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体系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体系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以建筑施工、城市燃气、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供发电、船舶修造、特种设备等工贸行业领域为重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激励约束,促进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诚实守信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园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并实现有效运行。
二、部门分工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原则,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分工,各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负责部门分工如下:
安监分局负责化工园区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园负责中小企业园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船舶工业园负责船舶工业园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燕尾港镇负责镇上各商铺、店面的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各负责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制订本行业领域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诚信制度,开展信息系统及信息平台建设,指导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工作。
三、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三方面内容。
(一)制度建设
1.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各行业领域负责部门分别制订。结合行业领域特点,明确本行业领域企业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安全承诺的具体内容、承诺的方式方法、监督贯彻执行的规定要求等。
2.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监分局制订,各有关部门配合。明确企业违反承诺及其他列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的内容,不良信用记录管理期限,责任事故不良信用记录的分级管理办法。
3.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监分局制订,各相关部门配合。以不良信用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主要判定依据,明确纳入省、市、县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的条件,并根据企业存在问题严重程度、整改情况和责任事故的等级确定列入“黑名单”管理期限,明确信息采集、信息告知、信息公布、信息删除的方式方法。
4.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分别制订。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明确授信主体和方式方法,根据诚信等级确定各企业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办法。
5.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分别制订。明确企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报告安全生产诚信履行情况的内容、方式方法,各有关部门向社会公示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信息等,接受社会监督。
(二)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各行业领域的负责部门整合现有的部门信息系统,建立监管行业领域企业基础信息平台,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构建完备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大数据,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档案,全面、真实、及时记录征信和失信等数据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平台与县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县政府信用平台的对接,实现与社会信用建设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和文件告知等形式,向财政、投资、国土资源、建设、工商、银行、证券、保险、工会等部门和单位以及相关企业通报有关情况,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
(三)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本企业实际,认真研究制订安全生产诚实守信企业的激励扶持政策,加强安全生产诚信结果的运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失信企业纠错激励制度。要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严格惩戒安全生产失信企业,加强行业自律,鼓励社会监督,推动企业加强安全生产诚信建设。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分别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诚信报告和执法信息公示制度,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相关政策规定。各企业,各相关部门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方案,请于2015年7月20日前报送安监分局汇总;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请于2015年10月20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2016年底前,市级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信息化平台(即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依托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我县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与市级信用平台对接,与各企业,各相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按照分级监管和属地监管相结合原则,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分别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记录、档案,完善基础数据。
第三阶段:2017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的安全生产信用档案信息全面进入平台运营,能够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的即时检索查询,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单位的互联互通。
第四阶段:2020年底前,各企业,各相关部门全面建成安全生产诚信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扎实有序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是督促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能、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各企业,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细化激励与惩戒措施,加快推进步伐,建立健全各地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企业要把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作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法依规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篇2
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强调:
一是要高度重视,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必须清醒的看到,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要从讲大局的高度,讲稳定的要求上,从思想深处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不能麻痹大意、心存侥幸。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着力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安全工作切实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措施,加强隐患排查,加强工作部署,加强责任落实,努力维护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的局面。
二是坚决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因忽视安全生产导致事故的,无论涉及到谁,都要依法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要在预防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配合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确定的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省农委办公室两个试点单位的工作。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职责分工,农业系统各级安全监管人员要负责指导和推动本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要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的力度,盯紧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绝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绝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要在治本上下功夫,加快建立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提高安全生产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要坚持不懈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广泛普及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全系统关注安全生产,群防群控的良好格局。
三是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国务院《意见》的贯彻落实。2011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安全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做好当前和今后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孙政才书记、王儒林省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落实2010年国务院《通知》和省政府两个《暂行规定》,切实抓好国务院《意见》的贯彻落实。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按照省政府要求,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本行业、本领域贯彻落实《全省农业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方案,逐条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要加大督查力度,将贯彻落实《工作方案》作为各项安全生产检查督查的重要内容,推动《工作方案》贯彻到位、实施到位,真正发挥推动发展、服务民生、保障和谐的重要作用。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大学习、大宣传活动,协调各新闻单位,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传播媒介进行全面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促进《工作方案》各项规定真正深入人心;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讲座、研讨、集中培训等,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广大监管人员和单位明白怎么抓落实和怎样落实。
四是加大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力度。各部门、各单位要细化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各单位主要领导是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行业、本领域负全面领导责任,各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和治理行动负直接领导责任,要亲自部署、检查、落实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内容。要配强干部和管理人员,确保有人负责、有得力的人负责。各部门、各单位还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的日程,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构建监管到位,主体责任明确,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为切实加强对全省农业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全省农业系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组长由省农委主任任克军担任,副组长由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和省农委副巡视员吴国良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局长马成武担任。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成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设立安全生产工作监管人员,并将机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于3月20日前报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省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
于文波副主任指出: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省安委会的部署,今年将在全省农业系统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活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确定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省农委办公室为两个试点单位。今年省政府确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活动,历时比较长,总共需要3年的时间来完成。2012年要求完成宣传发动、标准规范制定、明细监管责任和单位摸底调查工作,全面建立能够接收单位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实施动态监管的综合信息平台和动态化考核机制;2013年要求总结完善试点经验,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全省范围;2014年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在全省建立起先进适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省农业系统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工作方案》,并根据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任务具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
一是要细化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制定出本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计划,制定出安全隐患排查标准,搞好安全检查、明查暗访和专项督查工作,使本行业本领域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要建立“隐患自查自报”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网络化综合监管平台,利用该平台能够全过程记录、准确反映单位排查治理与行政监管部门的互动;能够满足纵向实时查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横向实现同级行业主管部门的查阅和资源共享;能够满足对单位自查隐患、部门监管发现隐患的排查治理全过程的实时、动态和有效的管理。
三是要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日常检查和部署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对部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体系,严格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对责任不落实、考核不达标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通报,严肃处理,对于在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形势,认识到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认识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这次会后,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将分期分批对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督查,检查《全省农业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落实情况,切实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于文波副主任强调:当前,正值冬春交替时节,时逢党的“十”即将召开之际,安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今年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年,要按照省政府下发的体系建设年工作方案有关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方案》要求配合省农机安全监理总站和省农委办公抓好体系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认真分析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扩大隐患排查的覆盖面,着力消除死角和盲区。要督促所属行业(领域)按照《方案》要求的内容完成好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所需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要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把隐患排查治理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特别是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篇3
一年来,在局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这和领导的关心以及身边同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实创新,不断磨炼自己,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应急管理工作
(一)消防员招录工作。2020年,根据局领导的安排部署,本人全程参与公开招录消防员的体能测试、笔试、面试等工作,招录消防员20名,为全面提高消防救援队伍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应急预案管理及演练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全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已完成,并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核通过后印发。二是进一步推进全县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综合防灾救灾能力,组织各乡镇、部门、基层单位扎实开展各项应急演练。全县共开展各类应急演练159场次,参演人员3万余人,其中,开展县级层面综合应急演练2次。
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一)严格火源管控。按照县森防指办《关于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要求,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专项督查行动,督查检查乡镇19个,国有林场(站)9个,查改问题隐患41条。
(二)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草原防灭火的第一道防线来抓,大力宣传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常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减少人为灾害的发生。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安全月”等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7.8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200余条、插防火警示旗2500多面、宣传包500个。
(三)强化预警监测。通过政信通平台、微信群等媒介,适时预警信息,确保信息及时传达到乡镇、村组、农户,形成指挥畅通、反应迅速的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打早、打小、打了”。
三、新型应急体系建设工作
(一)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制定全县工作方案。经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通过,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县新型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将应急管理六大体系建设中的26项工作内容细化为64项具体工作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时间进度按照三年建设的要求稳步推进实施。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各项建设任务。
(二)应急管理专家库建立情况。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库的通知》(古安办发〔2020〕33号),督促各相关单位积极推荐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火灾防治、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科技信息化等行业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已审核通过40名专家。
(三)重点行业及示范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情况。根据**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加强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案》的通知(古安发〔2019〕5号)精神,全县重点行业和示范企业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制定了各自本质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并根据方案要求逐步实施中。
篇4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施内容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三、具体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篇5
一、总体要求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步推进、指导全面”的原则,坚持以能繁母猪个体身份的准确、有效标识为抓手,以建立能繁母猪信息化管理平台为目标,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RFID技术的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地掌握能繁母猪动态信息,尽快发挥系统在生猪生产、宏观指导、政策落实及监督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施内容
对规模场及散养户饲养的能繁母猪佩戴无线射频电子耳标;乡镇(街道)动物防疫人员、规模场技术人员利用无线射频识读器采集和输入能繁母猪基础信息;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采用识读器核查能繁母猪信息,建立网络信息平台,通过GPRS网络,实时对能繁母猪生产数据进行更新、统计和分析,提出预警预测的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
三、具体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制定实施方案,开展县级技术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解读,无线射频耳标发放、钉载方法、数据采集与核查、数据更新,耳标的补领、回收,无线射频识读器的使用,预警软件系统平台建设及具体运用。
2、耳标钉载。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行能繁母猪射频标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电子耳标钉载、数据录入和更新,构建起较完善的能繁母猪实时数据信息系统。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由本场技术员对能繁母猪钉载电子耳标,并完成数据采集和录入;农村散养户由所在乡镇(街道)组织有关人员统一负责电子耳标钉载、数据采集和录入。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专职人员配备识读器,统一保管、发放和领用,定期集中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并汇总上报。
3、常态管理。当能繁母猪发生免疫、配种产仔、出售、淘汰或死亡时,各规模养猪场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动物防疫员应使用识读器,及时更新数据。在新增(更新)能繁母猪订载数据时,必须向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申请,并及时完成电子耳标订载和数据录入。无线射频电子耳标出现脱落、损坏或能繁母猪淘汰、死亡、流通后卸载的耳标必须及时上交县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4、技术支撑。由项目中标单位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免费提供电子耳标。项目实施所需识读器、耳标钳等器械设备按规定采购。
(二)时间安排。
1、8月14日—8月20日: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实施方案。
2、8月21日—9月3日:统计确定并订购需要的识读器、耳标、耳标钳、IC卡等器械物资。
3、9月4日—9月10日:由省级专家对我县开展管理理论和技术培训。
4、9月11日—9月15日:根据今年12月份的统计数据发放耳标。
5、9月15日—9月29日:全面开展钉载工作,并完成耳标钉载、数据统计及有关信息的录入工作。
四、保障措施
1、引起高度重视。能繁母猪信息预警体系建设项目实施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务请乡镇(街道)提高思想认识,将这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安排好本辖区的工作计划,切实抓紧抓好。
2、明确工作职责。县畜牧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方案制定、技术培训和督查指导;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范围内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完成电子标识钉载及信息数据的录入等工作。
3、加强宣传培训。县级培训主要针对各乡镇(街道)动物疫病防控专职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及规模场技术人员,确保每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同时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宣传体系建设对养殖场(户)作用,提高养殖场(户)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篇6
关键词: 供电 企业;风险 管理 体系建设
1、引言
“安全生产,预控风险,持续改进,可靠供电”是清远供电局2010年底的安全生产方针,这个安全生产方针融合了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及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贯彻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按照广东电网公司“七个统一“规范化管理要求的准确定位。连州供电局认真承接这个安全生产方针,通过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暨规范化建设来努力打造成本质型安全企业。笔者是该局安全监察部副主任,也是该局推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骨干,就当前县级供电企业在硬件和软件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谈谈如何开展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并将该局的一些经验做法予以大家一同分享。
2、局部状况及未来展望
连州局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从2010年4月召开启动大会以来,一直按照广东电网公司、清远供电局体系建设推进方案的要求,逐步推进,并在2011年3月份顺利完成了体系的第一次内审工作,虽然第一次内审的成绩不甚理想(过程管理得分46分)。通过这次内审,令该局看到了体系建设的实际运转情况和广东电网公司、清远供电局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也为该局筹划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明确的方向。体系经过一年的运转,期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该局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但是由于该局属于县级供电企业(也就是县级子公司),硬件和软件资源相对不足,在体系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该局通过做好5个方面工作,使体系建设得以稳步推进:
(1)、是加强体系相关培训。在2011年,该局在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中,增加了体系方面培训比重(其中包括去年已开展过的安全区代表、事故事件调查员、作业风险评估等体系培训),目的就是为了使员工对体系建设加深认识,懂得如何去开展体系建设。使员工从以前的“要我开展体系建设”到“我要参加体系建设”的转变。同时,还利用企业内部网页、宣传栏、EIP、短信息等全方位大力宣传开展体系建设,以此来推动该局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建设开展。
(2)、与绩效挂钩,建立起奖惩制度。今年,该局将体系建设工作与每个员工的绩效挂钩,将体系建设成绩以及完成工作进度情况作指标(如年终外审成绩)列入了各岗位的绩效合约。并加大对体系运转情况不佳单位的督促、指导力度。建立内部帮扶机制,让先进帮助后进、后进追赶先进。
(3)、扬长补短,避重就轻。通过体系推进办与省公司体系指导中心专家的系统诊断,该局目前存在办公条件差、生产经营资金短缺、员工素质偏低等问题,但是该局准备在一些相对弱势的体系管理要素的落地和策划方面多下功夫,做到这些弱势要素在PDCA四个环节上的PCA三个环节上得高分,以顺利完成该局今年体系评级两钻的目标。另一方面,全力做好相对于四大风险评估、安全区代表巡查和纠正与预防这些与硬件和软件资源不足关系不大的主要要素及机制,争取使这些要素及机制成为该局体系建设工作上的亮点。
(4)、将体系建设与强基、达标工作相互结合,互助互利,协调推进。体系建设和强基、达标工作存在许多共同的地方、可以互为对方所用,因此该局也把体系建设和强基、达标工作结合起来,共同策划、共同发展。
(5)、对于目前该局供电所体系推进进度缓慢的实际情况,该局推进办、安监部积极与指导中心专家联系,并展开认真的调查和分析,确定对供电所目前日常生产业务工作进行一次梳理,并按照人事部下发的岗位说明书,要求供电所将日常生产业务工作严格按照相应的体系建设标准来执行,以达到体系运转的最基本要求。
篇7
企业教培综合体系的实践研究
专业管理的理念
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打造高效一流的员工队伍,我们秉承“全员培训,人人受益,追求实效,努力创新”的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生产工作的实际,做到“有计划,有执行,有反馈,有总结,有提升”,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实践证明,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了教育培训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作用,全面提高了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专业管理的范围
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新员工在见习期间的教育培训管理,引导帮助新员工快速成长成才;充分利用原有教学场地和退役设备,创建现场模拟实训室,开拓教育培训新平台;丰富技术比武内容,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巩固安全知识掌握;有效采用多种培训方式,注重加强内部交流学习,鼓励技术改革创新;努力完善闭环反馈机制,做到有总结,有考评,不断提高员工教育培训质量。
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根据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对员工教育培训实施的具体情况,菏泽供电公司制定了新员工教育培训覆盖率、实训室建设达标率、技术比武合格率、安全知识达标率、外出培训综合利用率、PPT示范授课受益率等指标共计23项。其中,除教育培训优秀率指标目标值为90%外,其它各项指标目标值均为100%。
教培综合体系建设和实施的主要做法
组织机构
为保障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相关方案的顺利实施,确保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公司成立了员工教育培训委员会(简称教培委员会)。教培委员会下设四个培训管理组(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组、实训室综合管理组、技能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管理组、综合教育培训管理组)和一个反馈总结组(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实施
菏泽供电公司把教育培训综合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分为五个方面:新员工教育培训、实训室建设、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和信息反馈与评价。
新员工教育培训。新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又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新员工的教育培训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召开新员工见面会,进行入职前思想指导;集中学习《安规》等安全知识,为期二周;考试成绩90分及格,合格后方可进入生产现场参加指定工作;进入基层班组见习,充分利用现场生产实践机会,提升业务能力;轮岗锻炼。
(3)将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进行教育培训管理自我改进,编制新员工教育培训管理的改进方案。
实训室建设。实训室建设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制定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和综合使用管理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创建现场模拟实训室,开拓教育培训新平台”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根据实训室建设方案,从退役设备中挑选出所需的可用设备,进行处理检查,确保其达到培训要求;整理储备实训室培训所需的原材料,充分利用废旧原材料,既节约资源,又有效地储备了生产培训所需的原材料;统一编排制定实训室管理使用规定,报经本部门教培委员会审批后正式实施;统一编制教育培训计划,报经本部门教培委员会审批后正式实施。
(3)结合实训室建设及实训室综合利用管理情况,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针对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改进,并整理提炼出优秀经验,编制实训室综合管理改进方案。
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具体内容有:
(1)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教培委员会审批。
(2)“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精心策划,集思广益;技术比武,研究制定项目评分细则,报技能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管理组审议确定;安全知识竞赛,编制题库,制定方案,采用知识竞答方式,随机抽取参赛人员和竞答题目,提高参赛覆盖面;制订奖励考核制度,凡获得相应名次者均有相应的奖励,对不达标者,责令其认真练习,务必合格。
(3)结合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的实施情况,及时有效地将有关信息反馈到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
(4)针对教育培训闭环反馈总结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自我改进,整理提炼优秀经验,编制技术比武与安全知识竞赛实施改进方案。
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研究制定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实施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核批准。
(2)综合教育培训管理具体方案的实施。包括:组织外出培训者做外出培训学习报告,加大外出培训收益力度;指导员工借用白色写字板,拓展现场培训新思路;积极开展PPT示范授课活动,形成一套实用性较强的培训教材;加强班组间交流学习,不定期开展优秀经验交流座谈会,提高公司内部交流速度;积极鼓励班组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作和QC活动;有效利用周安全生产分析会,开展集中培训学习。
(3)结合综合教育培训管理的开展实施情况,做好相关信息反馈。
(4)编制综合教育培训管理改进方案,自我改进。
信息反馈与评价。
(1)及时收集教培管理组反馈的信息,整理、分析,做好小组总结评价。
(2)做好整体总结评价,提炼优秀经验,指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3)编制综合改进方案,报请教培委员会审阅,纳入下一阶段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
绩效考核与控制
教培委员会不定期收集各小组在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完成程度和工作方案实施进展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绩效考核。
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在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中,由教培委员会负责在流程管控中进行评估。教培委员会不定期检查各管理组和反馈组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具体开展工作进程,结合绩效考核的依据对各项目组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总体评估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效果。
存在问题
一是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涉及内容较多,在专业管理流程方面显得比较零散,这严重影响培训的质量。
二是专业管理的内容项目较多,不利于绩效考核工作中统一标准的制定,使得绩效考核的工作有些粗放。
改进策略
一是对管控流程改进。结合员工教育培训综合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具体情况,进一步优化教育培训的项目,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使管控流程更加合理、高效。
二是对绩效考核改进。针对该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开展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绩效考核项目,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考评方法。
创建教育培训新平台
我公司对原有教学场地进行了整理和改建,利用退役设备,建立了模拟实际变电站(不含变压器)的教育培训实训室。利用该实训室,公司可以方便地对一线员工进行相关技能与实际操作的业务培训,不再受制于实际变电设备停电时间的影响,且安全性更高,实现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拓展现场培训
在工作现场,工作负责人根据工作情况,有效利用开工会时机,针对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将工作范围内的一次接线图画在写字板上,在图中将所做的安全措施和注意点用不同颜色的笔迹予以标明,实地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向工作班成员交代清楚。这种方式有机地将现场工作和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提高了现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深了参培人员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有效地保障了现场工作的安全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应急管理制度;救援预案;处置方案;预案演练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一、加强应救援体系基础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
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增强应急处置水平,提高公路保畅能力,必须加强应急救援制度建设。当前我局已按照省市公路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加强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应急救援队伍管理规定、应急保障物资管理制度、应急培训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及应急及综合值班制度演练制度等七大制度。成立了以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指挥长、其他领导成员为副指挥长的应急工作指挥机构,并在应急工作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和调度下,成立了七个应急小组,在指挥部决定启动公路突发事件预警状态和应急响应行动时自动成立,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具体承担应急处置工作。
二、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演练方案,是检验预案演练及实战经验成功与否的关键。任何一项不完善、不切实际的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一定不会在演练及实战中取得理想的演练和实战效果。为此分局及时对组织进行的各项应急预案演练进行总结、分析、评估,并及时对各项应急救援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目前分局已建立了一个应急救援总预案,五个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四个小型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三、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积极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是检验预案编制是否合理,应急工作指挥机构是否指挥得当,各应急工作小组是否协调配合统一、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开展是否顺利等因素的唯一体现,是检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锻炼综合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实战经验的关键所在。为此分局结合当年的演练计划,及时组织开展各项应急预案演练,并在实战演练前积极推行圆桌推演的基础上,及时完善演练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预案演练,且保证每年的预案演练不少于2次。
四、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应急知识培训
任何一项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因素在于应急救援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掌握和运用上。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日常应急知识,只会造成在实战工作中缩手缩脚,处处被动,延误救援时机,因此加强应急知识教育,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程序及救援工作职责,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愈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全员综合应急处置水平。
五、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业、稳定和高素质的应急保障队伍是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人(副指挥长)结合本小组应急工作职责,加强了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演练,保证每一位应急救援人员都能灵活熟练掌握和运用应急救援知识,提高自身应急救援能力和综合协调配合能力。
六、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完善应急保障物资
应急保障物资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保障。分局结合公路运行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应急救援物资保管、养护、补充、更新、调用、归还、接收等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确保应急救援物资齐全有效。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更新和县内区域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保障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体系,实现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七、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完善预警、接警、指令下达等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建设
结合公路特点,建立内外结合,面向公路行业的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影响的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和完善养护路政巡查制度、桥梁“四个一”制度、危桥动态监管报告等制度,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工作,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短信平台、应急移动通讯设备等向上级部门汇报或口头报告,逐步提高预测、预警的科技含量是保证应急救援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为此分局成立了以办公室、养护(工程)科为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状态下所辖省道干线公路运行监测及有关信息的收集和上传下达、突发事件日常接警值班、应急状态下24小时值班接警等工作。机料安全科根据应急工作指挥部下达的应急预案启动级别,通过分局安全生产短信平台下达启动指令。其他应急工作组根据指令,结合各自工作职责赶赴现场参与救援。
八、加强应救援体系建设,必须建立部门联合协作机制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动态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66-04
作者简介:丘滨,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一、课程体系的地位
课程体系及其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课程体系和本科院校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图1表示了高职院校的学校教学工作体系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校教学工作体系由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构成,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职业能力需求来决定课程的设置,再由设立的课程来建立课程体系.本文的课程体系即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一门课程,由于“一门课程”中实际包含一个体系,在以下的论述中将会鲜明地体现出来。
二、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系
从学校的教学工作体系来看,其工作的内容就是实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首先应与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准确定位;课程体系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职业岗位的某一能力需求来设计,以实现这一能力需求为目标的工具。实施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达成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目标,以适应区域和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三、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实验资源及建设、考核体系、师资及培训计划、课程交流,等等。以下就课程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作一论述。
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起到总揽课程全局的作用,它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某一职业能力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编写,包括具体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能力要求,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等,其组成部分包括:
(1)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论述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过程中的定位及其作用,课程的任务;本节的论述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2)教学目的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是以行业中典型工作过程中的任务为基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组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结构,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达到预设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项目标:①能力目标——根据专业工作的某一项能力需求而制定的目标。如某一专业的信息处理能力目标是:具备信息的表达、处理、获取、交流和保护信息安全的能力;培养信息的加工和、应用软件的运用和简单程序开发的能力。②知识目标——根据专业工作所需求的知识基础以及实现能力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而制定的目标。如某一专业的信息处理知识目标是:具有计算机硬件基本知识,掌握操作系统及字表处理软件的使用知识,掌握网络应用知识、及信息安全措施,具有使用和操作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知识等。③素质目标——根据专业工作所需求的素质而制定的目标,往往具有共性,如某一专业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专业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胆略以及与人和谐共事的协作精神,等等。这些素质目标对于其它专业也是适用或可以借鉴的。
教学设计问题: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包括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教学活动的种类、教学活动的总体与分项目标、教学策略的使用、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方面,应当体现专业教育的特点,并考虑到课外实践环节的设计。
(3)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按概念、原理、技能等几方面进行系统分类,理清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线索、分布情况,并将教学内容作为教学大纲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出主要知识点、教学要求等,以便执行者具体操作。
(4)各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系统的教学内容都有重点和难点,对重点、难点的把握与处理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在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而确定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一门学科所阐述的最重要的原理、规律,是学科思想或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教学大纲中应指出各教学单元的重点、难点,以方便教师深入分析和领会教学内容的中心思想和整体结构,找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顺利进行重、难点的教学。
(5)课程实践环节。是为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实现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实施。
课程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课程的实践项目设计,目标是定位在培养“专门人才”,在知识、能力结构方面,从过去比较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转变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实践项目的实施,由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6)学时分配建议。教学大纲中应有针对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建议,作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参考。
2.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之本,是一切课堂教学工作的源泉,教材(包括教辅材料、实训教材等)的编写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写出一部起点高、好用、实用的教材,对于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教材的编写应从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出发,体现先进性、前瞻性、聚优性,应当融合各学校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全面、系统、深刻地体现专业思想,充分考虑学习规律和阅读心理,并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原则及其研究成果和经验。
3.实验资源及建设
实验资源及建设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实用性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地位,需要有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及资源来保障。实验资源包括实训基地及实验项目的配套设备建设。实验资源的建设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4.考核体系
课程体系中应包括考核体系,包括知识及能力考核方式。考核体系的设计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教学实施程度来进行。
5.师资及培训计划
教师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执行人,师资的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师资及培训计划应列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培训的方式有学历培训、教研式培训等。培训的能力目标有:课题选择及设计能力;教学过程操作和调控能力;数据获取及处理能力;论文撰写和发表能力,等等。
6.课程交流
课程交流是课程教学信息的交互流通和传递。课程交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增强教学信息的透明度及反馈速度,进而增强课程活力,提高教学质量。交流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除传统的面对面等沟通方式外,基于WEB的课程交流平台是课程交流的一种高效实现方式,无时间、距离限制,方便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本校与外校的相互交流,也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四、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评价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人力及物质资源的耗费等因素;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正如前文所述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及教辅材料、实验资源及建设、考核体系、师资及培训计划、课程交流等六个方面,需要建设者们精工细作,通力合作,才能建设一个科学合理、实用高效的课程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成型后,应当有一个评价的程序,以鉴别课程体系质量的优劣。对于课程体系的评价包括:评价的目的(为什么评价)、内容对象(评价什么)、程序方法(怎样评价)、评价者(谁来评价),等等。评价的核心就是考察所建设的课程体系及其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规划所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的因素,即年龄特点、学习心理与规律等。
五、课程体系动态建设的理念
课程体系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在课程体系的使用与实践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需要回应和修改。知识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等因素的变化,也应当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出来,由此而派生出来“课程体系动态建设”的理念。以下是关于这一理念的论述。
1.必要性
当今的信息社会,知识爆炸,技术领域不断推陈出新,而社会前进的步伐必然要反映到人才的需求上来。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要注重职业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一切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思想意识都必须打破。此外,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成型后,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评价与使用实践,获知不足部分,或修补更改,或重启其中某一部分的建设。鉴于上述两点,“课程体系动态建设”的理念即由此而推出。所谓课程体系动态建设,就是因应职业与社会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修改、补充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各组成部分都处于一个动态建设的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等教育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上面的论述也直接体现了课程体系动态建设的必要性。
2.可行性
当今信息社会资讯发达,行业的发展状态、需求、最新的教育观念等都会通过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等手段迅速地传播,书刊出版业繁荣似锦,网络资料如信息海洋,利用现有的各种资讯手段获取课程体系建设的有关信息及资料,进行课程体系动态建设是完全可行的,关键是要树立“动态建设”的理念。
3.普适性
事物的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课程体系动态建设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事物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的,各学科也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前进,即使是基础类课程,十年前与十年后的情况都会有相当程度的改变(例如信息技术现在已强力渗透到包括基础类的所有课程体系中),某些应用类课程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的今天,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仍然在使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课程体系,是难以想象的。任何一门课程,只有采取动态式建设课程体系的模式,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课程体系动态建设模式适用于所有课程体系的建设。
4.先进性
课程体系建设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及社会行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解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为出发点,让他们掌握最新、最好的技能及方法。达成这一要求,最终归结为课程体系的先进性问题。只要掌握“课程体系动态建设”的理念,把课程体系建设定义为一个连续循环的流程,不断进行符合企业及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内容的开发及建设,就可以使课程体系永葆先进性。
六、课程体系动态建设的问题
在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中,应用“动态建设”的理念,密切关注与本课程体系有关的信息及其进展,使课程体系建设与以下的几个方面相适应:
1.课程体系建设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相适应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启动较晚,课程体系建设应当吸纳国外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如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值得借鉴。同时,国内一些先进院校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学习推广。课程体系建设一旦与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接轨,将全新的思想、最新的理念、创新的办法应用于课程体系建设,必将提高教学效率,使毕业生更为适合社会的需要。
2.课程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高职课程体系是社会需求和高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教学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若与经济发展脱节将无所用途。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行业和当地经济建设需要设置专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内涵,构建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专业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课程体系建设与能力本位素质培养相适应
由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职业技能、学生素质也随之成为一个变化的指标,与之相关的课程体系也要因应变化,如某一部分职业技能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而需要改变,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因为时代或经济大环境而发生变化等,课程体系就应随之跟进调整,以变应变,才能使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与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出符合各行业及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10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试点工作,推动我市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更好地落实政府、监管部门及企业的责任,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逐步推广运用打下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资源保障。把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管组织体系建设,强化药品监管工作的领导,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监管队伍,并从编制、人员、装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建立适应分级管理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充分发挥系统整体优势。
(二)加强长效监管。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把药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完善药品长效监管机制,着力推进基本药物监管、药品电子监管、药品“两网”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增强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切实规范药品生产、流通、使用行为。健全检查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制售假劣药品、无证经营药品等违法案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药品市场秩序和群众安全用药合法权益。
(三)健全协调机制。按照“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包括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多部门信息沟通反馈、综合评估等在内的协调机制。督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推进监管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能,消除监管盲点。
(四)完善应急管理。探索建立药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编制修订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应急过程管理,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提高应对处置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宣传培训,提高企业贯彻执行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规范的自觉性,普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包括行政许可、药品质量、企业信用、案件查办等在内的药品安全信息,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对开展宣传教育的人力和财力予以保障,并定期评估执行情况。
(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评价参考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评价指标》并进行任务分解,作为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通过开展试点工作,进一步调整、修订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方式方法,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年9月)。制定下发《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参考指标,并报省、市备案。
(二)组织实施(年10-12月)。
根据《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指标,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对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自我测评。开展跟踪调研、督查试点进展情况,及时掌握试点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三)试点总结(2012年1-3月)。迎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评价,召开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研讨会或总结会,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工作方案》和评价参考指标。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对于进一步理顺药品监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整合监管力量,调动积极因素,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有效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产成本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