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篇1

一、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财税政策的重要意义

财税政策作为国家进行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通过税种、税率的相应变动,去给予不同的群体部门,不同的财政补助。以此来帮助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资源的合理的优化配置。而水利作为农业的重要命脉,对于农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农业自身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没并且发展不够稳定,利润较低,所以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维护其发展的稳定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完善的建设体系,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不仅仅是前期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后期的监管修理以及配套制度体系建立都需要财政支持,所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相应的财税政策就极为重要。

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现状

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前期投入较大,前期施工时也比较重视,但是后期的监管和管理上却往往较为轻视。而在财税政策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村税改的问题,农村进行税改及地方税体系改革等一系列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负负担,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政府的税收减少和财政的减少,当地政府往往很难下拨专项资金进行吸纳供应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收支缺口加大,加之筹资渠道较小,在资金筹措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是十分完善,往往农民都不愿意自己出资或是提高自筹比例及投资比例。种种的问题都能显示出目前农田水利机车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方面的发展现状,如何对这一现状进行转变,这是每一个当地政府都要思考并且攻克的重要难题。

三、如何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的选择

(一)调整税费、税率,并且进行新型的税费改革

上文提到了目前的税收制度不能够支持当地政府基本的财政支出,不能够满足目前农村整体的发展需求,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调整税费、税率的方式,进行新型的税费改革。在县政府、乡政府的财政收入上而言,往往使用的是分税制的手段。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财税政策的支持,鼓励当地居民自己开展相应的农田水利项目,县政府及乡政府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以此来促进财税政策的落实,并且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方式

通常乡政府、县政府在进行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拨款上是没有专项资金的设立的,完全凭借着当前政府的财政情况而决定,无论是财政厅还是水利厅,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而言其拨款是分割式的,缺少一个完整、科学、系统的资金管理体系。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通过完善专项资金的管理方式,促进其资金的统一规划,将各个组织及部门单位投入的资金进行整合,统一预算及统一规划,促进财政资金的专项使用,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基础,从而促进其发展建设。

(三)明确资金投入来源,完善财政报账制度

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财税政策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对资金来源及资金使用方向予以明确,通过完善财政报账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从而帮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发展。一般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投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发改委、水利局及相关水利部门、扶贫开发部门及财政部门、证券融资部门等部门会对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不仅仅应该明确资金投入的来源,也应该给予这些资金一个统一的规划,以此促进资金的使用,避免款项使用动向不清的状况发生。

(四)加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的改变

可以通过建设筹资筹劳的机制去丰富投资渠道,利用财税政策的手段,鼓励农民进行项目参与,并且积极投身于投劳建设之中,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同时也要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助措施,明确农民自筹比例与政府及地方单位的投资比例。立足于现实实际,以此加强社会保障筹资机制的改变。

(五)促进农田设施产权制度的完善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范围很广,其包括的内容也很多,无论是水库还是灌溉设备等,都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可以通过促进农田设施产权制度的完善,促进当地居民进行相应的承包工作,与银行及保险公司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给予其贷款优惠,及农业保险等,使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能获得劳动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取社会上的融资,帮助当地居民增加收入,加强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理解。在营业税方面也可以适当给予入股农民一些优惠,还可以联系保险公司,帮助其落实农业保险制度等。完善税收的调节方法,应用财税政策的手段,通过投资抵税、免税甚至是延期缴纳税款的方式,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并且响应财税政策的号召,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六)以财税政策的应用带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因为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往往过度注重前期施工建设而忽视了后期的修理工作与管控工作,所以应当合理利用相应的财税政策,带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加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沟通,转变当地人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观念,从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财税政策的选择与发展。

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湟源;经济;影响

Abstract: Huangyuan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Qinghai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pa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frastructure faster, but by the regional economic impact,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ests of the masses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drinking water safety,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river, sewage treatment" people problem is immin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of Huangyuan county farmland,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solving measures.

Key words: 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Huangyuan; economic effect;

中图分类号:S27

引言

湟源县隶属青海省西宁市管辖,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位于东经100°54ˊ至101°25ˊ,北纬36°20ˊ至36°53ˊ之间。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属湟水河流域(上游),河流众多,全县境内大小河道共86条,正常有水的河流有25条。党的十对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加强水利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中央治水兴水决策部署,统筹规划、标本兼治,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在综合效益上有新提高,在惠及民生上有新成效。近年来,湟源县坚持国家水利工作方针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防汛抗旱、节水灌溉、饮水安全、水土保持、河道治理、污水处理”等民生问题。

1、湟源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湟源县截至目前共建成渠道117条长690公里,包括万亩以上国营灌区2个,渠长344公里,民营渠道115条,渠长346公里;涝池7座,池容13.57万立方米;电灌站9座;机井7眼;水利工程控制农田灌溉面积1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7%,保灌面积1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8%,这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我县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以项目建设促进多元化水利投资机制不断健全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水利部门组织的小农水工程、小水专项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及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

1.3 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机制,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的农田水利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将工程建设成果一次付给相应管理单位具体管理。并制定“以管理单位为主,以受益乡村为辅”的强有力的管理制度,对水利工程支、斗渠及田间配套工程按照受益地界划分责任区,由各受益村社进行管理,并且要求谁家地头工程谁家负责管理,使水利工程完好率不断提高,保证整个工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湟源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几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经过客观实际的分析与思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加以解决。

2.1 水利资金投入逐年增长,但仍存在很大缺口

按照上级要求,国家、省、市的农田水利项目需要地方财政自筹部分资金,但实际操作中,部分项目县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致使湟源县两大灌区、民营灌区部分水利设施的老化失修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时,“两工”取消后,根本无力承担各项自筹资金,加之群众思想认识不够,故群众投工投劳实施难度大,民营灌区灌排沟渠等农田水利建筑物得不到正常的清淤和维护,影响了当地农田正常的灌溉。

2.2 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毁现象突出

湟源县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修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代相对久远,老化问题突出,部分设施甚至已经报废,不能正常使用,灌区内的各类水利设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毁坏现象,一些灌溉沟渠淤滞现象比较严重,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2.3 农田水利设施保护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

灌溉渠系设施运行年代久远、老化、渗漏严重,淤积严重。设施没有用水计量仪器、用水不计量,在农田灌溉中大水漫灌仍然是主要的灌溉方式,灌溉渠系建筑物工程与田间工程配套率低,没有科学的调度和合理的资源调配,水资源浪费严重。

2.4 管护经费落实不到位,管理难度加大

农田水利体制改革滞后。灌区、水保、水管、抗旱、防汛等工程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责、权、利不明,建、管、用脱离的现象,农户与已有的水利基础设施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另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难,水费实际收取率较低,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维护。

3、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切实做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工

根据湟源县农田水利发展实际,围绕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立足搞好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配套挖潜,逐步实现库、沟、渠、坝、站等的全面配套。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在农田灌溉设施规划建设中要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低压管道灌溉系统;二是加快提灌站的更新改造,对老化失修泵站进行更新改造;三是完善农田排灌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恢复被损毁的排灌体系,真正做到有洪能排、遇旱能灌,最大程度地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

3.2 整合资金,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形成多元化水利投入机制

资金短缺是制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问题,建议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整合各项资金,拓宽投资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办水利的投入机制。一是争取中央、省市每年投入湟源县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的资金;二是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三是整合专项资金,按照中央“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搞好部门配合,统一规划安排,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四是在土地流转使用中,筹措一定比例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金;五是合理筹措维护资金,加强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护。

3.3 精心组织,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针对湟源县各乡镇农田水利发展情况,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农田覆盖集中地区,重点对老化渠道进行维修加固,对电灌站进行检修,对堵塞沟渠进行清淤,深入开展节水灌溉工程,满足当地农田灌溉的需求。

3.4 健全各项水法律、法规,做到建管并重、有法可依

目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农田水利方面的法规条例,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的责任,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投入机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建设、管理和使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4、结语

总之,根据当前湟源县农田水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水利基础设施管理和建后运行管理对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认真分析,深入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机制,调动广大水利职工的积极性,努力提高水利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用十思想解决好精神“缺钙”问题,用“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为实现水利人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参考资料:

[1]张得俊、任虎成、齐国亮等.互助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青海农林科技,2009(3):90-92.

[2]韩永荣.青海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水资源保护,2003,19(4):49-51.

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60-1

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灌溉渠系老化,灌溉面积萎缩

我国农村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兴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已经运行50多年,虽然每年各地都会组织劳力清淤、修补、加固等进行补救,但农田灌溉主、支两渠全部处于漫流状态,宝贵的水资源一半以上都流失掉了。

1.2 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许多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水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大兴水利、主动参与水利建设的意识没有高度统一,对水利的基础地位认识不深,许多干部开展水利建设只是被动应付。不少群众对水患存在麻痹思想,开展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水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1.3 劳动力缺乏,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农田水利建设往往是被动进行

外出务工、经商现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的劳动力不仅数量锐减,且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农村耕地丢荒现象严重。我国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以生产队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故积极性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加之种粮效益比较低,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工程积极性不高,农田水利建设往往是被动进行。

1.4 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跨区域的特点,目前镇村一级经济薄弱,资金匮乏,大多数投向大型骨干水利项目,对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项目少,补助资金少,争取项目比较困难。同时,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严格规定,给政府资金增加巨大的压力。由此造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这是农民群众最密切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基层干部最操心、最难搞的“心病”。

2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事业功在当代、利泽千秋。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快蛟河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民生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和发展精神,破解历史难题,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可持续水利灌溉保证。

2.1 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农田水利建设有序进行

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充分认识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任务来抓,列入重点议程,切实加强领导,尽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考核力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乡镇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利用新闻媒体和舆论工具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全民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2.2 创新投资方式,建立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资机制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合办水利的新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总投入水平。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农水“民办公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对上争取工程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国家投资的积极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速实现农业水利化进程。

2.3 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

篇4

关键词:农业;灌溉用电;改造

前言:三农问题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点,就我国目前来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步就是做好农田水利的灌溉。随着石油资源的紧缺,柴油灌溉的方式增加了农民的成本,给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农田水利灌溉已经进入农业生产经营中,但是农业生产用电条件不够健全,而且灌溉用电价格混乱,因此有必要改造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工程。

1.农田水利灌溉用电现状

目前中国农村配电线路的基础设施是由农村出资建设并管理,或者是个人投资承包私有。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所有权决定了用电的收费标准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农田一般距离村庄较远,很多电力设备因为看管不到位,时常出现盗窃现象,进而影响农田正常的灌溉。农田水利灌溉设备的管理多是由村委会直接安排,使得人员比较混乱,出现问题时很难追究个人责任。

2.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存在的问题

2.1缺乏资金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对于三农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农田水利灌溉用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由于农田水利灌溉用电提水的方式并不是很普遍,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并不是太多,缺乏专有的资金投入。

2.2缺乏配套设施

农田一般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因此灌溉的需求不同。针对不同的地理区域应该强化水利灌溉用电的设施,对于雨量充足的地方可以适当的减少用电设备的设置,对于雨量缺乏的地方可以适当的增加用电设备的建设。农田水利的灌溉应该完善用电基础设施,避免基础设施的缺乏带来的弊端。

2.3用电价格过高

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大多是集体共有财产,时常发生偷窃的现象,电力部门为了减少本身的资金投入,将监管的责任推到了村委会,使得灌溉费用中多了很多设备的维修费用、因失窃带来的经济损失。农田的地理位置一般距离村庄较远,而且农民都是农忙时节才会关注电力设施是否完善。非灌溉季节容易发生用电设备的失窃,尤其是计量装备、电缆、变压器,这些装备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农田水利灌溉的正常运行。目前很多村庄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将变压器焊在很高的架子上,但是失窃的现象还是不能阻止。镇级的电站工作人员很难满足村里灌溉设备的需求,很多时候都是村委安排人再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产生的维修费用和人工工资增加了灌溉的费用。

2.4灌溉季节性较强

每年干旱的季节,农田迫切的需要灌溉,为了给农田充足的水分,变压器通常是高负荷的运行状态,像冬季雨季,变压器处于闲置阶段,使得变压器的变损电量远远高于用电量。

2.5管理维护不到位

农田水利灌溉的用电设备,人们只是盲目的使用它,却忽略了它的日常维护,使得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总是不断进行重复的修建,增加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农田水利灌溉用电维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生长,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

3.农田水利灌溉用电的改造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使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工程推广开来,应该完善和落实灌溉用电的相关策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强化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基础设施,完善和发展我国农业灌溉技术。

3.1加大投入

为了完善我国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工程,应该加大资金的注入力度。对于资金的吸纳和聚集能力应该有所加强,给农田水利灌溉注入更多的资金。第一,应该将更多的资金注入到农田灌溉事业中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用电设备的基础建设上来。为了支持农田水利灌溉,应该将土地转让的资金部分支持用电设备的建设。第二,扩大资金的来源,增加资金的支持力度,增大资金的总投入,将其分散到灌溉用电的各个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使得灌溉用电获得强大的资金投入。第三,对于农田灌溉用电设备的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该加大强化的力度。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于每个地理区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资金管理,进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灌溉用电设备投资,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区域采取一些比较特殊的措施,进而使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3.2科学规划,加大改造力度

农网的改造力度应该有所加大,灌溉用电的归属权应该十分明确,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建议将供电设备的所有权由供电部门,使得管理更加统一,进而规范灌溉的用电管理。建设灌溉用电设备之前,应该规划好用电的线路,科学合理的布置用电的线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手段规范化灌溉用电设备的安装。计量的手段应该有所创新,推广新的计量技术,推行IC机井控制器,加大灌溉用电的透明度,使得管理用电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所降低。新技术的引入,对于计量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避免一些管理上出现的加价和误差纠纷,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3.3加强安全用电的宣传

在农忙季节,政府应该把握好时机,强化安全用电的知识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农田用电的安全,使农民有节约用电节约灌溉的意识。电工应该深入群众,将用电的相关基本知识宣传到位,进而保证农忙季节的安全用电,保证农田的正常灌溉。

3.4加强灌溉用电设备的维护

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应该加大强化维修的力度,用电设备应该进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及早进行防范,进而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第一,农田水利灌溉设备完整的地方,可以在使用之前进行彻底的检查,可以避免影响灌溉设备的正常使用,出现问题时要及早的进行处理,保证农忙时节农民灌溉的需求。针对农田水利灌溉用电设施相对不全面的地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尽可能重复利用现有的水利用电设施,在现有水利用电设施的基础上进行重新修建,节约成本,避免重复修建。

3.5加强用电设备的基础建设

在基础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强化灌溉用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即在用电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有所计划、有所侧重。首先,制定完善的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计划执行,避免不必要的用电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浪费。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即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情况进行相应的用电基础设施建设,使得用电基础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特殊性的特点。这样,在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指导下能够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加完善化和合理化。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工程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证,只有在完善的用电基础设施建条件下才能更好的促进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结语:

针对农田水利灌溉用电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灌溉的支持,完善农村灌溉用电的基础设施,科学的改善农排计量的方式,制定合理的灌溉价格,进而使农田水利灌溉真正造福于人们。

参考文献:

[1]贾悦仙.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现存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水运.2012(11).

篇5

1.1投入资金不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规模比较大,农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农业要想有很大的发展,首先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只有经费及时得到补充,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按时安全的进行。但当前,我国对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不够充足,这就对农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限制作用。此外,水利工程一般都建在偏远地区,有些地方地理条件很恶劣,这增加了水利建设线路的长度;同时,线路还需经过一些偏远的山区,这不仅直接增加了建设成本,还由于沿途地势比较复杂,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调整,这就使建设成本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后期,建设成本可能会不断增加,间接增加了成本。在偏远的地区修建水利工程,使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有了很大难度,在对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增大力度,使管理工作费用不断增加,对灌溉工程投入资金的不足使对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有限。此外,在成本不断增加、水资源被大量利用的情况下,我国的灌溉收费却比较低,这也对灌溉工程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1.2灌溉技术比较落后

当前,由于我国的灌溉技术还不太成熟,有很多地方对农田的灌溉还停留在人工灌溉的阶段,效果不理想,水资源难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分配,造成虽然水资源被大量利用,但利用效率不高得现状。在很多地区,对农田的灌溉还采用大水直接进行灌溉,这种方式不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使用大水进行浇灌,水资源在上游地区大量渗入地下,到达下游地区的水量十分有限,难以解决下游缺水的问题,因此,这种方法不但浪费了水资源,而且灌溉效果很差。

1.3相关设施不完善

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等各方面的条件不同,有些地方降水比较充足,有些地方降水要少一些,因此,各地水利灌溉情况是不同的。要想提高水利灌溉效果就必须配套相关的基础设施,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应该配套适合的设施,尤其对于自然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更加重要,以相关设施来提高水利灌溉的效果。但当前,我国水利灌溉基础设施还不是很成熟,灌溉技术和方式比较落后,对农业水利灌溉效果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水利灌溉至关重要。

1.4相关工作人员的短缺

由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一般都建在偏远地区,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大都外出工作,留在当地的劳动力不多,因此,能够从事灌溉工作的人手有限。同时,虽然国家对农业进行扶持,但农业产品价格比较低,农民收益并不高,这就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许多人不愿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

2农田水利灌溉问题解决措施

2.1增加基金的投入

资金对于农田水利灌溉是非常关键的,相关部门应该注意增加对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增加资金吸收力度,从社会各方面来聚集资金,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对于资金后还必须加大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完善相关规定,对于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有合理的规划,避免资金的浪费和不合理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发挥资金最大作用。对于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扶持力度,提供一些优惠措施,提高灌溉的效率。

2.2提高灌溉技术

我国农业规模比较大,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但我国的水资源比较短缺,因此,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对于水利灌溉就非常重要。目前,针对我国灌溉技术还不成熟的情况,应提高和普及灌溉技术,增强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不同地区应发展灌溉技术,普及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使人工灌溉向先进的灌溉技术转变。此外,可在一些地区先进行示范,使相关工作人员利用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收益,以此来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同时,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要加大补贴力度,使先进的灌溉技术可以在这些地区得到落实,提高灌溉技术普及效果。

2.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对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前,首先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订的规划进行建设,避免在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工作,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来开展,基础设施要符合当地的条件,要体现出各地区的特点,使基础设施可以满足不同条件地区的需要。在规划的指导以及结合各地区的不同情况下,可以更加合理、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基础设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水平,促进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

2.4加大管理力度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力度,不断完善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指定设备使用及维修规定。对于基础设施,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维修,维修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在基础设施使用前,要先进行检查,避免因设备存在故障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使设备得到及时的修复,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重复使用率;还可以在原来设施的基础上再次建设,避免修建的重复,减少资金的浪费。同时,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能力,避免因为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造成对设备的意外损坏。

3结语

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问题;解决措施

1、农田水利灌溉基本内容分析

1.1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是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展灌溉排水,是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农田水利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1.2灌溉

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的生长发育条件称为灌溉。在特定情况下,灌溉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根据灌溉水源和灌溉水质(见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污水灌溉、咸水灌溉、肥水灌溉、引洪淤灌等。根据灌水技术,可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局部灌溉和节水灌溉等。为实现科学用水,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需水时间、有效降雨量、土壤水分状况以及水文情况,选定灌溉保证率,制定灌溉制度。灌溉系统是实现灌溉的基础设施,可分为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

2、现阶段农田水利灌溉存在问题分析

2.1 农民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几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粮食的价格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但是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农民要支付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收益却很小,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农民就放弃了继续种田,而选择到城市打工,使得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这样村里就很难集中劳动力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从而造成我国大部分小型水利灌溉设施出现问题。从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大部分农田灌溉渠依然使用着过去传统的人工控制和手工操作的方式,我们还在使用那些传统的配水管理方法,这对农业灌溉的水量分配和节水措施的实施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

落后的农业灌溉方式也会浪费大量水资源,不利于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灌溉地区还是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灌溉,这种灌溉方式会浪费大量水资源,不仅会导致上游农田出现跑水现象,还会造成下游农田缺水,这对农业和生态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不科学的灌溉方式。

2.2灌溉渠系的配套不完善,多数水渠的防渗衬砌率比较低

小型农田水利灌工程多处在偏远的山区和丘陵地区,所在的区县又多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因此地方经济比较有限,财政投入资金的不足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只能地方自筹。

山区和丘陵地区水利工程建设难度相对比较大,即便水利项目的主体工程可以完成,也没有资金投入到配套的工程建设之中。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多数小型灌溉渠道的配套防渗衬砌率依然比较低,多数是土渠,经过多年的运行,渠道垮塌、渗漏以及堵塞等病害非常严重,水利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

2.3小型水利灌溉系统的管护经费不足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政府不断地在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由于各地区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各类水利建设工程多处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管理工作面临着点散、线长以及面广等困难,地理环境相对也比较恶劣。随着管理要求与实际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管理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费用的支出必然会有所增加。

就目前而言,现行的管理经费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总额并不是很大,根据标准划分的话管理经费相对比较少;另一种是实际的水利工程战线太长,地点偏远建设周期长,建设期间沿线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协调和落实,这些都需要充足的工作经费。

3、如何有效的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水平措施分析

3.1强化水利设施管理

各级水利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建设好、管理好水利设施。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水源,确保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3.2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探索

建立与相适应的农村小型水利投资和经营管理体制,把水利工程管理与管理者、使用者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要明确规定所有者与管理者的权利、义务,明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活管理权和使用权。大力组织和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兴建、维修、管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解决工程配套资金不足和群众投资投劳问题,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有效养护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按照“抓大放小”的经营管理模式,对灌区内的骨干工程清产核资,明确工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加强统一管理,合理调度。

对灌区支渠以下的小型工程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让群众自主经营,使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民自己的利益直接联系起来。

3.3加大灌区工程的资金投入

近年来,国家资金的投入主要放在病险水库工程上,对灌区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相对不大。建议在国家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省、市、县三级政府也要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

3.4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利用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窑大搞雨水集蓄,有效扩大灌溉面积;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做好末级渠道的配套;搞好现有水源的防渗加固、清淤扩容。

3.5完善基础设施

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对于农业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对于农田水利灌溉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的增加。

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繁荣发展的保障,可以适当地和当地政府协调,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比例;可以向银行适量地贷款,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灌溉的基础设施建设。

结语: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又会对农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它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水平,所以我们必须要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起到足够的重视,要及时发现水利工程中存在问题,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维护水利工程的正常使用,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业得到更好发展,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星.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存在问题及措施分析.[J]浙江水利.2012(05)

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利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浦东新区各种优势农业产业区迅速崛起,农业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然而,在大开发、大建设的背景下,新区农业耕地不断被挤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日益严重,渠道、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系数不断下降,部分农水设施失修、失养、失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如何顺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确保农田水利建设为新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命脉”作用,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上海粮食生产任务和蔬菜基本供给,稳定粮价、菜价,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已经成为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现状

1、农田概况

根据浦东新区2011年统计年鉴,浦东新区2010年耕地面积39673ha,其中水田31787.9ha,旱地7885.1ha。主要分布在祝桥、航头、川沙、新场、书院等25个镇,具体详见浦东新区2010年各镇耕地面积汇总表。2010年新区粮食播种面积32.18万亩,粮食总产量14.87万吨。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33.46万亩,蔬菜总产量81.07万吨。按照《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浦东新区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35200ha,合计52.8万亩,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25.1%。其中,基本农田29240ha,合计43.86万亩,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20.8%。

表1浦东新区2010年各镇耕地面积汇总表

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拥有量

截至2008年底,新区共有电灌站607座、916台套,灌溉流量212.95m3/s,动力3830.5千瓦,地下渠道3129.2公里,衬砌明渠489.7km,有效灌溉面积63.36万余亩,节水灌溉面积34.8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比超过了55%。灌溉水利用系数0.69,粮食作物水分生产,1.0 kg /m3 。

3、农田水利建设情况

从2000年开始,新区针对当时排灌设施运行情况,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建成了以高效节水灌溉为主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实施了南汇夹塘水系改造、农业综合建设、“三高”农业项目、设施粮田水利配套项目建设等工程,其中“十一五”期间改造农田灌溉泵站93座、149台套,疏浚引水河49条段,72.75km,土方82.95万m3,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问题,基本满足了农田灌溉。但这与目前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

1、设施老化、灌区遭人为拆分等现象严重

(1)灌区设施老化、损毁严重

早期建设(改造)的排灌基础设施因修建标准低、使用年限过长,普遍存在渗漏现象,老化严重,工程效益衰减。尤其是新场、宣桥、六灶等中部地区限于当时建设的条件,地下渠道大都是在原土明渠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部分使用的是材质较差的灰土材料,老化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地方政府建设乡村道路时,出于节约农村用地的考虑,很多乡村道路直接修建在地下渠系上,使得大量地下渠系长期受过往车辆的重压,导致接口破裂、渠系水渗漏增大、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减小,严重影响了农田灌溉效益。

(2)电灌站设施陈旧,破陋不堪

2000-2009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由于当时资金有限,在电灌站改造中采用的是先急后缓、逐步改造的原则,只对泵站进行基本功能(即保证泵站能实现正常灌排功能)上的修复改造。因此,尚有一些电灌站站房比较陈旧,其它配套设施也十分简陋。如:大多电灌站的电机开关,现在还在使用老式的刀闸开关,这不仅严重威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不相匹配。

(3)因市政建设,灌区遭人为拆分

近年来,新区的市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得一些灌区渠系被市政道路阻隔,灌区遭拆分,影响原有灌区的农田灌溉。比如,原“夹塘”地区,因近几年来的城市开发,很多灌区被市政基础设施拆分。

2、建设资金标准偏低,投入不足

农村水利建设一直以来都依靠财政补贴,新区农田水利建设经费预算标准在2011年、2012年分别根据沪水务[2010]599号文、沪水务[2011]43号文的指导价格做了相应调整。2012年调整后双泵站预算为32万/座(含二类费用),管径φ600的地下渠道指导价为280元/米(含二类费用),扣除二类费用,概预算价格只能够满足原有设施的翻建、改造需要,无法满足高水平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需要。

3、节水技术推广滞后

从农业灌溉模式看,推广节水技术已经是一种趋势。以色列所有的灌溉农田都采用了喷灌和滴灌现代灌溉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灌溉水平均利用率达到90%;法国现代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47%,喷灌占现代灌溉面积的80%。而目前新区除部分农业专项中有采用喷滴灌技术外,农田灌溉均为传统漫灌,灌溉方式粗放,利用率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

三、具体对策措施与建议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农田水利高水平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要求;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俞正声书记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提出的发展集约化高效的现代农业,努力达到“三个高水平”的要求。由此可见,我们应该把建设高水平农田水利设施纳入正在实施的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新区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新农村村庄改造、产业发展规划来实施,把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好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和推进。

针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面广、量大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一次规划,分年实施;先急后缓,宁缺毋滥;以块为主,集中建设”的原则分年度安排高水平建设计划,逐年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并经过10年左右时间建设,使新区规划基本农田灌排设施全覆盖、粮经作物可两用,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5,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5%,粮食水分生产率达到1.2kg/m3,旱涝保收田比例达到100%,农田水利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全国领先,率先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

2、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

由于早期建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大都是采用材质较差的灰土材料,其抗压性能差,施耐久性不够,为此建议:

(1)根据不同类别农田及所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农业镇的基本农田地下渠道,采用双壁缠绕排水管(波纹管);其他各镇的基本农田,采用基础涵管;其他农田地下渠道主要考虑维修和局部翻建,采用无基础地下渠道结构。

(2)倒虹吸可采用波纹管,圆形渡槽采用球墨铸铁管,以增强排灌设施的耐久性。

(3)电机开关,采用固定式低压开关柜,这不仅可以增强用电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也比刀闸开关更加美观。

(4)对于泵房及电机设备,按照建筑物相应防雷要求,设置避雷器等,防止其遭受直击雷。

3、加大资金投入,缓解镇级财政压力

按照现行的预算定额标准及相应费率编制工程预算,调整建设资金标准,使得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经济增长同步。针对各镇财力情况,实行财政差别扶持政策,对财力较弱的农业镇,采取资金倾斜政策。

同时,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养护管理和资金使用,将养护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加强统筹协调、资金整合,提高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对于一些遭到人为破坏的设施,建议按照“谁损坏、谁补偿,谁造成破坏、谁负责修复”的原则,追加相应赔偿,缓解镇政府财政压力。

4、积极开展新型灌区试点,逐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着力研究新型灌区建设发展模式,以水定灌、以需定灌,适度超前发展,建设一批灌溉科学、生产高效、配套齐全,能满足作物轮种需求的新型灌区,积极开展高标准新型灌区建设。重视农作物灌溉制度研究,提倡高效灌溉、提高节水水平,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业丰收。

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节水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区各镇具体情况,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浇灌、管浇、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在有条件的地块先行试点,如:老港镇东河村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灌溉规模为1000亩,其中200亩采用滴灌节水技术;书院现代农田水利专项工程,采用低压管道灌溉。这将会给新区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5、加快农水设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建立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1)建设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

基于WebGIS的农田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分为两个模块: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和排灌设施WebGIS,数据库数据来源于2009年起新区开展的农田排灌设施调查。

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包括两个子模块:排灌设施信息管理、排灌设施统计分析。灌区信息管理包括对泵站、渡槽、地下渠道等设施信息的管理,可以对设施信息进行查询、新增、修改、删除、导入、导出;排灌设施统计分析涵盖灌区单类设施数量对比情况、全区单类设施年度变化趋势等八个方面,可以实现对单类设施、各类设施在不同年度、不同区域的汇总、对比分析及趋势预测。

排灌设施WebGIS按照不同的设施类型分别设置图层,可以按照类型、镇域、灌区查询设施的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分布统计,制作专题图片。

基于WebGIS的排灌设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GIS图层管理、分层显示、专题查询、统计分析、报表与图形输出、数据动态编辑及更新,可以实现对排灌设施的属性信息、空间分布情况、年度变化趋势的全面把握,为新区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科学决策,动态、长效管理提供了技术平台。

(2)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养护管理长效机制

对现有的农田水利项目,要及时落实养护主体和养护资金。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养护体制,可以参照农村公路养护体制。首先,明确设施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落实管养资金,将农田水利设施管养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其次,建立设施养护巡查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最后,通过加强养护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养护人员的管理养护能力。

四、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也为农田水利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区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应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农田水利高水平建设,推动新区农村走向“渠通河畅、排灌自如,管理有责、良性运行”的农田水利发展之路,建立新区“配套齐全、灌排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农田水利体系,着力提升除涝、灌排、降渍、水质、管理等综合能力,为新区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贾占军. 加强海原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建议[J]. 水利工程. 2009,8:36-37.

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 水利建设;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降水季节集中,年际变化很大地区分布不均。东南沿海地区年降雨量约1800mm,西北内陆不及200mm。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中国雨热同步的气候条件、江河的丰沛水资源及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冲积平原,都给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水土资源的开发也伴随着与水早灾害的斗争。人口的增长又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特别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江河径流量占全国的83%,但耕地只占33%;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7%,但江河径流量仅占17%。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和年际分配不均,必须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和保障条件。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

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目前功能普遍衰减。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2.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3.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足。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能够投入农田水利的资劳微乎其微。

4.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特别是中国加入W T O后,外国的农产品已经占领了我国的部分市场,加之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群众积极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近些年农田水利建设中生态水利、环境水利、景观水利、城市水利等亮点频现,都充分体现了“人水和谐”的理念。特别是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河道综合治理中,推广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许多水土流失治理区变成了山川秀美的观光风景区,将河、沟、渠建设成"清水长廊"、“绿色长廊”、“亲水乐园”。

3.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水利员的培训,切实让他们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地区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的框架体系。另外,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立适应当前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使人才和技术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 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9

有的村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瘫痪,灌溉能力不足,为了种植水稻,利用水管抽水灌溉,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项目,并没有真正解决水利系统“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由于投入渠道分散,运行环节繁多,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从农业发展实际来实施项目,项目监督和评估难度加大,重复建设和管理主体缺位的情形并存,难以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力和效率。在项目安排上,标准农田建设等这样的项目偏少,没有也不可能在一定区域性内全面实施。在项目落实上,受已有农业生产条件限制,一般都落实到生产条件好的乡镇、村,真正急需改善生产条件的村却得不到项目支助。在项目实施上,并不考虑农田设施的后续使用和修缮,加之大部分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设施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存在一边建设排灌设施,一边被作业机械破坏的现象。综上所述,如果不迅速扭转农田水利老化失修的严重局面,切实解决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梗阻问题,而任其发展下去,将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

乡村组织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职能有待发挥。乡村组织退出农村生产环节。农村税费改革前,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基于其行政性的公权力,组织农户共同进行农业生产。而在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组织退出农户生产环节,使农田灌溉丧失了组织基础与体制的支撑,农户的思想很难统一起来。何况当前农村的主要劳力外流现象严重,留守的大多是老幼或是缺乏劳动力的妇女,难免使“一事一议”流于形式。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水利结构失衡,不同性质的水利未能有效衔接与合理配置。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的投入重点是对大江、湖泊、主干河流和大中型水库的防灾加固,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微乎其微。农户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农村基层水利设施产权不明。

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提高认识,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感。要高度重视兴修农田水利工作,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建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建议县、区要从耕地开垦费专户划出10%—15%,设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修复,并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适当补贴。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增加安排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同时,按渠道的大小分类进行维修、维护。

建议县、乡两级承担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复等投资应以乡镇为主,合理确定县级与乡镇投资的比例。此外,可通过部分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商业模式,吸引社会投资和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和服务农田水利建设。

统一规划,实施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发展计划。建议由水利局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县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并明确部门和县、乡镇的责任。水利局要在业务上给予指导,督促规划的实施。

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存在问题;措施建议

[引言]:农村的发展首先体现在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后者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发展水平[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既是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1 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极端气候现象频发,因此放大了农业生产本身的弱质性。虽然近几年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持续加大、工作不断加强。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农业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1.1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严重

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于20世纪50~70年代兴建,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设备破损、效益衰减严重,难以为继。其中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仅为50%,实际灌溉面积远低于设计的灌溉面积,排涝能力弱,农田积水无法排除,提灌能力差,不能满足灌溉需要。

1.2疏于管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理论下认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特性,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问题,需要政府集权制度的有效干预,政府既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主体,又是产权主体,政府理应提供必要的维护[2]。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若缺乏必要的维护投人,造成基础设施“有人用无人管”,降低基础设施的更新速度、老化失修和工程效益递减,从而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必然浪费水资源,但目前这种疏于管理的情况已经成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普遍现象。

1.3水利结构失衡

农村水利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功用各异的大中小型水利设施,但目前我国政策的重点倾向重大型水利设施建设,而忽略了与农业生产和农民关系最直接相关的沟、塘、渠、湖等中小型水利的建设与投入,注重平原区和大中型城市水利设施建设而忽略了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水利设施建设和投入。导致各类水利设施之间缺乏互补与衔接,造成水力资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和利用。

1.4农业科技薄弱、灌溉技术落后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有2/3的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应用系数仅为0.49,造成水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体质、组织缺位和资金不足,综合运用滴管、喷灌等节水技术,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的科技兴农措施没有能够得到有效推广和运用,农业生产的抗灾减灾能力依然未能实现。

1.5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

实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机制,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收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取消农业税有利也有弊,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来说,取消农业税使得其失去了资金来源,但却没有相应的替代措施吧,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财政资金支持,对于吸引多渠道社会资本加入农田水利建设的机制还没有形成,这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2.1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既存在疏于管理导致的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现象,也存在投资不足导致的增量缺乏现象。所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4]。要明确投资管理的主体,确定其权责,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社会是建设专项资金运用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基础农田水利设施设施建设,同时要调动农民群众维护和管理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以保障水利设施功能能够有效发挥。

2.2强调水资源利用,科学调整水利设施结构

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而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中小型设施之间缺少配套衔接,从而制约了水利设施体系中个功能的衔接。因此在加强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应同时兼顾好直接关系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丝袜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各级水利设施之间的配套体系。

2.3加强宣传力度,大力推V现代灌溉技术

我国农业用水约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一些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赖“以井保丰”,而由于农业用水短缺,形成了依靠超采地下水实现农业丰产的恶性循环,已经威胁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应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渠道防渗、低压管灌、喷灌、微灌等,以最低限度的用水量获得最大的产量或收益,也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农作物产量和产值的灌溉措施。

2.4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制

毋庸置疑,有限的财政拨款固然是导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但长期依靠政府这一唯一投资主体也是使该问题愈来愈严重的关键因素。应扩大政府预算中针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专项投资,切实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构筑以政府为投资主导的多元化投资体系,除却政府财政支持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有序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加入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领域。

3 结论

农田水利是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抵御自然风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的硬件基础,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对我国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01:3-5.

[2]郑风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反思:问题、困境及出路[J].湖南农业科学,2011,02:1-7.

[3]刘石成.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08:40-44.

[4]余利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发展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7: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