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空间设计方向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餐饮空间设计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餐饮空间设计方向

篇1

序 言

中国民间美术,是一种自发性、本元性、母体性的艺术,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它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民间美术是国家精神文化理念的传承者,世代沿袭且不断创新发展。其元素在空间设计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为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传承搭建了一座“桥梁”。

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人们对餐饮品味的追求也在改变。设计师更注重运用适应时代潮流的装饰设计新理念,来突出餐厅的个性。于是,顺势而生的生态餐饮、主题餐饮、智能餐饮成为餐饮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推动了餐饮文化的发展。这些成功的餐饮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成功的文化定位。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决定了饮食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餐饮业的发展更需要独特的民族文化作支撑。那么,民间美术是如何在餐饮空间设计中体现与发展的呢?本文就民间美术的造型理念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发展性做一个探论。

民间美术的“功利性”在餐饮空间设计上的延续

人类通过实践实现自己的功利目的,艺术的起源又与实践紧密相连,于是,艺术首先具有了功利意义。而中国民间美术作为群体性的艺术,同样具备稚拙、朴素的功利性,即实用性。因此,实用、美观成了民间美术的基本功能。一张张连剪不断的剪纸、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年画、一个个神态迥异的脸谱等等为人们熟知和使用,其功利性也不断凸显与拓展。

这种功利性质的实用观念在餐饮空间设计中也越来越彰显。随着人们对餐饮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种设计风格也随之涌现。例如,对界面分割、肌理变化、图案装饰的选择,对餐桌、餐椅造型、材质、尺寸的斟酌;对装修材料隔音、环保、原生态的追求等等。I这种“功利性”的追求塑造了空间,完成了餐饮空间实用功能要求的任务,让人在享受美味餐饮的同时获得一种闲情逸致的体验和文化情趣美。在这一点上,餐饮空间设计理念与中国民间美术的传统设计观念不谋而合,在实用功能上一脉相承。

餐饮空间设计中民间美术精神文化的回归

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是民间美术与餐饮空间设计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追求。这是二者在精神理念上的共通性。站在历史与现代之间的我们,曾希望从传统中找回精神家园。至此,设计师试图运用奢华繁复的设计手法来营造一种全新的餐饮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但精神文化的缺失、浮躁的奢华使人们日益剧增的失落感和寻根意识越来越强烈。于是,把设计重点转移到精神归属的文化上是我们越来越强调的事情。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倡导绿色、生态设计,似乎更符合餐饮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

而中国民间美术作为社会文化艺术之一仍然保留着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原发性特质。它,自由而不造作,大气而真挚,酣畅淋漓地表现着劳动人民的情感与价值观。它没有金银珠玉的奢华,有的是竹木泥土丝麻的浑然天成,劳动者的一切真情美意都物化其中。它们粗而不拙,俗而不庸,野而不驯,土而不陋,这种粗、俗、野、土赋予了民间美术造型浓郁的乡土特色。[ 2 ]这些精神文化理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去挖掘享用。目前餐饮界流行的生态餐饮文化,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其空间传达的文化气息与中国民间美术图腾纹样寓意更有异曲同工之妙。想必这种餐饮文化也正是餐饮发展的趋势之一。

民间美术的情感价值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折射

民间美术造型产生于形形的民俗物象中,劳动人民的主观意识又给他们亲手创作的民间美术造型烙上了深刻的印记。他们每创造一件作品都会抛开一切繁杂的、与情感表现毫无相干的形式。因此,对待民间美术,必须认清“形”与“势”的关系,抓住它的核心精髓。我们知道,主题是餐饮文化空间的灵魂。设计师要想在主题思想上出彩,可以借鉴民间美术“形”与“势”的关系,对“形”中蕴涵着的符合我们价值观念的那些“势”进行选择,把千变万化的民间美术蕴含的情感理念表现出来,使设计作品呈现新的生机, 注满新的活力。

其次,设计师可以从民间美术中挖掘一个可以涵养的文化母体进行发挥和渲染,借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把这种价值理念运用到空间装饰设计上。或简或繁,或夸张或含蓄,细节酝酿氛围,点滴烘托情感表现。这个时候,餐饮空间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价值的体现。这种具有审美与艺术双重价值的就餐环境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结束语

总之,餐饮空间的设计理念是发扬中国民间美术精神文化的一种重要方法。餐饮空间设计需要中国民间美术的精神根脉作支柱,使餐饮空间设计有朝气,有活力。中国民间美术更需要餐饮空间的设计精神,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枝繁叶茂、源远流长。我们要想把民间美术文化强大的根基竖立起来,应该从根本上把民间美术文化良质化为设计创造中的血液。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创造出内敛而耐得住寂寞的设计,中国的设计也就有希望立于世界设计之林。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篇2

我国大中型城市引进了世界多家知名的酒店管理企业,如万豪、洲际、香格里拉、半岛、悦榕庄等。其大多酒店经营良好,回报率高。酒店设计在中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众人面前。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有别于传统豪华酒店的形象。如今的酒店拥有更多的个性与热情,以适应人们生活的方式和需求。其次,高职高专《公共室内空间设计》课程在专业中的发展。公共室内空间设计行业随着近些年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设计良性发展的状态。各类型的公共空间越来越注重室内空间环境的营造,进而公共空间设计已经上升到了满足人们精神世界需求的高度,设计也是日臻完善及成熟。这对我们本专业学生是一个好的信息,这证明在相当一段内市场仍需我们专业的人才。

高职高专《公共室内空间设计》课程的设置正是迎合市场的需求进行开设。作为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重点学习、分析及设计。最后,《公共室内空间设计》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原有的课程设置,商业空间、办公空间占主要部分,酒店空间设计内容只是辅助。新的《公共室内空间设计》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调整,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部分,商业空间设计——专卖店设计。商场、综合体等大型的商业空间对于初步接触公共空间设计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十分的难度,所以课程的第一阶段采用“快题设计”的方式,进行小型专卖店设计,让学生渐入公共空间设计的学习当中。第二部分,餐饮空间设计——中型个性餐厅设计。无论社会发展到如何的程度,餐饮空间设计是个永恒题材。所以餐饮空间设计在《公共室内空间设计》课程内容中将一直存在。课程本身还需要不断地吸收新的设计元素、新的装修材料及新的设计理念,在不断地发展中不断充实新的教学模式。例如高效、便捷的快餐厅中PVC、膜材料的使用;隆重、热烈宴会厅或大型餐厅新型的布艺壁纸及高仿羊毛材料的使用;浪漫迷人的酒吧与咖啡厅、茶室等设计中,老家具及老建筑结构材料在其中的装饰作用等。再如:现阶段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如何有效地应用于餐饮空间设计当中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餐饮空间作为公共空间的另一大组成部分,在课程设计中将其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进行讲解并做练习。第三部分,酒店空间设计——星级酒店设计。

对于学生来讲,完整的设计一次星级酒店空间设计,能够了解酒店空间的全部设计流程;学习到综合型酒店平面空间的布局;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及之间的衔接;酒店空间设计风格的总体把控等。所以在课程中,将酒店空间设计作为课程的重中之重,以课程设计的形式重点讲解。采取小组分工、搭配合作的形式,3-4人为一设计小组,将酒店空间设计的内容接近完全的表达出来,并表现在图纸当中。

课程考核时,以PPT的形式对设计的内容进行班内汇报,作品展板在学校内布置作业展,平时成绩加汇报成果及展板效果三方面汇总的成绩作为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公共室内空间设计》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发展,正是为了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强化学校教学的效果。与时俱进、跟紧时代的步伐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高职院校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紧跟市场动向,正确定位自己的专业方向,突出高职学生的特点,为培养出本专业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作者:王蕊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篇3

一、消费者行为对餐饮空间设计的影响

(一)安全心理

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当员工长期处在不安全的办公环境中,会呈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继而影响到整体工作效率。同时在餐厅空间设计调查中发现,当员工长期处在自由空间较少的低端餐厅环境中,也会由此逐渐显现出消极的工作情绪,且会出现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频繁出错的操作行为,进而影响到整体服务质量。此类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安全心理领域,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空间氛围,要求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提高对这类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给予消费者一定的私密空间,满足其交流需求,并促使其在用餐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安全稳定的心态[1]。

(二)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消费者在选择用餐环境的过程中,会根据餐厅用餐人数来判断餐厅层次,由此也可以看出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餐厅的整体经济效益。为了给餐厅赢得更大的经济成效,要求餐饮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提高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且应注重在餐饮环境设计过程中着重突显出餐厅的特色,继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并充分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来提高他们的整体消费水平。此外,大部分消费者在用餐的过程中不愿意亲自去判断餐厅饮食的好坏,他们会根据他人的判断结果来选择适宜的用餐环境,因而餐饮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转化为自身优势,最终提升整体销售成效[2]。

(三)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即人与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相处的距离。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人际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餐饮空间的整体设计。斯坦利·霍尔认为,人类在亲密交往及交流的过程中应将彼此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以内,只有如此才能满流条件,并感触到对方的体温及气息,达到最佳的交往效果。此外,在与好友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将彼此的距离控制在35-120cm。为此,设计师在对餐饮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掌握到人际距离对餐厅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且应以规范化桌子尺寸的设计方法满足消费者社会交往需求。另外,由于消费者年龄、性别、职业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餐厅环境的设计,为此,设计师在对餐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严格遵从餐厅的规定开展设计行为,且在指定区域注明该区域的活动项目[3]。

二、基于消费者行为导向的餐饮空间设计方法

(一)完善空间布局设计

基于消费者行为导向的餐饮空间设计,完善空间布局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对桌椅的布局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依据餐厅的类型来开展桌椅的布局行为。即在高档餐厅布局中为了避免给消费者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设计师在桌椅布局的过程中应以不同的隔断方式对其进行排列组合,并增添适宜的装饰面,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的视觉需求,达到最佳的空间布局设计状态。第二,在餐厅空间布局设计中,平面规划效果也非常重要。对此,要求设计师在空间设计过程中,要依据餐厅空间的大小来展开完整又灵活的平面设计行为,且注重平面设计的便利性及安全性,最终满足消费者活动需求,达到最佳的平面设计效果。

(二)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交叉边缘的学科,且涉及人体科学、环境科学及工程科学等。在餐饮环境设计中,强化对人体工程学的运用,有助于其整体设计效果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要注重与人体工程学的有效结合。对此,设计师对坐面与地面的高度进行的设计应保持椅子坐面高度在400-460mm,进而使消费者在用餐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舒适的用餐状态。此外,依据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在对休闲沙发进行设计时,应将其坐面高度控制在330-420mm,进而使消费者处于自然的状态。其次,在对餐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亦应充分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即将椅子的坐面宽度控制在380mm以上,同时在对餐椅沙发坐面深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其控制在400-440mm之间,达到最佳的设计状态[4]。

(三)消费者动线设计

消费者是餐饮行业的销售主体,因而在餐饮环境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还应注重消费者动线的设计。餐饮空间环境的有效设计,是促使消费者在进入餐厅到离开餐厅能够得到最佳情感层面体验的最好方法。因而,设计师在对消费者行动方向上进行的设计,应以直线行动方向设计为主,继而促使消费者在进入到餐厅后,顺利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对餐厅动线设计产生认可的态度。此外,在动线设计过程中,应避免动线的过于曲折,从而影响消费者整体消费情绪。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在消费者动线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着通道畅通及简单易懂的设计原则。这是非常必要的,应给予高度重视,且将其融入到实践设计过程中,最终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5]。

(四)服务人员动线设计

服务人员动线的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应有效结合服务人员的工作特性,即迎宾、递菜单、上菜等,提升服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尽量采用直线动线设计方法,给予服务人员一定的服务空间,提高其整体服务质量;第二,应尽量避开消费者动线设计的进出口路线,使其避免与顾客发生冲突,影响消费者消费情绪;第三,要严格秉承提高效率的设计准则,满足消费人员的服务需求,并为其营造一个高质量的服务环境。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服务人员动线的规范化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五)空间色彩设计

在餐饮空间色彩设计中,为了达到规范化色彩搭配组合效果,要求当代设计师在对餐饮空间色彩进行设计时,始终秉承着临近色的搭配原则,避免视觉冲突问题的发生影响到整体设计效果。临近相辨识度较强,因而在利用其进行的空间色彩设计,可丰富餐饮空间层次及变化,且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满足其消费需求。此外,在空间色彩设计同类色搭配组合中,注重采用两个以上明度和彩度不一样,色相一样或接近的颜色来完成同类色搭配组合行为。例如,在快餐厅空间色彩设计中,若选用浅黄色作为墙面颜色,那么在对地面及桌椅颜色进行设计时,应尽量选用土黄色及橘黄色,为消费者呈现出简洁明快的氛围,促使其在快餐厅消费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放松的情绪[6]。

(六)光环境设计

在餐饮环境设计中,消费者对光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餐饮空间设计师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对此问题的关注度应有所提高,加强人造光与自然光的有效结合,为消费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在餐饮空间光环境设计中,明亮的光环境设计会给消费者以大空间的感觉,因而在光环境的设计中,要注重对明亮环境的营造,在此基础上亦应满足人眼的习惯性,避免对消费者视觉造成一定的伤害。此外,在光环境的设计中,灯光方向的设计也至关重要,设计师在对光方向进行设计时,应通过光与影的巧妙结合,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立体饱满的用餐环境。同时,在人造光设计中增加适宜的装饰元素也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师应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7]。同时,在人造光环境的设计中,应注重采用自然光与人造光光谱组合的方式来提升整体光环境效果,但要避免对冷白色荧光灯的应用,如此才能达到良好的光环境设计状态。除此之外,在对灯具进行选择时,还要注重观察其自身的风格及美感,以达到最终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目的。

三、结语

篇4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餐厅的要求不仅仅是吃饭那么简单,对餐饮空间环境的设计也有各式各样的要求。所以不能单单为了满足顾客用餐设计餐厅空间,还应为满足顾客的审美需求进行多元化的方向设计,如设置休息区、活动区、娱乐区等多功能的格局,以便及时满足顾客的各种要求。其一,满足使用功能的原则。现代餐饮空间的设计,不单单要求桌椅设计要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还要求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形式、空间的组合方式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其二,满足精神需求的原则。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现代餐厅环境更是如此。人们在各种餐厅用餐过程中不是单纯为了享受美食,更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其三,满足技术要求的原则。进行任何设计,材料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设计的成功在于拥有好的创意,但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不同材料与各种技术的结合是否切合实际。其四,满足个性独特的原则。餐饮空间设计要考虑到每位顾客的口味、眼光、文化水平、消费水平都是不一样的,还要考虑到不同的餐饮类型有不同的风格。其五,满足适应大环境的原则。一家餐饮企业要想在社会大环境中得以生存,就要依靠社会条件和地理环境。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各地的民族风俗也不相同,不同餐饮空间的设计也要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其六,满足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餐饮业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化地扩大销售额,最终获得更大的利润。

二、传统文化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文化思想、观点形态的总体表现,不仅代表了民族的特质,更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结晶。

1.空间色彩的运用

色彩在中国古建筑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不同民族有特定的色彩文化。在中国传统色彩元素中,经常被使用的是红、黄、黑、白、青。在室内装饰中,大块色彩之间的搭配会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效果。黑与红的色彩搭配尊贵、大气、浓重,而青与白的色彩搭配朴素、典雅、美观。除传统色外,现代餐厅环境设计亦不乏时尚流行色。无论哪种色彩的搭配,只要能够满足餐饮空间设计的风格特点,能够符合用餐者在用餐时对餐厅环境的要求,便是一种好的色彩搭配。其一,红色的运用。如果想用一种颜色代表中国,那答案肯定是红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一直将红色运用在生活中,红色在中国人的眼里代表喜庆、热闹、吉祥。无论是新年来到时在门口张贴的“福”,还是古时新娘穿戴的衣服饰品,都是以红色为主。设计师经常将红色运用在现代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如很多红色构件,以显示出一种温暖、祥和的氛围(图1)。其二,黄色的运用。在五行中,黄色代表土,而土为尊。这样黄色就与“尊崇”“正统”联系在一起。此外,上古时候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传说。隋朝以后皇开始兴起穿黄龙袍,因而黄色便成为了隋朝以后君王独有的颜色。在现代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将黄色作为设计中的过渡色显得十分合适,这样的设计既缓和了视觉效果,又增加了餐饮空间的豪华气氛。其三,重视无彩色的运用。道家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而“无”是最基本的,“无”就是“道”。黑色和白色作为无彩色中的两大极差色,黑色总给人带来庄严肃穆的感觉,而白色则带给人简洁光明的感受。其四,重视青花蓝的点缀。陶瓷是中国的国粹,而青花蓝源于陶瓷中的一种——青花瓷。古往今来,人们将青花瓷作为装饰品摆设在房间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在现代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设计师为了创新,更是将青花蓝这一极具代表的温润而典雅的色彩运用到设计中。这种色彩不仅表现了我国古代敦厚朴实的民俗风情以及祥和平静的气氛,更凸显了中国人民强大的智慧和创造能力。

2.空间的分隔

餐饮空间陈设简洁还是复杂,以及空间形状、高低、弧度、大小的不同变化,能够产生很多种形态各异的空间分隔。餐饮空间设计中的空间分隔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利用矮墙进行分隔。矮墙相比软隔断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更容易使消费者在用餐过程中从心理上产生安全感。这样的隔断既满足了顾客享受大空间的要求,又能有效保护顾客的隐私,具有外场分隔、内场隐蔽的优点(图2)。其二,利用软隔断进行分隔。软隔断的特点是简单、轻便、实用,能够轻而易举地增加视觉上的空间感。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不难看到用珠帘、折叠垂吊、纱帘等进行空间上的分隔,这种软隔断给人朦朦胧胧的视觉效果,常出现在一些档次较高的餐厅。运用纱帘、珠帘等软隔断进行空间上的分隔,在视觉效果上会让人产生错觉,误认为有两个不同的空间,但当拉开隔断的时候,两个空间又融合成一体,给人一种惊喜。它的优点便是在视觉上产生开阔、通透的效果,又比较容易改变布置。其三,利用通透隔断进行分隔。设计师通常运用花窗墙、屏风等来隔断,这种手法更容易突出传统文化。在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屏风十分常见。屏风作为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标志家具,不仅在整体效果上起到了装饰的效果,更在室内空间中起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屏风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传统元素的标志之一,是因为它在用材、外形上等占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是石材,也可以是木材,甚至是纸质材料。其外形也具有多样性,各式雕花被运用在屏风上,还有笔墨画、石雕、木雕等。正因为如此,屏风与室内其他陈设相得益彰,营造了高雅、宁静的中式餐饮空间环境(图3)。

3.传统典型元素的运用

其一,以龙为主题。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信仰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产物,对中国人来说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具有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威武不屈的精神,它是一种符号、一种意象。随着交通运输的发达,人们开始远离家乡,中国的龙文化也因此被带到了世界各地,现在当人们提起中国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的必定有“龙”这一意象。因此,“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图4)。北仑的湘满楼餐厅的设计便是以龙为主题,餐厅的入口处运用了金龙缠绕的柱子,走廊两侧墙面上的龙雕像是要带领顾客进入餐厅一般。横梁的设计也利用了龙的形态,抬头看,会发现横梁像几条长龙在空中飞腾。餐厅的屏风隔断也处处可见龙元素,如利用龙鳞的屏风以及龙的小品等。在具有中国传统特色文化的餐厅环境里,人们感受到的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为华夏的文化所感慨,龙的主题在整个餐饮文化空间里反复出现,从标志、菜单、装饰品、服装到餐具、设施、窗花……营造了具有浓郁中国风的空间氛围。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准确地把握传统元素,既可以使设计更人性化,也可以更好地突出民族性。现代有一种说法“激活经典,享受生活”,这表明人们对传统风格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其二,以中国的传统建筑语言符号为主题。中国建筑文化中有许许多多独特的文化符号,如建筑构件和饰品等。独特的建筑构件形式往往能表现建筑的风格,有代表性的建筑构件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能成为一种文化语言。设计师可以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构件运用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形成餐饮文化的主题,这样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位于宁波的老外婆渔村(图5),大厅运用了小桥流水的小品、江南园林的回廊柱式、传统植物桃花的元素、经典的雕花窗户等,再加上暖色灯光的处理,加强了整个空间的氛围,体现了中国园林中小桥流水的精髓。中国传统的建筑构件雕刻精细,其内容从动物到植物,无不体现出中国的木雕艺术水平。在机械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珍惜手工雕刻的艺术作品,在感到亲切的同时还能品味传统文化。北京华润大厦的美味珍御膳厅运用了建筑中的雕刻手段,再现了古色古香的中式传统建筑风格。从这些雕刻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式建筑的辉煌和完美的皇家贵族气派。

其三,以中国的文字为主题。北仑的御品轩是一个传统的中式风格餐饮文化空间,它以古文字为主题,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历史,字里行间渗透出中国灿烂的古文字气息。人们在这里就餐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会不禁陶醉在中式文化气氛里。三角木架结构的横梁和柱子有力地撑起这座建筑,洁白的墙面和墨黑的文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此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运用了多种字体的文字,不仅表现了汉字的多样性,更营造了餐饮空间的文化气息。清新高雅是雅致主义餐饮文化的风格特点,它的整体风格是淡雅,少了传统意义上的色彩斑斓,留下的仅是一些原色和素色,也没有繁琐的装饰,仅仅用极具代表性的装饰品体现淡雅的氛围,为那些生活节奏快的人提供一个心灵的港湾。

其四,以蒲扇为主题。随着经济发展,蒲扇已渐渐被电扇取代,空调也走进了千家万户。当钢筋混凝土给人们带来完善的空间,人们开始怀念消失已久的白灰墙、青砖、篱笆的亲切感。蒲扇能带来丝丝清凉和浓浓亲情,让人不禁梦回童年。上海的萨沙餐厅以蒲扇为设计主题,用一排排有序的蒲扇,创造出人们记忆里的那个餐饮文化空间。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的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希望有个能获得心理和生理放松的空间。自然主义的风格就是追求自然、回归自然,让人们在封闭的空间中享受大自然的清新,在自然丛林般的用餐环境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以蒲扇为主题的餐饮空间设计的特点是:给封闭的室内空间营造一种室外的效果,让茂密的森林、壮阔的大海、辽阔的平原、茫茫的沙漠、巍峨的高山进入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中式;餐饮空间;色彩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22-01

目前,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最突出的是既体现中式独特传统风格,又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特色。色彩设计正是设计师为中式餐饮空间营造氛围的最直接、最简单的工具。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研究色彩在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一、传统的中国红

中国人历来喜欢红色,红色给人以希望和满足,使人产生美感。红色在每个艺术领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比如皇家建筑、传统的书法及绘画作品中,还有餐桌上的桌旗碗碟,中国人的生活是真真离不开红色的庇护。

经过积淀,红色在中国已经被赋予太多的文化含义,如同龙凤一样,红色已经成为中式符号,不断出现在现代空间的设计里,尤其在中餐厅的就餐空间设计里。红色的垂曼、红色的桌布、红色的餐具、红色的靠椅、红色的隔断……红色与中式家具、吉祥挂件一起构成了一个固定的场景模式,经过不断重复,这样的布置、这样的中国红则约定俗成的代表中国风。

在色彩语言中,红色代表热情欢乐,在餐饮空间用红色做背景,可以避免空间的主基调走向晦涩阴沉的方向。北京的“味道・江湖”充满了浓烈的中式韵味,红色的玻璃外墙、红色的竹林,是餐厅展现给客人的第一道风景,进入餐厅,你就完全被红色包围着,休息处的所有细节装饰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红色,红砖的背景墙有点沧桑的感觉,转角处的雕花门板有着红色的影像效果,深色的沙发搭配仍然是鲜艳的红色靠垫。

二、餐厅色彩的搭配

中国红在中式餐饮空间里占主导地位,同时还要与其它色彩搭配起来,使餐饮空间的色彩显得更加协调。在进行中式餐厅色彩设计的时候,应与餐厅不同区域的功能、顾客的心理需求、餐厅所提供的产品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色彩,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餐厅环境邻近色、同类色、对比色的搭配组合。

邻近色又称类似色及近似色。例如红色的邻近色是橙色。邻近色的搭配使得色调具有丰富的层次和变化。采用两个较浅的邻近色作为餐厅的背景色,再采用一两个彩度较高的颜色点缀餐桌、餐椅及陈设,以达到主次分明的自然效果。

同类色是指色相相同或相近。例如中式餐厅用大红的帘幕、深红的地毯以及浅红的桌布,营造出喜庆温暖的就餐空间,这种搭配即是典型的同类色搭配。同类色是起调和的作用,搭配效果简洁明净、单纯大方。顾客在同类色的餐厅环境中用餐可以放松情绪,使身心得到较好的休息。同时,配以对比色的装饰、摆件或陈设物作为空间点缀,可以使整个餐厅空间增添生动活泼的气氛,避免造成单调、沉闷的空间环境。北京的“兰莲花坊餐吧”里里外外都用传统的中国色彩来装饰,红色的莲花瓣、红色的墙面、红色的帐篷、红色的珠帘,深深浅浅,层次丰富。

对比色搭配是指色相性质相反或明暗相差悬殊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在色相环上可以很轻松就能找出对比的色彩。比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是最典型的对比色搭配。在餐饮环境中,红绿相配的色彩能提高顾客的流动率,红色桌面配以墨绿靠椅,黄色沙发配以紫色靠垫等,都会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北京的“庆云楼”的大厅里,亚麻的面料被染成红红绿绿,煞是好看。

三、餐厅灯光色彩设计

美国建筑设计师路易斯・康说:“光是有情感的,它产生可与人合一的领域,将人与永恒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创造一种形,这种形是用一般造型手段无法获得的。”在餐饮空间的设计中,灯光是强调餐饮品质最原始最本质的元素,而光也是有颜色的。

研究表明,人们到了晚上习惯于围坐在温暖的篝火旁交流、休息,此时人们会处于低频呼吸、放松而舒适的身体机制。大多数餐厅的目的都是要创造一个舒适而温馨的就餐环境,为了适应人类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习惯,所以餐厅的灯光设计我们最好选用偏暖色调的光源。这样就会在室内形成温馨愉快的气氛,而且从透明的玻璃窗溢出的温暖光线与热闹的就餐人群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还能吸引过路的行人前来就餐。北京的“老舍茶馆”就大面积的设置红色的灯笼,配以红色的地毯与椅垫,营造出北京人的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

总之,暖色调的餐厅可以愉悦人的心理、促进人的食欲,因此,更受人们的喜爱。在中国,根据传统的就餐心理,中式餐厅就要用色彩创造出灯火辉煌、兴高采烈,并充满喜气的气氛。

参考文献:

[1] 刘圣辉摄影,悠悠撰文.京城风韵[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5(10).

[2] 刘圣辉摄影,徐佳兆撰文.茶艺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3(5).

[3] 刘圣辉摄影,郑静.中国红[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7(4).

[4] 刘圣辉摄影,戴力农撰文.摩登中式[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4(8).

作者简介:

篇6

一、空间艺术与文化结合的必然性

早在几千年前的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努力试图摆脱蒙昧,走向文明。起初他们尝试着去建造自己的居所,以躲避寒暑和野兽的攻击,这都是出于本能的创造行为。当居住形式慢慢的固定下来之后,物质需求不再成为人类所担心的问题,于是他们的目光开始转向精神的需求,也就是对精神和文化的追求。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摩根认为“陶器的出现是人类摆脱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它是人类审美能力和创造提升的表现,为人类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这就跟中国古代陶器一样,虽然这些器具都是基本的生活用具,在创造的历程中算不上辉煌,但是它却开启了人类审美意识的大门。中国的绘画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样和岩画,原始的绘画技巧虽然很幼稚,但是却已基本掌握了各种造型能力,也展现出原始居民对精神层次和文化的渴求。在先秦时期,青铜器、漆器、帛画等的绘画技法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随着出现的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形成了文化装饰的初步原型。到魏晋时期,绘画艺术更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以顾恺之等为代表的画家引领了整个时期的绘画潮流,花鸟画、山水画等开始萌芽,人们开始尝试将名人画作悬挂于室内作为装饰,对文化环境的渴求度进一步加深。待到隋唐大一统时,社会稳定,物质繁荣,随着市井审美层次的提高,更多的艺术形式涌现出来,人们也越来越欣赏这种室内装饰和陈设的摆件所共同营造出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历经时代变迁,即使是现代社会的空间环境装饰也都把后期的文化配饰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空间设计中的渗透着深刻的文化根基,从远古简易的茅草房到封建鼎盛时期繁复华丽的宫廷,再到当代奢华的星级酒店装饰,无不证实人类对于带有文化意境美的追求从未间断过。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空间设计艺术与文化结合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必然产物。文化总是在不断的融入空间设计之中,它由古展而来已经潜移默化的融入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即是与时代文化的融合。翻开美术史的卷宗,对比后不难发现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有着共性也有着各时期装饰风格上不同的个性。由于思想文化与审美标准的差异,建筑装饰艺术也流露出时代的印记。有人把建筑称作“凝固的历史”,那么装饰艺术则应该是凝固历史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筑技术与装饰艺术不可分割,他们共同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内涵,所以空间设计艺术与文化必然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裂的联系,没有文化内涵的赋予就没有空间设计的底蕴支撑和发展进步。同时,设计艺术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而空间设计艺术就是实现这种传承的艺术手段之一。空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异域文化,不断丰富其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并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只有富有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才能够提升空间的氛围和品位;只有在空间设计艺术中注入文化要素,才能创作出充满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空间。而在当今,装饰设计艺术又必须与经济文化相结合,这也是人类为了满足精神需求的必然选择。设计创造经济价值,经济社会推动设计艺术的发展,设计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双重推动下,艺术设计行业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新技术和新手段为设计思维的实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材料和手法,也实现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空间设计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也极大的丰富了空间艺术形式。结合各种主题文化,空间艺术中衍生出各种不同风格,如音乐主题酒吧,汽车主题酒店等等,结合流行文化又衍生出各式各样的餐饮空间设计形式。如,小城故事餐饮就是以流行歌手邓丽君为文化基础,开发设计出的餐饮经营模式,店面空间的设计模仿台湾小镇,播放邓丽君的怀旧名曲,还有以邓丽君为元素的环境细节设计等等。以迎合上个世纪末的一代人怀旧的心理,而这一批人正是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主力消费群体,以文化为主导的设计定位十分明确。

二、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体现

文化要素对于在空间艺术中营造高雅意境,提升空间的品位至关重要。对于服务对象来说,他们迫切的期望自己身处的环境能够充满文化氛围,正所谓环境影响人的发展,“孟母三迁”的典故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有益的,对于提升审美品位的和愉悦视觉感官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取决于文化在空间设计中的延续性。那么这种延续最终还是要落在负责营造空间的设计师队伍上,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文化修养会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在空间设计艺术作品中。空间设计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一个符合人们精神需要的环境。那么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掌握本专业相关理论和技能以及实践经验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要有广泛的艺术爱好和文学修养,并且要善于从历史文化中寻找艺术灵感,从生活和细节中寻求创意点。在设计师自身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还要具备鉴别优秀文化的能力。也就是说,不管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需要对其有选择的延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立足优秀文化的同时,还要敢于创新和跨界。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让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在空间设计中延续。总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不在满足单纯功能需求,而更多的是情感层面需求。人们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还需要与空间进行着交流,空间因为有了文化的延续,才使其充满了活力。各种文化精髓就像遗传基因,它们通过设计师的手,以新的形式在空间设计中延续着。而由钢筋混凝土筑造的冰冷空间,因为文化基因的注入才显得生机盎然,和蔼可亲。这种注重精神文化的设计已经成为当下设计界的流行趋势。在新形势、新思想的推动下,以文化为支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学习来自国内外的优秀理念,创造出更加经典和优秀的作品。

作者:马利广 戴吉祥 单位:新疆艺术学院

篇7

【关键词】跨界设计;室内设计;教学研究

随着如万达及银泰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增多,导致餐饮空间激增,竞争也是十分激烈。过去餐饮空间拼的是菜品与服务,如今餐饮空间的品牌推广与环境设计也成为了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好契机,但同时也给这些年轻设计师们带来了压力。这就要求室内设计专业要充分利用设计类不同专业资源的创造方式,建立“跨界式”的教学模式,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增加设计体验,拓展设计思维。

一、将“跨界设计”思维引入课堂教学是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

新的消费模式把我们推进了一个“大设计”的时代,这就要求优秀的设计师们不只会做造型,会画图纸,还要学会如何将其设计推向市场,适应市场甚至去影响市场。随着餐饮模式的改变,学生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工作内容不再局限于只是对餐厅的地面、天花以及立面进行装饰与设计,还要求他们对相关的设计内容和行业进行跨界与整合。所以在室内设计课程中不断训练学生跨界设计的思维模式,能够自如的运用交叉学科的内容,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虽然学科被细化分类,但所有的设计之间都是相通的。比如对企业进行品牌的定位与策划,VI识别系统的设计,空间设计以及后期品牌的推广,最后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一套完整的、结构合理的设计方案。这是未来商业空间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设计教育必须遵循的发展方向。

二、“跨界设计”教学模式加强了产学研结合的紧密度,提高了教学的活力和开放度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学科,学科的内容需与人们的不断提高和更新的生活模式紧密结合。商业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重要课程内容,餐饮空间设计又是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课堂内容必须与社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优化。我们国家一直提倡培养的是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是教师进行地方服务的实际项目,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研究与互动。

三、师资跨界使学生的交互思维获得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跨界设计”中的学科交互非常频繁,能及时为他们提供正确和专业的理论指导是尤为重要的。在每阶段的教学任务总结课程中,可邀请相关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指导、点评和互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多维度的理论基础。

本次教学研究是以实战进课堂,以“跨界设计”思维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让学生了解到作为应用学科的学生要积极去了解新消费模式下空间设计的新动态,在实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使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 研究内容

1.“跨界”教学项目。

“跨界设计”思维模式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首要环节是“跨界”项目的设定,这是“跨界”教学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教师将服务地方的实际项目“宴渔花样料理餐饮连锁店设计”引入课堂,该连锁企业要求我们提供一套从前期策划到平面设计,从空间设计到后期运营的一套完整设计方案。以往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中,还是大部分遵循室内设计行业流程中最基本的纲要来进行的,每个室内设计教学模块都有一个专项概念,并伴随着这个专项而展开课程内容,每门课程结束后,学生上交的成果往往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作品缺乏创意,并且与实际的市场需求脱节。所以此跨界项目的设定,就需要有创新的元素和多元的实现方式,为“跨界设计”提供了基础,符合了课程教学的要求。

2.“跨界”教学设计。

“跨界”项目确立后,学校和企业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课程的关系,兼顾企业的要求与学院课程教学的特点,制定出一套科学、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展开,注重培养学生在项目制作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知识整合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利用不同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丰富项目设计和创作,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设计作品。

此次课程教学将分成三个阶段:

(1)调研阶段

为学生提供专门的调研课时,让学生能够借助课堂以外的资源:如借用互联网的力量进行线上线下的调查,或者去实际项目地点进行问卷调查和业态分析。从而进行方案的前期策划准备工作。

(2)创作阶段

在创作的每一个阶段的关键点进行记录,对学生的创作阶段成果进行验收与点评,并邀请跨学科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

(3)汇报阶段

由于课程内容引进了实际项目,并重点强调跨专业的协同与合作,教师的授课形式也是具备一定开放性的。除了延续多专业教师合作授课以外,可将课堂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乙方,与甲方进行现场汇报与答疑,以这种方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思辨能力。

3.“跨界”教学团队。

“跨界”的项目必然要求“跨界”的团队进行支撑。在“跨界”课程教学改革中,“跨界”的教学团队分为两个团队。一是行业企业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跨界”教学团队;二是学院内部不同专业教师的“跨界”F队。

4.评价考核。

课程评价的考核方式,直接决定了课程的开展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第一对课程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第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第三对设计团队进行整体考核。

(二)进 度 安 排

主要研究时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1-7周

实践班级 2013级环境艺术设计1、2、3班

人 数 90人

分组情况 5人一组,共18组(此次设计任务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作为主创人员,与小组成员讨论后,根据组员个人对以上具体研究内容的擅长及掌握情况,分配给组员具体的工作内容。)

实践课程名称 空间设计3

实 践 项 目 奉化银泰城宴渔花样料理餐饮连锁店设计

时 间 安 排 第1周 向学生介绍实际项目的概况,要求学生对奉化银泰城餐饮业态分布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问卷调查。 第2、3周要求学生对宴渔花样料理餐饮连锁店进行品牌定位、企业文化的策划,在大班授课课时中,由平面设计老师讲授如何制作一整套 V I设计(具体包括LOGO、导向系统、菜单、海报、会员卡等事物用品类设计),为“跨界设计”提供坚实的专业指导。第4、5周对此餐饮空间进行平面布局规划及立面天花的设计并制作整 套CAD图纸及效果图。在此制作过程中,学生在大班授课课时进行时,将进行阶段成果汇报,由企业人员及环艺设计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 第7周将前面6周制作的所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以组为单位制作成PPT并进行汇报。参与评分的教师团队及企业人员对整个设计过程及结果进行 打分。

通过以上“跨界设计”思维模式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中通过综合考评取得最好名次的设计作品也已经被甲方进行采用并进行施工与运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将此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跨界设计所带来的创新思路将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和设计策略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

[l]张瑞.跨界设计教育_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教育方式[J].设计艺术.2010.1 .

篇8

关键词:高校食堂;多功能餐饮空间;空间设计

高校食堂作为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能赋予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空间。食堂的室内设计是对其建筑设计的继续,随着高校的发展,其室内环境不再是低要求、低标准。在满足功能多元化的前提下,如何塑造有序的、有特色的餐饮空间,实现与校园整体建设相融合成为了高校食堂室内设计的重点。笔者希望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的室内装修设计的解读,为该类建筑的室内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工程概况

笔者于2012年参与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一、二层学生餐厅部分的室内装修设计。学校为加强支撑与服务保障的建设,2012年在博士生、留学生公寓区内建成一座以餐饮为主,学习、活动为辅的食堂。该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图1)。地下一层为消防和仓库使用;一、二层为学生餐厅,其空间设计均为最基本的三段式(厨房操作区、备餐候餐区、餐厅区),相互平行并无交叉操作间。三层为接待餐厅和宴会厅,相对于一、二层档次较高,受用人群以教师为主。在没有宴会或大型活动时,开敞宴会厅作为教师餐厅,以自助餐为主。每层设有独立卫生间。一层令配有超市、咖啡吧、办卡室。该建筑主要为满足博留公寓区的学生及教师的生活需求,功能辐射面积较广,受用人数多。

二 设计理念

高校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和教师,室内设计在借鉴优秀餐厅案例的同时又应有别于一般的商业餐饮。体现校园文化特色,把握就餐区的空间尺度,依托原有建筑空间特征,避免就餐区域的划分过大或过小而给人们造成不便。灵活组织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及时疏散食堂内大量瞬间人流,平衡各楼层的使用人数,提高空间使用率。室内形态设计应突显高校食堂的现代感。注重界面的划分和空间的动静结合,分析人们就餐心理,合理摆放家具陈设,选用恰当的材料。注意室内空间的舒适性、美观性,创造出简约质朴的室内风格和有秩序感且通透的使用环境,使空间和功能和谐统一,提升就餐环境品质。

三 设计应对

(一)就餐心理影响平面布局

就餐心理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喜欢和友人交流,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有的学生观望心理较强,希望占据空间内有利的位置以便观察四周;有的学生在就餐或学习期间不希望被打扰,也不想过多的交流。但是不论哪种心理需求,使用者都希望处在一个受到保护的空间。因此,无论是在餐厅、酒吧,还是图书馆,只要存在着共享空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优先选择靠墙、靠窗或是靠隔断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需要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这就是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的“边界效应”理论。博留公寓食堂针对不同心理需求对餐厅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融入子母空间设计(图2)。依据原建筑平面与售饭窗口的布置,将一、二层的就餐空间先规划出主要通道并利用隔断、柱子进行整体划分,把开敞的就餐空间划分成多个区域。通过家具灵活多变的摆放,形成不同的小空间,这些开放和半围合的空间结合起来,使整个餐厅的中心区域相对自由开放,边缘空间相对安静,室内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和趣味性。

(二)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线

餐厅内的人流最为集中,是整座建筑空间内的重心。在设计中应注重功能流线的合理安排,强调合理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尺度。博留公寓食堂的入口门厅贯穿两层,通透且面积适中,给进入建筑的人群一个缓冲空间,部分人会通过门厅内的楼梯进入其他楼层就餐。餐厅内垂直于入口方向又分别设置了四条主要通道,以便直接抵达售餐窗口。为方便就餐者快速找到桌椅就餐,在半围合空间内又规划出多条辅助通道,提高了餐厅内的通达性。

(三)合理运用色彩和材料

人们总是最先用视觉来感受环境,而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线的就是色彩。色彩运用的好坏不仅影响视觉美感,还影响人们的情绪及工作效率。而不同的材料能体现出不同的质感,可以渲染及强化环境气氛并影响人的心理。因此,在塑造空间意境时,既要重视面层材料的选择和肌理的表现,还要运用合理的色彩调节空间氛围。博留食堂在颜色的选择上主要以暖色调为主。材料则根据食堂的特殊性多为易清洁材料,方便及时清理,避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使用。因此地面砖选用米白色抛光玻化砖,墙面选用白色乳胶漆结合面砖饰面。

隔断选用仿木纹棕色优质防火板,桌面都为暖色为主的优质防火板,其他配套设施也都便于清洁。在天花的处理上,一、二层都选用米白色铝板,并将做好的环形和圆形造型悬挂于其中,涂以不同颜色的乳胶漆,使天花具有跳跃感(图3)。

(四)室内空间恰当的人际距离

食堂座位布局要整体考虑空间设计、使用要求、人体尺度,还要符合环境行为心理。利于学生正常交往的同时要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根据人类学家霍尔所提出的四种“人际距离”有意识地安排,使餐桌的布局形成多种不同的交往氛围。博留公寓食堂内的家具宽敞舒适,如高靠背的卡座,长条高桌等现代家具。根据空间的平面布局的特点,自由开放的区域多为高桌或休闲餐桌,安静的区域多为沙发卡座。部分仿皮面的座椅给整体环境带来了温馨感。餐厅内的矮隔断或高靠背,使各个餐桌都有自己明确的领域感、私密性。人们坐在窗边就餐,视野开阔、光线充足,是一种惬意的空间体验和享受。

(五)人性化设计的渗透

室内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包括立面、天花、地面的细部装饰,整体色调的处理,和照明设计等,这些均是设计时考虑的重点,但要真正体现人性化还应从功能细部设计入手,为就餐者提供明亮开敞、尺度适宜、色彩清新的就餐环境。博留公寓食堂相比本校以前的食堂有了明显的改善与突破:过去仅在就餐时才开放使用,而现在是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内设Wi-Fi,满足学生用网络的需求。餐厅内有专门的橱柜提供餐具,学生在就餐后可主动将餐盘送至指定餐具回收窗口,专门负责回收餐具及剩饭的工作人员将垃圾和用过的餐具及时送至操作间处理。这样,餐桌上基本能保持整洁干净,工作人员只需定时清洁桌面和地面。就餐区的人行通道也可以控制在最小尺度,工作人员不需要再在餐厅中往返运送餐盘,而影响人们的食欲或是形成通道堵塞。这样不经意的细节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可见设计前期调研的重要性,方便通过分析总结后反映在实际设计中。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食堂不再是功能单一的就餐场所,已经由传统模式向功能多元化转变。笔者想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的设计,让我们明白做室内设计时不仅考虑平面布局、色彩材质选用的设计,也应是对生活方式、心理需求、行为方式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空间场所。

参考文献

[1] 王秀玲,付杰.餐饮空间与就餐心理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24).

[2] 乔峰,孙艳.室内空间设计中环境心理的研究及应用[J].建筑知识,2007,27(3).

[3] 徐园.高效、有序、人性化的学生餐厅设计[J].长沙大学学报,2005,19(3).

[4] 廉鹏,张德勋.高校餐饮建筑内部空间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29).

[5] 郭琳琳.高校食堂大型餐饮空间的内部设计及改造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09,10(9).

[6] 李舟.高校食堂与室内设计[J].重庆建筑,2003,(2).

[7] 林涛,钱海平,崔光亚.功能扩张、角色转换后的高校食堂设计――山东大学东校区学生食堂设计札记[J].华中建筑,2004,22(2).

[8] 邹宏玉.麦当劳餐饮空间的设计要点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15).

[9] 黄万埔.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空间[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8).

篇9

关键词:茶楼设计;中式设计;中式风格

本设计传承中式风格,让顾客品尝中式菜肴的色、香、味,还要让人们体验到纯正的中国文化氛围,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自然十分关键,可供选择的主题也很多。主题无所谓好坏,只有对与错的选择,一个经过精心营造的主题都可以做,有一些茶楼的经营者很大程度是玩耍性质,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比较冷门的主题来经营,这绝对不是市场主流,切忌盲目跟风。

茶楼室内设计风格要有绝佳的创意,但脱离了消费者的创意在商业上不是一个成功的创意。选择了风景如画的浙江乌镇的作为灵感来源,以乌镇建筑为形式,表达出古朴自然的气氛。

室内的家具、陈设艺术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而家具是室内陈设的主要内容。沙发是深色的,但靠垫仍然是鲜艳的红色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而旁边的绿植又给人回归自然的感觉。

在局部照明的处理上面红砖的背景墙和红色展板的局部小灯光可产生动感,突出强调情趣氛围,迷离的光线还增加了空间的诱惑力,多种多样的光线处理,使得空间更显丰富,层次感也得到增强。

在外国,唐人街的茶楼空间,大多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大部分设计要素,这与他们大多数自身的思想有关,无论身在何处,中国心永远保留在他们内心深处。这些华人,对中国元素的继承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西方在茶楼的色彩运用上面颇为讲究,而国内相对便显得单调。西方在设计上面中式设计,又不同于中国的中式设计。中国的符号、中国的哲学意境、材质、形式经验,这些是真正开始被认可了的,家具、窗格、太极、园林式意境。

现代都市化进程中高楼林立,楼体大多采用更加适应现代建筑形式要求的框架结构,在这些建筑群体已成定式的情况下,要传承发展中国传统以木结构的建筑形式是不可能的事,必要只能从内部着手。

中国的建筑元素c文化元素,如实木背景墙、花格屏风、瓷器、中国红等传统中国元素,这些元素不能照搬,要通过二次设计,把他们揉合到主题茶楼空间里面,使诸多的元素“挤”在一个空间内不显得格外突兀。让人能回到一个怀旧复古的氛围当中,引导消费者进入一个时代环境,让消费者感觉舒适写意。把这些概念注入到茶楼设计当作,从空间、色彩、装饰、动线等方面体现出它独特的历史韵味。

茶楼空间哪一种局部都要考虑到顾客进入空间后的感受,能让顾客感受到人性的关怀,空间装饰要与顾客互动。空间的装饰性可以利用墙体、玻璃罩等垂直分割成私密性比较强的空间,半透明隔断,如各种形式的落地罩、花窗隔层,分割成一个既有茶楼空间共享的环境,还拥有自我的小空间,能在消费者心理上形成区域性的环境氛围。

茶楼空间的功能会因其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所有茶楼空间都有共同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要求,那就是合适地甚至促进人进食。为了适合人进食,有两点是要注意的:一是空间色调(包括家具及餐具的色调),适合用黄色、红色、绿色等偏暖的色调,因为这些颜色配合食物的颜色能激活肠胃,还能比较容易激起人们对曾经吃过的美食的回忆,从而增进食欲。二是灯光的色温,暖色的灯光可以把食物的卖相映衬的更加可口。

主题茶楼在满足基本要求后,还要配合主题要求。

所有中式茶楼都给予人们一种热闹的感觉。所以主题茶楼运用暖色调作为其设计的色调。室内运用大量暖色调的装饰,如淡黄色的墙纸、利色的实木吊顶、土黄色的地砖,从空间的四维铺垫了茶楼空间的主要色调。

从门厅来看,门厅是顾客进入茶楼空间看到的第一道风景线,水池水的冷色调与竹子稍微偏冷的色调,在整体暖色调的空间里面显得更加突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顾客步行进入茶楼,偏冷的色调能使人心理平静。

大堂的设计延采用了大量的大理石着重体现了厚重的感觉,流出了充足的活动空间,设置了多个柱装餐区,增加了就餐的趣味性、,也很符合中式的“天圆地方”。

大厅规矩的设置了多个柱状餐区,增添了就餐的趣味性,也很符合中式的“天圆地方”,北侧则依照承重柱的空间设置的餐位,厨房设置在东侧,不会有油烟侵入餐区,服务台设立在厨房前方,当客人们点完餐,服务员可以直接将菜单传到厨房,线路捷便,便于传菜。

餐饮空间与大堂之间有一定的流动空间,线路捷便,便于传菜。

包间套间设计餐厅放置的全部都是中式的桌椅,半封闭包间,营造出轻松愉快、亲密无间的就餐气氛。

茶楼空间还必须要满足其实用性,不论什么样的茶楼空间,都必须在满足它本身所具备的主题的基础上才进行空间设计。

如茶楼空间主题定向为休闲的茶楼空间设计,空间设计便要突出其轻松、休闲和趣味性。图片空间以体育运动作为主题设计的,开放式的空间设计,配上不规则的平面,让消费者有种动感,开朗的感觉。在这个主题空间里面消费者会感受到这热闹非常的气氛。

虽然,我国茶楼业经过多点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竞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为了能更好能营造舒适宜人的茶楼空间环境,不但需要设计师永无止境的思考和研究,更需要人们开阔的眼界和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未来在茶楼空间上,能充分挖掘顾客的消费概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届时茶楼空间设计将以概念茶楼、主题茶楼和特色茶楼作为主流代替市场上现在混杂的茶楼空间。

茗香阁酒店室内设计比较符合中国传统的平面布局“中规中矩”。既体现中国传统设计的古朴自然,又能够营造出一种有趣味性的就餐氛围。通过独特的布置和空间划分,给顾客一定得的过度和遐想空间,体现了独特的风格

参考文献

[1] 2010餐饮空间设计经典[D].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消费理念,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

0引言

在步行商业街的设计过程中,融入多元化以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现阶段城市设计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步行商业街设计的创新。当前,步行商业街空间设计存在两种不同的极端。一是,在进行步行商业街设计的过程中,过于的重视利益,为了降低步行商业街的租金以及服务成本,而将全部的空间都设为商业功能,没有注意到环境品质对于商业效益带来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步行商业街的城市景观需求。二是,在设计过程中,对景观要素的考虑太多,满足不了步行商业街的商业功能需求,不能取得预期的效益。因此,在步行商业街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经济效益要求,同时也应当考虑商业街环境以及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理念客观规律,找到商业和建筑环境的平衡点,确保步行商业街能够兼顾经济性与美观性。

1消费理念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关联性

在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消费理念发挥着主导作用,步行商业街的外部空间,也可以推动消费理念的不断发展,消费理念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联性。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和特定消费理念下消费者的消费特征相符合,同时也和环境心理学等相符合,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环境。在进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全面的了解各个层次消费人群的心理与消费动机,还要了解目前国内消费者购物形式以及消费理念发生的改变。这样才能通过对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进行合理设计,有效激发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并进一步推动消费理念的革新与发展。

2受消费理念影响的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我国现阶段还没有迈入消费社会,但在社会文化中,消费理念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而且消费行为也逐渐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每一个商品都承载着一定的消费理念。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属于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消费品,其会被社会文化、艺术倾向以及潮流发展等多种因素渗透与影响,让步行商业街的外部空间拥有了空间消费与文化消费的特征。

2.1满足各种价值观念需求

现阶段,我们对于商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为了生存,很多情况下是达到人们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我们进行购物时,对于商品形象、款式以及销售场所等方面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商品自身的使用价值。人们对于商品需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文化价值的发展,对于城市的形态布局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形态带来的影响更大,可以有效刺激到消费者的感官,让消费者能够产生消费欲望。

2.2满足各种审美取向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文化形态受到消费文化的主导,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审美要求也逐渐向着市场化以及多样化方向发展。时尚能够有效激发出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只有充分的对市场元素加以利用,采用创新的产品形式,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也可以更好的引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2.3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步行商业街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功能性也逐渐发生变化,不只是拥有购物的功能,同样也拥有娱乐、休闲、餐饮等不同的功能,属于城市中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对于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应当能够实现多功能化,这样才可以确保步行商业街的经济效益有所提升。

3基于消费理念的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3.1空间形态的复合化设计策略

受到当代消费理念的影响,步行商业街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城市商业空间。而在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形态复合化的设计策略,可以更好满足城市商业空间的拓展需求。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形态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可以对不同消费群体均产生较大吸引力,不断的提升步行商业街品质,确保步行商业街能够进一步增加商业价值。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形态组合有多种形式,主要包含有以下三种形态组合:1)主轴折线形态组合。此种形态组合特点是将折线作为外部空间的主轴,将主轴贯穿至整个步行商业街区域,不同次轴依次沿着主轴的平行方向或者垂直方向排列开来。此种形态组合更加适合应用在翻新改造的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中,这是由于此种形态组合的外部空间组成,和我国城市的“棋盘化”的布局非常相近,能够更好的融合,更能够承载场所文脉。2)流动曲线形态组合。此种形态组合特点是将曲线作为外部空间的主轴,将主轴贯穿至整个步行商业街区域,建筑物则布设在曲线形内,不同次轴依次沿着主轴的平行方向或者垂直方向排列开来。采用此种形态组合,可以让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呈现出更加强烈的动感,也拥有更强的渗透力。当消费者身处其中,可以得到舒适的感受,也更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3)环形形态组合。此种形态组合是把中央位置当成是主导空间,各个次轴则将环形的中心作为中央而向周围发散开来。此种形态组合更加具有渗透力,同时也具有相对强的秩序感,更加有助于科学划分步行商业街的功能区域。

3.2功能配置的多样化设计策略

要想确保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能够取得成功,关键还要看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在功能方面是否合理。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功能配置,直接影响着城市商业形象。在我国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均出现了较大改变,之前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拥有的功能主要是逛街与交流,这样单一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消费理念下心理需求。所以,在进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过程中,不管是在内涵方面,还是在外延方面,均应当进一步的深化。在步行商业街的运行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让消费者购物,还应当全面考虑各种消费群体对步行商业街功能的需求。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应当能够让消费者得到体验式、愉悦的消费享受。

3.3街道空间的开放化设计策略

在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街道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步行商业街的整体形象,只有确保街道空间的合理设计,才能提升步行商业街的品质。在街道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开放化的设计形式,可以让步行商业街拥有更强的空间渗透性,进一步增强步行商业街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提升步行商业街自身的价值。

3.4景观的生态化设计策略

由于城市中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田园生活,因此,将消费理念作为主导文化的步行商业街,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在步行商业街中,景观包含有自然景观以及动态景观。第一,通过一定绿化能够让步行商业街中的人们拥有休息以及交流场所,而且绿色可以让处于步行商业街中的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宁静以及舒适的感觉。而通过动态景观的设计,能够让处于步行商业街的人感受到街区环境的变化。

4结语

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出消费理念带来的影响,消费理念属于客观存在的一种思想潮流,而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恰恰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对于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带来的影响也逐渐增加。把消费理念对步行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的影响具体化,有助于步行商业街自身价值的提升,从而使步行商业街获得更大利益。

参考文献:

[1]陈煜蕊,钟锦玉,沈淑红.商业街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以攀枝花阿署达花舞人间商业街外部空间为例[J].四川建筑,2017(2):49-51.

[2]李玉青,王佳祥,王雨村.现代生活方式下的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策略探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6(2):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