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

篇1

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认真落实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教法和学法改变传统的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生本课堂、学本课堂,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推行导学稿。

2、构建“先学后教、讨论提高”的教学模式,积极构建“1:1学本课堂”。

3、转变课堂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重点从传统的“教师教得怎样”转移到新课程“学生学得怎样”上来。

组长:__ __

副组长:__、__

成员: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

课改工作具体由教学块负责实施,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人__、__。

1、导学案

“导学案”就是对传统所说“预习”环节的一个具体化和思维化,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导学案”就是通过学生“先学”确定“教”的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是谓“先学后教”,很有科学性。

导学案的开发原则:“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

“导学问题化”将是我校开发导学案的主导思想,意在通过教师的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当然,导学案中适当地配备些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可以的,但习题要精化不能泛化。

教务处负责设计“导学案”模板,任课老师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再做补充。

导学案是对教师“教学设计”中“预习设计”部分的一个细化,所以,导学案不能代替教学设计(旧称“教案”),教师上课还必须有教学设计。《教师教案专用本》中要加大导学案“问题设计”和“课堂互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重要环节。

2、 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教学班级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3-4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合作学习的开展基于知识互补、感情相融的条件,保证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干,都是学习的主人。

__中学的“合作学习小组” 由3人按照“组内异质”的指导思想构建,相对学习较好(充当主持人)的学优生坐在中间位置负责开展活动。当然,各科根据学科及学情特点在课堂可以灵活调整。

“合作学习小组”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班主任负责在__月初组建到位。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包括主持人)名单印发每一个任课老师。

3、“错题库”

错题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是教学活动中攻坚克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校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错题库”, “错题库”是我校月考检测命题的重要题源和学生平时学习攻坚克难的重点目标。

4、课堂管理及评价

教师上课是“一岗双责”,即集教学和安全管理于一身。课堂教学要教管并重,只教不管、只管不教或者管理不到位都是失职行为。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在课堂讨论、作业和座谈等诸环节中,要对每一个同学的表现及时给予明确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的积极性,以亲和力等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学习目标的确定、作业布置以及评价上,学困生应该与其他学生有所区别,把分层教学管理落实到位。

1、 制定《 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__月份)。教学块根据校情、教情和学情,并结合相关培训制定《

__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务处设计导学案初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__月初)。申明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结合《 __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时间表(2015年__月中旬启动),就导学案、课堂讨论小组的建立、课堂教学时间设置(20:20即1:1)、针对学困生的分层教学与管理等环节作出说明和要求。

3、召开专题培训会(__月初)。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会议后教学块组织教研组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培训会,印发重庆沙坪坝区部分学科“导学精要”,特别就我校设计的导学稿模板和课堂教学要求做重点培训。

4、深入一线督查落实(__月中旬开始)。首先,教务处要收查教案和“导学稿”,其次,教学块要深入一线课堂检查落实情况,其次,教学块要通过召开教师会和学生会的方式对各学科推行的课堂改革情况进行调研,据此不断完善导学稿的设计。

篇2

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学业考试的命题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因此,中考数学试题内容非常重视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双基)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的数学认识水平的评价。绵阳市决定初中08级毕业、升学考试合并进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会更加突出的体现《指导意见》评价理念,中考命题时既要关注大面积学生初中数学学业毕业,也要为高中升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降低重心,夯实双基,狠抓落实,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处理好知识梯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能力,提高质量。今天就我们在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谈谈体会。

一、认真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降低重心夯实基础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把握各知识领域中的知识与技能,不扩展范围,不随意提高要求;准确领会《课程标准》对各章节知识不同层次的要求:哪些内容是了解,哪些是理解和掌握,哪些是灵活和综合运用。在此基础上精读深钻教材,仔细剖析各章节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准确而灵活的体现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如若教师忽略了对教材的这种研究,很容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拔高或降低知识的难度,影响教学效果。如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就 的化简而言,教材是从几个具体实例很直观的得到公式,在整个教材内容中,从例题到练习再到复习题的设置上来看,只有最简单的数和字母的化简,没有出现诸如 之类的化简,补充讲解的例子到这个程度应该就可以 了。完全没有必要涉及到复杂的如当x>2,根号下 - 的化简结果是多少?再如-a 的化简,这样的老教材里面的题型根本不需要出现。但在很多的资料和试卷上这类题目还是不少,真的有必要人人都要会做这类题目吗?我们认为,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做做有益无害,但对中等程度及以下同学来说,这样的拔高很容易让他们感觉吃力,丧失信心和兴趣的。

二、课堂教学合作互动,基础知识人人过手

课堂是学生获得双基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考试时,常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同学连书上的例题和习题作业做过老师又讲过的原题也不会做了,这就说明平时的教学没有落实,练习题做而不会或会而不熟。我们近几年来采用合作学习、分层落实的方法,收到很好效果。把学生按照层次分成4人一小组,组长由成绩优秀又有责任心的同学来担任,他就负责这个小组的数学学习。每一周用一节自习课,由组长组织,把上周所学的内容,主要是书上的习题, 4人一组知识过关。一人讲几道题,主要讲出思维过程和解题步骤,其他成员参与评价,要求听者能发现他思维方法的正确和错误,语言描述中相关数学知识的准确与否。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补充与强化,会的同学经过讲解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严密。初三学生课业多,课余时间少,要想出成绩,只能向课堂要质量。这种分组分层的合作互动的方式就更加适用。做完练习,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点评,而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点评过程中有少数反应慢一点的同学就被忽略了。若让学生相互检查发现错误用红笔勾画出来,再让同学讲解,这样会比老师点评的效果更好。

篇3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制度改革、管理方式改革、评价改革、学生团队活动改革”为突破口,以典型带动、整体推进为基本工作思路,以管理创新和评价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2、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并开足课时。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音体美、英语学科配专业(专任)教师,建立教师自主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以课标理念为指导,构建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

5、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推行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多方面、多角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6、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小学教研会的作用,建立教研会工作制度,制定教研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教学视导活动。

7、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力度,学校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地听课评课活动,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推广一批课题实验成果。

8、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0、强化“亮点”,突出特色,打造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努力打造一批“镇名校、区名校、市名校”。

三、工作措施

1、解决好学校定位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六个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此项内容列入2011年上半年教学视导检查内容。

2、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全课程;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同时,要加强对各学科师资配备管理,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英语、音体美配专任(专业)教师。

3、以省、市、区教学管理有关规定、要求为依据,各学校要对备课,上课,课堂教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当堂当课练习与检测,理论学习,论文撰写,教学计划,个人研修,执教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课题实验,团队活动,听课与评课,教学反思,家长会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使其更加符合课改理念,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各学校要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本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将常规检查结果列入评价方案。学校应按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定期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跟踪管理。同时,各学校要建立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每月检查一次,在学校适当位置设公示栏,将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4、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改革,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建立听课、评课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评课。同时,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学科力争解决几个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并写出问题研究报告。对于已经立项的实验课题,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究,积极准备课题鉴定,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教研室将以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一批实验成果。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乡镇、街道教育指导中心要认真总结前段集体备课的经验,在教师自备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集体备课与研讨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本学年要特别重视当课、当堂练习题与检测题的设计,并把此项作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本学年,区教研室将推出部分学科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6、强化教学视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本学年,区教研室将继续组织上下两个学期的教学视导活动。增加视导成绩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强化教学视导的指导、评价功能。同时,降低视导重心,将教学点纳入视导范围。各乡镇、街道教研会要切实发挥作用,真正担负起培养骨干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责任,每学期要对本单位的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视导,将视导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评价方案,并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反馈,各单位开展教学视导的情况列入区教学视导内容,年终要以总结的形式报区教研室。(1)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7、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各学校不仅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评价打分表、评价结果统计。更重要的是不作表面文章,扎实、认真地开展活动。既要有班级活动,又要有校级活动。活动记录既要有文字材料,又要有照片、音像资料。照片资料要装订成册。班内及学校均要有评选结果展板,校级小明星、小标兵要佩戴标志牌或奖章。

8、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各校要在“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可有选择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活动”、“爱心教育活动”、“激励学习教育活动”、“爱家、爱校、爱国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生活安全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等等。各学校要将“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及其他团队活动按“校级”、“班级”活动统一进行规划,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列出“校级”、“班级”活动安排一览表,直观地把活动内容展示出来。学校成立团队活动中心,有专人负责各级各类活动,做到定内容、定计划,定期开展活动。

9、按照“五园”创建要求,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每个学校要在卫生、绿化、美化方面自我严格要求,做到持之以恒。“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同时,各校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多挂教师、学生的作品,每个学校都要设计墙壁、楼道文化长廊,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精品佳作,展示学校活动的过程、成果。每位校长都要清楚:学校的墙壁是会说话的;从学校的墙壁上别人会知道你做了什么,知道你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成果及办学水平。创建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应当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附: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一月份

1、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2、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修订、编写。

3、小学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命制。

二月份

1、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部分学科寒假教师培训会。

3、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情况调研。

三月份

1、参加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2、全区小学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3、上半年小学教学视导。

四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

五月份

1、全区小学教学视导反馈会。

2、“快乐英语”课题实验研讨。

3、区级课题实验调度会。

4、德育课堂教学研讨会。

六月份

1、“十好”教育、兴趣小组,考查学科现场考查、测试。

2、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期末考试命题。

4、小学“攀登英语”课题研讨。

七月份

1、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2、上半年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八月份

1、部分学科教师培训会。

2、新教师岗前培训会。

九月份

1、全区创新课评选活动。

2、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下半年教学视导。

十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3、区级课题实验鉴定准备。

4、小学英语多媒体新授课教学研讨会。

5、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

十一月

1、教学视导反馈会。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3、“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讨会。

4、全区美术教师外出写生、作品汇报展。

5、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十二月

1、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2、教科研工作总结。

3、编制单元测试题。

[2]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篇4

过去的一年,我们坚持全区教育均衡发展不动摇,坚持内涵发展、教学创新的思路不改变,通过教学改革研讨会、教研组建设等工作,全区教育质量增长方式逐步发生转变,学校工作重心转向教学研究、机制创新、特色建设,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果,毕业班工作纳入教学常规,教学质量保持了持续发展。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科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强化,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够突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有待加强等。

二、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贯彻全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以主题研究、有效解决、整体推进为主要工作策略,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为主线,以构建自主有效课堂为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

工作目标:

1.贯彻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完成学年度工作任务。

2.全面落实课程方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4.完善学科指导意见,构建自主有效课堂。

5.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1.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各学校要按照要求全面落实课程方案,艺体教学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做到教师专任、开足课时。地方课程将纳入教学质量检测范围和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进修学校专人负责地方课程的教研活动,保证地方课程顺利实施。各学校要有效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课程资源。

2.努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水平。教学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水平。本学期将通过学期初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过程中的有效教学成果展示、期末学校重点工作总结交流,以及专题研讨会、主题论坛等活动,提升业务校长、教务主任等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参与到教师教学活动中,在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等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1)全面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初中教师要掌握初中教材,熟悉高中内容,了解学科发展动向。教研员将与教师共同进行专业阅读、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解读,学习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育教学理论,专题研究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将对初中教师进行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测试。

(2)加强教师梯度培养。在调查教师的学历、所学专业、教学水平等基本情况下,教研员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培养工作。通过个别指导,任务驱动,搭建平台,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逐步形成教学特色,优秀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名师。提高新教师培养的实效性。开学初针对新教师的实际情况,通过听课、备课指导、课堂教学观摩等措施,使新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会备课、上课。

(3)开展教学研究。围绕教学有效性,引领教师发现、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问题要明确,研究有过程、有价值、有效果。教研员通过专题讲评、研究成果交流等措施,引导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4)继续做好教研组建设工作。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教研组。全区以教研员为中心,成立以培养教研组长为目的中心教研组。教研员将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指导教研组优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实现教研工作由个别指导向教研组建设的重心转移,提高校本研修有效性。

4.关注学生主动发展,构建有效课堂。

(1)研究学生,牢固树立“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智能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个性,研究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动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有利于保护学生主动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快乐而又有创意的学习、成长。以教师的高期望引领学生实现人生理想,让学生从进步走向进步,从成功实现成功。

(2)教学设计要体现以下要素: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关注差异性,体现开放性,突出自主性,强化探究性,注重合作的有效性,展示师生的创造性。

(3)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讨论质疑、分析归纳、总结提升、展示交流等形式,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学科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学科思维方式,达到教师有效教学,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

(4)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学生爱读书、愿动手、勤思考、善提问、敢质疑、能创新,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

(5)教研员、优秀教师要在构建自主有效的课堂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各学科在总结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框架,指导全区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及时发现学校、教研组、教师的典型经验,开展不同主题的展示交流活动,推广有效教学成果。

5.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在总结过去评价的基础上,加强调研,充分征求各方面建议,结合全区教学工作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制定内容比较科学、学校认可、操作性强的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学习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以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学有效性的落实。

6.加强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教研员努力贯彻“四者”的工作理念,准确理解上级文件精神,把握教学发展动向。以“务实、有效”为教研工作原则,做到工作有主线,活动有主题,研究有成果。以学校和教师的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7.求真务实,完成常规工作和上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

四、主要活动安排(第一学期)

9月份:

1.新教师培训

2.学校教学工作和教研组活动计划网上交流

3.学科教材主题研讨会

4.评选第六批学科带头人

10月份:

5.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测试

6.学科有效教学研讨会

11月份:

7.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8.有效教学成果展示

12月份:

9.教研组建设成果展示

2009年1月份

10.学校教学工作总结交流

篇5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17.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篇6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打造小学教育精品、实现高位运行;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阳平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指导意见》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优质课,以“高效

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800字,组织展览、交流、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教导处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年级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备课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篇7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21―01

学校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高效理性的学校管理应当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从和服务于师生成长的需要。我学区针对各校具体情况,为了使学区内各小学均衡发展,营造各小学百花齐放的新格局,更新管理理念,对管理要素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实施“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模式,逐步提升农村小学的管理效能。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大学区制管理下的联合教研教改小组

1. 在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下,我学区成立了语、数、英联合教研教改小组,在全学区内进行备课、上课教学研讨,开展学科教研教改活动和学科教学改革。

2. 成立了以寄宿制小学牵头,中心校等四校联动的教改联动发展团体,制订并推行了高效课堂“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3. 对办学规模小的7所小学实施“小班化”管理,制订并推行了“三六三”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 对“音、体、美”课堂教学,因其师资、学校区域特点在寄宿制小学、中心小学实施“捆绑式”教学,并辐射其他各小学的尝试。

二、建立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下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校文化发展格局

1. 学区以教体局“三个指导意见”为抓手,以“营造书香校园、打造人文学校”为主题,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一系列师生读书活动。

2. 学区统一要求各校以“学校图书阅览室为中心平台。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柜学区绘本流通车”为读书资源库,以“晨诵午读周末大阅读阅读指导课双休日借阅制”为主的读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充实学生精神,增长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3. 编制开发了学区各校学校工作手册,编制开发了“低、中、高年级段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制开发了学区“小学生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并积极组织实施了三届全学区经典诵读比赛。

4. 建立长效机制,实行总体统领、动态监管。加大过程考核权重分值,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校文化发展格局。

三、建立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制下的“捆绑式”发展机制,使学区内各校取长补短,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1. 学区共划分为两个“捆绑式”联合发展小组,分别是以寄宿制牵头捆绑中心小学的联合发展小组;以中心小学牵头,捆绑其他各小学的联合发展小组。学区各联合发展小组的工作实行捆绑评价、整体考核、强化共同责任,推行捆绑评价原则。

2. 优势带动原则。各牵头学校在巩固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特色的同时,发挥优势与特色的带动作用。从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路、教研教改、课堂教学、文化建设、读书与第二课堂活动、学校软件等方面进行捆绑发展,发挥示范引领,定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互助互学工作机制,制订相关的工作计划,采取灵活有效的帮扶办法,从而提升帮扶工作的效能,实行优势带动原则。

3. 资源共享原则。在“捆绑式”联合发展小组内实行教师和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学生在第二课堂、文艺演出、体育运动等方面的交流活动。学校“捆绑式”发展活动,要求各校增强办学的开放性,采用多种方式与途径最大限度的互补,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学校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共用。

四、建立大学区制一体化管理下的“小班化”教学管理模式

1. “小班化”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学区要求参与“小班化”实验校的教师要做到:小班化教学不仅在于学生人数的减少,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生为本”。为此,小班化管理要做到:小班管理“精细化”,小班环境“舒适化”,小班备课“集体化”,小班上课“高效化”,小班作业“面批化”,小班辅导“全面化”,小班评价“个性化”。

2. “小班化”课堂文化构建的转变。课堂要形成沟通、交流、互动、辩论、“争吵”、合作、展示的局面,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教师要精心唤醒、雕刻,重方法的引导、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

篇8

XX中心小学始建于198X年,是由X村联办的一至六年级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平方米,现设有XX个教学班,在校生XX多人,教职工XX人。多年来,我校始终本着“XX”的办学理念;以“XX”为育人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先后被评为“文明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先进单位”、“双学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教学评估流程

(一)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教师教学评估流程及结果

教学评估步骤及时间安排:(**年11月中旬——12月底)

1、学习《XX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标准》。

2、教师自评:评估领导小组对照评估标准逐条进行。

3、课堂观察:学校领导及教研组长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并做好课堂评价记录。

4、课堂教学评价:根据课堂评价记录评估。

5、教研组互评:教研组通过日常教学工作、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等进行互评。

6、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组织学生评价教师。

7、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组织家长评价教师。

8、学校评估教师:学校评估小组汇总全体教师评估结果做出总体评价。

(三)学校教学评估流程及结果

学校教学评估时间安排:**年2月中旬——3月底。

1、学习《XX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

2、学校自评:依据《标准》的指标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教师教学评估结果分析

1、教师专业水平:大部分教师能达到专科学历,部分教师正在进修本科学历。普通话水平均达到国家标准;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给与针对性的指导;大多中青年教师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职业道德素养: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教师本职工作;关爱学生,遵纪守法,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具有健康的心态,。

3、专业发展水平:全体教师具有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愿望,能积极参加学校及学校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课程,并写出读书笔记;大部分教师能够积极建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学观,并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并尝试改进;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在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中认真倾听、思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意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40%以上的教师承担、参与了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成果获市级奖项。

4、课堂教学能力:能够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能充分利用教材设教学方案;科学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分组学科实验开出率达85﹪;大多中青年教师能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并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学校教学评估结果分析

1、教学管理:校长和领导班子成员能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能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交流,研究、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能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学校、年级组长的职责、相互关系和考核标准;研究、制定保证新课程全面实施的校本教学计划,并组织、指导具体落实;各专用教室有专人管理,有教师专业素养、课堂教学、作业指导、成绩考查、专业发展的要求和考核办法;有教学研究、计划制度、教师评估、学校评估等反应教学工作的全貌的档案资料;能够经常开展德育实践、体育与文艺活动,让学生愉快学习。

2、课程管理:能开全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有计划的开设校本,建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工作;能按时为学生定足定齐教材,保障各学期教学计划顺利完成。

3、教学条件:教师学历基本达标,教师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结构基本能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学经费保障措施,能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等经费需要;具有各类综合功能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和卫星接收室,并充分利用;图书资料、实验器材、文体器材、计算机和多媒体设施基本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并能及时满足教师实际教学需求。

4、校本研修:几年来学校以逐步形成校本培训与教科研工作一体并进,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校级领导参与指导校内教研的制度有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和管理办法,有教研机构对学校进行教学指导的要求和措施。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教研活动、研讨课资料的记录和教案。

5、评价研究:为了客观公正评价,我们制定了学科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活动等评价标准,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的教学活动考察制度,以教师自评、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制,从教师专业水平、课堂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建立了教师教学评估制度,把评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任用的依据和标准。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方案和结果。

6、存在的问题:

(1)、各项管理制度应进一步完善。

(2)、教师的课改理念应进一步加强。

(3)、应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4)、专用教室使用率应加强。

(5)、音体美专业教师欠缺。

7、今后努力方向:

(1)、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集体凝聚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2)、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

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高效课堂亦即有效课堂,就是投入和产出更加合理的课堂。区域化推进就是以实现高效课堂的"共同愿景"为追求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以行政、教研组织力量为推动力,引导教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措施。它强调彰显地域特色,以不同学校、教师为"实现蓝本",不断逼近高效课堂教学目标。强调"搅动"教师的思想活力,激活教师的参与热情,而不苛求整体改革的完整性、同步性和严格性,以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目标。

一、 区域改革的推进机制

高效课堂改革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重大改革和突破,需要从层层推进的联动机制、适应改革的土壤环境、课堂高效的技术支持和与时俱进的目标追求等方面加以探索和实践。

层层推进的联动机制。高效课堂改革酒泉市具有较强的组织号召力和领导执行力。从近几年的实践情况看,各地普遍引起了应有的重视。这是近十年课改抓得轰轰烈烈的组织原因。对酒泉市所辖比较偏远的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县和阿克塞县等七个县市区的调查显示:课改的组织和领导者中,县市区教育局占19.47%,县市区教研室占4.7%,县市区教育局和教研室占42.11%,学校占32.11%。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设计、组织与实施方面,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以文件形式印发实施方案、细则或指导意见的占62.63%,学校以文件形式印发实施方案、细则或指导意见的占32.32%。近三年教师参与高效课堂改革的动力,来自全部教师必须参加的管理要求占62.24%,按照学科要求应该参加的占29.08%,教师自愿要求参加的占4.08%。

适应改革的土壤环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学改革没有组织化推进不能取得成功。但单凭组织化推进方式,而忽视改革土壤的适应性,往往导致大部分教师"激情投入"大,"理性思考"少,"机械模仿多,走进实质少",在困惑中一次次把理想目标"尘封"起来,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改革被动局面。目前,教学改革的现实基础是:教师对高效课堂改革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深度不够,改革的动力和信心不足,改革的自觉性不强;教研有支持,但跟踪指导力度不够;培训有组织,但"技术支持"重难点突破不够;学法有指导,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充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和具体办法: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尤其对学校教学督导评估、教师工作考核和班额大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对比分析,明确改革的基本目标、努力的方向、实现途径和措施,使改革"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二是研究制定重在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校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机制,促使学校和教师从应试教育的桎梏阴影中走出来,解决教师长期以来应对教学改革"带着镣铐跳舞"的问题,增强教师参与改革的信心和动力。三是通过确定样本实验校、与先进地区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和"友好学校",派教师到先进地区挂职学习等内优外联的途径和方法,加大教研的力度和针对性,为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和操作的"技术支持",让教师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更要知道"怎样去做"。四是通过举办家长和学生学法培训班,提高认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参加社会实践、拓宽学习渠道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绿色外部学习环境,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课堂高效的技术支持。先破后立是改革必然要经过的两个阶段,而破来容易,立起相对则难。为解决"立"的具体化问题,通过教研员"包点挂校"、教师"青蓝结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手拉手"等教研形式,开展"菜单式"理论讲座和教研活动,大面积培训教师。培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点评的技艺、评价激励学生的方法、问答点拨的智慧,甚至教师的身体语言运用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具体的实践专业技能培训,有"范式"但不拘一格,使教师既有专业知识的储备,又有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方面的专业技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有个性风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使"泊来品"属地化,同时,让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土专家"走向前台现身说法,树起榜样引领改革。

与时俱进的目标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质上一种目标追求,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最优化。

二、高效课堂的范式探索

教师劳动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在组织化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基本的"范式"是必要的,但不能僵化,"范式"与"个性"、"风格"相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才能出特色,出成果,出名师,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地方特色的创立者。

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任何一种课堂形态,都有其基本的操作规范和要求。课堂优化模式,就是"范式"的具体化。按照"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基本方法,通过开展示范课引路、评优课激励、研讨课提高和常态课指导等"四课活动",总结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和操作基本规范,锻炼师资,使教师"导师",在主导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特别是在组织课堂教学等方面有基本的"章"可循。也就是通过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上高效课堂示范课,为教师提供"范例"研讨课,突出引领性;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推出一批高效课堂的评优课,突出激励性和观摩性;在校本研修小组内,教师人人上专题研讨课,为教师打造"个性"升华的自反思课,突出提高性;实行推门听课,课后及时点评,长期跟踪指导,促使教师学以致用,保证教学实践课常态化,增强普及性。经过长期总结和锤炼,酒泉市涌现出了"三三六"和"教学练案6+6+1"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优化课堂模式,推动了高效课堂改革,收到了良好效果。

所谓"三三六"教学模式,即"三学、三化、六步"教学新模式,也就是"个人预习自学--小组讨论互学--教师精讲导学"为课堂结构,以"亲情化、严格化、个性化"为特色课堂管理机制,以"引言--明确目标--引导自主学习--精讲点拨--测评反馈--总结提升"为课堂教学六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所谓"教学练案6+6+1"课堂教学模式由课堂教学过程六环节、小组合作六环节、课后知识点过关一环节三部分组成,即:"教"按照认知学习目标--预习成果展示--课堂学习研讨--当堂训练检测--反馈小结提升--新课预习指导去组织,"学"按照确定目标--独自学习--同伴同学--组内互学--反馈讨论--修正提升去引导,"教与学"依据个体差异完成不同的学习目标,保证学习目标总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些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模式,虽不是十分完整和完美,但为教师实践树起了基本的"范式",有破有立,相得益彰。

三、校本教研的本土发展

在"组织化"推进过程中,注重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和教科研专业队伍的引领作用,从建立制度入手,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引领改革顺利推进。一是课题立项评审向"校本教研"倾斜,强调校本教研以课例研究为主要方式,侧重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课后反思,用身边的研究成果指导改革实践。二是以专项课题的形式,对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备课负担加重、学生两级分化现象扩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素质在考试中难以体现等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推进改革提供点上升华、面上推广的坚实的理论支持和经验总结。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校际间、县区间互访研讨,开展现场"观课"和"研课"活动,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实践感知,拉近教师与教师心中偶象名师的距离,增强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信心。四是在"示范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程式下,加大个案研究典型化的力度,让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重塑。每学期让每一位老师都上一节公开课,作为典型案例,组织实验小组的老师对其进行个案剖析研究,帮助教师"涅"重生,鼓起教师的信心,扩大教师的参与度,发挥教师是主力军的作用,保证改革深入展开。

篇10

关键词 教师培训 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 一线培训者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下文简称“教育部《指导意见》”),就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出了八条指导性意见[1]。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作为受培训者的教师似乎对作为继续教育业务能力提升的教师培训热情不高,参与培训的动力不足。受培训者是教师培训的主体,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必然制约教师培训的质量。制约培训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培训的内容脱离一线教育教学实际,无法真正帮助教师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教师培训的主导也即培训者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作为培训者参与到培训中来,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实践和研究中,我们认为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与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作为培训者这两个问题是全面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基于教师学习动机的视角

1.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领域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中小学生。但是,我们认为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也可借鉴来分析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是指教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与专业理论水平、拓展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愿望等;外部动机主要指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与继续教育学时相挂钩。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但是很大部分教师外部动机超过内部动机。这就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努力将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2.教师培训机构如何真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动力

从我们近几年从事教师培训的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参与培训存在“被培训”而不是“我要培训”的现象。目前国内各种级别的教师培训在调训环节普遍采取“单位推荐”的方式。各种级别的培训通知下发以后,各省市县认真按照文件的要求和名额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推荐单位认为符合培训条件的人选。这些被推荐的人选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单位里的优秀教师由于条件较好,能够符合各类培训的要求,就出现了单位推荐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的问题;二是单位在推荐人选的时候通常没有通知相关的教师而直接绕过教师,就会出现被推荐教师到教师培训机构参训时还“一头雾水”、“被培训”的现象;三是由于采取单位推荐的方式,有些真正有很强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等等。因此,我们认为要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要从教师培训的“入口”也就是调训做起。改变单一的以“单位推荐”为主的调训方式,可以允许有强烈内部学习动机的教师“个人自荐”,将“个人自荐”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相结合,以便将真正有强烈学习动机的教师选参与到培训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调训方式都不能保证选拔或推荐出来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内部动机都超过外部动机。适当的外部动机对于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具有很好的作用。

关注了培训“入口”问题以后,就需要进一步关注培训“过程”。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通过符合参训教师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课程形态来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魅力,以不断维持参训教师的内部动机,并尽可能将参训教师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比如,有部分参与培训的教师是出于完成继续教育学时任务而参加培训,但是由于在培训过程中渐渐被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吸引,而且由于灵活、多样、有趣的培训形式让他们感到原来教师培训内容是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并不是“满堂灌的”、“脱离实际的”、“没有用的”。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就会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转化为对学习内容和任务本身的兴趣和关注。当然,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师培训本身带有“偏见”,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是老教师,根本不需要培训,也对培训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在培训过程中就需要采取外部的力量来发挥外部动机的作用。例如,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过程性动态评价的方式来考核参训教师。由于考核是过程性动态的评价,而且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参训教师之间就能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和维持那部分内部学习动机不强的参训教师的外部动机,以保证培训取得较好的成效。

除了关注培训“入口”和培训“过程”以外,还要进一步关注培训“结果”。培训“结果”主要指教师参与培训后可以收获什么。培训“结果”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的主要指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方面与培训学时或学分相挂钩,内部的主要指通过培训,参训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得到了提高,专业知识得到了拓展,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还指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获得的成果等等。外部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内部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内部动机。培训“结果”将在内外部动机上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充分关注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注意强化教师的内部动机,将外部动机尽可能转化为内部动机,并通过适当的外部诱因来使外部动机维持在一定水平以激发和促使内部动机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改变调训方式,允许内部学习动机强的教师通过“个人自荐”的方式参与到培训中;在培训过程中,要改变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吸引力,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要注重培训成果的生成,形成一些参训教师看得见的学习成果,同时将教师培训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相结合,确实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外部动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

二、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必要性、可能性及现实性

教育部《指导意见》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要求培训者团队要从培训专家库中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同时要求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教育部《指导意见》中两个50%的提法实际上对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中一线优秀教师的比例和课程的形态作出了要求,也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成为教师培训者,引领广大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

1.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必要性

对教师进行调研,发现作为被培训者的教师对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满意度并不是太高,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培训专家通常以高校专家为主。高校专家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是由于通常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学科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地停留于“文本研究”、“间接经验”的层面,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停留于“观念”层面,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和可模仿性往往较差,提出的教学理论往往很难直接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说,高校专家的理论往往不够“接地气”,难以解决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线优秀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切身的体会,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尝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在实践中付诸使用,措施的有效性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鉴于高校专家的“先天不足”和一线优秀教师扎根实践的优势,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就有其必要性。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可以很好地弥补高校专家在解决实践层面问题和提高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先天不足”。

2.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可能性

一线优秀教师长期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一线优秀教师的舞台是中小学课堂,他们擅长于课堂教学。而作为培训者,面对的对象不再是中小学生,而是作为同行的中小学教师,对象由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内容由学生未知的学科教学内容变成同行较为熟知的学科教育教学的相关领域内容。这就对即将成为教师培训者的一线优秀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很关键。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在课程、教材和教法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教育教学能力强;熟悉中小学教师培训业务;对中小学教师需求有充分的把握;有较强的培训组织与管理能力,等等。为了使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需要对一线优秀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师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教育部、财政部近几年开展的“国培计划”中就有专门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以一线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为主,主题为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内容既涉及到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又涉及到中小学教师培训技能(包括中小学教师培训相关政策、培训的组织管理、实施等),并侧重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技能。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示范引领,各省市也在逐步开展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通过该类型的研修项目,一线优秀教师在原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总结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从事教师培训的技能,这就为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可能和保证。

3.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现实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那么,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以后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参与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这就涉及到了一优秀线教师成为培训者的现实性问题。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以后,在课程形态的选择上应该扬长避短,以自己擅长的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以实践性课程为主,以自己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作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实践性课程的具体形式可以有:课例评析、课堂观察、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主题论坛、成果展示与分享、跟岗指导、实景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等。一线优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质,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性课程形态,并充分考虑通过有效的过程性动态评价方式来评价参训教师,使参训教师能够真正深入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发挥参训教师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作用,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

总之,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一线优秀教师有机会成为培训者,建议各省市及早建立省培、市培教师培训专家库,并充分保证一线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的比例。同时,还要通过开展省级、市级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研修专项培训,提升一线优秀教师从事教师培训的技能。再者,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展教师培训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的特质和专长,因需制宜地为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提供参与教师培训工作的机会,并与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共同商讨具体的课程形态和实施计划,以确保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能够充分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最后,各省市的教师培训专家库应该是动态的,对于经过专门培训和实践未能胜任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优秀教师应该有“淘汰和退出”机制,对于不在教师培训专家库中的一线优秀教师经推荐、考核、培训可以胜任教师培训工作的应该及时吸纳、补充到教师培训专家库中,形成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队伍,从而有效落实教育部《指导意见》提出的两个50%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