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能力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科研能力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科研能力培训总结

篇1

1、健全教科研组织,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

要使教科研工作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首先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学校已基本形成由教科室带头,以课题组为主体的教科研网络。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网络的建设,健全教科研组织,以形成完整的教科研体系。同时,教科室在各课题组中培养了一批对教科研比较热心且有一定造诣的先行者,成立了以谢柏林为组长的语文课题组、以眭春新为组长的数学课题组、以刘童为组长的英语课题组、以史秋花为组长的理化生课题组、以洪云俊为组长的政史地课题组。加强了对教科研骨干的培训工作,使教科研积极分子占全校专任教师的80%以上,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中心的教科研队伍。

2、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科研的思路与方法。因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尤为必要。本学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解读新课程》,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讨论学习的心得体会,每位教师写了2万多字的读书笔记。通过对新课程理论的系统学习和讨论,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为深化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3、加强课题管理,规范教科研课题管理体系。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主体,是教科研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高学校科研层次,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向前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学期,学校加强了对已有课题(《江苏省oeh多媒体网络教育实验研究》、《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初中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情绪的成因与策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研究》、《中学生法制教育研究》、《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管理与研究,重视教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同时将课题《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进行了通迅结题。

4、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教学领域,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就必须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用现代化的教学法手段来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密度。本学期,组织新教师参加每周二晚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第三期培训,组织了骨干教师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组织的第一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和考核,同时检查了电教设备的使用情况。使学科使用各项设备的课时达80%以上。

篇2

一、加强教科研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科研素质。认真组织老师积极主动投身于培训和教改中,在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展开理论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研讨活动,使教师在新的教改形势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使广大教师能紧跟教学改革步伐,以现代化教学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教改实践。

二、健全教科研制度,强化课题管理力度,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本学期,教科室继续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教科研制度,进一步完善教科室工作制度,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切实落实了课题的过程管理,坚持“高质量、优特色、严常规”的工作目标,比较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学科的课题研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严禁搞形式,走过场,在过程管理上下工夫,认真执行活动过程,做好课题资料、个案研究、论文撰写工作,以此让教师的素质在“教”中得到提高,在“研”中得到完善。由于狠抓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认真完成上级科研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了区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等和日常科研管理工作。本学期,我校校级立项目课题14个。

四、积极为教师搭建科研平台,积极组织广大教师结合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理性思考以及教育教学的总结,倡导勤于研究,总结的良好氛围。我们采用以教师认真撰写、教科室悉心指导推荐为主,以经济奖励为辅相结合的方法,努力使教改论文的撰写能出成绩、出成果。本学期我校共有4篇论文、教案在区级获奖,

五、响应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师德建设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六、配合学校语文组继续举办《风华》文学社,并出了五期《风华》校报;

七、实施名师工程

推进学校名师工程,认真做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制定骨干教师集体备课,课后反思,期中汇报,期末总结的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带头作用,整体推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和层次。认真组织校内评课、说课活动,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开展新课程教学模式研讨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教师教学“六认真”工作中科研含量的考核。加强教师培训和学习,目标明确,分层要求,全面推进,确立明确的培训思路、培训重点和培训策略,切实提高培训学习的实效性,努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篇3

                 ——石门镇小学教科室2003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学校教育科研实现新跨越的一年,是一个“规范与深化”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在市教科所、石门镇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确立教育科研新理念,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建设有机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全镇小学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科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室常规工作,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抓培训学习,抓课题研究,抓课堂教学实践,抓科研成果总结,使得学校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理论培训,强化科研意识

     1、圆满完成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学校工作带来极其的不便,但我们依然按照2002年制订的《教科研培训计划》,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训。针对不宜大面积集中的实际,我们积极挖掘各校的内部潜力,以教师自学、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镇所有在职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率达到100%,其中71位教师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交案率达到100%,71位教师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的教科研专题测试,通过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2003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学术氛围较浓的一年。一是“请进来”。6月,邀请市教科所副所长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8月,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主题报告;同月,邀请衢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杨治平老师到校作了《新课程标准的思考》的学术讲座。与名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广大教师受益非浅。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科室主任培训,并赴台州进行考察学习;暑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下半年,组织教研组长参加教研组组长培训。各类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从而达到全体提高,全面优化的目的。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机构。2003年,我校申报的课题达到了5项,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的实效性,校教科室开始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由课题组组长主持本课题的研究,教科室给予协调指导和帮助,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三级科研管理网络。

     2、制定科研规划。根据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编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课题指南》,结合本校的实际,教科室组织力量制订了《石门镇小学2003——2005年教育科研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教科室制订了2003年的教科研工作计划,给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3、完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我校依据衢州市、江山市两级教科所的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制订了《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学习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02年度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结果揭晓,镇中心小学的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获三等奖,江山市一般规划课题《轻松愉快,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二等奖。2月,教科室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对2003年度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并形成了阶段成果报告,印发给每位教师。10月,教科室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总结,理清了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报告。11月,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鉴定。

      2、积极申报课题。由于上半年经过了教育科研的全员培训,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2004年的课题申报工作也异常火热。教科室共收到课题研究方案6份,经筛选后,选择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申报立项。5项课题全部通过审定并立项,其中由教科室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策略的研究》被列为衢州市2004年度重点规划课题。立项课题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创下了我校历史之最。

       3、组织论文评选。5月,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学科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论文36篇,经过评选,选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评选。6月,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共有17篇论文获奖,其中徐强老师的论文《对中小学生性教育的几点思考》获一等奖,叶立忠和姜利红老师合写的《以开放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 , 引导学生德育自化》获二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内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教科室和教导处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着力在课堂教学落实研究成果,检测研究成果,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03年,教科室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尚有不足;群体科研的氛围尚未形成;村级小学的科研工作尚未启动。

      教育科研是学校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师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2004年,我市将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体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在新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力求以课改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领会课改精神,把握课改方向,适应课改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

 

篇4

一、加强理论培训,强化科研意识

1、圆满完成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学校工作带来极其的不便,但我们依然按照2002年制订的《教科研培训计划》,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训。针对不宜大面积集中的实际,我们积极挖掘各校的内部潜力,以教师自学、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镇所有在职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率达到100%,其中71位教师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交案率达到100%,71位教师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的教科研专题测试,通过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2003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学术氛围较浓的一年。一是“请进来”。6月,邀请市教科所副所长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8月,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主题报告;同月,邀请衢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杨治平老师到校作了《新课程标准的思考》的学术讲座。与名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广大教师受益非浅。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科室主任培训,并赴台州进行考察学习;暑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下半年,组织教研组长参加教研组组长培训。各类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从而达到全体提高,全面优化的目的。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机构。2003年,我校申报的课题达到了5项,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的实效性,校教科室开始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由课题组组长主持本课题的研究,教科室给予协调指导和帮助,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三级科研管理网络。

2、制定科研规划。根据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编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课题指南》,结合本校的实际,教科室组织力量制订了《石门镇小学2003——2005年教育科研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教科室制订了2003年的教科研工作计划,给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3、完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我校依据衢州市、江山市两级教科所的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制订了《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学习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02年度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结果揭晓,镇中心小学的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获三等奖,江山市一般规划课题《轻松愉快,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二等奖。2月,教科室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对2003年度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并形成了阶段成果报告,印发给每位教师。10月,教科室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总结,理清了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报告。11月,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鉴定。

2、积极申报课题。由于上半年经过了教育科研的全员培训,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2004年的课题申报工作也异常火热。教科室共收到课题研究方案6份,经筛选后,选择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申报立项。5项课题全部通过审定并立项,其中由教科室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策略的研究》被列为衢州市2004年度重点规划课题。立项课题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创下了我校历史之最。

3、组织论文评选。5月,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学科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论文36篇,经过评选,选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评选。6月,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共有17篇论文获奖,其中徐强老师的论文《对中小学生性教育的几点思考》获一等奖,叶立忠和姜利红老师合写的《以开放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德育自化》获二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内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教科室和教导处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着力在课堂教学落实研究成果,检测研究成果,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03年,教科室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尚有不足;群体科研的氛围尚未形成;村级小学的科研工作尚未启动。

教育科研是学校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师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2004年,我市将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体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在新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力求以课改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领会课改精神,把握课改方向,适应课改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

篇5

一、重视不够

现象:曾经到过一些农村学校进行调研,经常发现几百上千人的学校却连一个教科室都没有,问起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做了哪些,学校领导或将备课研讨记录送来,或把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拿来,指着一些条款说“在这里”,诸如此类,其实是在把教科研当作副业,可有可无。这种情况是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存在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看起来系统全面,有计划有总结,有领导有成员,有课题有活动,甚至有过程有成果,但是,这一切都是假的,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实际上学校从没有真正开展过教科研活动。这些都是不重视的表现。

分析:学校是一个组织,就像一个企业,有生产、有销售、有服务、有研发,这样的企业才具有生命力,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学校有教育、教学,有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这些都是常规性工作,还应该有教科研,否则,在这个百舸争流的时代,依靠老思想老经验老模式老方法,且不说难以创新,创建品牌领先同行了,就是跟上教育发展的潮流步伐已很不容易了,更不用说发展进步了。

对照现时的学校,教育教学的积弊不少,教育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长期存在,管理低效、执行力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价值观混乱,教育教学评价制度零散混乱,这些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展的要求,落后于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潮流,严重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样的问题都需要学校积极进行教科研工作,大胆改革锐意创新,以寻找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对策:学校对于教科研的重视,一是体现在形式上,既要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又需要有专门的教科研计划安排,教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计划总结中都应该专项单列出来,有明确的教科研目标、任务和要求;二是体现在舆论上,学校主要领导要通过会议、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布置等方面大力宣传,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在教科室、教研活动室和教师的办公室等场所布置教科研的资料图片,做到人人皆知、个个明确;三是体现在制度上,在职责上要明确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权利和义务,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责任和要求,在评估考核上要明确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细则权重,以此促进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四是体现在经费物资保障上,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应该有积极的践行,应该有支持和奖励,因此,学校应该划定相当比重的经费用于教科研工作,切实保障和推进教科研,这样才能使教科研被真正重视起来。

二、缺少常识

现象:某校李校长是位果敢有魄力的校长,任职一年多就将学校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学生成绩提升很快。新学年教育局开会,局长建议他不但要抓成绩,更要抓科研,要能通过教科研改变教学,提升效果,那样的成绩更值得称道。因此,李校长决心狠抓教科研工作,积极打通关节,申报到省市区级各类课题五六项,组织全校绝大部分教师参与研究,可是一学年下来,不但教科研没有取得什么成果,连教学成绩也连连倒退,原来提出“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现在成了反讽,弄得李校长十分尴尬。

分析:上例中描述的现象其实在不少学校存在过,一方面反映了教科研不能及时改变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成绩;另一方面是认为教科研就是搞课题研究,这些都反映了不少管理者和教师对教科研缺乏基本的常识和经验,在教科研的角色定位和功能的理解上都存在偏颇。学校教科研是什么,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这在有些教育者的思想中并不一定有着清晰的概念。学校教科研就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包括管理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进行大胆假设和科学探索,最终积极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过程。学校教育生活是研究对象,观察、调查、思考分析、假设、尝试和实践是方法过程,及时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经验,这是成果。教科研包括教研和科研两部分,一般将备课组层面的集体备课和学科组层面的业务学习、专题研讨作为教研,而把课题研究当作科研。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将管理研究纳入其中,也没有把教师的个体的研究探索纳入其中。现在很多学校扩大了教科研的范围,把上述内容涵盖其中,教科研的内涵因此而愈加丰富。

对策:作为学校管理者和教科研工作的组织者,一是应该加强学习和培训,本身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有个清楚的认识,领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二是对教科研工作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明确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方向、目标和职责。教科研工作既相当于企业的研发部门,搜集各类信息资料,培训教师更新理念和方法等,同时还是组织者和管理者,组织教师从教育实践中研究教育现象,发现问题,探索路径,研制模式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等。三是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立足校本,研究本校教育教学和管理问题,通过探索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由此出发,自下而上,提出本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思路,这才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主旋律。现在不少地方和学校兴起一股小课题研究(又称微型课题研究),其实正是教科研务实思潮与教育实践需要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当然,如果在此基础上发现有些课题能与县、市、省乃至国家课题规划中的部分选题有较高的契合度,那么,积极申报县、市、省级课题,参与到正式的立项课题研究之中,则能从更加规范、更加广泛和高远的视野中研究本校的问题,这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好,对于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也好,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忽视过程

现象:小何是位新老师,在大学里常听老师说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因此很积极地申请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可是,奇怪的是自从开学不久举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题报告,一学期过去了居然没有人再提到课题这两个字,在期末总结会上倒是听到了校长提到“学校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有几项课题被列为市级课题”云云,她就很纳闷:难道课题研究就是这样子吗?这么研究难道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吗?

分析:近些年,教科研工作得到许多地方和学校的高度重视,不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占据较大的比例。正因此,很多学校纷纷开展课题研究,申报各级各类课题,教科研工作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然而,冷静分析这些繁荣表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有些学校根本不顾本校的实际,更不顾自身是否具备某项课题研究的条件和要求,够条件也报,不够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报,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去考虑课题能否顺利结题,只要申报立项即可,因为据说课题立项本身就是被作为评估的一项指标了,如此研究,可谓天方奇谈,但却客观存在着。所以,上例中的小李所遇到的问题绝非个例,其实在一些学校和不少教师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有些学校和教师只图其名,不问事实,只要结果,不谈过程,课题研究空心化,虚假研究,或者肤浅研究,蜻蜓点水式地浅尝辄止,都是部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事实现象。这也正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毒瘤,严重危害着的教育学术的严肃和圣洁。

对策:陶行知先生曾谆谆教诲,“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于每一位真心从教的人来说,“求真”、“务本”是最基本的做人与做学问的本质要求,也是成为名师、教育家的先决条件,离开这一点,其教育之路必定平庸而无可建树,必定是一个教书匠而不可能成名成家。教育路上的教科研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科学研究尤其需要真诚,需要求真务实,任何虚假浮夸都是学术研究的大忌,急功近利都不可能获得真知,“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不受名利诱惑,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埋首学术研究就是“寒彻骨”,就是辛勤耕耘的过程。无论是学校教科研的组织者还是从事教科研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清这一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获得的只是蝇头小利,甚至成为捆绑自己手脚的镣铐枷锁,更不能促进自己真实的发展和提高,惟有潜心务实地钻研,不断地求索,才有可能抵及真理。

教科研的目的是什么?这在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心中存在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教师从事课题研究干什么?不就是写论文嘛。他们把写论文当作研究的目的。诚然,研究论文作为学术研究的成果,凝聚着研究者的心血和智慧,是可以当作成果的,但这只是教科研的附带产物,不是最终的目的。也有人认为,教科研的目的是解决现实的问题。对于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教科研就是解决当下的问题,如学生预习效果不好,能想出好办法,学生预习效果好了,这就是成果,学生课间嬉闹,能想出课间活动文化的建设,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学生被吸引住了,这就是成果。但据笔者看来,这仍然不算终极目标,教科研的终极目标是提升教师科研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名教科研工作者,应该着眼于培养教师的教科研素养,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培养和锻炼出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将这种能力应对于教育生活中其他很多的问题,这才是教科研的最终的目的和根本旨归,是教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四、激励不力

现象:春节期间同学聚会,大家说起年终绩效奖一个比一个带劲,有的说五千,有的说八千,还有的同学拿到两万多,因为参与课题研究,热心于论文写作,一年发表了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只有小秦坐在一旁垂头丧气不做声。有人说:“小秦,你们学校不是也有考核奖嘛,说给我们听听。”小秦很气愤:“我们那学校只看成绩不看教科研的,去年领导让我参与课题研究,辛辛苦苦一学期,发表了几篇论文,领导总结时连提都没提一下,夸奖的话都没有,别说奖励了。据说有位老师跟他提过这方面的意见,那校长官腔官调说,‘教师要淡泊名利’,气得那老师哑口无言,好像是自己太斤斤计较似的。因此大家私下都说,‘这教科研下学期再不想做了,费力劳神还不讨好’。”

分析:教科研工作相比较常态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要求,其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规范化要求、思维的难度、探索的不确定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等,都使得该项工作成为学校最具挑战性的工作,高居教师工作内容的塔尖。一名教师若没有对教育工作真诚的热爱和持续研究的顽强毅力,是很难有突破和成果的。对此,作为学校领导,应该给那些积极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教师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同时,作为教师,对于教科研工作也存在两种误解,一是将教科研工作作为教学工作之外的项目对待,这是不对的,教科研工作应该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具有实际意义,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就是教科研;二是作为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不是为了学校在做,也不是为了得奖励才做,而是为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做,积极参与研究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艺术素养。

对策:对于学校来说,教科研工作离不开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作为校长,不能把教科研工作当作负担,或者装饰,要把教科研工作当作学校发展的火车头,动力引擎,引领学校师生阔步向前。这就需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倾斜,在评价上多给肯定和鼓励,并能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来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此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从一些学校的管理经验看,学校对教师的教科研激励有以下几种方式:

1.言语激励。学校领导利用会议、教研活动、日常工作中等各种场合,给相关的教师、集体以肯定和表扬,对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口头表扬。

2.物质激励。通过制定适合学校需要的教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创新、探索和总结经验,创造成果。

3.精神激励。可以结合每年上级部门评优评模的工作安排,制定出本校评选先进优秀的细则,适当加大教科研工作的得分比重,把在教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老师评选出来,授予先进模范,从而树立榜样,引领教师朝着教科研之路发展。

此外,也可通过另外一些方式促进教师成功,自我实现理想,如学校出资印刷论文集、组织参与报刊等组织的研讨活动让教师观点文字发表、资助名优教师出版专著等。这些激励方式其实应该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为教师参与教科研造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上升阶梯。

篇6

事后了解,才知教师课题申报热情高事出有因:一是因为学校要求人人要有课题,以此促进教师关注当下的教育教学,积极投入到行动研究中去———这一点倒是值得称道,只是操之过急了,也缺少必要的培训作为铺垫;二是学校年轻教师多,很多人都面临着职称晋升,急需要论文,何况即便不是职称原因,学校进行教科研积分,也需要论文获奖或者发表。据说,参与课题研究写的论文,容易被区、市教科室评到奖状证书。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论文。

教科研的目的就是写论文吗?笔者随机访问了十多位教师,他们的观点竟然惊人的一致,“不写论文研究干啥?”他们诧异有人问这样奇怪的问题。显然,在他们的意识里研究就是写论文,这是不容置疑的。不但教师有此认识,有些校长或者教科研工作者似乎也认同这种观点。有位校长在开学初的大会上讲话,发动教师写论文,“去年我校老师共正式23篇,今年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接近50篇,要让我们的教科研结出丰硕的果实。”校长鼓励大家多写作没有错,但如果眼睛只看到论文写作,似乎可能将教科研工作牵引到歧路上去。

诚然,学术论文作为教科研最重要的成果形式,这是不容置疑的。拥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确实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力量,尤其是从中可以看出师资的教育素养和理论水平。但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本质上有别于大学里的教科研工作,研究的目的不是要探索什么新理论,也不是想贡献出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法,中小学教科研的成果更应该体现在学生身上,这是源于学校最核心的任务是发展学生。正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当以研究当下的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教师工作中感到棘手的矛盾和困惑为对象,以此确立课题,提出解决的设想,一步步尝试实践,不断调整,最终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是科研成果,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更重要的成果。至于在实践中的许多做法、策略,总结出来的原则、规律等,可以写成论文。这论文从某种角度说,只是教科研的附带产品,是好的思想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验证之后,上升到理论的一种呈现形式。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一定要重申教科研的重要使命与职责,不能一味追求论文,成为唯论文化的科研。那种只顾论文数量,却不考虑学生实际习得与发展情况的教科研,是形式主义教科研,是有违教育科学本质的。

其实,对于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的成果却常常不为教师所察觉,那就是教师自身。一名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需要观察现象寻找问题,需要搜集资料,接触很多的理论和相关的经验做法,需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探究,需要不断尝试,验证假设,其间还会有很多次的反思、分析,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训练了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教师反思和探究的习惯,这些都是一名现代教师所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养和能力。一名教师一旦拥有了这样的科研素养,就会敏锐地发现教育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会经常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师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怎么会不好呢?因此,从这一角度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某种程度说不是为了写论文,甚至也不是立即解决掉学生学习发展的问题———因为有时实验研究并不一定都成功,或者能立即解决问题———最根本的目的却是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

反观学校教科研工作,常常主动或者被动地庸俗化,成为教师追求论文结果的孵化器助力器,而失去了教科研的真正价值。这就有必要去反思教科研工作,反思定位是否合适,方向是否明确,组织过程是否科学适当,是否从发展教师的角度去设计和组织教科研工作。像前文中有些学校教师未经培训就匆忙写出粗糙的课题申报书,教师抄袭或者随便拼凑一些文字来应付,或者教科研工作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只要结果(论文)却不看研究过程,只重视论文而忽略学生发展或者教师发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是背离了教科研本身的使命与责任。长期不能纠正,则将形成学校形式主义浮躁虚妄的校风教风,伤害到学校的文化肌体。这反而得不偿失了。

篇7

我校现有教师余名,其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我校也是首批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学校教师已具备较高的教学基本功,基本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随着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对教师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使全校教师都能较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特制定本计划:

二、教育科研及教研工作:

1、进一步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

加强教科研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教科研组织,以形成完整的教科研体系。同时,在科研活动中扶持、培养一批对教科研热心并有一定造诣的先行者,建立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心的教科研队伍。

2、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培训,构建教科研基础理论工程。

对全校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基础理论培训,和全体教师一道共同探讨教育科研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3、规范课题管理,做好立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课题研究将继续坚持“全员参与,重点突出”的原则,并为各校级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4、各教研组要规范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①、常规教研要求做到五有:有教研课,有评课,定有单元或章节中心发言人(有其发言材料),有时间保证(间周六),有领导参与活动。

②、小学语文、数学中心教研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教研组每期专题教研活动至少次,其它教研组专题教研活动每期至少一次。每次活动各组应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研究主题。

③、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工作,各主要学科成立年级学科备课小组,具体负责集体备课的相关工作。

二、师培及相关课改工作:

1、注重新课程改革理论培训,学校定期向教师推荐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文章,从整体上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育科研水平,实现教师结构由知识传承型向创新教育型、经验技术型、科研艺术型转变。

2、利用双休日和晚上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课件制作和网络知识两个方面,使教师们会制、会用课件,积极为学校网站输入优质资源。教学中使电教手段的学科覆盖率达100,课程覆盖率50以上;实验班外语教师应充公分利用语音室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3、组织课改年级各学科教师参加由各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活动。

4、开展与新课程改革有关的各种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5、做好各阶段新课程改革的阶段成果总结工作。学校全体教师应将自己近两年优质教案、优秀教研论文、高质量的课改手记、案例评析等课改资料进行整理。

篇8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创建职业教育发展高地的要求,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中心,认真开展教学、教科研工作;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突破口,注重过程管理。要进一步增强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在创新性、实效性、针对性上下功夫,确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和思路

(一)工作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工作思路:学科教研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改变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集体和个人的作用,形成有效交流机制。

围绕“三抓一注重”开展,“三抓”即抓常规教研活动、抓专业组教研活动、抓课题研究工作;“一注重”即注重教学研究。

三、具体工作措施和要求

新时代、育新人——聚焦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学的人才标准绝不是只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而是必须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德育评价要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课程开设不仅要全,而且要积极开展“课堂思政”活动,各学科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思路、策略、方法”研讨,把思政课堂火起来。

(一)加强和完善常规教研活动

1.立足于本校学生、教师和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各教学部部和课组于开学初要制定出教研活动学期计划,活动有安排表。

2.各教学部和学科组教研活动要有针对性,在认真分析本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效果良好,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均有收获。

3.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讨论中去学习他人的教学之长,树立在减负的背景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实现减负不减质的教学目标的意识。

(二)稳步推进专业组教研活动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1.各专业部和学科组本期年继续执行“四课”:新教师达标课、验收课、教坛新秀评选课、三级赛课评比。实现做中学、做中研的目标。

2.强化学科教研。学科教研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改变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集体和个人的作用,形成有效交流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活动主要以备单元为主,各学科组在开学后就着手分配任务,把备课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组员,要求备出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的安排、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的设计说明等,并就此展开讨论,其他教师可在教科书上或笔记本上做好相关记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必须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有发言提纲。

(2)课堂评价:听评课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为教科研活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如上同一类型的课或同上一节课、同伴互助课、主题教研课等,研讨课要突出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教学重难点突破、教法设计应用等,为全体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实际案例,上课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活动,就某个教学问题展开研讨,专业组长要收集好授课教师的教案、教学反思、听课教师评课表,并装订成册。

3.落实“青蓝工程”。个学科组制定“结对”名单,教学部监督执行,实现岗位培训。

4.构建师资培训721结构的“三训”培育体系:校外培训占10%、校本培训占20%、岗位辅导占70%。针对“1+X证书”、中职新的课程标准、课题研究、成果培育、创新团队等选拔教师培训,并利用适当时机进行“校内”二次培训,提高培训面,促进全体教师提高。

通过“三训”深化“三教改革”。在教法方面,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学校鼓励教师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参与教材、教辅编写等。

四、计划安排

2020年9月份

1.各学科制定本学期教科研活动计划、青蓝工程结对确定,即刻执行岗位培训。

2.9.10-10.10日新教师达标课以学科组为单位执行。

3.举办市级“汽车”、“建筑”技能大赛,参加各专业市级技能大赛,并进行相关专业业务研讨会。

2020年10月份

1.进行三级赛课,开展教学比赛。

2.推荐县级、市级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3.省级课题推荐工作。

4.进行春季高考研讨,研究本学期的高考问题,开展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研讨、分析解决思路。

5.我校市级课题开题。

2020年11月份

1.参加省级汽修、建筑类技能大赛;科技兴鲁技能大赛。

2.参加中职公共课新的课程表准培训,并在校内二次培训

3.各专业部和学科组负责人期中考试工作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完成各级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2020年12月

1.教务处进行期末考试准备。

2.省教育厅课题通知下发、组织课题团队,进行调研等工作,为申报2021年课题做好准备工作。

2021年1月

1.教务处进行期末考试。

2.各学科撰写工作总结,梳理成绩、总结经验。

3.期末考试总结。

4.各学科制定下一学期教学、教研计划。

篇9

要通过计划、组织、调控、检查、评价等过程和手段,正确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保证教育科研工作高效运行。这当中,尤其是如何将课题研究的成果孵化于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工作实际,非常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努力践行和不断探索。

教育科研对于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育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科研的“动作”也有所增加,出现了一些可喜现象。但是,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仍然不尽如人意,教育科研还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

一、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的意识明显欠缺

教师们对教育科研存在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教育科研很深奥,高不可攀,无从下手;二是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教育科研对教学帮助不大,尤其是对提高教学成绩效果不明显,没有必要搞;三是对教育科研有一种畏难情绪,认为日常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进行教育科研。加上不少教师长期处在一成不变的工作状态,通过科研求发展的意识越来越淡,使得他们失去了教育科研的主动性,更不能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部分校长的教育科研意识淡薄。不少校长忙于应付大量行政性、事务性的工作,而在科研方面的执行力和领导力较差,对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缺乏科学的理解,有的校长安于现状,缺乏发展的眼光,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不足,不愿花费财力、人力、精力去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这导致学校教育科研缺少良性发展的“土壤”。

(二)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

从现状看,教育科研与教学业绩普遍像“油”和“水”,始终未能真正融合起来。首先,当前的学校教育科研大多存在“大、高、多、少、虚”的问题,即课题大、概念模糊,要求高、目标不明,内容多、缺乏重点,措施少、操作困难,依据虚、可信度差。这使得教师们感觉科研离教学实际太远,仅仅是职称评定的需要,难以找到科研的动力,真正参与科研的教师人数少、比例低。其次,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处在“为搞科研而科研”的被动局面中,在教育科研中偏理性思考、轻行动研究,重数量、轻质量;研究过程不规范,功利性太强,搞“泡沫”科研;科研课题随意性强,立项后不能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缺少过程性研究。

(三)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教育科研对科研主体的专业素养特别是科研能力有较高要求,而事实上大多数教师的科研能力难以满足要求。具体表现在:教育理论和科研知识缺乏,科研的能力不强,开拓创新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够;有的教师对科研有畏难情绪,在科研中遇到挫折就知难而退,半途而废;参与科研的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对教育科研的目标预设、数据收集与整理、成果呈现与推广的基本方法不能运用;有的教师认为搞科研非常简单,只要从书刊、网站上东拼西凑出一些研究报告或论文就可以应付,而不做任何实质性的实践研究,使科研偏离了正确轨道。

二、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核心力量的引领作用

首先,要逐步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形成科研的核心。一是要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打造一支专门的、科研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队伍,提高对学校的科研指导能力;二是要重视各级学校科研骨干教师的培养,赋予他们相应的职责和权利,提高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其中坚作用。

其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科研机构。如设置教(科)研处(室),牵头整合教科研资源,引领教科研发展方向,指导和管理课题研究,组织校本课程开发,提炼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督促科研成果实施推进,组织教科研培训与交流,总结和推广科研经验,等等。

再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科研评价制度。评价应兼顾到科研活动的各个层面,细化评价标准,既要关注过程,更要注重实际效果,即要把科研工作有没有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此外,要将科研成果与精神和物质奖励、职称评聘、晋级评优、外出研修培训等方面挂钩,真正体现“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得好与不好不一样”,通过一系列激励性措施推进科研工作的效果,要让教育科研花开绚丽、果实累累。

(二)营造科研的良好氛围

要从整体上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创设有利的教科研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一是要把教科研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把教科研当成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捷径,做到精力、措施、资金倾斜。学校领导既要亲自主持或参与教科研活动并力争成为教科研工作的带头人,又要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力争人人成为“研究者”。二是要切合实际,科学定位,讲求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做到定位于实践应用,课题从教学中提炼且贴近教学实际进行研究,研究成果能直接应用于教学,教科研工作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龙头,并以此带动其他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科研过程中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教育科研; 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89-002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的科研,近几年来我园的教育科研有了长足的进步:科研意识不断增强,科研队伍日益扩大,研究领域继续拓宽,科研管理日趋规范,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开展园本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更新观念

以发展和创新为动力,确立科研先导意识,加强全园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我们以《纲要》为指针,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园本培训。

1.理论学习

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科研小组活动和每两周一次的大组科研活动。由教科主任和课题组长组织学习,重点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文件资料,通过交流、研讨,了解幼儿教育的现状,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注重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逐步帮助教师养成自学习惯。

2.课题培训

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市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认真做好笔记、领会内涵,从而帮助教师系统的学习教育科学知识,获得了大量教科研信息。同时我们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回园后交流体会,并结合课题分析他人的教育行为,从而带动全园教师共同反思,共同提高。

3.更新教育观

为更新教师的教育观,提高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力,我们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结合教育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人人谈体会写心得,提高教师分析处理、总结调整教育行为的能力,逐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论。同时我们提倡“教学反思”和“反思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学理论和方法,又要及时记录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学习态度,对自己的“教”和幼儿的“学”不断反思,使教学相长。通过反思,教师对幼儿的兴趣、需要、思维方式、学习状态、个性特点等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对将采取的下步教育行为更有把握。通过反思,也加强了教师的自我教育,逐步端正了教育态度,提高了教学水平。

二、科教合一,积极开展“一课三研”,抓实课题研究

我园教科研活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下面我就以“一课三研”为例,来讲讲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得到的一些收获。

“一课三研”活动的模式和组织实施

“一课三研”活动原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目的是使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自觉养成反思的习惯,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个体自主地发展。

针对“一课三研”活动的界定,我们根据我园教师的自身特点,结合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幼儿园综合活动丛书》的使用,主要采用三种组织模式,开展相对应的教科研活动。活动内容的确定,是根据本园、本班幼儿近阶段的研究重点和培养目标,由执教老师自己选定或教科研组集体商定,既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改编和创编的。

1.不同教师同题循环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不同的教师就同一领域、同一命题,独立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同一周循环组织。

一研:教科研组协议确定教学活动领域、主题和开课教师上课教师各自独立设计活动方案。

二研:循环开课、说课,集体研讨、反思,个体改进各自活动方案。

三研:个体再次实践、反思、改进,形成各有特色的活动方案,注重在发挥园内教师群体智慧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创新,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

整个教科研活动过程充分尊重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展现不同教师的教学特色和能力,能当堂考察每个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水平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同时又运用了集体的力量,当堂发现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有效反思,改进、提升教学经验,通过再次实践,逐步形成符合该教师个性的教学方案。这一活动模式使教师在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中没能考虑周到的问题,得到发现、改进、解决,在原教学方案中的优点得到肯定和提升。

2.不同教师同一活动方案循环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不同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共同设计好同一活动方案,在同一周连续组织循环教学。

一研:教科研组共同选择具有改进空间的典型课例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个体第一次实践课集体研讨反思、改进方案。

二研:另一个体的第二次实践课集体再次研讨、改进方案。

三研:再一个体的第三次实践课集体再次研讨、反思形成优化的活动方案,注重园内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以典型课例的研究为重点,引发不同层次的教师深入思考,它充分体现了个体教师在群体合作中,借助群体实践智慧梳理、整合、提升个体经验,再做出恰当的价值判断。它利用不同个体的不断尝试,由群体共同发现问题、集体跟进、解读教学理念,在一次、再次、不断滚动递进式地实践研究过程中,同伴互动、互相引领、优势互补,通过对同一教学活动的连续几个有效教学循环,进而形成一份优秀的典型课例。

3.同一教师同一活动方案连环跟进式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结合园内教科研专题,由同一位教师就一个活动方案连续进行2个教学循环。

一研:个体结合教科研课题选择活动内容、个体独立备课教研组说课、磨课、修改活动方案。

二研:个体实践群体研讨、反思改进活动方案。

三研:个体再次实践群体再次研讨、反思形成举一反三的核心课例,带动群体教师共同发展。

它通过个体教师对同一教学活动的反复实践,群体教师的集体跟进,促进教师通过实践研讨,不断的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加深对课改理念的理解,提高实施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能力。

实施说明:

不同的活动模式,我们研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在第一种模式中,我们主要重视教师课前的理论学习和课后研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重点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和执教的能力。在第二、三种模式的研讨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要找出好的经验;除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还要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注重探讨问题或经验背后所隐含的教育理念,使模糊的观念变得更为清晰。

三种活动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互相启发、互相合作,从而发现个体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不断修正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行为,达到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的目的。

“一课三研”活动开展的效果

通过“一课三研”活动,使我园的课题研究落到了实处,将研究与实践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老师们从关注我如何教转向研究幼儿如何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增强了目标意识、整合意识,改变了教学的方式。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从依赖教材转向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会寻找多种教育资源的支撑;在制订教育目标时,会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适宜性,做到明确具体;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并服务于教育目标;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从强调教学预设目标的达成度转向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教师教育教学的技能和随机教育的机智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和幼儿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过一课三研,我园老师相互合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体验到了新方法运用后成功的喜悦,自创自编出具有乡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教材,研究能力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她们发现课题研究不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领域,从而激发了教师们极大的探索和研究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