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12 17:5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1

[关键词]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以大规模集约化方式代替分散小规模养殖方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成败决定着畜牧养殖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新形势下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凸显。为基层畜牧业的养殖管理顺利进行,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保持洁净的环境;引进质量良好的品种;精良优质的饲料;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法;及时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等方面。只有以上各项工作保质保量顺利完成,基层畜牧业的养殖质量必然提高,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基层畜牧养殖业管理现状

1.1严把品种质量关,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

畜牧养殖业的生产效益以及生产的性能高低取决于畜禽品种的引进,采用的优良品种养殖业生产性能自然就高,否则造成效益低下。给养殖业的发展和生产效益造成阻碍。在品种引进过程中常出现几点问题。首先是一些养殖场受生产成本制约,擅自放弃购买指定品种而采购一些非正规渠道的种禽。这些不合格的种禽带有许多的疫病后期会给养殖场造成巨大损失。其次,从非正规渠道引进的劣质种禽,往往缺乏种禽疫病预防工作,种禽成活率较低并且容易感染和传染疾病,对养殖场的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再次,由于种禽死亡频发,养殖户循环购买劣质种禽补充,不仅不能解决养殖效益问题甚至带来更大的疾病风险,对养殖场的经济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甚至造成养殖场亏损倒闭的恶劣后果。

1.2饲料品种单一营养成分欠缺

畜禽生长发育是否达到指标是养殖场畜禽出售创造效益的关键,只有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给畜禽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才能有效提高生长发育指标。而实际上大多养殖场采取粗放式的饲养。不重视考虑动物饲料营养搭配。主要对畜禽指标产生影响的原因有:第一,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投入,简单把农村家庭附近的农作物、青饲料当作饲料喂养畜禽而放弃专门的畜禽饲料,由于这样的饲料不易吸收消化,即使吃饱饲料但营养成分不足,也造成动物生长速度慢。第二,一些养殖场所用饲料缺乏营养而且种类单一也是影响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原因。第三为了进一步优化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性能。对传统品种优良而饲养方法落后的问题要进一步大胆常识变革。

1.3养殖场卫生不达标,缺乏传染病防控措施

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缓慢与养殖场主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养殖场卫生不达标有直接关系。

1.4兽药使用不正规,畜产品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由于部分管理工作者和畜禽医护人员不能正确使用或滥用兽药,给畜牧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健全,防范意识严重缺乏,没有最基本的防重于治的观念;(2)、没有严格遵循药物合理正常的使用方法或严格按照动物病情作为出发点,只是一味追求动物的存活率而大量频繁的滥用药物饲料添加剂或者是兽药,致使药物残留严重超标;(3)、有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国家规定的休药期,为了达到动物能够成活而长时间超量对患病的动物使用各类药物,对畜产品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的同时也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

1.5管理观念落后,养殖环境不佳

只有一个比较好的养殖环境才是实现科学养畜禽的基本保证。很多地区的商品畜禽的养殖结构都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以及布置,导致了许多的养殖场夏季酷热而冬季寒冷。由于管理工作理念保守、落后以及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管理手段,终将导致畜禽的商品率低下,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在也逐渐低下。

1.6免疫制度不佳,疾病的防控不全面

畜禽安全问题是养殖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大部分的养殖场在资金以及技术方面受到限制,免疫制度不完善,由于缺乏免疫方面的人才而导致很难采取相应的解决手段,致使养殖场的丧失部分经济利益。

2解决基层畜牧养殖业所存问题的相应措施

第一、严格控制畜禽的品种质量关作为合格的养殖场主为了能够保证畜禽的品种的质量能够过关,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且认真开展对动物的性能测定工作,要以科学的操作手段并高度重视选种工作;(2)要从非疫区引进所需的品种,并调查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严密检查是否有发生过疫病的情况;(3)聘请经验丰富或者有专业知识的相关动物专家或者养殖场来进行仔细的把关,对引进相关动物品种的幼苗进行一系列的消毒活动。第二、及时更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养殖场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管理知识,转变管理观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第三、进一步完善防疫制度现阶段养殖场养殖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防疫工作,养殖场必须建立适合自己的动物免疫程序以及消毒工作,进一步提高动物的免疫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层畜牧养殖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基层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提高对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基层畜牧养殖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斌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5,(21):199,201.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篇2

[关键词] 畜牧养殖 动物病因 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 S8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234-01

1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类型

1.1 畜禽传染性疾病

现在的畜牧养殖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风险。在现在的养殖业中,传染性是导致养殖业衰败的主要原因。由于畜禽传染病是由某种特定的微生物病原体造成,进入动物机体,从而导致某种疾病,这种疾病传播速度非常快,有时候通过空气就可以进行传播,传染性非常快,因此,通常一个养殖场,出现一只动物有传染病,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就容易扩散和蔓延,传染到其他动物,甚至整个养殖场都会出现疾病。

1.2 寄生虫病的影响

除了传染病外,畜牧养殖业中动物还存在另外一种严重的疾病是寄生虫病。近几年来,由于环境和动物食物的影响,动物出现越来越多的寄生虫病,尤其是像节肢动物、蠕虫、原虫等,这些寄生虫经常是将畜禽作为依附对象,寄生在它们的体内,大量吸收动物体内的营养,严重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

1.3 口蹄疫的影响

在畜牧养殖业中,口蹄疫也是影响着动物健康成长的严重疾病,主要表现有口腔黏膜、蹄部和皮肤的水疱等,这些病不会直接导致畜禽的死亡,但是有较长的发病期,这样会容易使得动物出现烦躁不安,体质下降,最后会降低畜禽的健康指数。

2 导致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原因

2.1 动物食物的原因

很多养殖农户,对动物食物没有做好掌控,喂养畜禽的时候,一些食物出现有寄生虫或其他病菌,这样会在动物体内埋下了疾病的种子。个别养殖户,为了减少畜禽食物的成本,不惜购买一些来源不清,质量不合格的饲料,这样也会大大增加动物感染病菌的概率。

2.2 养殖环境的原因

随着现在细菌和病毒的增加,各大畜牧养殖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物感染疾病。导致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养殖环境的问题,很多养殖农户对养殖场垃圾没有及时清扫,卫生不注意,缺少对养殖环境的消毒,不注意给圈舍消毒。尤其是在春天等潮湿季节,会增加病菌的滋生和蔓延,进而导致动物出现高频率生病的现象。

2.3 预防措施的原因

一些畜牧养殖农户,缺乏科学的预防措施。对于畜牧养殖中的动物,没有定期打预防针,这样一旦出现流行病毒,动物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尤其是像猪瘟疫、伪狂犬病特别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果没有给动物打预防针,一旦出现疫情,将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4 对疾病治疗的技术

养殖用户,很多时候鉴于对疾病的不了解,或者治疗技术落后及缺少有效的药物,导致动物感染疾病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一些新出的病毒,比如新型禽流感,之前缺乏相关的治疗经验,没有丰富的临床试验,现有药物效果不大,这些都会导致疾病的加重,最后引起动物的死亡。

3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的预防

3.1 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管

为了预防疾病的蔓延,减少动物感染疾病的概率,就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监管。首先要做好养殖场所卫生的清洁,每天要将场所里面的垃圾、废弃物等进行清理和打扫,对于比较潮湿的地方要及时处理,以防滋生病菌。然后,注意圈舍的通风性和采光,保持圈舍环境的干燥和清洁。还要做好对养殖场所的消毒,尤其是出现畜禽死亡,要及时将尸体清理,并且要对养殖场所进行全面的消毒,以防留下病菌。

3.2 加强动物饲料的配置和管理

为了保证畜禽的健康成长,就要加强对动物饲料的配置和管理,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养殖用户,要购买质量合格的饲料和动物食物,检测饲料的质量。配置动物的食物的时候,要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科学的配置,符合科学的搭配,喂食要有合理的时间。在喂食过程中,假如动物出现呕吐或者异常现象,应该及时停止喂食,并且寻求专家咨询。

3.3 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

养殖用户要时刻留意新闻,关注是否有最新的病毒或者疾病出现,了解本地区是否有疫病流行,及时采取相关的预防施,及时给动物接种免疫,打预防针。尤其是像瘟疫等传染快的疾病,更应该以防为主。定期给动物喂食杀寄生虫的药,以防寄生虫在动物体内长期寄生,吸收大量的营养。加强对动物的健康检查,注意每只动物的精神状态、食欲、运动、呼吸等情况,发现有疾病要及时治疗。

3.4 出现疾病的控制措施

随着养殖业的扩大以及动物的数量增加,出现各种疾病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去应对这些畜禽的疾病。假如是遇到动物出现寄生虫,就要及时给动物喂药,检查动物的粪便是否有寄生虫,用药要坚持一段时间,要彻底将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清除。对于一些传染性疾病,就要采取隔离清除措施,比如出现一只动物感染传染性疾病,就要将它清出来,以免传染给别的动物。对于受到感染的动物,要采取治疗措施,确实不能治疗就可以采取杀除,并将尸体清除干净,对于动物所经过的所有地方都要全面的消毒,防止病菌的蔓延。一些大面积的瘟疫化动物,要积极配合动物疫情管理工作人员的指示,对瘟疫性畜进行火化填埋等处理。

结束语

畜牧养殖中,对于动物疾病的治疗,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卫生及条件等因素,对于一些新型的动物疾病,要引进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药物。对于严重的疫情,要采取隔离和火化等措施,争取从根本上解决动物疾病的问题。做好动物治病的防控,养殖用户或者管理员要加强学习,了解和熟悉各种疾病的初期特点,争取在早期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防治。

参考文献

[1]时利亭.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与控防措施探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03)

[2]刘安全.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

篇3

[关键词] 畜牧养殖 防控管理 疾病预防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44-01

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增多的这一现状,但是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壮大,我们也应该注重对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相应防控,明确畜牧养殖动物易感染疾病的具体类型,从而做到及时预防,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除了在根源上寻找疾病感染来源,还需要从制度、技术、思想观念、养殖手段及硬件环境等多个方面去进行畜牧养殖中动物感染疾病的预防。下文就将针对这一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希望可以对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1 畜牧养殖业中动物易感染疾病类型

在畜牧养殖业中动物感染疾病的类型分类较为简单,而且基本都是因为喂养方式不当、用药不当、设施不健全、环境不够完善等因素造成的。其中影响较大,并且最难以控制的就是传染病,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传染病[1]一般都是因为病原体入侵,真菌或是病毒等作为诱因,造成动物在养殖过程中大规模感染疾病,并且很容易进行传染与扩散,所以畜牧养殖业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传染病。

除了传染病之外,畜牧养殖业中还存在着外科病与内科病的疾病类型划分,动物的外科病与内科病都划分为普通病的范围之中,动物皮肤表面破损感染或是眼科疾病都属于普通病这一具体范畴之中。不仅仅是传染病与普通病,往往在动物畜牧养殖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寄生虫病这一易感染疾病类型,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体内或是体外,造成动物自身的营养流失及机能受损等,一般来说较为常见的寄生虫有蠕虫和原虫[2],往往寄生在动物的体内,而节肢动物会寄生在畜牧养殖动物的体外。而寄生虫病也会通过特定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这些都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较易感染的疾病类型。

2 畜牧养殖中动物进行疾病防控的具体措施

2.1 完善畜牧养殖中的检疫体系,对动物进行定期抽检

建立完善的畜牧养殖检疫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对于疾病防控的制度上的基本保障,在畜牧养殖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动物的抽检实验以及划分小组进行普检[3],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感染的概率,及时发现动物所出现的症状,避免疾病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增强畜牧养殖中的动态疾病防控能力,对于患病动物进行相应的治疗与处理,对畜牧养殖动物进行定期的抽检,以促进畜牧养殖中的检疫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2 优化畜牧养殖的环境,保持圈舍的干净通风及光线充足

畜牧养殖环境的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畜牧养殖动物的发病概率,畜牧养殖环境的干净清洁程度及通风采光水平都会影响到动物疾病的发病率,不合理的圈养环境会造成病原体的滋生,保持一个完善的养殖环境,定期进行消毒与清洁[4],尤其是在高温天气容易滋生细菌的情况下,对于在养殖环境这一方面上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2.3 对基层畜牧养殖品种进行改良

往往目前的畜牧养殖品种的抗病能力较弱,而乱用药品也不能帮助畜牧养殖动物增强其抗病能力,所以可以从基层畜牧的养殖品种为着手点进行改良[5],从而促进动物适应能力的进步,降低动物的不适,从根本上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促进畜牧养殖中的疾病防控及预防工作。

2.4 做好基层畜牧养殖的疾病防控宣传工作

基层畜牧的一大特点就是养殖手段不够规范,养殖防疫技术水平较低,常常出现饲养方式不够合理,基本饲养环境较为脏乱,用药不合理等多种现象,所以要从思想上改变养殖户的基本观念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仅要提高检疫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做好基层畜牧养殖的疾病防控宣传工作,还要做好技术推广的具体内容,实时对养殖户进行养殖疾病防控培训及药品使用培训,在养殖户这一环节上为着手点,促进畜牧养殖体系的完善与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相应预防。

结语

目前新疆博乐市的畜牧养殖业仍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予以正视,并且及时进行解决,无论是从制度层面上还是意识的层面上,都要做好相应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预防工作,从而促进畜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喜,王颖. 规模化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的环境经济优化研究――基于生态经济模型的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3:340-344.

[2]刘惠平. 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措施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3,11:139.

[3]孙芳芳. 畜牧养殖中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1:55-56.

篇4

关键词:养殖专业 实践技能 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增大了职教投入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使当前的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畜牧养殖业逐渐由散养小规模向集约化大规模养殖方向发展,中职业院校畜牧养殖专业要想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立足当前养殖业的现状,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养殖专业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诸如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当前养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一线教学实践及对这些问题的探究,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一、当前中职院校畜牧养殖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养殖专业生源短缺,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社会偏见及工作性质,大多数家长学生不愿选择养殖专业。受制于这种情况,中职学校养殖专业在招生时,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所招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参与性,不能很好地掌握养殖专业技能,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进而形成招生更加困难的恶性循环状态。

2.实践教学偏少,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中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从业者,因此中职学校课程的开设应注意文化课、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合理安排,根据中职学校的培养目的应适当增加专业课和实践技能的教学。但目前一些中职学校文化课课时与专业课比例一样,甚至多于专业课。

3.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的教学形式

当前畜牧养殖专业的教学上,一些教师仍沿袭以往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玩手机或睡觉较多。如《兽医基础》里面涉及的解剖知识和微生物知识,单纯的讲述教学效果很差,教学中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直观性教学手段,不善于采用探究式教学、现场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4.实验实习经费投入较少,教学设备缺乏,学生实习条件差

畜牧养殖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直观性都很强的专业,教学中需要用到动物外科手术器械、显微镜、动物解剖模型等教具。但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致使一些必要教学设备较少或者缺乏。

养殖专业的实习是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很重要的一环,由于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相应的养殖场等实习场地,所以学生的专业实习受到很大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5.养殖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

养殖专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一些教师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现代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部分教师只能从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欠缺。

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改变中职畜牧养殖专业教学现状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的培养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在讲授饲料加工工艺基础课程时,可带学生去饲料厂参观,让学生实地了解饲料的加工设备和制作工艺流程。讲雏鸡的雌雄鉴别理论课程时,可通过多媒体视频演示具体的鉴别方法。

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讲微生物时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做微生物的检验鉴别;讲畜禽解剖结构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禽类的解剖等。

2.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

作为养殖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除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还要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院校或一些大型养殖场去学习,要让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学习外界养殖动态,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

3.与大型养殖企业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进行生产实习

学生只有在实际生产中才能真正提高其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校企合作可以解决学校实习场地缺乏的问题,如:笔者学校养殖专业与豫南种猪厂等一些大型养殖场饲料厂进行校企合作取得了很好效果,学生不仅可以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后还可以到这些企业就业。

4.争取实验实习经费,改善实验实习条件

根据各科实验要求购置必要实验设备,建立相关学科实验室,为养殖专业学生技能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5.加大养殖专业的宣传,改变学生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念

篇5

关键词 畜牧业;清洁生产;问题;应对措施;作用

中图分类号 X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265-01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对清洁生产作出如下定义:在不影响自然环境状态下,充分利用合理的自然资源与自然能源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尽量降低资源成本的投入,保证生产无毒化、资源化及节约化。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导致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有了进一步要求,生产绿色无公害产品成为未来主要发展趋势。清洁生产即是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争取采用可循环使用生产原材料的方式进行加工生产,全面引进环保生产设施,全面控制成本资源投入总量,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降低产品生产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

1 畜牧业清洁生产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不断变革,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畜牧业与林业共同成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型产业,我国整体畜禽养殖数量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随之而来的即是动物粪便给自然环境造成的损害。通过研究大量国外发展案例,分析清洁生产在工业、农业等生产行业中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畜牧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加强清洁生产建设,将清洁生产方式全面结合到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高畜牧业综合竞争能力,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清洁等做出卓越贡献,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1-2]。

2 畜牧业发展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2.1 环境污染问题

据专业人士计算,一个1 000头的养猪场平均每天排出畜牧粪便可达6 t以上,如果只是选择水冲形式清洁,日耗费水资源是总粪便量的5倍左右。另外,通过对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分析,还发现被猪场污染的水资源中需氧量、虚浮颗粒等都严重超出国家的规定水平,属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提到的重污染产品,污水中COD、氮、磷等含量都严重超标,污染后的水资源无法对小麦、水稻等农作物进行浇灌,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的营养所需,更无从谈及因“绿肥”作用产生的农作物“高收入”。除此之外,规模性养殖与普通家庭饲养相比,其牲畜的排泄物所导致的水资源污染现象更为严重,尤其是产生的甲烷气体是普通粪便污染物的2倍以上。在造成大气升温的众多因素中,牛羊等畜牧养殖也是二氧化碳、甲烷等可能引起大气温度升高的释放源之一。因此,畜牧业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收益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担。特别应该引起重视的是环境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2.2 主要应对措施

对于畜禽养殖业而言,只有在整个生产过程充分融入环保与预防意识,才有可能实现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目标。通过选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改善传统技术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有害物排放,避免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清洁生产的直接方式,对于畜禽养殖业而言,只有从初级生产开始即融入清洁生产思想,并在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目标要求,进而才能充分发挥清洁生产的有效作用[3]。

3 畜牧业清洁生产的作用

3.1 资源节约的需要

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具有非常明显的投入高、消耗高、产出低等粗犷式发展特征。畜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损害大量生产资源,水资源浪费量尤其大。据统计,每1 kg猪肉或者牛肉的生产会利用3.9~4.3 t的水资源,浙江省人均消耗猪肉18.66 kg左右,平均计算单食用猪肉一项所需要的水资源量为206 L,是水资源日平均用量的1.5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畜禽养殖业部分食物在没有经过完全消化吸收的情况下就已经排出,也为此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想要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利用清洁生产方式全面改善生产环境与生产方式。

3.2 国家环境保护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经将农业污染问题纳入城市环境治理范围,国家“十一五”计划中就已明确指出改善畜禽养殖业环境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为顺应时势,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降低畜禽养殖业在生产过程中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环也势在必行。

3.3 国内市场的需要

社会经济水平在稳步升高,人们已经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生产需要,为全面提高生活质量,开始对生活产品有了更高层次需求。畜禽养殖企业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潮流,也需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注重健康、绿色产品的生产[4]。

3.4 突破贸易壁垒的需要

自中国加入WTO以后,畜禽养殖业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发展中国家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导致产品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均差距较大。部分国家开始大批量地向我国输送成本低、质量

优的畜禽产品,在国内市场深受欢迎。为了保护我国畜牧业自身利益,我国畜禽养殖企业必须从根本上加强清洁产品生产,才可能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抢占一定市场份额。

3.5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不浪费、不破坏,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通过清洁生产可最终实现生产效益的提高,推动社会向健康、有序的发展方向不断进步。

4 结语

当前形势下,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意识日趋“升温”,并且环保清洁工作越来越到位,成绩斐然。然而,从目前发展情形来看还不容乐观。环境清洁只是在工业生产领域进行实施,对于环境破坏严重的畜牧业领域,还没有广泛延伸到。因此,将清洁生产纳入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温和畜牧产品的生产降低畜牧业给自然环境造成的伤害,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仍然任重而道远。

5 参考文献

[1] 孙东升.论清洁生产与我国畜牧业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1(2):43-46.

[2] 廖新d.动物废弃物管理与畜牧业清洁生产技术[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1):111-112.

篇6

1.1提高了农民素质。专业合作社的人员可以有效的掌握科技、对外交流等,并且进行分工协作、民主决策和组织管理,有利于其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1.2加速畜牧科技的推广。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能够带来有效的经济效益。1.3推进养殖业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合作社的方式将养殖业统一组织管理,进行规模性的统销,集中了零散分布的小型生产养殖,有效的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和经营模式产业化。1.4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的提高。分散的养殖模式和传统的畜牧业管理很难进行免疫工作和重大疫病防控,专业合作社的可以制定良好的管理机制,进行主动、全员监督的主动免疫防护工作,高质量的确保动物的疫病控制。

2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完善。合作社成立后缺乏相关的人员管理和资金支持,在内部仅设有资金互助部,没有专业的管理、销售、人事和技术支持等部门,由此合作社内部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确,也导致效率和成效不高,财务部门的人员意识不强,没有专门的制度制约常造成账目混乱等问题,相关组织机构的不完善制约着专业合作社的长远发展。2.2资金筹措困难。畜牧养殖业经销中有强的利润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并且现在的合作社专业性、规范性不高,资金申请或银行贷款都存在难度。2.3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政府管理部门仅仅在合作社成立的时候进行资金支持,后续并没有进行统销渠道的开拓、税收优惠政策和融资等渠道,缺乏了政府部门一些相关政策扶持,使得合作社经营不佳、发展建设缓慢。2.4缺少专业人才。目前合作社的内部构成基本是农民,缺乏专业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由此也导致社员欠缺相关法规、政策、先进技术等的培训,不利于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3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措施分析

3.1规范农村各类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对畜牧业合作社进行规范管理,建立有关的市场制度和科学的合作社管理机制,有利于畜牧养殖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让合作社能够在市场上建立渠道开拓、技术推广咨询、权益维护等保障作用,对各养殖户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养殖过程中的服务指导。3.2扩展融资渠道。农村专业合作社一般靠政府扶持资金、成员股金或是积累的销售额进行运转,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比较困难,所以要进行融资的举措和开拓渠道,比如加强企业单位的扶持、成员和农民对合作社的贷款额度,合作社内部可进行资金的互助方式。3.3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门要依据惠农政策加强对畜牧养殖、地方企业的扶持,着力解决资金流动问题,进行多方筹资融资和争取信贷资金的投入,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惠利政策和资金支持,缓解其发展的难度。3.4培养专业的人才。引进专业性人才并加强合作社成员培训。针对合作社的人才培养,不仅完善培训体系,并诚邀相关专家等进行经验培训、指导,加强对管理层的专业建设,把握好市场的方向,提高成员的科学养殖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合作社。3.5促进畜禽加工企业与养殖合作社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加工企业间加强合作关系并构建战略性合作平台,信贷资金链建设为封闭式运行模式。在企业加工、养殖场、养殖户之间形成具有担保制的信誉机制,产业间采取用信誉连接的融资方式;相关的合作企业向合作社驻派兽医实时追踪合作社中的动物养殖状况,通过及时了解有效的动物情况达成长期的生产、销售合作;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向银行进行放贷的推荐,让合作社得到资金支持进行更好的经营,保障合作社的长远发展。3.6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根据畜牧养殖业的特点可以将养殖中遇到的风险分为:社会风险、自然风险、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规避这些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加强农业保险。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保障体系,进行多形式联合的管理模式和多合作社结合的联合社模式,让合作社在有效的管理下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结合,即横向为跨区域的进行合作社联合社,纵向为建立采购、生产、运输、加工、存储和销售一体化的联合社经营,规范其统一的资料采购、生产标准、销售,增强畜牧养殖业的行业竞争力。畜牧养殖业的专业合作社可以对农户的生产、养殖方式进行有效的指引,达到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从而提高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和畜牧养殖业健康发展。

作者:帕丽达·玉素甫汉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草原工作站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公主岭市;畜禽养殖;现状;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S85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201-1

1 公主岭市畜禽养殖业的基本情况

1.1 畜禽养殖户比较分散、规模化养殖场较少

经调查公主岭市畜禽养殖户不下几万家,大多数都零散分布在村屯内及村屯周边。规模较小从几十头到几百头不等,而规模化养殖小区仅有22家,规模化养殖场仅有303家。这样就给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2 养殖场选址不合理

由于受土地、电力、水源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养殖场都离居民区较近,有的就在村民院内,卫生防疫距离不够。雨天粪便污水乱流,影响村民外出;晴天臭气熏天,村民不敢开窗户,对村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由此产生的邻里之间的纠纷也是连连不断。

1.3 技术落后、资金不足、抗风险能力差

大多畜禽养殖户都是以家为单位,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缺乏先进的养殖技术,资金严重不足,畜禽养殖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弱质产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一旦遇到风险养殖户很难承受得起。

1.4 治理设施不完善、环保手续不健全

受传统观念影响,养殖户只想着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保护环境,加上村民缺乏环保知识,没有意识到治理污染的意义,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养殖户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没有任何污染治理设施就开始饲养,给环境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难。

2 公主岭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污染存在的主要原因

2.1 大多数养殖户环境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由于环保宣传不到位,养殖户缺乏环保知识,只重视经济利益,不注意日常管理,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不但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自己也深受其害。

2.2 污染防治工作没有得到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充分重视

我国现有的环境管理体系主要针对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建立的城乡统筹考虑,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严重,片面强调农村经济发展,忽视了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

2.3 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缺乏

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家庭式经营、资金积累能力极差,要想投入大量资金去治理养殖污染问题单靠养殖户自己是很难实现的。

2.4 各级部门监管不到位

由于大多数乡镇、村屯比较偏远,环境监管能力严重不足,环境经费紧张,检测设备陈旧落后等原因制约了环境监管,使环境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 养殖污染的主要防治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环境意识

只有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养殖户真正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使广大养殖户积极配合环保部门搞好环境污染的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3.2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管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十二五”农业污染减排的要求,将这项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的目标,做到合理分工,齐抓共管。

3.3 增加治理资金的投入

目前,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畜禽养殖业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但还远远不够。只有不断加大治理资金的投入,鼓励引导和帮助畜禽养殖户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才能逐步解决治理资金不足问题,最终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3.4 科学选址,合理布局

造成养殖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养殖场所太接近居民区,卫生防疫距离不够,污染物处理不方便。所以从长远发展考虑养殖场必须远离居民区,集中建设、统一规划才能有利于养殖污染的集中治理。合理布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结构的可持续循环的生态链,实现生态养殖。

3.5 严格执法,科学管理

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充分运用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八十七号),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地方性管理政策,对散养不够规模的业户也要加强管理,不采取治理措施或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依据相关法律给予处罚,确保治理工作稳步进行。把防治工作的重点从单纯治理向治理与管理并重方向转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畜禽养殖的科学化环境管理。

篇8

畜牧养殖产业是我镇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也是我镇三农工作的重点。我镇始终把握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不放松,群策群力,真抓实干,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我镇畜牧养殖业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畜牧养殖产业基本情况

镇是县三峡库区淹没搬迁大镇,受移民搬迁建设影响,全镇经济受到一定制约。目前,我镇正处在工作重心由移民大搬迁向调整为经济恢复的转型时期。历届党委、政府特别重视畜牧养殖产业的建设,在稳定粮油菜、巩固林果特的同时,突破性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为助推全镇经济发展,振兴“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

镇下辖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496户,13309人,乡村劳动力9175人,畜牧养殖户3575户,占农业总户75%。2011年牲猪出栏28183头,山羊出栏20014只,肉牛出栏104头,截止今年4月底全镇母猪存栏1999头,同比增长25%,牲猪出栏10085头,同比增长30%;存栏22247头,同比增长8%;山羊存栏25249只,同比增长35%;出栏8823只,同比增长9%。养牛629头,同比下降1.2%。现有养猪大户21户,其中万头规模1户,100-500头大户5户,100头大户15户。养山羊100头以上大户15户,200只以上的4户。有专业合作社3个。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镇从人口数看,农村人口数基本占全镇总人口数50%,属于半城半农结构,“三农”问题涉及面广;从地理位置看,农村散布在全镇海拔200至1200米的山坡地上,大规模种植难度大;从经营方式上看,一般低山以种植柑橘、蔬菜为主,高山半高山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零星经营方式难成规模;从技术上看,农民对先进实用科学技术掌握少,依靠传统模式多,增收难;从收入来看,去年农民人平纯收入为4225元,收入低而且持续增收难。鉴于此,历届党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把畜牧产业当作农民增收支柱项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围绕农民增收,更是提出“壮大畜牧产业、做精蔬菜产业、提升柑桔产业、培育核桃产业”的发展思路,做到政策集中投放、资金捆绑投入、干部倾斜调度。镇成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畜牧养殖业工作,确定工作专班具体抓落实,下发专门文件统一全镇行动;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和目标;党政班子成员实行一帮一结对联系养殖大户;编印畜牧养殖常识及操作办法,送户上门人手一册,规范指导实际操作。

(二)上下联动,真抓实干

为把畜牧养殖业培植成我镇的支柱产业,在全镇上下营造支持、帮扶、壮大产业的良好的氛围,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一是工作专班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请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专业户到我镇考察,目前已引进江苏的李传忠,利用畜牧场现成的资源,形成年出栏牲猪万头的规模;二是就地扶持培育养殖大户,对条件较好的本地能人进行资金、技术、土地和材料资源扶持,培育出养殖大户达20户;三是争取项目和资金,先后争取县级以上项目资金,扶持奖励资金100多万元,镇每年从财政资金中解决10万元,专门奖励养殖大户。四是强化服务保障,首先是开展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治的培训,每年开展3-4次培训,养殖户参训率80%;其次是抓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服务配套,每年春防率达100%,疫病发生率在全县最低。从良种引进、免疫、春防、治病等系列工作层层把关,层层抓落实,让养殖户知道为什么,怎样做,使养殖户靠养殖业赚钱心中有了底,从而变为自觉行动,推动了全镇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五是积极探索畜牧林业套作模式,即利用发展核桃基地契机,鼓励林下套作牧草,发展畜牧养殖。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打工经济冲击畜牧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由于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年轻有知识、有文化、有劳动能力的均外出务工,靠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有本事、有一定资金实力的都弃农异地从事二、三产业,仅剩下妇幼和老弱病残人员看家护院,原一家一户传统型的养猪习惯逐步被“打工经济”取代。传统的一家一户每年靠养几头猪过年解决油盐钱的观念逐步被淡化。目前刚刚兴起的养殖大户和规模化养殖模式尚未形成大气候,养殖大户尚未形成队伍,规模养殖尚处在启步状态,其规模和存、出栏量跟不上分散养殖减少的速度,形成点面失衡,导致畜牧产业总量下滑。

(二)市场价格和疫病风险因素制约较大

1、价格制约因素。几年来粮食和饲料价格成倍风涨,社会劳动力和与畜牧养殖产业相关的地方材料价格成倍涨价,导致劳动强度较大的养殖业成本巨增,养殖户难以承受。目前,肉类产品价格跌幅达25%以上,尤其对牲猪产业冲击较大,牲猪价格已由年初的每公斤16元多降为不到12元/公斤,据春防统计,当前仅分散养殖牲猪的空栏率达到30%,而去年同期只有20%左右,牲猪养殖的空栏率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一涨一降形成剪刀叉,让养殖业基本无利可突,严重锉伤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

2、疫病风险因素。近年来,危及畜牧养殖产业的“高热病”、“水肿病”、“口啼疫”等疫情时有发生,其特点是疫情面广,死亡量大,养殖户损失惨重,让农民谈疫色变,疫病风险极大地制约畜牧产业的发展。

(三)资金短缺的困难影响产业的壮大

畜牧养殖业发展壮大必须走扶持大户,建立基地的路子,形成养殖、服务、产供销一条龙式的产业化模式,即“农户—基地——公司”。但由于农村农民经济比较困难,缺乏资金实力支撑,金融部门放贷手续繁杂、程序过多、门槛较高,成功贷款的比例较少,且额度较小,导致养殖业投入不足,扼制了养殖业的发展,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更难以培植大户,建立基地。

(四)政策不配套缺乏机制保证

近几年由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养殖产业号召的多,重数字抓指标,实际对制定培植养殖产业发展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尚不完备;缺乏具有强制力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等机制保证;以点代面,局限于培植几个大户,建立几个基地,没有形成大产业、多举措的大气候。

(五)服务保障不够完善

要使养殖业逐步得到发展壮大,必须当作一项大产业给予有力的服务保障。但目前服务保障能力与产业发展需要相差甚远。一是品种繁殖和引进的无序化。目前县域内种羊、种猪、种鸡、种牛繁殖无法满足本县养殖业发展的需求,60%靠养殖户自主从外地四面八方无序购进,且大都为二道贩以谋利形式所为,导致品种杂劣,疫病隐患突出。二是服务队伍的弱势化。近几年来,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催生养殖产业全方位推进,多元化发展,但畜牧业管理和服务保障队伍受体制改革、人员转制等多因素的影响,没有得到发展壮大,部分甚至有些消弱,工资待遇低影响积极性,导致服务保障队伍跟不上产业发展要求。三是疫病点面的扩大化。品种引进的多元和气候环境繁杂变化,致畜类新旧疫情交替发生,发病率高、死亡量大,疫情防治不堪重负,畜牧养殖业风险加重。疫病防、治分离,目前,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只管疫病防御,治疗工作仅靠没有纳入统一管理的乡村兽医承担,且无保证,重防轻治的状况严重影响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壮大。

(六)污水废物影响生态环保

由于投入不足,缺乏规范,畜牧养殖产业形成污水废物,目前仅靠挖条沟、建个池的临时性土法收储解决,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存在疫病隐患,制约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三、几点建议

畜牧养殖业是我镇乃至全县历史传统型的大产业,大产业必须有大气候,大举措来保证,为保证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培植,良性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保证。

一是制定配套政策。编制量化目标规划,出台扶持办法和工作措施;加强部门合作,组织部门联动,给予土地、木材、交通运输、医药、饲料、良种、金融资金等方面扶持和帮助。编制养殖大户、建立基地发展规划到点、到项、到年度计划;明确金融融资办法,适当降低门坎,相应提高贷款额。

二是壮大专业队伍。对因体制改革带来的人员不稳定,队伍不健全,服务不配套的状况加以改善。改革疫病防、治分离状况,把疫病预防和治病职责任务,统一纳入乡镇站所的服务范围,疫病防疫人员和兽医人员资源纳入统一管理使用;通过在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选配专业技术人员,配齐配强管理服务队伍,力争达到1村1名疫病防治专业服务人员,并保障人员的相对的稳定;落实有保障的绩效工资待遇,将基层工作人员的待遇和疫病防治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支付,适应畜牧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和保障需求。

篇9

关键词:湟中县,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Abstract: The pollution of aquaculture on the environment has aroused the concern of everyone.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Huangzhong County aquaculture manur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tat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ut forwar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source control to pollution, as fuel, fertilizer and feed to achieve reclamation, through aerobic fermentation composting and anaerobic digestion to achieve harmless. Key words: Huangzhong County, aquacultu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畜禽养殖得到了迅猛发展,而且养殖业也正在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养殖业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了环境污染问题,养殖业畜禽粪便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养殖场恶臭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使得畜禽传染病及寄生虫等不断蔓延。畜禽养殖业随着规模化蓬勃发展,粪便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防止畜禽粪便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湟中县养殖业的发展与现状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的东部农业区湟水流域中上游,从90年代开始,湟中县为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养殖业,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县的养殖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有规模的养殖场已有四五十家再加上散户养殖,现在猪年存栏17.55万头,年出栏14.91万头,奶牛7100多头,肉牛6.65万头,羊存栏25.94万只,年出栏26.45万只,鸡存栏38.24万只,现在农村散户的各类养殖使产生的粪便日益增加。近年来,随着湟中县大规模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造成湟中县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养殖数量、规模、方式及区域的变化

以前的养殖业仅仅是农户自己分散养殖,自家的养殖粪便由自己家的田地消化,而现在大规模的养殖以及方式的转变,大大增加了养殖粪便的产生,增加了环境的负担,成为养殖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提倡大力发展畜牧业

我县是贫困县,为解决我县经济落后的状况,增加农牧民收入,大力提倡发展畜牧业。最近养殖户与周边农民的污染纠纷日益增多,湟水河治理工程启动,农村综合治理工作开展才让各部门认识到了养殖业对环境的严重污染。过去一些地方将规模化畜禽养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以鼓励,而环境意识相对薄弱,污染治理严重滞后。

1.3 养殖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

畜禽养殖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注重眼前效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于畜禽养殖经营者的生产管理滞留在原始的方式,对粪便的处理没有足够的重视,为增加经济效益,不惜污染环境,未采取任何的处理手段,主观保护意识淡薄。

1.4 管理机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起步晚,各级管理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我县长期以来又把环境工作重点放在工业污染防治上,对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缺乏相应的措施和管理经验。因此,监管的缺失导致了污染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等相关部门执法较困难。养殖业污染可以说是一种新型污染,相关法律法规都还不完善、不健全。

2.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现在缺乏控制养殖业污染排放方面的法规,养殖场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不重视环境和环境污染,对污染治理缺乏管理经验和防治措施,从而导致养殖业对水资源、土壤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有机废水、病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中的抗生素、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2.1 畜禽排泄物的污染

2.1.1 畜禽养殖粪便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畜禽粪便在堆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的恶臭气体,即会污染周围空气影响空气质量,也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这些污染物除引起不快、产生厌恶感外,对人和动物有刺激性和毒性,有的物质还会损伤肝脏、肾脏,长时间吸入恶臭物质可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降低代谢机能和免疫功能。

2.1.2 畜禽养殖粪便对水质的污染

目前,畜禽养殖污染正日益成为我县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是非常丰富的有机肥。畜禽粪便既是宝贵的有机肥资源,又是严重的污染源,如不经妥善处理即排入环境,将对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并危及畜禽本身和人体健康。

通过我县的三条湟水河支流西纳川河、小南川河、大南川河途经全县,而我县的养殖粪便直接排入河中,使河水的COD、BOD5、总氮、总磷等的污染负荷加大,影响了全省湟水河治理的总体目标。此外,如污染地下水则使水体丧失使用功能,极难治理和恢复。

2.1.3 畜禽粪便对土壤的污染

畜禽粪便堆放过程中,不仅占用土地,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如畜禽粪便污染水会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长期使用畜禽粪便污水灌溉会使作物陡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毒害作物出现大面积腐烂,危害农田。另外,大规模养殖使用大量饲料添加剂,其粪便中重金属元素如CU、Zn的含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土壤造成污染。

2.1.4 畜禽粪便传播病菌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致病菌及寄生虫卵等,极易滋生蚊蝇,使环境中病原菌种类增多,大量繁殖,造成人、畜传染病得蔓延。特别是猪流感等人畜共患病时会发生疫情,给人畜带来灾难性危害,对人们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尤其在北方,春秋两季干燥多风,往往使畜禽废弃物中的病菌及寄生虫卵易于传播,对畜禽废弃物的处理十分简单,有的畜禽粪便未经腐熟便进入土壤、水系等自然环境。导致现在的寄生虫病频发,这些与畜禽粪便的处置有直接的关系。

2.2 畜禽场废物的污染

由于畜禽场废物管理不科学,畜禽场中洗刷工具、场地消毒和畜禽饮用后的污水、死的畜禽、孵化残余物以及屠宰场的废物、污水、下水、废气等随意丢弃或排放,造成养殖场周围臭气弥漫,污水四溢,滋生大量蚊蝇和各种有害疾病,直接危机周围居民的健康。

2.3 畜禽体和畜禽产品中残留的有毒化学物质

对于畜禽饲料的质量很难进行控制和检测,一些农产品生长环境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饲料和饮水中的许多有害物质会残留在肉、奶、蛋中。其次,养殖户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和疾病的发生,对畜禽进行疫苗的免疫和抗菌素的服用,这些药品的残留会部分地存在于畜禽体组织内。这样畜产品中有害的和残留有毒化学物质可通过肉、奶、蛋转移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要解决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危害,单纯依靠终端治理方法,无论在经济上、土地上和技术上皆不堪承受。必须针对畜禽粪尿的特性,遵循综合利用优先、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原则,通过科学饲养和管理降低畜禽排泄物的污染,充分发挥利用废弃物的肥力、能量资源,开拓一条资源开发和废弃物处置相结合的道路。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治理工程利润低,风险大,因此,不能像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防治那样,走单纯治理的路子。畜禽粪便是宝贵资源,经合理处理后,可制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而且还可经厌氧发酵变成沼气作为能量来加以利用。因此,资源化利用是治理畜禽污染的首要原则。

3.1 从养殖业的源头进行控制

严格执行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按规范建设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不随意堆放畜禽粪便,建设粪便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加大粪便处理量,减少污水使用量,减少废气的排放量,从源头上进行污染控制。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应的审批制度,环保部门应和畜牧、农业等相关部协调好,需要搬迁的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新建的养殖场要严格按环保部门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进行建设,做到达标排放。

3.2 养殖业粪便资源化处理

3.2.1 可做燃料

防治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沼气综合利用,通过厌氧发酵处理畜禽粪便污水是目前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最有效的方法。厌氧发酵工艺是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将有机质通过分解代谢,最终产生沼气和污泥的过程。利用畜禽粪便进行厌氧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成为廉价的燃料,分离出来的沼渣、沼液则成了优质肥料,不仅保护环境,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工艺自身耗能少、运行费用低,可回收无污染的、具有能源价值的沼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让沼气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当中,让粪便污染真正做到可以燃烧。 3.2.2可做肥料

畜禽粪便经堆放发酵后就地还田,作为肥料使用。对于我县经济发展粪便肥料还田是主要出路,厌氧发酵同时产生沼渣、沼液。沼渣、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大量水溶性腐植酸类物质,是一种优质的无公害型、速效和迟效兼备的有机生物肥,沼液可直接肥田养鱼、沼渣可制作优质的有机肥。

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然而,必须无害化处理后才可使用,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采用一些净化系统,如稳定塘、养鱼塘、水生物塘及土地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是非常经济可行的。

3.4 加强立法管理,增强环保意识

畜禽养殖业带来污染的根源之一,就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法规,缺乏管理,以及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畜禽养殖业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发展速度和饲养密度,加强管理。同时应广泛宣传,切实做好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污染问题。

篇10

关键词:北方夏秋季节;强对流天气;鱼塘管理

中图分类号:S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24-1

1 加强灾害的预测预报预警和各项防范准备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及时将有关信息向公众,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防灾减灾上。气象部门要加强气象预测、预报、预警工作,及时灾害预警信息和简明防灾避灾办法;各地区的农牧、水务部门要加强与气象等部门联系,密切关注气象变化通过媒体等各种渠道,及时向养殖场户灾情预警信息,要利用农民信箱等平台和手段,将天气动态、防御措施等信息迅速传达给渔民、养殖基地、设施渔业大户等,布置指导并动员渔民群众做好防范暴雨、洪灾等工作,尽量减少损失。并针对强降雨天气可能引发的灾害,结合当地养殖业生产具体情况和实际,落实好各项防灾、避灾措施。要完善养殖业防洪抗灾应急方案,做好防洪应急队伍、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做到有应急预案、有预警系统、有抗救队伍。各乡镇办要尽快深入村、户,及时指导做好防范准备,特别是协助畜牧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做好防范工作。

2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应对强对流天气的准备工作

养殖场及养殖户普遍存在的对强对流天气对渔业生产的危害认识不足、准备不足、行动迟缓的问题。农牧渔业部门应该尽早制定《渔业生产如何应对强对流天气的措施》通告,通过学习班、现场会等形式加大宣传,也可以在养殖场、集市、养殖集中区张贴通告,动员从渔农民做好应对强对流天气的准备工作。

3 立即开展防汛安全隐患的排查

农牧主管部门迅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实行分片包干,开展一次养殖业防汛安全隐患的大排查。一是要全面排查苗种场的防汛隐患,重点对亲本池、鱼种池进排水系统加强检查,确保亲本、鱼种不逃逸、不损失。二是要巡查主要养殖场基础设施,重点对排灌机械、防逃设备、网箱、池埂护坡、涵闸、电路等做到全方位排查,不留死角。对查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实行限时整改,确保安全应对强对流天气对渔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4 提早检查养殖场的各类设施及棚舍

强对流天气来临之前开展各类设施及棚舍安全检查,养殖场负责人要组织人员对各类设施、贮料库、围墙、办公室和职工宿舍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加固,防患于未然。对居住在有危险性棚舍内的人员和奶牛要及时转移,严防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夯实池梗(田埂),加固拦鱼设施,排泄掉池塘(稻田)多余的水,防止强降雨造成的漫埂、倒埂(坝)现象发生;加固养殖生产用房,防止倒塌伤人;加强防洪排涝设施设备的检修,疏通进、排水沟渠和排洪渠道,确保排涝通畅;加强用电设施设备安全检查,防止短路、电线断裂、电杆倒塌等现象发生;加强值班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做好防风、防雹、防雷电准备工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认真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强对流天气成灾后,往往是鱼类疫病多发时期,要切实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做好免疫消毒和病死鱼无害化处理,加强疫情监测,强化应急准备,及时处置突发疫情。

5 积极做好灾后复产工作

一旦发生灾情,立即组织力量,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进一步蔓延。灾后,根据受灾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减灾复产措施,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渔业灾区第一线,深入村场和养殖基地,现场指导渔民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工作,保证渔业生产安全,确保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迅速开展苗种调剂工作,帮助指导灾后渔民补充投放鱼苗鱼种,减少损失。及时将病鱼死鱼打捞上岸,集中销毁,坚决杜绝死鱼流入市场,对部分地区进行防病消毒,加强水质和疫病检测,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6 强化渔政执法

防止趁灾乱捉滥捕行为,着力在加强保护养殖者的合法权益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上扩大服务范围,防止各类渔业违法现象的发生,确保灾后生产有效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文彬.春季鱼塘饲养管理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04,

(06).

[2] 李东.鱼塘的早春管理[J].云南农业科技,2003,(02).

[3] 张金平.春季鱼塘要精管[N].云南科技报,2009.

[4] 司作志.夏季鱼塘管理的主要措施[J].河北渔业,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