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增收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8: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集体增收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村集体增收计划

篇1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在改革开放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对土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集体土地用途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变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分”的“三无人员”。通过征收和流转,集体土地的价值不断提升,产生增值收益,也就带来了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现行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中,分配机制并不健全,失地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各分配主题之间矛盾愈发突出,阻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城镇化;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

前言

自改革开放至今,由于政府实施并完善各项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7%而1978年仅为17.92%,2002年以来以平均每年1.35%的速度飞速发展着。在我国,城镇化带来了土地产权及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突出了土地的经济意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市场主导的自发型制度变迁所区别的是,我国的城镇化是由政府主导的、强制的制度变迁,直接导致了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因此,从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研究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杜家疃村概况及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在各主体间的分配现状

杜家疃村隶属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香店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共有197户、645口人,农用地块125055平方米。其中涉事土地面积约134.37亩,耕地一百余亩。杜家疃村共有130多亩土地涉嫌非法出让,涉事的土地中有正当手续的81.59亩,开发商向平度市政府缴纳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0315亿元,每亩126.42万元。按照规定补偿给村民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每亩2.5万、安置补偿费每亩4.5万元,共7万元。出去去成本、税费后净收益的30%由村民集体共享,共1527.9万,合每亩约18.73万元。剩余的约每亩100万的收益则归政府所有。收益具体分配及比例如下表1.1所示:

2.杜家疃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

2.1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意见存在分歧。因涉事地块属经营性用地出让,根据平度市的规定,除土地种植户应获得的青苗及地上附属物补偿外,村集体还将获得两块补偿,分别是土地安置补助费和土地出让收益。杜家疃村某村干部称:按照规定的标准,青苗费每亩2.5万、安置补偿费每亩4.5万元已于2013年5月底前全部拨付村委账户,且青苗费已在2013年5月30日前足额完成兑付;第二块钱已有分配方案,并发放了一部分。而第三块款项——土地出让收益,则是引发矛盾的焦点,杜家疃村地块当时拍出了1个多亿,刨去成本、税费后,净收益的30%由村民共享。这笔钱的数目为1527.9万。虽然30%的分配比例是否恰当,或村民们是否同意接受这一比例都还存疑,但将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给村民,符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原则。但是,在如何支配、使用这笔收益的问题上,村民与村委会及当地基层政府之间,却存在不同意见乃至尖锐冲突。多数村民主张“分光1527.9万”,认为留在村集体“不保险”。而村委、街道的多数干部担心“分钱暴富后,会让农民好吃懒做,甚至道德沦丧”,认为这笔钱应该作为集体资产集中起来统一管理。

2.2征地过程中政府与百姓关系紧张,存在暴力逼迁。在平度市近年来强力推进的征地拆迁过程中,有大量被村民们称为“痞子”的人群参与其中。“痞子”多是20岁左右的男性,留短发,使用木棒或砍刀,为了逼迫农民同意征地拆迁,暴力横行,制造了大量的治安、刑事案件,许多村民被打或被砍,家中玻璃被砸,车被砸,被扔爆炸物。很多恶性事件发生之后,警方虽然出警,但鲜有“痞子”被抓捕或者惩罚。像这样的暴力逼迁,在平度涉及征地拆迁的92个村庄里几乎村村都有。有一些维权村民遭遇到的暴力打压,是长年累月的。最终也就导致了本案中的惨剧。

2.3征地流程及手续存在问题

首先,村民对征地事宜是否知情存在疑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规定:“在征地依法报批前,要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不落实的,不得强行使用被征土地”1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规定:“要将被征地农民知情、确认的有关材料作为征地报批的必备材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农民知情、确认的有关材料,征地是无法审批的。只有这些材料齐全,国土部门才能完成报批审批手续。

3.杜家疃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关于征地流程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我国法律关于土地征收是有矛盾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只有“为了公共利益”,政府才可以征地。同时现行法律法规还规定,农地转为市地必须通过政府征地来实现。然而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首先有政府征收集体土地,然后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在土地一级市场出让国有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最后由建设用地利用者对土地用途进行转变,完成农地非农化过程,征地过程中的公益性和非公益性征地行为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且《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征地补偿的规定也并没有严格区分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补偿和非公共利益性质的征地补偿。

3.2地方政府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土地财政。在强化了中央财政集权能力的同时,给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带来了巨大缺口,使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财政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近年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政绩表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财政,政府打着公共利益的名号,运用其在土地征收方面的权力对土地进行非市场化操作,获取土地增值收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3征地过程及增值收益分配方面信息不透明。平度市宣传部官方微博“平度”称土地征收“手续合法”,在征地过程中,街道和村委都按照程序,采取多种方式告知村民,但无法提供相关证据,同时部分群众仍表示对自己承包的土地被征收并不知情,认为政府没有履行通知与公告的义务。不当或不实的政府信息披露,是离间官民关系、加剧官民对立的重要原因。

4.结论

本文以平度市杜家疃村为例,探究了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五个原因:1.征地流程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地方政府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征地过程及增值收益分配方面信息不透明;征地过程及增值收益分配方面缺乏监督;执法者的不作为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参考文献

[1]张立彦.中国政府土地收益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03.

[ 2]张俊.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M ]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05.

[3]高雅.我国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5

篇2

为我镇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农民增收而努力奋斗

××镇地处叶城县西沿,全镇以南北走向条形分布,南北走向18公里,东西走向平均1.8公里,横跨315国遣与棋盘路,与依提木孔乡、萨依瓦克乡、依力克其乡、夏合甫乡、乌古热克乡5个乡镇毗邻,是喀什到和田地区叶城地域第一站,有叶城窗口之称。本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园艺场,计6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8万亩,人口1.66万人。其中维族人口16254人,汉族人口327人,其它少数民族19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1210元。

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我镇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即“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两条路,一个市场”的作用,突出特色,重点实施核桃基地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作贡献”。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种植业方面

在原有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增加科技含量,实施立体种植及多熟制,全面推广良种及套种技术,确保农民多渠道增收。

1、粮食种植:采取多熟制,在适当减少现有面积的基础上,小麦全部进行良种种植,并在管理上下功夫,力求年底小麦单产达436公斤;同时抓好麦田套种,套种玉米、大蒜、豌豆等经济作物,夏季复播多穗玉米,玉米单产可达550公斤,全镇小麦面积1.4万亩,按此计划,粮食种植每亩可得产值678元,总产值949.5万元,除掉机耕费、种子费、农药费、水费等费用,人均纯收入达250元。4年后,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小麦单产可达550公斤,大蒜可达30公斤,玉米单产可达660公斤,每亩毛收入达831元除掉机耕费、种子费,、农药费、水费,面积每年减少500亩,总产可达997万元,人均纯收入300元。人均增收50元。

2、棉花种植,实施减面不减收,全面推动良种种植.今年预计棉花单产100公斤,总产达2万担,除去种子费、水费等各项费用,加上小茴香收入,人均纯收入400元,4年以后,我镇将重点以中棉36号为主,加大棉花投入,单产可达150kg,面积减少到6500亩,总产达2万担,总收入达10m万元,除掉各项费用,加上套种小茴香收入,人均纯收入450元。

到2007年,种植业总产值可达2200万元,人均纯收入750元。

二,林果业方面

我镇有叶城窗口之称,同时占有2条道路优势,极具发展园果业的优势,今后我镇将以经济林为主,重点发展核桃基地建设。

1、核桃种植:全部按照矮化密植,以4乘6的标准,中间套种桃树的方式实施。目前,我镇已有核桃15820亩,计427140株,挂果核桃17400株,核桃总产达34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7元。今年,我镇将在13村外的所有土地及林带中种植核桃,核桃总面积达3.5万亩,按4乘6为标准实施,每亩种植27棵,核桃,总量可达687280株,每亩间种27棵桃树,总量可达2977株,按今年种植,2004年嫁接,2005年挂果,到2007年每棵核桃树平均产果8kg,产果率按80%算,总产可达5400吨,总收入达3240万元,按每株核桃每年水费、农药费、肥料费、土地占用费等费用按25元计算,每年人均纯收入可达896元;桃树按每棵产果20kg,总产可达580万元,每棵桃树农药费、水费、肥料费每年按10元计算,人均纯收入可达170元;杏树2007年达到13.36万株,按每株每年水费、农药费、肥料费、土地占用费等费用按10元计算,总产值180万元,人均纯收入154元。

2、葡萄种植:今年秋季计划在我镇2村到9村拜西拜格路旁渠道边全部种植美国红醍、青醍葡萄,间距1米,全长8公里。葡萄种植4年后为丰产期,可产20000kg,产值达20万元。同时,在12村大力扶持种植大型葡萄园500亩,全面采取立体种植,葡萄架下种植中药材、豌豆、黄豆、绿豆、草莓或花茹等,按保守估计每亩产值2000元以上,去除育苗、搭架、施肥、引种等费用每亩合计285元,总产值可达100万元,发展葡萄人均纯收入可增加60元。

3、红枣种植:今年计划在本镇13村全面发展红枣业,引进良种面积达700亩,按3乘4的比例种植,共计40000棵,4年后按70%挂果,每亩去除各种费用250元,总收入可达70万元,每亩纯收入750元,人均纯收入可达32元。

三、养殖业方面

养殖业在我镇目前不是优势,我镇现牲畜存栏1.7万头(只),人均占有1头(只),但我镇的市场具备畜牧产品转变成商品最大优势,尤其是发展家禽及牛羊育肥占尽了地利条件。我镇将克服一切困难,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引导发展畜牧业。

1、家禽养殖:拟定2村、6村为家禽养殖专业村,主要以鸡、鸭、鸽子等为主,今年按每户500只,重点扶持100户家禽养殖专业户,年底出栏可达5万只,产值达100万元,每只费用12元,人均纯收入20元。4年以后,扶持户250户,出栏20万只,产值400万元,人均纯收入125元。

2、大小畜养殖:7村以品种牛、羊为主,今年已经为7村争取畜牧贷款75万元,主要是西蒙塔尔牛,重点培养专业户30户,每户年存栏5头,产值可达50万元;8村作为品种羊养殖小区,重点扶持30户,年出栏达1000只,产值可达200万元;9村作为品种牛、品种羊养殖专业村,年底出栏羊500只,存栏品种牛150只,产值750万元,4年后,7、8、9村养殖技术及养殖产业日渐成熟,存栏数可达6000头(只),产值达1500万元,按牛每头1000元纯利润,羊每只80元的纯利润计算;人均纯收入可达158元。

3、育肥业:以5村为中心辐射到3、4、5村,重点发展育肥羊,今年计划50只以上的育肥户达50家,100只以上的育肥户30户。4年后,50只以上的育肥户达200户,可创造产值30万元,人均纯收入16元。

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收入

1、加强小城镇建设,扩建市场.我镇又名“赛仙”巴扎,为全疆第二大农村巴扎。为进一步提高农牧产品的商品率。规范市场,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我镇在315国道旁已划100亩地用于建立活畜交易市场、果品销售批发市场、农贸交易市场。并将原市场已建成门面房60套,并已经开始出租。良好的商业环境必将推进我镇的二三产业,此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最优惠的条件吸引有投资能力的人在我镇建木材加工厂,废塑料加工厂,干果加工厂,扩建砖厂等。在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中,我镇还进一步发展种蛋场。目前,鸡场建设已接近尾声,月底可望进鸡,贮鸡量可达10000只,按50%产蛋率每天产种蛋5000只,单从市场、木材加工厂、种蛋场一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8万元。

2、发展民族特色手工业.首先,利用我镇7村擀毡业历史较长的优势,重点扶持擀毡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与集体办厂的形式开展。目前,7村有个体擀毡户28户,而懂擀毡技术的人员不少于100人,计划本月在7村建厂,集体购置擀毡机器15台,为懂技术的人提供就业机会,计划年产毡子达20000条,创价值达20万元,此项产业既壮大了自己,又为畜牧养殖户提供了创收机会。

3、将目前6村、8村停滞的面粉厂改建成饲料饲草加工场.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每年各村可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

4、在1村、2村、13村发展渔业。充分利用提孜那甫河边下潮地挖鱼池,每年各村可增加集体收入1万元。

5、在2村、3村、4村、5村利用水利资源养鸭。每个村养鸭500只以上,从今年秋天开始实施,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5000元。

6、在8村、9村、10村、11村、12村办村办养殖厂。规模具有10头以上的西蒙塔尔牛,年集体收入可达1.5万元。

7、9村、13村开展集体养蜂。每村规模在200箱以上。年集体收入可达1万元。

8、将3村至5村之间路两旁的空地规划种植玫瑰花、葡萄。集体收入可达5000元。

按以上计算,各村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在我镇全面消除空壳村。

五、设施农业方面

今年,我镇农民已从设施农业方面尝到了甜头,农牧民种植反季节蔬菜、瓜果的积极性明显高涨,今年计划以两条公路为依托,在312国道旁,2村、5村桃园两边连片建设大棚220亩。棋盘路两旁8村、9村建设大棚310亩。充分利用广告效应,大力发展茄子、辣子,主要以“结对子”的形式开展,由一户汉族菜农带10户民族菜农,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南疆的辣子、茄子基地,按每亩2000元算,每亩投入400元计算,年产值可达126万元,人均纯收入62元。

另外,在两个大棚基地,今年年底在辣子、茄子中间定植矮化密植的反季节油桃、幡桃,在2村、5村主要以油桃为主,面积220亩,4年后丰产,按每株5公斤算,产值可达49.5万元,按每亩400元计算,人均纯收入24.5元;在8村、9村以幡桃为主,面积340亩,3年后挂果,4年丰产后,每亩产值按45乘5乘8计算可达1800元,总产可达61.2万元,按每亩300元投入,人均纯收入37.3元。今年,我镇将投入15个具有保温设备的大棚进行温室育苗,确保来年春天600亩大棚的苗圃供应。

六、大力推行劳务输出

今年来,我镇自行集体外出打工人员已超过40余户,创造价值在30万元以上,今年秋季,将集体派出到外地摘棉花人员1000人,按每人挣1000元的标准可创造价值100万元,今后,我镇将加大宣传力度,支持外出务工,力求4年后劳务输出创造价值达15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90元。

七、主要措施

确保农民增效、农民增收,就务必按照发展南疆农村经济会议提出的“五高”要求,坚持不懈,狠抓落实。

1、增加农业投入。务必按照“新产品、高投入、高回报”的要求,加大投入标准,尤其是在园果业、畜牧业方面力求高起点,棉花种植在以往基础上每年在增加50元,核桃每年每棵投入要达到30元,力求种植业减面不减收,核桃提前挂果,农民提前收益。

2、增加科技含量。首先,落实技术服务责任制,要求基层技术服务部门的收费、技术人员奖金与各村的经济效益挂钩,提高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其次,着力培养三支队伍,印:农村经纪人队伍、科技明白人队伍、农村技术员队伍,要求每个村都有5—10名农村经纪人,每家有1个科技明白人,每个村民小组有10名农村技术员,确保今年的园果业建设和管理,畜牧业的发展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3、充分发挥我镇招商引资办、科技信息服务部、瓜果销售协会的作用。指派干部到外地推销产品,对每名干部制定具体的销售任务,结合农村经纪人队伍,确保对农产品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4、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全镇设5个畜牧业服务点,配套建设300吨以上的青贮窖5个。同时,将减少的种植业面积大多用于饲草种植,为畜牧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估计,今年国民生产总值可达3638.7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元。4年后,按本规划,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8600万元。其中,种植业可达2200万元(包括设施农业545万元);林果业4000万元;畜牧业可达1875万元;二三产业及集体收入可达375万元;劳务输出150万元。2007年人均纯收入达2800元,达到从2003年到2007年每年农民平均增收300元的奋斗目标。

篇3

为进一步加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大隐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镇新的形势,现就进一步加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如下政策意见:

1、进一步开拓创新,拓宽思路,寻找新的增收途径。

一是进一步开发利用村集体现有资源。村级组织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及闲置土地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厂房、生产设备等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二是开发新项目,发展新的增长点。镇政府帮助各村根据自身特点和新的发展形势,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寻找能够帮助农民增收的新项目,并将其纳入项目储备库。选择适当的时机,建设增收项目,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村集体增收。

2、进一步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在积极争取市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的基础上,镇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发展资金,从2007年起5年,镇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扶持当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级组织运转,重点用于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扶持和村级集体经济开发项目的补助奖励。专项发展资金由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统筹安排,镇农办会同财政所负责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管。同时,镇将建立政策资金整合协调机制,根据村域经济对财政贡献程度、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和村级土地人口规模等因素,规范对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财政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村级的建设发展,并建立转移支付的自然增长机制。镇属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合作银行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扩大联保范围,完善担保方式,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信贷资金安排要给予适当倾斜,利率给予适当优惠,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3、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通过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零星自然村迁并,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可获得土地整理折抵指标。新增的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获得的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在镇统筹集约安排下,允许村集体优先使用。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根据上级规定,村级发展留用地补偿原则上应以留地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由国土部门根据开发建设情况,分期分批落实用地指标;确因客观原因无需落实或无地可落实的,按照分级负责原则,予以经济补偿;村级发展留用地的使用,要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集约使用开发原则,由镇集中安排,联合开发。进一步加大税收、费用优惠,对村集体物业租赁所缴的房产税、营业税、水利基金等税费,以及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工程所征的有关税费,根据上级规定给予一定补助或奖励,以支持村级的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村级统一规划建设的集中居住小区、民工公寓,相关的给排水、电力、广播电视设施安装和配置,根据上级规定给予一定的补助。

4、进一步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促进薄弱村的转化。

进一步深化镇机关干部联村制度,采取领导干部蹲点联村、镇属部门包村帮扶、机关干部驻村指导等方式,落实工作责任制,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相关村进行结对帮扶。对于相对薄弱的村,镇属部门适当加大扶持,并由业务优秀的机关骨干驻村指导。同时,要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鼓励各类企业与村结对共建新农村,企业支持村级发展集休经济、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可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篇4

一、对象清

王集镇“十三五”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共2901户880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189户4706人,低保贫困户1199户3564人,五保贫困户513户532人。已脱贫736户3044人。未脱贫2165户5785人,其中未脱贫一般贫困户453户1162人,其余为政府兜底的低保户和五保户。

王集镇共有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分别是古墩村、魏圩村、徐渡村、张坝村。目前古墩村和魏圩村已顺利脱贫,徐渡村和张坝村尚未脱贫。古墩村,2016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85万元,201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65万元。魏圩村,201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7万元。

二、思路清

1.在低收入户脱贫方面。通过“一兜”、“两加”、“三送”实现脱贫。“一兜”是指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帮助他们申请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实现脱贫。“两加”是指挂钩干部加和“股份+”。挂钩干部+。王集镇所有在编人员每人挂购帮扶1-3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安排脱贫计划,使得贫困户增收减支;“股份+”。申报整合全镇帮扶资金350万元在我镇工业园区建设扶贫产业园,使得入股的贫困户每年都可以得到10%的分红。截止目前我镇已分红66.7万元。“三送”是指定期开展为贫困户送岗位、送政策、送温暖活动,帮助贫困户通过就业和相关政策救助实现高水平脱贫。

2.在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方面,通过发展产业项目、鼓励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产、加强”联村共建”、积极争取省委扶贫工作队支持等方式,帮助经济薄弱村脱贫增收。2018年,为支持徐渡村脱贫,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土地流转,持续做大做强王集镇特色油用牡丹项目,并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参与,在实现村居收入增收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联系挂钩单位县残联,持续打造徐渡村残疾人之家,新建联村共建项目,促进村居增收;3.利用村级发展引导资金购买门面房出租,实现租金收入;4.积极联系省委扶贫工作队,通过他们带来的帮扶项目促村增收,确保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

3.镇三套班领导和扶贫、农经等部门,定期会办和推进扶贫工作开展。即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结对帮扶走访和“阳光扶贫”工作开展、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推进和督查。

三、政策清

1.在精准到户项目方面,2016年,我镇实施了“股份+”、公益性岗位、电商扶贫和单户发展四个项目,共计资金309.72万元,惠及低收入户1125户4489人;2017年我镇实施了“股份+”公益性岗位、和光伏项目,共计资金317.72万元(结余53.51万元),惠及低收入户875户3437人。2018年我镇计划利用省级到户资金125.52万元并统筹2017年度结余资金53.51万元实施购买门面房项目,让入股的农户都能够享受每年10%的分红。

2.到村资金使用方面,2016年,县拨付我镇88万元用于为古墩村在村中新建1317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现已按合同时间支付57万元。2017年,我镇为魏圩村实施购买门面房项目,目前还在实施中,预计6月底前实施完毕并形成效益。省委驻泗扶贫工作队帮扶资金方面,2016年-2017年,省委驻泗扶贫工作队在我镇共投入资金122万元,在古墩村建成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茭白、珍珠藕、河道整治等帮扶项目,在魏圩村新建了光伏扶贫项目。

3.健康扶贫方面,我镇低收入户新农合参保率100%,低收入农户住院医药费采取保底补偿,总补偿比例超过80%。并且低收入户在县内看病享受“四免”、“两减”政策。“四免”即免收床位费,对贫困人口免收县内救护车接送费,免挂号费、免诊疗费、免专家会诊费。“两减”即即减医药费、仪器检测费等10%优惠

4.教育扶贫方面,低收入户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补助。标准为:幼儿园1000元/年,小学1500元/年,初中2000元/年,高中3000元/年。2017年,考入省内本科院校的,每生资助2000元;考入省内专科院校的,每生资助1000元;考入省外本科院校的,每生资助7000元,考入省外专科院校的,每生资助4000元。

5.金融扶贫方面,低收入户最多可以做5万扶贫小额贷款,无利息。我镇2016-2017年共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超1000万元。

6.低保和五保由政府兜底保障,医疗救助低收入户比一般农户要多一些。低保户标准为420元/人/月。五保户标准为5500元/人/年。

7.临时救助政策救助对象:

(1)急难型困难家庭。包括因突发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主要经济来源中断,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2)支出型困难家庭。包括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医疗费用等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3)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救助政策:对具有本地户籍或持有居住证人员的临时救助标准一般参照低保标准,采取一次性救助的方式,即临时救助标准=(当地月低保标准420元÷30天)×临时救助人口×临时救助时限。临时救助时限最长为180天。

8.大病补充保险政策

扶持对象: 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

相关政策:(1)一般贫困户80元/人/年,该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2)报销种类以市 “药品目录”和“诊疗服务项目”库为依据;(3)补偿比例为合规医疗费用剩余自付部分的85%。

四、问题清

精准扶贫中发现的问题及具体对策

1.在村中建设的产业项目难以产生效益或效益低下。建议村级发展引导资金建设的产业项目由镇政府统筹实施,实施项目的地理位置要好,便于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2.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类项目少,缺乏可持续性收入。建议扶持发展村级经营性资产。做大做强村级产业类项目,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增长。

3.扶贫力量较为分散。建议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出台有效切实可行的激励举措和政策,激励动员有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大户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脱贫。

五、举措清

1.扶贫资金使用方面,我镇严格按照《泗阳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积极与县扶贫办沟通和配合,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

2.项目推进方面,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项目建设点上推进项目建设,并及时召开党委会议和三套班会议研究项目存在问题并限期整改到位。镇纪委和督查办定期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和项目进展进行督查和考核。

3.收益分红发放情况,2016年我镇给全镇低收入户分红资金26.7万元。2017年给全镇低收入户分红40.06万元。

4.脱贫对象的确定,通过入户开展收入调查,并根据农户意愿,由村民小组向村委会申报,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评议确定并在村公示、同时报镇审核后再次公示。最后上报县扶贫办,开展县级公示。

5.扶贫资金项目方面,精准到户项目,我镇根据县扶贫办提供菜单,通过帮扶人和村组干部与农户商定后,确定发展项目。并开展长期公示。

篇5

1. 基本情况和村集体经济现状

东宁镇共有17个行政村,农户6125户,农村人口20414人,耕地面积92835亩,2014年全镇17个村村集体总收入为394.3万元,总支出为287.7万元,积累为5760.4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下为4个(分别是暖一、太平沟、夹信子、新屯子),10-20万元的村有8个(分别是南沟、胡萝卜崴、转角楼、暖二、东绥、民主、万鹿沟),20-30万元的村0个,30-40万元的村2个(分别是二街、菜一)),40-50万元的村2个(分别是一街、北河沿)),50-60万元的村1个(大城子)。收入的构成分别是经营性收入114.1万元,占总收入的28.9%;发包及上缴收入为107.2万元,占总收入的27.2%;财政补助收入137.8万元,占总收入的34.9%,其它收入35.1万元,占总收入的9%;全镇17个村资产总额7879.1万元,借款总额为1435.6万元,有借款的村分别是夹信子村借款20万元、南沟村借款43.4万元;北河沿村借款50万元、万鹿沟借款1129.6万元,转角楼借款8.6万元、暖泉一村借款163万元、暖二村借款2.3万元、新屯子借款18.7万元共计8个村有外债,其中万鹿沟借款额占总额的78.6%。

2.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的经验做法

东宁镇村集体经济超过20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分别是二街、北河沿、大城子、一街、菜一。他们采取的主要作法:一是依托地处城关的优势建大库、门市和果菜批发大市场进行发包经营,搞房地产开发增加收入,每年收入稳定在30万元以上。例如:一街村利用村委会大院建库房对外出租获得稳定收入。二是充分挖掘村里现在的土地、房产等资源,采取竞拍的方式,实现土地收入最大化,如大城子村采取竞拍的方式发包村里机动地,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9万元。村集体实力强,有能力兴办各项公益事业,给予村民交纳水费、给老年发放补助,交纳新农合,得到村民的信任和拥护。

3.存在的问题

我镇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大多数村集体收入少,甚至有的村除转移支付外没有一点收入来源。如暖一村、南沟村就靠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村集体运转。二是大多数村都有债务,使村集体各项事业无资金推进,主要原因是村集体在80年代兴办村办企业是,盲目上马,因经营管理不善形成债务,如暖一村就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办村办企业,因经营不善形成负债,村集体的资产如村委会办公室和机动地,均用来抵债,使村集体没有了收入来源,也无力采取其它方式创收。

4.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

4.1人才管理创新

随着基础教育在农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保证村干部候选人的素质,应该积极扩大高素质村干部候选人的有效供给。要通过引入市场观念,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为社会各个阶层中有志到农村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有计划地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后备力量。受农村复杂的地缘、血缘关系,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现行相关法律的限制,每年政府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拔一批当地高中毕业生,送他们到相关院校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回村参加管理建设,在治理村庄的过程中接受基层民主的锻炼,以新的理念治理村庄、发展集体经济。

4.2村“两委”班子要团结一致,根据本村特点拿出符合村情的创收办法,如在土地确权时,各村增加的土地,应该召开村民代表会,研究收回作为村机动地管理,收到一定的承包费增加村集体收入,如民主村。

4.3根据本村的产业特点增加收入。如黑木耳产业发展比较好的村,如新屯子村、夹信子村、太平沟村建立黑木耳生产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菌需物资,统一销售,留取部分费用做为村集体收入。

篇6

坚持质效并举,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深挖农民增收潜力。一是重抓农业结构调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保证粮食产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适销对路的蔬菜园艺、经济林果,打造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特色镇和专业村。2017年调减低产低效粮食40万亩、油料10万亩,新增立体复合经营50万亩以上,新增蔬菜园艺等经济作物7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积极推进部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三项创建活动,创成1个示范县、3个部级示范场和30个省级示范场,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二是重抓龙头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农业“接二连三”工程,开展百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行动,重点培植一批年销售超10亿元、20亿元的规模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鼓励通过建设基地、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途径,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增强带动农民增收实效。三是重抓生B循环农业。积极发展稻虾、稻鳖、稻鱼、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等“水稻+N”稻田综合种养,加快发展水稻-西瓜、水稻-番茄等“水稻接N”等粮经高效轮作,因地制宜开展林农复合经营、水旱轮作、粮油(经)轮作和间套种。继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和瓜果蔬有机肥替代行动计划,推广绿色综合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达78%。围绕打造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着力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规模畜禽场粪污综合治理、农产品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四是重抓质量品牌和农产品流通。狠抓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东台西瓜、射阳大米、大纵湖、九龙口大闸蟹、盐阜草鸡蛋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新增“三品”200个,占比提高到48%。建立“精准监管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全方位农产品质量监管新机制,建设1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快速检测室,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7.5%、99.5%以上和100%。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联产联销、产地直销(窗口直销)、网上营销等现代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加大名特优农产品宣传推介和展示促销力度,全年农产品进上海总量同比增长5%以上。五是重抓创意休闲农业和开放型农业。启动创意休闲农业“百点创建”行动,重抓特色创意、示范创建、功能配套和宣传推介,力争再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星级示范企业(园区)5个,建设江苏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10个,新认定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20个,直接收入突破30亿元。深入实施开放型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实施一批“走出去”合作项目,新认定1~2个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全年农产品出口力争达到两亿美元以上。

坚持民生为本,加大就业创业力度,放大农民增收优势。一是促进农民就业。就盐城市情况来看,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举足轻重,就业增收仍然是农民增收的“大头”。从2016年前三季度看,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702元,拉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9个百分点。加大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力度,采取“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引导农民外出打工就业,使农村劳务输出由松散型向组织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由短期型向长期型转变,由零星型向规模型转变。二是培育职业农民。强化对新型职业农民对象的培育,制定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方案,创新培育方式,切实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考核评估,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开展认定管理。2017年全市计划培训农民4.5万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0000人。三是鼓励农民创业。认真落实好全民创业各项政策措施,帮助更多返乡农民、大学生、退役士兵在农村创业致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乡村旅游密集区等平台建设,落实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扶持、用电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造浓创业氛围。加快农民变“网民”,鼓励农民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重点在“互联网+”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服务业上做足文章,不断提升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电子商务水平。2017年培育1个交易额超亿元以上的农业电商产业和10个交易额超1000万元的电商农产品,全市农产品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新建“益农信息社”1000个,实现村村全覆盖;打造服务城乡、以农村为主的便民综合服务点3000个,全市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65%。

坚持重点突破,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土地确权颁证赋能。按照三权分置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争取201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积极推行土地权证质押贷款。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统,引导农户有序开展土地流转,不断提高土地规模经营和风险管控水平。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为重点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四荒”使用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等类农村产权进场交易,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由“人人共有”向“按份共有”转变,强化集体与农民利益联结,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市场化,建立“村强带民富”机制。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当前农民惜地思想较重,经营主体的投资意愿不高,加之极端天气影响,农业比较效益呈下滑趋势。培育新型经济主体是解决当前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好的较好路径。通过培植一批有能力、有技术、有资金、有市场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组织和龙头加工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扶持发展一批以提供农技、农机、植保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组织,以及实行统一品种技术、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购销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以农技推广中心公益为统领,以社会组织经营为保障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进一步探索联管联营、全程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的合作机制。推广和培植一批“土地管家、生产保姆”,让外出农户“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

篇7

一、目标任务和实施原则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促进首都现代农业发展,繁荣乡村旅游,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壮大农村科普服务队伍,助力首都新农村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利用“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每年评比、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农业科技服务专家、专业技术指导员等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实施原则

1.统一标准,公平竞争。凡符合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全市统一评审标准,公开评比、公平竞争。

2.差额评选,两级审核。由各区(县)科协负责按照评审标准和办法,对五类项目进行初评,择优报审;市级专家评审组进行终审,确定给予奖励支持的名单。

3.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开展科普惠农活动,进行经费补助和奖励。奖补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和补助先进集体和个人购置科普资料和设备,以及面向农民和农村青少年开展培训讲座、展览、引进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等农村科普活动的支出。

4、全国先进,择优推荐。按照中国科协、财政部下达的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名额,从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中择优推荐参加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

二、推荐范围和条件

(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推荐范围:正式登记并通过年检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推荐条件:

组织机构健全、产权明晰、遵纪守法、管理规范;会员农户在100户以上,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科学普及、技术推广、协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会员年均纯收入高于本区县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范围:经市、区(县)科协正式批准命名的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推荐条件:

有明确的科普工作规划和年度任务目标;具有综合标准的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经常化,每年受益群众1000人次以上;推广的实用技术基本形成产业化优势,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三)农村科普致富带头人

推荐范围:长期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科普工作,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依靠科技为农民致富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科普志愿者。

推荐条件:

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连续3年以上;在组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增收,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四)农业科技服务专家

推荐范围:长期致力于服务“三农”,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面貌改变提供技术支撑,并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推荐条件:

服务“三农”工作连续2年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相关科技项目促使农民增收致富,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当地农民的广泛赞誉。

(五)专业技术指导员

推荐范围:长期在农村专业技术服务第一线,对农民日常的农业生产给予全面、及时、具体的指导的区县、乡镇专业技术人员。

推荐条件:

在基层开展专业技术服务工作3年以上;与服务对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并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生产技能水平以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绩显著。

三、实施程序

(一)每年7月初,市科协下发评审通知。

(二)区(县)科协按照通知精神,通过本区(县)的主要媒体广泛宣传,向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公开评审信息,凡符合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均可申报。并根据推荐条件及地区特点,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区(县)内所有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最终确定向市科协和市财政局推荐的名单;并将推荐名单在区(县)的媒体公示10天,广泛征求意见;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区(县)科协和财政局在8月20前,将正式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市科协。

(三)市级专家评审组对所有上报项目进行终审。终审期间对上报项目进行随机抽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等情况,则取消该项目3年内参评资格,并减少所在区(县)下一年度参评数额比例。评审结果在市级媒体公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授予年度“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年度“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四)市科协将组织专家对“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年度“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进行工作检查。

(五)市财政资金对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补助,市财政局于次年年初将预算指标批复区县财政局。

(六)市财政局、市科协在次年年底前对项目验收,区县科协、区县财政局于次年10月31日前将验收报告及资金使用情况上报市科协。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区(县)科协和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并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

受表彰的“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北京市科普惠农兴村先进个人”是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要把对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评比筛选过程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科普工作。

(三)客观公正,加强监督

评比推荐是实施“计划”的关键环节。各区(县)要保证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对推荐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优中选优。要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篇8

个人双联调研报告范文(一) 根据机关的工作安排,通过和村民、村干部的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双联村高平镇塬边村的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地双联村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有些简单的设想。

一、塬边村概况

双联村地处高平镇南面,东与东坡村相邻,南与黑河毗邻,西与高平城南村接壤,北与北庄村交界,交通不太方便。双联村占地面积420多亩,耕地面积为320多亩,共有人口数915人,村级各类组织较为健全,村部硬件设施一流,群众文化娱乐方式较少,人均年收入为5000元左右,村级集体经济则相对较弱,目前村民福利保障方面仅对村民农医保,使村民享受到一定的集体经济的福利优惠。

二、存在问题

(一)村容村貌距新农村要求甚远,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工作尚待加强。村里目前有硬化路面400多米,今年计划硬化工业园区道理1200多米,村民房屋座落散乱,缺少规划。村里环境污染严重,无垃圾回收场地,无固定垃圾箱,无专职卫生清扫、搬运人员,环境状况基本呈现脏、乱、差。

(二)群众生活用水、吃水存在隐患。原有自来水管路由于建筑时间长将近二十年,质量及流量俱不能满足村民要求,村民要求的呼声罗高,急需供水管路的改造与升级。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弱,目前村里固定的年收入较低,缺少支撑持续长期发展的经济来源,目前村里发展苹果和种植产业,面临着技术及资金缺乏问题,急需上级部门的政策扶助。

(四)部分村民观念落后、陈旧,缺乏大局意识,本位主义、宗族意识严重,干扰了村里的一些重点工作。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途径

针对解决村容村貌中生活环境整治的相关问题,则应立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寻找对策,立足于建设新农村的发展道路加强规划,一方面作为上级政府机关要大力支持、扶助村级集体发展经济,在招标引资、土地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农村小区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支持。另一方面作为村级机构,应立足于自身条件谋发展,想方设法找门路,抓住发展机遇,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只有使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了,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村容村貌整治、新农村建设、村民的福利就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就能得到加强,村民的思想觉悟也就能得到提高,目前由于双联村的集体经济较强,除了解决村民的农医保外,没有更多的经济能力去解决一些村容村貌、环保等一些急需的项目。对低保、残疾、困难人员也无法进行补助,这也会导致村民只顾眼前私利、缺乏大局意识,反过来干扰村里的工作,制约村里的发展。

四、双联今后发展前景

高平镇开发进程不断深入,双联村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周边村子养殖、苹果产业也日趋成熟,在村两班子成员的带领和努力下,能够抓住发展的机遇,使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个人双联调研报告范文(二) 县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动员会后,xx镇高度重视,广泛动员,迅速行动。xx村塬边组张开银是我联系的贫困户之一,通过深入全面的入户走访交流,和本人共同研究制定了发展计划和目标,提出了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

(一)、发展现状及贫困原因分析

1、家庭基本情况及成员受教育程度:该户6口人,户主张开银多年外出打工,从事以建筑、搬运为主的体力劳动。妻子梁会琴县城务零工,儿子张翔、张明分别在xx二中和xx中小就读,父亲张长俊、母亲刘秀珍已年迈。张x和妻子都是初中文化程度,家庭主要劳力为张x和妻子梁x。

2、产业发展现状:家庭共有耕地 亩,主要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粮食作物经济贡献率低,仅能满足正常的生活需求和家庭零星开支,有果园7亩,其中丰产园x亩,但果品质量不高,商品率不高,其余xx亩幼园标准化管理措施落实的不到位。

3、家庭年总收入x万元,夫妻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x%,果园收入占x%,粮食收入占x%,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没有积蓄。

家庭主要贫困原因有:一是缺少生产发展资金;二是产业发展缺少技术,精深务作不够;三是夫妻长年外出打工,缺少劳力;四是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扩宽致富门路的意识和理念;五是子女上学负担重。

(二)、帮扶思路和工作目标

认真分析该户贫困现状,既要明确当前帮扶解困的具体目标,落实措施,抓实见效,又要科学制定致富小康规划,依靠产业,持续推进。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紧扣脱贫致富、全面实现小康这一目标,结合户情实际,紧紧依靠产业富民,帮助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强产业致富意识。不断加强标准化果园管理技术培训,管好现有7亩果园,全面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力争丰产园提质增效,幼园早果见效。帮助发展养殖业,建成林下养鸡场1处,使其走上果沼畜循环一体发展的新路子。坚持不懈地抓、持之以恒地帮,不断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收入稳步增长。

围绕上述发展思路,按照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到20xx年底,现有7亩果园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全面落实,丰产园果品质量全面提高,商品化率提高30%,幼园实现零星挂果;养殖业初具规模,家庭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5%。到20xx年,7亩果园全部实现丰产,果品质量显著提高,商品化率达到x%以上,实现养殖、苹果产业互支互促、协调发展,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明显提升;家庭成员果园务作技术和养殖技术掌握全面深入,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到2020年,原有果园实现持续增收,新植果园 亩,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养殖业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精深加工、储藏、营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家庭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全面实现小康目标。

(三)、保障措施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落实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一、注重素质提高,增强发展意识。帮助其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摆脱仅靠简单重复体力劳动务工来取得收入的单一发展思路,增强产业致富意识,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依靠果产业和养殖业增收致富上来。

二、注重发展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帮助其做好产业规划,选准果产业和林下养鸡两个致富项目,形成果、沼、畜互支互促,循环一体的发展模式。一是要加强现有果园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培训,加大投资力度,及时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促其丰产收益。二是要持续扩大果产业和养殖业规模,积极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服务,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1个,延伸产业链条,使果产业和养殖业成为其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篇9

一、稳定增收对象,明确工作目标

(一)稳定增收对象。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去年政策已覆盖的人群保持相对稳定,重点是具有一定增收资源、劳动力条件和被带动能力的低收入纯农户。对已实现稳定增收的原低收入纯农户进行适当调整,对新进对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严格按照调查、公示、审核、确认的程序进行,操作上做到科学合理、简便易行、按户建档。按照全区统一设计规范的式样,建立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台账和增收项目申报制度。分别建立健全区、街道、村(含涉农社区,下同)资料档案,做到逐户定帮扶项目、帮扶措施、帮扶形式。年终,对低收入纯农户增收措施、实施状况及增收成效的确认工作需由低收入纯农户签字认可。

(二)明确增收目标。20*年实现全区低收入纯农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建立长效机制。要深入贯彻《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农经办、市财政局〈20*年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宁政办发〔20*〕28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全面覆盖的原则,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并举,坚持造血开发和扶贫济困并行,坚持“短平快”项目和长效增收措施并重,努力提升低收入纯农户的劳均效益和亩均效益,着力巩固低收入纯农户增收成效。继续落实分类施策、多免多补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今年起,强化项目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勤劳、自助、合作,充分挖掘低收入纯农户增收的内在动力。继续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带万户”等活动,提高帮扶水平。

二、突出项目建设,抓好整村推进

(一)积极建立增收项目区。按照有关要求,在低收入纯农户增收财政补助资金中,将资金的增量部分和原有新建设施农业扶持资金及以奖代补资金相对集中,主要投向低收入纯农户增收村级项目区建设。结合高效农业规模化和特色主导产业发展,以低收入纯农户相对集中的村(社区)为重点,全区计划每年集中力量建设15个增收项目区。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区所有符合条件的村(社区)都建成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项目区,实现低收入纯农户整村脱贫。项目区建设实行申报制,以村(社区)为单位向区委农工办和财政局提出项目申报(较大项目区可以联村申报),由区审核,经市级批准后实施。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项目区审批立项主要条件是:1、低收入纯农户相对集中。村内低收入纯农户达到100户以上,或者人数占总人口7%以上。2、预期效果明显。项目村低收入纯农户人均增收超过1500元,其中实施的项目能带动50%以上的低收入纯农户增收。3、各级配套资金落实到位。除市、区补助外,街道及村(社区)对项目区有一定的资金自筹能力。4、基础条件较好。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大户等带动主体有一定实力。5、基础工作扎实。低收入纯农户增收组织领导工作较好,措施落实有效,增收台帐健全,项目可操作性强,实施责任明确,财政资金管理规范。

(二)继续实施一般增收项目。建立低收入纯农户增收项目库,具备条件的项目可通过公示告知程序,由低收入纯农户自行选择实施,实现“菜单式”项目增收。将项目库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高效农业和转移就业上,鼓励低收入纯农户租用农业设施,扩大种养规模;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带动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加大种禽、种畜、种苗补助,提高低收入纯农户发展生产的能力;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劳动力转移,实施政府购岗安置,多渠道增加低收入纯农户非农就业。

(三)广开增收新渠道。鼓励增收项目区以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确保低收入纯农户土地收益逐年有所增加。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优势,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纯农户吸收为会员,带动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项目区内各级财政投入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归集体所有,产生的收益或股份分红专项用于扶持低收入纯农户增收。

三、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区各有关部门和街道要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区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将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与推进部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整合区级支农项目资金,积极做好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业务督导等工作。区和街道要积极组织各级干部,把挂钩帮扶落实到每个村、每个农户,并纳入考核范围,确保增收措施落实到位。

篇10

镇村是2017年全县16个重点示范脱贫村之一,村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开阔,小清流河贯穿全村,农田水利灌溉方便。距县城66公里,距镇政府6公里,与李家镇嘉庆村、和平乡龙王村、本镇村、村相邻。全村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1690亩(其中田1020亩、土670亩),全村共有11个社,居民386户1437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5名(女性党员1名)。

二、目标完成情况

村是2016年的提前启动贫困村, 2016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中已有166人通过省级脱贫验收实现减贫,剩余80人贫困人口将分批在6月底实现全部脱贫。全村贫困户中低保兜底13人,残疾人扶贫生活补助15人,纳入医疗救助扶持30人;2016年完成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项目14户、2017年完成C级危房改造10户、D级危房改造6户。通过农网改造、红层找水工程,贫困人口生活用电、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贫困人口中无因贫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三、2017年工作打算

今年我镇将按照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的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贫困户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贫困户返贫预防机制建设上。重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抓落实。

(一)以贫困户脱贫成效巩固提升为抓手,着力形成长效增收机制。

一是积极与县就业局衔接,加大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门技能,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外出务工以增加其家庭收入;二是充分发挥驻村农技员的作用,指导在家的贫困户经营好基本的种植业及养殖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挖掘镇域优势,大力发展一些特色农业,如:稻田养鱼、蔬菜大棚、南瓜种植等。

(二)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着力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

一是在政策范围内支持好村现有的几个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通过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产业扶持资金及周转金投资等形式参与专业合作社经营获得分红福利以实现增收。其中县顺金兴粮油专业合作社租地468亩,受益贫困户33户132人;县银盘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地38亩,受益贫困户4户15人;县良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地45亩,受益贫困户4户14人;安肺县薄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地48亩,受益贫困户5户21人。二是鼓励我镇现有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在用工方面向贫困人口倾斜,通过就近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以C、D级危房改造为抓手,着力贫困户好房子建设。

今年村计划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6户,其中C级危房10户,D级危房6户。现除田定国户外,其余已全部动工。村美丽新村聚居点建设项目正在努力协调中。

(四)以用好、用活几大基金为抓手,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我镇16年提前启动的村,现已将连片产业发展示范基金14.1万元,投入我镇柠檬园,预计每年将至少产生7%的收益;二是向种植大户出租村上提灌站,每年将产生不低于3000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结合我镇建设粮油基地的镇情,现正在引导村上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打造好“一村一致富主导产业”建设。

(五)以新农村、党群活动中心建设为抓手,着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我镇现在已将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交县委农办,正等批复实施;二是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党群活动中心建设规划,积极完善村的村级阵地建设。(六)以“四好”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感恩奋进教育活动。要求村第一书记、农技员以农民夜校为载体,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并充分运用墙板报、标语、广播、坝坝会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四好村”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努力营造“四好村”创建活动浓厚氛围。广泛动员农村党员干部带头争创,带动身边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四、存在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项目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因村于2016年提前启动实施脱贫规划,我镇通过整合几大项目,现通村公路3.2km、社道1.4km已全部完工,村办公室、便民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已完成房屋翻修和院坝硬化,宽带网络已接入村级阵地。但由于县扶贫办于年初时对当年的脱贫项目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得我镇村新桥改造、提灌站灌溉管道延伸等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的工程项目资金出现65万元的资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