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趋势
优美的城市环境,宜人的道路园林景观是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工细琢的园林式的道路园林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它所体现的姿态美、意境美、蕴含着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与升华,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具有生命力,是衡量现代化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的标志。
1.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
(1)城市道路景观不同于公园小景观, 道路景观的观赏主体主要是处于运动的汽车 、路上的行人,它是以园林植物为载体,通过植物在绿化带内的有序列的动态韵律设计配置,形成整条道路线型的相对动态景观带,给人以动态视觉美感,此为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特点。也就是说,公园小区的静态景观不适宜设计到道路景观中来。
(2)设计原则:城市道路动态景观也是道路景观,应符合以下设计原则:
①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司机的驾驶疲劳度等,创建舒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②动态美学;动态景观是视觉运动变化中的景观,其决定因素就是视觉变化的速度,因为速度决定动态景观变化的尺度。
③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以本地树种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并考虑城市土壤条件、养护水平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绿地植物,形成稳定优美的景观。
2.对道路园林认识及设计上的误区
(1)要“生态不要美感”,这其实只强调了功能性,而忽略了园林的艺术性。只要生态就好,忽略了道路内在的视觉美学要求。尤其是现在的快速路园林建设,只要求多种树,园林美学要求不高。
(2)对“自然生态”的理解有误解,植物配置设计粗糙,施工出来的效果凌乱无序,并将其当成所谓“自然”,其实是毫无观赏动态美感,降低了园林艺术水平。
(3)动静态景观错位,将公园小区的静态美用于道路上,做得过于繁杂。不但可能影响交通安全,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4)植物生长有其本身的自然规律,城市道路绿化片面追求初期效果而种得过密无视了植物未来自然生长的空间,或者对灌木加以修剪追求所谓人工美。
3.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3.1景观定位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定位应根据其市政功能作用不同,分为主干道与一般道路,其中主干道中又根据设计时速不同分为城市景观路、城市快速路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对以上道路尤其是园林景观路及主干路的绿化进行景观特色规划。景观定位与设计时速有很大关联,而动态景观尺度决定于速度快慢,因此景观定位通过设计时速影响动态景观的变化尺度。
城市景观大道:园林景观路是城市道路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点,行车设计时速一般
3.2景观分段
景观分段从宏观上来体现道路的动态景观变化。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具有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可使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提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道路全程较长,按用地环境分布有多个路段,各路段的绿化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环境特点,景观上得以丰富。
城市道路周边用地分为居住区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山林地貌等,根据每一用地情况,园林设计上有所变化,使每段均有自己的景观特点又相互联系,以丰富道路景观、呼应环境。
4.动态园林景观与植物配置关系
景观分段从宏观上体现了一条道路的动态园林景观变化,一景观段的植物配置则从微观上构成了城市道路动态视觉变化基础。道路动态景观强调的是立面变化的感觉,即植物疏密感、高低错落感,这比漂亮的平面图案更有强烈视觉美感。其设计遵循统均衡、节奏和韵律、尺度和比例等美学原则,植物配置体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结合的美学思想。
城市道路绿化带中与动态景观变化紧密关联的主要为中间绿化带、主辅分隔绿带、红线绿化带。每种绿化带根据视点所处位置不同其配置设计手法(韵律控制)也有所不同。
4.1中间绿化带动态景观
中间绿化带位于道路中央,与超车道相邻,它在所有绿带中具有重要地位。首先起到防眩光的生态功能,因为在中间分车绿带上可合理配置灌木、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此外中央绿带还是体现一条道路景观特点的重要空间。中间绿化带以双向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因此中间绿带应有两个观赏面。中间绿带主要由一个个主景植物串连而成,主景植物一般由大灌木、乔灌组团构成,每主景之间的差异通过配置形式(遵循美学原则)、植物种类来体现。这就要求设计者须熟悉每种植物的形态、特性及其相搭配后的生长状态等,才能把握好施工后的园林效果。
4.2侧分隔绿带动态景观
侧绿带位于主车道两侧。同样以运动的汽车为观赏视点,但侧绿带不同于中间绿带。因为它位于均速道旁,侧绿带尺度变化受景观定位影响相对于中央绿带比较小。两侧分车绿带对非机动车有庇护作用,其绿化所起的滤减烟尘、减弱噪声的效果最佳。当绿化带超过4m时,宜乔、灌、地被植物以自然的配置形式复层混交,扩大生态绿量,但同时要高低错落,注意避免生成一堵绿墙,不利于污气扩散。从车 道起向外由低到高呈梯状,形成良好行车视野。
在侧分隔绿带复层植物配置里,上层乔木在纵立面上通过不同乔木强调林冠线的错落变化,形成本绿带的变化景观特点,但树种无需复杂,选高低不同的乔木搭配可丰富立面;中下层植物配置则可丰富些,通过不同叶色、花色灌木配置组合到一起,但注意灌木生长速度之间的互相影响,其中上层乔木作为主景应选择形体较美的乔木为主景。侧绿带一般与路口相连,植物配置形式的变化刚好以此为界,适当的跳跃,有助于弥补均速上视觉变化不足;如果路口间的距离过长,则以200-300m为变化的长度,并随道路设计时速有所变化,时速越高,变化长度越长,反之亦然。
路口侧绿带上植物配置尽量简单,简单到只铺草皮都可以,因为形式简洁,使驾驶员容易辨别穿行道路的行人,否则容易干扰驾驶员视线,尤其在雨天、雾天影响更大,一般路口简单绿化延伸长度由行车速度、反应时间及刹车距离来决定,一般景观路为20-30m,快速路至少50m。
展望;当前城市道路园林设计趋势:
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
一?概念描述
城市道路景观涵盖城市道路景色和人造景色。园林是在一定的城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等途径创作而成自然优美环境。园林设计包括构思立意、自然地形地貌的利用和塑造、园林建筑布置、园林小品、园路和场地、园林植物、置石等。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交融。是对人性和空间的探讨,是对自我寻求梦境的创造和再造。绿化是建设公园绿地的行为,城市道路景观不仅是道路绿化,还要顾及园林城市建设,体现城市的文化和艺术。
二?道路景观功能
(1)城市道路景观反映城市的特色,代表城市的形象
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框架,是城市景观的血管,在城市交通运输,购物,交往中,都离不开城市道路景观。由于每个城市所处地理位置及形成年代的不同,其道路景观也不同,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增加,有的城市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四周发展,有的脱离老城在附近另辟新城,有的新旧城结合,不论哪种形式的城市,其道路景观都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历史事件和矿事。可以说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历史,蕴涵着城市的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特色。如:商丘的阏伯路,是以商丘历史名人阏伯的故事而建成的。
人们对道路的感知不仅涉及路面本身,还包括道路两侧的建筑,成行的行道树、广场景色及广告牌、立交桥等。它们形成了道路景观的整体形象,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来说,道路景观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对于外地的旅游者和办公者来说,他们停留的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在街道上度过,因引街道就代表整个城市经这些外来人员的形象。
(2)城市道路是展示城市景观的舞台
一个城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道路的宽窄,街道两侧建筑物的体量和风格 ,色彩各异的广告牌和指示牌,独具特色的绿化、小品、设施,以及路是穿梭的车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们,或驻足聊天或者热闹的市民…… 这些城市道路上的情景往往成为这座城市景观的代表。如商丘老城内的中心道路,两侧传统风格独特的建筑物,与街道轴线上的古城门一起构成商丘特有的城市景观。
三?城市道路景观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由窄变宽,道路景观不断改善。但城市景观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商丘市的城市道路。
(1)基础设施不健全
商丘的多条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现状,仅仅考虑道路交通的基本要求—对路面的要求,忽视街道各种设施的建设,如交通标志,街道照明,给排水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2)环境效果差
如商丘文化路、团结路,道路绿化系统不健全,对缺损绿化修补不及时;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没有特色;广告随意乱贴;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的精心的设计。花坛之间出入口太多,行人随意走动增加交通的危险性,道路设施缺乏系列化、标准化设计,环境整体效果差。
(3)道路环境“重车不重人”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桥、过街地道和人行横道线,行人不得不冒险横穿街道;许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宽机动车道,步行者不得以而进入机动车道,从而增加了交通的危险性;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缺乏应有的隔离设施,人们步行缺少安全性。
(4)道路设施水评低下,缺乏公共活动场所
道路照明满足不了交通需要,地面铺装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质量低,如商丘的团结路、文化路、人行道的铺装破烂不堪,尤其下雨天走在上面常溅一身泥,不能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缺乏为残疾人、老人、儿童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为路上行人服务的辅助设施,如公共厕所、路标、交通图、公共电话亭及必要的休息空间等严重短缺,人行空间少,缺乏街头广场,人们在城市街道上找不到可以安全停留的场所。
(5)道路建设缺乏个性,不管城市历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各式建筑层涌而现,使得道路失去了个性。道路两侧建筑的色彩、材料、形式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性。
四?道路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因为人群是道路的主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决定着城市的未来。一个好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者要处处为人着想,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要求,反映不同的观念。
4.2?整体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的设计要从地城市的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要体现和展示城市的形象和个性。
五?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分析
(1)道路形式设计
城市道路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商业步行街和其他步行用道。它们都有自己的景观特性。但他们又有许多共性,如方便性、可识别性、观赏性、安全性、适合性。交通性道路,设计者要以直线和大半径的曲线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建筑和结化树木的高度与街道宽窄产生空间感受,为流动的车辆提供便利畅通的服务;步行街是交通性街道的延续,在设计时要注意合理使用收放的手法,如在加宽的地方设置一些园林小品如小型喷泉、雕塑,增添步行道的自然情趣。
(2)广告牌、周塑小品和设施设计
广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道路广告在现代城市景观中起了重要作用。广告的作用在于宣传,它需要强调刺激,尺寸较大,常常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广告要严格审批。但如果街道广告和雕塑小品结合,既增添了不少乐趣,又节省了空间。雕塑小品、功能设施应当摆脱陈旧的观念,创意领先,形式美观,功能多样,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设计思想要轻松、自然,有趣、活泼。如将电话亭、座椅和标示牌艺术化。
(3)城市街道绿化设计
篇3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道路绿地;广场绿地;绿地设计
一、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园林景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由于我国客观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城市发展历程较短,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我国发展时间却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程度和水平都十分有限,很多时候都没有深刻了解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与精髓。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渐渐脱离了最根本的人性化和功能化,朝着形式化、样式化的方向发展,这种错误的设计方式不仅影响了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品质,而且还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二、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绿地设计研究
1、绿地设计要与城市道路景观相协调一致
城市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因此,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也应当与城市道路景观相协调一致。目前各大城市的交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系统,主干道、次干道、居民居住区道路等等,构成了城市道路系统。交通性质不同的道路,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要素也不同,也因此,道路绿地设计中涉及到的道路建筑、绿地小品等元素也应当有所不同。不论是在绿化植物的种类、绿化植物的树形,还是在植物的种植方式上,都要与城市道路景观相一致。
2、发挥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
城市道路绿化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局地小气候,同时能够起到降温遮阳、防尘减噪的生态防护功能,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绿地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城市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合理种植植物群落,科学设计布局,要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
3、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与城市交通相协调
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特别注重适用性,这种适用性是指道路绿地景观不能对城市道路交通本身的运输功能产生阻碍,不能阻碍道路交通指示牌,也不能对交通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要与城市交通相协调。
4、科学的选择绿化植物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尤其是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环境和土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树种。
三、城市园林景观中广场绿地设计研究
(一)城市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条件
城市广场绿地设计的基本条件指的就是城市广场的性质。纪念性广场的最大特点是在广场中心或者是两侧比较显眼的地方设置具有纪念意义的主题建筑,对纪念性广场绿地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纪念性广场的意义。而作为一个城市象征的集会性广场则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供城市居民休憩、娱乐,在对集会性广场进行绿地设计的时候,要根据集会性广场的性质,用水泥、石板进行铺设,植被绿化相对较少,满足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交通性广场是城市交通连接的重要枢纽,在对其进行绿化设计的时候,既要保证广场绿化的观赏作用,也要满足其人流集散、管理交通的作用。
(二)城市园林景观中广场绿地设计的原则
首先,广场绿地设计要与城市园林景观整体要协调一致,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广场绿地成为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广场绿地设计要考虑到广场的功能,要与广场功能基础设施相一致,在建设广场绿地的同时,促进广场功能的更好实现。另外,要设计整体性强、层次性明显的广场绿地系统,要充分的利用广场本身的层次空间形式与周围环境,通过绿地设计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广场绿地空间体系。当前,广场绿地设计要选择符合当地环境的绿化植物,要通过合理的规划,保证广场绿地景观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三)城市广场绿地种植的主要形式
集团式种植、排列式种植以及自然式种植是城市广场绿地种植的三种主要形式。作为整体模式的一种,集团式种植能够将不同的植物进行组合,能够很好的达到广场绿地设计的艺术性和丰富性要求。而排列式种植作为广场绿地中比较常见的种植方式,通过确定植物间的种植距离能够达到隔离空间和分离道路等功能。自然式种植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借助植物空间角度的相对性,营造出变化多样的绿地景观。在实际的广场绿地设计中,要根据广场的性质、绿地设计的要求和人们的需要,在不同的广场空间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四、结束语
城市园林景观是人们对城市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当前大力提倡绿色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道路绿地和广场绿地是城市园林景观的核心,要根据道路和广场的功能和性质,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设计具生态功能好、观赏性强、人文历史性丰富和文化性明显的绿地系统,建设更好地城市园林景观,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涛.城市园林景观中道路与广场的绿地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篇4
Abstract: Scenery zone of urban garden is comprehensive response of city's spirit and cultur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e landscape of current urban road, the described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road design and design methods.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风光带;规划设计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scenery zone;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89-01
0引言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城市的整体景观,反映城市的绿化特点与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发展前景。
1我国道路景观带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还存住着许多不适宜城市发展的问题,诸如道路景观雷同,特色不明显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景观设计中没有以人为本,缺乏人性化道路景观空间。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只注重景观效应,往往忽视了人的感受,而这恰恰是道路景观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②缺乏系统性,协调性。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由于受到历史、文化、经济、政策等问题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没有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很好的协调统一,没有统一而又有序的景观,使其缺乏系统性。③绿量不足。城市由于既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对道路绿地进行拓宽,进行绿化的范围有限。而在绿化上也表现出绿化设计手法形式简单,绿化树种单调,生物多样性不足,趋同性比较严重。④功能设施不健全,环境质量差。在道路交通环境中只考虑道路的交通功能,忽略道路两侧各种设施的完善,建设道路绿化系统不健全。沿街建筑形式杂乱无章,墙上广告随意乱贴等等,城市道路环境“重车不重人”,交通繁忙路段缺乏停车点,以致停车挤占人行道。
2城市道路景观带设计
2.1 设计原则在道路景观带的设计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三结合,即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观赏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相结合。
2.2 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城市道路景观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以优化生态环境为中心,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构成有相当规模的道路生态系统,以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为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3 树种的选择上要根据地方气候条件,坚持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原则,合理配置,进行结构优化如果盲目引进外乡树种,会造成成活率不高,而且后期的养护费用也较高,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后期要加强养护,做到科学种植,科学养护。
2.4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在道路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要素的运用,让城市道路中的硬质景观融入自然并与自然共存,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
3设计主要内容
3.1 道路线形景观设计道路的选线、定线是道路景观的设计的首要工作,也是整个道路景观设计工作的基础。线形设计时除了考虑规划红线外,还应综合考虑原有的建筑及周边环境、道路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等对新路布线的影响。道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布线时应强调,既能使它融于自然,又要设法利用自然,同时还要尽量解决自然中的不利因素。其次,道路是一条狭长的线性空间,如果设计时要充分估计使用者的感官,如果设计时只是单纯的追求一致性,很容易引起人的疲劳和精力不集中,这在交通道路上是危险很大的。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在线形设计上,要结合周围的山水地形,形成变化丰富的节奏和韵律,给人们的感觉富于变化,感官上得到刺激,精神保持在一种愉快的状态,使司机保持警觉和兴奋,游客可以得到持续的美的享受。
3.2 道路节点景观设计道路节点的设计必须服从街道绿化的总体规划,应适应空间环境的秩序,并成为街道绿化的风貌特征。首先应使道路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在道路节点处进行合理的景观布置并适当绿化,并能通过各种栽植样式和不同树种的选择等手段进行视觉诱导,可以提高节点的识别能力和欣赏价值,对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道路节点的造型、创造有特色的道路视觉景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3.3 城市道路绿化应坚持局部和整体的统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应从城市的整体布局出发,统一考虑,同时根据路段不同情况,力求因路而异、各具特色,形成变化多样又整体统一的道路景观。道路绿化植物具有分割空间、组织交通、提供绿荫、滞尘、减噪、吸收有害气体能等功能,在植物的选择和布置上应根据道路的性质,结合实际的功能全面考虑。
3.4 人行道的景观设计由于城市人行道众多,且是依附于街区而存住,不同街区具有不同的功能,那么其人行道的使用功能和景观功能必须与之相适应,在规划上必须予以明确。人行道铺装的设计需从色彩、线条、纹理几个方面考虑。在设计时要与周围色彩环境统一考虑,而且要注意与当地的审美文化相一致;铺装设计时要注意运用线条使路面与周围环境结合成为整体。总之,城市道路绿化不应过于简洁化、程序化、模式化,按照艺术多元化的原则,应以丰富多彩的植物种类及多种形式的配置方式,要注重城市景观与城市文化的和谐,城市文化是城市获取生命力的根源所在,要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与景观文化的和谐统一。
4结语
对于植物造景的概念,我国很多学者对此做过分析研究,如何平、彭重华、过元炯、苏雪痕、王磊、汤庚国以及牛晓成等都下过定义,从内容分析,大意一致。认为植物造景是指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园林美学原理和环境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创造景观优美及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功能的植物景观。具体来讲,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材料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城市道路景观带是进入一个城市的首要印象,其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水平高低直接代表该城市的绿化水平与精神风貌。因此,研究一个城市的道路景观带规划设计的思路、方法和理论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成熟的道路景观带的规划理论体系必将会成为待建城市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园林规划师进行新的道路景观带的规划设计从设计理念上提供帮助和启迪。
参考文献:
[l]赖涛.探索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J].重庆大学,2006.
[2]郗娜,姜东厚.城市景观路生态原理应用实践[J].辽宁交通科技,2005.
篇5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随着杭州提出的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2008年始,桐庐提出了县域发展目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挥”潇洒桐庐”山水特色的内在要求。明确了县城商务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即在沿迎春南路区块形成融传统人文景观与现代建筑、集商务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商务区,形成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并逐步成为县城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企业总部的集聚地、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资源的集聚区,现代建筑楼群的集聚区。
新桐庐印象的塑造是以景观更新、城市更新来有机推动桐庐的城市化建设进程,营造城市发展新环境;开拓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拉动桐庐产业经济、旅游经济、休闲经济的发展。
一、 迎春南路景观的设计定位与设计风格
迎春南路的设计方案采用“现代、简约、明快、大气”的设计风格,确立“迎春南路——桐庐城市CBD景观”的景观概念导向,营造“十里迎春商务街”的自然山水生态景观和高品质城市CBD景观,旨在提升桐庐的人文魅力和城市品位,着力打造一条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中心为一体的现代生活品质精品示范街,塑造城市新形象,表现“新桐庐印象”的秀美,表现“潇洒桐庐”的气度和力度。
二、迎春南路景观工程概述
迎春南路景观工程,系2008年—2011年桐庐县营造“十里迎春商务街”的重点建设项目。迎春南路总长约5.0公里,自杭千高速出口—320国道—滨江路CBD景观商务区,景观研究范围约86.08公顷。杭千高速出口区段的绿地景观建设于2008年—2010年,起自高速出口至320国道,全长2790M,区域面积55.08公顷。迎春南路商务区段景观建设于2008年—2011年,南起320国道,北至富春江二桥,核心区域的规划范围约31.0公顷。
三、迎春南路景观的设计技术及创新分析
1、设计思维上的技术创新
(1)充分遵循桐庐县城市总体规划关于城市的总体设计要求,以“特色性、生态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地域性、适宜性、经济性”为设计原则,设计突出“山水桐庐”的城市性格。
(2)充分解读、分析道路的景观属性,从“道路功能,景观形象,自然生态,休闲游园”展开项目设计,探求技术创新,合理、准确地加以景观设计定位。
(3)方案设计思想明确,依据“山城相融、和谐相生”的城市理念,突出功能性、文化性、景观性、地方性,强调山水、生态、人文、休闲的渗透,营造使人参与并感悟桐庐地域特色的景观。
2、设计手法上的技术创新
(1)合理组织设计结构与设计布局,使景观收放有序展开,由自然山水的生态景观向现代城市的商务景观过渡。
(2)景观营造手法现代、简洁、活泼、开朗、通透,体现了设计者“梳山与理水”,“生态与城市”相结合的景观设计理念,绿化规划合理,景观效果大气、现代、开放、融合。
3、景观表达上的技术创新
(1)本项目充分利用并衔接周边的自然缓坡山体景观,强调地形营造与自然山体、植物造景的结合,实现了地形、绿化、道路及桐庐自然山水的有机融合,尤其在地形设计上作了技术创新与优化组合,注重景观绿地空间的整体性、统一性,强调整体景观风格的控制与把握。
(2)植物造景手法丰富,讲究植物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利用、结合原生植物资源与乡土树种,配置与优化林相结构,强调季相分明,色泽和谐及整体绿化景观的协调统一。
(3)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经济可行,着眼“绿化、地形、土方、时间、资金”的统筹平衡,强调以绿化为主,考虑风景林的设计与风景作业道的景观介入,保证植物在低养护工作量下良好生长,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着力建设一条经营与养护并重、经济性和可实施性相结合的景观道路。
(4)充分考虑人性化,组织方便、安全、舒适的动静景观游路系统,达到城市车行道路系统与景观游路系统的完美契合,在景观细部、绿化色彩、景观断面、地面铺装、植物配置上寻求精致、个性与统一。
(5)合理配置绿化造景中的植物色彩、灯光色彩、材质色彩、铺地色彩,注重形成本项目独特的景观色彩体系。
四、设计操作实务的分析
1.注重场地的合理布局
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场地的合理布局,在设计上要求场地与周边的环境融合为一体,形成统一的设计理念。需要设计师以专业的眼光去发现并利用现有的场地进行合理布局。对场地景观资源加以充分发掘、利用。
2.注重景观设计的空间性
设计注重硬质实体景物与软质实体景物的和谐处理,并注重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3.注重景观设计的季节性
景观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季节性,景观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发展的,是有生命力的。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季节变化的特点。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应该是动静结合,动静相宜。
4.注重景观设计的生态性
生态价值观的确立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原则。需要以尊重环境状况、理解自然的态度来对待景观,通过园林景观作品来体现生态理念,使社会公众体会到生态环保的重要意义,在设计与生活时尊重自然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意义。
5.注重景观地域性特点
“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突出地方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乡土文化与美学融合,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张琰.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现代园艺,2012,(20).
[2]朱昌春. 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式[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9).
篇6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由于园林绿化涉及的植物种类很多,且整体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种植绿化不仅可以稳定城市绿化生态系统,还可以使城市更具有生气、具有文化艺术感。
1生态园林及其植物配置的意义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物种之间的竞争的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在生态系统中,各个植物之间会由于因地制宜的因素自动配置在同一个生活环境,形成一个新的群落,渐渐地会通过长时间的和谐共处,共同享受同一地方的土地空间、阳光、空气,最后逐渐地形成稳定的群落。经过多年从事园林设计工作经验得知,植物的合理配置对园林绿化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与普通的农田防护效果、果园配置以及花圃的设计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园林设计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更能展现出其的艺术感。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植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以及它们的艺术感的配置,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1]。
2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2.1主题原则
在设计园林配置时,设计人员应当确定好绿化的主题内容,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主要的需求交接种植乔木、灌木以及花卉,衬托出主题。
2.2整体优先原则
在城市园林配置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文化历史及城市的自然环境进行绿化配置,并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呈现出城市园林绿化配置的多样化,符合绿化城市的创建要求。
2.3适宜原则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两大“适宜”原则,即适地适树原则与环境协调适宜原则。适地适树是指:在选取树种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土壤质量及气候条件等,否则会影响植物的成活率,从而增加了后期的养护费用。与环境协调适宜原则是指:在植物配置过程中,无论是线条、色彩还是植物的形体都需要结合周边的环境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满足人们视觉需求[2]。
2.4经济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工作中,一定要控制好绿化成本的投入,如今我国提倡以经济节约型为目标的发展道路。因此,有部分人提出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应当结合水果树种植相结合,这想法虽是甚好,但是设计公共绿化地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美感,还与我国提倡的经济节约型目标不符合。
2.5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以自然环境为中心,符合生态学系统的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为了植物之间及各个群落之间能够和谐共存,共同和平发展,从事园林艺术配置的工作人员应当要掌握植物生态学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搭配,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美感,从而还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3]。
3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
3.1合理的配置
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掌握好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惯及他们的生活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植物种植的成活率,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美化效果。为了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根据种植环境以及土壤的质量进行选取,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植物尽快适应种植地的生长条件,确保植物的成活率。此外,还需要做好日后植物的养护工作,这样才能使得植物更快、更好地成长,早日达成美观效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3.2保证多样化的植物种类
园林植物的多样化设计可以使园林绿化更具有美感,能更好地突出城市园林的立体感。在植物配置种植过程中,应当选取多种不同的习性以及形态的植物进行交叉种植,并且要保证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色彩的协调性,这样才能突显出园林的多层次、多色彩的特征,才能勾画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生活环境,使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可以感受到原生态的美感。园林的多样性特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吸引各种动物,使动物拥有自己的家园,可以促进动植物之间的和谐共处,实现生态平衡。
3.3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
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便于日后养护管理,又可以减少由引种、迁移、运输而造成成活率低的问题。由于乡土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特征都已经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比外来的植物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所以选择乡土植物可以在保证园林设配置的稳定性的同时,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国很多地区以及开始实行开发本土园林种植。例如,我国赣南地区种植的榕树、香樟等,都是采用选择当地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不仅可以呈现出当地的植物特色,还实现了群落的生态特点。
3.4根据季节变化,合理选择植物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或夏季是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季节,一到秋季时分,很多的植物都会渐渐枯萎了。所以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季节因素,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选择不同的绿化植物,使生态园林建设没有季节之分,使城市园林无论是秋季还是冬季都能满足绿化需求,使城市园林一年四季都能发挥着生态效益。
3.5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
为了园林绿化具有立体感,让人们的眼球更具有美感,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花朵与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交叉种植多种且颜色各异的植物,这样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绚丽多彩的花朵,还可以观赏到绿油油的树叶。为了突显园林的层次感,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配置一些形状各异,颜色深浅不一进行交叉配置。例如:在同一片园林中同时种植淡绿色的草木、暗绿色的油松及深绿色的樟树这3种植物结合种植,可以有效展现出了园林的层次感,同时在色彩上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既给让人有一种舒适的感觉,还可以给人们的眼球有着不同的美感。
3.6注意层次
在园林拼花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花卉的层次以及色彩的搭配,合理布局不同的叶色和花色,做好当木的层次与色彩的搭配工作,才能给人们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注意很多细节。
4结语
园林绿化设计的快速发展与城市道路建设发展是成正比的,是城市环境改善效果的象征。园林设计者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布局好植物的种植比例,要与生态学和美学进行有效结合,协调好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新安.北方中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设计趋势浅析[J].现代园艺,2016(22):79-80.
[2]张慧芳.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现代园艺,2016(22):16.
篇7
目前国内城市园林设计中较常见的落叶植物主要有水杉、银杏树、枫香、二球悬铃木等。水杉属于杉科落叶大乔木,树木高达39m,适应能力强,树叶在每年的10~11月份飘落,在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常出现在道路两旁,单向种植,落叶细长呈现红褐色,给人美轮美奂的感觉,水杉也可大面积种植在城市园林草坪中,在落叶季节,落叶堆积在草坪上,从远处看形成一片红毯,非常美丽;银杏树属银杏科落叶乔木,叶子呈现扇形,雌雄异株,喜光,适应性比较强,由于本身对大气污染有抵抗能力,因此在城市道路中非常常见,树叶在秋天呈现金黄色,有1个月的维持时间,在城市园林景观中既可单独种植,也可成排种植在行道旁,在秋冬季节观赏效果非常高;枫香属金缕梅落叶大乔木,树冠呈现广卵形,喜光、湿润,适合种于红黄土壤,耐旱耐涝,每年12月~次年2月,会有大量树叶飘落,在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可以单株存在,也可大面积种植,主要分布在城市园林行道上,在人造山坡以及水边等地也可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每年秋末大量落叶飘落,形成非常典型的落叶景观;二球悬铃木树皮呈现灰绿色,剥落后呈现绿白色,树叶形状为三角形,具有不规则大尖齿,树叶繁多,适应能力比较强,树叶飘落维持时间比较长,在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是最常见的行道树木。
2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落叶植物的作用
2.1增加园林造景的丰富性
落叶乔木在园林景观造景中有重要作用,其最为明显的特征为拥有较大的外形及粗壮的枝干,能够使园林景观呈现磅礴的气势,并表现出良好的美感。就当前来看,大型落叶乔木在绿地中的运用还能够增强绿地的观赏性。将落叶乔木应用到绿地中心的位置或者停车场、部分的带状绿地处,可增加园林造景的丰富性。当前,较为常用的落叶乔木有水杉、银杏、泡桐及臭椿等树木。
2.2景观群落层次较分明
在园林造景中采用落叶植物可使景观群落的群落较丰富且层次分明。由于在造景中常用到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等,无论是在景观上还是在生态上都能够获取较大的收益。并且在搭配的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物种的多样性,一旦拥有丰富的植物品种,就能够对颜色、形态及观赏等多个方面体现调控,进而使园林景色更加自然化。
2.3增加色彩搭配的丰富性
色彩搭配在园林造景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植物绿化中,当受到气候的影响,就会使园林绿化色彩上呈现不同的景象。只有通过搭配一些彩叶植物才能够体现搭配园林的整体色彩。可采用海棠花、迎春、红叶李或合欢等植物,展现出丰富色彩的风景。若在道路绿化中,则可选择红枫色块与亮绿色的金叶女贞来搭配,能够给人一种色彩绚丽的感觉,带来丰富的季相变化。
3落叶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
3.1园路中落叶植物的选择
针对园林的主干道而言可以选用银杏、日本晚樱以及水杉等,在中、主干道的落叶乔木的主要作用是遮阳,因此树木植被的花期最好保持在4~6月份,树叶必须具有繁多茂盛的特点。在银杏叶的造景中,由于其叶形美丽,可选取一些细腻的植物,如黑松以及雷松等进行搭配,枫香树木由于其落叶呈现鲜红色,因此在栽种时应注意把其余鲜艳颜色进行搭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支路以及小径而言,落叶植被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美化环境,因此日本晚樱以及水杉等就比较适合,可单独成列种植,在落叶时节形成红褐色的天际线;在城市园林景观造景中会存在很多的休息区,落叶植被可以选取樟树、水杉以及日本晚樱等,种植时可适当与山茶、白玉兰以及紫金等进行搭配。城市园林景观中大面积草坪是最佳的休闲场所,落叶景观可以选取黄色树叶数目为主。
3.2挖掘乡土树木的价值
在大量引进外来植物的同时,也应加强充分挖掘乡土树木的价值,体现当地文化的内涵。尤其是近年来,外来树种的引入及栽培技术的发展使得乡土树种种植量减少。而这些外来树种则对本地植物造成较大冲击,呈现种类消亡及生态结果的单一性。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应大力提倡发展能够体现民族特色及本土文化的乡土树种,适当引入外来树种。在植物选择及搭配中应与本地的文化历史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应与当地的环境相适宜,成为城市绿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3适量选择落叶植物
当前存在落叶植物品种较少且配置方式单调的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采用落叶树木成片种植,形成“秋色无限好”的景观,并在局部景区可主打彩色叶,以常绿树为背景,这样一来,就能够满足色相变化,且能够实现色彩的对比及和谐,使城市园林造景更加生动及活泼。
4结语
篇8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滨水景观;特点;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引言]:海绵城市理念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城市雨水洪涝管理理念,也就是城市可以很好的适应环境变化,运用良好的系统抵御雨水洪涝灾害的侵袭,并把雨水进行合理的储存、净化,需要时可以释放利用。对此,也有人把海绵城市理念称之为“水弹性城市理念”,意思是城市的水资源具有弹性,可以合理的进行调节。对于我国的京津冀地区来讲,海绵城市理念非常的适用,通过有效的应用各种城市绿化景观植物和城市微地形景观系统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滨水景观的特点和景观设计的原则、京津冀地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法问题进行有效分析。
1滨水景观的特点和景观设计的原则
1.1滨水景观的特点
滨水景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建立起各类的设施,使得其具有综合应用的能力。滨水景观还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是各类人群主要的活动场所。除此之外,滨水景观具有生态敏感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于建设出众多的生态景观植被,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满足人们进行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1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
滨海景观在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原则。比如:完整性的原则、空间层次性的原则、生态原则、防洪原则[1]。
2京津冀地区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方法
2.1有效乡土植被的应用
2.1.1充分展现出乡土植物的文化内涵
充分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营造中表现出乡土植物的文化内涵,发掘出乡土植物的内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京津冀地区具有自己的历史与发展的特点。因此,其进行园林绿化工作时,需要将选用的乡土植物文化内涵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的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科学的塑造乡土植物群落,表现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与环境氛围,全面提高城市乡土植物文化景观的观赏性,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城市与自然环境更加的协调做出应有的贡献,全面提高城市的协调发展能力[2]。
1.1.2依据乡土植物特点进行科学化营造
在进行乡土植物应用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乡土植物的气候特点、需要生长的土壤特点,并且依据京津冀地域位置气候水文条件,植物的季节性特点,秋冬春三季干旱少雨,并且冬季水面结冰植被景观差,夏季则雨水丰富内涝严重,土壤盐碱化严重,追求生态景观,满足海绵城市的发展趋势等等因素,进行乡土植物的科学选择。比如:具有较强抗盐碱性和抗干旱特点的灌木、乔木、花卉、水生植物等等来进行道路景观的营造。
2.1.3加强乡土植物的观赏性
我们应用乡土植物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质量与水平时,需要综合性的应用多种乡土植物,充分的展示出乡土植物的观赏性。具体来讲,依据城市园林绿化的需要,选择出适宜性的多种乡土植物,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道路绿化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保持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协调与平衡,另一方面可以为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打好基础[3]。
2.2绿化景观的科学搭配
我们选用的乡土植物需要与城市道路景观进行有效搭配,即进行微地形的有效构建、将各种类型的植被在上面进行种植,提高京津冀地区道路景观的质量和水平。比如:第一,雨水入渗花园的应用。雨水入渗花园是一个拥有大量植被的草沟,作用是渗入大量的降水,主要由一个草沟和各种各样的植被组成。第二,暴雨水路缘石扩展池的应用。暴雨水路缘石扩展池的作用是捕获收集雨水、其植被会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减速和过滤,有时还可以让一部分的雨水渗入地下。第三,草沟的改造性应用。改造后的草沟是一个天然或者是后期人工建造的优良排水渠道和排盐渠道,可以输送暴雨水径流、对于水中的污染物和沉积物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沉淀作用,同时对于京津冀地区盐碱化类型的土壤进行有效排盐。第四,透水性铺面的应用。所谓透水性铺面是指一种硬质路的表面,它可以通过透水性沥青和透水性混凝土及透水性路面砖进行雨水的渗透、传输等来达到路面积水的减少,保证道路路面可以正常的行走[4]。第五,暴雨水树的应用。暴雨水树是专门栽培在人行道两旁中的人行道树木,其主要的作用是美化环境和有强降水时让雨水进入到树木所在的树坑内或者是进入树木所在的可以进行雨水渗透的区域。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加强对于暴雨水树的管理,保障树坑内没有垃圾的残留和认为的破坏,这样可以使其在强降雨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第六,暴雨水树渠的应用。暴雨水树渠是位于人行道路旁边的一种树木及底下沟渠的和称,它通过多个气孔与人行道进行有效的连接,当降水发生时、通过地表径流的作用、城市道路上的水就可以通过这些气孔进入暴雨水树渠的底下沟渠中,达到排除道路积水的效果。第七,暴雨水排水井。暴雨水排水井主要接收暴雨水树渠带来的积水,并把其中的一部分通过气孔排放给土壤和周围的植被,并把大部分的水进行保存,达到雨水收集的作用,是一个良好的蓄水区域,把暴雨水排水井和其他的水資源净化设备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将大量的降水净化为饮用水,进行循环利用[5]。
结论:
对于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应用有效的乡土植被和科学的城市道路景观,提高京津冀地区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朝着海绵城市方向发展,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存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28):187-188.
[2]张志远.现代海绵城市概念于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16,(03):256-257.
[3]王玉艳.景观设计中构建海绵城市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141-142.
篇9
关键词:园林:无障碍:设计
Abstract: in a multi-cultural country, in a society full of variables, in a pursuit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times, the whole industry is concerned, any single, one-sided emphasis on a certain aspects of the design concept or design methods, finally all there will be social rejection. But individual character, the face of the fierce competition, each a designer and not follow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in the premise of the pursuit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specialization way of working. Will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we can only "of people, a hard-eyed", can never to article is complete, to use the science of dialectical method to generalize the modern garden for th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of landscape. With modern landscape of composing of personnel is complicated, all sorts of design LiNianCeng are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make the Chinese garde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creasingly mature.
Keywords: garden: the barrier fre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园林景观是一种创造人类优美环境的综合艺术,其基本任务是向人提供亲临自然、享受自然的良好氛围。从中国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情况看,中国的景观设计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人们按照广义的“文化”概念,建造园林本身就是创造文化。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70年代以来.日本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物质环境条件。提高这部分人的自立程度,使得他们的生活圈子大为扩展。我国自80年代起开始这方面的努力,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发行了有关无障碍设施的通用图集。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对一些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但一般只局限于部分医院、图书馆、车站大厅等公共建筑或公用设施上.很少涉及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本文拟对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问题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与同行切磋。
一、园林中无障碍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园林中无障碍设计是福利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园林是公共设施.它是以植物、建筑、山石、水体及多种物质要素,经过各种艺术处理丽创造出来的。占有一定的空间、提供大众游赏的公共设施。
2.老年人对园林环境的特殊要求
老年人在生理上,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钝:在心理上。重人情、重乡情;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人交往。要求独立自主。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园林环境的特殊要求。主要表现在园路通行及使用公用设施的系列环节上。
3.园林中无障碍设计的可行性从现有的资料看.无障碍设计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也投有什么深奥的理论。而且可以做到基本上不增加造价。因此.只要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初期能认真地考虑并重视.无须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就能够消除游赏过程中给游人带来的不便及障碍。
二、无障碍园林设计
1.无障碍园林空间的设计原则
(1)无障碍性系指园林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这是因为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因此,作为园林规划设计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要以轮椅使用者和视觉残疾者为基准。积极创造适宜的园林空间,以提高他们在园林环境中的自立能力。
(2)易识别性系指园林环境的标志和提示设置。老年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差,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为此,设计上耍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创造,以合理的空间序列、形象的特征塑造、鲜明的标志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等,来提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3)易达性系指园林游赏过程中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老年人行动较迟缓,因此要求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必须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为他们积极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施,
并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能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4)可交往性系指园林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老年人愿意接近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一些便于交往的围合空间、坐憩空间等,尽可能满足他们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而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2.园林无障碍细部构造设计
园林中无障碍设计。除了对环境空间要索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硬质景观要素,如出入口、园路、坡道、台阶、小品等细部构造。做细致入微的考虑。
(1)出人口宽度至少在120cm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1/10以下。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人口周围要有150cmxl50c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
(2)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cm以下。路宽应在135cm以上,以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纵向坡宜在1/25以下。
(3)坡道和台阶坡道对于轮椅使用者尤为蘑要,最好与台阶并设,以供人们选择。坡道要防滑且要缓。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必须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照明设施。
(4)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而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总之,园林无障碍细部构造设计,所考虑的涉及面很广。这里因篇幅所限,不一一枚举。
3.无障碍园林的绿化设计
老年人对绿地、庭园的需求欲望比一般人强烈得多。园林植物能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调节气温、吸尘防噪。因此,无障碍园林的绿化设计首先要坚持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原则。即除了必要的园林建筑和道路外。其余均应绿化覆盖。地形要尽可能平坦;植物要适地适树.避免种植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以免形成障碍。
篇10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
在城市园林景观做好光环境的设计,光环境的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形成具有城市个性的光文化,还能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的优质资源,推动地区文化经济发展。因此,做好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的设计对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的现状问题
园林照明的意义并非单纯将园林景观照亮。实际上“光环境设计”对于“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具密切的关联性。目前我国园林绿地灯光环境现状,可概括归纳一下几点问题。
1.1 设计方面
光环境设计与针对园林景观设计完全脱节,日间的绿化景观设计与夜间的光环境设计无法相匹配,不具备观赏的延续性,夜间在公园里简单的布置满天星灯型,或者各类泛光灯将绿化进行亮化照明等形式,一味追求五光十色的投光灯,使得光环境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力平淡无奇浮华浮躁。
1.2 人员方面
照明设计师注重在城市规划、道路照明、楼宇景观艺术方面进行设计,而针对园林景观夜景的设计相对薄弱,无法做到园林景观与光环境设计相结合,更好的展现出园林景观的夜间观赏性;从事园林绿化、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规划、植物选择方面较强,而对光环境与绿化景观相结合的光环境照明设计、灯具类型的选择、节能安全、电气控制等相对薄弱。
1.3 规划方面
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有景观照明的规划,较少有对应的城市园林光环境景观规划,在园林光环境规划中,树立地域文化理念,尊重每个地域的文化情感和历史传承性,做到总体协调与局部突出的统一。
2 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是城市园林设计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光环境设计主要包含了意与技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学科交叉导致忽略了工程师与设计师的相互交流,所以,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与景观设计师、照明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经过项目设计、施工管理调研和理论分析,总结出在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主要涵盖在以下几条原则之上。
2.1 意境与心理原则
城市光环境目的在于营造意境,而意境的核心在于“心理体验过程”,光的视觉表现可塑造空间的表现效果,直接影响受众的心理反应;美学、心理学作为光意的切入点,不能以单纯追求形式美感作为光环境设计目的。城市光环境设计应当将受众的心理评价放在第一性,共同评价和创造城市的光意。光环境设计应以注重受众体验过程的接受美学作为评价标准,受众评价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对景观照明的认同过程,城市光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可供受众认同与二次创造的“载体”最终达到光意象的目的。
在园林景观照明设计中,根本的是受众的心理、思想是否接纳。人在城市夜晚空间中,其夜生活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都要依赖于城市的照明,所以应本着城市设计中以人的心理、生理原则来组织城市园林景观环境的照明,实现城市园林照明的景观化。园林景观照明设计方案除了满足人们基本的夜间活动和园区景点的装饰照明,我们还要考虑到园林景观照明对人们的工作和休息所造成的干扰。园林夜景设计应以人为本,由人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选择适宜园林景区的光源、光色,确定合理的用光量和照度,既能充分的表现出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观赏性,又不会因为园林景观照明作为城市旅游观赏节点,而过度亮化的效果而使受众产生反感。
2.2 体验参与原则
由于光环境的设计不是对城市景观的重建,而是强调城市景观自身的另一种体验,所以优秀的城市景观的光环境应当是清晰的,是可以帮助受众重新建立夜间对城市景观印象。在凯文・林奇的《城市的印象》中指出了人心理上对环境了解和把握的渴望,特别是对全局的联系,这就使夜环境需要更多的考虑人们所感知的夜环境,这意味着这种标识性是要建立在人们行为生活和感情满足的基础上,而且需要考虑受众的共性,这样园林景观光环境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形成城市景观光环境的印象。
2.3 节能与控制原则
在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中,节能与控制的原则是要重点考虑的。由于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过快发展过快,各地的园林景观照明加大了能源的需求和消耗,单纯追求高亮度、多色彩,大规模,园林景观照明建设和周边配置不切合实际。为此,城市园林景观照明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的照明控制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城市道路的集中监控,已发展成为集城市照明控制、城市照明管理部门管理维护、照明管理部门对照明设施的管理分析、城市各个相关部门的快速联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照明无线监控管理系统,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照明控制的问题的长期无法解决,各地政府已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实验方案。
2.4 电气安全原则
有了好的设计方案,更需要安全合理的施工原则,由于园林绿地的灯光中,天气对于灯光设备的安全隐患非常大,不同于商业街、建筑照明的照明方式,城市园林区夜间人员流动量较多,且城市园林中所布置的照明灯具不少是人手可以直接触及的,尤其是休憩绿地中的低矮照明灯具和一些主景植物照明和主题雕塑所使用的地面投射照明灯具,电气安全原则应是园林景观照明原则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目前,城市园林景观照明的安全隐患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控制箱非户外型,不能防水、防尘,箱内有杂物、多尘土,箱体锈蚀较严重,由于箱内接线排已锈蚀,导线老化严重;开关电器布置拥挤,母线排或接线端子等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小于3mm;PE排、N排设置不清晰、接线不规范;PE线截面过细;色标未采用黄绿色;1个端子压接多回线;多股线不涮锡;压线无弹簧垫片;逆方向压线等;室外明敷管路采用室内暗盒,不防水、又无泄水孔,暗管明敷明设;双固定位改为单螺栓固定,普遍存在灯具松动、位移、积灰、锈蚀现象;金属构架和灯具壳体无接地保护;控制箱内无自动感应灯,对夜间维修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灯具防护等级不满足要求,一些草坪灯、埋地灯底座已进水;日常运行维护不够规范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有合理的供配电方案,配电设施距取电点近,处于用电负荷中心,用较小功率的灯具达到景观照明的预期效果等等。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考虑方案供电的合理性、可靠性,减少不必要的线路长度。
(2)合理地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截面,减小线路的损耗。
(3)建筑物立面夜景照明的功率密度值应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的规范标准要求内。
园林景观照明设备必须符合防止触电要求,即要求电气防护类别在一般场所可采用Ⅰ类和Ⅱ类灯具,在使用条件比较差的场所应采用Ⅲ类防触电保护电气产品。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现状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城市园林光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并对城市园林景观光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作了系统的探讨,认为若想做好城市园林景观的光环境设计,需要科学合理的确定园林景观照明方式和布置方案,并运用现代化的灯光艺术表现力,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的园林景观光环境,以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美化效果。
参考文献
- 上一篇: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实施方案
- 下一篇:大病申请民政补助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