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设计的设计方法

篇1

无论是建筑设计师、环境艺术设计师,还是服装设计师,作为视觉形象的设计通常都需要通过图纸的模拟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维构想,再进一步以实物形式表现。服装设计的平面表现可以分为设计稿和裁片两种方式。其中,用设计稿表达设计意图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具有快速、经济、形象的特点。设计稿的绘制方法和材料是多种多样的,目前电脑服装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用裁片表达设计意图是指直接在纸张或面料上画衣片,往往是设计者对款式确实胸有成竹时使用的表现方法。因其错误率和代价较高而不常使用。根据使用工具的不同,可以分为手绘和电脑绘两种不同的方式。

(1)手绘:无论是绘制欣赏性的服装画,还是实用的服装效果图,都必须具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严格的素描、速写和默写训练,以及各种技法的掌握。手绘服装设计稿根据不同的风格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有的偏重于写实,对于人物造型、面料肌理等方面强调逼真摹写性;有的偏重于艺术效果,造型和色彩都有所夸张。

(2)电脑绘:是指借助电脑及相应的绘图软件进行服装设计效果的表现的方法。常用的绘图软件有Photoshop、CorelDraw、CAD、Painter和Illustrator。不同的绘图软件由于各自的特点而被派上不同的用处,发挥它们各自的优

势。图形在电脑中构造好后,配以适合的色彩和面料,然后打印或喷绘在图纸上。和手绘表现方法相比,电脑绘制的设计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修改方便,可以经过多次尝试一个操作,直到满意为止。服装裁片是通过原型纸样,根据不同人体尺寸大小进行图形绘制后拓印到服装面料上进行服装剪裁的。平面裁剪法不论是比例还是原型法,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得到样板,制板的全过程比较方便,节省时间,但是必须是要具有很丰富的实际经验,经过多次的修正和调整样板才能逐步趋于完美,达到设计效果。

二、立体表现

如果平面的方式表达无法表达清楚设计意图时,立体的表达方式就能够很好的解决。立体表现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把衣服的立体感和贴身感展现出来,而通过平面的表现方式则无法很好的表达。立体表现就是指在模特和人台上面进行立体裁剪,它能够省去平面制版的步骤,使服装能够更好的处理面料和人体曲线的关系,是衣服变得更加合体。立体裁剪是相对于平面裁剪而言的一种服装造型手法。立体裁剪一般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衣服各种款式的造型,通常使用中等厚度的白坯布。这种方法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衣服裁剪的款式和造型,这也是一种制作样板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对设计师的想法进行表达。现在,很多公司和企业的设计师把立体裁剪作为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法与技术,能够创造更多的核心品牌竞争力。

三、虚拟表现

虚拟服装设计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把服装布料进行了仿真处理,把服装设计师和动画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虚拟服装设计在服装工业、电视、立体服装设计等很多领域进行了广泛应用。通过向计算机输入服装材料的各种参数,如重力、风力等,服装设计师可以与人的运动仿真和模拟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了服装设计各种信息的沟通与交流。设计师通过对计算机模拟效果的观察,可以更加直接的对服装的设计进行服装布料和图案的相应选择。假如设计师对他的设计成果不满意,可以通过修改各种参数对衣服的材料和形状进行改善。通过这种模拟手段也可以让顾客更加直观的看到衣服穿在身上的效果,对衣服的选择有更好的帮助。

现在网上的服装销售能够很好的利用虚拟服装设计,衣服销售在美国的网上销售额中比例越来越大,原因就是顾客利用前面所说的虚拟服装设计技术,把顾客自己的各种身材数据,如身高、腰围、年龄、胸围等上传到网上,网站就可以根据这些参数对顾客的身体特征进行计算,并且把衣服进行试穿,顾客可以看到自己穿上衣服的效果,那样就能更好的对衣服进行选择。这种网上的销售模式越来越受到顾客的欢迎,已经变成当今网站销售成功的秘诀。

有些人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服装设计理念—超维视觉服装设计。超维是指一维空间的线,二维空间的面,三维空间的体积,四位空间的时间,五维空间的意念。当今超维视觉设计就是把人、人的视觉、人的心理、人的情趣和人的审美等各种因素参考的服装的设计中来。超维设计需要设计师有很高的环境心理学和观赏心理学的知识储备,这个设计已经超出了平常的想象。以前我们说的空间构成的相关作用,只是说的在平面的空间范畴内,很多服装设计师忽略了服装的整体美和环境美。

通过运用超维设计方法设计师的视觉思维得到提升和丰富,从平面空间的造型里面释放出来。从更高的层次,对人的环境和相应的心理通过科学的关注,全面考虑,所设计的服装得到了整体空间的提升。当前的网络服装设计的超维设计指的是,设计师树立超维的思想观念,是对原来的空间思想的升华。衣服在不同的空间场合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是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的结合。

四、结语

篇2

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服装专业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它不但决定着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而且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具有创新意识、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的设计类人才;二是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然而学生的实际能力往往与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我们要从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着手,力图通过对服装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缩短学生和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需求的差距。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引进了主题教学法,通过3年的主题教学法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他们存在哪些区别与联系呢?

一、主题教学法的概念

“主题教学”模式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由不同学科的教师(教师团队)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与选择主题,从而围绕这些主题展开教学活动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它以21世纪课程重组以及教学范型的变革为背景,以来源于学校、社区、网络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为基础、以自然体验、环境问题解决及环境行为养成为目标、以跨学科的知识、信息及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作为自然体验、问题解决与行为养成的有效工具。

二、服装设计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市服装专业把服装教学分为“件”,从授课、学习、考证评价都是按八个项目来进行的,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就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服装制图”和“服装工艺”是理论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按项目整合后,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理解和领悟理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任务。目前中职校都有完备的校内服装专业实习基地。在操作间设有多媒体投影,教师将理论和实践合而为一,一边带领学生动手操作一边通过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做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3、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新颖性的案例为教学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服装专业基础课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在讲授“素描人像”“图案设计”“设计色彩”等课程时,老师们或者从理论出发,精选案例,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正面与反面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或者进行情景描述,介绍案例。再通过提炼理论,分析案例,临摹案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4、工学结合教学法

工学结合就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也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时代升华。目前,工学结合模式已被中外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和实践,并且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取向。我们在不突破现有学制的前提下,定期让学生深入服饰企业进行实践实习,进行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堂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主题教学法”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1、思维方法的改变

教师在开课前设计主题,学生根据各自对主题的不同理解,确定关键词,寻找构成主题的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自己的服装设计中。从最初的设计构思元素到产品的制作全过程,强调让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独立练习,构成课题分析、元素提炼、造型分析、技术分析四个方面的思维体验、关系逻辑的体验、造型语言的体验,解除了传统思维惯性影响设计的创新水平。

2.学习方式的改变

建立了以主题和设计工作室教学为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成功设计背后是工作室、实验室中进行的大量分析、预测、研究、探讨工作。主题教学强调主题教学课程体系中各科目的联系性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性,注重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学互动,充分讨论与沟通、交流。

3.学习内容的改变

打破传统的教材教学方法,根据企业、市场的需要确定主题,是学习内容满足现代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要求。

服装设计主题教学法的教学一般流程为:选定主题、课题阐释、资料收集、体验练习、课题作业、成果展示、交流研讨,是一种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概念认知、方法体验、能力培养”是一种类似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主题教学法”注重过程,有别于传统的过于注重目标的教学方式,关注如何在某一个特定的主题内设计出具有新意的作品,并注意作品的可变性和多元发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媒介,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诱导,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情感教育,主题的意义在于从给出的既定路径进入,寻求多路径的发展,使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渐进、转移、变异”。通过研究事物存在的多种可能性及事物所阐释的不同叙述方式,开拓远远超出既定主题外的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传统教学往往会锁定某一特定目标,然后是要求学生想办法去实现这一目标,把目标做精做细,学生往往就事论事地做概念性的形态描摹。

四、主题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联系

篇3

关键词:时尚知识管理 服装概念设计 时尚数据仓库 集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对流行趋势的变化,更是了如指掌。面对庞大的流行数据,设计师为了能够随之对其进行运用,建立时尚知识管理系统十分必要,以该系统为前提的服装概念设计也更加能够体现流行趋势。但是当前阶段对于该系统的创建依然存在相关不足,基于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时尚知识管理

按照相关定义可以将时尚知识管理理解为以时尚、集成等为基础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支持的数据集合。时尚知识管理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 主题性。这里所提到的主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所有知识与数据都是以相应主题为基础的,针对服装设计风格、颜色、面料、款式等,选择合适的服装设计元素[1];② 集成性。时尚知识管理中所具备的数据来源十分多样化,但是原始数据格式却不相同,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集成。将知识列入管理系统中进行转换,再次格式化并排列,以此获得具有单一性的物理映像;③ 时变性。所谓时变性,也就是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中所包含的数据都会受时间的变化而更新,为了很好的适应这一变化,数据需要通过更高层次进行综合;④ 非易失性。时尚知识所标志的时间与地点等均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数据,并且会被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在知识管理系统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为加载、查询等。

按照时尚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的一般性,可以将其体系结构设置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时尚知识词典。这一环节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库,主要是对时尚知识的体现形式与规则进行规范;② 时尚知识来源。这一环节是对来自于不同途径的时尚知识进行采集;③ 时尚知识整理。这一环节是对不同的时尚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储存;④ 时尚知识发掘。这一环节主要作用是发掘时尚知识;⑤ 前端决策支持。这一环节是对时尚知识决策支持交互界面进行提供。

二、时尚知识管理的服装概念设计

(一)构建时尚知识决策结构

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向服装设计师提供智能化的基础知识,通过对相关信息、模型的利用,真正实现对人机交互系统的创建。为了有效构建这一系统,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①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为决策人员;② 该系统主要强调了支持这一概念,也就是能够帮助决策人员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③ 该系统重点强调了交互这一处理形式,因此需要认识到与人有关因素在决策结果上的影响。

(二)形成服装概念设计

(1)决策支持

一方面,要形成服装时尚风格。时尚这一因素是通过不断的演变而进步的,每一时间段的时尚均是以之前时尚为前提,且可以将其看作之前服装风格的延伸。各种时尚潮流的兴起均会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活力。对于一个开放性的社会,不同的时尚都可以实现自由发展,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丰富的内容[2]。针对现如今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牌都会在新一个季度推出多个风格的时装主题,这些主题有些是对之前的延续,而有些则是全新的设计风格。由此看来,越来越多样化的服装主题不仅创造了时尚风格多变的品牌形象,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时尚风格的基础上推荐排序基本原则。其一是时尚的引入阶段,也就是时尚刚刚兴起的阶段,还未满足大部分人对于时尚的需求时,却可以为人们带来新鲜感的时期;其二为接受时尚阶段,即时尚已经广为人知却被接受的时期,这一阶段是时尚风格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阶段,同时也是服装产品获利最高的阶段。

因为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定位,目标消费群体对于时尚的敏感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系统决策所支持的时尚风格推荐排序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一般会将服装品牌划分为以下几种,即时尚引领品牌、市场追随品牌两种。前者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时尚敏感度的消费群体,而后者则主要指的是紧跟潮流的消费群体。

(二)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决策支持

服装设计元素即组成服装设计风格最为基础的单位,其中主要涵盖了色彩、面料、造型以及图案等元素。而服装概念设计则具体包含了对风格主体对应的时尚色彩概念、时尚面料概念、时尚造型概念以及时尚图案概念等。

这一项工作现阶段主要是由设计师按照设计主题搜集图片,并通过图文的形式将故事进行表述,尽管这种表述形式十分直观,然而因为多数服装企业中缺乏系统的时尚知识管理观念,致使一些无效操作存在,很难对概念设计效率进行控制,进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文章中所提到的时尚知识管理当中,都是在不同的渠道搜集时尚信息,另外则是依靠不断积累所得服装知识欤其中储存了诸多服装设计风格色彩、面料、图案以及款式的相关信息,以此为服装元素概念设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3]。一旦明确了新服装产品的时尚设计风格之后,便可以利用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快速捕捉到与之相对应的色彩、面料、图案与款式,随后再利用筛选和排序形成不同类型的服装元素设计界面。

(三)决策人机交互系统

利用人机交互的形式对服装概念进行设计,主要是以用户与系统互动为前提,获得服装时尚风格色彩、面料、图案、款式等概念的决策支持,通常包含了以下设计流程:① 选择关键词;② 选择设计主题;③ 选择时尚数据信息;④ 概念整理;⑤ 终端形成。

在选择关键词方面,用户需要限定概念设计的年份、季节与分类等关键词,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选择。在排列主题概念方面,则需要在系统中设置时尚风格主体信息字典,将时尚风格主题倾向与风格主体进行连接。一般一个品牌一个季度仅需要确定5个主题即可,用户便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风格主题选择设定的概念主题。随后,将系统中所有的主题概念进行整理,以此为用户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时尚主题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水平逐渐提升的基础上,人们对于服装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提升,同时服装概念设计也需要向信息数字化方向创新,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时尚知识管理系统,为服装概念设计方法提高智能化支持。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装的选择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在服装设计选择当中融入了更多的个性与自我观念,从而使得服装概念设计成为引领时尚的先驱。

参考文献:

[1]Ja Young Hwang,Eulanda Sanders,Mary Lynn Damhorst,张慧琴,武俊敏. 文化和时尚体系对服装设计过程的影响――服装设计过程的概念框架[J]. 艺术设计研究,2016,02:10-18.

篇4

【摘要】:文章根据工程实例研究了小直径刚性桩复合地基作用机理,初步得出了桩土应力比的分布规律,分析对比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桩基受损的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根据工程实践总结了该复合地基的计算公式,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微型桩 复合地基 成桩质量 承载力 垫层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case studies the small diameter of the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function mechanism, we got a pile distribution rule of the stress ratio,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pile foundation of the damaged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calculating formula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also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Key Words 】tiny pile ; composite foundation; quality; bearing capacity

1、微型桩作用机理

微型桩是利用桩管顶端振动箱产生的强大激振力,驱动桩管、桩尖与桩管周围土体发生共振、土体发生局部破坏,使桩尖挤压破土、下沉成孔,然后向管中灌注混凝土,待灌注量满足设计要求后,边激振边上提,从而完成一个桩的施工过程。

微型桩的成桩过程,对砂性土及塑性指数不大的粉质黏土和非饱和黏性土,桩管传来的高强激振力可使潜水位以下的桩周土体产生触变,土体颗粒重新排列组合,孔隙比减小,大小颗粒重新分配组合成密实的新簇团,使桩周土体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挤密加固。在含水量高的土层中,排水固结作用很明显。

如果软弱土层厚度不大,则桩体可贯穿整个软弱土层,直达相对硬层,此时桩体在荷载作用下主要起应力集中作用,从而使软土负担的压力相对减小,结果与原天然地基相比,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提高、压缩性减小;如果软弱土层较厚,则桩体可不贯穿整个软弱土层,构成一定厚度的桩土复合体,从而可提高地基整体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

据有关资料统计,用试验方法确定地基的特征强度,特征强度值所对应的沉降量一般在15~25mm间,而大量相类桩基试验P—S曲线,桩沉降15~25mm时,桩受力大多越过P—S曲线拐点,接近或相当接近桩极限承载能力。

因此,微型桩复合地基的工作状态为:使用荷载下,地基达到强度的特征值,桩侧阻力达到其O.6~O.8倍的极限强度,桩尖反力达到桩尖土层深度修正特征强度。 特定的工作状态下(桩的置换率在6%~8%,桩距约3~4d),桩仅分摊30%~35%的上部荷载。这种设计不仅充分发挥桩的承载力,而且降低了对桩本身的要求。

设置微型桩群后,桩起到对土加筋作用,这种加筋作用可以理解为桩对土的侧限作用、抗沉(利用负摩阻力)作用,使得桩间土的强度得到提高。加设微型桩后,地基弹性模量加大,地基刚度得到加强。

2、微型桩常见问题分析及防治

1、缩径断桩

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

(1)对可挤密土,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因桩管的振动挤压作用,迫使桩周高含水量土层严重液化或触变,土层中孔隙水压力骤然猛增,当围压强度过高时,即可造成桩体缩径事故的产生。

解决这类事故的主要措施是:对可挤密性土,在施工工艺上,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一般小于O.5m/min),可采用边振边拔、多振慢拔、停拔反插等多种措施,给桩周土体已产生的超高孔隙水压力以向外消散的时间。如桩距较大,可采用隔桩跳打,使新打桩对已打桩的挤压力减小,从而达到不缩径的目的。

(2)混凝土坍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成桩质量,一般宜在6~8cm。太稀,混凝土离析现象严重,使桩孔内孔隙水压力加大而发生缩径;太干,可移性太差,加上成桩时拔管速度过快,也易造成断桩、缩径。

(3)桩管内的存料不足也是造成缩径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因桩管内混凝土自重压力小于桩周、桩底扰动土的回涌围压,桩体混凝土因周围强度过大而回缩,极易造成缩径断桩事故的发生。

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桩管内最后的存料高度不得低于地表标高,宜略高于地表,不足部分应及时补充。在接近地表2~3m范围内,应采取慢拔、反插多振的原则施工,以确保承台以下桩体不出现缩径、断桩现象。

2、桩体偏移过大,超过规范允许值

当位移偏向承台外侧时,使承台工程量加大,桩群形心偏移,与结构上部荷载重心不重合,单桩受力不均匀;位移偏向承台内侧时,除因桩群形心偏移造成单桩受力分布不均匀外,还将影响相邻桩的成桩质量。

造成这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以下三种:一是桩管定位不准,一开始沉管就有偏位;二是桩架不稳,桩管不垂直,沉管过程中发生偏位;三是桩管活瓣或混凝土预制桩尖的尖端不居中,沉管过程中因桩管底部尖端导向水平偏斜而引起桩管偏移偏位。以上三条均是应在施工过程中予以克服的。

3、桩料与土的混合

当采用活瓣桩靴沉桩时,可能发生的问题是活瓣开口打开的宽度不够,混凝土下落不充分,造成桩端与土接触不密实或桩端一段桩径较小。此时,应经常检查活瓣开口的灵活度,发现不灵活应及时修理,或者改用预制桩尖。

3、微型桩设计

1、根据地质状况和上部荷载大致确定桩长。

根据土的分层预估和预定桩的受力状态(上部土质较软、桩沉降较大时,桩的上段可能与土无相对位移,失去摩阻力),即确定桩侧摩阻力有效计算长度,计算长度约在O.4~O.6倍桩长(参考:当桩的密度在3~4d时,按有效计算长度和O.6~O.8倍极限摩阻力计算结果,大致与桩的“允许”强度接近)。

2、计算单桩受力(根据上文所述方法)。

3、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式中,——复合地基强度;

——总置换率(包括砂石桩、混凝土桩);

——混凝土桩的置换率;

——桩顶部位地基强度;

——每平方米用桩量;

——设桩后孔隙率减小、排水固结、桩对土的侧限、抗沉等统合作用等影响系数,试验证明其值可取1.2~1.6。

4、地基各层受力复核。

①桩尖土层地基强度复核;

②有时需对桩中间软弱层进行复核(当该层土质过弱时,也可采取复打技术);

③对桩土应力比复核(复合地基常控制在3.5~8.O之间,如土强度过弱常用砂石桩加固土以降低桩土应力比)。

5、护桩及垫层设计

完全采用混凝土桩进行加固的,一般不设护桩,布桩时桩心布在基础边附近即可,如设计有砂石桩的,高一排护桩。

桩顶须加设垫层,垫层厚度在验槽时最终确定,常用100~300mm,根据桩顶部位土质情况确定,局部软弱带必要时可加厚至500mm。

参考文献:

[1] 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篇5

服装设计就是时尚设计。设计师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做一件能够遮体的“布衣”,而是一件让穿着者从内心感到振奋的“华服”。从务虚的层面上阐述:我们要设计的不是服装产品,而是引领风尚潮流的服装新精神。服装设计这一概念,其历史并不久远,仅仅产生在18世纪中叶欧洲的产业革命之后。在此之前,所有的手工艺是没有单独设计意识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服装设计,诞生于19世纪中叶。在漫长的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服装变化总是有着明显的自身文化特征和造型、色彩、工艺特征,服装设计发展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对待“继承与发扬”、“批判与吸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既要弘扬古老中华民族优秀的服装文化,又要学习全人类服装文化的宝贵经验。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方面,一定要有创新,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地域服装的发展特点的了解,认识服装发展变化的规律,开拓视野,提高修养,增强对服装发展趋势的分析和预测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构建

1、服装设计课程的创新模式

服装设计课程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服装设计发展史以及服装造型设计基础的学习,服装设计课程一定要有独特的创新模式。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特别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做到“产学结合”,许多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已经走向了工作岗位,与时代接轨,设计并研发了一系列的新服装,这种好的案例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带动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进行服装设计方面的创作,因为服装设计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一个好的服装设计直接直接体现了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2、学生个体发展兴趣培养模式

每个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既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要发挥个体作用,突出服装设计的独特性,服装设计的创新理念与学生自身的设计理念也是分不开的,从学生的心里上进行单独的辅导和关心,从而发展学生的个体性,采取兴趣培养模式,使学生具备独特的思考精神和能力,典型的创造性设计思维是从事服装设计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发挥学生特长,使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有创新的培养模式。

3、发展“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一条龙学习模式

学校近几年大力支持各专业的“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边实践边学习理论,效果非常突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大大提高,根据这一特点,服装设计也应“产学结合”,从设计效果图,到面料设计与选择,到设计成衣一体化,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多参与社会实践,投入部分时间到企业中去,提高社会实践教学能力,在发展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方面,能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因为服装设计是与时俱进的,服装的设计直接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和地区内的人们对服装的款式、色彩、面料及着装方式的崇尚和追求,并使这种局部的着装方式通过竟相模仿和传播而形成一种逐步扩大性的社会风潮,随着现代服装文化的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均在不断地吸取彼此的精华,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文化体系。

三、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迫在眉睫

如果说对创造性设计思维的研究如要解决服装设计的思维方式的问题,更注重对服装设计师在创意思维方法上的引导;那么,对创新设计灵感捕捉问题的研究则主要体现在对服装设计灵感阐发的渠道、规律和方法的探索上,更关注有效获取服装创新设计灵感的方法、过程与结果。服装设计的教育教学创新模式迫在眉睫,不能一成不变,特别是灵感是中客观存在的东西,但它漂浮不定,其显现与捕捉的过程带有许多偶然和不可思议的成分,所以,它总是以披着神秘面纱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不过,积累、养性、思考、探索是服装设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用方法引导的,这样才能使服装设计教育教学有更好的设计灵感和发展。

四、结束语

篇6

关键词:服装设计;美术思维;艺术创新

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是相当基础且关键的一个内容,是现代服装设计的灵魂所在。尤其是现阶段服装设计不断发展,在人们对于服装时尚、服装个性、服装审美的多元化需求下,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入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且,近年来,服装设计朝着创新化发展,对于美术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合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将一些具有创新性、独创性、特殊性和多元性且富含一定意义的美术思维融入美术设计,才能创造出能够与受众产生审美共鸣和美学共鸣的美术作品[1]。美术思维是服装设计的灵魂,缺乏美术思维的服装设计如同没有生命力的创作艺术品。因此,探索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对于服装设计过程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地发挥美术思维具有重要价值,也是服装设计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概述

通常而言,美术思维指的是服装设计师基于客观事物概括和反映的基础上,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服装设计的基本需求和创新想法进行的服装设计。具体来说,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是一种创造、变革、解剖及丰富[2]。因此,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往往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感知和自身设计理念、设计能力、设计创新的融合。通过服装设计的最终成品,能够映射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想法。服装是人们从原始社会的遮羞布、保暖衣发展至今的一种穿着搭配服饰,是借用了自然之物的特征和设计元素进行的融合。可见,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自然现象对人们美术思维的启示,展现了自然现象对服装设计的引导[3]。因此,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最初就是源于自然而又进行创新的。

2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现状

2.1理论基础薄弱

尽管近几年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已经成为服装设计发展趋势,但是在实际实施设计时有效完成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融合的案例凤毛麟角。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部分服装设计师对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理论掌握不到位,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容易出现款式设计不准确、结构设计不科学等问题。在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基础理论知识是开展实践操作的大前提。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往往是从服装设计的款式分析、服装结构制版理论和服装原版裁剪等入手,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师具备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长时间的手工操作经验。一旦在服装设计中出现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那么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将无法实现。

2.2受国外设计理念的影响较大

受到国外设计理念的影响,服装设计行业中欧美设计思维、欧美设计风格、日韩设计理念等在我国服装设计行业中的影响较大[4],服装设计中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思维融合逐步受到冷落,我国服装设计师丧失了一定的信心。这样的情况导致在服装设计中出现美术思维融合不流畅的情况。

2.3重视程度不高

尽管美术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合的重要性愈发突出,且服装设计市场和服装设计人员对美术思维的关注度也在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社会认可、企业生产等方面对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的支持严重不足,更有甚者,认为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的融合是在浪费精力。在该背景下,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的难度较大,不仅设计人员不配合,服装设计企业、服装生产企业在实际融合过程中也缺乏积极性。

3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意义

3.1实现了美术思维具象

通常而言,具象指的是美术家、艺术家等创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通过无数次的自我感知、自我思维、接触、情绪迸发而生成的一种具有多样性的高度凝结的形象内容,其不单单包含了记忆内容和感知内容,更赋予了创作者自身的情感烙印,依托思维进行加工和变化,最终形成了创作作品[5]。因此,创作者进行创作的完整过程就是思维的运动过程。对于服装设计而言,服装设计就是设计者将美术思维进行具象的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个具象完整的过程中,包含了设计者自身的情感思想和个性特征,也展现了设计者的创作思维输出。尽管美术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往往飘渺不定,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人们常常说的“灵感”缺乏,就是因为自身思维尚未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者其脑海中存在的大部分都是别人的思维模式。因此,只有自身具备了独具特色的思维,才能出现“灵感”。依托服装设计的开展,美术思维的表现形式得以呈现,服装设计者将自己的美术思维完美呈现到服装设计中,这就赋予了美术思维的具象。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是在实现创作的过程中完成了美术思维的具象。例如,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线条”是有比例、有刻度、有长短的;美术形状不局限于“形状”本身,而是成为服装中的某一个色块;美术色彩的搭配成为服装设计中体现美术思维的最佳表现[6]。

3.2构建了服装设计的基本思维

根据我国2016年出版的《服装设计概论》,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服装设计往往伴随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潮流发展等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衣食住行”四个字就充分说明了“衣”的重要性,即服装是生活的首位。具体来说,服装设计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层面也广,包括了社会学常识、文化学概论、美学基础知识等[7]。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美术思维是服装设计师审美思维、创新思维、创造思维、文化思维的源头,对于服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服装设计的基本思维。而且,服装设计师的美术思维往往会因为地区差异、文化差异等产生区别。比如欧美地区有“极简风”的设计风格,对于美学内容重点强调的是“精简”,运用“黑白灰”三色进行创造。在这种情况下,服装设计的重点就会落实在款式设计、材料运用、风格设计、场景设计等。概言之,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让服装设计的基本思维得以构建。服装设计过程追求的是整体协调和完美搭配,进而体现出“人靠衣装”的特点[8]。构建了基本思维之后,服装设计过程才有设计思路、设计想法、设计理念和设计原则。

3.3展现了服装设计的“设计”特征

从社会现状来看,伴随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逐渐在服装设计领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使得广大服装生产企业和服装设计师越来越关注美术思维,也越来越希望能够切实利用美术思维开展服装设计,美术思维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术思维具有极强的色彩感、思维感、设计感,凸显了服装设计的“设计”特征,将其成功融入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能够确保服装设计的活力性得到增强,充分呈现出服装设计内涵和服装设计的“设计”特征,在美化社会大众生活的同时,还能够使设计交流更加顺畅。

4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路径

4.1遵循服装设计基本要求

美术思维源于美术艺术和生活,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具有灵活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此,美术思维不单单能够与服装设计进行完美融合,还能在建筑学、电影学等行业中进行有机结合并扮演重要角色[9]。相对而言,服装设计过程中美术思维的融合需要服装设计师遵循服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即按照服装的具体特点将抽象美术转换为具象内容,将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呈现出来,进而凸显服装设计的魅力。具体来说,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融合美术思维要求服装设计师针对服装设计的颜色搭配、设计款式、场景适用设计、整体协调、整体风格等以美术思维进行考虑,进而获得最佳的服装设计表现和服装设计魅力[10]。例如,在服装设计实施过程中,服装设计师应当着眼于服装材料搭配优化、服装色彩搭配协调、服饰穿着特征确定、服饰场景适应设计等,在创新化和独特化设计的过程中依托美术色彩和美术线条等获取设计“灵感”,完成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在创造出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服装的同时,逐步构建自身服装设计中的美术思维,将美术思维和服装设计进行统一和结合。

4.2依托美术思维展现现实

根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价值来看,不同地区的美术思维具有很大差异,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往往也可以将一个区域或者一个社会的特点展现出来。比如,我国古代服装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社会文化阶级的差异,不同社会阶级人群的服装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皇帝的服饰往往是黄色,而其他阶级的人不能够穿着黄色衣物。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还需要依托美术思维将现实问题充分展现出来,依托材质搭配、款式设计、色彩协调将现实情感、现实内涵、现实需求展现出来。例如,服装设计过程中以黑色为主的服装设计往往具有一定的时尚感,且体现了大气沉稳的感觉;社会中的青年时尚以宽松搭配和舒适设计为理念的牛仔裤为主要内容;销售服务行业的人员,其服饰搭配、颜色搭配往往会根据客户的不同有所区别;“黑白灰”是现代职场人士的“标配”服装设计。这些都是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融合的最佳体现。

4.3依托美术思维融合内心

根据色彩心理研究和心理研究的内容,色彩搭配或美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作用于人的情绪,起到情绪调整和情绪管理的作用。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还体现在服装设计中美术色彩的反映,能够映射人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11]。“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的就是心中扎根或者具备了某种观念之后,调动自身行动自信;而“外化于心,内化于形”则揭示了外表与内心一样,即常说的“相由心生”。人的内心往往是在生活观察、生活接触、生活感悟中逐步形成的。比如,一个喜欢暖色调服装的人,他的个性往往比较活泼,且对待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一个冷静、沉稳且不怒自威的人往往喜欢诸如黑色、蓝色、褐色等深色系服装。除了美术色彩,服装设计中的美术图案也能展现内心活动。沉稳的人选择的服装往往没有图案或者图案单调;活泼好动的人选择的图案往往趣味生动,展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情。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服装设计师务必遵循不同人群的内心活动,考虑不同人群的消费情况,结合服装设计的基本定位进行设计,进而将美术思维呈现出来,激发自己的服装设计灵感。

4.4依托美术思维融合生活

美术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而服装设计是服务于生活的。因此,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需要服装设计师善于在生活日常中进行艺术发现和美术发现,通过生活的点点滴滴获取设计灵感。与此同时,通过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展现生活是美术思维的一种创新和变革,如废物利用的服装设计、环保节能的服装设计等。因此,服装设计师在生活中获得的设计灵感、美术思维、美术灵感、创作想法、设计资源都应当积极融入服装设计中,进而完成服装设计的创新、变革、融合及发展。

4.5依托美术思维融合科技

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物联网时代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还要体现出科技化特色,依托科技力量进行服装设计改革和创新,进而推动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融合的发展。因此,服装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落脚于服装设计的科技化和现代化,逐步将服装设计的过程与视觉设计、动画艺术、平面设计等有机结合,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延展和创新服装设计的内容。具体来说,服装设计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化技术、云计算、云平台、数据挖掘技术、3D打印技术等构建完善的服装设计工具库和资源库,让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可以实现智能化和创新化。

5结束语

服装设计和美术思维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因此,服装设计和美术思维的融合不仅是大势所趋,且二者之间本身也是无法分割的。要想实现现代服装设计的发展,将美术思维运用到其中是必然选择。因此,广大服装设计人员务必在明确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融合价值,并立足遵循服装设计要求、凸显现实内容、展现内心思考和生活美术融合等角度,将美术思维融入服装设计中,进而发挥出美术思维对服装设计的加持作用,实现服装设计的独特化、个性化和风格化,不断提高服装设计水平,推动服装设计中美术思维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兆迪.乔治·阿玛尼服装画技法与服装设计理念研究[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1.

[2]吴志云.美术创作在服饰设计艺术中的运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8):94-95.

[3]邢磊.基于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服装设计方法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

[4]刘良斌.服装立体造型的创意思维表现研究[D].吉林:东北电力大学,2020.

[5]贾未名.论美术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入:兼论《服装设计概论》[J].染整技术,2018,40(3):89-90.

[6]杨柳.服饰文化服装设计和服装结构管理的内在联系研究:评《服装设计思维与创意》[J].毛纺科技,2021,49(7):104-105.

[7]李志迎.创意思维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探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6):13-14+17.

[8]卢溥明.浅谈服装设计中的思维问题[J].长治学院学报,2019,36(6):59-62.

[9]常晓.美术艺术设计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探讨[J].棉纺织技术,2021,49(6):90.

[10]张凯,王立秋.美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评《服装美术基础》[J].印染助剂,2018,35(12):73.

篇7

【关键词】服装设计;工艺教学;项目式教学法;应用

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项目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处理过程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认识和理解,进而增强实践能力。本文从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问题出发,研究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1~3]。

1.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存在问题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包括结构、造型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等过程。传统的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不利于服装设计与工艺的长期发展。

1.1重教不重学。重教不重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得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的创新性缺乏,不利于服装设计与工艺的长期发展。服装设计与工艺作为引领潮流的行业,要求设计理念、制作材料等具有紧跟时尚潮流、瞬息变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与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充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设计的成果具有创新性。

1.2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只注重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没有足够的重视,同时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够,使得服装设计与工艺中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服装设计与工艺对学生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传统的教学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重视不够,进一步导致教学与实际的脱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项目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是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有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2.1项目的准备阶段。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中教师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要注重学生的自身状况,服装设计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操作能力。此外,项目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理解力,促进学生通过自身不断尝试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

2.2项目的实施阶段。首先,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工作。有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项目接洽、设计、制作等各个环节中的参与度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使得自身的时尚敏感度和创新性有一个质的飞跃。其次,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的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包括设计沟通、设计、图纸修改等环节,将服装设计与工艺的教学采用这种方式分解,并将服装面料选择等理论知识应用于这个工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与企业的衔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最后,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还要注重项目的组织,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的组织是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基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独创性和积极性。对于在造型上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重点放在制图等方面,以提升学生的自身优势。

2.3项目的思考。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中应注重项目的检查评定,教师与客户、教师与学生等方式的检查评定有助于增强各方面对于项目的认识和沟通,弥补自身关于这个项目各个环节的不足,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教学,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项目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与社会接轨。

结语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中存在重教不重学、教学模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基于这一问题研究项目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认为只有在项目的准备阶段注重项目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自身情况,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采用工作室为单位进行项目承接工作、借鉴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项目的分解、注重项目的组织,在项目结束对注重对项目的反思,就能增强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雪清.以服装设计教学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5,30(6):105-107.

[2]陈佳球.浅谈“项目化教学法”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6):324-324.

篇8

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要求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毕业生必须以具备过硬的皮革服装款式设计、皮革服装纸样设计、皮革服装工艺制作和皮革服装工程管理为特色,在掌握皮革服装款式、设计、工艺、管理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所学的皮革服装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分析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准确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相关的技术问题。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

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皮革服装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掌握皮革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系统、扎实的皮革服装款式设计、皮革服装制板、皮革服装工艺、皮革服装管理能力和技能。(1)服装历史知识:主要包括不同朝代、不同国家的服装文化历史,掌握服装的流行规律,拓展学生设计思维和服装设计灵感。(2)电脑服装设计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效果图、皮革服装面料设计、皮革服装图案设计、着装、款式图、皮革服装饰物设计,皮革服装CAD纸样设计与推板等。(3)皮革服装设计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设计基本原理、皮革服装设计法则、皮革女装设计、皮革男装设计、皮革童装设计等知识。(4)皮革服装制板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制板基本原理、不同品种皮革下装、女装、男装款式样板设计与工艺样板制作。(5)皮革服装工艺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基础工艺、皮革裙装、皮革裤装、皮革女装、皮革男装等皮革服装品种的工艺设计流程与工艺制作要求知识。(6)皮革服装工程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皮革服装产品开发、裁剪车间、缝制车间、整烫车间等管理与运作的相关知识。(7)皮革服装材料知识:主要包括纤维、纱线、面料等方面的性能测试,皮革服装材料的识别、皮革服装材料的选用等知识。(8)服装专业英语知识:主要包括面料的选择、设计与纸样、服装、品质检验、服装市场营销等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

专业能力掌握服装设计与工程的系统理论和技能,能熟练使用服装设计与工程的专业知识解决皮革服装企业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备分析、把握皮革服装服装流行趋势的能力,并进行新产品开发;能够根据皮革服装效果图、款式图、订单准确地制定出皮革服装纸样、皮革服装工艺文件、皮革服装流程,具有较强的专业创造能力。(1)皮革服装设计与开发能力:能够根据皮革服装流行趋势、客户需求,按照服装设计原理要求,进行不同品种皮革服装的设计,并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2)纸样设计与修正能力:能够根据款式图、设计稿、订单,采取不同的纸样设计方法,设计制作出工业化皮革服装纸样。(3)皮革服装制作与工艺文件编写能力:能够根据客户要求,采取现代化的皮革服装手段,制作出皮革服装成品,并能编写工艺文件资料。(4)皮革服装工程管理能力:能够根据皮革服装企业的运作要求,对皮革服装流水线、车间布局、生产作业计划采取相应的服装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5)皮革服装材料鉴别与性能测试能力:能够对不同品种的皮革服装面料原料成分进行鉴别,采取相应的试验手段对皮革服装材料性能进行测试。(6)皮革服装产品策划与营销能力:根据客户需求,从市场策略、价格定位、销售渠道、促销手段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品牌策划化。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岗位分析及课程设置

1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岗位分析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对皮革服装行业,因此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在制定培养目标之前,必须先了解皮革服装行业需要哪些服装专业技术人才人员岗位,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主要分布在皮革服装行业哪些工作领域,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有哪些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只有这样,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才能真正与皮革服装行业紧密结合。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专业课程设置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皮革服装方向)采用“岗位驱动、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遵循规范、引领、实用的原则,用先进的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专业所对应的服装工作领域为基础,以学生就业岗位能力为依据构建课程;以职业目标为依据确定学习目标;以职业标准、工作规范为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依据组合序化学习类容;以工作情境为参照,设计教学环境。体现了“岗位驱动、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从形式到内容无不与工作领域紧密联系,使每一教学换机无不与服装职业环环相扣。

3专业核心能力及支撑

篇9

服装设计不仅仅是满足服装的基本功能,更要突显服装的艺术化表现,融入创意思维。然而,创意思维并非简单模仿、抄袭和重复,而是打破传统思维习惯,从服装设计的创新实践中引领时代潮流。文章从服装设计创意思维方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释,结合服装设计实践来渗透创意思维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关键词:

服装设计;创意思维;表现形式;思维要素

创意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是创意的源泉。创意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而是基于思维的独特性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见,对于服装创意思维的研究,不仅是感性的思考,更是理性的分析,融入复杂的、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同样,对于服装作品,如果缺乏创意和内涵是难以体现时尚,承载审美情趣的,更是没有生命力和价值的。

一、创意思维的主要表现方法

对于创意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基础上,并通过仔细思考,从生活上、社会上、自然上进行观察和分析,锤炼出创新性思维意识。对于已有的思维习惯,从改组或重建中形成新的思维方法。设计师波尔•波阿莱在创作中另辟蹊径,不随波逐流,常常利用敏锐的思维方式来搭配服装,打破传统思维桎梏,以时尚性视角来关注妇女紧身胸衣对身体的束缚,用宽松、流畅、自然的高腰身服装款型来打造希腊风格。他的设计思维带来了一场革命,也是一次对传统服装设计思维的挑战,更是服装史上划时代的创举。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具有综合性,在表现手法上主要有异质同构法、解构组织法和想象构思法三种。对于异质同构思维的应用,主要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风格的整合中来表现。如对于东方布料与西方服饰造型的结合,从传统服饰与现代服装元素的搭配上来表现。当然,对于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在进行异质同构表现中,要兼顾两者的对比关系,要注重两者的内在统一。如对于皮质材质与薄纱材质在混合使用中,两种材质具有矛盾关系,因此要选择柔软的皮质和相对挺括的薄纱来搭配,以形成视觉效应。对于解构重组法,主要从打破传统思维,融入创意思维。如对服装的袖子、口袋、衣领和门襟等要素进行分解后重组。日本设计师川久保玲打破西服衣襟的对称性,将衣襟改成一边长、一边短、插兜故意外露,尤其是在后腰处,将两个袖筒进行交叉并放在一起,以表现为腰带样式,从而使得西服的整体形象彰显出独特的气质。想象设计法是不受时刻、距离局限,将激情与情感渗透到创意思维中,以表现独特的个性。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对于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打开想象,突破思维定势,才能将创意思维发挥至极致。

二、创意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创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创新。

从收敛与发散思维的形成基础来看,既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突破框架束缚的过程。发散思维就是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增强对事物的探索性研究,从标新立异中来构建新的审美视角,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从不同方面来探讨、来推测、来想象、来假设,从多种途径来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越多越好,越奇妙越好。通过对现有的材料、知识进行整合和重组,从而创造出更新、更多的创意构思。发散思维是创意思维的典型表现,也是心理学上称之为“创造力的温床”。从发散思维训练过程中,利用发散思维来进行创新,从发散思维中来构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服装设计中渗透创意思维,可以将思维进行发散,从不同选材中来想象;在服装造型创意中,既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还可以是H形的、A形的、X形的等不同轮廓;从服装色彩创意上,有对比色调的、有自然色调的、有中性色调的、有近似色调的等等;从服装面料创意中,既可以是皮革的、也可以是印花的、还可以是混纺面料的、皱褶面料的等等;在服装工艺创意上,可以是拼接方式、编接方式、刺绣方式、镶嵌方式和镂空方式等等。总之,从不同设计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来开放思维,形成创意。

(二)创意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发展。

对于收敛思维,正好与发散思维相对,主要从大量思维信息中进行搜寻、汇总并推断出一个最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具有聚光灯效果,将思维的焦点指向某一处。在服装收敛思维运用中,可以从不同思维方式下的、不同服装设计方案中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不优缺点,并进行筛选和梳理,来突显什么样的服装主题,采用什么样的造型来进行表现,以什么样的色彩来呈现,选择何种工艺来完成。收敛思维往往与最佳创意方案具有关联性。收敛思维和发散是统一的,也是殊途同归。在创意思维实践中,对于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的运用,其结果在于从发散思维中拓宽想象力,增强灵感与直觉的创新,而收敛思维则是从设计者的审美能力、设计经验和设计手法上进行综合表现。从创意的培养和实践中,发散将我们的思维方式进行打开,收敛将思维进行加强;通过发散思维,开阔了服装设计的思路,也能够从不同构思中来形成多种思维方式,增强服装创意的活力;利用收敛思维能够从不同设计方案中进行优选,推进构思的成熟。

(三)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的运用。

思维在不同的方面来审视,可以分为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在横向思维中,可以从事物的不同侧面来探索不同方案的相互联系,借助于某一事物来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和分析。我们在分析事物时,通常利用多角度、多方位、多方向的比较与审视,来获得事物与事物间的联系。相反,纵向思维,则是从事物的产生、发展为思维线索,从历史性的比较分析中来探讨过去、现状和未来,能够让我们从中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的客观性。同时,利用纵向思维,也能够从揭示事物发展规律上,来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在服装设计发展演变过程中,通过纵向思维,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不同服装设计的主题及方向。如英国某服装设计师从多年的服装研究中发现,人对服装的审美心理具有一定规律性,不同年龄段对服装的样式、风格及特色等具有关联性。由此设计出人的时装样式规律表,能够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时间下表现对服装的心理喜好。同样,利用纵向思维,从服装的流行趋势中来探析规律,运用纵向思维来分析服装设计发展的历史,以优化当前服装设计方案。另外,在服装创意思维形成中,对于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的运用应该相互衔接,能够从不同方式的创意思维表现中挖掘思维深度和广度,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应用到服装设计创意中,从色彩、功能、形式、生产工艺和使用对象等方面来把握,以增强服装创意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创意思维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

(一)直觉的影响力。

对于服装创意设计,直觉往往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中,通常利用直觉来获得直观的感受。设计师在进行服装创意设计时,同样是利用自身的观察力和直觉,来整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并从设计经验积累中形成自身的风格。在这个长期的创意过程中,直觉可以收集和整理相关服装设计资料,也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有益的启发,直觉能够从强烈的兴趣和注意力中挖掘服装设计的创意构思。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构思,在直觉的指引下深入到服装设计实践中,以什么样的设计样式来呈现?能否从中获得预期效果?如何去调整设计思路?如何去优化设计款式?如何来表达设计思路?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作为第一个走进中国封闭大门的服装设计师,其大胆的创意,凭借自身对服装的理解,首次以光彩华丽的服饰风格,让中国人民从中感受到服装设计的魅力。皮尔•卡丹也是第一个被我们认可的西方品牌,让更多的中国人从中感受到:拥有一件皮尔•卡丹的服装,将是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可见,对于服装设计中的创意表现,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要从服装设计的内在影响力来渗透直觉的感知力。另外,对于服装设计师,观察力、直觉是重要的,文化渗透也是关键。利用直觉思维,将开启服装设计的思维大门,从文化表现上来拓宽设计思路,增强服装设计的表现力,突显服装设计的现代意蕴。

(二)想象的影响力。

想象是一种奇妙的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源泉。在想象的世界里,人脑通过对现有知识的表征进行新形象的加工,从而构建最丰富的的想象情境。服装设计创意思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也就没有丰富的创造力和创作激情,更不会创作出优秀的、丰富多彩的服装造型和作品。所以,培养想象力,从塑造人的着装形象来挖掘无限的想象,自由的联想,将激情与情感渗透到想象的思维中。想象可以是自由方式的启发,也可以将想象汇聚到某一个主题内。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构思,既有对服装历史的回顾与想象,还有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服装风格想象,更有民族与民族之间不同文化理念的想象。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对于想象空间,可以是无限的,不受任何框框约束的;也可以是自由的联想,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日本设计师三宅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对未知的想象,在充满神秘的想象世界里,他凭借对服装设计的艺术追求和内心丰富的想象力,将服装设计的艺术创新融入到作品创作灵感中,从而设计出形态各异的、风格变化迥异的服装形态。服装的设计与创意思维的衔接,让作品在模特的身上创造出不凡的表现。以充满哲理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三宅将服装和身体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从服装造型设计中任意挥洒,创造服装设计的激情。在这种无结构的设计创新中,摆脱了传统造型意识束缚,为服装设计拓展出更宽广的创新空间。

(三)灵感的影响力。

灵感是富有想象的思维,更是一种突发性的心理现象。对于灵感,通常与设计师的心理因素具有较强的关系,也往往是设计师最佳心理状态下的思维表现。灵感的产生,反映了人对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想象力被打开,思维的敏锐性和创作激情被同时释放。法国设计师让•保罗•戈蒂埃被称为“灵感的发动机”,他的作品从带有朋克的内心精神到超现实主义的立体派,再到传统文化的展现,都是源自他的创作灵感。他时常从博物馆、朋克、戏剧、杂货摊等地方进行吸收灵感,将之与自身设计思维进行联系,迸发出兴奋的火花,增强服装设计的艺术构思能力。灵感源自心灵,是思维实践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将灵感渗透到服装设计创意思维中,为设计师的作品增色,提升作品的独创性。

四、结语

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款式、不同色彩以及不同面料的出现,对于设计师来说,更需要从想象力、审美追求中来把握创新意识,开发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借助于服装这一造型艺术来表现构思的独特性。创意思维是连续的,在追求时尚、倡导自由的服装设计中,将人的情感、情趣,以及审美意识融入到设计实践中,为思维的创新开启新的境界,用服装设计来表现创意和灵性,推进服装设计新潮流的发展。

作者:汪东 单位:安徽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梁明玉.服装设计的创意思维和跨界意识[J].美术观察,2013(5).

[2]李学伟.近现代中国民俗服饰纹样品格及设计意化表现[J].丝绸,2015(1).

[3]李凌.服装创意设计主题训练的教学研究[J].装饰.2010(2).

[4]陈楠.浅析服装设计中的创意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

[5]郭俊彩.幼儿服装图案审美偏爱研究述评[J].纺织科技进展,2012(3).

[6]肖彬,李帆,汤娇.许自己一个舞台,2013年春夏校园服装图案流行趋势调查[J].纺织服装周刊,2013(25).

[7]姜梅珍.浅谈现代服装图案的时尚元素运用[J].美术文献,2014(1).

[8]余奎.服装图案与服装设计[J].黑龙江纺织,2006(2).

[9]赵月婷,古长生.解读“英文字符”在服装图案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3).

篇10

关键词: 服装工艺 服装设计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趋完善,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岗位为目标,从而在相关的教学与培训中以培养适应于市场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这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高校必须结合当前形势,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最终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所以,对学生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项长期、系统的任务。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并综合各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服装设计教学现状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各种传统因素的影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服装设计只要构思独特,效果图画得潇洒,时装画得技法掌握熟练,所画出来的作品就是优秀的,这种想法使得学生对服装的工艺技术了解不深,只能画图却不会工艺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毕业后许多学生到企业总想着搞理想化设计,虽然设计图画得很好,但是由于忽略了客观现象所设计的款式采用率并不高。此外,当前我国的服装设计教育过于注重艺术性,轻视工艺技术性,这不利于我国的服装业发展,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吸取国外先进教学经验,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全面的结构设计、款式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只有这样,随着中外合资、独资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企业用人才能尽可能选择技术较全面的能手,而且是上岗后能很快在一线独当一面的应用型人才。

由此可见,服装设计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授予学生较先进、科学的结构设计理念的同时,还需要给学生多练、多实践的机会,使其真正了解服装设计的本质,确保在服装的款式设计出来后,就将它们融入工艺设计中。

2.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结合的教学内容

(1)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设计教师应在学生上交的作品中挑选出2―3款有代表性的服装,通过与成衣课程的结合,运用服装的原型比例对制图方式进行裁剪,从而由浅入深地进行服装设计的学习。采用结构制图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对服装的结构制图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对各种服装形成制版打板的技能。通过服装结构设计在款式变化应用,与作缝加放、放缝与样板的要求相对应,衣片纸样各部位线条的调整等实际纸样的有效训练,加大学生在作业,以及服装结构灵活变化应用量比,实行1:1建材,采取看图打板、自行设计打板和结合样衣打板的模拟训练,从而使学生切实掌握服装技术技能。

(2)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注重对学生实用服饰的市场调查和研究,通过服装的设计定位,服装设计的图画表现、色彩的搭配等方面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经营观念,从而正确认识服装设计及相应设计工艺之间的关系。通过从将绘制好的衣服款式图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裙装、衬衫、女式春秋装,虚拟平拍或是企业进行服装设计的具体实践训练,为服装结构设计做好充分准备,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3)服装材料工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根据设计题目选用面料,进行面料、辅料及其他服装材料方面的知识学习,讲授有关各类服装面辅料的服用性能、织物结构、特点、风格特色及成型状态等。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面料知识的学习与使用工艺效果联系起来。确保缝制工艺过程中的每个部位制作都让学生按要求独立操作。例如,缝制一套礼服,先依照1∶1纸样进行排料留出放缝量并剪裁,然后按照所给的工艺流程完成裙子的缝制,此时确保缝制线条顺畅平整,拉链处平整且线路均匀等,达到专业基础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优良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最好理解、最能直接感受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教学,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翁志珍.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多视角结合的教学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2]黄坚.跃动在实用和创意之间――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林姿含访谈录[J].职业,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