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社会责任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容摘要:依据契约理论,企业的本质是一个“契约联合体”,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则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组复杂契约,既包括显性契约也包括隐性契约。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的不同特征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企业社会责任的失衡问题,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第三方强制履行机制和第三方社会履行机制则对解决我国当前的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构建“企业自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路径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契约 企业社会责任 失衡 履行 机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究其内涵却大致相同。在卡罗尔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中,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次,形成了目前较为全面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要素投入者为了各自的目的联合起来组成的一个有效率的“契约联合体”。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除了股东投入的股权资本外,还包括债权人投入的债务资本、经营者和员工投入的人力资本、供应商和客户投入的市场资本、政府投入的公共环境资本以及社区和公众投入的经营环境等等,所有这些向企业投入了资源的主体共同构成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一系列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将资源投入到企业这一“契约联合体”中进行优化配置并实现自身的利益。也正因为如此,多纳德和邓菲(1994)认为:企业是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利益相关者正式契约和隐性契约的载体,企业与社会提出一个契约:企业为对它存在而提供条件的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应对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
企业的契约本质: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根源
现代企业理论围绕企业的性质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现代企业理论学派。詹森和麦考林(1976)将企业的性质定义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在他们看来,企业只是一种“法律虚构”,其职能不过是为资本、劳动等各种要素的个人所有者之间、产品的供求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提供一个联结点。张五常(1983)在其《企业的契约性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了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的一致性与区别。他认为企业不过是以要素市场的交易契约代替了产品市场的交易契约。哈特等人则将企业契约理论进一步完善,将企业的性质定义为“企业是一组不完全契约”,他们认为:企业是由于不完全契约而出现的,企业本身也是一组不完全契约。尽管不同学派各自站在自身理论的角度来定义企业,但是,他们都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定性,即企业的本质是一组契约,也正是在此意义上,现代企业理论又被称为企业的契约理论。
依据契约理论对企业本质的定义,企业成为一个“契约联合体”,这里的契约既包括了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如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雇员之间的契约,也包括了与企业有相关利益的外部行为主体如供应商、客户、银行、政府、社区等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在这种复杂的契约系统中,契约的主体是一系列目标不同且可能相互冲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成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实现利益目标的“契约载体”,所以,企业必须通过“生产”和“交易”等企业行为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目标,即企业必须履行契约责任。
企业的这种契约本质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存在,因为在企业这个“契约联合体中”,每一个契约参与者都向企业提供了特定资源,并期望通过企业行为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满足,这被称为契约参与者的“契约要求权”,“契约要求权”的存在使得企业行为必须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做出反应,即按照公平互利原则执行契约―这成为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的雏形。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契约本质的必然产物,其内容是由一系列的契约所规定的,其本质也是一种契约。
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企业社会责任失衡原因的一个理论解释
当企业的本质被定义为一个“契约联合体”之后,企业的行为实际上就成为了一组复杂契约系统的均衡行为。在这组复杂的契约系统中,既包括显性契约也包括隐性契约。其中,显性契约是一种以明确的书面条款约定缔约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由法律作为强制实施基础的契约。而隐性契约则是指没有明确的书面规定条款,主要是缔约方关于未来交易的默契安排的契约。显性契约是基本契约,它的缔结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它的履行主要依靠法律等外部强制性力量。而隐性契约是显性契约的衍生契约,是对显性契约的补充,它的存在降低了显性契约的缔约成本,它的履行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缔约方的信用。
相对于显性契约而言,隐性契约一方面具有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即契约的履行与否和履行方式随缔约方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另一方面隐性契约的履行缺乏第三方强制性力量的保障,主要依赖于缔约方的自我约束,即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正因为如此,作为基本契约的显性契约更容易被履行,而作为补充契约的隐性契约则更容易被违约,从而造成契约关系的失衡。
将契约理论与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相结合,本文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契约划分为经济责任契约、法律责任契约、伦理责任契约和慈善责任契约。其中,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通常是以显性契约的形式存在。但是,由于缔约成本的限制,企业社会责任不可能全部通过显性契约来约定,其中的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则更多的以隐性契约的形式存在。由于显性契约明确并且具有强制性,所以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契约中,经济责任契约和法律责任契约成为基本契约,对企业构成了基本层面的责任约束,往往被企业置于基础地位而重点履行。而伦理责任契约和慈善责任契约则成为补充契约,由于其不确定性和缺乏强制性,对企业构成了高一层面的责任约束,往往被企业置于次要地位而被企业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从而造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失衡。
契约的履行机制: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思路
(一)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
契约自我履行机制的形成一方面源于契约的功利性,即契约的缔约方在签约时都认为契约对自己是有利的,也就是说契约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契约的这种功利性是契约得以形成的基本前提,也是缔约方自动履行契约的原始驱动力。契约自我履行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源于违约成本的约束,即当违约对缔约方所造成的损失超过履约的成本时,“理性的契约人”会选择主动履行契约。契约本身的功利性和违约成本的约束成为契约自我履行机制形成的引导力和推动力,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得以形成。而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是契约三种实现机制中最基础、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机制,是保证契约履行的关键。
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契约的一部分,其功利性和违约成本的约束成为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虽然关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一直争论不休,但半数以上的实证结果都证实了两者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即履约)不仅可以形成企业社会责任收益(如企业因重视环境保护而获得政府的税收减免和政策优惠)从而直接提升企业经济绩效,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良好声誉等形成企业的社会资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社会绩效。而企业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即违约)则会使企业成本增加(如企业因污染环境而遭受罚款)、客户流失、声誉贬值、资本投资者撤资等,从而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直至企业终止(如三鹿奶粉)。
(二)契约的第三方强制履行机制:政府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强制力量
在契约的履行过程中,缔约方总是在履约与违约之间进行重复博弈,当违约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履约所获得的收益时,“理性的契约人”就会选择违约,从而造成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失效。因此,契约的自我履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当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失效时,必须要引入外部力量,来强制性的执行契约,从而形成契约的第三方强制履行机制。政府是契约的第三方强制履行机制的执行主体,政府主要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力量来保证契约的履行。
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讲,虽然从长期看,履行社会责任对其自身利益的增长是有利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短期看,履行社会责任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与企业的短期利益目标相冲突。因此,在经营管理者的“近视效应”下,企业丧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企业社会责任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失效,需要借助于政府这一外部强制力来强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政府作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外部强制力量,一方面要通过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来强制约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如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等和政策惩罚如行业准入、强制关停等政策措施来强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三)契约的第三方社会履行机制:社会力量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重要参与
在契约的自我履行机制失效时,仅仅强调政府的强制性履约机制的作用还不够,还需要引入社会力量。社会力量凭借自身的信息优势和效率优势,可以改善契约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契约执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交易的效率,从而监督和保障契约被更好的履行。
企业社会责任契约的履行除了依靠企业自律和政府的强制,同样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力量虽然不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强制性约束,但可以凭借其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和参与方式的灵活性等优势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无形约束。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来看,行业协会、非营利组织、媒体、工会和审计部门等都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路径:企业自律、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
首先,企业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主体,应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长远和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自觉的承担社会责任。其次,政府应加快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建设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强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加大宣传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并通过各种行政监管手段和激励机制来敦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后,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来,媒体的宣传报道、行业协会的监管、中介机构的监督评价以及审计部门的审计等都应该积极主动的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监督和约束力量。基于此,本文构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现路径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Donaldson,T.& T.W.Dunfee.Toward allnified Conception of Business Ethics:Integrative Social Contracts Theo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4(2)
2.Michael.C.Jensen,William.H.Mechling. The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Ownership Seructure[J].FIN,ECON,1976(3)
3.张五常.企业的契约性质[J].载陈郁编: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交易费用经济学文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 Clarkson,M.A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4(1)
5.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
6.李淑英.社会契约论视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
篇2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行为,作用机理,结构方程模型
[文章编号]
引言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热点正从理论和政策的殿堂走向中国企业的自觉实践。然而,仍有大量企业表现出“反社会责任”的行为。可见在政府强制和媒体施压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而真正促使企业改善社会责任意愿的内在动因是市场法则,即企业社会责任的投入可以转化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货币选票”是消费者对企业自愿承担社会责任最好回报。因此,在行政强制企业社会责任失灵的前提下,解读企业社会责任如何引导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理,无疑是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源泉。
一、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一)假设开发
50多年来,商业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众多商业伦理学和管理学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而消费者作为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从消费者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也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重视。进入2l世纪,从消费者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聚焦在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响应关系的实证研究(Bhattacharya&Sen2001,Mohr&webb2005,Berens2005等),消费者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归因研究(Yeo—sunYoon2005,Ellen等)。大量研究都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的积极影响,具体包括顾客的企业认同(Webb&Mohr2001)、产品态度(Willmott2001,周延风等2007)、购买意愿(Lafferty&GoldSmith2003,周祖城和张漪杰2007)和顾客满意(Luo&Bhattacharya2006,魏农健和唐久益2009)等。也有一部分研究支持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响应的消极影响(Berens2005,Luo&Bhattacharya2006)。
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还会通过一些中介变量对消费者响应产生间接的正面影响。例如企业社会责任联想(Brown&Dacin,1997)、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信任(Osterhus,1997)、企业道德(Creyer&Ross,1998)、企业能力(Bhattracharya&Sen2001,韦佳园和周祖城2008)和企业声誉(谢佩洪和周祖城,2009)等。
多年来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的研究都集中在探讨消费者本身的心理和客观因素,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影响。Fishbein的合理行为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共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意图,很多学者利用这一模型准确预测了消费者的产品购买意向。基于中国群体意识强、中庸思想浓厚的社会背景,个体行为意向受到群体压力的影响会更明显。
Berens等(2005)研究发现,企业能力联想能够激发消费者产生产品层面的积极情感,如认为产品具有同情心、吸引力、舒适感等。正面的企业能力感知会降低购买品牌的感知风险和担忧,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品牌时感到自信和具有安全感。消费者口碑是企业能力信息传播的有效途径,因此消费者感知到的企业能力无疑会受到周围环境包括社会舆论、亲友观点等的影响。
根据文献整理及理论推断,建立下列几项研究假设:
H1(a—d):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①]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2(a—d):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分别对消费者忠诚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消费者满意度对消费者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4(a—d):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分别对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能力有显著正影响
H5(a—b):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能力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度、忠诚度有显著正影响
H6(a—d):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分别对消费者主观规范有显著正影响
H7(a—b):消费者主观规范分别对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忠诚度有显著正影响
H8:消费者感知的企业能力对消费者主观规范有显著的正影响
根据提出的假设,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行为的结构模型(图1)。
图1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假设模型
(二)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1.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应该承担的,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对象的一种综合责任。借鉴金立印的量表,包含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回馈社会、赞助教育文化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承担经济责任五个维度。
2.消费者行为。西方消费行为理论的研究框架基本上是以“顾客满意——顾客忠诚”这一研究主线为基础形成的,这两个变量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焦点。消费者满意度指顾客对所购买产品和企业的整体感知和评价;消费者忠诚度是消费者内在态度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不仅表现在对某产品和企业的心理偏好和情感依赖,也表现为重复购买、口碑推荐、专一消费的行动支撑。
3.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涉及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范围,将主观规范定义为:消费者周围的群体包括亲人、朋友、同事等对个人购买产品可能性的认同信念。
4.企业能力。论文中的企业能力并不是企业实际能力,而是消费者感知到的企业能力,消费者通过公共信息对企业各项能力所形成的总体印象。
论文结合家电企业的特征,从科技创新、产品开发、管理运行、创造效益四个方面来考察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感知情况。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检验
实证研究目的主要是揭示企业社会责任作用于消费者行为的内在机理,采用的是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过程包括量表开发、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变量测量
为了保证量表的科学性,本文参考了大量文献,通过与家电卖场销售人员及家电消费者进行访谈,结合企业管理专业教授、研究生的研讨,确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忠诚度、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感知以及消费者的主观规范九个关键概念,36个测量指标均采用七级里克特量表测量(1分为十分不同意,7分为十分同意,分数越高同意的程度越高)。
(二)数据采集
表1 :受访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分布
分类指标
人数
比率(%)
性别
男
181
42.2
女
248
57.8
年龄
20—35
219
51.0
36—45
142
33.1
46岁以上
68
16.9
学历
高中及以下
129
30.1
大专
131
30.5
本科
135
31.5
硕士及以上
34
7.9
职业
公务员
31
7.2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84
42.9
公司或企业职员
86
20.0
私营业主
17
4.0
农民
33
7.7
学生
35
8.2
其他
43
10.0
年收入
无收入
24
5.6
2万以下
152
35.4
2万—5万
187
43.6
5万以上
66
15.4
企业经济责任直接对消费者满意度产生显著负向影响(-0.27**),说明企业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自身形象的树立。
(三)企业慈善责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企业慈善责任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度(0.17***),和消费者忠诚度(0.24***)。企业慈善责任会通过消费者的企业能力感知和主观规范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且直接影响消费者忠诚度。表明企业较好的履行慈善责任会使消费者从心理和行为两方面都产生对企业的信赖和支持。较之多数文献中企业社会责任不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忠诚度的结论,这也体现出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四)企业环境责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企业的环境责任无论从直接还是间接两方面都没有对消费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此结论跟大量国外研究文献相悖,可能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第一,部分消费者认为自己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买单者,“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过多的履行环保责任可能降低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并将此成本通过商品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第二,国人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第三,企业环保方面的信息披露太少,消费者因不了解企业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无法将其作为消费决策中的参考因素;第四,消费者将企业保护环境看作保健因素,而不是激励因素。
(五)消费者企业能力感知对消费者主观规范的影响
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感知正向影响消费者主观规范(0.52***),说明消费者一旦认定一个企业是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就会从情感上产生信任和偏好,因为能力强的企业易给人质量可靠、有保障的感觉,可以减缓消费者购买风险感知。
(六)消费者满意度对消费者忠诚度的影响
消费者满意度正向影响消费者忠诚度(0.73***)这是消费者从情感维系转向行为支持的路径。这一方面已有颇多研究成果,本文在此不再赘述。
四、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的作用机理,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直接影响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并通过消费者的企业能力感知和主观规范间接影响其行为。本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行为文献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两点:首先,在实证研究中比较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维度和四维度模型的拟合指标,选取四维度结构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更清晰的展现其影响脉络;其次,首次引入了主观规范这一决定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同时引入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感知,实证其中介作用,从情感和现实因素全面的展现其影响机理,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了思路。
第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有长期战略,切勿短视。随着社会发展,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维护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但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的影响主要来自间接影响,因此试图以短期的社会责任活动迎合消费者的行为是起不到明显效果的。
第二,加大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社会责任行为仅是消费者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因此企业应利用好广告宣传、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途径主动披露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政府应鼓励并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构建平台,为消费者投出货币选票提供依据,同时让企业接受大众监督,激励自身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我国消费者在看待企业和产品时只考虑与自身最相关的实质利益,易忽略社会群体的长远利益。因此,政府应注重培养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消费者购买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产品。政府和社会团体采取措施规范和引导网络舆论,加强民众正确的主观规范。
第四,完善社会责任相关规范。政府可通过设立行业规范等形式让企业社会责任形成行业标准,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遵循规则,承担责任。这样有助于填补消费者货币选票的空白区,弥补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制衡的不足。
第五,家电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首先,将保护消费者权益置于首位,即使能力有限也要优先履行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其次,企业在履行经济责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强化消费者对企业能力的联想,弱化对企业趋利性的印象;再次,慈善责任的履行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应考虑长期履行慈善责任并加强宣传,这也是弱化履行经济责任对企业形象的直接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最后,企业在发展的前期(创业期、成长期)或经济能力有限的阶段可以优先履行其他类型的社会责任,但要以不违背环境法规为前提。
参考文献
1 魏农健,唐久益.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顾客满意实证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2009.16(2):106-120
2 韦佳园,周祖城.消费者的CSR-CA观念及其对CSR与购买意向关系的影响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8.2:17-20
3 谢佩洪,周祖城.中国背景下CSR与消费者购买意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1):64-70
4 金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一消费者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2):114-120
5 韩小芸,温碧燕,伍小奕.顾客消费情感对顾客满意感的影响[J]. 南开管理评论,2007.(4):39-43
6 MOHR L A, WEBB D J, HARRIS K E. Do Consumers Expect Companies to be Socially Responsible? The Impact of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Buying Behavior [J]. Journal of ConsumerAffairs,2001, 35 (1): 45 -72.
7 LAFFERTY B A and GOLDSMITH R E.Corporate Credibility&Role in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Purchase IntentionsWhen a Low Credibility Endorser Is Used in the Ad—Recipient Access to Attitude—Relevant Information in Memory[J].Journal of Busines8 Research,1999,44(2):109—116.
8 LUO Xueming and BHATTACHARYA C B.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ustomer satisfaction,and market value[J].Journalof Marketing,2006.70(4):1—18.
9 BERENS G,VAN RIEL C B M,VAN BRUGGEN G H. Corporate Associations and Consumer Product Responses:The Moderating Roleof Corporate Brand Dominanc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35-48.
篇3
现在理论界普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在美国考察企业时首先提出,在其论文“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也被着重提出,是第一次从学术角度提出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企业应该对可能影响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界其他实体的所有行为负责。
1953年,由“企业社会责任之父”的霍华德·鲍恩(Howard Bowen),在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首次阐述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的要求,制定政策,做出决定,以及采取行动”,这个定义开启了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热潮。
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社会责任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重视,如1963年,约瑟夫·麦奎尔提出了一个从企业的经济和法律义务角度中看待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社会责任观念意味着企业不仅具有经济和法律义务,而且还应具有某些超出这些义务之外的对社会的责任;1967年,戴维斯也提出了著名的“责任铁律”,其内容是责任和权力应是相伴而行的。除此之外,他还首次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扩大到机构和企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戴维斯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在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以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利益;1979年,卡罗尔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其中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社会伦理责任。1991年,美国佐治亚大学管理学教授、社会责任专家阿尔奇·B·卡罗尔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了一个较为清晰的阐述:企业社会责任乃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之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守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可以自主决定其履行与否的责任(即慈善责任)。
同时,国内学者也对企业社会的内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2002年,卢代富把企业社会责任总结为对债权人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责任,对所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等方面;2003年,常凯则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内部员工的诚信,公平地分配企业利润,保障员工合法的收入权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二个是对社会的诚信,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欺骗消费者,依法纳税,不偷税漏税;第三个是企业必须有公益心,为社会公益活动做贡献;2004年,赵琼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其中包括遵守职业道德、制定安全生产措施、确保员工职业健康、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等。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是法律责任,包括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不违背商业道德。在高层次上表现为企业对社区、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捐助;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黎友焕长期以来致力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他为企业社会责任作了一个内容较为完整、相对来说非常严谨的、动态的定义,即“在某特定社会发展时期,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以及其他相关的责任”。
到了21世纪,由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对外部环境带来了危害,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敏感问题,如血汗工厂、劳资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世界组织机构研究的重点,其中世界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
欧盟则把社会责任定义为“公司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切整合到它们的经营运作以及它们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
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在开展任何活动时都要负责任地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其活动应当满足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不与法律和政府间协议相抵触,且全面贯穿到该组织开展的活动之中。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横跨了数个领域,如经济领域、管理领域、法学领域以及社会伦理领域等,角度不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也不同,也阻碍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概念差异进行分析。
有关企业社会的概念差异主要来自于理论的差异和概念属性的差别上。
1 理论基础差异
法律责任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由于某些领域内法律规制不完善或法律尚未涉足而需要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
附属原则论认为,企业作为社会构成的小部分必须接受社会管理者——政府的干预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是积极配合政府实现广泛的社会目标的要求。
社会契约论认为,企业自成立固有的假定和期望,即企业的责任;利益相关者试图根据企业活动影响或影响企业活动的团体或利益团体来界定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
2 概念属性差异
各学科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属性理解也不相同,具体如下。
经济学视角的观点认为,企业在从自由市场经济获得利益的同时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诸如企业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问题,必须由企业承担对应的责任。
法学视角的观点认为,企业作为法人组织,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既包括从市场获取利益的权利,也包括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二者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社会学视角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多元有机体,企业是社会的基本成员,具有社会属性。
篇4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决策 和谐社会
从2005年至今,我国各界要求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呼声不断。从拖欠工资到特大矿难事故,这一切问题显示出,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当前要实现政府极力倡导的科学发展以及和谐社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就必须要解决。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有学者提出了这一概念。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其比较通俗的一个理解是: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企业内部看,就是要保障对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从外部看,就是要发挥企业在社会环境中的良好作用。
总起来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分为经济责任、文化责任、教育责任、环境责任等几方面。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有六种情况:一是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为投资者提供较高的利润和企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以确保投资者在企业中的利益。二是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就是要对消费者履行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方面的承诺,不得对消费者有欺诈行为。三是对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安全、福利、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四是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就是要按照债务合同的要求,按时足额地还本付息。五是对政府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按照政府有关法律、政策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并接受政府的依法干预和监督。六是对社会的责任。主要是指企业对社会慈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企业的社会责任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些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企业的管理者应积极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利用组织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因此从社会角度而言,企业绝不仅是单纯的营利组织,它还是社会经济价值的创造平台,是国民收入的分配平台,更是社会进步的发展平台。正由于企业行为的这种外部效应,企业必须对社会尤其是对利益相关者负起责任。现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履行这些责任往往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额外成本,这在本质上是一种权益的让渡,即企业的所有者向企业的利益相关方让渡部分剩余索取权。在经济发展的相对初级阶段,这种让渡不啻于与虎谋皮,然而在经济发展的相对高级阶段,这种让渡则显示了一种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智慧和社会共识。
三、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决策
1.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约束和监督机制。企业社会责任看起来是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是,企业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和运作的。根据目前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一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立企业约束和监督机制的基础环节和基础层次在于政府,表现在政府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证社会运转的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利益代表和社会公共管理者的身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和行使政府权力的形式,建立政府指导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约束和监督机制。要在《公司法》的总则中突出强调企业必须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使企业社会责任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中;二是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国际接轨,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等都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评价体系。而在中国,对企业的评价仍然停留在经济指标上;三是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训,要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四是加大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使企业在一个积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中认识到推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发展,否则,对企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五是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对企业守法行为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并做出定期评估。表彰认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对那些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提出批评或惩罚,从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
篇5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和反映宁波市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认识状况和履行状况,本课题组进行了宁波市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调查。
该调查以发放问卷当面填写以及通过电子邮件和传真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各类企业的中高级经营管理者,回收有效问卷80份。
该调查的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35%,工业企业占65%;50人以下的企业和50-100人的企业分别都占18.75%,100-200人的企业占17.50%,200-500人的企业占21.25%,500人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3.75%;企业的资金规模方面(资金规模以被调查者填写资产总额为考察指标,标准参照国家统计局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资产总额达4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大型企业,在4000万元到40000万元之间的为中型企业,4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占14.29%,中型企业占41.43%,小型企业占44.29%;企业的成立时间方面,成立1-5年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1.65%,6-10年的企业占30.38%,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占37.97%;被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比较良好,43%的企业有产品出口。这些企业,有27.5%的企业经常会接受客户的检查,32.5%的企业偶尔会接受客户的检查,从没接受过客户检查的占22.78%。对于调查结果,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认识
对于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调查,有89.87%的企业听说过“企业社会责任”,有30.38%的企业听说过“SA8000”,有22.78%的企业知道“跨国公司‘生产守则’”,另外有8.86%的人表示对以上这些说法都不了解。
在对于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理解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环境保护责任的最多,占88.75%;其次是道德责任,占85.00%;再次是慈善责任,占77.50%;经济责任,占75.00%;认为包括法律责任的所占比例最少,为67.50%。其中,51.25%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应履行的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5个方面,12.5%的企业经营者选择了其中的4项,2.0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只有经济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道德责任的占3.75%。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以及服务行业企业和工业企业在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理解上并无多大差异,成立时间长的企业相对成立时间短的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略显全面。
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72.15%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另外有27.85%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系,但不是很重要。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什么”的问题,87.50%和71.25%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给企业带来良好形象和长期利益,35.00%的经营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给企业带来效益,25.00%的经营者认为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负担,与此相反,另有11.25%的经营者认为其能降低成本。41.25%的经营者表示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将对方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作为重点考虑,38.75%的经营者表示会作为不太重要的条件考虑。
对于以后的打算,38.75%的经营者认为需要更深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65.00%的经营者会将其列入企业长远发展策略。
由此可知,虽然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引入我国不久,但宁波市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认识也有一定的深度,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能初步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内容;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对于跨国公司“生产守则”及“SA8000”准则还没有了解,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全面,还有部分企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二、企业经营者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的认识
根据对“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的调查,认为“对消费者有责任”的企业经营者占93.75%,为几个责任对象中最高的;其次认同最多的是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占86.25%;再次认同的是对环境的责任,占85.00%,对公众的责任占75.00%,对股东的责任占65.00%;认为对政府有责任的企业经营者最少,占58.75%。其中,45.00%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的责任对象应包括上述的全部6项,从不同的企业类型上来看,大中型企业对社会责任对象的认识较小企业全面。
由此反映出来,从总体上讲,企业经营对直接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企业员工和股东)的企业社会责任感要高于间接利益相关者(如公众、政府和环境),而对环境保护责任的认同程度高可能要归功于近年来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大力度和社会舆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等。
三、企业经营者对履行社会责任表现的认识
根据调查,95.00%企业经营者认同诚实纳税是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此项是企业经营者认同度最高的社会责任表现;82.50%的经营者认为公益活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80.00%的经营者认为考虑员工利益属于社会责任的表现;考虑股东利益的经营者,占60.00%;排在最后两位的分别是考虑企业伦理和自主创新,其认同度分别占50.00%和48.75%。31.25%的经营者选择了上述全部6项,也有少数的经营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仅限于对员工的责任或是对股东的责任。根据分析,无法看出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认识与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成立时间长短、企业类型等企业属性之间有相互影响关系。
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现状
被调查企业中8.75%的企业经常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3.75%的企业偶尔会,而67.50%的企业则没有过社会责任报告。在报告的企业中,报告的内容主要依次涉及的是有关消费者、财务资料、社区公益、劳工等。对于“有无从企业社会责任中受益”,18.75%的企业经常受益,40.00%的企业偶尔会受益,41.25%的企业表示没有从履行社会责任中使企业受益。关于企业是否设立有与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的部门,仅有4家企业设有社会责任部,有10家企业设有可持续发展部,有10家企业设有环境保护部,46.25%的企业没有设置上述的任何部门。关于“企业是否有过公益捐款”的问题,31.65%的企业表示经常会,50.63%的企业表示有过,没有的企业占17.72%,在捐过款的这些企业中,捐款主要用于扶贫、救灾和社区公益。
企业内部责任方面,具有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的企业占总数的29.11%,不太完善的占69.62%,没有并打算建立的占1.27%。在企业的员工培训投入方面,企业每年给每位员工投入的金额在100-500元之间的占29.87%,500-1000元之间的占36.36%,1000-2000元之间的占16.88%,2000-3000元之间的占6.49%,3000元以上的占10.39%。员工培训制度方面,大企业要比中小企业完善,并且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要比中小企业多。在企业内工会的设立方面,58.75%的企业设有工会,其中10.64的企业虽设立了工会,但工会作用不大,41.25%的企业未设立工会,但其中30.30%的企业正准备设立。在被调查企业中,所有的大企业都设有工会,而中型企业中设立工会的企业约占一半,小企业中设立工会的不到一半。在企业劳动安全责任制度建立方面,定期检查企业内部设施和卫生,以及定期检查企业内空气质量方面的执行情况如表1所示,在这几方面的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大企业的情况要好于中小企业。
相对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深度而言,被调查企业在具体责任实施方面的力度是不够的,这与被调查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对社会责任概念的认识,政府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方面的措施以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监督作用的发挥等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在提高企业经营者个人素质的基础上,提高整个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来规范和督促企业履行好社会责任也是必要的措施。
总之,宁波市企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已经有所认识和行动。然而相对于中外先进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相对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的挑战,相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宁波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提高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义务方面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美)麦金泰尔著;龚群译.伦理学简史[M].商务印书馆,2003.
2、乔治・斯蒂纳,约翰・斯蒂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华夏出版社,2002.
3、韦森.经济学与伦理学――探寻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与道德基础[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
5、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劳动,2004(9).
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股东价值最大化;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期,早在19世纪初期的美国、英国,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一些具有理想“大同”主义色彩的企业家开始尝试进行一些社会责任运动实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一些重大环境公害事件相继出现,使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实践的又处于一个高峰期。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难点和热点。追根溯源,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对最近40年的文献进行总结,基于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理论解释是研究重点,这也是理解企业社会责行为实践的基础。本文试图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三方面对主要其社会责任理论进行梳理,并对其主要观点进行评述。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解释企业社会责任最常见的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其通常在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领域被提及。Ansoff (1965)认为,权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应是企业的目标。Freeman (1984)提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利益相关者概念,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过程和结果的群体,包括股东、债权人、消费者、员工、原材料供应商、政府部门、社区和特殊利益团体等。Frederikc(1988) 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雇员、供应商、消费者等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间接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特殊的社会利益团体、社会公众、政府、社区等与企业有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Clarkson(1995)则从利益的重要程度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和次要利益相关者,前者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能对企业持续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利益主体;后者包括环保主义者、特殊利益集团等对企业存续不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利益主体。
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Freeman(1984,1994)、 Caroll(1991);Wood(1991)、 Clarkson(1995)等从社会契约角度论述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他们认为企业是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通过显性和隐性的社会契约构成的联合体,在这一契约框架下,企业必须对这些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即社会责任。Donaldson和Preston,(1995)、Shankman(1999)等从产权角度论述了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他们认为,利益相关者通过通过契约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因此,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享有对企业的控制权、所有权、财产权和处置权,因此企业必须对这些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从利益相关者角度解释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非常丰富,很多学者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来研究(Donaldson和Preston,1995;Wood,1991;Harrison和Freeman,1999),甚至有学者提议用利益相关者责任取代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Freeman和Velamuri,2005)。
利益相关者理论倡导者都强调重视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但这些理论家在重视程度上存在差异。Ansoff(1965)、 Shankman(1999)等认为,企业的目标是权衡和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即利益相关者价值总和最大化,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企业控制权,企业社会责任则是共同参与企业治理的结果。Caroll(1991)、Porter和Kramer(2006)则认为,企业为了长远利益目标,应与利益相关者维系稳定、和谐的关系,企业通过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高企业声誉,降低风险,也就是社会责任应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工具。
三、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在管理学领域非常盛行,也更容易被公众接受,不过主流经济学家则更倾向于从股东价值最大化视角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新古典经济学家代表人物Friedman(1970)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观点,他认为企业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赚取利润。在这一基本思想的指导下,一些金融经济学家进一步完善了Friedman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论述。Tirole( 2001)、Jensen(2002)等认为,企业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是值得肯定的,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实现这一目标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让企业管理者同时考虑企业各个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目标过于分散,企业管理者很可能会无所适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很难实现。他们进一步认为,企业为了长远经济利益把企业社会责任当做战略管理的工具,这一行为与股东价值最大化并不矛盾,并不是真正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社会责任只是企业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工具。
Tirole(2001)、Jensen(2002)等金融经济学家主张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而不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来解释企业社会责任。他们认为,企业目标应是在承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前提条件下的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目标函数仍然是股东价值最大化,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仅仅是约束条件。这一约束条件与外部性有关,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企业行为通常会对雇员、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产生外部性,企业通过自觉约束负外部性活动或主动从事正外部性活动,即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在股东价值最大化框架下,一些学者采用西方经济学主流方法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Baron(2001)采用数理模型分析方法,将企业社会责任引入到企业战略管理框架中,认为在存在外部利益相关者压力情况之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巩固其竞争地位,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Baron(2003)从企业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内外两个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通过数理模型证明了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共同作用能提高社会责任绩效。Baron (2006)从公司治理中管理者激励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认为在资本市场作用下的管理者薪酬契约会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投入水平。Riyanto和Toolsema (2007)则研究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Cespa和Cestone(2007)通过数理模型分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能成为管理者维护自我利益的工具,在管理者以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藉口来为其差的财务绩效卸责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可能损害企业价值。Besley和Ghatak(2007)将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给利益相关者提供好公共产品和限制坏公共产品的活动,模型结果显示,消费者偏好更好的公共产品,愿意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企业提供消费溢价,此类企业可以获得更动的利益。Benabou和Tirole(2010)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社会偏好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对企业决策有重大影响的股东、管理者、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偏好特征有关。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起于1980年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报告中系统地界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该报告第一次明确地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造成损害的发展。”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进一步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为全球人类应试图改变现有的生活和消费观念、模式,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为人类后展和生存提供空间。该会议同时通过了纲领性文件《21世纪议程》。《议程》由20章、78个方案、20余万字组成,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四个部分,提供了一个保障全人类未来的全球性框架。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一直是发展经济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大都是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研究科持续发展问题。Brown(1981)全面综合考虑全球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情况下,提出了人类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设想。Pearce(1990)从学术角度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认为可持续发展应当是经济、社会发展平等地满足人类每一代人的资源和机会需求,在保证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也保证后代人的需求。Dovers(1990)将实现可持续发政策框架划分为社会目标(第一层);政策目标(第二层);策略(第三层);行动(第四层)四个层次。Elkington(1998)进一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三重底线模型,认为可持续发展具体内容应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和社会公平三方面。
微观层面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企业财务层面上的快速、健康、持续成长,也包括企业发展与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和谐统一。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研究深入到企业微观层面,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越来越多。据Ebner和Baumgartner(2006)统计数据显示,商业伦理学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该杂志文章主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在1998-2006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同时作为关键词或标题的文章就有26篇。当然,这些文章大都是从概念和逻辑上界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有的文章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有的则认为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社会责任是同一回事情,二者关系的结论尚未一致。世界可持续发展商务委员会(WBCSD,2006)这一组织也描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将社会责任定义企业通过承诺遵守道德规范,改善雇员及其社区、社会生活品质,以至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五、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评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都从各自角度解释企业社会责任,各有缺陷和特点。利益相关者理论给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容易理解的解释基础,对理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驱动因素和经济后果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但其缺陷是逻辑不够慎密。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把社会责任纳入到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中,逻辑严密;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涉及维度较多,数理推导和数据计量复杂,用股东价值最大化理论解释企业社会责任仍亟待突破。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过去一直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比较直观,也相对容易理解,但其缺陷仍然是逻辑不够慎密。本文作者更认同Tirole(2001)的观点,一方面,把利益相关者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通过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获取长期利润的方法并不是真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另一方面,因为目标多重和无法量化,纯粹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也很难实现。因此,本文作者倾向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东价值最大化仍然是相容的,但需要引入利益相关者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企业的目标必须在承担对利益相关者责任前提下的股东利益最大化,即企业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但必须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即企业在微观层面上实现财务持续成长,在宏观层面与自然、人文、社会的发展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Ansoff,H.Igor,1965,Corporate strategy: An analytic approach to business policy for growth and expansion[M].McGraw-Hill Publishing Inc.
[2]Barbier,E.B.,1987,The Concept of Sustainble Economic Development.[J].Environmental Conservasion,14:101-110.
[3]Baron,D.P,2001,Private Politics,Corporate Social esponsibility,and Integrated strategy[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Vol.10:7-45.
[4]Baron,D.P,2007,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b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Vol.16: 683-717.
[5]Baron,D.P,2008,Managerial contracting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92 :268-288.
[6]Besley,T and M.Ghatak,2007,Retailing public goods: The economic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91,1645-1663.
[7]Brown,L.R,1981,Building a Sustainable Society[M].New York:W.W.Norton.
[8]Carroll,A.B.,1991,The Pyrami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oward the Moral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J].Business Horizons,7-8,39-48.
[9]Cespa,Giovanni and Giacinta Cestone,2007,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anagerial Entrenchment[J].Workingpaper.
[10] Clarkson,M.,1995,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20(1):92-117.
[11]Dovers,Stephen.R.1990,Sustainability in context: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J].Environ.Manag.14(3):297-305.
[12]Donaldson,Thomas and Preston Lee E.,1995,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ncepts,Evidence,and Implic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20(1):65-91.
[13]Ebner,Daniela and Dr.Rupert J.Baumgartner,2006,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Workingpaper.
[14]Elkington,John.,Cannibals with forks:the triplebottom line of 21stcentury business[M].Uk:New:Society publishers,1998.
[15]Frederick,W.C.,1988,Business and Society,Corporate Strategy,Public Policy,Ethics (6th ed.)[M].McGraw-Hill Book Co.
[16]Freeman,R.E.,1984,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Pitman Publishing Inc.
[17]Freeman,R.E.,1994,The Politics of Stakeholder Theory:Some Future Directions[J].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Vol.4.(4):409-421.
[18]Freeman,R.E.and John McVea,2004,A Stakeholder Approach to Strategic Management[J].Working Paper.
[19]Freeman,R.E.,and S.R.Velamuri 2005,A New Approach to CSR:Company Stakeholder Responsibility[J].workingpaer.
[20]Friedman,Milton,1972,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A].In An Economist’s Protest:Columns in Political Economy,New Jersey:Thomas Horton and Company.
[21]Harrison,Jeffrey S.,and Freeman,R.Edward,1999,Stakeholders,Social Responsibility,and Performance:Empirical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Vol.42,5:479-485.
[22]Jensen,Michael C.,2002,Value Maximization,Stakeholder Theory and the Corporate Objective Function,Unfolding Stakeholder Thinking[M].Greenleaf Publishing Limited.
[23]Pearce,D.W.,and Warford.J.J,1994,Word without End: Economics,Enviroment,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24]Riyaanto,Yohanes.E.and Linda A.toolsema,2007,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A Corporate Governance Framework[J].Workingpaper.
[25]Shankman,Neil A.,1999,Reframing the Debate Between Agency and Stakehold heories of the Firm[J].Journal of Business Ethnics,Vol.19:319-334.
[26]Tirole,J.,2001,Corporate governance[J].Econmetrica 69:1-35.
篇7
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评选等成了中国商界的热点话题。国资委、商务部等中央政府部门的积极态度更进一步触动了企业的神经。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些报告清晰地描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方等概念的理解,阐明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发展策略和思路,并罗列了过去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做法。报告彰显了中国企业的远见卓识,及其敢于创新的勇气。这些企业值得我们尊敬。
报告了,下一步是什么?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其实并没有深挖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也很少涉及到组织架构、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问题的根本在于许多企业还没有从管理、战略的角度看待企业社会责任。在他们看来,企业社会责任只是一个路标,更准确地说,是一个笼罩在重重迷雾中的路标。第一个问题是:这个路标和企业盈利的路标是什么关系?是重合?还是相邻?或是相左?第二个问题是:有了路标,企业怎样才能走过去?要什么装备?要多长时间?如果企业不能回答第一个问题,那么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是模糊的,会使企业陷入股东利益与其他相关方利益的纠缠,企业社会责任只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混乱。如果企业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制定可操作的社会责任实施方案,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路径可能会迂回曲折,甚至迷失方向。
因此,中国企业要卓有成效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提升责任竞争力,仅仅树立一个路标是不够的,还要有路线图。这无疑是对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即使在国际上,能做到这一点的企业也不多。国家电网前不久的《国家电网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指南》(简称《指南》)可以说是国内企业绘制路线图的首次尝试。
《指南》分八个部分,分别是前言、第一章关键术语、第二章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涵义、第三章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第四章公司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第五章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要求、第六章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原则、第七章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根据路标和路线图理论,笔者认为《指南》解决了三个难题。一是路标的确立和解释,解决了“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的问题(第一、二、四章)。它拨开了笼罩路标的重重迷雾,让企业社会责任更加清晰可见。二是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路标和企业盈利的路标之间的关系,解决了“为什么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前言及第二、三、五章)。《指南》用三句话扼要概括了国家电网的观点:理念提升战略、战略提升行动、行动提升价值。笔者认为,这是《指南》的要义所在,因为它把企业社会责任提到了经营战略、公司价值的层面,明确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为了实现公司综合价值最大化。换句话说,国家电网认为,上述两个路标其实是重合的,而不是相邻或相左。三是绘制了企业社会责任路线图,解决了“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第五、六、七章)。《指南》提出了国家电网履行社会责任的八项基本原则、两大管理体系、一个指标体系和若干操作机制,从组织管理、业绩考核、专项培训、利益相关方参与、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规定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措施。有了这张路线图,企业就更加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路标所在的位置,知道如何逐步向路标迈进,从而帮助企业少走些弯路。
国家电网的这份《指南》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它率先提出了社会责任是一个战略问题,是为了“企业和社会责任的优化配置”。笔者认为,这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比较深层次的一个认识,说明国家电网已经完全摆脱了“社会责任是公益”、“社会责任是公关”的片面观点,将社会责任从“可有可无、锦上添花”的地位上升到“相辅相成、势在必行”的地位。这种提法将从根本上扭转企业对战略资源的认识,将社会资源、环境资源视为与资金、人力同等重要、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此外,《指南》也率先从组织、绩效、文化、培训等多个角度确保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实施,这在中国企业当中也是首例。所以,《指南》对其他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他企业可以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经验。
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尽管《指南》已经给出路线图,但国家电网恐怕还不能简单地按图索骥。一些挑战依然存在。首先是从战略到战术的部署。行军打仗,有了路线图,还要调兵遣将、设点布阵,这就是具体的战术问题。《指南》只明确了战略,具体战术还需要通过实施细则、部门规章来明确。其次是资源投入。《指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图景,要按这个战略往下走,足够的资源投入是前提条件。这些投入可能包括高层领导的推动、人力资源与资金的配套等。再次是部门整合与员工认可。对于国家电网这样一个庞大的企业,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要做到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并非易事,基层员工的理解和接受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最后是国际接轨。作为全球500强公司,国家电网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国际关注,这份自主创新的《指南》如何与国际上的指南接轨、与同行对话,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篇8
【关键词】商科大学生 企业社会责任 问卷调查
一、商科大学生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对消费者、环境、社会的贡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承诺持续遵守道德规范,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改善员工及其家庭、当地整体社区、社会的生活品质。目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拖欠工资、环境污染、延长劳动时间等事件层出不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商科大学生作为未来企业的管理者或决策者,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商科类基础知识、决策能力、沟通能力等,还要重视学生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的培养,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为今后企业履行社会职责打下坚实基础。
二、调查内容结果分析
为了更有效的了解商科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度,对江西省部分商科大学生开展了一次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调查,主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了解程度、接受相关教育等方面。为此选取江西省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六所学校的商科类大学生,采取网上调查问卷方式,一共有245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
(一)大多数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比较模糊。本次问卷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了解程度,仅仅只有6.12%的学生非常了解, 45.71%的学生一般了解,27.76%的学生不了解但感兴趣,还有20.41%的学生不了解而且认为无关紧要。可见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度不高,但是还是想去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二)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内容比较重视。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的内容方面问卷调查,表1为调查统计情况,可见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相当关注,而且认为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体现的重要方面。
表1 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的内容
(三)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专业概念熟悉程度较低。如表1所示,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专业概念的熟悉程度结果可知:知晓率最高的仅为25.31%,可见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最表面。
表2 企业社会责任相关专业概念熟悉程度
(四)学生在学校接受企业社会责任教育较少,但是都迫切想得到相关的教育。问卷调查显示,仅仅只有4.90%的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过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但是,86.94%的学生想得到相关的培训教育。可以看出,学生接受企业社会教育的普及面远远不够,但学生还是看到了企业社会责任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学生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不乐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31%的学生认为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够,仅仅14.69%的学生认为我国企业履行了一定的社会责任。
三、三点启示
(一)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急需加强。问卷调查显示结果表明,企业社会教育在商科类大学生中严重缺失,学生只是听过这个词语,但对其内涵、表现形式等完全不清楚,但是学生愿意去了解并接受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教育,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是十分关注,并且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商科大学生作为未来的企业管理员,在大学生期间就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培养社会责任观,未来才能更好地塑造出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篇9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rise spontaneously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Based on the fou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rporation disclosur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research, discussion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rpor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t.
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Key words: listed corporation in China;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information disclosure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02-03
0 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一门研究会计发展新领域的学科,它通过研究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计量属性及其实现形式和监督体系,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当遵守的原则包括社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和可比性原则。其内容应包括企业收益信息、企业环境责任、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的信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商业道德、公共关系和其他信息。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起步较晚,在实践工作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相对较小。因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亟待加强。本文旨在通过对社会责任报告四个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分析,探讨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仍然存在披露方式单一,信息披露内容不全面等许多问题。基于宝钢集团、台湾友达光电公司,茅台茅台酒,淘宝四个2009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四个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找到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披露方式单一 上市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缺乏具体的数据,表1是对四家公司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进行分析,整理得出。
表1中的这四家企业都是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方式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没有通过具体的会计方法披露量化的会计信息,因此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虽然宝钢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数据,如表2所示。
但可以看出定量指标表存在一些问题:①数据未采用统一计量单位,有的是金额,有的是百分比;②披露项目虽体现了自身特色,但妨碍了与其它企业之间的比较;③利益相关者无法直观得出结论。
1.2 披露内容不全面 我国的一部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内容,大多数的会计信息是不够的,缺乏定量的信息。信息披露的内容、环境的企业投资、改善员工福利和社会捐赠等相对零散。消耗的资源,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员工伤亡等相关情况涉及的内容少,相对简单,形式化严重,不能提供社会责任信息。例如宝钢集团2009年报中,只对整体的员工伤亡人数有这样一个表格(见表3)。
在形式上,没有做任何叙事的子公司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细节,也没有如何引入安全事故,为“安全工作做的非常到位”信息披露内容非常多。从淘宝公司2009年度报告看,其对社会的贡献至少60%节能减排提出,但没有详细说明如何数据是,60%的数据是未知的是是否真实。这种责任会计报告,它只会成为企业夸大自己的正面形象的工具,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1.3 信息披露缺乏可比性 笔者通过查找上市公司网站,搜集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得分均值,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看出采掘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指数的均值最高,达到7.9261,传播与文化业指数均值最低,是3.1分。指数得分在5-7分之间的行业占了9个,占整个行业数的75%,可见各个行业间的披露情况差别较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数最高值18分,是中国石化公司等2家公司;最低值0分,是ST信联等5家公司;得分6分的公司最多,达到806家;得分5分的公司有237家;得分7分的有156家,样本公司的社会责任指数平均值为5.777。
从总体来说,上市公司的样品没有披露中单列形式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所有的不同部分的样本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对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例如,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报表附注,如董事会报告部分。信息披露方法主要为描述性披露。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并不是统一的,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仍有很大差异。在我国建立一个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的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标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4 社会责任信息未实现表内列示 当前许多企业开始关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但披露信息不单独列出,只是简单的反映了传统会计事项。如宝钢、赞助和捐赠的社会福利等等都包含在“营业外支出”科目;环境保护部门缴纳通行费在“管理费用”;污水相关设备列入“固定资产”,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建设项目列入“建筑工程”等等。这是一个存在于我国企业会计中的普遍现象,虽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但它的会计报告不能反映这些信息。这样不但不利于发展社会责任会计,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有负面影响。
2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与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相对于国外较为健全的社会责任会计法律制度,虽然我国目前己制定了《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仍没有系统全面地规定企业所必须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导致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时主观随意性大,阻碍了披露的具体实施。
2.2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理论环节还很薄弱,也没有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相关文献专著也很少,在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上还是一片空白。社会责任会计中出现了许多用传统会计方法不能解决的新问题,导致统一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编制相当困难。
2.3 企业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从观念上看,企业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会计在建立健全我国社会责任信息公开化制度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所采用的一直是传统会计的封闭式思维方式,没有把企业视为整个社会的一分子,这直接导致了企业片面地追求经营的内部效益及经济价值而忽视其外部效益及社会价值。笔者在收集资料中发现,企业经常有逃、漏税行为,企业对其社会责任避而不谈的消极态度会极大地阻碍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发展。
2.4 会计信息的成本过高 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当这些事项未以交易的形式发生时,就要求企业在提供信息时采用各种方式。如排放三废造成环境污染,而企业并没有因此而要求支付罚金时,企业如果要提供这方面信息,必须寻求相关资料和有关专家。企业要花费大量精力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导致企业提供这些信息的成本过高,尤其是对一些中小型企业,极大地影响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性。
2.5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缺乏审计制度 由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以自愿为主,难以保证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通常会选择性披露,美化企业形象,对有的社会责任信息隐瞒不报,因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一直不高,严重损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需求者的利益。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一样,通过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对企业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保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3 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1 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渠道及模式
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官方网站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社会责任会计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是公认的更好的模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采用文本叙事和数据模式来改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建立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渠道和模式,在企业的官方网站和社会责任报告用单独的语句和相应的文字、数据和其他形式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逐步建立系统的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报告,在社会责任报告正常的基础上,改变目前有关社会责任应纳入会计报表相关科目的模糊信息,提高有利用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程度。
3.2 增加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强制性披露要求 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产品安全问题频繁曝光,消费者权益保护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督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企业也有义务向公众披露重要信息。强制上市公司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充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可比性,帮助解决信息垄断问题,限制信息不对称,维护公平竞争。因此,我们建议增加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要求,结合强制信息披露和自愿披露。借鉴国外有关规定,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社会公众普遍的强制信息披露的信息,其他的信息则通过相关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自愿披露。
3.3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结果。为了避免长期形成的只重视企业经济利润的传统观念,应强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意识,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理解社会责任和企业生存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增加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宣传,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知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会计、财务人员在企业主动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在实施过程中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鼓励企业加强社会责任的理解,改变过去只重盈利性的经营理念。
3.4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与审计
企业社会责任和相关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以法律规定为基础,同时还结合社会监管。加强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积极作用,加强群众监督,尤其是客户的利益相关者,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系统,使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加重企业失信行为的惩罚,同时提高系统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审计,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和其他独立的中介机构的作用,以确保审计师的独立性。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审计标准、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和审计主体,设计合理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并提出主要形式的审计报告,使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有据可依。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完整的审计报告,负责审计报告的内容,对社会审计工作结果的检查和监督。
3.5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社会责任会计计量方法和会计方法,分析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等,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高度披露市场经济社会责任。财务部门可以发挥会计后续教育功能,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教育和培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最后由财务人员进行披露和报告。会计人员素质直接影响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真实性、广泛性、及时性。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尤为重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质量不仅包括专业技能,还应该包括思想道德品质。只有会计从业人员充分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从企业利益去掩盖企业的社会责任。
4 结论
随着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对企业本身,同时对建立一个持续、稳定发展的社会以及我国现阶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加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建立完善的、严格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重要任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公正、客观地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将更好地促进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田昆儒.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07(12).
[2]刘立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J].会计通讯,2008(7).
[3]杨亚娥,刘建红.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系统存在问题[J].社会月刊(综合),2009(7).
[4]欧阳峣等.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
篇10
然而,迄今为止,企业社会责任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也存在诸多偏差。例如,一些人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要多做慈善事业,也有人认为履行社会责任需要耗费企业资源,从而降低企业盈利水平,等等。因此,有必要对一些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基本理念进行梳理,使企业和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
社会责任不等于慈善事业。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上世纪20年代最早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在实践中,人们通常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捐款扶贫等慈善事业相联系。事实上,社会责任不等于慈善事业。企业社会责任不单纯是影响其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而是影响企业整体管理和运作的经营理念,强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应负的责任。对企业来说,多做慈善事业只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保障员工的尊严和福利待遇、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即有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古训,即传递出相同的企业经营理念。
履行社会责任与盈利目标并不冲突。企业社会责任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将履行社会责任融合到企业自身经营活动中,通常可以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并使企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认同,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华立科泰公司2006年开始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医学院设立医药奖学金,每年资助50~60名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的医药专业学生。这一举措无疑为肯尼亚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使华立科泰在肯尼亚受到广泛认可,这些被资助的学生未来多成为医生或药剂师,对企业产品销售也将会产生积极作用。中国民营企业达之路国际控股集团在博茨瓦纳投资经营过程中,雇佣600多名当地员工,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承诺“不裁员、不停产”,并且增加雇佣约100名当地员工,在东道国树立了良好的负责任企业形象,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赞扬,为企业在东道国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进度
- 下一篇: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