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培训体会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艺培训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虽然我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但有一句话却是深印在我脑海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有客人来访时必泡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诚心欢迎与尊敬。
" 茶艺师"在我的字典里是个新鲜的名词,在参加天晟茶业有限公司举办的茶艺师培训班之前,我想大部分同学也和我一样对这个高雅的称谓感觉陌生吧。
"茶艺"是个什么概念呢?通俗地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包括识别茶叶、茶具的选择、泡茶用水的选择等;饮茶的技巧是对茶汤的品尝、鉴赏,对它的色、香、味、形、韵的体味。只有掌握了这两样技巧,才能真正地、深入地体会到茶艺的精髓。
在这短短的十多天培训中我们学习到很多茶艺的相关知识,比如茶艺师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茶文化的理论,各种茶的特质,各种泡茶器具以及泡茶方法等等。
品茶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品茶增进友谊,修徳习礼,有助于陶冶情操。一片树叶,一壶好水,一杯清茶,一缕清香,用一生回味。茶艺学习于我而言,才刚刚开始!
篇2
关键词:中职茶艺教学;中职英语茶艺教学;培养
加强职业教育在学校中的普遍运用,是在教育改革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茶艺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生活礼仪的茶道来说,其修身养性之道,一直为国人所感,至于外国人,我们要以文化感世人,就要真正使茶艺、茶道走向世界。所以在中职学校中要在教学中增强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授课中的培养,用不同的授课形式,真正的技能与技术将学历教育相结合。在教育中最优地配置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职业核心能力在茶艺教学中的加强
1.职业联系未来发展
在教授茶艺的同时,教师也不要单单只在茶艺的教学中去全课教授,在授课之中穿插茶文化以及茶文化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深层次、多层次地对茶文化进行剖析解读,并在解读的同时往届毕业者示例真切地去展现现在茶文化以及茶道运用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茶道艺术的精髓之外,更能在未来的市场和经济生活中给自身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
在现代教育和企业发展中,都一直在强调人员的核心能力的建设。从核心职业能力来说,不论是从事哪一门、哪一行,核心职业能力都要能够与之匹配和相互适应,它属于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基础能力。而作为中职类院校来说,在培养适应岗位的特定能力的同时,核心能力的建设也同样在我们高职类院校的教学中体现出来。在普通教学中,虽说各行各业都有相对需要的个性特征,但在教育的过程中把思想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之中,在特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较为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总结思路在茶艺教学中的运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使学生正确地对待这门专业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正所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在教学中像上文所说的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专业发展方向之外,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茶类在国外的一些发展状况及历史。
因为在茶道的授课中我们更多谈的是茶艺的推广,在推广中,对外推广是十分大的趋势,甚至是重要的环节。所以在茶艺教学中,有一部分采用的是英语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要的不单单是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更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完美地契合,在授课中不只是简单的单词在中外称呼上的转变,最好在俗语、谚语上的引用、转换。这样就不仅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在转化的过程中加强对茶道的兴趣,更能在茶水的流淌中加强对知识的了解。
2.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在茶艺的学习中,因为是一种文化推广活动,所以在茶艺的学习中不单单要注重的是在课堂上的教学,更多的还是要注重在校外的实践活动,这也是把茶艺教学引向重点的关键。
动手能力也体现在对“茶”的整个生产过程的了解。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能够了解茶树的生长周期以及茶叶制作的方式。在茶品制作中,与做茶师傅多交流,在听取其经验体会的同时可以对自己心中的疑问、难解与工人探讨,以便加深对茶品的了解,进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以充实。
3.重视学生的自我发挥
在实践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茶”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同时对茶的表象形式以及沏、泡中学生也能有所了解和体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对茶艺的基础性操作演示后,就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也不单单是对茶艺的简单模仿,更多的是在结合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在学生对茶品的体会后,自主的创新与在基础性茶道上进行大胆、别出心裁的改变,使之茶道的艺术能够真正融入人的性格之中,在茶道中反映一个人的个性所在,正所谓“合茶性,顺茶理”体会出茶的不同韵味。
在现在国际生活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更注重人才的素质,而茶道人才更是我国向外推广和展现自身文化的体现。在英语教学下的茶艺学生,更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对茶艺传授的我们来说,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学始终贯穿一个宗旨,为了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就是教学的成功。教学求新,希望以后能在教学中取得新突破,让学生在茶艺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孙琳.公共职业培训另一种路径的选择与拓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篇3
小孙在新加坡留学期间,课余时间在茶馆里打工,深感茶道之高深。于是暑假期间回到北京,专程到东方国艺国际茶文化交流中心“充电”,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又返回新加坡。她开始对周围的人“吹”自己会中国茶,并在大学里表演、讲课,教身边的人学习茶道。小孙的茶道表演不仅让同学和老师对她刮目相看,而且“捎带着”挣够了她的留学费用。
在东方国艺总部,一位准备近期回到日本的女士对笔者说:“你们在茶的故乡,这么好的条件,没有学习茶道太可惜了。”
茶文化跨越国界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道,一定是源于中国,原汁原味的。东方国艺的熊志惠女士介绍时这样说。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书,也就成了茶源自于中国最早的记录与凭证。据说,唐朝时,日本寺院的和尚来到中国,开始学习茶道,而后带回茶的种子和中国的茶文化并加以繁衍。而英国人喜爱喝茶的习惯,则传说是当年中国的红茶在厦门港易,带到荷兰,又转给欧洲某个国家的公主,公主很喜欢喝中国的红茶。后来公主嫁给了英国的王子,将茶带到了英国的皇室,于是英国皇室开始从中国进口茶叶。英国皇室的“楷模”作用推动了英国人喝茶的习俗,并讲究起喝茶的“繁文缛节”来:英国人早上起床,习惯空着肚子喝茶,并命名为“床茶”;上午8时还要喝一次“晨茶”;午饭后,还有一次“午后茶”;而到了下午4点半左右,就是饮“下午茶”的时间;到了晚饭后他们还要喝一次“晚饭茶”。
喝茶,就要懂茶。熊女士介绍说,做茶道和茶艺师最初级的也要知道中国有多少茶类、各类茶有什么特点?学会基本的、规范化的泡茶:一种是表演型的,一种是实用型的。根据茶的绿、红、黄、白、黑五种分类,又根据不同产地形成各自特点,掌握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水温、不同的时间、茶与水的不同比例等等,才能把茶泡得好。比如乌龙茶是部分发酵茶,其中产自福建武夷山的水仙,属于乌龙茶的一个种类。这样的茶与水的比例是1:20,即1克茶20毫升水,就它而言,第一泡的时间是40秒。而乌龙茶中的铁观音,第一泡就要50秒。
解渴是茶的基本功能,但是,饥渴的时候往往难以喝出好茶的味道。茶是需要品的,好茶好水好环境好音乐好朋友,是品茶人刻意营造出来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品的茶绝对是不一样的。茶,既可以大杯解渴式地喝,还可以小杯一个人独饮,静静地感受茶的魅力;既可以两人或三五知己斗茶,朋友聚会沟通;又可以用于会议招待、商务洽谈的场所。
喝茶本是很个人、即得即失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对茶的独特喜爱和喝茶习惯,如泰国人喜欢饮冰茶,在热气腾腾的一杯热茶中放入一些冰块;埃及人则喜欢饮甜茶,茶中放入许多白糖,同时备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品茶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它可以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亦可品味文化,提高生活品质。
但是,茶又是一种媒介和载体,可以把方方面面的人联系在一起,客人到家、朋友来访都先敬一杯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以茶会友是茶文化最广泛的社会功能之一。和酒相比,茶的功能更广、也更雅一些。酒桌上的合同不一定是理性的,但茶桌上的合同一定是理性化的结果。
难怪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
熊女士说,现在有一种全民学茶的趋势,它不分职业、不分职位、不分年龄,反映了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希望能够多掌握一项技能,而这种技能又和当代人所追求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茶道、茶艺就恰恰符合了市场和人们的这种需求。
茶艺师有国家标准
在学习茶艺的人中,有不少专程从日本、韩国来的人,他们组合成专门的“茶文化学习团”,来到北京进行至少一周的学习,也有的是全家几口人一起来的。一些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国外总是遇到别人问他们有关茶的各种问题,答不上来的就觉得很尴尬,有心者则出国前就把掌握茶道列入到国外必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先学为快。
学习茶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我国制定的茶艺师职业标准,将茶艺师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并分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五个等级。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为基本起点,并根据这一岗位的特性,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较敏锐的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
当然,仅有这些还只是个基本条件,还要经过初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4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技师、高级技师不少于100标准学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基础知识方面包括:茶文化基本知识,如:中国用茶的源流、饮茶方法的演变、茶文化的精神、中外饮茶风俗等;茶叶知识,包括茶树基本知识、茶叶种类、名茶及其它产地、茶叶品质鉴别知识、茶叶保管方法等;茶具知识,如茶具的种类及产地、瓷器茶具、紫砂茶具、其它茶具等;品茗用水,如品茶与用水的关系、品茗用水的分类、品茗用水的选择方法;还有茶艺基本知识,包括品饮要义、冲泡技巧、茶点选配;以及科学饮茶、食品与茶叶营养卫生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等。而技能方面,则涵盖了礼仪、接待、茶艺准备、茶艺演示、茶事服务和销售等。
篇4
教师素养通常是由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和审美素养三个方面构成的,教师培训也应“三管齐下”。然而以往的教师培训一直围绕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展开,重在教师课堂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关于美术、音乐的培训课程也多局限在学科教学本身,实际上缺乏真正的美育。把审美素养提高融入教师培训将使教师培训工作迈向新的高度,也必将对教师整体素养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将美育纳入培训课程体系,进行培训课程体系的深度规划,将培训分成四类,即:基础类培训、专项类培训、拓展类培训和高端类培训;以基础培训覆盖全员,以专项培训提升能力,以拓展培训丰富素养,以高端培训打造骨干。全面融入不同培训类型的审美素质培养可以满足培训对象高起点、多样化、深层次的需求,促进教师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涵养生命、启迪智慧、提升素养和体验幸福。
几年来,朝阳分院逐步开发出国画与国乐、陶艺、紫砂艺术、书法艺术、编织技艺、桥牌与思维训练、看电影品人生等特色课程,受到参训教师的肯定和赞誉。
为什么审美素养培训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其一,美的教育与生活、心灵贴近。
如今摄影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看似简单,用带照相功能的手机随手一拍也可以记录生活;但真正懂摄影很难,它融入了美学、文学、历史等大量知识内容。杨军老师从生活中寻找美育,开发了《图片摄影》课程,分层培训,逐步提升教师摄影能力:初级的技术修炼、中级的摄影引领、高级的艺术创作。教师摄影能力提升的同时,审美素养也逐步提高:景在眼前,触动了灵魂,开始能够感受美、发现美;然后学会记录与捕捉美,构图、角度、曝光……这种记录不是一种盲从,其间有着摄影者的思考与审美;创造美是摄影的更高境界,摄影者按照摄影构想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去拍摄,这种艺术化的生活怎能不让老师们的工作也同样充满阳光呢?
其二,美与教育很像,学习美就是学习教育。
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教师工作更是强度高、压力大。姜楠老师适时开发出《茶的品鉴》课程,教老师们闻茶香、赏茶艺、知文化、悟人生。姜楠老师不仅期盼茶艺能成为老师们一种健康、诗意的生活方式,更期盼老师们通过茶艺感知美与审美,进而感知教育的本质一一美与教育很像,都需要静下心来、放慢脚步,在共性中追求个性,目标长远甚至追求永恒。
其三,美是一种友好的教育方式。
篇5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作为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在不断积淀,成为当今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茶文化中也在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海南的茶文化就是在融入旅游资源之后,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开发海南茶文化旅游不仅需要浓重的茶文化,更需要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创新融合,因此,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宣扬中国的茶文化,对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就十分重要。
一、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意义
茶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系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茶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还会带动旅游业的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海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周边的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利于海南地区茶文化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营造出“以旅促茶,以茶促旅”的新型旅游文化氛围[1]。海南地区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推动海南地区茶业的发展
茶文化旅游就是将旅游产业和茶文化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旅游形式可以很直观地向游客展示出茶业从采摘到制作再到饮用和销售的环节,让游客参与到茶业产业的整个过程中,并且让游客在亲身体验的实践中了解到当地的茶文化,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茶产品的推广和宣传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茶产品产业链的发展。
(二)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升生活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放松心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精神层次的追求,因此,文化旅游成为大众所喜爱的新型旅游方式[2]。茶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正是顺应了当下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海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加入了茶文化,丰富了本地区的旅游资源,在精神方面拉紧了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海南旅游地区的客流量。
(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茶农的收入
茶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将茶产品中所涉及到的制作,茶艺等过程展现在游客面前,让茶农在正常的种茶收入中,增添了很多附加收入,同时这种茶文化和休闲服务业的结合,为旅客提供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项目,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建设管理,提高海南当地居民的收入,对促进海南地区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旅游业中的茶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产品,茶农不再只是进行传统的采茶和卖茶的简单模式,而是将茶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如此一来,茶农的收入不断增加,积极性也就会不断提高。
(四)茶文化加入旅游业,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茶文化的旅游注重的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体会感悟,因此,游客在茶文化的旅游中可以切身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茶之经典。但是由于游客的种类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很多游客对茶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那些国外友人,因此,他们在享受茶文化旅游时,就需要有专业的人士帮助他们,为他们讲解。目前的中国旅游业中,就十分缺少这样的人才,尤其是对茶文化和旅游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掌握的人才,所以,培养这样专业化和知识化的复合型人才是海南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这样的新型旅游方式,可以培养大批对中国茶文化内涵有着丰富知识积累的人才,让他们成为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形象大使,通过他们的讲解和引导,让更多的游客都可以真正的感受到来自茶文化的魅力,让旅客在茶文化旅游中获得精神上的至尊享受。
二、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茶文化旅游就已经开始开发了,海南是我国的重要的产茶地区,因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海南的茶文化底蕴也是十分的深厚,比如苦丁茶、五指山绿茶等都是很有名气,茶文化也是作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一直备受业界人士的关注。它是提高海南旅游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目前,海南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海南茶文化旅游的产品形式单一
海南地处于我国的最南端,对茶的种植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海南地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采摘期很长,因而这里的茶叶产量很乐观。但是在海南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加入的形式太过单一,茶产品仅是在旅游景区当作一般的旅游商品进行买卖。在植物园中,旅客只是通过讲解员的讲说,对茶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的认识,然后对茶进行品尝体驗,这样的形式就忽略了游客的主观感受,游客并没有完全的参与到茶文化的享受中,只是活动在买茶和品茶中。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旅游产品的形式也缺乏创新,这样的旅游形式对茶文化的推广宣传并没有现实意义。
(二)海南茶文化的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一个拥有着丰富的内涵的文化,它包括茶的礼仪、茶艺、精神及与茶相关的各种精神文化元素[3]。海南茶文化的旅游是将海南地区特有的生态景区和茶艺之美相结合,为游客提供视觉和精神两种层面的享受,但是,海南目前的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这一部分的展现多半在对茶艺的展示和购买茶产品的两个环节中,这之中虽然体现出品茶的艺术,但是对体现生态景观的自然之美的呈现有所缺乏,只是将茶文化放在旅游的环境下,进行比较表面的不注重其内在文化的买茶和喝茶,忽略了其本质的内涵。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缺乏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认识
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起步比较晚,缺少关于旅游方面的人才,而很多旅游单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不给予过多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为企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在目前的一些旅行社中,他们大部分都是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客源不断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他们没有用长远的目标看待这一问题,在企业的规划中,并没有将对人才的培养计划列入其中,因此,在对人才的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造成人才流失,拥有高水平技术的专业人才得不到重视,这同时使得员工失去工作积极性。
(四)旅游人才的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海南地区的专业旅游人才的培训模式过于单一,缺乏新意,而旅游业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很低。目前,中国大部分旅游从事人员都是通过参加相关机构所开设的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机构学习关于旅游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训,而这种机构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不会请专家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因此,在培训中就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4],所以培训出来的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一样水平和相同程度的基础性的人士,而非专业具有特点的人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才的培养,进而造成旅游产业的人才缺乏。
三、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建立科学系统的人力管理机制
海南茶文化旅游人才的开发和管理是当下旅游企业应该加以重视的环节,这是企业想要留住人才的必经之路[5]。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人才招聘机制是首要环节,吸引人才的融入,就需要企业在人才招聘机制中设立出吸引人才的策略,比如加薪策略、人才激励体制等,加薪是一种物质方面的奖励,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刺激人才的加入,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内部的职业技能大赛,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再通过精神激励的方式促进与人才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使得企业为人才提供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支持。
(二)保障人才不流失,增强员工的就业安全感
旅游行业一直处于一个人才流失的状态,不仅表现在人才的业内流失还表现在人才流失到其他行业中,为保证企业人才不流失,企业要制定出相关政策来留住人心,保障员工的就业安全感。提高员工的就业安全感首先要保障员工在生活中的保障,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提供员工一个舒适具有安全感的工作环境也是极其有必要的。对员工的业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奖励,稳定员工的情绪,让员工在企业中得到重视,这都是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三)转变人才管理思想,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于海南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我们是怀有期盼心情的,但是为了促进这一事业的发展,就需要大批先进的优秀人才队伍。我们的旅游产业离不开优秀人才,因此企业要转变原有的人才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开展专业的培训体制,让员工定期参与培训并为员工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6]。鼓励员工考取各项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例如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等,提高员工的茶文化涵养和素质。其次企业的管理者要和员工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上级的重视,自然就会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努力为旅游事业的发展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和技术水平,为茶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四、结束语
中国的旅游事业虽然起步晚,但是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保障。此外,海南的茶文化旅游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它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旅游企业要加强对这些优秀人才的开发和管理,保证人才不流失,提高人才的积极性,依靠海南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业。让优秀的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让旅游事业在创新融合中顺应时展的潮流,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让世界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海南經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林文超,1983年生,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陈芳,1967年生,女,本科,副教授,旅游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艳.石门县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2]陈淳.校本课程开发海南本土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意义[J].新教育,2017,(10):67.
[3]徐铁成.浙江南浔古镇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4]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3.
篇6
“瑜伽茶道”由国际瑜伽协会学部委员、国际瑜伽协会教练培训基地中国学区理事长石鉴月老师于2005年创立,并于2007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瑜伽茶道”依据中国传统茶道,参照中国禅茶道、佛茶道、台湾“无我茶道”,结合瑜伽的理念与精神编创而成,目前正在全球推广。
茶道养生与瑜伽健身
自古以来,中国茶道非常注重其养生功能。陆羽《茶经》在论及茶的功用时,也强调了提神、养身的功效,如《茶经“六之饮”》中云“欲醒睡意,则令其饮茶”;《茶经“七之事”》中广引华陀《食论》、壶居士《食忌》、陶弘景《杂录》等医书和道书中说到的茶有“益气力”、“身轻”、“换骨”乃至“可成仙”等功效。钱椿《制茶新谱“茶效”》。则引《本草拾遗》,说到茶有“止渴、助消化、去痰、除睡意、利尿、明目、增思考力”等功效。而中国禅门高僧大德,总结出茶有“三德”――提神制眠、帮助消化、消解欲。这些都表明,饮茶与养生、养身是联系在一起的。
与此相应。瑜伽恰恰也很注重身体的修炼,古典瑜伽依据野生动物的形体动作创立的瑜伽。同样也是为了锻炼体格、舒经活血、调理腺体,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得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瑜伽起源于印度,茶道起源于中国。瑜伽和茶道相结合。这是两种相近的古老的东方文化的融合。中国传统茶道的和谐、宁静、超脱与瑜伽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瑜伽的回归、感恩、宁静、通达,以及祛除烦恼、善待一切事物的理念也与中国茶道有相通之处。
瑜伽茶道的练习原则
练瑜伽与习泡茶有非常相似之处,这是一门不会毕业的课程。你必须日复日,年复年持续地练习,用你的身体来说话。而练习瑜伽茶道,以下几项原则是必须知道的。
1 瑜伽茶道目标定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身与心的融合、情与操的升华。
2 品茶环境既要突出瑜伽修习场地的特色,也要适当具备茶艺的相关氛围与装饰。总的要求是清雅、温馨、安静、空气流畅。
3 将瑜伽茶道的精神内涵巧妙地寓于瑜伽中,间或插入静坐与冥想,将茶艺与修心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
4 注重奉茶者与受茶者的灵活互动以及换位。做到人人参与、主客互换,人人奉茶、人人品茶。
瑜伽茶道的精神内涵
瑜伽茶道四大精神内涵:回归、感恩、宁静、通达。
回归:回归自然、回归纯朴、回归当下、回归本善。将人世间一切烦恼、恩怨、功利、尘劳,暂且丢在回归的路边,专心融入此时此地此景此情之中,将茶道现场当作你温馨的家园、当作你心灵的宁静港湾。
感恩:思水之源、茶之本,念茶会之友情礼遇,感天地恩如父母恩、感众生恩如同胞情,以感恩的情怀来扩展自己的心量,以至能包容一切、善待一切、无私奉献、平等博爱。
宁静:品茶洗心、净心静坐,不问何方叶、哪方水,放下杂念,放下推想,不带功利企求,不假分别计较,以一颗静若处子的平常心来喝茶,于品茶中渐入悠然澄明的心境。
通达:宁静安详之中,化解了习气、偏见、狭隘与固执,沉重的包袱放下了,超然的见地升起了,灵光独耀之中,会有豁然开朗的觉知,会有茅塞顿开的启悟,会有潜藏心底的本能智慧被激发。静静地享受吧,静静地感悟吧,超然的境界会一层高于一层闪现,直至通达无碍、自在超脱。
男子也能瑜伽
瑜伽是一种身心合一的运动,男女都适宜,因此,并不是女性专属。如果被瑜伽动作表面的柔性所迷惑,对很多男性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
篇7
关键词:杭州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一、茶文化旅游概述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及茶文化为主题而展开的系列旅游活动。它是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茶文化旅游是利用茶叶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健实用价值等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而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
二、杭州龙井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西湖秀丽的山水孕育了龙井茶,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更是吸引了有识之士为杭州谱写茶文化的诗话篇章。
千百年来,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千百年来,人们除了品茶,还追求“廉、美、和、敬”的茶德,如琴棋书画诗酒茶。正是这些平凡与高尚造就了茶文化的秀丽篇章。西湖风景区内韬光烹茗井。是因为白居易与韬光禅师汲泉煮茗,至今让人记忆犹新。而据史料记载,唐宋两代嗜茶并留下诗文的就有好多。如白居易、范仲淹、苏轼、陆游等,他们为杭州茶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05年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旅游报》等10家权威机构联合授予了杭州市“中国茶都”的称号。作为茶都,茶文化旅游也因此显示了无限的生机。杭州茶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项目,以自然资源优势为基础。西湖龙井开茶节、西湖茶文化博览会、茶文化嘉年华等地方节庆为平台。吸引大量中外游客,虽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仍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茶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够,管理不善
茶文化旅游的绝好平台――西湖龙井开茶节、中国茶博览会、国际名茶之乡博览会等很多很有特色的节庆活动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市场管理不善,行政体制混乱,对西湖龙井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其次,杭州本身所具有的旅游资源也没有很好地利用。例如:中国茶叶博物馆却是冷冷清清,来参观的人很少,只在节日期间热闹一阵,接着形成巨大反差。而且,很多商家为了谋取更多利润,吃、住、行、娱、游、购六大元素,往往只体现在“购”上,更有甚者,将茶叶以次充好,不择手段,不断提高产品价格,却弃产品质量于不顾,往往适得其反。人们到处见到冒牌的西湖龙井茶,使得游客的戒备心理越来越重,失真的茶文化旅游商品更使得游客不敢在旅游区购物,从而影响到整个旅游业发展,产生恶性循环。
(二)独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路线不足,产品结构单一
杭州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作为茶文化旅游的专项路线却少之又少,是我国旅游事业的一大遗憾。而且旅游产品结构很单一,在单一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中,游客的活动形式仅限于游园采茶、购物、茶艺,而不是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强的感官体验,效果不好也可想而知。虽然茶文化旅游资源很多,但是却缺乏精品路线,只有之江段的梅家坞、龙井村等一小块地方有较稳定的客源,其他很多地方并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旅游价值。旅游项目缺乏内涵和其应该有的旅游体验项目,从而得不到旅游者的重视。
(三)缺乏具有专业修养与知识的茶文化旅游人才
茶文化旅游除了重视物质享受以外,还很重视精神体会,而这种精神体会只单纯依靠旅游者自己是不够的,往往需要有高素质的导游人员进行讲解和引导,作为一个“形象大使”,达到茶文化与旅游的完美衔接。这就对导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杭州旅行社的从业人员来说,还存在着素质不均、没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等问题。
(四)不够重视茶文化旅游资源生态开发与保护
“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这些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目前还没有很明确的概念。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其意义就是文化旅游产品的生态化开发和文化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虽然近年来杭州的茶文化旅游发展很快,有“西湖龙井开茶节”等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杭州龙井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它的顺利发展,笔者就此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
(一)不断开发市场,加大宣传与管理力度
从整体上来说,杭州的茶文化旅游宣传力度不强。对于杭州市民和外地旅游者来说,西湖龙井开茶节等活动可以使其对于茶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除了有盛大的祭茶仪式外,一些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歌舞、民俗表演等会激起游客的兴趣,是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方式,有利于提高杭州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但是,在宣传中,必须有侧重点,要注意挖掘和介绍茶文化内涵与特色。对于旅游市场的开拓来说,应该将重点放在杭州的主要客源国,如韩国、日本、印度等,这些国家本身有饮茶的传统,所以是稳定的客源国。同时应加强市场管理,切忌唯利是图,努力营造茶文化氛围和特色旅游环境,完善旅游管理法的法规与制度。
(二)适当增加茶文化旅游专线,丰富产品结构与内涵
茶文化旅游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体会,所以经营者不只要重视物质内涵,还有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与旅游部门加强合作,努力推出旅游精品专题线路必不可少,当然,还要综合考虑收费标准、季节、时间等因素。比如说:青少年求知欲强,追求刺激,可以安排夏令营等活动,请茶学专家讲授茶文化知识,并让他们亲自参与到采茶、制茶、品茶的活动中去,体验茶文化氛围;对于中老年游客来说,他们更注重保健与养生,所以在旅游过程中,更注重意境,让身心彻底放松。体会茶的保健功效。在茶文化的展示上应加强层次感,在形式上加强多样性,丰富产品结构及内涵,树立好茶都形象。使“中国茶都”成为杭州继西湖之后的又一旅游名片。
(三)全面培养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
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可定期举办茶文化知识讲座、茶艺表演等。在注重知识更新的同时,还要对茶文化的历史,茶的采制、品饮、轶闻及等级区分等方面有所了解。而单有高素质的导游人员还不够,还得有战略性的旅游经营策划方面的人才,在茶文化旅游路线设计、营销上下功夫,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应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四)合理利用茶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杭州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以原生态开发为主,商业开发为辅,从物质与非物质、有形与无形两个方面来加大开发力度。比如要搜集、整理、恢复、保护传统茶文化表演,如斗茶、祭茶、茶宴、茶戏、茶歌舞等,促进茶文化保护,同时硬件设施要与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让游客充分体会当地茶文化的魅力。
四、总结
杭州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生动、鲜活、立体的博物馆。随着杭州旅游业的持续发展,茶文化旅游必将成为高品位的旅游项目,也必将提升杭州这个旅游城市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商品价值、服务价值和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琳洁,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茶叶,2007,33(3).
[2]宋丁,茶休闲旅游发展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特区经济,2009(2).
篇8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你的退休日程中,是否为学习留有一席之地呢?
或多或少的,我们都有一些想做却有心无力的事情,很多兴趣爱好往往就这样与我们擦肩而过,儿时的理想也多半无法成为现实。想要弥补遗憾,可就要好好利用退休光阴了。都说年轻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可即便错过了待退休后再补救也不失为圆梦的好方法。
退休族的学习能力虽然不及年轻人,但在时间上却显得充裕很多。此外,年轻人参与学习多半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发展,有时候并非兴趣所在,而退休族则无需太刻意地选择,简言之“喜欢就好”。这样一来,可供退休族学习的内容变得海阔天空了,大大超出了外语、电脑等年轻人扎堆的项目范围,只要自己不会的、不够擅长的,或是年轻时心动没行动的,都可以尝试一下。特别在文艺体育方面,既为单调的退休生活增色,又有益身心健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年学习都能有哪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吧。
推荐科目一――舞蹈
参与指数
花销指数
快乐指数
2006年春节联欢会上皮影舞蹈《俏夕阳》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12名平均年龄60岁、最大年龄74的舞者一展老年人风采。的确,舞蹈并非年轻人的专利,秧歌、扇子舞、剑舞、交际舞、暖身操等等都很适合老年人。在舞蹈中,老年人既能够达到愉悦身心、强健体格的目的,还可以获得自信,没准年轻时被埋没的舞蹈天赋还能得以挖掘呢。
如今供老年人跳舞的场所越来越多,社区绿地、公园、老年舞蹈班等等,都为想要参与舞蹈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可以说只要你想跳就不愁没处跳。学习舞蹈的成本可高可低,如果你为了学习舞蹈而跳舞,那么可以选择专门的培训机构、舞蹈老师,每小时的费用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而如果你只是希望借舞蹈的过程达到交发、健身的目的,不防在社区、公园与同样有着舞蹈爱好的朋友相互学习交流,学费自然也就省下了。正式一些的“业余舞蹈队”成本会稍微高一些,队员需要有自己的服装、舞鞋等,甚至需要请专业人上编排舞蹈参加比赛。
老年人需要注意根据自身生理特点来跳舞,比如不宜跳过于剧烈的舞蹈。老年人心血管弹性较差,激烈的舞蹈可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呼吸加剧、心跳加快、血压骤升,可诱发或加剧心血管疾病。另外还不宜饱腹起舞、骤然降温、穿硬底鞋、带病跳舞以及在空气不流通的场所跳舞等,还要切忌酒后跳舞。
中国式插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2000年前,这门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以“花”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
一束鲜花不仅仅带给人美的享受,更为整个房间增添一抹生气。老年人学习插花不仅能表达内心对美的追求,还能沉静心灵、修身养息。为了让这门艺术更加普及化,各类插花班接踵而至,不少市区还成立了自己的插花协会,给了插花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平台。不过,插花班的学费可不便宜,一般按等级收费,包含花材、配件等,一般一套基础课程就需要1000―2000元,高级班的学费就更加昂贵了。
与舞蹈不同,插花的快乐源自静态的美,只要有一颗追求美、欣赏美的心灵,相信插花艺术可以带给你不一般的感受,甚至会震撼到你的心灵。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随着季节变化,老年朋友可能对某些花卉有所过敏,应注意适时避让。
推荐科目三――茶道
参与指数
花销指数
快乐指数
茶道文化与插花艺术的共同点在于两者都能修身养性。通过沏茶、闻茶、饮茶来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与“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人们渐渐从喝茶过渡为品茶,再慢慢升级为茶艺,对茶叶、水、器皿、环境等各种要素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无论从养身的角度还是养心的角度来看,老年人都很适合学习茶道文化。
学习茶道可要花上不小的成本,即使不上茶道班自学成才,一套专业茶具的费用就需要成百上千元,而好的茶叶更是百里挑一、价格不菲。不过对热爱茶道文化的人来说,再高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茶一般分六种:红茶、绿茶、黑茶、黄茶、清茶(乌龙茶)和白茶,不同的茶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功效。大家比较熟悉的普洱茶既可降脂、降压、抗动脉硬化,还能防癌、养胃;乌龙茶有抗肿瘤、防老化、改善皮肤过敏等作用;白茶不仅能防暑、解毒、治疗牙痛,还可防癌抗癌。老年人不妨通过学习找出适合自己的品种,养心养身两不误。
推荐科目四――烹饪
参与指数
花销指数
快乐指数
中国的食文化享誉海内外,鲁、川、苏、粤、闽、浙、湘菜系各具特色,你是否想过学几个特色菜呢?即便往日不善厨艺,但能在特别的日子为家人献上一桌美味、或是在朋友来访时一展身手,这样的惊喜不是更大吗?如果你曾经或现在是个忙碌的上班族,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一桌美味,那么可以考虑退休后成为家中的“厨神”,让自己和家人每天都能享用美味,悦己悦人岂不更快乐?
其实想要学习烹饪并不难,书籍、电视都是不错的途径,对初学者来说还可以向家人、朋友或邻居请教,汇集五湖四海的美食经验,通过不断地尝试快速提升水平。如果你想变得更加专业一些,还可以参加美食培训班,不少老年大学就开有烹饪课程,学费自然比专业厨师培训班便宜很多。在课堂上,不仅有老师所教授的做菜技巧,还可以与其他学员交流心得,志同道合者一同学习自然更带劲。
老年人可不能太贪嘴,重油、重味的菜肴虽然美味,但经常食用却不利于健康。还要注意荤素搭配,保证膳食平衡,必要时请教一下医生,选择更有利于身体的食物,尽量回避“垃圾食品”。
推荐科目五――理财
参与指数
花销指数
快乐指数
无论从参与指数、成本指数还是快乐指数来比较,理财这门课的评级都是五门学科中最低的,特别当投资受阻、本盒受损时,更是难以体会理财的快乐。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其重要程度位列五科之首,成了“不得不上的一课”。
或许你已经发现,单靠退休金过日子紧巴巴的,需要自己有点积蓄;或许你已经经历过投资的失利,迷迷糊糊中悟出了一点道理;或许在面对纷繁的产品推荐时,你难以把握自己,无法找到那个“Mr.Right”。这些问题、烦恼都需要通过理财学习、实践来解决。可以说,理财已不是上几个小时的课、做一些笔记、看看书、听听专家指导那么简单,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经济上有了保障,生活的其他目标、理想才更有可能实现。
篇9
关键词:正定;旅游资源;旅游发展
一、优化旅游资源,建立旅游品牌
品牌是企业或品牌主体一切有形或无形资产总和的全部信息的浓缩,这一浓缩又可以特定“符号”来识别,文化支撑着品牌的丰富内涵,品牌展示着其代表的文化的独特魅力。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正定的实际特点,将正定的旅游资源确立为四大品牌分别是“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京外名刹之首”,“乒乓冠军摇篮”。
(一)三国子龙故里
子龙的忠义仁勇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典范,以此来塑造“古今福地、常胜之乡”的正定形象,将子龙故里的旅游品牌变为文化经济的子龙品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1、营造子龙故里的氛围
在正定县城内建设以“子龙”为主要标志的基础设施,悬挂“古今福地、常胜之乡”等标语,开发子龙醉酒等子龙牌系列产品,并做好相关广告宣传工作。
2、将子龙品牌进行注册,认真管理,充分发挥子龙品牌效应,开发子龙文化系列产品,让品牌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利用子龙故里的品牌影响,与世界龙岗宗亲义总会联系充实子龙文化内涵载体,扩建赵云庙。
(二)佛教临济祖庭
临济宗是禅宗的主要宗派,在海内外享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应整修临济寺,以创建临济文化研究会为载体,策划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大法会,进而扩大祖庭影响,增强古城的佛教文化氛围。
(三)京外名刹之首
正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佛教文化是其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定的佛教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据史书记载,常山之地,汉代有僧侣,晋代寺庙兴盛,后经历展,清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从唐代开始,正定佛学研究发达,高僧大德辈出。正定现存文物和建筑遗迹,几乎全部都是佛教文化遗产。因此应树立佛教文化品牌,深度挖掘佛教文化资源,突出佛教文化旅游主题,对佛教文物景点应挖掘整理,增加图片、文字和解说内容,让游客更多了解佛教的发展,寺院的建立以及相关佛教活动,突出佛教内涵,弥补景点的文化缺失。
(四)乒乓冠军摇篮
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从一个普通的体校发展成为了现今的闻名世界的冠军摇篮,要将其做为一种旅游资源和文化产业来培育,除了扩建场馆,增加接待展示能力外,同时应利用有利条件来增添旅游的参与性。把乒乓球健身活动作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作为全民健身活动的一种形式开展,出台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奖励机制和办法,形成全民自愿参与的氛围,并申请国家旅游局,体育局验收命名为中国乒乓球之乡,这样冠军摇篮的品牌更加响亮,两者相得益彰。
围绕打造正定名城品牌,结合滨河新区建设,形成“古城古韵、新城新景”的风景线,正定以古城风貌为特色,滨河新区以现代化理念为亮点,从而使滨河新区建设在彰显石家庄城市发展新成就的同时,充实正定历史文化内涵,用常山古郡千年历史承续石家庄市百年历程,丰富石家庄的历史底蕴,让正定古城与滨河新区仿若两颗璀璨的明珠,为省会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广辟渠道推介宣传,增加名城影响力
在进行初期的宣传时,应深度发掘正定的文化内涵树立正定作为旅游地的整体形象。通过多种媒体方式,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广告等来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介质,如宣传手册、光盘、明信片等便于保存、携带的介质来进行宣传;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取不同的宣传内容与方式。
促销也是进行宣传和树立形象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促销,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使尽可能多的人熟悉正定,了解正定,在人们的观念中初步形成关于正定的旅游地形象。促销方式可以通过联票参观、节假日特价参观等方式。
如春节庙会的形式,既丰富省会人民文化生活,又扩大了景点的知名度,增加了旅游者的数量。在庙会期间可以举办民俗表演,更应该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可以安排与游客互动性较强的节目,增加游客的兴趣。同时对于相关景点不仅推出联票而且不再限定当日有效,增加游客的参观次数。
三、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发展购物旅游
石家庄市政府与正定县政府规划的正定国际小品市场已开业,在2008年4月26日至28日举办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以期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商贸名城,这一规划为正定开发购物旅游开始打下基础,正定可以以国际小商品批发市场为基础,准备着手开发购物旅游,丰富正定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
中国・石家庄(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是由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主办、正定县人民政府承办的大型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因于每年4月26日举办,故简称“4・26正博会”。“4・26正博会”以“融合商机、彰显魅力、协作发展、互动共赢”为宗旨,于每年4月26日至28日在正定国际小商品城隆重举办。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商贸名城。厚重的人文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架构了正定商贸流通的壮阔发展平台。正定县市场建设起步较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先后建成板材、蔬菜、禽蛋、农机、石材、汽车销售等专业市场。正定县领导以建设华北重要商贸城为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正定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以正定国际小商品城为龙头,以正定恒山板材市场、中国北方茶城、正定家具城等专业市场为支撑,以现代物流、产业园区为重点,谋划建设了正定国际小商品城和市区批发市场集群,形成了沿107国道市场经济“聚集带”,成为了为华北重要商埠提速的“动车组”。其中正定国际小商品城堪称中国北方单体面积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正定恒山板材市场被誉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板材装饰材料市场之一;正定家具市场堪称中国北方品牌家具集散地;中国北方茶城集国际茶叶交易、茶艺培训、茶艺表演、茶叶价格指数、茶叶拍卖、茶叶仓储物流于一体,使正定以得天独厚的优势荣膺“中国商贸名城”的美誉。
“4・26正博会”办展特色鲜明,品牌化水平突出,信息功能强劲,服务体系完善,安全卫生保障到位,堪称中国北方最具规模、最有影响的日用消费品展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积淀厚重,文化充盈;中国商贸名城――正定,活力四射,商机勃勃,
四、利用城市发展良好契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旅游城市的形象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如环境卫生、居民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好客度等。在正定城内,整体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在正定城区的繁华地带。另外,居民也没有真正地融入到旅游业的发展中去,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对旅游业能带给他们或已带给他们的利益没有深切的体会。
虽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在先期的发展过程中兴建了星级宾馆等基础设施,使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设施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还不尽如人意。笔者走访了正定城区的主要街道,发现厕所破旧不堪,味道难闻,饭店门脸破旧卫生情况令人担忧。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后期名城的优化需要进一步提高相关配套设施的规模。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对隆兴寺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旅游购物品的销售实行统一规划,严禁个体占道经营。要保证隆兴寺前的开阔,以突出皇家寺院的气派。在隆兴寺附近建立正定博物馆,将正定的馆藏文物进行展览,从而丰富古城的文化内涵,让每一个来到正定的游客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正定,感受正定文化。
篇10
1.1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摆脱困境,增加农民收益,提高农业产值,台湾开始探索发展休闲农业[4]。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可分为孕育探索阶段、成长发展阶段和成熟提高阶段三个时期。孕育探索阶段(1970~1980年):1970年,台北市在木栅区设立了“木栅观光茶园”[5],开启了观光农园的孕育探索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向游客开放农园,供其采摘,同时出售当地农产品等,这样的创新方式,更加能够吸引游客的兴趣,达到增收的目的,此阶段休闲农场仅33家。成长发展阶段(1980~2004年):台湾地区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休闲农业,1983年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规划书》,1990年制定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这些条例的制定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指引了方向,并且有效地促进了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1989年底,休闲农场的数量增加到141家[6]。1990年以后,台湾地区通过制定《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休闲农业辅导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1997年,台湾地区将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建设富丽农村计划”的重要途径。2000年以后,随着岛内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休闲农业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2000~2004年短短四年间,新成立的休闲农场就有584家[7]。成熟提高阶段(2004年至今):台湾休闲农业发展至今,已经步入了成熟提高的阶段,岛内现有上千家休闲农场,风格各异,基本能够满足岛内民众的需求,最近还受到大陆游客的亲历体验,现在台湾休闲农场更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追求国际化的服务标准,并且积极推广其发展模式,为休闲农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
1.2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趋势
台湾休闲农业自诞生以来,经过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努力探索,朝着特色化、体验化、知识化、健康化、生态化、数字化以及合法化的方向继续发展。
1.2.1特色化
休闲农场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特别注意发现和保持自己的优势,并且要合理结合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营造农场独特的休闲环境。例如:位于嘉义县大埔乡的嘉义农场,拥有台湾最大的湖畔野营区,在这里游客可以在清晨躺在宽阔的大草原上享受日光浴,晚上欣赏浩瀚无际的星空,是野炊、露营的好场所。农场还利用花卉培育中心设立了蝴蝶生态园,园内拥有数百种珍惜蝴蝶,供游客自由观赏,享有浪漫的生态之旅。嘉义农场合理地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并且将其转化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1.2.2体验化
体验化就是要让游客参与其中,设计的体验活动要带给游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等多方位的刺激,使游客充分融入到活动当中。将体验营销的手段充分运用到未来休闲农场中,是未来休闲农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2.3知识化
让游客亲历探索自然,并结合导游的解说,提供了自然的教育机会,可以让更多的城市人了解农村、农业以及农业文化。位于南投县的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其服务宗旨是“用花香装扮多彩人生,从一粒种子观察生命的奥妙”[8],利用自然生命的力量,给人们以启示和教育。这里有设有专业的分区,以方便游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植物,例如:想了解仙人掌可以去仙人掌生态教学区;想知道水生植物的习性,可以去水生植物生态区等;还可以请教花卉和蔬菜的栽培技艺。休闲农场成为人们了解自然的好去处。
1.2.4健康化
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急需一个可以放松全身的场所,休闲农场为人们营造了一个暂时远离尘嚣和日常琐事的空间,未来的休闲农场应该重视维护健康的生态环境,为游客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以及无污染的蔬菜水果等等,并且可以营造农村那种特有的简单淳朴的社会气息,使游客可以完全沉浸在这样健康的环境中,以达到放松身心的休闲目的。
1.2.5生态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休闲农场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发展休闲农场的餐饮、住宿以及娱乐设施的同时,要兼顾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责,这是未来休闲农场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
1.2.6数字化
利用网络营销手段,使休闲农场的服务更为快捷。网络使得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各大农场的信息,休闲农场网站的建设可以包括一下内容:最新的活动资讯、主要景观图片、观光路线图、农场周围的景点,以及餐饮住宿预定和游客留言系统等等。利用数字化的方式,使得游客足不出户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1.2.7合法化
休闲农场的有序发展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经营进行规范。台湾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以保障休闲农场的发展,从土地利用、设计施工、环境保护、餐饮住宿,以及安全等各个方面加以规范,确保休闲农场提供的服务安全可靠,很好地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2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
2.1对休闲农业的积极引导和扶持
台湾休闲农业的每个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政府的策动、组织和扶持。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休闲农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并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休闲农业的发展,例如:《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休闲农业设置管理办法》、《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等,同时设置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辅导和推广休闲农业,从而使得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等问题能够快速得到解决和落实。所以,只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台湾的休闲农业才得以迅速的发展[9]。
2.2制定管理办法,保障休闲农业有序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根据需要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健全的休闲农业法规体系,从表1中可以看出,台湾地区非常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基本上每2~3年推出一部发展计划书或者管理规范,此后,还于2004、2006年先后两次修订《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这为休闲农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3从大局出发,合理规划休闲农业资源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整体的规划,使得当地的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防止了资源闲置的出现或者过度利用现象的出现。
2.4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能效
2.4.1实现联合经营,降低运营成本
台湾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休闲农场实现了联合经营,将观光、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整合起来,实现了不同服务领域的分工合作。通过这样的经营管理方式,不仅减少了同一个领域的竞争,也避免了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2.4.2创新经营形式,促进产品多样
休闲农场要不断创新经营的形式,例如:跟媒体合作拍摄偶像剧,为偶像剧提供拍摄场地,或者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群众演员的工作等等,通过这样新颖经营形式,吸引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游客前往。与此同时,农场还要提供给游客丰富的消费产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例如:为游客提供一种安静温馨的氛围和清新自然的风景等“无形产品”以及时令水果和蔬菜,特色佳肴等“有形产品”。
2.4.3增强网站功能,提供便捷服务
台湾地区的休闲农场网站一般都会及时最近活动资讯,农场景观图片,观光路线图等等,并设置餐饮住宿预定以及游客留言板块,最大限度地为游客提供方便。
3对大陆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启示
3.1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和扶持的作用
政府在茶文化旅游中要起到导向的作用,政府要从整体着眼,规划茶区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以规范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政府还要加大茶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茶区景点和茶文化的宣传工作,例如:定期举办茶文化旅游节,为茶区拍摄专题纪录片等等形式,为茶文化旅游行业的兴起打下基础,还可以重点扶持当地的优秀茶企业,大力发展体系化生产和休闲相结合的休闲茶产业,建设茶文化旅游品牌。漳平永福地区设立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有特色的农业企业。园区内景色优美,物产丰富,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在发展休闲农业。福建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的茶园景色优美,设施齐全,栽培规范的茶园,使得茶山看起来更加和谐美观,茶园周围还栽有茶花、罗汉松等观赏性植物,这些都为茶园增添了更多的观赏价值。漳平市政府出台促进茶产业发展政策,推动组织茶艺大赛,邀请各大茶业企业参加,这些都为茶业企业以及当地的茶园观光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3.2健全法制建设,规范茶文化旅游业
在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同时,要加快法制的建设以保证茶文化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要高度重视与茶文化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保证茶文化旅游区域的土地利用、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都有法可依,并且进一步确保餐饮、住宿以及娱乐设施的安全性,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茶文化之旅。
3.3合理布局,整合茶区资源
茶叶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忙闲有序,这就为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时间安排。一般对于非茶季,可以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这对绿茶区更为合理,除了忙时的春茶,夏秋季节都可以发展茶文化旅游。名山出名茶,很多茶区同时也是观光旅游的圣地,如武夷山、黄山等。武夷山以秀水、奇峰、幽谷、险壑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而享有盛誉,名山产名茶,武夷岩茶则以独特的“岩韵”名扬四海,武夷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结合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将会闪耀出更多的辉煌。这些地方的茶区可以发挥景区的旅游优势,结合生态旅游和茶文化旅游,发展特色的茶文化旅游。
3.4改进经营管理,合理利用网络改善服务质量
对于同一个地区的服务资源,要实现合理分工,协同合作,例如可以成立景区联合管理处,将当地的观光、餐饮和住宿联合起来,办理茶文化旅游区一卡通,游客只要办理一张景区门卡就可以在景区内的任何地方消费,这样可以对各方服务进行协调,能够很好地避免服务的扎堆和雷同现象。开发茶文化旅游还要体现地方特色,如餐饮业,要求餐馆首先要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还要尽量体现茶乡特色,如龙井虾仁就很好地体现了龙井产区的特色;住宿方面也要符合当地的建筑特点,在旅游旺季还可以鼓励当地农户开放自己闲置的房间,这样既可以缓解旅游旺季时的住宿压力,也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茶文化旅游不仅仅带给顾客感官上的享受,还要提供给顾客精神上的享受,实现无形产品的输出,让顾客在采茶、制茶、品茶的同时体会到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可以通过导游的解说,使游客了解当地的有关茶的习俗和传说。在宣传上,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相关的茶文化旅游网站。网站内容可以包括:最新的茶文化活动,当地的茶礼和茶俗,茶园景观图,游览路线图,综合娱乐活动介绍以及周边景区简介等。并且提供网上订票,以及网上订房服务,设计合理的茶文化旅游路线,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出行指南。
3.5组织科技培训,拓宽园区人才的茶叶品鉴知识面
茶叶品鉴在旅游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学习评茶知识,学习茶艺知识,明确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加深对健康饮茶的理解,凸显茶区个性产品风味。在福建省科技厅支持下开展了《台湾产制模式乌龙茶质量检验与评茶体系合作培育》项目研究,项目组配合政府组织园区台湾农民与产业人员的评茶技术交流和品茶文化鉴赏,为茶文化旅游产业奠定了科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