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校园景观设计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外校园景观设计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外校园景观设计现状

篇1

关键词:校园的雨水管理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理念,用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resources. Introduce the eco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into the rainwater design of campus will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his article will choose one greenbelt of the university in Suzhou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apply the related theory to the designing scheme ,which will show a systematic scheme about rainwater harvesting for people .

Keywords: the rainwater design of campus, the idea of landscape design, Usage way 1.校园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的景观设计目的、意义

校园――国家培养“栋梁”的基地,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莘莘学子们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校园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其对资源的利用形式与利用效率会对社会其他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校园人口密集.用水量大,比如:生活用水、食堂餐厅用水、教学实验用水以及办公区的用水,从而导致用水量大大增加。目前,全国都在提倡节能降耗的生活模式,校园如此的用水模式却恰好违背了这种精神。要想在校园中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一方面是开源,从用水方面节约;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开发新的水源,如中水回用及雨水利用。雨水作为一种天然水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水质好、易收集的特点,能否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非常重要,若能有效合理地收集利用这部分雨水资源,可缓解或解决水资源短缺、校园排水管网压力、地下水水位沉降等问题,因此,如何将雨水收集与校园本身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相结合起来,通过生态设计的手法来营建集美学功能、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为一体的美好景观格局,对于实现校园雨水的生态化综合利用能够为其他系统产生示范和带动作用。如若将雨水收集利用作为一种营造景观的途径引入校园规划中,不仅解决了节约水资源的宗旨,同时也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生态校园环境。

2.国内外校园雨水资源利用现状

国内:国内校园的雨水收集利用暂处于初期的探索研究阶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日渐短缺,人们逐渐对雨水资源重视起来,某些校园开始采取相关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但只是单纯的利用工程技术进行雨水的管理,而没有将景观设计考虑进去。这些已经存在的研究成果和实施过程只是单纯的具备雨水收集技术,而没有将景观与雨水的收集利用过程及设施相结合考虑,缺乏生态性和审美性。

国外:在一些发达国家,雨水的管理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特别是德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雨水收集、处理、控制和渗透技术及配套的法规体系,成为国际上雨水资源利用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1]。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简称BMP),到20世纪90年代,相关专家在对其研究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低影响开发模式(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LID),这种管理方法主要是通过模拟大自然的场地环境加上人工技术从而实现保护自然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 [3]。澳大利亚的城市水敏感设计(WSUD)由最初的暴雨控制理念发展到现今的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可支撑的框架,其核心理念是将城市雨水得到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利用[4] [5]。德国是欧洲雨水利用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的雨水设计利用基本已经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将雨水管理利用与地方景观结合起来规划设计,达到了景观的生态利用[6]。

总的来讲,国内的雨水收集利用处于较快发展阶段,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还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其中。

3.案例研究

下面将根据所要绿地的本身情况和周边环境,通过将国外一些较先进的雨水管理理念运用其中设计出一个雨水与景观相结合雨水管理方案,从而达到景观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3.1基本概况

苏州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温暖潮湿多雨,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苏州市年平均气温为15.7℃,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8.2℃;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3.0℃;极端最高气温为39.2℃,出现在1992年7月16日。 苏州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mm左右,降水日数平均每年达130天。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每年4~9月,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各月平均降水量为100~160mm,6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这期间的降水包括初夏的梅雨和夏秋的台风雨;10月到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很少,各月平均降水量为40~85mm。一年中以6月份降水量及降水日为最多,常年平均月降水量为160毫米,降水日12.5天。12月份月降水量最少,为40毫米。10月份降水日最少,平均为7.8天。

本案例所研究的对象为白色实线所标出的区域,其中绿地总面积为6434平方米,建筑面积占3729平方米(如图1所示),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根据苏州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以及集中雨期期间的最大降雨量算出最大的雨水储存量,计算结果如下:

月降水量:最高160mm

最低40mm

年平均降水量:1100mm

总面积:10153 图1

建筑面积:3729

一年中降雨量:1100×10153=11168000 L

月最高降雨量:0.16×10153=1624500 L

月最低降雨量:0.04×10153=406000 L

根据计算出来的雨水降雨量结果,同时结合景观设计,做出平面设计图如图2所示。

在本方案设计中,我们以雨水收集利用的景观设计为根本出发点,以建筑的解构和重组为设计理念(如图3),即将中心的建筑形体解构成多个不规则的四边形,然后通过比例的缩放以及图形的再次组合将其融入到整体的规划设计中,最后所得的方案如图2所示:

图2:平面图

方案主要包括入口广场雨水净化区、雨水景观区、停车场雨水收集区和中央庭院的休闲区(如图3),场地的设计以雨水收集利用为主要的设计导则,为了将建筑屋顶的雨水更平缓地引流到地面上,沿着建筑的周边做了一圈散水沟,散水沟的上层铺设小的鹅卵石,鹅卵石下方放置管道将多余的雨水通过管道排放到设定好的雨水收集池中。

根据设计出的方案图,测算出设计后的绿地面积、道路面积、停车场面积、木质平台面积等,再根据《给排水设计手册》的相关参数算出所设计的水域最低水位、最高水位,最终算出以0.6m作为水的设计深度。

图3:功能分区图

《给排水设计手册》:

设计后年平均收集雨水量为:

3729×1100×0.9+1098×1100×0.3+3658×1100×0.2+850×1100×0.15+817×1100=5897760 L

月最高收集雨水量:

3729×160×0.9+1098×160×0.3+3658×160×0.2+850×160×0.15+817×160=1017856 L

月最低收集雨水量:

3729×40×0.9+1098×40×0.3+3658×40×0.2+850×40×0.15+817×40=214464 L

最低水位:0.26m最高水位:0.8m从而最终取0.6m作为设计水位

下图分别为设计的雨水分布图和雨水流向图,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雨水分布图(蓝色标示的为可贮存雨水的区域)

图5:雨水流向图

(主要标示了雨水的流向,从而确 定雨水的贮存池的位置)

入口广场雨水净化区:入口广场两侧是大面积的水上树池,两侧的水池也是地下相通的,保证了水的流动性。水深在800毫米,保证在暴雨来临时也不会出现漫水的现象。

雨水景观区:此区域是设计的重点,一方面是对外的人流最多,被观赏的次数最多,是解构重组思想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地方,设计的水域图形为不规则的多个四边形的拼凑体,同时在水边间断的伸出条形的木平台,不仅起到了连接的功能作用,同时很好地诠释出设计理念,增加了设计的美感,达到了功能与美观的统一性。

停车场雨水:停车场铺设透水草皮砖,这种铺装的抗压性能和渗透性能比较好,对于雨水渗透回补地下水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停车场进出车辆频繁,会有一定油渍、一些重金属、化学原料等污染地表,通过草皮植物将汽车渗透的油渍和相关杂物吸收、过滤,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渗透到地下。在雨量较大的时候,雨水会随着停车场旁边的渗水口流入到旁边的湿地中,同样也能达到雨水净化、储存的目的[7]。

中央庭院的休闲区:休闲区主要是供师生们休息的地方,此处设计较为巧妙,从图2中可以看出,此处铺设硬质地砖和木平台,在靠近入口的的地方同样设置有三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花坛,丰富了景观一角,同时也呼应了整体的设计理念。在此区域中,同样是沿着建筑周边设置有散水沟,同时在靠近西北角位置设计有一块与建筑形体相呼应的水池,这个水池中设置有小型喷泉,此处水池相对其他位置要低20厘米,主要是将更多的雨水汇集于此,更好地展现出其景观效果。在木质平台下方也是联通的水域,构成整体的水的循环。同时也给休憩于此的师生们更多亲切感。

建筑立面处理:建筑物屋面是目前雨水利用中最适合和常用的雨水收集面,通过屋面收集的雨水污染程度低,PH呈中性,含盐量很少,硬度很低。本设计主要在建筑南面做丰富的立面设计,采用的种植方式为人工地盘垂直种植,即将将植物生长的地盘垂直地安装到建筑立面上, 就如植物从墙面上生长出来一样。但这种绿化种植操作难度较大,成本相对较高,对植物的选择也较严格[8]。

在本方案中选择的植物为阳性的太阳花为主,在其中点缀一些景天。选择太阳花的目的主要是此面墙向阳时间较长,同时太阳花生命力极强,不怕风吹雨打,被人们称作“死不了”。这对于日后的管理将会带来更多的方便,并且其观赏性也较好。在墙壁上穿插种植部分景天,避免出现单一植物的呆板性。而对于墙体植物灌溉的水源主要来自雨水,主要是通过将雨水管道(管道直径控制在3cm左右)以棋盘交叉形式安装到墙体上,在管道下方每隔10cm处留出小孔,当雨量较小时,从屋顶流下来的水通过管道的各个部分,从而通过管道的空隙滴漏到植物上,达到浇灌的效果。当雨量较大时,一部分雨水通过屋檐较低处的排水口流入到较细管道中直接浇灌植物,大部分雨水将通过屋檐较高处的空隙通过粗水管直接流到地面上的水域中。这种做法一方面软化了墙面,使墙体有了视觉欣赏性,另一方面减缓了从屋面排下来的部分雨水,达到了景观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建造下凹式绿地:在此方案设计中,绿地高程设计均低于路面高程,形成下凹式绿地,从而使路面的雨水能够流到附近的绿地中。一方面很好地减少了地面径流,同时植物本身的生态净化功能将进入绿地的初期雨水中部分杂质净化干净。在绿地面积较大区域,绿地中间设计成浅沟形式[9],在沟内种植植物,达到进一步净化雨水的作用。

铺设透水性铺装:透水性铺装系统是由一系列的混凝土块和塑料网状结构, 填以沙子、砾石及土壤组成, 具有孔隙通透性,这些孔隙使雨水能够渗入到地下土壤, 对减少雨水径流起到很大的作用[10]。铺设透水性铺装,能使雨水透过空隙较快速的流入到土壤中,减少了地面径流

5.结论

随着绿色校园、生态校园理念的逐渐深入,雨水的景观收集利用将会更深入地体现这一主题性,所以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应将雨水的管理应用以一种强制性的政策加入到整体设计中,不仅会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将雨水管理的每个阶段作为校园景观的一个部分,让置身于校园中的师生参观感受每一个水处理的过程,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将这一思想得以更大程度的在社会中普及,从而让更多的人收益于功能与艺术想结合的雨水景观收集利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许珊. 利用雨水收集系统解决景观用水问题. 中国园林, 2007 ( 2 ) : 54 56

[2]基于气候变化的雨水花园规划研究张婧P6

[3]Low-impact Development Cernter.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A Literature Review[M].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00, EPA/841/B-00/005 。

[4]13 Tony H F Wong.Urban Stormwater Management and 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in Australia[J].Urban Drainage 2002.

[5]14 童国庆, 李红梅. 澳大利亚城市水敏感设计最新进展.

[6] 王胜利.海拉尔河东新区雨水收集利用的景观设计研究.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5-P7

[7]美国景观设计中雨水管理的艺术The Artful Rainwater Manage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n America摘马建武 / MA Jian-wu (美)斯图特・爱考斯 /(USA)Stuart Echols

[8] 建筑立面绿化技术浅析,郭蕊莲,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9]王品才.某生态校园雨水调蓄与资源化利用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33-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