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遥感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遥感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遥感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遥感技术的概念
遥感技术指的是从不相同的高度平台上,收集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然后将所有的信息传送到地面,对其进行有关处理,从而达到对地物的识别与监测的整个过程。遥感技术收集和运用的信息包含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能够是声、超声、光、红外辐射无线电波等多种信号。甚至包含了射线照相、地磁观测、宇宙射线观测等,皆属于遥感的范畴。它的隶属关系可以包括一切与上述信息有关的科学技术领域。遥感技术组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间、从资料数据的收集处理到判读应用的体系,包括:研究地物电磁波辐射的特性以及信息的传输;研究遥感信息探测手段,主要是研究传感器;研究遥感信息的处理系统;研究遥感信息的应用。近年来,遥感技术迅速发展,其重要因素之一是遥感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类逐渐需要更加有印象、更加全面的去探求所生存的地球,认识他的能源,认识他的改变以便于今后更加科学的去部署自己的生产及生活活动。
2 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浅析
2.1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 年,我国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一些大中城市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监测,为国务院出台 1 1 号文提供了技术支持。1999 年以来,我国开始采用高分辨率、多时段卫星数据开展了国土资源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工作,逐步建立起全国的土地遥感监测体系。通过对重点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等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为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2002-2003 年,用 TM、ETM 和 SPOT 数据监测环北京地区50个左右县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
2.2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详查需要查清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采用常规测量方式,有些地方人员、设备无法涉足。通过遥感技术,可以高质量高速度完成土地详查工作任务。
2.3 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主要以现势性航空、航天正射影像图和地形图为基础调查资料,在与原有土地利用现状图套合对比,并经实地调绘和补充调查,实现对土地利用现状的更新。目前,我国许多地方为了配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已经完成和正在启动以遥感为主要数据源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进一步推进了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2.4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管理,需要查清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产权状况,掌握土地权属清楚、地类正确、图数一致、数据可靠的地籍信息,为土地规划、利用和管理及经济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采集、储存、管理大量的属性数据和矢量数据,而且这些数据之间关联复杂、时空变异性强。
遥感技术克服以上问题,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其所需的现势性强的数据、图件等资料。
2.5 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该项工作动用人力、物力、资金量很大,既涉及相关政策、法律,又有较强的业务性。需要法律、测绘、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全国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利用资料,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城市土地情况是动态变化的,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权属的转移、用地类型和面积的变迁,而且经济发展越迅猛,用地情况变化越频繁。为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变化与地籍管理落后的矛盾,部分地方在采集地籍调查数据方式上应用遥感图像为信息源,内业处理依据计算机技术建立图形与数据库,变更调查管理依据计算机来完成,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遥感技术在农村产权调查、城市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等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在农村产权调查中利用航空和航天数据,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成果精度,在大多数省份的农村产权调查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城市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采用遥感数据辅助调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遥感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3.1 确定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目标
由于土地资源动态调查、监测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今后的主要目标是应用高新技术,改变传统落后的调查、监测方法,实现土地动态监测调查、监测工作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信息化。
3.2 明确主要内容
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时,利用国内(CBERS)与国外(TM、SPOT)的数据源,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相土地利用现状光谱特征,对典型样区设立解译标志,加上内业分类和外业 GPS测量,建立基础影像数字地图,形成新的信息系统。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时,根据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确定重点监测区和一般监测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取变化图斑,在土地变更调查汇总前进行核查和测量,实现动态监测和变更调查的有效结合。
3.3 与 GIS、GPS 相结合
随着 G I S 和 G P S 的发展,现在趋向于RS、GIS 及 GPS 三者的综合应用,即“3S”技术。“3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总称,即利用 GIS 的空间查询、分析和综合处理能力,RS 的大面积获取地物信息特征,GPS 快速定位和获取数据准确的能力,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实现各种技术的综合,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土地管理工作。目前随着 3S 技术的日益成熟,3S 集成技术在土地调查监测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产品生成中,呈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大力发展“3 S ”集成系统,以 R S 为信息源、以 G P S 为空间坐标、以 G I S 为工作平台,形成一种有机的结合、在线的连接、实时的处理和系统的整体性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
3.4 数据精度的提高
日前,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卫星遥感图像主要有 T M 、E T M 和 S P O T 图像,此外还有法国 Spot5 遥感卫星 2.5 米分辨率数据、美国 I K O N O S 遥感卫星 1 米分辨率数。
据和 Q U I C K B I R D 遥感卫星 0 . 6 1 米数据。由于传感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遥感影像分辨率由几百米,几十米发展到不到 1米。全球定位系统的精确定位,使得 S P O T影像基本可以满足 1 : 5 万的成图要求,从而具有了人机交互对话友好界面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使得图像处理技术有了保障,土地管理信息精度有了基本保证。
4 结束语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用地很少的国家,同时伴随着处于不断上升趋势的人口,在现有的土地资源下,人口之间的矛盾慢慢的就凸显主来,这些年来,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管理工作在国家各个地区切实开展起来,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陈述彭,等.遥感信息机理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6.
[2] 刘鹰,等.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J].遥感信息,2011,(4).
[3] 沙志刚.数字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中的应用概述[J].国土资源遥感,2009,(2).
篇2
【关键词】遥感影像;油气勘探;波谱特征
1.油气遥感探测机理
遥感影像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地表综合景观的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因此,从遥感图像上不仅可以获得地表景观的形态及其分布组合特征,而且还可以获得物体的成分、结构和理化特征,从而实现识别的目的。
1.1油气遥感的间接探测
间接探测主要是分析遥感图像的几何特征,在油气遥感勘探中已广泛应用。主要是判别地质构造和隐伏的油气储构造。
(1)根据影像的形态、色调和影纹(形态的组合)进行判断,最主要的是线性构造的识别及环影影像的识别。
出露地表的线性构造往往具有明显的地貌特征,如断层、河流直线段等。对于隐伏的线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也可以清晰地显现,这是由于处于覆盖层下的原始构造对地下水的活动产生很大影响,使之在线性构造发育带多为地下水充水带,直接构成地表土壤湿度及植物群落特征的差异,在遥感图像上表明为一条明显的线性影迹。
(2)根据水系发育的特征,来推断区域岩性分布及区域构造。
一般水系密度主要反映地表岩性特征,水系形态反映地下构造环境,在油气遥感勘探中,水系形态分析对推断隐伏油气储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1.2油气遥感的直接探测
直接勘探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探测烃类微渗漏的地表标志,实现推断地下油气藏的存在。这些烃类异常的地表标志的探测机理就是捕获地物目标的分子或分子群的电磁波谱特征。
2.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地质地貌判读
2.1地貌判读
地貌判读对于地质找矿、石油天然气勘探、构造分析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地貌判读主要从地貌学原理出发,分析图形、色调和阴影等直接判读标志,再根据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判读[3]。
利用遥感技术可进行流水地貌判读、黄土地貌判读、卡斯特地貌判读、风成地貌判读、冰川地貌判读、火山地貌判读等。流水地貌判读主要有以下内容:河谷形态、阶地、河漫滩、洪积扇、冲积扇、三角洲、牛轭湖、古河道等。流水地貌判读对分析新构造运动和环境演变很有帮助。
沉积地貌的发育范围多在几十公里甚至更大,单靠地面调查研究其演变过程比较困难,利用遥感影像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其空间演变具有很好的效果。不同的沉积相因组成物质不同河后期地表地貌的不同,遥感影像上表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8]。因此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可以识别不同的沉积地貌。例如中科院崔卫国等对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变的遥感研究,分析了该冲积扇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形成和演变原因进行探讨。
2.2岩性判读
组成岩石的矿物在热红外谱域具有选择性发射的特性,同一矿物在不同谱域具有不同的发射率,不同矿物在同一谱域也有不同的发射率,因此,根据低发射率带的波长位置,可以提取和识别岩石的矿物组成信息,从而判定岩石类型。
岩石色调是岩石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引起的辐射差异的反应,岩石色调的深浅主要由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深浅和它们的含量所决定的[3]。影响色调的因素还包括岩石表面的湿度、粗糙度、粘度大小。此外。环境因素如植被覆盖度、风化壳、土壤厚度都直接影响岩石色调。岩石色调实际上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结合实际作具体分析。在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影像判读中,形状是另一重要标志。
另外,很多时候水系形态、地貌特征、土壤植被等都可作为岩性判读的标志。根据不同岩性的热红外特征,利用遥感航片、卫片还可以判读三大岩性。
2.3构造判读
2.3.1岩层产状判读
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判别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水平产状的岩层层面界线与该处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产状的岩层在地貌上常常构成方山、桌状山。如果被开垦利用,常呈套环状梯田。倾斜岩层的解释标志是: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并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弯曲折转,或通过山脊沟谷等不同地形。
2.3.2褶皱构造解释
褶皱构造分背斜和向斜,在影像上表现为色调不同的条带且对称平行排列,其整体图像常呈闭合的图形,有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环带状等多种形态。
在遥感图像上可以利用岩层产状来确定背、向斜构造。还可以根据褶皱转折端的单层影像的出露宽度特点和组成折转端的岩层形态来分析分析背、向斜。
2.3.3断裂构造判读
断裂构造包括出露断层和隐伏断裂,前者许多断裂要素可以直接观察到,运用直接标志即可;后者则更多的运用间接标志,并结合其他方法才能确定。
许多断层要素都可以在航片和卫片上直观地看到,如地层、岩脉、矿体、褶皱等各种地质体被切断、错开的现象。
对已知油气田构造的研究表明,它们在地形地貌上均有特征显示,一个真实的隐伏构造应该在地表造成多种异常标志,如水系异常、色调异常,甚至会出现微地貌异常[9]。
3.油气遥感技术存在问题及展望
从油气构造的遥感解译分析,到综合遥感资料与物化探资料进行油气综合评价,再进一步发展到将遥感技术与油气化探、地面波谱测试、地磁、地温、能谱测量以及地电化学勘探手段相结合而进行的遥感方法直接找油,标志着遥感技术应用在油气勘探领域的一次次重大飞跃[5]。但是利用遥感探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遥感影像在识别岩性方面,由于火成岩的热红外光谱特性比其它岩类要清楚得多,所以对于火成岩的研究相对的较成熟一些。但是对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研究则相对的较少,主要是由于岩石中的不同矿物对热红外光谱影响较大。因此对于岩石和矿物发射光谱特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将热红外谱域的研究延伸到3~5μm和17~25μm,目前对这两个热红外谱域的岩石、矿物光谱特性还知之甚少。
油气遥感技术不断发展,不仅可以在前期油气勘探中发挥作用,并将会涉及到油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在隐蔽油气勘探、岩性油气勘探、水动油气勘探及老油气田的扩大、挖潜勘探中同样可以取得成效。
先进的遥感探测器是油气遥感勘探的前提,尤其遥感应用研究是基础。随着应用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化,定会促使油气遥感勘探技术不断完善。油气遥感勘探是一种有希望、有前景的勘探技术[2]。
【参考文献】
[1]陈继福.RS技术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06,10.
[2]宋小宁.遥感影像复合与油气显示的相关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彭望琭.遥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王云鹏,耿安松,刘德汉.鄂尔多斯盆地地表烃类的遥感探测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9, 19(6).
[5]余华琪,齐小平.石油遥感二十年[J].国土资源遥感,1999,No.3.
[6]靳秀良.陕北油田烃类微渗漏遥感化探特征[J].国土资源遥感,1999,No.4.
[7]王云鹏,丁暄.川东某地地表土壤烃类蚀变特征及遥感机理研究[J].地球化学,1999,Vol.28,No.4.
篇3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调查;应用特点;局限性;调查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China and its function, and discusses the limit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to investigation of land use present situation, focusing on th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land use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vestig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use of land resources survey method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 for staff reference.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land use investigation; application; limitation; investigation method清空内容
前言
遥感技术的发展极大便利了土地利用的调查,使得调查周期缩短,准确度和可靠性大大提高,减少了传统调查方式下的人力财力投入。虽然在实际操作中遥感技术还存在一些缺陷,相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会日趋完善。
1、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及作用
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起步较早,是伴随航天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最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国家统计局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便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的土地资源调查统计工作,在这个调查过程中将遥感技术引入进来,通过遥感技术得来的数据实现了对我国整体土地使用情况的首次了解,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保障了我国后期土地政策制定的适用性。从此我国的土地使用情况开始了用遥感技术进行勘察的方式,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趋于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服务于各级政府,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的准确性,依据遥感情况制定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计划,及时对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反馈,起到对有限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规划作用;
1.2 及时反映当前土地的利用情况,为后期进行城市建设规划以及了解土地利用总体情况奠定基础;
1.3 为整体土地利用发展规划提供充足的信息。
2、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局限性
遥感技术是一项发展较早的技术,在长期的不断完善过程中趋于精确,能够对对象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和勘测,极大便利了地理调查。遥感技术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在较为遥远的地方借助专门的特殊探测仪器,将远处的物体辐射的波长信号进行记录和接受,再通过专业处理程序进行再加工,从而将远处物体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能够使得勘测人员通过观察图像,了解远处的情况和环境。遥感技术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应用系统等多个部分共同构成。
2.1 遥感技术的使用对专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使得遥感技术的推广和操作中的准确性面临困境,技术的制约使得勘测结果失效。
2.2 遥感影像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这为调查提供了较为完善直观的数据支持,但也存在着难以判断图片物体的具体面积和大小,要进行具体测量。
2.3 在遥感技术使用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地界统计的出入,因此在统计的结果中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遥感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统计方法,还需要在不断完善现代化统计手段的同时兼顾传统,采取多元调查方法结合的方式增强最终数据的可靠性。
3、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及特点
遥感技术相比较于其他调查方法,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并且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土地使用情况资料,遥感技术受地区环境限制较少,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的完成任务。遥感技术在信息的记录上可体现出周期性以及丰富的动态性,能够及时记录土地使用的变更情况。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依赖于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工作周期长,工作的准确性不高,成本极高。土地利用调查是在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强化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措施和基础工作。
3.1 起点较高,具有全局性,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调查一般而言具有全局性特点,而且往往具有很强的宏观性,起点高的特点使得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调查更有利于统筹全局,把握整体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3.2 技术要求高,遥感技术看似原理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要求,在管理上也需要专业人员的科学化管理,从勘测到记录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3.3 实际应用性,遥感技术应用下的土地使用调查,不仅要求提供最终的调查结果和准确性较高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还要求为现实的整体规划做出调整,最终应用于整体土地政策的规划,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由上可见,传统的土地调查方法较不科学,存在着周期长、资金投入多、调查受周围因素干扰大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整个调查的整体运作情况,客观性和周期性不强最终使得所得数据和记录的可用性不大,与现实的结合不紧密。而遥感技术则具有了明显的优势,周期短、客观性和准确性强,这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4、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利用的调查方法
遥感技术需要多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比如勘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数字化信息记录技术等。多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决定了遥感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遥感影像的制作和再加工过程,这个环节最终决定了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调查的好坏。
4.1 影像校正
影像校正是指通过遥感技术所得的遥感图像信息,按照打底的水准面和坐标系对图像中物体的具置,使得遥感图像数据依据现实环境几何坐标进行校正。影像校正分为多个步骤,首先第一步便是位置的计算,位置选取是控制点确定的重要一步,控制点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整个影像校正的过程。控制点的选择要坚持易分辨、特征明显的原则,保证控制点的选择能够准确为后期影像的处理奠定基础,找准位置。另外在控制点的选择上还应该注意在图像的边缘留有一定数量的控制点,避免在处理过程中因为误差出现影像外推。
4.2 遥感影像的配准
遥感影像的配准是指将多重影像进行重叠,即是将影像中的地理坐标和影像之间的统一,具体操作是在配准过程中选择多项式模型,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实现对影像的配准。在配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误差,并且尽可能实现对配准的现实适用性。遥感影像的配准是实现了控制点与影像之间的配合,是将标准化的空间方式进行整合,最终在有限的范围内对影像进行配准。
4.3 遥感影像的融合
遥感影像的融合是指将多源数据统一在同一个地理坐标中,采用专业科学的算法和运算方式将多幅影像合并在同一个新的图像中。影像的融合包括了基本信息、色彩的融合。融合的过程是将传感器得到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加以综合,用单一传感器减少多重遥感器带来的不必要麻烦和矛盾,使得最终影像能够直观易懂,并且能够清楚认识。最终融合的图像是综合了多元的信息产生的,具有丰富性和准确性,能够反映更多的信息,减少因为单幅影像造成的信息不清晰,从而提高数据的适用性和利用率。另外从影像的色彩来看,融合之后的影像色彩饱和度更高,对比度强,位置能够更加精确的表示出来。
4.4 遥感影像的识别
遥感影像的识别和判读是一个较为专业的过程,一般来说分为观察和计算机自动分类两种方法,遥感监测得到的最终影像仍然需要专业的判读。人为和计算机的两种方式应该与实际勘测的地形和物体情况相联系,就土地利用调查的实际环境和要求来看应该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影像进行识别和判读,将图像信息转化为描述性语言,增强影像的描述性和可视性。
5、结束语
目前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日渐成熟,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常庆瑞等,《遥感技术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19页
[2] 汤国安等,《遥感数字影像处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23-131页
篇4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质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在地质灾害调查和预测中及其在地质环境调查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应用。地质学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本文主要侧重于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方面的应用,对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剖析。
一、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技术水平的进步,应用高技术手段对提高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充分显示了其信息量大、宏观、快速、节省经费,且具有多时相动态监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大型工程选线(址)、区域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测及地质环境评价预测等领域。
二、遥感研究在不同岩区的成矿条件及矿床类型中的技术利用
随着地质学中成矿理论的发展,人们对成矿区的地质条件有了很大的了解,更加便于人们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条件,判断是否值得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同时,各种地形地貌、成矿条件的不同,矿床的类型也不同,自然通过遥感技术所显示出来的地质图像也不相同。这样一来,使用遥感技术便能够根据图像显示的内容及采集的数据,极快的分析地质情况,了解矿床的类型。根据现代成矿理论,遥感技术主要指导找矿的矿床类型有以下四种。
1. 岩浆岩区矿床的遥感技术利用
这种类型的矿床主要是由于岩浆以及火山活动侵入造成的,一般会出现在岩浆岩和火山附近区域,尤其是内生金属矿床。由于受火山活动以及岩浆入侵的影响,在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感知时,所呈现的图像上成矿的具置往往会比较复杂。但是,可以根据周围火山或者岩石的结构特点,分析成矿的地点和分布特点。这种矿床一般距地面会比较深,且多处在构造断层处,常处于火山附近,或地质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
在这种区域找矿时,遥感技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根据遥感感知的地形结构图,分析地区的成矿条件。
1.2根据周围的地质和岩石条件及特点,分析找矿工作的可行性。
1.3根据岩石和火山的特点,判断周围成矿的分布特点。
1.4通过地质断层的特点,确定成矿的最佳方位。
2 变质岩区矿床的遥感技术利用
变质岩区的地形地质特点比较复杂,利用常规的方法找矿难度很大。遥感技术恰好宏观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遥感技术对岩区的地质基础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寻找各种成矿因素,及时发现遗漏的分析要点,能够为找矿工作提供有力的证据。在这一地域中,遥感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遥感图像上展示出来的特定影纹结构和色调的详细分析和图像处理,能够发现一些与成矿有关的信息,进而指导找矿工作。同时,还可以对岩区的地质图像进行叠加等技术处理,从岩区的复杂构造活动中寻找含矿的迹象以及成矿规律。
3 .沉积岩区矿床的遥感技术利用
沉积岩区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某些岩性地层的影响,在一般的遥感图片上难以显示,通常需要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获取必要的研究资料,才能了解区域构造,分析成矿的条件。
4. 表壳矿床的遥感技术利用
表壳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当时地貌的影响,根据特点不同,可以分为两种,即:近代风化壳矿床和砂矿。矿床区一般的矿物质大多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矿元素,如金、锰、铝等矿床。这两类矿床的主要存在地点不同,砂矿一般存在于低山丘陵的河谷区以及海滨区,而近现代的风化壳矿床主要存在于地形地质相对稳定和平缓的高平台地区,有时在凹地、破碎带或岩溶洼地中也会形成此类矿床。这两类矿床的发现都依赖于利用遥感图像对地质地貌的正确分析。
三、找矿工作中对遥感技术的利用
利用遥感所获取的地质资料和图像,对地区的成矿条件以及矿床的特点综合分析、合理预测,能够推进找矿工作的发展。尤其是现代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矿产勘查中对遥感技术的利用已经十分重要,并且应用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对遥感资料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研究遥感影像上线、环构造与区域;通过多波段,多种影像分析成矿的关系,认识成矿规律并圈定找矿远景地段。主要的利用技术有以下几方面。
1线性构造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遥感影像线性构造反映的是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岩石形变带、软弱带或应力集中带,它们往往成为导矿与容矿的场所,还可能是某些成矿沉积盆地边界的控制因素,如对油气藏的圈闭等。通过对影像线性构造的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区域成矿规律,从而进一步明确找矿方向。
1.1通过分析图像的线性构造,分析成矿的可能性。地质地貌所形成的线性构造,对成矿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矿产通常会出现于地质地貌发生大变化的地区,如巨型断裂带往往会有矿田或成矿带。但是,有工业远景的矿床却分布在与这些主干断裂斜交或平行的次级断裂和节理带中。
1.2通过感知地形构造,分析矿区特点。通过遥感图像分析,我们发现岩浆岩区的矿床大多存在于岩浆沿着大型剪切带侵入到扩容拐点区内(剪切应力场的拉张区),利用遥感图像以及相关的技术处理,我们可以将目光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在这些拐点附近重点勘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1.3根据图像的线性构造,分析区域的成矿条件。通过对遥感影像以及遥感影像线性构造图的分析处理,结合相关的成矿理论,能够有效的提出成矿存在与否的假设,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正确的方向。
2 环形构造的影像以及与成矿之间的关系
2.1影像环形构造是由航天遥感图像中得到的,自从它被发现以来,得益于其与矿产之间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镍、铬、铁、金、钼、铜、锡、钨等主要内需内产型金属矿产,这些金属矿产大约有92%分别与2 100多个大小不一的环形构造有关。
2.2与矿产形成关系紧密的影像环形构造通常与构造岩浆形成原因有关,不同的原因具有不同的找矿作用。与垂直构造运动相关的负方向环形体,是由于地壳局部沉降而成的圆形坳陷以及构造盆地,较大型的环在地球物理场上可能会有反映,比如重力较低等,这类环形体通常与石油的赋存和沉积矿产有关,我国的很多油田分布在巨型负方向环的内边缘。
2.3和火山作用相关的环通常规模较小但是易成群出现,呈并列、寄生、叠环等组合形态,矿产往往存在于环体内部或边缘。 有时线、环体独立并存,或两者交汇、切线接触等,具有复合关系。许多资料表明,线、环体的交切部位可能是内生金属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
2.4遥感图像上色调异常、线性构造、环形构造的组合特征的解译,并研究其与矿田构造的基本要素(成矿岩体、控矿构造和围岩蚀变)的关系,从而建立由线、环、色斑异常组成的遥感矿田模式,从而指导找矿。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地质勘探仅仅是其应用中的一个方面,如何合理利用遥感技术将是地质工作者需要长时间摸索与研究的问题,合理的遥感技术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与成果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吕霞;李丰丹;李健强;耿燕婷;宋苗苗;万林.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格平台的分布式空间数据服务技术[J].地质通报.2012(09)
篇5
关键词:遥感科学技术公路测量与设计 遥感运用
中图分类号: P2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遥感技术的原理在公路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工程提供真实准确的测量材料,遥感技术通过对不同的地质地貌的现象进行发射以及吸收的一系列作用,在根据地磁波的和频率的不同,来判断地质地貌的不同,根据图像的记录结合更精准的分析,使得测量公路变得更加容易。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变得著名的一项进行探测的科学技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将远距离目标的反射和折射等产生的一系列电磁波信息进行记录,分析,以及整理,同时也可根据其产生的可见光和红外线进行分析整理,最后成像。一般现代的遥感技术分为获取,传输,存储等环节,从而就形成了“遥感系统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有很多,例如照相机等;航天摄影就应用了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的绘制地图,利用人造卫星,遥感技术可在地面情况记录的前提下,每隔18天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遥感技术被同时运用于军事和民用两方面,例如军事绘测,土地利用规划等,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遥感器的分辨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必须有所提高,应该更加具有先进性,提高抗干扰能力。
2遥感技术的优点
2.1遥感技术能够充分的发挥出遥感图像宏观性的特点,所现有的比例尺不能明确的展示地质面貌时可用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的比例尺来代替,如1:1万线路工程可以用(1:5~1:7)万的图像资料来表示即可,利用1:1的比例尺时,无法判断所处的地貌单元,而遥感技术的应用,调试了比例尺大小,使整体性才得以体现,避免了错误。
2.2运用遥感技术甚至能够发现前人不曾发现的地质现象,譬如在川藏公路的一段中,经过遥感调查,发现崩塌18处,石流沟276条;同时,根据遥感图像的宏观性发现大型滑坡两个,并且了前人11处滑坡的理论。
2.3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成本,多快好省的完成任务。它能够通过人脑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分析,结合权威地形数据,选择最佳的路线。如对石太线的公路,考虑到期间一段的复杂性,对线路做了一些更改,从而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这都是遥感技术的成果。
3.遥感技术在公路测量与设计中的应用
伴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的全面的普及,测量与设计也迎来了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使得数据获取的手段以及储存管理的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也使其展现出新的特点,现代测量技术展现出动态设计,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的特点,结合科技的变革给公路的测量和设计带来新的成就,公路工程的测量能够对周边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作出判断,从而对路基和隧道的稳定性等进行了检验,遥感技术也使得数据设计更加合理,科技技术则亦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为测量工作布置提供范本,能深入的查出岩土的成因,性质,甚至还有时代和分布,也使得公路设计中的各个阶段得以完善:
3.1 可行性的阶段研究的应用中,应该首先开展全面勘测的工作,搜集遥感的数据和小比例尺,在进行遥感数据处理,和对数据进行解读判断,结合线路,地质,路基,桥梁,隧道等各个项目的设计需要,添加专业点进行专业调查,结合卫星影像图以及工程地质遥感等得出好的方案。
3.2在初级阶段的研究过程中,遥感技术会对地质复杂的地方进行初测,通过地形图纸对公路的测量和勘察从而进行判断,以及对周围的水文进行审核。
3.3后期阶段是指对使用遥感技术还未发现的复杂性地质进行进一步的勘察,或者是对路线进行进一步的更改,这时使用的资料主要是以大比例尺的航空相片为主。
3.4要解决公路设计这一层面的问题,就一定要使数据更加有效,获取更加的准确,而在公路的测量上,遥感技术正体现了新技术的运用。对数据而言,则是取决于数字地面模型的完备。数据的获得通过遥感技术的运用越来越便捷且准确,遥感图像也能更直观的准确的反应地形地貌,以及反应对公路的测量,致使公路一体化得以更好的形成。例如:邵阳至怀化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勘察中及时用计算机处理出1:5万遥感图像,成为公路设计中的必备品。
4.关于公路的测量有以下几个方面:
4.1航空摄影测量具 根据公路特点,是长线公路的一种测量方法,用的是飞机上的摄影机,快速对观测区得到航空像片,读取地形图。
4.2 3S融合和应用
3s测量技术的运用能够清晰直观的显示出公路设计的方案,开阔眼界和思路,提出更具有价值的方案,加快测量与设计的速度,提高认识水平。使得测量更加便捷具体,准确。
遥感技术的兴起和运用会使得公路的测量与设计更为专业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在节省人力的同时,也要求公路工程的设计细分为多个专业的设计,由多方面的设计人员共同来完成。测量是公路工程勘测的最主要的方法。除了遥感等一些科学技术的运用,还可以采取的方法还有观察和访问群众,以及进行实验还有地区具体分析等。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面对设计、施工、运营带来的不利因素。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测量技术设计只有不断改进,适应科技发展,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而遥感技术在公路的测量和设计中更是有日益重要的作用。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会促进科技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公路的测量和设计更加完备,准确,使得人员更省力气,多快好省的完成工程给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化超;邓喀中;张书毕;;基于Hough变换的航空影像建筑物半自动提取[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篇6
[关键词]地质找矿 遥感技术 蚀变遥感异常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27-2
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升级,对地质找矿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遥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其提供了便捷,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不少矿产资源相继被发现和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必将会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效率,从而发现更多的矿源以满足社会需求。
1遥感技术概述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遥感技术,是基于电磁波理论,借助相应的传感仪器收集远距离目标所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后成像,以此探测和识别地面各种景物的一项综合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质、水文、海洋、测绘、农业、气象等诸多领域。其中在地质找矿中发挥的效用尤为凸显,如大兴安岭西坡18个含煤盆地、伊利盆地铀矿床的扩大、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天然气的发现等都借助了遥感技术,其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客观、全面的记录了地表综合景观几何特征的遥感影响,然后加以分析,得出地表景观分布、形态以及物质结构和成分等信息,以此识别地物,为发现矿源提供有力依据和参考。
2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具体应用
遥感技术具有多波段、宏观性、立体感强、信息量大、便于定位等显著优势,是地质找矿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为下述几点:
2.1提取矿化蚀变信息
在地质找矿中,通常将围岩蚀变视为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主要是因为其种类与矿床类型、围岩成分有关,而且在空间分布上与金属矿化常具规律可循,故在地质找矿中应首先了解围岩蚀变类型与矿种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于地物与物理化学特征与光谱特定密切相关,其物质结构和成分差异会在吸收和反射光子波长中显现出来,因此可基于不同矿物的不同电磁辐射,借助波谱仪进行野外采样用于测量光谱曲线,通过对比参考光谱识别矿物组合。考虑到传感器在接收光谱特性时会受到大气、白云、植被等干扰介质的影响,因此应对吸收谷所在的宽度、深度、波长位置、对称性等加以处理,此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光谱TM、ASTER、ETM+或者少量的微波遥感、高光谱等数据,以及分析主成分、比较波段、识别光谱角、分解混合象元、MPH等方法和技术提取矿蚀变异常信息,目前ETM+(TM)、基于ETM+数据的综合遥感技术等在提取蚀变遥感信息中成效较为显著,并形成了一套独特且相对成熟的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技术,即以校正辐射、几何、大气,去除植被、云、水等干扰介质为基础,以ETM+(TM)为主的信息提取技术,以PCA主分量为主,以波段比值为辅,结合分析光谱角的分析方法,分级、门限化处理信息,以此得到分级的蚀变遥感异常图,为围岩蚀变找矿提供了很大助益,如新疆哈图的喀尔色巴依克斯套、托玛尔勒的金矿蚀变带的发现利用的是ETM+数据的综合遥感技术,而新疆野马井的5个成矿远景区和多处金矿点、铜矿点的发现则利用了ETM+(TM)技术。
2.2识别地质岩石矿物
成矿的赋存条件多以特定的岩石组合和类型为物质基础,可见对于成矿来说,岩石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岩石、矿物自身的光谱特性也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遥感信息用于识别岩性提供了必要条件。通常用于识别岩性的方法主要为增强、变换、分析遥感图像,借助图像中颜色、色调、纹理等增强后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区分岩相、划分岩性组合或岩石类型,如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一般情况下,当波长处于8-14μm时为热红外域,反映的是岩石、矿物光谱中的发射特征,当其处于0.4-2.5μm时则为可见近-短波红外域,反映的是岩石、矿物光谱中的反射特征。
遥感技术在识别岩石、矿物中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如二宫芳树利用ASTER热红外遥感技术提取了帕米尔东北边缘试验区的硅酸盐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的岩性;而Crosta则以研究区域内的蚀变特征和地质情况为依据,基于USGS矿物光谱数据库,创建了单矿物的识别标准,并利用AVIRIS获取了遥感图像,从而提取了明矾石、白云母、高岭石等矿物。因以空间特征和地物光谱的差异性为基础的高光谱成像遥感技术具有数据量大、分辨率高、波段超多等优势,其窄波段可用于矿物吸收特征的区别,配以重建地物光谱、量化并提取光谱特征、定量分析混合象元等,可实现对矿物岩石的有效区分,因而在识别岩石矿物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应注意,该种技术适用于岩石、植被稀少的区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遥感识别岩石矿物技术应该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此也适用于植被土壤覆盖率较高的区域。
2.3解译地质构造信息
通常重要的矿产多分布于板块交接处或近边界区域,时间与地质构造事件密切相关,而且成矿带的规模与地质构造变动基本一致,故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空间信息用于地质找矿。
在此可借助遥感技术获取相应的影像,然后提取与研究范围内成矿构造有关的线状信息,与赋矿岩层、矿源层等有关的带状信息,与热液活动、火山盆底等有关的环状信息,与蚀变、矿化、接触带有关的色块、色带、色环等信息,若断裂为控矿的主要构造,此时重点提取遥感影响中的断裂信息意义重大,但在具体实践中,遥感系统可能会因模糊作用导致所关注的纹理、线性行迹等难以识别,影响分析结果,以此可借助目视解译、人机交互等处理遥感影响,如增强边缘、分析比值、拉伸灰度、卷及运算等,以此突出地质构造信息,同时遥感技术也可基于地貌、地表岩性、植被和水系分布等特征提取褶皱等隐伏的地质构造信息。而针对矿床改造,可通过宏观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响,结合研究成矿深度,判断矿床的产出位置,以及对其剥蚀改造作用进行研究。如赵少杰应用ETM+遥感技术和数据,在桂东地区解译了线性和环形构造,并结合几何分形学对其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最终发现了3个成矿远景区。
此外,遥感技术在利用植被波普进行地质找矿中也有用武之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植被高覆盖率区域地质找矿难的问题。因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对其生态、生理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此一来,其叶面光谱的波形和反射率会出现异常,从而在遥感影响中呈现不同的色彩、色度和灰度,然后利用遥感技术将其提取出来。
3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前景
一是基于高光谱综合技术的高光谱数据因可同步获取地物空间、光谱、辐射等信息,应用价值巨大,因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二是微波遥感因具备波段范围广、穿透性强、可全天时、全天候获取信息,利于提取地质构造信息,因此应用潜力很大,但应妥善处理消除斑噪、校正辐射、极化方式等关键技术;三是GIS、GPS、RS三大技术势必会实现有效的融合,以此为提高遥感数据的解译速度和程度提供重要保障;四是用于融合基于多光谱、微波、高光谱等遥感数据的技术会应运而生,如融合雷达图像和光学图像,既利于图像分辨率和纹理识别能力的提高,也利于矿物类型的识别;五是用于接收图像、处理和提取信息的技术会更加完善,以此便于接收更为细小、微弱的地质信息,解决图像失真问题,提高不同格式图像的兼容性和海量数据处理速度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为地质找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对于提高地质找矿效率、扩充矿产储量意义重大,而且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的不断需求,以及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必将会为地质找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秦国良.浅析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民营科技,2013(20).
[2]何建明.刍议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
篇7
关键词:道路选线设计,遥感技术,测量,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3S”是遥感(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phic Information System,C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有机结合,三者又统称为遥感技术。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也日渐成熟,已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发展、资源调查与合理规划利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动态监测与防治等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军事、通讯等各个行业[1]。目前,遥感技术又以其精确、方便和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等优点,应用于资源管理、道路设计等领域。
20世纪90年代初期,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民用化推动了遥感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目前,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RS主要是在远离目标的情况下,高效的获取大面积的地面信息或者在大范围的工程规划、设计中使用遥感数据及进行方案的可行性选择等;GIS对传统选线作业流程可进行一定的协助处理,并提高工作效率;GPS则被大量用于控制测量。
1遥感技术的应用
1.1 RS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RS技术是利用航片或卫星照片上含有的丰富的地表信息,通过立体观察后,经过计算机的自动预处理、识别、解疑等过程,从而获得与路线相关的地质、水文、建筑等地物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地物信息具有视域广、整体性强、影像逼真、信息量大、宏观、直观的特点,对地形、地貌、植被等信息的反映也最为直接。在道路选线阶段,由于各阶段工作所依据的基础资料及数据内容要求的深度和精度不同,具体的工作方法与详略程度也有所不同,主要优点有:
1)在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是利用航测遥感技术的优势,在大面积范围内进行方案研究、论证和比选。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遥感技术的应用多以大比例尺遥感图像为主,加深对工程地质判释、调绘工作,采取综合勘探手段,获取所需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3)在初测阶段,遥感图像、航摄相片先于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各有关专业提供了沿线地区的自然模型。另外,遥感技术可以使工作人员避免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为以后的施工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20世纪90年代末,甘肃省境内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由平原微丘区向山岭重丘区转移,山区地形、地质条件更为复杂。为了提高复杂地形、地质环境下的公路勘察设计水平,加快工作速度,减少不良地质危害,做好前期路线方案比选和优化,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从1999年开始在刘寨柯、白银、宝鸡、天水等山区高速公路勘察中广泛的采用了遥感技术,不但减少了野外工作的盲目性,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调绘质量和进度,为按时提交设计文件提供了保证。该地区的项目工程地质勘探情况和调绘成果得到了专家和业主的一致好评。
1.2 GIS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和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加深,从二维向多维动态以及网络方向发展是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发展和诸多领域的迫切需要,如资源、环境、城市等。它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发展的共同产物。
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GIS在道路前期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拆迁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电子地图上准确地定出占地线宽度,计算出占地亩数,还可以算出占用的麦地、水塘等需拆迁工程量,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不必要的时间损耗并提高了工作效率,让传统的图文作业凭借计算机的处理,使图文密切的结合,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
1.3 GPS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为新一代的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GPS在道路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布设各等级的路线带状平面控制网;桥梁、隧道平面控制网;航测外业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密林、密灌地区路线控制测量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载波相位差分GPS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实时动态GPS定位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例如机载GPS在航空摄影测量中的应用、实时动态定位(RTK)技术在道路施工放样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静态GPS测量采用相位差分可以达到cm甚至mm级精度,但缺点是经过事后处理才知道结果。而RTK通过实时处理即能达到cm级精度。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指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它是GPS发展的最新形式,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GPS-RTK)技术,该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RTK技术将彻底改变道路测量模式,能实时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路线、桥、隧勘察,它可以直接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
用实时GPS动态测量可以完全克服这种需要内业解算完成之后才可以得到测量点坐标的缺陷,它只需在沿线每个碎部点上停留1~2 min,即可获得每点的坐标、高程。结合输入的点特征编码及属性信息,构成带状所有碎部点的数据,在室内即可用绘图软件成图。由于只需要采集碎部点的坐标和输入其属性信息,而且数据采集速度快,因此降低了测图难度,既省时又省力,非常实用。
2最新的RTK技术在道路设计中所具备的功能
布设导线控制点,加密国家坐标网。根据路线总体走向,参照地形图,选择导线控制点。
定线。根据所采集的重要地物、控制点的坐标,绘制平面草图,利用HrCAD等路线设计软件与其他AutoCAD辅助设计系统配合进行纸上定线,确定直线方向、偏转角度、曲线要素等,并计算道路中线逐桩坐标,生成路线文件。
中线放样及其他相关测量。将中桩点坐标输入GPS手簿,采用实时动态模式,将基准站立于导线网点上,用移动站读取路线成果数据进行实时放样。在放样时也可实时定位任意桩号或显示当前点至放样中线的垂直距离,非常便于加桩点及其他点位的放样。中基平测量、路线平面图绘制、横断面测量、构造物调查、防护工程及拆迁调查等相关测量可与中线放样分组同时进行。
3 结 语
道路选线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是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基于3S技术的道路选线,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它具有传统选线方法很多没有的优势。RS为道路选线提供所需的海量的现实性、准确性、丰富性信息;GPS能提高精度的、准确的勘测数据;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地理模拟能力;这样在道路选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就可以尽快选择出最优路线,既提高了勘探的精度,又能大大缩短工期,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投资。随着3S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其在林区道选线过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事实上,随着工程勘察设计新技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遥感技术在工程勘察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并将逐渐成为道路选线设计必不可少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苏广实.“3S”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探讨[J].广州教育学报,2006,(6):57-59.
[2] 曹 健,何东坡,王森岭.GIS技术在道路选线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6):103-104.
篇8
关键词:遥感课程;高职学院;教学改革;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0-7260-03
遥感是现代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作为信息采集与信息更新最重要的技术手段 ,已经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部门以及经济领域的很多行业之中,并在新兴的全球性的“数字地球”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遥感技术与应用教学 ,提高学生遥感技术应用水平,是测绘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针对这个教学目的,结合我校地学类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 ,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实验 ,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 教材分析选择:多种教材的结合
遥感技术及应用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与本科学生相比,他们的就业方向对理论的学习要求较低,学习中的重点是实际技能的培养与掌握及应用。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与《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特点,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基本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遥感原理、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遥感解译的基本方法及其在测绘、地理、土地、地质和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通过初步的上机实习,使学生掌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并能够完成简单的基本应用。
本课程以前一直使用《遥感概论》作为遥感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材,这部教材的特点是:内容层次安排合理,概念清晰易懂,实验内容以目视解译为基础,易于开展,但是,部分内容老化,跟不上遥感技术的发展;而《遥感导论》是教育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内容丰富,涉及技术原理较多,对于初次接触遥感的高职生而言,有些内容显得过深,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用《遥感概论》的部分内容,作为学生入门的内容,从地物反射波谱特征入手,逐步开展遥感目视解译,地物判读标志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结合《遥感导论》的相关内容,这样既可保证学生对遥感有全面的掌握,又可在需要加强的重点内容上有所侧重。《遥感原理、方法、应用》、《遥感获取与分析》 这两本书中包含了较多的遥感应用实例,但是《遥感原理、方法、应用》为本科生教学用书,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说,内容过于深奥,不易理解。《遥感获取与分析》过于偏重遥感数据的几何处理,而且遥感应用部分内容较少。基于上述考虑,《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没有指定教材,而是将相关的书籍作为参考用书向学生推荐,由学生自主决定选择购买,然后老师结合多种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教学内容。
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案的整理
理论教学内容可以分为遥感概述、遥感基本原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图像目视解译与遥感图像的计算机解译、遥感应用、3S综合应用。但只讲最基本和必需的,对较深和复杂的内容只做简单介绍,供感兴趣的同学自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课程的整体教学要求,必须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基本原理的验证,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实习内容分为两个阶段。
1)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操作。以PCI、ENVI与ERDAS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软件为主要实习软件,结合具体的遥感数据,讲述遥感图像基本处理技术,包括几何校正、大气校正、几何精校正、投影转换、影像镶嵌、数字图像增强、波段运算、多源遥感数据融合、计算机分类、人机交互式解译等内容。
2) 遥感基本应用。应用前一阶段所掌握的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技术,与一个具体的研究领域(比如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调查等)相结合,完成一个综合的实践性题目。
认真整理教案,对教案的结构,每一节,每句话、每个字都琢磨清楚,分析重点与难点。由于遥感技术更新非常快,因此要跟学生提供一些课下学习的参考资料,参考内容的选择不仅局限于书籍和杂志,一些专业网站已成为遥感教学不可缺少的资源,除此之外,遥感图像是遥感教学中重要的参考资料,因此收集各种影像数据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先后从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下载了一些免费的图像做为练习使用。做好教案后,再做好PPT向同学讲授,特别要增加一些图片和动态演示。
3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如何使其在授课过程中很好地被学生理解掌握并能运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选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多媒体与黑板等的优势结合去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各行各业,高职院校的教学软硬件设施也得到了更新完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众多学科教学的有力的工具。与传统使用的黑板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很多优点,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动态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投影、录音、录像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遥感技术是一门对地观测与获取信息技术,其中具有很多的图像数据和空间地理数据,所以多媒体教学应成为遥感技术与应用教学的重要形式。首先,从人的生理心理学角度分析,图像比语言更容易被人感知,人所接受的外界信息有至少70%是视觉感知的。以图像的形式显示教学信息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高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能实现传统教学实现不了的情境、动画、模拟等。其次,方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应用多媒体教学也有很多问题,如果课件的交互性差,则学生“难以消化”;如果多媒体使用太滥,则把握不住学生的思想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利用多媒体与传统黑板等多种教具相结合的教学,地理数据和图像以多媒体展示,重点和难点在黑板上结合学生的学习讲解,对原理结合生产实例展开讲解。这样就能优势互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基本教学方法,适当采用提问和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关注全班学生,注意反馈信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兴奋状态,使他们产生愉快的心境,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启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积极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有“功”。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学生达到“乐学”,必然要使他们有成功感。“求成功”是人类的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会使学生感到愉快,成为促使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会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或者与平时成绩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我会使用一些鼓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给学生们更多的鼓励,对他们抱有一颗宽容慈爱的心。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遥感应用中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与学生关系较大的遥感应用问题和现象,以展示遥感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应用价值,引入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遥感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遥感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3) 在第一阶段的实习过程中,是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验证,采用演示加练习的方法来教学。老师先对某一个专题结合理论进行演示与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并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最后老师总结,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演示与讲解一定要结合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实际情况,使学生的知识能与老师的讲解衔接上,演示时,老师要尽可能收集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些具体实例,使学生感到有“味”,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习状态,让学生的潜能最大化地激发出来,特别是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学生自己练习过程中,老师结合自身学习的经验教训,去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碰到困难时,及时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特别要教会学生尽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 在第二阶段的实习过程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加野外实践实习的内容,携带手持GPS、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短波红外地物光谱仪等遥感仪器,到野外进行遥感技术的综合应用实习,如几何精校正中的地面控制点选取、地物反射率测量、地物目视解译与验证补判等等。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践性[1]。
与遥感图象处理与应用的企事业生产单位建立联系,让学生通过顶岗式实习,熟悉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具体工作流程,观察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际生产与自己的课程学习进行结合,增强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实际生产能力。
5) 让比较优秀且有兴趣的学生参加老师的遥感技术与应用的科研课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小题目,成立各个科研小组,各个小组独立的收集相关资料,结合题目进行知识和技能扩展训练,然后进行实验,不断思考总结,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基本都能取得项目预期的成果。通过这种学习和锻炼,使科研小组成员具备了一定的科研基础,养成了良好的科研素质,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有了较高起点。
4 小结
从这几年的教学情况看,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精心计划与认真实施、反馈修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学到了有用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的技能,提高了独立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尽快尽好走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勇卫.遥感精解[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76-86.
[2] 吕国楷,洪启旺,郝允充,等.遥感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36-40.
[3] 梅安新,彭望禄,秦其明,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9-81.
[4] 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3-85.
[5] 孙家柄.遥感原理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73-76.
[6] 张彦丽,潘竞虎.《遥感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师范教育,2008,3(3):53-54.
[7] 徐永明.关于成人教育《遥感应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气象教育与科技,2007,31(2):27-31.
[8] 刘仁钊,廖文峰.遥感图像分类应用研究综述[J].地理空间信息,2005,3(5):11-13.
篇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是铁路设计中一项关系全局的总体性工作。当一条铁路的走向和技术条件确定以后,工程地质条件就成为设计线路位置和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如车站、桥梁、隧道、路基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在铁路建设初期,铁路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就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充分认识线路,分析工程地质条件,才能建设一个经济合理、方案科学、高质量的现代化铁路。遥感从字面上理解,遥,即遥远、远距离;感,即感知,遥感就是远距离的感知。遥感技术即是对目标(物体)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从科学的意义上讲,遥感被定义为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实用技术主要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其分析和解译的成果与外业勘察结合,能够大范围地了解测区的地质构造格局和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分布特征,并对其他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空间判断与分析,遥感图像所独有的宏观性,穿透性,全面性,真实性以及丰富的地物、地质信息,具有其他勘测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能为我们快速提供可靠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物判别的信息,因此成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手段之一。
2遥感技术的应用
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线路工程地质勘察最早始于1955年,铁道部率先采用航空勘测技术进行兰(州)一新(疆)铁路勘察选线工作,开创了我国线路工程遥感勘察的先河,此后,在许多铁路、公路等线路工程的勘察和选线中都充分运用遥感技术进行铁路工程路线方案比选、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1指导勘察选线
铁路建设投资巨大,线路的选择尤为重要,尤其是结合长大隧道的线位选择,恰当的选线往往可以节约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的投入,意义十分重大。我国铁路选线设计基本上还是在二维地图上进行,这种平面地图通过等高线、地物边界线或特定符号表现地形、地貌以及地物情况,其缺陷是缺乏立体感、不直观。随着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遥感技术结合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为研究制作具有高度真实感的可量测的地形三维立体模型,为实现三维可视化工程设计提供了可能。高精度的遥感三维可视化动画,对于宏观观察者而言,其实际效果相当于乘坐在一定高度的飞行器上进行航空路线观察(飞行高度可调);对于遥感图像解译者而言,高精度的遥感三维可视化动画提供了可供反复使用的真实、客观、信息连续的宏观分析地面景观影像。由于其在较大的区域内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工程地质信息,从而从宏观上发现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严重的地段、局部线路比较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为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依据和比选意见,指导勘察选线工作。对选线正确决策、避免失误或返工、提高勘测设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2查明不良地质条件
铁路沿线的不良地质条件直接决定着能否建设成一条高质量的现代化铁路,查清线路区的不良地质条件是铁路工程勘察工作重点中的重点。例如,宝(鸡)一天(水)铁路沿渭河河谷穿行,由于没有调查清楚沿渭河发育的活动性大断裂及其所引起的不良地质现象,建成后,地质灾害一直严重威胁铁路运营安全,许多地段被迫改线。遥感技术在发现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方面是最为有效的。包括属于斜坡营力的滑坡、崩塌、溜坍、岩堆等;属于流水营力的泥石流、河岸冲刷、坡面冲蚀等;溶蚀营力的岩溶漏斗、落水洞、暗河、溶蚀洼地等;风沙营力的各种沙丘;以及人工开挖的矿山采空区、小煤窑等。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不仅可以直接勾绘出不良地质体的发育范围,并确定类型和性质,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资料和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分布规律、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与传统的地面调查相比,速度快,成本低,准确率高,效果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遥感技术在查明不良地质条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3提高勘察效率和质量
在铁路勘测设计工作中,尤其是前期工作中,相对于其他专业,地质专业往往滞后和被动。一方面是因为地质条件因素复杂且具有多解性、工作量大的特点;另一方面往往既有域地质资料普遍存在资料老化、比例尺过小、工程地质内容缺乏(如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和资料不齐全等问题,使得铁路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影响了勘测质量。利用遥感影像的宏观性、穿透性、全面性,我们可以迅速查清区域地质构造特征,避开地质断裂带、滑坡,以及地质构造复杂地带,遥感技术结合卫星和航窄遥感图像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技术,可以快速编制各种比例尺(1:200000—1:10000甚至更大比例尺)的遥感图和解洋工程地质图,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测区内全面的基础地质资料,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主要的和重大的地质问题,从而有充裕的时问集中研究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提高_r工程勘察的效率和质量。
篇10
关键词: 遥感技术;测绘技术;遥感监测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020114-01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对自然和太空资源的开发和争夺利用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遥感正是为满足这样的需求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而发展起来的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标志着我国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本文围绕遥感技术在数字化测量中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应用于数字化测绘,可以快速制作高质量地图,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遥感技术的涵义遥感,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处感知,泛指各种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遥感由空基系统、地基系统和研究技术支持系统组成。获取数据资料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等都是遥感技术所具有的特点。
2 遥感技术的发展
遥感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航空遥感作为地形图测量的重要手段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卫星遥感用于测图也正在研究之中并取得一些意义重大的成果,基于遥感资料建立数字地面模型进而应用于测绘工作已获得了较多的应用。自20世纪初莱特兄弟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起,航空遥感就开始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从1972年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发射升空以来,美国、法国、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中国等国家都相继发射了众多对地观测卫星。遥感信息获取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低分辨率发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同步卫星、太空飞船、航天飞机、探空火箭,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和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
3 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势
1)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在屏幕上生动直观地反映出地貌、地形特征及地籍等要素,图像清晰明了,基本可弥补、甚至改变传统产品符号、线条、文字、数字、等非具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认知的不足和缺陷。
2)数字化测量产品在使用、维护甚至更新方面都体现出了方便快捷的特点,能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可随时补充完善,随时出提供使用新图。
3)按照用户的需要的不同,可对产品的各种要素数据进行再加工,得到图件的用途也就不同,并且还可以任意对图形进行缩放和拼接,使用起来更加广泛。
4)利用地形、地籍等数字化的测量成果,作为底图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设计与规划,在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较时显得非常方便,对各种要素的汇总统计及叠加分析也做到了准确方便。计算机的合理使用也大大提高了测绘作业的效率,且规范化程度、自动化程度、科学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得到提高。由此不难看出,数字化测绘符合现代社信息会的要求,是现代测绘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以传统测绘为主的专业测绘单位要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单位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4 遥感技术在数字化测量中的应用
4.1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在2009年,我国所应用的遥感技术主要是确保在调查土地数据过程当中的现势性问题。一般情况下,国土资源在审批以后所负责监管的工程,也就是在遥感监测一张图的建设工程开始时,主要是为了结合第二次的全国统一土地调查时点底图的生产,一般在生产覆盖所有遥感正射影像图的基本条件下,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达到全国统一覆盖的监测系统。所谓建设的遥感监测工程则是在每年都必须要达到先进的遥感影像全覆盖建设以及土地变化信息的重要提取功能,从而在日后进行调查变更与核查时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基础,此外还可以确保实现土地数据达到一定的真实性与现势性的目的,进一步提高建设土地资源监管系统的重要作用。
现在所应用的遥感技术主要是针对变更土地的调查以及动态监测等,所以他们可以统称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这种监测一般主是对利用土地的调查数据和图件作为调查的基础,再通过处理遥感图像以及它的识别技术,并且在遥感图像所显示的图面上再进行提取变动的具体信息,以实现对土地变化可以及时地进行监测,也可以对其进行客观和直接的定期监测。这种监测手段是不同于其它监测的,由于遥感监测的精度较高,并且速度快,所监测的范围也较广,因此它可以精确的测量出国土资源管理的事实影像的,并且也最为基础的信息管理做出动态监测的结果。在现阶段,由于遥感技术在随着不断的进步发展,而影像的分辨率也在跟随不断的有所提高,在计算机技术以及处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与日俱增,从而也就促使了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有所提高,在应用方面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
4.2 应用遥感技术的方法制地籍图
制作遥感地籍图,主要就是在利用计算机的制图环境,通过应用遥感所编制的资料再制作出所需要的地籍图,同时,这也是利用遥感信息在研究地理以及测绘制图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应用。在应用遥感技术用来制图的主要流程一般表现在几个方面:1)必须要选用较为合适的影像源,因为在不同数据源的表现下会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当前,我们普遍应用的遥感影像大概分为SPOT、QuickBird、Landsat-TM等。2)应选用某一种遥感软件对其影像进行分析,并且纠正影像的配准问题。3)融合于遥感影像当中,主要是通过与影像的融合技术,突出当中应用较高的分辨率,从而确保光谱的主要特征。此外,还可以对融合以后的影像对其做线性拉伸以及灰度变换等一些增强的处理,用以加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出更为突出细节部分。第四,在应用目视解译以及踏勘实地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把不同地物的不同形状以及在不同区域范围上可以从影像当中进行提取,也就是形成一定的矢量文件。
5 结语
数字化的测绘工作是极其繁琐的,只有采取一定的科技手段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完成任务。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GPS等技术的日臻完善,遥感技术应用于测绘领域也日趋成熟,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遥感技术的应用水平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库存管理的概念
- 下一篇:高三任课老师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