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环境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国;审计环境;审计信誉;审计质量
审计环境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与审计活动相关的一切外部事物及其活动的总和,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诸多方面。[1]审计环境不仅是审计产生的土壤,也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审计环境既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又是审计赖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它是现代审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如何改善审计环境因素来加强我国的审计建设,关系到审计职能能否实现,关系到审计质量,关系到审计事业的兴衰。
一、我国审计环境现状分析
审计环境可分为审计外部环境和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管理环境、社会环境等;审计内部环境包括控制环境、人际环境、技能环境、客观环境等。审计内环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进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外环境则决定着审计动因,进而决定着审计目标。
我国的独立审计从1980年恢复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20多年来,随着审计法制环境的逐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行,独立审计职业规范体系的初步建立,会计师事务所的日益发展,独立审计业务的不断扩大,独立审计的地位和信誉正逐步提高,审计的法律和社会环境逐步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也正在形成。然而,我们也看到审计环境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近几年相继发生一系列的审计失败案,使审计职业界的公信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审计环境总体现状并不令人乐观。[2]
(一)社会对审计认识有待提高
审计机关已经成立20多年,审计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上已经基本形成共识。但是个别地方和部门还对审计实施经济监督存有片面认识,把审计部门较高层次的综合经济监督和专业部门的执法监督相提并论,往往对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视为重复检查。[3]部分单位或个别领导还缺乏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为逃避检查拒绝提供完整资料,故意隐瞒情况,拖延时间,给审计工作设置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的审计双重领导使审计机关处于两难境地。一些单位领导为了地方和部门经济利益,搞挂牌保护,甚至直接干扰审计查处,说情风盛行,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政干预多,使审计陷入执法违令、执令违法的两难境地。同时,委托与受托方的监督与制约关系失衡,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审计机构三者之间应当是相互独立的,但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被审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效,被审计公司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该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即管理层聘用审计机构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并且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公司管理层来决定,这必然从根本上破坏了审计的平衡关系,管理层在审计交易的“契约”中掌握着审计机构的聘用,续聘与审计费用标准等内容,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公正性。
(二)社会审计信誉危机
少数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往往把职业道德准则抛到了脑后,尤其是发生在证券行业的假账,因为广受传媒关注,涉及大量中小投资者利益,社会反响强烈,导致社会公众对社会审计的负面评价,有的甚至是恶劣的,社会审计遭受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如2005年1月31日,金荔科技(600762)预亏公告,证监会湖南监管局于去年底对公司进行了专项核查,初步查明公司2003年度虚作收入13207.61万元,虚转成本5028.45万元,虚增利润8179.16万元,2004年1-10月,虚作收入11009.5万元,虚转成本3738.52万元,虚增利润7270.98万元。公司将对以前年度虚作收入、虚增利润的情况进行追溯调整,2003年度业绩将出现亏损。审计报告严重失真是笼罩在整个行业的一个阴影,导致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丧失了信心。[2]
(三)审计队伍人才缺乏
审计人员是审核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资料的操作员,基层审计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少文化程度较低,又未经专业培训的人员进入审计机关;原有一些人员又知识老化、方法单一,与现代审计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使审计队伍整体素质、综合能力不高。审计人员素质低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把握不好,曲解会计科目含义,致使不能正确核算经济业务,同时,审计人员工作疏忽,经常出现数字书写与计算错误,会计估计错误等问题,导致了审计质量不高。[4]
(四)会计环境现状不够理想
首先,会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职业道德意识较弱,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尚有困难;其次,各企业的领导对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不重视,甚至要求会计人员做假账,并视之为理所当然;再次,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审计资源是有限的,面对如此多的假账,且得不到被审计单位应有的配合,审计人员倍感力不从心。最后,当前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存在不足。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约占总数的90%,应该说,这种形式的事务所有其优点,但随着审计业务的深入,它的缺点显得更为突出,表现在:(1)降低了风险责任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这使得的情况屡见不鲜;(2)事务所投资者以其投资额为限担负责任,这在很多时候是起不到制约公司法人或经营者的作用,所以铤而走险的违法现象也就难以遏止。[5]
审计环境是审计产生的土壤,是审计发展的保证条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重大。面对知识经济、信息网络、世界经济一体化,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审计事业面临新的挑战。从现阶段看,我国审计机关的力量有限,审计队伍无论是技术水平、知识结构、综合技能、人员数量都与形势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审计的社会、法律等环境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因此,要保证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审计环境,提高审计质量刻不容缓。
二、完善我国审计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行业监管,完善执业规范体系
相形于审计环境的巨变,现行国家审计机关的行政审计模式及双重领导体制弊端突现,隶属于政府序列部门的审计机关对政府管理的国家资金财政财务收支实施审计监督难以独立,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所谓业务指导操作性不强,对存在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现象鞭长莫及。建立隶属于立法机构、垂直管理的国家审计体制已是形势所需,这将更有利于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的发挥。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审计行为。在法规体系上理顺地方部门法规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尽量避免合理不合法,法规滞后,坚决杜绝法规冲突;在法制建设上赋予审计机关更多的审计处理权,明确审计人员的执法责任,提高审计机关执法力度和执法水平;强化审计法制宣传,适当披露审计查处的典型案件,增强行政执法效果;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使严重违纪违规的责任者受到严惩,发挥审计的震慑作用。[6]
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造假行为,首先要加大监管的力度,着力构建包括与政府部门联手监管,重大业务事项备报,上下联动开展行业互查,公众举报和新闻曝光相结合的社会监管在内的行业监管体系;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制度,消除其侥幸心理,降低执业风险;最后,应强化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在行业检查、开展培训和后续教育时,应将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使业内所有从业人员确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造假。在执业规范体系的建设上,应加快职业道德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后续教育准则的制订和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使独立审计准则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净化会计行为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失真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既有追求利益的因素,也有产权不明,执法不严,道德低下的因素,因此必须对症下药,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当前信息失真的问题,改善审计执业环境。
加大对财务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和执法力度,纠正各种形式的“人治”倾向,严格按新《会计法》办事,并把处罚重点放在责任个人身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应制定一套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并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强化政府监督,建立以财政监督为主体,审计、税务、信贷监督为补充的监督体系,严格明确各监督主体的职责,形成监督合力;坚持法制宣传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强化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形成有效的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7]
(三)继续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
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结合当前政府转变职能的工作,进一步理顺事务所、地方注协与财政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解决脱钩改制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使事务所能够真正独立执业。积极推进执业机构向合伙制转变,加大事务所的执业责任,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增加注册会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压力和动力。
(四)设立审计委员会,消除聘用制的不足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内部稽核制度。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影响审计程序设计方法和审计范围的确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量逐渐增加,企业覆盖面却有限,如果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遍建立了内控制度,那么使审计从以查账为基础过渡到以内控为基础,就成为可能,这将显著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8]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内的一个分会,它是由非行政董事组成,它是董事会和内部、外部审计师沟通的桥梁,分担了行政董事在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方面的部分工作。审计委员会一个重要职责便是规范财务报告:(1)主持有关外部审计的事务,选择独立审计师,讨论外部审计的范围、程序和计划,评价独立审计师的能力,督查审计结果。(2)检查公司所有重要的会计政策,对重大的变动和其他有疑问之处加以报告。(3)先行检查中期财务报告、年度财务报表和董事会报告。[9]
西方企业审计委员会的实践结果证明,审计委员会在保证企业规范高效运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内部审计特有的专业特征,需要具有管理、财务、技术、营销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人士组成审计委员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专业监督和评价,有针对地提出独立客观的专业性意见,为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减少弄虚作假以至腐败等事件的发生,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五)实行永续聘任制,提高审计独立性
发挥“审计约定书”作用,在保证有偿服务的前提下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授权董事与注册会计师签约。一旦约定“此约定书一经贵公司及本所同意,即对以后数次审计约定有效”,并规定了违约责任,该条款有利于注册会计师依法审计。我国的约定书往往一次有效,每次都要续签,这使客户解聘注册会计师易如反掌,又不负责任。上市公司虽然规定注册会计师有在股东大会上申述的权利,但股东大会为控股股东所控制。所以建议修改《审计约定书》准则,规定约定书的长期有效性,并在约定书上约定终止约定书的条件及违约责任。
(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
提高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理论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重视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达到“人、法、技”的和谐统一;进一步贯彻《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审计工作规范,把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工作规范作为重点,规范审计人员行为。改善审计工作的硬环境,建立良好的考核晋升制度,引进人才交流机制和竞争机制,树立国家审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健全和完善审计激励与约束机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质量激励制度;要强化审计三级复核,严把审计项目质量关;要完善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对不顾审计风险,工作草率,产生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
篇2
1.1我国各地区人均废水排放量的聚类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增多.2011年,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59亿吨,其中化学需氧量2500万吨,氨氮260万吨,总氮447万吨,总磷55万吨,石油类21012吨,挥发酚2431吨,铅155242千克,汞2892千克,镉35899千克,六价铬106395千克,总铬293166千克,砷146616千克。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30个省市(数据缺失)废水排放量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人均废水排放量分为四类。由表2可知,从人均废水排放量来看,属于Ⅰ类地区的有云南、甘肃,属于Ⅱ类地区的有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青海、新疆,属于Ⅲ类地区的有北京、江苏、浙江、广东、宁夏,属于Ⅳ类地区的有上海、福建.发达省份的人均废水排放量较高,欠发达省份较低,发达地区工业经济繁荣,企业较多,导致工业废水排放量居高不下。其中,宁夏造纸业企业较多,造成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使水体的使用功能降低,制约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1.2我国各地区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聚类分析
在废气排放方面,2011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8万吨,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30个省市(数据缺失)二氧化硫排放量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分为四类。由表2可知,从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来看,属于Ⅰ类地区的有北京、海南,属于Ⅱ类地区的有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云南,属于Ⅲ类地区的有山西、辽宁、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属于Ⅳ类地区的有内蒙古、宁夏。能源丰富的省份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较高,内蒙古和宁夏是典型的以能源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省份,煤的开采量多,通过燃烧煤进行火力发电,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
1.3我国各地区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的聚类分析
2011年,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404万吨,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30个省市(数据缺失)氮氧化物排放量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分为四类。由表2可知,从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来看,属于Ⅰ类地区的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属于Ⅱ类地区的有山西、新疆,属于Ⅲ类地区的有内蒙古,属于Ⅳ类地区的有宁夏。宁夏、内蒙古、山西、新疆的人均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多,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西北地区省份火力发电量大幅上升,用煤量大幅增加,同时水泥产量、机动车也有所增加,导致氮氧化物排放量大;第二,燃煤火力发电厂脱硝工程建设滞后,小火电机组、小水泥的淘汰力度不够。
1.4我国各地区人均烟粉尘排放量的聚类分析
2011年,我国烟粉尘排放总量为1279万吨。空气质量方面,我国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89%的城市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执行之后,细颗粒物PM2.5污染逐步凸显,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30个省市(数据缺失)烟粉尘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人均烟粉尘排放量分为四类。由表2可知,从人均烟粉尘排放量来看,属于Ⅰ类地区的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属于Ⅱ类地区的有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属于Ⅲ类地区的有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属于Ⅳ类地区的有青海、新疆。目前我国大气浮尘含量严重超标,居世界之首,有必要全面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大力削减颗粒物排放。进一步加大烟粉尘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淘汰落后的排放设施,实现烟粉尘达标排放。
2我国各地区废物产生量及利用效率的聚类分析
2.1我国各地区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聚类分析
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工业发展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工业固体废物中含有的药剂及铜、铅、锌、镉、铬、汞等多种金属元素,渗入地下后将严重污染水源,干涸后的尾砂、粉煤灰等遇大风形成扬尘,燃烧煤矸石产生的二氧化硫会形成酸雨,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2011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2277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95215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70465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60377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倾倒丢弃量433万吨。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30个省市(数据缺失)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为四类。由表3可知,从人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来看,属于Ⅰ类地区的有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新疆,属于Ⅱ类地区的有河北、山西、辽宁、宁夏,属于Ⅲ类地区的有内蒙古,属于Ⅳ类地区的有青海。青海、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宁夏都属于资源型省份,有着丰富的煤炭、钢铁、矿产等资源,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造成环境破坏问题,开采技术的欠缺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产生大量的工业固体废物。
2.2我国各地区人均危险废物产生量的聚类分析
2011年,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3431万吨,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1773万吨,危险废物处置量917万吨,危险废物贮存量824万吨。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30个省市(数据缺失)人均危险废物产生量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人均危险废物产生量分为四类。由表3可知,从人均危险废物产生量来看,属于Ⅰ类地区的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属于Ⅱ类地区的有山东,属于Ⅲ类地区的有新疆,属于Ⅳ类地区的有青海。选矿、石化和冶炼是青海和新疆的重要支柱产业,高消耗、重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危险废物。另外,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多数规模较小、生产工艺简陋、技术含量低,无法完成对每年新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处置,对历史堆存的危险废物更无力消化。
2.3我国各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聚类分析
2011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16395万吨,无害化处理能力409119吨/日,无害化处理量13090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677座,无害化处理率达79.7%。文章选取2011年我国30个省市(数据缺失)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各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为四类。由表3可知,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来看,属于Ⅰ类地区的有吉林、黑龙江、甘肃,属于Ⅱ类地区的有上海、湖北,属于Ⅲ类地区的有河北、山西、辽宁、广东、云南、宁夏、新疆,属于Ⅳ类地区的有北京、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青海。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生活垃圾激增,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城市配套设施不齐全,存在污染隐患,影响居住环境和社会稳定。管理层有必要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污染防治和评价等相关标准,加强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环保财政资金信息披露建议
导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与之相应的环境信息披露也成为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必然要求。目前,会计界和审计界对环保信息使用及披露状况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上市公司中,而对上市公司之外的企事业单位的环保信息关注较少,鉴于此,本文以环保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环保资金在这些单位中的使用及披露现状。在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等环保企业中,环保资金的重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因此,环保财政资金所涉及的会计呈报就成为表现环保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实践基础之一。
环境保护资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保护资金是指所有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包括各级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资金。狭义的环境保护资金,则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向企业征收的排污费而形成的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和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秦玉熙,2005)。到目前为止,中央财政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主要指的就是狭义的环境保护资金。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建立健全了一大批环保产业,如污水处理企业、垃圾处理企业、退耕还林、水域治理等。这些环保产业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政府财政拨款是诸多资金来源的重要部分,原因在于,就目前环境保护阶段和市场经济而言,政府在建立生态补偿中的作用绝对是主要的,政府不仅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法规,而且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是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主要“买单”人,如建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只有在一些受损方和受益方十分明确的前提下,才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建立生态补偿中的调节作用[1]。很多环保单位(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属于国家的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的资金来源则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银行信贷以及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而且,从目前的地方实践来看,政府资金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也起到了主要的作用,环境保护等纯公用产品的投资,是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投资方向,也是未来财政投资结构优化改革中的重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投资,无疑能够提高当地环境质量。
一、环保财政资金的使用现状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政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但在当前,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是:
(一)环保专项资金筹集尚未到位
财政专项资金的来源不尽相同,有些是向特定对象筹集的,有些是由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安排的。从审计情况看,目前许多专项资金的筹集是不到位的。我省环境治理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排污费,但许多市县未按规定开征排污费,大量排污单位未纳入征收范围,同时排污费征收中违规减免、协商收费等情况较普遍,影响了环保资金的筹集。而且,有些地市的财政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二)环保队伍日益臃肿,经费却非常有限,环保资金成了“香饽饽”
环保资金的征收和管理使用主要由环保部门来负责,而环保部门的人员经费应由财政解决。近几年来,有些县市的环保人员增幅较大,人数缺乏必要的控制,致使环保队伍不断扩大,这直接影响到了环保资金的正常使用。在我国,环保人员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环保补助资金,而这部分资金的来源则是环保部门征收的排污费,在排污费收入较多的地区,环保人员的开支尚可维持,而在那些排污费收入较少的地区,连环保人员的基本经费支出都存在困难,更不用说污染治理经费了。因此,控制环保人员的超编现象是防止环保资金被挪用的重要一环。
(三)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亟需提高
目前,在环保资金的使用中存在着以下的弊端:未专款专用、拨款不及时、资金大量闲置,资金效益难以提高。尽管专项资金的最大特征就是专款专用,但无论资金数额大小,几乎每一项资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在现行的预算方式下,很多单位负责人单位经费超支较大为理由,故意挤占挪用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有的单位用于弥补差旅费、办公费、邮电费等公用经费开支,另外也有的单位将这些资金改变性质和用途,挪作它用。
(四)对环境监测资金投入不足
按照现行的管理办法,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对其支出范围和用途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但却缺乏相应的支出标准,对各方面的支出缺乏规模控制,导致预算执行中随意性大,资金监督流于形式。而且,从资金申请到项目确定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环节中,可能会出现行政不当干预等,从而难以保证专项资金获取较好的使用效益。
二、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呈报模式
为规范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管理,提高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要对这些环保产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以切实保证专款专用和无偿使用,严禁截留、挪用或转作他用。为达到监督和控制的目的,国家要求环保产业部门要定期向外披露资金的使用信息,这也就涉及到了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会计报告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规范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环境信息的披露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统一之处,这种状况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呈报中表现的也越来越突出。通过课题组的调研,大体来说,我国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披露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报送的及时性
据调查,在环保财政资金拨付后,约有一半以上的用款单位选择偶尔在相关部门要求提供时才向财政部门或环保部门提供有关资金拨付或使用方面的信息,约有40%的资金使用单位选择定期向财政或环保部门提供环境会计信息,几乎不存在从不提供任何环境会计信息的单位。
(二)报送的对象 目前,很多地方上的环保资金使用单位在报送会计报表时,先报送给同级建设局、财政局和环保局,经汇总后再统一向相应的上级部门报送。向审计部门提供环境会计信息的单位较少。
(三)报送的方式 在环保资金使用单位所报送的会计报表中,约有70%的单位选择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外的其他方式作为向上级部门报送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在报送方式中,以物量信息(即非货币信息)和记述性信息为主,少数报送货币信息的单位中则以报送资产负债表为主,财务报表附注次之,报送最少的是损益表方式。
(四)报送的内容
在报送内容方面,报送单位主要提供的是资金投入或工
程项目进度,其次就是资金拨付使用情况和资金投向,相比较来说,有关财政资金绩效信息披露得很少。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首先,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的使用状况在报送的时效性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环境会计信息滞后。很多单位只有在被要求的情况下才会提供环保部门以及财政部门所需要的资金使用信息,这样就可能使得环保财政资金使用上的弊病被长期隐瞒,贻误了最佳解决时机。其次,在报送的对象上,只向建设或财政部门报送,忽视了审计部门的功用,将审计和财政割裂开来,不能使其联手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最后,在报送方式和报送内容上,现有的单位多采取尽量简化的方式,报表能少则少,内容能简则简,很多本应重点披露的信息都被省略了,尤其是有关财政资金绩效信息披露得尤其少。现有财务报表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而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
三、环境保护财政资金信息呈报的改进意见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财务报表呈报上的不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
(一)项目实施或承担单位收到环保专项资金后,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尽快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招投标管理规定,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资金,于年度终了提交环保财政资金的信息呈报。信息呈报必须及时、准确,要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本期专项资金的用款状况、资金拨付进度以及资金到位率等。环保专项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二)财政主管部门应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按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资金,并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及其他配套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三)各省财政厅和环保局对环保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根据项目进度检查治理技术方案的实施以及污染物总量削减措施的执行情况。各地市财政、环保部门应当在年度终了后的20日内,将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各支持项目实施情况报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局。
(四)在会计呈报的内容上,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等货币信息以及财务报表附表和财务说明书等物量信息。
四、地方政府已实施的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实践
由于环境污染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因此,人们对环境问题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级地方政府更是加大了相关的预算及监督管理力度,力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到目前为止,有相当多的地方政府已制定并实施了与环保财政资金相关的法规文件,如环境保护财政资金使用办法以及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等,这些法规的制定不仅为当地的环保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保驾护航,更为我国制定统一的环保财政资金使用法规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目前环保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已执行的地市范围比较小,因此,地方政府也只能是在摸索中前进,疏漏与错误在所难免。
在目前已执行环保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地市中,河北省无疑充当了“先头兵”的角色:与其它地市相比,它较早的颁行了环保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同时在具体执行成效上,河北省的成绩也相当突出,因此,本文重点以河北省为例,通过对河北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的评价来简要说明地方政府已实施的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审计实践。
(一)河北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的评价
《河北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实施暂行办法》由河北省财政厅和河北省环保局于2004年12月联合颁布,该暂行办法是根据《河北省省级财政支出效益后评价暂行办法》和《河北省省级经济建设部门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结合环保专项资金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的。本办法所致环保专项资金是指一般预算资金、排污费、预算外资金等安排的专项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资金。
1.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及指标体系 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按照公共财政管理要求,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科学、规范的考评方法,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支出效益情况进行可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综合判断省级环保专项资金运营状况、风险程度和资金使用效益,为合理分配资金、优化支出提供依据。 2.对河北省环境保护财政资金绩效的评价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核心,它不仅可以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还可以考核相关政府部门的职能实现程度。河北省所实行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在绩效预算中的关键作用表现为从质和量两个角度说明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使用状况,从而使绩效预算的功能突出反映在资金使用效率评价对预算拨款的约束上,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该暂行办法所涉及的财政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内容共包括四大部分,即项目实施内容和功能情况、资金保障情况、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和实施管理情况,每一部分又包括若干项具体的评价指标,它的构建结合了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充分遵循了可行性、层次性、系统性、及时性和阶段性动态等原则,各项评价内容是依据河北省环保专项资金投入及投向(包括投向地区)而定的,可以真实具体的反应该省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2)在绩效评价的方法上,实行“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办法,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实行重点评价。项目评价的形式包括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各评价内容中所包含的评价指标的设计既简便易行又科学完整,便于公众理解、接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整个指标体系既考虑了定量指标,又考虑了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反映了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各类绩效水平,定性指标则反映了项目预算执行、管理的好坏。在各级指标权重标准的确定上,采用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确定。
河北省的该暂行办法遵循客观、公正、全面、系统的原则,通过对省级环保专项资金绩效的不同方面的评价,可以看出该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便于提高其投入的使用效率。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环保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法规还不完善,而且缺乏可以借鉴的对象,因此,不足之处是在所难免的:
(1)在该评价方法的具体操作实施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当评价指标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时才算合格,该暂行办法并无规定,这就使得地方单位在具体执行时,只能通过该暂行办法得到一个与前期相比的变化值或者仅仅是一个无比较根据的具体值,缺乏评价意义。
(2)在该套指标评价体系中,包含一张“环保专项资金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比较分析表”(见表4―2),该表包括了污水治理项目、大气治理项目、固废及其他治理项目和综合指标在内的共四大类十项具体指标,借此来反映河北省环保专项资金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情况。但是,通过对河北省具体环境情况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该套指标在评价内容上尚存在着不尽完整之处。
篇4
[关键词]循环经济现状路径
一、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目前还仅仅局限在最高的领导层、少数部门、少数地方、少数人的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大气候。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末端治理的局限性认识不足。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多数指标却呈现出反向的增长:环境污染加剧,“三废”排放量日益增加,我国七大江河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资源危机凸显,资源紧缺,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常年缺水,且资源利用率低、消耗快;生态安全日益严峻,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已经严重打破自然界本身的循环,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末端治理,是一切从人类的利益出发,并不顾及对其他物种的危害,其缺陷表现为:末端治理需要较大的投资,运行费用高,建设周期长,并且污染治理与经济收益相矛盾;能源与资源的利用率低,可以收回利用的原材料被排放,加重了资源浪费与环境的污染程度;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不规范,忽视了环境容量,只注重排放浓度的控制。另外,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措施,是将污染物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仍然会造成环境质量下降、资源供应枯竭,最终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似乎计划经济体制在起作用。这种认识存在着片面性。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宏观调控作用的非对称性,即宏观政策存在一定的盲区,这是不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因为宏观调控政策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只有在以单一计划配置资源的传统经济体制下,排除市场的作用,资源的流动与配置才能在政府的严格计划下进行,并且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第一,政府必须拥有十分健全的信息储备系统;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要基本一致;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管理决策队伍,而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却是难以实现的,这就必然导致宏观政策失效,从而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环境污染的产生。第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经济越发展,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便越显得重要和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处在自由竞争的状态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起着主导作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非对称性问题,也就是市场的作用存在盲区,单纯靠市场的作用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即对于环境污染、废弃物的处理,不受到市场的约束。因此,必须通过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严格的立法并加强执法力度,将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成本加载到企业成本中去,才可能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的政策体制
1.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环境产业市场,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发展环境产业市场,关键是充分利用环境产业的成本――效益型驱动体制;社会大众对更高生活质量追求而形成的消费需求驱动机制。将“谁污染,谁治理”的模式扩充为“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模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市场;二是生产活动源头无废或少废产业市场;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多元化经营市场,包括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和可再生资源再加工和综合利用市场,以及垃圾末端处置和能源转化市场;四是相关科技产品市场。
2.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完善其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可见,科学技术是建设循环经济的决定性因素。一是研究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间生态链的合理性及稳定性;二是节约能耗和物耗,污染或无污染工艺,包括清洁生产工艺;三是开发各类预测模型,以确定经济效益与循环率、资源再生费用;以及产品价格等因素之间的联系程度;四是降低材料的浪费,研究新材料以替代有毒材料和污染材料;五是开发资源再生技术,特别是废家电、废电池、废电脑及废灯管等特种废物的再生技术,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3.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追踪先进理论经济和科技。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使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得到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正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并向其展示我们的成果,彼此联合起来,为人类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金融、科研机构等在循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环境贸易,追踪并学习其先进理念和科技。
三、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几条有效路径
1.首先,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在经济、管理、环境专业高等教育中,设置循环经济相关课程;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活动;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垃圾分类,使社会各阶层人群了解并认可循环经济,在生活中优先使用和采购再生利用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为这些产品培养稳定市场。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现实需要,是一项符合国情、利国利民、前景广阔的事业,只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就一定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用法律形式约束政府、企业和国民必须履行循环社会的义务,对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循环型社会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走在世界前列,其中美国颁布并付诸实施的《促进循环社会形成基本法》和《家电循环法》、《建设循环法》和《汽车循环法》等法律法规,促进了人们在生产、消费、流通、废弃整个过程中对物资的有效利用,限制了资源浪费,减轻了生态环境的负担,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有关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用法律法规制度推动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已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立法的一个里程碑。今后,要尽快制定相应的《国家绿色消费法》、《资源循环再生利用法》等法律,制定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包装物品等行业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
2.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扭转防治思路的重要途径。从废弃物的循环和回收再利用可大大减少固体污染物的排放来看,发展循环经济迫在眉睫。其主要是转变生产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基本措施。我国长期不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过度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不容忽视,再加上经济、科技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生态压力,遏止环境恶化,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刻不容缓。
3.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改革现行传统的GDP统计方法,建立以生态市场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绿色GDP核算体系,这样,才能正确地了解发展的成果,对政策效果做出正确的评价,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目前,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成为人们判断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经济成绩的最主要依据。但这种GDP没有扣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损耗所造成的损失,使得人们难以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变动的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估量,甚至会无视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损耗的存在。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重越大,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4.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环保产业是循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是国民经济和就业岗位新的强劲增长点。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增加废弃物的回收、资源化和再生利用环节,更是要带动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或者说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环保产业对于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曹凤中:《发展循环经济是发展中国家的必要选择》,选于《环境决策背景》
[3]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载于《自然资源学报》,1995年第3期
[4]吕国平:《新资源观》载于《资源・产业》2000年第9期
[5]冯之浚等:《循环经济是个大战略》
篇5
[关键词]环境审计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T5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32-01
1.环境审计的涵义
环境审计是审计组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等)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活动和结果进行真实性、合法性的验证,对其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评价或鉴证,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环境审计的工作灵魂和审计指南,从而保障自然环境不受破坏,保障经济社会高效运行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绿色可循环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对地大物博绿色生态环境的监管。
2.国内外开展环境审计的现状
国际审计组织鼓励各最高审计机关在行使审计职责时,对环境问题进行考虑。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中,重视审计独立监督、评价职能的参与,尤其是国家审计职能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工作。许多国家已成功地制订了相关的环境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审计规范,建立了相应的环境审计部门,培养了许多专职环境审计人员,环境审计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共同关注并全力予以实施的一项崭新的工作。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审计才刚刚起步,环境审计目前处于探索阶段,在审计对象上,以环境保护资金为主;在审计类型上,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内容上,受上述审计对象和审计类型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主要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的审计,对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的审计,对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有效性的审计等内容。其中的后两项内容,是以环境保护资金为载体展开的,而这与当今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状况相比是远远落后了;开展环境审计赖以存在的人们的环境意识还比较薄弱。
3.推进环境审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我国与世界上极大多数国家一样,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坚持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审计署提出要“以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为目标,维护资源环境安全,发挥审计在促进节能减排对策落实和在资源办理与环境保护中的积极作用”,刘家义审计长也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大环境审计力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审计路子,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笔者认为,推进我国环境审计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不断完善环境审计法律依据
3.1.1 加快环境立法
我国应参照国际环境审计经验,尽快建立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环境审计相关内容与标准,明确法律责任,使环境审计合法化、标准化、成熟化。同时利用法律的稳定性与强制性,使得环境审计工作能依法排除来自各方面的阻挠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从而发挥审计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特殊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出台有关环境审计的政策和法规,规范环境审计的监管,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推动企业内部需求者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刺激企业内部各利益群体对环境审计信息的需求。政府的态度进一步决定了企业的态度,企业也会根据政府制定的政策有所调整,如果政府制定非常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并且强制公司定期公开披露环境审计的信息,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和管理工作,对环境污染企业制定严厉的处罚政策,那么企业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也会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同时也会增强企业内部需求者对环境审计的信息需求,有利于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1.2 建立环境会计,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一门学科。提高环境信息披露必须加快实施环境会计,尽快建立起有关环境污染的会计记录、计量、计价、成本费用、报告等一系列要素的统一环境会计制度。发展环境会计可以节省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可从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两方面着手,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3 建立起包括操作准则和评价标准等在内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鉴于环境审计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工程技术性要求,操作准则应有别于现有的审计准则。从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审计所需要的各类评价标准,大都是由环境保护、农林水利、国土资源等专业主管部门来制定的。应争取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早日出台,在实践中边试行边完善,便于规范审计操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3.2 扩大环境审计的主体和内容
3.2.1 要扩大环境审计的主体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内部审计师协会可通过积极引导注册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并且进一步出台与环境审计相关的业务准则和指南,以使注册会计师和内部审计师也积极参与到企业环境审计的工作中,进一步拓展我国目前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的审计模式现状有效需求,进一步在环境审计需求增加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政府也应该在这方面积极倡导推动内部环境审计与社会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促进审计主体实现多元化,大力推进客观、公正、独立的社会环境审计工作是加快环境审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3.2.2 要增加现行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方面要拓展环境审计范围,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发、对健康的威胁、对外部安全的威胁、物理环境的退化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扩大绩效审计的覆盖面,不仅仅局限于资金财务审计,而要把环境审计的内容拓展到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中列示的环境绩效审计内容:对政府监督环境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对政府环境项目的效益进行审计、对其他政府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审计、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审计、对计划的环境政策和环境项目进行评估等,实现环境审计监督的全面化。
3.3 大力提升环境审计人员素质
环境审计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素质,才能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必须大力提升环境审计人员素质:一是加大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切实有效地激励审计人员学习补充环境科学专业、资源经济专业的相关知识,成为既具有财务审计技能又具有环境相关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二是补充部分相关专业的审计人才。通过招聘部分相关专业人才,补充和调整现有审计人员结构,为环境绩效审计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加强环境绩效审计力度,使审计人员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积累环境绩效审计经验。
结语:环境审计是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审计有着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传统的审计主要涉及经济活动、财务数据及其各项经济指标。环境审计既涉及生产经营活动,还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甚至深入到科技领域,要在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中,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监督,使其防治污染,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在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方向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2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十分突出,不但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对居民的人身健康产生的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指导决策来制定更为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预防措施,但这对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前提是有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因此需要强化环境监测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1 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是为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使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对环境污染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为下一部制定环境保护方案提供资料和指导。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不仅只对环境决策提供支持,还是环境执法时所依照的重要依据。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的相关研究较晚,但近些年的发展较快,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满足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可以归纳为几方面:首先是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监测体系;其次是我国在环境监测仪器方面加大的投入,提升了技术水平,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最后是环境监测已经实现自动化连续监测,解决了传统环境检测操作所存在的问题,提升了我国环境监测的效率,并且在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上也提高明显。
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近些年开展较为顺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加大环境监测技术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质量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对环境污染的快速变化适应性较差;三是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保障环境监测的质量。
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队伍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多学科领域,并且具有极高的专业性,因此对监测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也较高,但目前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还存在综合专业素质较低的情况,导致环境监测质量不能很好的保证,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相关部分急需解决的问题,未来需要提升环境监测队伍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加专业的进行环境监测工作,这是提升环境检测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
2.2 环境监测仪器向自动便携式的方向发展
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使用监测仪器,因此监测仪器的好坏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较大。未来需要研发更加先进可靠的环境监测仪器。目前我国空气和水污染严重,并且这种现状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由于大气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控制较难,因此需要使用更加自动化和便捷化的监测仪器,可以对水环境污染和大气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连续和自动化监测。
2.3 监测管理向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方向发展
今后环境监测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系统具备较多的优势,对与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意义重要。实验室管理系统能够明显提升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效率,并对环境监测管理水平也有提升,实验室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发展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实验室管理系统,对提高管理自动化,提升环境监测管理质量都具有积极作用。
2.4 环境污染物分析向有机污染物的方向发展
通过已经进行环境调查的数据表示,我国工业发展的同时,化学品等有机污染物逐渐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体部分,是治理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一项,因为未来需要在有机物环境监测分析上投入更大,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监测方案和治理工作。
2.5 环境监测技术向现代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未来会向着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是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污染种类不断增多,因此对于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研究还需加强。对于生态监测技术方面,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二是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加大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为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提供支持;三是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还需要多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实际特点,更好的为我国环境监测提供帮助。
2.6 加强对重点环境污染区域的研究
需要积极预防各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重点环境污染事故的分析、监测工作和事故后期的总结、评价工作;其次加大对重点环境污染区域的监测力度,并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确保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3 结语
总之,我国的环境保护需要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同时我国环境监测的科研人员与从业人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多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提升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保证环境监测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温东亮.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制约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8).
[2]姜丽.探讨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3).
[3]刘静,张一凡,方芳.探讨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3).
篇7
前言: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平台成为了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技术传递的基础。分布式的缓存技术具有可靠性高,扩展性强、吞吐性大等特点,为计算机数据的传输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成为了互联网平台云结构底层支持的基础。接下来,本文将对分布式缓存进行详细分析,为计算机技术的完善提供借鉴。
一、云计算的安全及其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近几年,云计算这个名词备受关注,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并且在学术界、政府、商界都给予较大的肯定。云计算可以体现互联网就是计算机技术的思想,云计算可以将丰富的计算机资源联系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计算机模式。云计算也可以为计算机用户随时的进行服务,为IT服务的便利提供无限的可能。云计算因其方便、快捷、经济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瞩目,不仅能将IT业从复杂的工作中解救出来,还能使IT技术更加专注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2]。
但是,目前云计算面临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随着云计算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开始对云计算的安全问题进行担忧,有的客户也不得不暂停云计算的使用。在这期间云计算的确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新闻,如:2009年2月和7月亚马逊网络的瘫痪问题,以及2009年3月谷歌用户信息泄密事件,这些都不得不使人们重新思考云计算面临的安全问题。
二、分布式缓存技术的现状和特点
(一)分布式缓存的结构
分布式缓存技术是采用网状的连接方式将互联网之间的服务器进行连接,数集可以在互联网之间通过数据多副本机制传输。分布式缓存可以实现无中心化的操作控制台,可以在任何一个服务器上登陆以实现对集群的访问、数据的控制、实时的监控等,并且通过操作维护台可以对集群的软件进行升级、配置等服务[3]。
(二)分布式缓存的扩展性
分布式缓存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高吞吐性,通过低延时的访问服务,对数据服务增加节点从而为数据的处理能力进行扩充,并且扩充的应用访问高度透明。例如:将已有的节点A上增添新的数据的数据,可以将B的数据直接添加到节点A上,通过命令指令的传输与传送,实现数据的交换,不断的对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将B的数据扩张到A节点上。
分布式缓存具有扩展性高这样的性能可以使数据得到有效地扩展,实现数据空间的最大化,这样可以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为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储存提供帮助。
(三)分布式缓存的可靠性
在互联网工作中,数据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分布式缓存就是这样一个具有高可靠性的工具。通过使用副本机来实现数据的可靠性能。数据缓存具有N、R、W原则,N代表数据的副本数,R代表读取多少副本才能认为读成功,W写了多少副本才能认为写成功,这三量有这样一个关系:当W+R>N时,可以认为系统是可靠的[4]。
在N、R、W原则中,数据各节点的IP是按照大小组成的有序的循环表,根据第一个节点来寻找其它活着的节点作为备节点,在没有故障发生的情况下,协同器是路由的第一个节点,如果协同器节点发生故障,客户可以选择下一个活着的节点作为协同器,这样通过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可靠性,来保证数据的安全。
(四)分布式缓存的性能特点
众所周知,分布式缓存具有高性能的特点,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传输。分布式缓存平台采用同步接口和异步接口来实现数据的处理。同步接口在服务端实行执行成功返回命令后,可以使客户端应用返回。异步接口则是通过回调函数的方式来确定应用实行。
影响服务端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线粒锁的粒度、执行效率、内存的组织访问方式等。经过反复的实验测试,分布式缓存具有的高性能特点可以对数据的试行进行有力的帮助。
(五)分布式缓存技术的数据一致性
分布式缓存数据的一致性是通过控制数据值副本的一致性来实现数据版本的向量控制,即使数据被传送到不同节点上,仍然可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
在对数据进行操作时,要得到整个副本版号的实际情况,来确保写入数据后保持版本的一致性和最新性。在操作的过程中,协同器获取全部的副本版号,通过确定副本版号是否一致,来界定读取的正误,进而对版本进行更新,为下次的任务做好铺垫。
三、分布式缓存技术面临的挑战
(一)缓存服务性能隔离的挑战
在多个用户运用服务器的场景下,资源竞争会无法满足其中一部分的租户的服务质量,也就存在性能干扰的问题。上述的现象叫做资源的劫持,就是在多租户的环境中出现了资源被霸占的情况,所以如何对各个用户之间采取保障性能的隔离手段成为了重要问题之一。每个用户对资源的需求都不相同,这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可满足每个用户的实际需求。由此可见,面向多租户的缓存服务性能已经成为了当前缓存技术面临的挑战。
(二)缓存策略的适应及管理
缓存策略的制定是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分为替换策略、一致策略等。缓存的适应机制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系统服务性能,提高缓存的适应性。目前,缓存策略面临着两个挑战,一个自适应问题,一个是管理问题。
计算机的专业人才运用跟踪驱动模拟的方法对每个互联网文件进行最优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可以降低空规模,并且优化性能,但需要以牺牲准确率为代价。
结论:综上所述,在解决云计算安全的前提下,对云计算环境下分布式缓存技术的进行优化使信息能够准确、快捷、安全的进行传输。要结合分布式缓存技术面临的现状和挑战,逐步完善缓存式技术的应用,使互联网市场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刘义,陈荦,景宁.基于R-树索引的Map-Reduce空间连接聚集操作[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01(10):136-141.
[2]王攀峰,张涛.基于云计算模型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3,10(15):3717-3721.
[3]郭栋,王伟,曾国荪.基于Memcached的缓存资源集中管理方法[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12(18):62-65.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创业;现状;对策
如今,应届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成为许多有创业想法毕业生的选择。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在众多创业方式中,网络创业近年来成为大学生最受青睐的方式。2015年3月,总理在“两会”上也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作为创业创新主体,大学生无疑是最具生气的中坚力量。2015年7月《网络创业就业统计和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个人网店和企业网店中,大学生创办的网店各占59.7%和71.6%。在这种情形下,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意识如何,如何鼓励大学生网络就业,如何提高大学生网络就业的成功率,如何帮助大学生掌握就业支持政策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大学生网络创业存在的问题
1.缺乏创业意识
现在国家政策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在校大学生大部分缺乏创业意识,在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层面都没有得到完全的认可。现今在校大学生有各种创业类实践活动,但是参加活动的学生大都抱着锻炼自己、丰富课余生活的目的,所以这些创业项目大都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即使有实体阶段,大多数在比赛后也销声匿迹了。同时,很多老师、家长认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至少应该在企业工作几年积累人脉后再进行创业。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创业的热情。
2.缺乏网络创业支持政策
一方面,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许多电脑、手机软件使用良好的同学有利用新媒体平台实行创业活动的想法。同时网络创业具有风险小、门槛低、存活率高、易操作等优点,对缺乏运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特别适合。但是据调查,全国普通高校网络创业学生的比例极其少,不超过1%,这与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20%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具有这样良好的网络创业环境,学生却没有创业意识,足以说明实现网络创业过程中还有许多阻力。在对郑州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创业调查中,有83.56%的学生不知道学校、社会有哪些支持创业政策,更不用提网络创业政策。另一方面,网络发展迅速,虽然网络创业已经纳入国家创业支持范围,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对网络发展规范了解的少之又少。所以一些有网络创业热情的大学生在将创业想法付之于行动时,行动力缺乏也就不难理解了。
3.缺乏系统创业教育
当今各类本科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但从学生创业热情及创业能力都还不高的情况,说明学校、社会层面在网络创业方面的重视程度及普及范围还远远不够。现在大多数学校从大一到大四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为学生进行指导。其中大部分教材在大学三年级的内容中也涉及到了创业的相关知识。但在实际教学环节,由于教师也缺乏创业知识与经历,对创业部分讲解不够深入,大多照本宣科,使得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很难在就业指导课上获得有效的指导。至于学校创业课程,也大多停留在公选课阶段,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创业类问题,学校也是在出现问题时,再想应对方案。另外,一些学校请社会上的创业精英或校友来学校开展讲座,但由于讲座时间短,学生的实际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有效解决。
4.缺乏创业资金
创业之初,由于企业运行不完善,人员也基本是大学生同学,借用学院提供的办公室或宿舍开展创业活动。但当网络创业进行一段时间后,之前不规范的问题就会日渐凸显,特别当大学生迈向社会,少了学校资源的支持,固定成本会骤然增加。同时,随着网络创业项目的需要,技术开发使得其资金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毕业生们创业之初大多由于缺乏资金,在信誉度高及正规融资平台抵押资产,而银行出于风险原则通常会拒绝他们的贷款请求。众所周知,资金链是企业存活的血液,缺乏资金的毕业生创业项目必然难以生存,这也是阻碍大学毕业生网络创业的阻碍之一。
二、大学生网络创业政策建议
1.重视学校网络创业教育
高校肩负着培育创业人才的重任。现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各种应用软件加入门槛低,见效快,为网络创业提供了良好契机。首先,学校应当对网络创业给予高度重视,为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学校应当开展系统的网络创业教学,从电子商务、创业风险教育、网络安全、电子营销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与指导。学校可通过建立导师制、创业导师群等方式对大学生提供指导。第三,学校应设立网络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及创业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挖掘学校里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扶持和专业指导。同时要在比赛的各个环节邀请企业家、风险评估家参与,从实际创业角度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比赛后协助学生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全方位的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保驾护航。
2.培养创业师资
学校创业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培养教育,网络创业教师团队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网络创业的效果。高素质的创业师资队伍是成功培养创新型网络创业人才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应当积极转换传统教育观念,拥有一支高素质、强师资的网络创业教师团队。网络创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例如软件开发、电子商务、电子营销等。高校应当结合教师自身专业及兴趣,迅速组建起一支专业技能突出的创业指导师团队。当今社会上也有许多创业资质考试,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创业指导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在招生就业部门设立专项基金,培养有网络创业热情的年轻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指导能力。同时组织创业团队教师到全国有名的创业孵化基地实地考察、学习,掌握最新的网络创业政策及知识,共享网络创业成功案例,使教师在遇到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时,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过程,都可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3.完善高校网络创业政策
国家已经相继出台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更为重要的是,此次明确将网络创业就业者正式纳入国家创业就业扶持政策的范围。但这些网络扶持政策要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创业者,还需要各地方及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进步一完善网络创业政策,并切实抓好网络创业政策的落实工作。高校应在教育厅领导下,尽快通过制定细则、简化程序、设立专项资金等具体措施,落实并逐渐完善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就业扶持政策,助力学生创业梦想。
大学生网络创业还存在着种种问题,社会各界应以一种积极地心态来看待,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想创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多方面了解政策。还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使大学生网络创业活动有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阿里巴巴商学院网络创业研究中心.大学生网络创业现状与趋势: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R].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李萍. 对当前青年大学生创业理性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08,(3).
[3]刘晓明.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研究[J].吉林教育, 2012.
[4]刘宏,邢赢文.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网络创业[J].教育与职业,2014,(20).
[5]朱广华,陈万明,沈召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文化与创业政策的反思与调试[J].高教探索,2015,(6).
篇9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1-0144-2
1.我国环境监测现状
1.1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发展迅速
1.1.1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随着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 我国在探索研究自动监测技术手段上也做了很多工作, 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我国有约 70 个城市建立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在 31 个省和 10 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开展了全国环保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卫星通讯系统的建设;在淮河流域及部分省市开展了污染源废水和废气在线自动监测试点工作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1.1.2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发展迅速
全国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环境监测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开展了涉及环境容量、排污许可、空气污染预测预报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1.1.3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形成
我国已有各类方法标准 400 余项, 多数污染因子均已有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标准, 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和环境质量报告制度。在一些区域进行的预计污染物调查研究及部分城市开展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在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极大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
1.2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2.1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尚存问题
环境监测队伍素质与紧迫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发展不协调。环境监测人才的引进、管理、培养等缺少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导致我国多数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监测人员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缺乏复合型高级监测人才。一些新的科学技术被逐渐应用到环境保护工作中,监测技术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完善,对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要求我们的监测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业务知识。
1.2.2资源配置不合理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先进的仪器和设备, 如果缺乏, 那么监测工作只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不到发展,即使业务水平再强的监测人员,不能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 也难以完成高质量的监测任务。
我国环境监测在资源配置上存在 2 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配置手续、制度上的不健全,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特别是一些基层监测站的仪器
1.2.3监测技术能力不足,未能有效控制监测质量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大多数仍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要的监测手段,各级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重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忽视环境监测的全过程质量管理,监管力度不够,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薄弱, 使环境监测质量体系得不到有效的运行。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环保机构及主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对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偏于末端治理,即只有哪里出现了污染,才到哪里调查监测,因而造成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一直处于被动的污染监测阶段,没能切实做到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全方位的超前服务。
2.2监测经费投入不足,监测设备陈旧
环境监测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必须配备先进的监测和化验设备, 监测仪器设备既要反映仪器本身的性能, 又要反映监测和污染治理效果数据的可靠性。经费投入不足,导致监测站的设备不能得到更新、更换、添置,大多数仪器设备处于淘汰半淘汰的状态,缺乏与形势要求相配套的设备,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污染物种类的增加、浓度的变化,原始的监测设备远远适应不了现有监测任务的需要,更谈不上为环境管理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决策依据。
2.3监测人员配置不当,影响监测工作
环境监测工作对监测人员要求很高, 需要懂技术、业务精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但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把各级环境监测站看成了“执法的二线”,把环境监测工作当成了软任务,在人员配备上重视程度不够,随意降低监测人员选择标准,甚至把专业不对口、年龄偏大的人员安排在监测部门, 致使环境监测站无法完成繁重的监测任务,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监测工作不被人重视。
3.环境监测的发展对策
3.1提高对环境监测地位、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既关注化学物质的污染, 又同样注意到辐射等各种物理因素所带来的危害;不仅关注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而且也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给生态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关注常规的污染物质,也越来越关注痕量污染物质。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法制建设,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实施行之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排污收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等制度,而这些制度的建立,首先就需要我们加强环境监测工作,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为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2资金投入增加,完善监测设备
环境监测工作必须配备精良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相应的测试手段,这就要求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部门和各级环保部门的支持,力争将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全额纳入同级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并做到逐年有所增加,有条件的还要积极开辟新的经费来源,充分利用各种援助资金、民间资金等。
要根据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 完善环境监测购置仪器的调研、审批手续,有计划、有组织的配备、更新、更换环境监测设备,加强环境监测的技术装备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向测试手段多样化、 技术规范化、信息资料计算机化的方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3.3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
环境监测是准确地测取数据、 科学地解析数据和合理地综合运用数据的过程,准确、可靠、可比的监测数据是环境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 是环境管理的依据。 这就要求我们环境监测队伍必须是一支各方面素质过硬的队伍,首先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要求我们的监测人员熟悉国家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熟悉监测技术,掌握监测质量保证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并且要善于分析总结数据变化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3.4加强制度建设,督促监测部门履行职责
首先,要落实环境监测责任制。各个有关部门要切实完善和落实责任措施,对未履行职责、措施不到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督促环境监测站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客观,维护环境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性, 必须严厉打击监测工作中出现的失职渎职的行为。
4.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监测数据需求种类的多样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就为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同时,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眼睛和基础手段,环境监测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学聪.发挥环境监测在环保中作用的浅见[J],大庆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篇10
【关键词】雾霾治理;环境治理;现状;措施
一、背景
今年入冬以来,雾霾多次笼罩我国大部分地区,各地建筑物隐入白雾中。有数据显示,最有害的污染物之一PM2.5的浓度为比世卫组织规定的24小时安全水平高20多倍。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面对如此严峻的雾霾情况,必须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改善环境,解决雾霾环境问题刻不容缓。
二、雾霾天气的现状及危害
9月以来,我国中东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环保部门数据显示,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到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
雾、煤烟、汽车尾气、建筑粉尘以及工业排放的有毒混合物滞留空中。城市的天空再也看不到蓝天白云,近在咫尺的人和物变得朦朦胧胧。一些人因此感到喉咙痛、眼睛刺痛、头痛等不适,医院呼吸科人满为患。全国多地出现的雾霾天气还让一些航班停飞、剧组停拍外景、污染企业停产。
由此可见,雾霾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因此,解决雾霾问题,缓解空气状况已迫在眉睫。
三、针对雾霾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政府针对雾霾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1. 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的建设。
2. 要求企业减少污染供需。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环境的重视程度,排点减排企业,要求重污染企业停产,切断污染源,降低生产负荷,减少污染供需。
3. 加强监管力度。我国不少城市环境治污目标仍然偏离颗粒性雾霾治理。多年来,我们在环境治污方面向西方标准看齐,如长期把欧2、欧3、欧4甚至欧5标准付诸监管细则,不符合上述排污尾管标准的车辆不能出厂,不达标的烟囱推倒、迁移。将监管落到实处,加强监管力度,带动社会从细微处着手治理雾霾。
(二)社会针对雾霾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社会方面应对雾霾问题,可加强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提倡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能减排,呼吁减少露天烧烤等。号召群众真正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自发自觉地为环境保护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个人针对雾霾问题可采取的措施
1. 雾霾天气少开窗。
2. 外出戴口罩。外出戴上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的肌肤。
3. 适量补充维生素D。冬季雾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线照射不足,人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必要时可补充一些维生素D。
4. 饮食清淡多喝水、补充维生素。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
5. 最好不出门或晨练。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病情,甚至引起生命危险。
四、环境治理措施――调节能源结构
为探寻导致雾霾的罪魁祸首,一些环境学者将矛头指向以化石燃料、尤其燃煤为主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要求加快经济转型、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呼声不绝于耳。
调整能源结构能有效改善环境,治理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两个目标,应当并且完全可以并行不悖。如何做到,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极大,而天然气所占的比重极低。调整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传统能源消费的比重是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也是其重中之重。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1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呈现出“煤炭一头独重,天然气无足轻重”的特点;而同期美国能源消费总量基本形成“三足鼎立、石油稍重”的格局。在能源结构调整中,我国应当逐渐减轻对煤的依赖程度,大力推进天然气的利用。
(二)积极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增强中国能源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保证中国在未来的国际能源产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还可以满足广大农村地区人口的能源需求,减少森林过度开采和植被破坏的现象出现。同时,中国还应大力推进海洋能、氢能、燃料电池、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的开发,扩大能源的利用范围。
(三)大力开展节能环保,实现低碳消费。
保护环境、治理雾霾,重要的是增强个人的环保意识。每个人都应行动起来,将环保节能的思想带到生活中,从小事着手,如随手关灯、废物利用等。大力开展节能环保,实现低碳消费。
五、结语
雾霾天气的出现,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出行与生活,甚至已进一步影响到了我们的健康。雾霾治理如今已上升为环境治理层面,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环境治理现状的不足。因此,应积极关注雾霾等环境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的来说,环境治理不应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而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的同时,顾及到我们安身立命的环境,协调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游丽琼,付萌萌.同呼吸,共担当[C].2013-3-25.
- 上一篇:创建健康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 下一篇:幼儿园后勤工作总结汇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