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资源管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资源管理流程

篇1

关键词:

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强做大主业的中心任务,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根据集团公司“三型”机关建设的要求,遵循“制度完善,流程规范,协同作业,细化管理,系统保障”的理念,从搭建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框架着手,按照“强支撑,短流程,高授权,大监督”的思路,公司上下认真学习,有效组织,立足于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以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搭建起覆盖全公司的集中办公自动化信息平台。经过公司上下近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办公自动化系统完成了创建有速,运行有方,执行有效的工作目标,为公司优化固化办公流程,提供信息资源共享,进而推动管理变革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保障作用。

一、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员工认真学习,全面推进办公自动化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逐步到来,公司领导认识到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企业财富,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必须准确把握这种新的发展方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公司将发展信息化作为加强管理,夯实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2007年4月13日国资委召开第一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李伟副主任在会上指出“大力推进信息化,已成为中央企业发展新阶段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落实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知道意见》精神,加快华晋公司办公信息化建设,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协调,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实施。公司领导提出将办公自动化作为管理信息化的起步系统,长远着眼,建设开放型系统。要通过办公自动化带动管理信息化,集成各类信息,消灭信息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于2008年10月份正式调研实施,11月份系统上线,12月份开始试运行,2009年1月份正式上线运行。从调研实施到正式运行仅仅用了4个月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公司领导亲自带头学习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并积极动员全体员工熟练掌握办公操作系统,对OA系统的高速有效运转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OA系统在全公司推广时涉及12个职能处室,主要面向7个直属单位,7个二级单位,1个全资子公司,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人员多,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成为OA系统推广遇到的主要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党政办公室作为主要实施部门,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全员学习。先由系统管理员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然后由办公室人员对其他部门员工进行操作培训。每人负责几个部门进行指导,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在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努力下,培训工作形成了以点推面,全员推广的良好氛围,为OA系统的运行和推广实施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规范制度,强化管理,确保自动办公化系统安全有效运行

OA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公司管理制度法规的映射,是企业管理模式的缩影。所有的工作流程,人员权限设置,必须依托于公司根本的规章制度和会议文件精神。公司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检查教育,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重特大信息系统事故。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加强重特大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提高信息系统的灾难恢复能力。把日常管理、技术手段和应急机制结合起来,强化网络运行和场地安全。 自系统2009年1月上线运行以来,公司结合OA系统特点和实际运行情况下发了《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OA管理办法》、《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合同送审流程管理办法》、《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单项奖金审批流程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及说明。使OA系统的运行施之以法,行之有据。用制度规范流程,强化执行力度,双管齐下,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和OA系统稳定运行。

三、资源共享,再造流程,以自动化办公系统为契机,推动企业管理变革。

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公司通过不断降低自身经营管理成本,建立内部通畅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和最佳的资源配置,实现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迅速反应,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公司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系统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交流的快速通道,协调公司各方面工作,重构企业资源。华晋公司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达成了经营不断透明,监督不断上移,授权不断下放,流程不断优化,效率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加强,风险有效控制,实现了以下9大功能特点:

(一)责权明确,分工有效;系统按照组织机构和人员岗位建立个人和职务级别信息,根据岗位分工和级别设置相应的办公权限,等同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权限。所有文件资料,信息,流程分级管理,确保重要数据安全。在系统权限设置时,对每个岗位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都重新明确的定位,切实做到了“放则高效,管则可控”。

(二)优化固化,再造流程;在系统实施中,OA办公自动化系统以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简单实用易操作为原则,采用表单加流程的方式,实现了对管理流程的梳理与再造。申报审批按照权限执行,办公流程公开透明,管理流程固化,变人为控制为计算机控制。通过系统建设和实施,对繁杂分散的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将管理制度落地为实在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公司的执行力。同时,办公信息化的环境对每位员工每个业务环节的管理提出更高更强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管理岗位职责行使权限。通过网上审批的刚性执行,实现“行为约束”和“制度落地”。制度直接落实到流程节点,规范各级人员行为管理。公司管理行为的提升依托于办公系统,办公系统又促进“管理规范”。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控性,实现了优化固化流程的工作目标。

(三)信息资源有效共享;OA办公系统包括单位空间,部门空间,个人空间三个界面。

单位空间界面有定时更新的单位新闻和公告,目前公司的华晋焦煤报可以直接上网,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阅,方便员工及时了解公司最新动态。同时,预留

了股东和兄弟单位报纸新闻版块,为各兄弟单位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公司文件栏目中上传了公司2008年以来公司下发的所有行政文件,行政函,党委文件,董事会文件,党政函,会议纪要等重要文件,可以根据标题,发文时间等关键词进行快速检索查找。网络新闻栏目为公司和各二级单位及时报道最新讯息提供平台,实现了新闻的及时和传阅。并将与煤炭行业相关的资讯和国家宏观政策研究资料在政策研究栏目。数据报表中根据权限共享了每月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统计月报等信息。

部门空间中,每个单位和部门都设置有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督察督办栏目。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可以及时查看部门工作计划和完成进度。随时随地了解公司工作具体落实的进展情况。部门公告栏目用来各二级单位文件及相关管理制度、管理职能等。

个人空间中有待办事项,跟踪事项,固定流程模板和关联系统,是个人办公处理事务的信息平台。

(四)协同办公高效运转;协同办公是OA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宗旨是利用信息技术支撑集团只能发展规划,实现各部门间的协同帮工和办公流程自动化,为各级组织和员工提供高效及个性化的服务。覆盖全公司的办公自动化信息平台,为跨单位,跨地域的协同办公行为提供管理模式,以人为核心,以工作流为载体,完成人找人,人找事,事找人。同时,OA系统也是组织计划管理,指挥控制,监督执行,协调事务的管理平台。通过流程传阅,大大缩短了传统复印式传阅时间。网络电子审批及时高效,提高了办公效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外地二级单位也在统一的平台上办公,协调处理日常事务,实现了事事有据,人人有责。通过系统近两年的运行,经过与管理需求的反复互动,公司部门间协同办公的水平,工作流程的效率都有大幅度提高。

(五)移动办公及时便捷;系统运行后,公司外地单位员工和出差人员不用携带大量的文件数据,只要通过互联网登陆账号进入公司办公网站下载所需文件报表即可正常办公。同时,OA系统结合企信通手机短信平台,通过个人设置可以对所有待办事项进行手机短信提醒,实现了移动办公和异地办公,做到急事急办,随时随地办理。

(六)督察督办及时公开;在OA办公系统的单位空间中设置有“督察督办”专栏,管理人员可以对会议,文件安排,和领导交办事项进行督察督办,检查详细的流程,并公开接受监督。这样就为领导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的时间跟踪和监督手段,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日常工作督察督办的工作平台。

(七)监督有效,考核有据;工作中所有的审批程序和文件处理流程都公开透明,监控可视,相关工作人员的审批时间和审批意见都有明确的记录。对二级单位的管理业务可视可控,为公司实行分级管理适度放权加强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持,对每项事务的处理有详细的全程追踪和明确的记录,为公司执行考核和实行限时办结提供了完整详尽的依据。显著的提高了公司的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八)办公系统开放兼容;OA系统在建立初期预留了与股东双方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接口,以及内部ERP信息系统无缝接口。保证了组织多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处理能力,为办公系统后续的升级扩展留有空间。

四、总结经验,广泛交流,学习推广办公自动化系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公司办公提供了一个协同办公门户和管理平台,涵盖了企业运营所涉及的协作管理、审批管理、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文化管理、公文管理等内容,支持企业的信息化扩展应用,有效帮助公司解决了战略落地、文化建设、管理规范、资源整合、运营管控等难题,是组织管理的最佳实践。它也是公司内人员沟通、授权、请示、汇报、审批的平台,是组织计划管理、指挥控制、监督执行、协调事务的平台,是传递组织价值、培养公司文化、推广和复制公司制度、知识管理的平台,还是各级部门的信息平台。与传统的组织模式相比,OA办公自动化系统将更有效地提升公司的整体效率,极大的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篇2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普遍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医院的工作方式,加强医疗信息的整合能力,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在应用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从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特点入手,分析当前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现状,最后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现状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对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现状;优化策略

前言

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各行业、各领域都在不断加大自身信息化建设,以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医疗服务行业[1]。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影响下,各级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也进入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新时期[2]。在日趋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环境中,医院领域中的信息资源管理也随之出现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健康稳步发展,应受到各级医院及相关研究人员重视与广泛关注,并具体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保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级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有效及普遍应用。

1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涵

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狭义上来说,医院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是对各级医院中病案、文献、设备、人员及各种媒介形式的电子信息资源、印刷制品、文字等方面的管理,局限于对信息资源本身的管理[2];从广义上来说,医院信息资源是医院全部信息活动因素的总称,包括与信息资源相关的技术、设备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

1.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特点

医院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①各种文献、资料、书刊等信息资源;②各级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的信息资源;③相关研究人员经有目的、有组织调查后获得的卫生信息资源。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医院信息资源管理具有数字化、多元化、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等特点[3]。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数字化

在传统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一般情况下,相关资源管理操作人员采用人工文字记录方式对医院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存储并管理,对人力、物力耗费较大,资源存储量小,很容易受环境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且存在较大误差。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简化信息资源记录与存储过程,信息资源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具有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完整性强等特点,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信息,可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经信息网络远距离传送,很少出现丢失现象[4]。相关操作人员可分析并处理医院信息资源,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1.2.2信息资源管理的多元化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未得到充分应用时,医院信息资源只经文字、语言等实现存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下,医院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从单纯的语言、文字到图像、文本、软件、音频、视频、数据库等均可进行有效存储,应用于各行业、各领域,且向多元化存储方向发展[5]。

1.2.3信息资源管理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传统信息资源存储载体为纸张、磁盘、磁带等,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其存在形式以网络为载体,展示虚拟化的姿势形态,广大用户得到的是丰富的网络信息,体现医院计算机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社会性。

2当前医院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由于医院内住院患者流动性大,其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处方、消费等信息随之大量产生,传统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很难将这些住院患者的档案信息进行快速且有效整理[6]。为保证医护人员及时准确查询相关新设备、新知识等信息资源,并将其有效应用到临床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构建有效信息传递渠道及方式,将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及存储等功能进行集成,以利于医护人员对网络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将其从传统的繁琐信息资源管理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个人精力到具体临床工作中。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当前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①与各级医院的属性相比较,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尚不完善,且在数字化医院工作管理中所应用的医疗、设备、行政等功能实现上也存在很大欠缺;②信息资源共享上也存在一些漏洞,由于受限于多种因素尚无法实现,医院信息资源共享在可控范围内尚未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流通,且信息反馈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处理;③医院各部门工作差异性较大,造成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框架存在一定分歧,医院信息资源从收集、加工、处理到存储各环节都有一个标准,但这些标准并不统一,并不能满足医院对信息资源数据进行统一管理的要求;④在医院信息资源电子化管理中,大多数医院的病案信息统计、交流及病房管理经验均处于半封闭状态,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并未充分发挥其价值;⑤由于医院内相关信息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有效发挥作用。

3医院计算机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化策略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已渗入各行业、各领域,当然也涉及到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来院就诊及住院患者的病案信息、医院各种设备及药物信息、医院管理中档案及外部网络信息等多个方面[7,8],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医院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改革医院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为保证计算机网络术在医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策略。

3.1病案信息

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应满足广大医护人员具体临床工作的要求,从以下三方面进行:①借助计算机网络规范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流程,并保证病案信息录入的标准性和规范性;②借助病案信息管理功能记录就诊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保证在医院信息管理中有记录可查、有证据可依;③根据临床具体工作使用需求,设定信息资源管理反馈系统,及时调整并反馈信息资源管理结构及模式。医院数据库及数据库技术的建设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医院信息的利用率,并为医院提供盈利及技术支持[9]。

3.2历史信息医院历史信息,作为医院各个发展阶段的有效记录,其维护对医院资源信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医院信息资源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可充分覆盖历史信息,且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可有效统一管理医院发展中各种信息资源,并为数据统计、分析及方案制定提供规范的数据基础[10,11]。为减少医院空间使用,降低管理成本,可定期对医院历史信息做好维护工作,利于广大医护人员有效、快速解决临床具体工作中的难题,适应医护人员的医疗需求,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拟订合理完善的医护人员操作规范,要求按照规定流程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并及时记录在医院的信息管理文档中,确保记录信息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方便日后信息资源的快速查找和使用;②医护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案信息,实现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的系统化,在诊治患者时真正做到有据可寻,有据可依;③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的反馈系统,并根据各个时期及阶段的需求调整医院信息资源的系统架构。

3.3药品及药物

药品是医院中主要的流动物品,其分类及有效管理情况影响药品信息及其数据统计的准确性[12]。各级医院为实现其长效且稳定发展,不仅要做好病案及历史信息的维护工作,还应注意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药品及设备上的应用,相关的信息量复杂而多变,医护人员做好医院信息资源入库及出库分类管理标准,按照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等分类管理,确保医院各种药品及设备使用均在统一标准下进行,以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13]。结合药品自身特点及特殊性,各级医院药品及药物管理处应具体考虑药品药物信息、采购计划、财务验收、查询、调价、入库及出库管理等方面。其中,①入库及出库管理,针对进购的药品及药物,待检验合格后入库管理,并将采购日期、发票号码、供货单位名称等及时准确录入系统,在药品及药物积压、失效等问题时,应及时清理出库,并准确统计药品及药物出库情况;②采购计划,医院针对所缺的药品及药物及时进行补给,也可通过药品及药物月消耗量进行补给,保证常用药品及药物的正常需求,并及时进行统计;③财务验收,医院相关财务人员根据发票审核药品及药物,并将其入库,待财务人员验收后,准确入库;④药品及药物调价,参照国家发改委及相关药品及药物物价文件,对需要调价的药品及药物及时进行价格调整,并在网络上进行及时更新,有效调整,利于广大医护人员对医院信息资源快速且有效地进行查询,也可通过历史查询药品及药物供货商送货记录,以快捷方便地定位医院各种药品及药物的准确信息,并进行有效药品及药物信息资源管理。

3.4外部网络信息资源

医疗信息共享是各医院建立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所在,外部网络中权限用户可在允许范围内查询并使用,有效进行医院信息资源的查询[14]。各级医院在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时,操作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远程医疗,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并制定合理且有效方案帮助合作医疗单位或其他门诊部门应用外部网络信息资源,以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及医护人员的工作水平[15-17]。此外,各级医院需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利用外部网络信息资源的便捷性,提高医院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为广大来院就诊患者提供特色且优质的医疗服务,确保医院在各级医院中的有利地位。

4总结与展望

篇3

关键词: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问题分析;改进完善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14-02

一、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当下,信息与材料、能源共同并列为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且与知识创新一起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如今的社会是一个由传统物质文明而向信息化精神文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其中,信息资源是促成加快形式转变的主要因素。狭义的说,信息资源管理即是对各类信息本身进行汇总整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信息汇集于生活的四面八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还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在这些信息中,有些信息无需长期保存,而有些却需要人们永久的记录下来。这些信息的价值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决定着人们前进的方向,因此,这势必就需要人们定期对这些信息进行细致的分类,并加以管理;从广义的角度分析,信息资源管理不仅要对信息本身进行管理,更要对产生信息的来源进行整理储存,开发其中的使用价值,使之能够为人们服务。作为一种资源,信息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如果只有信息的汇总,而没有信息资源管理,那么人们的生活就将会成为一台负荷沉重的机器,随时都处在崩溃的边缘。

二、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加快转变经济方式,走上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下,公共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彰显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对加强信息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公共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笔者认为其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不足

在我国的大力提倡下,大多数公共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管理部门。然而在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人员对工作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部门名存实亡,并没有真正的将信息资源管理上升到关键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高度。

2.管理体制问题

公共事业单位包括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社会保障、城市供水、环保、城市交通等多个单位,单位间各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基于这种现状,从而使得在信息资源管理体制上出现了严重分割、各有侧重,严重影响了国家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难以达到协调统一。

3.相关制度不完善

鉴于国家目前对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且已通过的相关条例又太笼统、抽象,对相关职责人员一律统一编制,从而使得公共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滞后,无明确奖罚制度,功能交叉重复,严重阻碍了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4.基础设施落后

在当前,新一代的网络系统早已普及到了千家万户。然而在公共事业单位,硬件设施的不足,以及网络系统的落后,对信息资源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阻碍了公共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三、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与完善

笔者认为,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应当向企业编制的方向发展。其一,这着眼于全球经济化建设的大方针考虑,在切实加强为人民群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公共事业单位的发展步伐,使之能够更好的服务大众,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其二,是为加强公共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程度,让更多的相关人员能够认识到社会发展中信息竞争的激烈,从而加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管理意识。

1.真正重视信息资源

信息产生于事物的存在状态以及运动属性的碰撞之间,只要有所接触,即会有信息的产生。加强人们的信息资源管理意识,是为能够让人们在信息的产生过程中发现真理,并应用到生活与工作当中,对人们产生影响,以及提供借鉴作用。作为公共事业单位来说,信息资源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工作借鉴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加强自己为公民的服务意识。明确机关单位在信息资源管理当中的主导地位,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健全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制,通过培训、基层锻炼、思想教育等手段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其次,通过对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信息传媒的关注,扩大信息的覆盖层面,体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实质。

2.构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

笔者认为,要想加强目前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还需要从相关人员的思想观念入手。目前,我们的社会公民都能够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作为服务我国公民的公共事业单位,更应该看到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确保以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服务公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要加强思想观念建设,减少假大空话现象,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保障,构建出适合公共事业单位发展的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引进高素质应用人才,切实为单位健康稳健的发展做出贡献。

3.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利用效率

目前的国际形势是一个体现了高竞争、高效率的严峻形势。任何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社会团体迟早会被全球经济化的浪潮所淹没,被社会快速发展的局势所淘汰。我国的公共事业单位具有社会公益的性质,所消耗的资源也是由国家所提供,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管理体制造就了一部分人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引进竞争机制,是为打破政府信息资源独家垄断的现状,实行政府资源信息开发利用主体的多元化,实行市场化、社会化的开发利用政策,正是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国际形势,使公共事业单位真正实现向企业编制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信息管理素质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项繁琐而又艰巨的任务。在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决定着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随着众多信息化产业在我国的迅速壮大,对信息资源管理应用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需要工作人员能够驾驭计算机等应用设备,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通过专业知识的培养,使他们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加强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力度,扩大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从而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及其应用价值。要切实加强公共事业单位信息资源管理的人员素质,一方面是面对社会招收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是加强对现有职工的应用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掌控具体工作流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结语:

公共事业单位在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更是公共事业单位中重要的工作项目。没有认识就没有工作的动力,在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中,主管部门以及单位领导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加强单位职工的思想观念建设,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交流渠道,引进竞争意识;要加强公共事业单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面向大众,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主管领导要注重加强与兄弟单位间的合作交流,改变各自为政的不合理现象,强强联合,共享信息资源,以期更好的服务人民,为我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 集成管理 整合优化 模糊控制 策略

一、引言

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促使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政府逐渐实现了双向互动、多方参与的服

务。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也表现出独特性[1],其具体表现为:①管理目标的多元化特征;②管理视域的极大拓展;③管理要素的多样性;④管理方法强调兼容性与适应性。关于上述独特性,已有文章对其做了详细介绍,本文不作展开,在此重点关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问题。随着政府信息化的范围和层次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人们的社会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政府在对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显得无所适从,主要表现在政务信息流程整合、对政府信息化项目的组织领导、政府的组织变革等一系列问题。信息技术为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先进的处理工具,但是政府信息资源效能的发挥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模式和方法。因此笔者主要是从理论层面上对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方法[2]给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中,可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笔者认为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是指政府运用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的管理思想,创造性地对政府在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并按一定的关系将政府信息资源构造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升政府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使其更加有效地支持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目标实现的动态过程。政府根据目标的调整来优化集成的信息资源对象和集成模式,使政府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能够有机融合。通过政府信息资源集成这种优化和整合,政府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得到提升,政府面对的将不再是“信息孤岛”,而是一个具有高效能的信息资源整体。这种有目的的集成,使得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对政府信息资源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二、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策略分析

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成可以从集成目标、集成过程和集成指导思想三个方面予以理解。集成目标是对整个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指引。政府信息资源的内容丰富多样,在对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过程中必须根据需求和政府信息资源的状态来确定集成的目标,这样才具有针对性,这个目标就是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整合优化。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指在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想态度或理论指导。由于政府信息化过程中政府所面对的信息资源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扩大,所以政府对信息的“所有”逐渐转变为“所用”,这种思想就是模糊控制。政府信息资源集成过程是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对象在一定的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帮助之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结合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目标,可以将政府信息资源集成过程概括为协同旋进和虚拟外包两个层面。在此,笔者将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策略支撑分为四个部分: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整合优化策略、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模糊控制策略、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协同旋进策略和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虚拟外包策略。

⒈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整合优化策略

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整合优化是指通过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求得政府功能质的变化,但并不是简单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归纳。该过程是以社会和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引入市场化机制,采用企业中的科学管理方法,让社会部门及公众一道参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对管理主体、管理要素、管理方法的整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效率的最优化,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全方位共享,解决政府与信息交流渠道不畅的问题,使整个政府信息服务过程系统化、规范化。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整合优化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政府信息资源同质单元的集成(参见图1),另一种是政府信息资源异质单元的集成(参见图2)。

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整合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性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政府信息资源过程性整合、政府信息资源最高层次整合。其整合路径及逻辑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政府信息资源要获得整合优化增效,必须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即政府信息资源的基础性整合阶段、政府信息资源的过程性整合阶段和政府信息资源的高层整合阶段。政府信息资源基础性整合是指政府基层即集成基本单元之间的优势整合,它是整个整合逻辑中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政府信息资源过程性整合是指处于中层领导的政府在基层政府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化,例如各个省市之间的各个政府部门间的整合,就属于政府信息资源过程性整合。政府信息资源高层整合,是处于最高层次的政府站在一个战略高度对前两个阶段的审视与整合,是政府最终实现集成管理的关键所在。

⒉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模糊控制策略

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的转变,不仅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重塑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模糊控制是指在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中所采用的一种态度,即政府信息资源多种管理主体之间的资源界限不再是那么清晰,而是呈模糊状态。在模糊控制的策略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多种管理主体共同参与信息资源的提供和管理,各个管理主体之间在职能和管辖范围上可以重叠交叉,但是各个环节必须互相衔接,各个管理主体之间必须互相连通。

在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之间没有很好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信息孤岛”仍然存在。政府信息资源的产生、加工、存储、利用、传播都由不同机关实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政府机关间的信息共享缺少正式渠道。另外,在政府信息化进程中,不同政府部门的系统可能是由不同的系统集成商所完成,由于各部门未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往往围绕单项业务、引进孤立的应用程序,这使得各部门信息系统横向互不相通,各部门数据库无法衔接,信息孤岛式的系统就此形成。我国政府信息资源与企业信息资源也没有形成互连互通,这样导致各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只有采取模糊控制的理念,才能实现政府信息资源有关主体的集成,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政府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集成所带来的整体优势极大地超过若干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主体简单的优势组合,最终实现政府信息资源之间以及与企业信息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真正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全方位开放与共享。

⒊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协同旋进策略

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协同旋进策略实际是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动态过程表现。在这个过程里,政府不再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各种公共和私人机构也可以成为一定层面上的权力中心,如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法律部门,企业单位等。这些新增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主体与政府部门相互依赖,互通资源,分担政府的责任,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协调与合作。

协同旋进的本质在于多方协调,共同发挥彼此的资源优势,以达到扩大优势范围的目的,实现共生共存,协同共进。在此,协同旋进主要是应用上文所提到的政府异质单元的集成,解决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现状的制约因素问题。具体来说,协同旋进策略包含6层含义:①政府部门和国家财政部门的协同合作,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问题;②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协作,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③政府部门和电子政务系统承建企业共同协作,健全工程招标、投标、质量控制、支付等制度;④各级政府机构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化管理组织机构,形成比较完整的政府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和工作程序,设立信息主管,解决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⑤法律制定、执行部门学习国外同行的实践经验,有效解决法律不健全问题;⑥协调政府各部门与其他社会部门在信息资源管理上的关系,如政府部门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ICP)、图书馆、情报机构、信息中心、数据开发商与服务商等之间的关系,或通过形成共建与共享协议,实现与这些部门的协调合作[3]。

⒋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虚拟外包策略

政府信息资源不仅为公众提供了社会经济方面的信息资源,同时它本身就是市场中的一种商品,具有成本和效益。国家可以从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和其他非营利机构或营利组织传播的政府信息中受益。另外,在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的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特别是面对一些政府凭借自身力量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时,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在政府普遍面临的资金、技术、标准化等问题时,尤其应该这样。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虚拟外包策略,可以将政府自身的活动纳入市场化运作的框架机制之中,通过创造内外部竞争环境和采用外包、出租、招标、采购等更加灵活的市场方式来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的质量。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与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是采用虚拟外包模式的成功案例之一[4].这种虚拟外包模式不仅能保证政府信息系统持续稳定地运行,满足应用需要,使政府不因为IT应用而增加人员,而且培育了一支系统集成、决策咨询的高水平队伍,从而提高了国际竞争力。政府可根据需求先提出信息系统或网络建设的需求,并根据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的必要支出做出合理的预算,然后根据确定的招标程序和政府采购政策,确定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承包单位。

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对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管理,是节约建设资金、保证建设质量、提高建设速度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说,应从立项、项目评估、基本设计、详细设计与编程到设备采购与招标、系统集成和验收的全过程,来对政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结束语

上述四种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策略之间是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看成是一台机器的话,其逻辑关系可概括为: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整合优化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这台机器生产的最终目的,即实现政府信息资源整体效能的充分发挥;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模糊控制则是政府机器生产的观念指导或理论依据;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协同旋进则是机器生产的过程;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虚拟外包则是生产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换句话说,四种策略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在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模糊控制指导下,以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虚拟外包为技术手段,通过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协同旋进过程,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政府信息资源的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周毅.电子政府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3):256-258

黄杰.企业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周毅.电子政府信息流程的构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3):86-89

胡丽坤.中美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比较与思考[J].中国信息导报,2007(6):46-48

吴秋明.集成管理理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宋皎.试析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制约因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0):165-167

李晓明,李蕴奇.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2):80-81

李宝山,刘志伟.集成管理――高科技时代的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区域网群;信息管理

1引言

区域网群是指以各个单位的局域网网络或网络计算机系统为基本单元,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为实现各单位、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文件传递、协同工作和系统维护等功能的网络群体。它由中央信息中心、区域信息中心和信息访问点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中央信息中心是区域网群的主节点,作用和地位如下:从管理角度来看中央信息中心负责全区域网群组织、管理、规划和建设;负责连接各地的区域信息中心。从服务角度来看中央信息中心提供中央级的资源和信息。同时,为区域信息中心和访问信息点提供培训、维护服务。从应用管理平台来看制定应用管理平台标准、统一不同层次的应用系统、不同类型的应用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确定信息共享原则、建立全网群的访问许可认证平台。区域信息中心是以行政区域为依托,建立某行政区域内的区域网群的信息中心。

图1区域网络群的组成

2区域网群的层次结构

构建一个全单位范围的区域网群,在网络硬件设施、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使用人员和信息访问连接关系等方面都有严格复杂的层次结构。信息资源管理:区域网群的信息资源采用分级、分层方式进行分布和管理;信息资源根据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分级,按照一定的层次分布在中央信息中心资源库、区域信息中心资源库,并在各信息中心设立专业性的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

图2信息资源分布结构

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结构:在区域网群的各个信息中心配置信息管理平台和应用系统,这些平台和应用系统相互配合,信息相互交流、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区域网群的群体功能。因此,在设计应用系统和管理平台软件时,要按图3所示的层次结构进行。

图3管理平台软件的层次结构

信息访问链接关系:为了资源访问的便利,中央信息中心与一级区域信息中心通过Web服务器的连接,组成一个平面的网格链接关系,见图4所示。而一级区域与本地区的二级区域信息中心也构成平面的访问结构。

3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平台

区域网群的核心平台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高效的、可扩展的、安全可靠的内容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制作过程中各个业务处理环节的自动化管理,使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流程;系统支持不同的用户同时使用平台的信息处理功能,并在处理过程中实现信息维护管理与操作流程管理的独立性及个性化,使不同类型的多个用户同时使用;系统将提供强大的信息功能,使处理审核后的信息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部署到指定的目标系统(包括网站、文件系统等)中。

3.1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

系统实现的具体功能包括:(1)实现信息内容的可视化制作:建成后的平台将提供一个集成的、可视化的信息制作工作环境,实现业务人员使用通用的编辑工具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过程。

(2)实现灵活的制作流程管理:信息在编辑、审核、的过程中,会涉及不同的业务管理岗位,不同类型信息也将对应不同的管理流程。建成后的平台,应提供灵活的流程管理配置手段,通过可视化配置界面,实现不同类型的信息制作管理流程。

(3)建立信息制作的分支及协作管理机制:系统分支管理可支持多个用户单位同时使用内容管理平台的功能,每个用户单位将被作为一个分支,独立使用平台的功能对信息进行制作、处理,包括可视化的协同制作环境、不同的信息处理流程管理以及管理等业务,不同的分支之间互不影响;协作管理是在某一分支下,系统管理员设置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团队之间进行协作处理。协作管理可实现信息制作过程中不同业务部门的并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图4信息中心的访问链接关系

(4)建立分布式信息部署管理机制:使不同的用户在通过平台进行内容的制作后,自动实现信息从管理平台到目标网站的、更新。信息的部署管理将隶属于不同的分支,不同的用户单位自行定义业务信息规则。

(5)建立信息内容版本管理机制:平台将在制作过程中对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的版本控制,对信息本身各时期、各阶段的变化进行记录和管理。版本管理将隶属于不同的分支,使不同的用户单位自行定义维护信息内容。

(6)用户权限、角色管理:整个系统设置一个具有最高权限的管理员,负责对系统用户设置用户名、口令、对应的稿件存取权限以及身份区分;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网站管理员、模板管理员、审核员、编辑等不同的角色,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根据不同的权限设置专门的人员,或授权管理、不同的栏目。

(7)日志、安全管理:提供详细的登录、检索、修改日志,系统日志管理中提供了相关的详细信息,并以不同的图标区分,方便用户掌握目前系统的操作状态,日志信息也用于以后的系统统计。提供密码存储保护功能,每个用户的密码在数据库中加密存储,即使系统管理员也无法看到密码明文,强化了系统的抗攻击能力。同时,可以设置数据库的自动备份功能实现数据的定时备份。

3.2信息系统平台逻辑拓扑设计

鉴于以上建设目标,拟采用的平台逻辑拓扑设计如图5所示。

图5管理平台逻辑拓扑

用户层包括了平台建成后的不同信息采编和审核人员。信息中心以组为单位的采编人员和审核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与内容管理平台相连接,通过浏览器使用平台所提供的不同处理功能,实现信息的编辑、审核及管理。内容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编辑、工作流管理、协作管理、版本控制及内容部署等功能,并在用户单位使用信息制作管理过程中,对信息本身进行存储管理。

应用层的应用子系统包括信息子系统、领导办公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

4结语

本文根据部队现有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的需求,提出了构建一个更加广泛性的区域网群,并基于该区域网群模型,设计一个信息资源的管理系统;能够管理和有效地利用好各单位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利用区域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1]高玉雷.中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

[2]张蒲生.局域网组网技术与实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篇6

 

一、应用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探索也再不断深入。济南市教育招生考试院(以下简称招考院)作为管理与承担本市教育考试专项职责任务的直属事业单位,紧跟社会科技发展形势,不断地探索、实践教育考试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招考院建设了济南自考网和招考院内部办公网两个网站系统。部分业务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建立了考务考籍管理系统、自考网上报名系统、考生毕业申报系统、考务网上指挥系统和自考证书查询系统。然而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业务处理流程和方式的变更,各业务系统内的数据流不再畅通,各系统独立开发导致的异构性和封闭性的缺点彻底暴露出来。同时信息系统要与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整合。因此需要对目前运行的各业务系统进行改造集成,解决它们之间的信息孤岛效应,有必要建立自考信息管理中心。

 

二、信息资源规划理论

 

1.信息资源规划的意义。保证信息流在各系统内的畅通,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而信息资源规划是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信息从采集、处理、传输到使用的全面规划,使每个业务系统内部、系统之间,以及外部单位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流畅通,从而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信息资源规划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抓住业务与数据两大核心。

 

2.信息资源规划的方法。信息资源规划方法通过对应用系统、程序模块进行系统分析,建立功能模型,指导后续的选型。通过对用户视图的规范化和结构化分析,进行数据分析,抽取信息化的基本数据元素和基本表,建立主题数据库(概念数据库及逻辑数据库)的方式建立数据模型。根据部门业务自身和相互关系,建立自顶向下的系统结构模型,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通过后续的数据环境改造来解决信息资源整合等问题,以实现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

 

三、自考信息管理中心信息资源规划实践

 

1.职能域划分。招考院下设4个部门,同时与省级考试部门、区县级考试管理部门、委托考试部门、考生、社会公众等有联系。按管理部门工作性质可将其分成五类:为招考院提供发展规划与研究、直接承担考试业务工作、为招考院提供行政管理与后勤服务、为招考院提供对外服务、为招考院提供信息化支持。招考院这五类工作中的考试业务又可以细分为两大考试业务,即:自学考试、社会考试。这两类考试又可以纵向划分。因此,将职能域划分为六个,分别为:政策与规划域:自考科、办公室;自学考试管理域:自考科;社会考试管理域:证书科;行政域:综合科、人事、财务;对外服务域:综合科;信息管理域:信息中心。

 

2.各职能域业务分析。(1)对自学考试域进行业务分析,建立业务模型。该域业务归纳为部门管理、课程与专业规则管理、教材管理、试题管理、考务管理、考籍管理、助学管理、评价管理、各省考委上报等几个业务过程。针对每个业务过程进行分解、归纳、提炼,形成自学考试域业务模型。(2)进行信息流分析,建立自学考试域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在对自学考试域业务分析的基础上,用信息流的形式描述用户、业务活动以及该活动产生的数据。将自学考试可以进行计算机化的全部业务定义为“自学考试管理系统”。该系统产生的数据,分为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外部数据指自学考试业务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内部数据指自学考试内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3)分析业务涉及单位,明确业务范围,划定业务边界。确定用户范围,定义用户角色和关系,确定用户权限,建立用户功能操作表。分析授权过程,确定自学考试信息系统对全部用户授权的依据。

 

3.建立全域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提出信息系统规划。综合分析招考院的业务流程,汇总可信息化的业务,招考院的信息流可以简化如下:考试政策与规划制定 各类考试大纲与教材编写 各类考试命题 统一的题库管理 统一的考务管理 各类考试考籍、成绩、证书等管理 统一的评价管理。基于此,可将信息系统规划为四个平台:考试管理平台、办公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基础支撑平台。

 

在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内,应遵循以下原则来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一是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信息系统从概念到运行必须有招考院高层管理人员介入。二是用户参与开发原则:用户有确定的范围,用户全程参与开发,用户应当深度参与,与开发人员融为一体。三是自顶向下规划:主要目标是达到信息的一致化。四是工程化:降低软件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五是其他原则:创新性、整体性、发展性、经济性。信息资源规划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重组,加速了信息流的畅通,从而为招考院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提供保证。

篇7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研究进展

19世纪中期以来,欧美各国逐步建立了寄存图书馆制度,并通过各地的寄存图书馆发行政府出版物目录、索引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政府出版物,这标志着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活动开始了。近两个世纪过去了,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对象从单一的印刷型出版物扩大到缩微出版物、光盘、网页、数据库等多形态政府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理论进行系统梳理,摸清其研究状况和规律,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走向,为其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论文。

1国外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研究现状

1.1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的历史回顾研究

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的形成、发展,与政府机构本身的复杂演变、官方出版的规范、专业图书馆(professionallibrary)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副教授、美国《政府信息季刊》杂志编委JohnShuler先生在《编目与分类季刊》(CatalogingandClassificationQuarterly)2003年第35卷3/4期发表的《美国政府信息与目录控制的基础:1789-1900》(FoundationsofGovernmentInformationandBibliographicControlintheUnitedStates:1789-1900)一文,回顾了早期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活动的状况、关键性事件及未来走向。

C.P.Crowers对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的背景进行了阐述,并选取了美国政府出版局(GPO)、国防文献中心(DefenseDocumentationCenter)、国家技术信息服务中心(NTIS)、国家档案馆(NationalArchives)、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等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政府信息控制和获取机构,对其政策和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机构存在的问题和弱点,并对“美国政府出版物月目录”(MonthlyCatalogofU.SGovernmentPublications,简称MoCAT)、联邦寄存图书馆系统(TheFederalDepositoryLibraryProgram,简称FDLP)以及整个美国联邦政府的目录控制系统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1.2世界各国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状况研究

L.A.Ogunsola对尼日利亚的政府出版物目录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尼日利亚AdekunleAjasin大学图书馆馆员C.O.Ajidhun则简要描述了尼日利亚政府出版物管理与目录控制的现状,并指出目前尼日利亚的政府出版物在获取、管理和目录控制等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SyedJalaluddinHaider认为,政府出版物是巴基斯坦图书馆事业尚未开发的层面,缺乏有效的政府信息目录控制体系使得政府信息的传播、获取与利用非常困难,他指出了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NoraS.Copeland等人介绍了美国大学图书馆分析了“流亡文献”(Fugitivegovernmentpublication,即未通过美国政府出版局发行的政府文献)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其进行有效采购和开展目录控制的基本途径及方式。

自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开展电子政务建设以来,各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状况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点。美国联邦寄存图书馆项目(FederalDepositoryLibraryProgram,FDLP)的2009-2014年发展战略明确指出:在保持传统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政府信息资源加工与服务,创建新的寄存图书馆馆藏模式、服务模式和图书馆社区交流模式,整合新的政府出版物综合性在线目录体系,为公众提供及时、高效、个性化的政府信息服务。

1.3信息技术与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的发展研究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也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早在197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就开始研究计算机如何应用于政府出版物目录控制的问题。1994年,CarolynCSherayko探讨了政府出版物的在线编目问题。

快速变化的社会、技术环境促使图书馆重新评价编目实践及目录的用途。现代信息技术使政府信息资源的数量增长很快,分布又非常分散,于是,人们开始将目录控制思想引入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1996年,DenaHolimanHutto撰文指出,在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的目录控制思想对政府信息资源的获取仍有相当的价值,他建议图书馆界、政府信息提供商、自动化专家合作研究目录标准,把政府信息资源的目录数据库与图书馆目录链接起来,甚至通过因特网资源编目以展示物理馆藏与各种远程获取政府信息方式之间的关系。ThomasA.Downing探讨了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对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的影响,并提出了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工作应对环境变化的方式与具体路径。

尽管世界各国政府很早就开始创建并管理电子数据库和数字文件仓库,然而在万维网(WWW)得到广泛应用之前,公众实际上并没有直接获取这些资源的途径。1996年,KarriePeterson,ElizabethCowell,JimJacobs等人就探讨了因特网和现代技术给传统政府信息资源获取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的措施。此后,欧美各国依据DublinCore和GILS两种体系创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府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英国的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e-GMS)、澳大利亚的政府信息定位服务(AGILS)等都是比较典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与规范。AlienMullen探讨了GILS在世界各国的应用情况,并研究RDF、XML、Z39.50等信息组织标准的发展对政府信息资源描述、发现、定位等工作的影响。

2国内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研究现状

2.1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方法研究

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日新月异,呈爆炸性增长,因此,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政府信息资源。王红霞等通过对文件方式、主题树方式、数据库方式、超媒体方式等常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元数据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李佳培的硕士学位论文则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领域本体构建问题,形成了一个电子政务专业领域模型。谭必勇指出,面对变化莫测的信息技术环境,应当综合运用目录控制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利用新兴技术的优势和目录控制的经验,使得政府信息资源目录控制朝着更符合现代信息用户需要的方向发展,尤其是政府数字信息资源目录控制模式应当在未来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

2.2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研究

国家信息中心吴晓敏较早关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先后发表了《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初探》、《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设再探》的系列论文,对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此后,又提出了基于目录体系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方法。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分析了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的内涵、构成要素,认为,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应当包括政府内部使用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和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并指出,在上述两个目录系统的基础上,各级省市应当建立一部总账式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进而整合建立一个集成式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王卫文等、马殿富等、吴焱等着重探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系统构建与技术实现问题。2007年,国家标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包括1-6部分)出台后,李霖等人、穆勇等人先后结合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局、北京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的目录体系建设实践,对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与理论实践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是对我国近期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成果的重要总结。

3总结与展望

篇8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技术资源、科研管理

建设部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2000-2005年计算机应用工程及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发达国家相应行业现有的水平为参照,勘察设计单位于2005年建成以网络为支撑,专业CAD应用为基础,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使设计与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集成应用系统”的发展目标。

作为有着45年历史且专长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型设计院,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很早就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多家设计院信息管理系统的调研及总院信息化管理架构的搭建,我们把设计院信息化管理的切入点选择为技术信息与科研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建立“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由我院和理正软件研究院共同开发,已于2003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系统运行良好。本文把开发与推广过程中的体会写出来,以求同行共勉。

一、系统功能开发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流程,建立可行的、合适的系统功能需求。我们把本系统的目标定位为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推广性。开发的技术路线是把控制的关口前移,侧重需求分析,加强过程控制,引进软件监理,重视后期推广。

1、系统功能定位

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致力于搭建设计院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信息采集、管理、维护、、检索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为全院职工及相关合作企业提供高效服务。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包括以下内容:

1)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搭建设计院整体的信息资源中心;

2)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提供灵活的数据管理工具,实现内部高效的资源共享,有效的挖掘企业的信息资源;

3) 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建成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维护、数据、数据共享为一体的数据管理体系;

4) 建立信息库为全院职工(本埠、外埠)提供网络服务,传输本院、集团总公司和建筑行业的信息、文献、图库,建立数字化管理机制,使有关领导和每个职工及时掌握所需要的信息,以提高设计水平、设计效率、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增加集团和设计院的企业竞争力,最终把设计院建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优秀数字化企业。

5) 信息库实现全文检索,建立详细的编码系统;

6) 预留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设计流程管理系统的接口。

7) 实现图书规范管理,解决规范有效版本控制,图书规范借阅管理;

8) 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解决科研项目从立项、审批、实施、成果申报、存档的流程化管理。

9) 确定系统的软硬件需求—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先进性;

10) 建立完善的权限机制—实现系统的安全性目标

2、系统总体功能简介

根据确定的功能需求,我们将系统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分别是:

技术信息库子系统:实现各类信息的维护、共享。

图书规范库子系统:维护图书、规范信息和借阅记录。

公告信息子系统:实时规定、通知以及政策法规等公告类信息。

科研管理子系统:实现科研管理自动化。

日志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准确的系统日志,便于查询统计。

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详细安全的权限控制系统,保证系统安全正确。

各子系统集成在同一界面中,可以无缝跳转。

图1 系统总模块图

各子系统之间数据相对独立。权限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可以访问、操作的数据库,用户的每一部操作都记录在日志库中。

图2 系统数据流示意图

3、技术信息库

技术信息库主要包括:院发文件库、文献库、图书库、定型图标准图库、设计前期文件库、科研成果库、软件库、管理文件库、设计档案库、院技术成果库、图片多媒体资料库。

各类信息下面可以分多层子项,实现多条件的查询统计,实现全文检索和模糊查询,可以添加、修改、删除信息。通过权限控制用户对信息的访问和维护。实现上传、下载、预览功能。实现详细、灵活的编码系统。

图3 技术信息库结构图

4、公告信息

实时规定、通知以及政策法规。规定通知:院级、部门级的规定或通知。接收对象可以是全院,也可以只针对部门或个人。政策法规:向全院职工提供相关的政策法规。普通用户可以浏览、查询,管理用户可以添加、修改、删除。

图4 公告信息功能结构图

5、图书、规范库功能设计

图书库模块除了图书信息维护的功能之外,还要求有图书借阅记录的功能。规范库的功能与图书库完全相同。模块功能包括:添加图书、修改图书、删除图书、查询图书;添加借阅记录、修改借阅记录、删除借阅记录、查询借阅记录等。

6、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申请、项目实施、成果申报一系列的流程管理。

图5 科研管理功能结构图

其中计划、立项模块实现了项目立项报告填写、提交申请、审批到通过正式立项的过程,经批准的项目及信息自动记录到实施项目清单中。

图6 计划立项功能模块图

项目实施模块实现了对项目的过程监控,包括半年执行情况报告书、结题报告、完成确认书、总结报告书、鉴定验收证书、成果鉴定验收申请表、经费总决算表等,其中半年执行情况报告书、结题报告、总结报告书以及经费总决算表需要流转审批。

图7 项目实施管理功能模块图

合同管理包括各种合同模板,如集团项目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技术咨询合同及合同情况统计。经费管理实现了对经费使用额度、到拨款记录、经费使用记录的统计。成果申报内容包括:科技进步奖推荐表、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科研项目登记表及成果摘要。

7、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系统专门设计了权限管理模块,包括组织结构管理、系统权限管理、技术信息库权限管理。用户所具有的权限跟用户身份是相对应的,系统通过用户登录时的密码验证用户身份,也可固定IP地址,锁定权限。用户权限以记录的形式存放于数据库中。对信息库的控制精确到文件夹,用户的每一步操作都由权限控制,同时提供系统日志模块,记录所有系统操作。

由于本院的行业特点和所处的业内地位,很多资料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源,属于对外保密性质,要解决好推广应用和数据安全保密的矛盾,为此专门研究制定了针对不同人员的不同权限层次,以保证核心技术资源的保密。

8 扩展模块功能

整个系统以Leading Info-Channel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与其他系统的链接。对于其他公司的产品,程序以及数据库都是完全独立的,如能提供数据库接口的,可以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数据共享。

该系统目前成功地与容创达工程图档管理系统连接,将容创达工程图档管理系统链接到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子系统。其他已有系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链接。目前分别建立了与中国期刊网CNKI、科技信息网、英文学习网的网络联系。今年10月与本院自主开发的办公平台实现了无缝跳转。

二、系统的推广应用

系统软件开发完成,只是完成了课题工作的一半,技术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成功与否,还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它是否可以得到推广应用。而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的推广应用更是一个难点。为此我们集中时间,专门对软件进行了数据初始化,对核心应用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辅导,发现问题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在系统推广期间,我们特别制定了有力的推广措施,使其成为全员应用的工具。具体的推广措施包括:

1. 建立信息员制度

根据我院技术管理现状和专业设置情况,组建了一个由系统总管理员和各部室信息员共同组成的系统管理员小组,各部室的信息员均为工程技术人员,他们都被系统赋予了相应的权限,可以随时随地做到对系统的实时更新维护。

2.合理权限设置

为保证技术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系统管理员对不同层次人员逐个赋予系统访问和操作的不同级别权限。

3.全方位点对点培训

直接上门服务,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

4.信息中心消息;

利用信息中心的功能,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员及时将各类通知、规定,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又加大了信息的时效性。

5.技术信息库、图书规范管理的应用实施;

技术信息库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系统提供技术资源共享的功能模块,但必须有海量的数据做支撑,为此,我们专门集中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录入。目前该模块中包括:以发文和信息为主的院发文件库;由各专业论文文献资料组成的文献库;以我院历来获奖项目为主构成的科研成果库;当前我院现有的软件拥有及使用情况为主的软件库;以及由我院组编的论文集、论坛文集等为主搜集来的技术成果库,此外还有由工程图片构成的图片库和反映我院现有专利情况的专利库。可以说,这些内容是工程技术人员的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我院授权职工可以在任何网络终端浏览。仅此一项就产生了强烈反响,发挥了技术信息库的强大作用。

科研管理的实施应用。

科研管理功能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之一,也是本系统惟一可以实现网络数据流转,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从立项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奖励申报和项目归档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审批程序的全自动化管理。我院现有在研项目26项,其中2003年新立项7项,对这些项目的管理我们逐步尝试利用本系统提供的科研管理模块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尤其是2003年我院新立项项目,从项目申报、审批、项目合同计划、外部合作协议以及项目年中检查等管理和控制过程都原则上利用网络进行,极大的提高了我院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

通过采取上述强有力的推广应用措施,使得信息资源库的应用达到全员使用率的70%,这些成功的经验还被行业协会推广,已有多家设计单位上门观摩学习。

三、系统的主要创新点及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2003年7月,本系统通过鉴定,确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本系统是在详细分析设计院技术科研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的管理流程,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研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手段的一项创新。

2.技术信息库将仅对图档进行静态管理的传统模式提升到对各类技术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综合管理的更高层次,实现了技术资源高效共享,对科研项目从立项申请、项目实施、项目合同及经费、项目归档及成果申报的各个环节可实行动态远程的自动化流程控制管理,实现了零距离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系统具有实用性、开放性、先进性、安全性和可推广性。

篇9

关键词 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整合

政府总是以某种方式与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一方面直接或间接地相联系。在信息经济时代,数字信息资源管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占全社会信息资源总量80%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更成为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了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后,针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2年提出,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国内外对电子政务的含义的分析,笔者将其内涵归纳如下。

电子政务是政府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其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重组优化,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电子政务经历了面向数据处理的第一代与面向信息处理的第二代后,正迈向崭新的第三代知识处理型。从全球范围来看,推动政府部门办公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己是大势所趋。而我国也适时提出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以信息安全为基础,以数据获取和整合为核心,面向决策支持,构建服务型政府,体现为公众服务的管理理念。

二、政府信息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一)政府信息资源的内涵

政府信息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政府信息资源是指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活动有影响的信息资源的统称。而广义的政府信息资源则指在政府行政工作中产生和利用的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人员、设备、技术、环境和资金等要素的集合。

政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并且这些信息资源常更有价值,质量也比较高,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水平。鉴于此,目前对于政府信息资源如何管理、开发、利用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探讨的热点内容。

(二)政府信息资源的特点

1.来源广泛,数量巨大

包含政府内部产生的政务数据,政府外部的结构化数据。而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存在于网上的信息资源以极高的速度传播并迅速增长,成为政府与个人及企业交流所得信息的一大来源渠道。

2.分布式存储

政府的结构层级、地域分布与职能部门的设置造成了信息内容的分布式存储,这使其在共享与协同计算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

3.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因此,政府信息资源还具备社会导向性、资源整合性、信息保密性等一般信息资源不具备的特点。

三、政府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的IT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政府信息化的进程已经从“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进入了“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但由于管理制度等存在的薄弱环节,所导致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

(一)“信息孤岛”的形成

由于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基本上都是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的,而且数据格式与标准互不相同,导致各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组织、规划和互联,本来可以向公众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源依然被掌握在各个部门手中,不能由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共享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

(二)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很少

我国各级政府上网的信息量普遍较少,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的功能较弱,更没有提供所有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的机制,公众通过网络利用政府信息资源的态势还未形成。

(三)追求部门利益和权力是造成信息难以共享的深层原因

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将取得的信息资源作为私有财产,并不愿意将资源拿出来共享,这导致了严重的信息资源利用率欠佳的问题。

(四)政务信息资源网络安全问题

我国的基础软件大量从国外购进,政务信息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大,在电子政务推行时,同步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四、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措施

电子政务发展到现阶段,需要突出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资源的整合问题,只有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才能实现跨部门的业务应用和工作协同,才会切实有效的发挥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宏观决策的重大作用。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一)电子政务信息部门共建,并建立跨政府边界的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化主管部门为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制定并遵循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搭建资源整合协作式内部网站,加强内部沟通,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其内部沟通协作能力。

(二)加强系统集成

政府信息内容的异构性与广泛来源决定了其内容管理的集成性。通过集成共享的平台,很好地与相关机构已有的应用系统进行交互,利用目前比较流行的知识管理、内容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来自这些系统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好的辅助决策并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

(三)实现一站式电子政务

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网站设计从最初的信息平台转变为交互办事平台,“一站式”设计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所有在线的政府办事项目、服务项目和其他信息。以门户网站为平台,方便政府服务客体,使之成为政府对社会和公民提供网上服务的枢纽。

(四)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保障体系

为更好的为个人及企业提供信息资源并且保证政府相关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从网络安全保障、法律体系保障以及绩效评估等保障体系出发,从制度上进行完善,推动我国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打破传统

政府部门的“信息孤岛”,提高政府部门服务与监管水平,是今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电子政务,技术不是关键,推进思路和制度安排才是成功的法宝。理清思路,完善制度,创新管理,夯实基础,是推进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王芳、郭英.电子政务内容管理及其应用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47-50.

[2] 苗地、商晓帆.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的理性认知.现代情报,2008(4):2-4.

[3] 谢虹霞、吴化.中美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比较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4):107-110.

[4] 杨小惠、王芸、苏新宁.略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与政府决策.电子政务, 2009(2): 41-50.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信息生命周期;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分级存储

一、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信息资源所呈现的特点是不同的,其价值也具有特殊性,所以在进行管理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观察信息的生命周期不难发现,在资源最初建立的前几个月内其使用次数是最多的,其获取的收益回报率也极为可观。当这个阶段过去后,资源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少,其价值也越来越小。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管理模型,它可以从信息资源所处的不同周期阶段出发,采用相应的存储和服务措施,目的是在各个时期都能花费最小成本换取最高收益。企业战略集团经研究发现,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信息资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多数信息资源经过某个阶段后的使用次数会越来越少,再经过一段时间有超过90%的信息价值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价值。资源的使用频率和其生命周期之间是存在相关关系的。

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总体构架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以下简称ILM)以不同数据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为依据,采取不同的方案,利用了不同的存储介质。当下数字资源的服务和管理存在着诸多缺陷,针对这些问题信息资源业界要求建立ILM,遵循存储成本和信息价值相一致的理念,对信息价值作出合理分析,在磁带等成本较低的设备上存储使用次数较低或不频繁的信息;在成本最高、反应最灵敏的设备上存储最具价值的信息;而位于中间层级的信息则存储在价格不太昂贵的设备上。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设备的管理,积极维护设备,延长存储设备的使用寿命。业内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从信息演变特征的角度对信息生命周期阶段进行了划分,分别为资料创建阶段、资料存储阶段、资料获取阶段、资料归档阶段和资料去除阶段。纵观以上五个阶段不难发现,在资料的归档中就包含了去除没有价值的信息这一举措,由此消除了无效信息对资料质量的影响。以下对这五个阶段进行了具体分析:1.资料的创建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必要时会付费购买服务商的信息。这个阶段是整个过程的第一步,它的成功与否会对后面的几个阶段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2.资料的存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种类复杂多样、更新速度快、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源,此阶段的重点工作是对其进行存储和有效管理。针对信息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及其价值大小,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构建分级数字资源存储和服务系统。3.资料的获取建立ILM就是为了将信息资源的服务价值发挥到极致。使用者可以通过离线、近线和在线三种方式获取资料,这是由信息需求层次决定的。不同的方式分别对应种类不同的服务系统和存储媒介。4.资料的归档此阶段在信息资源存储策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处在生命周期末端的信息资源来说,资料获取的速度变慢,使用次数也较少,所以价格便宜、存储空间大的设备和系统便成为了首选。5.资料的去除大多数资源在使用到一定阶段后其价值会大大降低,甚至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所以应该采取相关措施销毁这些没有存储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对销毁准则做出严格合理的界定,建立机制进行引导、约束和规范。在推进信息管理和服务改善和升级的进程中,ILM总体架构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尽管信息服务商采取了多种多样的信息生命周期调整措施手段,但是在实际应用上却不尽如人意,信息资源在分类、分级存储上受到了技术条件的制约。就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价格昂贵、使用性能高的存储设备存储价值低的资源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价值含金量高信息被存储在价格低廉性能低的设备也较为常见,这些都是信息管理的缺陷,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结果。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

针对目前数据资源存储、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下文以数字资源使用的频率为依据,以ILM作为理论依据对图书馆的存储管理架构问题,以及针对建立分级数字资源存储和服务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目的是将信息资源价值与存储媒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功能发挥到最大化,由此更好地服务于读者。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运作的原理可以看出要想实现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图书馆信息服务等级评定的标准确定下来,确定具体详细的数字资源服务流程。第一步是召集专业人员判断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价值,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资料总数、种类、下载使用的次数、年增长率、使用者的偏好等,然后将分析结果进行汇总整理。第二步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为基础,参考其发展规划,建立合理有效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等级,采纳合适的服务手段方便用户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公网即时,一旦经过了图书馆资源信息的认证,就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使用次数较多、含金量较高的资料文章;延时传递,这些资源有的使用次数较少,有的没有经过图书馆资源信息的授权,从针对有需求的用户单独传送信息;馆内即时,只能在图书馆内部查阅使用,比如某些在线视频;归档查询,这些资料文献有的使用次数太低,有的历史比较悠久,由于经过了归档处理所以在查询时只呈现目录,具体内容还需进馆亲自查询;馆际待查,这部分资源要么是最近更新的资源,要么由于历史过于久远已经被淘汰,用户只有利用馆际服务的功能才能得到想要的信息。第二,对图书馆现存的存储设备和服务体系加以综合利用,促使信息服务系统的存储介质向分级化方向改进。大多数存储设备的架构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直连式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要想构建基于资源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体系,就要对存储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分类和统一整理,这样才能延长它的使用实名,发挥它更大的作用。当前的存储设备始终存在着利用率低、效率不高的缺陷,这在将来也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图书馆应该遵循SNIA关于总体建设的要求,从该馆自身的特征和服务要求出发,把存储设备等级划分成离线、近线和在线。纵观图书馆分级存储系统的整个体系,可以看出它在不同层面上使用的存储设备是有差异的:第一层为光纤通道,它的性能最高,功能最齐全;第二层为SATA、SAS等同类型的硬盘驱动器,性能次高;第三层为磁带、ISCSI等存储设备,性能较低,价格也比较便宜。针对存储系统的复杂性或特殊性,可以在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多追加设立几个层次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除了做好分级架构以外,还要处理好归档管理、备份主机系统、电子图书室和Web主机群等多个系统群体之间的关系,构筑多系统相互联结、相互辅助的网络,由此实现总的资源存储和管理系统的建设。第三,建立综合的信息资源迁移和整合管理系统。从上文提到的信息生命周期原理中能够得知,信息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所以信息的价值量对应不同性能的存储设备,即有效信息少的资源对应性能低的设备,有效信息多的资源对应性能高的设备,其目标是花费最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将价值发挥到最大化。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公司提出了不同的改进措施,比较典型的就是赛门铁克公司的SEV软件。此软件的属性为归档软件,它能够将各类信息资源使用的次数和被引用的次数统计出来,显示库中出现不止一次的数据,遵循一定程序将其处理掉,由此保证了数据的独特性,释放了存储空间,也大大削减了扩充库容和搜索数据所要花费的成本。

四、结束语

本文以分级存储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理论为支撑,为不同价值的信息选用不同性能的存储设备,力争存储介质服务效用发挥到极致。同时本文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几项针对性的措施,希望能够对该方面的研究建设提供给予一定启示。当下的信息资源呈现爆炸性增长的趋势,其更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存储媒介扩大容量,由此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增长,而以ILM为基础建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对改进此现状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了存储介质的效能,也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健.基于协同进化理论的图书馆知识生态化机理与技术实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