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队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团队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团队建设方案

篇1

摘要: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比各项活动中不同学生组织和团队的表现和凝聚精神,总结并提出学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方案,为今后学校及学院的学生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着手于当前团队的发展,打造精品的部门团队,并通过各项实践对比研究,得出系统的研究结论,通过了解和对比不同学生组织的管理及发展模式和工作效率,用量化的数据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具体开展对比单一变量实验活动,得出一些影响工作效率及团队精神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学生组织 团队 发展模式 工作效率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步由单一的第一课堂教育向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转变,提高大学生团队建设、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模式进行团队管理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大的趋势,其结果是大大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减低成本和经费、增强各种学生工作团队的应变能力,在大学第二课堂积极探索,快速发展的今天,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各种影响大学生团建及学生工作效率的因子。

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社会是合作性社会,需要团队合作意识和有效的沟通,研究大学生团队建设和学生工作效率,可以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整个社会蓝海模式的发展情况。并积极引导教育改革。

该项目通过了解和对比不同学生组织的管理及发展模式和工作效率,用量化的数据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具体开展对比单一变量实验活动,得出一些影响工作效率、团队精神凝聚力以及各种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2 项目的整体概况

研究方案:单一对比实验,量化数据统计,专业分析。

研究规模:在学校(主要调研地集中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和学院各团队(西华大学各协会、组织团队)合作调研。

3 调研过程

说明: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846份,其中有效问卷822份,抽样400份调查统计,目标人群主要为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华大学本科学生,年龄段18-22岁,结果呈现如下:

3.1 团队基本属性的认识:调查反映,大部分的大学生团队为学校的官方组织,为服务性质团队,并且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团队成员的加入方式也有一定的固有标准,团队也有一定的目标,但是有明确目标的团队并没有超过调查总数的半数,而成员对于整个和团队的认可度评价的数据与目标制度建设数据基本相似,说明完善的制度和明确的目标对团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影响因子。

3.2 团队管理模式:对这一组的调查,显示管理者的负责程度图表与团队管理制度完善程度图表较为相似,说明整个团队制度建设的前提是基于一个好的负责人,因此,大学生团建和学生工作依赖于优秀的指导教师和负责人。

3.3 学生活动形式:该组调查数据很直观地说明学生工作首先应该注重团队的定性与所做的活动的意义,价值。团队活动的参与度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学习的图表可以说明,大部分的调查者是能够在学生工作中得到成长和收获,而更重要的因子在于工作和活动的性质。

3.4 团队发展:调查过程中的数据验证了上述得出的2个结论,在大学生的学生工作中,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活动的形式是影响其效率的关键因子,该组数据反映健全内部制度,加强管理和提高活动的质量,凝聚人心是调查者期望的团队建设改改革的2个重要方面,与其他组数据的相似程度充分说明,影响大学生团队建设和学生活动效率这两个问题的因子是吻合一致的。4 结束语

在青年大学生素质水平和能力全面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从自身发展还是服务学生角度来讲,团队建设和学生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调查影响大学生团建及工作效率的因子,强调的是服务于工作改革,是一项全面而难以量化的系统工程,本次调查更多采用数据图表的形式,量化分析,依据心理学和人文学以及日常的学生工作管理经验,以及科学的控制变量实验方法,将主攻方向集中在学生工作管理效率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及大学生心理及价值观的建设,其实质是为提高团队效率。结果主要显示为:①在一定的范围内,时间冲突不是成为大学生团建和学生工作的主要障碍,只有当学生工作影响到学习等更为重要和迫切的时候,才会影响到效率,因此,把握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质是各个学生团队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②完备制度和团队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团建和学生工作效率的主要因子,其中涉及到许多问题,由上文的论述,只有在完备的制度和工作中明确的分工下,团队中成员的价值感才能足够得到体现,团队的建设才能取得预期成效。③针对学生工作中的活动,最能影响其效率的因子就转化为活动本身的定位和性质,有价值有意义的特色活动才更能够调动团队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他方面如明确分工等也作为影响团建和学生工作的因子也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调查显示在心理学层面团队成员更加认可从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感的体现。④大学生团队建设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因子:拥有一个优秀的指导者、负责人。这就要求在学生工作中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团队干部的培养和分派优秀教师对学生工作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霞,韩留柱. 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21)

[2] 曹小华,吴青,李文锋.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团队培养模式探讨[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03)

[3] 孙劲松. 对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思考[J]. 中国轻工教育, 2008,(04)

[4] 杜玮, 王宇华, 滕晓黎. 大学生创新团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以上海大学环化学院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06)

[5] 王晓燕. 以质点立足,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多向度和谐进程[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08)

篇2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Design Professional Group

YANG Yongfu, SU Xiaoyan

(Guangxi University Xingj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Nanning, Guangxi 530005)

Abstract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ow to build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to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design talents is the key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not only to the basic setting principle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innovation, set up the core curriculum featuring the practic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courses, but also to the curriculum system operation to be protected,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esig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大?W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引导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培养有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的综合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心理素养、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四部分组成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质为目标,在全方位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现代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既强调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又进一步要求高等教育需以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思维去面对互联网时代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从而培养大学生敢于创新、积极主动应对变化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要转化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教学实践,必须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与研究。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实际情况,以设计类专业群为例,笔者根据以下要求对设计类专业群构建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 明确培养目标,科学界定人才培养规格

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坚持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广西“14+10”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深刻把握专业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科学界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要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应具备适应的行业部门、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规格要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等不同结构明确给出具体的培养要求。

2 合理优化课程设置,构建大类学科基础课程群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突出精准性、可行性和系统性。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整合课程内容,构建基础优化、融会贯通、突出应用的课程体系。适当减少学科教育中的基础性、学科性的课程比例,提高应用性、创新性课程比例;优化教学内容,使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有效地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既要遵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又要结合高校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还要借鉴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的成功经验。要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把培养理论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转变。经调研发现,我国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面向少部分有良好的创业意识及潜能的大学生而开设的,而面向所有大学生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是大势所趋。在方向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社会、行业发展实际和学生就业或创业需求。原则设立2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分方向培养。分方向培养的时间要根据专业实际,合理安排,以二年级下学期或三年级上学期为宜。

进一步推动设计大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一个设计类学科基础课程群平台。将“相同的技术基础”或“相近的学科基础”相关的课程整合,构建相应的课程群;将相同的或相似的实验设备,整合成统一的实验平台。

3 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在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根据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和渠道,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第一,整体规划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校内与校外培养、毕业实习与社会专业技能实践,结合企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行业需求,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窗口,重点加强各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理论性学习和应用能力训练的环境;第二,根据设计类专业的特点与性质,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把设计技能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第三,增加设计技能实习实训、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时间,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四是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的创新创业活动,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竞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企事业单位设计项目实践和创业实践。

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创新教育贯穿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可以开设创新指导课程和开放实验,大力推进创新训练项目,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坚持传承创新,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服务面向,模块化、小型化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设置递阶式就业创业面向模块、考证模块和深造模块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环节,使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增强专业竞争力。

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响应“3+1”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基础培养与就业创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是产学研融合一体、教学做合一的综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是指前三学以校内教学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采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1”是指最后一年把学生送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或自主开展创业活动,使学生得到行业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以专业技能为主的创新创业能力。

5 合理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为落实和推动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校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设置一定比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识必修课程可以安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创新创业类通识必修课可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主体课程,而选修课可设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学、商业法律等课程供学生选择。必修课、选修课相辅相成,可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此外,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合理分析讲解各种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传达的经验中有效掌握成功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创新技能,使学生在开展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时少走弯路。

6 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6.1 双师型教学团队能力培养

基于设计行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倡导以设计技术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创业知识完善和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竞争力。为帮助青年教师尽早过教学关,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相应措施如下:

(1)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证。

(2)对教师的思想状况、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水平、为人师表等各方面的素质进行全面指导与考核,开展“心目中的好老师”评比活动。

(3)要求青年教师参与各教学环节工作,包括听课、讲授理论课、指导课程设计、实验及课内外教学活动、批改作业、答疑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4)开展“一师一课”工程,全面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显著提高。

(5)鼓励教师参加教改课题和课程研讨,编写创新创业教材。

(6)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院的教学竞赛。

(7)鼓励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院内外创新创业项目。

(8)激励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鼓励老师带领学生自主创业,做到真正懂创业、会创业,再来教创业。

6.2 教学团队建设保障

合理落??制度、政策、资金和物质等保障措施,可使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得到长期的发展,教学团队更有激情和活力,运行机制更健全,管理更顺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

(1)制度保障:根据国家、企事业单位及行业对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基础、目标定位,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将教学团队建设摆在显著、重要的地位,制定并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和激励制度,为团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教学团队管理方面,建立所在单位总管、团队负责人主管、骨干教师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分工明确、高效实施、有机协调的团队建设管理模式;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整体规划和相关管理实施制度,以团队负责人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主力军,以青年教师为储备军,理清团队的发展方向,树立共同奋斗的远景目标。

(2)政策保障:在高校管理层面,出台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及企事业单位进修学习与实践,并在岗位聘任上向建设团队成员倾斜,有助于更多的团队成员成为教学骨干和创新创业导师,推动团队的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3)资金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将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高校有关部门应根据教学团队建设的需要,合理安排专项配套经费支持团队建设。

(4)物质保障:高校应积极改善教学团队的教学及团队建设的设备设施,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教学条件,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7 设计类专业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应用研究效果

笔者和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研究与应用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师生反映效果良好。以2016年为例,教学团队修订和完善了设计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一份;团队中两位教师获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企业合作委员会颁发的创业导师证,一位教师获VBSE创新创业训练营培训证书,选派五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编写和出版《创新与创业指导》教材一本和制作《??新与创业指导》课程的多媒体课件一份;团队新增院级教改项目1项、区级教改课题1项,新增2016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2项,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3项。

通过将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融入课程教学的教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自2012年起,至今行健学院设计类专业群学生在“世界华人创新设计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园冶杯风景园林国际竞赛”、“广西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学科竞赛中荣获奖项200余项,开展“广西乐业县花坪镇兰花科普园景观规划设计”、“基于真实场景的三维游戏开发”、“齐克尔设计工作室”、“新中式家居设计的创新表达”等院级以上创新创业实践项目28项、完成“东盟博览会主题网站界面设计”、“广西930电台画册设计”、“广西俊宁百康化妆品包装设计”等企事业单位设计项目350余项。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7项,指导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区级银奖2项、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会区级“优秀创业项目奖”一项、申请专利9项、成立并运行学生设计工作室16个、孵化1个团队注册成为设计公司。

8 结语

篇3

[关键词]高职 体育教学 团队建设

一、体育教学团队概念

所谓团队,是指有一定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成员之间凭借着相互补充的技能,通过积极协同配合来实现集体绩效的目标并承担共同的责任。

高职体育教学团队是由体育专业教师或体育公共基础课程的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组成的、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体育教学团队应具备如下特征:目标性、互补性、责任与合作性、实训性、(P122)创新性。

二、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高职实施教育质量工程的保障措施。目前高职教育发展快,学生人数增长幅度大,体育教师任务加重,教研教改、科研活动难以开展,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发展学生身心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力,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应加强体育教学团队建设,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合作完成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科研建设及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等一系列教学教研任务。所以,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我院体育教学团队的建设

长期以来,体育教研室作为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虽然有固定的成员、教学活动内容,对体育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功能的不断拓展,学院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和科研工作的要求,相比之下,体育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相对较少,成员之间缺少实质性合作,从2008年10月,体育教研室进行了全面整改。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全体体育教师进行团队建设,表现在如下方面:

1.明确团队目标:教好一节体育课,开好一个运动会,带好一个运动队。

(1)体育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体育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如何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这是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如何用体育载体去塑造人格,这是体育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能力升华。(2)一年一次的学院运动会,是师生共同的体育节日,运动会的参与率、观赏率、项目种类、趣味性都逐年增加,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得到学院领导和师生的好评。(3)参加上级体育比赛。不仅体现我院的体育教学水平,更代表我院师生的精神面貌人文修养。省大学生排球赛第一名;省大运会,男团第五,男女第六;市田径运动会男团第三,女团第三,省大学生篮球联赛,沈阳赛区第四名,这都是体育教学团队努力的成果。

2.成员团结协作:成绩的取得,是体育教学团队智慧的结晶。

体育教学的课程标准是由各选项课的主讲教师带领课程组成员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完成的。运动会从方案设计,项目选定,开幕、闭幕式设计,裁判分工,组织协调,都凝聚体育教学团队每名成员的心血。每一个比赛任务,都会精心地制定方案,确定代表团成员,教练,工作人员,队员间的配合都蕴含着责任与协作。

3.成员优势互补:使教学团队能可持续性发展。

我们10名体育教师,分别从事田径、体操、健美操、轮滑、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教学,有的教师还进修了瑜伽、健美操、羽毛球、网球。多学科多专业使成员运动技能互补,为教学的全面开花创造了条件。

4.创新:是团队的生命力

课程内容改革创新,拓展训练引入课堂,使课程注入新的活力,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运动会开幕式相结合。创新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平台,也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四、对体育教学团队的改进措施

1.建立相关制度与政策

教学团队能否有机结合、有序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首先,学校要制定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激励政策。其次,在教学团队内部,要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

2.配置好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一般不超过10人,其中应有1名外部兼职教师,也要有1名教辅人员,配置好团队成员是培育体育教学团队的基础。体育教学团队的成员必须有共同的事业和追求,能乐于奉献,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同时,还要注意团队成员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性格特征和个人偏好。

3.明确团队任务及各成员分工

教学团队主要担负着三大任务: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责任是培育体育教学团队的重要保证。共同目标是组建团队的基石,但实现目标需要落实好各成员分担的具体责任。在此基础上,通过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密切合作,保证团队工作的良好运行。

4.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学团队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要加强培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认识能力。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培训,提高学历,积极参与科研,按时参与职称评定。同时,为促进体育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其目的是鼓励体育教师发挥智慧和潜能为教学团队的发展多做贡献,以促进教学团队健康发展,打造体育教学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团队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篇4

本文作者:曾长军李刚工作单位:湖北经济学院

改善实验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实践素质的培养搞好实验教学,首先要有好的实验环境,实验室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条件。实验室建设,一是要符合新的培养方案设置课程的需要,二是要为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建立良好的环境。学院在现有的实验室基础上,可对原有的实验室进行一定的设备更新,加强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尽可能全天性地对学生开放,扩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心发现学生中基础知识扎实、求知欲较强、有较好动手能力的学生,努力推荐他们勇于到学校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大学生科研项目,为他们开放有关实验室,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开发环境,让更多学生能够在正常的学习之余,得到优秀老师的指导,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提升自我,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在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得到很大发展。

人才培养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才,更重要的是需要实践性的双师性人才,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要建立高质量的实验师资队伍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实验师资队伍的度性发展。根据计算机实验教学工作的特点,设立针对计算机实验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职称评审与岗位职责制度、奖励政策,鼓励在实验教学中改革与创新,真正体现自我价值。加强实验团队建设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要搞好计算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在实验团队建设;强大的实验师资队伍离不开优质的实验师资团队,是实验教学上水平、上台阶、有特色的强有力的保障。目前有些本科院校非常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及教学团队建设,而教学团队建设普遍着重强调理论课程教学,对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IT行业的特点,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就必须探索组建实验教学团队,与理论教学团队同等重要。培养引进优秀的实验人员要建设计算机实验师资队伍,就必须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的原则。首先要符合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适应IT行业的需求,聘用引进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才,大力培养计算机实验后备人才。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实验室发展建设在实验老师的岗位待遇、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同时积极鼓励青年实验教师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实验队伍中。对于适应实验室发展的创新人才,给予优厚待遇,提供配套设备。

改革旧的运行机制每年学校向实验室投入了大量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建设和设备更新,学校的经费和政策支持有力地保障了实验中心设备的可靠性、可用性和高性能,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实验室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再好,没有一流的管理机制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改革旧的运行机制,解放思想,大胆采用全新的运行机制,对校内实验设备实行全面开放。例如开放实验场所、实验仪器、以及其他资源。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创新。加强实验人员管理一般实验室有实验室管理工作规程,以及实验室规章制度。但管理往往没有落到实处。要搞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只有这样,实验室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因此,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可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目前,大多数实验室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教学与日常管理以学院为主,投资与建设以学校管理为主,学校负责提供建设、维修及更新改造等经费,学院维护正常的教学工作,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要搞好日常的事务管理,加强实验人员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建设实验教学信息平台实现教育信息化,关键是要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那么“如何建设与硬件相配套的软件系统来为我们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服务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中之重。

总之,IT技术实验教学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教学要始终以建设具有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一流实验师资队伍、一流实验教学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学生为本,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性人才。

篇5

关键词 民族院校 班集体建设 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17

Reflections on the Class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

――Take a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Wei, WU Baon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Abstract Class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minzu universities student work, is the surest way to promote good style of study and school spirit 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clas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orientation different from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ecial factors, such as actively to establish good style of study class explore new channels and highly cohesive force.

Key words Minzu universities; construction of class; five in one

大学班集体是在高校学生工作者带领下,由学生有意识并创造性地发挥积极作用的集体。班集体是在学生群体基础上形成的,优秀的大学班集体将会对班级成员起到影响性甚至是关键性的引领作用:它能明确并统一成员的奋斗目标;凝聚起成员的合作和集体荣誉观念;对成员形成内在的影响和约束力;促进优良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主阵地。

大学班集体建设是高等学校学生组织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承担学校各项教育管理任务的基础,优良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必定与打造过硬的班风不可分离。对于笔者所在的民族院校工科类学院而言,班集体建设除承担基本的职能任务外,因学校办学宗旨、定位及班级成员的特殊性等因素,对其班集体建设需要把握其特殊主题,通过有效的项目运作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班集体建设思路。

1 以目标为导向,准确把握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主题

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紧密把握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其主动性,要高度重视班团组织这些主要组织形式。班集体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的强大力量。正如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因此,重视班集体建设工作,以此发挥学生群体中的正能量,促进学生教育和管理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对于民族院校工科类学院,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按照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以及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开展班集体建设过程中,需要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尊重各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以促进民族团结为出发点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以打造优良学风为归宿塑造班风,最终形成以团队凝聚力和优良学风两个核心兼具的优秀班集体。

2 以项目为载体,全面实施五位一体的工程化运作机制

图1

近年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民族院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结合院校实际,切合学生需求,实施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项目工程。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大连民族学院第三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七项教育的实施意见》和《树优良学风,创先进集体,争做文明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方案》等通知文件,笔者所在的工科类学院在学生工作开展过程中,牢牢把握班集体建设这一主渠道,以集体发展带动个人进步,让个人增光为集体添彩。通过制度建设、队伍组建、特色活动、考核表彰、总结创新等五个方面,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为载体,经过近两年的实施完善,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成为提升学院学风建设水平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有力突破口,形成体系化的班集体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2.1 制度建设

围绕学校下发的文件要求,学院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奖学金实施办法及一系列通知文件,明确先进班集体的建设思路,把学风建设和团队建设确立为班集体建设的两个基本落脚点。

2.2 队伍组建

学院学生工作者密切与各班级班导师的联系,重点引导班级学生干部、学生会干部、学生党员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加强对学生干部吸纳和评优入党工作的过程管理。

2.3 特色活动

开展活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载体,学院围绕学风建设和团队建设两个基本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富有特色的集体活动。在学风建设领域,考虑到工科类学院以应用为主的学科特色,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因此会分年级举办有针对性的学科竞赛活动,一年级举行基础学科知识竞赛,科目主要为“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二年级举行专业基础知识竞赛,重点考查对数字电子技术和电路原理等专业基础学科知识的应用掌握;三年级举行电子产品设计大赛,重点考察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比赛结束后,学院将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对比赛成果认真评定,对优胜的班级团队和个人予以表彰。团队建设方面,近年来,学院针对不同年级阶段举行了校歌合唱比赛、英语话剧比赛、拔河比赛、校园running man等团体赛事。校歌合唱比赛在一年级入校后举行,将入学爱校教育与团队意识培养相结合,成为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场大型集体比拼活动;英语话剧比赛和拔河比赛在二年级举行,英语话剧比赛在四六级考试前举办,绝大多数同学会在二年级准备英语过级考试,有益于增强班级英语文化氛围。拔河比赛在二年级开学后举行,作为集体活动的传统项目;校园running man是一项户外综合素质拓展的团体活动,二、三年级都会举行,既有益于增强身心锻炼,也为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2.4 考核表彰

每年9月份,在学校统一部署奖学金评比工作后,学院随即对一年来的班集体建设进行总结评比,通过确立的量化考核指标,对各班级在守纪、班级及格率、班级操评分、班级荣誉、寝室卫生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分年级召开先进班集体评比会,由参评班级进行现场汇报展示,综合这两个环节评选出年度先进班集体。学院将在年末召开“三好”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进行表奖,积极宣传优秀集体的业绩经验。

3 以成效促改革,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学生组织夯实基础

3.1 团队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团队建设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年轻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一系列特色活动的举行,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被激发,有力地维护了集体内团结氛围,进而在参加学校举办的红歌会合唱比赛、运动会、民族风俗风情展示周、12・9长跑比赛等文体活动中,学院队员和观众都展现出良好的团队比赛风貌,比赛成绩连年取得新突破,已经位居学校前列,这为学院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夯实了基础。

3.2 充分调动个人对集体的正面影响力,发挥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在班集体建设工作中,注重个人对集体的正面影响力,明确集体锻造个人,个人成就集体的共荣辱观,努力引导优秀学生代表在集体建设中发挥榜样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近年来,在各类评优入党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逐年提升,这些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也为所在班级的评选评优起到了积极推动影响作用,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为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辟一个新渠道。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培养教育工作既是贯彻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也是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础途径。在开展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调动积极性,通过学生会定期举行少数民族学生联谊帮扶活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生,发挥其在班级内的模范带头作用,让少数民族学生群体成为先进班集体的重要贡献力量。

3.3 把握学风建设主线,将学风建设常态化、过程化

始终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贯穿学风建设这条主线,使得学风与班风、院风相结合,让学风建设常态化、过程化。坚持把搞好学风建设放在学生工作的首要位置,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每年11月份作为学风建设月,集中开展学风主题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与班集体建设紧密结合,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此外,在班集体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始终把学风表现放在首位,形成相互监督、比拼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

当然,学风建设工作也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班级在进入二年级后,成绩差别化现象日益突显,学习后进的同学逐渐对搞好学业动摇信心,努力程度也在退步,不及格科目会逐年累加。因此,在班级加强学风建设中,应当要重视对这一部分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及时重拾信心,避免问题累计拖延,积极发挥辅导员、班导师、学生家长、成绩优异学生的多方合作,督促帮助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及时摆脱泥潭。注重年级间的有效沟通,充分利用学生会和代班机制的桥梁作用,实施优秀学子驻班计划、学生“一帮一”互助学习活动等特色帮扶措施,在年级间建立有效联系,让高年级在班集体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能够被低年级学习接纳,促进经验传承。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教学团队 教学改革 O2O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88-02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创新的产物,它是国家解决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与社会发展对高端人才需求矛盾的重要手段。因受人口结构影响,我国高考考生人数平缓下降,2008年至2014年考生人数由1050万下降至939万,6年间下降了111万考生,预计2019年高考学生人数将剧降,在高考人数剧减与独立学院政策调整的双重影响下,独立学院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招生、就业、教学等环节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突出。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功突破,关键因素是独立学院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能力,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一、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现实困境

商科独立学院不同于一般综合性大学的独立学院,也不同于理工科农医类等其他专业性独立学院,商科独立学院的学科直接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相对应,绝大多数专业和课程都具有应用和实践价值,并紧随经济实践的变化而变化。这既是它的个性,也是它的特色。商科独立学院的发展,一方面存在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发展困境;另一方面商科独立学院与市场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其更需要具有商科背景、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教学团队带头人,而这恰恰是商科独立学院所缺少的。

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核心来自于母体高校,其个体性较强,独立学院成员参与程度较低。二是商科独立学院教师多数比较年轻,教师队伍稳定性差,他们在教学、科研上弱于母体高校,独立学院自有专职、专任教师队伍中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拥有较高权威的专家、教授较为缺乏,难以通过独立学院自身力量组建有效的教学团队,由母体高校提供的专家、教授无精力和动力去行使独立学院教学团队的带头人作用,他们的带头人作用更多是象征性的。这样一来教学团队建设就流于形式,实质上还是各自为政,无法发挥教学团队效能,无法实现商科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那么如何化解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难题呢?在大数据的互联网浪潮下,O2O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孕育而生,改变了两者的失衡,实现母体高校与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共融互进,为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推动了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运行机制的创新。

二、商科独立学院O2O教学团队形成背景与运行机制

(一)O2O教学团队的形成背景

虽然商科独立学院想破除应试教育困境,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素质化,但由于商科独立学院学生的生源素质普遍弱于母体高校,“90后”新生代大学生相比较于“70后”、“80后”大学生而言,其独有的人格特征,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无法构建多维教学体系,缺少高素质教学团队,传统考试模式依然是检验大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手段。而针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商科独立学院受制于资源禀赋等因素,无法真正掌控学生在大学期间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多数商科独立学院在教学改革中常常以母体高校为蓝本复制,教学团队建设模式也是传统的方式。如尝试强化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等等。然而这些手段却无法摆脱应试教育对商科独立学院的影响,在资源禀赋不均衡的影响下,反而有强化态势。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则为新兴教学团队的建设带来了契机。O2O教学团队建设模式的出现将有效地改变商科独立学院传统教学生态体系,并能最大化整合母体高校资源为独立学院服务,形成共赢互补的格局,从而逆转商科独立学院在团队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二)O2O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分析

O2O教学团队即Online To Offline教学团队建设,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把母体高校专家与独立学院师生紧密联系起来,以开放、对等、协作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组成线上虚拟教学团队,通过互联网交互技术与云平台,实现与线下独立学院实体教学团队融合,摆脱团队成员之间对时间、空间和组织的依赖,把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团队成员,以课程为载体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反馈到团队中,进行信息的处理,以开放、平等的互联网精神应用于团队交流、互动中,实现教学团队成员间的通力协作。O2O教学团队把两者有机的融合后,一方面弱化了实体团队建设中成员身份对学术、教学上的影响,实现了成员之间灵活、平等、实时的交流、互动,克服了团队成员在时间上、区域间的限制;另一方面改变了虚拟团队目标弱化的困扰,推进了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与研究技能的提升,实现了O2O教学团队虚实结合,把互联网技术融入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共同推动教与学的变革。

1.商科独立学院O2O教学团队组成。要构建高效、高水平的教学团队,离不开高端人才的加入。因线下模式受到时空的约束,母体院校高端人才难以发挥作用,但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利用互联网优势,很好地将母体高校与其他高校的高端人才引入到教学团队中来。根据O2O教学团队目标,设置团队成员结构和人员规模,以团队目标为导向,确定团队成员,根据团队的要求对成员的能力素质、工作技能、工作态度、情感特征以及团队角色要求进行分类选拔,设置主持人、核心成员、骨干成员、学生成员、线上平台管理者五块,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四组O2O团队成员灵活组成(如图1)。团队中独立学院成员可以同时同地的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异地工作,甚至还可以在家工作,母体高校、其他高校成员多数与独立学院相隔较远,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互联网以分时同地或分时异地方开展团队工作,这样最大化地降低了团队的沟通协作成本,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

2.O2O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在传统教学组织下,特别是绩效工资改革以来,教师们的精力更多地用于自身的学术科研中,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团队中去。多数商科独立学院出现了传统的“传、帮、带”模式逐渐消亡,相互协作意识弱化、团队创新意识日渐淡薄等现实问题。O2O教学团队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为团队信条,追求团队效益最大化,重点关注团队中的弱小成员,促进其成长。

(1)O2O教学团队投入。O2O教学团队离不开一个好的运作机制,一个好的运作机制才能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如图2)。一是在物资配备方面,需要对互联网平台进行大量的投入,在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的过程中加入网上课堂、微课程、校内IMOOC、在线调查、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圈、QQ群、线上视频互动等,线下教学实时反馈系统、教与学意见处理等。二是在人员配备方面,团队投入上要求明确目标原则,设定好团队的负责人、核心成员、骨干成员、平台运维成员、学生成员等,保障成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最大化的发挥,确保团队运行的决策实施到位。三是技术支持与保障方面,O2O教学团队主持人不仅要考虑团队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范围,而且要研究不同的信息工具对提高团队的绩效。在线上可以利用当前主流网络技术保障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保障成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如使用呱呱、新浪UC、QQ网络视频系统等通用视频系统和定制的视频系统进行团队成员异地参与工作会议交流等等。四是O2O教学同角色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在O2O团队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他们在线上、线下分担着不同的任务,当中一些任务可以由成员独立完成,而有一些任务必须协同才能完成,这些任务虽然独立但同时又密切相关,这些关联、相互影响关系必须通过成员特征进行匹配,并通过线上服务实现任务之间的传递与资源的分享,以确保团队效能的最优。

(2)O2O教学团队运作过程。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学团队成员很难获取学生反馈的各种实时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通过线下课堂教学效果即时反馈调查,以移动智能平台进行相关教学信息的数据采集,避免了教学环节反馈的信息失真问题。O2O教学团队对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设定好教学目标,制定好教学规划与投入,拟定好近期的目标,将科研导入到教学环节中,针对线上教学、线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措施。通过教学团队线上线下的沟通协调方式,以信息采集的大数据为支撑,修正大学生所设定的学习目标、完善学习规划、充实学习资料、改进学习效果评估模式,动态循环地实现教学团队的课程理论创新与教学方式改良。简单地来说,O2O教学团队运作方式就是信息分析、教学调整、教学效果监控和评估、信息反馈这五个环节的不断循环与调整。大数据分析调节策略应用于教学的全过程,以帮助教学团队成员掌握教学计划实施的情况,对教学活动做出相应调整,这种新的运行机制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O2O教学团队运作效果评估。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逆转了独立学院教学资源匮乏的难题,以双线教育结合的方式,保障了学生的无时段学习,各科课程教学将实行双环节教学,摆脱教学的单一形式,实现了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线上教学环节上充分利用母体院校资源,线下采用独立学院教师来完成。因此,O2O教学团队的运作机制是O2O教学团队能够发挥作用的保障,也是O2O教学团队运行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和难点。线上线下大数据处理分析与信息反馈是O2O教学团队运作的核心,也是O2O教学团队管理机制调整的重要依据。在O2O教学团队中信息的公开化确保了教学环节的监督和教学改进的落实,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原有教师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与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结语

我国商科独立学院在教学上面临着师资匮乏、生源即将锐减的现实问题,O2O教学团队建设对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好的推进作用。但是O2O教学团队的运作最大的困难在于需要对现有教学基础进行信息化改造,它是确保教与学信息对称的必要手段。O2O教学团队本质上是网络技术应用于传统教学领域,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与学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教学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网络技术的应用也让团队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帮互进的格局,从而推动商科独立学院又快又好地发展。

[本文系2012年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独立学院)课题――《商科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机制探讨》(课题号20120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晓琳.基于课程组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1(7):72

[2] 文春晖,李维,任国良.独立学院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基于空谈博弈的一个分析框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3(9):174

[3] 杨永建,刘占荣.虚拟环境中的课程教学团队运作――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2011(6):58

[4] 赵丽丽.英国开放大学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探究[J].继续教育,2013(4):59

[5] 尹琨,任晓宁.MOOC:传统教育出版的“紧箍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1.23(005)

[6] 汪琼.MOOCs改变传统教学[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9):26-28

[7] 贾莹,王洪斌.MOOC潮流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反思与应对[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17-19

篇7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

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是我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在机械设计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组建一些创新类团体。例如创建“机械创新设计团队”、“3D爱好者协会”等各类创新团队,并且通过这些团队来开展相关知识、能力储备培训,创新项目研究,主动创新。另一方面,积极邀请行业知名人士、业内劳模以及优秀导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机电产品展览会,开拓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最后,教师在《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中基于“工程实现”理念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现创新能力培养,有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挖掘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知识的自主学习动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机械设计教学教师根本不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是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首先在机械类课程设置方面,机械设计教学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真正兴趣所在,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设置课程内容,依据项目对知识的需求,开展储备知识的培训,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钻研能力,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其次在机械设计教学方式方面,教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例如在“机械创新设计综合实训”中教师可采用项目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项目内容督促学生主动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参加创新培训后,设计方案、受力分析、计算、三维建模、虚拟装配、仿真优化、改进设计、编写说明书、试制样机等全过程,教师指导整个创新过程,并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分析。上述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与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创新团队建设与自我管理能力是复杂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的有效保障。在团队建设之初,指导教师要给予充分指导,尽可能根据学生意愿、兴趣、特点,考虑男女搭配,专业优势互补,以老带新等原则,发挥每个队员的潜力。在团队运行时,教师要根据创新项目要求、学科竞赛内容布置具体工作内容,然后由队长统筹后分配队员具体的创新实践任务,各自相对独立完成本职任务,整合后完成整个项目设计。通过以上方法,可提高学生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教中学,在学中干

比赛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舞台。在全国机械类学科比赛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只有协作能力良好、知识掌握应用过硬的团队才能拿出新颖的作品,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取得较好的名次。在教学中可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教中学,在学中干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达到该教学目的,教师积极开展各类比赛的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在竞赛中既提升了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相互协作,以团队的力量和创新思维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篇8

尚雪梅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创业团队的科学组建和有效管理则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和保证。文章结合创业工作实践,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和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就如何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效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07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重视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创业诉求也更为强烈,但在创业过程中常出现“走弯路”的情况,探讨分析如何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1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点

创业团队是由两个或以上具有共同愿景和目标,共同创办新企业或参与新企业管理,拥有一定股权且直接参与战略决策的人组成的特别团队。他们拥有共享的资源,按照角色分工相互依存地工作,共同对团队和企业负责,不同程度地共同承担创业风险并共享创业收益。大学生创业团队一般围绕一个新的产品、技术或服务而产生,发起者通过大学内的关系网邀请不同专业的同学加入,以团队目标为导向,通过专业或技能互补配合完成工作。大学生创业团队具有以下特点:

(1)拥有相同或相近的创业意愿。大学生因为共同的理念和愿景走到一起进行创业实践,虽然在年龄、性格、知识结构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但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在相互信任和彼此友好融洽的团队氛围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正是因为创业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价值观,把个人目标整合到组织目标中,使得大学生创业团队具有较好的凝聚力,也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支柱。

(2)易于形成人力资源互补。团队成员能力的总和决定了创业团队的整体能力和发展潜力。大学生创业团队往往是团队组织者利用个人关系网组建的,大多数成员在组队前就彼此熟悉,容易建立融合、信任的合作关系。创业团队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实现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这种互补性既包括性格上的互补,也包括技术上的互补,一个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更有利于保持创业团队的稳定。

(3)团队成员的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创业团队成员一般是由不同高校或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构成,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有限,团队成员更多通过电话、网络等通信手段进行沟通。大学生创业团队是以团队共同目标为导向而组建运作的,其中临时性创业团队随团队工作目标的产生、完成而自由组建、解散,长期性创业团队的组织结构依据团队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团队成员在团队工作目标、工作任务的引导下,独立或协作进行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2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学生思维灵活,创业诉求强烈。通过对河北省独立院校的走访调查发现,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已达70%左右,但真正付诸于创业行动的学生却只占有创业意愿的26.74%,在创业中能够坚持下来并有所进展的只占到了7.38%。独立学院学生虽然有着较高的创业热情,但对创业缺乏必要的理性规划和管理经验。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1)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不足。首先,创业涉及的专业知识不仅是所在行业的技术技能,还涉及工商、金融、税务等专业经验,这些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其次,人际经验不足,大学生创业要处理创业团队内部人际关系与外部人际关系,内部人际关系在没有利益直接冲突下较易处理,一旦涉及利益冲突处理起来往往较为困难。

(2)创业环境有待加强。大学生创业环境不是非常理想,主要是扶持政策难以落实,配套资金困难。尽管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就业部门也积极鼓励学生创业,但创业项目资金、场地等资源的缺乏成为每个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不得不面临的瓶颈问题。

(3)创业时间和精力不易保证。在校大学生一方面要照顾学业,另一方面创业初期所面临的问题繁多,需要较多的精力解决,这就导致大学生往往顾此失彼。部分学生不能合理平衡创业团队活动与学业间的关系,创业激情掩盖了日常学习任务,导致课程重修问题甚至影响到顺利毕业。

(4)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创业团队制度体系体现了创业团队对成员的控制和激励能力,主要包括了团队的各种约束制度和各种激励制度。因为创业团队基于同学关系组建,往往忽视建立相关管理制度。创业团队虽然有看似合理的分工,但缺乏明确的惩戒措施,经常出现执行不力,团队成员间容易引发矛盾冲突。

3建议

对于如何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摸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结合日常工作中大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实践,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1)优化创业团队教育环境。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创业平台构建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尽人意。创业教育服务体系构建中,应加强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学生实际需求和学校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创业学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优化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实施与发展,也是其长远发展的需要。强化创业团队发展中的知识构建,完善创业团队发展培训体系,学校应充分重视优质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校企联合搭建实践训练平台,校内模拟培养创业实战能力。

(2)完善创业团队建设机制。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成员个体绩效是团队整体绩效的基础,团队整体绩效是团队成员个体绩效的综合反映。仅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整体层面进行绩效考核,容易忽略团队成员的个人努力,导致成员个人的责任感与成就感严重下降;仅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员个体层面进行绩效考核,会促使团队成员过分看重自身的个体绩效,而脱离团队整体绩效的目标趋向,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需要按照公平性、实用性与可行性原则建立健全薪酬、奖惩等各项制度,制定出兼顾团队利益和成员个人利益的绩效评估指标,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和反馈,建立差异化激励方案,使每个成员的付出都得到回报。

(3)建立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创建一个优秀的团队,要考虑成员的个人综合能力以及成员之间的能力互补性,使团队成员的性格特征与职务尽量匹配。保持创业团队的稳定是持续有效开展创业活动关键,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团队成员容易出现定位不清,即不清楚自己在团队中所扮演的角色,导致团队内部管理混乱,在处理出现的问题时相互推诿,引发成员之间的相互猜疑和不信任,最终导致团队的分裂甚至解散。要注重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团队才会有持续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仁宏,曾楚宏,代吉林.创业团队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11)

2张立忠,贾丽红,白彦民.独立学院学生创业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

3何敦培.构建独立学院专业特色的主要原则和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0(2)

4潘琴.新时期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创业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

篇9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措施

B844.2

作为一个特殊化群体,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与家庭的希望,期望很高。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西方思潮不断涌入国内,严重冲击着大学生心理发展。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现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中,专业人员编制却不充足,师生比例不协调。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大学生理健康教育师生比达到1:5000的高校不到10%,有的高校甚至低于1:30000。而教师队伍也是专业与兼职相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比较少,因此兼职与其他参与人员是健康教育队伍的主力军。其中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及学生干部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兼职人员。对于师资培训人眼,还未建立完善的专业化培训制度,专职老师培训缺乏系统化,兼职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机会。在此基础上,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加强专业师资建设,同时对兼职与其他人员加强培训,才能够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更加专业与规范化。

二、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职业耗竭现象比较普遍

大学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复杂、根深蒂固的心理问题是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含心理咨询、宣传推广、课堂教授及危机干预等,因此对老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但很多学校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没有接受系统化的专业培训与督导,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力不从心,比较茫然,甚至出现负面心理。在职业心理学中此种现象被称之为职业耗竭,直接影响到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独自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以消级情感与危机处理为主,辅导、理解、支持等工作,过度损耗老师的情感,削弱个人成就感,甚至影响到人格发展。

2.专职老师个人成长受到限制

目前,专业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督导机会较少,高水平培训师与督导师资源紧缺,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受高校专业编制影响,专职心理教育老师工作量比较大,只能在闲暇时间接受培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同时老师体验与督导机会也不过,从而难以获得系统而又全面化的自我成长机会。这就使得老师专业水平难以提高、工作效率不高以及身心疲惫等。

3.兼职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备受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不断增强,队伍扩大建设迫在眉睫。从广义上而言,其队伍兼职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但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以心理健康教育无关,也未接受专业化的系统培训。甚至有的兼职人员没有正确理解心理工作的特点与本质,抱着助人为乐的态度,在开展超出自身能力的心理工作时,往往事倍工半。不科学的教育与辅导,不但无法满足大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反而会误导,严重的话导致心理问题加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全员教育性的工作,兼职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与班主任逐渐成为其狠心力量,学生干部更是队伍建设的重要储备力量。高校要成立校-院-班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培养优秀的心理辅导员及班级心理委员,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做好保障。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言,心理辅导员是重要工作执行者,各学院要设立专职的心理辅导员负责本院系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疏导心理问题,对重点人群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跟踪与监控。同时心理委员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班级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及时上报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协助辅导员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团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团队建设为基础,个别专业心理老师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将专兼职人员队伍融为一体,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共享培训资源。在此基础上,促进专职人员成长,为兼职人员提供更多的专业学习机会,相互交流经验、创新工作思路,从根本上贡献资源。对团队进行定期培训与交流,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增强团队向心力与合作意识,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整体上获得进步。

3.加强专业系统化培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兼职相结合,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率。一般,专业化的心理教育老师都受过专业化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培训,因此,在后期培训中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高水平技能培训。

4.合理的进行大学生心理课程设置

教育部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要求其和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课内教育中学习基本的心理理论,在课外课堂中充分的感知理论的真实性,并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及时的疏导以及沟通。高等教育应当保证开展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不断的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实需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课程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准确把我,加强师生双向沟通,更好的渗透心理教学的人性化理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手段与理念,帮助大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认识、发展与提升,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作为区内培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主阵地,西藏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应担当起为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输送急需的环境科学专门类人才,为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专业的智力支持的重任。然而,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环境科学专业的整体建设水平和能力。因此,加强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仅有利于推动我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整体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我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改革之前专业现状

 

从历史来看,与环境学科相关专业方向最接近的专业是地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当时招收的专科生,主要是国土规划与管理方向,于1999年和2000年招了两届共63名毕业生;据了解和实际工作中的接触,这些毕业生都成为了西藏基层国土、规划、发展改革等重要部门的骨干力量,甚至有些已经站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之前在西藏还没有其他有关环境科学相关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历史。我校现有环境科学专业开设于2001年,开始时连续两年招收专科生,很大一部分是部队生源,科班出身的专任教师只有刚毕业的一名本科生。因软件、硬件多方面原因,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是有限的,但这两个班毕业的学生如今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西藏基层环保部门的领导或者骨干,为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4年面向全国招收首届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并连续5年每年招生一届一个班的规模。到现在已经陆续招收8届(2003年停招一年,2009停招一年)共272人。

 

结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科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来看,我校培养的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社会上需求量大。但是由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起步晚,存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学生培养的定位不够明确,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设施设备条件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也制约着环境科学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二、具体改革与建设情况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本科培养方案是完成本科生培养目标,决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及学生整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改革和优化本科培养方案,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是整体专业改革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环境科学专业学科自身发展趋势、西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原有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在本科培养课程设置、学时分配、专业知识逻辑性、知识重复性等多方面显现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为整体教学效果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参照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并结合学校学科发展进程和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组织环境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所有任课教师认真研究、讨论和论证,修订了最新版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编写了新增课程的教学大纲,修订和完善了部分课程的教学大纲。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生力军。西藏大学师资条件差,不少专业紧缺专业教师,严重影响着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与此同时,与其他高校相比,西藏大学的师资问题很难得以解决,主要原因是相关政策(近亲不能繁殖)、待遇及高原特殊环境气候条件等所致。因此,在现有条件下,我校积极主动争取相应指标或名额,从外地引进人才和内部人员培养相结合,尽快解决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是环境科学专业在改革方面突出的亮点之一。

 

3.改善条件,促进实践教学。为更好完成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正式挂牌将拉萨市环境保护局、那曲野外生态观测站、西藏自治区国土厅环境监测总站、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环境监测中心站、西藏自治区地勘局中心实验室、拉萨啤酒厂等作为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将会使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专业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4.教材教辅建设。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所有课程教材均使用“面向二十一世纪规划教材”或者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考学生和任课老师提出的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不能完全适应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实际的意见,邀请“无机及分析化学”专任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经验,编写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目前,编写工作完成,待出版印刷。另外,考虑到教学实际需求,编写了“环境监测实验”讲义供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使用。这些工作的开展完善了原有教学中教材教辅的不足和不适。

 

5.新增专业特色课程。考虑到固体废弃物可再生资源利用的学科发展趋势和动向,将原有专业“选修课”中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更名为“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并安排到专业“必修课”中;考虑到环保工作不仅受环境法规的约束,更会受到宏、微观环境政策的影响,尤其在西藏这样一个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战略地位的区域更为明显,因此,将原有专业课“环境法规”更名为“环境政策与法规”,以更好的满足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6.创新团队建设。组建大团队,完成大项目,是获得大成果的必经之路。考虑到专业优势和西藏地域优势,结合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筹备,通过理清思路,专家咨询,并经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组建了“西藏水环境化学”科研创新团队。该团队上报到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获得了立项,并给予了创新团队建设经费资助,为后续获得更高级别的团队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学科平台建设。学科建设需要一定平台,这不仅是资金的主要来源,更是展示学科专业建设成果的平台。考虑到平台建设成果的覆盖面,经几年努力建设了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门,院级精品课程“环境监测”1门,组建了“环境监测实验室”作为校级重点实验室。因起步晚,这些课程平台档次低,但为下一步打造成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平台奠定了基础。

 

8.加强科学研究。学术水平是衡量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为改变科研水平长期落伍的局面,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整体社会影响力,多次邀请专家和相关部门领导来我校指导申请科研项目方面的技能和方法;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年轻教师撰写课题申报材料;规定了每位专业教师每年至少申报一项科研课题项目的硬任务,按照专业方向邀请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照申报级别给予了不同等级的现金奖励(这与能否立项无关);并将这些工作量与业绩、年终工作量和评优评奖直接挂钩。这些措施有力促进了专业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加强制度建设。为进一步落实各方面的工作责任和义务,制订了《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优秀教师评选办法》,制订了相对全面的、适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要求各院系严格执行这些制度规定,执行情况与评优评奖、推优、职称晋升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直接挂钩。

 

10.创新本科生培养模式。鉴于更好的督促本科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更好锻炼专业方向科研技能和方法以及今后毕业论文方面有针对性准备的需要,规定所有学生进校之前按照学号次序分配给专业教师(分一次后以后每年按此学号与专业教师对接)。

 

11.其他方面。除上述外,还专门指定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自建的“环保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相关社团活动,并在“6.5”或“科普日”等特别时节与环保厅、环保局联合开展社会性公益活动,扩大专业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针对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如“成才杯”以及“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专业组讨论、推荐和精心指导,并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三、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专业改革与建设,明显发现环境科学专业不管是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材教辅、相关制度等软件方面,还是实验室、实习基地、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并获得了团队项目资助,成功立项了多项国家级大项目、大课题。为本专业后续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西藏大学在环境科学专业改革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或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师资结构有待优化;授课方式缺乏创新;教学资源相对缺乏;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学研究缺乏原创性成果等。

 

今后,我校有待更进一步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争取更多更好的成绩,把现有改革与建设再一次提高到新的水平,力争将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成为在西藏乃至国内响当当的具有高原特色的优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