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5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篇1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 养猪 猪场粪便 环境污染 重复利用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18-01

长期以来,生猪养殖污染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并且造成疾病的传播,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就本人工作实践中对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如何进行综合整治提出一些看法。

一、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据畜牧部门统计,2013年福清市生猪规模养殖户约有730家,生猪存栏数73.4万头,母猪存栏数9.8万头,年出栏生猪12.5万头,这么多数量的猪在生长过程中如果不对其排放的粪便进行及时的处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造成人和猪感染各种疾病。生猪养殖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猪排泄物多,污染大。1头猪的日排泄粪尿按6kg计,则是人排粪尿量的5倍,年产粪尿约达2.5t。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1头猪日污水排放量约为30kg。1千头猪场日排泄产污水达30t,年排污水1万多t。据测定,成年猪每日粪尿中的 BOD(生化需氧气量)是人粪尿的13倍,若发生污染即可达到严重污染程度。生猪养殖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次,异味熏天,臭气多。由于粪污排泄物带来臭味,直接影响到周边空气质量,造成对大气的污染。据测定,一般千头以上的猪场,如果不做粪便处理,可在周边3km以内闻到臭味。养猪场臭气的产生会使人有厌恶感,给人们带来精神不愉快,影响人体健康。再次,传播人畜共患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1958),由猪传染的人畜共患病有25种,这些疾病的载体主要是粪便及其排泄物。最常见的有副伤寒、布氏杆菌、钩端螺旋体、炭疽等。

二、福清市生猪养殖综合整治工作

在禁养区内,大力推进养猪场拆除工作。2006年以来,福清市大力实施以龙江流域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对龙江流域11个镇街的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全面摸底、丈量、拆除和验收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2年末,共拆除龙江流域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1616家,总建筑面积128.61万,基本实现龙江流域禁养区内无畜禽养殖污染的目标。2011年起,继续扩大全市禁养区内以养猪场为重点的畜禽养殖场拆除力度。全市2011年拆除畜禽场170家,面积15.05万m2;2012年拆除畜禽场234家,面积16.7万m2;2013年拆除畜禽场567家,面积38.00万m2。

在禁养区外,积极引导规模养猪场进行粪污治理。一是全面推行干清粪和雨污分离等粪污收集方式。二是推广全漏缝或半漏缝地面免冲洗猪舍建造模式,大大减少了污水量。三是配套厌氧发酵池和好氧池建设。四是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将收集起来的粪便堆肥还田,有条件的建设有机肥厂,如福清市丰泽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1800多亩果园、林地消纳沼液,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颇俱规模的有机肥厂等。从2007年开始,我市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累计对256家生猪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建设改造,共改造养猪场漏缝地面4.6万,建设沼气池191口,购置沼气发电机12台。通过对养猪场拆除和粪污治理,大大减少了养猪场污染物的排放,全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在处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工作措施

首先,制定规范科学整治。我市养猪场污染整治量多面广难度大,为了控制无序养殖、污染环境的态势,市政府于2010年2月22日了《福清市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划定方案》,于2012年3月22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福清市畜禽禁养区、禁建区、可养区划定方案》(修订)。在城镇规划区、饮用水源保护区、主要流域、输水渠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市级以上工业区(开发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等区域,严格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2010年12月编制完成《福清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进一步明确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控制生猪养殖总量。2011年12月29日市政府了《福清市规范畜禽养殖暂行规定》(融政综[2011]461号),严格规定列入禁养区的养猪场,限期拆除;列入禁建区的,限期整治养殖污染。其次,积极有效地开展拆迁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每年制定拆除工作方案和任务,把养猪场拆除任务细化分工,将责任分解到各相关部门,任务落实到镇(街)具体工作人员,环保局、农业局等部门积极配合镇(街)对禁养区内畜禽场拆除的监督、指导、验收等工作,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养猪场拆迁任务,做到建筑物拆除彻底,防止回潮。最后,大力实施禁养区外的规模养猪场污染治理。市农业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投入,鼓励、引导规模化养猪场进行标准化改造,重点做好排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对于拒绝进行污染治理或经限期治理仍未达标的养猪场,不但不予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并将予以坚决拆除。

2.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首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部门督办原则,明确污染治理以镇(街)政府(办事处)为管理的主体和责任单位,将污染整治工作列为镇(街)政府(办事处)年度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次,建立联席会议、督查机制。根据污染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对污染整治工作建立例会制度,并进行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市环保局、农业局负责日常巡查和定期督查,每月将巡查、督查情况汇总上报市政府;最后,实行联合审批制度。在禁养区以外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养猪场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由环保、国土、规划、建设、林业、农业等部门联合审批。对没有取得环境评价和没有获得审批擅自新建、扩建的规模畜禽场,坚决予以取缔。

参考文献

[1]卢洪秀,程杰,江立.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03)

[2]王修川,袁新国,王腾. 试论循环经济及畜禽废弃物资源化[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8)

[3]谢金防,韦启鹏,李祖章,刘林秀. 猪场粪污生态化处理及利用的方法与思考[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0(04)

[4]李诗兵,雷浩兵,黎坤.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综合治理方案及效果分析[J]. 当代畜牧. 2010(04)

篇2

一、目标

20*年生猪出栏力争达到46万头,确保45万头;建成至少1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个一级种猪场,10个二级种猪场,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或生态养殖小区30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中型以上养猪场或小区达到15个。

二、布局

重点在*等乡镇建养猪场或养殖小区,依托果园和水库(池塘),发展生态养殖。

三、资金

县里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生猪产业,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措施

1、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能繁母猪保险和补贴政策,按国家规定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给予补贴。

凡达到50头以上的种猪场,除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外,县财政每头一次性再补贴100元。

2、扶持生猪规模养殖

以发展中型以上规模养猪企业、建设规模小区和培育专业大户为重点,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凡上级补助的生猪扶持资金,全部用于扶持生猪养殖企业。同时,凡建6000平方米以上栏舍的,县里一次性给予每平方米10元的补助。

3、推行生猪生态养殖

各养猪场和养殖小区的选址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与村庄保持一定距离,切实搞好粪污处理,确保清洁生产,避免环境污染。凡环保不达标的养猪场或小区,一律不得享受县里的奖补政策。各养猪场和小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可选择以下生态养猪模式。①猪果结合,猪—沼—果模式。每1亩果园饲养2头生猪,猪粪集中堆沤发酵后再经沼气池发酵,然后用作果树的有机肥料。②猪渔结合,猪—沼—渔模式。每公顷(15亩)水面以不超过10头生猪相配套。猪粪堆沤发酵后再经沼气池发酵,取沼液作鱼饲料。猪舍建在水库边较开阔地带。③适度集中纯养猪型。养猪小区规模适度,按地形地貌和面积大小确定小区内养猪规模。采用干清粪工艺,猪粪堆沤发酵后作农业肥,液态肥分户建沼气池发酵处理,作农业肥,也可建大型沼气池,沼气除小区使用外,可输入居民区使用。凡规模养殖场或养殖小区建沼气池的,县里将按照国债资金项目对建沼气池给予扶持,按建池供气户数每户补助800元的标准,补助管道灶具等安装材料和技工工资,或由生猪规模养殖户申请立项兴建大型沼气池。

4、强化生猪疫病防治

强化乡村防检员和协防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防疫体系。加强生猪疫病监测和消毒灭源工作,保证疫苗供给,加强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检查,确保免疫效果。对病死猪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产地检疫,强化对生猪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

5、减免生猪税费

生猪养殖环节不交纳任何税,生猪收购贩运环节在销售地征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不准在收购地征收。从现在起至20*年12月31日,继续缓征生猪屠宰环节的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对屠宰上市的生猪,除农民生产和生猪合作社社员销售自己饲养的生猪免缴增值税外,其他的按规定征收增值税,市场管理费只在市场环节征收,每头收费不超过5元。清理与生猪有关的收费项目,凡国务院和省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准收取。

6、加强对生猪生产用电用地的支持

对生猪生产及其非经营性饲料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政策。凡建养殖场(小区)的,应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其用地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必须办理临时用地审批管理;②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猪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的,其用地对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但土地使用性质限为生产用房。

篇3

3月29日,2014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春之会”在河南省唐河县“低调”举行,河南省畜牧局副局长、河南省养猪行业协会会长杨文明、天兆集团董事长余平、牧原食品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河南太平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长贺保禄、河南省新大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长青以及河南省农科院专家等100余人参会。会议为期两天,其中参观了河南天兆标准化养猪场并围绕天兆河南公司的规划建设进行了研讨,余平和秦英林分别发表《现代规模养猪场规划建设天兆模式》和《现代规模养猪规划建设牧原模式》的主题演讲,随后以秦英林、李长青、贺保禄等6位嘉宾组成的关于《规模猪场规划建设的思考》的论坛将会议推向。互动环节,与会者提出了很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到一一解答。

最后,秦英林亲自带队参观牧原新建存栏8500头母猪的猪场,会议过程紧凑有序,一番番“头脑风暴”之后,与会者一些疑问也渐渐明朗。

屠宰场能否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行程中,养猪大佬和专家们利用行车间隙对养猪人办屠宰场是否值得一试进行了探讨,在如今猪市行情屡创新低,遭遇“猪怪圈周期”的危难时期,屠宰场是否能起到“蓄水池”的作用?

作为河南养猪行业的带头大哥,成功上市的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表示,多年来牧原在屠宰场这一块一直小心翼翼试水,养猪人不是不想做屠宰,关键是没有经验、没有市场、没有渠道。双汇是专业做屠宰的,他算了一笔账,新建起来屠宰场和双汇相比,不但贷款利息高、厂房折旧率高、屠宰负荷不足,而且每屠宰一头猪就相差了88元。并且双汇每年可拿到国家许多科研经费和补贴,这就是差距。当然,并非没有解决之道,如果借牧原上市平台在社会上融资,可减少一部分利息。折旧也可以通过满负荷屠宰压低,这样一头猪也可以有50多元的利润。对于秦总的这一提议,天兆总经理牛佳表示赞成,如果有机会会积极参与,他认为有能力就自己创造体系,没有能力就加入别人的体系,这是养猪人做屠宰比较理想的出路。

养猪人联合起来做屠宰构想很合理,但实施起来还需要很长时间,市场、分销渠道、专业人才都是迈入屠宰行业不可逾越的门槛。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梁永红主任则反复强调要谨慎,要慎重。做屠宰,与市场对接还需要很多成熟的条件,从屠宰进入消费终端还有一定距离,同时他建议大家可以学习一些南方企业做小包装食品,直接对接市场,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出路。

屠宰的“高”利润,让养猪人不甘心,尤其是在猪市低迷的时候,寻找发展出路是养猪人共同的心声。当然,养猪人并不是只能自己做屠宰,秦英林表示,我们也可与屠宰企业合作,养猪企业需要不断去“低头和投降”才能在屠宰中分一杯羹。

规模猪场规划建设的思考

会议期间,嘉宾们针对“规模猪场规划建设的思考”展开讨论,首先,新大牧业董事长李长青对当前猪业形势进行了总结,他讲到,虽然猪市行情低迷,但屠宰的利润确较去年增加了足足6%。他很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描述了此时在猪市老虎的追捕下同行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应该共同联合对抗老虎还是互相竞争压倒对方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个问题,秦英林认为,在养猪行业,除非是灾难性退出,比如疫病、天灾等,要不然很少有人退出。而且他预估2014年的利润缺口最少需要2年来填补。

关于“规模猪场建设的现代性”,李长青认为,这个标准不一样,最关键的在于要有专业的生产流程,提高效率,在管理上要以人为本,同时不能忽略环保。

在谈及规模猪场的核心,养猪大佬们看法不一,李长青认为核心是变化的,必须对照当今养猪业的形势,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就是其核心;而秦英林则认为核心是怎样获取最高利润,降低成本。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与会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未来两三年规模化养猪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对此,谊发牧业总经理原泉水提出,资金是最大困难,同时政府在农业政策方面的缺陷比较明显。尤其一些中小型养猪企业老板感同身受,缺乏资金支持,难以扩大规模,技术研发落后,更难以建设现代化养猪体系,这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余氏布局”之余平眼中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作为天兆集团的董事长,余平以一个外行人进入了养猪行业,一路跌跌撞撞地成了养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认为,猪场建设生物安全是重中之重,涉及到了硬件的配备和软件的管理,随之引申出来的是人员的管理、物资的管理以及后勤的管理等。其次是养猪行业需要省钱,并且必须有效率地省钱,应该从建设布局上省。天兆多年来也一直在猪舍布局方面进行探索,经过10年的研究,不断对猪舍进行整改,例如,夏天炎热,通过对产房等数据追踪,后来加装水帘。通过对国外水帘布局的研究,发现欧美猪舍水帘位置并不是最合理的,位置不足,最终,“余氏布局”把水帘放在过道中间,通过增大坡度,也可多排摆放。水帘放在室内使用年限也比较长。猪舍中间过道可充当物资、人员、猪、空气、管线通道的角色,相当于欧盟猪场的吊顶。自然通风起到“烟囱效应”,机械通风也是个热交换空间。

在谈到猪场建设的最终目标时,余平这样说:“满足猪的需求、满足人的需求、满足环境的需求、满足管理的需求。”

清洁生产之秦英林坚持的行业良心

刚刚成功上市的牧原食品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与参会者分享了他的上市感悟,他用越来越容易来描述上市,更是用“真实-准确-完整、不虚构-不误导-无遗漏”十五字概括了上市的必备条件。

上市容易与否局外人看不透,“过来人”秦英林的十五字箴言朴实无华但内涵无限。

篇4

一、生猪产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洞口县生猪产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扶持农户生产,第二阶段重点扶持龙头企业。

1、“小农”经营,产业严重萎缩

洞口县是产粮大县,农村家庭家家粮食富足,加上当地气候宜人,为发展生猪养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洞口农民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过年”,生猪的商品化程度很低,属于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农民为了消化自产的粮食,提高转化效益,逐渐增加了养猪的数量,加之当时农民就业、致富渠道少,许多农民特别是家庭妇女纷纷选择通过养猪增加家庭收入,养猪开始成为洞口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1990年,洞口县委、县政府为推动生猪养殖向产业化发展,因势利导,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对农户修猪圈用地的审批大开绿灯,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用地费用,鼓励农村兴建万头养猪场,并把万头养猪场的建设作为各级政府负责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各地支持指导农户不断改良生猪品种,对引进优质猪种实行奖励;对养猪大户从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由县财政部门发放财政周转金,或由县农发部门投放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或由信贷部门发放贷款。

这些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到1995年,该县万头养猪场达到23个,当年全县生猪出栏达到100万头,比1990年增加2倍。生猪屠宰税曾一度达到全县年财政收入的1/10。但是,生猪除一部分由县内仅有的两家规模较小的冷冻食品厂简单粗加工外,猪产品基本是以活毛猪的方式销往广东等沿海地区和东南亚,这种现象群众戏说为“送往广东一车猪,换回广东一车水(饮料)”。所以,“猪经济”处于“开大花,结小果”的状况,养猪的整体效益比较低。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东南亚地区农产品市场进入持续的低迷期,生猪价格持续跌破盈亏平衡点,养猪成了赔本生意,养殖规模越大,亏损就越多。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00年,最终规模养殖户再也顶不住了,只好清栏躲债。一时间,全县上下,人人谈猪色变,养猪成了许多农民的噩梦。

2、扶强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快速升级

洞口县对生猪市场持续低迷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除了外部大环境外,只注重扶强养殖基地,而忽视对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扶持,从而导致产品单一,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是主要原因。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单从抓农户生产扩大养殖规模入手,已无法发展和壮大洞口的生猪产业,必须大力扶强龙头企业,拓展市场,延长产业链。2001年县里及时调整了产业扶贫思路,在制定十年扶贫规划时,将龙头加工企业纳入了重点扶持范围,制定了具体的扶持方案。同时将龙头企业纳入县里的重点项目管理,确定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企业,整合各类资金,优先确保龙头企业项目的实施。

2002年元月催生了一家专业从事生猪加工的企业——湖南省三可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省三可食品有限公司是以加工、出口生猪肉类产品为主的民营企业。丰富的原料、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经营管理,使得公司发展迅猛。短短两三年时间,该公司就成了洞口县最大的生猪加工企业并晋升为省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2005、2006年该公司连续得到相关部门的重点扶持,相继实施了生猪分割肉加工项目和供港优质瘦肉型中猪加工项目。两个项目总投资达到4644万元。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2005年三可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10117万元,年创利税1301.9万元,直接受益农户达到10700户,受益农户从养猪中得到年收入近7000元,新增就业人数达4000余人(其中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400多人)。

2009、2010年该县又确定对洞口县肉食冷冻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连续两年的重点扶持。洞口县扶贫部门以贷款贴息的形式投入128万元,帮助公司获得银行贷款2800万元用于2万吨自动线猪肉加工、3000吨容量的冷库、烤中乳猪加工等项目建设,快速带动了公司的发展,公司年加工猪肉产品2万吨,加工的冻乳猪系列产品全部出口香港、日本及东南亚一带,年产值3亿元,成功培育了62个养猪专业村,解决了3000农户近1万人就业,猪鬃、猪皮、猪杂多项加工业也得到飞速发展。

除了重点扶持的两家企业外,其它的加工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扶持。

二、生猪产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1、生猪规模化养殖观念已深入人心

至今,洞口县农民的生猪养殖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各家各户房前屋后修猪栏分散养殖变成了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集中养殖;由投喂自家粮食拌青草变成了加工专用饲料拌青饲料喂养;喂养猪种不断改良,由育肥慢、体形差、瘦肉少的土杂猪变成了育肥快、体形好、瘦肉多的三元杂交良种猪。生猪养殖由副业变为了主业,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全县有近2000户农户脱农从事专业养殖。2011年全县出栏生猪229.2万头,存栏生猪124.1万头,全县共有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猪专业户(场)6350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21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4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个,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出栏生猪占全县生猪出栏总量的60.5%。洞口县生猪产业经过近30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6个连片外销中肥猪基地和4个中仔猪外销及加工基地,其中年生猪产值过亿的乡镇达到了7个。

2、龙头企业加速了生猪产业化体系的形成

洞口县的生猪加工企业迅速发展。目前生猪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至20家,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4家。洞口县肉食冷冻有限公司、湖南省三可食品有限公司等生猪产品加工企业均拥有自营出口权,已成为湖南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平均每年加工生猪100万头,承担着该县生猪产品的主要加工任务。全县现有省二级种猪场5个,新建的3个省级生猪原种扩繁场已通过省级验收发证。良种猪年生产能力近万头。全县已建成良种繁育、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相互支持的完整养殖产业链体系。

3、规模化生猪养殖效益显著增加

该县通过改良品种,规模养殖,提升科学养猪水平,采取“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可控猪源发展模式,逐步完善了生猪产、供、销渠道,生猪市场逐步稳定,企业加工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与合作社、养殖户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合同、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形式确保农户增收,农民养猪的效益得到基本保障。2007年,该县规模养猪场饲养一头100公斤肥猪的利润约为500元,2011年养猪的利润约800元/头,平均每年增加利润75元/头。该县农民独特的养殖技术和生产环境,使得加工出来的生猪烤制品脆香、不开裂,深受港澳市场青睐,也使得洞口县的生猪价格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4、产业化经营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该县的加工企业和生猪合作社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已有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15个,入会社员2000多人,在生猪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蓄水池”和“助动器”的作用。合作社充分发挥中介服务作用,指导帮助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委托养殖、订单合同的形式规避了农户的市场风险。市场价格低迷时,企业履行订单合约,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基地生猪,企业再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和仓储,确保企业利润,充分发挥了“蓄水池”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洞口县生猪价格波动周期比全国长,波动幅度小,有力推动了生猪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全县加大标准化养猪场的建设,生猪合作社定期组织养殖技术学习,提升养殖人员的科学饲养和防疫水平,提升了预防和抗疫病的能力。

三、产业扶贫扶持龙头企业的思考

从洞口县生猪产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多种因素积累的结果:一是符合当地农民的生产习惯、自然地理优势、农业特点,并通过长期发展才基本上形成产业雏形,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一个产业发展壮大要在不断前进中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思路。由只注重扶基地、忽视加工企业,逐渐转变为在扶强基地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企业的扶持,以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基地的发展,最后形成产业链。洞口县的生猪加工企业在促进产业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提高农户抗市场风险能力,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洞口县生猪产业发展历程的分析,笔者认为,各地应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加大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1 转变产业扶贫理念,明确产业扶贫新方向

目前,社会上和我们工作中有这样一种思想:扶贫就是“扶穷人”,扶持企业就是“扶老板”、“扶富人”,与扶贫的初衷相违背。因此,产业扶贫虽将扶持企业纳入了范围,但总给人一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悄悄进行的感觉,担心扶持企业承担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只注重农民生产这一头,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政府包销。在市场经济时代,再采用这种方法,将出现卖难,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必须依靠加工企业加工转化增值,形成产业链。因此,要转变产业扶贫理念,建立一种“扶企业就是扶贫,由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的基地建设和转移就业,以达到共同富裕”的产业扶贫舆论导向,明确产业扶贫的新方向,把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所需要的能够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企业作为产业扶贫重点,消除人们群众对新的产业扶贫方向的顾虑,确保各地在产业扶贫中能突破旧制,大胆作为。

2 完善企业扶持机制,提升扶持效果

一是要完善扶持企业的准入机制。应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扶持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或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同时,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准入机制,将企业的产品与基地农产品关联度、致富带动能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法人责任心和诚信度等作为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那些易扶强、带动面不大的企业不能纳入重点扶持范围。特别是不要盲目推广新型产业,否则,就会出现“南桔北枳”的后果,伤民伤财。

二是要不断创新企业的扶持方式。要围绕“扶持一个龙头,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不断创新扶持方式,在对企业采取固定资产贷款贴息的基础上,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基地建设、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扶持,通过基地种苗补助、支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或企业直补方式进行扶持,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

三是要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竞争淘汰机制,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确定扶持年限,对带动能力不足、特别是存在欺农害农的企业应及时取消扶持。有关部门要将企业的扶持资金纳入管理范围,建立扶持资金全程监管制度,企业要对扶持资金进行专账管理,扶贫等相关部门对扶持资金进行专项审计,严禁挪作他用。

3 因地制宜,采取扶基地与扶企业并重的模式

扶持一个产业发展,要坚持扶基地与扶企业并重的模式,才能将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一是在扶基地时,要注重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重点扶持当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突出一个“恒”字,一以贯之,不朝三暮四。一个产业或基地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同时,要提高基地发展标准,努力建设“农业与生态环境友好型基地”,如在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要加大对养猪废物的循环利用,建立“猪、沼、果”循环发展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扶贫和生态建设的良生互动格局。二是在扶强基地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企业的扶持。重视基地建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市场经济情况下,只重视基地,常常不能促进产业发展,反而会使老百姓出现“丰产不丰收”或卖难的尴尬场面。只有采用“双扶”模式,即既重视扶基地,又重视扶企业,才能使农产品增值,解决好产品的销路问题,形成一条科学高效的产业链,提升产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确保农户与企业的双赢。与此同时,对与农户基地建设和企业之间起桥梁纽带作用的农民专业合社也应给予相应扶持。

4、加强引导,不断完善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连结机制

在扶持过程中,各地要引导企业与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农民专业合社建立利益连结机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协商合理的收购价格,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规范合同文本,明确双方责权关系;对贫困农户采取寄养等办法,让贫困农户发展实现“零成本”,提高贫困农民的积极性;通过订单合同、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形式,确保农户稳定增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强化企业与农户的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合同约定。企业应承担起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责任,主动反哺农户,开展结对帮扶,积极安排当地农民就业。同时,鼓励企业每年从企业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农户产业发展风险基金和社会扶贫基金,用于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等,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这些资金国家应予以免税支持。

篇5

指导思想:

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使全乡的养殖业生产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为龙头,以法制化为保障,按标准化饲养、品牌经营、市场运作的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区域布局、总量控制,坚持以生态养殖为前提,积极倡导养猪业向山上转移、发展猪、沼、果的立体模式,防治污染,整治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养猪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规划布局:

(一)规划依据:

1、根据《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以土地吸纳原则,耕地的载畜量以一亩吸纳2头生猪粪尿,山地果园以一亩吸纳3头生猪粪尿来测算。

2、林地的吸纳猪粪尿以1—8%换算为果园面积测算。

(二)禁建区规划范围:

1、集镇周围1.5公里内,即:东至茶地村尾仙师宫;南至官山当风凹,大燮狐狸狭;西至久太官塘;北至茶地细凹背。

2、各自然村,村中心点周围1公里以内。

3、各村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

(三)饲养量规划

根据我乡的实际,有耕地面积11394亩,林地面积93915亩,山地果园面积3297亩,可以载养生猪55000头,目前我乡生猪实际存栏不足10000头,因此,只要选址合理,科学规划,我乡仍可发展生猪养殖45000头。

防污管理及措施:

(一)管理原则:

1、养猪业污染防治的五项原则:

(1)雨污分离;(2)固液分离;(3)无害化;(4)资源化;(5)生态化。

2、土地吸收原则:有多少土地,地上植物能吸收多少粪便才能养多少猪。

3、属地管理原则:将养猪污染治理工作下达到各村的目标管理,由各村村主任负责管理,建立村规民约。

(二)防污技术标准:

1、在全乡范围内一律实行生猪圈养,保持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2、按猪场核定最高养殖数为基数,每头猪沼气池建设标准为0.4m3,生化塘建设标准为6m2。

3、规模养殖户一律实行干清粪或干湿分离措施。

4、所有养猪场每半年要对沼气池进行清渣一次,生化塘一年清理和整修一次。

5、实施猪果沼生态养殖的场户,每三头猪必须配有一亩果园。同时,在其沼气池后必须建调节池,调节池标准为每头猪0.5—1m3。

6、养猪场污水排放的检查和验收标准,以国家环保局2001年12月28日的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标准。

(三)主要措施:

1、广泛宣传:各村和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县有关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宣传科学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绝不能牺牲环境作代价来发展养猪业,不能离开集镇的发展观划谈养猪业,树立治理就是为了发展,而不是遏制发展的观念,消除群众的不良情绪,政府继续支持鼓励发展养猪事业。

2、各村要根据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制定出本村的规划和布局,生猪生产应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继续鼓励扶持发展生猪养殖,提倡适度规模,倡导向山上转移,大力推广猪一沼一果立体生态养殖,改变屋前屋后养殖的习惯,引导养殖户走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子,打造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4、严格建场审批制度,在禁建区外对新、扩、改建的规模场必须按程序报批,即:

养殖场(户)选址合理,符合规划的提出申请村、乡审核同意县环保局进行环保评估后办理环保审批县国土资源局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涉及林地的要林业部门审批手续)动工兴建,执行环保“三同时”。

5、养猪业的发展要坚持疏堵结合,走生猪养殖发展与防污治理并重的路子,正确处理养猪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近期治理和长效管理机制。

(1)生猪一律实行圈养,尽量做到人畜分离;

(2)禁建区内禁止新、扩、改建养猪场,禁建区划定前已建的,必须于2012年12月底治理达标,一些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确实较大的场,必须责令搬迁或关闭,禁建区划定后再擅自新建的猪场,责令限期拆除,并依法查处;

(3)在禁建区外未经环评审批已建成的猪场,对选址合理,符合发展规划,有条件治理的,2012年8月底前必须到环保部门补办环保审批手续,并按环评及环审要求落实环保设施,2012年12月底前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选址不合理,不符合发展规划、排污无条件达标的,责令搬迁或关闭。

篇6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1-0022-02

谷城县畜禽养殖业当前处于散养户逐渐减少、规模化养殖场逐渐增多的交替时期。散养户基本上还延续着干粪堆积发酵,污水进入集粪池,最终有机肥还田的模式。而康利、再然、荆山源、魏家山等规模化养殖企业和小区,发展之初就把治污作为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并且期望通过销售干粪带来收益,因此,一般都能够通过环保部门组织的环保评价。目前对水体环境污染较大的主要是那些初步进入规模养殖阶段的养殖场,缺乏资金或忽视自身可持续发展,以致出现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的现象,这其中突出存在的主要是养猪场和蛋鸡场。对这类规模养殖场的规范整治也因此成为谷城县畜牧兽医局多年来的一个工作重点和难点。

1 当前谷城县畜禽养殖场的治污措施

2006年以来,谷城县畜牧兽医局坚持对养殖场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的治污基本思路,结合不同的养殖类别和谷城种植户对养殖场粪肥的需要,采取了一些实用的治污措施。

1.1 猪场的治污措施

不分猪场大小,整场实行干清粪工艺,干粪进入防渗漏、防雨淋的干粪棚,堆积发酵后销售给种植户还田或直接销售给有机肥生产企业。目前全县存栏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都采用的是该工艺。

年出栏量1 000头以下的规模猪场,采取干清粪工艺后,日污水产生量在3t以内,污水可经过封闭的污水管网流入沼气池,沼液和沼渣再作为有机肥使用。一般根据生产规模大小,全场可建设2~5个8m2的沼气池。目前全县550家年出栏量50~1 000头的猪场均在县能源办的扶持下建设了数量不等的沼气池。

年出栏量1 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因污水产生量大,污水处理工艺较为复杂:①人工及时从猪舍清理干粪;②粪水混合物从猪舍流入舍外沉跌池,经粗栅栏隔离去大颗粒固形物及塑料袋、草绳、树叶等杂物;③污水经过管网进入集污池,做初次三级沉淀;④上层污水进入调节酸化池,投入石灰絮凝剂预处理12h;⑤上一步处理的污水进入厌氧消化池处理72h;⑥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次三级沉淀池,沉淀处理24h;⑦上清液经污水管网排入水生植物氧化塘中心底部,经氧化、沉淀、污泥吸附和水生植物消化吸30d以上,达到《国家城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I标准》B级排放标准后,供灌溉利用。这种组合式稳定塘工艺模式是对环保专家提出的猪场粪污序列式活性泥处理法原理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处理法原理的一个较为粗糙的结合,依据这种粪污处理工艺流程原理,康利、再然、金田园等县内各大规模猪场均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都取得成功,日污水处理量可达到40t以上,且污水处理成本较低。

1.2 蛋鸡场的治污措施

因蛋鸡粪药残较大,进入沼气池后极易杀死产气菌,所以使用沼气池处理无效。魏家山蛋鸡养殖合作社和荆山源公司分别采用的鸡粪处理措施是国内的普遍使用的两种不同的模式

魏家山蛋鸡养殖合作社围绕该镇蛋鸡产业,建设了有机肥厂,把养殖户的鸡粪收集起来,加入辅料,发酵后包装销售。这种模式对鸡粪以及辅料的需求较大,一般适合养殖量较大、较为密集区域使用。目前庙滩镇仅熊营社区、魏家山园区等几个蛋鸡养殖小区的鸡粪得到有效处理,汪洲小区的鸡粪还没有完全纳入处理范围。荆山源公司采用高投入的方式,高标准建设鸡舍集粪板附属设施,鸡粪直接落在微热传送带上,蒸发去除鸡粪中的水分,干粪传送出鸡舍后直接装车运送到有机肥厂处理。这种模式降低了生产有机肥对辅料的依赖性,蛋鸡生产车间不需要配置传统鸡舍的集粪槽、刮粪机等设备设施,保持了鸡舍干爽的环境,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1.3 肉鸡场的治污措施

肉鸡粪是蔬菜大棚很好的有机肥,目前全县肉鸡养殖户生产的鸡粪不能满足蔬菜大棚种植户的需要,一般作堆积发酵处理后就可作蔬菜大棚的高效肥料使用。

1.4 土鸡场的治污措施

谷城县土鸡林下放养模式按照50~100只/667m2的标准,户外鸡粪直接供林地吸收,舍内鸡粪同肉鸡场的鸡粪可供种植户使用。

1.5 牛、羊养殖场的治污措施

谷城县牛、羊养殖场规模较小,产生的粪污一般杂入垫草后堆积发酵,销售给山药种植户使用。

2 当前谷城县畜禽养殖场治污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种治污措施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但是养殖户对粪污处理设施的不尽完善,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污水管网和集污池不密封或者部分密封。这是小规模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畜牧部门在指导猪场建设过程中强调最多的问题。

(2)小规模养殖场只建设干粪池,不建设干粪池上的遮雨棚,每逢雨天都会造成粪污混流,除大规模养猪场和肉鸡场外,其他大部分养殖场都存在这个问题。

(3)养殖场缺乏自己的液体粪污运输设备。这种设备的缺乏造成了更多的大田生产稀缺养殖场粪肥,但是养殖场从防疫卫生考虑,不愿意外来车辆进入场区收集液体粪污,从而造成粪污乱排放。

3 谷城县对养殖场粪污治理采取的措施

根据省、市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对沿汉江、南河1km范围内设定为禁养区,1~3km范围内设为限养区。对这两类区域广泛宣传,要求这两个区域内的所有养殖场在2015年前必须做到治污措施到位,达标排放。禁养区内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就不准扩建、新建养殖场,现有养殖场治污不达标的不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不予投放具有竞争性的、激励扩大养殖量的国家项目。

利用项目对现有养殖场做标准化改扩建等规范性建设。自2007年开始,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扩建项目就把粪污治理作为中央内容之一。①2011年后,国家投资在40万元以上的项目, 50%以上的资金用于粪污治理;国家投资在60万元以上的的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污水深度处理。②各类规模养殖场在创建部级、省级、市级、县级畜禽养殖示范场时,采用百分制考核,其中粪污处理考核占30分,总考核分在85分以下的养殖场视为不合格,不合格养殖场不予晋级和奖励。③对规模畜禽养殖场着重强调标准化建设,其中粪污处理无害化是养殖场“六化”重要建设内容之一。通过宣讲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内容,安排养殖户到老河口市、仙桃市、咸宁市、荆州市等地考察,在谷城县畜牧良种场、康利公司、再然公司等各养殖场对比试验发酵床养猪、沼气池治污、生物菌治污等措施,推进了全县养殖场粪污治理的进程。

4 推进谷城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建议

养殖场污染治理工艺方案必须考虑低成本建设、低成本运营、可持续有效治理和资源再利用,推进必须依靠加强领导、部门引导和监管,投入有必要采取社会多元化。进一步推进谷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细化,建议如下。

(1)加强领导,积极发挥部门职能推进养殖场治污。畜牧引导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扩建,达标排放;环保部门重点对禁养区、引用水源上流区域、居民区等区域的养殖场加强监管,督促开展治污整改工作;金融部门把污染治理作为贷款安全发放考核指标之一;农机部门把潜污泵等治污、排污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畴;乡镇把养殖场、养殖小区规划在面积较大的农田、茶园、果园附近的区域,扩大养殖场粪污还田面积。

(2)把养殖场治污与有机作物生产结合起来,不仅给予沼气池建设补贴,对适度规模的养殖场还给予粪污运输车、潜污泵等车辆、设备补贴,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养殖场转运处理后的液体粪肥到种植户约定的集污池供有机作物生产使用。

篇7

一、任务目标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进饲养设施现代化、养殖品种良种化、生产管理标准化、质量监管全程化、生态环境友好化、市场经营产业化,加快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建设步伐。具体目标是:2012年,在全市新发展(含改扩建和技改)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50处以上,其中,新建30处。

二、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建设重点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以发展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主要形式。新发展的标准化养殖场区,以奶牛、肉鸡、生猪、蛋鸡、肉牛、肉羊等优势产业为发展重点;现有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通过配套完善生产设施设备,推广统一的专用品种、统一的技术规程、统一的质量标准等技术改造升级为标准化养殖场区;新建设的养殖基地要符合当前畜牧业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带动全市养殖基地向标准化发展。

(二)建设内容

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内容,包括饲养场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软件建设内容主要指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硬件建设内容如下:

1.管理区:管理区设在上风向,包括值班室、消毒室、办公室和技术服务室。场区入口设置消毒池,入口消毒室安装消毒设施或紫外线消毒灯。

2.生产区:生产区设在上风向,包括兽医室、饲料库、畜禽舍和饲养员居住室。肉牛、肉羊和奶牛场区设有运动场和青贮池。

3.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废弃物及无害化处理区设在下风向,距离生产区50-100米,采用围墙和绿化带隔开。包括病畜禽隔离室、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间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处理厂或沼气池、粪便堆积发酵池等无害化处理设施是标准化基地建设的重点内容。

4.猪场发酵床:发酵床建设根据当地水位高低选取地下式和地上式。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深挖80-90cm,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高80-90cm的坑。床底均为土地面夯实,建成后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剂。发酵床的主体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由木粉、秸秆、稻壳、花生壳粉、玉米芯等按比例配合,加入原土、食盐、酵素菌剂、天惠绿汁、氨基酸、乳酸菌、汉方剂、矿物质等,加水使含水量达到65%,经过2-4天发酵制成有机垫料猪场发酵床。

(三)具体要求

标准化养殖场区地址选择、规划布局、品种引进、日常管理、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疫病防治、废弃物处理与污染防治等要求,依照农业部畜牧业司下发的《畜禽养殖小区建设管理规范》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1.标准化场区建设地点必须距离生活饮用水源500米以上,距离镇村居民区、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500米以上,距离干线公路500米以上,距离种畜禽场1000米以上。

2.标准化场区必须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防疫条件,满足动物防疫监督与疫病监测工作的要求,自觉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管理,积极配合并主动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并持有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防疫合格证》,从事种畜禽生产的应同时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3.具有与其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生产场所和配套的生产设施,布局科学合理,标准化场区周围有隔离墙和树木隔离带,生活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出入场区净道与污道分开,大门入口处有消毒设施。

4.具有对畜禽粪便、废水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的沼气池等设施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设施,其中的粪便处理池须防渗漏、防雨淋、不外泄。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应符合GB16548的有关规定。

5.引进饲养的畜禽如果属于在全市推广的主导品种,要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非疫区种畜禽场引进,经产地检疫健康并持有检疫合格证明。引进后隔离饲养观察不少于15天,经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测,无规定的动物疫病。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各镇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区域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方案,明确领导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做好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各镇政府要积极对接国土、畜牧、金融等相关部门,在用地、资金等扶持措施方面争取支持,重点扶持新建的标准化场区;争取的标准化示范项目资金、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扶持畜禽标准化基地建设。

(三)加强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通过开展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大户、送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对标准化饲养场区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良种繁育、建场、饲养管理、技术服务、疫病防治等方面做好全方位服务,把畜禽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推广到每一处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小区。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菌种制作使用技术、养猪场舍及发酵床建设技术、垫料筛选应用技术、发酵床使用管理技术,以及夏天通风、降温和冬天采光、保暖等集成技术,规范菌种使用,规范猪舍建设,规范发酵床建设,规范饲养管理。

篇8

(一)产业发展情况。自2007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支持下,我市生猪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呈现良好生产态势。2012年年底全市生猪存栏达到44.5万头,出栏58.4万头;存栏能繁母猪4.7万头;全市猪肉产量达到4.85万吨。自2007年下半年,我市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通过引进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优良种公猪,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加快了生猪改良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市瘦肉型商品猪饲养比例达到98%以上。我市在发展生猪生产中,不断引导农民由散养形式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并根据各镇街生猪饲养传统和饲料资源特点,培育发展优势畜牧产业。目前,全市发展规模化养猪场890个。

(二)良种繁育开展情况。我市自2007年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成立了市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经市政府采购中心招标确定市富翔生猪人工授精站(存栏优质种公猪52头)、市旺发生猪改良合作社(存栏优质种公猪53头)二个人工授精站为项目实施供精单位。为保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全市范围内以镇街畜牧兽医站为主体,设立了15处人工授精站,形成了市畜牧中心畜禽良种推广站、镇街人工授精站、村级配种点三级人工授精网络服务体系;组织培训人工授精员560名,其中由省畜牧兽医局培训人工授精员54名,并取得农业部职业技能中级繁殖工证书。2012年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以来,截止2012年8月,全市已完成母猪人工授精8.68万余头,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87%,良种覆盖率达到98%,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20元,农民对生猪良种推广积极性高涨,基本改变过去以本交方式为主的生猪良种繁育方式。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生猪良种覆盖率而且推动了生猪杂交改良,提高农民饲养生猪的经济效益,加快了全市生猪生产进程。

(三)存在的问题。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六年来,尚有小部分群众对母猪人工授精认识不到位,特别是一些规模化猪场出于疫病防控需要,还有自备良种公猪用于自繁自养,项目实施进度与时间相比尚有差距。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加强市富翔生猪人工授精站、市旺发生猪改良合作社2个人工授精站供精能力建设,配套设施设备,增加优质种公猪存栏量。完善、5个人工授精点的设施设备,增强其服务能力。项目实施后我市生猪良种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全市生猪人工授精率达到88%,良种覆盖率达到98%;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由16.8头增加到18.1头,提高8%;举办各类培训活动6次,受训人员1000人次;项目建设减少种公猪饲养量,降低母猪配种费用,增加商品猪出栏量,提升生猪产品质量,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53元。

三、补贴品种、标准及数量

(一)补贴品种。生猪补贴品种为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大约克夏猪)。生产按照《种公猪产品生产和质量评定规范(试行)》(农办牧〔2008〕15号)执行。

(二)补贴标准。按照每头能繁母猪年繁殖两胎,每胎配种使用2份良种,每份补贴10元测算,每头能繁母猪年补贴40元。

(三)补贴数量。计划全市受补贴母猪头数为4.0万头(各镇街享受补贴母猪数量见附表),补贴资金为160万元。

四、项目实施程序

(一)加强良补政策宣传。市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在市级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公布补贴政策、标准,确保将补贴政策宣传到户(场),确保项目实施区内的生猪养殖户知情、受益;同时,设立公开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二)核实能繁母猪数量登记。由镇街畜牧兽医站组织人员深入到各养猪场(户)进行统计调查,核实能繁母猪数量并登记造册,做好本辖区可繁母猪的建档立卡工作并建立动态母猪生产数据库;人工授精员做好人工授精记录,主要包括配种时间、生产日期、种公猪标识号码、与配母猪标识号码、预产期、产仔情况、收费情况、养殖者签名等,由人工授精站和养殖者分别记录建档。市畜牧中心良种站每月28日前对生产和配种情况核实、统计。

(三)完善制度建设,明确收费标准。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供精单位管理办法》、《猪人工授精项目具体实施办法》、《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鉴定技术操作规程》、《猪人工授精收费管理办法》、《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及授精员管理办法》等各项工作制度;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制定服务承诺,公布24小时服务电话,做到随叫随到;人工授精员实施人工授精时只收取技术服务费(20元/头,复配30元),并做好配种记录,做记录时,必须由受补贴农户本人签字并加盖手印;人工授精员必须在每月25日前,将配种记录交镇兽医站,由镇兽医站统一汇总后,报市畜禽良种推广站。经市畜牧兽医局验收合格后,根据配种数量,发放配种补贴。

(四)强化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对配种员进行操作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采精、制精、输精等各个环节操作技术要领,逐步建立高素质的生猪人工授精队伍,切实提高人工授精成功率。组织供精单位、镇街畜牧兽医站、各标准化猪场技术人员、人工授精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猪人工授精技术、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猪病综合防控技术等,聘请省内外专家进行授课,计划每季度集中举办培训班一次。同时,组织专家组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赶科技大集、发放科技明白纸、远程视频教育、电视电话讲座等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技术培训,有利支撑生猪人工授精开展。

(五)加大配种技术人员选择及管理。配种服务站点负责人工授精员的选择、推荐和管理工作,人工授精员要应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通过培训由省畜牧兽医局鉴定合格,取得中级授精员资格后能够胜任工作任务。配种服务站点负责对辖区范围内配种员每天的配种数量进行统计上报,加强配种员的配种档案管理,对配种员每月进行考核,并及时通报市畜禽良种推广站、市畜牧兽医局。

五、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为保证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畜牧兽医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畜牧兽医局,由畜牧兽医局生产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定期走访和项目工作进度的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责任,密切配合。生猪良种补贴不仅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涉及面广、程序复杂。市畜牧兽医局按照省畜牧兽医局制定的入选公猪、供精单位管理办法,会同市财政局,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供精单位,并签订相关合同;负责对供精单位、猪人工授精技术服务站点、人工授精员管理;规范配种服务收费,防止违规加价;开展基层技术人员和养殖者技术培训;指导供精单位、人工授精员和农户做好生产、发放和配种记录,如实填写母猪基本情况登记卡,健全配种、产仔等相关信息;做好补贴母猪佩戴畜禽标识及建档立卡工作,建立生猪良种补贴信息管理档案。市财政局负责资金拨付和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补助资金足额到位;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安排配套推广工作经费,保证补贴项目猪人工授精站选择、补贴数量核实、配种点选择、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简报编印、补贴档案建立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等管理支出。

(三)规范生产,搞好服务。入选种猪场必须具备种公猪存栏50头以上,且来源于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级以上种猪场,达到省猪人工授精站建设标准,并按照计划提供。供精单位要在良种猪包装上加施良种补贴标识,按照项目区良种猪需求组织生产和运送,确保项目区需要的数量和质量,并按照补贴后的优惠价格向购精者提供。

(四)加大培训,强化指导。在省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专家组具体指导下,由市畜牧兽医局组织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成立项目技术小组,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加大猪人工授精、鉴定、饲养管理等技术的推广力度。

(五)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市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将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和随即抽查,重点检查补贴使用情况,查阅配种记录,核查农户签字或手印等,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并建立项目情况上报制度。

(六)公开透明,接受监督。项目镇街严格按照《省猪人工授精服务站点管理办法》的要求,适时张榜公示本镇街受益养殖者及其母猪配种情况,确保项目区内养殖者知情、受益。镇街设立监督举报信箱,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认真查证,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及时查处。

篇9

1当前生猪市场形势

1.1生猪价格上涨创历史最高水平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控中心提供数据显示:猪价自2010年4月份谷底拐点,连续上升17个多月,于2011年6月14日突破18千克。特别是进人6月份后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有望走到第四季度。2011年7月l7日全国各省生猪平均价格为19.23元/千克。据今年的畜产品价格定点监测,上半年我区瘦肉型肉猪平均价格l6.01千克,同比上涨48.5%;瘦肉型仔猪平均价格31.52千克,上涨42.2%;猪肉平均价格24.79千克,上涨43%。进入7月,一些地区瘦肉型活猪涨至20.4千克,创2008年以来的历史高价,比上年6月平均价格上涨了近一倍,并且仍呈现出持续上涨的势头。生猪生产处于较好盈利状态。据自治区物价部门监测,上半年猪粮比价始终保持在盈亏点l:5.52;上,平均猪粮比价为1:6.75。特别是6月后猪粮比价突破1-7,6月底达到1:7.41。按目前猪粮比水平,管理好的养殖户每头肉猪盈利在500元以上,与去年同期出栏一头亏损100元一200元相比,养殖户每头猪同比增收650元以上。

1.2当前生猪价格居高的原因

当前生猪价格居高的主要原因:①母猪存栏减少。2010年国内生猪价格连续低价位运行,导致养殖户严重亏损,进而缩减生猪养殖规模,从而整体影响今年上半年的生猪出栏。②疫病严重。近年来由于疫病发展变化快,疫病时有发生,很多养猪场闻“病”色变,周围疫情稍有风吹草动,立即处理猪群,造成正常发展计划受挫。2010年的几个重要疫病、2011年第一季度的流行性腹泻病相继暴发,仔猪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了生猪生产,导致后期市场上的生猪供求关系失衡。③饲料原料涨价。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生产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饲料原料持续高位运行。经测算,由于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导致饲料成本增加150吨~200吨。另外,规模养殖的发展缓慢、人工成本上涨、养猪散户的退出、物价上涨、区内生猪外销量加大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区生猪的价格。

2下半年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2.1生猪生产将仍然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根据上半年生猪生产情况判断,目前能繁母猪数量保持了相当稳定的基数,没有出现母猪大幅减少的情况。在没有发生突发事件影响的条件下,下半年生猪生产仍然会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中秋国庆节市场供应有保障。

2.2猪价相对稳定在高位运行。不会大起大落

下半年生猪价格走势估计会高位运行,保持稳中略降的趋势,预计9月份~10月份生猪价格有所下降,但不会大起大落,真正的拐点预计出现在明年的1月份~2月份。原因:①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供求矛盾仍然相对偏紧。②饲料价格上行空间有限。今年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夏粮增产已成定局,秋粮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长势都不错,另外目前我国小麦库存充裕,可以取代部分玉米用于生猪生产。

3稳定生猪生产、防止波动的主要措施

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强调必须做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继续火力扶持生猪生产。

二、切实加强生猪疫病公共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三、进一步强化信贷和保险对生猪生产的支持。

四、加强生猪市场调控和监管。

五、完善生猪生产和市场统计监测制度。

六、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

七、正确引导市场预期。

八、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农业部畜牧司8月2日《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就有关事项做了6项具体安排,具体包括:抓紧落实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切实加强生猪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生猪生产监测和预警。说明中央政府和其职能部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政策措施是有力的。因此,广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根据广西养猪特点,按照《通知》要求,配合自治区人民政府抓紧制定促进生猪生产和价格稳定的工作方案,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落实好《通知》中支持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我们建议特别要抓好以下工作:

3.1落实国务院有关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

3.1.1抓紧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规模效益。

3.1.2加快推进生猪良种补贴,严格良种猪精质量,确保项目实施的效果。

3.1.3优化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用途,充分发挥奖励资金的引导和调动作用。

3.1.4落实好用地、用电、税收、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特别是协助龙头企业解决重大项目用地、用电问题及其他难题,发展生猪生产。

3.2切实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

3.2.1着力抓好生猪免疫注射工作。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免疫密度应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生猪免疫密度应达到100%,严防因免疫不到位引发疫情。

3.2.2落实疫苗监管责任人,加强疫苗入库、储存、运输、发放、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3.2.3着力抓好疫情监测。按照“定时、定点、定量、定性”的原则,科学布点,加大监测频次和监测范围,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监测、开展病原学监测等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3.2.4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工作补助经费的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3.2.5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免疫技术培训,提高免疫注射操作水平。

3.2.6抓好死亡生猪处置。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相关环节死亡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置,坚决杜绝随意丢弃死亡生猪事件的发生。

3.3进一步规范种猪市场秩序

3.3.1加大对种猪场的执法检查力度,特别要强化对县市种猪扩繁场生产经营资质排查,认真查验销售种猪出具的相关证明(种猪合格证明、检疫合格证明和种猪系谱),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和生产销售劣质种猪行为。

3.3.2自治区级重点种猪场应严格按照规定自觉组织实施相关疫病控制及净化措施,推进广西健康种猪场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健康种猪。

3.3.3对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健康种猪场》牌匾的种猪企业,在巩固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布鲁氏杆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等主要疫病控制与净化成果的同时,争取净化更多的病种。

3.4强化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3.4.1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瘦肉精”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农明字[2011]第12号)精神,从强化措施、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和加强监管等方面人手,强化投入品、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3.4.2指导饲料、兽药生产企业完善原料进厂、生产过程记录、产品留样、产品出厂检验等质量安全制度。

3.4.3督促生猪养殖环节完善和落实投入品索证索票制度和生产、用药及销售记录。

3.4.4完善定点屠宰场的检疫检验制度。

3.4.5坚持整顿和规范相结合,逐步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进一步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3.4.6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资源及技术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养猪技术,指导养殖场户提高生猪生产水平。

3.5防止生猪价格大波动的主要建议

我国养猪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多次发生因供求失衡而导致价格大起大落,造成猪价低时,“价贱伤农”,猪价飞涨时,“价贵伤民”的严重后果。因此,如何避免“过山车”式的价格大起大落,使活猪供需量大致平衡,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3.5.1抓好生猪生产,确保充足货源供应。在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政策时,应保持理性,不盲目号召、发动养殖户购猪补栏。如果以群众运动式来增加生猪存栏数、出栏数,必将导致下一轮生猪生产过剩,价格下跌的惨况更快来临。

3.5.2加大扶持规模化猪场,同时对中、小猪场及农户提供必要的技术及资金支持。3.5.3加大活猪和冻肉存储能力。发挥好冷库在猪多肉价低时存储冻肉,而猪少肉价高时将冻肉和活猪及时投放市场的“蓄水池”作用。

3.5.4开展期货交易,培育期货市场。创造稳定的养猪环境。

3.5.5建立长效的价格补贴机制。国家应积极考虑用不同补贴方式调节猪肉供求平衡。例如,当粮猪比价低于5.5:1时,立即启动基金按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当粮猪比价高于7:l时每个居民每月补贴8元或10元,直至粮猪比价低于7:1时停止补贴。

篇10

㈠主要经济指标

今年我局非税收入指标110万元(实际局30万元,动监所63万元),截止至目前完成72万元,到年底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保证完成任务。

㈡重点工作

⒈畜牧业工作

经过各乡镇及各部门的努力,畜牧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①按照县里目标要求新建牧业小区18个,我们完成了22个,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②按照县里目标要求新建百头牛场18个,500头猪场18个。实际完成新建百头牛场18个,500头猪场20个,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③按照县里目标要求继续抓好饲料改革工作,扩大牧草种植面积,新建青贮窖480个。经过一年的努力,完成牧草种植要求,新建青贮窖500个,超额完成目标要求。

⒉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①动物免疫工作

20**年,春秋防免疫口蹄疫免疫17.5万头(春防9.4万头,秋防8.1万头),其中猪8.4万头(春防3.8万头、秋防4.6万头),牛6万头(春防4.1万头,秋防1.9万头),羊3.1万只(春防1.5万只,秋防1.6万只);猪瘟免疫8.4万头(春防3.8万头,秋防4.6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8.1万头(春防3.79万头,秋防4.31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禽类230万只(春防112.7万只,秋防117.3万只)。四种疫病免疫密度都达到100%、免疫卡发放率100%、牲畜口蹄疫免疫耳标佩带率达100%。

②动物疫病监测情况

根据市下达的指标和监测方案,20**年共监测奶牛布病结核273头份、牛布病255头,羊布病2650只份、禽流感共监测蛋鸡325只份、肉鸡300只份,鹅150只份,新城疫蛋鸡275只份肉鸡200只份,传贫240匹份、猪瘟326头份,共为省市送样309份、监测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14个乡镇70个村畜禽散养户1387户,饲养场51户,均未发现有禽流感、新城疫、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主要疫病的发生。

③动物检疫监督工作

我县全面完成了20**年的动物产地检疫工作,通过狠抓养殖大户和规模饲养场,有效的提高了产地检疫效率,产地检疫率达100%,屠宰检疫率达100%,检疫出证率达100%。

20**年产地检疫马属动物2745匹、牛17810头、羊3546只、猪43140头、鸡105万只;屠宰检疫牛14812头、羊260只、猪25434头、鸡21万只;检疫头、蹄、下货2588公斤。春秋两次消毒面积140万平方米,检疫病死畜禽肉319公斤。行政立案30起,罚款6.18万元。

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县里下达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是500万元,到目前已完成850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指标。

⒋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市民投拆工作

①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建立健全了各项行政执法规章制度,并经常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特制定7项制度来约束执法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来严格约束检疫员、监督员的执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文明执法、礼貌待人。

②严格治理公路“三乱”公开执法

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室辽政办发[1999]29号文件《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的紧急通知》的精神要求,分别在平岗镇、安民镇设立了省界间动物防疫消毒检查站,对检查站的具体要求是:

a县监督所所长是检查站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检查站的行风建设实行责任追究制。

b检查站必须24小时上岗,带班人员必须是县监督所派出的业务骨干,每月3日前必须将本月带班人员、值班人员日程表及联系电话报县局,以便及时处理应急事件。

c要严格按照《辽宁省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管理规定》、《辽宁省动物及动物产品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对运载动物及其产品的过往车辆查证验物、消毒工作,并认真填写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日监督记录、消毒记录和消毒液生产记录等,对监督检查结果要按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③市民投诉工作

**县动监局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疑难案件“百日攻坚”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达到了县里要求的工作目标。为贯彻落实**县政府办公室《**县市民投诉工作网络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县动监局制定了《**县动监局市民投诉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县动监局市民投诉工作制度》。共收到来信两件,投诉一件,上访一次,均以妥善处理。

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工作。

㈢招商引资工作

今年给我局下达招商引资任务是固定资产额1000万元,大项目一个。经工作,前期已引进沈阳的客商李先生投资与郜家店镇李华泰合作,在郜家店村建盛源种猪场,总投资10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80万元。

㈣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招商、进户、经营情况

我们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招商任务800平方米,完成800平方米,五户全部入驻、经营,现运行良好。

㈤继续做好“举全市之力支持**”各项政策的对接、落实工作

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产品供给安全为目标,以《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为主线,抓龙头、建基地,统筹推进现代化畜产品加工企业与现代化养殖基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带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⒉大力支持**鹿业发展。省动监局制定的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工程未把养鹿小区列入扶持对象,而我局根据**县的特殊情况,积极向省动监局申请,将养鹿小区纳入我市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工程,列为扶持对象。以鼓励扩大鹿业饲养规模,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

⒊建立**优质肉牛优势区,优质肉牛出栏量要占全市的20%以上,同时积极向省动监局争取资金及政策扶持。

⒋积极发展肉鸡饲养业,扩大肉鸡的饲养规模,引进外资建大型肉鸡屠宰场,以龙头企业的方式带动本县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⒌计划今后三年扶持**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77个,每个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投入扶持资金20万元。其中20**年21个,扶持资金420万元;20**年28个,扶持资金560万元;20**年28个,扶持资金560万元。

⒍支持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①对**县9个区域所建设给予每个3万元的补助。

②对**县冷链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25万元。

二、20**年工作打算

㈠畜牧工作

20**年计划新畜牧小区28个,新建百头牛场10个,500头猪场10个,万只肉鸡场5个。力争引进一个5000万元的肉鸡屠宰加工企业。做好家友养殖场、复兴牧业两个规模养猪场粪污处理项目的实施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㈡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⒈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全面搞好重大动物免疫工作,各项密度指标全部达100%,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完成省、市下达的疫病监测工作任务,完成禽流感、猪瘟、蓝耳病、猪、牛、羊口蹄疫监测任务指标。搞好动物免疫补针工作,加大对新入栏动物的补免工作,确保动物常年处于免疫状态。加大外引动物的报批报验制度,防止外疫传入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