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防疫方案和应急预案

篇1

关键词:双向式;AAA;疯狂英语;逆向法;功能

0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人们缺乏语言环境的支持,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双向式英语、AAA英语、疯狂英语、逆向英语等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不佳,相当一部分人在学完10余年英语课程后,仍然不能运用自如。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英语的学习方法的选择出现了困惑,使学习效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此,本文分析比较了以上四种英语学习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1 几种方法的比较

(1)双向式英语。双向式英语(double direction English)在20世纪80年代较为流行,它针对华人使用的英语教材较少,内容较为陈旧和不实用等特点,多以日常用语和商业用语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有配套的语音磁带,在那时的国内,这样的教材较少,不甚实用。

(2)AAA英语。AAA英语始于1994年,也称为“正向迁移”,它是“Assurance(安全感)Achievement(安全感),以及Acceleration(加速度)”的缩写。正向迁移是指一个人,尤其是成人,在学习或接受一个新东西时,总要用自己已有的观念和知识来分析、评价这个东西。其表现以“先人结构”作基础,而未消化吸收“后人”的成分,这样就可能造成语言上的错误和文化的误解。但是只要学习者有意识地将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和对照,就能够发现在语言的背后有着引起误会和冲突的文化因素,也能够自觉地改变和调整自己固有的框框。进而利用母语作为支持力量,以此作为一种优势,不仅不排斥它,而且大胆地利用它,就能造成正向迁移。Assurance是指教材在内容单词和编排上比较接近中国学习者的心理,使其一接触教材就有一种安全感。Achievement是指教材是按场景来编排,每学一个单元,熟悉一个场景,对这个场景所有的对话内容都了如指掌,学后就能使用,便产生一种成就感。Acceleration是指由于教材通俗易懂,语法讲解详细,利用母语作支持,这就便于达到速成的效果。所以说,AAA 英语一般的教材,从理论上讲头头是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难以找到那种感觉,怎么看都觉得它只不过是一种英汉对照得比较古板的教材而已。

(3)疯狂英语。疯狂英语(Crazy English)流行于20世纪90年代。在阐述了“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故事”以及“英语学习者的痛苦心声”之后,它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它的学习理念是,首先要有以口语和句子为中心的学习方法(in“三最口腔训练”,“一口气训练”)。提倡疯狂的学习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其实质就是学习者必须进入某种状态,即自我营造一个学习环境。至于以句子为中心,其用意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语言的形式和材料进行记忆。这样在记忆语言的形式时,就有了固定的参照内容,从而易于记住语言的形式。另一个方面,这些句子表达了某些典型或思想,记住它就记住了语言的内容。

疯狂英语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它激发了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指出了许多学习者的误区,提出了很多的好的学习理念。但是,它提出的解决方案,依然存在某些局限。其一,尽管很多人都承认“疯狂”的重要性,但由于性格、环境等诸多问题的限制,要长久地保持“疯狂”的状态是十分困难的。这一要求的本质,是希望依靠激情来消除人的惰性,或者改变某些人的性格。其二、尽管它搜集了许多典型的流行甸子,但这些甸子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要把这么多缺乏联系的、缺乏现实实用环境的句子记住,是困难的。尽管它也提出了意境想像的概念,但这种意境想像的随意性大,难以稳定、清晰和持久。就背诵大量单句而言,即使是有快速记忆法的支持,也很困难。因此,许多人在坚持了一段不长的时间后,就放弃了。其三,它提出的一些关于英语学习的理念,仍有待于众多学习者的检验。例如,关于不用大块时间学习英语的说法。学习者必须意识到自己在性格、环境、工作性质、学习目的和时间上的诸多限制,理性地运用这些学习理念和方法。

(4)逆向英语学习法(Adverse English)。钟道隆教授的学习方法,指出英语学习成效不大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基础不扎实,二是急于求成,三是得不到指导和鼓励。对于这些原因,逆向法一一逆之。

对于基础不扎实的问题,逆向法以录音带上的声音为学习内容(不用课本,也不用教师一课一课地进行讲解),以录音机和各种词典为老师,进行“听、写、说、背、想”,由自己将录音机上的内容写下来,完全消化。录音带上的内容可以是以前学过的课本,也可以是自己勉强可以听懂的语言内容。

对于急于求成的问题,逆向法要逆凭空的强化和提高,强调先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英语,主张树立长期刻苦努力学习的思想,同时特别强调在具体实施上要争分夺秒,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学。对于得不到指导和鼓励的问题,逆向法认为自己可以使学习英语成为一种兴趣,一种享受。具体地说,是指在听录音的过程中,会遇到不懂的地方,将这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经过努力后听懂了,所取得的成绩明明白白地记在纸上,因此会很有成就感,由此产生兴趣而得到享受。应该说,逆向法抓住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通病,这就是基本功不扎实,基础不扎实。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知道一些,有时甚至是知道很多,但两者都是迷迷糊糊的,也未能进行有效的结合。逆向法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回溯到学习者力所能及的地方,通过心无旁骛地“听、写、说、背、想”,将听到的语言内容自己写出来,使学习者对语言内容及语言形式达到了深刻的理解。

逆向法没有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这种听录音带拾遗补漏的方法,能够极大地强化学习者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可操作性强。

2 讨论

以上四种方法应该说不是相互排斥的,在学习过程中多了解这样一些方法,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是有益的,但是,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也是程度不同的有不足之处。如逆向法,一是它过于强调脱离文字材料,只凭录音带一点一点地“抠出”录音带上的文字内容。也许这种需要“抠”的地方正是学习者模糊的地方,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多东西是他没有接触过的。没有接触过就谈不上模糊,无论怎么抠都是抠不出的。反复抠的真正目的,就是把它记住。这种做法从效率上讲得不偿失。实在抠不出就应该看文字材料。将这些抠不出的文字材料记录下来,模仿其正确读音并进行背诵,应该是兼顾了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更好的方法。二是逆向法是一种精工细作的方法,它认为自己同时操练听力、词汇、句型、口语等多个方面,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分散了学习者的锐气,使他们难以很快地形成关于英语的框架概念,难以在某一分支(例如词汇和阅读)取得迅猛的进展。所以对于初学者和急于参加考试的人而言,修习它,需要有很好的耐心,需要非常充足的时间。

3 建议

篇2

【关键词】 更年期抑郁症;单胺类神经递质;生殖内分泌;一解合方;大鼠

更年期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更年期,以情绪抑郁、焦虑、紧张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其发病率约占更年期人群的5.8%[1],占更年期综合征的78%[2]。随着世界人口的逐步老龄化,女性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活动的增多,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因此寻找一种切实有效又能被患者接受的药物刻不容缓。一解合方是导师宋卓敏教授在临床长期用之有效的验方,本实验观察该方对更年期抑郁症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生殖内分泌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与分组

健康3~5月龄Wistar雌性大鼠,体重(210±20) g,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选取OpenField评分相近的大鼠3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8只,模型组(B)9只,中药组(C)9只,西药组(D)9只。

1.1.2 药物

一解合方干浸膏由熟地黄、北沙参、麦门冬、厚朴、陈皮、半夏、茯神、石菖蒲、郁金等组成,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中心制剂室提供,与生药比例为1∶2。百优解:20mg/粒(以氟西汀计),Eli Lilly and Company Limited生产,批号:A140885。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1 mg/mL,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5111。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 u/2 mL。

1.1.3 仪器与试剂

JJ2000型精密电子天平(常熟双杰测试仪器厂),自制大鼠夹尾瓶、冷热水刺激箱、大鼠黑白颠倒箱、电刺激仪、敞箱,GC911γ放射免疫计数器(中国科技大学实业总公司),Waters 600 E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公司),色谱柱(三维色谱公司),E2、LH、FSH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GnRH放免药盒(北京华英生物技术研究所)。

1.2 方法

1.2.1 造模

(1)卵巢摘除术:将B、C、D 3组大鼠,行卵巢摘除术,A组也予开腹,但仅摘取卵巢旁少许脂肪组织。术后连续5 d,每日1次腹腔注射庆大霉素(2 mL/kg)以防感染。

(2)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依据文献报道[4]适当改良。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孤养合并21 d各种不同的刺激,包括电击足底、冰水游泳、热应激、摇晃、夹尾、禁水、禁食和昼夜颠倒等,1种/d。

(3)阴道上皮角化试验:卵巢摘除术后7 d行阴道上皮角化试验。左手背位固定大鼠,右手持吸管,其内预先吸有生理盐水0.1~0.2 mL。轻轻插入大鼠阴道内0.5~1.0 cm,抽吸2~3次,滴1滴吸液于载玻片上。干后以5%美蓝溶液染色,置显微镜下进行细胞学检查。连续5 d阴道监测未见动情周期为去势成功。

1.2.2 给药方法

应激开始同步给药21 d。A组、B组:给予蒸馏水(按体重计10 mL/kg),灌胃,1次/d;C组:给予一解合方浸膏,灌胃(8 g/kg相当于生药16 g/kg),1次/d;D组:给予百优解混悬液,灌胃(4 mg/kg),1次/d,同时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肌注(0.2 mg/kg),隔日1次。

1.3 指标检测和方法

1.3.1 行为学测定(OpenField法)

本实验采用敞箱为立柱体,高为40 cm,长宽各为80 cm,周壁为黑色,底面由面积相等的25块组成。以动物穿越地面块数为水平活动得分(crossing),动物穿越1格为1次,如动物沿线行走,以每10 cm为1次。以直立次数为垂直活动得分(rearing),动物双足离开底面为标志,无论动物站立多久直至放下双足为1次活动。在实验的第1、7、14、21 d分别进行测定。每只动物进行1次,3 min/次。

1.3.2 糖水消耗实验

刺激第19 d,所有动物均单笼饲养,每只动物给予1%蔗糖溶液150 mL,同时禁食24 h,记录24 h饮用1%蔗糖溶液的量。

1.3.3 摄食量测定

刺激第20 d,所有动物均单笼饲养,供应量(g)减去24 h后剩余量(g)即为摄食量。

1.3.4 5HT、5HIAA测定

应激结束后24 h内,将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后,迅速断头,开颅取脑,置冰盘上操作,竹刀分离出下丘脑,电子天平称重,锡纸包裹,储存于低温冰箱(-80℃)保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1.3.5 GnRH、E2、FSH、LH测定

末次给药24 h内,取各组大鼠动脉血2 mL,置普通试管内,于4℃静置凝固后,低温离心,分离血清、血浆,-20℃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按照试剂盒要求操作。

1.4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表示,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OpenField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1。表1 各组大鼠OpenField评分结果比较(略)注:与B组比较P<0.05,P<0.01(下同)

2.2 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24 h摄取量比较

见表2。表2 各组大鼠糖水消耗量、24 h摄食量比较(略)

2.3 各组大鼠下丘脑5HT、5HIAA含量比较

见表3。表3 各组大鼠下丘脑5HT、5HIAA含量比较(略)

2.4 各组大鼠内分泌激素含量比较

见表4。表4 各组大鼠内分泌激素含量比较(略)

3 小结

本研究显示,一解合方能够明显上调更年期抑郁症模型大鼠的E2水平,下调FSH、LH、GnRH水平,进而升高下丘脑5HT、5HIAA含量,显著增加更年期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评分、糖水消耗量和24 h摄食量。初步证明一解合方治疗本病是通过有效调节更年期抑郁症患者内分泌激素水平而达治疗目的。至于期间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一解合方中各组成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何敏慧,冯永林,王政科.城市社区更年期居民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4(32):2223.

[2]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编.女性生殖内分泌性激素补充疗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36.

[3]Meston CM,Frohlich PF[J].Arch Gen Psychiatry,2000,57:1 0121 030.

篇3

为全面做好20**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迎国庆、保安全,确保下半年全县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畜禽养殖场(小区)科学防控和依法监管工程”,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重点,兼顾做好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其它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狠抓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督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实现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总体要求

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一行动,严格督查,通过实施集中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和督导检查行动,监督指导养殖场(户)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规范动物防检疫基础工作,确保秋防工作取得实效,有效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三、行动目标

(一)疫情控制目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扩散,其它动物疫情得到稳定控制。

(二)免疫质量目标

1.免疫密度。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布病免疫密度达到100%;鸡新城疫,规模场免疫率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

2.免疫抗体水平。按照《20**年**市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要求执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三)免疫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目标。免疫证持证率、防疫档案建档率达到100%,牲畜耳标佩戴率达到100%。

四、行动计划

秋季动物疫病防控行动从9月11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全县统一实施集中免疫、疫情监测、督导检查专项行动。

(一)集中免疫行动。9月11日至9月30日,全县集中开展强制免疫行动.规模饲养场要在当地防疫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免疫方案和程序进行免疫。对散养畜禽要组织集中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要及时补免。结合强制免疫工作,以养殖场(小区)、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等场所为重点,开展预防消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种禽、蛋禽、肉禽、水禽等家禽全部实施强制免疫,同时要做好鸽子及其它禽类免疫。各类家禽的免疫程序按照《20**年**市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执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母猪配种前和仔猪断奶前要加强免疫一次。具体免疫程序按照《20**年**市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执行。

口蹄疫:对所有存栏家畜实施强制免疫,具体免疫程序按照《20**年**市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执行。在做好O型、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基础上,对所有奶牛实施A型口蹄疫免疫,具体免疫程序与要求:①免疫途径及计量。肌肉注射,进针要达到足够深度,保证将疫苗注入肌肉内。6月龄以上成年牛每头2ml,6月龄以下犊牛每头1ml;②新生犊牛免疫程序。新生犊牛于80-90日龄首免,间隔1个月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个月进行常规免疫;③成年牛免疫程序。首免后,间隔1个月进行1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个月进行常规免疫。

猪瘟:对所有存栏生猪全部实施强制免疫,具体免疫程序按照《20**年**市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执行。

鸡新城疫、狂犬病、布病、炭疽和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按照《20**年**市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执行。

(二)疫情监测行动。集中免疫结束后,开展秋季集中疫情监测行动。按照《20**年**市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方案》要求,除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实行秋季集中监测。一要加强免疫质量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后,按规定及时进行免疫抗体抽样检测,准确掌握免疫质量。二要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在普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县兽医实验室要按规定采集样品,报市实验室进行检测。三要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和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储备制度,发现重大动物疫情,要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的时限、程序和内容报告,同时按规定迅速启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坚决、果断地处置疫情,切实做到“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理”。

(三)督导检查行动。县政府督查室要协同有关部门组成专门的督导队伍,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做好督导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因行动迟缓、组织不力,导致免疫工作落后的乡镇,要进行通报批评。

五、进度安排

(一)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和疫情排查阶段(9月11日——16日)。县政府组织召开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具体安排部署防疫任务。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以广播、电视、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同时,各乡镇对辖区内所有养殖场、户进行调查摸底和疫情排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新晨

(二)全面实施阶段(9月16日——9月30日)。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全面实施各项行动。

(三)检查验收阶段(10月10日——15日)。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乡镇秋防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对检查验收结果进行通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负责人的要求,完善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要统一组织、协调防控工作,逐级分解防控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

(二)加大投入,保障防疫工作所需经费。财政部门要保证防疫经费足额到位,确保强制免疫、疫病监测、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的落实。

篇4

2.对象管理。是否要求求助人员到窗口登记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说明近14天内密切接触史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公共场所停留详细情况,报告个人健康状况,接受体温检测,出示“天府健康码”(生活全自理人员)。

3.物品管理。是否开展新入站受助人员入站前防疫清洁消毒,其佩戴、使用过的口罩在进入受助区域之前按照感染物或医疗废弃物处理。受助人员的背包类或其它有关物品不得带入救助管理区域,统一消毒后集中保管。

4.站内管理。是否建立领导带班、站内24内时值班、出入登记等制度,依据《工作指南》落实工作人员、受助对象、站内消毒等管理措施。按当地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实施相关受助分区封闭管理。

5.送返管理。是否暂停中、高风险地区送返服务。符合送返要求的,要按照“最少中转”原则实施,送返过程中对受助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送返前做好受助人员个人防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有关知识普及培训工作。

6.托养管理。是否认真执行托养机构联系制度,强化常态监督检查,督促落实疫情防控管理措施,指导制定应急预案和疫情防控方案,有条件的托养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及时掌握托养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医治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处置。对托养人数多、人员密集的托养机构视情做好人员接回、转移等工作。

7.街面救助。是否发挥救助管理领导协调机制作用,推动落实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职责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属地责任,告知、引导、护送流浪乞讨人员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

8.物资保障。是否强化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红外额温计、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物资储备。无法开设观察区或观察区无法满足需要的,书面正式报请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解决。

9.应急预案。是否针对疫情防控形势最新变化,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加强预案演练。畅通与当地疾控部门联系,获取专业指导,认真执行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制度。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立协调、高效的应急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对防洪工作的预防、应急、善后处置能力和水平,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体健康为处理防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合法有序原则。增强法制观念,依据法定权限、程序和分工实施抗洪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防汛工作在区管委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分工实行分级响应、分级负责;事发时及时启动预案、落实处置主体和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属地与属人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现场指挥机构,具体组织应急工作。

二、组织机构及责任

1、防洪工作领导(指挥)机构

区管委会设立防洪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区防洪应急工作。开发区防洪工作总指挥由市委常委、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江水,开发区工委书记李华强担任,各副主任任副总指挥,工委办公室、管委会办公室、招商部、经济监督部、农村工作部、经济管理部、规划建设部、财政局、劳动人事局、污水处理厂、市政管理处、国土资源分局、公安分局、供电站、供水公司、煤气热电公司、卫生防疫站、环保分局、邮政局、电信局、辖区三村、区中心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2、领导(指挥)机构办公室

区防洪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应急办)设在区管委会办公室,作为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区防洪办主任由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兼任(为防洪专干),副主任由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公安局局长兼任,每个行政村组织委员为防洪办公室在村信息员。

3、综合应急工作机构

当防汛工作以某部门力量难以有效控制、或者由单一灾种演变成两种以上复合型灾种时,区防汛指挥部可以设立综合应急工作机构。

(1)综合协调组。由管委会办公室牵头,公安分局、联防大队等单位组成。负责传达防汛工作指令、协调调度、督办和信息反馈。

(2)应急抢险组。由防汛主管部门牵头,公安分局、市政管理处、污水处理厂、消防中队、经济管理部、规划建设部、国土资源分局、供电、电信、供水公司、煤气热电公司等部门组成,负责现场应急抢险工作。

(3)维护治安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消防中队、联防大队、区辖各村民兵等单位组成,及时掌握社会动态,负责对防汛工作现场的管控,协调解决影响治安的矛盾,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

(4)医疗防疫组。由区卫生防疫站牵头,接受伤员的医疗机构等组成,负责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的组织指挥工作,并掌握伤员及亲属的思想动态,协助做好思想工作。

(5)安抚救助工作。由农村工作站牵头,劳动人事局、工会、妇联、共青团及区有关单位等组成,负责人员安置、法律援助、募捐、安抚救济、殡葬等工作。

(6)企业防化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消防队、卫生防疫站、环保分局、经济监督部、事发地单位负责人及有关单位等组成,负责化学物质鉴定、卫生洗消的组织指挥工作。

(7)物资供应组。由财政局牵头,农村工作部、供电、供水公司、煤气热电公司、市政处、电信、事发地单位及相关单位组成,负责电力、通讯、抢险、救灾物资器材,应急必需生活物质的调度供应、保障一线人员必要装备的配备。

三、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开发区防汛办会同区电信局,依托现有专用、公用通信设施,构建多手段、多路由、跨区域、跨系统的通信系统,做到反应迅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

(二)信息保障

由区防汛办会同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全区防汛工作信息上报制度,规范信息获取,分析、;全面掌握交通、通信、卫生、人口、地理信息、气象、物资储备、救援力量分布等各种动态数据,并加以综合集成,为防汛工作指挥提供决策依据。

(三)队伍保障

建立以驻区各企事业单位职工、民兵应急分队、中心校、联防大队基本力量,以各单位、辖区各村自救互救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补充力量的防汛队伍,并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

专项防汛队伍由公安分局、卫生防疫、城管、电力、电信、供水等承担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分别设立。

(四)交通运输保障

管委办公室、公安分局、市政处负责交通工具、运输设施和运输秩序的保障及防汛保障储备的组织工作,并按规定确定储备标准。

紧急状态发生时,有关部门要及时对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并组织开辟快速运输通道;在交通基础设施受损时,要组织尽快恢复,并紧急调集和征用交通运输工具,输运、疏散人员和物资。

(五)医疗卫生保障

区卫生防疫站建立医疗卫生保障数据库,载明医疗救治单位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数量、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等事项,拟定医疗救治保障计划,明确有关的应急准备措施、医疗救护队伍和医疗设施、物资的调度方案。

(六)治安保障

区公安分局、联防大队制订治安保障方案,明确应急状态下各项准备措施。要构建公安、民兵应急分队、企业、社区保安以及群众共同参与的防汛保障体系。明确职责、任务和到位时限。出现汛情后,公安部门要迅速组织力量,加强巡查、执勤,眼里打击盗窃、哄抢公私财物等阻碍防汛工作治安管理的行为。

(七)物资保障

区财政局会同农村工作部等单位制订汛期物资储备方案。各单位要建立物资保障数据库,载明防汛工作所需物资的种类、数量、购置时间、更新年限、存放地点和所有人,特殊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技术储备,以及被指定为定点生产的企业名单、生产能力等事项。

(八)经费保障

区本级的预备费作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经费,用于当年发生的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开支。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有关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九)社会动员保障

区农村工作部要会同区辖各村、中心校工会、共表团、妇联等组织,制定社会动员方案,建立应急社会动员的长效机制。组织动员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和公众参与日常训练和演习,提高应急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

(十)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要规划、设计具备应急水源、照明和卫生设施的紧急避难所。公园、广场、停车场和文化体育场所的建设及改造应充分考虑紧急避难的需要。在事发时,应急指挥部应充分利用人防工程、公共场所设置紧急避难所,可征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场所、旅店业经营场所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十一)工程保障

区各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制订应急工程保障方案,报应急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符合应急现场救援需要。

(十二)制度保障

区管委会各部门要按照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应急工作的法制建设。

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由区应急办负责修订,修订工作应在每年十月份完成;各专项应急预案由主管部门负责修订,修订工作必须在每年五月份完成。各预案修订后颁布应报应急委员会比准。

四、宣传、培训和演习

(一)公共宣传教育

区内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防汛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的宣传,普及突发公共事件预防、报告、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常识。教育的重点是中小学生、村民、社区居民。

(二)培训

应急预案要纳入区全社会教育的内容,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开展专门培训。重点是各类专业人员、公务员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同事要组织好自愿者队伍和人民群众的培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性的认识,掌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知识、技能,提高应对能力。

篇6

1.1编制目的

预防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铁路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时有效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铁路发生特别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紧急转移人员超过10万、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48小时以上的事故;以及在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行的旅客列车,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往地方铁路或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的旅客列车,发生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24小时以上的事故。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上述行车事故时,按管理权限,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其规定组织处置。

1.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尽快恢复运输。分秒必争,快速抢通线路,尽快恢复通车和运输秩序。

(3)实行分工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铁道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行车事故防范水平;不断完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发生铁路Ⅰ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根据需要,铁道部报请国务院领导组织、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铁道部成立非常设的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的需要确定。

铁道部成立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设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协助部领导处理有关事故灾难、信息收集和协调指挥等工作。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铁道部建议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作出应急支援决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分工,分头组织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事故现场群众疏散安置、社会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处置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的行车事故。

3预防预警

3.1行车事故信息报告与管理

铁道部负责本预案规定处理权限的铁路行车事故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总结和报告,同时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安全预警信息,制订相应预防措施。

铁路行车事故信息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进行报告。当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应立即上报铁道部,最迟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2小时;铁道部按有关规定上报国务院,最迟不得超过接报后2小时;按本预案要求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成员。

对需要地方人民政府协助救援、协调伤员救治、现场群众疏散等工作以及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行车事故,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应按地方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程序,立即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机构通报,地方人民政府应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置。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3.2行车事故预防预警系统

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特点和规律,适应提高科技保障安全能力的需要,铁路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研制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进一步整合和完善铁路现有各项安全检测、监控技术装备;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完整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信息网络,实现各类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收集与集成;逐步建立防止各类铁路行车事故的安全监控系统、事故救援指挥系统和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集监测、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铁路行车安全预防预警体系。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铁路行车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响应条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4.1.1Ⅰ级应急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Ⅰ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10万人以上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在48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Ⅰ级响应行动。

①Ⅰ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报请国务院启动,或由国务院授权铁道部启动。

②铁道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国务院,同时根据事故情况,通知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组成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③铁道部开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现场救援指挥部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④通知有关专家对应急救援方案提供咨询。

⑤铁道部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及国务院其他部门的意见提出建议,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其他支援请求。

4.1.2Ⅱ级应急响应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Ⅱ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Ⅱ级响应行动

①Ⅱ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负责启动。

②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立即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有关成员前往指挥地点,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通知有关专家参加。

③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情况设立行车指挥、事故救援、事故调查、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宣传报道、治安保卫等应急协调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

④开通与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各应急协调组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⑤根据专家和各应急协调组的建议,应急指挥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支援请求。

⑧向国务院报告有关事故情况。

⑨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告国务院。

4.1.3发生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制定的应急预案启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铁道部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构建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实现铁路行车安全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4.2.2国际联运列车在境外发生行车事故时,铁道部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了解事故情况。

4.2.3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在报告铁道部的同时,应按有关规定抄报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

4.3通信

4.3.1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建立通信联系,保障事故现场信息和国务院各应急协调指挥机构的通信,必要时承担开设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动通信枢纽的任务。

4.3.2铁路系统内部以行车调度电话为主通信方式,各级值班电话为辅助通信方式。

4.3.3行车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应急处理需要,设置事故现场指挥电话和图像传输设备,确定现场联系方式,确保应急指挥联络的畅通。

4.4指挥和协调

4.4.1铁道部指挥协调工作

(1)进入应急状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代表铁道部全权负责行车事故应急协调指挥工作。

(2)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行车事故情况,提出事故现场控制行动原则和要求,调集相邻铁路运输企业救援队伍,商请有关部门派出专业救援人员;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和支援命令后,要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现场。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授权,统一指挥事故现场救援。各应急救援力量要按照批准的方案,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实施救援起复和紧急处置行动。

(3)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前,由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人员任组长并组织有关单位组成事故现场临时调查处理小组,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的规定,开展事故现场人员救护、事故救援、机车、车辆起复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事故扩大。

(4)行车事故发生后,铁路行车指挥部门要立即封锁事故影响的区间(站场),全面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扩大。

应急状态时,铁道部有关司局和专家,要及时、主动向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有关基础资料以及事故发生前设备技术状态和相关情况,并迅速对事故灾难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领导决策参考。

4.4.2事发地人民政府指挥协调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根据铁路行车事故情况,对铁路沿线群众安全防护和疏散、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救护和安置、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以及有关救援力量的增援提出现场行动原则和要求,并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4.5紧急处置

4.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发生后,当地铁路单位和列车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并根据《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迅速上报。

4.5.2发生铁路行车事故需要启动本预案时,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按权限组织处置。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队伍,集结专用设备、器械和药品等救援物资,落实处置措施。公安、武警对现场施行保护、警戒和协助抢救。

4.5.3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请求,负责紧急调集铁路内部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参与应急处置;并通过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协调组织有关部委的专业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实施紧急支援。

4.5.4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严重的事故紧急处置方案,由铁道部提出并协调实施;必要时,报国务院决定。

4.6救护和医疗

4.6.1行车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现场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救护工作。

4.6.2卫生部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请求,负责协调组织医疗救护、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协调组织现场卫生防疫有关工作。

4.6.3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医疗救护网点,迅速联系地方医疗机构,配合协助医疗部门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4.6.4对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行车事故,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疫措施。

4.7应急人员的防护

应急救援起复方案,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必须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参加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必须配带具有明显标识并符合防护要求的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等。根据需要,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8群众的安全防护

4.8.1凡旅客列车发生的行车事故需要应急救援时,必须先将旅客和列车乘务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后方准开始应急救援。

4.8.2凡需要对旅客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需要对沿线群众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事发地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

4.8.3旅客、群众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期间的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负责。

4.9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需社会力量参与时,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救援预案。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应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4.10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损失评估

Ⅰ级应急响应的铁路行车事故调查处理,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组织调查组负责。其他铁路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有关规定,由铁道部负责。

行车事故的损失评估,按铁路有关规定执行。

4.11信息

铁道部或被授权的铁路局负责行车事故的信息工作。如发生影响较大的行车事故,要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舆论工作,迅速拟订信息方案,确定内容,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并组织好相关报道。

4.12应急结束

当行车事故发生现场对人员、财产、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和旅客、群众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列车恢复正常运输后,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按“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宣布应急结束。完成行车事故救援起复后期处置工作后,现场救援指挥部要对整个应急救援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报告报送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对受害旅客、货主、群众及其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负责清除事故现场有害残留物,或将其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铁道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共同协调处理好有关工作。

5.2保价保险

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由善后处理组通知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及伤亡人员和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对涉及保价运输的货物损失,由善后处理组按铁路有关保价规定理赔。

5.3铁路行车事故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按照《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交的铁路行车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总结报告,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组织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

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实际应急救援行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交总结报告。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通信工作,保证应急救援时通信的畅通。

铁道部负责组织建立统一的国家铁路和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行车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逐步整合行车设备状态信息、地理信息、沿线视频信息,并结合行车事故灾害现场动态图像信息和救援预案,建立铁路运输安全综合信息库,为抢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6.2救援装备和应急队伍保障

铁道部根据铁路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协调、检查、促进铁路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强化完善救援队伍建设,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

铁道部要进一步优化和强化以救援列车、救援队、救援班为主体的救援抢险网络,合理配置救援资源;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安全防护器材,制订各类救援起复专业技术方案;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援起复能力。

6.3交通运输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期间,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按管理权限调动管辖范围内的交通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现场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

6.4医疗卫生保障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明确铁路沿线可用于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资源和卫生防疫机构能力与分布情况,提出可调用方案,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防疫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

各铁路运输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按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承担铁路行车事故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名录,明确不同地区、不同线路发生行车事故时医疗卫生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并制订应急处置行动方案,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6.5治安保障

各级应急处置预案中,要明确事故现场负责治安保障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安排足够的警力做好应急期间各阶段、各场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6.6物资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要按规定备足必需的应急抢险路料及备用器材、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6.7资金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财会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铁路行车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需求。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和损失赔偿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铁道部按管理权限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经费保障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实施。

6.8技术储备与保障

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专家库、技术资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守法意识。

铁道部要结合铁路行业实际,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和公众的安全意识。

7.2培训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7.3演练

铁道部要有计划地按应急救援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演习和演练。根据需要,可开展国内外的工作交流,提高铁路行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超级秘书网

8附则

8.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铁路行车事故性质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的构成条件确定。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铁道部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实施本应急预案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由各级应急领导(指挥)小组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应急处置中因公殉职的人员需追认烈士时,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按有关程序办理。对、严重失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7

关建词: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63-02

2006年《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国务院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志着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诸多省市根据这一体系建立了适合当地的突发事件预案管理方案和原则,而且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也根据实际制订相关操作办法,很多幼儿园总结了可行性方案,对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案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国内诸多教育研究者也投入到突发事件的研究中,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从经验总结、个案报告、法律建构、调查追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从应急预案管理概念出发,幼儿园应急预案管理界定为:在幼儿在园内期间,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身安全和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所制订的管理及处理方案。概念主要强调两类突发事件:一类是公共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伤害;一类是幼儿园特有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幼儿园教师或相关保育人员疏忽、失误而造成的幼儿在卫生、安全和意外事故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伤害。而管理和处理方案是幼儿园作为实施主体,面对两类突发事件所制订的一系列办法。突发事件并不会随时发生,但必须时刻做好准备。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周期,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法。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任何的研究预案都不可能全部概括各种发生的可能,所以在预案管理时必须具有动态可调整性,必须对于某些超常的灾变留有余地。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1.安全类突发事件:幼儿园中主要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火灾,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幼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幼儿园内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幼儿园师幼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幼儿园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幼儿园师幼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害事件:幼儿园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幼儿园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灾难事故等。

4.自然灾害事件:幼儿园常见的包括洪水、台风、雪灾、地质滑坡、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从实际情况看,近几年发生频率高、问题突出、社会关注度高的幼儿园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幼儿管理、师德等方面。

三、成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成立应急管理机构,为了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必须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幼儿园应急预案的制订与管理,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提高幼儿园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忧患意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要通过分层次的宣传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幼儿园教师及有关人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和提高幼儿园教师、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幼儿园幼儿而言,应从儿童心理及生理特点出发,吸取幼儿园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重在引导幼儿了解日常安全规范,通过说教、故事、实践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而对幼儿园教师和领导干部而言,则要强化以孩子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意识,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幼儿饮食、卫生、交通等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幼儿园领导要抓好对教师、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培训,掌握防范措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并适当组织模拟演习,锻炼应变能力。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管理是幼儿园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园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可以有效地落实演练责任,加大力度,从思想上引起相关责任人的高度重视,真正将预案管理当作幼儿园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4.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凸显幼儿园应急预案的特点。目前,幼儿园应急预案的主要问题在于操作性不强,虽然已经制订了诸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实效性不强,不仅没有达到制订预案的目的,而且没有突出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因此,在制订预案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国家预案编制的框架,更重要的是应该尽量本土化,并体现主动性,应尽可能地标准化、规范化,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如幼儿饮食卫生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成立食物预案小组;落实各部门职责;日常工作要求;食品原材料到信誉好的厂家购买;掌握好视频原材料库存量及存放时间,原材料的储存要分类、分架、离墙离地等。事故应急处理,做好留样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汇报。幼儿家长接送制度的制订及相关事件的预案处理、幼儿出门制度等,针对幼儿易发生的诸类事件进行预案和后期更新管理。

篇8

一、抓好补免补防工作,确保畜禽免疫密度。切实加大动物疫情免疫工作力度,保证重大动物疫情免疫密度达到100%。对在秋冬季禽流感、口蹄疫集中免疫期间,没有免疫的、新补栏的以及免疫超过保护期的畜禽立即组织补免补防;对暂时不能免疫的幼、病、孕等畜禽,要逐村逐户登记造册,推算适宜免疫日期,及时安排免疫。要加大免疫抗体监测力度,密切掌握畜禽抗体水平,对免疫抗体水平低的畜禽加强免疫,保证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不低于70%。

二、加强疫情监测,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各县区要充分发挥疫情测报网络作用,利用已建化验室和现有设备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密集区、城市郊区、交通沿线、老疫区等关键部位的监测频率和数量,监测覆盖面要达到100%,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分析评估疫情风险。发现疑似动物疫情,要立即派出专家组进行现场诊断,并按国家技术规范要求采取病料送省化验室确诊。同时,严格疫情报告制度,严禁瞒报、谎报、漏报疫情,严禁在非保密载体上传递疫情,严禁在公开场合讨论疫情,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依法有序有效开展。

三、强化消毒工作,消除疫情隐患。消毒是控制消灭动物疫病的根本措施之一。要切实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法人责任制,进一步规范完善消毒制度、消毒程序、消毒设施设备,提高消毒质量,保证消毒效果。对规模养殖场户(小区)、屠宰场(厂、点)、交易市场、运载工具等关键部位要重点监督指导,做好生产经营场地消毒和粪便、污水等无害化处理。

四、加强检疫监督,确保畜产品安全。各县、区要加大检疫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加强动物疫病的溯源能力。产地检疫要入场入户实施,确认畜禽健康、免疫标识齐全后方可出具相关检疫手续,允许进入流通环节。屠宰检疫要实行现场同步检疫,严格操作程序。兰考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对调运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监督检查,严格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严防疫情传入或传出,禁止没有检疫证明的外地畜禽通过非法途径进入我市,禁止来自疫区的家禽进入我市。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规范活禽交易市场秩序。组织畜牧、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检疫监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生产经营染疫或疑似染疫、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产品、逃避或抗拒检疫的不法行为。

篇9

1.1编制目的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市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是按照上级的具体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制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农村饮水困难而产生的损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性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件》、《地质灾害防治条件》、《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站在关注三农、改善民生的高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国家、省、市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时科学地处理因污染、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社会安全等方面造成突发性农村饮水困难事件,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3.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的事故隐患。

1.3.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建立镇(街道)、村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1.3.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市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

1.3.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各级应急指挥小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市范围内农村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4.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1.4.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1.4.3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1.4.4爆破、采矿等生产活动或地质变迁等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1.4.5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2基本情况

2.1水资源概况

市有大小河流50余条,属潍河水系,共流经全市36.5公里。市内南有渠河,北有汶河,两河源于市西南端沂山山脉,皆为潍河重要支流。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45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28亿立方米。我市的水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降水量和河川径流量地域分布不均匀;二是降水以及河川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三是水资源贫乏,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2.2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年底,我市共计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0处,包括联村供水工程11处,单村供水工程379处,自来水普及率98.7%。联村供水工程包括大型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处,为市50万人集中供水工程;中型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处,为市东部15万人集中供水工程;1万-5万人的小型联村供水工程9处,为官庄镇区集中供水工程、管公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石埠子镇区联村供水工程、庵上联村集中供水工程、辉渠联村集中供水工程、雹泉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临浯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大盛镇区集中供水工程、红沙沟集中供水工程。

3指挥体系及职责

成立市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组织指挥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专家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各镇(街道)、供水管理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应急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饮水安全应急工作。

3.1供水安全应急机构的职责

3.1.1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及时了解掌握镇、村供水重大安全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政府和水利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措施;

(3)审定全市农村供水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4)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教育、公安、水利、环保、卫生防疫、医疗救护等相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负责指导、督促、检查下级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3.1.2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职责是:

(1)起草全市供水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2)负责镇(街道)、村供水突发性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3)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

(4)负责协调教育、公安、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组织救援工作;

(5)协助专家组的有关工作;

(6)负责对潜在隐患工程安全检查,及时传达和执行市政府的各项决策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

(7)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工作。

3.1.3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按照市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需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市应急领导小组可采取向受灾各村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市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社会力量实行对口帮扶,集中为群众拉水送水,确保农村人畜饮水供应。

出现应急事件后,市应急领导小组应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市水利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提供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故信息、预案、工作方案以及提出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计划,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负责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的申报和计划编制。

市发改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的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

市财政局:安排下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经费,监督和管理经费使用情况。

市民政局:负责农村遭受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农村遭受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及时准确提供水质监测资料,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

市环保局: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做好境内水源地保护工作,及时提供水环境质量情况资料和水环境保护方案,并抓好方案的实施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维持水事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负责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市广播影视中心:负责应急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

市供电公司: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抢险期间的紧急供电和临时供电。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应急期间抢险物资运输车辆的落实工作,为全市抢险车辆提供方便。

市教育局:负责应急期间有关学校的饮水安全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负责与各自职能相关的应急救援工作。

3.1.4专家组职责领导小组专家组由农村供水规划、设计、施工、水环境监测、卫生防疫、电力等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持工作。其职责是:参加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领导小组的要求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受领导小组的指派,对事故处理给予技术支持。

3.2镇、街道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及职责

镇、街道成立相应的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内供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处置。主要职责包括:拟定镇、街道供水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镇、街道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事故情况;指挥协调本镇、街道供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3供水单位应急机构及职责

根据全市抢险应急预案,供水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供水应急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4预防和预警

4.1预防

4.1.1监控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事件信息的监测、收集、检查、预警工作,设立供水安全事故报警电话(4398891),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市政府及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各成员单位和镇、街道要通力协作,多渠道获取本地区相关供水安全信息。

4.1.2信息监测及收集

(1)旱情信息。对辖区内旱情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等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及以上旱灾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政府报告。

(2)水污染信息。对辖区内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事件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等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重大及以上水污染事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政府报告。

(3)供水工程信息。对辖区内地震、洪灾、泥石流、火灾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等事故进行全面监测,发现供水工程取水建筑物、水厂构筑物、输配水管网等发生垮塌或人为破坏事件时,及时向上一级应急领导机构报告。

4.1.3信息报告。各级应急领导机构是农村饮水安全日常监测信息、突发性事件信息受理和向上级报告的责任主体,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报告突发性事件。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险情。

4.1.4预防工作。增强群众对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保护和节水意识,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单位要配备专管人员对工程设施进行日常管理及维护,保证机泵、机房、管网等正常运行,保护好水源工程,防止污染、损毁等事件的发生,预防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

各级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要建立健全重大饮水安全突发事件的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应对措施,为处理好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4.2预警

4.2.1预警。根据信息监测和收集,认真组织讨论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预警级别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供水安全突发性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1)Ⅰ级(特别严重):突发事件造成2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的。

(2)Ⅱ级(严重):突发事件造成1-2万人饮水不安全的。

(3)Ⅲ级(较重):突发事件造成0.5-1万人饮水不安全的。

(4)Ⅳ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0.1-0.5万人饮水不安全的。

4.2.2预警。预警信息应标明突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措施和机关等。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4.2.3预警控制

(1)在预警状态下,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启动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准备工作,按照市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落实各项预警控制措施。

(2)当供水连续不足,供水单位缺乏更进一步的有效控制手段,并有可能危及安全供水时,应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研究决定实施特殊时期限水方案。

(3)在水源污染或有人为投毒行为发生时,供水单位值班调度人员应立即停止供水,同时告知所有用户停止使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将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卫生、防疫等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对水源水质、管网跟踪检测、消毒,防止污染面积扩大,并利用消防、洒水车等向所涉及的群众送水。

(4)在供水设施恢复正常运行、污染已解除、管网已消毒、能达到正常供水标准时,经市应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宣布解除预警状态。

4.2.4指挥体系

(1)全市应急预案。水利局负责编制完成全市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2)镇、街道应急预案。各镇政府、街办负责编制完成本地区内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3)供水单位应急预案。供水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单位要制定本单位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报市应急办公室备案。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出现供水安全事件,供水单位应在2小时内逐级向上级饮水安全应急办公室和当地政府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对应全市饮水预防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市级饮水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重大供水事件的指挥调度。镇、街道饮水安全应急指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区域内事故应急、抢险、排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突发事件的处置。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应随之自行启动。

5.2Ⅰ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特别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造成2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时,应立即Ⅰ级预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5.2.1工作会商。Ⅰ级响应工作会商由市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召集,参加人员包括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专家组成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5.2.2工作部署。市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1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市人民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5.2.3部门联动。按照市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开展工作。

5.2.4方案启动

(1)抢险救灾。当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当地政府可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2)医疗救护。卫生、环保部门及事发地应急机构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事发地应急机构配合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各级应急机构应与当地政府一起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2.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各级应急机构应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5.3Ⅱ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造成1-2万人饮水不安全时,应立即Ⅱ级预警,启动Ⅱ级应急响应预案。

Ⅱ级响应工作会商、工作部署、部门联动、方案启动、宣传动员程序同Ⅰ级响应。

5.4Ⅲ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较重饮水安全事件,造成0.5-1万人饮水不安全时,应立即Ⅲ级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预案。Ⅲ级响应工作会商由市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召集,参加人员包括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专家组成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工作部署、部门联动、方案启动、宣传动员程序同Ⅰ级响应。

5.5Ⅳ级应急响应

当发生一般饮水安全事件,造成0.1-0.5万人饮水不安全时,应立即Ⅳ级预警,启动Ⅳ级应急响应预案。

Ⅳ级响应工作会商由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召集,参加人员包括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专家组成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工作部署、部门联动、方案启动、宣传动员程序同Ⅰ级响应。

5.6响应结束

5.6.1应急响应结束的条件。当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灾区居民饮水恢复正常后,该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结束。

5.6.2应急响应结束的程序。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结束的,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市应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后,由组长结束命令并在市电视台公布;Ⅲ级、Ⅳ级应急响应结束的,经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市应急领导小组审议后,由副组长结束命令并在新闻媒体上。

6保障措施

6.1组织保障

各镇(街道)和各供水管理单位要成立饮水安全应急机构,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饮水安全事件等级,迅速做出反应,组织会商,从组织上保障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6.2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级供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报警电话,安排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

6.3资金保障

市级财政应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市政府申请动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6.4物资保障

各级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事故时,由当地政府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镇村集中供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6.5医疗卫生保障

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领导机构要在当地政府协调下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根据需要调配医疗卫生专家,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6.6交通运输保障

紧急情况下由市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公安、消防、交通等部门,承担应急期间为农村居民解决临时性吃水困难送水及供水设备维修等任务,保证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6.7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6.8技术保障

建立镇村供水安全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加强对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加强对分散供水户的技术指导和宣传。

6.9应急抢修队伍保障

各供水单位分别成立抢险队伍,单位领导担任抢险队长。当农村饮水安全事件发生后,各抢险队伍在接到抢修命令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指定地点待命。由村自主管理的工程,由镇、街道应急机构组织应急抢修队伍。

7后期处置

7.1调查与评估

供水安全应急终止后一周内,供水单位和镇级供水安全应急机构应向上级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效果,主要经验教训等。应急领导机构要对事故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7.2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市水利局及事发地政府负责。需要市政府援助的,由市水利局及事发地政府提出请求,逐级上报。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或意见。卫生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指导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后,才能恢复供水。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市政府对参加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处置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8附则

8.1预案的管理和更新

本预案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并收集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评审论证,适时提出修订和更新意见,报市政府审定后及时组织修订和更新。

篇10

关键词:武警医院 卫勤分队 保障能力 能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88-02

当前,、等恐怖袭击、大型时有发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维护社会稳定是新时期武警部队的重大使命。做好参与“处突”部队卫勤保障是医院卫勤分队的神圣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职责。卫勤分队如何围绕在完成“处突”卫勤保障任务中,加强快速反应能力、快速机动能力、联合行动能力和专业处置能力能力建设,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1 能力建设的要求

医院卫勤分队主要执行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任务,医疗救援主要执行伤病员的现场急救、紧急救治、早期治疗等救治任务。卫生防疫需要完成常见疫情的侦察检测、现场处置,同时,也应具备完成核与辐射、化学损伤突发事件的一般处置能力。

1.1 快速反应能力。卫勤分队快速反应能力建设是根本。要求能够及时预警、快速联动,准确掌握情况,迅速做出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携带物资、装备、药材完成出动准备。这就要求医院在加强卫勤分队的建设中必须拟定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卫勤专业训练,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处置程序,优化紧急出动能力,制定应对不同事件需要采取的机动方式,确保在短时间内完成抽组。

1.2 快速机动能力。卫勤分队越早到达现场展开救治,伤病员的抢救成功率就越高。近距离机动主要采取摩托化的方法,跨省行动主要采取火车、飞机等机动。因此适应不同环境下的救援,需要灵活使用多种输送方式,实施快速投送,保证在第一时间内机动到位。

1.3 联合行动能力 “处突”卫勤保障应急救援类型多样、参与救援的军地力量多,情况多变,指挥关系复杂,且组织协同有一定难度。在遂行应急救援任务时,卫勤分队耍在总队“前指”的统一指挥下在相关地域展开救援,要加强军地各类救援分队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根据应急救援任务的性质、特点和规模科学组织,协调一致并有序开展各种应急救援处置。

1.4 专业处置能力。队员必须熟悉应急救援各类预案和专业处置方法,熟练运用各种专业装备器材,快速高效完成各类应急救援任务。特别需要掌握三种能力:①医疗救治能力,能够实施开展现场急救和紧急救治的各种措施。②卫生防护能力,要掌握防护器具的佩带和使用方法,具备初步的核、化检测预警能力、较强的病员生物检测能力、过硬的环境消杀能力和科学的防控能力。③分类后送能力,对伤病员采取初步救治后,要快速检伤分类,转送到后方医疗救治机构救治,并在后送过程中保持治疗的连续性,最大限度提高伤病员的治愈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2 能力建设的措施

2.1 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针对所担负的任务和近年来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抗击SARS、抗震救灾、“处突”等重大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经验,制订完善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各种保障计划。同时结合遂行任务和训练演练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预案,定期组织队员学习、熟悉和掌握预案、计划,使每人都熟知担负的任务及要求,并经常按照预案组织演练,确保能够按方案快速反应、迅即出动、专业救治。

2.2 合理编组与配备人员。卫勤分队要根据“处突”规模大小,任务需要,派出一定数量规模的卫勤分队,卫勤分队设指挥组、防疫组、消杀组、救治组和保障组。抽组人员要选优配强,注重专科搭配,既有紧急救援的业务骨干,又要有精通专业的专家。指挥组员负责与军地联合指挥组的联系,组织指挥,及时汇报伤员救援和转送情况。防疫组负责指导开展医学防护工作及生、化疫情疫源采样。开展驻地饮水、饮食卫生与监督,确定疫情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消杀组负责对驻地进行洗消和灭菌工作,按照技术规范实施调查、采样检测、洗消等应急处置工作并做好灭鼠、灭蝇蚊等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救治组负责对伤病员实施救治,抢救和转运危重伤员,隔离传染病员。保障组员责快速机动、药品器材的筹措、供应和伤病员的后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