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行业政策
2006年4月21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六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国橡胶工业“十一五”科学发展规划意见》,提出橡胶工业的总体目标是以8%―10%的年增长速度发展,主导产品出口占35%左右,节能降耗、资源利用切实实现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并争取有新的突破。建筑类橡胶制品,重点发展防水、减震产品,为市政建设、高层建筑、公路桥梁涵洞等配套,提高建筑质量。
2008年4月14日,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将新型橡胶的合成技术及橡胶新材料列为高分子材料的重点开发产品,包括橡胶新品种的分子设计技术;接枝、共聚技术;卤化技术;充油、充碳黑技术等;特种合成橡胶材料;新型橡胶功能材料及制品,重大的橡胶基复合新材料技术。相关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将“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列入鼓励类产业。
从上述政策可以看出,建筑密封行业为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该行业将在节能环保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窗户面积一般只占建筑护结构表面积的20%-30%左右(幕墙最高可达建筑护结构表面积的70%),但其所散失的热能却达到建筑围护能耗的一半左右。因此,门窗、幕墙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部位,密封材料的质量是决定门窗、幕墙节能效果的根本。
(一)行业现状
建筑密封材料生产企业的分布呈以下特点:南方地区市场主要以硅酮胶、聚硫胶、丁基胶应用为主,北方地区市场则以中空玻璃复合胶条、三元乙丙胶条应用为主,近几年北方地区硅酮胶、聚硫胶、丁基胶的应用也逐步呈上升势头。从布局来看,南方以生产胶的企业为主,北方以生产胶条的企业为主,南方市场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广东新展、郑州中原、成都硅宝、山东永安。生产胶条以及胶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东北地区,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有盘锦黑马、大连通发、盘锦铸诚、铁岭铁研等企业。南方生产密封胶企业规模较大,在行业内影响力较高,北方企业相对规模较小,产品单一。
目前行业内竞争格局为低质低价低利润的小规模企业与优质中价高利润的大规模企业并存。一方面,由于进入门槛不高,绝大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产品研发投入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而且产量分散,通常采用低价低质竞争策略,不仅企业利润率低,更无法参与到高端产品竞争中。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用户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市场需要具有节能环保产品来替代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的传统建材产品,对产品性能的要求提升引发对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要求趋严。
未来,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部分中小企业受制于研发力量薄弱以及产品附加值较低,无法突破利润较低的局面;而拥有雄厚研发实力、品牌和客户优势明显、产品附加值高的生产企业,将拥有对上下游较强的议价能力,存在凭借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优势占据大部分市场可能,利润将保持较高水平。
(二)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1.建筑业持续发展将带动建筑门窗密封材料稳定增长
2011年国家颁布了《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15%计算,2015年末建筑业产值将达到20多亿。同时,建筑节能已引起各级政府、房产业及设计部门的重视,先进节能型高分子材料――橡胶产品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建筑密封材料是门窗节能的关键,所以,密封材料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刚性,市场需求较大。
2010年房屋竣工面积为28亿平方米,2011年房屋竣工面积为32亿平方米,2012年房屋竣工面积为36亿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房屋竣工面积增加必然增加门窗、幕墙的增加,如果按门窗面积占建筑面积的25%比例计算 ,2012年门窗增加量达到9亿平方米,以每平方米门窗使用密封胶条5米估算,大约密封胶条的需求量在45亿米左右,市场需求量较大,并且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
2.建筑密封材料受益于中空玻璃的大量推广
建筑密封材料的发展与中空玻璃的大量使用密切相关。中空玻璃具有隔音、防露、隔热、抗老化以及透光性好等特点,成为目前重要的节能建筑材料,而中空玻璃的诸多优越性能取绝于密封材料质量的好坏,所以,密封材料对建筑节能起到重要作用。
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现状;前景;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发展的标志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重要支柱。对于建筑业而言,建筑施工技术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影响着其发展,对国民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中离不开建筑施工技术,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及在各方面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针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要不断的开拓新的领域,积累经验,学习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及管理手段,研究出更符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及要求。
1、建筑施工技术概要
建筑施工技术就是完成一个主要工序或者是分项工程的单项技术。不管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期间,怎样来保证建筑的质量,及在施工中对各项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近些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不断有新工艺、新技术出现,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施工工艺及施工设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工艺技术中的难题与瓶颈,建筑施工的效率也大幅度的提高,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着重在当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一些积极的借鉴意义。
2、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技术发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建筑施工技术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本文只对其主要的几种技术进行研究,包括基础工程施工技术、钢筋工程及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建筑防水技术等。
2.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对于基础工程而言,在我国已经逐步形成多桩型系列的施工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并完善了成桩施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一般会存在挤土效应、振动噪声污染等问题,预制桩工程也越来越少。就地质条件而言,混凝土灌注桩技术的适应范围非常广,不但可以满足不同的地质条件需求,还对不同的承载力能满足要求,因此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基础施工技术。在深度较大的基坑支护方面,基坑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技术还不完善,没有形成成熟的技术机制,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工及监测方面都与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总结。在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中,需要将挡土、防水、支护、挖土、降土、监测及信息施工等考虑进去,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要从经济、技术、安全及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对其合理的进行选择部署。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基坑技术是在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也采用了一些诸如水泥土型钢排桩、切割型混凝土排桩、连续墙等传统支护形式。
2.2钢筋工程及钢结构工程技术
近几年,钢筋在建筑中应用技术也逐步的提高,将高强度、低松弛的钢丝钢绞线开发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对焊接钢筋网进行研究。钢筋连接技术的发展所运用到的气压焊、电渣压力焊等焊接工具,其设备简单、焊接接头连接可靠、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使得建筑施工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这项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与此同时,钢筋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结构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此外,钢结构以及劲性钢骨架结构在施工中也有了很快的发展,对一些超高层空间结构及大跨度空间结构也逐渐能够独立的承载,与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
2.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作为建筑行业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材料,其施工技术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模板工程,需要研究新的支模方法及新的混凝土工艺。经过我国多年工程实践经验,在全钢模板、水平模板及竖向模板为主的支模工艺得到发展。全钢模板最大的优势在于表面平整、成型质量好且刚度大,对于混凝土的侧压力能够很好的承受。在国内,最主要的支模体系为竹胶合板模板及木胶合板模板,这样水平模板很难工具化。竖向模板的发展主要是从小钢模发展到钢框竹胶合板,然后发展到全钢组合大模板。现在,市场上最主要的模板体系为木胶合板模板及组合钢模板,使用量都非常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混凝土工程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作为工程结构最重要的原材料,对混凝土的监测从以强度为主转变为以耐久度为主,对其性能的追求呈现出多方向、多功能的趋势,在混凝土原材料、高强高性能、预拌混凝土方面的发展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4建筑防水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性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防水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这也使得建筑防水技术出现了飞速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建筑防水材料及防水施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高分子化学防水材料方面,在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更加推动了建筑防水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建筑防水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屋面防水和地下外墙防水。基于传统建筑防水技术,在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技术上,对建筑采取综合治理、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及复合防水等设计理念,进行综合的施工,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施工技术及工艺。
3、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3.1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为了使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将其建立在工厂化、标准化的成套技术之上,以传统建筑生产方式作为基础,逐步完成工业化。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保证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使得建设的速度也得到提高,这样刚才能满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求。因此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及科学的管理都少不了,要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断的提高建筑的标准水平,将建筑工业化作为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目标。
3.2建筑施工高技术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技术革命的成果也在建筑行业内多层次、全方位的渗透这,为了保证建筑技术高技术化,需要在建筑节能技术、空间结构技术及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等基本形式上不断的进行探索与研究,而这这些方面进行研究的时候,对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是提供研究成果的重要保证,信息化、网络化都离不开计算机,建筑施工高技术化更应该以计算机作为基础,随着计算机的广泛采用,工程建设的水平、管理的水平及信息化服务水平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
3.3新型材料及工业废料再利用
建筑材料是保证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发展应该以满足建筑使用功能为前提条件,因此要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从实际出发,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对工业废料要综合进行利用,对新型节能材料及相应的新技术都要进行推广和使用。
4、结束语
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摸索,借鉴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经验,不断的拓宽新的技术领域,从而达到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发展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与实力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滕跃,王经.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几点探讨[J].中华民居.2012(6).
篇3
关键词 :工程节能房产建筑地位发展趋势重要性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是当下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可以看出,建筑工程的能耗大约占24%~40%。工程节能是指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实行节能行业标准,运用节能技术、设备、工艺和材料产品,提高节能性能,加强对工程用能的管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在保证工程热环境的质量下,减少能源的耗费。近几年来,我国的工程节能工作进入了全面的实施阶段,建筑行业人员对工程节能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工程节能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大力抓好资源节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充分认识节约能源的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鼓励发展节能型建筑工程。
工程节能在房产建筑中的重要性
我国的房产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相应的能源消耗过度问题接踵而来,工程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因此在房产建筑中工程节能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工程节能可以缓解能源供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长远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而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能源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人均拥有能源量低,能源储备量少;能源的分布不均匀,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近几年来,我国的房产建筑规模巨大并且发展迅速,城乡建筑面积逐年增加,建筑耗能也随之急剧增加。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房产建筑的能耗比例逐年增加,约占一半,如果继续执行节能水平低的工程设计标准,将更加加剧能源消耗的负担和治理困难,庞大的房产建筑耗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负担,因此,房产建筑行业实施工程节能势在必行。
工程节能的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的工程节能工作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节能的法律意识淡薄,不重视宣传工作和培训工作,对节能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工程节能缺乏一定的政策激励,对房产建筑行业的节能工作重视度低下,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积极性不高;工程节能的标准体系存在缺陷,缺乏技术支撑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工程节能的监管力度不够,执法手段单一,管理体制缺位,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房产建筑能耗极其严重,它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能源的生产速度,因此,当务之急要提高工程节能的意识,采取激励政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实现工程节能的规划目标,鼓励房产建筑行业节约能源,贯彻国家的节能方针,努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增强行政管理,落实法律责任制度,推动有节能工程法律法规的执行。建立健全房产建筑的节能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工程节能的相关立法,让房产建筑行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落实好责任。政府加大对房产建筑的耗能检测,让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对不符合标准的节能工程不予验收,加大处罚力度。深入科学研究,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节能发展路径。工程节能不仅要节省能源,还要保证房产建筑的质量,当前的工程节能工作要致力于组织节能科学的研究、开发节能新领域、组织建设节能示范工程以及完善节能规定。
工程节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重大的,同时它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未来的发展要从国外吸取有益的部分,还要立足于我国房产建筑的特点,在房产建筑的规划设计和运行阶段集成技术手段,减少建筑的能源需求,开发新能源方式,提高运行效率。全面推行工程节能的工作是一项长期、意义重大的工程,也是根本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底。
结论与总结
综上所述,工程节能在房产建筑中的意义非凡,作用重大,是解决房产建筑耗能大问题的根本所在,工程节能工作也是一项百年大计。长期来说,不管对消费者还是对社会,都是利大于弊。这就要求房产建筑行业全面抓好工程节能工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地为房产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根本性地调整,逐步稳固我国房产行业和节能领域的发展成果,也为其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1] 郭建伟. 地铁BAS对通风空调的监控要求[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2) ;
[2] 张湄. 城市隧道设备系统节能环保的分析和思考[J]. 中国市政工程. 2009(05) ;
[3] 顾国明,陈卫平. 大直径隧道盾构泥水处理系统的节能环保技术[J]. 建筑机械化. 2009(10) ;
[4] 林增海,唐国军,张燕. 新型隧道照明设备应用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09(08) ;
[5] 张庆欣,韩金锋. 隧道掘进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施工工法[J]. 铁道建筑. 2006(07);
[6] 陈永战,林卫,龚成林,花醒飞. 发光二极管智能隧道灯在合同能源管理中的应用[J]. 光源与照明. 2009(02) ;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绿色建筑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徐黎明(1974- ),女,江苏南通人,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职业技术教育。(江苏 常州 21301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125-02
建筑类高职院校是为建筑行业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学校,其培养出的学生只有在知识、素质、技能符合行业要求时,才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因此,建筑类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应与建筑行业的需求有效对接,紧跟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让学校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建筑行业发展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求
建筑是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综合展示文明成就的标志,也是各类能耗的综合载体。随着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已形成一种共识。“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要向更深层领域发展,就必须建设绿色建筑人才体系“大厦”。绿色建筑的落实,往往需要多个工种、多个责任方参与,并贯穿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后期使用的全过程。这些人才除了需掌握传统的建筑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掌握相应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绿色材料等知识。但目前绿色建筑专业人才在国内还属于新兴人才,仍有相当多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不了解绿色建筑设计和施工的方法,不具备绿色建筑的理念。因此,绿色建筑的专业人才还存在较大缺口,建筑行业必将拉开一场绿色建筑人才争夺的“未来之战”。
二、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重要性
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起基础支撑作用的绿色建筑技能型人才。因此,在绿色建筑人才培养方面,应避免出现重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重科技研究人才、轻职业技能人才的现象。除了要培养从事绿色建筑科技开发的领军研究人才之外,更需要重视培养绿色建筑行业急需的实用技能人才。建筑类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建筑行业生产第一线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培养出满足绿色建筑行业需求的一大批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专业技能型绿色人才,对于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及相关绿色建筑产业链的良性运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作为培养建筑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建筑类高职院校,针对建筑行业对绿色人才的需求,有责任顺应绿色建筑发展形势,了解绿色建筑发展对建筑类高职院校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带来的变化,找到建筑类专业建设和建筑行业、社会人才需求发展变化的结合点,明确适应当前绿色建筑技术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规格,正确定位相应的就业岗位,探索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途径,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体现出建筑类高职院校的“品牌效应”。
三、建筑类高职院校培养绿色建筑人才的途径
1.营造校园氛围,建设绿色建筑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坚定服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办学方向,践行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新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契合当代建筑行业发展对绿色建筑人才的需要。
在对校园整体设计时应考虑现代建筑理念、绿色环保的概念,根据校园所处地理位置,整体规划布局和定位建筑的风格,以人的行为活动需求作为整个建筑设计的切入点,进行方案设计,从而使校园的整体融合于校区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营造生态文明的氛围。通过建造绿色建筑展览馆和绿色建筑示范楼,提供绿色建筑和绿色校园技术的体验与科普;通过海报、板报、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绿色建筑的常识和方法,丰富具有“绿色理念”的校园人文内涵;通过开设绿色建筑典型案例分析的讲座,宣传传统建筑特色、现代教育建筑特点和绿色低碳时代要求的元素有机融合的建设理念;通过生活秉性修养、社会环境维护、校园绿色文化的熏陶等一系列活动,将绿色建筑相关的知识、政策、法律和法规等内容的教育融入全校范围的教学工作和活动中,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贯穿于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等各个领域,力求在这样一种“绿色”的教育土壤上,培养出具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
2.适时调整课程体系,紧跟市场需求。课程改革是高职发展的核心问题,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通过好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在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时,需要紧密关注绿色建筑行业动态,适时引入绿色建筑行业标准,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从而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丰富绿色建筑的知识。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将具有节能减排意识和技术作为必备要素。通过与相应的行业、企业进行合作,根据绿色建筑新的技术领域和新的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课程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如增加“建筑物理环境概论”“绿色建筑及技术概论”“建筑物理测试技术”“计算机物理环境设计”“节能建筑设计”“材料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现代住宅发展概论”“景观与生态建筑学概论”“建筑环境虚拟现实基础”等课程;也可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调整和课程内容模块的增设,来添加绿色建筑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如在“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中,增加绿色施工技术及绿色施工管理内容,在“建筑学”课程中增加绿色建筑的基础理论知识等。
其次,转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培养绿色建筑的理念。教学中结合当前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与企业工程师共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建立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丰富节能、环保教育内容,既重视学生绿色建筑基础知识的储备,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针对企业的某个节能减排技术问题,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加强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判断,培养有效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如,针对建筑设计类专业,企业给出设计背景,通过举办绿色建筑设计大赛进行真题真做,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绿色建筑的元素,培养低碳减排的建筑设计思维,在潜意识中不断深化绿色生态意识。
第三,建设优秀校外实训基地,增强绿色建筑的意识。由于建筑行业的特点,使得建筑施工过程不可能在校内实训场所全部再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弥补建筑专业部分实验条件的限制,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真实环境中得到高效训练。因此,在实践教学时,通过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践等方式,把具有良好节能降耗意识和环境保护措施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将绿色建筑鲜活的例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其了解绿色施工原则,掌握节能减排降耗等关键环节,意识到绿色建筑带来的经济性效果和社会、环境效益,从而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和能力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条件。
3.双师素质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双师队伍是五年制高职产学研结合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双师,不仅指向校内专业教师,同时还指向校外行业、企业的专家,学校可以通过如下有效途径,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第一,从绿色建筑相关企业聘请领军人物和技术能手,充实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岗位标准制定、开发实践课程、实训基地建设及学生实践指导等工作,成为青年教师的企业导师和成长导师,带领一批专业教师快速成长。第二,派专业教师到建筑企业挂职锻炼或作为访问工程师进行工作学习。专业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绿色建筑相关的工程和相应的工作环节中,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把握行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丰富自身实际工程经验,并学习新的工艺和技术,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技术无缝对接,为教学改革建言献策。第三,与科研单位、企业进行合作,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研究。让教师参与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共建相关专业实验室,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参与循环、生态、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样,既可以提升建筑类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又能让教师站在技术的前沿,直接地感受到绿色建筑发展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并能通过建筑企业将绿色建筑的科研成果迅速市场化,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由于技能教育与传承是职业教育特殊的内在属性,既要求“口授”又要求“身传”,这就需要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们自身技艺精湛、身手高超,才能“强师手下出高徒”。而绿色建筑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战略性行业,尤其需要相关专业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绿色建筑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树立绿色意识,提高绿色生态素质,再通过专业教学辐射给学生。
4.谋求科研院所的支持,进行技术引领。建筑类高职院校可与绿色建筑相关的研究院所形成技术联盟,建立绿色建筑网站或绿色施工论坛,也可邀请一些绿色建筑专家和研究人员定期开设绿色建筑培训课程或专业讲座,提供目前绿色施工相关技术以及新型绿色建材的最新资讯,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从而从全社会的角度来培养节能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加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并能促使开发商积极开发绿色建筑,通过绿色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的方式,从源头上有效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重视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
5.参与行业组织活动,发挥平台作用。行业组织是教育和生产结合的最佳平台,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他们是专业权威和实际生产有关教育需求的提供者。建筑类高职院校通过参与行业组织的相关活动,可以近距离把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技术动态,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参与绿色建筑标识的评审,可以规范绿色建筑市场行业,促进绿色建筑的繁荣和发展。在建筑类相关注册资格认证和考试的组织工作中,建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可参与考试大纲和试题的编写,通过建议,适当增加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知识的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绿色建筑素养。可通过加入建设教育协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由建筑类高职院校提供培训场所和专业师资,承接行业主管部门的各种层次的企业职工培训,为现有的建筑从业人员提供绿色建筑方面的继续教育,让他们通过再教育的过程,进行绿色建筑知识和技能的丰富和完善。
四、结束语
发展绿色建筑,急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支撑。建筑类高职院校应充分调研绿色建筑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营造多方联动的育人环境,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发挥资源优势,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绿色建筑这个新兴战略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宝元.我国需要绿色人本战略[N].中国教育报,2010-12-06.
[2]刘金石.绿色人才:积蓄绿色发展势能[N].中国教育报,2010-12-28.
[3]陆舟.我国引入和推广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思考[J].上海节能,2011(1).
[4]孙静华,眭永兴.试谈五年制高职产学研结合为导向的“双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29).
[5]王军,吴雯雯.建筑节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水运,2009(9).
篇5
关键词:BIM;土建教学;应用;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84-02
一、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并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倡导一种利用数字模型技术实现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新理念,并以其在智能化、数字化以及模型信息关联性方面的优势,为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各方创建了一个便于交流的信息平台,从而提高了建筑业的生产效率。近年来,BIM技术已在建筑行业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施工演示、碰撞检测、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1-3]。
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推广,很多高校都参与到BIM技术的教学与应用中。全球最大的二维、三维设计和工程软件公司欧特克(AUTODESK)在国内不遗余力地推广旗下的BIM软件,如Revit、Naviswork[1]。我校在土建专业教学中以任务驱动的方法,通过开展BIM应用方面的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鼓励本科生参加BIM系列的建筑结构竞赛,如Revit杯、斯维尔杯,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入BIM,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BIM软件并结合本专业加以应用。在本专业开展的3年来,效果比较明显,获得了斯维尔杯团体二等奖、北京市建筑结构竞赛一等奖。在毕业设计中,BIM相关的选题达到了50%以上;在创新训练选题中,BIM选题达到30%以上;等等。学生对BIM的认识和BIM类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显示出一些不足,我们以相关的教学经历,探讨BIM技术土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相关建议。
二、BIM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BIM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BIM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国外高校开展BIM教学也处于初级阶段,如在BIM应用较为成熟的美国,开设BIM课程的高校寥寥,已开设的BIM课程仅是在过去的3~5年内开发的[4,5]。国内的高校,有一部分开展了与BIM相关的研究。如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欧特克联合创办了建筑物生命周期管理――BIM实验室[6];2010年,清华大学参考NBIMS,结合调研提出了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等等。国内仅有几所高校已经开设了BIM软件课程,例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在本科领域开设了BIM软件课程。另外,少量高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BIM课程,例如山东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多数高校只在某些特定的教学环节中尝试引入BIM,比如,我校主要是在本科生创新训练计划、建筑结构竞赛、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入对BIM软件应用的要求,如Revit,引导学生自主学习BIM软件。
目前高校土建专业对于BIM的教学还不是很普遍,主要有如下原因:(1)BIM软件在国内技术开发程度不是很高,限制了相关软件的应用。(2)多数高校对于BIM技术的研究较少,缺乏对BIM技术重要性的认识。(3)BIM对于硬件有一定的要求。综合上述原因,我们可以知道BIM技术在大学中的普及还要有大量的工作去做。BIM被高校接受的程度普遍不高,这需要尽快想出解决办法来提高BIM在大学中的应用程度,只有配合高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BIM才能更快捷的展现出自己的优点。
三、学生眼中的BIM
通过对经历了BIM教学环节的部分学生开展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些关于学生对BIM的认识。
(一)BIM的优势
1.三维的建模清晰明了,可立体观察建模的各个部位,不仅方便了修改错误,还可以清楚的展现出来,让人有一种直观的了解。运用BIM技术设计结构和绘制图纸,不仅省时,而且设计效果非常好。
2.BIM软件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如Revit系列软件,不仅可以设计,还可以进行能耗模拟、日照分析等可持续性仿真,有利于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和绿色化。
3.BIM技术代表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学习掌握好BIM,学生在职场上可以增加一种新的技能,就职的道路也可以更宽广。
(二)BIM的劣势
1.建筑信息模型的实现需要借助软件,如Revit来实现,但其是一个大型综合类软件,在现在Revit刚兴起的时候,各大学无法开设相关科目,导致学生只能通过视频书籍自学,这给学生带来了压力和困难。
2.建筑信息模型是一个大宏观概念,里面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专业知识还比较缺乏,还处在专业认识不够全面的阶段。
3.部分学生注重使用一些比较炫的功能来吸引教师的眼球,以掩盖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展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和正确思考的习惯。
毫无疑问,学生知道BIM是重要的,但是其认识仅停留在掌握操作技巧、为就业增加筹码的初级阶段,对于BIM在实际工程中如何有效的应用以达到节约增效的目的缺乏合理的认识。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对BIM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BIM是当下最迫切的问题。
四、在本科教学中推广BIM技术的建议
传统上人们用2D的方式来表达3D的建筑物;而当代是从2D到nD的表达模式。比如,完善的建筑设计一般采用3D,当项目复杂性加大,如规模的增大以及建筑系统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等,就会出现缩短工期的要求(4D),控制造价的压力(5D),等等[7]。因此,BIM技术的合理有效应用与实践远比简单的掌握操作技巧重要。BIM技术是建筑行业一项重大的改革,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积累技术基础,提升竞争力,掌握BIM技术、相关软件的操作和有效应用对于土建类的本科生非常必要。关于高校土建专业的BIM本科教学,提出如下几点的建议。
1.加大BIM理念和技术的普及力度,提高学生对BIM的认识。高校应该聘请知名的BIM专家或者著名设计院、施工单位,特别是本专业主要就业方向上相关单位的BIM工程师,为本科生开展BIM知识讲座,探讨BIM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BIM对其就业乃至以后工作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学习BIM的热情。
2.提升教师更新CAD教学的动力,将BIM分散融入到土建专业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同时注重要在实践环节中引入BIM,提升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高校应该出台教学管理的激励政策,引导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本专业的新技术、新理念,更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鉴于BIM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的连续性,建议在教授BIM相关知识和技术时,不要以简单的一门BIM课程来解决问题,而应该在相关的多门专业课(如设计、施工等)中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入BIM技术,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应该增加整体上连续使用BIM软件的实践环节,如创新训练、建筑结构竞赛、毕业设计,使学生从建筑、结构设计到施工、管理所有环节中都尝试使用BIM软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并有条件的结合相关工程,使用新的BIM技术来进行重新设计、分析和管理,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BIM技术的优势和改进之处。
3.重视相关专业教材的更新。BIM对于土建行业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技术变革,在这一变革的潮流中,对高校教学起重要作用的专业教材不能落后。鉴于现在BIM的发展现状,要求所有高校的土建专业教师都要靠自己动手去探索和总结BIM的知识并授之于学生并不现实,应当鼓励教材的编写单位或者著者与BIM专家、工程师联合,在现有教材中有针对性的加入相关的BIM分析和实践,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够有“据”进行。
五、结语
BIM是目前建筑业中前沿的一个技术,它可以将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很好的整合起来,便于处于不同阶段的相关人员从项目一开始就参与进来,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业的节约增效。作为土建专业新一代的大学生,掌握BIM技术非常必要。应该看到,BIM在高校土建专业的教学与应用实践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有大量的工作值得我们高校教师去思考、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卢士华.关于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BIM课程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5):146-147.
[2]秦浩,余洁.BIM建筑信息模型课程在土建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必要性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7):51-52.
[3]张雪,陈三波.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17):269,280.
[4]克里斯托弗・帕韦尔科,阿兰・D・切西.当今大学本科课程中的BIM课程[J].建筑创作,2012,(10):20-29.
[5]钟炜,张馨文,姜腾腾.BIM仿真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6):7-11,34.
篇6
关键词:工程建筑 检测机构 发展对策
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工程建设科技化的含量也不断增加,现有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正面临着全面改革的局面。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使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整个检测行业逐步走向正规化的管理轨道,是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工作人员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工程质量检测的发展现状
1.检测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我国工程建筑检测机构总体上分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实验室、工程质量监督站内实验室、科研院校内部实验室以及社会独立法人检测机构四种类型,前三类检测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所以无法为其检测出的数据及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检测机构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独立法人检测机构作为能够自我承担风险的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但由于其缺乏国家政策的支持,以至于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在市场占有率和检测能力上,最具优势的就是工程质量监督站内实验室,是工程建筑检测市场上的中流砥柱,这种体制上的缺陷,不仅制约着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发展,还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的不良影响。
2.检测市场不够规范
由于工程建筑的飞速发展,检测市场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部分检测机构受利益的驱使,运用不正规手段来对业务进行承揽,检测档案资料管理毫无章法,对于超出其检测能力的工程检测业务也进行承接,为了个人利益对严格施行见证取样的检测制度置若罔闻,甚至随意更改检测数据,出具虚假的检测报告,使得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形同虚设,检测报告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也得不到应有保证,使检测机构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3.地方保护主义浓厚
现行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是根据其行政隶属关系而进行设定的,检测机构的行业资质管理与资质认可本身就是为政府政策所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更是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所在地及工作服务范围,因此地方政策的方向直接影响着质量检测市场的发展情况。由于垄断性的特许经营权,使得质量检测管理机制成为了专门为国有企事业单位而服务的机构。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是需要大型检测设备来为其服务的,而检测样品又需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跨地区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很难展开,以至于形成了各行政区域之间检测市场的行业垄断。
4.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目前,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大多是以科室或附属部门的形式而存在的,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并没有其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很多检测机构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而又系统的管理体制。在技术水平、资金投入、人员配备以及设备应用上的投入,根本无法满足国内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以至于国内工程检测机构长期处于一种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服务能力欠缺的低水平发展的趋势当中。
二、提高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对策
1.完善检测市场机制,加快检测机构的社会化发展
受我国社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以及工程检测制度的全面推行和实施,企业急需一个能够相对独立、科学而又公正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来独立承担工程质量检测的法律责任以及民事赔偿责任。随着检测机构逐渐走向社会化,势必会出现恶性竞争、压价压级、出具虚假数据报告等一系列扰乱工程检测市场秩序的情况出现。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违规行为,正是因为现有的检测市场不够成熟、检测机构社会化程度不够所造成的。倘若能够有效的规范工程检测市场的主体环境,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明确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加强监管力度,这些违规的检测行为都是能够完全避免。因此,为了提高工程建筑的质量,政府工程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快完善检测市场机制的步伐,为检测机构的社会化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2.规范检测市场制度,将检测机构纳入诚信体系建设
工程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检测机构的工作内容及行为规范的监督力度,加强对检测合同管理、检测行为的监督以及规范检测收费标准,对检测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查处,并根据问题程度的大小,予以违规记录、业内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或是降低检测资质的惩罚,对于严重违规操作的检测机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剥夺其工程检测的资质。与此同时,工程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起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诚信机制,制定出工程质量检测诚信公约,通过检测行业诚信档案制度,来进一步实现行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之间的互动,对诚信制度过差的检测机构,可以采取降低资质或剥夺工程检测资质的处理。
3.全面提升检测行业协会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行业协会是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重要部门,工程检测机构应充分利用地方检测行业协会的这一作用,加强对政府之间的联系,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通过对行业本身的能力评估、制约规范、信息统计、行业对比评优的方式,来加强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自律性,营造诚信、有序的检测市场氛围,积极拓宽技术交流及技术创新的发展渠道。对违反行业规范的会员单位,行业协会可以采取业内警告批评甚至是开除会员资格的惩罚措施,并以此来约束各个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
4.正确处理检测与监督之间的关系
随着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不断深化改革,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重点已经由传统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逐渐转移到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面主体行为的工作当中。工程检测机构从工程监督机构分离出来之后,并不意味着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放弃检测手段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恰恰相反,工程质量检测在形成独立机构部门之后,通过使用更加先进的检测设备,建立信息网络化交流的检测方式,来对检测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和管理,使其现有工程质量监督作用变得更加的科学和有效。
总而言之,工程质量检测机构正面临着全面改革的重要转变之中,对于检测机构而言,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完善工程质量检测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及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的检测水平,才能保证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健康长足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吴恩明.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现状调研及管理发展模式的探讨[J].工程质量,2007,(15):11-13.
[2]宋孝坤.浅析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07,(01):79-80.
[3]郝爱红,徐遵林.浅谈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J].河南建材,2011,(05):31-33.
[4]许金渤,钟德仁.浅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室现状及发展[J].科技信息,2009,(08):520-521.
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空间 设计 探讨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本质不断发生着变化。世界经济进程的不断加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温饱问题的有效解决,而是逐步积极致力于自身的居住环境的改善和自身居住状况的提高。与之相对应的,人民的消费行为模式也不断发展和改善,“集中消费”模式成为一个新的消费形式,商业建筑的形态也得到了逐步的发展,大型家居城建筑就是产生于这种环境之下,而且在该经济发展阶段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我国建筑空间设计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建筑设计研究中,长期处于一个被忽视和被遗忘的角落,而且空间设计这一行业是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兴起的,因此我国对于此类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具体指导空间设计的直接性理论较为少见。综合国外研究进展来看,国外也缺失此类的大型装饰建筑设计的这种研究性理论,因此,对于空间设计的研究大多主要集中于经营管理和策略等领域,可以这样说,我国现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空间设计理论,以下,笔者简要就我国的商业建筑规划、建设以及空间设计等方面加以简要的探究和论述。
三、智能建筑主要内部空间设计规划智能建筑具备有更为直观、深入、广阔的综合性特质,其对于空间效能的塑造以及魅力的展现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1、设计原则。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公硬件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实现了空间的灵活合
理的应用。要实现办公设备的互通互换,必须加强空间的兼容性。2)依照装置的重要程度以及处理的急缓需求,在针对公用性或者是配备率进行合理确定以及针对具体的空间等级实施决定的时候,需保证区域的及时开放性,使得各个内部空间区域之间能够灵活地连通起来;3)建筑结构以及网络设置需具备有一定的灵活性;4)办公空间布局需同时兼具开放与私密要求,虽然其存在有较多变化,但是所应考虑的应用形式则是基本上比较一致的。
2、中庭空间设计。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中,可以采取对不同区域内插入不同数量的开放或者封闭式的中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为室内环境带来充足的休息空间和舒适感,使得智能化建筑气氛充分呈现,形成一个良好的通风换气的环境,达到节能的功效。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设计师对建筑环境越来越重视,中庭空间由传统的休闲和通风的功能向公共的组织集会功能转变。城市的多元化发展对智能建筑中庭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然也有可能带来一些照明设计引起火灾的问题,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我国,中庭与建筑主体之间的部分,很容易出现火灾的问题,所以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中庭时要结合实际建筑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休息环境。
3、内部空间布局设计。决策空间,该种空间设计遵循较高的家具、面积、办公设施以及照明等建筑标准,旨在将较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信息环境、辅助决策支持手段提供给相应的决策者。会议空间,在智能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中,增加智能化的通信手段对于办公效率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对通信的网络空间展开合理的使用使得不同地域的人员进行会议交流。一般来说,会议空间的设置通常选择比较安静的位置,比如设置在较高楼层的位置,可以保证会议保密性和严肃的氛围。会议空间的面积大小与具体形状主要是由企业的员工人数和规模决定的,还包括一些会议所用的设备存放空间。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必须要注意会议座背面的墙上尽量不要开窗,可以装饰一些可以隔音、防止回声的设备,这样可以保证在开会期间不受外界的干扰,提高会议的质量。休息接待空间,对智能建筑中的休息接待空间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布置,要预留出谈话和站桌,在休息接待室可以进行一些小型的会议,可以方便员工之间的交流。办公空间,建筑平面布置合理、采光设计良好,具有安全、健康、温、便利等特点,配备先进信息环境、自动化办公条件。单间型,并排隔间型,由相互邻近、面积不大的单间办公室组成,各隔间都有窗,办公室的面积与建筑模数不成倍数关系时,为保证安全与健康,应力避空调和消防盲区,保证单间型平面划分的合理性,要重视建筑模数的合理选择及设备系统的适应设计;开放型,空间被走道分隔为二,多采用大开间、无隔断或只有不超过1.5m的隔板平面布局方式,打印机、复印机、文件柜均共用,并按方便使用原则布局。对流动办公部门,可采取共享空间方案;混合型,隔间比例较大,重大的办公室分布在具有外窗的周边区,采用玻璃隔墙,内区作秘书与辅助人员办公区间及开放式交流场所,通过增加装饰物改善办公环境。除上述几种空间类型以外,智能建筑内部空间还包括有发电机室以及电脑房、空调主机室、电池室、空气调解室、管道间、简报室、不断设备电源设备室等等部分,其功能跟其他相关专业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四、节能建筑设计
在传统建筑中,由于不同地域中气候的差异性,建筑空间设计方面也产生了相应的适应型结构设计。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其气候较为湿热,当地传统居民建筑与北方的“四合院”都是具有进深布局的围院式建筑,但是在空间尺度方面二者却不尽相同。由于该地雨水较多,气候潮湿并且夏热冬暖,当地传统居民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十分注重通风与防热。当地建筑以紧凑的梳式建筑群落布局实现遮阳通风的效果。通过将庭院的空间尺度收窄达到防热效果,并在建筑纵向进深中设置贯通的“冷巷”。以上两种手段的结合有效地改善了建筑内部的“微气候”环境。
五、智能建筑日后的主要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就是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在生态建筑、绿色建筑、高功能建筑、健康建筑这四个方面。生态建筑着重于实现建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们提供一种自然、温馨、舒适的工作氛围;绿色建筑主要是减少建筑的废弃物排放,节约建筑的成本,节约建筑的资源,构建绿色的建筑环境;高功能建筑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整个建筑的市场竞争水平;健康建筑就是为了实现建筑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智能建筑概述,提出了建设智能建筑对于我国社会的重要意义。建设智能建筑必须要按照兼容性、灵活性、开放性、私密性原则进行设计。要合理规划中庭和内部空间的设计,最大满足人们对工作的智能化、舒适度、节约型的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办公环境。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建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参考文献:
[1]杨凤飞.现代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2]张宾.浅谈绿色化智能建筑的构成及实现[J].工程与建设.2010(04)
[3]南川.智能建筑探讨[J].山西建筑.2008(13)
篇8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现阶段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改造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提升。建筑技术涉及到很多有关建筑方面的内容,如我们常见的有智能技术、防水技术、节能技术、保温技术等等。本文就其中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技术进行简单的剖析。
一、建筑施工智能化技术的探究
建筑智能化技术的介绍
人类迈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为了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建筑技术智能化逐渐孕育而生,它也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建筑技术智能化将建筑施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信息及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之间实现进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和无线网络对接达到信息的交换、共享、办公自动化控制等综合利用的能力。智能化技术把当下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分的运用在现有的建筑物系统中,有效展示出智能化的作用和魅力。其中建筑技术智能化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房地产开发单位对建筑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市场分析和需求报告,智能化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和适合智能技术工程监理应具备的能力要求,还有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验收竣工后的管理等。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现阶段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看,我国在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建筑技术智能化还处在成长期,政府的政策性引导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错误性的引导会使建筑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出现失衡、混乱。
(2)国内建筑行业对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重视程度不足,纵观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市场,大多还是以国外智能化技术为主,国内建筑企业不能形成一套国产智能化体系,使得我国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十分缓慢。
(3)建筑智能化技术所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广泛,它除了包括建筑本身的技术层面外,还涵盖了计算机、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及人性化技术等多个学科。因此要实现建筑智能化技术,就需要将这些学科涉及到的相关部门行业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而目前在建筑技术智能化发展中由于各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存在合作困难,各自为政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方向
今后建筑智能化技术将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建筑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对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网络工程、可视化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等领域进行拓展,实现人类社会居住和生产环境自动化,通过运用先进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人类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探究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不断开采和利用,造成能源的逐渐缺失,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建筑损坏的能源占世界总体能源消耗的比例为:20%至30%之间。可见,建筑能源所占比例之大引人深思。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将节能技术引入建筑行业之中,并出台了多项相关节能政策,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人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在建筑遮阳中应用节能技术
在建筑中采用遮阳措施可以有效的调控阳光的光线,改善房间内的光线环境,一方面可以阻挡阳光的直射,减少了空调的使用所造成的能源损耗,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电灯的使用,所造成的电力损耗,最大程度的实现了节能的功效。在建筑设计中,对遮阳的设计应当按照建筑物的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楼宇位置、室内结构、窗户朝向以及房屋使用等情况的不同,采用的各种遮阳材料和技术,设计出不同的建筑造型,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外形的要求的同时,有实现了房间内节能、健康的环境的需求,合理的设计出完美的遮阳效果。
(二)建筑外墙保温中采用节能技术
在楼宇建筑施工中,采用外墙体保温技术,将墙体内加入苯板和具有保温性较强的砂浆,是楼宇墙体具有长时间的保温效果,从而实现节能的功效。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墙体保温技术是外墙外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技术具有诸多优点:第一,使用范围广泛,它既能够在用于炎热气候下的空调建筑,也能够用于寒冷气候下的采暖建筑。第二,能够有效的达到保温的功能。因为采用保温的材料在楼宇的外测墙体内,可以大大消除处在外墙和屋面等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等部分的造成的“热桥”的干扰。第三,具有较高的节能功能。外墙外保温技术与外墙内保温技术及混合保温技术相比,它使用了高科技的保温材料,有效的降低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的直接影响,节能功效要比上两种效果好很多。第四,外墙外保温技术除了具有较好的保温功能,还能有效的阻挡雨水对墙体的损坏,具有较强的抗湿防潮性杜绝了方面内出现的墙体渗水、发霉等现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舒适的环境。
(三)建筑节能技术中的太阳能建筑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使用的广泛程度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高低,目前在建筑节能技术中合理利用新能源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太阳能建筑技术在建筑中成为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技术,逐渐进入到建筑生产领域中,并且受到了广泛性的关注。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在房屋外部的顶部或者向阳的侧面等凡是能够接受阳光的地方装置太阳能吸收板,将阳光热量进行吸收,在房屋内将采暖系统和供热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的热能控制设备,使太阳能的使用更加高效化。另一种是由于气候原因,根据房屋布局的不同,在房屋建筑中选择吸附阳光能力较强的材料,使建筑物由于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具有较高的温度,从而实现冬天人们对采暖供热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相关技术人员也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将地热资源与太阳能联系起来,实现互相之间能量的转换,解决太阳能技术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的应用局限性,使建筑太阳能节能技术的能够得到深远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人们对现实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子已经不再仅仅是人们遮风避雨的场所,它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房子的质量好坏直接体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优越程度。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环境的要求,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促进其向现代化、智能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美好。
参考文献:
[1]徐惠忠,周明.绝热材料生产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胡小媛,许琳.我国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J].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2002,6:2-4
[3]郭莹.外墙内、外保温技术在建筑节能住宅中的作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2,2:46-48.
篇9
【关键词】工程建设监理;监理地位;监理责任;监理费用
引言
我国自1988年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以来,至今已有24年。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在控制投资、工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显著,建筑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业主、监理和承包商三大平等、独立的工程建筑主体。作为监理人员,既要重视质量、投资、进度三大控制,又要作为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协调者和管理者,以协调与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关系,确保工程建设预定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快速发展及各相关配套制度的相对滞后,工程建设监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对监理的认识问题
1.1.1监理的地位和角色
(1)部分业主认为监理是自己花钱雇来的,监理人员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去开展工作。我国《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三条明确提出:建设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监理单位是建筑市场的主体之一,建设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市场中独立的第三方,应该按照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工程中所发生的各位问题,不得依附和偏袒任何一方。
(2)认为监理就是质检员。监理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方,依据监理合同和工程建设承包合同进行监理,各项验收程序是:在承包商自查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单位验收。承包商有确保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监理人员负责检验工程产品。而目前的现状是承包商在完成某道工序之后,直接报监理单位验收,检查出问题后按照监理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完全把监理作为质检员。
(3)监理就是监工。多数业主认为,监理是花钱雇来的,应该每天呆在现场,按照规范和施工图纸保证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事实上,监督和检查是监理工作中一种重要的的方法和手段,并不是监理的全部工作。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即质量、投资和进度三大控制,信息、合同和安全三大管理,以及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
1.1.2监理的责任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承包含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所以很多业主认为,只要委托监理,工程就不应该出现问题,如果出现问题,责任将归咎于监理人员。事实上,工程是建出来的,不是监出来的,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很多,监理人员只能根据国家政策及相关法规实施监理,而不可能完全控制这些因素,只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或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
1.2 监理费用问题
监理收费是制约工程监理工作良性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监理企业的监理收费严重低于国家标准。一方面,有些业主把监理费看成是一项经济负担,将监理费一压再压,使监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同行自相减价。有些监理公司由于成本小、费用少,在承接监理项目时自行压低监理费,以低价优势承揽工程。这些因素致使工程质量无法保证,也使监理人员工资偏低,打击了监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了监理单位的风险。
1.3对于业主行为缺少约束
业主与监理人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经济法律主体关系,而不是某种从属关系。业主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有些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例如**工地,业主为了赶工期,在钢筋报告没有出来之前,直接给施工单位下通知,允许进行整层的混凝土浇筑,监理单位不同意,业主不予理睬。等钢筋检验报告出来以后,2组钢筋不合格,业主又将所有责任推给监理单位。监理的工作就是控制、管理、协调。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业主的意见和决策均应通过监理工程师来实施。但是仍有不少业主无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肆意干涉监理的正常活动。为此,亟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业主的违规行为进行约束。
1.4监理人员的自身问题
高智能的技术服务和过低的监理费用严重影响了我国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对监理人员素质也越来越高,但我国的监理取费仍采用以前的标准,致使很多高学历、高水平、高职称的人才不愿意从事该行业。目前很多监理单位,除总监具有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外,其他监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大专、中专毕业的学生,个别单位还存在非本专业的人员从事监理行业,而且总监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监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2、采取的措施
2.1学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监理地位。
监理单位受业主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和管理。所以,监理应该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为业主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帮助业主管理好工程建设项目。因此监理单位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只有监理的服务水平提高了,才能受到业主的认可,监理的地位才能提高。但是,监理单位的独立性也不应忽视,监理单位作为建筑市场的第三方,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监理工程师在执业时一定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遵守合同约定,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遵守公平、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既不损害业主的利益,也不损害施工单位的利益,真正做到公平、公正的第三方,在业主的授权范围之内独立行使权力,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2规范监理市场,制止不当竞争。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呈现平稳上升态势,监理单位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监理单位为了中标,恶意压低标价,出现恶性竞争,低标价导致了监理公司很难招收到高素质的监理人员。为了制止不当竞争,应该规范监理市场,增加建设市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恶性竞争,对存在恶意压低标价的监理企业列入监理行业黑名单。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所有注册的监理企业进行年度考核,增加信度评议和考核内容,评选出优秀监理企业,对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监理企业优先扶持。
2.3加强监理人员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
过低的监理费用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加入,导致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监理企业应该通过知识讲座、集中培训、走出去培训、同行交流、大学进修等方式来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监理企业也可每周定期安排总监上课,每月定期进行考试,并派员工集中进行监理员培训,以此来提高监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为了提高服务水平,监理单位可定期到建设工地进行检查,根据业主和施工单位的反映情况,评选出优秀先进个人,并给予物质奖励,从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3、结束语
实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是我国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还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对工程监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各个方面给予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工程监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才能实现国家在基本建设中大力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赵亮.对当前建设工程监理现状的思考[J].工程管理,2006
[2]相炎军.工程建设监理之现状与思考[J]. 甘肃冶金,2010
[3]毛秀清.当前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工程技术,2010
篇10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趋势;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TN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392-01
1 前言
电子信息工程为信息时代快速发展形成的产物,我们的衣食住行就与电子信息紧密相连,从某一方面可以说已经构成了一个系统。而在这个系统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就承担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这就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从整体来看电子信息工程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人们无法全面满足该项技术应用以及发展的现实状况。因此只有进行持续的优化完善、全面更新,方能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进而符合人们现实需求,创设显著效益。
2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是当前最新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作为一门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控制及其处理等相关内容的学科,其研究的范围包括对电子信息的获取及进一步的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集成。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日益深广,电子信息工程也获得了新产品研发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电子信息工程不仅推动了电子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推动了产业链的分化及其整合,使得不同行业间的界限逐步模糊化,同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
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3.1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
射频识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具有独特的便捷应用与精准服务功能,工业生产领域中可应用该技术提升现代化实践管理水平。目前,射频识别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体应用在工业领域的物流运输、汽车生产、航空包裹认证识别、邮政业务服务等众多行业中。例如,在汽车生产中该技术可以用来跟踪汽车零部件生产,识别汽车、更好的管理生产要素,进行轮压的检测及其他相关技术的控制等。
3.2 在工业造价中的应用
工程建设中造价管理尤为重要,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主体借助网络系统构建内外联络通讯媒介平台,通过实施办公自动化和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提高办公效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其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发展,在造价管理方面,可令人们由以往繁杂的定额管理、标底分析编制、工程报价投标以及造价管控等层面有效的脱离手工作业,全面实现自动化、电子化、现代化与信息化的管控。采用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软件进行工程量和钢筋用量的计算,运用套价软件编制工程预决算;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指标收集和分析系统,用于已完工程的积累;利用信息网和获取信息,用于工程预决算的编制和造价管理,这样不仅提高了造价管理的准确性,而且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需应对各类丰富的海量信息,该类数据则会伴随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因此信息需要持续的更新,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公路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人工查询、数据整理及分析实现了自动化,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并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伴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事业逐步应用多元化、现代化、综合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管理手段完成复杂公路工程建设的稳健资料保管整理,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
4 电子信息工程在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已不断的向世界强国迈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具有一定规模,发展迅速,但是,在工程建设中,受到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影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也慢慢暴露出来,例如信息服务业与软件比重相对不够平衡、数据库产业规模不大,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低于国外企业。因此要求电子信息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把握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结构,建立合理的电子信息产业机构。
4.2 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大量的广告及不真实信息存在,严重影响了电子信息的可信度,制约其推广和发展,有关电子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同时由于我国市场难以遏制的假冒伪劣的电子商品、侵犯知识产权、盗版商品贩卖等一系列现象存在,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下,正当商家尚且没有竞争力,而在国际上更是如此。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明显缺乏后劲。
4.3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一直以来,对于一些技术关键部位的电子元件大都依赖国外进口,很多企业没有专业意识,缺少核心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此外,电子信息的使用和管理都需要相关专业的人才,国家对于电子技术型人才的培训效果不理想,对于人才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西方国家已有的技术上面,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真正的电子信息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缺少人才就很难把这门技术快速的发展起来,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5 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的相关对策
5.1 从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建立健全良好的电子信息资源发展环境
电子信息工程产业要想获得不断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离不开国家对其行业发展的支持,加强国产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推动软件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大型骨干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增强企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引导中小软件企业向产业基地集聚和联合发展,提高软件行业国际合作水平。例如,需要国家建立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基金会,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等。
另外,其行业发展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更好发展,推动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中国国务院发起了“三网合一”政策,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管理,有序的建立市场环境,这样对于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5.2 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对于任何行业的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行业来说,人才更加重要,而人才要想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就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发展的环境,实施公平、公正及公开的人才使用战略,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并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同时,更要加强企业内与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政府的角度来讲,制定和实施的政策,要鼓励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政策,在相关的服务与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回报社会。
6 结论
总之,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不断创造有利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行业不断进行自我创新,现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也会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加大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投入力度,大力优化产业结构,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实现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