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减排技术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碳减排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碳减排技术

篇1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获封存;风险

中图分类号:X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043-02

随着世界人口和能源消耗的增长,尤其是含碳能源的消耗占比较大,其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大量CO2将对地球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人类社会除了面临能源供应紧张问题,还得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尤其是酸雨、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凸现。而CO2作为含碳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温室气体,设法对其进行节能减排而捕捉和封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1],同时也是世界各国科研人员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2]。

二氧化碳(CO2)捕获和封存技术(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技术。二氧化碳捕捉技术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二氧化碳(CO2)捕获和封存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迈向低碳,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有力武器[3]。

通过此过程,CO2将被压缩、输送并封存在地质构造、海洋、碳酸盐矿石中,或是用于工业流程。它主要用于处理大型的CO2点源排放,例如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等。这一技术目前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二氧化碳的永久安全埋存;二氧化碳能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生物多样性;如何采取国际协商一致的程序以独立核查监测二氧化碳的相关活动;怎样降低碳捕集埋存的成本,以大规模实施这一技术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工业实践及理论研究。在理论上,CO2的捕获封存技术包含了捕获和封存两个方面。

CO2的捕获技术又可分为燃烧前、燃烧后捕集技术和富氧燃料燃烧捕获。 燃烧前捕集技术主要有2个阶段的反应。首先化石燃料先同氧气或者蒸汽反应,产生以CO2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称为合成气),待合成气冷却后,再经过蒸汽转化反应,使合成气中的CO转化为CO2,并产生更多的H 。最后,将H2从CO2与H 的混合气中分离,干燥的混合气中CO2的含量可达15%~60%,总压力2~7MPa。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并捕获和存储,H2被用作燃气联合循环的燃料送人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这一过程也就是考虑了碳的捕获和存储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从CO2和H2的混合气中分离CO2的方法包括:变压吸附、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常用于具有高的CO2分压或高的总压的混合气的分离)、膜分离(聚合物膜、陶瓷膜)等。

燃烧后捕集是从含有NOX和SO2的烟气中分离CO2并作回收处理,将烟气中的CO2分离回收,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化学链分离法等,化学吸收是燃烧后处理CO2的常用方式,具有较高的捕集效率和选择性,而能源消耗和收集成本较低。它是利用碱性溶液与酸性气体之问的可逆化学反应。例如单乙醇胺(MEA)吸收[4]。

而有的是发展燃烧后氧化钙/碳酸钙化学循环二氧化碳捕获,利用钙回路中的氧化钙把水泥窑等释放源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捕捉下来。

化学吸收技术已大规模用于天然气工业,优点在于能分离出较纯的CO2。尽管化学吸收剂在规模和投资上与SO2洗涤器相当,但吸收剂能除去发电厂烟气排放总量的1/4~1/3,可以大大减少电厂的发烟量。膜气体分离技术是后燃烧处理捕捉CO2的另一种方式。

富氧燃烧捕集技术是用纯度非常高的氧气助燃,燃料在几乎不含氮的纯氧中燃烧,燃烧产物主要是CO2和水蒸气,另外还有多余的氧气以保证燃烧完全,以及燃料中所有组成成分的氧化产物、燃料或泄漏进入系统的空气中的惰性成分等。经过冷却水蒸汽冷凝后,烟气中CO2含量在80%~98%之间。这样高浓度的CO2经过压缩、干燥和进一步的净化可进入管道进行存储。在富氧燃烧系统中,由于CO2浓度较高,因此捕获分离的成本较低,但是供给的富氧成本较高。目前氧气的生产主要通过空气分离方法,包括使用聚合膜、变压吸附和低温蒸馏。燃气流中的CO2浓度、燃气流压力以及燃料类型(固体或气体)都是选择捕获系统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植树造林、光合作用、海洋施肥、气体水合物及矿物碳化等技术也为CO2捕捉与封存提供了新思路。并行不悖的是同时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渐提高。

目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整体上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且大都采用燃烧后捕集的方式。工业上的应用也主要是源于提高采油率。但在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富有成效的CO2捕捉与封存技术将问世,这对经济的循环发展、大气环境保护和人群的健康意义巨大[5]。

比较而言,CO2封存技术相对于CO2捕集技术也更加成熟,CO2封存技术主要的有地质封存,海洋封存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6]。

潜在的技术封存方式主要是地质封存(分存在地质构造中,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田、不可开采的煤田以及深盐沼池构造),利用现有油气田封存CO2,是将CO2注入油气层起到驱油作用,既可以提高采收率,又实现了碳封存,兼顾了经济效益和减排效果。煤层气封存技术是指将CO2注入比较深的煤层当中,置换出含有甲烷的煤层气。海洋封存是直接释放到海洋水体中或海底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7]。

海洋封存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经固定管道或移动船只将CO2注入并溶解到 1000米以下水中,另一种则是经由固定的管道或者安装在深度3000米以下的海床上的沿海平台将其沉淀,此处的CO2比水更为密集,预计将形成一个“湖”,从而延缓CO2分解在周围环境中。

但是,CO2的封存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成熟化市场,在结合CO2捕获、运输并将其封入一个实现全面一体化的CCS系统方面的经验相对很少,并且对于CO2封存技术的风险评估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大量的CO2注入地下,其潜在的风险不可忽视。对于地质储层中CO2渗漏所引发的风险分为两大类:全球风险和局部风险。全球风险包括,如果封存构造中的部分CO2泄漏到大气中,那么释放出的CO2可能引发显著的气候变化。关于局部风险,可能发生渗漏的有两种情景。第一种情景,注入井破裂或废弃油气井泄漏有可能造成CO2突然快速的释放,造成空气中CO2浓度急剧增高,空气中CO2的浓度大于710 %将立刻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第二种情景,通过未被发现的断层、断裂或漏泄的油气井发生渗漏,其释放到地面更加缓慢并扩散。在这种情况下,灾害主要影响饮用蓄水层和生态系统。对于海洋存储[8],注入几千兆吨CO2将产生能够测量到的注入区的海洋化学成分的变化,而注入数百千兆吨的CO2 将使注入区发生更大的变化,最终在整个海洋体产生可供测量的各种变化。据报导海洋中CO2的增加能影响海洋生物的钙化的速度、繁殖、生长,导致周期性供氧及活动性放缓和死亡率上升。因此,不仅因为大量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可能会破坏了碳的自然循环,更由于二氧化碳作为一种稳定的含碳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丰富且廉价碳源用来合成有机化合物,提高附加值,变废为宝[9]。

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CO2的活化规律将逐步被揭示, CO2将得以再度利用,从而使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能够同时解决[10]。因此,为节能减排而研究CO2的资源化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Figueroa J. D., Fout T., Plasynski S., et al., Advancesn in CO2 capture technology -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s Carbon Sequestration Prog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 2008, Vol. 2 (1): 9~20.

[2] 李雪静,乔明.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外能源,2011,13(5) .

[3] 栾建,陈德珍.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及趋势[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9,25(2).

[4] 梁志武,那艳青。单乙醇胺(MEA)捕获二氧化碳过程解吸能耗的模拟[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6(11) .

[5] 张鸿翔,李小春,魏宁.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主要技术环节与问题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1,(3).

[6] 张兵兵,王慧敏, 曾尚红.二氧化碳矿物封存技术现状及展望[J].化工进展. 2013, 31(9).

[7] 贺喜,童刚.二氧化碳海洋封存系统,化工管理,2013, (22) .

[8] Huijgen W. J. J., Witkamp G. J., Comans R. N. J., Mineral CO2 sequestration by steel slag carbon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Vol. 39 (24): 9676~9682.

篇2

煤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来源,燃煤发电是煤炭消费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电源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国际社会对我国碳排放问题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碳减排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那么,我国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和电力结构如何走向低碳发展?“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1],因此,本文将研究焦点集中于低碳能源技术推广与技术进步,其中风电技术和碳捕集技术是两类发展十分迅速的低碳技术。

我国风电累积装机容量从2000年的34.6万kW迅速增加到2010年的4473.3万kW,如图1所示。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风电装机最大的国家,但风电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很小,2010年风力发电量占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仅为1.18%。

数据来源: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风能协会)[18]、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9]。

图1 2000年-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和风力发电量变化

Fig. 1 Installed capacity and generation of wind power from 2000 to 2010

我国从2006年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开发高效、清洁和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的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开始,到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将二氧化碳捕集及利用、封存技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先进使用技术加大开发和推广力度以来,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工作取得了重要进步。目前,我国有多个企业集团开展碳捕集和/或碳封存项目,主要项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碳捕集项目甚至刚刚处于起步阶段。风电和碳捕集与碳封存(CCS)两种低碳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都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研究影响其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实现市场竞争程度的推广时间、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研究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两种能源技术能够在多长时间范围内,以多少代价,减排多少二氧化碳?两种能源技术之间将如何进行选择?

本文将首先构建我国低碳能源技术推广的概念模型,其次由技术学习曲线模型,将风电技术和碳捕集①技术的学习部分进行细化;并由此分析风电技术达到与煤电技术可竞争程度所需要的新增投资、学习投资、推广时间以及二氧化碳减排量,并探讨该技术面临的瓶颈及发展限制。最后,利用新建煤粉电厂碳捕集项目的技术学习曲线,分析达到相同二氧化碳减排量条件下,所需要的相关投资与推广时间。

2 国内外现有研究综述

能源技术的推广满足一定规律,Kramer等[2]认为全球技术推广遵循两个定律(law),定律之一是从一项能源新技术可行(available)(产量达到1000TJ)阶段到该项技术成熟(materiality)(占到能源供应总量的1%)阶段,大约满足年均26%的指数增长,且需要经历30年的时间;定律之二是技术达到成熟之后,便开始以缓慢的线性方式增长。他们同时还指出,在技术达到一定规模之前,往往需要政府通过研究与开发(R&D)以及实施示范项目的方式来加以推动,达到可以推广的规模之后,技术成本将变得更加重要,此时政府应该通过市场机制对该项技术进行支持,直至降低到可以与其他技术进行竞争的程度。但能源技术达到成熟阶段之后面临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解决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以及土地的利用等相关问题。

低碳能源技术进步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从而对低碳发展路线也将产生重要影响,技术成本降低是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不管是技术推广的示范项目阶段,还是技术成熟阶段,技术成本始终是首要考虑之一,降低技术成本也是各种政策机制的主要目标。一般用技术学习曲线来表示技术成本的规模效应或学习效应,即,随着技术规模的不断扩大,技术成本不断降低的过程。Neij等[3]指出,在风电技术推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技术学习效应;Rubin等[4]对应用于煤电的尾气脱硫装置(FGD)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进行分析,认为二者均具有学习效应,并可作为碳捕集技术学习效应的参考。

技术学习曲线较早地可以追溯到Wright据此提出了干中学模型,构建了技术学习曲线。

技术学习曲线也广泛应用于能源技术领域,早在1995年,Lund[7]就对风电技术学习曲线进行过探讨;Mackay等[8]应用技术学习曲线对太阳能电和风电进行成本分析,并进行二者之间的比较;Neij等[3]通过对丹麦、德国、西班牙和瑞典四国风电制造和风电安装成本的分析,分别得到不同国家、不同制造商的设备生产、设备安装部分的技术进步率;Junginger[9]通过基于全球风电场的相关数据,对全球风电场的技术进步率进行分析。

近年有一些研究也将方向集中于碳捕集技术。Riahi等[10,11]利用尾气脱硫技术的学习过程来模拟碳捕集技术的学习曲线,并将技术学习曲线内生化到综合能源系统模型MESSAGE-MACRO中进行分析,认为技术进步对未来能源系统的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Rubin等[12]用当前各种现存技术,如尾气脱硫技术、煤粉锅炉等7种技术的学习率,对未来的碳捕集电厂进行成本估计;M. van den Broek等[13]进一步地,专门针对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电厂效率、捕集率以及能源(额外)需求量等影响运行成本因素的学习曲线进行研究。

技术学习曲线在我国能源领域的研究目前还相当少,郑照宁等[14,15]分别对我国风电和太阳能电的投资成本、累积装机等情况进行分析;李华林等[16,17]将技术学习曲线内生化到能源系统模型MARKAL中,对我国西部能源系统进行分析。

综合上述研究发现,当前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能源技术学习曲线自身参数的探讨,技术分类更为详细、技术细节更为具体;而仅有的国内少数研究尚无法解决本文提出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主要参考国外相关研究,将风电技术和碳捕集技术的学习部分进行细化,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学习曲线;并由此分析风电技术达到与煤电技术可竞争程度所需要的新增投资、学习投资、推广时间以及二氧化碳减排量,并探讨该技术面临的瓶颈及发展限制。最后,利用新建煤粉电厂碳捕集项目的技术学习曲线,分析达到相同二氧化碳减排量条件下,所需要的相关投资与推广时间。

3 理论研究与模型构建

3.1 我国能源技术推广 的路径

我国能源技术推广也满足一定的规律,在发展初期,一般将以超常规的指数增长方式发展,分别以2000年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数据和风力发电量数据为例,如图1所示。得到相应的拟合结果为:

相应的风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高达67.4%和57.5%。无论是从发电量,还是从装机容量来看,风电在推广初期,其年均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26%[2],这与相关国内外政策支持不无相关,但Kramer等[2]认为的指数增长速度实际上也考虑了政策的支持作用。

可以预见,在达到一定的发展规模之后,风电的发展速度将放缓。2010年,风电生产量仅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0.206%,远低于1%的成熟水平。为了拟合其达到成熟阶段之后的发展速度,我们将以我国水电发展为例,1980年我国水电生产量占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比例就达到1.2%②,近30年的发展如图2所示,为了反映不同时期的水电增长情况,本文将发展期分为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来三个区间,相关的拟合结果如下所示:

上述增长路径也并非如Kramer等[2]认为的呈现缓慢的线性增长,主要原因可能是近3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快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由需求侧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使供应侧能源技术规模呈现指数增长,特别是近8年来,这一增长趋势更为明显。我国能源技术发展的路径用图3表示。

为了得到我国风电的技术学习参数b和技术学习率LR,我们将对国际先行经验进行分析。Neij等[3]通过对丹麦、德国、西班牙和瑞典四国风电制造和风电安装成本的分析,分别得到不同国家、不同制造商的设备生产、设备安装部分的技术进步率,平均值分别为93%和91%,相应地,风电设备生产、设备安装部分的技术学习率分别为7%和9%。他们还进一步区分了国内学习系统(national learning system)和国际学习系统(international learning systems),认为后者是当国际生产商和工人在国与国之间流动所产生的学习效应。Neij等[3]指出,风机的国际学习系统已经初步形成,国际间技术学习率将进一步趋于一致。我国于2010年取消了“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的规定,这意味着我国面对国际风电设备竞争更为开放,也更为激烈,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国风机设备制造和安装的发展进入了国际学习系统中。

综合风电设备生产的技术学习率和设备安装的技术学习率,设定未来我国风电资本部分的综合技术学习率为8%,由此,得到b=0.12。

即,为实现平衡累积装机容量,需要新增资本投资35400亿元。学习投资占新增资本投资额的比重为11.3%。

4.1.3 实现平衡累积装机容量所需时间、风电新增运营投资以及减少的排放量

(1)实现平衡累积装机容量所需时间。若我们以2000年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数据为基础,计算未来风电发展路径,即λ=0.515。

那么,由公式(11),将相关结果代入,得:=6.1

即如果按照过去6年的风电发展速度,未来只需要6年左右就可以实现风电成本下降到与煤电成本相同的水平。但也应该看到,我国风电的大规模发展仍然主要依赖进口关键技术,国际范围内的技术学习效应尚未形成;另外,上述拟合结果基于近10年来,我国风电投资受到国内国际政策的鼓励,其发展从长期来看,不可维持。因此,我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将低于上述拟合结果。

为了得出我国风电未来长期可能的发展路径,本文采用21世纪以来的水电增长路径作为未来风电发展的基本路径,原因主要有:①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水电得到了迅速发展,1990年小水电占水电总发电量的12.3%;1994年达到29%;到2003年这一数值达到40%,表明我国水电发展市场逐渐放开,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影响明显;②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针对我国碳减排的呼声也渐渐达到高峰,因此,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种,这一阶段的水电发展基本可以代表未来各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路径;③20世纪90年代,水电发展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曾在国际③国内产生过重大争论,这也部分影响了水电的发展,参考价值较小。由此得到其发展路径如公式(5)所示。取λ=0.11,即年均增长率达到11.6%,将风电初始累积装机容量和平衡累积装机容量结果代入,得:=28.6

即如果按照年均增长11.6%的速度,未来需要29年才可以实现风电成本下降到与煤电成本相同的水平。

(2)新增风电运营投资计算。风电实现累积平衡装机容量时,所需要新增加的运营投资额为:

由此得到,风电实现平衡累积装机容量的新增总投资额为:35400+1 3846=4 9246亿元,其中,风电新增资本投资占新增总投资的比例为71.9%,新增运营投资占新增总投资的比例为28.1%。

(3)未来二氧化碳的总减排量。未来29年总共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下:

4.1.4 风电相关计算结果的评价 上述计算过程所得到的理论结果在现实中很难实现,主要原因是风电技术自身的特点以及与风电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问题。由于风力发电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其发展的区位布局显得尤其重要;另外通常晚上风力资源相对白天风力资源丰富,调节电网的用电峰谷差也对风电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风电自身具备的这些特点,其发展通常不能超过一定的水平,否则将可能对电网造成震荡,不利于电力安全。就现有的电网技术而言,风电的容量占整个电网容量或局部电网容量的比例一般应在10%左右,突破这一限值,就可能会对电网产生较大的扰动[23]。

因此,假定到未来某一时点t,风电装机达到电网总装机容量的10%,以人均电力装机1kW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计算,风电装机应不超过15000万kW,经计算可得到t=16,即到2025年,在目前的电力技术条件下,风电装机将达到最大值,难以实现更大突破。

因此,在2025年之前,风电发展要更加重视长期整体布局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即使如此,能够增加的风电装机容量也非常有限,除非电力储存技术等出现重大突破。另一种发展思路,即充分准备—研究与开发、示范项目建设—其他低碳技术,如碳捕集技术,到2025年实现两种技术的对接。

4.2 碳捕集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本节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果发展碳捕集技术,为实现相同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新增资本投资和运营投资分别为多少?发展时间为多长?

本文以煤粉电厂(PC plant)的二氧化碳捕集为例,仅考虑PC电厂的锅炉 和蒸汽轮机部分(简称PC电厂部分)以及二氧化碳捕集部分的资本投资和运营投资,根据公式(7),得到总成本之和为:

为简单起见,假定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全部安装于新建PC电厂,且二氧化碳全捕集,即二氧化碳捕集量占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00%。那么:

为使得其结果与风电结果具有可比性,假设在基准年,我国安装碳捕集的煤电装机容量将同样达到2500万kW;碳捕集技术的发展也遵循与风电相同的路径;煤电厂年发电小时数为5000h;燃煤电站的煤耗指标也为340g/kWh;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为2.8。相关假设如下:

即,如果发展碳捕集技术,实现相同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仅需要22年,累积捕集装机容量将达到2 6610万kW。与风电发展相比,实现相同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所需时间较短,相应的平衡捕集装机容量较低。

由于目前尚没有关于碳捕集相关成本的数据,本文采用Rubin等[12]的研究数据,有,

各个部分新增投资如下:

PC电厂部分新增资本投资:2594.65亿美元

PC电厂部分新增运营投资:427.546亿美元

碳捕集部分新增资本投资:572亿美元

碳捕集部分新增运营投资:479.446亿美元

4.3 结果比较

将风电技术与碳捕集技术各部分投资量以及减排成本列在表2中。从表2中可以看出,风电技术的单位减排成本为613.39元/t,与相关结果[24]比较来看,明显较低,反映了技术学习效应带来的成本下降;碳捕集技术成本相比风电技术略低,但考虑到碳运输和碳封存的成本,碳捕集与碳封存系统的单位减排成本将达到115美元,与风电技术相比较高。

风电技术的新增投资都主要集中在资本部分,占全部新增投资的比重达到71.9%,其中学习投资占8.1%;新建PC电厂碳捕集技术的新增投资主要集中在燃料成本部分和资本部分,分别占全部新增投资的比重为44.3%和43.75%,其中新增资本投资中,学习投资比重相当小,反映其学习效应不明显。将原有资本投资以及新增资本投资分摊到各年份,得到资本成本,相对新增投资更高。

从来看,根据IPCC[25],碳封存能力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构成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发展的制约。而风电发展因自身特点的影响而受到约束。因此,从长期来看,发展燃煤电站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是实现我国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下,实现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需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研究与开发以及发展示范项目上,并通过与国外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积累经验,顺利实现到2025年与风电技术对接。

5 结论

本文首先对我国低碳能源技术的推广路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风电和碳捕集技术的学习曲线,分析未来两种技术的推广时间、相关投资以及相应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和减排成本等问题。

(1)我国低碳能源技术推广路径与国际已有研究揭示的路径不同,前者比后者增长更快,主要是由于我国快速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所拉动;

(2)以年均增长率11.6%的指数发展路径来拟合风电和碳捕集技术,理论上,我国风电将在未来29年降低到0.4元/kWh,期间可潜在地减排二氧化碳109.8亿t,单位减排成本为613.39元/t;为实现相同的减排量,新建PC电厂碳捕集技术则需要22年即可实现,单位减排成本为76.88美元/t,略低于风电技术成本,但考虑进碳运输和碳封存成本之后,单位减排成本将达到115美元,将比风电技术更高。

(3)从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比较来看,本文研究得到的风电成本与CCS成本相比都较低,反映了技术学习效应对技术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影响。

(4)在新增投资中,风电技术的新增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本部分,占全部新增投资的比重达到71.9%,其中学习投资占8.1%;新建PC电厂碳捕集技术的新增投资主要集中在燃料成本部分和资本部分,分别占全部新增投资的比重为44.3%和43.75%,其中新增资本投资中,学习投资比重相当小,反映其学习效应不明显。

(5)在我国目前条件下,从中短期来看,发展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相比碳捕集技术,技术更为成熟;但风电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较为严峻的容量限制,本文分析认为,到2025年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峰值,更多地发展风电可能会对电网产生扰动,不利于电网安全。

(6)从长期来看,发展燃煤电站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是实现我国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下,实现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需要将政策重点放在基础研究与发展示范项目上,并通过与国外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积累经验,顺利实现到2025年与风电技术对接。

注释:

①CCS技术的成本主要表现在碳捕集部分,根据IPCC special report on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集部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约为1/3.

②电热当量法计算,如果按发电煤耗法计算,则为3.8%.

篇3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

给排水施工在建筑工程中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给排水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以至于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实施进行预防和处理,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满足人们对给排水的要求。

一、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提高了,而给排水施工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最重要的一部分,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给排水施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涉及范围大,对技术要求高,因此对这项施工进行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此外,给排水施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用水状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见只有做好给排水施工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二、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常见问题

1、管道渗漏问题

在给排水施工中,管道渗漏问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会给建筑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管道渗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管道质量不合格,在对管道进行选择时,没有充分考虑其性能,使得管道存在相应的质量问题;二是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管道接口的密封不严实甚至直接疏漏管道接口的密封胶作业;三是意外因素,如在施工中,不小心对管道造成了损伤,导致管道开裂,进而引发渗漏。

2、管道堵塞问题

管道堵塞一般都是施工不当造成的,在对给排水管道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管道接口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防护,在地面找平、垃圾清扫时,部分杂物会进入管道内部,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聚集到管道弯头处和三通处,从而导致管道堵塞。对于管道堵塞问题,一般需要对其进行截断和更换,不仅非常麻烦,而且会导致成本的增加。污水管道的堵塞也可能是设计因素造成的,如果管径过小,一些细小杂物随污水进入管道后,会导致排水不畅,进而形成堵塞。

3、 施工人员问题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中,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施工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对于专业技能的把握也不够熟练,缺乏对工程图纸的细致分析,更没有对管道经过的地形进行测量,为后续施工埋下了巨大的质量隐患。不仅如此,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没有重视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随意性较大,很容易导致给排水管道安装尺寸不精细,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三、建筑给排水技术要点

1、给水管道安装要点

(1) 近年来,给水管的材质有了很多技术上的新突破,即研发出来多种管道材料,并已经进过检验,投入市场,已经被很多工程采用了。新型的管材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材质的管道,具有密度高,质量轻,耐压力强等等特点,克服了旧的材质的使用上的缺陷,必将取代传统的管材。

(2) 热融和螺纹连接是针对于新型的管材的研发和使用所采用的对管道进行连接的新方法。其中,热融是指将管道材料的需要连接的首尾两端进行加热,使其达到液态,融合为一体后,再进行凝固。这是一种最为严密的连接方式,也是一种最为危险的连接方式,因为管道材料具有易燃性,所以,这种高温加热的方式,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螺纹连接就不同了,它是传统的连接方法在新材料上的应用,就是将材料的首尾两端设置成两个可以拧扣的机关,将二者进行物理连接,但是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没有热融法严密。

(3)UPVC 管材用排水胶粘接。粘接剂使用前需摇匀。管道和承插口必须清理干净,承插间隙越小越好。用砂纸或锯条把承插口打毛,承口内较薄的均匀刷一遍胶,插口部位外刷两次胶,待胶干40 ~ 60 秒后插入到位,同时应注意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胶干时间。粘接时严禁沾水。

2、排水管道安装

(1)排水塑料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须≯ 4m。

(2)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进行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3)因为生活污水与供水管道不一样,供水有水压存在,而生活污水是自然的排出,所以在管道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坡度问题,使之能更顺畅的排出污水。

(4)为了检修的需要,在立管上应每隔1 层设置1 个检查口,但最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为1 m,允许偏差±20 mm,检查口的朝向应便于检修,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安装检查门。

(5)许多施工队伍安装时为了偷工减料把排水通气管与排风通道或烟道连接在一起,这从根本上违反了安装的相关要求,为施工的质量留下了隐患。

3、管道接口和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装施工要点

(1)管道采用粘接口,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不得小于原来的规定。

(2)熔接连接管道的结合应有均匀的熔接圈,不得出现局部熔瘤或熔接凹凸不匀现象。

(3)采用橡胶圈接口的管道,允许沿曲线敷设,每个接口为最大偏转不得超过2°。

(4)法兰连接时衬垫不得凸入管内,以其外边缘接近螺栓孔为宜,不得安放双垫或偏垫。

(5)连接法兰的螺栓直径的长度应符合标准,拧紧后突出螺母的长度不应小于螺杆直径的1/2。

(6)螺纹连接管道安装后的管螺纹根部应有2~3 扣的外露螺纹,多余的麻丝应清理干净并做防腐处理。

(7)卡箍(套)式连接立管口端应平整,无缝隙沟槽应均匀,卡紧螺栓后管道应平直,卡箍(套)安装方向应一致。

4、管道支吊托架施工要点

(1)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2)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固可靠。

(3)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5 mm的间隙。

(4)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

(5)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6)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的安全,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规定。

(7)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塑料管及复合管垂直或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应符合规定。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问加衬非金属或套管。

5、给水管道试压

给水管道试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管道在安装过程中是否有漏水现象及其他质量不合格的地方,在试压前要对管道进行全面的检测,检测安全后在试压前要制订相关的应急预案后,方可进行灌水试压,在试压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试压完合合格后才可以进行吹洗工作。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做好给排水工作能够保障多样化的建筑形式,增强人们对建筑结构以及使用建筑的美观舒适度,甚至还可以弥补改进设计施工中的不足之处。虽然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给排水技术较为先进,但为了保障排水系统施工的有序、高效进行,仍然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因此,在正常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建筑工程的给排水技术,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和设备,保障安装施工技术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阿依古丽・司马依. 淡谈给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性[J]. 商. 2013(11)

[2] 于文波. “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学习领域开发[J]. 价值工程. 2014(17)

篇4

关键词: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与措施;研究

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日益提高,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愈来愈多的要求,特别是给水排水施工中,在某种程度上给建筑工程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由于给排水系统依然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倘若想要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进一步得到保障,那么相关人员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以解决,这也成为当前相关人员值得深思的话题。

1建筑给水排水施工技术的关键点

相关人员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给排水工程的施工属于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主要是预留及其预埋工作,没有较大的任务量,所以在某种程度没有引起有关单位的注意。但在具体施工中,经常没有专业人员提出指导性建议,致使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往往会出现孔洞不多、位置不精准等问题。而这些都会对施工进度带来制约性。对于给排水工程来说,不管哪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会致使其他分项工程受到干扰。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充分的考虑有关因素,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2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2.1.1图纸会审。一定要依据有关要求对图纸内容进行设计。当相关单位在对给排水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在某种程度受到管道所带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和有关部门之间保持密切的沟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图纸上面还需要标记详细的坐标,尺寸等,为后期施工提供重要的保障。2.1.2编制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在整个给排水施工过程中,都需要严格依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来开展工作,所以,必须对工程的建设面积、结构形式以及技术难度、现场施工条件等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科学、高效性,促进该排水工程的顺利竣工。2.1.3做好给排水设备、材料进场和检验工作。原材料的质量几乎决定了工程整体的质量,所以必须严格把关材料质量。进行建筑工程给排水的施工时,涉及到的材料类别很多,总量也比较大,因此一定要安排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来负责材料的采购工作。在采购时,必须考虑实际施工的需求;在材料入场时,也要经过严格的入场检测,通常都会使用抽样检测的方式,这样才能很好的保证材料的质量满足要求。材料入场时还要检查相关文件是否健全,主要包括出厂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验收文件等,只有通过上述检查后,才能允许材料入场。在材料入场后,必须按照材料的出厂顺序、材料性能等进行合理的存放,以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2.1.4强化施工人员素质。现阶段施工企业的人员组成情况十分复杂,所以应选择综合能力强、资质较好的施工企业,并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均是持证上岗,在施工时做好科学制定施工计划,要科学的控制实际施工进度,并保证每一工序的高质量,企业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不仅如此,正式施工前还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工作,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工作观念,规范操作,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

2.2关键部位施工

2.2.1预留洞施工。开展预留洞工作前,必须用给水管开展水压以及通水试验,若通过试验才能开展后续的施工工作。进行预留洞的施工时,施工单位要暂时性的堵上各个预留管,这样能使土建堵孔洞及回填土工作更加顺利。还要在水管安装工作前做好防腐工作。管道敷设以结束,就要立即开展通水试验,以此来检查管道的接口区域和管身是否存在渗漏问题。2.2.2给水管道施工。由于给水管道一般都是为生活用水提供的。因此,与人们的生活存在息息相关的联系。当前,给排水工程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给水管道材料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给水铸铁管;第二种是镀锌钢管;第三种是PPR管。当使用这类材料进行施工时,一定要确保材质、接口等参数都要满足设计需要。在连接管道时可以采取螺纹连接的手段,但是该方法有着较大的施工难度,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手段,相关人员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来定。2.2.3排水管道施工。首先,要用胶黏剂将排水管道的接口位置粘结起来,但要保证粘结部位的清洁性。将胶黏剂涂抹在接口的连接面上后,要在第5~10s内将另一根管道也与之连接起来,并且要对管道连接处进行60s以上的定位;其次,进行排水管道施工时,一定要保证管道坡度的均匀性,防止产生倒坡的问题。再次,要保证管道坐标和标高的允许偏差、垂直度误差和纵横向的弯曲误差在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最后,科学的确定管口的朝向,要满足维修、检查便捷的原则,还要按照规定安装好污水管的起点。

2.3施工后期质量控制

当给排水工程完成施工以后,就需要对给排水系统的表面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做好适当的试验,当全部合格以后,才能够投入使用。

3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处理措施

3.1给水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第一,当安装管道的前期阶段时,必须要做到严格的控制,主要包含支架、地沟等多个内容,当检查完成以后掌握具体的情况并和安装的有关要求进行对比;第二,仔细检查设备的功能,尤其是设备的腐蚀、损害等问题引起重视,并对设备是否具有灵活性做好详细的检查;第三,相关人员在对管道进行连接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强力开展管理祖业,而且在对孔隙偏差进行处理时不能采取加热操作。

3.2排水管道安装施工质量控制

第一,相关人员在对排水管道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设计要求进行,倘若要求不明确,那么排水管之间所产生的伸缩距离不应大于4米;第二,相关人员需要对主干管及其有关水管做好详细的试验,一定要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假如有一项不符合那么就是不合格;第三,不能将通气管和相关的风道进行连接。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排水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的工程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并且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日益完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大幅度提高,这样就会排水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愈来愈多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不断探索施工技术的要点,推动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博逍.建筑给水排水节能措施探讨[J].建筑知识,2016(10).

[2]杨欣.市政建筑给水排水节能途径探讨[J].建筑设计管理,2016(9).

[3]茹耀华.探讨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常用管道连接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J].智能城市,2016(10).

篇5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节能;二0 前言

当前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就迫使在建筑施工时设计较为行之有效的给排水系统,这一方面能环节水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减少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水污染,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中持续改进的目标,也要求建筑设计者与自然和谐统一,尽量在设计过程中合理的达到节约能源的要求,这也是衡量一位优秀的给排水设计师的重要标准。

1 合理利用城市水系统网络

城市给水的供水管网系统因其压力的不同普遍都能供应五层以下的建筑物。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匮乏,城市中逐渐出现了小高层、高层等人员密集的建筑群体,这就对水资源的供应提出了新的要求,超过五层的建筑就必须采取二次打压的形式进行供水,而这种供水方式技能减少二次加压的能量消耗,还能够避免低楼层因层管水网的压力带来用水不便的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采用储水池和加压泵等高位水箱来进行二次加压供水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二次加压供水一直都应解决的就是二次污染问题,而且这种能源的消耗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在新型建筑物内其变频供水已经成为环保性能更好,供水设备的优先选择的给排水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给排水构建模式。其主要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能够有效的降低给排水供应成本,能够利用二次加压的方式将储水池和水箱加满,降低了二次建造的成本。然后,对环境的污染更小。对于二次加压供水的技术要求是将水运送到水池或水箱上,在储水池和水箱的存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较多的微生物和细菌的声场,导致水源的污染。在没有进行供水设备供水时,水则不需要进行储存,减少了污染,也能够体现出节能的效果。最后,常规的二次供水方式虽然在储水池和水箱内都是混凝土结构,其抗防渗漏的功能一般,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冒滴的现象,虽然其总量不是很大,但是通过日积月累,其消耗也是非常惊人的。

3 采用清洁的环保节能技术

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北温带的地理位置,日照时间比较充足,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那么在建筑给排水技术中可以以呆样能作为很好的能源来进行供水,很多供水设备科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发电,这为建筑中的给排水提供了一份自然能源,其技术也得到了根本性的革新,也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目前,我国太阳能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通过太阳能取得的生活热水,减少了大量传统能源的消耗,太阳能也因其聚热性好,保温性能好、操作简单,架设简单的优势得以被广泛应用,且与其建筑设计来说也非常便捷。

4 采用合理的管材和配水器具进行建筑给排水节能

建筑给排水的过程中可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节能,例如采用优质的管材和阀门。在建筑设计时如采用钢管进行排水运输,时间长了容易生锈,必然会影响到水质,即使不用,在空气中暴露过长时间也会有氧化现象出现,导致生锈,管内如尚留存水汽,那么就会与铁锈混合,从水管内流出,污染干净的水质,做二次处理净化则更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另外,在管材与管材的接口处,也容易出现生锈的现象,天长日久,就睡腐蚀管口,出现接口处的渗水现象,。如果采用新型的铝制复合管、PC管、铜管等,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解决露水、渗水的问题,配合水处理器和卫生器具就会将给排水系统的资源浪费降到最低。卫生器具是建筑给排水中做水处理的最中断,也是水最终投入使用的最终端,因此,做好建筑给排水卫生器具的设计更显得尤为重要。通常卫生器具应是对应其节水性能中起到整个排水效果的最直观部位。据相关资料表明,其建筑物中的,普通住宅在水容量6L左右的水箱使用中可比9L左右的水箱使用节约水资源12%,而在办公楼中这种节能比例可达到三分之一;这对于厨房、淋雨等水器具使用较多的节水配件来说性能体现的更加明显,如果通过水龙头和节水闭合开关,这种配件上的使用功效则更加明显,其节能效果与高大的建筑物相比会起到越高越明显的效果;就算在公共卫生建筑物内,传统的定时冲水系统对水的消耗也极大,而目前值得推广且较先进的就当属光电控制或红外线作用的器具。

5 结束语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我们意识到环境污染会直接导致经济的健康发展,而节能减排则更需要我们的高度注意,作为一名出色的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人员,应不断与时俱进吸取新的科学知识,并将其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不断创新,将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大胆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跟上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断的整合资源,优化建筑给排水系统,减少资源浪费,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榕钊.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

篇6

1.消防供水技术。高层建筑消防供水主要考虑用水量,应根据高层建筑具体情况计算设计。按2005版《高规》要求,火灾延续时间一般计为3小时,一类建筑,消防用水量室外为30L/s,室内为40L/s。为满足要求,为减少死角消防水池需设置导流墙和循环水泵。为便于管理和节省投资,可在高层建筑群建设公用消防水池,在建筑群中心设置加压泵。高层建筑应每隔一个避难层布置中转输水箱,每两个避难层布置变频泵加压供水,对水压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酒店等最好设置屋顶水箱重力供水箱。串联供水时必须消防车的供水范围。在消火栓系统超过消防车供水范围时设置水泵接合器。为利于排水,给水泄压阀可设在消防水泵房内。寒冷地区消火栓给水上部水平环管可选择布置在顶层。

2.消防排水技术。按规范粗略计算排水量为用水量的80~90%。排水管布置遇到与其他类型的管道交叉时,要做到有压管避让无压管,排水管下穿给水管,紧贴风管下,从电气管下部绕行。一般的高层建筑消防水泵设置在地下室,必须有效排除地下室积水,可用污废水泵提升,也可在水泵房设明沟、地漏或集水池、集水坑。消防电梯井基坑附近最好设置低于基坑的排水集水池,设计时要考虑集水池与基坑之间的预埋排水管。消防电梯排水泵必须配备备用泵,电源采用消防电源,电梯门口设置挡水设施。

3.消火栓布置技术。消火栓的数量规范虽做了规定,在设计时更多的要考虑实际需求。室内消火栓由室外水管网供水时,室外消火栓数量必须考虑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做到一对一对接。当室内有消防水池时室外消火栓按室外消防用水量确定。室内消火栓可采用二次加压,配合高压或者临时高压给水系统,超压后用减压稳压消防栓。消防电梯的前室应设消火栓,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可计入室内消火栓布置数量。消火栓的布置位置应基于充实消火栓水柱长度的计算结果,为考虑走道、门窗的影响,消火栓保护的区域应采用水管长和水柱的水平投影。消火栓栓口静水压力大于0.8MPa时应考虑分区给水,大于0.5MPa时应设置减压装置。

4.自动灭火技术。自动灭火装置主要由探测器、灭火器、温控报警器和通讯模块组成,探测器、温控器等与设备质量有关,设计时主要关注与自动灭火喷淋相关的部分。直立型喷头的设计必须将有无吊顶场所分开设计,考虑施工的实际需求,避免喷头与梁的距离不符规范要求。水力铃不能设置在值班室和公用通道外墙,以免因报警声太小而被忽略。与报警阀相接管道总长应≤20m,最不利点喷头处设直径25mm试水阀。高层建筑地下车库自动灭火设计流量按最不利情况下喷头作用范围内的总流量算。

5.消防设备维护。消防设备的维护应根据规范和实际情况制定保养维护计划,明确主要维护内容,除常规维护外,还要注意以下内容。每月对消防控制主机进行正常供电、断电、备用直流电源供电检查。火灾探测器运营两年后应每隔三年清洗一次,每季度应进行抽检。给水水池应定期检查是否被他用,定期对给水能力、补水措施进行测试。消防管路定期进行末端放水时放水量不得低于20%。消火栓常常有损坏、遗失的情况发生,发现后要及时补齐。重点部位消火栓的出水检查必须达到100%,非重点部位应达到10%~20%。自动灭火系统除了要进行常规质量检查外,喷头还必须有每种数量不低于10个,比例不低于总数1%的备用品。

二、工程实例

某高层建筑为有地下室的商住楼,主要消防设计内容如下。楼顶配置存水量18立方米的且有抽水增压泵的水箱,并设置了中间水箱并联转输供水,室外地上布置了四组地上式消防水泵接合器。每层布置了消火栓箱,其下布置储压式灭火器2具。在泵房集中设置喷淋加压泵,并设置了喷淋稳压泵和稳压罐。设置了12套湿式报警阀,并将其布置在楼层的管道井内,每套喷头控制数在800内。喷头动作温度公共场合设为68℃,厨房设为93℃。喷头与墙柱最大间距1.7m,采用正方形布置。水泵房布设了集水坑,电梯口设置了挡水设施。制定了定期保养维护制度。经过测试和消防演习表明,效果良好。

三、结语

篇7

1.无吊环栅拦板栅拦板是浅海水域公路防护系统、港口航道防波堤常用构件之一,一般采用预制、安装工艺。然而,其吊环发挥功能与成本投入不协调,并且锈迹污染混凝土,完全可以用具有重复使用性能的“U型卡吊钩”替代原一次性吊环,只要将栅拦板设计稍作变更即可。目前该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可达到节省钢筋1吨/公里以上的好效果。2.拌和站粉尘处置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粉尘回收利用,收集过程中极易形成粉尘污染,对棉田、稻田、盐田及沿海露天养殖区赔偿和交涉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工程机械人员革新粉尘收集系统,将传统的粉尘“干排放”变为“湿排放”,净化了环境,避免了“污染赔偿”纠纷的发生。3.架桥机桥上180°转体廊沧高速二合同子牙新河特大桥,原主梁安装计划由桥中央开始安装至北端,拆卸运至桥中央重新组装,再由桥中央开始安装至南端。由于架桥机拆卸、运输、组装大致需要12天,工期无法满足业主要求,且需耗费资金20余万元。鉴于上述情况,研究人员仅用了4万余元就研究成功“架桥机桥上180°转体装置”,避免了架桥机重新拆装的情况,该工序缩短工期11天,节省资金15.6万元。4.研制“大悬臂空心板梁模板安拆专用车”埕口特大桥原《施工组织设计》配合吊车完成边梁预制模板安拆,费用较高。为降低成本,将边梁钢模板化整为零,同时耗资不足千元研制成功“大悬臂空心板梁模板安拆专用车”,配合边梁预制效果很好。该方案不仅节省了吊车租赁费2万余元,而且操作灵便、安全,不需要任何燃料。5.盖梁及其垫石混凝土同期浇注装置为确保盖梁及其垫石混凝土同期浇注,增强其整体性,节省原工艺两期混凝土之间的养生时间,研究人员应用了“盖梁及其垫石混凝土同期浇注”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技术创新是拓宽节能减排空间的主要途径。譬如“将旧路面再生,稳定为路面基层”;按“GTM法”进行沥青路面组成设计,降低沥青用量;“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加粒料土”预防路面基层裂缝;用“高路缘石移置器”,低成本高精度安装路缘石等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好方法。

二、设备改造

为降低成本,项目组搜集数据、调查分析后,认定是设备原因。该设备水泥供给系统不合理,致使水泥含量波动较大。为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决定投资3万元对该设备进行改进,使水泥用量精度控制在±0.2%范围内,在保沧公路(长12.7公里,宽23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投入使用,节省水泥500吨,降低工程成本13万元。

三、应用新材料

沧州属沿海地区,金属波纹管锈蚀现象严重而且普遍,给桥梁造成的危害极大。技术人员通过创新设计理念,成功应用“塑料波纹管”,为确保桥梁工程质量提供了保障。泊头市运河桥应用“塑料波纹管”,不仅避免了锈蚀,而且解决了“超长钢绞线”穿束难的问题。另外,用“筒状塑料薄膜箍套法养护高接柱混凝土”,既节约用水,又减少了施工现场泥泞不堪的状况,有利于文明施工。

四、研究新工艺

1.路面基层“后培肩工法”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传统工艺是“先培肩法”(即先培土肩后摊铺水泥稳定碎石),若改用“后培肩法”(即先摊铺水泥稳定碎石后培土肩)配合“塑料薄膜侧包法”,即在水泥稳定碎石摊铺完毕、碾压之前,迅速用塑料薄膜将其结构层两侧覆盖,而后培土肩并压实,使其结构层混合料处于包裹状态,有效隔离混合料与培肩土,防治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水分丢失和培肩土对混合料的污染,可减少水泥稳定碎石拌和、摊铺等工作量,缩短工期。以路面基层宽12米、厚20厘米为例,采用“后培肩法”比“先培肩法”降低成本47480元/公里。2.潮汐条件下护坡施工黄骅中疏港公路扬水站桥2008年11月19日完成浆砌片石锥形护坡,2009年4月13日,扬水站桥所在水域遭受了风暴潮,桥台处路基冲毁,桥梁陷入孤岛境地,四周一片,平时水深4.5米,低潮水深1米,流速1~5米/秒,持续16小时以上。护坡如何施工,并保证产品安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用新的工艺。其原理是:借低潮水位突击桥台路基填土;在已完工路基边坡上修筑临时护坡——反滤层(整坡铺土工布铺碎石)+抛石(抛棱体块石抛堤芯石抛二片石铺碎石);浇筑模袋混凝土护坡坡面(整坡缝制土工模袋配制、泵送混凝土向模袋内灌注混凝土)。新工艺有两道安全防线:一是“临时护坡”可保护填土路基免遭冲刷侵蚀;二是“土工模袋”可保护混凝土坡面免遭潮汐水流荡涤。该桥台护坡自建成至今,经受住了潮汐检验。2010年春渤海湾浮冰覆盖海面,桥下拥冰堆积,在潮汐作用下往返撞击,该桥护坡安然无恙。

五、机械设备科学组合

篇8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

1、 建筑给排水节水分析

(1)大力推广节水设备。生活用水量是巨大的,节水器具的推广和使用显得极其重要,节水用具的推广使用,对人们来说是经济和环境的双重获益。在对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水器具进行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其价格及节水性能等多方面因素。例如用瓷芯节水龙头或充气水龙头代替普通的水龙头。在水压相同的条件下,节水龙头的节水量最大可达50%,大都分在20%~30%之间。在静压越高、普通水龙头出水量越大的地方,节水龙头节水量就越大。另外,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和光电控制式水龙头的小便器、大便器水箱等措施也是应当积极采用的。延时自闭式的水龙头在出水一定时间后可以自动关闭,有效避免了长时间流水现象。出水时间可根据实际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但也存在着不足,在出水时间固定后,很难满足不同使用对象的不同要求,所以延时自闭式水龙头相对适用于使用性质较单一的场所,像车站、洗手间等地方。相比之下,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就不存在上述问题,而且不需要人工触摸操作,可用于多种场所,但价格相对较高。像这样在对不同性能、价格的节水器具进行选择时,就需要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生产节水型卫生器具及配水器材的推广是建筑节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2)控制好用水点的超压出流。我国虽然已经有对此方面的相关规定,例如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确实对入户支管的最大压力及给水配件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但其并未从防止超压出流的角度考虑,只是从防止因给水配件受压过高导致损坏的角度进行的规范,因此,对压力的要求过于宽松,在对限制超压出流方面没有起到基本的作用。就此而言,我们必须根据建筑给水系统的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对给水系统的压力做出合理的限定。

(3)完善集中热水循环系统。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集中热水供应循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热水循环系统的质量十分重要。在上文中提到的《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中规定,集中热水循环供应系统应设热水回水管道,并设置了相关的要求。然而,浪费现象却仍然存在于大部分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主要是因为在热水装置开启后,无法及时地获得满足使用者使用温度的水,而不得不放掉部分冷水后才正常使用。放掉的这部分冷水,就无法产生实际的利用效果,造成了浪费。像这样的浪费现象是由设计和建设、施工及操作管理等多方造成的。因此,建筑的热水循环系统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循环方式,尽量减少技术上的浪费。此外,循环系统对支管方式和立管方式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建筑性质、建筑标准、地区经济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节水效果及工程成本的节约。

(4)有效回用建筑中水。中水主要来源于建筑生活排水。生活排水又分为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两方面,中水是指排出的各种生活废水经过相应处理,达到规定的标准,可以在生活、环境、市政等各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我国的建筑排水量中,生活废水占据很大比重,其中,住宅为69%,饭店、宾馆为87%,办公楼40%。假如将所有废水收集处理为中水,用于城市或建筑使用水,例如道路清扫、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将为城市节约相当可观的自来水用量。中水的回收再利用对于建筑给排水节水来讲,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5)收集利用雨水。目前雨水的利用主要就是将雨水收集,进行一定的设施和药剂净化处理,使其达到相应的标准。处理后的雨水可以像中水一样,用于厕所冲洗、景观用水、城市绿化、消防等方面。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建筑物收集雨水的过程一般为:经过输管将屋顶雨水引入地下沉淀池,沉积的雨水再流入蓄水池,然后由水泵将其送入杂用水蓄水池,最后经过药剂处理送入中水系统。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展开了对雨水处理的研究,以此减轻污水处理负担节约水资源。

(6)合理利用真空节水技术。将真空技术用于排水冲洗上,用空气代替部分水,用真空负压而形成的高速汽水混合物迅速清洗洁具,既保证了卫生洁具的清洗效果,又能达到我们节约用水的目的。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很多,从经济方面来考虑,可能不适于小型家用,但在大型教育、办公楼中使用,其节水率可达70%,经济、环境效益均十分可观。

2、建筑给排水节能

(1)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网的可用水头H0。高层建筑中,城市给水管网的水压往往难以满足其所需的供水要求。然而,部分工程设计直接将管网进水引入建筑蓄水池中,白白损失了H0。更有甚者,由于蓄水池在地下,将水直接引入蓄水池,把H0全部转化为了负压,这样全部由蓄水池及水泵加压供水,明显造成了浪费,十分的不经济合理。

(2)分开设置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在高层建筑的给水设计中,应当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分开设置。按相关规定,生活给水系统依静水压强在3000KPa-4000KPa分区为宜,而消防给水系统标准则不同,其静水压强要求要高于生活给水系统。根据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不同要求,分开设置生活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不仅有利于使用,具有安全保障,更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3)合理地选用变频水泵。供水系统中最不利情况计算会引起水量、电能等浪费现象,变频水泵的利用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能源日益短缺的现代化社会,变频水泵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在热水供应循环系统中,伴随着水泵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各式检测仪表和新型感温材料的相继出现与利用,循环水泵的自动运行可以采用变流量变扬程的自动控制系统。假如在配水龙头处安装水流指示器,将信号传递到循环水泵的自动控制系统,依据热水配水情况的不同命令水泵随机改变其运行参数,以节省电耗。采用变频调试装置后,相比于一般供水设备可以节电10%-40%。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施工技术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地方在施工中技术不规范,操作不到位的情况屡屡发生,给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运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施工技术非常关键。

1

建筑给排水施工的流程

1.1审阅图纸

图纸是施工和监管单位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和把握的重要的依据,为了让承包施工的单位对于这份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对工程的质量、特点、设计的意义等等都有所了解,并发现和减少图纸上出现的误差,施工前一定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交底和会审。

在会审时,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为防止在施工中各施工方的管线出现互相交叉的现象,要和其他的专业积极进行交流,如发现问题,要马上反馈给设计部门,及时进行修改。

给排水施工的工作人员在审阅图纸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图纸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以及本地区的标准和法规。2.图纸的设计能否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3.这份设计图是否是符合本项工程设计,能否达到建设部门提出的要求。4.设计图上设计的坐标、尺寸、管线的交叉是否是对的,有没有达到洁具的安装尺寸与位置标准。5.能否在市场买到设计图纸上提到的材料规格和设备6.在图纸上是否正确设计了给水泵房和消防的设施的位置与管线的方向,是否有对于相关的消防部门进行告知和审批。

1.2预留预埋

预留预埋是给排水施工的关键。由于在工程施工中土建与给排水专业缺乏必要的配合,设计上不完善,大量的预留预埋洞口位置不准确,造成许多单位在后期施工中出现打凿洞口等一系列质量缺欠,这样既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受到影响,也降低了建筑结构的承载力。所以预留孔洞必须与土建施工同步进行,在土建装好分层模板绑扎扎钢筋时,要按设计图纸将预留孔、洞、槽等管道及设备的位置标高尺寸标注在楼板、梁、墙上,并在附近的钢筋上将预制好的模盒、预埋件固定好。不同层同一位置的留孔应吊线保证基本垂直。许多钢套管要求预埋,也同样要调好水平或垂直并固定。为避免移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要安排专人配合校对及看管模盒或管件。

在预留预埋完工后,还要及时的根据图纸对统计表的个数与所在位置进行对照检查。确定位置没有出错后,为避免在套管周围产生空洞发生渗漏或偏移的现象,相关人员需要加强预留套管和预留孔周围的振捣。

1.3给排水管道的安装

1.3.1给排水立管的敷设

立管如果安装在厨房、卫生间的墙角处,应注意要不影响厨房、卫生间各卫生设备功能的使用。如装在建筑物外墙阴角处,为防止管道爆裂,要尽量避免让管道全天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在中高档的商品房建筑方案设计时,应考虑卫生间管道井的设置,这样既可以提高卫生间的使用质量,又可解决硬聚氯乙烯排水管水流噪声大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排水立管无法穿越楼层伸出屋面的情况,此时只能加大排水管径以增加排水能力。

1.3.2给水支管敷设

小管径的塑料给水管,呈弯曲状态,故住宅给水支管可采用暗设方式。给水支管暗设的方式有:1.暗设在砖墙里。施工时在砖墙面开管槽,管槽宽度为管子外径de+20mm,深度为管子外径de,管道直接嵌入管槽,并用管卡将子固定在管槽内。2.小管径给水支管de≤20mm,可暗设在楼(地)面找平层里。施工时在楼(地)板面上开管槽,槽宽为de+10mm,深为1/2de,管道半嵌入管槽里,并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管槽内。3.墙体内埋水管,要做到合理布局;槽内抹灰圆滑,然后在凹槽内刷防水涂料,提倡水管凹槽做防水;管道施工完毕,应由土建统一抹灰,并在墙体上统一用红油漆或水泥浆把管道走向在墙体上标记清晰。

1.3.3排水支管敷设

为避免排水横管渗透时污水进入邻户住宅,室内排水横支管要敷设在本层套内,管道维修时也不会影响到邻户的正常生活。

1.3.4PP—R管和UPVC管的安装

由于PPR管和UPVC管都具有耐腐、身轻、耐压、对水流的阻力小、安全卫生、寿命长、方便的特点,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管道安装中,这两种管材得到广泛的应用。PPR管材一般用于给水管道的安装中,UPVC管材一般运于排水管道的安装中。

对于PP—R管的安装来说,连接前要清除管道上附着的灰尘后,在按照严格的施工流程来进行安装,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在对管道进行热熔是一定不能旋转,以免加热过度,而且在管道连通后还要采取一定措施对其进行冷却。对于UPVC管的安装来说,安装时一定要使用排水胶粘结。在涂完胶以后还要注意的就是胶干时间,具体的时间应依据当地气候和温度的变化来进行调节,还要注意不能沾水。如果是在环境温差较大的地方安装,必须使用管道伸缩节。

1.4给水试压

在所有管道安装完成后,要对所有部位进行全面的检测,主要包括检测已安装的管道和阀门等设备是否符合设计和技术要求规定,检测的具体方法是用临时的短管来替代安装的管道,把所有的开口处封闭,从管道最低处开始灌水,在最高处进行放气。如果出现异样,要及时停止检测,并立即排水。如果有问题应立即拆除予以更换或是维修。在试压完成后,还应对所有管道要进行吹洗。

2 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

2.1在安装管道前,要检测管道地沟,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的标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间距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2.2法兰焊缝及其他连接件的设置不得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以便于复检。

2.3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及完工后,应及时填写各种施工技术资料表格并经签证记录,要将这些施工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2.4生活污水塑料管道的坡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5必须按设计要求及位置给排水塑料管装设伸缩节,如设计无要求时,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

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艺技术的提高,使得人们不断要求大系统,参数较高的给排水工程,因此人们对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人们生活命脉之一的房屋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依据维修都提出来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能够促使管网达到优质的,高效的,低能耗的目的,因此不仅有给排水管道施工设计优异的方案,而且还要对排水系统的安装以及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二、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总体施工阶段

2.1、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施工准备

为了能够确保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的过程较为顺利,因此一般在施工前,都必须对施工场地进行考察研究,从而来编制施工的计划,会审施工的图纸,划分施工的任务,以及对施工组织进行设计。

2.2、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施工过程

为了能够保证排水系统的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时,就必须:a.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规格, 类型进行检测。b.对施工秩序进行管理。c.对施工质量进行保障。

2.3、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施工工程的验收

a.当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完成后,此时需要对排水系统的管网强度,和管网的气密度进行严格的检查。b.对焊接的地方进行严格的检查。

三、房屋室内管线的布置原则

在一般情况下,通风管路,热水管路和保温管路一般都将其排在上面,而液体管路,冷水管路,不保温管路一般都将其排在下面。如果热水管路排列在右边,则将冷水管排列在左边。除此之外,主干管路在前,分支管路在后;大口径管路在前,小口径管路在后;没有压力的管路在前,有压力的管路在后。

四、房屋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设计

4.1、预留孔洞、预埋件

预留孔洞应当与土建主体工程同步施工进行,预留、预埋人员应熟悉图纸,熟悉所有预留孔洞、预埋套管的位置、规格,以确保准确无误的预留预埋。按照图纸要求,在混凝土楼板和墙上标好预留孔洞的位置,准确测定预留孔洞的标高和尺寸,并将模盒预埋并固定在附近的钢筋上,采用吊线的方法调整预留孔洞的位置,使上下层的预留空洞垂直。同时也按照上述方法和操作步骤做好钢管的预埋,最后要对预留孔洞和预埋件进行复核,如有偏移应及时调整,并重新定位。

4.2、给水管道的安装

1)管道安装之前首先要测量支架的高度和坡度,与标准作比对,看其是否符合管道安装要求;支架的间距不能太大或太小,也要符合安装要求。2)在管道的外层加装套管进行保护,尤其是对于穿过基础、楼板、墙壁、屋面的管道,但管道接口处不能包覆套管;对穿过屋面的管道要做好防水保护;管道和套管之间用不易燃烧的材料进行填塞。3)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将施工技术和资料进行整理并做成表格,方便记录和查看。施工完成以后,应及时填写各种资料并备案;埋地铺设的管道在施工前应办理隐蔽工程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并在验收合格后整理存档。4) 管道连接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管道对口,采用有效措施消除管道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但不能用加热管子的方法。5)焊接管子时,对于直管段,两管之间的缝距应不小于l0cm;对于弯管段,焊缝距离弯头的起弯点不应小于10cm,两种情况下的焊缝均不小于管外径。6)管道在安装的过程中,若有中断的情况发生,要封闭管口,防止有杂物落入管中。7)设置法兰焊缝及其他连接件时,应注意不要紧贴墙壁、楼板或管架,以便于复检。

4.3、排水管道的安装

1)按照设计要求,在合理位置给排水塑料管装设伸缩节,每隔4m 安装一个伸缩节。2)排水管道进行通球试验时,按照有关要求,排水管道管径的2/3即为通球球径的最小值,通球率不能低于100%。3)排水管在最低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检查口,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检查口高度设置为距离地面1m,允许不超过20mm的偏差;检查口的朝向要合理,使其有利于检查和维修,在暗敷立管上的检查口应安装检查门。4)排水通气管的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通气管不能与风道或烟道连接。5)塑料材质的生活污水管道的坡度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在一般情况下,排水横管一般设置在建筑的外墙上,比如说,卫生间的座便器一般采用后出水的方式,地漏一般采用侧墙的方式。对于这种敷设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将排水管与室内进行隔离,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室内较为干净。不过这种敷设方式对卫生间的位置,以及内部的洁具,从建筑专业角度来看,要求是比较的高。当将排水横管敷设在卫生间的内侧地板上面,并将卫生器具的三通口来接住排水管,这样的话,将有利于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敷设需求来决定卫生间的大小。除此之外,排水管也可以进行掩蔽,不过这种情况下,排水管必须要高出地面20cm。

4.4、支、吊架安装

1)按设计要求调整好弹簧支架和弹簧吊架的高度,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记录。2)固定好支、吊架,若有移动及时调整,牢固安装导向支架,滑动支架的滑动面应平整。3)支、吊架与管道焊接时,应仔细检查焊缝,保证焊接质量。4)安装完毕后,为保证安装质量,需对支、吊架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核对,若有不符合要求的,进行调整。

4.5、水压试验

1)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水压试验。在试压前应先检查管道、管线的敷设关系,保证没有违反施工规范的现象。杜绝盲目试压。2)对于室内给水管道,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水压试验。一般情况下用工作压力的1.5倍作为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压力最小值为0.6MPa;用设计工作压力的1.5倍作为PP-R管给水系统冷水管的试验压力,压力最小值为0.9MPa;用设计工作压力的2.0倍作为热水管的试验压力,压力最小值为1.2MPa。3)压力表量程应大于试验压力的1.3倍,且精度为0.01MPa。一般情况下在室外管道入口处安装试压泵。4)试压前,关闭入口总阀门,打开各分路排气阀门,并将预留口堵严。支管则应将最高点的水口装龙头,由龙头排气。5)检查全部管道系统,用水将管内气体排出,保证管道没有渗漏现象发生,采用加压泵缓慢升压。塑料给水管在加压时最好采用手压泵,若加压过快塑料给水管就会产生微量膨胀,导致水压试验发生误差。6)对塑料管给水系统进行水压试验时,首先在试验压力下,保持60min,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以工作压力的1.15倍作为试验压力,保持120min,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检查管道各连接处保证没有渗漏现象发生。对于金属管及复合管给水系统进行水压试验时,在试验压力下保持10min,压力降不得超过0.02MPa,最后也要检查各个连接处保证不渗不漏。对于PP-R管给水管道系统,将压力增至试验压力,当压力低于0.6MPa时每隔10min用加压泵加压,加压两次,最后一次加压至试验压力后,泵压10min后的压力与40min后的压力的差值要小于0.06MPa,然后稳压2h压力下降要小于0.02MPa。

4.6、施工收尾工作

1)工程竣工前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清洁整理工作,将管道、消火栓等清扫擦拭干净。2)对管道、水泵等设备做好标识,表明其工作状态。3)检查所有测试项目的报告,整理所有隐蔽工程检查的技术资料并进行汇总,并将资料装订成册。4)绘制完整的竣工图纸,作为交房以后的管理维修资料,同时也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

五、结束语

为了达到施工技术要求,每个施工阶段都要严格规范。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来说是尤为重要,要提高施工的质量,关键在于施工人员自身的素质。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并鼓励施工人员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施工质量,满足给排水工程的技术要求,促进建筑工程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阮极昌,李季.住宅给排水施工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刍议[J].才智.2011(02)

[2] 陆艳平.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