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科技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服务科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成都市“十二五”规划中,依靠科技创新来把成都市建成“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已提上议事日程。加快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已是未来成都的发展方向。加快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是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全市今后科技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这一建设必将要求推动科技与金融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当前,成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既需要系统总结多年来在实践中已经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也要加强跨部门的协作,在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积极探索。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国外的科技创新得到金融的大力支持。国外金融业发达,有完整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它们的风险投资经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做法对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有一些参考价值。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此也有了初步研究。从国内理论界来看,江世银(2005)也进行了存在风险条件下的资本市场投资预期收益模型研究,获得了一些初步认识;王磊、王淼(2009)进行了高新区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张云(2011)进行了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研究;郭庆平(2011)提出了金融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研究对策建议。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很值得参考借鉴这些研究成果,但必须要在创新性和可操作性上深入研究、实现突破。从实践来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不是一个新问题,国内外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比如,符合科技企业创新特点的信贷模式相继涌现,服务于科技企业创新的各种金融机构方兴未艾。特别是诸如一大批适合科技企业创新特点的股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金融产品创新相继出现。可以说,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这些对于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京、广东、江西和四川都进行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北京市科委通过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借助金融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以满足企业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使资金要素在北京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广东在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科技信贷结合、科技金融与科技资本市场结合等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和创新,省科技厅分别与珠海、中山、东莞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科技金融综合试点市项目合同书,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道路。江西通过的《关于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意见》就加强科技金融结合,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措施。四川也在不断地进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成都市进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可以参考这些做法,如广东大力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新机制,北京市从多方面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联姻等,但成都市不可照搬。这需要各界共同研究并提出很有针对性的、可供操作性的对策。
三、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历程
近年来,根据科技和金融发展基础,成都市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作为推动科技发展的主要抓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成都高新区在科技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四川仍至西部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国内,成都市从理论上率先提出了具有创新探索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从实践方面来看,成都市不仅初步搭建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而且不断健全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和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一)初步构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成都市积极探索各区域的金融资源共享模式,旨在提升各区域企业在担保贷款、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方面利用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能力。可以说,成都市初步构建了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例如2010年3月,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县区签署了合作共建的框架协议,如《关于彭州工业开发区合作共建的框架协议》、《成都高新区—郫县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等。事实上,这些协议就是在为科技创新而构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成都高新区与彭州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成都现代工业港管委会签署的《推进区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彭州市和郫县作为金融服务的拓展试点区域,以推进双方金融服务体系合作的方式来促进科技创新。成都市还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转移服务公司构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2011年,成都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增设了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首期投入2亿元,今后逐年增加。成都市还成立了成都技术转移服务(集团)公司,构建涵盖技术成果转化全过程的“发现、筛选、撮合、投入”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并提供项目中介和投融资等综合配套服务。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创新企业创业投资体系
成都市设立了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为创业投资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成都市还率先在国内设立了创业投资风险补助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的股权资金支持力度,改变了政府单一的投入格局,推动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创业投融资新格局。作为成都高新区的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成都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还与四川鑫和实业有限公司等签署了《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一框架协议,成都市充分发挥了高新科技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融资担保和市场化运作优势,通过对园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担保融资,大大促进了中小创新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使中小创新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中小创新企业创业投资体系的完善带动了成都市各市县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三)不断完善中小创新企业的梯形融资体系
自2005年以来,成都市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科技金融体系建设。针对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所对应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融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纽带功能,初步构建了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组成的梯形融资体系。成都市不仅整合了以成都银行科技支行为代表的科技银行资源,而且也实现了它与兴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对接。2009年,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成功首发。到2011年底,成都高新区不仅协助1600多家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上百亿元,而且还帮助上百家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贷款30多亿元。获得了融资和风险投资贷款的中小创新企业因此加快了创新步伐。此外,成都市还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设立了15亿元的政府引导基金,帮助96家企业完成股改。其中,已有23家科技型创新企业成功发行上市,约占成都市上市企业的一半。与此同时,成都市还依托高新区全资公司——高投集团,对30个初创期项目进行创业投资3亿元,对15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进行产业投资54.5亿元。梯形融资体系较好地解决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问题。
(四)着力打造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成都市非常重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全力打造的西部一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集政策、产品、中介和信息服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于一体,为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针对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和条件,成都市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发挥科技综合服务优势,努力整合银行、担保、保险和创投等资源。通过搭建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多层次的科技银行体系、科技担保体系、科技保险体系、科技创投体系。通过集合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和集成创新金融产品,为成都市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提供了一站式、个性化的融资服务。作为成都高新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盈创动力”在金融服务企业、金融服务产业、金融服务发展方式的各个环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成都高新区打造的“盈创动力”一站式投融资服务平台,与200余家投融资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引60余家专业机构入驻,注册资本超过15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30亿元,完成了上百个投融资项目的成功对接,成为国内领先的科技金融应用示范基地。成都市科技金融的服务机制、服务体系特别是服务平台方面的积极创新是一种较好的探索。(五)建立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了建立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支持为辅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成都市加大了财政投入,有效引导了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成都市设立了创新创业种子基金,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为了打造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等产业载体而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成都高新区通过制定出台金融产业优惠政策以此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强化金融服务平台职能和金融服务体系功能,建立了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它为扶持全市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发展、推动成都市自主创新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总之,成都市的科技金融创新实践和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创业和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的发展,对其他地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具有较大的示范效应。
四、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成都市加大了科技、金融改革力度,在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如组建了成都科技银行,建立了成都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了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创业投资等。可以说,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科技金融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二者结合的体制机制亟待创新,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尚需完善等。目前,成都市所引进的股权投资基金的资金总规模还不大,专利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步伐缓慢,适应科技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直接融资渠道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
(一)缺乏多元化的资本参与体系
由于科技创新的投入大,仅靠单一的投资主体和渠道是难以解决的。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的投入风险较大,政府由于支出有限不能加大投入,各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信贷投入积极性不高。国有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的比例较低,特别是上市融资的企业较少,民间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缺乏有效的收益风险机制
科技创新既有机遇也有风险,特别是企业的科技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迄今为止,成都市还没有找到解决这种创新不确定性与金融安全性之间矛盾的有效办法。如何让金融资本分散企业创新的风险和分享创新成果还需要建立相配套的收益风险机制。成都市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仅缺乏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持体系,而且也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和良好的服务环境。正是如此,目前由于各种金融资本还难以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所以大量科技创新企业没有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而缺少创新的积极性。如果有了这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特别是收益风险机制,成都市的科技创新必将获得更大发展。
(三)缺乏高效的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由于科技创新和为科技创新服务的融资都是较为高深的经济管理活动,所以就需要具备这些知识和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复合人才。对于地处内陆的成都市来说,许多科技领域的经营管理者不懂金融语言,而金融领域的经营管理者又不懂科技创新,他们没有很好地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各自在自我的系统中运行。目前成都市十分缺乏科技金融服务人才,更没有形成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四)缺乏全面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投资者创办科技创新企业的流程不熟悉,对相关政策掌握不够,科技创新创业企业不知申办各类金融服务的条件、类型、内容和承办的机构,缺乏科技金融企业的跟踪服务,也没有相应的信用体系和中介服务机构,这些都制约了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正是缺乏多元化的资本参与体系,缺乏有效的收益风险机制,缺乏高效的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缺乏全面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尚处于建立和完善中。如果从现在起就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那么成都市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和自主创新必将获得飞跃发展。
五、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下一步,成都市如何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和更好地利用科技产业园区等重要平台,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如何有效整合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发展的产业、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资源,切实解决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融资难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建立吸引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
第一,积极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开拓科技金融服务公司化发展新路。成都市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潜力,有计划地推动成长性好的企业获得国有资本的支持是促进成都市科技创新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第二,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成长期科技企业实现向成熟期顺利过渡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务。拓展以股权投资为基础的债权融资渠道,有计划地推进成都市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企业到国内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推动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及高增长的科技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政府尽量为它们多融资搞好服务。第三,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投入,努力推进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政府既要引导各类股权投资、科技小额贷款、银行、保险、信托和科技担保等机构的广泛合作,又要鼓励并支持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创司、科技金融服务公司等开展“投贷联动”、“投贷保联动”、“保投联动”等创新服务。第四,积极扶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型企业投入。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引导私募股权基金规范发展,制定和实施鼓励风险资本直接投资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政策。通过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提高而努力把成都市建设成为创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的重要集聚区。有了各类资本广泛参与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成都市的自主创新就会获得较快发展。总之,通过完善各项融资服务体系,包括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和搭建企业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创新企业获得多样化的资金提供金融支持。
(二)加快完善科技金融配套政策体系
第一,建立政府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协商决策机制统筹协调科技金融资源,优选优育科技企业资源,政府重点围绕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目标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府考核评价和政策支持引导,奖励科技金融创新企业,补偿科技金融创新企业的信贷风险。建议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负责对高新科技企业提供直接性资金投入、财政性资金补贴、政策性风险担保、优惠税收政策等科技金融辅助工作。第二,发挥财税对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继续加强财税部门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税优惠政策的作用。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研究制定贷款贴息办法,设立成都市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对处于探索阶段的科技信贷银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直接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的财税政策扶持。建议制订《鼓励科技金融发展的奖励政策》,重点对新设立的科技贷款机构给予重奖;对新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给予一定奖励;对创投企业投资于中小科技企业项目给予适当奖励。第三,完善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新增科技贷款风险补贴比例。建议制订《开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的有关政策》,对成都市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放小额科技贷款的各类金融机构和组织,按照其经认定的信贷投放损失额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大力支持和积极指导服务于科技创新的金融机构依法及时核销科技创新类贷款损失。第四,成立专门为科技创新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建议市政府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局,提供担保贷款,直接贷款,协调贷款,解决科技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难的困难。适当放宽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条件并不断提高其补贴比例,鼓励和吸引更多的科技创新企业参保投保。第五,创造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的良好环境。强化创投项目的专业评审,控制投资额度。信贷投放要更多依托投资机构的风险评估体系,在股权投资的基础上跟进;要强化信用体系的应用,培育良好的科技金融发展环境。
(三)建立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
成都市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体系既要培养又要引进。第一,加快培养成都市急需的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增加财政投入,加大与人才培训机构合作,对经认可的股权投资人才培训机构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努力造就一批科技金融服务人才。成都市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尽快培养相关的科技金融服务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切实加强各商业银行专业化科技信贷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既熟悉科技创新又懂信贷管理和服务的人才。中小科技企业成立高端的金融专家顾问组,培养这方面的经营管理者,开拓投资者眼界。第二,大大引进成都市急需的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在积极落实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科技金融服务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特别是股权投资领域的管理人才,着力壮大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和投资管理队伍。
篇2
Abstract: High-tech SMEs is an important force in China's economic system reform, but the high risk and asset-light features make the most of such enterprises exist the "financing bottleneck" problem.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inancing status of high-tech SME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isting service platform.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imperfect construction of existing service platform are the key reasons lead to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then,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finance service platform, analysises the reasons of its small volume, low degree of platform us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Finally, based on the openness and ease-of-use design concept, a full-life-cycle functional structure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core of "own repository & vertical search".
关键词: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结构;全生命周期;垂直搜索
Key word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finance;service platform;functional structure;full life cycle;vertical search
中图分类号:F832;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004-03
0 引言
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是网络时代为科技金融提供线上服务的平台工具,是通过有效聚集、整合、优化各类科技金融资源来满足平台使用各方的信息共享、资源对接需求的载体。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作为科技金融信息的集散地,可以提供从项目申请直至最后签约的全流程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投资各方提供了一个涵盖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的对接渠道,能够有效克服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成果转化率和对接成功率,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不仅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起到服务和导向作用,而且也能对完善技术贸易市场机制,推动技术市场的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模小,类型单一,能够提供的服务品种少,服务质量低,科学、高效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缺乏,特别是能够实现科技金融在线“一站式服务”的中介平台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普遍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功能架构不完善的问题,使得信息不能有效沟通与对接,导致平台的交易量小、工作效率相对比较低下。
从1993年深圳市科技局提出“科技金融携手合作扶持高新技术发展”,首次正式运用“科技金融”概念以来,国内对于科技金融的研究日益升温[2]。以“科技金融”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出40多万篇相关文献,内容涉及科技金融概念阐述、制度安排、发展机制、实证研究等方方面面,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作为科技金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畅通渠道,对应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研究则显得相对空白[1-6]。以“科技金融”和“平台”同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仅能检索出100多篇文献,而且绝大部分是研究平台架构和数据库建设等底层设计的,极少有涉及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功能结构研究,偶有涉及也只是提到了部分功能,而未就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探讨。如谢文静(2011)[7]在《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创新》中研究了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服务子系统的既有功能和功能创新,但只是涉及到了科技金融相关的部分功能,并不全面。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系统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结构框架,为后期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基础。
1 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各省(市、区)提供科技金融服务的典型平台主要有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国科技金融网、北京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其他诸如团贷网、众贷网、红岭创投、合力投资等只提供科技金融某一细分产品服务或是只提供信息服务而没有相应在线申报平台的不纳入典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范畴。
分析这些典型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主要共性问题:
①提供的金融产品的品种不全。如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只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而忽略了科技金融领域中其他组成部分,如“风险投资”、“私募”、“债权投资”等。
②在各平台现有的金融产品中资源的覆盖面很小,只依靠于自身积累的资源,而没有积极向外扩展,且地域性很强。如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中的科技项目只包括“省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创新资金项目”和“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局限于江苏省内和国家级的项目,而并未兼顾到其他省市的项目;而且不提供科技项目的主动申报,不能满足更多中小企业的项目申报需求。
③大部分平台只提供供需信息,流程覆盖面比较窄,很少有从信息、供求双方接洽、调查、合约签订的全流程服务,尤其在合约签订后的后续服务、多方协调等方面更是缺乏。如江苏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只了相关供求信息,而没有提供后续的服务,平台的功能只限于信息和查找,缺乏一站式的管理。
④大部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都没有考虑到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资金需求结构有着很大区别,如风险投资比较适用于企业的种子期和初创期,而在企业的成熟期比较适用主板市场或二板市场融资。现有科技金融平台并未对融资产品进行细致划分,导致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中小企业难以找到适合的融资产品。如中国科技金融网在项目仓库中按照“投资期限”、“投资金额”、“投资收益”对投资产品进行了分类,而未区分资金来源,导致融资企业需花费较多的洽谈成本才能找到合适的融资产品。
⑤几乎所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都未设计出清晰的商业模式,运营成本主要来自政府补贴,不具有自我生存能力。
2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的思路
综合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提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提升:
①结合科技金融理论,考虑多种融资方式,对融资产品进行细分,其中内源融资属于企业自有资金融资,不在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考虑范畴;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中的多层级资本市场融资国家已经有相应比较成熟的规章制度,因此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只提供相关知识,而并不作为中介平台参与。因此,平台应主要服务于直接融资中的风险投资和包括政策性融资、商业性融资、融资租赁和民间融资在内的间接融资。具体划分如图1所示。
②确保平台的开放性与易用性,获取更多资源,提高科技项目与融资产品的匹配率。现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基本都是封闭式的,只能提供平台自有信息,而不能搜索到其他平台的信息。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建成近百个带有科技金融服务功能的平台,均为独立运作,每一家的信息量都不大,但平台布局和结构不一,用户很难一一注册并适应每一家平台,因此现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很多平台的信息更新还停留在几个月之前。通过确保平台的开放性和易用性,一方面可以丰富平台的自有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运用垂直搜索技术[9-11]集成其他省(市、区)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信息,增强用户体验,提高平台使用率,实现良性循环。
③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实现从项目申请直至最后签约、签约后跟踪的全流程服务,增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作为第三方中介在项目接洽和开展过程中协调作用,实现服务平台的增值作用。
④改进平台的信息搜索功能,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融资产品的推荐与匹配,防止双方的盲目寻找,减少接洽成本。
⑤考虑集成的概念。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对科技金融方面有所需求的同时可能还有技术转移或技术交易等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集成多种服务,为企业提供“一揽子”中介服务;即便企业只对科技金融有所需求,在项目申报和后期审核过程中也需要集成其他系统的信息,避免重复验证,增加时间成本。
3 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优化
根据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流程,对服务平台功能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对接服务、合同管理、项目执行、后评估及其他服务六大功能模块。其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3.1 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为会员提供注册和需求服务。其中会员又可分为投资方、融资方和中介机构。系统提供类别选择,但不划分独立子系统分别管理。首先由会员提供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给平台,通过平台确认无误后进行基本信息填写完成注册。经过注册的会员,可提交需求信息进行需求,但为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需在需求提交的同时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等证明文件。同时,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不同融资需求,我们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所处阶段的不同进行细分;将投资方的投资资金按照风险投资、私募等来源不同进行细分,争取做到多维度的精确匹配,降低搜索成本。
3.2 对接服务 对接服务是指由投资方、融资方或平台三者任意一方发起的信息查找对接服务,一方在平台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若有符合条件的项目则通过平系另一方,并进行双方洽谈,对接服务发起的业务流程以双方或三方签订合同为终结。对接服务是整个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核心板块,是平台使用者真正进行沟通、实现交易的关键步骤。
对接服务可细分为对接服务(一级交易)――投资方发起、对接服务(一级交易)――融资方发起、对接服务(一级交易)――平台发起和对接服务(二级交易)――投资方发起四部分。
一级交易是指项目的发行过程,涉及项目从发起到完结的全过程,起到的是科技项目与金融资产的对接作用;二级交易是指金融资产的转让,二级交易的实施能够使资金真正融通起来。对接服务无论是哪一方发起都会涉及信息检索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项目匹配,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将充分发挥开放性和易用性特质,在建立自有信息系统的同时提供垂直搜索功能[9-11]。用户的信息检索首先将在平台自有信息系统中完成,若不符合要求将通过垂直搜索集成其他平台信息,提高用户的检索匹配度。
3.3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系统提供半自动化服务,包括线下合同签订、线上合同更新和抵押质押物管理三部分,需线上和线下配合完成。其中合同的洽谈与签约过程主要由平台工作人员配合交易各方在线下完成;而线上合同更新则是对合同进度的线上跟踪服务,主要通过计算机系统完成;抵押质押物管理是指对交易过程涉及的抵押物与质押物进行查询、跟踪的过程。
3.4 项目执行管理 项目执行管理系统包括常态化跟踪和冲突解决两部分,常态化跟踪是指平台对于合作项目的日常跟踪调查,冲突解决是指平台作为中介协助解决合作各方存在的冲突问题。常态化跟踪由平台定期发起,需合作各方定期上报项目进展与相关材料,平台工作人员负责维护与审核。冲突解决由合作方不定期发起,主要发生在项目合作出现问题时,由合作各方沟通解决,平台工作人员提供相应协助。
3.5 后评估流程 后评估发起于合作的结束阶段,主要包括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评估;对投资方、融资方、中介机构的评估;以及平台的自评估。评估结果以评估报告的形式给出。对合作各方的评估主要包括对各方的诚信度、配合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后续合作提供依据。平台的自评估能够分析整个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平台的后续运营提供支持。评估结果将存入平台数据库,供后期项目开展参考。
3.6 其他服务 除了针对科技金融全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外,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还将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具体包括会员服务、信息资讯、成功案例和内参报告等。会员服务板块将为平台用户提供入会指引和平台介绍等帮助信息;信息资讯则主要有关科技金融的媒体报道、政策法规等资讯信息;成功案例提供平台过去的项目对接成功案例;内参报告是对平台累积的信息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的研究报告,能够为平台用户提供投资方向、行业现状等指导意见。
4 结论
本文首先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实施完善、运行良好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能够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投资各方提供有效的对接渠道,克服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对称,提高成果转化率和对接成功率,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最后基于平台开放性和易用性的设计理念,建立了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自有信息库+垂直搜索”为核心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结构框架。
该平台拟采用的盈利模式为广告位收入以及自有信息库项目的佣金收入和垂直搜索项目的精准营销点击费,但由于国内现有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大都为公益性免费网站,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而垂直搜索功能又较少应用于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改变平台用户的消费观念,平台实现收支平衡直至盈利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的后续研究方向将是对科技金融平台盈利能力的持续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2005.
[2]王晓莉.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10.
[3]杨刚.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机制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4]周运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和股权再融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5]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11,19(3):134-140.
[6]王海,叶元煦.科技金融结合效益的评价研究[J].管理科学, 2003,16(2):67-72.
[7]谢文静.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创新[D].东华大学, 2012.
[8]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9.
[9]肖冬梅.垂直搜索引擎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3,2:87-89.
篇3
一、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信用评级和落实担保较困难,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主要是指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成长性好,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内,或在高新区外但经过省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的,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和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从事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依据中国农业银行与科学技术部全面业务合作协议的总体安排,双方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和服务的对象,以双方高层领导为核心,建立科技与金融全面业务合作推进委员会,负责双方合作业务的决策和协调,并成立专门的推进小组,切实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担负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科技成果商品化及产业化较成熟的中小企业,各级科技部门要积极予以政策上的倾斜和引导,促其尽快实现向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转变;各级农业银行要积极予以信贷扶持,为其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二、建立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项目运作和政策体系
不断加强农业银行与科技部的密切合作,按年度制定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计划。双方每年第四季度共同组织安排下一年度的项目计划,根据计划筛选、确定下一年度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目标范围。各地科技部门和当地农业银行也可以因地制宜制定计划,确定支持范围。各级科技部门、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要与当地农行主动联系,密切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说明活动,将本地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信用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向当地农行推荐,并协助农行对项目的技术情况进行评估和跟踪。在项目筛选过程中,银行要充分听取科技部门对企业的资信状况、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意见,必要时聘请科技部门和中介评估机构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咨询小组,界定中小企业的科技含量、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从中确定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目标范围。
农业银行将进一步研究改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标准。
农业银行可适度下放中小企业短期信用审批权限。对经济发达、信用环境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对集中、信用担保体系比较完善的地区,经总行批准,可实行区域化的信贷政策,适当简化审批程序。对符合条件的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采取公开统一授信和可循环使用信用等方式;对符合条件、时效要求高的信用业务,可采用特别授信和特事特办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经有权审批行批准可以发放信用贷款。
对经各省科技部门认定,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前景广阔、信用记录良好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科技部门要努力给予贷款贴息等有效方式的支持;同时,对满足农业银行规定的,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业务时,可以根据农业银行相关规定适当减免保证金;在办理贷款业务时,可在人民银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下浮。
三、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各级农业银行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同时,要积极与各地高新区和科技园区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为其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各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要积极与地方农行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支持农业银行在园区内设立支行,双方共同为园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服务。
要开发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根据其需求,为其提供本外币存款、贷款、结算、结售汇、银行卡、保险、融资顾问等各项服务。
创新担保方式,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对提供贷款担保存在困难的中小企业,可以由借款人提供符合担保规定的企业有效资产、个人财产以及保证担保组合,采取抵押、质押、保证的组合担保方式,尽量满足其贷款需求。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省级以上科技部门确认其技术专属权的,报经人民银行同意后,可以试办专利权质押贷款等新业务。
继续实施农业银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贷、保、贴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动员适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基金贴息和银行贷款支持。
四、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效率
各级农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从客户申请到受理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贷款答复一般不得超过14个工作日。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额度较小、资金使用频繁等特点,为提高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对区域经济和信用环境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较为集中、不良贷款比率低于10%的二级分行,经总行批准后,对AA级以上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业务可以采取有权审批行贷审会审议、行长审批确定其年度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和担保方式,在授信额度和授信期限内发放短期贷款,可由经营行按照客户部门调查、信贷部门审查、行长审批的流程办理。
各级科技部门要积极会同各级农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融资服务,缩短项目申请、技术评审、整理汇总推荐等中间过程,并及时将科技部门重点支持的好企业、好项目向农业银行推荐。
五、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各级农业银行和各级科技部门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切实防范信贷风险。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不予贷款支持。要防止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和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现象。
要避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盲目扶持。信贷扶持的对象,一定要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具有较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前景。对于缺乏市场前景、效益不佳、信用不良的企业,即使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也不应予以扶持。
篇4
科技部将涉及创业投资、银行、资本市场、保险机构、债券等利用全社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工作统筹为科技金融工作。金融科技现有的各种形式包括:创业投资、银行科技贷款、农业科技小额贷款、科技担保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育、科技保险、科技债券发行等,以及金融与财政结合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贴息贷款”、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对非正式金融的带动方式。它从多个侧面诠释了技术创新与金融深化之间的相互支撑和促进作用。
然而,现有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更多地局限于传统而单一的贷款,且对科技企业的创业贷款供给规模并不大。我国创业投资增长迅速,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创业投资接受国,但与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仍相距甚远。创业投资的财政引导资金施行顺利,所设计的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和投资保障机制合理,但对民间资金的吸引不够。科技保险在试点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保费收入和风险保额都达到一定规模,但其产品种类较少、辐射面较窄,不能满足科技创新产业的高风险要求。资本市场“新三板”试点有一定成效,中关村科技园区已有39家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交易,但全国其他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力度不够,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有限。
因此,构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是解决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匮乏、根本扭转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金融深化、金融创新,专门针对科技人才的创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设计适宜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不仅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也为金融深化的理论演进和实践运行提供了范本。
二、文献综述: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有文献对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著述较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科技金融理念的阐释,建立信用担保、服务平台;以知识产权等作为质押物进行融资;建立科技银行;金融企业集群化发展;建立创业投资的引导资金;以及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
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是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的一种重要形式,对科技企业及银行、担保、保险、创投等进行资源整合,初步构建一个集政策、产品、中介、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基于联合信用担保的商业模式(朱瑞博;华斌,2010)。以知识产权为质押载体,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构建市场化的可推广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周丽,2009)。
建立科技银行,是将中小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融合的一种路径,美国硅谷银行是一家为科技、私人权益机构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各阶段全面金融服务的银行,它在经营战略、盈利模式、风险控制、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关系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对如何拓宽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都有借鉴作用(武岩;幕丽杰,2009)。中国首批科技银行于2009年1月10日在成都正式亮相,银监会先后批准成都银行高新支行、中国建行成都高新支行为首批科技银行,并将这种模式复制到北京中关村和上海浦东(乐隐,2009)。
以中小企业集群为外在形态的产业集聚也会通过影响金融发展环境和推进金融业集成创新从而优化金融生态,中小企业的集聚生存优化金融环境,当集群达到一定规模,产业内的高生产率与创新能力实现(杨京星;张荣刚,2006)。而金融企业集群是复合型金融产品生产与交易的中间网络组织,它的资产专用性、企业能力、不确定性以及交易频率决定了金融企业集群的效率边界,具有区域金融创新优势、金融风险缓释优势及生产经营效率优势(连建辉;孙焕民;钟惠波,2005)。
“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是针对科技型企业的初创发展阶段,设立的由政府出资引导民间资金广泛参与的一种融资方式(Chen,2010)。相比于北美和欧洲,中国的初创引导项目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Xu,2009)。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更进一步健全,才能形成健康的风险资本市场(Dauterive and Fork,2004;Pukthuanthong and Walker,2007)。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作用明显,但我国风险投资机制缺乏有利的制度安排(戴志敏,2002;李心愉,1999;李永周,2004);在美国1983-1992年期间,风险投资对产业创新的贡献率达8%(Kortum and Lerner,2001),风险投资的高回报总是与发达的股票市场相伴随,快速的资金周转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创新(Giudice and Roosenboom,2004)。同时也设立了完善的风险退出机制,美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主要以IPO和并购为主,而德国以股票回购退出为主(徐加;徐祥柱,2002)。通过信息熵与物元可拓法的风险投资决策模型、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初步筛选风险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风险投资动态利润评价函数进行评估,对后续投资提供决策依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唐明哲,2001;马蒙蒙;蔡晨;王兆祥,2004)。通过期权定价模型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控制风险(Dixit and Pindyck,1995;Ekern,1988;Copeland and Weiner,1990)。
这些文献所分析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多具有单一性,与我国现有科技金融需求相适应的综合科技金融服务模式还有一定差距,以综合科技金融服务模式为框架的金融创新设计具有迫切性。
三、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运行与设计
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是为科技型企业在各个环节提供所需要的融资。是否能达到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产业升级换代的实际要求,成为衡量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效率的核心。按现有模式来看,凡是对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都称为科技金融,而这种模式多以贷款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存在,较少涉及保险、证券。按发达国家的标准,不仅贷款、财政补贴不应属于创新范畴,就连科技保险、资本市场如纳斯达克等在目前看来都不应归于创新的范式。但我国的科技金融服务起步较晚,现有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发展保险和资本市场也可属于金融创新范畴。根据我国实际,金融产品改进、资本市场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的运用,是科技金融创新服务模式运行的基础。
篇5
论文关键词:科技创新 投融资 服务体系
论文建设北部湾经济区自匕海)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是如海市生产力捉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的出毅和落脚点。一方面,通过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本地区科技创新投融资困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通过体系建设可以拓展北海市生产力捉进中心服务领域,延长服务链,实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叶北满彭瓦海科技创新投融资现状,思考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架构、功能设计、近期任务、三年规划及保障措施。
1北部湾经济区(北海)科技创新投融资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促进广西北海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科技创新和企业成长过程中,常常都遇到资金瓶颈问题。
2010年4月,北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北海中心)开展了“北海市科技创新投人现状”调研,调研样本分析表明:
(1)北海科技创新融资结构的特征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和金融渠道融资所占比例较少。
(2)融资难问题被8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70%高新技术企业列为企业面临的首要困难。
(3)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认为科技创新存在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①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虽然政府以各种形式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但与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相差甚远;同时,由于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不健全,风险投资尚未起步,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方面除了从民间筹集到少量资金外,只能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第一选择,狭窄的融资渠道和单一的融资方式成为限制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瓶颈。②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有限。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少,成长性高,收益性好,但目前银行系统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价值,重企业以往业绩,轻未来成长性。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高且效率低,大量极具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不到金融资本的支持。
(4) }7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为,优秀的科技中介机构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优质专业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5) 9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
调研结沦:要破解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一是政府要加强政策和资金引导,优化融资环境;二是改变目前单一的融资结构,建立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三是建立专业的科技投融资中介服务队伍;四是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融合、交流、沟通与合作,构建北部湾经济区(北海)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以下简称投融资服务体系)
2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逐渐形成立足北海,辐射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全广西,投融资机构相对聚集,投融资服务相对活跃,具有较大辐射带动功能的投融资服务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商业信用为基础,政府为保障,投融资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市场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多层次、多渠道聚集各类国内外资金,缓解科一技创新活动中的融资困难,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奉献;同时,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促使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活动,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木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3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
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企业、金融、中介和政府构建投融资服务体系就是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链、金融产品供应链、中介专业服务链和政府引导推动链,井实现各链条之间的无缝链接与相互促进
北部湾经济区(北海)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应放在以下4个方面 1优化科技企业价值链
北海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年底有望达到25 - 30家,有一批像“新未来”“果香园”“深蓝”“辉煌”这样拥有自主开发技术成果、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也有一批像“石基”“宁能”“创新科”这样从发达地区转移过来需要对原有技术成果进行第二次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同时,在2005年开始的百名博上北海创业行动中,北海市已沉淀了50个左右的创业创新项目,本地区企业创新活跃,项目储备充分但是,因为缺乏专业引导和系统支持,许多企业的投资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或发挥出来投融资服务体系将帮助这些企业优化科一技企业价值链,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水平。例如:①帮助企业进行项日筛选与商业策划,为重点项目提供商业计划书、技术和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②重视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专利、商标等可评估、可作价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③帮助企业建立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资产负债合理、依法合规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制度 2丰富金融产品供应链
目前,北海企业科技创新外源性资金来源主要包括:①间接融资,如银行资金;②直接融资,如股权融资;③政府财政支持,如无偿拨款、贷款贴息、种子资金、创新基金等但这些资金无论是在资金量方面,还是在资金品种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科技创新对资金的需求。因此,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帮助企业深化与现有金融产品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拓展新的金融产品(如筹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助推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等,多层次、多渠道聚集科技创新投融资资源,丰富金融产品供应链。 3提升中介专业服务链
在现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引导中介机构进入投融资服务体系,开展科技创新投融资专业服务。例如:成立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产品保险、贷款担保、债权融资、私募融资、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个购重组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在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和技术市场开展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制定专利、商标、着作权等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细则和投资交易方法,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帮助等 4强化政府引导推动链
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宏观管理者,在科技创新投融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引一导、推动和组织,具体体现在2个方面:
(1)直接投资。例如,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的支持力度,设立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将政府扶持资金的作用从目前的“消耗性”扶持变为“循环性”扶持,从低效的投人变为有放大效应的投人,实现政府扶持资金资本化运作
(2)通过制汀和完善配套政策(如财政、税收和采购政策等),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允许高新技术企业按当年销售额的3%一5%提取技术开发费,用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到本地区发展;组建专门信用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贷款等
4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功能设计 1投融资聚集功能
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吸引、聚集闰内外投融资机构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成为西南沿海投融资机构相对集中的区域,并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参股创业投资等方式引人国内外资金设立投资机构。 2融资服务功能
通过服务体系,收集和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市场潜力及是否具有高成长性等方面的信息,将优质的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推荐给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通过服务体系将融资业务资源(包括银行资源、信用担保资源、技术产权交易资源、风险投资资源、上市融资资源、基金资源、股份制改造资源等)介绍给企业,协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根据科技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投融资双方的有效对话和沟通 3创新扶持功能
服务体系创新扶持功能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科技计划项日,根据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和类型申请各类政府扶持资金,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二是与政府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二是与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和融资顾问机构紧密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活动提供专业辅导 4创新引导功能
服务体系将设立“北部湾经济区创业引导资金(基金)”引人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等资金或基金将选择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参股、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企业科一技创新活动,}#=根据企业科技创新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给子不同方式的资金支持,体现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引导功能 5技术交易功能
服务体系通过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开展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将有效促使科技成果产业化,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开展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可以吸引国内外的创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落户北部湾经济区,改变本地区自主创新后劲不足、创新资源缺乏等局面_ 6投融资放大功能
服务体系通过设认“北部湾经济区创业引详资金(基金)”,引人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等,使得进入企业科一技创新活动的资金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无偿资助形式,而是增加了股权投资、跟进投资、风险投资、小额贷款、知识产权抵押等多种形式,引领更多的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人到科一技创新活动,发挥投融资的放大和拉动效应。 7创业孵化功能
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商务计划书编制、创业培训,以及工商登记等政务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服务;为创办3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筹资融资、财税申报、法律援助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等
5投融资服务体系的近期任务
(1)设立北海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首期引导资金不低于400万元;初步建立本地区科技创新投融资运行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吸纳金融机构或其他社会资金注资,为下一步建立具有一定资金规模的“北部湾经济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奠定基础。
(2)提升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运行效率及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区域性资本市场服务功能,为5一10个项日提供种子资金支持,为2家以上企业进行产权交易服务,为2一5家企业或项目提供技术产权(无形资产)交易服务
(3)成立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公司),争取与银行、投行、评估等机构合作,打造北海市科技创业投融资一站式服务窗口,集融资、信息交流、咨询服务、资源整合为一体,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进人资金和资本市场提供服务窗日和切人模式)服务企业30家以上,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技术转移、科一技成果转化、政府资金申报、令利与标准等咨询与服务,建立服务示范企业10家以上
(4)引导2一3家创业投资机构或风险投资机构进人北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投资额为2 000万儿以上,帮企业分担风险,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管理体制
(5)探索北部湾经济区国家小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信息化、专业化服务的机制与模式,培育北海中心服务品牌,建立服务质量标准,提升品牌价值和增值服务能力,提高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北海中心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6为完成近期任务所作的前期工作积累
(1)目前已基本确认首期北海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资金来源北海市科技局、北海市卜业园管理委员会、北海市高新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北海中心于2010年7月底达成合作意}句,决定共同设立“北海市科一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首期资金注人额不低于400万元
(2)北海市科一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J’资金运行情况良好,为扶持资金资木化运作积累了经验
2008年4月25日,北海市科技局出台了《北海市科一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设立了“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由北海中心负责资金筹措和项目的组织、评审与跟踪首期种子资金运作取得犷圆满成功,第二期于2009年12月启动,日前运行情况良好
(3)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发挥了区域性资本市场服务功能。2007-2009年,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和北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投资进一步完善了北海市产权文易市场的服务功能,该中心已经为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市的6家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股权登记、托管、转让、质押、查询、分红、派息、馈赠和变更服务,这6家公司已在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已有1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1家企业通过了上市辅导期。同时,还为4家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增资扩股、资产重组、融资等提供服务。
(4)已引人1家风险投资公司进人北海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1 000万元。这是北海中心积极探索依托金融资本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的一项尝试。
(5)初步建成了北部湾经济区科技创新投融资资源信息数据库。该信息数据库现已录人300多条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信息与项目信息、200多条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信息、200多条技术前沿报告及案例分析信息等。
(6)北海中心已与上海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生产力促进中心、广西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兄弟单位达成合作约定,它们将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信贷融资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服务等方面为北海中心开展业务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7投融资服务体系的三年规划
(1)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担保、信贷风险补偿等服务试点,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评价体系和多层次多渠道融资体系。
(2)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积极帮助、协调、引导企业开展规范改制、规范运作和拟定上市方案等,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寻求发展,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机构和团队。
(3)设立北部湾经济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争取由财政资金、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北海市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共同组建创业引导基金,吸引境内外投资机构来北海设立创业投资公司。
8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8.1编制规划
根据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及实际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区域产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8.2政策促进
根据北海市委、北海市政府制定的臼匕海市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总体方案》,对现有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创新、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引导和鼓励国内外投融资机构到北海开拓业务,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快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的支持。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创新、动因、可持续性
一、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可持续性因素分析
(一)农村金融创新可持续性的支撑因素分析
1、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是农村金融创新持续发展的基础。近几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财税制度改革等重大战略的稳步推进,湖南省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村资金需求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和多样化发展趋势,并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多元化的农村资金需求为多样化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不断丰富的担保品为有效释放多元化金融需求提供了平台。
2、不断改善的金融供给环境是农村金融创新持续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村资金供给政策,加快了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资金投入,推进产品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保障。一是充沛的农村资金资源是加大金融创新的前提。以湖南为例,9月末,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和农业银行存贷比为62.8%、41.2 %,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4个和27个百分点。这说明农村地区用于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资源较为充沛,创新空间较大。二是强有力的宏观政策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制定具体的考核实施办法,财政部已制定了涉农贷款奖励和定向补贴办法。三是不断强化的技术保障为农村金融创新奠定了物质基础。以湖南为例,近几年来,全省以金融服务创新试点为契机,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拓宽电子技术运用范围,大小额支付系统、ATM、POS机等逐步向农村延伸,农村资金汇划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支付结算环境进一步改善,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全面推进提供了物质基础。
3、各项政策引导措施是农村金融创新持续发展的外部推力。近几年来,金融管理部门根据农村金融实际,调整了涉农金融业务监管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措施,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了条件,提供了空间。一是建立风险补偿及分担机制,激发了创新积极性。二是放宽涉农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丰富了农村金融主体。目前,湖南已成立了3家村镇银行,截止7月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77亿元和4.02亿元。此外,省内还有30家小额贷款公司正在审批筹建之中。三是实行有差别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强了支农资金实力。为保障支农资金供给,人民银行通过对支农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奠定了资金基础。如,农行、农商行、农信社目前分别执行15.5%、13.5%和11%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四是调整部分监管规定和要求,加大了金融支农力度。年初银监会明确要求对涉农贷款实行有区别的信贷管理和考核政策,对涉农贷款中的不良贷款进行单独考核,对确因受灾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不能按期还款的贷款允许展期。
(二)创新可持续性的障碍因素分析
1、金融需求的有效释放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农村信息不对称,资金需求挖掘不足。受农村地区营业网点和人员缺失、金融知识普及不到位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与农村经济主体间信息沟通渠道有限,造成大量银行资金找不到合适项目,而农民有强烈信贷需求而无法获得资金支持。二是贷款利率偏高,资金需求受到制约。由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金融机构从财务可持续原则出发,对涉农贷款实行相对较高的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融资需求。尤其是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逐步淡出,农村信用合作机构处于支农的垄断地位,贷款定价缺少竞争,贷款利率偏高与农村经济主体承受能力偏低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以湖南为例,2009年8月辖内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平均上浮74.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8个百分点。三是贷款门槛偏高,资金需求缺乏有效支撑。一般情况下,除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外,金融机构对其他涉农贷款均要求提供足够的抵质押物,以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然而调查显示,湖南省农村地区近58%的企业和农户因无法提供合适的抵押物,其融资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2、金融供给的内外环境仍有待改善。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和网点偏少。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大量撤并县域、乡镇网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难度和成本明显提高。初步测算,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撤销信用站后,每个信贷员平均要面对3000户以上的贷款客户,服务区域约5-8公里。二是信贷管理机制欠完善。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信贷审批权限有待放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批权限基本上都集中在省、市两级机构,而县级支行创新试点的权限相对有限。信贷考核机制有待放宽,对于试点金融机构而言,农村创新产品尚处于尝试探索阶段,贷款风险的可控性相对较弱,沿用现有贷款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将降低经办机构的创新积极性。信贷管理期限有待放长,为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试点银行在创新产品的期限设计上较为谨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借贷双方资金期限不匹配的矛盾。三是农村信用环境欠佳。一方面,农村地区信用宣传教育尚未到位,农户信用意识淡薄,特别是过去个别乡镇干部对贷款久拖不还产生的负面影响,导致农村地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个别农村地区对金融案件执法不到位,存在执行时间长、程序复杂、执行费用高、效果差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金融支农的积极性。
3、配套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风险补偿转移机制尚不完善。从湖南为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政投入、尤其是县级财政投入力度有限,对农业风险的补偿和分担作用甚微。如省内已建立财政补贴制度的12个县(市)中,财政补贴资金相对较少、补贴比例较低。第二,担保体系不健全,省级专业性、政策性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尚未建立,市、县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不足且绝大多数尚未开展涉农贷款担保业务。第三,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率低,覆盖范围仅限于棉花、水稻、油菜等七个领域,而商业性农业保险业务品种少、保额低、保费偏高,导致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2008年全省实现农业险保险保费收入12.8亿元,仅占保费总收入的4%。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规范亟需政策支持。近几年来,随着准入政策条件的放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此类机构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处在探索完善阶段,因此相应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扶持其发展的配套政策还不健全,法人治理、风险管理的要求还不完善,库存现金的调缴、支付结算渠道的畅通等还存在诸多障碍,以至于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相对缓慢,创新能力的发挥还受到一定局限。三是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业机构,监管部门开始实行差别化的监管政策,但受传统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监管要求的影响,许多监管政策还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涉农金融机构开展创新的积极性。比如对涉农贷款实施单独管理和考核,目前只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具体办法还未出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现局限在少数地区,因而在制度设计上缺乏超前意识,存在局限性。
二、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基础促创新。
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完善两个基础:一是法律法规基础。一方面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农村资源的产权、经营权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为金融有效介入,盘活农村资产,尤其是动产(包括权利)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新型农村经济主体、新型生产合作方式相对应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为农村新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提供法律政策支持。二是经济发展基础。要以统筹发展为原则,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第二、三产业,同时不断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文化教育投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建立资金回流的强制机制,施加压力促创新。
农业的弱质性特点决定,单纯依靠制定财政、税收等一揽子扶持政策,以市场手段引导资金回流的办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投入不足的问题。当前,从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建立强制性的资金回流机制十分重要且必要。就金融领域而言,人民银行及分支机构等金融管理部门应抓紧制订“县域存款主要用于当地经济”的具体考核办法和措施,运用强制性手段督导农村金融机构从各地实际出发,加大涉农贷款营销力度,努力挖掘有效信贷需求,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三)丰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同业竞争促创新。
当前,应在农村金融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样化、适度竞争、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形成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农村金融和民间金融共存的竞争格局,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要加快村镇银行、农业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多种类型的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二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三是重新定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
(四)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改进管理促创新。
在当前政策形势下,金融机构应从自身业务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出发,根据涉农业务的特点,改进信贷管理机制,为创新产品、加大“三农”投入提供制度支持。一是改进贷款授权授信方式。根据基层行社贴近农村、熟悉农村的特点,适当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简化信贷手续,为基层行开展创新提供一定的空间和相应的职权。二是改进信用评级机制。应根据农村经济主体和农业产业的特点,制定单独的涉农客户信用评级标准,适当放宽条件,降低准入门槛,使信贷支持更加符合农业经济运行周期及信贷主体的实际需求。三是完善贷款定价模式。对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户、农产品流通基地、农村商户等不同的贷款对象及项目,要根据综合收益、风险水平及贷款对象的资本状况确定合理的利率区间,杜绝不加区分“一浮到顶”的现象。四是制定合理的信贷激励约束机制。把信贷人员的责任与收益挂钩,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客观公正评价信贷人员的工作绩效,充分调动基层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政策推动促创新。
一是加快建立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在预算内拿出部分财政资金以利息补贴、风险补偿金等形式用于对农村金融机构在支农信贷经营中的损失补贴,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机制。当前,应进一步深化农业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此外,不断丰富农业商业性保险品种,改善保险服务,积极发展农业商业性保险业务。三是进一步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各级地方政府要通过财政投资、企业入股、社会资本介入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着力解决“三农”经济融资担保难问题。
(六)实行有差别的监管体制,分类监管促创新。
一是实施市场准入扶持政策。银监部门按照“宽准入、严监管”和“区别对待”原则,对试点地区金融产品创新和基层机构网点布局调整方面,继续实施市场准入绿色通道,加快试点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涉农贷款单独考核制度。考核内容包括涉农贷款余额、新增额等总量投放情况,支农信贷体制机制建设等工作情况。三是实施农村金融创新试点考评机制,定期通报评估和考评结果,以评估手段推动创新试点。
(七)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沟通促创新。
为逐步缓解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有效对接,一方面金融机构尤其是涉农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鼓励熟悉农村、精通银行业务的员工深入农村,走近农民,切实贴近“三农”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积极创新产品和改善服务,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基层政府部门应通过网络等形式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种养殖大户经营情况、农户信用状况等方面建立健全透明、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搭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及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信息双向交流的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沟通交流。
(八)加强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优化环境促创新。
一是加快建立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评价体系,通过实时监测、科学评价,推动农村金融生态建设;二是建立和完善覆盖农村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征信体系,加强相关信息的采集,扩大征信报告的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在其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三是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农村地区诚信教育,大力推进信用单位、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等信用工程的创建活动,提升企业和农户的诚信意识,同时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让讲信用的地区、单位和个人得到实惠,让失信违约者付出高昂的成本和代价;四是优化农村金融司法环境,提高执法效率,保证金融债权得到公平、及时清偿。
参考文献:
[1]郑耀东,农村金融抑制缓和的政策选择与创新安排,《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11期。
[2]王仁祥 喻平,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综述,《经济学动态》2004年第5期。
[3]李建 江春,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激励功能变迁的逻辑与障碍,《金融研究(事务版)》2007年第1期。
[4]尹龙,当前金融创新的发展与管理,《中国金融》,2008年第8期。
[5]汪小亚,创新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突破口,《中国金融》2008年第21期。
[6]罗玉冰,对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有关问题的思考,《中国金融》,2009年第4期。
篇7
解决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市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制约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的因素,并给出了解决科技企业融资
难的对策。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一、北京市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情况
1.1体制机制创新
北京市政府会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级小组相关部门,共同组建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简称中关村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形成了中央、北京市、区县协
同推进的中关村科技金融工作体系,确定了科技金融工作组开展先行先试政策研究、协调落实试点政策、促进科技金融机构聚集发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科技金融宣传推广和信
息交流活动等五项工作内容和部市会商机制、联系服务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工作组议事机制和集中办公等五项工作机制。
1.2信贷服务创新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传统信贷服务难以满足科技企业快速对资金的需求。目前,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16家银行
在中关村示范区设立了专门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或特色支行,截至2011年第四季度,信贷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共为5250家/次企业提供授信额度1033亿元,实际发放贷款
722亿元,其中2011年新发放贷款313亿元,示范区企业信贷融资环境明显改善。
1.3金融市场创新
在积极推动信贷服务创新的同时,通过金融市场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也成为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
设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为非上市公司提供了有序的股份转让服务平台,对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综合融资能力和规范运作水平等
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新增挂牌企业24家,参与试点企业总数达到159家,已挂牌企业103家。
1.4融资渠道创新
不同的科技企业因细分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特征,为满足科技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在广开融资渠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重
点建设“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并购重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及小额贷款。
二、制约金融和科技有效对接的因素
2.1 金融与科技的有效对接存在天然障碍
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资金需求量大,缺乏固定资产,在科技创新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大量的、不同性质的资金。有关资料统计,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化的三个阶段
,所需资金比例一般是1:10:100。而且科技企业在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往往只有一项技术或知识产权、专利,难以形成有形资产作为融资抵押物,知识产权或专利又难
以作价,资本的投入无有效担保,此外技术本身也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以及资本退出机制的风险,都使科技创新的投资风险明显高于传统产业,因此,金融与科技的有效对接存在
天然障碍。
2.2现有的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对其的需求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来源通常有:政府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本,商业贷款、信用贷款和贸易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银行信贷资本,中
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等资本市场融资,科技保险等。 由于政府公共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投入有限
,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资本的发展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银行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亦难以满足科技型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门槛很高
,导致了当前流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不足。 --!>
2.3科技型企业自身特点导致其融资难
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与阶段性特征决定其投资价值与投资风险。北京的科技企业以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主。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示范区现有企业近两万家,其中十百千企
业300多家,高成长瞪羚企业3000多家,其余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每年新增企业近3000家,自灭死亡企业也近3000家。多数企业具有规模小、无形资产比重高、财务管理能力弱
、信用水平低等特点,而且很多企业家都出身与技术人员,在企业的管理上存在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缺陷,这些都是造成其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措施
第一,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建立以科技企业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吸引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集聚发展,孕育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组织,创造出支持科技
创新的新型金融工具,探索建立覆盖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保险和投融资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组合金融服务体系。设立风险补助资金。
第二,深化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科技金融监管服务体系,打破领域分割、业务独立的现有服务体系,按照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引导各类金融服务
组织进行业务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激发各类突破性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解决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源对接不畅的矛盾。
第三,不断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促进政金企进一步深化合作,了解科技企业融资面临的难题,各方协同努力完善科技
创新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引入信用征信、评级、法律、财务、认证等中介机构构建信用体系。积极发展各种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平台,培育发展集成型科技金融服务商、科技金融中介服务联盟等市场化的平台型科技金融服务组织,利用平台型国有投融资服务企业促进资源整合。
第四,大力支持创业投资聚集发展,逐步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发挥国家相关部委和北京市设立的创业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金融服务 创新
商业银行属于服务业,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质量可以关系千家万户,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不断发展的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得到了明显成效。在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方面,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探索创新,为适应新形势,重组与合并职能部门,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效益;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系统理论,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效益。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现状
产品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节点,推出资产方面以及中间业务方面等类别的产品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更大程度上拓展了银行的工作效益和经营空间。在技术的创新方面,系统内联网和跨行联网已在我国商业银行基本实现,并且逐步的加深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网络互连,加大了商业银行的渗透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探索将先进科学技术与商业银行和金融产业密切结合,做好以银行卡支付清算系统、资金调拨系统和电子汇划系统,极大提高了资金的流动速度,加强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也随之降低。
面对居民对金融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当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面临国内、国际的激烈竞争,对我国的商业银行传统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挑战线的提高,为我国商业银行上足动力,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一)金融创新的求量不求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偏向于便于操作和掌握,并科技含量较低的外在形式建设创新,部分忽略了金融产品功能的完善,没有更好的与高科技契合。商业银行为提高行业竞争力,大量发行借记卡和睡眠卡,致使银行卡种类繁多,但多数功能类同,较差的联网通用性使客户不能体会到银行卡的便捷功能,更无法发挥银行卡应有的存取款、转账、消费等功能。
(二)负债业务的扩展与资产业务的缩水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强调“存款立行”的做法,大规模创新负债产品以期提高存款规模,但另一方面也显现出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效益低下问题。
(三)区域银行差别的扩大
我国地大物博,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形成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市场、需求、监管等方面的优势,商业银行在此类城市往往能更便捷的拥有直接的创新动力。而在经济相对发展缓慢的城市,金融服务的创新因地域的宏观条件和技术条件等制约相对滞后。对于商业银行的行际差别,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敢于尝试金融创新,较活跃于国有独资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创新措施
(一)金融服务意识创新
服务意识创新是金融服务创新的前提。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永远是银行服务质量的表现,确保文明诚信热情的态度,针对不同需求的顾客制定不同的接待方式,取得客户的信任。树立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及时了解经济形态变化下顾客的金融需求,改变被动服务方式,转变为主动的金融服务。树立双赢理念,发掘深层次价值内容,帮助客户理财,解决资金困难等来追求银行利润价值,实现价值转移,达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局面。树立首要服务观念,延伸服务内容,突破金融服务局限于服务态度和服务环境改善的观念,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渠道,拓宽服务范围。树立创新理念,扩展服务空间,逐步将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转变为全面支持社会生产与分配等各个领域。
(二)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作为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手段的产品创新。因商业银行服务能力的不足,表现出顾客办理业务等待时间过长和产品供给问题成为银行创新的主要改变点。采取新型的金融产品,来确保银行的市场规模。改进现有产品能力,提升产品适应市场能力;学习国外或先进地区创新理念,结合具体实际,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创造是创新的根本,及时发现客户需求,创造新型产品服务,快速高效占领市场。
(三)金融服务流程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部门因部门职能限制,部分业务流程设计较为不合理,不同产品业务流程相互独立,运作模式单一,商业银行的流程重组迫在眉睫。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彻底实现一站式服务,提高业务处理效益,加强客户信息的准确性,减少繁琐操作,为客户提高高效优质的服务。引进金融服务回访制度。改变办理完成业务即是服务流程终止,建立创新的银行回访制度,更大程度上保持现有顾客,扩大潜在客户群,并有效把握顾客需求,为产品创新提供高效资源。
(四)提升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用技术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创新,加大新科技的投入,完善商业银行基础设施建设,赢得发展的先机条件。充实科技保障实力,加快创新步伐,为顾客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同时,促进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培养现代化金融管理人才,组建创新团队,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加强培训现有员工金融新业务的学习,提高员工创新意识和业务技能,通过考核方式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服务水平。
三、结束语
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提升竞争能力,必须不断创新,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步伐,提升创新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金融竞争力,增强银行金融服务的经营效益,更大化的促进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晓娜,张春雨.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措施[J].现代企业管理,2010,(3).
篇9
关键词:开发区;金融服务模式;离岸金融中心;产业金融平台;土地开发银行
一、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服务的现状
钦州港开发区金融服务模式现状为:政府金融服务推动差、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差、企业自行解决融资需求,总体来说钦州港开发区金融服务模式为“自主银行筹资型”,即企业自身通过银行筹集资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提供金融服务。
3.1 管委会金融服务推动力不足
钦州港虽然有很多财税优惠,但是金融支持政策落实效果差,管委会资源有限,金融推动难兼顾,目前只采用了担保贴息等方式,而没有充分引导市场化金融。同时,金融体系不完善,政策支持难落实。银政关系分离,缺乏银政合作平台。钦州港开发区管委会与银行之间没有关于企业金融服务的合作平台,如推荐信、合作协议及信贷平台等。
3.2 银行信贷实力不足,金融服务创新能力弱
银行信贷实力弱,金融服务方式落后。首先,金融服务主要依靠银行,股票、债券、期权等金融创新能力差;其次,银行的主要金融服务业务集中在传统的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产贷款等,没有发挥特色贷款融资、金融市场融资服务;最后,没有把握开发区企业的特点,设计相应的金融服务。
3.3 区域合作性不高,缺乏区域金融合作平台
钦州港开发区地理优势好,是中国—东盟贸易最便捷的出海口,毗邻金融发达的广东省,但是区域金融合作性不高。东盟各国尤其新加坡,在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方面发展成熟,开发区应当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加强离岸金融业务往来。同时,广东也是金融大省,且与钦州港开发区毗邻。但是,目前钦州港乃至钦州没有引进任何一家广东的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区域合作性差。现今,各开发都充分利用区域平台,带动金融发展。
二、其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融服务
(一)苏州工业园区
首先,金融服务多样化,资本市场活跃。苏州工业园区,由于起步早,最早获得金融市场开发的机会,债券、股票等融资手段成熟。其次,管委会金融服务意识强,构建多个服务平台。
包括服务平台、政策平台和资金平台。在政府服务方面设立一站式金融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和“维权基金”,开发区在金融债券等多个领域获批先行先试的试点机会。最后,经济实力强大,高新技术产业融资发达。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包括纳米、通信、生物医药、软件游戏等高科技产业,技术水平高,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青睐,知识产权融资易,设有知识产权基金、科技产业基金等金融服务。
(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首先,成为金融试点地区,金融创新能力强。成都开发区成为国家首批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园区建设以金融为主导。同时,极力创新融资模式—“梯形融资”,并获批成为科技金融应用示范基地。其次,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经开区为进区的企业提供稳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入驻的企业除了可以享受国家级、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开发区对客商“一企一策”量身定作更加优惠的政策。最后,经济增长迅速,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都开发区经济增长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好。园区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技术先进、发展迅速,对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金融的发展也跟随着这些主导产业的步伐,如设有创新基金,和现在逐步构建起来的天使投资等金融服务平台,园区产业金融势头好。
三、对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建议
针对钦州港开发区现有的“自主银行筹资型”的的缺点,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都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本文创新性的提出“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产业金融平台”、“土地开发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加强政府和银行的合作。
4.1构建离岸金融中心
借鉴国内其他开发区经验,狠抓政策好时机。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市场融资成功者、成都开发区成为特色金融服务引领者,都离不开抓住了政策好时机。借鉴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经验,积极构建钦州港离岸金融中心。目前金融实力不够强大的地区都纷纷构建离岸金融中心,一般采用政府推动型发展,以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为鉴。新加坡离岸金融中心的构建,是政府一步步推动形成的。构建钦州港开发区离岸金融中心,首先,钦州港开发区管委会狠抓政策先机,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改革实验区,引进政策性金融,提升政府推动力,带动区域商业金融力量;其次,借助中国—东盟的合作关系,引进新加坡金融机构到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以丰富的经验带动保税金融中心的发展;接着,借助保税港区外贸市场,给予外汇交易“保税、免税、减税”的优惠政策,并以此为特色吸引离岸金融;最后,鼓励外汇市场发展,政府出台对应的优惠政策给予离岸金融更多的支持。
4.2构建产业金融平台
产融结合已经成为了产业迅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伴随着开发区石化等产业集聚初现,用金融带动产业,使产业集聚产生效应,进而促进金融服务发展,是带动钦州港开发区金融服务的突破点。目前,钦州港具有特色的产业为石化产业与物流产业,这两种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经验。而钦州港构建的产业金融平台,以石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和物流金融服务平台为主。
4.3设立土地开发银行
基于钦州港开发区没有金融公司的存在,构建一个新的银行解决开发区土地需求是有可行性的。首先,管委会通过牵头部门与银行下设机构共同成立土地开发银行;其次,管委会委托土地开发银行征地、融资,土地开发银行受理,向居民征收土地并支付征地费用;接着,土地开发银行以贷出或卖出的形式向企业提供土地,企业支付利息或征地费用;最后,土地开发银行发行土地收益债券并支付利息。土地开发银行必须由政府控股,以保障土地开发的所有权由政府审批。土地开发银行的成立必须找到可以依托的金融资源。因此土地开发银行必须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寻求合作的大型银行。(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彦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支持体系的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08.
[2]韩民,王爱东.黄河三角洲经济区金融体系构建研究[A].山东社会学报.No.2,2011.
[3]谢沛善.金融集聚与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J].学术论坛. No.9,2007.
篇10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概况战略选择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服务外包在全球服务外包浪潮中快速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金融企业出于战略规划、成本控制、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多种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地将原来自行承担的业务转交给外包服务商,其服务外包的范围和规模都得到空前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尚处于萌芽阶段,面对金融外包服务迅猛发展的态势,政府与企业如何应对,如何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特点出发,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战略,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对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金融服务外包的涵义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银行、保险、证券、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把IT服务、后台服务和业务流程等非核心业务,以合同形式发包给专业的外部服务提供商,把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自身核心业务,以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分散经营风险的业务活动。金融服务外包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BPO)。金融ITO是指金融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金融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金融BPO是指金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主要包括呼叫中心、银行卡业务、财务技术支持、消费者支持服务、营运流程外包等。
二、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概况
(一)总体规模小且市场份额低
过去几年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以金融BPO为例,作为中国BPO服务外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到整体BPO服务外包市场约20%的份额,2006至2008年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2%左右(见图1)。但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处于成长初期,总体规模还很小。据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仅为48亿元,而同期美国为97亿美元。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不及美国的7.4%。从金融行业服务外包渗透率来看,中国也处于较低水平,金融行业服务外包支出仅占整体金融业运营支出的0.53%,而在同期美国则达到1.86%。
(二)业务内容相对简单且产业成熟度低
中国金融机构进行的金融外包,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集中资源于自身核心业务、缩短新产品或新业务推向市场的时间、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业务内容相对简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从种类上看,以重复性强的基本后台处理业务为主,如数据加工、单据审核、IT服务等低端业务,大部分职能型业务如财务、人力资源、采购等金融市场的研究和数据分析、批发银行、保险理赔等前台高端业务外包很少;从业务深度来看,以单点或局部外包业务为主,相对复杂、涵盖环节较多的整体流程外包尚不多见;从发包商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关系来看,中国金融机构对外包业务提供商的价值定位主要在短期“补缺”方面,特别是短期的人力和技能等资源提供方面,通过与外包商长期合作实现流程优化、业务创新以及改善运营模式等长期目标的战略外包较少。
(三)外包承接企业成长迅速而承接大型项目和系统服务能力不足
随着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包服务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市场逐渐打开,本土服务商的技术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迅速提高,且具有成本低廉、便于沟通、熟悉政策环境等优势,国内金融外包市场由惠普和IBM垄断的局面正在改变。如神州数码凭借在核心业务系统外包方面的优势,赢得了建行、中行、交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在内的一些银行的核心系统外包项目,成为国内第二大金融解决方案提供商,使国内银行IT系统外包市场整体竞争格局发生重要变化。而从中国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营业收入变化来看,大部分以金融服务外包为主业的外包公司年均增速都在100%左右。
但从总体上看,中国本土服务提供商在资质、技术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方面与跨国服务商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承接大型项目和系统服务能力方面尚显不足。且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与发包方之间的关系仍处于低风险、浅层次、被动式合作,亟须上升到风险共担、战略性、主动式合作。当前,受所承接的业务低端为主,以及人才不足、技术层级较低、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本土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严格按照发包方的要求和标准,被动接受任务和提供服务;同时,国内外发包方也因对中国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供应商的服务能力和水准存在疑虑,只愿将操作性、事务性、层级较低的业务外包给后者,双方尚未建立起深入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四)以在岸外包为主且离岸外包为辅
当前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仍以在岸外包为主。从国内承接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来源国来看,预计2010年中国在岸金融业务流程外包市场将达500亿美元,而离岸金融业务流程外包仅约50亿美元。中资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中,绝大部分仍以承接国内金融服务机构的外包业务为主,在前20家国内规模较大、中资控股的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中,只有约25%的公司是以离岸外包为主为核心,75%的公司仍以在岸外包业务为核心。
从中国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区域分布来看,主要承接来自日韩等邻国的近岸外包。国内较具代表性的服务外包企业中,软通动力日韩业务和欧美业务分别占65%和35%;大展集团以日本业务为主,占1/3,其后才依次为北美、欧洲;东软对日外包业务占90%,欧美业务也只占10%左右。同时,中国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缺乏直接从欧美发包商手中接单的能力,主要是从跨国公司驻中国机构承接的转包业务。
(五)金融行业内各子行业服务外包发展不均衡
整体而言,保险行业普遍对外包接受程度较高且逐步在更广泛的业务环节引进外包服务。这是因为保险行业的快速增长加大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受理难度,保险行业的集约化工作也为通过外包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做了必要的准备。相比之下,银行业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参与业务外包的程度不高。以IT业务为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技术实力雄厚的IT系统维护和软件开发人员,对于设计银行核心业务的IT系统,如数据中心的管理维护和数据备份,此类银行出于安全性和保密性的要求,很难选择外包;而对于非核心的IT系统维护工作,也可内部解决,外包的可能性很小。
(六)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匮乏而亟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匮乏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外包纵深发展的“瓶颈”。前程无忧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软件外包人才缺口为30万人,且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十一五”期间中国服务外包人才缺口每年约20万人;未来5年中,中国发展离岸服务外包行业将面临34万合格人才的缺口,这一问题在中国服务外包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地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传统的海内外招聘等方式仍是中国补充金融服务外包人才的主要手段,中国政府、外包企业和高校还缺乏“治本”措施,尚未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金融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缺乏政府与行业协会外包人才长期有效的培养规划,不利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战略选择
(一)不断完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
金融服务外包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均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或监督规定来规范金融服务外包,对于外包提供商的选择、风险防范、监管的关注事项以及外包至海外的额外关注事项都有详尽提示。中国亟须制定金融服务外包法律法规,建立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的资格审查、评级和监管机制,引导金融服务外包业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应放宽服务贸易领域市场的管理限制,制订鼓励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目录;应给予金融服务外包企业适当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制定和完善服务贸易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和信用保险政策;应创造良好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环境,鼓励银行、外资、风险资本和民间资本等资金以多种形式流入金融服务外包业,鼓励政策性担保公司为本土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扶持有条件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对能够带来较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外包产品和服务,可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予以奖励。
(二)在创新基础上不断扩大承接业务领域
中国金融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打造竞争优势,争取承接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核心业务。国内企业承接的外包业务通常是特定金融功能的业务,如客户服务、金融分析、客户系统软件开发等,而业务流程外包等较复杂的业务则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中国金融机构承接外包业务的发展空间很大。这要求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外包市场,包括信用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估、市场调研、后勤保障、计算机业务及系统维护、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建设等通常业务,还要纳入一些新兴业务、衍生业务及复杂程度较高的业务流程外包。
(三)重视与国际金融服务发包商的长期合作关系
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发包商和承包商的合作是建立在长期合同基础上的,是企业间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要求双方有更多的信息交流和更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因此,中国应积极鼓励国内海外外包服务商同埃森哲、汇丰银行等大跨国公司大银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提升其服务能力。并鼓励其以西方模式理解并承包项目,以增强其对大银行和跨国公司的吸引力。
(四)加快培养金融服务外包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是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前提。中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应以服务外包市场为导向,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标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充实实训教学内容,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金融服务专门人才。同时加强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与行业主管机构和外包企业联合进行职业资格培训,使大量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通用人才成为可以迅速入岗的专门人才。大力发展金融信息和金融外包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金融科技服务外包中心,学习借鉴印度软件开发科技园区经验,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园区的现有优势,搭建信息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间的合作平台,在高端金融服务外包方面提高竞争力。
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将加快重组和转移。尽管金融危机引起的需求收缩令中国服务外包增长放缓,但未来几年我国仍有望保持23%以上的高速增长。一旦全球经济走出低谷,中国服务外包业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和金融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国内金融机构将更多关注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创新和整体经营效益的提升,积极进行业务梳理、整合和集中,进而越来越多地参与自身部分的非核心业务外包。
参考文献:
1.刘倩.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8-3-19
- 上一篇:电梯安全培训方案和总结
- 下一篇:生态系统的组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金融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