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方面的创新范文
时间:2024-01-12 17:48: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方面的创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129-02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计算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之,计算机逐渐出现在高职院校中,还作为重要的专业。相应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它们已融入到教学改革的漩涡中。进而,在新时代下,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逐渐出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从长远来说,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未知的路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1 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来说,构建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概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高职院校中,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方面的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它就是把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创新以及创业方面的教育相融合。进而,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种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相应地,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不同与以往的任何一种模式。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说,对学生参加实践的质量非常重视,而这种实践质量是与校外紧密相连的。相应地,创业创新这种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对自己有更加清楚而全面的认识。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自己人生事业的追求,不断提升自己潜在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形成一种具有创新创业的行为。很显然,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也有着很好的实践价值。在高职院校中,这种新模式的运用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新时代下复合型的人才。同时,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在新时代下也有着一定的必要性。首先,随着时代脚步的不断前行,创业创新这种教学模式是新时展下的产物,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其次,就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来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不断增加,而就业的岗位却没有增加多少,就业的压力不断增加。而在这种状况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这种教育模式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以至于不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卷走,占据一席重要的位置。
2 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现状
众所周知,从计算机走入人们生活的那刻开始,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潮,只是没有持续多久,就黯然失色了。相应地,就我国计算机专业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在它发展的路上,遇到了很多阻碍物,阻碍了它前行的脚步。因此,本文作者从高职院校发展的角度,对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首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当下计算机专业的生源很少,就业方面也不断受阻。就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招生人数来看,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尽管高校在根据市场就业的需求,对计算机招收人数有所减少,但录取的分数也相对降低了。随之,报读的学生还是很少,主要是因为曾经火热一时的它当下的就业率根本不利于学生就业。换句话说,很多学生在对专业选择的时候,更多倾向的是当下那些热门的专业。以便自己在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其次,随着信息网络的日益更新,尽管计算机专业并不像以往那样光彩照人,但它却促使了新的事物不断壮大。即在新时代下,计算机培训机构随处可见,陷入到计算机新的热潮中。针对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新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计算机方面来说,社会更多缺乏的是复合型的计算机高端人才。比如,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市场方面,对于那些计算机方面的优秀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大的。简单来说,现有的计算机人才并不能满足对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也是新时代下对计算机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种状况,计算机培训机构应运而生,非常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比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这块更具有优势。相应地,在高职院校的高年级学生进入实习阶段的时候,一些学生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就业,也会到一些较好的计算机培训机构去培养与锻炼自己相关方面的实践能力,比如,对于计算机软件予以开发的能力。最后,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没有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实质上说,计算机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学生在高职院校中,过多的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方面的操作极少。很多时候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毫无用处,也不具备对应的实践能力,使他们很难立足下去。而这主要是因为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没有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把计算机的学校教学与社会相融合,没有从当下的社会现状出发。以至于高校教学与社会发生了偏离,没有在同一轨道。
3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中构建研究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现状,创新创业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其中。而这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的需要,是对时代潮流发展的顺应。因此,本文作者以高职院校为基础,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计算机方面的构建研究予以了相关的探讨。
3.1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专业方面创新创业模式的内涵
对于计算机创新创业模式来说,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运用这种新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对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管理予以创新。在此基础上,使创新创业这种新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方面拥有一定的利于它长久发展下去的机制,成为它前行路上重要的一块基石。第二、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方面,需要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的基础上,展现它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的完善,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够把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第三,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需要对相应的载体予以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对应的实践平台。很显然,除了上面这些以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比如,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方面,对相关方面予以融合,打造出具有一体化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在高职院校方面,创新创业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中构建的策略
一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对这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模式的构建放在重要的位置。首先,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建设的时候,高职院校需要能够站在与时俱进的角度,以先进的理念来构建它。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意识到其中的创业教育能够使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得到缓解。最后,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方面培养的时候,需要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下需要的人才时,高职院校需要借助学校的外部力量,一起来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二是在高职院校中,需要从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对应的创新创业模拟式的实训平台以及具有综合特性的实践平台。第一、关于建立相关的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对于这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比如,在高职院校中,学校可以从鼓励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多去参加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比赛。如会计技能大赛、珠算大赛。又比如,学校可以根据从社会商界中一些好的公司那些购买一些正版道德创业实践软件。在此基础上,在对应的互联网平台中,构建相应的创业模拟平台。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随时进行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第二、关于创建计算机相关的综合实践平台。比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有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活动,来提高他们自身的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又比如,学校可以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学校开设对应的创业实践室。进而,在互联网的力量下,对学生提供更多实战平台。而这样就可以把虚拟以及真实的实践能力方面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很显然,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有效道德措施可以推动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前行。比如,在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中,根据对应课程的特点,予以重新构建。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应用使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以改进,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它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下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它使我国高职院校在前行的路上步入到崭新的阶段,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刘海峰. 计算机专业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4):166-167.
[2] 朱葛俊.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9):3-4.
[3] 马林. 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12-115.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创新措施
计算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我院必须结合社会现状,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逐渐变强。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科学技术对课堂模式加以改进,建设创新型课堂。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讲解,改变以往老师主宰课堂的惯例,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运用能力,增进课堂上学生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真正的主人。
1计算机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将课堂时间归还给学生,老师对课堂上的难点知识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们答疑解惑,利用简单明了的方法将学生困惑的地方讲解清楚,其余时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实训练习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技巧。例如,在一些简单的Word、Photoshop等知识教学中,更加要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有时候,课本上的知识看似简单易懂,但是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更多的课堂时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自己。
2计算机教学理念上的创新
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学生缺乏创新力。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脱颖而出,计算机教学内容上的创新迫在眉睫。我们教师应该改变以前以考试为重的理念,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更好地向动手实践上过渡。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一些纯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上,学生了解不透彻,只是知道些皮毛,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通过动手动脑对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进行论证,深入理解,加强理解。
3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了解基础的计算机方面的内容后,结合实际让学生对某方面问题进行思考,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繁琐复杂的问题,多多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学生播放些计算机方面奇才励志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习热情。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拓展,为学生走向五百强企业方向奠定基础。
4教学考核方法上的创新
计算机专业和其他专业上有很多不同,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严格,不是会了理论知识就能在动手能力上超越的,因此,高职院校也应该在计算机的考核方面有所改革。当前的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考试大都只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忽略了对计算机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学校的考核方式也造成了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只是在学期末时临时抱佛脚,只是背一些理论知识应付考试,然而动手能力却远远不足。
5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
学生是新一代祖国的希望,每个学生都很有头脑,聪明,高职院校领导可以向学生们取经,商讨教学质量改善的创新之举。学生是高职院校的未来寄托,学生提出的意见,想必是他们乐于去做的,可以提高他们学习效率,很大程度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积极引进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将学生的意见制定成方案试行一段时间,看看老师和学生的反响。
6组织计算机方面的活动
高职院校应该响应动手操作能力的号召,在学校多组织些有关计算机方面的活动。如计算机比赛,在全院学生中进行,决出胜负,对计算机操作水平高的同学进行奖励,并颁发校级荣誉证书以示鼓励。以比赛的形式竞争性学习,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在计算机方面努力创新。7小结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计算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创新教育方案的实施是必要的。应该改变以前教师一统课堂的落后观念,摒弃以考试为重中之重的观念,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创新型课堂,促进学生老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创新教学的实施,将会为我国计算机方面培养很多技术型人才,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徐海东 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华.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交流,2009,(12).
[2]祝朝映.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25).
[3]金爽.情景教学模式在本科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
[4]魏琴.医学情景对话在护理专业英语中的应用[J].护理教育,2007,(35).
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发展历程 创新分析 应用实践
传统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引入逐渐被打破,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革新,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计算机领域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技术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推动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向前稳定发展。
1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
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已经被计算机取代,计算机发展的重点也逐步放在了软件和硬件系统的开发上,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之下,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1 微型处理器的发展情况
要想提高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就要从微型处理器着手,微型处理器可以有效的人小计算机处理芯片的体积。当计算机内部处理芯片的体积减小到一定范围时,计算机的整体性能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为了细化晶体管上的导线和硅片,必须要采用较短的波长掩膜,这样可以使芯片的尺寸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曝光的光源主要以紫外线为主,主要应用于芯片方面的处理,如果量子效应和电子行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干扰,就说明此时的芯片尺寸是有误差的。芯片的尺寸过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处理器的微型化。
1.2 分组交换技术
为了达到将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切割,必须要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地将一个数据段裁剪成一个个小的组成部分。信息传输的终点一般是部首,在传输的过程中会提前进行标记,不同的信息分组会有不同的识别信号。在分组交换的过程中,不同的传递方式所达到的传递效率是不同的。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协议的适应水平和完善程度,主机在处理信息时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传输信号的速率也会提升。信息分组在被接收时,会经过许多的节点,这些节点会对网络信息进行适量的接收和储存,最后才传递到主机中进行处理。
2 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以及发展趋势
2.1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创新
计算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其实也是一个创新的^程,在发展中进行创新,可以推动计算机稳定可持续的发展。计算机的速率在最终必须要提到一个范围,稳定性能也需要达到一个标准,计算机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创新,创新可以提高一个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完善已经不是研究点,现代计算机领域发展的重点是,合理的对计算机技术进行配置与优化。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依靠着科技产品的研发,为了顺应时展的要求,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每一个技术在创新的过程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这既是地域文化的限制,同时也是技术水平的限制。要依据本国的技术发展国情,对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进行适当的帮助,无论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人才引进方面,都要在不同的程度上进行技术创新。
2.2 与企业机构相互配合,共同谋求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给自身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给科技体制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今科技领域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在结构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计算机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计算机的发展是一个时代进步的表现。计算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和企业有关机构相互配合,共同谋求发展,实现企业和计算机领域的双赢局面。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如果加以利用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促进双方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对于计算机技术来说一定要提高纳米技术,大多数的企业对于纳米技术都是深有研究的,借助这一点可以大力发展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灵活性和自主性较高,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和纳米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会研制出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对于企业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来说,无疑会为两方赢得共赢的局面。
2.3 改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并不是由单一的组成部分构成的,而是由许多部件共同组合在一起,在功能上和结构上都比较复杂,但是每一个组成部分的运行是相对独立的。计算机其实很像人类的细胞,彼此之间可以共同协作,但是彼此之间又相对较为独立,各自进行独自的运行,并不会相互影响。家庭计算机一般都是微型结构,大型企业运用的一般都是集成型的计算机,两种之间都具有多个主流体系共同运作的功能。大型的计算机具有较为完善的集群系统,可以短时间内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提高企业处理问题方面的效率。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整体工作水平,必须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升级,在根本上去解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计算机经常运用到的沟通方式就是程序语言,可以有效的减少沟通之间存在的问题,完善计算机的多媒体性能。多媒体在不同程度上会支持计算机的运行,为了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多媒体一般会发展多样化的接收方式。计算机领域一般会涉及到数字网络和无线电,两者之间进行高速快速的融合,可以扩展计算机功能的适用范围。计算机中的软件性能也值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离不开软件和硬件设备,两者之间共同工作,才可以支持互联网的新技术,推动计算机领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革新,计算机技术也进行了创新和改革,计算机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创新,可以合理的对计算机技术进行配置与优化。现代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人们的生活中计算机占据了必不可少的地位,甚至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谢梅芬.论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
[2]蔡志刚,李理.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
[3]马军利.推动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的影响因素探析[J].科学时代,2007.
[4]徐爽.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创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01.
篇4
关键词:计算机 数据库 管理技术 创新
数据库即是计算机内所长期存储的统一进行管理的所有数据的集合,其不仅可以为多种用户所共享,而且冗余度相对较小,数据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且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对于数据库技术而言,其主要就是针对数据库存储和结构,以及设计、管理及其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学科。
1.数据库管理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操作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操作系统而言,首先是用户方面所造成的安全问题,若用户在数据访问方面不够得当,或设置密码相对较短等情况都会造成系统安全指数出现下降。其次是病毒入侵,即使使用再强的杀毒软件来对系统的安全进行保驾护航,仍会有部分病毒在内网用户进行外网用户的访问过程中趁虚而入,进而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带来威胁。再次则是软件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若对于操作系统没有采用补丁对漏洞的方式对其进行修复,就会造成服务脆弱,并大大降低所默认配置的安全系数。
1.2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若用户进行数据库系统的使用及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意识,则会大大降低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能。通常而言,用户进行网络资源的索取过程中必须注意如下问题:网络是否高效便捷,是否具备足够的信息保密意识,对于那些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认识是够足骨。虽然为了实现安全问题的顺利解决,一般情况下都会进行一系列诸如身份认证、防毒卡以及防火墙等安全措施的使用,但是,这种防御手段毕竟太过被动,仅能在理论上进行部分安全问题的解决,对于系统整体安全性的风险缺乏一个系统的评估,也没有一个有效的预测手段,因而导致系统进行多种突况的应对过程中相当吃力,这就导致网络危害的不断增加,以及信息安全性能的不断降低。
1.3数据库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常而言,关系数据库的性能更为强大,也得到了广泛地使用,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其缺乏一些操作系统及如今得到广泛应用的系统所能够提供的功能和特性,特别对于那些相对较为重要的安全方面的特性,这也表明关系数据库系统仍有待发展和成熟。
2.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创新及其实践分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如今这段时期内,数据库实现了空前的发展,于此同时,相关技术也实现了进一步地创新和发展。但是,由于此段时期,数据库管理技术多数针对的是数据的共享、存取,如何实现数据繁琐程度的降低,以及如何实现数据利用率的不断提高等问题,因此应用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如今,数据库已经进入了信息管理时代,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实践过程创造了条件。
2.1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创新方向分析
如今在数据库管理方面,全面数据管理已经成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主攻创新发展方向,全面数据管理并非现在刚提出来,但是,由于全面数据管理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方面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挖掘程度也不深,因此已经成为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方面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进行全面数据管理方面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将防护数据库作为其中的核心,并以全面数据应用作为先导进行创新性实践,以便为未来数据库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之所以要以防护数据库作为核心,主要原因如下:对于数据库而言,对其最大的威胁即病毒入侵对其安全性能带来危害,因此,为了确保数据库管理过程的安全有效性,必须从数据库自身的防护方面出发,来实现数据库寿命的不断提高。至于将全面数据应用作为先导则是由数据库管理方面的功能,如数据传输及其整合等来决定的。
2.2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创新实践分析
为了实现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必须将上述创新方向和思路付诸实践。以下就某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数据库应用为实例,同时结合数据库管理方面的实践活动来对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在如今的高校中,如何实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是如今各大院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数据库管理方面的实践即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向。例如,如何使得网络传输道路进一步加大,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即数据库管理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方面。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此外还需要对计算机运算速度进行不断提高,及时有效地清除电脑中的垃圾,从计算机运行程序出发对其进行不断地升级和修复。这些过程看似简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仍会遭遇不同种类的问题,因此,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解决还需要以具体情况为基础进行不断摸索,这较计算机运算方法的整合以及数据库的开拓更为困难,因此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3.结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数据库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管理技术也必将得到不断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如何将计算机及数据库等方面最新的发展成果在数据库管理过程中得以应用就成为如今摆在不少研究学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此外,进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研究过程还应以数据库应用实践为基础,以不断提高数据库管理技术创新性研究和实践过程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信息管理;整合;价值;措施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企业进步而言,技术层面的创新优化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这种技术层面的创新在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方面能够得到较好体现,这两者的有效运用确实在很多行业中都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而如果能够较好促使两者进行有机整合,最终价值效果必然更为理想,对于各项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也能够发挥出更强积极效益。这种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也已经成为了未来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具备着较强的研究必要性。
1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价值分析
随着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结合这种信息应用方面的优化提升而言,其主要涉及到了技术以及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管理工作,将这两者进行有效整合,如此也就能够较好促使其能够满足于人们的各个方面需求,促使其为后续信息活动的开展提供理想支持条件。具体到这种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过程中来看,其能够表现出来的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提升了管理水平。从管理方面来看,将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使其相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种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在当前显得尤为关无法保证,是以牺牲服务质量来控制用人成本的。
2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措施
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而为了较好提升其最终应用价值,必须要重点从整合措施入手进行严格把关,促使其整合过程能够较为合理可靠,降低可能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冲突问题。具体到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中,为了提升其整合力度,其应该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内容:(1)明确整合内容。为了更好促使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能够发挥出较强作用价值,重点加强对于整合内容和目标的了解和明确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围绕着具体工作的开展,其在很多环节中都需要做好落实推进工作,比如对于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维护技术研究以及系统升级方面,都需要着眼于技术和管理的整合进行分析,促使这两者的整合效果能够在相应目标任务中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从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内容的落实中来看,其在不同任务目标中的整合要求和基本特点是不一样的,这也就需要促使其能够较好提升相应整合的研究可靠性,保障相应整合工作能够在具体的目标中发挥出较强的作用效能,尤其是要以事实为出发点,促使相应整合后的效果能够作用在相应任务执行中,避免无谓整合浪费资源。(2)提升管理意识。对于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整合而言,为了较好促使其能够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重点加强对于管理意识的提升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这种管理意识的提升也就需要重点要求相应工作人员能够意识到两者整合的必要性,单纯依托于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处理很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如此也就需要切实围绕着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和推进,有效促使管理人员同样也能够参与其中,加强对于各个技术手段落实运用的管控。此外,相应管理意识的提升还需要促使其能够具备全局意识,能够促使管理人员着眼于整个任务落实中技术手段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把关,如此也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推进水平,同时达到了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效果。(3)注重技术创新优化。在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优化过程中,重点加强对于技术的创新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技术创新优化对于相关作用价值的呈现具备着较为直接的作用,其同样也是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要素所在。结合这种技术层面的创新优化而言,其需要努力提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水平,保障相应技术能够紧跟时展需求进行优化,如此也就能够在信息管理的参与之下,切实提升相应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价值,避免出现信息滞后性问题。(4)完善信息管理体系。为了促使信息管理和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整合运用,还需要从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如此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相应技术的应用落实较为流畅,各个管理工作的执行也能够较为高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各类偏差问题。(5)重点关注数据信息的应用。无论是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还是信息管理工作,两者都需要对于数据信息提升高度重视,这也就要求两者的整合过程同样也应该体现出较为理想的数据信息关注以及应用把关效果,充分提升数据信息的最大价值。在数据信息方面的有效应用过程中,除了要促使其相关数据信息较为精确可靠之外,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安全方面的管理,切实提升安全防护水平,避免出现数据信息的窃取、篡改等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而言,重点加强对于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这种整合工作的推进需要围绕着技术层面以及管理层面进行不断优化,并且着眼于数据信息进行充分运用,提升其作用效能。
作者:杜艳芳 单位:邯郸慧龙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仲鹏.计算机技术与企业信息管理的整合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03):4+7.
[2]蒋欣.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模式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4):164.
[3]王利华.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16,(Z2):596-598.
[4]钱家乐.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与应用探求[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5):261-262.
篇6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教学模式探索
我国计算机教育在近30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成为我国高校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专业。然而,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却出现了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问题,毕业生由于解决实际问题及实践能力差被拒之门外[1-2]。
国内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一直沿用过去的做法[3-4],多数实验是按照具体指导书进行验证性的实验,课程设计也主要是按设计指导进行模仿性设计,学生对待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编程实践环节同完成课堂作业一样,是被动的,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应丰富和拓展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动手研究问题的能力。
1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外高校根据企业和公司对创新性研究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相应调整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法和计划。国内虽然也正在结合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但在计算机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5]。
欧美和日本非常重视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环节,并给予一定保证。英国伯明翰大学非常注重学生作为未来工程师在综合创新研究方面的能力培养,对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全面设计项目”,即生产和制造系统的设计项目(PAMS,Product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s Total Design Project)。在这个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块中,学生分组进行市场调研、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概念创新性设计和详细方案设计,借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系统设计。在美国,大学实践环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给一定的启发和指导,如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学生研究计划”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另外日本也很重视创新性实践教育,东京工业大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专门开设了“创新理念设计”综合课程,整合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通过项目产品开发的综合系统实践及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实验、设计、创新的主体,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国内,华南理工大学从2005年起,在参考MIT实践教育模式的基础上[6-7],也开设了“学生研究计划”。但由于国内大学开展计算机专业研究性教学的实践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许多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整体上国内的计算机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与国外先进的教学状况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借鉴国外发展起来的研究性教学方法。项目组研究成员为了大力推进计算机专业研究性实践教学改革,在国内针对实践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有意义的探讨,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用于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与方法思考
我国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除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性能力外;在实践教学过程,还需要认真研究并大力推行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内容阐述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
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是保证、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提。项目组研究人员近年来对计算机专业研究性实践教学改革不断进行探索与试验,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研究性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性实践教学的一般组织过程,该组织过程可以分为计算机实践教学准备、分组研究、汇报交流、调查反馈4个阶段。
2.2开展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的具体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指知识验证,而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主要指向知识研究和知识创造,这就决定了研究性实践教学与传统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有很大的区别。在探索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过程中,项目组研究人员认为以下3种方法是基本的实践教学方法。
1) 问题解决型方法。
该方法具体表述为: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到计算机或信息公司等实习单位进行调研,提出几个关于计算机理论和算法研究课题,学生按照兴趣小组对所承担的课题进行文献资料研究,学生带着问题到实习单位进行实践,在全面情况熟悉的前提下搜集科学事实,探求改进后的新算法和途径,通过编程和调试验证结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问题解决型方法中的创新研究课题既可以是到实习单位调研得出的课题,也可以是实习单位正在研究的课题,还可以是指导教师正在承担的横向研究课题。
2) 自主创新性研究性方法。
自主创新性研究性方法就是让学生独立从事和完成实习企业或公司单位的整个计算机课题研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开展创新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成果。该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学生按照小组下到实习单位,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小组分析、确定研究题目,小组对所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另辟蹊径探索解决方法,同样编程和调试验证结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 案例创新性研究性方法。
该方法不同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计算机课程案例教学法,而让学生将公司、企业的相关管理系统和算法研究作为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梳理出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剖析的案例进行高度概括。案例创新性研究性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实习学生发现问题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教师收集到很多鲜活的教学案例,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3种基本的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方法,其实质是以“问题研究创新”为中心开展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造以及知识共享为动力机制的教学过程。在选题、探索创新实验、形成研究结论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3制定激励措施
高校的具体院系应制定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研究的课题和项目,制定研究性实践教学的实施规范与评价、考核标准。对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并取得成效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与奖励,对研究性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认定,对停留在落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大的教师进行鞭策,使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方法转化为广大教师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3实践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评价只强调以成绩为标准,重在知识方面的量化,忽略过程量化和创新量化。实际上,计算机是一门创新性的应用技术课,强调学习过程与能力素质方面的合成,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研究素质培养的计算机实验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对规范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指标体系需根据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特点和评价目标进行设计。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教师与学生在评价中的协调发展,即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实验研究能力以及个性发展,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发展,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为此将评价的一级指标确定为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力。其中,学业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操作、实验考核等二级指标;而综合素质能力则包括实践创新能力、探索研究问题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二级指标。虽然整个评价包括学习结果、课外研究性课题创新及其他学科的综合应用,但在课题组的研究中更多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公司和企业等社会需求的能力,侧重学生就业率的考核。
4研究成果实际应用和比较分析
项目组成员把上面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实际的实践教学中,用于指导信息学院2005级计算机3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学生的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在实际中与软件学院的学生作对比,已经初步显示了这一研究成果有着巨大作用。
信息学院2005年本科生3个专业的招生计划如表1所示,都是理工类,共390人。软件学院2007年4个专科专业(网络系统管理、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形图像制作)招生计划如表2所示,包含理工类和文史类,共394人。
信息学院2005年本科生和软件学院2007年专科生都是2009年毕业,两个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比如表3所示,虽然没有直接可比性,但从两个不同层次学生的毕业就业情况的间接比较还是能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通过表3可以看出,信息学院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在84%上下浮动(这些数据不包括考研率,如把考上研究生也看作是就业,就业率将会超过90%);软件学院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在78%左右变化。显然通过研究成果来指导信息学院计算机3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在应聘中得到公司和企业的较高评价,赢得社会认可,使学生在就业中得到实惠、获益非浅。
另外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2003年到2009年的就业率统计比较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5年学生的就业率有小幅攀升,2005年到2008年学生的就业率又逐渐降低,2008年到2009年学生的就业率突然爬升。
2005年是转折点之一,这是因为2004年刚刚进行合校,学校进行了大力宣传,知名度在省内及周边省份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2005年学生的就业率出现了可喜的增长。到了2008年降到低谷,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前潮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比如,在北京某软件公司的招聘会上,让学生现场编程,在程序中出现了死循环的结果;让学生用Photoshop处理创意性图片,得到的结果却差强人意。整体上2003年到2008年的变化都是在小范围内波动。
然而在金融危机当年,即2009年,学生的就业率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达到84.9%,这是对2005年的新生从入学后就开始实施计算机专业创新性研究性实践教学的结果。通过这一计划,学生积极参与老师或公司的项目,针对具体软件编程问题,查阅资料,积极探索新的解决方法,在方案设计到具体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许多学生还在老师或公司人员的指导下把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写出研究性文章,进行学术交流。这再次证明项目成员的实践教学研究成果,对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使2009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寒流中独当一面。
5结语
计算机专业是创新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它不仅需要实用型人员,还需要大量创新性人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科研能力培训,使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如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完善了他们的知识结构,使其创新能力也得到磨练。
同时开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研究,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因此,开展设计性与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构建创新性实践教学环境和平台,能够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均衡发展,让计算机专业人才获得社会的真正认可。
参考文献:
[1] 林峰,赵育卉,黄晶晶,等.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 高等农业教育,2009(1):89-92.
[2] 曾辉.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141-142.
[3] 王传新.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1-142.
[4] 张晓娟.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创新性教学的实施原则[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8):146-146.
[5] 顾学雍. 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6] 陈丽春. 以实践教学为主体创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0):50-51.
[7] 李敏,刘红英. 研究性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运用[J]. 当代教育科学,2008(7):62-64.
Pattern Study of Creativity-research Practical Teaching for Computer Majors
JIANG Hua-wei, YUAN Xiu-zhen, LI L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发展模式 技术建制化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一种充满创新力量的新科技正不断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以硅为材料的新科技使人们感受到了网络的魅力。计算机网络技术强力的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慢慢的在改变着我们的现阶段的政治、文化、经济,相对的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当今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了。然而,人们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只要大量投入人力和资金去研发新技术,就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本文简单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让人们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概念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真正含义,就是有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技术。其建立在网络协议的基础上,集合了全世界范围内独立且分散的计算机。其连接介质包括电缆、光纤、双绞线、微波、载波或者通信卫星。它不但能够实现数据、软件以及硬件的共享,还能够实现集中处理、管理以及维护实现共享的数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依次为技术准备阶段、标准化形成及竞争加剧阶段以及我们现阶段所处的万维网阶段。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动力
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起来不退步的力量除了社会中个人,也还要全社会和一些相关技术发展企业的支持。其中,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个人需求。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所有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起始点和终点。人类存在的方式是实践,人和社会也是实践的产物,同样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实践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于人类为了生存而延伸自身生存能力的延伸。这就揭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本质,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得以发展的基础。推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国家政治经济需求、军事需求以及企业逐利需求,它们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提供了强大、持续且源源不断的动力。而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相关理论的完善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可行性,而有关群体技术的进步则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可行性。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模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干体就是关于技术的建成和制造。对于技术的建成和制造,它是指一项有用的的一种社会结构,也是社会企业和大集体生存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它由制度内容和物质内容两部分构成,其中制度内容由传统、习俗、社会规范、组织以及行为原则组成;而物质基础则由知识化的人力以及物化的技术构成。物质内容由物化的技术和知识化的人力构成,制度内容由组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习俗和传统构成。技术的建成和制造并不是单方面的只技术和制度,而是需要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配合起来。技术的建成和制造对于现在的生产和一些活动有着最基础的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技术建制,包括技术的社会安排和制度安排,因而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来理解技术建制的深刻内涵。从秩序层面而言,机身本身就是一种构建秩序的过程或者活动。所谓技术,就是把科学标示的物的属性按照人的需求进行新的排序组合,是为了更有益于人类而重新构建物的属性的过程,该过程需要在科学地认识物的秩序性的基础上进行。从组织、制度方面而言,技术并不能发挥技术的革新能力,而是需要一定组织来实现技术的发明和创新。需要某些组织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以发挥其作用。由此可以,决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与程度的是技术的建制化程度。单一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可能拥有重大价值,但这不能够决定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发展,只有实现该技术的建制化才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正是连续不断的实现技术的建制化才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而TCP/IP 协议的大规模就印证了这一点。TCP/IP 协议的发明者兰德公司并没有能够实现这个对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技术的建制化,因而破产成为了其最终结局。而大力推广该技术的美国国防部,率先实现了对该技术的建制化,也奠定了美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霸主地位。因而,我们不难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的创新仅是一个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建立适应现阶段发展的组织结构。从上述事实,我们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技术创新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只有创新体制才能从根本上加速技术创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高新技术的产生有赖于生产、学习和科研的紧密连接,而明晰产权制度则能够从制度激励高新技术的产生,但同样需要把控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获益风险比,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才能源源不断地推动技术的创新。对任何一个产业而言,政府政策的导向决定着这个产业的发展潜力,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也不例外。有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以及建制化的政策永远是推动该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的启示
就我国而言,要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国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二)相关部门应营造一个良好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系统。(三)加大人才和资金投入力度,攻克计算机网络技术难题。(四)加快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标准化合规范化。(五)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六)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优异研发能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英任.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2.
[2]韩永进.技术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03:22-25.
[3]张帆,朱国仲.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综述[J].光盘技术,2007,04:4-5.
篇8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 创新发展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生产技术当中,发挥了综合服务职能。虽然计算机发展的十分迅速并且贡献显著,它自身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我们只有遵循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原则 ,制定科学应用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其科学服务的作用。
1 计算机技术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应用主要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在各个领域用到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中,处理信息和管理信息是它的核心内容,不仅是单纯的对声音,图像,图形等处理,还包括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等,涉及面广,多元发展。对科研生产等提供重要信息。
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的服务日益广泛。在行政办公中,它开阔了信息平台,使信息共享。在教学活动中应用广泛,可以为教育提供广泛的知识来源,有力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电子商务服务、政府机构管理、公告、信息共享等实践应用 ,开创了广阔的网络系统平台 ,令计算机技术手段发挥了高效、精准、快速、集成化应用优势。在科学计算的实践中,计算机可以帮助做好灾害预警,也使得气象监测等各种更加精确。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下,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学科,丰富了科技的广度,例如:计算力学、人工智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在过程检测控制领域 ,则可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信号实施自动化检测控制 ,并将检测获取的各项信息数据储存至计算机之中 ,依据相关需求对该类数据展开科学的实践处理。
2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从计算机技术诞生以来,已经得到了飞快发展,并且获得了较大的成就,给我们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强劲有力的推动,促进了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当前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微型处理器。计算机的处理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但是计算机的微型处理器还需要继续减小,它受到了量子效应等方面的限制,实质上使处理器芯片里的晶体线宽与尺寸减小。 纳米为主的电子科学技术。目前的电子元件可以有效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改善,但还是远远不能达到计算机高速化、智能化和微型化的需要。因此改善集成度和处理速度两方面的发展,还需要运用创新的理念来解决。分组交换技术是把要传送的数据划分成多个等长的部分,每个部分叫做一个数据段在每个数据段的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计算机用户、互联网用户数量直线上升。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已得到发展,但仍是初级阶段。处在探索发展阶段的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着网络建设结构不合理,信息资源利用和共享落户,法制建设不健全,安全性能不高等问题。
多媒体计算技术是借助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等进行处理,可以将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人类和计算机相结合,很大程度方便了我们现在高速度的生活节奏。信息系统是借助计算机来是实现对信息的手机、储存、加工、维护、处理等。信息系统在现代的企业公司中的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制造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它是借助于计算机对工程和产品的生产设计给予帮助的技术,它在土木工程、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等工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通过计算机对学会说呢过进行教学的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3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创新发展
3.1创新技术推动发展
纳米技术是计算机元件中能够有效打破当前电子元件的性能限制,从而发展出生物计算机甚至是量子计算机,从而使计算机的性能得到质的飞跃,新的计算机类型是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趋势。纳米技术可以不受计算机集成和处理速度的限制,因此该项技术拥有宽广的前景。
网络的出现使得计算机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的计算机发展与网络发展紧紧联系,网络技术不断的成熟和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发展一定建立在网络发展的基础之上。软件技术同样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库的作用越来越完整,不过针对数据内容的解决会脱离仅仅限制在数字与符号等,对于多媒体消息的解决还可以超过仍然还处于单一的进制代码文件的储备。
3.2 改善体系结构促进发展
计算机是组合体,是具有强大功能的体系结构,当前的主流体系结构式并行计算可以处理不同的问题,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都具有这些功能,但是集群系统更能够给用户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3.3 培训计算机技术人员,提高素质
研发人员是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计算机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操作、管理、维护能力,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和使用能力,具备熟练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能力;具有利用所学的高级语言编写一般应用程序的能力,具有网络的基本应用能力,具备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处理技能。能够掌握在计算机管理和使用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并进行应用。
3.4 开拓多媒体性能
多媒体性能的开拓可以把很多互联网需要的设施技术明显提高。互联网的使用,使人们接受的信息不再单一,不再像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更多的时候会踊跃的进入互联网创造的空间。多媒体性能数字化是将来促使技能扩展的主要方面。
4 结语
随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在我们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它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必需品。随着时间的流逝,计算机技术将会继续为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服务。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我们整个社会责任,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天宏.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
[2]彭斌.计算机技术发展中的创造与选择[D].南京:东南大学,2004.
[3]元冈达,崔光吉.下一代计算机展望[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0(05).
篇9
【论文摘要】中专计算机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时代人才需求和中专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全面提高相关师资水平,深入了解学生和就业市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从而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不断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一、中专计算机教育中创新素质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教学把人的发展、人的尊严、人的需要和人的价值等等放在第一位,以人的天然禀赋为基点,不断开发和提升人的内在潜能,全面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专计算机教学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个中专学生。这就要求它不能忽视人的发展,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而全面的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2.是时代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社会人才需求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人才标准。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现时代里,社会对人才更加突出地关注人的创新素质。实践表明,那些缺乏创新素质或者创新素质不高的人往往会在求职中碰壁,难以在职业岗位上胜任本职工作。而那些具有较高创新素质和善于创新与勇于创新的人则往往能取得较大的成功。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学生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呢?只能加强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3.是中专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中专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它的生命就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要通过学生创新素质的高低表现出来。那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往往能比较顺利地实现就业。可以说,学生的顺利就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专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中专学校可持续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
二、中专计算机教育中创新素质培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途径
1.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计算机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学生,一要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了解他们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等。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学习兴奋点和学习盲点。三要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创新素质的提高,直接来源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而这与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文字、图片和影像元素的作用,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里实施计算机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理论知识,主动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主动去创新。
3.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借助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借助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计算机课程的魅力,分享学习计算机课程的乐趣,解决计算机课程的难题,增强学习的信心,进而形成良好的兴趣与显著的主动性,进而不断提高创新素质。
4.增加计算机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动手中提高创新素质。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仅仅靠学习理论知识,是很难全面计算机知识的,另外,计算机技术更新快,而教材的理论知识往往跟不上节奏,这就要求增加计算机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揣摩计算机技术,领会计算机技术的奥妙。
5.改变只讲授理论而轻实践的课堂教学。计算机的实践课程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要在教师的演示、操作和讲解的前提下,让学生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有目的地去操作,去实践。同时,计算机的实践操作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而通过教学设计一定的课程作业,把实践操作贯穿在学生的作业中,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完成作业,实现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进而为创新素质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基础。
6.因材施教。在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把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在教学中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引导他们进入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领域,让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取得进步,为他们真正做出创新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三、结语
中专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是三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他们在校学习期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从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入手,着力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并尊重学生大胆创新,让他们的创新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主体间性;公共计算机教学;高职院校
近年来,高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但从内涵式发展视角来看,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理论指导与支撑创新不够,极大影响了教育质量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很有必要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来探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创新问题。
一、主体间性理论与高职院公共计算教学的逻辑关系
公共计算机教学与主体间性理论在主体互动这一点上具有很大的切合点。因此,两者具有诸多的关联性。1.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主体间性理论为公共计算机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方法论。主体间性理论要求教学活动开展重视各大主体及其之间的互动性活动开展,其实就是主张教学应更多地采用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这非常符合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操作性与应用性特点,因而能为公共计算机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2.提供了实施空间。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为主体间性理论的实施提供了实施空间。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包含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场域场景,能为各种教育理论的引入与实施提供无限广阔的实施空间。鉴于此,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自然也就能为主体间性理论提供发挥其功能的舞台、平台。
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现场,公共计算机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深层次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1.教学理念创新不足。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主体间性理念开发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好各大主体之间的互动功能;改革创新的理念不足,引进与采纳先进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不足;协同协作的教育理念不足,没有很好与专业教育等方面进行对接融合。2.教学内容与目标整合不够。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与项目设计没有将教师、学生等主体之间网络交往活动、交往能力纳入视域之中。3.教学方式创新整合不足。这方面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各大主体互动的理论探讨、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开展不够,极大影响公共计算教学互动场景的构建与运行。
三、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创新措施
针对公共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主体间性理论与高职院公共计算教学的逻辑关系,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应主动将主体间性理论运用于计算机教学的全过程,借鉴其他先进的教育理论,从多个方面探索公共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创新,构建与创新各种服务社会的实践教学活动,力求展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无限魅力。1.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理念系统。坚持主体间性的教育理念,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要把握好主体间性理论对其教学的理念要求,首先将主体间性理念开纳入教学全过程,力求形成一种互动的教学文化氛围与环境;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积极引进与采纳其他先进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比如协同协作的教育理念、科学教育理念与网络教育理念等,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可持续发展。2.不断丰富充实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把网络交往素养的培育纳入教学内容与目标构建中,不断丰富充实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要把握好主体间性理论对其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要求,首先将教师、学生等主体之间网络交往活动、交往能力纳入教学内容与目标构建之中,在此基础上推动公共计算机教学与专业教学内容、目标的对接融合,以此不断充实创新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内容体系与目标体系。3.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形式。积极开展主体间活动的教学活动,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的形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要把握好主体间性理论对其教学手段的要求,首先积极采用与开发各种互动性的教学平台,设计富有吸引力的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网络教学活动、校企合作的教学活动以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并从主体间性理论视角去创新这些教学活动,力求构建多姿多彩的互动教学场域。
四、结语
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的长期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努力与协作更需要从不同视角去探索与实践。主体间性理论能为其提供诸多的启示。目前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师应主动引入主体间性理论,以之为指导,针对高职学生与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从多个层面对公共计算机教学进行改革,不断增强其吸引力,以此不断提升其教学质量。
作者:唐婧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 上一篇:电子商务基础教学教案
- 下一篇:艺术节的策划方案