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质量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质量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心血管疾病;生活质量;影响;改善
前言 :心血管疾病目前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所包括的疾病种类较多,例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心衰以及高血脂等。当疾病发生或复发时,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故而,该疾病的护理成了当前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下面本文将以在社区接受舒适护理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例,来探讨舒适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以2011.1.1.~2012.1.1之间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舒适护理服务的75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的年龄在49--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6岁,病程发展为3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8.5年,患者的收缩压在160 mm Hg以上,舒张压在95 mm Hg以上,心率在每分钟80次以上,平均每月会发生6次以上的心绞痛等情况。
2/护理方法 社区在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收治之后,就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并给予患者舒适护理,主要包括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因疾病困扰所产生的担忧和焦虑,消除负面情绪,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以及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以及基础医学知识的了解,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再者就是为患者构建舒适的治疗环境和良好的氛围,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如食用营养、清淡、无刺激性的食物,并且将体重严格控制。再次就是每日对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用药情况、脉搏、运动锻炼情况、饮食起居、自我感觉以及体重进行测量和详细记录,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序的进行,促进患者的舒适度提升。
3、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前后的心血管疾病控制时间、躯体疾病、治疗效果、社会能力、生理功能、治疗时间、精神状况、情感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分的改善幅度进行对比。
4、统计学处理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3.0系统对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t检验,以均数±表示计量资料,当P
二、结果
患者接受舒适护理服务前后,治疗成效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忧郁和焦虑程度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很显著提升,社会能力、生理功能、情感能力以及精神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治疗时间和病情控制时间有效缩短,舒适护理前后在差异性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南丁格尔在早期提出了保证病房内的条件舒适、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清洁,是舒适护理的萌芽阶段,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Kofcaba完成了由实践与理论的过渡,并提出了关于舒适护理的理论概念,他认为舒适护理应该是整体化护理艺术的过程以及追求的结果。同时Jones在生殖技术护理中对整体化护理做了强调,将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在1998年,又由台湾华杏出版社总裁萧丰富提出了具体的舒适护理模式,即萧式双C护理模式。他强调了在护理过程中,必须将患者的舒适作为工作的重点,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进而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舒适护理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创造性、高效性以及整体性的护理模式,与一般护理相比,其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使患者心理健康情况、生理情况达到最佳状态,同时有效缩减患者的 不适程度,但是更加注重患者的身心感受,具有操作性更强的特点。同时也将护理工作领域的广泛性突出,使护理人员的身份既是管理者、研究者、服务者、组织者,又是健康维护者,并且护理的范围也更加的全面和广泛。
舒适护理在护理的内容上主要包括了对患者心理、生理、灵魂上的护理,使患者将不愉快的程度最大化的降低,进而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具体如下:尊重患者的,使灵魂处于舒适的状态;和谐家庭、学校、人际以及职业等方面的社会关系,使社会关系舒适;再者就是满足和理解患者的安全感、尊重感以及满足感,使他们心理舒适;最后就是营造适宜的温度、光线、音响以及湿度,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使他们心理舒适。Janice指出,舒适的环境是使舒适护理得以有序、顺利开展的关键,以适当的感受刺激来促进患者的康复。目前我国对舒适护理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虽然具有局限性,但是作为一种运用于整体护理的创新思维方法,对深入专业研究和拓展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有相关学者调查表明,患者将无痛作为生理舒适的首要目标,护理服务人员的态度则是患者心理舒适的首选,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必须将护理人员的预见性与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才能够给予患者最为舒适和周到的护理,同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的深入,护理的内容和方向更加的明确,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通过以上的调查显示,舒适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作用,使患者的生理状况得到缓解,同时情感能力、社会功能、身心健康、治疗时间以及精神状况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在社区护理过程中,我们应将舒适护理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玉兰,徐晓,余金珍,等. 急性冠脉综合征 352 例护理体会[J]. 临床医药实践,2010,19 ( 5B) : 521 -522.
篇2
关键词:高血压病 穴位贴敷 生活质量 左旋氨氯地平 老年
中图分类号:R544.1R2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5-0531-03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ounting on Quality of Lifein Elderly Hypertension
Zhang Ze,Chen Min // The Affiliated Hospital,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mounting on life quality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MethodsSixty-one elderly patient with hypertension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levamlodipine,and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by levamlodipine with acupoint mounting.The life quality was evaluated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WHOQOL) and Du’s scoring.ResultsThe inventory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decreased,and tha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ConclusionCombin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with acupoint mounting was more effective for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in elderly patient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hypertension;acupoint mounting;life quality;levamlodipine;elderly
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心血管病危险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国已经快速步入老龄社会,老年高血压病的患者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更为突出。如何根据老年患者生理病理特点,有效防治高血压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尤其是提高生活质量,是摆在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祖国医学自古就有中药外治法如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临床采用常规降压药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高血压病,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1例病例均为我院近三年老年病科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60岁~83岁,平均76.3岁;病程5个月至32年,平均12.5年。治疗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61岁~84岁,平均77.1岁;病程6个月至30年,平均13.2年。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各级分布、平均血压经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纳入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4年修订版)和《老年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08年版)。既往有明确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史;年龄60岁~85岁;未治疗或治疗未达标的1级和2级高血压:非同日测定右上肢坐位收缩压≥140 mmHg但<180 mmHg,和(或)右上肢坐位舒张压≥90 mmHg但<110 mmHg;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明确的继发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重度高血压(3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造血系统疾病;重度心肺功能不全;过敏体质者,治疗过程中对药物不能耐受者。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片(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2.5 mg,每日一次,口服。同时采用吴茱萸散穴位贴敷涌泉穴,每日1次。穴位贴敷药物(吴茱萸散)的制备:将吴茱萸饮片(源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研为极细粉末混匀,用食醋、生姜汁、清水等混合溶剂调成糊状。
穴位贴敷操作流程:贴穴前充分休息;患者取仰卧位;选好双侧涌泉穴位,将胶布剪成3 cm×3 cm小方块,将吴茱萸散贴在胶布中央备用;用75%酒精棉球消毒穴位,将贴有散剂的胶布对准穴位贴压;每个疗程为4周。对照组予左旋氨氯地平片(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2.5 mg,每日1次,口服。
1.4观察项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WHOQOL)以及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临床试验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量表评分的准确性、一致性及稳定性。临床试验期间由专人向入选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量表填写的解释说明,由患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独立完成量表的填写。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由检验科同一机器检验并复查。
1.5疗效判定标准以两种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得分为参考,以改善率评价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率≥50%为显效;改善率≥25%且
1.6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两组差异性比较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比较(见表1、表2)
2.2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
3讨论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高血压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我国部分城市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已经高达60%。
老年疾病有显著的特点,常常集多病于一身,生活质量本身较中青年人就有明显差距,加之在治疗过程中受智力、心理、精神因素影响显著,临床上许多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时间推移,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给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世界卫生组织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体根据其所处的文化背景、价值系统对自身生活的主观感受。一方面,随着老年高血压病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深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层出不穷,使得老年高血压控制率有所改善;另一方面,伴着人文精神在全社会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认识到患者生存包括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两方面,而生存质量从某种程度上说更为重要。对于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治疗对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医务工作者经常面临着一个困惑,许多患者血压有所下降,但生活质量却没有明显改善[2],有的患者甚至以牺牲生存质量为代价。如何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评估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最为有力的证据,俨然已经成为心血管领域内的重要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祖国医学在本病的治疗中,不仅显现出确切的疗效,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穴位贴敷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在中医经络理论和中药药性理论的指导下,将相关药物置于穴位局部的皮肤,使其发挥中药的功效和药理作用,同时又体现经络腧穴的生理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以及扶正祛邪,通过沟通表里上下而调节人体各部分机能平衡。
高血压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痛、眩晕范畴。老年高血压病多责之于“本虚标实”,或肝肾亏虚,或气血、肾精不足,或痰浊、肝阳为患。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能调节肾经经气,填精益髓、调和气血又调节气机升降,故选取涌泉穴切中老年高血压病“本虚”之病机。吴茱萸味辛、苦,性大热,能“开郁化滞”,故选用吴茱萸切中“标实”之病机。通过将吴茱萸敷贴于涌泉穴,对经络腧穴产生刺激和渗透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正所谓“上病治下,百病治足”。
穴位贴敷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与经络和腧穴对人体功能的调节和中药功效共同作用,调节了人体体质相关。人体体质决定了诸多方面:如日常饮食、起居、情绪甚至性格等方面。穴位贴敷在调节血压的同时,治病求本,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体质,从而切实地改善了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量表可以高度概括高血压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评价疾病预后,还能评价社会关爱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程度,使研究结论具有全面性和可重复性。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性质的量表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为普适性量表,杜氏生存质量量表则根据我国高血压病人群的特点改良而成,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全面评估高血压病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
穴位贴敷应用证明,足底涌泉穴贴敷,对于高血压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与常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收到了更好的疗效,减少了常规降压药物的剂量从而减轻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该疗法着眼于整体调节,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简、便、验、廉等优势,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24-1525.
[2]张敬平,钱云,沈洪兵,等.高血压病患者症状与生命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101-103.
篇3
关键词: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评价
中图分类号:F301.2;F302.5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正在快速城市化,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研究失地农民生活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政治经济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现有文献对于失地农民生活质量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1)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而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问题理应受到重视和关注;(2)现有对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地区(人群)为对象,以个体为对象的生活质量评价研究还比较罕见。例如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评价是以全国各省(市)城市居民的总体为评价对象,再将各省(市)对居民生活质量总体水平进行对比。以地区(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操作相对简单,掩盖了个体间生活质量的差异,也丢失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这将使得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功能和应用范围受到影响。
一、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的内涵
(一)失地农民的概念界定
失地农民是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乡建设征占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及其他农用地等)所产生的失去土地集体所有权或经营权的农业人口。对失地农民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1)由于国家征用土地使唤其失去了全部或大部分耕地;(2)土地被国家征用后,他们在身份(户籍) 上仍为农民或被转化为城市居民;(3)征占农用地过程中农民处于被动地位或主动地位。由于失地的结果存在完全失地和不完全失地,为了便于比较,本文研究的失地农民范围只包括完全失地农民。
目前,我国“农民”具有职业和身份两种含义,即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和户籍管理制度决定的“农业人口”身份。本文的失地农民指的是户籍意义上的农民,即征占用农地前具有本地区农村户籍的人员。对于完全失地的农民,在现行政策下可以转为非农业人口,即现在已不是农民身份。为了保证对失地农民调查的完整性,失地农民既包括由于征占用农地产生的己经农转非的原农业人口,也包括征占用农地后目前仍是农业人口户籍的人员,以下都统称为失地农民。从目前国内对失地农民的研究看,失地农民从字面上理解为征占农用地过程中农民处于被动地位的被动失地农民,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城乡建设征占农地过程中,存在农村集体主动将农地作为资产参与到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中,导致农民失去土地使用权。因此,本文的失地农民范围不仅包括一般都认同的被动失地农民,而且包括主动失地农民。
(二)生活质量的概念界定
所谓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对自身发展、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以及为保证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客观条件。生活质量是比生活水平内涵更丰富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反映人们享用社会物质财富与公共设施及福利的实际水平,而且包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与价值观念下,人们对这种水平的感受与体验,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社会学家坎贝尔将生活质量定义为“生活幸福的总体感觉”,认为生活质量应反映人们的认知、情感和反馈三个层面,即包括满意度、幸福感和社会积极性三方面。生活质量的定义各种各样,但首先必须明确生活质量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包括物质福利、健康、亲密关系、安全需要、归属感和情感健康等方面内容。客观领域的生活质量标准是由满足,主观领域的生活质量由对生活领域的满意程度等构成。
(三)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的特殊性
作为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耕地不仅承担着整个家庭生活与发展的重任,而且承担着社会保障的重要职能。在农民只具有土地经营权而且不能有效转让的前提下,土地经营权的损失,既意味着未来生活收入来源的断绝,更意味着社会保障权利的永久损失。因此,失地农民生活质量内涵可以理解为包括收人、消费、教育、文娱休闲、医疗健康、居住、生活设施、再就业、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等因素。
二、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基础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生活质量的阐释,不仅意味着人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而且也意味着人对精神需求、生态需求等方面的满足。因此,构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以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为线索,对生活质量加以客观描述和判断,包括人的各方面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以及对这些满足的认知程度,尽可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社会发展阶段性的理论。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要能够满足当前评价生活质量的需求,因为生活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生活质量取决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程度。进入21世纪后,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国民收入和消费的显著增加,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治安问题、水源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交通问题、服务问题、政府组织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使生活质量表现出更复杂、多层面的含义。
3.系统工程理论。生活质量研究是以人们的生活为研究对象,以评价生活的好坏优劣为其目的之一。由于人们基本生活状态的多样性,生活现象纷繁复杂,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还有生态环境需求,进行生活质量研究时,必须把人们的生活看成是一个系统,即包括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精神文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活系统。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来自于生活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指标之间应有内在联系,互相呼应,且要有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生活质量。
4.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考虑的是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它以持续和长远的获利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强调发展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评价生活质量不但要看经济发展和当代需要,也要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构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时要将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1.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是个综合的概念,它包括衣、食、住、行以及健康、教育、文化、娱乐、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些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在构建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时需要把握全方面的内容,力求能全面反映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特征,全面科学地反映失地农民生活各个方面的满足程度和个体及地区间生活质量的差异。但是,全面性并非要求设置的指标体系面面俱到,而应从众多的指标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指标。在技术处理上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是选择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指标取代过多的单项指标;二是选择最能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状况的指标;三是在相互包容和相互关联的指标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2.可比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建立在可比性的基础上,选用的指标口径必须一致,以确保能实现科学合理的对比分析。此外,在考虑可比性的同时,结合失地农民的特点及目前国家对失地农民采取的政策的特殊性加以对比分析。
3.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具有前瞻性,要考虑今后发展变化的可能,又要兼顾当前,使其具有可行性,整个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从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研究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经验,本文构建的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根据表1中指标体系的设计,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分为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指标反映人们享用社会物质财富与公共设施及福利的实际水平,由收入、消费、教育、文娱休闲、居住与生活、再就业与社会保障六个类别组成;主观评价指标主要反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满意程度和认知程度,由调查对象对收入、消费、教育、文娱休闲、居住与生活、再就业与社会保障六个方面的满意度形成。六个类别下共设25项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将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评价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以综合反映与评价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状况。
三、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指数模型的构建
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指数采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综合指数法是一种线性函数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在构建一套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确定各指标的基准值,然后将各指标的实际值与基准值对比(无量纲化),并按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确定权数,最后计算加权平均数。各指标的基准值通常为所选样本的均值。该方法的实质是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极值法或均值化方法进行指标无量纲化,最后对各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合成得到生活质量指数。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各指标的个体指数yij。指数化过程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评价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计算公式为:
2.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变异系数赋权法是根据指标的信息量差异来确定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30个失地农民样本数据,各指标的赋权结果见表1。
3.计算生活质量指数Fi,并据此进行评价排序,公式为:
式中yij——在第j项指标下第i个单位经标准化处理后的评价值,Wj——第j项指标的权数,Fi——第i个单位生活质量综合评价值。
四、结论
本文根据失地农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及特点,尝试以个体为研究对象,从客观条件与主观感受两方面构建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失地农民生活质量指数评价模型。研究结论表明,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的失地农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与现有的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相比,以个体为对象的指标体系更为灵活,更能具体地了解失地农民个体生活质量状况与差异,更方便进行个案比较与分析;第二,以个体为对象的指标体系能更方便地设置和反映主观与客观生活质量水平,而以地区或群体为对象的指标体系一般只能设置客观生活质量指标,具有片面性;第三,以个体为对象的指标体系除了能反映个体生活质量外,通过分组平均,同样能反映地区或群体的生活质量水平,所以其具有更为广泛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课题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研究,2002(12):16-19.
[2] 穆广杰.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17-118.
[3] 刘渝琳,王路,赵卿.中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造[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154-156.
[4] 刘延年,陈正.生活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统计教育,2006(9):5-8.
[5] 范柏乃.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23-127.
[6] 刘延年.关于生活质量评价的若干问题[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1):11-14.
[7] 彭浩,曾刚,徐中民.黑河流域居民生活质量研究[J].人文地理,2009(4):66-68.
Research on Liv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Land-lost Farmers
ZHANG Li-jun,PANG Min,MA Xiao
(College of Finance and Statistics,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China)
篇4
【关键词】 超重;肥胖症;生活质量;对比研究;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 R 339.35 R 58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22-03
Effect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on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HEN Yu-xia*, MAI Jin-chen, WU Han-rong. * Health Center of Guangzhou Education Bureau, Guangzhou(51018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on quality of life(QOL)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o explore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overweight and obese youth's QOL.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QOL, and the surveillance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was conducted among 1 119 students from 3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Guangzhou by means of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verweight & obese and non-overweight & obese students in self-satisfied, athletic ability and others domains (P
【Key words】 Overweight;Obesity;Quality of life;Comparative study;Adolescent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生活状态的体验,不仅与其生活环境有关,还受其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事物的影响[1]。一般认为,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2个方面:前者主要指个体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念、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取向等与认知有关的因素;后者主要指个体实际生活和工作环境、自身健康情况、个人和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2]。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个体生活质量的客观因素,而超重和肥胖是健康指标的评价性指标之一[3]。为了解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笔者于2007年10月对广州市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区普通中小学校3所,调查小学二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部在校学生,共调查中小学生1 386名,有效回收1 119份,有效回收率为80.7%。其中男生585名,女生534名;小学生571名,中学生548名。
1.2 方法 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4]。该量表针对7~18 岁儿童少年, 以学习生活为核心, 涵盖生理、心理、社会能力及生活环境等方面, 适用于对儿童少年生活质量进行多维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按照2000年在我国11个省、直辖市的抽样指标, 于2002年制定了全国城市和农村2套常模, 并进行了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5]。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或班主任采用规范程序,统一在课堂上发放量表,不加任何诱导,被调查者本人采用自填方式独立完成,当场回收量表。将所选答案的选项输入电脑进行自动计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水平越高。将总分低于常模分数的学生筛选出来。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检测细则》测量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素质数据,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6]。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1.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见表1。
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5.20%。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常模的比例分别为11.18%(19/170)和9.91%(94/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2.2 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在自我满意、运动能力、其他3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3 超重肥胖男、女生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超重肥胖男、女生自我概念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超重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除同伴关系、自我概念、躯体感觉、生活便利、活动机会外,总分及其余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7],广州市男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3]。肥胖不仅导致儿童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代谢综合征的发生,还是成年期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8]。
本研究将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发现,超重肥胖学生在总分、亲子关系、学习能力、负性情绪、作业态度、生活便利、活动机会、自我满意、其他9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超重肥胖学生,且在自我满意、其他2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外有研究报道,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至少在某些维度明显降低,最常见的是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9-15]。学校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差异也有报道。本研究结果与上述报道不一致,可能与中外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有关。在我国,超重肥胖的孩子大多来自富裕的家庭,有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习惯用胖作为评价孩子是否健康的标准,误以为胖是健康的标志。在发达国家中,富裕家庭中父母文化水平较高,健康意识较强,更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反,超重肥胖的孩子往往来自于相对不富裕的家庭,总体生活质量相对较低。
在对超重肥胖男、女生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时发现,女生自我概念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男生。可能跟当前流行的女性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有关,超重肥胖女生对体重更敏感,自我评价更低。因此,应针对不同性别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对超重肥胖女生要倡导多元化的审美观念。
超重肥胖中学生的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小学生,在总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学习能力、负性情绪、作业态度、自我满意、运动能力、其他等维度上,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形象,超重肥胖对其各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大。提示对超重肥胖的中学生要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4 参考文献
[1] 黄艳,吴汉荣,卢珊,等.湖北省城乡中小学生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34-35.
[2] 郑立新,陶广放.儿童主观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2001,9(2):105-107.
[3] 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2008广州市监测报告.广州: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9:66.
[4] 吴汉荣,刘普林,蒙衡.儿少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分析及全国常模的制定.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8-21.
[5] 袁水平.城乡小学生生活质量比较.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 (1):74-75.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7] 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94-197.
[8] MUST A , STRAUSS RS. Risks and consequences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t obesity. Int J Obes, 1999,23(Suppl 2):s2-s11.
[9] SCHWIMMER JB, BURWINKLE TM, VARNI JW.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severely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AMA, 2003,289(14):1813-1819.
[10]ZELLER MH, MODI AC. Predictors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obese youth.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06,14(1):122-130.
[11]ZELLER MH, ROEHRIG HR, MODI AC,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s with extreme obesity presenting for bariatric surgery. Pediatrics, 2006,117(4):1155-1161.
[12]PINHAS-HAMIEL O , SINGER S, PILPEL N,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ssociations with obesity. Int J Obes, 2006,30(2):267-272.
[13]De BEER M, HOFSTEENGE GH, KOOT HM, et al. 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 in obese adolescents is decreased and inversely related to BMI. Acta Paediatrica, 2007,96(5):710-714.
[14]WILLIAMS J, WAKE M, HESKETH K,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JAMA, 2005,293(1):70-76.
篇5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对韶关市乐昌市梅花针铜山春桃小学三至六年级126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57人(45.2%),女生64人(50.8%);8~9岁28人(22.3%),10~11岁69人(54.7%),12~13岁19人(15.1%);三年级24人(19%),四年级40人(31.7%),五年级32人(25.4%),六年级30人(23.8%);独生子女15人(11.9%),非独生子女106(84.1%)。
(二)研究工具
《少年儿童生活质量量表》:华中科技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研究组提出的儿童生活质量评定要求及儿童的身心发展理论,编制了适用于一般儿童少年的生活质量量表。本研究采用这一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韶关乐昌梅花镇铜山春桃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共126名。获得的数据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 16.0进行描述分析、相关分析等。
二、结果
(一)量表得分情况
量表分数范围为49~96,总分得分从89分~162分,全距73分。其中,89~113有20人(15.9%),114~138分有80人(63.5%),139~162分有26人(20.6%)。各维度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各维度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到,分数相对较高的是生活质量满意度、精力与睡眠、饮食与健康。得分相对较低的是活动机会性、自我概念、生活便利性。整份量表的得分仅占总分的64.6%,处于中等水平。
(二)性别差异比较
对男、女在各维度的得分情况这两组变量之间的差异进行显著性分析,选用α=0.05的统计显著水平,采用t检验(t-test),结果发现,男生女生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生活便利性三个维度的得分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两个维度女生得分较高,生活便利性男生得分较高。
三、讨论
(一)学生生活质量不高,处中等水平
在饮食与健康方面,学生们食品单一,缺乏营养,但根据他们自我评价,仍然对饮食与健康方面感到满意,更加可以看出,他们平时食物种类较少,没有机会享用更加美味和更富有营养的食物。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评定受个体的个性、需求、价值观及应对方式等心理特质的影响。山区学生们需求小,因此对条件一般的事物评价也高。
(二)男、女生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生活便利性上的差异
8~13岁的年龄段,是小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是良好生活方式、健康行为习惯建立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性别观念逐渐形成,女生喜欢结群游戏,关系亲密,男生则相对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叛逆。在量表得分的反映上可以看出,女生的同伴关系得分较高,证明她们之间的相处较为融洽。且女生比男生更愿意与老师接近、交流,因此她们会感觉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这些与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性、个性心理特征和社会对男女不同的要求有关。
四、结论
首先,针对学生总体生活质量不理想的问题,政府应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完善公路、供水等基础,提高学生们就学、运动的便利程度。
其次,针对学生的生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卫生知识课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由于学校条件有限,大多数在职教师水平不高,没有掌握科学的教学、教育方法,体罚、辱骂学生等情况并不鲜见,因此除了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之外,还必须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家庭是孩子社会化重要的场所之一,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少年生活质量调查及量表常模的建立[D].复旦大学,2005.
[2]蒙衡.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编制及学习障碍儿童生活质量的研究[D].同济医科大学,2000.
[3]季颖,单德红,于素维.少年儿童自我意识的城乡差异及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
篇6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射频消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生活质量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世界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随着肝癌外科的成熟和发展,肝癌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日渐丰富。虽然肝切除术和肝移植仍然是肝癌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微创治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技术方法,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也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1。生活质量(QOL)是指与健康有关的,包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等内容的集合概念。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评估肝癌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也从过去注重改善躯体症状发展为重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通过临床观察研究,笔者认为,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对原发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别很大,由此也直接影响到远期治疗效果。
1 对 象
选择2009—2011年期间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40—65岁之间,男性3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1岁。
2 方 法
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既往治疗治疗情况等,收集资料后运用生活质量测评表进行测定。
3 结 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对58例肝癌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显示三组具有可比性。
3.2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3.2.1 躯体感觉 术后1月时,PRFA组患者恢复最好,TACE组次之,但二者均优于手术组。
3.2.2 心理反应 由于医师护士术前会与对患者进行沟通,进行心理辅导,所以PRFA组及TACE组患者对治疗的担心较轻,而致其心理功能评分较高。术后,患者都会经历手术治疗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短时间内会有情绪的波动,但随着躯体功能的逐渐恢复,心理功能也会逐步恢复。
3.2.3 社会生活角色 PRFA组及TACE组患者均优于手术组。
3.2.4 术后时间 无论是手术切除微创治疗,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其生活质量均会明显提高,说明这3种治疗方案在延长患者生命期限的同时,也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4 讨 论
肝癌是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严格地讲,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有绝对把握治愈各类肝癌。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很重要,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对作出正确的判断十分必要。
4.1 手术切除
4.1.1 适应证 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适应证:①早期肝癌(单发病灶、直径
4.1.2 生活质量评价 肝癌患者多数有慢性肝病史,全身状况较差,肝癌切除手术创伤比较大,患者恢复慢,加之患者对手术创伤的恐惧心理,使得生活质量测评结果略差。有研究表明,患者术前对手术期望越符合实际,对手术基本过程越了解,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就越多,术后恢复也越快,3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也逐渐提高。因此,通过生活质量评定,分析出患者主要问题并进行个性化重点干预,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配合手术,对于改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4。
4.2 射频消融
4.2.1 适应证 射频消融主要适用于直径
4.2.2 生活质量评价 PRFA手术创伤小,患者对治疗的焦虑较轻,因此术后5日在躯体功能感受及社会功能方面会略差,但1月时生活质量水平则显著优于TACE组及手术组。
4.3 介入治疗
4.3.1 适应证 主要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功能处于代偿状态的小肝癌。治疗次数和间隔时间要根据病人情况和前一次治疗效果而定,两次治疗间隔不应少于1个月。
4.3.2 生活质量评价 PRFA手术相对创伤小,对心理功能和社会活动方面影响较小。但由于术中会有化疗药物的应用,所以在影响肝功能的同时,伴有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发热、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等,会造成患者在躯体功能感觉等方面略低于PRFA手术组。因此,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着重点应放在躯体感觉及预防并发症方面。术后2周反应会逐步减轻,1月后生活质量水平等同PRFA组。
5 小 结
随着肝癌外科的成熟和发展,肝癌的治疗方法日渐丰富,这对延长患者长期存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肝癌复杂的临床情况和众多的治疗手段,治疗的个体化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式,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仍是重中之重,护理干预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二者的结合可更大程度上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A cta A cad M ed S in,2008,30(4):363—365.
[2] 陈俊华,冯国菊,轧春妹.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药,2009,31(6):749—750.
[3] 张立强,奕信庸,潘新良,等.喉切除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39—842.
篇7
[关键词]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氯氮平
据报道,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教肯定,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置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了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为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2年,未经系统治疗,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排除严重心、肝、肾及其器质性疾病者和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阿立哌唑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25.1±6.8岁,平均病程5.7±4.3月,平均受教育年限12±2.8年;氯氮平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26.4±6.2岁,平均病程6.5±4.8月,平均受教育年限12±3.1年。两组以上各项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1.2 方法阿立哌唑组治疗剂量为15~30mg/d,氯氮平组治疗剂量为200~350mg,d,分两次给药,均在2周内逐渐加至治疗量,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有严重焦虑、失眠者可合用安定类药物,有锥体外系反应者合用苯海素,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采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估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于治疗前、治疗6月末各评定1次。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生活质量治疗前后比较见附表。
组内比较,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组患者的阳性、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PANSS总分经6个月治疗后均明显地降低(P<0.01),阿立哌唑组对生活质量各领域除精神支柱外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而氯氮平组仅在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有非常显著改善,对其他领域无明显影响。
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质量并无显著差异,治疗末两组患者的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和PANSS总分改善无显著差异,而阴性症状改善阿立哌唑组优于氯氮平组(P<0.01),生活质量方面阿立哌噬组对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和生活质量总评改善明显优于氯氮平组(P<0.0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轻微,其中头痛5例,锥体外系反应5例,焦虑3例,失眠2例,激惹1例;氯氮平组不良反应流涎13例,便秘13例,体重增加11例,嗜睡10例,头昏8例,视力模糊7例,心动过速5例,血象异常2例。
3 讨论
篇8
关键词:小组护理;肝硬化患者;效果;自我护理
本研究分析了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小组护理模式的效果,现将具体护理流程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6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8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肝纤维化诊疗指南》中肝硬化相关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9.3±10.1)岁;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51.4±11.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临床治疗护理、健康指导,定时巡房要求患者遵医嘱服药。观察组患者给予小组护理模式护理,具体护理流程如下。
1.2.1小组护理服务机制 护理小组构建主要采取分层次架构模式,先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工作能力情况作全面考核,由高年资护理人员或护士长担任小组主要负责人,带领低年资护理人员开展临床护理服务工作,采取轮班制交替制,为组内成员定向分配所负责护理患者,先由护理人员收集整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而交由组内成员集体探讨患者病情,制定符合患者的个人护理计划,进而由护理人员执行实施。
1.2.2患者护理服务及健康指导 护理人员依托事先制定的护理计划,认真完成患各项护理服务工作,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护理指导,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2.1肝硬化疾病预后预防护理: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思想工作,让患者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争取让患者在代偿期得到合理积极治疗,防止向失代偿期发展。通过多种途径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使其能够了解肝硬化具体发病机制、失代偿期表现、肝硬化治疗方法及用药后潜在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避免各种诱并发症。
1.2.2.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系统做好肝硬化患者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表示充分同情的同时,从病理层面为患者讲述积极治疗、护理康复的必要性[2]。通过肝硬化预防知识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积极配合日常预防及治疗工作。
1.2.2.3药物护理干预:药物应用前,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医嘱,对患者病情作动态观察核对,同时还需做好患者血液检查工作,分析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确定无药敏反应后再给予药物治疗,并系统做好给药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的记录。同时,用药过程中,向患者讲述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以免患者私自提高药量,产生肝脏毒副反应,或降低药理难以发挥药效[3]。
1.2.2.4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计划能够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发挥较好的帮助作用,为患者科学制定饮食计划,主要以清淡松软的饮食为主,避免生冷食品、油炸类、油腻类食品的摄入,带来肝脏负担。督促患者正常休息,保证每日睡眠时间超过9h,适当进行午休,防止劳累。
1.3观察指标 参照Keamey量表进行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价,涉及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日常护理能力、自我病情概念、自我责任感四项范围。生活质量评分参照GQOLI-74成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展开,共涉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四项范围,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经临床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36.2±7.4)分、日常护理能力(26.7±8.4)分、自我责任感(42.3±3.4)分、自我病情概念(27.2±4.8)分;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22.4±6.1)分、日常护理能力(14.9±7.5)分、自我责任感(32.8±2.6)分、自我病情概念(17.5±3.8)分。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佳,组间差异对比,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60.4±11.3)分、心理功能(67.4±13.5)分、社会功能(68.9±12.2)分、物质生活(56.5±12.3)分;对照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51.4±10.1)分、心理功能(56.5±12.2)分、社会功能(54.7±10.8)分、物质生活(48.5±9.2)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佳,组间差异对比,P
3 讨论
小组护理模式所强调的是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下,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临床护理工作分配,达到一对一式的护理服务,确保每一位患者均能够在对应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获得延续性、合理性、稳定有序的护理,实现患者自身疾病知识、护理技巧能力的扩充强化。
本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定向实施了小组护理模式,通过循序沟通交流方式获取了患者病情资料,并系统了解了患者护理需求,进而采取小组讨论形式,实施了患者护理需求的系统评估,针对性制定了以小组为领导核心,组内成员为执行者的科学护理方案,做到了每一名肝硬化患者均能够在固定护理人员服务下,获得最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体验,便于展开院后自我护理,有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叶伟香,罗静兰,陈昭琳,等.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1,32(2):273-274.
[2]沈琼.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65-1966.
篇9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氯氮平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3-0171-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3.00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心身健康,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利培酮组30例,住院病程3个月。诊断分型:偏执型10例,青春型3例,未定型16例,单纯型1例。氯氮平组30例,住院病程3个月。诊断分型:偏执型12例,青春型3例,未定型14例,单纯型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入组标准
(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首次发病,年龄18~45岁;(3)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80分;(4)排除脑器质性及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3 方法
1.3.1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药,1~2周内加至治疗量。利培酮剂量为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4 mg,每日分2次口服。疗程均为12周。氯氮平剂量为250~550mg・d-1,两组均不联合其它抗精神病药,发生不良反应者予以对症处理,可酌情联用安坦、心得安或氯硝西泮片2mg,口服,每晚1次。出院3月末随访。
1.3.2疗效评定方法
每组由2名经过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评定。
1.2.3评定标准
根据PANSS量表评分判定疗效。痊愈≥75%,显著进步≥50%,进步≥25%,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PANSS量表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3 两组副反应比较(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医学的目的和健康的概念不单纯是保存及延长生命,而同时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功能下降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因素均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利培酮与氯氮平均属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均能改善患者已受损的认知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1~3]。本研究显示,治疗3月末PAN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P>0.05),但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氯氮平组低,躯体不适感较轻,同期两组TESS评分比较利培酮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P
【参考文献】
[1] 任凯,赵希武,姜晓岩.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
[2] 牛雅娟,费立鹏,吉中孚,等.氯丙嗪和氯氮平对未经系统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
篇10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居民生活质量;重要作用
Abstract: Landscape engineer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ity construction, can not only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clean air,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such as reducing the noise of life, regulating climate, living environment, landscaping works by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 new environmental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scaping works are based on rational function, form of natural and ecological principles, the best mod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ident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also facing the green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is trend as cuts into the spot,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dscape in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residents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residential discussion.
Key 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residents; important role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加之园林绿化工程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居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建立生态环保的居住环境,需要加大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范围,将生态城市和生态居住区的理念发展下去。居民的居住环境是城市发展的中心,是城市中除了公园绿地之外所占绿地比重最大的区域,因此说需要格外关注居民居住区的园林绿化工程,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下面本文就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 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居住不仅是为了满足栖息需求,更多的是要追求舒适、健康和环保的生活环境,因此说绿色生态的概念逐渐成为居民追求的目标,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也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在居民区开展园林绿化工程,主要就是要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建造一种居民满意的居住环境。因此所在居民区的园林绿化工程,更看重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项立体的环保工程,其发展完善既能够达到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又能够满足居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居民区园林绿化建设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
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择地而居,看重自然环境对自身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加大,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这也严重制约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说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已势在必行。
要提高生活质量,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生活的环境,根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环境质量破坏严重,空气质量也处在较重的污染环境下,城市的河流水质也受到了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生活环境,更使得生活质量下降。而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是针对上述情况提出来的,这在净化空气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达到美观的效果之外,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说,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基础,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 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上文中指出,城市居住区加强园林绿化工程的意义以及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园林绿化工程能够达到保护环境资源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双重功效
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就是要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处在一种自然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使得居民与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可以相互协调。在之前的建设过程中,忽视了这一协调,往往导致了在建设过程中远离自然,居住环境恶化的现象发生,生存都成为问题,生活质量自然不能够提高。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提出,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居民居住地实现了绿色住宅的建设理念,通过人工重建的生态系统系列措施以及模拟自然的园林绿化设计手段,不仅对之前居住区原有的环境加以保护,还能够实现自然环境的再创造和合理再生,这样既达到了保护环境资源的功效,有保证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园林绿化工程有效的优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居民居住区环境优化的一剂良药,工程的开展对于居民居住环境的净化起到了多重功效,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了无穷的功效。首先表现在美化居住环境。美化居住环境是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工程的一个基本功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除了建筑外形高档,生活设施齐全之外,绿化配置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运用形态各异、风格用途不一的苗木,配制出丰富多彩的四季颜色,加上乔木、灌木、花卉的搭配,美化环境的功效便可达到,生活在舒适优雅的环境之中,居民的生活质量肯定能够提高;其次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能够净化空气。园林绿化中的植物具有吸附灰尘的功效,它能够将空气中弥漫的有毒气体吸收,并释放出适合居民生存需要的氧气,在整个的过程中,通过园林绿化工程,能够使得居住区的空气得到净化,在保证空气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其次园林绿化工程能够调节气候。树木具有蒸腾水分的作用,因此能够提高控制中的相对湿度,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舒适凉爽的气候环境,除此之外,树木还能够减少阳光对于地面的直射,消耗热量制造养分,达到调节气温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夏季表现的最为明显,夏季在树下能够感受到凉爽的气息,这无疑也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后园林绿化工程能够减弱生活噪音。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汽车、飞机等的噪音以及生活中的噪音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而树木具有很好的吸附噪音的功能,能够将噪音吸附或者隔挡,这样便能够为居民提供相对安静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也会相应的提升。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程的开展在优化居民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效,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从更深层次来说,能够实现居民、城市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功能。
(三)园林绿化工程能够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效益
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在于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在于精神层次的提升,而居民区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城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也是为人服务的,其产生的景观效益既能够满足物质上的需求,同样能够满足居民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同样园林绿化工程也是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的行业,但是其本身又具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即致力于环境的优化创造,又对文化和艺术的审美进行再现,这样既能够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也能够实现身心健康,达到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的双提高。
结束语: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了破坏,居民的生活质量整体下滑,要想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就需要改变当前的环境,而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出超强的功效。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论述了园林绿化建设对于城市居住区的意义,并指出了居民区园林绿化建设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关系,最后论述了园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引起重视,今后更加大力度开展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保证居住区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宏 提高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质量的几点建议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5期
[2] 刘才 试析园林绿化在城市居住环境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第16期
[3] 郭春丽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性 科技视界,2012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