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病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篇1

一、病理学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1.首先需要病理学的基础理论方面

要想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首先需要使学生能够对其中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的理解,病理学当中的一些基础理论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对之后的病理学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其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还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由于病理学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在其中各个环节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往往会使学生处于一直能够比较茫然的状态下,在这样情况下,需要教师能够在病理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并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的利用这些基础知识来进行以后的学习,例如在对血液循环障碍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这样的病理知识看似十分简单,但是通过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的对这些理论知识继续学习之后,可以结合相关的医学调查,来对西方人与中国人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进行研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能够使学生对血液循环障碍的基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会使学生对这样的病理特征印象更加深刻。

2.结合实际病例来进行研究性教学

在对病例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病例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复杂,知识靠讲解来对病例学教材进行讲解的话,讲解的内容会比较抽象,在这样情况下,会使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此病例的具体特征,另外,单纯理论堆砌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在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相应的病例,来对病理学的内容进行讲解,比如在对炎症细胞的运行状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病例,通过音频等方式来对炎症细胞的运行状态和游出进行讲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学生们对炎症细胞的分类和形态进行掌握,在学生掌握了炎症细胞的具体运行状态之后,可以借助已经掌握的信息来对炎症发生的基本机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另外,通过实际案例的音频教学,可以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形象的影像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开展相应的医学实验

在病理学教学当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开展相应的医学实验,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教师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科研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科研内容,将病理知识进行实时更新,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任务当中,这样在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增加其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结合临床的病理医疗事故来进行研究性教学

病理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医生都根据病理情况来对患者进行诊断,但是由于这样的情况,大对数的病理学诊断事故也是由此发生的,教师可以结合相应的病理医疗事故,来进行研究性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另外,一些负面的病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警觉性和综合素质,防止在以后的实际病理医疗当中出现类似的情况。

5.病理学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

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的主导观念发生一定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其中的病理教学更加形象,另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性教学能够为社会培养一批综合性较强的医学人才。

篇2

关键词: 《病理学技术》课程 考试模式 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课程教学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不断地探索实验教学的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前提。我们在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1―2],不断地探索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模式及其可行性,如将病理学技术课程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之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

《病理学技术》课程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及技术,及早地让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接近临床,前期了解临床病理检查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接触感受临床工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深化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对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的考试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达到扩大教学研究的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的应用

理论指导实践是病理学教学的最为基本的方式,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的考试中,试图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应用到考试中。我们采取了口试《病理学技术》相关理论的方法,如HE染色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显色的基本原理、抗原抗体结合的基本原理等,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考核这些基本理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而且在具体的实验中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课程知识,如化学、免疫学。口试的方式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将这种口试的考核办法直接与技术的操作过程结合,边做边考,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效能,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的应用

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的考试中,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进一步融入考试过程。在每项技术操作结束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要求学生对结果应用理论解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仍旧采用口试的方式。即将实验开始时的过程倒过来,对结果进行理论评价并在理论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用理论指导实践,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是医学教学中运用广泛的方式之一。经过这样的过程训练,学生通过对《病理学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训练,开阔了科学思维的视野,提高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3.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

我们在上述的考试之后,将全部的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学生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即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这种考核模式是以平时的成绩、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为基础的,也是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综合评定的尝试。

《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模式之一,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被动地接受理论教学的知识,或者说是复习和验证理论课程所讲解的知识点。学生反映学习的过程比较乏味和枯燥。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自主性与探索性学习就更能以得以实施。我们的教学研究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以多种方法多种模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课程的积极性[3]。

考试是测量的一种手段,其对象是人的精神状态,即测量人所掌握的知识、观念、情感、智慧、能力的程度和水平[4]。实际上,考试就是一种心理测试,即测试的结果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考试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主要是它具有两种功能,即考试可作为测量的教学效果的工具,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考试又可作为选拔人才的工具,体现了考试的社会功能。由于考试具有这两种功能,显示了考试的重大意义和强大生命力,特别是前一项功能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考试具备的上述特点,考试就成为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在教学过程中,考试既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考试成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适宜的考试方法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目的。反之,不恰当的考试方法,将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兴趣,也无法正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方法或模式,就对教学改革的成果无法客观评价,从而极大地挫伤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保护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一直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实施教学研究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标本的取材、组织切片的制作到HE染色、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仅仅只是一个操作的过程过程,而是通过改变考试方法,直接引入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理念进入考试模式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也促进了病理学课程教学的进步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镇鸿燕,邓昊,师海蓉,高友晶,陈琼霞,刘丽江.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及实践.考试周刊,2011,(85):214-215.

[2]高友晶,张磊.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开设《病理实验技术》课程.考试周刊,2011,(49):196-197.

篇3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病理学实验教学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加强病例讨论、挖掘著名医学专家的名人效应、网络教育和课外活动等方法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3],不但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病理学实验教学也变得生动起来。

将哲学思维引入病理实验教学由于病理学内容庞杂、理论抽象、概念繁多,学生容易陷入机械性地记忆一些抽象的病理学名词和形态学变化等之中[4]。这就要求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当能运用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来分析疾病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化难为易,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例如:①以运动的观点认识疾病过程:如大叶性肺炎的四个时期(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是一个连续、运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也是运动发展的。纤维素变化规律:从无到中量到大量最后溶解消散;红细胞数目:从少到多再变少直到最后消失;中性粒细胞:从少到多最后死亡溶解消失;巨噬细胞:逐渐增多;②以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如机体损伤后通常先由肉芽组织进行修复,以后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在于,它能把创口或其他缺损长期地填补并连接起来,使组织器官保持完整性,而且抗拉力要比肉芽组织强得多。但是瘢痕组织对机体也有不利或有害的一面,如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收缩可引起幽门梗阻;器官内广泛损伤导致的瘢痕性粘连,可发生器官硬化;③病变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病理学总论主要研究和阐明各种疾病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规律,即共性;各论是在总论共性规律基础上的具体化,即个性;④疾病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⑤疾病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通过加强哲学思维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医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clinicalpathologicalcon-ference,CPC),培养学生临床病理思维临床病理讨论会始创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其形式为由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参加,对疑难病或有学术价值的尸检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讨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医疗机构经常开展的一项学术性活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类似临床病理讨论会的教学活动,可促进学生复习所学病理学知识,加深形态学印象,体现病理学的桥梁作用,把病理知识和临床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步骤是:由教师提供要讨论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在详细阅读这些资料和讨论要求的基础上,将有关资料按系统或器官进行归类,确定病变在何系统,主要累及何器官,哪些病变是原发的,哪些病变是继发或伴发的等,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地作出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进而分析疾病发生过程及各种有关因素的因果关系,找出引起死亡的直接原因。讨论会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PBL教学PBL(problem-basedleaming)教学法也称问题式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余大学医学院的综合课程教育,后来扩展到包括教育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的教学改革中。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把PBL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不同,PBL教学强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瑞士的皮亚杰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用探索、发现的方法去搜索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找出问题的要点,把各要点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索,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5]。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亦是如此。在要求学生掌握本次实验的各种基本病理变化的基础上,鼓励其广泛查阅相关资料从而了解一些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以此激发学生兴趣。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学习理论由奥苏伯尔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即:在正式学习之前,以适当方式介绍关于学习主题内容的前导性材料,这个前导性材料的抽象性、一般性和包容性都高于正式学习材料。这种渐入佳境式的病理学实验教学能勾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述溃疡型胃癌时,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导入前期学习的有关胃溃疡的相关知识。溃疡型胃癌和胃溃疡在形态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各有其病理特征。因此,可以设计溃疡型胃癌和胃溃疡之间的类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旧知识的异同,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性。

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就是有效率的教学。有效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等)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将有效教学理念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实验的参与度,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师生共同创造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率的教学[6]。紧跟国内外医学教育前沿,与时俱进,结合我系教师团队特长及本校学生特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综合运用,探索最优病理学实验教学理念及方式方法,提高病理教学质量,服务学生,惠及社会。

构建病理学实验教学开放性教学平台开放性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构建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探索。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尸体解剖教学,讲解病变;组织学生参观临床病理工作的病理取材、制片、诊断室、细胞室和病理科研室,了解常规临床病理工作程序,熟悉病理学常规技术和新技术、方法;开放人体形态学科技馆;开放病理学多功能开放性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参加我系研究生学术报告以及毕业答辩等。

建设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步,集显微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及灵活互动为一体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大显身手,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我系建立了5个设备先进,集电脑、高级显微镜、摄像机、网络为一体的显微形态互动的多功能多媒体教室。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形成了以师生互动、图像共享的教学新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拓展了形象思维,还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显微互动多媒体教学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成为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7]。#p#分页标题#e#

网络教学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是信息的载体;当前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和思维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结合病理学学科的特点,以校园网为依托,先后建立了病理学网站和国家精品课程病理学网页。学生不但可以在线浏览病理学电子教案、网络版CAI课件、病理学图片库和试题库,还可以通过病理学论坛,提供教学反馈信息和进行网上读片讨论,学习不再受时空的局限。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该网络平台指导学生看片和在线教学答疑等,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巩固和加强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篇4

关键词:教学方法;病理学;教学质量;青年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64-02

病理学课程是医学院校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作为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学在临床类专业的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课程专业性强、跨度大、难度大,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病理学教学领域,青年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因此如何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病理学青年教师角度,谈谈关于如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具体如下。

一、与时俱进,更新、完善医学知识储备

病理学博大精深,其发展与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免疫学等基础学科和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多种临床学科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尤为重要的是,该学科要以解剖学、组织学等为基础,并且随时吸收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使自身内容不断丰富、深入。从应用角度来看,病理学是一门能够直接指导学生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实用性学科。青年教师初上讲台前,应多方面扩充知识量。首先,青年教师应围绕教材进行课前准备。既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教材上的重难点,又要参加集体备课,并多请教高年资教师。进而,青年教师应保证熟读教材,做到教材内容了然于心。然而,虽然教科书的内容包含了临床上典型的疾病,但往往落后于现阶段的研究水平。这就要求病理学教师在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能够与时俱进,时时更新、完善医学知识储备。通过了解目前临床疾病的发病状况,补充讲解最新的研究进展,来帮助学生认识临床疾病的发病率和诊断、治疗状况。因此,一方面,青年教师要查阅相关的书籍、论文,熟络与每一章节所涉及疾病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该类疾病的最新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级等知识点,确保所有知识点准确无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青年教师也要多参加各种知识讲座、学术报告,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相关前沿知识,及时更新本学科知识。

二、钻研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提高教学水平

病理学的知识点多而难,往往给人需要反复死记硬背才能掌握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使许多刚刚接触病理学的学生产生畏惧情绪,因此如何讲好病理学的第一节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作者认为,第一节课的授课重点应主要放在突出病理学的实用性、包容性和趣味性上。如,以临床最常见的几类疾病为切入口,通过实例说明病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以临床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切入口,介绍病理学在整个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病理学的实用性;介绍病理学和不同学科相互交叉发展的历程,突出病理学的包容性;营造一种清新活跃的课堂气氛,或介绍一些有趣、容易记忆的病理学顺口溜给学生,增强病理学的趣味性。通过这些方法打消学生对病理学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病理学理论教学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学生上课容易走神。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作者在授课过程中穿插难易适当的临床病例的分析,同时有机结合课堂提问;在制作幻灯片时注重文字知识与图片展示相配合,适度使用动画和视频。多媒体如果使用得当,可以画龙点睛、事半功倍。首先,图片的使用便于学生理解文字知识。如,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往往是可以推导的,通过先结合典型图片对疾病的镜下表现进行讲解,再推导肉眼观察时的病理变化,最后将疾病的临床表现一一推演归纳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病理学内容较多,如果制作的幻灯片含较多的文字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幻灯片只列出内容索引,辅以适量的病变典型的图片,而课堂精华部分是教师讲解幻灯时引入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其次,视频的使用便于学生将生硬的概念融入生动形象的记忆中。讲解抽象内容时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动画短片,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而便于理解掌握。如,讲解血栓形成这一抽象过程时,播放正常的血流状态和由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血栓形成的整个过程的动画短片,帮助学生了解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概念,形成形象、生动的记忆。通过这种授课方式,作者观察发现,学生上课时的热情高,注意力集中,课堂上对病理变化的掌握非常好。所以,笔者建议青年教师在授课中适度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依赖幻灯片授课[1],有效保证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对知识点的掌握上。

有调查表明,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只能持续10分钟左右。针对这一特点,作者授课时根据学生听课的情绪,每个章节内容后引入一个与所讲内容相关的临床病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出病理诊断并提出诊断依据。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听课效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结合提问,通过问题式教学法督促学生养成复习、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因材施教

作者授课的对象是临床和护理专业的学生。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均未系统地学习过病理学知识,曾学习过的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大部分已经遗忘,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没有直观的印象,因此在学习相关的病理学知识时就显得力不从心。针对这一特点,作者在备课时,每章内容之前都会加入相关的解剖和组织学的内容,以便适当进行复习。学生反映,经过简单的复习,在学习病理变化的时候有了对比,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讲解泌尿系统疾病时,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以及肾脏的肉眼和显微镜下的正常结构,然后讲解发生各型肾小球肾炎时,肾脏的肉眼和镜下变化。前后进行对比讲解,学生很快就能掌握病变所在。另外,临床和护理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一致,所以制作课件和授课时,应该以各专业采用的教材为依托,适当地增减难度和深度。

四、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2]。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信任度。首先,青年教师应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很多时候。在教学间歇会有学生代家人来询问笔者关于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这时要珍惜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努力解决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对于自己熟悉的问题要详细、耐心地解答,而对于不熟的内容则通过查找资料或咨询专家来给学生一个合适的建议。切不可敷衍了事,随意作答。其次,青年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建立课后辅导答疑平台,既能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并帮助其提高,又能了解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等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品德修养,在日常工作中丰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又时刻结合病理学研究进展,拓宽教学思路。教师应做课堂教学的引领者,不仅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地不断学习,而且勇于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多角度、全方位的讲授病理学知识,在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秀琴,李景田,吴石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82-83,93.

篇5

关键词: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9-0145-02

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也是中医院校的一门主干学科,任务在于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的过程与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阐明疾病的本质。随着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疾病谱的变化,临床医学对于病理学的依赖和需求日益加强,病理断已成为大多数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因此病理学教学尤其是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临床学习效果。[1]但是,传统的实验考试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不利于教师改进自身的实验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实验教学也因此成为了病理学的附属品,而没有真正成为病理教学的重点。[2]因此,笔者针对自身特点进行了病理实验考试改革探索,从而有利于更正确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并推动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促进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

一、当前病理实验考试存在的问题

一是目前的病理实验考试往往都是一个疾病一张切片或一个大体标本,其弊端在于内容分割,前后脱节。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一张切片只能反映出病变过程中的某一个静态阶段,一些学生往往死背几个细胞、几个结构来应付考试,并能获取高分,而对于疾病的整体概念却并不理解。

二是由于现代医疗水平不断进步,病人自身健康意识也不断提高,临床上出现典型病变的片子越来越少,比如大叶性肺炎的红色肝样变期由于抗生素的早期使用,通常都不典型,有时候一张切片上可同时看到多期病变,而目前的实验考试往往都是拿最典型的片子考察学生,其实这都是和临床现状脱节的,不利于学生今后的临床学习和实践。

三是病理切片资源越来越匮乏,很多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在降低,而人体器官组织来源仍然很少,造成一些疾病的典型病理切片极为珍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很多病理切片自身染色的褪色,或因为人为损坏,使之仅能应用于病理实验教学的示教,而考试中的则不再使用,这同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临床工作。

二、病理实验考试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1. 改革现行的病理实验课考试制度

对于一些目前仍在实现病理实验考查的专业逐渐改变为考试形式。考试仍然是目前教学效果测量的主要形式,具有显示、反馈和导向功能,很多学生对实验课很不重视,主要是实验成绩占比较小或仅以考查方式进行,如将其占比提高,并转变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随之提高。

2. 改革现行的病理实验课考试方法

过去的考试都是以一组大体标本或切片为单位,学生随机抽取一组进行考试,而考试所用标本都是在考前复习中让学生反复观看,必然会导致某些学生通过仅仅记住几个细胞或几个结构、而不是通过辨别病变来判断疾病应付考试。可将切片或标本以照片方式保存,并制作相应试题库,随机抽取试题考试,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投机取巧,另一方面可将考试内容细化。比如在切片照片上标出某个部位,由学生加以描述并推测疾病,从而更有利于学生从病变角度来判断疾病,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收集整理疾病相关切片以及大体标本:将现有的所有病理切片及大体标本进行筛选,找出其中病变典型或者具有特征性改变的标本进行归类,另外向兄弟院校借用一些本校缺乏的疾病的病理切片或者标本;

(2)图片采集及照片摄制:通过图片采集系统将病理切片的某些病变部位采集制作成图片形式,大体标本则用相机选取病变部位加以多角度拍摄;

(3)试题库制作:将所有收集整理的切片图片及大体标本照片按照系统分类,并制作相应试题并归集成一个试题库,考试的时候可随机抽取各个系统的试题进行测试。

总之,通过对病理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与探索,使中医院校学生不仅掌握病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还获得独立学习能力,为培养整体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现代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病理实验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配备;教学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in plant pathology

Li Minhui, Xi Pinggen, Zhou Guohui, Pan Ruqian, Liu Qiongguang, Jiang Zid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problem and actuality of the teaching in plant path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authors’ some help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ing and further to enhance the education quality, some practices were explored including set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llocating the teaching team and the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t showed that teaching practice was effective.

Key words: plant pathology; allocating teaching team; teaching practice

植物病理学是我校植物保护学专业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检测方向、微生物工程方向、农学、茶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植物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认识植物病害的重要性,领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如植物病原的种类、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害发生的基本规律、病害流行与防治的基本原理;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诊断田间作物病害并给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农业高产稳产服务。本文针对现阶段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实际困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激发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的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和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1 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多,任务重

植物病理学课程包括理论、实验和实习三个教学环节。对于植物保护专业,该课程分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两门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而对于植物保护方向下的其他专业以及农学类的专业,这门课程近几年都是在一学期完成这三部分的内容,其时间的紧迫性不言而喻。在内容上,植物病理学又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总论部分主要内容有绪论(植物病害的概念和植物病害症状类型)、侵染性植物病害及其病原、寄生性植物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原理,各论部分则包括按照作物种类划分的各种主要病害。而随着学科的发展,在注重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同时,还需增加一些新的知识。无疑,现阶段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也大于过去。因此,要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和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较大。

1.2 教学实践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首先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知识是为了能够指导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植物病害,并帮助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因此要在生产季节适时地安排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实习环节。以往,如果是秋季的课程,等所有课程结束后再开始教学实习的话,已经到了12月底,而此时,即便是在广东这样的南方,田间作物种类少且单调,教学实习的内容也受到限制。因此,适时的教学实践,特别是教学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教学实习基地远离学校本部等一些客观的问题也影响了教学实践的效果。由于广州市的道路规划及学校的再发展,校本部的实习基地面积越来越小,只能在较远的郊区位置再设置教学基地,但无形中也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由于条件所限,实验室基础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如显微镜质量与数量的扩充上都跟不上日益扩大的招生人数;所用的植物病害标本老旧,有的标本已经完全反映不出病害的典型症状,有的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很难找到目标,即使找到也不是典型的形态特征。这些现实困难也是造成教学实践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客观原因。

1.3 部分学生专业思想薄弱,存在得过且过现象

实验课上一些学生有敷衍了事的现象。比如实验课的作业一般都是绘制病原显微特征图,有的学生把它当做是临摹课,从书上照描病原图交差,虽然有些学生的画工很好,但实验课演变为临摹课,这完全背离了实验课的宗旨。其次,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有待提高。这门课程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学生还没有很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还未能很好地掌握。因此,像显微镜观察这样最基本的实验操作也不是很熟悉,每次上课之前都要提醒显微镜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 解决问题的教学探索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集思广益,参考了其他学校的教学经验[1,2],总结经验教训,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针对现阶段的这些实际问题,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探索。具体作法如下:

(1)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通过制订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计划,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成员结构。

(2)配备研究方向齐全的教学团队。针对教学内容多,任务重这一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教学组依附并整合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科的整体优势,将植物病原各个研究方向(真菌、细菌、病毒、线虫)都设有的相关研究室纳入授课主体,各个研究室的教师讲授该课程中与自己研究方向相符的部分内容,将讲授重点内容或重要病害与要求学生自学部分内容相结合,这样不仅实现了发挥多名教师所长、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还在不减少教学学时的情况下保证了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不同授课小组教师之间定期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协调课程进度。此教学模式既注重了同专业不同方向本科生的学习效果,也注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年轻教师更快地成长。

(3)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哲学体系的精髓,也是教学实践中最具威信力的准则之一[4]。对于植物病理学这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来说,合理适时的实践教学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在不减少理论课时的基础上,不疏忽实验及实习环节的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互相配合, 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具体做法是每一单元的理论课完成之后,紧接着就安排相关的实验课,以增强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巩固理论课的知识要点。同时尽量将理论部分的内容,如植物病原学、各类作物病害的内容放在课程的前半段介绍,这样在课程进行中期即11月中上旬就可开展教学实习。利用本校所处华南地区的地域优势,此时田间仍有各种大田作物、果树和蔬菜的栽培,不会对教学实习造成任何影响。这一教学探索不仅使课程安排更加紧凑,而且让学生更及时地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加强实验室的软硬件配备以及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近两年,植物病理系利用学科建设经费添置教学用显微镜。更新实验室的多媒体放映设备,组织教师整理、检查、更新和制作植物病害症状标本和病原玻片标本;并将组织教师整理和制作标本列为一项传统的期末工作,起到了补充实验材料和加强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双重效果。学校农场和位于广州郊区的增城教学实习基地是专门负责全校农科专业教学实习的场所,基本上能够满足本课程所有的教学实习任务需要。同时教学组还与广东省农科院、珠江农场等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外出实习的场地有充分的保障。在课程实习过程中,尽量增加田间病害调查和采集标本的次数,提高学生的兴趣。

(5)充分利用植物病理系的教学资源,辅助学生消化理解理论课的内容。植物病害标本(包括实物标本、瓶浸标本和镜框标本)、植物病原玻片和挂图、田间植物病害症状和病原显微图像的投影以及网上下载的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动画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而在教学实习期间,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例如要掌握显微镜镜检技术、常规植物组织分离与培养技术、病害标本采集与玻片制作技术、病害田间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植物病害的一般诊断技术等。教学实习的时间一般是两周,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实践教学内容,还需理论课教师、实验辅助教师在这段时间内一切以实习为主,全力以赴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这项教学任务,特别是外出采集标本时,要保证至少有3~4名指导教师,以便为学生现场解惑。

为提高学生实验课的学习主动性,避免敷衍了事现象,我们还对课程的评分机制进行了改革。以往,理论课和实验课一起给分,而实习课单独给分,这样无形中使学生不重视实验课。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病原形态的观察上,而不是为了完成课堂作业,我们鼓励学生多看玻片标本,甚至是自己制作标本。同时,实验课实行单独考核,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占实验最终成绩的40%;期末时病原实物鉴定占实验最终成绩的60%,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需重修。向学生提出要求和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起到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更认真对待实验课、不再敷衍了事的作用。

3 实践效果

从2005级本科生开始,我们就逐步开始实施这样的教学方式,至今已经完成了6届本科生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实践证明,对于学生,这套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消化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重点培养了学生植物病理学实践操作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青年教师,在这样的教学团队中,也真正锻炼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也普遍认为经过这样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助于他们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更好地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学到了解决生产中实际出现的植物病害问题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高智谋,陈方新,吴慧平.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5,3:53-54.

[2] 景兰,周洪友,胡俊.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研究及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192-193.

篇7

关键词 病理学 青年教师 主导作用

病理学是医学形态学的主干课程。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因病理学学习枯燥乏味而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这与新时期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任务极不相称,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每一个病理学教师所面临的艰苦任务。尤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日普及的今天,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对于搞好病理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教学特点

对于医学生来说,病理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而且是基础医学各学科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之间的桥梁。在临床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甚至被认为是对某些疾病进行确诊的“金标准”。在医学科学研究上,病理学的形态学研究方法是多学科研究不可缺乏的手段。因此,学好病理学,对于培养合格的跨世纪医学人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病理学是一门侧重于研究人体疾病条件下的形态学改变为主的学科。因此,病理学教学特别注重形象性和实践性。形象性即直观性,教学内容需要借助大量的实物标本、组织学图片等进行教学;实践性即学生需要通过对大量疾病的形态学改变进行直观认识,将理论知识实物化、具体化,从而真正达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常规教学形式包括理论教学、大体标本、组织切片、教学录像、动物实验、组织课堂病理病案讨论、参加医院临床病理讲论、观摩及见习尸体解剖等。

病理学教学现状

从组织病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来看,既注重理论的学习,又紧密结合临床实践,病理学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生动而富有趣味性的。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种种因素,比如教学设备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责任感等影响,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并未体现出其应有的教学效果。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

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日益明显:病理学教学常规包含大课的理论学习和小课的实习,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写出教案,经讲授、板书为主,辅以少量的图片、绘画、动作示范等。尽管过去这一方式为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急需,但随着经济改革和时代进步,其弊病也日益明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智力的正常发展,尤其在创造性、主动性方面更为明显,这与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目标极不相称。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式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围绕这一教学思想,教师们开始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目前尚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先进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正逐步或已经向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发展,从而使病理学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这些技术的运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比如多数教师尽管使用了计算机,但内容只是书本的再现;某些教师甚至不备课,照着投影念一遍,从而滋长了某些教师的惰性。这些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病理学教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这些高新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与摸索。

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授课学时越来越少,而医学院校的招生人数却在逐年递增。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成为病理学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挑战。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与教学的矛盾也令人担忧:教学活动的枯燥,教学收入的低廉,造成部分教师人在学校,心系市场。如何认识教师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充分民发挥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于真正搞好教学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病理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活动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必须紧围绕这一教学目的进行。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的逐步实施,教师必须迅速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要求。尽管计算机已不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相当有限,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的使用,这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保证。以多媒体网络教学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方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逐渐确立了今后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多媒体网络教学使教师能集中精力对知识进行分析和阐述,思想清晰、连贯;而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讲、思考和记忆,不再疲于记笔记,从而优化了讲授和学习两个过程。但如何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一技术,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高效性仍是现在教学的一大难点。计算机在病理学教学的运用彻底改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将大量的病理学图片、病例带进了课堂,并以其图文并茂、声光、动画等效果大大促进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应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既要有书本知识的精华,又要有相关知识的延伸;即要有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动态、趋势,又要提供相应知识的文献来源,以供学生课后查阅。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教学系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自我学习,即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把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中,从而不断拓展知识面。

篇8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教学 改革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改变为主的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学实践性较强,为满足新世纪国家对“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对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进行了一些改革,具体如下: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大体标本的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切片的镜下观察来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病变的特点,使理论课上所讲授的内容通过实验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但这种实验教学手段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缺陷,如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标本的熟练程度较低,因此不易找到的观察位置,且耗时较多,极大地限制了实验课的教学容量;同时实验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逐个在镜下进行指点,在解决同一个问题上常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体标本的示教更是如此,每个带教教师每次只能带几个学生,同一标本需讲解很多次,且由于光线和观察角度的差异,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为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实验效率,我们把多媒体手段引入实验教学。课前教研室组织教师精心编排实验课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课件中的图片主要来源于学生实验用标本和一些教研室在科研、对外服务、交流中获得的特殊标本。我们利用数码相机和病理图象分析系统拍摄了病理标本大体的形态结构,以及显微镜下从低倍到高倍、不同视野下的高清晰图片,并编辑成多媒体课件。通过这些图片的展示和讲解,学生可以很快了解当次实验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快捷、准确地在显微镜中找到相应的结构,便于学生对照观察和记忆,极大地提高了实验效果。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一些少见的人体病理标本图片,编入实验课件展示给学生,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个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刻意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1.要求学生动手绘制病理图片。绘图记忆是形态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亲手绘制病理图片,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可轻视的实验方法之一。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病理切片,然后对照镜下病变的组织器官结构绘制图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增加实践性、综合性实验项目。传统的病理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项目,学生对照课本上的描述观察病理标本。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增设了实践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如“高脂血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亲手设计实验,建立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动物解剖后再制备大中型动脉粥样硬化的大体及切片标本,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并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不但动脑而且动手,一步一步地精心操作,边干边摸索,总结失败原因和成功的经验,对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的病因及发生机制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实践性、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病理学理论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帮助他们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质的飞跃;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还了解了一些病理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为日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定时开放实验室

因实验室平时利用率较高,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开放主要安排在周末,提供给学生的除了病理学的大体标本和切片,还有正常组织学的切片。通过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所需观察的内容,一方面弥补了实验课时的不足,另一方面结合组织学切片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医学形态学课程的理论知识。

四、增加临床病例讨论

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诊断疾病的能力,是病理学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每个章节我们精选一个来源于临床实际和尸检的病例,在实验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复习理论内容、查找资料、相互讨论。然后每次实验课我们利用一节课左右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讨论意见,指导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总结并以各个病例为切入点,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并在讨论中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临床病例讨论,锻炼了学生归纳、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今后他们自行获取及更新知识,探索新事物,培养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五、加强实验考核

通过对实验内容进行考核,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认真、积极和主动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实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30%,其中实验考试占20%,实验报告占5%,课堂讨论提问等占5%。实验考试主要通过观察显微镜下切片、看多媒体图片和辨别大体标本等多种形式,力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由于合理利用了考试制度的导向作用,学生们更加重视实验课,实验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实验教学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一环,有着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对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后,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将不断完善和补充改革内容,使我们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篇9

1.1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所以多媒体课件不应该是简单的教学素材的电子化。教师在制作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多媒体的时候,应该在对教材完全吃透理解的基础上,针对每一次的实验课程特点来制作和设计,以使多媒体课件更家符合试验课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插入大量的图片、声音、文本及图画,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多媒体课件不宜制作的过于繁芜复杂,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1.2丰富教学素材

口腔组织病理学一门形态科学,在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要涉及到大量的病理学图片和组织学图片。当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口腔组织病理学的试验教学中以后,大大的扩展了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素材来源。显微镜下图片可以通过相机的方式转变为多媒体课件的素材;互联网上提供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的图片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各个组织之间的结构关系,利用这些素材可以制作出更加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解决了教材中组织图片不多不清晰的问题。

2.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2.1有利于知识的学习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有视觉和听觉。其中视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82%,听觉获得的知识占人获得知识的12%,两者占人获得知识的94%。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既可以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也可以通过听觉获得知识。通过这种多感官方式获得的知识量,是老师单一讲课所无法比拟的。

2.2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多媒体课件以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3.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上要让学生多看多练

篇10

[关键词]教学方法 口腔组织病理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44-02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专业的基础课,是其他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石。它以形态学为基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它是联系医学基础和口腔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学习,可以从病理的实质变化去解释临床上出现的表面现象,并为口腔临床的正确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打下坚实基础和提供科学依据。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后续口腔临床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探索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质量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有效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使这门学科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叙述如下。

一、启发式教学法

对于概念性较强的理论部分及难点,我们以LBL教学法为主,以保持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LBL教学法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具有准确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在LBL教学中我们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古老而长青的教学指导思想,它起源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现代教学论中的启发式教学,其特点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1]启发式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但其中心思想都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是我们的目的。如在讲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各章节中我们重点强调牙体硬组织与软组织牙髓的关系,牙周膜的分布特点,牙髓和牙周膜神经的特点等,然后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牙髓病与根尖周炎的关系及疼痛特点等。同时也为后期讲解牙体,牙周疾病留下思考。启发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加深巩固现学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中。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枯燥和乏味的现状,授课时图文并茂,不但能便于学生的理解,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的教学目地。特别是多媒体在形态特征描述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口腔组织病理教学中有许多正常和病理的组织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更加准确和快捷地获得所需知识的直观感受,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是,随着多媒体教学在教学领域的普遍应用,它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逐渐显现出来。如多媒体教学授课容量大,授课速度快,学生往往只是机械地听讲,不容易记笔记[2],使学生思维跟不上教师讲课进度,造成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重点和难点不易把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相对减少,课堂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其次学生长时间观看屏幕,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授课思路展开受到一定限制,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教师个人魅力的展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二者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多媒体课件组织图片真实、直观,而板书、线条图清晰,板书构图示教演绎更具感知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相结合,能使学生思路更清晰,更容易理解。对某些重点内容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适当的采用板书文字、图表和简图插入进行强调,边叙边写,边讲边绘,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学生的目光被转移到了黑板和教师的身上,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同时也消除了视觉疲劳。板书插入无形中也有效地控制了授课的节奏,给学生留出了消化和吸收知识的时间。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法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效果,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三、PBL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在一些章节中采用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3]与传统教学法比较,PBL教学法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查找本人所需的信息,提高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2.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学习需求来驱动;3.有利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技能;4.加强了各学科间的联系,同时避免了学科间不必要的重复,有利于学生将不同学科的信息整合在一起;5.密切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关系,培养了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4]如在牙体病、牙周疾病各章节中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和牙周炎都是一些常见病,有些疾病同学亲身经历过或听说过,吃糖与龋齿的关系多数同学知道,细菌的生物特性在微生物学里已学过,牙髓病、根尖周病和牙周炎病理学上都是炎症表现,病理学都已上过,龋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是病变的连续发展过程,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结局。根据教学内容我们设计出适合学生自学研究,同时又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体系,教师作为主持人引导学生提出探讨的线索,逐步引导学生深入问题中,扩展学生已有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围绕问题找资料,进行问题讨论、思维、推理、分析和总结。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准备和发言,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对学生分歧较大的问题,给予相关的提示和指导,但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探讨和解决。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参与讨论,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了学生自发求知、自觉探索的学习理念。通过讨论使学生把各学科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通过PBL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从单向思维方式转为多向思维方式,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了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加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又避免教师上课内容的重复讲述。

四、实践教学法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涉及大量的组织学和病理学图片,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验课的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真正理解书本上对组织结构、形态变化的抽象描述。口腔组织病理学的实验课主要是看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看切片。显微镜下看切片是难点,尤其是病理切片,学生反应像看地图,里面山山水水,看不懂,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病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上采取了将多媒体教学与看组织病理片相结合,病例分析与看组织病理片相结合,看组织病理片与绘图相结合,正常组织形态与病理状态下的组织形态相对照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在实验课引导学生看片,不仅要认识是“是什么组织或病理改变”,更要知道 “为什么”和“结局”。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前后所学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利用短学期实训课让学生制作正常和龋齿的牙齿磨片,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了解牙齿的硬度,又可以观察正常牙齿的形态,以及龋齿的硬度和形态改变,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牙片很期待,所以在显微镜下看片也会格外认真。

五、结论

长期以来,在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多两难”,即学习内容多,抽象概念及形态描述多,理论知识记忆难,显微病理形态掌握难。[5]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怎样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质量。针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理论抽象难懂,微观形态、结构变化多样的特点,我们将多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章节中灵活运用,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启发引导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懂,易记,易掌握。同时,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可以启迪学生的多向观察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具备有效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 注 释 ]

[1] 武向梅.启发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3):169.

[2] 周静萍,王南.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质量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1(2):317-319.

[3] 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