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方法

篇1

【关键词】舞台服装;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041-01

舞台服装对舞台表演艺术的呈现和演员情感的表达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呈现出好的舞台表演,舞台服装设计方法至关重要[1]。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中出现了大量创新因素,但舞台服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表演形式和艺术要求的限制,需要与演员、剧本、舞台、时尚潮流等保持和谐统一,需要合理运用一般服装设计方法。

一、舞台服装设计的要素

(一)剧本。任何舞台表演都有剧本,舞台的布置、演员的人物形象都是按照剧本设置的。设计师在进行舞台服装设计之前应反复阅读剧本,揣摩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服装语言表现出人物形象。舞台服装是人物信息的重要标志,只有准确、深刻地把握剧本、诠释角色,才能设计出好的舞台服装。

(二)导演。不同导演执导下的舞台表演所呈现的艺术表达是不同的,这与导演的人生经历、文化审美等个人因素有关。舞台服装设计师应充分与导演沟通、磨合,根据导演的风格与想法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利用先进的技术处理手法,模拟出初步的服装设计风格。

(三)演员。演员是舞台表演的灵魂,是舞台服装设计的对象。舞台服装的设计要与演员的个人魅力相吻合,这是服装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在舞蹈家杨丽萍的舞剧《孔雀》中,舞台服装的色彩和元素与她的身材、气质相适应,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四)舞台。舞台设备、灯光、布幕、音响、道具等因素影响演员的外部形象,也为演员的舞台表演创造出适合的氛围。舞台服装设计也要考虑这些因素,在服装色彩、面料等的选择上与舞台效果相适应,营造出全新的视觉效果。

二、舞台服装设计方法

舞台服装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普通服装,舞台服装需要符合舞台审美需求,与整体演出风格相匹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表演者的表演和行动。虽然舞台服装与普通服装在对于人的活动形式的表现上存在差异,但舞台服装设计与普通服装设计的主体都是人,舞台服装设计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整体与局部原则。舞台服装设计中的整体与局部是主体与附属的关系。例如将一套舞台服装作为整体,这套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装饰等为各个局部;将一套服装的款式作为整体,上身、下身、领子、袖口等为各个部分。从舞台服装的整体来看,人物角色之间、角色变化前后、角色服装与舞台,其中每个部分又是一个局部[2]。舞台服装的整体与局部是相互依存的,各局部间需要进行和谐的设计,才能表现出舞台表演艺术的魅力。

(二)统一与变化原则。任何舞台艺术形态的造型都需要保持一致性,在整齐感和单纯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变化。舞台服装设计既要保持与整体舞台艺术的统一,又要在和谐中加入创新的变化因素,以不破坏服装整体统一的和谐为原则。

(三)对称与均衡原则。舞台服装的设计要符合对称的形式美,在服装和服装配饰的大小、样式、距离、排列上保持均衡,上下、左右、前后都表现出明显的对称划分[3],与人体的对称划分保持协调。在服装设计的形态法则中,也存在对比式均衡,指的是在平衡对称的基础上不破坏对称总量的适度变化,这也是舞台服装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四)节奏与旋律原则。在舞台服装设计中,节奏代表的是服装结构中形态的间隔处理,旋律代表的是服装结构线的形态特征。例如舞台服装造型中的褶皱、作为服装边饰的波浪线、服装装饰的漩涡线及服装边饰的锯齿线,舞台服装中的细节装饰处理常用这种处理方法。

(五)强调原则。服装设计方法中的形式美原则的强调作用在舞台服装设计中同样重要,主要强调舞台角色的鲜明化、个性化等特征。舞台服装设计的强调作用与普通服装设计的要求是不同的,舞台服装设计要相对集中地体现演员服装的局部特点,吸引观众的视线。

(六)渐变与比较原则。服装设计的渐变指的是一个色彩在规定面积中浓淡、深浅、大小、疏密的变化,渐变设计要保持基本形不能杂乱,以单纯色彩的渐变为主,在两种颜色渐变中要留有明显的过渡区域,达到色彩既简洁又丰富的效果。比较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相互关系,舞台服装设计中的比较需要与整体相统一,但角色之间的冲突与对应需要在服装上进行比较,以体现人物关系的对立。

三、结论

在舞台艺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舞台服装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舞台服装是舞台表演外部表现传达内在情绪的重要载体,舞台服装设计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舞台服装设计不断发展,要秉承超前的设计理念,促进我国舞台服装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雨节.旅游剧舞台服装设计的定位与呈现[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4.

篇2

关键词:生态时代;绿色服装;设计方法

1绿色服装设计方法概述

绿色服装同其他绿色产品的含义非常相似,是一种以环保理念为基础型思维的服装产品,绿色服装的设计主要从材料的创新方面对服装进行质量的改造,使服装具备更高水平的环保价值,因此,在设计人员对原有服装进行生态化改造的过程中,不能将服装原有的价值进行破坏,也不能对服装的美观性造成影响,而是要在保护服装原有价值的基础上进行服装的生态化处理,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始终是进行服装设计的中心思路,并且保证服装的生态化处理能够真正与外部环境完全适应。另外,服装设计的生态化处理还需要将当代价值观进行融入,服装设计人员不能简单地将服装的实用价值作为服装设计的唯一原则,而是要更多的注重服装对穿着者个性的彰显,因此,绿色服装的设计是一种对原有服装设计理念的突破,是将新时期的环保概念有机融入传统服装设计方案的实践。

2绿色服装设计的重要意义

2.1绿色服装能够很大程度上对资源进行节约利用

绿色服装的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的生态环保理念,在服装的生产材质上对服装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服装的环保性能。无论是绿色服装的生产工作,还是绿色服装的售卖环节,对资源的节约都是设计人员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对当前广泛使用的服装生产原料进行改造升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服装的环保性能,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2绿色服装设计能够提升服装生产原材料的利用率

绿色服装的生产所选取的原材料都属于环保性能较强的原材料,因此,生产绿色服装所淘汰的废料,可以在通过处理的情况下再次利用,并不影响服装的质量,服装生产所多次使用的原材料,在不能回收利用的情况下,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实现降解处理,自然降解工作主要由自然界中的土地资源进行,微生物物质能够很好地对环保性能良好的服装原材料进行处理,因此,绿色服装的生产原材料完全可以在具备充分环保性能的前提下多次使用。绿色服装的生产废料不仅能够用于服装或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还能够制作成为生活必须的商品或艺术品,既能够提升服装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2.3绿色服装设计工作能够提升服装穿着者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如果服装的原材料和生产流程不具备一定程度的环保要求,服装的穿着者将会受到健康方面的威胁,而绿色服装的设计工作,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服装当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构成的伤害。目前,我国虽然拥有服装方面的化学物质鉴定条例,但是,一些原本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的服装原料,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在实施绿色服装的制作过程中,健康观念和环保观念同等重要,因此,绿色服装的设计人员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进入服装生产领域,切实避免绿色服装的穿着者出现身体不适。

3绿色服装设计的具体方法

3.1绿色服装色泽方面的设计方法

色彩是人们认识服装的最直观的感受,因此,绿色服装的设计者需要将环保理念通过色彩的方式更多地融入绿色服装的设计方案当中。色彩不仅仅能够增加服装的美感,更能够从深层次上将服装设计者的思想理念进行传达,绿色服装的设计者,既要通过对色彩的设置提升服装外观意义上的环保理念,又要使用联想的方式从艺术层面上增强服装的环保意义,使绿色服装在具备充分观赏性的同时,从更高的层面传递设计者的环保理念,并带动更大范围内的环保思想的宣传,使绿色服装的价值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衣着作用,而是具备环保象征意义的产品。在进行绿色服装色彩的设置方面,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绿色服装使用者的个性需要,以便具备更高环保意义的绿色服装能够获得使用者的喜爱。在对环保理念进行传递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景观在服装设计方案当中的作用。最受欢迎是色彩普遍为绿色,绿色能够很大程度上彰显自然界的勃勃生机,把草木茂盛的状态通过色彩的方式更好地融入自然当中,在进行色彩的搭配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自然界色彩的多元性和杂乱特征,不能单纯地凭借想象将自然界中理想状态下的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单一色彩,而是要更加多样地将自然界中的色彩运用到服装设计理念当中,以便服装的设计理念能够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3.2绿色服装制作原料的设计方法

在选择绿色服装原料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将服装材料的选取作为提升绿色服装环保性的关键,首先,要结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和指导,对不能够对环境构成污染、不能够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原料作为绿色服装的生产原料,并将此作为绿色服装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如果服装含有纤维成分,要保证纤维的生产环节完全正规,并没有受到其他化学物质的影响,以此确保纤维对人体无害。另外,绿色服装的设计者不能将关注的重点局限于服装本身的生产原料,还需要关注服装原料生产或采集过程是否对环境构成了污染,在纤维的制作过程中,如果纤维本身对环境构成污染,则需要将这种污染纳入绿色服装设计的问题范围,以便绿色服装的环保责任能够涵盖更广的范畴。当可能对环境构成污染的纤维类产品回收时,需要保证这些环保类产品能够通过正规的处理流程进行销毁,避免错误的销毁方式影响自然环境。绿色服装的设计者还需要对生产资料的开采环节进行研究,避免环保型资源过多开发影响自然能源的平衡,以便绿色服装的环保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实现。绿色服装的设计者需要将自然界中的自然肌理纳入设计范围,以便服装的使用者能够通过浅加工原料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产品的环保价值,要在确保纯天然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情况下,选择天然物质作为绿色服装的装饰物,以便绿色服装能够通过对纯天然原料的使用,唤起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回归自然的观念,使绿色服装的使用者能够在现代化城市的生活中感受到纯天然生活的美好感受。在选择绿色服装的原料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保健型面料作为服装的生产原料,在提高服装使用者舒适度的同时,提升人体的健康水平,以便为日后绿色服装的生产者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在进行保健型原料的使用之前,设计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宣传工作,在市场上将保健型面料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宣传,以便新生产的绿色服装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3.3绿色服装造型方面的设计方法

服装对穿着者的形象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在实施绿色服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务必将美观性同环保性实施有机结合,并保证其互不冲突,以便绿色服装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认可。要运用三维思维,对服装同人体的关系进行模拟,以便服装的外观形态和细节处理能够拥有更加直观的模板。在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借鉴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国际化视角,对服装在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并根据我国当前的生态发展需要进行绿色服装的理念设计,要在保证穿着舒适的前提下,根据人体的统一构造,对服装的结构进行控制,要避免使服装在外观上过于独特,造成人们因无法理解绿色服装的意义而使服装失去应有的环保价值。在美感设计方面,设计人员需要将人体美的展现作为提升绿色服装美感的关键性设计举措,避免绿色服装的环保价值由于美感的创新受到影响。绿色服装的整体设计原则应秉承简约实用的原则,避免过于夸张的设计理念阻碍绿色服装的发展。

3.4绿色服装销售方面的设计方法

绿色服装的销售环节也是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对绿色服装的生产环节进行环保处理之后,需要对绿色服装的销售环节进行环保改造,首先,要积极转变绿色服装的营销模式,不能简单地使用汽车等交通工具作为绿色服装的运输工具,要尽可能使用新型环保性能良好的交通工具,并对大型机动车和小型机动车进行搭配使用,避免运输环节的环境污染。要尽可能多地使用电子发票取代纸质发票,做到无纸化办公,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减少绿色服装销售环节因纸质发票或其他类型针织产品带来的能源消耗。要在绿色服装的包装方面进行环保处理,拒绝使用对环境存在危害的物质作为包装物质,并尽可能使用简洁的材质作为包装的主要使用原料,以便绿色服装的销售环节能够提升环保等级。

4结论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绿色服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的环保水平,因此,在进行绿色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充分研究绿色服装的设计理念,并从色彩、外观等多个层面提升绿色服装的设计等级,对提升绿色服装在我国的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方园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珠宝玉雕学院

篇3

一、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还是沿袭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些学校也有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网络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缺乏研究,不能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从而并未使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对于服装专业的服装工艺课,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进行小样制作示范,学生围在边上观看,理解制作方法并记住操作步骤,看罢再按照教师的要求、方法自己进行操作练习,教师进行巡视辅导,指导学生完成小样制作。那么,现今,很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教育信息技术已应运而生,服装工艺课的教学能不能利用这些先进设备来进行教学改革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设想,利用录像设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专业教学,教师一步步地操作,讲解每一步操作要领,而学生们直接可以坐在自己的机位上,通过大屏幕清晰的看教师的每一步示范操作,一步一步地跟着老师一起进行缝制操作。一个步骤定位几分钟,教师可询问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跟教师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学生能很快完成自己的操作练习。然后再结合教材中的图示理解,学生自己分析,并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这样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教师示范步骤每个学生都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更体现了手、脑、口并用,作到学做合一,提高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件制作,用于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把原本平面的服装结构制图做出动画的效果,让转换的过程活了起来,再配合课堂讲解,既清晰的演示了制图过程,又调起了学生想亲自实践的欲望。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理解、学会了制图方法。 服装专业还要与社会、企业接轨,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实践和教育有机结合、互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了解真理、熟悉真理的途径和过程,要通过实践将理论认证。在服装专业课的教学上可以聘请企业的人来讲课,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来讲课,不受学时的限制、放宽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更切合工厂实际的新知识,增强与企业的联系,教会学生如何尽快适应社会,大化专业宽口径,来适应就业的需求。 目前,很多的服装设备层出不穷,要让学生真的“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学校在服装设备上还要跟上社会,进行改造和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利用不同设备进行不同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选择不同的就业部门打基础。

二、利用纸进行服装设计

服装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立体感很强的艺术品。服装设计多是平面绘画的形式,利用纸进行立体的服装设计,这种既实用又有欣赏价值的课型,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同学们对这样的课程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实现学以致用、学技相通,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的技能技巧,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通过这种互动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将基本知识、创新能力、深想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创造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用纸进行服装设计能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掌握知识。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并自行改革自己的学习过程,他必须开放的、动态的掌握知识。在用纸进行服装设计时的知识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调查、查找、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获得的,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的结果。其中有基础型的知识也有创意性的知识。因此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在服装基础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创造出不同的作品。这种知识的获得相对来说比较牢固。它能较好地迁移到其它教学情景中。例如,我们有学生在校艺术节中,参加服装表演。设计作品完全依照系列服装用纸设计(主题、款式、色彩、面料风格完全统一的形式)并展示出来。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全部是学生通过对服装基本形的进一步掌握而获得,是综合知识的结果。作品表现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对时尚的感悟。因此,摆在诸位面前的不仅仅是眩动的色彩,更是设计者舞动的灵魂。

篇4

[关键词]形式美内容美聋哑人服装设计特殊性

[作者简介](1980-),女,北京人,天津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设计艺术学。(天津3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天津理工大学教学基金项目“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根植于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B10-47)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91-02

在服装设计中,形式美与内容美通过服装设计作品时刻呈现。形式偏重外在,展现受众的直感反应;而内容注重内在,表达抽象的意念。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协调统一。聋哑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聋哑人对于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感悟和认知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性。

一、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1.形式美的特殊性。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可以被感知的元素会作用于受众的生理和心理,作用于受众生理感觉器官的部分,如款式造型、色彩设计、面料材质等可以被看到、摸到的,我们就称之为“形式”。服装设计最终能够使服装产品的受众感觉舒适、放松的形式就是“美的形式”。服装设计的形式美必定是建立在人类的某些共同感知之上,生理上对舒适性的需求导引了对“统一”的偏好,然而心理对于求变的要求则引领了对“多样化”的偏好。但是对于聋哑人来说,对服装设计形式美的体悟和信息传递都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交流的对象有限,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会遇到诸多困难,从亲属及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由此导致的轻微自闭以及习惯性逃避令他们在服装设计学习阶段会出现设计信息、元素摄入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聋哑人在情绪上反应强烈并且不稳定,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他们在接触有关服装设计专业知识信息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激烈的情感体验和创作冲动,设计元素的存储、借鉴却缺乏持续性。

2.内容美的特殊性。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蕴涵于形式中能够引起人的精神活动和心理反应的东西,如审美价值、思想理念、时代文化背景等我们就称之为“内容”。而能够被我们的心理所接受、认同或引起共鸣的内容就是“美的内容”。服装设计的内容美是形式背后的内涵给审美主体带来的抽象美感,是由服装产品受众在看到服装外在的形式之后产生的联想引起的。对于聋哑人来说,对服装设计内容美的感悟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方面,聋哑人残疾的状态容易造成他们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格外敏感。诸如这些心理上的反应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影响他们对于形式背后所蕴涵内容的判断和探索。另一方面,聋哑人通过兴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生活,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而不习惯深入探索。多倾向于眼前世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这便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和牵绊了聋哑人对于服装设计内容美的深入理解。

二、将形式美与内容美植入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方法

1.在教学中培养聋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服装设计中,形式美是可见的,内容美非但不可见甚至是抽象的。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也是一个从具体走向抽象的过程。抽象的理论,能够代表和演绎更普遍的具体,因而能够最终指导服装工艺实践。但是多数聋人学生认为抽象地学习是困难的甚至有点可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聋人学生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服装设计专业学科基础课中的三大构成,它们可以被看做是培养聋生抽象思维能力最恰当的切入点。抓住这个切入点,锻炼学生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构想以及由具象到抽象的创意图案绘制,这将会为之后的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效果图等学科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中采用与审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服装设计的形式美与内容美蕴涵于生活的细微观察和了解中,在服装作品艺术创作中,既有普通美学的一般规律,也有这门学科所独有的、大量的特殊规律。作为聋人学生,由于他们本身活动的场所少,交流的对象有限,在学习阶段得不到足够的信息支持和帮助,因此这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自己或他人欣赏和评价服装的艺术实践相结合,并按照美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断提炼和积累经验,这样制作出来的原创服装设计作品才会显得丰满、生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应该适当地增加聋生的欣赏与见习类课程,在服装设计、面料设计展示观摩欣赏中,学生可以摄取大量的信息,并主动进行筛选与品评,为今后自己进行设计创作积累有效元素。服装公司等实习基地的见习对于聋人学生更加重要。在校学习最终要走向就业,而学习服装设计基本的就业方向是服装公司,在学习期间,了解公司的运营、服装的生产销售流程,相比较空洞的纸上谈兵要更有效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专业知识。

3.创造聋人学生独立思考的环境。形式美与内容美可以帮助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指导服装艺术实践,但它并不能提供现成的公式,让学生按照这个公式去设计创作。这便需要学生在学习时,既要认真分析前人的意见,分析其合理和谬误之处,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既要尊重普通的知识体系,又要不断总结和提炼服装设计的特殊性。以上关键两点其实正是聋人学生的薄弱之处,对于他们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要克服其单向性思维的习惯。例如,在谈到服装审美时,往往只强调它的艺术性,而忽略其功利性及经济性的渗透作用等都是片面且孤立的。由此看来,为聋人学生创造良好的独立思考环境相当重要。服装设计专业多数课程还是有一定自由度的,任课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监督者,可以把创意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并将诸如结构设计、立体裁剪、缝制工艺等关系紧密的几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把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也留给学生自由发挥,也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完全正确,但经过教师辅导与纠正后,学生们会自发地从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为下一次的学习与实践铺路。

4.在教学中注意探讨美学发展脉络。服装设计的形式美与内容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于哲学美学并不断发展至今。我们想要在教学中融入形式美与内容美,就必须首先通过分析、比较美学的起源、不同流派及其观点,以此来丰富聋人学生的美学知识,培养美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聋人学生来说,平时学习、生活中接触美学的机会少之又少,枯燥的理论学习又往往容易使其厌烦。教师不妨利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情境化的阐述方式来讲解美学理论。在讲解西方美学中的“模仿说”时,我们可以借助古老的传说或典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将艺术视为一面镜子,这是一个典型的欧洲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将艺术视为一面镜子,从中看到艺术是现实的影子,继而形成了主导西方艺术界的“模仿说”;苏格拉底和格罗康讨论艺术模仿时用镜子来比喻绘画,认为画家像旋转镜子的人,拿着一面镜子四面八方地旋转,你马上就会造出高山、大地、草木、动植物等诸如此类生动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并激起他们聆听的欲望,潜移默化地把知识传递出去。

服装设计的美在于整体结构关系的和谐与统一,其中包括直感与抽象的融合、外在与内涵的交叉以及公用属性与审美属性的统一。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影响,聋哑人在服装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欠操控性,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深沉而含蓄的情感体验,使其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对比较发达。在聋哑人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抑弊扬利,使他们在感受到欣赏对象的款式、色彩、肌理等特征时,能够在感受对象的基础上自发地跟随教学过程去感知美,提升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深度,进而挖掘他们在服装设计方面的创意思维,进一步提高聋人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付黎明.设计美学规律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6.

[2]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赵.西方形式美学――关于形式的美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刘晓刚.服装设计概论[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7](英)荷加斯.美的分析[M].杨成寅,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英)鲍桑葵.美学史[M].彭盛,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

[9]管德明,崔荣荣.服装设计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10]刘蕾,侯家华.服装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11]范梦.艺术美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12]杨辛.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省略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针织服装已经较为普遍,要想保证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就需要保证服装合体,所以,必须要对针织服装的结构设计进行简化。本文就针织服装的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在遵循服装结构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针织服装结构处理形式的分析,对针织服装结构简化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简化;方法

0 引言

服装设计是以感觉为主来进行的,针织服装由于面料的特性决定了设计特点,包括简洁的造型,简单的线条,平面结构的衣片且衣片数量少等。服装的结构处理是服装由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利用分割、省道等方法,来得到不同款式的服装。

1 针织服装的特性

针织服装是由线圈构成的,不同数量、不同排列的线圈构成的服装款式也就不同,所以,针织服装的特性主要由线圈决定。针织服装的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1 卷边特性

由于针织服装边缘处的线圈受力不平衡,导致线圈向某一方向卷边,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单面针织服装上,可以通过热定型消除卷边现象。

1.2 纬斜特性

如果圆筒纬编针织服装的横纵两行之间相互不垂直时,就会出现纬斜的现象,在进行裁剪操作时,如果控制好样板和面料纹路的垂直或者平行,就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

1.3 工艺回缩特性

由于针织面料的性质,针织服装的成品与衣片长度会有一定的回缩量,所以,在进行针织服装的设计工作时,必须要考虑这一特性,防止成品不符规格。

1.4 拉伸特性

拉伸特性指的就是弹性,受到线圈的影响,针织服装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能够向任意方向变形,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对人体的伸展变化较为有利,但是针织服装设计人员必须注意选取面料,注意裁剪、缝制时,面料拉伸性过大,使得服装尺寸不符合规格。

1.5 脱散特性

针织面料中的线圈在受到特别大的外力时,比如对面料进行裁剪的时候,服装成品受到摩擦的时候等,都会使线圈失去串联而散乱脱离,影响穿着。所以,在进行针织服装的设计工作时,要注意使用防止线圈脱散的线迹结构,比如使用绷缝线迹或者包缝线迹,或者选用脱散性较小的面料,一般双面、提花、经编织物脱散性较小或不脱散,而单面纬平针组织脱散性较大,设计人员要酌情选择。

2 局部结构简化方法

对针织服装来说,轮廓外形是不容易改变的,所以在材料的选择和款式设计上,要把重心放在领、袖、口袋等局部,在设计款式的时候,要考虑服装整体的效果,与局部效果相吻合,既能具备实用性,也可以体现出良好的外观。由于针织面料的特点,针织服装在穿脱方面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在不考虑装饰性的情况下,开口使用滚边、折边或者罗纹组织等不同的工艺处理形式,形成以材料选择、工艺设计为主的样式转变,简化开口局部的结构。罗纹组织在边口的使用能突出针织服装的应用,比如罗纹领口、袖口等设计,去除了门襟、袖开衩的功能设计。所以在针织服装设计中,门襟、口袋的设计则更多的成为了针织服装的个性彰显符号。

2.1 领

针织服装主要分为有领型、无领型两种。通常,有领型多适用于针织外衣服装的设计中,一般包括立领、翻领,二者在结构上都属于直角结构,利用了针织材料良好的伸缩性,简化了领底线向上、向下弯曲的状况,而构成了立领、翻领。针织服装的翻领领面外口线的翻折松量是从材料横向弹性得到的,从而符合翻领的造型要求。对立领来说,设计造型不要过于直挺、庄重,而是体现随意自然的状态。而无领型是最简单的领型,在外型上更多的体现了原始外观。在针织服装的领口处剪裁出领窝,采用滚边、饰边、加罗纹边等方法对其进行处理,这也增加了无领型针织服装的款式。这样的设计能够简化开襟、开衩的功能性设计,利用针织面料的特性,解决了穿脱的实用,还解决了针织面料变口的脱散性和卷边性问题,是局部结构内容中较为大的简化手段,体现着穿着舒适、柔软、造型大方、简洁的特性。

2.2 袖

针织服装的袖口类型主要包括插肩袖、连身袖、肩袖和圆装袖四种。在针织服装的圆装袖简化设计中,没有体现出两片合体袖结构和袖压肩的造型特点,而是更多的体现服装的舒适度和自然性,保证人体活动的流畅性。合体袖的结构处理主要利用了针织面料的弹性,使用一片袖的设计结构,保证袖身、袖口的尺寸合体,而利用针织面料的弹性来调整袖身向前偏转的状态,在合体向宽松的轮廓转变过程中,袖山、袖窿线要设计的平缓,没有前后袖区别,充分考虑到利用不同的面料组织来改变袖口的款式。

2.3 口袋

针织服装的结构设计简化中,口袋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口袋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可以装一些小物品,除此之外,不同款式的口袋还可以起到装饰服装的作用,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性作用。针织服装的口袋设计上,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贴袋,二是插袋。而因为针织面料的性质,口袋的装饰作用比较大,且不可以设计出挖袋的形式。

3 整体轮廓简化方法

由于线圈结构的特点,使得针织面料的弹性、柔软性和透气性都较好,通过不同组织的合理利用,能够形成不同的肌理效应,产生方格或者凹凸花纹等。在进行针织服装的款式设计的时候,要保证针织面料独有的质感和良好的特性能够表现出来,使用简洁流畅的线条设计来展示针织服装的舒适特性。针织服装的设计不能过于复杂,因为线圈的结构很难满足夸张的设计结构,而且还会掩盖掉针织面料的优势。所以,如果想让针织服装能够彰显新意,就只能在局部或者面料组织上下功夫,这样能去除款式过于简单导致的单板感。整体轮廓简化多运用于合体宽松的服装设计中,比如休闲服装等。

4 衣片结构简化方法

4.1 胸容量处理

由于针织服装不使用胸省,在进行服装结构设计的时候,胸容量处理方面存在着些许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前后衣片的腰线对应形式有差异。所以,在设计服装的紧身度的时候,可以利用针织面料弹性的廓形变化,让后衣片腰节线与前片腰节最底线减一厘米对位,肋线不等量即剩余胸容量归于袖窿转化为袖窿深度。在设计较为宽松的针织服装的时候,让后衣片腰节线与前片腰节放低量的一半处对齐,也就是剪掉了原型中的一半胸容量。胸部的造型主要由胸容量决定,设计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施用量的多少。

4.2 胸腰差处理

胸容量与腰省组成起来就是服装的全省量,而腰省是由胸腰差产生的,起着腰部造型的作用。比如,在针织女装的短袖设计中,由于不适合在衣片中收省,所以胸腰差量必须在侧缝部位进行处理,这与人体的立体状态并不相符,属于属平面结构处理方式。这就要求在设计时不能将胸腰差量全部用完,只能使用人体侧面的胸腰差量,通常是两厘米左右,其余的部分含在腰线里作为松量,把合腰部的松度处理成大于胸部松度的运动功能,这样处理也是能体现出整体的服装造型的。

4.3 裙、裤结构简化

对针织外衣服装来说,裙裤的结构简化主要体现在可以不作省道与折裥处理,使用橡筋来处理臀腰落差的量,来减小腰口至臀位线的侧缝线曲率,以适应针织面料腰头尺寸的不确定性。而对于针织内衣裤的设计,要将重心放在舒适度上,具体表现在不使用侧缝线,将前后裤片连在一起,运用裤裆的结构形式来满足人体的舒适度。这样设计,不仅能够防止缝合线与人体产生摩擦,提高服装穿着的舒适性和卫生性,还可以节约针织面料,并且不影响美观。在样片结构的简化时,需要将侧缝线简化为直线,使前后裤片连成片,扩大裤子的开脚度,为符合人体需求,还需要将上裆曲线的斜率作出调整。随着男性内衣行业的发展,如今市场上的男性平角内裤款式丰富,舒适度很高,这主要是面料性能与结构处理相互结合的更加合理,结构设计更为简化。从裤子的结构角度来分析,如果男性平角裤是由前后裤片和前裆片组成的,而左右后裤片都是使用一片的构成形式,这就构成了平面结构形式,这不符合人体臀部的形态,可以把后裆斜线进行分割来满足合体的要求,纬编面料的弹伸性能较强,能够达到完美的贴体要求,而且充分考虑了上裆方向比臀宽方向对运用面料弹性量的要求更大的问题,运用了面料横向沿直裆方向配置,进行了巧妙的构思,将面料性能与结构进行了最好的配合。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针织服装的设计工作是一门科学,以往传统的梭织服装设计理念和方法满足不了现在的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简化需求。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的简化,需要考虑到面料的特性,因此,设计人员要学习面料的弹性、延伸性等特点知识,科学合理的运用面料的性能,省略省道、分割的难点部分,简化针织服装的结构。

【参考文献】

[1]罗琴.针织服装的特性与结构设计特点[J].针织工业.2012(11).

篇6

关键词: 服装陈列设计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陈列设计是一个应市场所需而产生的职业,早在20世纪20年代,纽约的百货公司就独创了橱窗陈列。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商外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服装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陈列应运而生。市场的繁荣造就了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迫切,市场需求与人才空缺之间的落差也已经成为阻碍陈列设计进步的桎梏。在国内陈列设计教育的空白、需求迫切的大背景下,部分高校设置了服装陈列设计专业,陈列教育成为了推动陈列设计进步的原动力,必将成为整个服装行业关注与期待的焦点。

目前国内的陈列设计教育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高校设立了服装陈列设计专业,可以说在全国打了头炮,但是,就大学教育本身来说,如何真正实现对陈列设计师的专业培养,还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因为陈列专业是国内服装教育领域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专业,专业建设还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种种误区和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很多问题。现试以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加以分析。

(一)课程设置要更加系统科学。

调查发现,目前服装教育领域虽然有部分高校开设了陈列专业,但这些专业的的课程设置不够系统科学。开设的服装类课程数量不多,大部分只开设了服装概论、男女装设计、立体裁剪、服装营销、成衣工艺等几门课程,而其中立体裁剪、成衣工艺这些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课时量偏多。我认为对于此类课程可以改为选修类课程,陈列专业学生作一般了解即可。

橱窗在陈列设计中是重要一环,亦是很难设计的一部分,橱窗不仅是一个品牌的窗口,而且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橱窗有一个美誉:“销售现场的立体广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橱窗,不仅在设计风格上有所不同,而且映照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准。所以,在陈列专业课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橱窗设计,而且要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来上。

关于服装陈列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我认为,除了服装陈列设计的专业课而外,如陈列色彩设计、橱窗设计、陈列空间设计与创意、陈列平面图技法、展示材料、店铺规划与设计、服装卖场陈列设计等,还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是从服装设计专业中细分出来的专业,所以服装设计类的课程要适当设置,例如:服装概论、服装效果图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材料、服装史、服装色彩设计、服装营销、服饰搭配、服装人体工程学、服装消费心理学等;第二,陈列展示对艺术设计的要求比值也很大,所以艺术类课程也要适当设置,如艺术概论、电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装潢设计、广告设计、音乐设计、灯光设计等。陈列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包含了这三个模块,才会更加科学、系统,才能使学生的知识架构更加完善、合理。

(二)应增加实践性课时分配量。

职业类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兼陈列专业的专业特性,所以实践性课程的课时量不可少。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陈列专业的实践环节课时分配量有待提高,例如,《服装陈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某高校的设置是理论20节,实践14节,总共34节,我认为调整为实践24节、理论10节较为合适,既可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特性,又可分配出4节实践课时用于市场调研。因为,陈列设计服务于服装市场,自然离不开市场,专业的设置和发展必须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教材选择、运用要与市场紧密结合。

教材是传承知识的载体。据调查,目前,服装陈列设计专业所选用的教材多是2007年以前版本,教材中相关理论陈旧滞后,与行业市场的契合度较低,难以反映市场的发展趋势,教材中许多图片只是反映了几年前的流行元素,与最前沿时尚元素严重脱节。所以服装陈列专业教育要想守住行业市场的前沿阵地,就必须解决教材问题,选用与市场契合度较高的能反映行业前沿视点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选用合适的教材,多作市场调研也是学生接受服装市场前沿信息的重要途径,要与市场紧密结合,不仅要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将所学理论放到市场中去检验,在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拓宽专业视野。

(四)应增设动态展示课程。

模特表演也是服装陈列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对服装作品的动态展示。可是我们往往注重静态展示,而忽视动态展示的重要性。而且,目前的动态展示舞台背景往往比较单调,模特从光溜溜的舞台走出来摆个造型展示一下服装就算完事,空洞、单调、乏味,缺乏对人物出场和舞台背景的包装与展示。迪奥的百年经典服装展示就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其舞台设计很新颖,模特的出场设计也很独特,我们不仅仅看到了这个品牌的服装,更感受到了该品牌的文化理念、环保理念,以及其品牌地位,这充分说明了动态展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陈列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增设动态展示课程,而不是作为少量章节一带而过。

从目前对服装教育领域所设陈列专业的相关调查来看,不仅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不足,急需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院校仍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陈列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需要改革创新。鉴于此,我根据数年来的专业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与陈列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同行交流探讨。

(一)理论教学:专题性讨论。

陈列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外延设计部分,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一般都是从整体的大设计理念出发来考虑陈列设计的。目前比较常见的店面设计多倾向于主题化设计,以推行某种“生活方式”的陈列设计为主,整个陈列设计形态,倾向于视觉空间的舒适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或创设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有可探索空间的研讨主题,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查询信息、思考及讨论交流,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这种教学方法极具开放性,可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个性化设计理念与开创性设计思维。

(二)技术手段:多媒体仿真。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已越来越明显,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过程,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立体、仿真的学习环境。

服装陈列设计是视觉设计领域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涉及到触觉、听觉等领域。很多品牌越来越重视视觉营销,视觉起到的广告效应越来越强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陈列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象性强,从而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传统教法,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供一个高度仿真、多维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形象性、直观性认知。

(三)实践教学:情境式模拟。

服装陈列设计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动脑,而且要让学多动手操作,所以情境式教学很适用于这个专业。

以江西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8年,其校内实训基地被列入江西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内设立了婚纱、女装、男装、休闲装、童装、内衣、羽绒服、舞台装、鞋子、箱包、毛绒玩具等工作室,还有服饰文化陈列馆等,这些室、馆不仅成为陈列专业教师进行情境式教学的最佳课堂,而且为陈列专业学生提供了能与市场对接的模拟操作场所和实训机会。

(四)拓展教学:聘专家讲学。

篇7

【摘要】:文章根据工程实例研究了小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初步得出了桩土应力比的分布规律,分析对比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桩基受损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根据工程实践总结了该复合地基的计算公式,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微型桩 复合地基 成桩质量 承载力 垫层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case studies the small diameter of the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function mechanism, we got a pile distribution rule of the stress ratio,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pile foundation of the damaged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calculating formula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Key Words 】tiny pile ; composite foundation; quality; bearing capacity

1、微型桩作用机理

微型桩是利用桩管顶端振动箱产生的强大激振力,驱动桩管、桩尖与桩管周围土体发生共振、土体发生局部破坏,使桩尖挤压破土、下沉成孔,然后向管中灌注混凝土,待灌注量满足设计要求后,边激振边上提,从而完成一个桩的施工过程。

微型桩的成桩过程,对砂性土及塑性指数不大的粉质黏土和非饱和黏性土,桩管传来的高强激振力可使潜水位以下的桩周土体产生触变,土体颗粒重新排列组合,孔隙比减小,大小颗粒重新分配组合成密实的新簇团,使桩周土体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挤密加固。在含水量高的土层中,排水固结作用很明显。

如果软弱土层厚度不大,则桩体可贯穿整个软弱土层,直达相对硬层,此时桩体在荷载作用下主要起应力集中作用,从而使软土负担的压力相对减小,结果与原天然地基相比,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压缩性减小;如果软弱土层较厚,则桩体可不贯穿整个软弱土层,构成一定厚度的桩土复合体,从而可提高地基整体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据有关资料统计,用试验方法确定地基的特征强度,特征强度值所对应的沉降量一般在15~25mm间,而大量相类桩基试验P—S曲线,桩沉降15~25mm时,桩受力大多越过P—S曲线拐点,接近或相当接近桩极限承载能力。

因此,微型桩复合地基的工作状态为:使用荷载下,地基达到强度的特征值,桩侧阻力达到其O.6~O.8倍的极限强度,桩尖反力达到桩尖土层深度修正特征强度。 特定的工作状态下(桩的置换率在6%~8%,桩距约3~4d),桩仅分摊30%~35%的上部荷载。这种设计不仅充分发挥桩的承载力,而且降低了对桩本身的要求。

设置微型桩群后,桩起到对土加筋作用,这种加筋作用可以理解为桩对土的侧限作用、抗沉(利用负摩阻力)作用,使得桩间土的强度得到提高。加设微型桩后,地基弹性模量加大,地基刚度得到加强。

2、微型桩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治

1、缩径断桩

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

(1)对可挤密土,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因桩管的振动挤压作用,迫使桩周高含水量土层严重液化或触变,土层中孔隙水压力骤然猛增,当围压强度过高时,即可造成桩体缩径事故的产生。

解决这类事故的主要措施是:对可挤密性土,在施工工艺上,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小于O.5m/min),可采用边振边拔、多振慢拔、停拔反插等多种措施,给桩周土体已产生的超高孔隙水压力以向外消散的时间。如桩距较大,可采用隔桩跳打,使新打桩对已打桩的挤压力减小,从而达到不缩径的目的。

(2)混凝土坍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成桩质量,一般宜在6~8cm。太稀,混凝土离析现象严重,使桩孔内孔隙水压力加大而发生缩径;太干,可移性太差,加上成桩时拔管速度过快,也易造成断桩、缩径。

(3)桩管内的存料不足也是造成缩径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因桩管内混凝土自重压力小于桩周、桩底扰动土的回涌围压,桩体混凝土因周围强度过大而回缩,极易造成缩径断桩事故的发生。

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桩管内最后的存料高度不得低于地表标高,宜略高于地表,不足部分应及时补充。在接近地表2~3m范围内,应采取慢拔、反插多振的原则施工,以确保承台以下桩体不出现缩径、断桩现象。

2、桩体偏移过大,超过规范允许值

当位移偏向承台外侧时,使承台工程量加大,桩群形心偏移,与结构上部荷载重心不重合,单桩受力不均匀;位移偏向承台内侧时,除因桩群形心偏移造成单桩受力分布不均匀外,还将影响相邻桩的成桩质量。

造成这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种:一是桩管定位不准,一开始沉管就有偏位;二是桩架不稳,桩管不垂直,沉管过程中发生偏位;三是桩管活瓣或混凝土预制桩尖的尖端不居中,沉管过程中因桩管底部尖端导向水平偏斜而引起桩管偏移偏位。以上三条均是应在施工过程中予以克服的。

3、桩料与土的混合

当采用活瓣桩靴沉桩时,可能发生的问题是活瓣开口打开的宽度不够,混凝土下落不充分,造成桩端与土接触不密实或桩端一段桩径较小。此时,应经常检查活瓣开口的灵活度,发现不灵活应及时修理,或者改用预制桩尖。

3、微型桩设计

1、根据地质状况和上部荷载大致确定桩长。

根据土的分层预估和预定桩的受力状态(上部土质较软、桩沉降较大时,桩的上段可能与土无相对位移,失去摩阻力),即确定桩侧摩阻力有效计算长度,计算长度约在O.4~O.6倍桩长(参考:当桩的密度在3~4d时,按有效计算长度和O.6~O.8倍极限摩阻力计算结果,大致与桩的“允许”强度接近)。

2、计算单桩受力(根据上文所述方法)。

3、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式中,——复合地基强度;

——总置换率(包括砂石桩、混凝土桩);

——混凝土桩的置换率;

——桩顶部位地基强度;

——每平方米用桩量;

——设桩后孔隙率减小、排水固结、桩对土的侧限、抗沉等统合作用等影响系数,试验证明其值可取1.2~1.6。

4、地基各层受力复核。

①桩尖土层地基强度复核;

②有时需对桩中间软弱层进行复核(当该层土质过弱时,也可采取复打技术);

③对桩土应力比复核(复合地基常控制在3.5~8.O之间,如土强度过弱常用砂石桩加固土以降低桩土应力比)。

5、护桩及垫层设计

完全采用混凝土桩进行加固的,一般不设护桩,布桩时桩心布在基础边附近即可,如设计有砂石桩的,高一排护桩。

桩顶须加设垫层,垫层厚度在验槽时最终确定,常用100~300mm,根据桩顶部位土质情况确定,局部软弱带必要时可加厚至500mm。

参考文献:

[1]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篇8

关键词: 服装设计 塑造表现 三大艺术

伴随着20多年来我国服装业的振兴和发展,立足于高等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也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成为培养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从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多年,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服装设计的三大艺术作论述,以求教于同仁。

服装设计的艺术,就其塑造表现而言,主要体现在通过捕捉灵感和寻找思路,并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形式来实施或完成的艺术。它一般包括服装设计的构思突出艺术、服装设计主题运用艺术和服装设计的方法创新艺术等方面的艺术。

一、服装设计的构思突出艺术

大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物象形态是我们进行服装设计构思的源泉。我们的服装设计的构思就是在通过对大自然和各种物象形态的细微、深入的观察后,进行独特的思考,有了深刻的领悟,并产生了情感引申而形成的。服装设计的构思突出艺术,主要是根据人们具体穿着的表现要求,在服装素材的搜集、服装设计灵感的获取和服装设计理念的提炼深化等方面突出地体现出来。

(一)服装设计构思的素材搜集艺术

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构思时,搜集素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为设计构思提供某种感性的认识和灵感的启迪。服装设计素材搜集的艺术,表现在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形色各异的大自然与人为的造物形态中来搜集素材,以获得生动感受,从而开阔设计的思路。

1.直接搜集服装设计构思素材

设计者通过游览、采风和观赏等途径直接获得服装设计的素材,能更容易得到真切鲜活的感受,从而引发构思的灵感,启发构思的情怀。

2.间接搜集服装设计构思素材

设计者依靠电视影像、书籍杂志(画报)、网络通讯等多种传媒,能间接地搜集到服装设计素材,从而能从这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中增加更多的服装设计构思的参考依据。

我们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搜集到的服装设计构思素材或形象,对我们的设计构思有很重要的参照作用,是某种意义上的“集思广益”和“博采众长”,设计者能从中提升创造思维,从而不断呈现出服装设计的新型的构思。

(二)服装设计构思的灵感获取艺术

这里的灵感,是指由于受到某种刺激而使人脑瞬间触发的奇想状态,“是由于在潜意识中所酝酿成的东西猛然涌现于意识”(朱光潜语)。这一独特的心灵感应现象对服装设计的构思显然是一个关键性因素。灵感的特质,既来自对某种素材内容的兴趣,又来自不同方式的激发和捕捉。把握灵感的特质,有利于在服装设计构思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灵感。一般来说,服装设计构思灵感的获取艺术有以下几点。

1.设计者在长期的审美积蓄的基础上不时进行的苦思冥想,能使他出现内心与感觉的碰撞,从而获取灵感,使神奇的服装设计构思跃然而出。

2.设计者酝酿已久的顿悟和偶然激起的妙想所赐的机缘,甚至于有些失态的痴迷癫狂,经常会使他从中收获一些奇妙的灵感。因此,设计者应采取多种手段,形成在视觉、嗅觉、触觉上的刺激或激发,以便使自己的感官神经产生极度的“幻觉”,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力,从而唤起美感与灵感的启迪。

3.设计者梦境的“云游”,其若隐若现的幻觉所释放的想象和灵感的特质,能对服装设计的构思产生难得的提示,能时常为奇思妙想提供绝好的参照。因此,设计者应在服装设计构思时,让这种“梦”,这种迷恋、遐想,如同一个可以随意放任的思绪游离的空间场所呈现出来,从而集结起极度才情,迸发出潜意识的奇思闪念,酝酿出具有美感意味和不俗创意的设计构思。

总之,服装设计构思素材搜集、获取,并不完全意味着设计构思所需的灵感会随时降临,服装设计构思灵感的获得还需要设计者自身的特殊感悟,以将各种生动的感觉转化为灵感的闪现。

(三)服装设计构思的提炼突出艺术

我们认为,灵感的获取,能给予设计者服装设计构思所需的开启和点拨的推力,但在通常情况下,一些朦胧短暂的灵感只是停留在激情触发的即兴闪念上,而要进一步使灵感上升为真正有用的设计表现,还需对构思再作提炼和突出。因此,设计者应对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灵感进行理性斟酌,对灵感进行有序的梳理,以将瞬间的感觉或想法提炼为某种理想的概念或样式。

服装设计的构思,形成于多个因素的有机组合与完善协调的过程中,除需考虑具体的穿用和习俗的要求外,外观式样的创作表现也是值得关注和提炼的问题。设计者应依据一定的美学原理,结合服装设计中具体的面料、形样、色彩、配饰等,形成和谐舒适的比例关系,产生生动的对比感觉,从而使衣款的构思表达得更加完美。

我认为,利用丰富的联想和良好的悟性,把生动的造型与实际的穿用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提炼和深化,可以将意识或感觉到的东西“滤”化为美妙新奇的衣着形态。可见,高度的提炼与质变的转化、突出,能形成不同凡响的服装设计构思,它是服装设计构思的重要艺术。

二、服装设计的主题运用艺术

主题,通常是艺术表现中思想内涵的集中反映。从服装设计的艺术这一点来说,主题既是素材选取的核心内容,又是意欲表达的情感依据。因此,一些具有主题意味或内容的引入,对服装设计的想象推创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现代服装设计的主题运用艺术,更多的是通过“借题发挥”的形式来引申推创新的穿着式样。服装设计师如能从浩如烟海的文萃艺苑中提取,在古今中外的奇光异彩里广揽,便能产生诗意情怀,激发感慨冲动,形成诸如怀旧寻古、异域风情、宇宙星空、都市繁华和新潮艺术等的服装设计的主题构想,从而设计出奇丽不俗的服装样式。因此,掌握服装设计的主题运用艺术对于设计富有个性特色的服装样式至关重要。

服装设计的主题运用艺术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时代主题的运用艺术

服装设计表现中所运用的时代主题是丰富多样的。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辉煌的文化,中世纪颇具宗教色彩的建筑与服饰,文艺复兴时期丰富的人文艺术,17、18世纪华贵精致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貌,以及19世纪的民风陈俗,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服装设计师们创作的灵感溯源。一些现代设计师创作的古典撑裙、僧尼式衣装、巴洛克式华美礼服及中式旗袍,其实都引用了不同时期的主题素材来表现“旧时”的穿着风格。而中国年轻设计师成功设计、创作的“鼎盛时代”和“紫禁城”等系列服装,所揭示的时代内涵也是十分明显的。

不同历史时期呈现的时代风貌,历来是设计师创作、设计服装时捕捉灵感和引发激情的来源,并通常被作为服装设计表现的主题内容。寻找昔日的遗风通常是设计者的“借题”之处,如远古空旷的混沌荒原、原始人简单的穿着束裹……神秘质朴的素材皆可被用作服装表现的主题来发挥。进入21世纪,急剧变革引发的重大事件和激进思潮,促成了许多时代主题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如克隆人的出现,纳米材料的普及,尖端科技的不断发明和运用,对未知世界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崭新生活模式的呈现,新的希望与新的危机并存所制造的更大悬念,等等,都会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带来更多的时代思考的内容和时代主题运用的素材。

(二)民族主题的运用艺术

特定社会的人类语言、信仰、种族、习俗、地理等因素构成了民族的特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众多民族,以其不同的肤色、发色、相貌和不同思想、文化、崇尚,反映了社会的不同形态。民族同时又是人类古老文化的象征,它在住宅、饮食的生存状态上和衣着服饰的形成表现中都有突出的特点,具有明显的文化承传和艺术性,为现代服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主题内容。

民族的主题在服装设计师的设计中常被作为表现的内容或形式而加以运用,以展示东西方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特色。如我们可从西方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传统袍装,苏格兰人的方格裙,东方日本人的和服木屐,中国满族人的旗袍、汉族人的衫袄等这些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才艺的服饰特征中得到启示,把它们作为当代服装设计师寻找新的服装构想的主题予以引用,那效果将会出奇地好。

我们的服装设计师还可从千姿百态的民族文化艺术中选取有关服装饰物、图案、花色的独特穿着形式作为对现代服装设计表现的一种丰富和补充,“民族的即是国际的”观点,已逐渐被服装设计的民族主题运用的成功所证实。

(三)地域主题的运用艺术

地域,是指一定范围的疆土区域的地理划分。在辽阔的陆地上,因为种族、文化、宗教与历史等原因,也因为地质、气候、自然环境等的影响,形成了壮观多姿的异域风貌。服装设计师应借助先进的交通和传媒工具,在领略千里之外的景致风物,在满足心理和视觉需求的同时,运用这种地域主题,去进行服装的设计。

服装设计师应将那些南北极地的冰峰雪地、热带非洲的沙漠雨林、美洲的高峡平湖、欧洲的古堡田园等的异域的奇光异景中所蕴含的不同风情韵致作为引喻抒怀的服装设计地域主题,以生成新的服装设计表现。

服装设计师拓展想象空间的途径和方式,其中就包括对异域风情的关注猎奇。因此,服装设计师如经常将类似“西部风情”、“印度随想”、“地中海阳光”、“江南春色”等许多地域性的遐想,作为一些服装推创上的主题凭借,从而引发出生动悦目的设计形式,就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喜爱。

此外,服装设计的主题运用艺术还有自然主题的运用艺术、艺术主题的运用艺术等。

当然,有关主题在服装设计推创中的设置和引用,不仅限于以上的内容,也不固定于单个主题的发挥,它往往是几个主题的组合。

三、服装设计的方法创新艺术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手段。在服装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方面,人们往往在通常运用的服装设计方法,诸如移用、趣味、模仿、派生、联想等上面动脑筋,进行创新,以便在服装式样的变化推新中作出合理的选择。

(一)移用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

移用即为移植,它通过有选择地对现有造型上的精妙之处进行吸纳和挪借,以达到增添更多的设计表现形式的目的。服装设计的移用创新艺术,包括对衣装本身,以及其他造型物品中具体的形、色、质等形式的借鉴取舍。

移用设计方法有直接移用和变化移用两种,运用这两种移用创新艺术,可将一些生动奇特的造型运用于服装的塑造表现上,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直接移用

服装设计师直接将服装各种不同的造型样式移至新的设计中,能获得生动不俗的表现效果。

在服装设计上,设计师如直接对衣装、提包、鞋帽等用品或细节中的形、色、质进行移用,就能创造出时新漂亮的衣款。如可将服装门襟的系结形式移至袖口、裤脚等处,夹克的袖型、袖样、袋式移入风衣及外套上等。

在服装设计直接移用上,设计师如将诸如现代的、传统的、民族的服装,以及服饰中一些精湛有趣的形式内容或者其他造型种类,加以创造性的移用,就能设计出新的服装样式,就能为服装式样的变化开辟出新的途径。

2.变化移用

服装设计上的变化移用,更多体现在设计师对所“借”样式或形式的强调与减弱上。

服装设计上的变化移用创新艺术一方面往往意味着某种创造性的发挥,其中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最终的设计效果,另一方面根据衣装的设计要求将各种具体的移用形态稍加变更,就能形成新颖的视觉感受。

服装设计上的变化移用艺术并不单纯是形成外观样式的“移入”,同时也是人的情感与观念的导入,从而促使有限的创造性想象和设计表现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二)趣味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

在大自然中,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趣味性事物。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趣味的设计方法,形成生动的现代穿着效果,不仅是现代流行的时尚标志,而且是现代服装设计方法的重要艺术。

趣味,通常被解读为具有“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它来自大自然,来自生活,极具人情味又深含哲理,是文化意趣的高度体现。在服装设计方法的创新上讲究艺术,会给人们的精神带来快乐和慰藉,从而起到陶冶情趣和娱乐感官的作用。

服装趣味设计方法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根据自身的体验与偏爱来制造和选择。像童趣和意趣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类趣味设计方法。

服装趣味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色彩的巧妙配置

对不同种类倾向的色彩加以巧妙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程度的趣味感。像纯色的红黄蓝或红黄蓝绿,很多是通过儿童用品的设色来体现的。其中,那些艳色相对暗色的设置更显得有童趣,更活泼可爱。

2.形的极度夸张

形的极度夸张即指不按通常比例进行缩小、放大或抽象性的变化。设计师针对某一形象或形态特征加以极度夸张或强调,是很容易获得生动的趣味感的。

3.形态与功能的和谐组合

我们如将那些夸张有趣的、各种大自然及人为的形态(造型)同具体的使用要求结合起来进行服装设计,做到形态与功能的和谐结合,就会形成非常有意趣和人情味的设计表现。

此外,还可以采取亮光、粗糙、细致、滑润、涩滞的光感和手感等表现形式,以及采用不同气味形式,用来营造趣味感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派生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

派生是繁殖衍生的一种构成方式,一般用于语言文字上的组词造句。派生方法同样也有助于服装设计的出新。

服装设计中的派生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基于衣款的外形与内形的逐渐变动而进行的,它涉及的“形变”和“局变”,则是不同部位的细节改动,最终影响到设计观感。同时派生的循序变更过程也很容易生成系列化的式样种类。

服装设计派生方法的创新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让服装的外形与内形(局部)同时变化,以产生新的衣款设计。

2.让服装内形(局部)变动,而服装的外形保持不变,以形成新的衣着设计。

3.让服装外形变动,而服装的内形(局部)保持不变,同样能形成新的式样设计。

4.让服装的色彩,如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进行“过渡”变化,也能促成衣款的变化。

服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永恒持久不同,它更多的是寻求一种短暂享用的穿着时尚,需要不断地变换、推新衣装样式来满足人们的衣着审美和使用要求。所以运用派生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不仅能使精妙的设计构思和式样表现不断“闪现”,而且能促成系列衣款的不断推出。

此外,服装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还有模仿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和联想设计方法的创新艺术等。

参考文献:

[1]雨佳.款式的风格.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

[2]石晓娜编著.漂亮是穿出来的.九州出版社,2005.5.

[3]张星编著.服装流行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0.

篇9

关键词:面料再造 材料色彩 服装设计 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服装设计如果只着重造型则与时展不相适应,因此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可以有效实现服装的创新与多样化发展。

1、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概念及当前发展现状

面料再造人们习惯称之为面料的二次加工设计,服装设计师为了实现服装的创新设计,为了迎合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与对美的不断追求,将传统装饰方法与现代装饰手段结合在一起,利用再造面料的肌理、性能、纹样、结构等对面料实行二次加工设计,突出其个性化特点,给人们视觉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20世纪以来,面料再造技术在服装设计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服装设计行业的快速进步,为服装设计增添了丰富的内容。自面料再造可以展望21世纪服装设计业的发展,面料再造必然会在服装设计行业焕出新的活力,使我国服装设计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服装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服装设计模式已与时展、人们需求相脱节,如果不改变传统单一款式的服装设计则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当前服装设计行业中,面料再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服装设计创新的发展。在当前服装设计过程中,面料再造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创新面料可以实现服装设计的创新,为服装设计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面料再造在服装设计三要素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面料再造涉及多种元素

服装剩余面料和辅料都能应用于面料再造过程中,笔者在分析服装材料特点与形态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分为点性材料、线性材料与面性材料三种。

(1)点性材料:以装饰面料点为主的材料。

(2)线性材料:以装饰面料线为主的材料。

(3)面性材料:以装饰面料整体外观为主的材料。

在面料再造过程中,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设计师可以利用对比、反向等思维方式,不受常规思维的限制,创造出多种多样的面料效果。

3、服装面料再造具有丰富的设计手段

面料再造可以利用多种设计方法,创造不同样式的视觉效果,充分利用传统设计方法与现代设计方法,主要有下面这些:

(1)面料的增型。人们习惯称这种面料再造技术为立体型设计。设计师受建筑与雕塑作品带给人的视觉感受影响,利用褶皱、折叠、填充等各种手段改变了面料的表面形态,创造出高低不平的效果,彰显了面料的立体性。面料再造技术的增型手段包括很多种,利用对平面面料的拼接、珠绣、线绣、缝、叠、堆、绘等手段都能创造这种效果。

(2)面料减型是与面料增型相对应的一种手段,利用剪刀等工具故意破坏面料,呈现一种残缺美,是一种故意做旧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乞丐服。

(3)面料自身变形。人们也称这种手段为立体褶皱,就是利用对面料施加各种各样的外力使面料表现的浮雕肌理形态得以改善的方法,可以随着面料的材料、工艺、造型、位置等应用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美感,实现对服装装饰的作用。

(4)应用综合手段。就是在面料再造过程中,应用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再造手段称之为综合应用,可以创造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

4、面料再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装设计的创新元素包括四个方面:颜色、面料、样式、工艺等,面料再造技术在服装设计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面料再造技术的发展。开展面料再造时还需依据一定的规律进行,如对称、比例等,不管在面料再造中应用哪一种手段都应做到适度。

4.1 面料再造应用于服装局部,创建个性化服装

面料再造是服务于服装设计的,有着一定的装饰性,面料再造可以应用于服装设计的局部,以突出服装局部与整体服装的协调性,服装局部主要指的是衣领、口袋、衣肩、衣袖、胸部、腰部、臀部、下摆等部位。以各种线性装饰应用于服装的领部、袖口等部位,可创造一种立体感觉。为了创建胸部圆润的效果可以改变面料本身形态或折缝的手段进行设计。在裤子局部添加线饰或镂空装饰可以彰显人物的个性化。为了表现服装的时尚特点,可以利用扣子堆积的装饰手段。在服装的局部添加多种材料不同的装饰可以展现女性的曼妙身材。利用在服装局部应用面料再造技术,可以使服装的特点展露无遗,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元素,形成整体美。

4.2 面料再造应用于服装整体,表现和谐美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应用整体再造后的面料,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整体再造后的面料在肌理、质感、颜色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中间蕴含了服装设计师关于服装整体与面料的把握能力。这种面料再造强调突出面料变化,而不着重于服装款式。如为了彰显主要的华贵可以将珠片、雪纺等材料叠加在面料上。为了表现主人的活力则可以在服装设计中全面结合绳饰。为了w现一种大气的感觉可以在礼服胸前添加大面积的珠绣或亮片绣等。在服装设计中应用多种面料再造技术不但可以突出服装的细节而且也可以实现服装的整体协调统一。利用在裙子上添加星星点点的雪纺折叠可以表现主人追求浪漫的愿望。为了突出主人在演出中的地位可以在礼服上添加线绣、堆积、亮片绣等面料再造,能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利用面料再造可以夸张服装的整体设计,使其更具个性化特点。

5、结语

面料再造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面料二次艺术加工,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不同的面料再造技术可以使服装体现不同的风格,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利用与众不同的面料再造技术可以彰显主人的个性化特点,发挥设计师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拓了服装设计师的创作空间。具有重要装饰功能的面料再造技术可以表现服装丰富的内涵。设计师可以利用面料再造技术表现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创作欲望,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与思维模式,因此研究面料再造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创新面料应用技术,也就是面料再造,综合应用各种先进艺术手段,如抽象、夸张、变形等,进一步开拓了服装设计范围。面料再造技术的较快发展,表现了当前人们对美的追求,表现了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符合现代服装设计发展潮流,有力推动了服装设计行业的不断创新,应该引起现代服装设计师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付丽娜.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02)

[2]石历丽.服装面料再造设计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05)

[3]赵雨,李叶容.浅析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艺术[J].天津纺织科技.2010(03)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服装设计;实施思路

一、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信息收集、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以及项目评估等任务的教学方法,以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具有目标指向多样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同时,它突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可有效地通过项目的开展将课堂和社会联结起来,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同时,对学生创新能力有着激发作用,可充分展示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服装设计教学开展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服装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从而加深对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我国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当前我国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目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仍然有许多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方法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未能将实践和理论学习很好地融合,当真正从事服装的实际设计时,学生会觉得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存在很大差别,由此更有可能造成学生对服装设计丧失信心。

第二,有许多高校虽然有在服装设计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但是落实不到位,操作水平过低。比如,一些高校制订的项目方案过于死板,常沿用上个学期的项目方案,这样的项目往往不利于开发学生潜能,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四、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实施思路

在服装设计当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主要是考虑让学生设计出符合当前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服装类型,让学生在真正的服装实践设计当中,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以及提升实践能力。其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教师应根据当前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制订周密的项目实施计划,确保项目的每个环节都符合实际。

其次,根据指定项目方案严格实施项目计划。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按照寝室、人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按照项目计划或任务有序地开展项目,确保每个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能分配到一定的工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根据项目难度和进程为学生提供适时的资源和策略帮助。

再次,完成项目任务后开展竞标活动。无论是整体任务还是项目中的子任务,都可以针对项目开展最佳设计方案竞标活动,让学生在竞标的过程中对设计理念、设计流程、遇到的问题、解决的途径进行共同探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教师对本次项目进行评估。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评估,还应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估。即对项目中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对学生各个小组的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好坏进行评估,对本次项目的所获所得进行评估。

总之,服装设计教学当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有效强化服装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服装设计行业建设。当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白项目教学对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严格按照项目教学的各个环节开展教学工作,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服装设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