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住区景观设计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渐增大,住宅价格带来的各种问题也不断凸显。在此形势下,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也逐步加大。由于建设周期、资金、项目区位等原因,传统居住区景观的设计模式并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模块化设计理念在现代居住区建筑设计中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如何将这一新兴理念与保障性住房的外环境设计相结合是将是下一阶段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保障房;模块化;景观设计;低成本园林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项目资助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与时代进步,人们对居住空间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房地产开发迅速发展的若干年后,随着国家的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新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及室外环境建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渐增大,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如大中城市商品房住宅价格上涨速度过快,使新就业职工为代表的中低收入群体出现住房难题,因此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不断展开。保障房这一特殊住宅形式应运而生,而相应的设计理念却并没有及时跟上,旧有的传统设计方式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大阻力——建设资金不足、缺乏合适建设用地,为了保障基本住房需求,保障房景观建设成本不断被压缩,建设用地质量普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设计阶段实现低成本的模式下、不仅合理满足公租房居住区户外景观需求,同时兼顾后期养护、管理,践行保障性住房景观全生命周期的实用性、经济性、生态性,是风景园林行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2.模块化设计相关概念
2.1模块化
模块化最早出现在工业设计领域。所谓的模块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将这个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系统,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产品。
2.2模块化设计理念
模块化设计是绿色设计方法之一,它已经从理念转变为较成熟的设计方法。模块化设计理念,是指充分考虑景观全过程周期成本的设计理念,通过运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材料,将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各个功能组件模块化。建立模块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最适应选择,有着可复制、低成本、高生态效益的特点,可避免由于建设资金不足造成的盲目设计、过度设计、不合理设计,导致的生态效益低下,能够解决北京市公租房户外景观设计中所遇到的大部分问题。研究如何将模块化生态设计理念运用于公租房景观设计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为城市住区绿地量少面广,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3全周期成本
设计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也是模块化设计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ifeCycleCostAnalysis)包括初始化投资成本、运营、维护和替换成本,是一种针对项目整体运营过程的全面分析策略。从景观设计的成本角度出发,景观成本通常包括直接成本(第一成本)、长期运作和管理成本(生命周期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三个部分。除了第一成本以外,全生命周期成本也是构成景观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包括施工结束后的原材料、技术或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运行和管理的费用,景观投入使用以后的运营、维护、管理成本。景观设计成本核算大多只考虑第一成本,而忽略后期管养成本和环境影响成本,只有将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成本指标纳入统计,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成本。景观成本中还应包括环境影响成本,即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建设过程中与建成后景观设施或工程会对环境造成的一定的负面影响及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等)。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遭到的这些破坏进行弥补与修复所付出的成本就是环境影响成本。例如大量的硬质铺装会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减少土地对地表水的吸收而导致地下水的补给不足,同时造成动物生态廊道的断裂等。
3.模块化设计理念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居住区景观模块化设计的特点
模块化设计理念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核心功能块进行划分,得出子系统分级,并根据实际需求将多个核心功能块进行重新组合。具体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往的设计流程多为设计理念的推导、提出初步方案、方案修正、方案细化、得出可实施最优方案,然后再考虑如何将图纸内容通过施工转化为实际建设工程,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由于设计师水平高低不齐,异地施工施工队素质难以得到保证,材料供给突发短缺等情况,导致居住区景观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可以有效地避免一部分问题。模块化设计理念,是以一种工业生产的思维进行设计,力求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之初,会将居住区根据情况划分出核心功能块,包括交通模块、场地模块、植物模块三大部分,其中每个模块下又有子模块。根据居住区景观品质的不同,模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及材质选择,可以在模块库中进行挑选,整个设计流程更像是一种组合拼装的过程。此外,由于模块化设计施工的贯通性,在施工开始前很久就能得知不同产品的配比、用量,有利于提前获得稳定货源。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模块组合的形式有利于打造系列品牌,不同档次的产品造价在设计时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3.2模块化设计理念在普通居住区中的运用
现代居住区已步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建设流程节点有着严格的时间规定,因此模块化设计理念也早已运用于建筑设计当中。2015年3月,远大集团位于长沙某楼盘的一段施工录像,再次让普通民众了解到模块化生产、施工流程的效率——1200名工人,除去停工时间,仅用19天施工,便完成一栋57层住宅楼搭建。除了设计理念、设计软件的更新,新型材料的使用也是模块化设计能够大量推广的重要原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预制混凝土技术的不断提升。预制混凝土构件(PC构件)是指在预制厂或建筑工地加工制成,供建筑业装配用的加筋混凝土构件。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可以提高工厂化、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现场湿作业,节约现场用工,克服季节影响,缩短建筑施工周期。预制混凝土(PC)构件的材料特性日臻完善,生产价格低廉,生产周期短,在新的城市建设阶段,将会在居住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之对应的,在居住区景观中也有所运用。一些大型开发商,实验性的用PC构件园林绿化的小构件如彩色地面砖、路缘石、混凝土植草砖、透水性场地砖、预制台阶、混凝土花钵、花台、混凝土车挡、混凝土隔离、集水沟等。
3.3模块化设计理念在保障性住房中的运用
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性质相同但定位不同,具体实践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短缺,工期紧张。在保障性住房中,根据使用者收入水平及生活状况,还可以分为廉租房、“两限房”、公租房、自住型商品房等多种类型。廉租房,“两限房”等安居工程,主要针对的是长期生活状况较差,全家收入较低群体,对这一群体而言,解决有和无的意义远大于住宅配套公建的建设情况;而自住型商品房、公租房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刚步入社会工作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普遍受过较高水平教育,多数是因为到达本市时间较短,工作年限较短,或刚组建家庭不久导致个人及家庭平均收入不高。他们对居住区的审美水平、生活情趣、使用功能有要求,因此不能简单的按照廉租房和“两限房”的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从普通居住区模块化设计理念的实践来看,引入保障房居住区景观设计十分有必要。笔者在与甲方的沟通中了解到,保障房居住区景观的工程造价基本控制在100-120元/㎡,远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就决定了大范围、高精度设计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模块化思维来进行设计,将保障房居住区景观分为几大核心模块,再根据实际功能需求选取子模块,用拼接组合的方式完成设计,省时省力,景观质量也能得到保障,通过简单的微调,就能继续深化施工。
4.结语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新型设计方法,通过全生命周期设计,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笔者在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实践中,采用过传统设计思路以及模块化设计理念,两相对比发现模块化设计理念有很大优势:对于建设方,模块化可以更容易明确需求,控制成本——用增减子模块、替换部分模块,可以控制成本、品质;对于设计师和施工单位,模块化后标准的功能性基础模块和标准部件,可以避免设计施工的简单失误,减少基础性的重复设计;模块化的方式也便于在修改中限定范围,模块化是建立在预先需求研究的基础上的,对于设计也可以减少当前工作量提高效率;基础模块的标准化更利于设计师把精力放在更高层面的思维上。优秀的设计也可以作为模块进入标准化系统,是优秀的设计延续。配置的规范化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使公租房景观设计达到及格线,满足居民使用需求。当然,模块化设计理念作为新兴事物,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模块体系的构件,以及模块库中子模块的搭建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市场对模块化设计的认知目前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在保障房景观设计领域的推广任重道远;保障房建设作为安居工程的核心内容,很受国家重视,各项标准和法规的更新较快,现有模块库的迭代更新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作者:郭汉 张凯莉 周曦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参考文献:
[1].言静蓝.北京经济适用房居住区绿地环境探析[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
[2].周旭东.重庆市公租房规划及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
[3].张莹.长沙市公共租赁住宅设计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2
[4].姚栋.保障性住房的绿色趋势——3个美国案例的研宄与思考[J].建筑学报.2012
[5].曹岳承.我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做法与问题——保障性住房视角[D].西南财经大学.2012
[6].邱敏芳.深圳市坪山新区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12
[7].罗洋.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8].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廉租住房租金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05
[9].高枫.对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7)
[10].董丽.北京城郊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景观价值评估[J].风景园林.2013
[11].赵燕菁.廉租房建设与国家宏观经济[J].城市发展研究.2005(03)
[12].伍冠玲.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经验及其借鉴[J].北京房地产,2009(03)
[1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2007
篇2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景观生态,园林工程管理
1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2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如重庆龙湖“香樟林”小区保留和适当移植了基地中原有的数十棵香樟树,营造了小区优美的绿化环境。景观设计还应当发挥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景观设计应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3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满足开阳县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居住区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4.在园林工程管理中,我认为基本要点总结如下:
4.1苗木质量尤为重要
景观园林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流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选用的原材料质量尤为关键。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严格控制采用材料的质量,对苗木的材料采购、验收、检查、取样、试验等均应进行全面控制,做到层层把关,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充分论证,力求做到技术完善,材料过关。再者,还要考虑苗木的成活率,因为它将关系到景观园林工程作品的深远影响,苗木材料是又生命力的绿化植物,不同品种的苗木具有各种生长的规律,其生物学特征决定了栽植季节和恰当的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异。我们只有充分掌握苗木的生态习性,遵循其生长规律,才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提高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
4.2控制施工工序
每项园林工程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分项和分部工程组成,要确保整个工程项目能够达到施工设计要求,就必须全面控制施工工序,使每一个分项工程都符合施工验收标准。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对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严格检查,自检和抽检缺一不可。只有当上一道工序符合验收标准时,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只有将每一道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好,整个工程项目才能够顺利完成。
4.3后期管理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后期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将会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的长远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5.植物配置
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此外还应考虑到落果少、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6. 适应城市生态的城市规划
城市载体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城市的各组成部分是生态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下一层面的生态规划在上一层面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局部地区的生态规划要在城市总体生态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的概念性规划要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地区的概念性规划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其间应贯以生态环境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要求,某一层面的规划,在其宏观层面上是确定的,而在其微观层面上是不确定的,模糊的,因而负有保障规划宏观控制下的灵活性和对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高度适应性的职责。
7. 结语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昌法,关于现代城市规划中绿化、生态、人的几点论述 [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108-110.
[2]劳达安 李金明,对建设生态城市的认识[J]城市探讨与研究2005(3):10-12.
篇3
关键词:建筑规划;景观设计;整合;
1概述
居住区环境作为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的活动空间, 人们对它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基本功能要求的满足, 而对其在视觉、心理感受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生活和审美的需求, 营造更高品质生活的居住区环境, 采取与之相宜的设计方法势在必行。以往的居住区设计流程是规划专业对小区做好总平面功能布局, 建筑专业进行户型设计, 景观设计只是对规划与建筑设计中的补充与完善手段。这种填空式的绿化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居住区环境的品质,近年来人们对于景观的理解有了很大改变: 认识到居住区景观设计并非只是在空地上配置花草树木, 而是一个集总体布局、空间层次、建筑形态、功能实现为一体的综合概念。越来越多的居住区运用三者整合的设计方法, 把三个专业整合为原则作为整个设计项目的出发点, 于是众多环境优美的居住区应运而生。整合设计已成为居住区设计的趋势。
2规划建筑景观整合设计
2.1 规划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同步性。
传统的居住区设计程序是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景观只是在建筑当中填补缝隙, 设计难以一气呵成, 自然无法与建筑融合。而在整合设计当中, 景观与规划同步进行, 景观设计作为规划设计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始自终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对规划设计起着主导作用。
2.2 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性。
居住区的外部空间属于人们的居住空间, 把景观作为人们居住空间一部分来设计, 让人们在户外也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从而吸引更多的居民走向室外场地, 促进居民更好的交流。仅仅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是不能引发人们的逗留心理, 只有把景观赋予实际的建筑功能时, 其空间才有意义, 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场所”。从这个角度来看, 景观也必须是建筑功能的延伸。
要实现整合设计, 必须从规划与建筑两个方面入手, 把景观设计真正融入到规划与建筑中去。
“樊华似锦”以‘Living with Nature’“栖居自然”为景观主题,与景观主题相适应的建筑主题是“典雅、精致、清新的田园风格”。
小区倡导的“田园风格”与山水景观相宜,也复合小区高档物业的定位,也暗合了国人对住宅“安生立命,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白色涂料和木纹挂板的组合,同时画龙点睛的配以幕墙和咖啡色百叶,并搭配优质石材,在细节上营造出清新、典雅、简洁与和谐的感觉;西班牙式坡顶屋,更加添私人公馆般的品味。见图1。
3居住区规划与景观的整合设计方法
规划与景观的整合设计是指在小区规划初始阶段就融入景观的构思, 从宏观角度把握规划, 不是对小区的环境来做设计,而是把该小区放在整个城市的尺度上, 使小区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要做到两者的整合,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巧于因借法
“ 巧于因借, 精在合宜”, 是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对我国园林设计手法最精辟的论断。在小区规划与景观整合设计中, 同样也可以借鉴应用。
“ 因”是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小区规划要依山就势、依坡就势、依水就势, 使小区与环境景色协调, 互相依托。“借”是借景取胜, 把小区外部美景借入到小区内, 丰富空间构图, 增加景观内容。
例如巧借远处起伏的山峦, 溪流, 城市标志物等, 把整个小区置于构图精美、自然和谐的山水画中。小区建筑的组合布局也是重景观, 利用建筑的巧妙组合, 将小区内高层、多层、低层不同产品类型的建筑组合摆放, 错落有致, 塑造出丰富的景观。四川绵阳“樊华似锦”小区是典型的自然田园风貌,原生态的山、茂密的树林和起伏的土坡,加上周边的巴蜀文化,构成了地块的整体地域要素。
3.2 虚实相间法
小区空间按实体虚空概念和视线遮挡感受来划分, 可分为实、虚、柔三种空间。实空间为全遮挡的空间, 内容包括建筑、构筑物、实墙等;虚空间为无实物遮挡的可入性空间, 包括道路、广场、草坪等;柔空间指视觉半遮半挡的空间, 虽为实物但可入, 如植物、亭廊、水景等。因此, 小区的整合设计,就是将三者要素空间通过恰当布置, 将三者彼此相互融合。建筑为实, 置于地块中,围合庭院为虚, 虚中点景有实;建筑中空,又可容纳百家, 虚中有实, 虚实相间。三种性质的空间交织融合, 围合穿插。
3.3 步移景异法
路由景生, 应把小区的交通路线作为园林的游览路线来设计。小区内人的活动路线正如一根主线, 把不同的建筑空间和景观空间串连起来, 道路不是用来划分小区空间的, 而是联系和穿插不同空间。过去小区规划多为笔直的道路, 分区域的建筑布置, 整个小区布局呆板单调。现在小区道路多蜿蜒曲折, 时收时放, 时宽时窄, 形成一系列连续的道路空间, 有效地组织小区内的景观。道路曲、折、直的转换与建筑、广场相依相靠, 道路的线性与建筑的布置排列, 互相沟通交流, 使景观的空间序列有开有合, 有收有放。
4 小区建筑与景观的整合设计方法
只有景观与每一栋建筑都有机融合,细微末节处也能见景, 设计细致深入, 环境才能丰富生动。建筑与景观整合设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4.1 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
这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景观提出要求和景观环境对建筑进行适应的过程。例如, 从居住建筑户型布置的角度, 对不同户型对景观环境提出的不同要求进行研究。
独栋别墅设计中心要素为视线和空间。建筑与周边环境高度融合,前、中、后三个庭院,花园廊厅、景观阳台、湖景露台,都是建筑空间与环境对话的媒介。最为核心的构思是:餐厅、会客厅及部分卧室空间围绕一个私家露天泳池布置,露天泳池直面湖面,所谓建筑外有水、建筑内有水。
别墅的各层建筑空间都经过了多次的推敲:一层层高4.7米,使客厅、客厅外大阳台和餐厅的层高都较高;二层层高3.6米,三层层高3.6米加上剖屋顶的空间借用,使主卧空间相当高敞;地下层层高4.5米,利用地形高差,临湖面向花园打开,使地下室空间品质感大增。
4.2 景观设计中对建筑的考虑
仅仅从建筑到景观的过程还远远不够,整合设计还需要完成从景观到建筑的过程。一方面, 从景观总体布局的角度, 会对建筑设计提出要求。另外, 景观总体的布局, 也直接影响到建筑的设计。
例如, 在规划的中心花园附近, 建筑的景观品质在小区中是最高的, 这里的建筑,就必须结合小区景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把最好的户型安排在这花园周围, 力争获得更多景观好的住宅的户数。在景观优秀的前提下, 住宅的朝向选择可适当减低要求,用良好的景观弥补朝向上的不足。
某小区的建筑, 原来是采用行列式和周边式布局的南北向建筑群, 但是在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 考虑到中心花园做成圆形有助于形成具有视觉中心作用的中心景观, 且圆形景观对周边的辐射作用较好。因此, 景观设计师提出将中心花园做成圆形, 并要求建筑师更好地处理建筑与中心花园的关系。于是,建筑师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 将环绕中心花园的建筑, 由完全南北向条形布置, 调整为圆形向心布置, 从而使中心花园周围的住宅与花园更好地结合, 使周围的住户都能朝向花园的中心。一些住宅, 虽然套型的朝向不再是正南北向, 但却获得了良好的景观面。而中心花园和周围建筑形态的变化又打破了常规的行列式住宅布局所产生出的单调的条形宅间园林空间, 形成了面积较大, 相对集中的宅间绿地,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结语
篇4
根据都市农园景观的性质和农作物的特点,确定适宜农园景观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农作物选择和立地空间营造因地制宜原则,利用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空间变化进行合理搭配的原则,便于公众参与原则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流程为以多方面的需求为依据,分阶段循序渐进设计、用后回馈弹性设计。
关键词:
都市农园;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流程
农园景观不同于常规园林景观,是新兴的园林形式,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尚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它与人们的生活最贴近、参与性强、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管理模式较为复杂。所以,都市农园的景观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不能按常规的模式,设计原则应依据农作物的特点而定,设计模式应是多视角、多方面、多阶段、多顺序反复改进和完善的,才能使都市农园景观和谐发展、永续利用。
1农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1.1农作物选择和立地空间营造因地制宜原则
农园景观营造要做到因地制宜,依据不同植物所适宜的不同地形和空间,营造出不同的空间类型。都市农园景观当中农作物种类不同,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也不相同。农园植物可根据当地日照的差异、空间采光度进行合理的布局。
1.2利用农作物生长周期和空间变化合理搭配
依照不同种类农作物的各自形式或色彩的变化进行合理设计,或者利用农作物之间的特殊生态关系合理搭配。以粗放的方式展示农作物的自然美,或以精心配置的方式展示农作物的精致美,或以高度概括提炼的方式展示农作物的形式美。这使农业景观比任何一种自然景观或别的人工景观都更丰富而有魅力。由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因此,农园景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在农园内,可以将作物根据季节交替分片种植或混合种植,形成季相景观,使得农园在各季节都有景可赏。尤其要注重冬季景观的营造:一方面营造冬季景观尽量选用耐寒性较强,不怕霜冻的品种,例如,羽衣甘蓝、紫甘蓝、乌塌菜、苦苣等花叶观赏蔬菜,最适合秋季种植于各类花坛、花池或瓶饰之中。其叶片平展,整株的观赏效果犹如一朵盛开的鲜花,特别是在秋末初冬季节,百花凋零,这些美丽的观赏蔬菜却能给人带来生机和绿意;另一方面将种植容器、种植基槽、种植支架等设计的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使得植物在冬天衰败后依然具有观赏价值。
1.3便于公众参与原则
都市农园景观更具参与性,农作物的栽植、耕地、施肥、收获都需要市民参与。因为只有市民参与,农园景观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展现出人与大地的关系;才能有效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
1.4可持续发展原则
都市农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后期的管理养护,都要贯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农园景观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内容包含用地的比例、农作物种类的选择、农作物种植时间的安排、参与栽植的人员和后期管理的科学性等。农作物的选择和种植时间的安排尤为重要,因尽量选择适宜当地生长、节水节能、管理粗放的农作物,并且种植时间尽量安排在较适宜的生长季。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要素对景观的影响。
2农园景观的设计流程
2.1以多方面的需求为依据
农园景观设计应尊重决策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需求,综合考虑各种人群在不同视角下的观点,以此为设计依据。设计者在整合各方的观点之后进行一次模拟试验,验证设计的合理性,避免将来使用时产生矛盾。
2.2分阶段循序渐进设计
农园景观尚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没有较好的经验遵循,所以,设计应循序渐进,当对设计没有过多的把握时,先在局部试验,小范围内检验成败优劣,从而对设计做出修正,扬长避短,使景观设计更加合理,从而向较大范围推广。
2.3用后回馈弹性设计
由于农园景观投入使用后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设计初期很难全面考虑到用后的各种情况,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假如使用后产生结果和影响不理想时,能够适当调整设计,不断趋向合理。整个步骤是初步设计→投入使用→反馈意见→调整设计,如此农园景观将更加完善成熟,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结语
为使都市农园景观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后续管理能够和谐发展、永续利用,应遵循相关的规划设计原则,同时按照特定的设计流程进行设计和建造,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同时,景观营造不断趋于合理。
作者:段玲玲 吴涛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雪.北京市民农园发展状况调查分析与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2012(6)
2孙芬.居住区农业景观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朱延迪,余俊骅,钟秋莹.西安地区居住区与农业景观结合方式的探究[J].华中建筑,2011
篇5
1.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现状分析
(1)过于强调软件操作
高职教育需培育高学术,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固然要重视技能,但技能不单单是软件的操作,因为软件只是一种工具而已。设计能力、施工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是不同于单纯理论的实际操作。就目前高职景观规划课程来看,大多偏重于CAD,PS,SU等软件的实际操作,忽略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态意识及社会意识。学生们往往软件操作能力很强,但是设计的实际项目缺乏分析,不够合理。
(2)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不够系统
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交叉性很强,涉及内容广泛,需要植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辅助。首先,就课程体系而言,学生除了基本的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及CAD,PS,SU等基础软件课程之外,还应了解RS,GIS等信息技术及参数化设计软件课程,景观技术课程,植物搭配课程,景观生态课程等。其次,就课程内容而言,涵盖范围较小,内容不够系统。目前的课程内容除了讲解基本原理之外,主要包含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4个知识模块,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包含哪些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探究和改进的。比如,将知识模块设置为广场规划设计,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滨水带规划设计,面状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等内容的话,学生掌握起来会更直接,更系统。
2.发展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的教学内容基本分为公园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道路广场景观规划和园林植物4个知识模块。而目前景观规划设计岗位多分布在建筑设计公司,园林设计公司,以及小型的设计工作室,涉及到的实际项目主要是以以上4个模块为主,分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具体岗位。因此新的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除了讲解以上4个模块的基本原理及相应案例外,还应掌握景观项目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植物景观设计等专业技能,能完成各阶段全套图纸设计与文本制作并熟悉相关设计规范。具体体现为①景观设计原理部分,学生应掌握4大模块的设计原理;对气候影响,地形改造,土地利用,植物配置,水资源的了解与掌握。②设计前期工作阶段,学生应了解任务书;会实地测量;能够对实地资料与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并作出综合分析与评价。③方案设计阶段,学生应会分析并绘制总体平面图及各类分析图,透视效果图等。④扩初设计阶段,学生应会使用CAD表达相关图纸:总平图,道路设计、植物配置、景观节点的平、立(剖)面图等。
(2)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经过基础理论,专业理论,顶岗实习,最后到职场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必须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虽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实践,但基础课程是提高职业技能的奠基石,是学生的职业道德及行业规范的重要体现。其次,专业理论应实行项目化教学。教师必须是有实际项目操作的经验和能力,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到实际项目中来,在做项目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意创新的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再次,顶岗实习环节是强化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顶岗实习要鼓励学生走出去,到国外,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实习锻炼,了解新锐的设计理念及先进的设计技术,开阔设计视野。
(3)积极推进师资建设
培养高技能学生的前提是教师必须专业,推进师资建设包含两方面含义:首先,在校教师需走出去,一是到企业中,接受锻炼,了解最现实的行业需求;二是参加相关培训,接触新观点,新理念。比如,自去年起,景观行业兴起了一股“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被应用到很多景观设计中。可是什么叫“海绵城市”?它是如何应用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该用到什么样的环境中?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流程及技术是什么?对于教师来讲,如果没在企业中接触实际项目或参加相关专题培训,很难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带给学生。其次,尽可能聘请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企业员工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熟悉各种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方法,他们会用实际工作的角度给学生讲解现实而直观的实际案例。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学方式主要有讲授法、案例讨论法、参观考察、点评作业等方法。这几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时要协调统一,灵活运用。比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可能对单一的讲授法不敢兴趣,因此可以将案例讨论法作为知识传达的重要方式,对某个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讨论,会比讲授法的效果更好。除此之外,应以教师工作室为教学平台,形成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学生跟着老师做项目,讨论方案,学习软件的灵活运用等;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将某些设计理念及原理告知学生,并让其学会使用。
结语
篇6
关键词 土建施工;居住区设计;景观绿化施工;研究分析
引言
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在各大城市之中住房建设已经成为了一项核心性的工作,而现代化的住房建设,不仅需要很好的保证居住区的土建施工水准,同时还需要将土建施工与景观绿化施工紧密的衔接起来,促进城市面貌的不断革新,为广大人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的、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在最近的几年之中我国各大城市均加大了对居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力度,同时针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问题,也都提出了全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而在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之下,今后建立起园林城市、绿化城市,必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也是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界投资、加快经济建设的重要步骤。所以,有必要针对居住区的土建施工与景观绿化施工结合问题进行细致分析。
1. 土建施工与景观绿化施工结合的主要问题
在现代化的居住区施工过程之中,由于施工的种类较多,并且施工的重点、组织方式等等都存在有差异,所以难免会出现衔接上的问题。往往在各个类型的施工当中还会出现许多小项目,由不同的施工团队完成,各个团队都是独立的工作,再加上施工进程之中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所以容易出现施工衔接问题。在居住区的施工建设之中,主要的施工项目有景观绿化施工与土建施工,存在的问题,则有土方管理问题、管道开挖以及管线布置等。
1.1管道开挖
在居住区的施工之中,管道开挖问题是一个较为突出的情况。往往在实践施工之中是否开挖道路,是一大疑难点,如果在景观绿化区域之内设置相应的自来水管道,就会使得道路出现堵塞的情况,而苗木如何进入到园林景观之内,则成了一大问题,一些细小的苗木可以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进入园林之中,但是较大的苗木则难以进入。但是如果不设置相应的自来水管道,则使得景观绿化之中的植物等缺乏必要的水源,景观内部的供水情况也将出现问题。所以针对施工的安排和组织还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避免盲目的、没有准备的施工对后续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2土方管理
土方管理问题也是一大重点。当居住区的土建施工即将完毕之时,针对土方的调度极为重要,在实践的施工之中如何确保有计划的、科学的回填以及土方开挖,对于后续的景观绿化施工将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在土建施工完毕之后将场地清理干净,可以保证土建施工有始有终、有组织性,但是在景观绿化施工之中如若出现土方不够用的状况,或者是仍需大量的土壤进行回填,则需要将原本已经运送除去的土壤再拉回来,这样不仅会使得施工进度减缓,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有必要在土建施工过程之中做好相应的规划,避免上述不利情况的出现。
1.3管线布置
管线的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后续的施工建设也是重要的影响。在部分土建施工工作之中施工团队为了抢进度、提升施工速度,针对管线的整体布置以及管沟的挖掘项目等,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后续景观绿化施工,管沟的设计深且数量较多,这样的施工方式也使得填沟较深,且许多填沟恰好是在景观墙面等装饰性物体的附近,严重的影响到了景观绿化施工开展,而在阴雨天气之时还会出现一定的下沉,严重之时会坍塌。所以,需要在管线设计工作当中很哈的考虑到景观绿化施工的特点,很好的节省施工成本费用,将装饰性物体的整体结构根据工程实况进行调整,并且确保填土夯实,提升整体建设水平。
2. 土建施工与景观绿化施工结合存在的问题处理
根据上文针对现代化居住区施工中的土建施工与景观绿化施工常见衔接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对实践的施工操作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多方面难点以及施工的关键环节有着全面了解。在实践的施工操作当中不仅需要很好的处理各个施工分项目的衔接问题,同时还需要确保施工建设有着严格的组织制度以及和谐的施工环境,加强施工团队之间的交流沟通,实时的将施工进度与计划方案进行对比,提升居住区的建设水平。一般的来讲施工中的衔接问题产生在土建施工即将完毕、景观绿化施工即将开始之时,往往由于施工进度的要求、施工难点的限制以及施工资金投入状况等,使得一些隐匿性的问题不易被人发现,最终对景观绿化施工产生巨大影响。
在景观绿化施工和土建施工之中,应当使用一个施工方,并且力求确保少而精,这样的施工开展方式不仅可以确保整体施工的效果,并且在施工内容和施工组织形式上,也更加清晰且彻底,注重施工过程之中的协调沟通,避免出现衔接问题。此外,还需要创建出一个和谐的施工环境,诸如在土建施工开展过程当中,需要对附近施工路面的栽树标高进行确定,而在土方回填工作当中也需要将计划标高作为基本的施工准则。又比如在排水施工项目之中,需要明确管道的流向以及深度,加强多方面的沟通,最终使得整体建设质量更上一步台阶。同时,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调控与管理,针对施工的各个细节均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升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整体建设的质量可以达标,避免不必要的衔接问题。在具体的施工当中还需注重施工技巧,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诸如在土方移动的过程当中,应当使用多少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施工效率,并且避免施工缺陷。
而针对施工当中的土方调度问题,需要在已经确定的标高范围之内,预留一定的土方,由于后期的景观绿化施工建设需要体现出相应的景观效果,所以还需要将种植土与垫层土很好的分离开来,严格的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规范,针对园林景观的位置,诸如假山的设计方式、花园的设计形式等等,也需要结合施工状况和现场的情况来进行确定。在道路开挖过程之中,需要在前期做好相关准备,详细的列出施工项目,从整体的角度出发,选择道路通畅之时将施工材料运输进入施工场地,保持施工的连续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化居住区的土建施工与景观绿化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衔接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从一个更加明确和直观的角度对居住区的常见施工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同时在全面的分析了管道开挖、土方管理以及管线布置等常见衔接难点的基础之上,根据现代化的施工要求对居住区的施工提出了合理的、科学的施工方案调整方式,旨在促进居住区施工水准的进步,并且力求在保障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基础之上,全面的提升施工效益,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缺陷,为广大人民创建出一个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威.浅议现代化土建施工与景观绿化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衔接问题重点和难点【J】.现代化工业建筑,2012.10
【2】 张光华.浅议现代化居住区的土建施工与景观绿化施工艺技术要点【J】.建筑施工资讯,2012.3
篇7
关键词:人性化设计;空间设计
有许多的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都趋向西方园林形式靠拢,许多小区打着“法国小镇”、“荷兰小镇”等旗号采用大量的模纹花坛、欧式花架及方尖碑等元素。如果一味追求高品位,洋文化,而忽视居民的文化底蕴,忽视当地的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单纯照搬最终不会得到居民的认同;许多的开发商和设计者没有空间绿化的意识,出现绿化面积不达标,绿化率缩水的情况,为了满足绿地率要求,道路、停车场的用地被压到最低的指标,抠出来的用地扩充为绿地,要么用来满足绿地率的指标,要么被开发商作为“高绿地率”来炫耀自己的实力以期达到其商业目的,同时选用的树种也不符合实际的小区的情况;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大目标。总之,居住小区景观缺少与人的交流,不仅包括人与景观的交流还包括人与人的交流,一个人性化的居住小区景观必须要考虑景观中的交流的部分。
一 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的设计哲学。人性化是人类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当然在人性化的设计中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考虑社会的人,群体的人,考虑群体的局部和社会整体的结合。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设计设计的方向,以协调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深层次问题。
人性化的设计包括行为活动的物理空间需求和思维活动的心理层次需求。物理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尺度宜人的空间:2)适度围合或开敞的空间:3)宜人的物理空间的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热环境等:4)安全、方便的活动设施:5)考虑不同情况的人群需要,设计无障碍设施、儿童游乐场、动静分区;等等。
人心理层次需求对景观的心理感知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观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无论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维变化,引发心理感知。主要的心理层次:视觉形象带来的愉悦感;对场所的认同感;获取更多的信息;社会历史的延续等。
(1)小区绿化设计
绿化是实现生态住宅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好的小区必须是一个好的园林设计。绿化植物在净化空气、吸收尘埃、调节局部温湿度“小气候”、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又能满足人们观景、亲近大自然的“亲绿情结”。在保证绿化面积和绿化率的同时,应改变绿化种植单一的局面,考虑到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的综合运用,根据地域特点实现不同植被、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实现乔木、灌木植被的立体化、交叉化、层次化。使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成为一个流动的生命空间,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居民在小区绿地中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场所要求,很难面面俱到。但居民在绿地内的基本活动有散步、停留、小坐、交谈等。这些基本活动是构成其它活动的基础,如交往活动、游戏活动、休息活动等,都是由基本活动组成。
(2)道路及铺装设计
居住区内的道路是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人车分流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以来,这一方式证明是有效的,避免了大量私家车对居住生活环境的影响,保证了居住小区的安全和安静。但是车道上排斥了行人,成为单纯的交通空间,街道上就缺乏生活气息,失去了活力。因此设计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小品等进行精心的设计、处理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道路伸入小区或住宅组群内,结合网格式、多样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路系统,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等,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空间。由此道路空间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在这里变成了多义、含混的空间,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动,而显得更富有活力。
居住小区的铺装设计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居住区的铺装要根据交通对象的要求和气候特点,为居民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路面,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舒适的通行;铺装要通过铺砌图案给人以方向感,划分不同的性质的交通区间,增加居住小区空间的可识别性;地面铺装要为居民创造适宜的交往空间,合理的铺装材料可以使枯燥的空间环境“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的理想交往环境。如在居住区的入口的主要作用是小区聚焦和分散,道路具有明显的方向性,铺装要以简洁明快,有聚集感,并且要加强道路的方向性;在居住区园林小路要自然化,要多采用卵石、碎师、木板等铺装,追求和园林环境的协调统一。
(3)街道空间设计
1)主要界面
居住小区的街道的界面由地面、建筑物、绿化、小品、设施等实体组成,它承担了社区街道空间的认知的功能,给人们印象,为人们记忆,形成人们社区生活。侧立面――建筑立面:作为街道侧立面的建筑立面是社区街道空间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既是街道空间轮廓线的组成,也是人们对街道意象感知的主要的对象。良好的街道空间离不开完整连续的建筑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效应,街道两边的住宅和公共设施以及底层空间的开敞或是封闭,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底界面――地面或水面:水面或地面作为街道空间的底界面,是人们融入街道生活的主要的落脚点,是构成街道的肌理组织,通过自身形状、尺度、色彩以及质感的变化来营造丰富多彩的街道空间。
2)节点
节点作为街道的核,是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整个街道的,对人们的环境的认知和活动的组织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街道交叉或者转折节点:街道交叉或者转折节点的扩大可以形成广场,不仅可以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铺地、雕塑、小品等设施来加强街道的可识别性和导向性。街道局部的节点:在连续的街道将局部的空间扩大形成小广场,这种广场或者是社区重要的入口的结合设计,或者是考虑人的心理学,为人们提供可以逗留、休憩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3)细部设施
细部设施与人的接触更加接近,其色彩、尺度、质感、纹理、形式以及是否与周围环境协调都会给人最直接的印象。一般来讲,街道的细部的设施可以分为实用的设施,如路灯、坐椅、电话亭邮筒、垃圾筒、路障等;审美的设施,如花坛、行道树、喷泉、雕塑等艺术品,地面的铺装设计等;视觉传达系统设施,如路标、路牌、地面标志等。
(4)公共活动场地设计
广场是居住小区的标志,没有广场的小区是不太健全的小区,缺乏与序列感,从而使居民生活的心理感受平淡,认为生活缺少变化。良好的活动场地,丰富的活动内容,把居民从电视机旁、麻将桌前吸引到广场上来,电视机里的人物是假模假样,广场上的人真实自然,要比演员洒脱生动。把广场设计成为小区中心、交往中心、娱乐中心、健身中心、游憩中心,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5)模糊性空间的塑造
人具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动范围的本能,这就是空间的归属感和领域感。缺乏有效的围合是许多不尽人意的空间或地段的关键所在。公共空间的设计思想与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并不矛盾。公共空间属于一种界定的开放空间,透空的梁、柱形成的是一种弱性的边界,从而使空间具有了流动性,它所创造的一种更丰富的、更富有内涵的空间感受,是与含混复杂的生活相对应的。
模糊性空间是居民心理学的要求。模糊性空间设计是人们居家心理的一种回应,是人性化居住环境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功能主义、国际主义缺乏公共性空间的批判,其自身的空间的形态即可构成人们心中的认知图式,是作为一种人性化的空间而存在的,并在住户的参与下向人性化空间的转化。
1)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
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间的物质实体,空间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界面的性质。如传统民居中的廊道,街道与廊之间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这种界面是不明确、不完整的,空间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间成为既非室内、又非室外的中介过渡空间,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水平过渡和渗透,人们得到了一个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宅间和内部私密空间之间的特殊联系的体验。柱、梁架等线性构件对空间说的极弱的界定并不影响到空间的渗透,因而空间具有了流动性。
2)空间的功能多义性
空间的使用性质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纳的人的行为活动决定,这种行为活动是发展变化的,于是就导致了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例如街道上交通与日常生活相混杂,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交融;廊空间中交易市场、人际交往、日常生活、茶馆、酒楼等诸多功能容纳于其中。在同一空间内功能多样并存。
3)空间感受的含蓄性
空间界定的不确定性及空间功能的含混多义性为空间承载大量的、复杂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对于这一空间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确描述的,而相应地表现出的是一种含蓄性,也可说是模糊性的特征。从认知活动的主体来说,人本身是一个复杂变化的有机系统,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维,很难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本身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抽象,往往是多义化、含糊不清的,丰富性正是由此而来。由于空间的模糊性以及人的认知能力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空间的感受成为一个具有大量模糊性的,含蓄的机理过程。
(6)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自行车、摩托车存放与垃圾处理也是小区服务环境的关键问题之一,住宅小区中的自行车库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
二 个性化设计
室外居住景观中的个性化设计是为了设计的多元化,现在的个性化设计的室外居住景观受到的社会现状影响比较大,要改观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但是这个问题会解决的,现在的个性化设计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逐渐对室外居住景观的个性化需要不断提高,会促进这个门类设计的不断发展。
室外居住景观的个性化设计,可以理解为一种更加简单的形式。它其实就是居住景观的个性化设计,加一个室外是给一个限定,使它的范围更加的明确,但也可能使人更加迷茫。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一个明确的限定才能更加深人地了解细部的东西,研究的也更加细致。现在首先还是要谈基础的问题:现代的社会文化对风格影响广大,东西方的交流也扩大了,现代景观比以前更加的自由多元化了,形式也渐渐抛弃烦琐开始向简洁靠近,现在是在拼接和分解中体现历史文化和人们越来越活跃的思想,环境: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也是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室外居住景观包含在其中。
现在说一下个性设计的基础条件,也就是要满足以下条件才可以深人到个性地方性原则(历史地理性),要素,改变革新,内外结合。
(1)地方性原则(历史地理性)
这个用老话就叫因地制宜,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来具体地规划景观,要相适应,要了解这个规划用地的地理信息,水文风向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历史如何,风俗习惯如何等都是要具体考虑的问题,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有人会问这个和个性设计有什么关系啊了这个是个性设计的根本,好多好的设计都是基于优良的地方特点的,比如我喜欢这个植物,很好看而且有特点和这个搭配有特别的效果,但是要考虑这个在这个地方实用吗?能活吗?等等。
(2)要素性
要素其实是很多东西,也比较散,这个是基于地方性基础上升华过来的具体选项的应用,这个要素是个性化设计的细节体现,现代设计师是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材质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景观。这个是思想进步的结果,同时现代思想的解放也和科技的不断更新分不开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设计师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了:要素性也要考虑人们的心理的,要尽量符合所有人的空间尺度感,以前林荫道上有很多的椅子,可是很多没有人坐。为什么,因为设计师只考虑到了人们坐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其他关系,如何使椅子干净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还有应该设立不同的高差,毕竟人的身高不都是一米七五吧。
(3)改变革新
形式立于功能上,简明和合乎目的;要做到景有尽而意无穷;功能与景观的统一再现自然,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人和物达到精神上的共鸣!现代的室外居住景观风格一定要建立在优秀的功能上,这个就是形式立于功能上的道理,一切都是为了功能服务的,没有好的功能在风格又有什么作用,这样的话是不会让消费者满意的;只有让其体会到设计的好的功能性,人们才会喜欢这个景观,才会体会到精神的气质!这个室外居住景观的设计必须要简单明确,简明并不是不丰富,而是为了更加突出主题的目的,材料等都要力求简洁经济,要尽量避免烦琐的设计,经济上考虑也是如此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水平追求也越来越高,而室外居住景观作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最贴近生活的组成部分,对设计师的水平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意味着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对各室外居住景观要素的细节进行艺术设计规划处理,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价值,反映出该设计的主题精神,毕竟景是有限的,但是已经可以扩大的,做到景尽而意远。
(4)内外结合(本国和外国技术的结合风格形式以及理念的结合,设计师管理单位等和普通百姓的结合)
这两方面的理解是内外的含义。本国和外国技术的结合风格形式以及理念的结合,现在的设计讲求思维的开放性,对外面的优秀的东西要吸收,对自己好的东西要继承,这两个方面要结合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了,单一容易多元难是个惯性的问题。
总之,现在的人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的室外居住景观受到的社会现状影响比较大,要改观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但是这个问题会解决的,现在的人性化设计、个性化设计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社会逐渐对室外居住景观的人性化、个性化需要不断提高,会促进这两个个门类设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文中.谈现代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建设[J],山西建筑,2001(4):14―15.
篇8
关键词:房地产;售楼处;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售楼处是一个临时性建筑,它的室内外设计也有遵循的设计流程和原则。在现阶段,关于售楼处景观设计总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但是却有很大的改良空间。通过售楼处场地动线和功能分区的规划,可以对人消费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关系到整个楼盘的销售业绩。售楼处的转型和发展是多元化的,在售楼处设计之初,设计师就应该对其未来的发展和转型做好设计规划。
一、售楼处设计的概况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化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改革,造就了近些年的房地产热,住房的商品化进程带来了房地产市场一度空前的繁荣。在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下,各地楼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改革开放 20 年来,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住宅的角色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实物福利分配品,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的能进行买卖销售的商品,这种模式的转变,促使售楼处应运而生。售楼处的设计逐渐成为一个被认可的热门设计市场,并成为一个令建筑师关注的非常有潜力的设计方向。现在,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售楼处也逐渐在房地产业的销售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售楼处景观的设计也是非常的重要,在设计时要全面的考虑并结合项目的主题。
二、设计售楼处景观的要求
(一)展示性
售楼处的景观是整个楼盘景观展示的重要场所,所以,售楼处景观的设计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设计上可以从两方面下手:
1、景观具有吸引力。无论项目大小,都将定位整个场地中景观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希望每个客户都能看到,都可以参与进去,去感受它的吸引力,它的魅力。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例如可以利用新奇的景观小品来吸引人们的眼球。
2、景观具有多样性。景观采用丰富的、多样化的手法。例如利用景墙来分隔空间、利用叠水来丰富视觉、利用植物的乔、灌、草来搭配丰富层次,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触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二)可持续性
以往的售楼处只是一个具有销售功能的临时建筑,多数的售楼处在完成“使命”之后,面临着的是销毁和闲置的命运。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售楼处也由临时建筑实现二次的功能转换,比如,转变成具有商业性的场所或者是活动区等那么,在售楼处景观设计中,就要充分的考虑到景观的可持续性。
所谓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就是要坚持理性的设计,景观设计不宜为了吸引眼球而过于夸张。也许在前期受到很多关注,但是也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设计师不仅仅是为了愉悦民众,更是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
(三)景观具有参与性
要知道顾客去售楼处,不只是买房子,不是被动的体验。那么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要就要注意,可以创造机会让人们能够进行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举行业主聚会,供儿童活动娱乐等。景观设计需有相应的设施,让人和环境之间有反映、有互动。在售楼处景观设计中,需要设计足够的空间来解决一些特定时间下活动:比如,楼盘开盘时可以表演一些展示活动,可以凸显出楼盘的特性和主体,让人们对这个楼盘更加的了解。
(四)景观需要人性化
在设计售楼处的景观时要充分的考虑消费者的喜好,最好是多加一些户外的休闲空间。比如,可以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一些休息平台、户外阳伞、休息座椅等。再者,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比如儿童的娱乐区域、老人的休息区域等。也可以设置一些艺术形式的景观小品因为它可以增添户外休闲空间的情趣,营造美好的生活场景。
三、售楼处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
居住区景观设计与资本运作关系密切,作为一种商品化的供应,在设计链条上也秉承了地产运营与操作的节点。就售楼处景观这类景观产品的设计,基本体现出如下几种特征:
(一)多专业领域的协调
由于售楼处景观设计涉及因素较多,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专业的交叉与合作。因为服务销售的原因,该类型的设计主要受销售要求的影响较大。近年来,作为标志物的“精神堡垒”的设置,更是会在入口区,主导空间构成模式。这就要求设计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技术工作的局限,协调营销、广告、业主需求等多个因素。最终在设计中体现众多矛盾的协调、博弈甚至是冲突。
(二)与地产销售周期一致
售楼处景观为销售服务。销售周期决定了售楼处景观使用期限,不同的景观使用期限,造价必然有所不同。另外销售旺季的主要时间段也决定了售楼处景观的最佳展示时段。如果销售时间为冬季,在景观设计中也必然将冬季景观作为重要的造景时段,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设计考虑。
(三)注重效果,立刻见效
楼处景观可以采用丰富的手法。在景观设计之初通过苗木种植,各类景观元素的夸张和拼贴,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鲜明的商业特点与商业特色。可以使用较新颖和大胆的设计手法,和富有创意的材料使用来达到吸引眼球的广告效应。在较小的空间尺度内提供最丰富的景观感受。水景,铺地,色叶植物的使用,灯光与背景音乐的使用。运用材料、颜色、质感等细节来丰富视觉体验,满足商业产品的消费属性。
(四)在设计时合理的配置植物
植物――众所周知,它对改善城气候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噪音,净化空气,吸滞尘埃等。除了这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外,植物还有不可取代的心理功能。植物本身具有色彩美、形态美、风韵美,季相美等优点。设计者若能艺术地运用植物的这些特性来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就能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楼盘的植物配置,因此,售楼处的植物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了,这是整个楼盘的缩影。售楼处的植物需要的不仅仅是搭配合理,更重要的是,需要它们能吸引人们进入售楼处,体验售楼处的景观。那么在配置时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种植的高度
售楼处的建筑本身面积一般来说比较小,所以,景观上种植的高度和密度应该有相应的考虑。在朝街的一面,不宜栽植过高的乔木或者体型过密的乔木,以免遮挡售楼处的建筑本实体。可采用局部遮挡,局部开敞,丰富下层植物来形成空间的层次。
2、植物的种植密度
售楼处的景观工期短,要求高,工期完成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售楼处的植物密度上可以适当加大,以增强前期的景观效果。
(五)相关配套设施良好的景观环境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体验,因此也就需要多种相关配套设施的配合。近年来,该类项目配合市场营销,在入口处设置较为醒目的“精神堡垒”,虽然为广告公司设计,但是在景观设计之初也需要进行较为充分的考虑,对竖向空间关系上给予足够的呼应。此外,在灯光、背景音乐、综合管线等领域的协调设置也是项目顺利的关键。
结束语:
售楼处景观设计作为一种与销售行为密切关联的景观设计产品,它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方面展示出它商品的属性,以销售为核心,为销售服务;另外一方面,它面向广大受众,具有一定的城市公共景观的属性。这种矛盾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它承载了多种使用行为,因此值得相关从业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丽,严力蛟,金晓春. 浅谈售楼处景观设计――以杭州风雅乐府售楼处景观设计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2:150-152.
篇9
1.明确设计目的
所有的景观项目在开发之初都应该明确开发目的或设计目的,如场地建成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开发投入的资金预算,以及该场所在未来的服务区域或服务人群,等等。本科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中学生创作设计的景观项目方案,同样需要在设计之初明确设计目的。因为只有在关注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景观设计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才具有可实施性,否则,即使图纸效果十分精美,仍然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设计课题在课题性质方面一般分为两大类: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和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这两大类课题的设计目标和设计内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指在整体的设计目的和设计内容方面基本一致,都需要考虑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因素,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流畅的路网设计等,这些在前文和后文中都有所涉及,在此不做赘述,笔者主要阐述两类课题的在设计目的方面的不同点。新建地块的景观规划设计要求将原本荒芜、废弃或破旧的已无法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地块进行重新规划,赋予其全新的场所性质,在社会功能和环境效益等方面产生质的改变。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将旧建筑旧街道拆除推平后新建的居住社区、商务楼盘等都属于这一类景观规划设计项目。现有场地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在不改变场地性质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良性改造设计,如场地面积的适当扩大或缩小,内部功能分区和道路网络的重新调整,以及地面铺装、环境设施、绿化植物等景观元素的优化设计。对于城市中建成时间较早且具有历史感的公园、广场、街道等场所,设计师都可以进行景观改造设计,通过改造使空间功能更趋于合理化,配套设施更加人性化,环境氛围更加艺术化。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无论何种性质的课题设计,都需要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发展,因为历史的遗迹是不可复制的,是一个地区文化的延续。对规划区域内具有文物价值的旧建筑、旧街道等实施保护性开发,对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切不可随意砍伐移植,以免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在明确项目设计目标的基础上,教师通常给学生制订思考和工作的几大步骤,学生通过方案设计练习逐步掌握景观设计程序。
2.熟悉设计程序
要求学生掌握并熟悉景观项目设计的一般程序,即基地环境分析、概念方案设计、扩初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必须在课程学习中逐步掌握基地分析、概念方案和扩初方案的设计方法,大四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初步了解施工图的设计方法和制图规范。(1)充分了解并分析场地进行某课题设计时,教师会给学生指定地块,使其了解地理位置、规划面积、项目建设目的等。学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前期调研,充分地了解场地情况并做好记录,包括所处地域、地形、气候条件、土壤、水质、交通状况、服务人群等。学生通过实地勘查、资料收集等方法了解上述场地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步提出设计定位和功能分区提供有力依据。SWOT分析法是将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结合形成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挑战)。实际操作中主要有分析环境因素、构造SWOT模型、制订计划三部分。(2)提出设计定位,完成方案设计接着要在以上分析基地环境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定位构想。这一阶段,学生要与教师充分沟通,共同找到最适合场地建设项目要求的设计定位,也就是做出概念方案设计。不同的建设项目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如居住区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等。不同的项目在使用人群、场地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区别。因此,设计者在充分了解场地环境情况、理解建设项目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找到了合理的景观设计定位,包括环境主题、景观风格、主要功能特点等,进而做出主要功能分区规划图。这阶段的图纸可以用规划总平面图、平面分析图和实例示意图来表达构思。扩初方案是在概念方案的基础上完成的,需要完成修改后的规划总平面图、详细的局部景观设计平立面图、重要景观节点效果图、部分主要设施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用词规范,清楚地阐述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结果,起到辅助理解项目设计方案的作用。一套良好的扩初图纸应该能够达到全面细致展现该项目景观设计结果的目的,除去实际项目需要的施工图设计部分,基地分析、概念方案、扩初方案三者综合就是一套完整的景观项目方案设计。
3.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
完成一套景观项目设计方案需要绘制大量的图纸,如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图纸是展现设计意图和设计目的的最直接手段,绘图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方案展示的最终效果。一般景观项目设计的图纸表达无外乎三种手法:手绘设计图、电脑辅助绘图、手绘电脑结合绘图。这三种图纸表达方式在概念方案阶段和扩初方案阶段都可以被使用,其目的是完整、详细、艺术化地展示设计结果。所以景观设计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熟练手绘技巧,掌握AutoCAD、SketchUp、Photoshop等电脑绘图软件,有了扎实的绘图基础,才能将设计构思和设计理念完美地呈现出来,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技能。
二、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
一套优秀的景观设计方案不仅需要完整的图纸表现,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科学的设计理念。可以说,绘制精良的图纸是方案的设计结果,而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才是支撑方案的内在灵魂。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方案构思与设计时,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注重体现地域特色这三大景观设计理念。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世间万物,唯人为贵”,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以大多数人的发展为目的,而不是片面追求物质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合理的功能分区、流畅的路网结构、完善的环境设施,以及符合大众审美文化背景的形态设计,等等。前期调研可采用实地考察拍照、问询并结合问卷调查,目的是尽量全面翔实地掌握设计基地物质环境和人文背景,尤其是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更符合当地市民意愿的环境设计定位。在调研结果上进行功能区域的规划,必须合理划分出符合市民实际需求的功能空间,强调各个空间的相互联系,规划流畅的路网结构以加强各空间的可通达性。无论是步行还是车行,方便快捷的交通都可以提高效率,满足市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出行需要。完善的环境设施能够为市民在公共环境的活动提供便利,环境设施设计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求数量布局科学合理,既满足使用需求又不能造成浪费。以广场休息设施为例,每100平方米广场面积应该有6~10平方米的座位面积,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在广场中活动时随时休息的行为要求。景观元素的形态设计通过风格与造型的艺术化处理能够体现环境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等人文背景,同时也是景观视觉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大众能接受并长久使用该场所的关键因素。总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营造出实用、美观,符合大众需求的城市景观环境。
2.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1987年由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的,要求城市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而寻求发展的能力”。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下,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营造一个优美的小环境,如建一座亭子、种几棵植物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设计改造自然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当然,改造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前提,否则改造就成了毁坏,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如水土严重流失、土壤的沙漠化、物质资源的浪费、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等都是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在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担负保护环境、建设良性生态环境的重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区域内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规划区域内,通过科学的考察与设计,实现物质的循环、能源的自给、垃圾的无害处理等,达到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3.注重体现地域特色
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所以景观设计所体现的地域特色也主要反映在这两个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势情况、河流水域、物种群落等自然环境状况,做到合理开发,同时在设计时发展当地传统特色,体现人文历史背景。地形设计尽量符合自然地势条件;植物配置使用本土品种;水体景观的导入必须考虑当地水资源现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公共设施在实现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强调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特色。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独立本科;校企合作;环境设计专业
一、引言
近年来,独立本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整体不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与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大环境有关外,还有就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不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
二、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在转型初期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大致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够合理。独立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转型初期,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课程设置逐步进行了调整,削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课程设置大而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现象[1]明显。课程设置沿袭传统大而全、重点不突出缺乏特色,结果导致分配在每门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践课的总课时不能满足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课时要求,理论与实践课时设置不合理制约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2.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由于自身原因以及环境因素,以及受传统教学模式侵多年,独立本科高校的学生相对来说普遍自制能力与自主学能力较弱。而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不够,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自主学习潜力与能力不能得到很好挖掘与培养。3.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意识淡薄。在团队合作方面,目前的大学生独生子占大多数,家庭成长环境使其大多先天缺乏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习惯与意识。同时,我们的社会目前还没有形成社会成员义务服务社会的长效培养激励机制与成熟环境,因此学生团队合作与服务观念与意识比较淡薄。4.转型初期校企合作开展缺乏广度与深度。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尤其是景观方向由于专业性质、社会大环境等因素校企合作开展往往缺乏广度与深度。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大多是私人企业或小公司,很少有规模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进来。校企合作双方约束性不强,合作中的企业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不能保证校企合作项目的广泛而深入的开展。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与实际工程项目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展,影响到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转型初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讨
(一)突出专业特色、课时合理配置
针对转型初期校企合作模式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而全、重点不突出、课时分配不合理,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协调等情况,可在保证专业基础课课时前提下,把专业(实践)课内容有重复、应用范围窄、特色不明显的课程去掉,留下应用范围广,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关系密切,能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7年初对相关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景观设计方向保留《公园景观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去掉了《滨水公园景观设计》,增添符合地方与社会发展需求方向的《新农村建设景观设计》。室内方向转向以《居住空间设计》为主要特色课程的家装设计,通过一系列调整,突出了特色,又满足了主干课程对理论与实践课时的需求保障。合理增加实践课时尤其是特色专业与主干专业实践课程课时,比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项目大幅增加《居住空间设计》、《公园景观设计》课时,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把专业实践课《居住空间设计》作为改革试点课程,由48课时增加到90课时。在增加实践课时削减理论课时同时,要结合专业课程培养要求、学生特点、教学反馈等情况,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课时。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培养
(1)任务驱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转型初期,如何利用校企合作有利条件,创新教学方式,寻找发现学生共同特点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形成一套约束机制,引导、帮助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步提升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学习兴趣,最终养成能够自我约束的自学习惯。成为培养学生提升自我约束,增强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具体做法(以环境专业实践课程为例):课堂教学方面利用校企合作项目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课下作业任务布置相结合。根据课程内容章节与课堂讲授进度,结合企业实际项目,以作业形式分配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在课下资料查阅、企业走访、项目实地调查、调查报告撰写与PPT汇报等模块作业,并配以奖惩机制。把作业模块分成不同的比例分值,对于按时完成并完成作业质量比较好的个人或小组给与适当高的分值或加分,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的质量不好的学生酌情扣分直至不予及格。促使学生为按时保质完成布置的作业任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与探究。(2)项目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团队合作与服务精神培养:大学是学生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准则、意志成型的重要时期,作为为社会培养环境设计人才的环境设计专业,应当将环境设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团队合作”的理念贯彻到学生四年专业学习始终。项目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企业实际项目相结合,以班级学生分组合作、互助学习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学习方式。以《公园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该课程,真题真做。全班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这门课程作业分为:前期资料搜集、项目实地调查、调查报告撰写、PPT演讲、方案构思与设计草图绘制、CAD扩初图与施工图绘制、电脑建模、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效果图制作、PS效果图片、图册打印、设计作品PPT制作与演讲交流等多个步骤以及多个模块。这几个步骤及模块既前后连贯、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公园景观项目设计作业任务。首先,每小组成员分别根据自己兴趣与擅长以及根据每个模块作业任务量多少来承担一个或多个模块作业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除了要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模块作业任务外,还要相互合作、互相帮助,积极配合并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其他模块的作业任务。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只有项目的全部模块作业任务完成了,才算是小组完成了本课程的全部作业任务,才可以给出本课程的成绩分值。校企合作下的项目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与社会实际接触,整个工程项目过程始终贯彻设计“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与服务精神[2]。
(三)政、校、企三方配合促进校企合作开展
要解决在转型初期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企业合作积极性不强,校企合作质量不高,校企合作无法深入开展的情况。除了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努力寻找与企业的有效可行性的多途径、多方式合作方式外,更需要政、校、企三方的积极配合。因为作为企业来讲,一切活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独立学院是教书育人为目的的半盈利性机构,在转型初期,在校企刚刚开展合作初期,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更多的企业承担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企业付出的多获取的少,因此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实力的企业往往有比较健全的规章制度与成熟的设计施工与培训流程,非常有利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入开展。目前,鹿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方向现有合作的景观设计公司远远满足不了专业教学与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等需求。要企业尤其是有实力的景观设计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与鼓励,比如: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地方有实力的私企或大型国有设计企业必须每年承担有一定量的为地方培训设计人才的任务,积极鼓励并支持企业与相关院校合作为社会培养人才,并为此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作为学校方,一方面学院要积极鼓励环境设计专业走出去与园林景观设计企业合作,并为之创造条件与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另一方面,环境设计专业自身在积极走出去同时,要结合转型初期现有条件不断探寻切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校企合作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适合校企共同发展、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只有这样才会吸引到设计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园林景观设计企业或单位不断加入进来。有政府政策扶持,有学校自身的积极努力,有实力雄厚设计企业或单位积极参与,校、政、企三方积极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才能得以顺利开展。转型初期政、校、企三方相互配合与扶持下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今后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的广度与深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环境设计专业作为与工程项目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与深入开展,对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服务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对转型初期制约独立本科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可行性方案探讨。以期能找到最佳的全面提升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作者:李秀玲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