟叶种植规模的前提下,把烟叶生产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品质和效益上来,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种烟农民收入。烟草部门要发挥行业优势,加大对抗病、抗虫、抗逆等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积极推行先进的种植模式和技术,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种烟农民增收。要积极推进烟叶科技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烟叶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快基层烟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支生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队伍,提高种烟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烟草气象服务及防雹减灾体系,降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给烟叶生产带来的危害,努力减少种烟风险,维护好种烟农民的利益。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体系,建立烟草病虫害快速反应和有效控制机制,切实减少突发性病虫害对烟叶生产造成的损失。
3.2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普及先进适用技术
3.2.1数字化烟草农业生产技术
作物生长模型是应用系统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综合作物生理学、生态学、栽培学等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定量而系统地描述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数量关系的动态数学模型。
3.2.1.1烟草-土壤系统过程模型
(1)不同种植制度下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烟草产量与品质形成模拟模型建立,实现烟草的年度动态数字化模型;
(2)基于土壤水分养分运移过程及土壤-烟草系统养分和水分平衡模拟模型;
(3)烟草-环境-技术关系的烟叶生产管理技术模型。
以上几种模型的建立将从根本上实现烟草种植精细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实现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低碳效益。以作物生长系统模拟模型及作物生产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核心内容的农业信息技术,目前已逐渐成为作物管理决策、土地资源评价以及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工具。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时代,为烟叶生产和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为烟叶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支持。
3.3推进低碳农业技术措施烟田普及,实现高效生产
3.3.1垄作免耕技术
过度耕作使土壤中的C素释放,是农业排放C的主要途径。垄作免耕可以从很多方面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3.2灌溉节水技术
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较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大大减少烟草农业生产成本。
3.3.3施肥技术
农业施肥不但会通过影响地上植被的生物量来影响土壤碳源的供应量,而且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决定土壤呼吸强度,通过对土壤增施有机肥,减缓土壤有机质腐烂,缩短有机粪肥的田间暴露时间,减少土地耕作活动,改善土壤水分管理。同时,有机肥料的施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烟叶品质。
3.3.4病虫害防治技术
实施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害作用,全面普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积极推广农药增效剂和农药替代品,加强烟田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以恢复和保持烟田生态平衡。
3.3.5沼气工程节能减排技术
烟草秸秆是一种廉价、清洁的能源,对其进行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生活燃料和发电,是一种节约能耗、防治污染、变废为宝的有效形式。而且,沼渣作为一种高效有机肥不但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而且能有效杀灭害虫和病菌,效果比专用叶面肥还要好。
4结语
随着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迈进,建立烟草现代农业并将低碳农业技术措施应用其中不仅能推动烟草向生态环保、高效多元化发展,而且能促进烟草的低碳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 介绍了瑞安市茶叶生产现状和茶园低产的原因,探讨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以供茶叶生产者参考。
茶叶经济是目前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新亮点。茶叶属多年生长寿作物,但其经济栽培年限并不是无限的,茶园的自然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对自然衰老茶园在进行更新复壮的同时应有计划地改种换植,建立现代化的高标准茶园。为此,对瑞安市茶叶生产现状和茶园低产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低产茶园改造技术措施。
1瑞安市茶叶生产现状
瑞安市茶园的面积和产量从1949年的273hm2、194t,提高到1960年的867hm2、304t。此后,因片面追求茶叶产量,滥采滥摘,破坏了茶树的生机。1961年,瑞安市茶园的面积和产量降至720hm2和159t。后逐步对种茶采取奖励措施,并引进新品种,茶叶生产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1982年茶园的面积和产量达到1 460hm2和551t,分别创茶园面积和产量的历史最好成绩。此后,农业结构调整,国家放开茶叶市场,由于种茶比较效益较低,瑞安市茶园的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至1999年,全市茶园面积减至486hm2,产量降至97t。21世纪后,政府通过补贴等措施,瑞安市茶园面积逐步恢复,2007年达到670hm2,随着新辟茶园的逐步投产,预计产量也将逐步回升。瑞安市茶叶主要产地为营前、东岩、龙湖、桐浦、大南等乡镇,主要茶场有尖山、万盘尖、石龙、沙垟、五云山等茶场。当家茶树品种有清明早、黄叶早,此外还陆续引进鸠坑、乌牛早、龙井43号、福建铁观音、福建紫茶、藤茶等。
2造成低产茶园的原因
2.1茶园基础差
瑞安市的大部分茶园质量低下,建园时未深翻改土、施有机肥料,种植后肥培管理条件又差,因而造成土层浅薄板结、肥力低、茶树生长不良。有的坡地茶园坡度大,未经修筑梯层,或顺坡种植茶树,茶园跑水、跑土、跑肥,水土流失严重,茶树根系裸露,吸收根少,影响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导致茶叶产量低下。
2.2缺株断行严重
旧式大行距稀植、零星丛植茶园是瑞安市投产茶园的主体。绝大部分茶园茶丛稀疏,在3 000丛/hm2以下,株行距过大且缺丛严重,降低了土地利用率;没有合理的茶树群体结构,绿化同化面积小,光能利用率差,干物质积累少,茶树生产机能衰弱,单产低。
2.3采摘不合理
掠夺式的强采、滥采,上下、左右、里外一把抓,严重损伤了树体,导致树冠未老先衰,没有丰满的绿叶层,采摘留养不合理,叶层变薄,营养面积愈来愈小,光合作用减弱。
2.4土壤耕作粗放
只在春茶前结合施催芽肥进行浅耕,春茶后或夏秋季杂草较多时,茶园进行1次浅耕。茶园长年踩踏及雨水冲刷,土壤变得浅薄板结,透气性和保水性不良,土壤营养不足,肥力低,导致根系活动减弱。
2.5对病虫害防治不力
科学种茶水平低,对病虫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没有对症下药予以防治,影响了产量的增加,甚至造成严重减产。
3低产茶叶的改造措施
3.1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茶园改造应选择富含有机质的林地表土、塘泥作为基本原料,然后根据具体园地的土壤质地,砂土加黏,黏土参砂,以改善土质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恢复树势。方法:在茶树的行间沿树冠边缘开挖深、宽40cm的沟,取出原土,填入新土,以改良局部土壤。
3.2补缺补稀,合理密植
茶叶干物重的90%以上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有10%以下是由根系吸收矿物质盐类组成的。为了尽快提高茶树树冠的覆盖度,达到增产的目的,将行距超过1.5m的茶行补植1行,同时对长势较好的缺棵茶园进行补缺。补苗来源是将多年生荒苗重剪以后进行移植,不足的就选良种茶籽育苗,于2年后进行移补。补植前,要抽沟吊槽,重施有机肥。
3.3重修剪,更新树冠
树势已衰老,但骨干枝及有效分枝有较强生育能力,鸡爪枝、细弱枝、结节枝多,产量逐年降低的茶园;管理粗放、采摘过度、未老先衰的茶园,应作为重剪对象。重剪高度视树势衰老程度而定,一般剪去原树高1/2,剪去衰老退化的树冠,重新培养健壮的树冠。
3.4合理采摘,培养丰产树型
树冠更新以后,新生枝条生长旺盛,可采用“养、剪、采”等综合措施培养丰产树型。凡重修剪、刈割更新的要先培养适量的骨干枝和生产枝,经修剪培蓬后,采取“轻采养蓬”培养树冠。采取以养为主、少采多留、采净夹心细弱茶、留好芽梢茶、采高留低、采大留小、采顶留边等方法来调节。
3.5勤于中耕,科学施肥
重修剪后的茶园与幼年茶园一样,必须勤于中耕,为茶树生长复壮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低改后每年进行3~4次中耕,春茶前,结合施催芽肥,进行1次较深的中耕,深度10~15cm,以积蓄雨水、提高土温、促进春梢萌发。春茶夏茶后浅耕,以清除杂草,减少水分蒸发;秋茶后,结合施冬肥进行深耕,深度20~25cm。更新当年在增施基肥的基础上,还应追施适量的化肥,以充分保证土壤营养。
3.6综合防治病虫害
更新后的茶园,茶树枝叶茂盛,持嫩性强,叶层厚,易引发病虫危害。因此,改造树冠时要清除茶树枯枝落叶、杂草。茶树改造后,新生枝叶幼嫩繁茂,易遭受病虫危害,要加强病虫的检查和防治工作。对于茶园中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安全、高效、低毒的农药。修剪后,应在萌发前喷施1次石硫合剂
或波尔多液。萌发后,应根据瑞安市的实际情况,重点防治茶饼病、小绿叶蝉、和茶蚜。
4结语
目前,瑞安市茶园面积大,产量不高,只要领导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改造,几年的时间就可使瑞安市的茶园旧貌换新颜。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技术,低改的茶园都要加强肥培管理,贯彻合理采摘,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浙江农业大学.茶树栽培学(第二版)[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2] 吴三元.敬亭山茶场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J].贵州茶叶,2000(3):16-17.
[3] 陈运久.六安市低产茶园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茶业通报,2003(1):30.
篇3
关键词:地震勘探 爆破安全 技术条件 论证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291-04
一、论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2004-2005)《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3.爆破安全规程(2003年9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自2004年5月1日起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T897-2000《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
5.爆破基础理论。
6.《化工矿物与加工》科技刊物(2010第8期)《炮孔爆破堵塞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成果。
二、地震勘探爆破机理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岩石的弹塑性为基础,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作功,使浅层激发层位产生地震波,在沿测线的不同位置用地震勘探仪器检测大地的振动,并把数据记录在磁带上,以探明矿产目的层位在地下的赋存形态,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地质技术资料。
地震勘探爆破的机理是:炸药爆轰时,对周围岩土的作用称作爆破作用。在药包爆破作用下,由于药包周围介质岩性的不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及药包爆炸反应的高温、高压、高速度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目前只能通过爆破产生的宏观现象,对爆破作用分为爆破内部作用和外部作用。
(一)爆破内部作用
当埋置在距地表很深处的药包爆炸时,药包的爆破作用只局限在地面以下,在地面没有显现出爆破作用,这种条件下的爆破作用叫做内部作用。通常按岩石被破坏的特征,可将爆破作用范围内的岩石划分为三个圈。
1.压缩圈。在压缩粉碎圈内,由于岩石直接受到药包爆炸的巨大压力和高温作用,如果岩石是可塑性的,就会遭受到压缩而形成空腔,如果岩石是弹脆性,就会遭受到粉碎。
在此圈内内,由于岩石遭受到压缩或粉碎性破坏,能量消耗很大,爆破作用力急剧减小,所以压缩粉碎圈得范围很小,其半径不超过药包半径的2-3倍。
2.破碎圈。围绕在压缩粉碎圈以外的一圈岩石,虽然受到的爆炸作用力较压缩圈中的岩石小得多,但受到岩石结构性破坏,生成纵横交错的裂隙,岩体被割裂成块,此范围叫破裂圈。破裂圈的范围大约为药包半径的8―10倍。
3.震动圈。在破裂圈以外的范围内,爆破力的作用以衰减到不能使岩石结构产生破坏,而只能引起岩石颗粒产生弹性振动。这一圈叫做震动圈。震动圈的范围很大,直到爆破作用力完全被岩土所吸收为止。
(二)爆破外部作用
当药包埋置深度不大,接近地表时,药包除了使岩石破裂和震动外,被破裂的岩块由于碎胀而在地表隆起,或被抛离地表并形成一个爆破坑――爆破漏斗。爆破作用已显现在地表,这种情况叫做爆破的外部作用。也就是炸药爆破后的能量分解为爆破内部作用和爆破外部作用。
三、影响地震勘探安全爆破的技术参数
地震勘探爆破是以岩石的弹塑性为基础, 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作功,使浅层激发层位产生地震波,也就是说将药包的爆破作用只局限在地面以下,在地面上不产生飞石、冲击波、面波等危害因素,与工程爆破有着本质的区别。工程爆破是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粉碎周围介质,使其按照一定方向搬运或抛掷。
为了便于研究地震勘探爆破的安全技术条件,提高地震勘探爆破内部作用,下面把影响爆破外部作用的因素叙述如下:
(一)自由面
自由面又叫临空面,通常是指被爆岩石与空气的交界面,也是对爆破作用能发生影响并能使爆后岩石发生移动的那个岩面。一般情况下,自由面越多,爆破破岩越容易,爆破效果越好。当岩石性质、炸药品种相同时,随着自由面的增多,炸药的单耗将明显降低。对地震勘探而言,尤其是进入山区地震勘探,炮孔面临的自由面主要有两个:
1.炮孔与地面垂直的临界面。炮孔方向与自由面垂直,爆破效果最差,爆破破环量最小。考虑到地震勘探爆破的安全性和地震资料的采集问题,地震勘探炮孔方向在规程规范设计上,都采取竖井成孔。这样既利于安全爆破,又利于地震资料的采集。
2.自由面位于炮孔的一侧。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当自由面位于炮孔一侧,并且距离小于5米时,炸药起爆后能使陡坎或悬崖炸塌,产生飞石,爆破破坏量较大。
(二)最小抵抗线
最小抵抗线是指爆破时岩石产生抵抗力(阻力)最小的方向。在爆破中,通常将药包中心或重心到最近自由面的最短距离,称为最小抵抗线,一般常用W表示。
最小抵抗线是工程爆破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它选取的是否合理,将影响到爆破的各项重要指标。由于它代表了爆破时岩石阻力最小的方向,所以在此方向上岩石运动速度最高,爆破作用最集中。因此,最小抵抗线是爆破作用的主导方向,也是抛掷作用的主导方向。
(三)起爆药卷的位置
起爆药卷的位置决定起爆方向和炸药爆炸时气体压缩运动方向。起爆药卷应放在孔口第一药卷中,炸药能量往下传播,属于正向起爆。这个起爆方法有利于地震勘探能量往下传播,能提高矿产目的层地震反射波的能量。放在装药的中部属于中部正向起爆,炸药能量被分解为向上和向下传播。放在孔底药卷中,属于反向起爆,炸药能量往上传播。中向和反向起爆只适用于工程爆破,提高爆破的破岩量,不利于地震勘探资料的采集和安全施工,应当是禁止的作业行为。
(四)爆破漏斗
爆破漏斗是炸药被埋置在一个合适深度的水平自由面下,岩石爆破的变形产物。它是由爆破漏斗半径、最小抵抗线、漏斗破裂半径、漏斗可见深度、漏斗张开角组成。其分类由爆破作用指数决定。
在岩石性质和爆破条件一定,当装药量不变而改变药包的埋置深度或药包埋置深度固定不变而改变装药量时,都可发现爆破漏斗尺寸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用爆破漏斗底圆半径r与最小抵抗线的比值来表征,此比值称为爆破作用指数,用n来表示。即n=r/W。当n发生变化时,爆破的作用性质、爆破漏斗的大小、岩块的抛掷量和抛掷距离都将发生变化。所以根据n的不同,可将爆破作用性质和爆破漏斗进行如下分类:
1.标准抛掷爆破漏斗。当爆破作用指数n=1时,药包爆破后即可形成标准抛掷爆破漏斗,此时爆破漏斗不仅全部破碎,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岩块被抛掷到漏斗以外,出现了明显的漏斗坑,且漏斗半径r等于最小抵抗线W,漏斗张开角等于90°,形成这种标准抛掷爆破漏斗的爆破作用,称为标准爆破。
2.加强抛掷爆破漏斗。当1<n<3时,药包爆破后,漏斗中的大部分岩块将被抛掷到漏斗以外,所形成的漏斗半径r大于最小抵抗线W,漏斗张开角也大于90°,这种漏斗称为加强抛掷爆破漏斗。
3.减弱抛掷爆破漏斗。当0.75<n<1时,药包形成的爆破漏斗的底圆半径r小于最小抵抗线W,漏斗张开角也小于90°,漏斗范围内的岩石遭到破坏,而且有少部分岩块被抛掷到漏斗以外,出现深度不大的漏斗坑。这种漏斗坑称为减弱漏斗坑,或叫加强松动爆破漏斗。
4.松动爆破漏斗。当爆破作用指数n在0.4-0.75的范围内时,药包爆破后只使漏斗范围内的岩石被破碎,基本上没有抛掷作用,地表上只看到鼓包现象,而看不到爆破漏斗,这样的漏斗称为松动爆破漏斗,起爆破作用叫松动爆破。松动爆破由于装药量较小,爆堆比较集中,几乎不产生飞石,炸药爆破的能量向底下传播的多。
由上述可见,爆破作用指数n表征着爆破作用的性质,因此在爆破工程中,可通过选择适宜的n值来控制爆破作用的性质,从而达到预期爆破的目的。在一定范围内n值愈大,抛掷方量愈大,抛掷距离愈大,炸药爆破能量向地表或临空界面分解的愈多。在地震勘探中,如果要控制飞石、冲击水柱和空气冲击波的危害,在药量一定的情况下,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最小抵抗线值即井深,使n值趋于无穷小。
四、地震勘探爆破事故风险分析
随着地震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矿山企业对地震勘探技术成果高度的重视,地震勘探技术已经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由过去的只能在平原地区进行勘探,现已进入山区;由过去的单纯二维地震勘探转变为高密度的三维地震勘探。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和施工难度进一步加大,地震勘探安全爆破面临着以下几种事故风险。
(一)爆破飞石伤人
起因有三个方面:
1.孔浅,实际井深不足1.5米。山区坡积物或河沟地段,由于碎石、河卵石松散,钻机在钻进过程中因松散层塌孔原因,不易成孔,炮井深度普遍小于3米,有的甚至在河床地段靠挖坑放坑炮来完成施工任务,致使地震勘探爆破形成强掷爆破漏斗现象,漏斗中的大部分岩块将以抛物线运动方式被抛掷到漏斗以外,另外加上山区地形复杂高差大,炮孔中冲起的飞石在水平方向上将产生200-500米运动距离,有的甚至更长,从而导致以炮井中心,在距离炮井200-500米范围内的人员和设备将会受到致命的伤害。
2.炮孔处于悬崖或陡崖边界。炮孔处于悬崖或陡崖边界导致药包中心(重心)到悬崖壁的垂向距离成为炸药起爆时的岩石产生抵抗力(阻力)最小的方向,是爆破作用和抛掷作用的主导方向,从而将悬崖壁炸塌,将产生的飞石以抛物线运动轨迹抛掷在悬崖底下,对在悬崖底部200-500米范围内的人员和设备产生致命的危害。
3.起爆卷的位置处在炸药底端。起爆药卷的位置决定起爆方向和炸药爆炸时气体压缩运动方向。过去在山区地震勘探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采用45mm钻头成孔,炸药采用纸皮小节硝胺炸药,药节长0.25米,每节炸药仅有0.2公斤,每个孔需下5节炸药,才能满足地震勘探的需要,也就是说3米深的炮井内药柱高度为1米。对于雷管位置究竟放在炸药底端还是顶端,起初人们凭借经验,认为雷管应放在炸药底端,可以完全引爆炸药,造成地震勘探爆破成为反向起爆,使炸药能量冲向井炸,产生飞石,对炮区内的人和设备造成危害。
(二)爆破触电事故
起因是在高压线附近、黄土地区潜水位以下施工放炮,因爆生气体把孔内积水和爆炸线冲出孔外,在风力的作用下把水柱和爆炸线搭在高压线上,使高压线短路产生触电事故,造成烧毁仪器、人员触电和用电户因停电带来生产损失。
在黄土区成孔,地震勘探一般用水钻成孔,由于黄土层含有一层较厚的红色胶泥层,一般不渗水,成孔下药后积水仍然保留在孔内。起爆后,孔内积水在爆生气体的冲力下,将孔内积水冲出孔外形成水柱,水柱高度一般为10-20米。另外水柱在上冲瞬间,其周围1米范围内将会形成真空带,使空气流动产生紊乱,形成风力,使水柱产生移动,同时如果遇有刮风天气,水柱将会产生倾斜,倒向下风方向,对周围50米范围内的高压线产生危害,形成触电事故,造成高压线短路、地震仪器、设备烧毁、人员伤亡。
(三)对炮点附近的居民区建筑物、地下水气管道等造成危害
地震勘探爆破同工程爆破一样,炸药起爆后会产生冲击波、地震波,其中地震波的横波对居民建筑物、地下水气管道、水库等破坏力较为强烈,造成居民住家玻璃震裂、地下水管道震断等事故。其原因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炮点离居民区、地下水管太近,实际距离不足30米;二是药量太大,没有实行减药措施;三是井口没有采取埋压措施,造成爆生气体冲出井口形成空气冲击波。
五、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技术条件效果评估与论证
鉴于对地震勘探爆破机理、爆破技术参数、爆破事故风险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笔者在地震勘探生产实践中,分三个阶段推行了“震源药柱+炮孔偏移+深孔+小药量+填塞+沙袋”等六项安全技术措施为一体的地震勘探爆破安全安全生产技术条件,做到了对地震勘探爆破安全技术措施最差效果的研究与改进,为实现地震勘探爆破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单纯的扣压沙袋阶段
扣押沙袋安全技术措施不是笔者的发明,主要借鉴于兄弟单位的做法。2003年我们在某矿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时,发现相邻测区兄弟单位在每个井口上,都压有三袋土砂,沙袋口用炮线封口,实行纵横交错扣压沙袋。炮点炸药起爆后,仅见沙袋中部有裂缝,沙袋原地不动。为了控制井口飞石,压制空气冲击波,笔者借鉴了兄弟单位这一做法,并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改进。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将沙袋口朝下,倒立在炮点井口上,一方面减少了压砂袋数量,减少了沙袋封口工作环节,另一方面利用沙袋直立加大沙袋对井口的压强,基本保证了井口飞石被压制的安全效果。
(二)“震源药柱+炮井偏移+深孔+小药量+扣押沙袋”综合措施阶段
实施单纯的扣押沙袋安全措施,基本控制了井口飞石。对不好采集资料的地段如坡积物松散层、河床地带,技术人员往往通过施工组合炮或加大药量来激发资料,当时为了保证爆破安全,虽然在井口上压制5-6袋沙袋,但是经现场试验,有的炮井扣押的沙袋起不到控制飞石的效果,有时沙袋会被冲起5-10米高。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综合分析了现场施工存在的井浅、药量大、井口介质疏松、雷管位置设置错误等因素,采取了“雷管设置在炸药顶端+炮井偏移+深孔+小药量+扣押沙袋”等五个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
1.雷管位置设置。针对采取纸皮硝铵炸药作为起爆炸药,雷管位置必须设置在炸药顶端,使地震勘探爆破形成正向起爆,并且将这一措施列入地震勘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持续执行。如雷管位置设置示意图,给现场职工明确示意雷管设置的具置,从根本上解决了地震勘探采用正向起爆的安全技术问题,有效地减少井炸能量。
2009年之后,为了减少包药工作环节,提高地震勘探现场采集质量,确保地震勘探爆破安全,采用了震源药柱和瞬发电雷管作为起爆器材,一方面可以提高炸药搬运的安全性,一方面解决了人为安装雷管的操作失误行为。震源药柱的雷管位置就设在炸药的顶端,包药员在安装雷管时,必然将雷管安装在炸药的顶端,克服了过去纸皮炸药安装雷管时,人为的操作失误。
2.炮井偏移+深孔。炮孔偏移主要针对坡积物松散层和处在悬崖或陡崖边界的设计炮点,其目的是在地震勘探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计炮点在测点中心10米的范围内进行挪动,解决松散层不易成孔和改变炮点最小抵抗线方向的问题,有效压制爆破飞溅物起飞高度。如炮点位置偏移图,明确告诉现场职工遇到陡坎或悬崖边界的炮孔,要么采取就低不就高,改变炮井的位置,要么将炮井位置向悬崖里挪动10米,排除炸药起爆时井壁坍塌的事故隐患。对松散层不易成孔的地段,采用偏移炮井设计位置,把炮井选在基岩上成孔,确保成孔井深达到3米以上。
3.小药量+扣押沙袋。上述三项安全技术措施是提高地震勘探爆破内部作用,合格采取地震勘探资料的基础参数。为了实现炸药在井中起爆时不起飞溅物,保证作业安全,实施一井一下公斤炸药,一井扣押一袋沙土措施,起到了保证安全和提高地震勘探采集质量的双重效果。从井口埋压沙袋效果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井口扣押沙袋不仅控制了炸药起爆时飞溅的产生,而且保存了炸药能量,使爆生冲击波二次向下冲击,增强了矿层目的波的反射能量。
(三)实施炮孔爆破堵塞,完善地震勘探爆破安全技术条件
对于黄土测区如何压制孔内积水冲击水柱带来的触电事故危害,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的问题之一。起初,通过单纯的扣押沙袋,改变了孔内积水冲击水柱的运动方向,使冲击水柱由垂直向上,改变为向沙袋四周喷贱,缓解了水柱冲击高度和冲击速度。但是由于水是弹性介质,尤其是在黄土潜水位以下放炮,由于地震勘探爆破矿层目的波的二次反射与首次激发弹性波叠加,使爆破冲击水柱能量加大,单靠压沙袋已远远不能解决爆破冲击水柱带来的危害。2011年,笔者查阅了大量的炮孔爆破堵塞研究资料,在潞安三维地震勘探测区施工中引用了《化工矿物与加工》科技刊物(2010第8期)《炮孔爆破堵塞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成果,就黄土层积水孔堵塞作用及技术参数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炮孔在爆破前进行堵塞具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堵塞可以降低爆生气体运动速度,延长爆生气体在孔内作用时间;二是堵塞物可增强对冲击波的衰减作用;三是堵塞物填实后,可增强堵塞物与孔壁的摩擦力,在冲击波的作用下堵塞物的颗粒发生相互错移,产生新的粘结力,产生侧向膨胀,与孔壁成为一体,不但有利于爆炸能量的聚集,而且延长了它对岩石的作用时间,同时能改变药包最小抵抗线方向,人为地将爆炸能量最大限度地引至目标方向,而把非目标方向的能量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基于科技成果的指导,对潞安黄土测区三维地震勘探孔内积水冲击水柱的问题,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技术措施:
1.抽水。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孔内积水冲击力,钻机成孔后,用钻机压井式水泵抽取孔内积水,使水位降低3-5米。
2.埋孔。在抽水、降低水位的基础上,用细粒干黄土填塞孔,具体要求是,每当向孔内填塞3-5铁锹黄土后,用锹把捣实一次被填黄土,如此反复直至填满填实,以增强填塞物与孔壁间的摩擦力和粘结指数。如果孔内积水没有明显下降,埋孔时用干土吸水、排水,用锹把先把孔内积水变成泥浆,再填土使孔内堵塞物成为湿土,直至用锹把把孔内填土捣实。
3.压沙袋。在填埋孔的基础上,对高压线附近炮孔还采取了压沙袋措施,具体方法是将井炸线捆在沙袋上,采取沙袋与爆炸线捆绑制,防止爆炸线飞起,搭在高压线上。第二是在第一袋沙袋的基础上,再压一袋沙土,增强井口压力,抑制爆破冲击力。
通过采取以上三个方面的措施,测区10000多个炮井中仅有10个炮井有冲起物,冲起物高度不足3米,冲起物的运动速度和能量大为减少,对测区高压线、人和设备器材没有构成危害,实现了安全生产。
六、论证结论
通过对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技术产条件的研究与论证,笔者在保证地震勘探爆破安全方面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
(一)地震勘探爆破属于危险性作业,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条件论证是实现地震勘探爆破安全作业必不可少的工作
长期以来人们在地震勘探工作中只注重现场采集资料质量,对地震勘探放炮产生的危害现象缺乏足够的认识,总以为炸药起爆后井口产生飞石或水柱是地震勘探工作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把爆炸线搭在高压线上、飞石砸死、砸伤人员的事故归结为操作员反应迟钝,警戒人员不负责任等,缺少从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技术条件上找原因、找差距,从而使地震勘探爆破安全同类事故周期性重复发生。2005年初,笔者负责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后,对地震勘探爆破应满足的安全生产技术条件进行了论证,就炸药起爆时控制井口飞溅物、冲击水柱、炸塌岩壁、炸塌田坎等安全生产问题,进行了长达六年的理论研究和生产验证,分三个阶段推行了“震源药柱+炮孔偏移+深孔+小药量+填塞+沙袋”等六项安全技术措施为一体的地震勘探爆破安全安全生产技术条件。为单位实现安全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
(二)明确地震勘探爆破作业目的,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是论证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技术条件的前提
地震勘探爆破作业是以岩石的弹塑性为基础, 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对介质作功,使浅层激发层位产生地震波的作业方法,与工程爆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工程爆破是利用炸药的爆炸能量粉碎周围介质,使其按照一定方向搬运或抛掷,所以要想实现地震勘探爆破作业安全,必须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人为地将爆炸能量最大限度地引至目标方向,而把非目标方向的能量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炸药起爆时井口不产生飞溅物、冲击水柱和冲击波,为野外作业人员和设备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
(三)“震源药柱+炮孔偏移+深孔+小药量+填塞+沙袋”等六项安全技术措施为一体的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技术条件简便、经济,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震源药柱+炮孔偏移+深孔+小药量+填塞+沙袋”安全技术措施,是在学习研究爆破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勘探专业规范、地质勘探安全规程和爆破安全规程规定要求研究实施的。它既符合规程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现场安全要求,并在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是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管理办法,对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马铃薯 种植机械化 特点 技术要求
[中图分类号] S23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216-01
1 我区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现状
阿勒泰地区从2007年开始试点推广马铃薯种植和收获机械化作业。 2008年阿勒泰地区农机推广总站签订了地区科协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化推广试点项目的合同。与此同时,在青河县、富蕴县、吉木乃县、哈巴河县以及阿勒泰市等县市建立了万亩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示和收获示范田。而且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4.65亩,平均单产2800公斤以上。
2 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特点
2.1 马铃薯铺膜机械的特点:马铃薯种植一般在四月底五月初,马铃薯播种机可以同时完成播种和施肥两项工作。这种机械在播种时的株距和播深以及每个穴窝里的种子数量都是一致的,不会损害马铃薯种子,且不会留下空穴,塑胶薄膜压实封闭。可以同时节约种子、地膜、人力、燃油以及资金,属于现代农业生产中综合性很强的播种机械。塑胶薄膜在提高温度、保持土壤湿度、加快微生物分解速度、改善土质、预防土壤盐碱化和杂草丛生等方面的作用显著。与此同时,地膜有助于加快种子在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的速度,改善土壤物理特性。铺塑料薄膜的耕地,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而且可以保护土壤环境,从而促进马铃薯早熟、高产。
2.2 根据马铃薯铺膜播种机的不同型号,可以选择在小型或中型拖拉机后悬挂。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3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要求
3.1 在农业生产作业中,该播种机的技术状况必须调整到位,播种时出种口务必不能封闭。从而保证亩产量不会降低。
3.2 必须因地制宜,选择亩产高、品质优的马铃薯种子。
3.3 不能参杂亩产低下、品质差的马铃薯种子。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种子挤压,选择抗病能力强、后期生长能力强、高产优质的种子。
3.4 要选优质土壤。R铃薯生长时期所需的水和营养物质都是由土壤提供,因此,所选的耕地要平整、有机含量要高,土质疏松易于犁地,水和化肥的供应要充足。不可选择土质硬化、贫瘠、不宜耕犁的土地。
篇5
关键词:地面生产系统,660V,供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一、引言
随着煤矿工业采煤机械化不断提高,矿井生产能力越来越大,与之配套的地面生产能力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造成单台电动机的容量相应增大,用电负荷随之增大,从而出现电压降增大、电能损耗增加、电缆截面不足等问题,故在煤矿地面生产系统设计中,传统的380V供电已不能满足配电的要求,需提高配电电压,如低压供电系统采用660V及更高电压。本文就地面生产系统供电电压由380V提高到660V电压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二、660V供电的国际国内发展概况
早在上世纪60年代,660V电压就被作为一种标准电压列入国际电压标准中。1967年国际电工标准IEC38/67推荐的额定电压中就有660V。在以后IEC38中均有660V电压作为额定电压。我国1959年的国标GB156/59中,只规定了220V、380V两种电压为额定电压。而在1980年的GB156/80中已把660V列入国家标准额定电压。我国现行国家额定电压标准中,660V电压仍为国家标准额定电压。
我国煤矿企业井下于70年代初基本实现全行业660V升压改造。1981年,我国开始对煤矿矿井地面生产系统和选煤厂进行了660V升压供电的试验和研究工作,经过长时间对各种系列电气元件等电气设备在660V条件下的试验和验证工作,于1986年11月建成我国第一座由660V配电电压供电的阳泉四矿选煤厂,并顺利投入运行,1988年6月通过了由能源、机电两部主持的技术鉴定。1990年原能源部发出在煤炭工业中新建地面生产系统及选煤厂应采用660V供电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660V供电在煤矿生产中的发展。随后,九龙口矿、淮南南潘集三矿、大同晋华宫矿等多座大型选煤厂都采用了660V供电并投入运行。
三、660V供电系统的可行性技术分析
1、供电输送能力提高
电网的输电能力与其供电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
式中:P——通过线路的输送功率,kW;
Z——线路阻抗,Ω;
Un——额定电压,V;
cosφ——线路功率因数;
ΔU%——电流通过线路的电压降百分数。
为便于分析比较,可认为输电质量ΔU%和功率因数cosφ不变,则线路中输电能力P·Z与电压Un平方成正比,即:
电网供电电压为380V时,电网输电能力为:
电网供电电压为660V时,电网输电能力为:
两种电压的输电能力比较:
可见,电压由380V升高到660V后,电压提高倍,线路输电能力为380V电压时的3倍,也就是说,如输电功率P不变,导线截面不变,则660V电压供电的输送距离为380V电压的3倍。同样,如输电线路阻抗Z不变,即电缆长度和截面不变,其输送功率也为380V电压的3倍。
2、电能损耗降低
电网供电电压从380V升高到660V后,电流将降至原来的1/,电能损耗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用电设备均能降低电能损耗。用电设备的功率越大,使用660V供电的经济效果越好。
三相输电线路上有功功率损耗:
式中:ΔPL——有功功率损耗;
In——线路额定电流,A;
R——线路每相的电阻,Ω。科技论文。
现设定输送功率不变,线路长度不变,则380V、660V时输送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分别为:
两种供电电压输送线路上的功率损耗相比:
可见,在输送功率和线路不变的情况下,660V供电电压线路上的功率损耗是380V时的1/3,即可减少输电线路上功率损耗的2/3。
3、节约金属、减少投资
一般0.4kV低压配电系统中配电电缆采用0.6/1kV耐压等级,在用于0.66kV低压配电系统时,无需增加电缆耐压等级。另一方面,由于采用0.66kV配电电压,提高了电压等级,对为相同容量的电动机配电,则可以减少配电电缆截面或增大输送距离。
660V供电时的导线截面积约为380V时的57.7%,而导线、电缆截面由标准分级所决定,故通常至少可降一级标准截面来选取导线、电缆。通过技术分析,升压改造后电缆、配电开关等方面节约的材料达40%~55%。同时补偿功率因数用的电容器,相同容量情况下,在660V电压下使用时要比380V输出无功功率提高2倍(Qc=U2ωc),而价格只差50%,故可降低电容器投资约一半。
4、供电安全可靠
380V供电系统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一般为动力照明混和供电。660V供电系统为提高运行安全,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
变压器接地方式一般分为四种:即不接地方式(中性点绝缘)、直接接地方式;电阻接地方式(数十Ω为低电阻接地,数百Ω为高电阻接地)、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与否,对供电系统设计、维护运转及安全都有重大关系。当发生一相接地时,随着接地方式不同,电压差别很大。科技论文。对于直接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的电网,一相接地时,接地短路电流较大,除能使继电保护迅速动作外,还有降低内部过电压的优点。对不接地、高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电网,单相接地电流很小,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有利。对地面660V配电系统,其中性点接地方式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井下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优点是单相接地电流小,从而避免了人触电时大接地电流对生命造成的危害。但缺点是由于网络电容电流和系统漏电电流很小,不便于实现保护的选择性。科技论文。为避开这一缺点,又能提高供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地面660V供电系统一般采用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方式,通过适当调整接地电阻值,从而实现既能保证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又可抑制单相电弧接地时的过电压。
660V供电系统必须装设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否则不能投入运行,而380V供电系统一般不装设这种保护,适当选择中性点接地电阻,可以增加故障点的零序电流,提高选择性漏电保护的灵敏性,实现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回路。660V供电系统采用上述保护措施后,人身触电后得到了有选择性的保护,比现在广泛使用的无漏电保护的380V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可靠性。
四、结语
通过对660V供电技术探讨,若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用电负荷较大,则采用660V电压供电为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 顾永辉.工矿企业660V供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7
篇6
[关键词] 棉花 高产创建 技术总结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158-02
一、在棉花高产创建活动中取得的基本经验
1.在播前准备工作中高度重视破雪工作,为棉花适期早播创造良好条件
兵团第六师一五团红粘土地块面积大。针对红粘土地块,在二月下旬,也就是最低气温在-10℃左右,采用重型缺口耙破雪,消除春季积雪融化时产生的镜面效应,促使积雪早化,延长土壤冻融交替时间,增加土壤风化层,促使地表水分快速挥发,有利于早整地早播种,实现抓早苗。
这项措施在我团已经实施十年。在实施这项措施前,都是沙土地播完以后,再播红粘土地,等到红粘土地能机车了,已经是四月下旬,适期早播无从谈起。自从实施这项措施后,只要温度适宜,就可以播种,打破了红粘土地难以早播的瓶颈。
2.在适期早播的基础上,狠抓一个“快”字
“快”字要体现在滴灌安装和滴水上。快速安装地面管件,快速滴出苗水。团场要求各连队做到边播种边安装,播完一块安装一块,时间不超过2天。俗话说:“春争日,夏争时”,早一天滴水就能早一天出苗,真正达到适期早播的目的。在播种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做,那就是地埋管道的试压工作,检查管道是否正常。秋翻整地时有可能损坏管道出水立管,或是秋季管道排水不彻底,造成地埋管道冻裂,一旦播完种准备滴水才发现管道不正常,即便维修再及时,也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这样就难以体现出“快”字。
3.棉花苗期管理强调一个“早”字
苗期各项工作突出“早”字,早定苗、早中耕、早化调,严格落实各项植保措施。
3.1早定苗:两片子叶展平后开始定苗,1片真叶结束,质量要求去弱苗留壮苗、去病苗留健苗、一穴一株,严禁留双株。
3.2早中耕:当全田80%的棉苗出土即可进行,深度14―16厘米,护苗带8―10厘米,中耕深度要一次到位,做到不铲苗、不埋苗、不拉沟、不留隔墙、不起大土块,达到行间平、松、碎的质量要求。
3.3早化调:坚持促控结合、因苗调控和“早、轻、勤”的原则,促进棉花根系下扎,降低果枝始节高度。苗期化调2次,两片子叶展平进行第一次化调,缩节胺亩用量0.5―0.8克;3―4真叶进行第二次化调,缩节胺用亩量1―1.5克。每次化调可配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促苗早发,壮而不旺。机采棉第一次化调在2片真叶开始。
3.4及时蹲苗:5月中下旬,根据棉花长势及时进行蹲苗,时间20―30天,个别棉田因长势情况灵活掌握,长势较差的棉田可适当缩短蹲苗期。
4.棉花蕾期管理主要是做好“稳”字
棉花进入蕾期后,尤其是株高稍矮棉田,有些种植户沉不住气,开始水肥齐攻,极易造成棉花徒长,难以塑造理想株型。
这个时期的“稳”字主要体现在管理者的心态上。只要棉花长势长相正常,在蹲苗期结束,开始滴水时,只滴清水,促进棉花生长稳健,促使早现蕾,现大蕾。进入初花期后,可酌情滴施1―2公斤棉花滴灌专用肥。对长势偏弱棉田,每次滴水时结合根外追肥,再滴施棉花滴灌专用肥1―2公斤,促弱苗升级。
5.重施花铃肥
打顶后棉花很快进入盛花结铃期,这个时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需水需肥高峰期,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7月5日打顶结束到8月上旬这一个月的时间,施肥量要占到全部追肥量的70―80%。我团棉花追肥主要以棉花滴灌专用肥为主,每亩平均追肥量在50公斤以上,也就是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每亩追肥量在35公斤以上。
此外,在重施花铃肥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棉株早衰,还要看苗补施盖顶肥,以争取多结一些盖顶桃。通常对缺肥而有早衰趋势的棉田,或者中下部棉铃严重脱落的棉田,应早施盖顶肥,力争多结盖顶桃;对长势好,肥力足,后劲大的棉田,则应少施或不施,以免贪青晚熟。盖顶肥不宜施得太迟,一般在立秋前后施用,早衰棉田应适当提前,同时还应根据棉株生长情况和秋后的天气变化严格控制用量,如用量过多,反而会引起“二次生长”,不利于棉铃的充实成长,使铃重减轻,品质也会变劣。一般亩施专用肥5―8公斤。
6.重视综合植保工作
棉花植保工作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着力点放在预防工作上。根据预测预报,制定预防措施,定期下发《农业简报》,对植保工作进行指导。通过植保工作检查,确保预防措施落到实处,使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始终控制在可控阶段。
7.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强化管理,抓好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和时效性
在棉花田管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决策。田管关键时期,团场农业技术人员按照包片片区下连蹲点,督促、检查和指导连队田管各项工作,先后对全团农作物整地播种、中耕、滴水、施肥、植保等关键性工作进行综合性大检查9次,提高了各项关键性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和时效性,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高产条田的创建,在回头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棉花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职工群众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职工群众思想保守,接受能力较弱;
2.各项技术措施的到位率和时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今后打算
1.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首先利用“科技之冬”活动对职工进行培训,变冬闲为冬忙,提高职工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其次在田管不同阶段召开现场会,对职工进行现场培训。三是利用广播、电视、开展科技讲座、下发各种资料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
2.要努力提升关键性技术措施的到位率与时效性。这是实现棉花稳产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要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认识,使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从而实现棉花的高产。
篇7
1种植户思想问题及对策
部分种植户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学习先进生产技术,认为自己会种水稻,能种好水稻,生产技术落后,陈旧。
对于这部分种植户我们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要重点帮扶,充分发挥科技入户的作用,耐心讲解,讲道理、讲技术,讲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和新技术给人家带来的好处,改变种植户的观念,提高种植户的科学技术水平,并且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先进带动后进,共同进步。
2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2.1秧田置床不施肥、不调酸
2.1.1秧田施肥调酸作用
生产中往往有个别种植户置床不施肥或不调酸的现象,我们要加强这个环节的培训。置床施肥对提高苗床质量、培育壮秧很重要,秧苗生长后期,部分根系通过盘孔扎入置床吸收养分,置床施肥保证了秧苗生长后期有足够的养分,为秧苗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置床凋酸对防治立枯病有很重要的作用,调酸后随pH值降低,立枯病发病轻,反之,随pH值升高,立枯病发病重。
2.1.2置床施肥方法
每100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肥料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入土中0~5厘米。
2.2插前三带工作准备不足
生产中部分农户插前三带工作准备不足,有只带肥不带药的现象。插秧前的三带工作即移栽前一天带磷: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70%艾美乐6~8克佰平方米,兑少量水防治潜叶蝇;带生物肥;天然芸薹素1克/棚,促进秧苗移栽后早返青。
2.3水整地后泥浆沉淀时间不足
水整地后泥浆沉淀时间不足是生产中较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是由于泡田整地时间过晚或作业机车经常性出现故障造成的。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一是要做到早泡田早整地,适时抢早,二是要做到对作业机车早维修,早保养,如果机车状态差,要有部分水整地地块外雇机车的准备。
2.4施肥不按规程操作
2.4.1生产中施肥现象
生产上部分种植户施肥操作粗放,肥料不按科学比例施入,施肥时期不准确。
2.4.2施肥比例及时期
(1)基肥
氮肥总量30%,磷肥100%,钾肥4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田施入或与搅浆整地同时施入。
(2)蘖肥
氮肥总量的30%,插后3~4天立即施入,促进早返青。
(3)调节肥
氮肥总量的10%,水稻倒4叶前后,田间哪黄施哪。
(4)穗肥
氮肥总量30%,钾肥总量40%,水稻倒2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入。施肥时如未出现拔节黄时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防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先晒田壮根防病后施肥。
(5)粒肥
抽穗后叶面追肥代替粒肥。
2.5灌溉技术不合理
2.5.1灌溉技术中存在问题
部分种植户灌溉技术不合理,存在冷水直接入田、护苗水与插秧不同步、长期深水淹灌、结实期撤水过早等现象。
2.5.2井水综合增温技术
井水综合增温技术包括晒水池晒水、宽浅式渠道、延长水路、出水口叠水、散水板、晒水池回水、昼灌近夜灌远、渠道腹膜等增温措施。
2.5.3水稻各生长阶段水层管理技术要求
(1)返青时期水层管理
水稻灌溉总的原则是花达水泡田、花达水整地、花达水插秧,插秧后立即灌水护苗,水深苗高2/3,以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潜水增温促蘖。
(2)分蘖期水层管理
在水稻返青后,立即撤浅水层,保持3~5厘米浅水层,以利增加水温和泥温,加快土壤还原进程,提高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溶解度和可吸收数量,加快水稻生长速度,促进水稻分蘖发生。
2.6防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6.1生产中防病存在问题
生产上在水稻防病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有药剂选择、施药时期、施药器械、施药量、施药环境条件等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
2.6.2防病工作中应注意事项
(1)药械选择
在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弥雾机在本田防病中作用,淘汰人工背负式喷雾器。
(2)施药量
飞机喷雾喷液量1.7~2升亩;弥雾机喷雾喷液量5/亩.
(3)药剂选择
选择农业部药检所登记的新型杀菌剂,淘汰未登记、防效差的杀菌剂。区分预防型和治疗型杀菌剂。
(4)施药时期
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突出一个“早”字,尤其是稻瘟病的防治按照水稻田间叶龄进程适时防病2~3次。
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技术
1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农业发展中低碳经济实现遇到的主要阻碍是公众认识程度不足,在农业发展技术方面更是缺乏创新。低碳经济中注重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与排放,在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发展理念上要达到先进标准,受基层群众的低碳环保理念落后影响,经济发展计划在落实推广中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2农业发展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有管理体系大部分是针对生产过程开展的管理,并没有形成配合的体系,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低碳经济发展很难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管理模式中对环保以及污染治理的体现仍然不足,导致农业生产中随意的污染排放不能得到控制,所使用的农业也没有达到环保规定标注,对生态平衡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2实现低碳经济与农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农业生产区域内雇佣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田间指导,帮助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这样农业在种植生产中也能够意识到科技环保的重要性,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建立创造有利的环境。农民只有真正认识到低碳经济的优点才能够主动在生产技术上做出转型,因此所开展的宣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比例之间的调节,加强技术实践指导,使农民能够更熟练地应用技术。
2.2完善低碳农业发展工作体系
在基层农业发展区域内建立低碳体系,对所应用的技术合理性进行监管。低碳农业发展更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可以借鉴早期工作经验,但要注重不同农业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工作体系建立后在落后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进行后续的完善,通过调整提升工作体系的可行性,这一点也是传统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协调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经济收益上也会有明显的进步提升。加强各部门之间工作关系的建立,实现经验交流与资源贡献,在先进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效率上也可以得到保障。
2.3不断提高低碳农业生产技术
低碳农业生产技术提倡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最大程度的降低损耗与排放,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基层生产问题,通过先进的低碳技术落实可以起到预防控制作用。低碳经济与农业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创新技术方法的支持与配合,根据地方的环境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做出改进,例如灌溉,传统的土渠道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水资源的损耗比较大,同时也增大了农业生产的成本投入,针对这一生产技术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喷灌、滴灌技术的结合运用来实现,并对原有的灌溉渠道做出了改进,这样在输水期间所造成的水资源损耗也会被降到最低,一次建立成本投入后可以反复使用,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农业发展特征。
2.4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计划制定也是十分重要的,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在资源利用与发展目标实现中做到协调。目标设定过于远大可能会出现落实实现困难的现象,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综合治理计划,因此长期发展计划具体实施需要分段进,阶段性的发展更有利于经济计划实现。低碳环保工作计划更要同时从污染预防与治理两方面来开展,在污染问题发生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避免生态系统平衡性受到破坏,这样能够使资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对提升农业经济收益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低碳农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阻碍,实际的建设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农业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针对目前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干预和引导的作用,制定有效的工作措施,提高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低碳意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实现低碳经济、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帅,庞金波,王刚毅.基于BP神经网络的低碳经济下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4):45-46.
篇9
关键词:外资引进;发展;中国;低碳经济;影响
1、低碳经济的简介
在介绍低碳经济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低碳理念。低碳理念指的是在全球环境恶化的大环境下,通过人们思想上的醒悟,自觉的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传播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在低碳经济领域就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生产材料等减少碳的排放量的前提下,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适应了现阶段大力提倡保护环境的需要,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与践行。
2、低碳经济的原则
2.1加强资源保护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种类多,但是人口众多又使得人均资源占有量非常少。再加上,很多的资源都是非可再生资源,一旦用完就没有了,即使是可再生资源,有的也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再生。这就使得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发展速度,也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质量,用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减少高污染资源的使用,加强科技研究,研发可替代品。对经济发展中的废气物进行精细的处理后在进行排放,合理的利用资源,将污染降到最低。
2.2减少工业生产排放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不断上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不断地进行生产活动。但是因为生产技术等问题,造成很大的环境问题,例如,无法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做到零污染排放。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废气物超出了自然的净化能力,一直停留在大自然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生产技术,降低生产的能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引进外资对我国的影响
3.1对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并不断的学习他们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优秀经验,以此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引进外资在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推动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我国的企业发展和管理等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产业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扩大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规模。而且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走出去”,对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2对生产技术的影响
外资的引进,使得我国在工业、制作业的发展上获得了更多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外资行业在我国投资建厂的过程中,使用的管理模式以及生产设备都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工业发展起步早,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管理、生产模式,生产经验都是他们在长久发展过程中的摸索研究得来的,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新的生产技术,例如绿色生产技术的引进,对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很多的工业生产中不可避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很多的工业生产行业因为技术等原因,迟迟得不到低碳生产的效果,在我国经济发展理念转变后,这些高碳行业不得不寻求新的生产地区,加速了其他地区的污染。
3.3对社会的影响
外资的引进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外资在我国建厂生产,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环节了我国的就业问题。而且,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会根据我国行业的需要对外资的种类进行筛选,这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平衡产业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外资的引进,还提高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外商在我国进行投资的原因之一就是看重了我国人口众多以及人们庞大的消费能力,在我国建厂生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自然销售的价格也会有所调整,吸引更多人进行消费,进而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
3.4对环境的影响
外商在进行投资时,汇报对被投资国进行仔细的考量,一部分是在该国生产中所能获取的经济效益,另一部分就是对环境污染过重的企业进行转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起步早,凭借其工业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虽然说现阶段科技产业占据发展的优势,但是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在经济中依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他们为了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急速寻求经济发展国家进行投资,转移他们的高污染行业。在引进外资的初期,引进国家的环境会造成很大的污染,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的环保生产技术也被逐渐引进。
4、如何降低外资引进对我国环境的不良影响
4.1加强对引进行业的引导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GDP排名世界第二。当前的这种情况,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对资金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因此,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外资引进的审查,减少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引进,加强对新技术、低碳行业的引进。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的发展,还要加强我国的对外投资,引导相关的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中国企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提高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4.2限制外资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的大量涌入,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的本土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例如,中国的很多本土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活力,一是企业的内在因素,忽视了创新以及管理模式不得当等。另一个就是外资企业抢占了中国的市场,竞争太强使其失去了发展的空间。中国很多的本土企业为了得以生存,很多选择被外企收购。所以,为了保证本土企业的发展,要适当的限制外资的规模。国家在限制外资规模的同时,加强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力度。
4.3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对高能耗,高碳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对相关的企业进行约束。加强对绿色低碳技术的引进,鼓励企业使用环保技术进行生产活动,推动企业在生产方式上的转型。制定严格的惩治标准,对于高碳企业进行整治,对高排放企业进行罚款,以此提高他们的低碳意识。
4.4加强进出口控制
碳的排放不仅仅出现在工业生产中,生活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例如:汽车尾气排放。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在引进商品时,要注意商品的碳排放量。在对外出口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也要严格恪守低碳理念,从而为世界低碳做出贡献。
篇10
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加工;优化方法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向上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重工业,对工业生产和制造投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和资源支持,大肆的开采资以提供给工业发展,阻碍了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近几年,因环境问题所导致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保护环境也日渐成为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国家倡导在各方面发展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其中包括机械制造业的生产工作。机械制造业在发展中看重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使用绿色生产理念指导生产技术,力求将机械制造业生产引入到低碳生产的轨迹中来。未来发展过程中,可持续化发展道路将是我国延续遵循的发展理念,将指导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及运行,明确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节约资源还是环境保护,都需进行相关的协调及绿色生产技术的指导。目前有关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系统理念已经引起了行业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视,但在系统的研究过程中,针对绿色制造的系统加工的优化方法探讨较少,需要行业相关学者进一步展开有效的讨论及理念的形成。
一、低碳制造生产的相关概念
低碳制造生产模式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提出的生产方案,将其投入到工业生产过程中,目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少量的资源利用,或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达到能源的高效利用率,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途径;排放少量的生产原料,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生产原则,推进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绿色生产理念。利用适合当今自然环境发展的生产技术,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制造理念相结合,推动低碳制造理念的实施,进行产品的再利用等相关环保理念的实施,为人类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展现绿色生产的实施价值。
二、实现绿色制造的机械生产的意义
2.1减少环境污染
对于机械制造过程中实现绿色生产的生产效果,可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从生产原则上来看,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加入绿色生产的指导理念,注重对原材料的有效使用,在排放前对废气废水进行工业上的达标处理,达到行业排放标准,严禁随意排放的排放方式,减少废气、废水对空气、河流等自然环境的污染,达到生产与环境共同发展的双重效果。
2.2节约能源
绿色生产理念指导下的机械制造过程中,实现对产品的再利用等生产效果,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材料的投入及使用,最大化的将能源消耗降到最低。现阶段,机械制造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源、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不仅对机械生产制造提供了有效的能源支持,并且实现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同时达到减少排放废物的效果。
2.3创新生产
未来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将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新变革,将绿色生产投入到机械制造中已是新时期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进行绿色生产不仅是为响应国家的号召,更是机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同时,成功的发展之路必然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向上进步,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下一步的技术提升提供有效的转变基础,是推动机械制造业向更加科学有效发展方向前进的不竭动力。
三、如何实现绿色生产的机械制造
3.1优化机械制造工业生产参数
进行机械制造的工业生产,必然涉及到工艺参数的系统分析,对数据的合理分析及使用可以对生产提供有效的实际依据,所以工艺参数是影响机械制造的重要因素。基于绿色生产理念的运用,要在选材、生产、排放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中利用技术等科学理念的指导,从生产各方面进行低碳制造。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工业生产参数的优化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及废水废气的排放,为绿色生产机械制造提供有效的生产途径。进行低碳生产的机械制造要使用系统的生产技术,依据科学合理的优化理念,进行工业生产参数的优化,达到绿色生产的要求。工业生产参数是指导工业生产的切实依据,对工业生产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优化工业生产参数来达到低碳制造的生产目的,是进行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生产任务的第一部也是关键一步,进行好工业参数的优化步骤,可以为生产工作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3.2确定有效的工艺生产路线
进行机械制造前,要进行明确工艺生产路线的确定,从而指导工业生产的具体步骤,达到优化工业生产的目的。工业生产路线是牵动整个机械制造环节的关键步骤,如何按照行业标准及准则,结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及理念,制定合理有效的工艺生产路线是必要而又有效的。以往的工艺生产技术对于能源的消耗过大,在生产过程中大肆使用不可再生能源,造成如今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为减少生产成本,对废气废水没有进行达标处理,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等,都是由于传统生产技术的落后及生产理念的偏差所造成的。基于此,现阶段的机械制造过程中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工艺生产路线,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完成机械制造的有效效果。
3.3进行有效的科学指导
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创建有效的绿色指导理念,是实现绿色生产机械制造的关键一步。有效的科学理念,能够为机械制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艺生产路线,确定生产制造的方向,把握机械制造整体的生产理念,明确绿色生产的实现意义,为达到节约能源和实现产品再利用的有效生产的目的,工件与机床之间不同的组合形式会影响到机械制造生产的生产过程,需要通过科学的生产理念指导实现绿色生产的现实意义,实现机械制造低碳生产系统加工工艺的优化、科学、合理的调度,为机械制造的生产提供有效的生产依据。
3.4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
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监督和领导,相关领导部门要制定好切可靠的生产准则及行业标准,为机械制造业生产提供有法可寻的生产环境。推动行业稳定发展的同时,有效约束不法分子的生产行为,有效打击不法厂商进行违法生产的有害行为。
要想对机械制造业技术发展进行系统的维护,少不了科研人员的研究投入,将有效的技术投入到生产应用中。科研人员要本着绿色生产的研究精神,创新机械制造生产设备,为机械制造生产提供硬件支持;理论指导实践,要大力宣传“绿色生产”的发展理念,使低碳制造深入人心,在企业内部形成人人遵守发展理念的工作环境,积极向上的进行绿色生产。
结束语: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业的低碳生产过程中除了要遵守相关的行业标准外,还要进行有效的技术引导,进行合理有效的低碳生产,真正实现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生产工作。利用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生产,有效的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推动机械制造业像绿色生产的渠道发展,帮助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浪费,起到保护环境的效果。相关的研究工作应从基本的绿色制造的生产理念入手,对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和技术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掌握系统的机械制造的方法,并将其融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大力提倡节约资源,高效生产的生产理念。在生产中将环境问题与生产过程系统的结合起来,符合国家的发展要求,能够真正实现绿色生产的机械制造技术现实应用及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