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库存管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零库存管理 物资管理
一、零库存管理概念的产生
零库存管理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条下,高质量、低消耗地生产,提出了生产准时制。通过在管理手段上采用看板管理、单元化生产等拉式生产技术,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产品,加快库存周转、减少资金积压。零库存管理理论在生产领域的成功应用后,又逐步扩展推广到企业经营的产供销供应链体系:物资供应、产品销售、物流配送。
二、零库存管理在企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实践中,普遍的错误认识是零库存即取消库存、不备库存,不允许账面上有大量库存物资的存在。从定义上看,零库存不等于没有库存,而是指库存的数量接近于零,没有积压、呆废的库存。作为生产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均按照计划在周转、按客户的需要被生产出来。从库存物资类别上划分,容易控制的是原材料库存,最不容易控制的是在制品库存。企业可以通过一次性领出、分散保管方式,也可要求供应商准时供应方式,减少账面库存物资。从账面上看,企业也实现了零库存管理。但从实物上看,这些库存只是被掩盖起来。不是造成现场的库存积压,就是造成正常的物资供应变成紧急的物资供应,留给供应商备货周期过短,面临断供风险。这两种现象与零库存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不仅没有促使暴露生产计划管理中的问题,而且促使整个物资管理处于一个被动应付的局面,没有达成企业经济战略的目标、为企业的管理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改进的机会。
零库存是管理的目标而不是手段。零库存是通过准时制生产、看板拉动、配送制度、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等通过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的改善而最终达成库存活动的耗费、积压呆废库存逐渐减少直至零的目标。在企业实践中,应把零库存作为管理目标落实到企业的管理制度中,作为指导企业物资管理的思想和愿景。通过库存转移、分散、分包的形式并没有降低库存总量,对实现企业零库存管理的目标没有帮助。相反,企业应针对不同的产品建立适当的库存,通过信息手段掌握库存的流动状况,以生产计划为核心和切入点,构建库存管理的平台,落实销售、生产、采购供应部门的库存管理职责,综合协调配合,逐步减少企业各个环节的库存占用。要实现零库存管理的目标,不仅要梳理企业内部产供销的流程,还需对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存货做出策略性的安排。
究竟谁对库存管理负最终责任?在企业实际中并不明确。企业应不怕暴露问题,不应将库存管理的责任归于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而应纳入战略管理的范畴,并允许适当的管理冲突的存在。实际上,销售部门、生产计划部门、财务管控部门、库存实物管理部门均有库存管理的职责,零库存管理目标的实现是整个供应链管理流程优化、各部门相互协助产生的成果。企业内部需要一个战略性的部门统筹制定库存的策略,分配各部门库存管理的职责,对库存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估,指导相应部门努力减少库存。
三、推进零库存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全面的库存管理策略
所谓库存管理策略就是考虑库存对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建立库存使用的方法。库存管理的作用首先都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服务,由于顾客的要求和企业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匹配,所以才需要库存来满足需求。如果我们能更清楚的了解顾客需求,就知道何时何地储备什么品种的库存。另一方面,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降低保有库存的成本。库存策略的制定应考虑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即服务水平的设定。为了能快速满足客户订单或者满足客户系列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进而提升顾客满意度,就需考虑加快库存提供的速度、持有关键库存品种及加大库存设置量。
库存策略的制定应考虑按预测生产和按订单生产方式的不同。按预测生产即根据顾客历史需求数据,在未获得客户订单之前进行投产,储备部分产品供客户需要。对于此部分产品应是客户需求的标准货架产品,应防止因客户技术要求的变更导致产品呆滞。所以产成品库存量不宜过大,需根据历史数据慎重决定。按订单生产时,顾客的技术要求是明确的。此时重点是确保按进度交付。
(二)提高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
库存的信息化则要系统掌握库存在哪、有什么、有多少,并将此信息在企业内部共享,推送到销售、生产、供应的各个环节,为做好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由于信息化水平低及管理粗放等原因,有时要准确掌握企业究竟有多少实物库存,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企业需认识到库存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把库存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企业的主要网络系统,在信息化上投入一定的资源才能解决库存数据及时性的问题。所以在推进库存管理信息化时,要进行全面的系统设计,考虑整体系统和分系统之间的连接和关系,要以主系统为主逐次推进并相互兼容。在设计完企业内部的产销存库存管理系统之后,还需进一步推进企业与客户和物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网,最终建成整体的供应链信息系统。
(三)加强对库存管理的考核与日常监控
没有考核就没有改进的动力。企业需将库存管理考核的指标分解到各相关责任部门的绩效中,生产、供应、销售及财务部门均应有考核指标要求,不能只考核财务部门或供应部门。只有相关部门均完成考核指标要求,企业才能通过库存管理获得收益。要防止只考核原材料库存,导致现场账外物资增多。只考核产成品库存,导致在制品积压。在设计库存考核指标时,应既有库存管理的总体指标如库存周转次数、存货收入率等,还应监控库存变化的增量指标,如按日、月库存变化情况的统计。对影响库存的金额占比大或数量占比多的重点产品, 还应关注其金额或数量的变动。库存的情况时刻在发生变动,只有持续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库存变化的趋势或偏离指标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应立即由相关部门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把相关情况及时通知上下游的相关方。
通过加强对库存管理的考核,必会不断暴露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库存管理应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努力,采取措施降低企业整体库存水平。不应害怕暴露问题,应以问题为契机,通过实施零库存管理来推动企业整体管理绩效的提升。
(作者单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作者简介:吴笑非,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1983年参加工作,1990年至今一直在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作,曾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科研管理、条件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物资供应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道平,侯美玲.供应链库存管理与控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现代化
在生产、运输、销售等经济节点上,库存积压一直是造成许多企业亏损甚至倒闭停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自身的成本高低,进而也左右着物流服务的效率问题。
1库存管理概述
1.1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InventoryManagement)又称库存控制(inventorycontrol),是指在制造业、服务业、零售业等第三产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对产品、服务及其他资源进行的管理和控制,已达到客户企业或者物流企业本身的经营目标的过程。
1.2库存管理的意义
通俗的说,库存管理的意义就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前提下,使货物的库存量保持在一个较为合理和稳定的状态,避免出现存储积压或者缺货的情况。此外,库存管理的重点还在于如何缩小存储空间、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仓库的使用效率和库存资金的周转等方面。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人们普遍认为一个企业的库存多说明其发展状态良好,发展前景广阔。而随着对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综合评估发现,只有当库存比例保持一个合理的水平时才既不会影响企业资金和货物周转,又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促进作用,甚至有些企业提出“零库存”概念,认为“零库存”才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标志。现代化的库存管理逐渐也倾向于“零库存”的发展方向,以着重解决某些生产领域产品过剩、库存积压严重、成本高昂的问题。
2我国库存管理的不足
由于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整个物流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上还存在很多欠缺,不可避免的导致对库存管理的适当性、可行性研究也非常薄弱,库存管理在周期、成本、效率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
2.1库存周期过长
有调查研究显示,国外很多企业在库存周期上只需8~10d左右的时间,而中国多数企业的库存周期长达50d左右。库存周期过长,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供需失衡,也增加了企业货物贬值的风险。因为货物积压的时间越长,在品质、时效等方面就会丧失优势,最终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甚至被淘汰。
2.2库存成本过高
由于库存周期过长,企业货物长期积压导致其数量越来越多,企业为解决货物的存储问题不得不扩大仓库的面积、增派人员,对库存占地和管理的成本投入也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企业进入一个生产成本不断升高、货物积压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中。调查研究显实,我国企业从物流成本看,库存成本比例就占到了14%左右,而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中库存成本仅占到4%左右。库存过多占据了大量的资金,如此高的成本是造成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2.3库存管理效率低下
传统观点认为库存管理主要是对仓储货物进行盘点、保管、发放等,通过执行防腐、温湿度控制等手段,达到使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保证货物在仓库中品质完好,在企业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入库和出库。这一观点落到实际,就是在库存环节配备足够的人手,而忽视了现代化库存管理中对产品供需信息的及时跟进和更新、对物流调配情况的及时掌控等方面,使企业运营效率低下,在人员增多的情况下仍然未能有效改变货物入库出库不及时、物品供应与市场需求对接不适当的问题。库存管理在整个物流管理体系中可以说是初始环节,关系到后来的货物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库存管理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很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的瘫痪,企业在重视生产技术提高的同时,应着力引进国外先进物流企业库存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引进现代化库存管理理念,从源头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加快库存管理现代化转型
现代化库存管理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传统的库存管理中,实现库存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化,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管理人员,减少库存积压,节约库存面积和成本,促进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对接,从而加快库存产品的周转率,提高库存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1提高仓库使用率
提高存储仓库的使用率不仅仅指能以更小面积的仓库存储更多的货物,还在于在物品入库出库的过程中,根据货物的属性、特点进行分类,合理分配存储位置,最大程度地保证货物出库时的品质和速度。当下“寸土寸金”的现实是困扰企业扩张的一大难题。库存管理中可以把仓库按照产品种类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存储区,形成出库、分拣、检验、包装、装货、运输一条龙作业的库存链条。这样既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个存储区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现场杂乱无章的局面,减少各流程之间的相互影响。
3.2建立库存信息系统
当下大多数企业都引进了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例如ERP系统),在对材料的采购、货物的生产、资金的流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企业应用此类管理系统的初衷仅仅是为组建一个能够协调自身内部各运营事项的平台,而对于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联系,还尚存欠缺。库存管理作为连接企业产出与社会需求的中间环节,在市场信息接收不畅的情况下无法达到合理控制库存量的传统目的,提高企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无从谈起。建立合理的外部库存管理系统,将仓库管理与客户需求监控管理、运输管理、库存人员指挥管理等结合,将货物入出库管理、来料登记管理、客户订单管理、分拣、核对、货物基本信息、人员调动等整合到统一的库存信息系统之下,实现从商品材料进入到商品禅产出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例如能够查询某一环节物品的存放地点、存放数量、供需比例等,为更加准确、合理地在多节点网络中分配货物奠定基础。这就是建立库存信息系统作为库内指挥中心的意义所在。
3.3培养专业库存管理人才
建立高效的库存信息系统对完善库存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但我们仍然不能以技术代替人的作用。制定库存信息系统的是专业人员,完成整个库存流程也需要专业人员的指挥和调度。库存管理系统不是自动化系统,库存管理也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过程。随着外界社会对商品需求的波浪式前进、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的波动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竞争的愈发激烈,库存管理的项目负责人需要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分析和梳理,实时掌握产品供需信息已达到产品的最佳分配状态。可以说是,库存管理系统再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再高,也离不开人对实时数据的分析和把握,而这才是实现库存管理最优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方面,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企业要注重对库存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和科技创新意识的学习和培养,也可以从外国较大的物流企业中引进优秀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技术,在库存管理方面建立起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以攻克技术上的难题。
4结语
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要求现代化的库存管理模式,已达到企业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由于对物流管理的理论研究尚少,对现代化库存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也存在很多不足。要改善这些不足,仅仅依靠理论探索是不够的,结合企业实际发掘适合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所需的库存管理方式,增加科学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有目的地培养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管理体系才是出路。
参考文献
[1]李新宇.我国现代化仓储管理的发展方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2:37
.[2]赵换丽.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的发展创新与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6,1:32.
篇3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库存是供应链乃至整个物流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来控制库存与降低库存,就是从整个供应链管理的广度与深度来优化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是就库存来论库存的优化,静态地观察问题,最佳效果也只能是局部优化。这种思路存在着许多弊端。现代库存管理置身于供应链环境下,必须从整个供应链整体出发优化库存,探索库存管理的战略管理模式。因此,研究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对于帮助企业提高服务水平、市场反应速度,实现低成本的运营具有重大意义。
1.库存管理的相关概述
传统的库存管理和控制是由单个机构(如仓库或零售商)基于其自身的利益和准则单独实施的。库存控制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降低成本,而对库存物料实施数量控制,同时保证质量及其时效性的一系列工作。库存管理中需要确定库存物料的订货时间及订货数量、入库时间、储存时间等。
随着供应链概念的提出,库存管理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要求企业从传统的只注重自身的库存管理转向注重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尽量减少需求放大现象,建立供应链上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通过整个供应链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库存成本的降低,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共赢,进而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客户响应水平的提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不再是资源的闲置或暂时性的储备,而是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因此,库存控制和管理的真正本质不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而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管理。库存管理从以物流控制为目的向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转变是库存管理思维的变革。
2.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大致说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1)供应链非常强调对物流的一体化管理,它始终从全局上把握物流的各项活动,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最低。为此。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应是同步进行的。
(2)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目标的实现,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信息的准确、快速传递为基础的。因此,特别强调信息的集成化管理,通过信息的集成,使供应链成员不仅能够及时有效的获得其客户的需求信息,以减少供应链成员企业所持有的缓冲库存,而且能对信息做出及时响应,缩短了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间隔,简化了作业过程,提高了效率和服务水平。
(3)供应链是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组成的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这个系统还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动态更新,加之,每个成员企业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目标和相应的策略,因此,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较之传统的库存管理充满了更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4)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是一种平衡机制,追求零库存是供应链库存优化的最终目标。各成员企业应站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高度,进行业务流程重组,改变基于传统职能管理、面向权力分割的运营模式,建立以流程为中心的、面向市场和客户的高效的供应链运作体系,通过业务流程的有效联接,共同分享需求和当前存货水平的信息,使得供应链的库存总量大幅降低,减少基金占用和库存维持成本,实现共同管理库存的目标。
3.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现状
虽然库存管理是企业运作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最成熟的领域之一。但是过去的库存管理只是针对单个企业而言,这些理论与方法难以适应供应链管理环境的要求。现阶段,在企业的库存管理实践中,传统库存管理方法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几大缺陷:一是企业的库存管理过于粗放、简单,较少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和方法,因而企业的库存费用一直居高不下。二是众多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各自为政,各节点企业为了应付需求的突发性变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扩大库存水平,由此增加了供应链的总体库存成本,进而增加了供应链的运作成本,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这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的情况下,无疑不利于供应链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主导优势地位。
目前在实践中,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系统落后。我国大多数企业库存控制仍采用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健全、数据处理技术落后,没有充分利用EDI、Internet等先进技术,导致信息处理不准确、不及时、不同地域的数据库没有集成起来。
(2)库存管理系统满足不了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传统企业中库存管理是静态的、单级的,库存控制决策没有与供应商联系起来,无法利用供应链上的资源。
(3)“链”上各企业仍然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虽然我们知道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上的节点的绩效,但是从客观上说,各个部门又都是各自独立的单元,都有各自独立的使命和经营目标。有些目标和供应链的整体目标是不相干的,更有可能是冲突的。各自为政的行为必然导致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低下。
(4)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当顾客下订单时,他们想确定什么时候能交货。在等待交货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订单交货状态进行修改,特别是当交货被延迟以后。许多企业并没有及时而准确地把推迟的订单交货的修改数据提供给用户,其结果是用户的不满和良好愿望的损失。
(5)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供应链运作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订货提前期、货物运输状况、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的时间、运输时间、需求的变化等。很多公司并没有认真研究和跟踪供应链中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错误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流动时间(提前期),造成有的物品库存增加,而有的物品库存不足的现象。
(6)缺乏合作与协调性。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中,组织障碍是库存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供应链是一个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作效果。
(7)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库存控制策略应能反映商品供应和需求上的不确定性及其变化。许多公司对所有的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类没有反映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多数是面向单一企业的,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并能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
(8)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现代产品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层出不穷,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但是供应链库存的复杂性常常被忽视了。结果所有节省下来的成本都被供应链上的分销与库存成本给抵消了。同样,在引进新产品时,如果不进行供应链的规划,也会产生如运
输时间过长,库存成本高等原因而无法获得成功。
4.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优化方法
在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是一种组织行为,是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库存管理则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管理。因此,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方法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库存设计,通过实现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最小化,寻求供应链企业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的库存策略。
针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出现以上这些问题,企业可以考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优化库存管理:
4.1重组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的有效联接是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各成员企业基本上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独立设计自己的业务流程,并未认真考虑到与其他企业的业务进行联接,致使供应链业务运作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因此,需要基于业务流程和市场需求来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除此之外,为了适应整合后的业务流程的需要,各成员企业还应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要将科层等级制度转变为扁平化组织结构或网络化组织结构,确保信息的传递畅通无阻、不失真,以利于业务流程的高效运作。
4.2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众所周知,在供应链管理下,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节点企业之间必须结成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库存管理不再仅仅是单个供应商、生产商的管理活动,不能再以各自为政、局部最优的思想指导其库存管理,而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伙伴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大家要本着信息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分担的原则共同参与库存的管理活动,这样才能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益。
4.3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在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供应链库存管理能否做到准确、合理,取决于这些信息能否准确、实时传递。然而,由于需求预测修正、价格波动、订货批量、环境变异、短缺博弈、库存失衡、缺少协作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信息在供应链上上传时,往往会产生致命的“牛鞭效应”。“牛鞭效应”会危害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导致总库存增加。为此,需要在成员企业之间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加强信息的沟通与共享。要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稳定性和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从而使所有的供应链成员步调一致,共同采取行动,实现库存的合理化。
4.4加强需求协同预测
在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应由过去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顾客上来。顾客不仅是市场的核心,也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加强市场需求预测,摸清顾客的需求和偏好,是优化库存的关键手段之一。通过需求预测,不但可以了解和把握市场的未来需求变化,还可以揭示和描述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勾画未来市场需求发展的轮廓,并能对市场需求发展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预见,从而为制定库存战略提供依据,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然而,在当今需求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仅靠供应链上个别企业的预测,往往是不够准确的,需要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企业建立协同预测机制,使每个节点企业的活动实现同步,才能提高预测的精度,做到合理库存。
4.5建立协调沟通机制
加强协调沟通是使供应链库存不断得到优化的重要保证,也是供应链成员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减少矛盾和分歧的有效方法。因此,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应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定期交流情况,协调处理库存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篇4
关键词:库存管理;库存成本;库存订货方法
近几年,随着大部分客户纷纷采用JIT的生产方式,势必要求作为供应商的贸易公司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缩短产品交货期,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我国的对内贸易公司在库存管理上存在这各种各样的问题,库存居高不下,库存滞销严重,库存准确性不高,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缺失等问题。
一、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也称库存控制,是指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是企业根据外界对库存要求与订购的特点,预测、计划和执行一种库存的行为,并对这种行为进行控制。
二、库存管理的功能
1.保证适当的库存量,节约库存费用.
2.防止断货出现客户流失问题.
3.降低运输成本。
4.保证生产的计划性、平稳性、以消除或避免销售波动的影响。
三、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库存配置不合理
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价格都已经非常的透明,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成为企业的工作重点,而客户考察供应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是否能够按时交货.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每个贸易公司都会备安全库存.
有些业务员只关心自己的销售业绩,不关心库存问题.为了维护客户,无论客户提出什么样的要求都想办法满足.即使是一些非常规货物的货物也为客户储备库存,结果因为客户换设备不在需要这个型号的货物,或者客户找到了价格更加便宜的供应商等等原因,导致了货物的滞销.
与滞销货物相反的畅销货物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之所以是畅销货物是因为多个客户都需要到这个货物,而且用量稳定.但库存得不到及时的补充,经常出现断货现象.
库存中有的货物经常出现断货的情况,而有的货物却一直不能销售出去, 断货与滞销并存的局面同时存在.
2.缺少专业的仓库管理人才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仓库管理方面起步较晚,虽然说近几年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专业的仓库管理人员还是相当缺乏,大部分仓库管理人员不是学历低就是从未接触过仓库管理的知识.而且待遇普遍偏低,导致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经常会因为对工作不熟悉而出现很多问题.
3.库存信息不够准确
帐上有的货物但是找不到实物,或者帐上的数量与实物数量不一致等等帐,物,卡信息不一致问题.
库存信息不准确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1)库存管理员对于出入库的单据没有做及时的手工登记.
(2)库存管理员对账本进行手工登记时出现错误
(3)在货物出库时,实际货物的数量与订单中的数量不一致.
(4)同一型号的货物未放到一个货架上,搬运工放置货物时放错位置.
4.没有健全的考核体系和奖惩措施缺失
贸易公司一般员工比较少,并且组织结构简单,往往把销售业绩放到第一位,而对于公司的管理上却很疏忽,库存管理的责,权,利没有建立.考核体系没有或者不健全.这就导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工作积极性.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产生.
四、库存问题解决办法
1.采用合适的库存订货方法
对于这种贸易型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构成,而库存成本占总成本的50%左右.而库存水平高,缺货成本就低;库存水平低,缺货成本就高.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对贸易公司来说合理的库存水平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 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1915年,美国的F・W・哈里斯发表关于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开创了现代库存理论的研究。在此之前,意大利的V・帕雷托在研究世界财富分配问题时曾提出帕雷托定律,用于库存管理方面的即为ABC分类法。随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库存管理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许多库存模型,例如: 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以及JIT库存管理方法等。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已得到显著的效果。但是任何的管理方法的数据都是绝对的,而市场的变化却是瞬息万变的,所以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库存管理模型并与市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定购库存是比较保险的.
2.针对库存问题对员工进行培训
在公司没有专业的库存管理人才的情况下,作为公司的领导层必须清楚库存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时就库存管理的各方面知识加大对库存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于贸易公司来说,每个员工都与库存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让每个员工了解 认识库存管理的重要和库存管理的相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让员工知道,对于贸易公司来说库存管理和销售业绩同等重要.库存问题不光是别人的问题,也是自己的问题.
3.加强库存盘点工作
(1). 常规盘点:每各月固定时间盘点库存,核对库存表。
(2). 非常规盘点:
货品入库前、后需分别进行库存清点工作,保证大宗新进货品入库前后库存货品无误。
订单货品出库前、后需分别进行库存清点工作,保证大宗货品出库前后库存货品无误。
(3). 库存盘点人员务必独立、细心、认真、负责,尽量保证盘点准确。
(4). 对于库存不准确的货品找出原因上报给总经理.
4.建立惩罚机制
(1)针对滞销库存
由于业务人员对市场估计不足而导致的滞销库存.将对业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
(2)针对发错货物
找出发错货物的原因,是谁的问题发错货物就对谁采取一定的惩罚,惩罚的措施可以是因发货货物产生的来回费用就由谁来承担.
通过这种惩罚机制,每个员工都会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只要对工作认真负责,发生错误的几率将大大减少.
5.激励业务员销售滞销货物
因为货物都有一定的保值期,为了减少损失回笼资金,滞销货物必须尽快的销售出去.这个任务必须由业务员来完成.为了吸引客户可以把滞销货物的价格定在低于市场价格,有些时间长的货物甚至价格可以定在成本价格以下.
对于业务员卖出1件滞销货物给予一定的销售奖励,有额外的奖励业务员的积极性势必会大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方法
一、我国成品油库存管理现状
在目前阶段,我国各个地区成品油库存管理的模式依然没有打破传统格局。传统管理模式进行销售的参考依据是以往成品油销售信息以及油库的库存量,片区销售公司在制定油库进货计划时,要及时把计划上报给当地上游供应商,然后再由上游供应商以此为依据针对客户订单进行送货。在此种模式中,销售企业对于库存均会采用一些策略来确定各自的库存水平以及订购时间点等。比如销售企业里的库存一旦具备了基本订购条件,就要马上向上游供应商下订单,供应商接到订单以后才会组织供货。事实表明该种库存管理模式存在着一系列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具体主要表现为诸如竞争力不强、成品油供应效率低和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
二、成品油库存管理的优化思想
成品油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制定完成之后,需要从两个方面人手,首先要以油库为中心进行优化调整,对各个油库的库存情况进行统一的协调,提高对油库变化的适应性。要着力提高油库的周转效率,在此目标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配辖区内各个油库的资源,达到油库数量以及库容合理设置的目的。此外,还需要对库存油品种结构和库存的保有量进行优化,尤其是要充分发挥移动库存的优势,提高应对外界环境(成品油的供应、运输能力以及市场等)的能力。其次,对成品油物流运行机制进行有效优化,以提高运营效率为终极目标,以组织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重组为中心,将辖区内成品油物流和配送供应链进行整合,打造出从炼油厂、油库到加油站的一体化物流体系,从而实现对一次、二次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1.点式管理。点式管理要以油库为中心,对油库资源进行整体优化。在现有基础上采用有效手段进行优化,主要是通过对油库的容量和地理分布进行调整实现对辖区内配送油库的整合,对关键位置的油库要保留和改良,对效率低下和比较次要的油库要关闭。
2.面式管理。首先要将油库集中,然后进行统一化管理。成品油区域销售公司要对下游油库资源的出入库进行管理,不要单纯按照行政建制来进行分割管理,要将区域的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面向一、二次物流进行优化。
3.细化管理。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使成品油油库的库存量管理及日常的业务流程进一步合理化。首先要安装物流系统的要求,对管理层次进行缩减,减少不必要的批发环节,理顺业务流程,建立油库库存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库存资源优化模型,从而实现在不同市场条件下确定合理库存量的目的。
关于具体的优化步骤,首先采用撒网式进行铺垫,然后进行重点突破,最终实现全部优化的目标。主要按三个步骤:首先,成品油调运部门要分别对各个区域内油库资源的出入库实现一体化管理;其次,成品油各个区域的销售公司要对辖区内的重点油库实现成品油资源的出入库一体化管理;最后,成品油各个区域的销售公司对辖区内所有油库实现成品油资源的一体化管理。
三、成品油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法
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的方法研究是以上述成品油库存管理优化思想为基础和根据的,对成品油库存管理进行研究首先必须明确重点油库的概念,其次界定油库库存量,最后如果发生缺货等情况,要实施一定的补救手段。
1.重点油库的标准界定
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时极其重要的一点是明确哪些是重点油库。从油库容量的角度出发,重点油库即指库容量大,可以跨省配送或者跨区配送的油库;从成本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整可以节省配送费用的油库也应该被列入重点油库。
2.确定合理的油库库存量
成品油库存量的计算公式为:
k=p×t+g+ss
式中k代表合理库存量,
t代表平均需求量;
T代表订货提前期;
g代表保罐容库存;
ss代表安全库存。
该公式适用情况为在正常情况下,成品油需求量与一次物流调入周期(即订货提前期)相对来说稳定、波动很小的情况,具有普遍适用性。
公式中p x t代表正常的库存消耗量,保罐容库存是在综合考虑油品保管技术、油库租赁起租点和折扣点而设置的库存量,具体以油库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而给出的合理值;安全库存是为了满足提前期内的平均需求后额外增加的存储量,即为了预防不确定事件的发生而准备的库存量,可以由下式确定:
ss=p×g×f,
式中q代表缺油时间;
f代表调整系数。
篇6
关键词:存货管理 零库存管理模式 戴尔 存货管理绩效
前,零库存管理作为库存管理理念的创新,其应用足迹遍布日本、美国、欧洲等世界各地,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和长远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选择库存管理典范企业为标杆,剖析其库存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借鉴其科学、合理的因子为我所用,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库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客观总结戴尔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对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启示,以期对我国企业实施零库存管理提供借鉴和依据。
一、零库存的绩效提升机理
(一)“零库存”的内涵解析。零库存并不意味着没有库存,它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指物料在采购、生产、销售及物流等多个经营环节均处于快速周转状态。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1)从数量角度,零库存是指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即企业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数量的合理最小化,使得以仓库存储形式的物品数量接近零,而不是真正为零。在现实中,企业通常为了应对各种紧急情况而储存一定的库存。(2)从物流运作角度,零库存是指物品在仓库的储存周期最短。零库存管理一般要求最大化缩短物品入库与出库的时间间隔,争取实现入库和出库的同期化,使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实现存储,促使库存管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3)从成本角度,零库存是指物品的库存成本最少。在零库存策略下,由于库存数量趋于最小化,为存储物品而进行的仓库建设成本及其折旧费和库存管理费用会随之减少,从而利于实现库存成本的最小化。
(二)零库存管理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
1.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首先,在零库存管理模式下,存货数量趋于最小化,仓库规模、数量及存货管理费用也会随之减少,从而极大地降低企业的存货储存成本;其次,实施零库存,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往往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会相应简化采购过程,减少采购风险,进而降低采购和相关缺货成本。此外,零库存管理下,设备有效作业率和产品质量会相应提高,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质量成本。
2.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实施零库存管理,企业可以将库存占用资金控制到最低限度,从而相对增加企业可支配的流动资金头寸,加快资金周转速度,由此还可以减少因资金不足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分配利用节约下来的资金,更好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一般情况下,实施零库存可以使购买的物料质量提高2-3倍,从而使废次品减少。其内在原理在于:零库存管理需要稳定和高质量的供应商作保障,要求供应商必须能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地满足企业物资需求;同时,零库存管理要求企业在各个经营环节保持高度一致,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质量问题,为此所有员工都必须提高质量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上,从而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二、戴尔零库存管理模式分析
(一)戴尔零库存模式实施过程。
1.精确预测客户需求。戴尔利用“800-”免费电话和全球性强大的网络沟通平台,与客户进行全天候即时交流,争取获得第一手客户需求信息。同时,客户可以通过戴尔免费电话或网络提交订单,提交订单后的1分钟内,戴尔装配厂的电脑控制中心就会收到订货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相应被存储到戴尔信息中心。
2.分解需求信息并传递给配件供应商。戴尔利用成熟的网络平台,每20秒整合一次订单。收到订货信息后,戴尔控制中心会及时将订单分解为电子配件需求清单,然后采购部门通过互联网和企业间的信息网分派给上游配件制造商。各制造商根据需求清单进行配件组装生产,并在规定时间内供货。与此同时,需求清单会直接转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会在一小时内配好货物,并在20分钟后将所需的全部零配件运抵戴尔工厂。
3.高效的生产流程。戴尔工厂库存作业效率很高,配件进入工厂后会被分配到各条生产线上,流水线前端的工人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配置清单选料,并传送到装配工人那里。通常一台PC机从原料进厂到打包离厂只需五六个小时。从理论上说,凡是被运到戴尔工厂的零配件都有明确的客户,一旦装配完成,经过测试后,可以直接发货,运往最终客户手中,而在客户未下单之前,戴尔工厂几乎没有物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戴尔为什么能做到在成品零库存之外,配件也几乎达到了零库存。
(二)戴尔零库存绩效。
1.存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本文选取国内外同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联想和惠普作为参照对象,并分渠道对戴尔存货管理水平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零库存策略的实施使戴尔的存货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不仅可以减少流动资金被库存占用的时间,降低库存管理成本,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加速资金周转。同时,由于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其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较快的存货周转速度有利于增强戴尔整体短期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综上,与竞争对手相比,良好的存货管理水平使戴尔取得了巨大的成本和资金优势,提高了戴尔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2.营运资本运营效率显著改善。得益于存货周转效率的提升和直销模式的运用,戴尔营运资金整体运营效率也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改善。在零库存管理模式下,购货客户需向戴尔提前付款,戴尔可以向原料供应商延缓付款且不必通过经销商,直接颠倒了应付和应收之间的关系。利用这种逆差,每卖一台计算机都能获取现金,现金流量增加,无疑降低了戴尔的营运资金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运营弹性。同时,逆向资金流动帮助戴尔实现了零营运资本甚至负营运资本,使其可以迅速地进行技术升级和财务基础设施改造,竞争优势得以持续。
三、戴尔模式对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启示
(一)加强存货控制实现低库存。戴尔的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库存成本和存货跌价风险,从而使戴尔拥有了极具竞争力的生产成本,加速了资金流动。对我国企业而言,应充分认识到存货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控制在存货上占用的资金,尽量保持低库存,使库存的周转速度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企业基于市场需求变化而在生产和经营上需求的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存货变现能力及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以信息流调度存货资金流。库存观念予以信息化诠释是戴尔零库存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库存观念下,戴尔运用订单信息流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从而减少营运资金由于信息流通不畅造成的沉淀和浪费。我国企业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信息化技术管理水平,在整个供应链上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和沟通平台,为更好地获取所需信息,加速物资和资金流动做准备。
(三)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相结合。戴尔成功实施零库存的经验告诉我们,降低物流成本和流动资金占用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对于实行零库存管理的企业而言,物流是以时间消灭库存空间,也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方向。我国企业管理者应加强物流管理,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设备技术含量,加快物流设施的更新,建立健全物流配送系统,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行合理的配送制度,及时将按订单生产出来的产品送达客户手中,争取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附加值的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最低存货的目标。
(四)低成本打造市场竞争力。戴尔直接经营模式的核心在于低成本,零库存管理是对低成本战略的有力贯彻。零库存管理将库存数量控制到最低,极大地降低了经营成本;订单生产方式,将产品直接送往客户手中,不仅节省了中间环节的费用支出,而且使戴尔可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销售产品,从而利于争取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通过严格贯彻低成本战略,戴尔不仅加速了资金周转,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利润增值空间和市场竞争力,在整个价值链上争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使得整合供应链资源成为可能。尽可能地合理化压缩企业经营成本,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将极大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综合竞争力。
(五)注重风险管控。通过实施零库存,戴尔整体经营绩效虽然得到极大提升,但也面临诸多不可避免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实施零库存时,应充分提升对零库存风险的防范意识,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企业应该做到:首先,建立健全物流配送制度,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配送成本;其次,注重市场分析,准确预测客户需要,同时,为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应尽量保持合理数量的产成品库存;最后,提高信息保密技术,保证信息安全,同时利用信息优势,与供应商建立健全双向沟通协调机制,并运用竞争和利润分配机制与其保持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争取形成“命运共同体”,使上下游供应商能够做到及时供货,满足企业的物资需求,最大化地降低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风险和信息泄露风险。
四、小结
零库存的成功实施需要以稳定和理想的客观环境作保障,戴尔零库存的实施需要客户支持、供应商协作、完善的信息系统、物流支撑等多个环节的支持与配套。本文所分析的戴尔零库存模式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在应用中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目前,我国暂时还不成熟的物流管理体系及运作环境,要求企业实施零库存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特点,综合权衡收益和风险因素,结合供应链、产品、物流及市场环境等因素,灵活运用零库存策略,更好地提升存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不是盲目实践。S
参考文献:
1.臧桂琴.浅析企业零库存管理问题[J].经济师,2012,(2):268-269.
篇7
关键词:物联网;库存管理;RFID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84-02
1物联网与RFID
1.1 物联网的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型机、主机的联网;
第二个阶段是台式机、笔记本与互联网相联;
第三个阶段是手机等一些移动设备的互联;
第四阶段是嵌入式互联网兴起阶段,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设备,包括洗衣机、冰箱、电视、微波炉等都将加入互联互通的行列,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物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已可见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如远程防盗、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智能图书馆、远程电力抄表等。
只不过这些仅是物联网的邹形还尚未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物联网给我们构建了一个十分美好的蓝图在未来我们可以想象通过物物相连的庞大网络实现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监控、智能物流以及家庭电器的智能化控制。1.2 物联网和RFID的关系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或者持有者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或者持有者的“透明”管理。
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物联网的发展将给物流企业提供数以万亿计的市场规模。
RFID就像手机通信一样是以问答形式工作的,解决了物联网中间件中“是谁”的问题。并且可以“同时”与多个标签进行“对话”。这种技术开始得到普遍关注的时代背景是网络通信技术开始普及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与条码一样是为了改善和提高零售业中的结算的自动化和快速化甚至使整个物流供应链的管理实现透明化的目的而特别受到青睐。
网络的建设和运行是一件比提高识读率更为简单的工作这是因为网络对数字的传送比电子标签与读头之间的无线通信要安定得多的缘故。只要电子标签的ID得到准确识读.剩的工作就简单得多。所以不要依赖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大量信息读取要把相关信息“放”在网上。网络是RFID的生命线,没有网络.RFID不能发挥它相对于其他旧识别技术的绝对优势。RFID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价值链上的相关者都能够共享产品的信息。那么这种信息共享的技术手段就在于网络!
2库存管理与RFID
2.1 库存管理发展的新形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步凸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被迫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和需求日趋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者,原有的管理思想己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竞争形势。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一个产品从设计、制造、检验到运输,往往要涉及多个企业的合作。企业管理者也逐渐认识到,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只有多个企业协同,才能够共同增强竞争的实力。将资源的利用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它地方,借助其它企业的资源达到快速响应市场的目的成为自然。库存管理由原先的单一的,静态的,分布式的发展成立体的,动态的,协同管理的模式。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RFID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现代生产企业的库存管理系统以使其适应现代生产企业库存管理的要求。
2.2 RFID技术在生产企业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在无线射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今天,基于RFID的供应链管理己经和其旧有模式有了很大的区别,可以说RFID的应用对于供应链及其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有着非常大的潜力。在装上了RFID芯片后,供应链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变成了一个智能化的可交互的环节,这些环节在整个供应链中都可以实现实时的识别。这样,整个供应链体系就会拥有一个快速,错误率和成本都较低物流以保证所需要的产品在所需要的地方及时出现。这个目标通过RFID技术是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RFID可以在现有基础和理论上使得供应链管理更加得“完美”一些。
RFID技术在库存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结合库存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货位管理和存取操作。RFID技术在存储环节的应用还使得库存盘点时的工作量(不需要人工的检查或扫描条码)和不必要损耗大大减少,为管理者在库存控制方面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零售环节货架上的阅读器可以定时向后台系统传送信息,提醒零售商及时补货,还能够监控易过期商品的有效期限。
生产企业的库存管理问题作为企业总体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库存管理能力是评价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RFID在库存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对库存管理产生着各种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削弱了库存管理中所谓的“牛鞭效应” (Bullwhip Effect) 即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解决库存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的比较有效的策略就是信息共享正为这种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方便。虽然企业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提供了强大的IT平台。但是这个平台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取决于能否准确,实时的底层数据信息目前的供应链管理中底层数据的采集(如库存盘点,货物出入库,数据录入等)主要依赖条形码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工介入,效率低下,差错率高,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得不到保证。
RFID技术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空前的海量数据,在后台系统的支持下将极大提升供应链能见度,为供应链管理的策略制定,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2.3 RFID 技术在物流和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 RFID 技术具有远距离读写,可存储数据,环境适应性强、以及可以高速多标签同时读写等特点,因此,在 RFID 的诸多应用中,RFID 在物流和库存领域的应用有光明的前景。
物流和库存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产品发货,收货,质检,入库,盘点,出库的自动化管理,由安装在货物上或托盘上的 RFID 电子标签、安装在仓库大门的远距离 RFID 读写器、RFID 中间件及其企业信息系统组成。当带有 RFID 标签的产品通过读写器的感应区域时,系统通过 RFID 电子标签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取货及仓库中的快速盘点等操作。
产品被供应商发货,经配送,到货质检,入库,盘点,出库等流程和 RFID 应用相关。在物流和库存管理中,按照 RFID 读写器参数指标和安放位置的不同,有以下四种:
(1)应用 RFID 读写器;
(2)门禁式 RFID 读写器;
(3)固定式 RFID 读写器;
(4)手持式 RFID 读写器;
(5)车载,架载式 RFID 读写器。
在物流和库存管理中,产品供应商的出口门禁 RFID 读写器,配送车辆装载的 RFID 读写器,企业仓库的入口,出口门禁读写器,质检处 RFID 读写器,叉车装载的 RFID 读写器,仓库内手持式 RFID 读写器,够成了一张 RFID 读写器网络,它们在 RFID 中间件平台的管理下进行工作,而企业的管理者通过 RFID中间件平台的接口(如 Web Service),对 RFID 中间件平台进行配置,以及接收RFID 读写器读取的数据。
3 基于RFID技术和先进库存管理系统的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电子商务变得更强大,它使消费者可以在网上查到任何一家商店的任何一件商品,选择起来得心应手。在物流领域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自动仓储库存管理、产品物流跟踪、供应链自动管理、产品装配和生产管理、产品防伪等多个方面。生产组织量使用电子标签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和生产作业管理水平。
具体到各个行业,如下:
3.1 零售业
今后人们到商场去购物,可能只要将货架上的商品放进购物车然后推车出门就可以了。因为商店使用了物联网技术.在商店的出口装有识读器,当有人把商品带出去的时候识读器自动列出所购商品清单并通过结算系统自动在该人的帐户上扣取相应的货款。这一技术还使得人们可以带着自己的物品进人超级市场.因为这些物品上的标签显示它们不属于这家商店因此出门时也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2 物流业
货物的清点、查询、发货将变得非常简单和准确。仓库的管理效率更高,用人更少。车辆管理安装了相应系统之后将有效降低空驶率并为“智能交通”提供信息管理的平台。
3.3 制造业
通过将技术引入企业生产管理可实现企业生产信息的自动实时录入准确记录每一产品s生成的全部过程和成本发生的因果信息实现对物品在加工环节及以后的信息追踪和管理。
3.4 有效防伪
由于消费者可以通过商品标签在网上查到有关商品的几乎全部信息因此假冒产品将变得更加困难。这一技术对高值物品尤其有利。
3.5 军事领域
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在军需物资上使用该技术以加强物资的管理、盘点和查询工作。美国军方早在世纪年代就开始采用该技术用于海湾战争中士兵个人信息识别,美国国防部要求年月日以后所有军需资都要使用电子标签。
4 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在库存管理当中的问题
运用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的最终目的无疑是使企业达到零库存生产,即准时制生产。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对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来讲是个重要分类概念。 零库存的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的一个概念,甚至可以为“零”,即不保持库存。
零库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企业能够在不同环节实现零库存的话,例如库存占有资金的减少;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库存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规避市场的变化及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等。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将会遇到3个方面的主要的障碍:
4.1 标准不统一
标准(特别是关于数据格式定义的标准)的不统一是制约RFID发展的首要因素。因为每个RFID标签中都有一个唯二的识别码,如果它的数据格式有很多种且互不兼容,那么使用不同标准的RFID产品就不能通用,这对经济全球化下的物品流通是十分不利的。
关于标准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关于RFID产品(包括各个频段)的国际标准,目前各个厂家推出RFID产品互不兼容,造成了RFID产品在不同市场和应用上的混乱和不兼容。这势必对未来的RFID产品互通和发展形成了障碍。
4.2 技术实现有困难
如何将这项昂贵的、崭露头角的专有技术转化为有利的供应链工具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4.3 物流管理应用少
从目前的现状看,RFID的应用还是限于企业内部,而对RFID在物流中如何进行管理关注还比较少,因为这要涉及到供应链的整个环节,包括物流配送单位、海关、工商、税务等各个环节。而RFID的应用是一个生态环境,仅有标签本身是无法应用的,必须有相应的应用环境和管理手段,才能推动电子标签的大规模普及。另外,RFID的大规模应用还涉及到价格、隐私保护以及安全问题。目前的RFID技术要想在对信息有保密要求的领域展开应用还存在着障碍,如何在不增加太多成本的同时提高电子标签的安全性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LANDT J. The History of RFID[J]. IEEE Potentials,2005, 24(4): 7-13.
[2]刘剑峰,肖文康.RFID,EPC基本工作原理与应用介绍[J].条码与信息系统.,2006,(5).
[3]吴名.我国RFID应用现状和技术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智能识别, 2005,(4).
[4]余雷.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 2006,(2): 235.
[5]艾超,傅华明.现代工厂中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设计[J].电子元器件应用, 2007,(12): 75-77.
篇8
关键词:企业发展 库存控制问题 解决方式
随着全球化的市场的形成,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发展缓慢,经营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其中,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存货管理的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本文就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借鉴科学的存货管理理论,指出了加强与改善存货管理与控制应采取的措施。
一、概念和意义
库存是指仓库中处于暂时停滞状态的物资,主要包括原材料、备品备件及产成品等。库存控制是对制造 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一个企业拥有存货量的多少,反映了其资产运作效率,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加强存货管理与控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实现销结合,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有利于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周转,有利于降低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企业获利能力。
二、我国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在我国占有者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环境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比如用户需求不确定性和个性化增加,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和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提高市场资源的可控程度等。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库存问题已成为很多制造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缺乏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等,导致部分制造企业库存管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根据对我国众多制造业企业的库存管理情况所作的调查和参考有关资料,发现目前企业在库存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
(1)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2)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3)没有考虑到不确定因素对库存的影响,不确定因素主要有需求的不确定性、订货周期、运输、资金制约、管理水平的制约、价格和成本的制约等。
(4)没有有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5)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
三、如何加强企业库存管理
(一)对库存物品实施ABC库存控制
企业的仓库可具体分为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和产成品仓库。仓库中的存货由于品种繁多,库存物品的价格来划分物品的重要程度采用ABC分类法,将其分成A、B、C三类。A类物品属重点库存控制对象,对这部分存货应严格执行盘点制度,进行不定期检查制度,密切监控该类物品的使用与保管情况。因此企业应尽量降低他们的消耗量,而且要在保证供给的条件下尽量降低他们的库存额,减少占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C类存货品种多,消耗金额少,可以采取粗放管理。B类存货介于A类和C类之间,可采用定期检查策略。
ABC的分类可参考下表:
■
(二)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加快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保证信息畅通和共享。企业可以直接查到库存余额,方便采购人员及时确定采购(销售)数量,又能及时把握生产进度,当库存商品低于警戒线时,系统就会发出警报,采购部门根据信息,严格执行采购计划,确保生产工作的进行。
(三)重视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的应用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和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仓储成本和持有成本。供应链管理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企业无必要维持较高的存货持有成本,就既能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又不会形成存货堆积,从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全员参与库存管理
应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存货盘点制度,实行盘点控制。要建立存货的内部稽核制度。应将库存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议事日程,使企业管理层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重视存货的控制、分析和管理;加强存货管理人员的培训。库存管理是由存货管理人员执行的,其管理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货存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生命线。我们应当从分认识到货存控制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建立完善企业的存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歆,寿阳,陈庆洪.仓储配送中ABC管理的优化问题及其实证.运筹与管理[M].2008
[2]贾桂珠,张丽萍.仓库管理在物资管理中的重要性.管理天地[J].2008
篇9
[关键词] 零库存 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 制造型企业
一、制造型企业实现零库存的因素分析
1.实现零库存的必要性分析
零库存管理是指在生产与流通领域按照JIT (Just In Time)方式组织物资供应,使整个过程库存最小化的技术的总称。零库存是特殊的库存概念, 它并不是指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的最小化。实行零库存管理的企业能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制定合理的库存策略,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库存数量,减少和消除库存报废的风险,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和生产效率,并以较高的控制水平来保证满足客户的及时出货的要求,最终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
2.实现零库存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制造型企业在实施零库存前不但需要详细考虑产品特性、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各个生产工序的特点等生产环节的因素,还要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
(2)市场因素。销售市场作为产品的终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制造型企业要想做好“零库存”,很有必要对市场做充分的研究,使库存量的预测与市场实际所需相一致。采购市场是生产产品所需原材料的市场,企业接收生产订单后,采购部门要及时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一方面要追求最低的采购总成本,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市场需求。
(3)物资消耗因素。制造型企业只有准确地掌握各类物资消耗的特点,才能确定出合理的“零库存”储备方案。
(4)管理因素。“零库存”实施环节中的管理包括对采购环节、生产环节、物流配送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的管理。制造型企业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实现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以及各个环节的协调工作,进而实现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
(5)时间因素。由于物资的消耗在不同时间是不相同的,因此企业可以利用物资消耗的时间性来实现 “零库存”储备。例如,对于一定时期内市场需求量比较小的产品,就可以尽量减少库存水平甚至实施“零库存”策略。
二、制造型企业实现零库存的运作分析
1.实现零库存的基本条件
(1)企业管理水平。企业首先要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要详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以及自身情况,判断企业能否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响应。除此之外,还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信息管理水平,能够科学合理地收集、整理、分析、解释与应用供应链上各种信息。
(2)物流支持系统。寻找能够支持企业实现零库存的物流支持系统,选择效率高、可靠性强的物流系统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盟友关系,以保证企业零库存实施的稳定性和长期性。
(3)成本――产出分析。对企业实现零库存的成本和实现零库存后的收益增加量进行比较,权衡企业实施零库存的成本,进而做出定性、定量的判断,最终决定企业是否适合实施零库存。
2.实现零库存的基本策略
(1)建立信息系统。制造型企业实现零库存过程中要分析市场供应、需求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做出快捷的反应,分析上游企业的供应情况以及生产能力、下游企业的需求情况及销售能力,了解消费者对生产的特殊要求,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应用各种必要的电子信息技术,实时掌握企业的订单情况,不断完善企业订单驱动的生产方式。
(2)建立盟友关系。制造型企业要实现零库存管理,必须得到信息支持系统、物流支持系统和单一货源供应系统等组织的支持。信息支持系统一般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信息管理组织,能够为制造型企业提供所需的信息;物流支持系统帮助企业完成准时化的原材料采购以及产成品、半成品的及时出厂;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制造型企业一般会选择多个供应企业,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将逐渐转为寻找单一货源――单一货源供应组织。
(3)加强整体性观念。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主张把不同的企业集成起来以增加供应链的效率。注重企业之间的合作,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分担采购、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4)实施再循环策略。制造型企业不仅仅要实现零库存,更应该保持这种管理策略,进行不断的循环运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整个运作系统。
三、结论
制造型企业要实现零库存管理,需要在全面、科学地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再决定是否实施零库存及什么时候实施零库存。其次,零库存管理在信息处理方面要求企业有完善、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供应链上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能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合理地运用于企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在物流方面还要求有充分的时空观念,以严密的计划、科学的采购,达到各个生产环节的最佳衔接。在资金运作方面要求资金高效率运转,原材料、生产成本在标准时间内发挥较好的作用和效益,达到库存量最少的目的。同时,要实现零库存管理还要重视市场,对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尽量做到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最后希望本文能给一些制造型企业以警醒: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型企业都适合采用零库存管理,必须实事求是的认真考虑和评估企业的各项条件,制定出全面、科学并且切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贺明:对企业“零库存”生产经营管理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1)No32,133
篇10
误区一:爆饮爆食,导致库存积压
吃饭不能爆饮爆食,会造成后期的消化不良,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但在实际的库存管理过程中却经常存在爆饮爆食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有公司任务的压力,采购对库存与销量不了解,仅凭意气办事造成的积压,贪小利而购进大批销售速度缓慢的产品而造成的周转不畅等
正如消化不良会进而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一平,一旦积压产生也有一系列的问题会出现:首先会导致公司资金占用成本增加,而本来这些钱是可以放在银行赚取利息的;其次会导致库容压力增加,仓库管理员会打电话抱怨仓位不够,申请外租仓库;还会导致仓库管理成本增加,拣货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会下降;此外有保质期商品存在灭失风险……
避免吃撑的办法就是要清楚自己的饭量到底有多大。对于库存管理来说,避免积压首先要清楚自己能销售多少,销售量的预测是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应该仔细对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而不是凭借大概的印象来判断。
就像我们不能把一天三顿饭合到一顿吃一样,我们也不能一次下一个很大的订单,以“一劳永逸”。因此设定合适的订货频率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凡事不能绝对,特殊情况也要特殊对待,比如节日备货,比如批量采购会导致采购成本的减少,比如供应商存在短期货源不足时的抢货等情况。
此外,我们往往会认为“积压了之后供应商可以给我退货啊”,实际上这确实有一定作用,但只是一个补救的办法,应该尽量少用。这个道理就像我们吃饭吃撑了就想办法“呕吐”出来一样,那滋味肯定很不好受,而且肯定伤身体。
误区二:因噎废食,进入“饥饿状态”
有时人会在爆饮爆食后进入另一个极端状态,那就是是“因噎废食”。往往在主动和被动的压货之后,因为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采购会变得小心谨慎,对厂家的诱惑与忽悠都小心翼翼,对市场的需求变得不敢决策。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认为减少积压要减少订货和库存量,这往往会导致缺货情况的存在。人体长期吃不饱而处于饥饿状态,自然会导致营养足,肌体活动能力下降。货源不足,则会丧失交易的机会,引起顾客满意度降低,必然导致销售业绩的下滑。
那应该如何避免缺货呢?我觉得还是应该对销售量有个预测,然后在常规产品上按“1.5倍原则”订货,在节假日卖场促销上与厂方KA密切联系,提前二个月备足卖场促销产品。建立KA储备库存,由采购与商场导购根据历史数据,相关厂方情况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进货指标。
误区三:偏食,导致“隐性饥饿”
吃饭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得好,消除偏食。要说到偏食对人体有什么损害,很多人肯定比我更清楚。比如动物性食物及脂肪摄入过高,谷类食物消费偏低并过于精细,钙、铁、维生素A、C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容易产生肥胖,间接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库存管理也同样讲求“膳食搭配,营业均衡”,这就是库存结构的合理性问题。主要是进货产品的细分管理问题;
在家电销售中有时会遇上这样的例子,同一款式的电动须刀连续几个月销售都在1000台以上,你按1.5倍库存进行了备货,但下个月的销售却下降到了500台左右,你百思不能其解,到终端一问,原来此产品有两种颜色,由于央视广告的产品是红色,所以消费者对这种颜色产品购买量较大,而此批进货由于没有注明颜色,进来的都是黑色的,造成了销量下降。
这就需要把库存管理中的品类管理做得更细一步,销售预测上还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总体销售量的预测,还应该再细分一下。假如你负责的单品确实比较多,可以分小类规划确定库存结构,如果单品数量不多的话甚至可以细分到单品。
目前看到比较先进的方法是ABC库存管理法,其实就是80:20准则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将80%的资金用于最畅销的20%品类。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就是将库存物品按品种和占用资金的多少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找到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A类物品,品种比例为10%,年消耗的金额比例为70%,是需要重点管理的库存。B类物品,品种比例为20%,年消耗的金额比例为20%,是需要常规管理的库存。C类物品,品种比例为70%,年消耗的金额比例为10%,是需要精简的部分,是需要一般管理的库存。
误区四:没有及时“排毒养颜”
在库存管理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一些不适销商品、坏损商品或亚健康状态商品。这些是库存管理中的垃圾。往往会成为沉淀库存长期积压在仓库中。而影响我们库存周转的最大因素往往就是这些沉淀库存。
中国古老的养生方法讲究“排毒养颜”。如果长时间人不将人体中的垃圾排泄出体外,人体内的毒素将会大大的累积,轻的在脸面上产生痘痘,重的可以演变成尿毒症 直肠癌等!而沉淀库存如果不及时处理同样会成为公司经营的“毒瘤”。 要想排毒,必须知道“库龄”概念
人有年龄,库存产品也有库龄。在仓库中积压的时间长了,库存产品的自身价值也会折损,一般仓库管理都会有“先进先出”的概念,产品自进仓之日起,品类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库龄,如小家电一般为60天,厨卫产品为90天,两季产品为45天,超龄产品一般每个月会减值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