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12 17:5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词汇教学教案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词汇教学教案设计

篇1

【关键词】牛津 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设计方案 探讨

在新课标下,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已迎来了崭新的面貌,词汇教学便是其中之一。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加以优化完善,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就《牛津初中英语》而言,它不同于其它类型的英语教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词汇量更大、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大。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陈旧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更好地展现英语学科的拓展性、科学性。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帮手,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而言,存在一系列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这方面,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英语词汇学习对策指导的重要,过分重视学期教学任务的完成。以牛津英语教材而言,词汇量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而在记忆这些词汇的时候,学生大都死记硬背,效率极其低下,只能短时间记住这些词汇。更严重的是,一些学生连基本的音标都不能准确的认识,不能正确拼读单词,混淆不同的词汇,花费大量时间,能够灵活应用的词汇却很少。其次,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把重心都放在语音语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语境教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教学生读新的词汇。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毫无兴趣,不主动进行学习,阻碍了英语词汇教学。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对后期的巩固扩展引起重视。教师一切都以考试为中心,把所有记忆词汇的方法一次性灌输给学生,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而在后期教学中也不注重对应的扩展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

二、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设计

1.需要进行预设性的“前设计”。就前设计而言,它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的预设设计,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任务、教学整体状况等各方面。一是: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全方位认识一系列相关的因素,比如,教学原则、教学主体。由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和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具有浓浓的时代气息,需要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创设对应的语言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需要进行具体化的设计操作,更好地呈现不同单元词汇的操练。就词汇教学而言,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音、形是其关键所在。因而,在词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安排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音教学,规范学生的读音,并引导学生以单词读音规律为切入点来拼写单词。二是:教师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把单词所表达的意思更好地呈现给学生。对于这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以图片、视频为媒介,把抽象的词汇知识形象化,展现给学生,比如,关于自然灾害课文的学习,Natural disasters。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各种自然灾害,并认识到其危害性。创设对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生词、词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拆装复合词、反义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能够学会对生词的意思进行猜测,还可以提高学习英语词汇的趣味性。以“summertime”为例,它属于复合词,可以利用拆装法,即夏天的时间。由此可知道该单词是夏季的意思。

2.中设计和后设计。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具有即兴性特点的“中设计”。换句话说,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即兴设计。因而,在词汇教学中设计方面,教师要从初中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出发,以教学情境的多变性为媒介,进行即兴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对话离题是一种常见现象。教师需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到原有的话题上,有效避免课堂内容严重偏离教学轨道,浪费有效的课堂时间。在后设计方面,需要充分展现其反思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完善教师的教学设计,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对于这方面,教师需要经常进行总结,明确词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艾宾斯遗忘曲线所具有的先快后慢的规律,指引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就牛津版初中英语词汇而言,词汇之间的复现率非常低,词汇量很大,教师需要进行系统而具体的教学设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应的教学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明确初中词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不断完善已有的课堂教学方法。它能够完善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更加科学的记忆单词,能够灵活应用,注重语言知识之间的连接性,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还能使他们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注重知识的应用,不断提升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成为新时代下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聂进梅.浅谈牛津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1:51.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策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教学教案未发挥实际作用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不切实际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1.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创设阅读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教案 

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口技》的作者以成功的文学实践妥善地突破了以文记声的局限,通过想象和联想,化声为形,以文记形,把听觉形象转化为可感、可触、可即的视觉形象,把作用于听众两耳的声音,改变成作用于读者的双目,形成文学价值较高的书面语言。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一

授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从口技表演中感受和领悟中国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课文大意。

3.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背诵全文。

4.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重点:积累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2.难点:学习文章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技法。

三、设计思路:

(1)以“表演激趣——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迁移拓展”的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师注重提倡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问难和培养学生互相切磋的团结合作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2)“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培养语感,在读中悟,在读中感,以此为切人口,理解文意,从而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普通的嘴,竞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得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中国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

二、诵读课文

1.初读

(1) 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嗣( ) 顷( ) 倾( ) 呓( ) 絮( )

叱( ) 鼻句 ( ) 间( ) 许许( ) 曳( )

几( ) 哗( )

犬吠( )

2.课内朗读。

自读: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断句。

听读:教师范读?

(学生接触文言文的量不多,通过反复的读、形式多样的读,培养朗读文言文的语感。)

3.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善:擅长 会: 适逢,正赶上 施:设置 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理解的字、句,疏通文意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客人的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3)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百只手,一手有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百张嘴,嘴上有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2.思考:口技艺人表演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由哪些语言来判断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点拔,帮助学生找出标志时间推移的副词及不同阶段场景的内容,帮助学生讨论归纳。)

时间副词: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节:

梦中惊醒 _____ 渐入梦乡 ______ 火场百象。

四、合作探究,研究欣赏

合作讨论探究以下内容:?

文章中的这位口技艺人使用了哪些道具呢?

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课文中的口技艺人模仿了哪些声音?观众反应如何?

明确:犬吠?欠伸?呓语?儿啼?妇呜?夫叱?絮絮,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咳嗽,大呼、齐哭、百千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等。

观众反应: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意少舒、稍稍正坐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表演精彩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全文。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3.感受和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妙神奇。 二次备课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口技表演中领会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 教学难点

1.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批改或抽查预习案。 《口技》预学案

一、预学目标:

1、能通过注释和查阅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并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能条理清晰地复述三个场景。

二、预学提示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述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三、预学作业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意少舒 (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夫齁声起( )

无敢哗者( ) 叱大儿声( ) 中间力拉( )

解释加点词(此类活用)?。?

妇抚儿乳 善口技者 不能名其一处 会宾客大宴

妇手拍儿声 无不伸颈,侧目

解释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会宾客大宴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当是时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虽人有百手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两股战战

4、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5、课文真正写口技表演是哪几个段?写了几个场景?请分别复述这几个场景。

教学设计

一、分享

(一)导入新课

关于口技:它是杂技的一种。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且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

(二)作者简介

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晚年住杭州,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三)读准下列加粗的字,听读课文

少顷( ) 犬吠( ) 呓语( ) 意少舒 ( ) 曳( )屋许许( )声 几欲先走( ) 夫齁声起( )

无敢哗者( ) 叱大儿声( ) 中间力拉( )

(四)学生翻译课文,教师纠错,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

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 安放 少顷:一会儿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 伸:伸懒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毕:全 绝:极点,最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间:中间夹杂 曳:拉

虽:即使 名:说出 奋:卷起

股:大腿 几:几乎,差点儿 走:逃跑

二、拓展

(一)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第二部分(2—4)写表演过程

一家人梦中惊醒(由睡到醒)

中间的三个场景 : 一家人渐入梦乡(由醒又睡)

初一语文《口技》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掌握积累课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词以及通假字的现象。

三、掌握表示时间的词

能力目标: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学会在诵读中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积累课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词以及通假字的现象。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山东省济宁市有一个小伙叫刘大成,2010年2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凭借自己的文艺特长一炮打红,被评为2010年度星光大道总冠军,刘大成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我们同学知道他的文艺特长是什么吗?

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看到他精彩的表演。其实,口技在古代就已广为流传,但古代没有录象、录音设备,不能记录当时表演的实况,古代艺人精彩的口技表演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

二、走进作者,了解作品

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2、出处:《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易读错的词。

少顷(shǎo) ?呓语(yì)?

?叱(chì)

中间(jiàn)

曳(yè)屋

?许(hǔ)许声? ?几(jī)欲 ?犬吠(fèi)

齁声(hōu)

意少舒(shǎo)

2、学生放声自读,体会语气节奏。

3、下面请同学们归纳整理文言词汇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的现象。

可以小组合作。第一组找古今异义的词,第二组找一词多义的词,第三组找词类活用的词,第四组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 古今异义词:

会宾客大宴?(会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会议?)

但闻?(但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稍稍正坐(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两股战战(股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几欲先走(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 古义:其中夹杂 今义:方位词)

(2)一词多义:

①绝:A、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B、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②妙:A、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B、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③坐:A、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B、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3) 词类活用:

妇抚儿乳 (?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

(4)、通假字:满坐寂然、满坐宾客坐:通“座”,座位。?

同学们找的很对也很全,希望我们同学们课后再对你没找的文言现象进行归纳整理。

4、接下来再?请同学们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归纳概括。

表示突然发生的: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的: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的:继而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是时

表示很短时间内发生:少顷、俄而、未几。

5、?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内容 。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通过描写口技表演者摹拟深夜一家四口梦中醒来、继又入睡和火起、救火的情景所发出的精彩声响,以及宾客沉浸其中、如痴如醉甚至以假为真的反应,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准确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

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3、.揣摩语言,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

篇4

当然,我们首先应该承认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已经有了许多里程碑意义的好课例。在我有限的积累中,我以为钱梦龙执教的《愚公移山》是“串讲”文言文的极品;张必锟执教的《五柳先生传》是文言文诵读教学的经典;黄岳洲设计的《岳阳楼记》教案是深挖古文知识的代表;张孝纯设计的《乌有先生历险记》是文言词汇训练设计的绝唱;沈蘅仲执教的《六国论》是扩大文言文文化内涵和教学视野的典范--先辈们把文言文教得古香古色又生动活泼,都是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弥足珍贵的资料。

那么,后来者的脚步迈向何方了呢?宁冠群的《〈鸿门宴〉单元教学探新与思考》(《语文学习》2002.1.),以“重点评价鉴赏历史人物与人格特点”为“目标定位”;邬建芳的《经典文章的现代解读――我是这样上《〈石钟山记〉》(见《语文学习》2003.1)设计研究性学习,认为“苏轼教子的方式具备‘研究性学习’的特质,《石钟山记》本身可以作为一份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马万茹的《〈三峡〉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8-9)提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张国生的《〈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中学语文教学》2003.8)再一次让人领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下文言文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余映潮关于《狼》的八种教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与参考》2004.1-2.)集文言诵读训练、词汇训练、说话训练、听读训练、读写结合训练之大成。――新秀们把文言文上得高屋建瓴、现代感十足,是新课改在文言文教学中的生动写照。

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似乎被忽略了:文言文首先是语文课程下的文言文,不是大学语课堂上的文言文,“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些基本原则应该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这方面的课程内容少而又少,这方面的教学尝试也少而又少。我曾经很惊喜地看到了韩军执教《与朱思元书》的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6)和李卫东执教《陋室铭》的教学实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3.3),它们不再仅满足于字面的意义,也不留恋古文博大厚重的积淀,而是着力于对语言本身的推敲、品味和实践应用,我看到了希望。不过,像容老师用力如此集中地昭示古汉语语言特点与现代汉语言特点的课例还不多见。

所以该课例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说新时期文言文教学应该完成一种新的超越和突破,那么这种努力似乎应该致力于寻找语文课程视野下的“文言文语言教学”:认真思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的文言语言究竟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有什么价值,进而寻找出切实的汉语言特点作为文言文教学的“抓手”,设计出更灵活有效的语言教学实例来。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473000

石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最近在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其中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理解和体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近年来许多人也在倡导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并且还有人把教师的分析作为“整体感知”的对立面加以批判。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究竟要不要教师的分析?“整体感知”具有怎样的特点?应该如何实施?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动词;总复习

一般英语总复习的时间都是在初三的后半段,此时所有课程要求的内容全部学习完毕,因此需要对三年来学过的内容进行统一的整理。对于英语来说,从词汇到语法是复习的重点,在词类的复习过程中,动词的复习成为主要的内容,因为动词与语法中的语态和时态等语法联系密切。本文就以笔者多年的经验简单谈谈初三英语总复习中动词复习的要点。

一、正确把握动词的学习要求

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规范下对于初中生动词掌握的要求,然后根据这个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复习内容的针对性也将更强,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比较盲目,抓不住重点,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有非常大的压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英语动词的学习有非常明确的规范,首先要能够掌握动词的基本形式、动词的类型、动词的形式变化。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上几个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因此这些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完全把握。课程标准中对于谓语动词的要求是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其时态的变化。从历年的中考试卷中可以得知,对于谓语动词的考查主要是能够在具体的时态和语态中进行相应的变化,要求和难度相对较低,所以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必要过于深究。

二、复习时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复习开始之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复习的任务,在上课的时候让准备充分的学生走上讲台对自己的复习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由其他同学对该同学复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最后由教师做最后的陈述和总结。在陈述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肯定,这样一来能够提升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另外可以使用最为巧妙的方式将缺失或者错误的内容进行纠正和补充,同时可以将所复习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清晰的条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

我在进行动词的复习时主要是将动词的类型、动词的形式变化、情态动词等分别列表,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网上搜索教案,比如,对动词的形态变化的口诀等进行整理,这在复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非常受益。

三、明确复习的目标,尽量不要对知识点进行延伸

在动词的复习过程中,通常有学生会对动词的形式的多样性、时态、语态等特点在记忆的过程中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对某些动词的用法再进行引申,以免出现过于繁杂的知识点,无法让学生及时地消化。

比如,在复习及物动词时,有一个句子: Mother bought her a new computer just now.该句子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的例句,如果将其改成“及物动词+直接宾语+介词+间接宾语”的例句时,可以改为:Mother bought a new computer for her just now.因为该例句主要是强调及物动词的用法,因此不用去深究时态的知识点。随意穿插知识点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掌握要领。

四、创设高效的复习课堂

不同的教案设计、课堂要求、教学方法都是由不同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总结的经验,而如何检验一个课堂教学活动是成功的,只能通过高效来进行检验。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式和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在初中的英语动词复习中我借鉴了很多教师行之有效的方法,效果相对比较显著。

比如,在复习动词的备课过程中,可以自己组织一段话,然后将这段话分成3~4个单句,并将这些单句组成选词填空题,首先让学生对这几道题进行课堂作业。如:

分别使用以下几个单词进行选词填空:is,turned,grow

My favorite sport is playing football.

The rain turned sunny.

The grass of football field grow very fast.

在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时,可以分别对这三种动词进行系统的分析,比如“is”是系动词,后边必须跟表语,不能单独作谓语等,将动词运用到具体的情景中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加深记忆。可以由学生将这三句话通过组合然后连成一段有故事情节的语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造句情况进行纠正,提升其对于动词的运用能力。

总之,动词的复习是初中英语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英语教师,肯定都有自己的一整套复习方案,但是切记在复习之前一定要首先明确复习的目标和要求,这样在复习的过程中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分析归纳,灵活应用:浅谈初中英语动词总复习[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1).

篇6

关键词: 零起点 “快乐俄语” 教学新模式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学”的状况。学生才

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能只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应该主动地自学。教师在正确自如地掌控专业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适应老师讲授方式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掌握现代知识的能力。要彻底摒弃学生单纯只靠记忆力上大学的错误方式。针对外语教学的特点,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说外语的信心和能力。在情景语境教学中,通过分组对话、演练的方式,高频记忆一些重点实用句型,通过大量、反复的训练,最后达到脱口而出。

二、利用俄英对比,简化教学

对于非外语专业的零起点学生来说,短期内习得一门语言,并不容易。虽然英语属于日尔曼语系,俄语属于斯拉夫语系,两者差异很大,但英语和俄语都属于印欧语系,这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难免会存在相同或相似性。我们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第一外语――英语的优势,利用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来促进俄语的学习,尤其是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的学习,从而简化教学讲解,减轻零起点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其学习的信心。

在语音导论课阶段,充分利用英、俄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在4―5的教学周内掌握正确的发音。因为在俄语33个字母中,大部分字母(除了Р,Щ,Ы和两个符号Ь,Ъ以外)都能在英语的音素中找到相似的发音。对于俄语中最特殊的发音――Р教学,也并无困难。该音发音本身比较有趣,是一个舌颤音,学生学习该音的积极性很高,都在努力地让自己的舌头颤动。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学生在学习特殊发音和认知英语中没有的字母过程中,心态很积极,很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掌握的速度也很快。

在词汇方面,可以利用他们已经掌握的英语词汇来记忆俄语中的同义词。俄语中有不少词(特别是苏联解体后出现的一些新词)和英语中的词的词义相同,只是发音略有不同。例如:машина―machine,менеджер―manager,такси―taxi,чат―chat等。俄语对于零起点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是通过拼字母记忆单词的,而俄语词汇的读音和拼写形式基本相同,可以通过音节来记忆。在这两种记忆方法上的差异给零起点的学生在记单词上带来一定的障碍。学生在入门阶段常常是记不住俄语单词的,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入门阶段笔者专门收集了一些实用的、可以用英语词汇来记忆俄语的同义词的单词,使学生不费力的情况下掌握了这类单词,从而增强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和对俄语的兴趣。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不断地把有难度的单词和这类单词穿插在一起,进行外语对比的语言教学,教学效果明显不错,学生容易接受。

在语法方面,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英语和俄语的相同之处解决一些语法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简化教学,从而达到少量多练的教学目的。

例如:可以利用英语中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来解释俄语中的未完成体现在时的用法。如下所示:

表示经常性的行为:

I often write to my sister.(一般现在时)

Я часто пишу писмо сестре.(未完成体现在时)

表示正在进行的行为:

I am writing a letter.(现在进行时)

Я пишу писмо.(未完成体现在时)

笔者认为英俄对比的方法在俄语学习的初级阶段由为重要。众所周知,在成人阶段开始习得一种全新的语言是有相当难度的。要在短时间内,使零起点的学生完全适应学习俄语的一些习惯并不非常容易。他们在入门阶段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学习上的这些困难很有可能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使学生失去对俄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所以,我们主张“快乐俄语”的教学方法,主张在入门阶段,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学,学生才会愿意开口说俄语。等具有一定量的学习实践积累后,学生本身已在不经意间养成一定的俄语习惯,他们自己完全可以排除英语的语言干扰,形成正确的俄语语言知识和言语习惯。

三、发挥教师在情景语境中的指导作用

应用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以教会学生掌握技术应用能力或胜任工作岗位任务为主线而设计培养方案的。针对我校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在教案设计中,特别编排了与就业岗位相关联的俄语对话情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连贯话语,即“说”俄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的。

学生分组进行对话演练,利用已学的单句不断扩展语言技能。学生是情景语境中的主体,努力地开口说俄语,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矫正学生的发音、语调,对一些语句进行扩展,特别是万用句型的举例。同时,适时地加入一些语言文化常识和一些跨文化交际知识,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都有实际的意义。总之,在情景语境――说俄语的实践中,学生与老师教学相长,学生开口说俄语,提高交流能力;教师发现问题,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和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在教学互动性上下功夫,即带领学生共同创造一种最理想的寓教娱乐――“快乐俄语”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外语教学技巧新论.辞书出版社,2001.

[2]Richards,J.C.第二语言教师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4.

篇7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日语泛读 教学方法 阅读兴趣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院校设立的二级学院,多以“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我所在的独立学院东方学院日语教学已经初步建立起自己的课程体系,但是由于其存在的时间尚短,发展还不完善,还需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一、独立学院日语泛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日语泛读作为专业必修课,在整个基础阶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加深文化了解,拓宽知识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日语的各类考试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很高,特别是2010年7月起实行的新日本语能力测试(JLPT)也增加了阅读的比重。可以说日语泛读教学,不论是对提高日语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还是为了应试都非常重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独立学院的日语泛读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仍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据我调研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国内普通院校的日语泛读教学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单一;课堂结构松散;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独立学院有自身的一些特点:(1)缺乏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2)主要依赖教师讲解,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3)课前课后的预习和复习被动;(4)有的学生根本不进行课外阅读等。

教育学家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独立学院日语泛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积极性不高。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增强泛读课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难题。

二、如何激发和培养日语阅读兴趣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日语泛读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阅读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课前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1.阅读材料要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

这几年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教材建设却明显滞后,一般是参照母体学校选择相同的教材。但由于独立学院学生语言能力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课本内容难度太大,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阅读材料往往具有时效性,信息也在不断更新中,就算是最新的教材,出版到学生的手里至少要大半年时间,再说每年更新教材也不现实。所以补充合适的辅助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补充的辅助教材往往表现出比课本更高的兴趣,这是因为信息差会激发学生对未知的阅读材料产生积极的情感。但教师在辅助材料的选择上不能过多强调知识性,而要适当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可以选择动漫、电影等一些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话题,让日语泛读课堂新颖而时尚,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鉴于独立学院学生语言能力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况,最好能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分级指导,可以考虑把几个平行班重新排班,细分教学,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材料。

2.教案设计让泛读学习很好玩

独立学院的学生上课注意力虽然不够集中,但思维活跃,动手表演等能力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把学生的这一特点考虑进去。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重点突出,避免学生因为抓不着头脑所以注意力涣散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其次,各环节的安排要紧凑,富有节奏感,才能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对一些枯燥的句法难点的讲解可以采用不一样的方式。比如我设计川端康成的小说《雨伞》的教案时,其中有几个关于动作的句子结构较复杂,就设计让两名学生拿雨伞当道具进行表演,课堂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学生们忍俊不禁的同时在思考表演者的动作等是否准确到位,合情合理。这不但有助于理解,而且教师之后的讲解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有情景的文章阅读不妨设计一些情景模拟导入学生活动。因为要想完美演绎,除了读懂“剧本”外,还要领会人物的心理和作者的意图,这是检验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式,而且寓教于乐能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除了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外,还要尽量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因为好心情会提高学习兴趣,可以说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3.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国内高等院校日语泛读课一般一周为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完成尽量多的内容是离不开预习工作的。另外,对学生来说在预习过程中如遇到疑惑,可以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和老师与同学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有目的地上课能让注意力集中,而不会茫无目的造成兴趣索然。特别是对于阅读水平较弱的学生来说预习尤其重要,一些词汇语法等问题在预习中就可以解决。泛读课不可能像精读课一样细致地讲解词汇和语法。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每一位学习者靠自己的能力完成的,其他人是替代不了这一过程的。如果学生没有课前的预习,课堂上就要花相当多的时间,那么其他练习的机会就少了。除了预习和熟悉教材,提前阅读一些关联材料外,相关背景知识的储备也有助于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独立学院学生往往学习习惯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何让学生真正预习?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互帮互助。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情感的交流。

(二)课堂教学――教有法而无定法。

1.多角度启发及讨论

一般传统的上课过程是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再对文章进行分段,接着分析句子,作者用意何在?最后就是留课后作业。即使是很有趣的文章,如果说总是以这种固定模式阅读的话,就会让学生厌倦,慢慢失去阅读的兴趣。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此在教学过程要鼓励多思考,多质疑,教师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多角度启发,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模式。比如学习寓言故事《狐狸和山羊》,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どんな井だと思いますか。深さは何メトルぐらいでしょうか。(你觉得是怎样一口井,深度大概是多少?)”比起语言形式,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想法。“やぎときつねは、井の中でどんな格好をしましたか。に描いてみてください。(把山羊和狐狸在井里的样子画出来。)”像这样把文字转化为画面,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时可以设置以下四个场景:(1)狐狸让你下来喝水的时候;(2)狐狸让你做人梯的时候;(3)狐狸要扬长而去的时候;(4)当狐狸笑话你如果有些智慧就不会下井的时候,如果你是山羊会怎么做?导入学生活动,进行讨论。

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能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提高学习兴趣,日语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了,日语泛读也应积极采取以多媒体授课的方式。通过网络、视频、音像等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产生冲击,可以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这比教师一个人讲解更有吸引力,学生也能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多媒体使用上要把握好度,泛读课毕竟不是视听课。在日语教育领域,有效地利用因特网上的素材进行语言教学的尝试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在提高日语学习者阅读能力这一方面的尝试就更少。如果条件允许,就应引进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发自主学习软件,开辟网络课堂。网络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突出了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有助于解决学生阅读水平上存在的个体差异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多样化,但不管怎样,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都不能变。

(三)扩大课外阅读量,拓宽文化知识面。

阅读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扩大课外阅读。因为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的阅读只能是一种示范,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还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因此应该鼓励学生课外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001年修订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指出,日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首先就必须具备对中日两种文化的理解能力,然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需通过大量的阅读加大对日本文化、日本人思维模式等的了解,也不能忽略对母语国中国文化知识的学习。但由于独立学院的日语教学刚起步,图书馆馆藏的书籍很少,还需要相关部分配合大量订购。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可以提供自己保存的期刊、书籍文献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日语阅读网站进行学习。比如:

因特网的发展,使得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的最新动态变得很便利。但是要注意网络信息量很大,在网上四处搜寻,仅凭兴趣获取一些并不确切的信息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对于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中文网站的日语版进行,比如人民网日语版(http://j.省略/),人民中国杂志网站(省略)等。相信学习日语的人看到熟悉的母语词汇相对应的日语表达会觉得很有趣。在学习中日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学会用日语介绍中国文化。

此外,还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会”,以班级或寝室为单位定期交流,相互带动,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让日语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三、结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看似缥缈虚幻,但确实具有神奇的作用。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挖掘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猎奇心强,注意力较难集中,内容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日语泛读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广泛阅读,使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从而实现日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三牧子.日本教授法を理解する本(践)[M].日本:バベル?プレス,2005.

[2]国交流基金日本教授法シリズ. むことを教える[M].ひつじ房,2006.

[3]唐平.如何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日语泛读训练[J].外语交流,2011,(6).

[4]王晓.论日语泛读课的作用和教学方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5]修刚.中国高等学校日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以专业日语教学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8.

[6]聂中华.趣味日语阅读[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7]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 通信系统天线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30-02

无线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内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通信系统天线是无线设备之间通信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射频、微波工业界的关注,天线理论及设计方法也成为电子通信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英语是当今世界最通用的语言,同时也是国际上科技发展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使用英语掌握专业知识与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了解国际发展现状、参与国际交流以及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与国际教育接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1-2]。探讨如何整合国内外优质课程的教学资源,把英语当作工具和手段,促进学生将英语切实运用在通信系统天线专业课程的学习、研究和交流上,对于课程的教学意义重大。

一、通信系统天线双语教学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一体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3-4]。对于电子通信技术学科而言,大部分学科前沿理论和技术都来自英语国家,尤其是类似于通信系统天线这样的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天线的发明源于19世纪末物理学家赫兹所做的验证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之后天线被应用于无线电报等无线通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雷达,大大促进了微波技术和天线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天线成为了国际上工业和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焦点,各种新理论、新工艺、新结构层出不穷。为了使学生与国际前沿接轨,天线课程的教材以及教学资源应当选择最新的英文原版资料,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使用英文进行教学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此外,本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将来多从事IT行业,而这一行业具有明显的国际化特点,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跨语言交流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要求会比其它专业要求更高,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将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尝试双语教学可拓宽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中英两种极具差异的思维方式引领下,通过比较和联系综合两种思维方式对相同事物的描述,可使学生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多元化的专业思维方式,开拓认识问题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此外,语言只是知识的载体,通过双语教学,让学生通过接触国际上通信系统天线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基础知识的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双语教学方案的准备

在专业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教材换成英文教材,而是要对课程设置、内容、课程基础件、辅导材料等内容在双语教学的背景下进行全面考虑和设计。经过前期调研,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案按照如下四个方面进行准备:

1.课程调研。考虑到国外高校在天线领域的研究更新更全面,我们对国外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美国、香港等地知名大学相关课程的体系结构和设置,分析优秀课程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料,完成课程调研报告。

2.课程分析。结合前期调研的情况,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对课程的明确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策划课程的各教学环节,编写完成中英文课程描述及课程大纲。

3.课程基础件的设计和开发。在课程大纲的指导下,对支持教学的课程基础件进行开发,其主要内容包括:1)英文电子课件设计,以英文为主,辅以中文,要求图文并茂,具有层次性,条理性和易读性;2)英文教案设计,针对每2学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线索,讲座,实例,练习和讨论等安排;3)学生作业设计,以英文的形式分教学单元设计每一章节的课堂作业,以及作业参考答案,同时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设计实例,要求学生在纯英文的仿真设计环境中完成上机实践;4)课外阅读材料筛选,根据章节内容(如宽带天线等),在IEEE数据库中选择较新的,有代表性的3-5篇高水平的天线相关的英文文献供学生阅读。

4.教学辅导材料的准备。由教师根据各章节的要点、重点、难点、实例等内容编写教学参考指南。建设中英文课程网站,内容包括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料,即电子课件、教案、学生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参考答案,课外阅读材料等;同时,完善实践环节的相关内容、辅导资料,完善中英文题库,增加仿真教学软件和设计实例等。

三、双语教学方案的实施细节及经验

1.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双语模式

在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授课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教材、讲义、习题、课外阅读材料和上机实践设计等全部使用英文资料;教师讲授主要使用英文,对必要的名词术语和难以理解的内容辅以必要的中文解释;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逐步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要求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英文进行问题讨论。

在教学实施的前期,学生可能存在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为此,我们在授课前将与天线学习相关的英文专业词汇列表发给学生,建议他们尽快熟悉课程相关的专业词汇。鼓励学生在请教和讨论问题时使用专业词汇,如antenna(天线)、pattern(方向图)等。同时,通过交流和批改作业及时了解专业学习中学生因语言习惯而产生的错误,并在讲解习题时进行更正。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多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双语教学方式。学生反映,通过这样的学习,他们能较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并能较顺利地阅读相关的科技文献和英文专业书籍。此外,学生还建议在讲解难点时尽量在英语阐述之后,辅以中文的解释和强调。我们采纳了学生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理论教学中运用英文和中文的恰当比例,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课堂教学在多功能教室进行,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同时穿插仿真软件的分析和使用。由于天线理论课程内容抽象、逻辑性强,且内容均源于国外,在课件中保留原始的英文描述可简洁清楚讲述原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归纳能力,讲义幻灯片根据分析过程,通过动画效果逐步揭示问题分析步骤,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天线辐射理论的过程中,将分析公式分层次逐步显示,并把天线辐射用动画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此外,在一些特殊场合,利用仿真软件代替传统的幻灯片可以更直观地讲解教学内容。如在讲授天线方向图的时候,由于幻灯片是平面的,无法较好的演示三维的方向图。而直接利用仿真软件的三维结果显示界面则可以避免类似问题,通过在讲解中旋转方向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天线的辐射特性。同时,所使用软件的纯英文环境也对学生英文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此外,主讲教师可结合自己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把课程内容适当与科研工作联系起来,缩短学习和应用的距离。如将我们在科研项目中研究多频段3G基站天线作为实例讲解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天线的理解和认识。加上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引导学生逐步获得知识,同时,大量的应用实例增强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3.实践教学

天线是多种学科的交叉点,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逻辑严谨。同时,通信系统天线的发展迅速,新理论、新结构层出不穷,为了使学生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趋势,针对新颖的通信天线的设计实践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程配套天线设计实践环节,选取目前国际上已发表的较新的英文文献作为参考,指导学生利用EDA设计软件进行天线分析与设计,促使学生及时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由于大多数EDA设计软件均为英文界面,所提供的帮助文档也是英文的,通过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通过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的天线理论的理解,并使学生了解到常用的EDA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天线的设计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通过仿真手段来解决天线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双语教学在各个学科专业教学中的深入推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通信系统天线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本课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探索的途径可为双语教学在其他课程中的推广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玲,成运,刘建闽. 关于在通信工程专业进行双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12)

[2]龙国智.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评析[J]. 改革与开放 2011, (4)

[3]成晓毅. 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3)

[4]刘玲,丁君君,付广春.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与研究[J]. 科技信息 2008, (34)

篇9

    美好的倾听,不是言语与耳膜的漠然的物理接触,而是内心追随着语言中潜含的情绪、思想、感悟,并细腻的有节律的舒张。如同贝壳在细致地吮吸着起落的潮音;也似木耳在谛听山间幽静的鸟鸣与涧声;如同树叶沉静地倾听阳光的细语与温谧……

    教师真实的倾听,不是仅用耳朵在工作,更多的是心的敞开与吸纳,只有心灵才能发现外在肉眼及感官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的最珍贵的东西。竖起心灵的耳朵才能抵达言词不断延伸的世界。

    想起有位老师在上《凡卡》(语文十一册第21课)时的一个小片断,感慨颇深。他在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写第一个字以前’凡卡为什么要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 时,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而后在展开全班交流。有个孩子说,“老师,我觉得凡卡不是想求神像保佑,他在鞋匠家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神灵从来就没有保护过他。我想凡卡的心里是恨透了神灵。你看,他不是‘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吗?” 老师一愣,显然与教参中的答案大相出入(教参中分析凡卡是想求神灵保佑自己写信不会被老板发现),他不置可否地问全班同学,还有什么想法?那个满心兴奋的孩子悄无声息地坐下。有个学生说“老师,我想可能老板经常在神像面前打凡卡,因此凡卡一看到神像就毛骨悚然。”可这些与教师心中的想法不相吻合,他又轻描淡写地说,还有吗?终于有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说,凡卡是想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写信不会被老板发现。老师一听有如获“我”心之感,忙连声表扬道,好!并一字一顿把这位女同学的话再重复一遍。坐在后排的有位男同学小声嘀咕 “其实凡卡在写信之前就是随随便便看了一下神像。因为天黑,他又点着蜡烛,因此神像才显得昏暗。凡卡才九岁,怎么会那样的头脑复杂。”……老师也没听到,依然一成不变地沿着教案设计一丝不苟地上课。

    其实,细想几位孩子的 “恨神像!”“因为担惊受怕”“随便看一下”的说法,完全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孩子们完全能“自圆其说,自创一体”,然而,教师却充耳不闻,或置若罔闻。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如此的宽广无边,他们的回答,透露出各自思维的独特性。在教学上,只有关注了孩子独特的思考方式,尊重孩子的思维差异,才有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课堂中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是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无法“耳”明手快地探测到学生内心最隐秘、最复杂的角落中心弦微颤的波动,那么,生命中的一些不期而至的精彩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成功的教育者往往就是一个忠实的敏感十足的倾听者。他能够于平坦时见丘壑,在纷涌而来的“学生信息”中嗅出“创意的含量与气息”。苏联着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是:7+7+7+7+7+7+3=?赞可夫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开始一个同学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既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的发展潜力,就等于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准备的教案,对这位孩子大加称赞并调整思路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这个“不存在的7”,孩子并没有很明白地讲述,我们未必能如此敏感地触味其间深刻的内蕴。如果是平常我们老师上课,我们可能会轻描淡写而过,或充耳不闻地继续我们的预定的教学环节。而赞可夫用这颗七窍玲珑的心探获了简单的数字背后的景深。这样的真切与意味深长的倾听及教学机智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因为他具有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所以,才对于学生思维上的创意与跳跃性心领神会并大加褒扬。善于倾听,可以于细微处听惊雷,可以于寻常处见奇崛,可以于众人忽微间显意趣……

    善于倾听的教育者,可以准确无误地透视学生们思维行走的路径,感受到学生的困惑、疑惧、犹豫、感奋、欢欣……善于倾听,就不会迫不及待地将已知的答案一览无余和盘托出,而是,在倾听学生们的思维的激荡。善于倾听,就可以睿智地见证着孩子们头脑中神经细胞的运动状态:学生在积极地思考着,由满腹狐疑而半信半疑,由半信半疑而将信将疑,由将信将疑而置信不疑——信仰与思想的力量就是这样培植而成的。在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菅野先生在科学课上,让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实验来确认“云是怎样产生的”。做这实验时,不一会儿,烧瓶里的水沸腾了,水蒸汽从玻璃管中喷出来。看到这种现象,每个学生都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来表达各自的发现,有的说:“烟冒出来了。”有的说:“不是烟!是热气!”有的说:“这热气变成白的了。”也有的说:“这热气就叫做水蒸汽。”在这过程中很有意思的是,每一个人的发现与所表达的语言在教室中连锁地产生出来。例如,第一个喊“啊,啊”的是菅野先生。这“啊,啊”的声音表示产并不是漫不经心地在进行实验,而是表现出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的态度。随着他的叫声,孩子们发出了上述的声音。开始时,“水蒸汽”这一概念只有一部分学生知道,不久,每个学生都开始使用这一词汇了。菅野先生就是在倾听中发现,学生是如何把这一词汇变成自己的语言来使用的。科学的认识就是这样在合作交流中建立起来,然后再由每个人将之内化为个性化的认识。这一过程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毫无教师的灌输与强制。菅野先生高明之处便是引发学生相互倾听,在倾听中视界融合,认识重叠。倾听就是内在的对话,吸人之长,启已之思。

篇10

然而这么多年的教学已经让我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教案,往往一堂课上写了一黑板又一黑板,一节课知识点也没讲多少,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课后教师一身粉笔灰,学生也一身粉笔灰。既污染了环境又影响了身体健康。虽然也有多媒体设备,可固有的思维让我总是觉得麻烦,不愿意去学,去用。仅仅局限于上公开课时才使用。在上海学习期间,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的熟练制作和运用电子课件的能力都很强。这既优化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促进直观教学。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把教师和学生从粉笔灰的污染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在参观上海市浦东区上南中学时,看到他们率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魔灯”平台,实现了信息技术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师生教学互动。为我打开了眼界,彻底打破了许多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我不停地去反思。心里不仅感叹自己的落伍,同时也暗下决心,回去一定要认真学习制作和研究课件,提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能力。下面谈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浅见。

一、网络资源丰富了现代英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教师一直在探索,在实践运用各种方法来辅助我们的英语教学,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知识更新快和趣味性强等优点。无疑成为我们英语教学最得力的辅助手段。它提供的取之不尽的网络资源,成为我们英语教师制作课件的源泉。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极大的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例如:词汇量的查询和扩展、紧跟时事可读性强的阅读材料和原汁原味的视听材料。这些都为英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延续了学生的课外学习。例如,在教学必修(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已有的影视作品,提前让学生观看。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倡导一种轻松学习的理念,又有助于后续的理解和学习。

二、为英语教学创设了良好的交际环境。

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而且语言形式所表示的意义也是由情景决定的,所以语言和情景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的。而长期以来教师的单一讲授,学生的死记硬背,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兴趣,最终厌恶学习英语。我们的学生们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缺乏真实的语言输入。如何把真实的语言引入课堂,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这是现代教师一直都在不断尝试去解决的问题。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地,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的语言环境。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内容,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情景之中。语言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在教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 时,由于本单元内容涉及到太阳系、地球上生命起源、宇宙大爆炸、月球探秘、黑洞效应等。科普性较强,生僻词汇量较大,西双版纳的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有很大大的困难,容易产生为难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利用课件导入,让学生描述记忆中的星空,再适时的引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同时学习 “astronomy”,“universe”,“astronomer”等新词汇。教师通过问题“Are you interested in astronomy? ”,“How the universe began? How life began? ”引出本课话题,再通过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为难情绪、贴近了学生生活,又可以让学生对新单元的内容产生一种期待和渴望,使学生在心理上和认知上做好准备,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并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三、可节约时间,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可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备课时,教师可把重点、难点、课文、图片、语言点、游戏、课文朗读、歌曲、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在教学中可实现任意调用、重现,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为新材料的操练巩固“腾出了时间”。教师可以实现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把更多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巩固训练,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加速了课堂教学和训练的节奏。在提高了课时效率同时,更利于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实现课堂教学的高容量和高效率。例如,本学期在教授“Noun Clauses”时,为了弥补以往存在的“讲多练少,教法单一,学法单调,效率低下”等不足,我就尝试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我先出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和归纳,然后引导大家得出科学严谨的理论总结。再不失时机地进行练习,这样,便有效地完成了学习、归纳、练习和复习。也便于突出“Object clause、 Predicative clause、 Subject clause 和Appositive clause”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之条理分明,一目了然。同学们不但省去翻书、抄题的麻烦,有更充足的时间去研究问题;而且还强化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效果。 同时也有利于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下转。

四、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